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浙科版人类与环境 单 元测试
2020届浙科版人类与环境单元测试
人类与环境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关于生物圈的稳态,正确的表达是()A.生物圈的结构十分稳定,不发生变化B.生物圈的功能很完善且十分稳定C.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能长期维持不变状态D.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答案】D【解析】生物圈的稳态是指生物圈中生物群落内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一种动态平衡,因此,生物的结构和功能不是稳定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变化之中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2.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去向不包括...A.部分被分解者利用B.部分被第二营养级摄取C.部分用于自身的生命活动D.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每一个营养级的能量的去路主要是三部分:用于细胞呼吸散失的热能和用于自身生命活动的能量,流向分解者,和被下一营养级摄取,但初级消费者是第二营养级,应被第三营养级摄取,故B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能量流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3.某自然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总能量分别是W1和W2,当下列哪种情况发生时,会使生态系统失去稳定性()A、W1>10W2B、W1>5W2C、W1=5W2D、W1<5W2【答案】D【解析】本题考核的内容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由于能量流动中能量传递到下一营养级的最高值为20%,因此,要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初级消费者总能量的最低值应为次级消费者的5倍,低于此值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将失去。
故应选D。
4.有分析表明,落叶林中一些生活在阔叶树上,以其叶片为食的食叶甲虫是落叶林中的重要生物。
假如没有这些甲虫,落叶层将严重堆积,最终导致落叶林生长不良。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食叶甲虫属于群落中的属于第二营养级B.食叶甲虫属于群落中的消费者C.食叶甲虫对落叶林的物质循环有促进作用D.食叶甲虫在能量金字塔中位于最基础的底部【答案】D【解析】食叶甲虫生活在阔叶树上,并以其叶片为食,说明其为初级消费者,而不是分解者;在能量金字塔中位于最基础的底部的是生产者,而不是消费者。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四章 人类与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 湿地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B.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种群、生态系统多样性C.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D. 建立自然保护区就是为了保护珍稀濒危动植物【答案】C【解析】2.如图中显示MG、CE、DP、DW四种地雀ALX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多样性图示的结果为生物进化提供的证据属于()A. 胚胎学证据B. 比较解剖学证据C. 遗传多样性证据D. 生物化学证据【答案】D【解析】该图中显示MG、CE、DP、DW四种地雀ALX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多样性测定该基因序列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分子水平上的证据这是生物化学证据3.酸雨产生的多种危害中不包括()A. 伤害陆地植物B. 破坏水体生态平衡C. 产生温室效应D. 破坏土壤肥力【答案】C【解析】酸雨(pH\lt 5.6)产生直接危害陆地植物的茎和叶片影响水体的酸碱度使土壤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增加从而毒害植物和土壤中的动物酸雨还能抑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破坏土壤肥力而温室效应是由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引起的4.有关生物多样性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 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大量开垦森林、草地等B. 我国实行的二孩政策可提高出生率主要目的是调整年龄组成C. 全球气候变化、土地荒漠化及雾霾等都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D. 外来物种人侵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引入其天敌是最有效的控制措施【答案】B【解析】解 A.大量开垦森林、草地发展粮食生产会破坏生态环境 A错误B.我国实行的二孩政策可提高出生率主要目的是调整年龄组成 B正确C.雾霾不属于全球生态环境问题 C错误D.控制外来物种入侵不能盲目引入其天敌引种不当会造成新的生态灾难 D错误故选 B5.下列有关生态学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中所有的反馈调节都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 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也比较高C. 湿地的旅游观赏、蓄洪防旱功能分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D. 大力植树造林、禁止化石燃料的开发和利用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温室效应【答案】C【解析】解 A.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A错误B.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成负相关即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则低 B错误C.湿地的旅游观赏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湿地的蓄洪防旱属于生态功能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正确D.应合理开发和利用化石燃料而不是禁止 D错误故选 C6.下列生物群体中属于种群的是()A. 