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武县农村民居调查研究
平武资料
第一章基本概况1.1自然条件1.1.1地理位置平武县是绵阳市最北端的一个山区县,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向四川盆地西北部边缘过渡的地带,属长江二级支流涪江的上游地区。
介于东经103°50′31″—105°58′13″,北纬31°59′37″—33°02′41″,东邻青川县,西接松潘县,南为江油市、北川县,北连甘肃文县,北西抵九寨沟县。
东西宽约107公里,南北长约115公里,全县国土面积5959.71平方公里。
1.1.2地质地貌平武县大地构造位置处在扬子准地台西缘的龙门山褶断带和昆仑秦岭地槽褶皱带的西秦岭—摩天岭东西构造带、松潘—甘孜地槽褶皱带的结合部位。
中生代侏罗纪及其以前各个地质时期的地层出露基本齐全。
县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起伏突出,西北部为极高山、高山,最高点西北部雪宝顶海拔5400米,最低点东南部平驿乡椒园子涪江河谷海拔600米,两地高差4800米。
境内群山起伏,连绵逶迤,峻岭险峰,高耸入云。
海拔5000米以上山峰5座,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比比皆是。
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地面积占幅员面积的94.33%。
1.1.3气候因平武县境多山,海拔高度相差达4800米,气候类型垂直变化很大,故平武县境气候属于北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类型。
由于地势起伏很大,立体气候差异明显。
在低山河谷地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征是夏热无酷暑,冬长无严寒,气候温和,降水丰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
在中山和高山地带,降水量大,日照不足,四季难分。
在中山和高山山脊,气温更低,长冬无夏。
少数极高山则终年积雪。
平武县多年年平均气温14.7℃,极端最高气温37℃,极端最低气温-7.3℃,年平均无霜期251天,年平均降水量866.5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1%,年平均日照1376小时。
平武县平均风速小于1米/秒,只有0.7米/秒,属全国小风气候区范围。
1.1.4河流水系平武县位于涪江上游,境内大、小河流均注入涪江,它们组成不对称羽状水系。
平武县天然林保护工程宣传材料
平武县天然林保护工程宣传材料一、平武县基本情况平武县位于嘉陵江支流,涪江上游,四川盆地西北部,盆周山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
东接青川县,南邻北川县,西界松潘县,北连甘肃文县,东南靠江油市,西北抵南坪县,东西宽104公里,南北长120公里,幅员面积5962.5平方公里。
全县辖9个镇、16个乡、249个村、148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68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16.30万人,非农业人口2.38万人,农业劳动力8.35万人,属享受少数民族待遇县、省定贫困县,有藏族、羌族、回族等11个少数民族,有少数民族6.61万人。
2005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6.97亿元,农业总产值2.28亿元,工业产值4.69亿元,人均纯收入2307元,财政收入0.74亿元,银行存款余额8.80亿元,城乡居民存款余额6.10亿元,社会消费品临售总额3.20亿元。
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据二类调查资料统计,全县林业用地总面积684.58万亩,森林覆盖率为74.14%,活立木总蓄积3938.53万立方米;林业用地中,国有林面积329.07万亩,占总面积的48.07%,集体林面积355.51万亩,占总面积的51.93%。
二、天保工程完成情况平武县于1998年10月1日停止天然林采伐,1999年开始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根据“四川省林业厅关于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绵阳市县级实施方案的批复”:我县天保工程建设期为从2000年至2010年,森林管护面积438455公顷,工程建设投资2000年为2394.84万元、2001-2010年静态投资每年1339.36万元(不含2005年以后每年的“医保”等四项保险补助)。
县委县人民政府提出了“生态立县、水电强县、旅游兴县”的发展战略,把生态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
1、公益林建设情况1998年-2007年共计按上级下达我县任务完成了公益林建设715845亩。
其中:人工造林53490亩、封山育林407930亩、人工促进天然更新45825亩、飞播造林208600亩;截至2007年底国债投资额3907.5万元,到位资金3907.5万元。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学生版)-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同步学与练(统编版必修上册)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调查的技术(节选自《反对本本主义》)(1)要开调查会作讨论式的调查只有这样才能近于正确,才能抽出结论。
那种不开调查会,不作讨论式的调查,只凭一个人讲他的经验的方法,是容易犯错误的。
那种只随便问一下子,不提出中心问题在会议席上经过辩论的方法,是不能抽出近于正确的结论的。
(2)调查会到些什么人?要是能深切明了社会经济情况的人。
以年龄说,老年人最好,因为他们有丰富的经验,不但懂得现状,而且明白因果。
有斗争经验的青年人也要,因为他们有进步的思想,有锐利的观察。
以职业说,工人也要,农民也要,商人也要,知识分子也要,有时兵士也要,流氓也要。
自然,调查某个问题时,和那个问题无关的人不必在座,如调查商业时,工农学各业不必在座。
(3)开调查会人多好还是人少好?看调查人的指挥能(5)要亲身出马凡担负指导工作的人,从乡政府主席到全国中央政府主席,从大队长到总司令,从支部书记到总书记,一定都要亲身从事社会经济的实际调查,不能单靠书面报告,因为二者是两回事。
(6)要深入初次从事调查工作的人,要作一两回深入的调查工作,就是要了解一处地方(例如一个农村、一个城市),或者一个问题(例如粮食问题、货币问题)的底里。
深切地了解一处地方或者一个问题了。
