七律·长征 创新教案

合集下载

5七律-长征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1

5七律-长征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1

5七律-长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5《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逶迤"“磅礴”等词语的意思;理解诗歌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通过品析朗读与想象体会,借助长征故事,理解诗歌意境,感受红军的伟大精神。

(3)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难点通过品析朗读与想象体会,借助长征故事,理解诗歌意境,感受红军的伟大精神。

教学过程一、诗朗诵导入,燃起学生学习热情。

1、播放诗歌朗诵视频。

激情导入:这节课,我们就跟随这首诗歌,重走长征路,探寻长征精神。

2、指导朗读题目。

(自豪、缓慢)设计意图:动情的导入语,激情澎湃的配乐朗诵,不仅渲染了气氛、营造了情境,而且将学生迅速带入了那艰难困苦的长征岁月,为学习诗文做好了情感铺垫,学生因此会产生了解长征、阅读诗歌的欲望。

二、品味诗意,感悟诗情(一)长征第一站----初探长征路1、请同学们试读诗歌,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找一找红军都遇到了哪些困难?设计意图:通过自由朗读、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场景。

2、学生交流小结: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桥、岷山,一个个陌生而简单的词汇,却浓缩着几百个日日夜夜长途跋涉的艰难,让我们在诗句中穿梭,在文字中品读诗意,领略长征的惊险悲壮。

(二)长征第二站----细探长征路。

(小组交流)1、小组合作学习,完成老师在移动终端发送的学习任务。

从诗歌中最能触动你的一字一词入手,试着还原红军所经历的磨砺,感悟他们战胜困难的精神。

2、生交流分享。

预设A、五岭逶迤腾细浪。

(1)从“五岭"“逶迤”的意思入手,感受行军困难。

从“腾细浪"感悟战士们毫无畏惧的乐观精神。

(2)师相机引导:逶迤字形复杂,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两个字有个特点,它们都是“之”旁,仿佛要走到很远的地方去,我们应该怎样读?(3)观看视频,阅读资料,加深理解。

《七律长征》教案优秀7篇

《七律长征》教案优秀7篇

《七律长征》教案优秀7篇律长征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礴”、“丸”、“岷”3个生字,会写“丸”、“崖”“岷”这3个生字。

2、理解诗句,体会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预习探究1、导入课题同学们,七十多年前,中国革命史上发生了一件气吞山河的大事,就是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2、了解长征(1)对于长征,你有哪些了解?(2)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听老师来介绍一下。

(3)了解七律,读好课题。

二、合作交流1、出示整首诗,指名读,把诗读正确。

2、读诗,不仅要读通,还要读懂。

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想想每句诗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就做上记号。

3、理解诗意。

我们一起来交流有下,你刚才在理解诗歌时,有不懂的地方吗?4、读通了诗,又有了初步的理解,谁能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什么?(引导学生说出:长征非常艰难,但是红军不怕艰难。

)(板书:艰难不怕难)5、哪两句诗直接写出了这个意思?(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三、品读感悟1、学习句子: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①你从哪些词语中读懂了红军长征很难?A、万水千山B、远征难②你能读出长征的遥远与艰难吗?③那你又从哪里读懂了红军战士不怕难呢?(只等闲)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2、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这首诗后边的六句话,用“——”划出描写长征艰难的词语或句子,再用“﹏﹏”划出描写红军战士不怕难词语或句子,细细体会。

3、学生自由读、体会。

4、全班交流。

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①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艰难?A、五岭逶迤B、乌蒙磅礴“乌蒙磅礴”,你看到了怎样的山?你能读出这种气势雄伟感觉吗?②那你又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呢?A、腾细浪逶迤的五岭在红军战士的眼里,只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B、走泥丸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滚动的泥丸。

C、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翻腾的细浪、滚动的泥丸,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③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一读。