一片森林中的所有鸟B. 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C. 一片草地上的所有蒲公英D. 一个自然保护区的全部猴子【答案】C【解析】解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 C正确故选 C7.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 无废弃物农业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B. 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C. 生态经济主要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D. 在林业工程建设时应重点遵循系统整体性原理【答案】C【解析】解 A、无废弃物农业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故A错误B、生态工程是低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故B错误C 、生态经济主要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故C正确D、在林业工程建设时应重点遵循协调与平衡原理故D错误.故选 C.8.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和整体性原理B. 我国南方的桑基鱼塘是运用系统整体性原理的典型实例C.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目标是建立稳定高效的复合系统获得最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D. “环境友好技术”及低污染淸洁生产工艺可以减少城市污染的产出【答案】B【解析】 A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是一个物质和能量多级利用工程其运用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等 A正确B、我国南方的桑基鱼塘是运用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的典型实例 B错误C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目标是建立稳定高效的复合系统获得最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C 正确D、“环境友好技术”及低污染淸洁生产工艺可以减少城市污染的产出 D正确9.土壤是无数小动物的家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土壤中既有分解者也有生产者和消费者B. 土壤中微生物的存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 土壤中微生物类群丰富的生态系统其稳定性一般较高D. 土壤中微生物能将有机物分解释放的能量供给绿色植物利用【答案】D【解析】解 A.土壤中的微生物主要是分解者但也有生产者(如自养型微生物硝化细菌等)和消费者(如寄生于土壤中其他生物上的的微生物) A正确B.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从而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正确C.土壤微生物类群丰富的生态系统其稳定性一般较高 C正确D.土壤中的微生物只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提供给绿色植物利用不能将有机物分解释放的能量供给绿色植物利用 D错误故选 D10.下列有关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非同源染色体互换部分片段会引起细胞内基因重组基因种类会改变B. 单倍体植株一般情况下茎秆弱小而且都会因为联会紊乱而高度不育C. 发生在玉米花药的变异比发生在玉米根尖中的变异更容易遗传给后代D. DNA分子中只要发生了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就会引起基因突变【答案】C【解析】解 A.非同源染色体互换部分片段会引起细胞内染色体结构变异但基因的种类不会改变 A错误B.与正常植株相比单倍体植株一般长得弱小且高度不育但四倍体植株形成的单倍体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可育 B错误C.发生在玉米花药的变异可通过配子遗传给后代而发生在玉米根尖中的变异只有进行无性繁殖时才会遗传给后代所以发生在玉米花药的变异比发生在玉米根尖中的变异更容易遗传给后代 C正确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位置如果在非基因片段则不会使基因结构改变则不属于基因突变 D错误故选 C1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反映出生态系统多样性的重要价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森林的生态价值大于森林的直接价值B. 退耕还林后群落演替在于群落而不在于外部环境C. “绿水”可以美化环境也可以消除温室效应D. 保护“青山” 必须严格禁止砍伐森林【答案】A【解析】解 A.森林的生态价值为起重要调节功能的间接价值如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因此森林的生态价值大于森林的直接价值 A正确B.群落演替是群落与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B错误C.“绿水”可以美化环境“青山”中的植物可以吸收 CO_2进行光合作用缓解温室效应 C错误D.保护“青山”只是反对盲目的、掠夺式的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有计划地砍伐有利于森林中植物的更新 D错误故选 A12.某种植物的花色有白色、红色和紫色由A和a、B和b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控制有人提出基因对花色性状控制的两种假说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假说一表明 A、B基因同时存在时花色表现为紫色B. 假说二表明 A、b基因同时存在时花色表现为紫色C. 若假说一成立基因型为AaBb的紫花植株测交子代紫花∶红花∶白花=1∶1∶2D. 若假说二成立基因型为aaBb的红花植株自交子代为红花∶白花=3∶1【答案】B【解析】解 A.假说一表明基因A存在时白色底物能形成红色色素基因B存在时红色色素能形成紫色色素说明只有基因A、B同时存在时花色才表现为紫色 A正确B.假说二表明只要有A基因存在就能控制合成酶A 有酶A就能催化白色底物合成紫色色素使花色表现为紫色 B错误C.若假说一成立基因型为AaBb的紫花植株测交后代AaBb(紫花)∶Aabb(红花)∶aaBb(白花)∶aabb(白花)=1∶1∶1∶1 即子代为紫花∶红花∶白花=1∶1∶2 C正确D.若假说二成立基因型为aaBb的红花植株自交子代基因型为aa(3B_∶1bb)即红花∶白花=3∶1 D正确故选 B13.践行生态理念坚持绿色发展为生态环境保驾护航下列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A. 