往后调查别处地方、别个问题,便容易找到门路了。
(7)要自己做记录调查不但要自己当主席,适当地指挥调查会的到会人,而且要自己做记录,把调查的结果记下来。
假手于人是不行的。
力。
那种善于指挥的,可以多到十几个人或者二十几个人。
人多有人多的好处,就是在做统计时(如征询贫农占农民总数的百分之几),在做结论时(如征询土地分配平均分好还是差别分好),能得到比较正确的回答,自然人多也有人多的坏处,指挥能力欠缺的人会无法使会场得到安静。
究竟人多人少,要依调查人的情况决定。
但是至少需要三人,不然会囿于见闻,不符合真实情况。
(4)要定调查纲目纲目要事先准备,调查人按照纲目发问,会众口说。
平武 一座山城的华丽蜕变
平武一座山城的华丽蜕变【核心提示】5年前,山河破碎,满目疮痍。
大地震后的平武,悲情满怀。
3年前,彩旗招展,机器轰鸣。
重建中的平武,大爱如山。
如今,走进平武城市乡村,一栋栋功能齐全、新颖实用的新建筑拔地而起,一座座特色鲜明、文化厚重的新集镇重新展现,一间间设施完善、设备齐全的现代工厂马达轰鸣,一个个环境优美、风景旖旎的景点吸引游客纷至沓来……5年,山城重焕生机,奋力崛起的奇迹再次验证了平武人的顽强与刚毅。
在河北援建打下的坚实发展基础上,平武县委、县政府立足资源优势,科学审视县情后,充分发挥灾后重建成果效益,大力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发展壮大低碳工业和高效农业,切实改善和保障民生,走出了一条符合平武县情的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道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
全县总投资126.63亿元的525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全面完工,3.2万户城乡居民住房维修加固按期完成,1.96万户农房、4123户城镇居民住房重建如期竣工入住,纳入重建规划的55所学校、33个卫生建设项目、8所敬老院、1所福利院、248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部建成使用,建设和修复通乡通村道路860公里……灾后5年,是平武走出阴霾,重燃生活信念的5年,更是平武人民走出悲痛、走出灾难,迎来美好生活的5年。
豁达、坚韧和乐观的平武人民,不仅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也带领平武完美地完成了从山区大县向“宜居、宜业、宜游”现代县城的华丽蜕变。
旅游在突破中强势攀升,产业结构实现优化升级4月16日,在位于海拔2400米的平武县白马山寨,由成都天友旅游集团包装的王朗·白马旅游度假区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力争用5年时间将王朗自然保护区与白马山寨连为一体,打造成集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国家5A级风景区。
天友集团大手笔、全方位的投入、包装,为平武旅游产业的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在平武,大熊猫故乡王朗、雪宝顶两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竞相斗艳,古代建筑的典范、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深山故宫”报恩寺坐落其间,龙池坪森林公园、泗耳、虎牙、小河沟等一大批景点特色鲜明。
四川民居
彝族人盖房,放弃平地,选择山坡。一户一屋,一列三间,中间有厅,厅左侧有火塘,火 塘用石块架锅,烘烤食物。塘火终年不熄,严禁脚踏火塘。客人来到家中,不得随便坐座,主人和客人的座位有严格讲究。厅左是主人的内室,外人不得随便进入,右边放杂物。室内的窗子小,或无窗。有的房屋有围墙。
四川犍为县有个罗城镇,镇里的民居布局很有特色,即:俯视如同一条起航的船。镇子坐 落在铁山北麓,镇周围无溪河,人们靠雨水生活,期望用船形布局引来充沛的雨水。也有人说,这里的地形是两头小,中间大,老百姓自然地建成了船形镇。只见街两头的房屋两端互相接拢,由两端向中间不断扩开,中间的古楼处宽达20米。两侧的房屋如船舷,古楼如中仓,街头的“灵官庙”如舵叶,大山起伏、植被苍翠如同大海。街面以青石板铺地,房屋多是前店后宅,覆以青瓦。街两侧有长200多米、宽约5米的“凉厅子”,穿逗木结构。四方的乡民来此赶集,节日在此耍狮子,玩龙灯,踩高跷。罗城镇的建筑风格引起了国内外学者注意 。西南建筑设计院按照罗城镇的样式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以西24公里处设计了一处“中国城旅游中心”。
川渝民居受地形制约而形成独自的风格。由于盆地湿热,民居必须出檐以挡雨,又必须敞开门窗而使空气流通。由于山地较多,民居建在山坡,横向并列,不宜纵深发展,因地制宜,不拘方向。以务实为特色。
川渝有丰富的建材资源,街道或天井以大青石铺盖。木材很多,以熟桐油刷在表面以防腐。遍地是竹子,常以竹代木。
川渝民居流行穿斗式木架构,以柱承檩椽,很少用梁。柱密,柱间穿插枋木。这样,可以使较小的木材发挥作用,不必到深山老林砍粗树。
农村民居调研报告范文大全
农村民居调研报告范文大全农村民居调研报告范文一、前言近年来,我国农村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农村民居建设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为了解决农村民居发展中的问题,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农村民居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促进农村民居建设的健康发展。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与农民群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有助于了解真实的情况。
共计调查了10个乡镇和50个农村家庭。
三、农村民居现状1. 建筑结构: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农村民居仍采用传统的砖木结构,建筑质量存在一定问题,不具备抗震防灾能力。
2. 空间布局:农村民居的空间布局较为简单,多数只有厨房、客厅和卧室,缺乏多功能区域,如书房、储藏间等。
3. 卫生条件:由于排污设施不完善,部分农村民居存在卫生问题,如污水直排等。
4. 绿化环境:大部分农村民居周边缺乏绿化,空气质量较差。
四、存在问题分析1. 住房安全问题:农村民居建筑质量不过关,存在安全隐患。
2. 生活功能不完善:农村民居缺乏多功能区域,无法满足农民日常生活需求。
3. 垃圾处理问题:农村民居垃圾处理方式简单,存在环境污染问题。
4. 绿化环境不佳:农村民居周边绿化不够,空气质量差。
5. 卫生条件差:部分农村民居卫生条件较差,存在卫生隐患。