《七律长征》创新教案

《七律长征》创新教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 环节 一、导 入新 课,交 流资 料,了 解长 征。
设计 意图 二、初 读诗 歌,读 准读 顺,了 解“七 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耕耘手记 (二次备课)
1、课件播放《东方红》及毛泽东图
片,你认识画面上的这个人吗? 学生欣赏
2、他就是毛泽东。今天这节课,我
课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七律·长征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 3 个生字,会写 3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诗句的意思。 (2)透过诗句,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
(4)下面请大家看一段录像。 看完这段电影资料,你们认为 这寒从何而来?谁来读一读。 (5)怎么理解“暖”呢?透过 他字面的意思理解它背后的含义。 读一读。 (6)继续汇报其他的词句。 出示“岷山”的图片有感情地 读这一句。 学法迁移,合作探究,学习后面的诗句,品读感悟,走近长征。
1、总结。 2、指名读、齐读 3、同学们,透过这一课的学 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有什么收 获? 4、请同学们去读长征故事,背 毛泽东诗词,让长征精神永远流淌 在我们民族的血液之中吧! 总结拓展,升华诗情。
征”的资料后,教师进行补充,让学生对长征有初步的了解。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 学生自由读。
句子读通顺。
2.我们先来互相提醒一下,读
这首诗的时候,那些地方是需要特 学生互相提醒
别注意的。
字音。
3.谁愿意来为大家读一读? 个别读
4.指名读、范读

《七律-长征》优质教案(第一课时)

《七律-长征》优质教案(第一课时)
教师板书:总写(首联) 分写(颔联、颈联、尾联)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4.教师出示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让学生直观感受长征的路途之远及长征过程中经历的凶险。
六、课堂演练,课后作业
1.课堂演练
2.课后作业
(1)本课生字词写2遍,词语解释写2遍。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并默写诗歌。
(3)将全诗的解释总结在本子上。
(设计意图:由于长征离学生生活比较远,通过交流资料,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长征的认识,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五、再读课文,找出统领句
1.教师提出要求:再次朗读诗歌,读出磅礴的气势。边读边找出总领全诗的句子。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相关句子。
3.汇报交流。
预设: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统领全诗,体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
【教学目标】
1.会写“律、涯”等4个生字。
2.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背诵课文。
3.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句的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七律·长征》优质教案
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生字,了解“逶迤”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试着读出磅礴的气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播放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视频,请同学们欣赏。
2.师生交流长征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及自己对长征的了解。
3.揭示课题《七律·长征》,板书课题:七律·长征,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结合历史背景,通过视频了解长征,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加深对长征的认识。)

七律 长征教案优秀4篇

七律 长征教案优秀4篇

七律长征教案优秀4篇《七律·长征》教学设计篇一教材简析《七律。

长征》是语文出版社s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1课,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和革命乐观精神。

设计意图红军长征已经过去了70多年,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种种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的确非常困难。

如何让学生穿越时空,亲身体验,深度感知,完成学习目标。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读读、想想、说说等方式,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读,促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品味、读中欣赏、读中升华,从而达到语文阅读的个性化。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启发理解诗意。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暖、寒、只等闲、尽开颜等词语的意思及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感受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点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种种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教学难点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流程预设一、激情导入:师:回顾那段峥嵘岁月,二万五千里长征,谱写了多少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二万五千里长征,造就了多少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二万五千里长征,又留下了多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

那么,如此丰富深厚的历史内涵,又是如何浓缩到一篇只有56字的诗歌中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共同赏析这首诗《七律。

长征》(教师板书课题:11七律。

长征)二、话说长征根据学生课前收集的相关材料,教师梳理后(课件出示),引导学生讨论。

1、《金色的鱼钩》插图(问题:故事的主人公是谁?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的结局如何?你怎么看待他?)(学生:舍己为人、自我牺牲的精神)2、《丰碑》插图(问题:故事中的什么深深的打动了我们?这座丰碑是用什么铸就的?)(学生:紧密团结,顾全大局的精神)3、《飞夺泸定桥》插图(问题:在二十二勇士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精神?)(学生: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精神)4、《倔强的小红军》插图(问题:你喜欢小战士的倔强么?在小战士的身上你又看到了什么?)(学生: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精神)师:是啊!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北上抗日。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创新教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创新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创新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创新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会2个生字;理解“只等闲、逶迤、磅礴、万水千山”的意思;体会理解这些词语在诗句中所含有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理解诗的意思并体会红军的所向无敌的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

了解长征这段历史以及本课的写作背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内容,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的气质。