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本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 大力开垦荒地、围湖造田有利于解决我国面临的粮食危机C. 建立自然保护区来保护我国珍贵的国宝大熊猫属于就地保护D. 通过研究蝙蝠体内的新型冠状病毒来研发药物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答案】C【解析】解 A.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造成生物入侵降低本地的物种多样性从而破坏本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A错误B.大力开垦荒地、围湖造田在短期内可能提高粮食产量但过度的开发利用会降低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引发洪涝灾害、水土流失等严重的环境问题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B错误C.建立自然保护区来保护我国珍贵的国宝大熊猫属于就地保护 C正确D.通过研究蝙蝠体内的新型冠状病毒来研发药物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错误故选 C14.科学研究表明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得海洋所吸收的二氧化碳也明显增加 pH下降导致“海洋酸化” “海洋酸化”是继“温室效应”之后又一由 CO_2过量排放而引起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海洋酸化会破坏水体生态平衡B. 海洋酸化主要是因为化石燃料过度燃烧导致\ CO_2过量排放造成的C. 长期海洋酸化会导致海洋生物种群密度减小进而使生产者利用分解者的能量减少D.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为此需要世界各国通力合作这是因为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特点【答案】C【解析】解 A.海洋酸化会破坏水体生态平衡 A正确B.海洋酸化主要是因为化石燃料过度燃烧导致 CO_2过量排放造成的 B正确C.生产者不能利用分解者的能量 C错误D.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为此需要世界各国通力合作这是因为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特点 D正确故选 C1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 生态系统需要不断得到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系统的正常功能B. 消费者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植物传粉和种子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C.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可影响生物的生存、繁衍及种间关系D. 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远远大于间接价值【答案】D【解析】解 A.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故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 A正确B.消费者是实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消费者的存在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可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B正确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在生物的生存、繁衍和调节种间关系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C 正确D.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大于直接价值 D错误故选 D16.生态位是指生物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与栖息、食物、天敌等多环境因子的关系生态系统稳态是指生态系统在面对外部条件变化情况下能保持内部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指机体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不同物种的生态位不可能出现重叠的现象B. 机体或生态系统超负荷运转稳态不会失调C. 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直接价值D.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可能导致物种生态位的变化【答案】D【解析】解 A.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可能出现重叠的现象 A错误B.机体或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超负荷运转稳态将会失调 B错误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C错误D.当两个物种的生态位发生部分重叠时具有竞争优势的物种最终会占据部分重叠的生态位空间使处于竞争劣势的物种生态位发生变化这种竞争通常发生在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过程中 D正确故选 D17.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近年来因抗药菌株增多等原因使人类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结核杆菌的DNA不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B. 接种卡介苗(疫苗)可以预防结核病原因是其可以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C. 抗药菌株增多主要是药物定向选择的结果D. 结核杆菌是胞内寄生菌还必须通过细胞免疫将其杀死清除【答案】D【解析】解 A.结核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染色体即结核杆菌的DNA不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 A正确B.接种卡介苗(疫苗)可以预防结核病原因是其可以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 B 正确C.抗药菌株增多主要是药物定向选择的结果 C正确D.结核杆菌是胞内寄生菌通过细胞免疫将其释放到体液中最后通过体液免疫将其杀死清除 D错误故选 D18.下列哪项不是人口过度增长所造成的影响()A. 粮食匮乏B. 能源紧缺C. 人均耕地面积减少D. 地震频发【答案】D【解析】解 A、人口过度增长会造成粮食需求增加进而导致粮食匮乏 A正确B、人口过度增长会造成对能源的需求增加 B正确C 、人口过度增长会造成人均耕地减少 C正确D、地震频发是由于地壳活动频繁导致的 D错误.