五、解决方案1. 政府部门的支持:加大对农村民居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
2. 提高建筑质量:加强对农村民居建筑工艺的管理,提高建筑质量。
3. 多功能区域建设:鼓励农民在农村民居中设置多功能区域,满足农民不同生活需求。
4. 垃圾处理改善:鼓励农民采用分类垃圾处理方式,推广垃圾分类设施的使用。
5. 绿化环境改善:政府部门应加大绿化投入力度,引导农民进行绿化,提升农村环境质量。
六、结论本次调研发现,农村民居建设存在不少问题,但也有一些积极的变化。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和农民共同努力,加强政策支持、提高建筑质量、改善生活功能、改善垃圾处理和绿化环境等方面,为农民提供更好的住房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平武基础资料汇编
第一部分县域基础资料第一章县域行政区划及历史建制沿革一、概述平武县隶属于四川省绵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岷山、龙门山脉山区,长江的二级支流涪江的上游地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1°59′31″~33°02′41″,东经103°50′31″~104°59′13″。
东接广元市所属青川县,南靠绵阳市所属江油市、北川县,西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所属松潘县、九寨沟县,北与甘肃省文县接壤,沿东南至西北方向略显狭长形状,东南至西北最长处245.3公里,西南至东北最窄处78公里,幅员面积5974平方公里。
全县辖9镇、16乡, 2007年底全县总人口18695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4153人,占12.92%。
龙安镇总人口3563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338人,占全镇人口的43.04%。
全县共有汉、藏、回、羌、蒙古、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满、高山族等12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6.6万人。
全县属盆周山区省定贫困县和少数民族比照县,社会经济正由农业经济逐步向现代工业化的初始阶段发展。
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16.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8亿元,一、二、三产业之比为3.1:4.6:2.3,县财政收入1.29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8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34元。
二、历史沿革(一)隶属变革平武县“地处边陲,界在氐羌”,是蜀北之重镇,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征战频繁,县名取“天下太平,休兵罢武”之意,周秦时期为氐羌民族聚居之地,是氐人所建白马国的一部分。
两汉属广汉郡,后汉属广汉属国。
三国蜀汉后主建兴七年(229年),蜀汉政权在刚氐道境内南部分置广武县。
晋太康元年改名平武县。
南朝宋、齐两代,平武县建置未变,隶北阴平郡,其时,北阴平郡与所辖阴平县同于治今江油市小溪坝镇。
梁武帝普通三年(522年),氐人首领李龙迁率部众在蜀汉江油关所在地(今平武县南坝镇)修建城池,建立割据政权,称藩于梁。
平武县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目的为保障平武县的可持续发展,满足汶川大地震后平武县发展建设的需要,指导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科学有序地推进,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其职能作用的新要求,特制定《平武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第2条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实事求是、立足当前、兼顾长远的要求,充分考虑震后平武县实际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保护和彰显地域文化特色,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决策部署,统筹协调各类恢复重建资金,发挥组合优势,加快恢复重建工作,重建一个充满活力与民族地域特色的新平武。
1、恢复重建期规划原则民生为本,稳定为基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恢复为主,有所提高尊重自然,传承文化2、发展提升期规划原则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科学布局传承历史、弘扬文化、突出特色城乡协调、统筹兼顾远近结合、有序推进第3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3、《四川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年)4、《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5、《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国发「2008」31号)6、《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镇体系专项规划》(发改厅「2008」2775号)7、《绵阳市“5.12”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城镇体系规划(2008-2010)》8、《绵阳市“5.12”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农村建设规划(2008-2010)》9、《平武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10、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第4条规划年限本规划年限分为近期(恢复重建期) (2008—2010年)、远期(发展提升期)(2011—202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第5条规划范围平武县城市总体规划包括两个地域范围,即平武县域和平武县城。