培养学生坚韧顽强的的意志品质。

教学过程:一、揭题,感知诗歌内容1.谈话揭题,读通读懂古诗同学们,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我们就会想到:新中国的建立,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然而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那么同学们你们了解长征吗?现在让我们一起领略这首气魄宏伟的七律诗《长征》。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这首诗,把这首诗读通、读准。

(让学生自由地读2分钟)2.介绍“七律”,这是一首七言诗。

所谓的七言诗就是七言八句。

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一共有八句话。

就是七律。

七律诗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

3.出示中央红军的长征路线图。

毛泽东主席是亲自率领红军长征的一代伟人,他回顾所经历的千山万水,心潮澎湃,写下了气势磅礴的诗篇——《七律长征》。

(板书课题)4.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请同学们根据投影以及书中的相关资料,再次初步感知诗歌内容,说说诗歌中的哪个字哪个词哪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感受?按照下面的格式说一说:(投影)当我读到时,我仿佛看到(感受到)。

5.同学间交流读诗心得,谈感受。

6.现在让我们一起感受红军在长征路上所经历的苦难与红军战士们的壮志豪情。

大家再来读诗吧。

《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设计(优秀8篇)

《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设计(优秀8篇)

《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设计(优秀8篇)律长征教案篇一【设计理念】新的'课程理念提倡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书面文字、观看音像资料、选择和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这个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

本教案依据课文自身的特点,在开发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方面做出尝试,在教材的许多疑难处、留白处,引导学生思考,补充大量相关的信息资料,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深化情感。

【教材分析】《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长征胜利后,满怀激情地回忆红军队伍在长征途中排除万难的典型事例,表现了我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激发学生向红军战士学习,培养不怕困难的奋斗精神。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结合课文弄懂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重要词语意思、理解诗句包含的内容。

2、情感目标:理解诗意,充分感觉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能力目标:通过多媒体课件,深情悟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1、关于长征的照片、电影片段制作教学多媒体及课件。

2、学生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并自学生字词。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简介长征知识1、播放录相,激发学生学习热情2、简介律诗及相关长征知识,让学生汇报交流收集的长征知识【设计意图】学生对长征知识较陌生,利用多媒体课件能拉近与历史的距离。

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意在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未成曲调先有情”,既让学生产生了学习的热情,又为接受长征精神的洗礼作铺垫。

二、讲读结合,引导学生感知诗意1、播放范读录音,掌握好韵律2、汇报生字词自学情况,评比自学标兵【设计意图】高年级学生应该具备自学字词的能力,汇报的过程显现学生动手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组织语言处理信息能力,汇报的过程也是自学方法交流的过程。

《七律·长征》教案

《七律·长征》教案

《七律·长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七律·长征》。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七律·长征》的阅读与理解,诗歌的朗读与鉴赏,分析课文内容,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七律·长征》的词句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3. 了解长征历史背景,传承长征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对历史背景的理解。

教学重点:诗歌的朗读与鉴赏,情感表达和意境体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让学生初步感受长征精神,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讲解:分析诗歌的词句含义,解读历史背景,讲解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4. 示例:以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为例,讲解夸张手法的运用。

5. 练习: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诗句,进行朗读和鉴赏,分析其表现手法。

6. 互动: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七律·长征》2. 诗歌结构:起承转合3. 表现手法:夸张、比喻、拟人等4. 意境:红军长征的艰难困苦,英勇无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七律·长征》中的表现手法,选取一句诗句进行鉴赏。

2. 答案示例: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运用了拟人和对比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和大渡河的惊险场景,表现了红军英勇无畏的精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和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了解更多长征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精选五篇)第一篇:七律.长征 - 教学设计《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礴、崖、丸、岷”四个生字,理解“等闲、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经历的艰难险阻,体会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初步了解毛泽东诗词的风格。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设计课前谈话1、体会现场环境,激发学生认真学习的热情。

2、回顾体育艺术节,感悟不怕吃苦的精神。

3、播放歌曲《长征》,引入课题。

一、导入,引出诗文(6分)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刚刚大家听到的歌曲是改编自哪位伟人的哪首诗作呢?2、师:是的!画像中的主人公就是我们一代伟人毛泽东,老师知道大家做过预习,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他吗?(生答)3、师: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毛主席于1935年10月长征即将全面胜利前夕创作的一首诗《七律.长征》。