故选 D.19.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 “无废弃物农业”主要体现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B. 单一种植的樟子松林违背了物种多样性原理C. 生态工程最终的目的是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D. 生态工程是一种无污染、多效益的工程体系【答案】B【解析】A、“无废弃物农业”主要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A错误B、单一种植的樟子松林违背了物种多样性原理 B正确C、生态工程最终的目的是追求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共同发展 C错误D、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D错误20.建设沼气池是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中的重要举措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蓝藻与沼气池内的产甲烷杆菌都是原核生物代谢类型相同B. 沼气池是该工程中体现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的重要环节C. 沼气池可作为该工程中能量多级利用的实例之一D. 沼气池在农村的推广有助于节省林木资源和保护植被【答案】A【解析】解 A.蓝藻的代谢类型是自养需氧型而沼气池内的产甲烷杆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两者的代谢类型不相同 A错误B.沼气池将废弃物资源化这是该工程中体现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的重要环节 B正确C.沼气池可作为该工程中能量多级利用的实例之一 C正确D.沼气池在农村的推广可以减少林木的砍伐有助于节省林木资源和保护植被 D正确故选 A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21.(1)藻类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 其产生的________可供池水中的好氧细菌继续利用21.(2)生态学家建议在氧化塘出水口处适当引入芦苇(经济作物)这样的挺水植物阐述提出该建议的理由①________ ②________21.(3)由于污染物的流入导致某氧化塘藻类大量繁殖研究人员通过投放食鱼性鱼类来控制藻类数量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可知不投放食鱼性鱼类氧化塘的自我调节能力并没有丧失理由是________ 结合上述资料分析投放食鱼性鱼类能控制藻类数量的原因是________【答案】生产者, 氧气(有机物)【解析】【答案】芦苇能与藻类竞争光照和无机盐从而抑制藻类生长避免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芦苇能增加氧化塘的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芦苇是经济作物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解析】【答案】对照组一段时间后N、P浓度仍能够降低, 投放食鱼性鱼类使以浮游动物为食的鱼类数量减少从而使以藻类为食的浮游动物数量增加导致藻类数量减少【解析】22.(1)人工池塘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除了生产者和消费者外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2)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________ 对于植物的传粉及种子的传播有重要作用因此也是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成分输入该人工池塘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3)红鳍银鲫种群大小的变化会改变其________(填“基因”“物种”或“生态系统”)多样性从遗传水平看生物新性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22.(4)某随机交配的种群中 AA占25% Aa占50% 如果因为环境的变化每年aa的个体减少20% AA和Aa的个体分别增加20% 一年后 aa的个体在种群中的比例约为()【答案】(1)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解析】解(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答案】(2)物质循环,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饵料中的化学能等人工输入的能量【解析】(2)消费者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该人工鱼塘的生态系统中输入该系统的能量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饵料中的化学能等人工输入的能量【答案】(3)基因, 基因突变【解析】(3)红鳍银鲫种群大小的变化会改变其基因的多样性从遗传水平看生物新性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答案】C【解析】(4)因为环境的变化每年aa的个体减少20% AA和Aa的个体分别增加20%假设该种群中有100个个体则AA有25个 Aa有50个 aa有25个一年后 AA的个体数目为25×(1+20%)=30个 Aa的个体数目为50×(1+20%)=60个 aa的个体数目为25%×(1-20%)=20个所以一年后 aa的个体在种群中的比例为20÷(30+60+20)×100%≈18.2%故选 C23.(1)荷花的花色有粉色和白色体现了________多样性荷叶有的挺水有的浮水错落有致这种现象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群落的分层现象23.(2)在相同环境及养殖条件下若将池塘中主要鱼种由草食性鱼更换为肉食性鱼则鱼类产量将________(填“增加”“不变”或“降低”)原因是________23.(3)为了获得更大的收益清除池塘中各种野生植物扩大莲藕的种植面积则该池塘生态系统的净化能力会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主要原因是________23.(4)该生态农业模式遵循的生态学基本原理是________【答案】基因, 不属于【解析】荷花的花色有粉色和白色体现了基因多样性荷叶有的挺水有的浮水错落有致这属于种群的空间分布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降低, 能量流动逐级递减肉食性鱼所处营养级高获得能量少【解析】能量沿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在相同环境及养殖条件下若将池塘中主要鱼种由草食性鱼更换为肉食性鱼则鱼类产量降低原因是能量流动逐级递减肉食性鱼所处营养级高获得能量少【答案】减弱, 生态系统的组分减少自我调节能力(或抵抗力稳定性)减弱【解析】若为了获得更大收益清除池塘中各种野生植物扩大莲藕的种植面积由于生态系统的组分减少自我调节能力(或抵抗力稳定性)减弱故该池塘生态系统的净化能力会下降【答案】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解析】该生态农业模式遵循的生态学基本原理是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24.