1、平武县域平武县县域规划范围为:平武县行政管辖范围,辖9镇16乡,面积5974平方公里。
内蒙古农村民居生态建筑优化设计研究
75《农机市场》 2024年第4期1. 引言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关注,生态建筑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推广。
内蒙古地区作为中国北方的一个重要地域,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其农村民居建筑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然而,农村民居在节能、环保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2. 内蒙古地区农村民居建筑特点分析内蒙古地区位于中国北部,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
夏季气温较高,冬季寒冷且干燥。
降水量较低,主要集中在夏季。
内蒙古地区地势东高西低,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高原、山地、平原、沙漠等。
这些地貌特点决定了农村民居建筑的形式和结构,如蒙古包适应游牧生活,便于搬迁;土坯房和砖木结构房则适应定居农耕文化。
内蒙古农村民居生态建筑优化设计研究房宏伟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作者简介:房宏伟(1982—),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硕士,教师。
研究方向:内蒙古地域建筑。
内蒙古农村居民的建筑特点有:蒙古包:蒙古包采用圆形平面布局,结构简单且牢固,易于拆卸和搬迁。
顶部设置可开启的天窗,利用高低压差实现自然通风,同时提供充足的采光。
此外,蒙古包以毡房为主要材料,保温性能良好,适应内蒙古地区冬寒夏热的气候特点。
设计风格和装饰富有地域文化特色。
土坯房:土坯房主要采用当地的黄土、粘土等为建筑材料,来源丰富且成本低廉。
墙体具有较好的保温和隔热性能,能有效降低室内外的温差。
调节室内湿度,使室内空气保持相对舒适。
此外,土坯房的建筑材料可降解,对环境影响较小。
砖木结构房:砖木结构房以砖墙与木质梁柱相结合,确保建筑稳固抗震。
其灵活的空间布局可根据需求随时改造,明确功能区域,木质梁柱营造开放感。
设计注重通风采光,Industrial research产业研究76《农机市场》 2024年第4期砖墙上的门窗有助于良好空气流通,合理窗户布局提高采光率。
具备优异的保温和隔热性能,减缓外部气候对室内的影响。
黄土高原沟壑区传统村落现状调查与保护更新策略研究——以陕西榆林罗硷村为例
20城市建筑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 2023.22域特色。
自2017年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以来,国家加强了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各界学者也愈加聚焦于乡村发展,这极大地推进了传统村落及村落文化的保护和研究。
黄土高原沟壑区是中国西部地区人居环境构建的重要内容[1],独特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环境一同形成了具有地域特殊性的村落现状,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1.2调查对象与方法本文以黄土高原沟壑区传统村落现状为调研对象,确定调研思路、方法及内容。
以国家级传统村落榆林罗硷村为具体调研对象,采用实地调查法、会议访谈法、定性资料整理和分析法等方法。
(1)实地调查法:通过对调研对象的实地走访考察,勘测村落现状,为此研究提供实践资料。
(2)会议访谈法:以口头提问的方式对当地村民代表进行访谈,对村落现状问题信息进行笔录收集,为后续村落的更新与保护提供思路。
(3)定性资料整理和分析法:对实地调查和访谈资料进行归纳整理,以分析归纳、论证演绎等方式进行资料分析。
2罗硷村村落现状2.1自然历史环境2.1.1地理环境通过资料整理归纳,对罗硷村的自然历史环境等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归纳,并得出其地理环境特征。
罗硷村位于榆林市南部古塔镇,距离榆林市中心城区20 km,距古塔镇镇政府9.4 km 处,罗硷村现有一条三级公路,向北连接G210至榆林中心城区,向南连接G210至鱼河镇。
村摘要 文章运用实地调查法、会议访谈法、定性资料整理和分析法等方法,对中国第五批传统村落榆林罗硷村进行现状调查分析,探究村落自然历史环境、空间形态特征、传统建筑形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现状发展条件,从传统村落整体性保护、保护并延续建筑风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保护相结合三个维度提出保护与更新策略,实现传统村落的有效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传统村落;窑洞建筑;更新策略;罗硷村中图分类号 TU982.29文献标识码 A基金项目 秦巴山区传统村落活态化保护模式研究(2021J027)DOI 10.19892/ki.csjz.2023.22.06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field survey method, interview methodand qualitative data compilation and analysis method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uojian Village in Yulin, the fifth batch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China. Then it explor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conditions of the natural and historical environment, landscape spatial pattern,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form an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village. It proposes a conservation and renewal strategy to realize the