(板书课题)4、师:(板书:七律)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七律,它有什么特征?(点名回答)七律就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诗有八行,每行七个字。

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偶数句需要押韵,切一韵到底,首句可押可不押。

注意中间间隔号的停顿。

(课件出示)一起读题。

生:《七律•长征》。

5、师:大家知道我们今年是纪念长征胜利多少年的日子吗?(八十周年)你们了解长征吗?长征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为什么要进行长征呢?你知道一些长征故事吗?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相关资料。

6、师:请看:(课件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北上抗日。

他们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长征。

一路上,他们跋山涉水,击溃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围追堵截,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整个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七律长征教案优秀6篇

七律长征教案优秀6篇

七律长征教案优秀6篇《七律长征》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1.内容上: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表达上: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中间两句对仗,压“an”韵。

全诗运用了总分的写法,一句总写红军不怕远征难,二、三四句分写了红军不怕困难,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手法,用词精当,气势磅礴。

3.教材中的位置:本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十五课,在教材的第八单元,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领略毛泽东的风采。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展现的是毛泽东的伟人风采和诗人风采。

二、学习目标1.认识三个生字,会写三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感受到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和高昂气质。

教学难点: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一)了解背景,激情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板书《七律·长征》)师:请你来读读课题。

师: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长征是这首诗的名字。

所以在读的时候,中间应略有停顿。

谁再来读?生:七律、长征。

师:对于长征,你有哪些了解?生:长征是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

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

师:同学们,你们看。

课件出示: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根据地,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七律·长征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七律·长征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七律·长征
教案主题:七律·长征
教案目标:
1.通过学习《七律·长征》这首诗歌,使学生了解长征这段历史事件;
2.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创作自己的作品。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的意义与主题;
2.感受和欣赏诗歌的美。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
2.激发学生创作诗歌的兴趣。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向学生展示一张长征的图片,让学生回忆并讨论长征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和意义。

呈现诗歌:(10分钟)
播放《七律·长征》的音频,让学生仔细听。

分析诗歌:(10分钟)
通过讨论诗歌的字句、意境和主题,让学生深入理解《七律·长征》的意义。

练习欣赏:(10分钟)
请学生试着朗读《七律·长征》,并向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创作诗歌:(15分钟)
1.向学生介绍诗歌的基本写作技巧,例如押韵、运用修辞手法等;
2.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对长征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

小结:(5分钟)
总结课堂内容,回顾学生的学习收获和创作成果。

拓展活动:
学生可选择将自己的诗歌制作成海报、手抄报等形式,展示给全班同学和老师,让更
多人欣赏和分享。

评价方式:
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
2.评价学生的创作成果,并对其进行指导和鼓励。

5七律-长征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5七律-长征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5七律-长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5《七律·长征》教案教学目标1.创设毛主席诗词诵读会的情境任务,开展“整体感知"“情感入手”“创意朗读"三个递进式的活动,理解诗句大意,体会诗句情感。

2.借助不同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

3.诵读毛主席系列诗词,感受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创设毛主席诗词诵读会的情境任务,开展“整体感知”“情感入手"“创意朗读”三个递进式的活动,理解诗句大意,体会诗句情感。

诵读毛主席系列诗词,感受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发布学习任务我们班准备开展诗词诵读会,以“诵读毛主席诗词聆听历史的声音"为主题,从读一首诗开始,走近一个伟人,了解一段历史,感受一种精神。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诵读《七律·长征》,齐读课题。

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完成这三个活动,诵读好毛主席的诗歌。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诗歌,初探感情基调。

(设计意图:2022年版课标强调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诵读革命诗词,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语文核心素养在不断“做事"中得以提升。

)活动一:整体感知,初探情感基调1.勾连文体,读出诗歌节奏(1)初步了解诗歌文体。

(2)指名读,每人读一联,组织其他同学认真听。

(3)组织学生评价是否读准字音,重点关注“五岭”和“征、等、腾、磅、横、更"的后鼻音。

(4)感受律诗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的特点,师生合作对一对。

(5)小结:关注对仗,我们可以更好地读好诗歌的节奏。

2.个性体验,初探感情基调(1)过渡语:诗歌和音乐都是表达情感的作品,听一听这段音乐,什么情感?(播放音频)《牧民新歌》——欢快地《渔舟唱晚》——闲适地(2)不同的音乐有不同的情感,不同的诗歌也有不同的感情基调。