(1)分析图甲可知在近海水域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量随水深度的增加而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 在远洋水域从水深30m开始随水深增加固定太阳能的量逐渐减少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 生产者的种类也会随水深的变化出现差异这体现出海洋群落的________结构24.(2)海洋中的生产者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这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_____过程请在图丙中补充完整图乙所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箭头表示能量流动方向请在方框内填写字母并补充必要的箭头)24.(3)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各种各样的信息在生物的生存、繁衍和________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24.(4)海洋运输中泄漏的石油及倾倒的污染物因只有一部分能被生态系统的________(成分)分解从而造成海洋污染这说明海洋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是有限的【答案】(1)先增加后减少直至到0, 阳光, 垂直【解析】解(1)分析图甲可知在近海水域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数量随水的深度增加先增加后减少直至到0 在远洋水域从水深30m开始随水深增加固定太阳能的数量逐渐减少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阳光生产者的种类也会随水深的变化出现差异这体现出海洋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2)输入【解析】(2)海洋中的生产者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这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过程图乙中D为生产者 E为分解者 B和C为消费者各种生物都会通过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能量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会死亡因此都会被分解者分解利用如图所示【答案】(3)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析】(3)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答案】(4)分解者, 自我调节【解析】(4)海洋运输中泄漏的石油及倾倒的污染物因只有一部分能被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分解从而造成海洋污染这说明海洋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020届浙科版 人类与环境 单元 测试
人类与环境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生态系统从幼年期向成熟期的发展过程中,其结构和功能特征会发生明显变化,其中正确的判断是()A.碳循环由相对开放趋向于更加封闭B.有机化合物多样性逐渐增加C.群落代谢过程中向环境中排出的产物逐步减少D.P(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R(所有生物的总呼吸量)值逐渐增大【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从幼年期向成熟期的发展过程中(设想一块抛荒土地的生态演替),其结构不断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物种增多,食物链网状化),所以物质循环量逐渐增大,群落代谢过程中向环境中排出的产物逐步增多,碳循环由相对封闭趋向于更加开放。
由于生物量增加,生物的总呼吸量增多,而生产者同化总能量变化基本不大,故P(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R(所有生物的总呼吸量)值逐渐减小。
由于物种增多,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有机化合物多样性逐渐增加。
【答案】D【解析】生物多样性越丰富,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稳定性越强。
3.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正常雨水的pH—般都在5.6左右B. 臭氧的增加是造成酸雨的原因之一C. 酸雨会破坏土壤的肥力,使河流、湖泊、水源酸化D. 防治酸雨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限制S02和NO的排放量【答案】B【解析】正常雨水的pH-般都在5.6左右,A正确;酸雨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硫和氮的氧化物溶于雨水而降落至土壤或水体中,B错误;酸雨落在植物体上直接危害植物的茎和叶片;酸雨污染的水体,严重威胁着鱼、虾和贝类的生存;酸雨使土壤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增加,从而毒害植物和土壤中的动物;酸雨抑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C正确;酸雨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硫和氮的氧化物溶于雨水而降落至土壤或水体中,因此防治酸雨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限制SO2和NO的排放量,D正确。
4.我国目前面临一系列社会、经济难题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土面积不够大B. 经济发展不够快C. 就业人数过少D. 人均自然资源不足【答案】D【解析】人均自然资源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也是我国目前面临的社会、经济难题,所以本题选D。
浙科版人类与环境单元测试
人类与环境一、选择题1. (2015 •学军月考)科学家在南极洲近海大陆架下850 m处的泥床盆地发现超过100 万只巨型帝王蟹。
在帝王蟹所在水域的上方,生活着大量的植物和动物,其中棘皮动物包括海蛇尾、海百合和海参。