effective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from three dimensions of the overall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 preserving and continuing architectural features, and combining the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material culture.Key words traditional village; kiln architecture; renewal strategy; Luojian village1引言1.1选题背景黄土高原地区千沟万壑,梁峁起伏,是我国地形、地貌最奇特的区域,其中保留下来的传统村落承载了该区域特有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民族地作者简介:王雨萌(1997—),女。
农村居民住房情况调查研究(完整版)
农村居民住房情况调查研究——以屏山镇屏山村为例众所周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业的急剧膨胀,居民住房问题越来越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住房问题是国家四大民生工程(住房、医疗、就业、教育)之一,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问题。
尤其是那些城市中的低收入群体,已经或者说将要沦为“房奴”,80后大学生“蜗居”也是到处可见,这必然给社会带来许多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
城市居民住房问题,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报道得够多的了,也有许多资深分析师对这一问题做了形式各样的分析。
然而,尽管农村居民住房问题没有城市居民住房问题尖锐突出,但是作为拥有九亿农民兄弟的广大农村地区,住房问题也不容忽视。
鉴于此,党和国家才顺应时代发展,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化农村医疗改革,加大对农村的教育投入。
在这个巨大的历史背景下,我有必要调查一下农村居民的住房情况。
经过暑期相当长时间内的调查,我走遍我家乡江西省石城县屏山镇屏山村的各个角落,对该地的居民的住房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了解。
首先,我简要介绍一下我们家乡的情况:屏山镇位于石城县西南部,屏山村距县城17公里。
东连珠坑乡,南与横江镇、龙岗乡、大由相接,西邻宁都县固村乡,北接琴江镇。
镇政府等行政机构常驻处屏山镇中部地势较为平坦的屏山村。
琴江河自北向南贯穿境内。
地形狭窄,地势北高南地,中部平坦,南北长17公里,东西宽11公里,总面积113.2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9720亩,占总面积的11.6%;山地占总面积的83.8%;水域占总面积的1.1%。
接下来,我将从住房建设情况、新的钢筋混泥土房中的装修情况、居民家装备的高档家电情况三个方面来阐述。
我将以表格结合文字的形式详加说明。
备注:农村盖的房子都是一栋一栋的,但是所盖的层数各不相同。
在建房屋是指房屋未封屋顶,并非指未装修完毕的。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下,农村居民把盖房当做人生的事业来做,农村住房建设在近几年得到飞速发展。
基于GIS的平武县土地利用现状及利用强度分析
G = × 100%
式中 , 垦殖率 , 耕地 面积 (hm ),肘——土 地面 积 (hm )。 3 结 果 分 析 3.1 土地 利 用数 量 结构 分 析
图件资料为 2010年土 地利 用现 状 图、平 武县 行政 区划 图、耕 地类型图 ,文本 资料 为 2010年土地利用 现状变 更 台账 及绵 阳市 2011年统计 年鉴。运用 ArcGIS10.1软件对研 究区 相关信 息进行提 取分 析。 2 研 究 方 法
土地垦殖率反映 了土地资源的利用强度 ,公式 如下 :
0.08% 。
从耕地数 量上 看 ,全县 耕 地 面积36 807.70hm ,占全 县 土 地 面积 的6.16% ,面 积 最 大 的 是 南 坝 镇 5 070.97hm ,其 次 是龙安 镇 3 168.39hm ,最 小 的是 白 马 藏 族 乡 仅 为 235.32 hm ,占全县耕地 面积 的0.64% 。从林地面积看 ,全县林 地面 积 占83.34% ,白马藏族 乡 、木 皮藏 族 乡 、泗耳藏 族 乡 面积最 大 ,分别为36 375.94hm2、54 656.48hm 、35 530.23hm ;各 乡 镇 中森林 覆盖率均较高 ,除虎牙藏族 乡(60.17% )、白马藏族 乡(71.84% )、龙 安镇 (79.22% )、南 坝镇 (79.81% )相 对较 低 ,其余乡镇森林覆盖率都大 于 80% ,其 中大印镇 、阔达藏 族 乡 、木皮藏族 乡超过 92% 。园地 、草地 、建设用地等 土地 利用 类 型面积都相对较 小。出现这 种土 地利用 现状 与平 武县 以 山地为主的地形密切相关 。 3.2 土地 利 用 空 间 结构 分析
羌族碉楼分析
1. 展碉楼而获“外收益” 2. 登碉楼而晓“他文化” 3. 望碉楼而想“真回归”
防御功能的传承
在险峻的高山峡谷中,哨碉、寨碉、家碉又相 互协调配合,加大了防御功能,使整个羌寨变成 一道羌族长城,建筑之美和防御之美结合的恰到 好处。
发展思考
羌族碉楼的现代价值
审美艺术价值
1. 羌碉的艺术美 2. 羌碉的几何美 3. 羌碉的雄壮美
民俗价值
1. 婚嫁礼仪 2. 祭祀礼仪
旅游价值
发展思考
烽火碉:一般建在大山高处,是寨与寨之间传递信号
用的,这种碉一般坚固实用,结构严谨。
走近碉楼
四、碉楼的砌筑技术
① 修建碉楼时,一般选在沿河谷的高山上或半山腰有耕地 和水源的地方依山而建,数十家聚为一寨,分台筑室。 ② 选材时充分利用河边取之不尽的石块和山上的黄土,施 工时不绘图,不吊线,也不用柱架支撑。
• 地理因素——羌族聚居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的岷江上游 地区,这里山脉重重,地势陡峭。羌寨一般建在高半山。 • 气候因素——羌民居住的山区四季风大,气候温差大,为保暖防 风,住房多建在向阳背风的地方。 • 民族信仰因素——羌族信仰万物有灵,保留了浓厚的原始宗教遗 迹。建造碉楼时讲究风水信仰,完工后开鼓开坛经。 • 生存因素——羌族迁徙后需要抵御外敌,保护家园,储存粮食柴 草。
走近碉楼
二、碉楼的规模
• 羌族的碉楼有四角、六角、和八角等几种样式。(据说同一 姓氏的羌族人家发展到一定规模时集体捐资兴建的象征本族 人家存在与兴盛的碉楼,如果是四家人修建的就修成四角形, 六家人就修成六角形) • 碉楼的层数有七八层的,有十三、四层的。上小下大,上薄 下厚,结构匀称,棱角端正理直,墙面弄波兴纹。