《七律·长征》的感情基调是什么?(3)小结:刚才我们初读了诗歌,有了这些情感体验。

《七律·长征》创新教案

《七律·长征》创新教案

创新教案《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学会2个生字;理解“只等闲、逶迤、磅礴、万水千山”的意思;体会理解这些词语在诗句中所含有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的意思并体会红军的所向无敌的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

3.了解长征这段历史以及本课的写作背景。

4.简单了解律诗的特点,了解本诗的风格。

5.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6.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二)情感教育:1.理解诗句内容,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的气质。

3.培养学生坚韧顽强的的意志品质。

教学过程:一、揭题,感知诗歌内容1.谈话揭题,读通读懂古诗同学们,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我们就会想到:新中国的建立,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然而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那么同学们你们了解长征吗?现在让我们一起领略这首气魄宏伟的七律诗《长征》。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这首诗,把这首诗读通、读准。

(让学生自由地读2分钟)2.介绍“七律”,这是一首七言诗。

所谓的七言诗就是七言八句。

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一共有八句话。

就是七律。

七律诗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

3.出示中央红军的长征路线图。

毛泽东主席是亲自率领红军长征的一代伟人,他回顾所经历的千山万水,心潮澎湃,写下了气势磅礴的诗篇——《七律长征》。

(板书课题)4.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请同学们根据投影以及书中的相关资料,再次初步感知诗歌内容,说说诗歌中的哪个字哪个词哪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感受?按照下面的格式说一说:(投影)当我读到时,我仿佛看到(感受到)。

5.同学间交流读诗心得,谈感受。

6.现在让我们一起感受红军在长征路上所经历的苦难与红军战士们的壮志豪情。

《七律·长征》教案

《七律·长征》教案

《七律·长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七律·长征》。

具体内容包括:课文《七律·长征》的阅读与理解,诗歌的韵律、意象分析,以及通过课文学习了解长征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诗词的基本知识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诗歌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表达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长征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勇敢、团结、坚定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课文《七律·长征》的阅读、理解和感悟。

教学难点:诗歌的韵律、意象分析,以及长征精神的传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让学生感受长征的艰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词的韵味。

3. 课堂讲解:教师对诗歌的韵律、意象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表达手法,探讨长征精神。

5.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情感升华: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谈谈如何传承长征精神。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七律·长征》2. 诗歌韵律、意象分析3. 长征精神:勇敢、团结、坚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长征精神的感悟。

答案示例:通过学习《七律·长征》,我深感红军战士的勇敢、团结和坚定。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以长征精神为榜样,勇敢面对困难,团结同学,坚定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 拓展延伸:了解其他有关长征的诗词、故事,进行课外阅读。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三篇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三篇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三篇【篇一】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一、收获(一)首先,我发现了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的一些不足之处: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不到位。

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我对这个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体会。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恰当的、饱含真情的语言,传授知识、教育学生,并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感染,引起心理上的共鸣,从而达到感知教学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起到促进思维、巩固记忆的教学效果。

今后,我会在上课之前,加强对教材的理解,使自己更深地去感受教材,增强教学语言的情感性。

2、教学中,教学语言不够精练、准确。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是简洁、精练、并具有科学性的,因为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用语言传授知识,同时也在用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在平时上课的时候,总是埋怨学生回答问题没有条理,罗嗦,其实这些缺点有可能就是我在教学中的语言潜移默化地传达给了学生的,或者是学生发言时,出现这些问题时,我没有及时指导学生。

对于一节课当中的教学语言,有些是课前备课时设计好的,有些是上课过程中临时出现的问题,需要教师在很短的时间里设计好语言,并准确、精练地表达出来,这就需要教师熟悉教材,了解大量的相关资料,今后我会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加强自身的语言的训练。

3、教学中,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状况,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学习中的情况,指导和帮助学生分析一些问题,我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注重倾听学生的发言,从学生的发言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进行深入的研究,没有对学生的发言作出恰当的评价,而是只顾着完成教学内容。