这些棘皮动物都没有生活在海蟹所在水域。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南极水域所在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C.帝王蟹的入侵可能会导致某些物种灭绝,使生物多样性减少D.要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不被帝王蟹破坏,可以采用合理的有计划的捕捞措施2.微山湖是山东境内的一个面积较大的湖泊,二十年前这里是碧波万顷、鱼儿满湖、野鸭成群,还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丽景象。
二十年来,湖区四周县市的工业快速发展,城市居民急增,因而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垃圾涌入该湖。
湖水变得不仅很浑浊,而且腥臭难闻。
据有关专家说,近几年来,微山湖中已消失了一些物种,例如,四鼻孔鲤鱼、野鸭、水螅等。
上述的现象说明的道理主要是( )A.环境污染是破坏生物的多样性的重要原因B.掠夺式的开发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C.外来物种入侵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D.环境教育缺乏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3. (2014 •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B.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C.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D.农田是具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清除杂草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不矛盾4我国科学家已成功培育出全球首例、遗传性稳定、能自然繁殖的四倍体鱼类。
虽然四倍体鱼生长快、肉质好、抗病性强,但研究人员并不是直接把它投入生产,而是将它与二倍体鱼杂交,将它们的后代投入生产。
你认为这样做的主要意义是( )A 充分利用杂种优势B 保护环境中物种的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C 保护自身知识产权D 避免出现新基因5自然界中,有些新植物或动物物种的出现会打破原来固有的生态循环系统,有时甚至给当地环境带来压力和灾难,造成生态系统退化。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单元测试题1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单元测试题1第Ⅰ卷(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环境问题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城市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B.在广大的乡村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C.从全球看,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更为严重D.有些环境问题不只影响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且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2.从总体上讲,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 )A.人口问题B.资源问题 C.生存问题D.发展问题3.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符合(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4.下列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①使用再生纸②垃圾分类回收利用③自备蓝子或布袋购物④将旧衣物、玩具、书籍捐赠给需要的人A.①③B.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读图,回答5~6题。
5.图甲反映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何种关系( )①对立②统一③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④人类对环境资源的利用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6.图乙中能反映图甲的是( )A.A、B B.A、C C.D、B D.C、B目前,我国“速生鸡(在养殖过程中,超剂量、超范围违规使用抗生素)事件已经被媒体揭露。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期待厂家能生产更多更好的“绿色食品”。
据此回答7~8题。
7.肉制品厂家用牺牲人们健康来获取高利润的做法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公正性原则8.“绿色食品”是当今的热门话题。
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正确的是①使用有剧毒的农药防治病虫害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③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④利用作物害虫的天敌防治病虫害等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下图是一座石碑,上面刻着美索不达米亚人的太阳神——萨玛斯正在接受礼拜。
据此完成9~10题。
9. 石碑所反映的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的( )A.原始文明时代 B.农业文明时代 C.工业文明时代 D.环境文明时代10. 这幅石碑反映出当时的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 )A.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B.人类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C.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D.人类正谋求与环境协调发展下图是某区域环境问题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2020届浙科版 人类与环境 单元测 试
人类与环境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生活于树木茂密的森林中的鸟类。
最可能通过哪种方式传递信息( )A.飞翔行为B.鸣叫声音C.性外激素D.鲜艳的羽毛【答案】B【解析】在树木茂密的森林环境中,飞翔行为、鲜艳的羽毛都不容易看到,性外激素是昆虫释放的激素。