走近碉楼
三、碉楼的分类
水族传统民居建筑特征及演化——基于贵州三都县怎雷村上寨的田野调查
学界较为广泛认可的说法是,水族先民于殷商后自中原南迁,渐渐融入“百越”族群中的“骆越”支系中,并逐步发展为独立民族[1]。
结合水族族称考证,水书文字辨识,天文历法、歌诗习俗、出土文物等作证,水族自北方南迁,途径两广,融入其他族群,最终分布于黔桂滇等地的发展脉络较为可信。
目前水族主要聚居于贵州地区及黔桂交界地带,三都县是我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也是研究水族建筑文化的重点区域之一。
三都水族族群的形成始终面临着许多冲突与融合。
一是频繁迁徙,作为外来迁入的族群,人口相对有限,想扎根,更需要团结并强化自我认同感;二是对外抗争,在水族的历史中,朝廷镇压、土司打压、匪徒祸乱,在多方压制中的艰难抗争中凝聚了民族的向心力;三是民族交融,三都作为少数民族混居地区,水族又是后来迁入的民族,在与其他民族的互动中,既有文化的互渗与融合,也逐渐明确了自身的边界[2]。
不难看出,三都水族在族群文化中必然具有极为强烈的自我意识,同时在区域性的民族交往与文化交流中也将表现出其差异性与包容性。
民居建筑的特征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其文化特性,本工作基于贵州三都县怎雷村上寨的田野调查,通过研究分析特定区域范围内水族传统民居建筑的特征及演化,探讨水族文化发展变迁在建筑层面的表现。
2 村落概况2.1 怎雷村基本信息怎雷村作为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下辖村,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内,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
“怎雷”一词为水语音译,意为“岩脚下的村寨”,恰合其坐落于半山腰的情状。
怎雷村地势复杂,中低山峡谷地貌,群山环绕,山路曲折,相对闭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以农业和林业为主要生产方式。
村寨建于山坳缓坡处,上为陡峭山峰,下为山崖深涧,村寨所在中部则为层层梯田顺山势而下,呈现“天人合一”的格局。
摘要 三都县怎雷村上寨作为风貌保存较好的水族村寨,对其开展研究对于深入挖掘水族建筑文化内涵具有极高的价值。
笔者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文献梳理与对比研究的方法,以贵州三都县怎雷村上寨的水族传统民居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建筑平面、功能、结构、立面、屋顶等多方面探究水族传统建筑特征及变化。
碉楼保护调研报告
碉楼保护调研报告调研目的和背景为了保护和传承我国珍贵的碉楼文化遗产,了解目前碉楼保护工作的现状和问题,以便制定更有效的保护措施,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碉楼的历史、构造特点、保护情况以及相关问题。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碉楼保护单位、专家学者和相关从业人员。
实地考察重点选择了我国某省份的典型碉楼群进行实地调研。
调研结果一、碉楼历史和构造特点通过对多方资料的查询和专家学者的访谈,我们了解到碉楼起源于明代,是中国民间建筑的重要形式之一。
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结构特点,具有保护和防御的功能,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二、碉楼保护现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我们发现目前我国碉楼保护工作存在以下问题:1. 碉楼保护意识不足:部分保护单位对碉楼文化价值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存在保护工作被忽视或轻视的情况。
2. 资金投入不足:由于碉楼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部分保护单位和相关部门资金有限,无法满足建设、维护和修复的需求。
3. 保护科技手段欠缺:目前碉楼保护主要依靠传统的修缮方法,欠缺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导致保护效果不理想。
4. 碉楼文化传承困难:碉楼文化传承面临着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兴趣不高、传统工艺技能传承困难等问题。
调研建议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碉楼文化遗产,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提高保护意识:加强对碉楼文化价值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保护单位和社会公众的保护意识。
2. 加大资金支持:加大对碉楼保护的财政投入,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筹措更多的保护资金。
3. 推广先进技术: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如激光扫描、三维重建等,提高保护和修复的技术水平。
4. 加强传承培养:加强对碉楼文化的传承和培养,培育一批专业人才,传承传统工艺技能。
结论碉楼作为中国古代的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其保护和传承具有重大意义。
然而,目前碉楼保护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
通过加强保护意识、增加资金投入、推广先进技术和加强传承培养,可以有效提升碉楼保护工作的水平,保护好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学习活动二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 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参考例文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前言:俗话说的好: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我爱我的家乡,并 且爱的深沉,这片生我,育我的土地便是我的家乡——建瓯。 说起建瓯可能很多人没有听过,它是隶属于福建省南平市地区,位 于武夷山,鹫峰两山脉之间的丘陵地区,建瓯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有 着300多年的历史,西周时期为“七闽”地,秦时属闽中郡。最让我自 豪的地方在于建瓯是福建历史上最早设置的四个县之一,福建之建即取 之建州(今建瓯)。建瓯有着如此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相当深厚 ,曾经出过众多的请史留名的人才,比如有中国十大史学家袁枢,音韵 学家吴域,宋代理学家朱熹等。