在这方面,我还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在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在备课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1、对教学目标的把握要准确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和导向,要保证课堂教学顺利、有效地进行,必须首先明确和掌握教学目标。

它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七律 长征教案(优秀4篇)

七律 长征教案(优秀4篇)

七律长征教案(优秀4篇)律长征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全诗内容,体会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抓住关键句指导学生认真朗读,从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2.结合全诗内容,体会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铺垫情感同学们,当代著名诗人雷雁抒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孩子,这个词语对于你们,是不是已经陌生?因为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那时,你们的爸爸也许还没有出生。

这个词是用血和火写成的。

铁流滚滚,蜿蜒过中国版图上十二个省;从井冈山到陕北,闪闪红星照耀着艰苦的历程。

这个词就是长征。

(板书:七律长征)今天就让我们循着伟人的足迹,走进历史,走进长征。

二、初读诗歌,感知情感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不多字、不少字、不误字,字字响亮。

2、指名读,相机正音。

(逶迤、磅礴、岷山)3、齐读,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三、理解诗意,积蓄情感过渡:相信大家理解了诗的意思后,感受会更具体、更深刻。

1、轻声读,在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下面做记号。

2、与同桌交流,把你的理解讲给他听,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讨论讨论。

3、全班交流。

远征:长途行军等闲:找近义词平常、普通(叠词: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五岭:地处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的五座山岭。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板书:~~~~~)乌蒙: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的乌蒙山。

磅礴:气势雄伟、高大险峻。

(板书:∧∧)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是两句比喻句,如果让你在这两个句子中分别加上比喻词像,你会怎样加?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连绵起伏的五座山岭像翻腾的细小浪花,高大险峻的乌蒙山像脚下滚动的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湍急的流水拍打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温暖的感觉。

大渡河上横跨两岸的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思。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创新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创新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创新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创新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2. 通过学习诗歌,初步感悟作者概括与典型的写法。

3. 结合资料,抓关键词语,理解诗意,体味诗情,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大无畏的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1. 通过学习诗歌,初步感悟作者概括与典型的写法。

2. 借助材料,感受诗句意象,理解颈联“暖”和“寒”的情感含义,体会红军战士长征途中的革命大无畏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查阅资料,了解长征背景。

教师准备:搜集视频、音频、等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竞赛激趣----长征知识知多少1. 导语激趣,以赛促学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七律长征》,对诗题、诗意,作者毛泽东主席、长征背景资料,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你们都还记得吗?那我们来一组长征知识竞赛吧,看看哪个小组记得牢,答得准。

敢挑战吗?好的,抢答题,答对一题加两分。

就看哪个小组最强咯!2. 小组竞赛,抢答重温(1)以下对作者毛泽东身份评价不对的一项是()A 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新中国第一任领导人B 政治家革命家C 书法家诗人D 画家文学家(2)红军长征时间的始末是()A 1934.10--1935.10B 1934.10-1936.5C 1934.8--1936.10D 1934.10-1936.10(3)红军长征历经()个省,翻越了()座大山,跨过()条大河,行程大约()里A. 12个省 15座大山 18条大河 25000里B 11个省 12座大山 18条大河 25000里C 14个省 18座大山 24条大河 25000里D 14个省 18座大山 24条大河 25000里(4)这首诗中,毛泽东用哪个词高度概括了长征之难?()A 五岭逶迤B 乌蒙磅礴C 万水千山 D尽开颜(5)《七律长征》诗句中,作者毛泽东选取的万水千山分别是哪些大江大河?()A金沙江大渡河五岭乌蒙山岷山B金沙江大渡河五岭乌蒙山岷山C 普渡河清水江五岭大娄山乌蒙山D金沙江葫芦河五岭六盘山夹金山【设计说明:通过长征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既是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又是引发新课,做到过渡无痕。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 创新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 创新教案

七律长征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学会2个生字;理解“只等闲、逶迤、磅礴、万水千山”的意思;体会理解这些词语在诗句中所含有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的意思并体会红军的所向无敌的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

3.了解长征这段历史以及本课的写作背景。

4.简单了解律诗的特点,了解本诗的风格。

5.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6.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二)情感教育:1.理解诗句内容,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的气质。