2.下列关于蓝藻现身巢湖的说法,错误的是()A.此次蓝藻事件将对该水域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破坏B.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人类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C.造成此次生态灾难的主要原因是外来物种入侵,蓝藻大量繁殖D.在湖水中投放虾、蟹等以藻类为食的动物将有利于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答案】C【解析】人类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使水体富营养化,水体中含有NP较多,造成蓝藻疯狂生长,使其他藻类不能正常生长而死亡、腐烂,使水质变坏,造成水生生物死亡,而影响该水域的生物多样性,C叙述错误。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下列关于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差B.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差C.草原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一般比森林生态系统多D.草原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比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高【答案】A【解析】森林生态系统由于成分繁多,结构复杂,故生产力较草原生态系统高,抵抗力稳定性大,但恢复力稳定性较弱。
4.由30多名中外科学家组成的“长江白鳍豚科考调查小组”在从宜昌至上海的1700公里行程中,没有发现一头白鳍豚,由此可见我国牛物多样性正面临严峻考验。
下列措施符合保护牛物多样性做法的是( )A.为美化城市环境,可随意引进物种B.为保护草原,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C.将华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保护,并进行部分的野外回归D.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泛滥成灾,应引入其天敌【答案】C【解析】盲目引进物种,势必威胁当地其他生物的生存,不能人为破坏食物链的某个营养级,引起生态平衡失调,要用科学的方法切实做好多样性的保护工作。
2020届浙科版 人类与环境单元测试
人类与环境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取决于()A.人口的大量迁入B.人口的机械增长C.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D.人口年龄结构【答案】C【解析】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由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的机械增长共同影响,但机械增长对全球的人口数量没有影响。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取决于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考点定位】全球人口的增长2.下列哪一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小()A.温带草原生态系统B.北极冻原生态系统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D.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其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题中所列四种生态系统中,北极冻原生态系统成分最单纯,营养结构最简单,自动调节能力最小.3.下列不水体污染物的是A.家庭污水B.杀虫剂C.燃烧产生的C02D.来自电热厂的废热【答案】C【解析】家庭污水可包含无机有害物、有机有害物、微生物等,属于水体污染物,A错误;杀虫剂属于有机化学药品,有毒性,它们进入江河湖泊会毒害或毒死水中生物引起生态破坏,一些有机化学药品会积累在水生生物体内,致使人食用后中毒,B错误;燃烧产生的C02不会造成水污染,C正确;废热,又称余热,是指人类在活动中因某种需要而生产制造的热能,在利用结束后所排放的不再利用的热能。
废热会使水温升高,引起水生生物死亡,属于水体污染,D错误。
4.有的蛇有毒,并且偶尔会伤人,但蛇都是受我国法律保护的野生生物,下列关于保护蛇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保护物种的多样性B.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C.保护基因的多样性D.保护有害动物的多样性【答案】D【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020届浙科版人类与环境 单 元测试
A.1.875倍【答案】(1)就地保护标志重捕法(2)2200(1+m)n(3)行为基因频率(定向)(4)小鱼、泥鳅、朱鹮18呼吸作用【解析】试题分析:(1)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调查朱鹮种群数量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2)对朱鹮来说,繁殖一代后原来个体还存在,个体总数应为2200×(1+m);繁殖n代以后,朱鹮的种群数量为2200×(1+m)n。
(3)通过试题分析可知: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浮游动物、小鱼、泥鳅,若有750kg浮游植物,朱鹮获取能量最多时应该处于第三营养级,且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20%.则朱鹮获取能量为750×20%×20%=30kg.朱鹮摄食同化的碳主要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释放到无机环境中。
(4)在繁殖期朱鹮主要通过“炫耀”的方式寻求配偶,这属于信息传递中的行为信息;而另一种珍贵鸟类褐马鸡却以生死搏斗的方式争夺配偶,这属于自然选择,这将会导致褐马鸡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生物发生进化。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0.青蒿素是从植物青蒿中提取的目前最有效的抗疟疾特效药,图1表示青蒿种群增长曲线,图2表示青蒿种群增长速率曲线,图3表示青蒿田中能量流动简图。
据此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水是生命之源,地球表面约70%被水覆盖,利用的淡水只占总水量的0.3%,可见,(2)从图乙可知,2000年时,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与建国初期相比(3)导致可用淡水、人均耕地迅速减少的直接原因是【答案】(1)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非常宝贵的(2)减少了一半(3)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解析】水资源是有限的,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更少,所以水是宝贵的;随着人口增加,淡水利用量增多,住房增多,科技文化设施增多,使人均耕地减少,另一方面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即使不增加住房、设施占用的土地,人均耕地也是减少的。