主体:建瓯的文化风俗不胜枚举,在经过我的一番调查之后,我最 感兴趣的是建瓯的挑幡艺术。下面,我将重点给大家介绍一下建瓯特有 的挑幡艺术。挑幡艺术几百年前就已经开始在建瓯民间流行。相传在明 代末期,民族英雄郑成功招募抗清复明大军,横渡海峡收复台湾。当时 建瓯城效大洲村的青年壮年,大都纷纷应征入伍。在收复台湾之后,壮 年在正月初返回了家乡,全村男女老幼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当时,将 士们将带回的军旗放置于长杆之上,尽情挥舞,藉此纪念壮烈牺牲的弟 兄们。长此以往,每逢正月初,大洲百姓都要按照惯例将旗杆来装点一 番,舞动一番,以表示庆祝与纪念之意。随着时间的流逝变逐渐谈化成 了当今建瓯特有的挑幡风俗。
参考例文
在我的家乡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正月里禁忌剪头发,剪头发方娘家舅舅, 意思是正月里剪头发对自己的舅舅没有好处。新春正月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有人讲 如果新春期间做个媒,这不喜上添喜吗?但是在我们这是不允许的,做媒有自找倒 霉的含义,所以正月里禁忌做媒。同时新正月也不允许买鞋,买鞋与“买邪”同音 也就是说把邪气带回家里,是不吉祥的预兆。一个正月处处暗藏着年俗“机关”稍 不留意就会中招。初一至初四是禁忌乱用针线的,初五那天才可以使用,被称作缝 破,意思是把过去一年里的琐碎和缺憾都缝补起来。在我们这的新春期间,对天气 状况也格外关注,如果初一至初六天气都为晴,那么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六畜兴旺 ,反之灾祸不断。就这样的一些年俗似乎已经成为人们新春的希望,每天都期盼艳 阳高照,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美好的希冀。在信宜地区的正月期间饮食也有着丰富 的含义,正月初三称为庄稼会,如果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粮食 满仓。初五被称为元宝日,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会财源滚滚,兴旺发达。 初七被称为“人七日”这一天吃面条预示新的一年里大人小孩身体安康无病痛无灾 患。这些在简单不过的年俗已经潜移默化的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希望。
乡村振兴背景下少数民族农村乡土民居智能化策略研究——以昆明团结乡龙潭村落为例
2021年1期乡村振兴论坛智慧农业导刊乡村振兴背景下少数民族农村乡土民居智能化策略研究———以昆明团结乡龙潭村落为例*南月慧,叶惠珠(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云南昆明650500)1背景分析2018年4月,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分类,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加强分类指导。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我国少数民族农村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团结乡聚集了多个少数民族,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他们集中发展农家乐、特色旅游农业、特色旅游亲子项目等产业,让农村的经济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农村乡土民居,作为农村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1],农村民居的智能化,标志着农村的现代化。
但是,在农村民居智能化的过程中,农民虽然重视本地的旅游价值、经济价值,但忽视了传统民居的地方特色和乡土特色,忽略了传统民居在智能化进程中需要面对的问题和迎接的机遇[2]。
建设好少数民族农村乡土民居,把智能化的进程和农民的居住环境紧密结合,是乡村振兴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居住环境代表了人们对自我生活的肯定和认识,民居代表了人们对家的向往和对生存环境的追求,只有实现少数民族农村乡土民居的智能化,少数民族农村才能真正的实现振兴和现代化。
2龙潭村少数民族乡土民居现状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团结乡东接昆明主城,南接4A级国家风景区西山龙门、西接螳螂江、北靠卧云山、与富民县、禄丰县、安宁市、五华区接壤,地距昆明市区17公里。
团结乡全镇总面积425.8平方公里,共辖16个村民委员会,119个村民小组,居住着彝、白、苗、汉等4个民族,总人口30750人,其中少数民族人数占总人口的71.21%。
团结镇地势北高南低,有高原山地、河谷山地、山间小盆地等多种地貌,地形起伏明显,盆岭相间,山脉交错,最高海拔2640米,最低海拔1750米,平均海拔2195米,年平均气温13.2℃,森林覆盖率为74.44%。
四川·银岭村
四川·银岭村四面环山,云雾缭绕,溪沟纵横,瀑布四挂,土地肥沃,出产丰饶,盘山公路四通八达,古老而美丽的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豆叩镇银岭村,常年吸引着四川绵阳、德阳、成都等地游客来休闲、居住,促进了当地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这个村子被四川省住建厅评选为第二批“四川最美古村落”。
来到这“云端”之上的“最美古村落”,置身彩林之中,可一睹传统民居之美,探寻历史古迹之妙,感受羌族文化魅力。
鸟瞰张氏祠堂优美环境尽诉村落“前世今生”沿着山路,汽车很快进入这处平均海拔1000多米的古村落,放眼望去,只见远处的云彩仿佛置身脚下,与层峦叠嶂的山峰相得益彰。
彩林之中,175户人家在此安居乐业,处处溪沟纵横,处处古韵悠然,处处乡愁盎然,如一处世外桃源,绝无半点俗世纷杂。
银岭村古称“银湾堡”,清代中叶后称“银湾里”,在行政上隶属平武县豆叩镇。
据史料记载,早在周、秦时期,银岭村即为“氐羌地”,生活着羌族先民。
明代,白草番崛起,银岭村紧靠豆叩军事要塞伏羌堡,是这一地区白草番人的核心区之一,由薛姓土司统治。