3.培养学生坚韧顽强的的意志品质。

教学过程:一、揭题,感知诗歌内容1.谈话揭题,读通读懂古诗同学们,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我们就会想到:新中国的建立,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然而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那么同学们你们了解长征吗?现在让我们一起领略这首气魄宏伟的七律诗《长征》。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这首诗,把这首诗读通、读准。

(让学生自由地读2分钟)2.介绍“七律”,这是一首七言诗。

所谓的七言诗就是七言八句。

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一共有八句话。

就是七律。

七律诗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

3.出示中央红军的长征路线图。

毛泽东主席是亲自率领红军长征的一代伟人,他回顾所经历的千山万水,心潮澎湃,写下了气势磅礴的诗篇——《七律长征》。

(板书课题)4.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请同学们根据投影以及书中的相关资料,再次初步感知诗歌内容,说说诗歌中的哪个字哪个词哪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感受?按照下面的格式说一说:(投影)当我读到时,我仿佛看到(感受到)。

5.同学间交流读诗心得,谈感受。

6.现在让我们一起感受红军在长征路上所经历的苦难与红军战士们的壮志豪情。

七律 长征 创新教案

七律 长征 创新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上)《七律·长征》教案许昌实验小学宋素君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上)《七律·长征》教案许昌实验小学宋素君【设计理念】1.以读为本,读中悟情。

历来诗歌都是在互相吟咏中广为流传,所以让学生真正领会诗的意境而放情吟咏是学习这首诗的方法。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读课文贯穿了教学活动的始终,由整体感知时学生的初读、老师的范读,到自由读、指名读、分组读,以及归纳总结时的齐读、背诵,每一个教学环节无一不体现着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

学生在自由、充分的品读中,读出了诗韵,读懂了读情,感受到红军战士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一代伟人毛泽东伟大的胸襟、乐观豪迈的气魄以及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

2.激活“主体”,与文本对话。

长征是一部革命英雄主义的史诗,是一个突破时空、传扬世界的神话,但长征毕竟又是一段远离学生已久的历史。

让学生悟出诗情,体会诗歌的魂魄,是学习这首诗的难点。

教学中,在整体把握之后,扣往“远征难”和“只等闲”两个词语,运用资料、地图、音像等多种资源,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

为了升华情感,拉近时空距离,可以把生活引入课堂,引领学生想象画面,在层层推进中,达到文本对话,把思想感情推向高潮的目的,从而激发出对红军豪迈、乐观的赞叹。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背诵诗。

2.认识生字,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3.理解全诗内容,体会红军战士在长征中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1.抓住关键句指导学生认真朗读,体会红军战士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结合全诗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一、话长征。

1、同学们,1934年,我国历史发生了一件绝无仅有的壮举,它惊天地,泣鬼神,响彻四野,影响八方。

它是一部中国革命的史诗,是一个传扬世界的神话,它呀,就是两万五千里长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律·长征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全诗的内容,会朗读和背诵全诗。

2.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预习课文。

2.学会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

3.初读课文,交流相关资料,质疑。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交流资料
1.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

3.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将搜集到的反映长征的文字、图片等资料进行交流。

讲一讲长征的时间、经历的省份、山水、一些重要的战斗、小故事等,对长征有一些初步的认识和大体的了解。

二、布置预习
1.查字典,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朗读课文,想想每句诗的意思,体会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把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三、检查预习
1.说说学习生字应该注意的问题。

2.朗读课文。

3.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4.提出问题。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意,感受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大体了解诗意
1.多读几遍课文。

2.讲讲全诗的大概意思。

二、细读课文
全班交流的形式学习全诗。

1.让学生自己讲讲每句诗的意思,师生共同补充。

2.每讲完一句诗,就根据自己理解的程度读一读,大家评议后再读。

3.学生随时提出问题,老师组织大家讨论、交流、解疑。

三、谈感想
1.这首诗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几次重大艰苦的斗争?
2.学习了这首诗,你向红军学习什么?
四、指导朗读背诵
1.朗读:注意重音和停顿。

2.背诵: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五、总结
1.小结同学们学习的情况。

2.教唱《长征》这首歌。

附: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