明朝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明王朝派兵镇压了土司薛兆乾的叛乱,改由李姓土司统治豆叩羌民。
经历明末清初的大动荡,羌族人口锐减。
清朝初期和中期,实行“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政策,外来汉族与本地羌族广泛通婚融合。
据当地文史专家介绍,1990年后,经政府甄别,原豆叩区的白草番人后裔并具有羌族特征的一部分居民恢复了羌族身份,银岭村绝大部分村民恢复为羌族。
自此,银岭村再次成为平武县羌人的聚居村落。
如今,在银岭村,从河沟孤岛上的千年红豆树到大清同治四年建筑的羌族木制吊脚楼民居建筑群,从张家祠堂到皇亲例赠古墓群,无一不在诉说着这处千年古村落的辉煌过去。
传统民居传统民居守候历史浓浓乡情有不少传统民居坐落的银岭村老房社,是一处保存完好的羌族村寨,这也是银岭村传统民居的主要集中地。
在这块半山腰有耕地的台地上,村寨内房屋各自依据基地条件随宜布置,相互之间少有制约或连属,寨内道路随地势自由伸展,如树枝状通向各家各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 引 言
防震减灾是我们的共 同责任。农村民居的抗 震设 防关 系到 人 民群众 生 命 财 产 安 全 、社 会 稳 定 和经济稳定 。长期 以来 由于缺乏法律 的强制要 求 ,广 大农 民缺 乏 防震减 灾 知识 和意识 ,经 济相 对 落后 ,位 于地震 高 烈 度 区 的农 村 民居 和村 镇 公 共 设施 的抗 震 设 防能 力 非 常 薄 弱 。严 重 的是 ,很 大 比例的农村民居几乎不设 防。一次中等强度 的地 震 ,就 能造 成 大量 的人 员 伤亡 和严 重 的财 产 经 济 损失 。不 设 防或设 防程 度不 够 的农 村 民居 和村 镇 公共设 施成 为危 害农 民生 命 、造 成 重 大 伤 亡 和 财 产经济损失的重要环节。逐步在广大农村开展 民 居抗震设防、提高 防震减灾 意识将是 当前 以及今 后需 要迫 切开展 的一项 重要 工程 。
2农 村 民居结构与分类
农村 民居房 屋 式 样 较多 ,在 不 同 的地 域 有 不 同的建 筑方 式 和样式 。但 建筑 材料 均 为木材 、砖 、 石材等 ,平武农村未见有完全使用竹子修建 的房 屋 。 2.1 农 村 民居结 构分 类
平武农 村 民居 归纳起来可分 为 以下几 种类型 。 2.1.1 木 架结构
构性 很差 ,地震 作用 或地 基 的沉 降均会 造成 破坏 , 尤其是仅有二至三根加厚结构柱 、墙体较薄并 以 木制抬梁承重的房屋 ,其砖、木之间的结合部位经 受地震 的能力极 差 ,极易倾 覆 。
图 2 砖 柱 人 宇 木 空 旷 厂 房
图 1 穿逗木架结构房屋 (上 )及侧面示意 图(下 )
这 种房屋 的主要特 点是 全部或 绝 大部分 材料 为木材 ,粗壮的木料柱作为承重体 ,隔墙多采用木 板或竹编而成。房屋结构科学合理、体轻、结实 、 耐用 ,有着悠久 的传承历史 ,一般保护 良好者可使 用 百年 以上 。房 屋 内多装 有 木 板 楼 ,在地 震 高烈 度区,既使屋面瓦或石板全部掉下也不易倒塌 ,具 有 可修 复性 。 2.1.2 砖混 结构
根据 对 农 村 的 观 察 和 对 其 他 地 区 的 调 查 发 现 平武 农 村 大 部 分 民 居 没 有 设 防 。20世 纪 70 年代中期 的大地震离我们较久远了 ,震后尤其 是 近 10年农 村修建 的房屋 ,很 大部 分放弃 了农 村祖 辈遗传下来的木结构房屋 ,修建 了许多外观很漂 亮 ,但抗 震 能力 较 差 的砖 混 结 构小 洋 楼 。即使 少 部分继续修建木结构房屋 ,其 四周也使用砖砌 ,甚 至 高层穿 逗空 格 也 使 用 单 层 机制 砖 侧 砌 填 补 ,同 样 不具 有抗 震性 。
这种结构的房屋在广大农村普遍采用 ,是一
收 稿 日期 :2007—04—30 作者简介 :刘 学华 ,男 ,大学本科 ,工程 师 ,在平武地震 台从事地震监测工作 。
维普资讯
34
高 原 地 震
第 19卷
种 传统 的 民居样 式 。在农 村称 为五 柱 、七 柱 、九柱 至十一柱房。其侧面示意 图见 图 1(图示 为七柱 房 )。
1 农村 民居历史与现状
1.1 农村 民居 历史 平 武县 位 于川 北 山区 ,是 一 个 经 济 落后 的 山
区大县 ,农村 人 口 占 89.8% 以上 。县 境 内农 村 以 院落式 和单 家小 院为主 ,一般 随 田地散 居 。
历 史上 (指 1949年 前 )富裕 之 家 多为 四合 院 、 二进 或 三进 相连 的 院子 ,房 屋 为 穿 逗 式 木 结构 青 瓦盖面 或二 层 楼 房 ,房 屋 四周 用 木板 装 壁 。一 般 贫 民大 多 为木架 穿逗 式结 构单 家居 住 。
现在农村 民居 80%以上为穿逗式 木结构青 瓦盖 面或 石板 盖 面 房 屋 ,砖 混 结 构一 至 多层 楼 房
(农 村 少 有 3层 以 上 楼 房 )占 10% ,砖 木 结 构 占 5% ,土木 结构 约 为 3%,极 少数 为石 砌墙 房屋 。 1.2 农 村 民居 现状
平武 县境 内地震 强度高 ,在 1976年 8月 l6 日和 23日曾经 发生 过 2次 7.2级 强 烈 破坏 性 地 震 ,烈 度 为 Ⅸ度 。地震 造成 了大 量 的房 屋 倒塌 和 人 员伤 亡 ,震 中区倒 塌 的房屋 90% 以上 是 农村 房 屋 ,伤 亡 的 41人也 大多 数在 农村 【Il。
在交通和经济条件较好 的地方 ,许多农户开 始修 建钢 筋混凝 土结 构 的房屋 。这 种结 构 的房屋 采用 钢筋 混凝 土构造 柱承 重 ,砖 砌 墙面 、预制 板作 层面分隔,对地基的要求较高。在高烈度区 ,建筑 质量 较好 的情况 下 ,具有一 般性 的抗 震性 能 ,但 可 修 复性 差 ,一 般 不能 经受 强烈地 震 的作用 。 2.1.3 砖 木 结构
摘 要 :通 过 对平 武农村 民居 的调 查 分析 ,根据 农 村 民居 的 类 型 ,初 步探 讨 了农 村 民居 的历 史和 现 状 ,并针对 目前农村民居建设 中存在的抗震设防问题提 出了建议和整改措施。
关键 词 :平武;农村民居;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 :P315.9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编号 :1005—586X(2007)02—0033—03
维普资讯
第 l9卷 第 2期 2007年 5月
高 原 地 震
PLATEAU EARTHQUAKE RESEARCH
v01.19 No.2 M ay.2007
平 武 县 农 村 民居 调 查 研 究
刘学华
(四川 省平武地 震 台,四川 平武 622550)
现 在农 村也 有相 当部 分农户 修建 砖木 结 构 的 房屋 (图 2)。这种 房屋 没 有 钢 筋混 凝 土浇 筑 构 造 柱和圈梁 ,其墙面和加强柱都使用砖砌 ,屋梁使用 木料 ,地基 的处 理 非 常 简 易 。这种 类 型 的房 屋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