(优选)(浙江专版)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7章人类与环境章末小结与测评浙科版必修3
第7章人类与环境[章末小结与测评][知识网络构建][章末质量检测(五)](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图是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是( )A.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种类、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流动B.生态系统的种类、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能量流动C.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流动D.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物质循环解析:选C 生态系统包括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及食物链、食物网。
生态系统的功能则包括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2.“草→兔子→狐狸→狼”为某草原上的一条食物链,下列关于该食物链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食物链中兔子是初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B.兔子产生的粪便不属于兔子的同化量,而是草的同化量C.根据能量金字塔,处于塔尖的狼其个体体内的能量小于兔子个体体内的能量D.狐狸捕食一只兔子,则该兔子体内能量全部流向狐狸解析:选B 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兔子的粪便是没消化或没被利用的能量,不属于兔子的同化量;能量金字塔描述的是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关系,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个体之间的能量关系;能量沿食物链的传递是逐级递减的。
3.下面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Ⅰ、Ⅱ、Ⅲ、Ⅳ、Ⅴ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错误的有( )①第三营养级流向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Ⅲ+Ⅳ)/Ⅱ]×100%②图中Ⅳ包含了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③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中Ⅴ肯定大于Ⅰ④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完全相同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④ D.②③解析:选A 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为Ⅱ,第四营养级的同化量为Ⅲ,前者向后者传递效率为Ⅲ/Ⅱ×100%;图中Ⅳ不包含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中供给鱼类的能量可来自人工饵料的补给,故Ⅴ未必大于Ⅰ;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取能量的方式及用途可能不同。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四章 人类与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9小题每题3分共计57分)1.2017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 旨在动员、引导社会各界着力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绿色发展理念下列与生态环境保护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可以减轻温室效应B.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不属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C. 保护植被是防止土地荒漠化的一项重要措施D. 减少氟利昂的排放可以有效地防止紫外线对人类的危害【答案】B【解析】A项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减轻温室效应B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属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C项植被的破坏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D项氟利昂可以破坏臭氧层臭氧层被破坏会导致地球上的紫外线辐射增强从而对人类产生影响故选B2.长期使用化肥可使土壤酸碱化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并污染环境下列修复和改良酸碱化土壤的措施中不属于生物工程措施的是()A. 设计构建物质和能量多级利用的现代农业种植体系B. 增施有机肥种植耐酸碱的农作物秸秆还田C. 施用化学改良剂或一些矿质肥料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D. 分离和筛选耐酸碱的微生物作为功能菌制成微生物肥料【答案】C【解析】解 A.设计构建物质和能量多级利用的现代农业种植体系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再生减少了废弃物的产生属于生态工程 A不符合题意B.增施有机肥种植耐酸碱的农作物秸秆还田符合生态工程所遵循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不符合题意C.施用化学改良剂或一些矿质肥料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减轻或消除盐碱危害作用属于化学修复方法不属于生物工程 C符合题意D.分离和筛选耐酸碱的微生物作为功能菌制成微生物肥料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功能菌作为分解者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属于生物工程 D不符合题意故选 C3.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A. 环境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B. 将作物秸秆等再次利用可以提高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C. 湿地公园可以涵养水源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物种的基因库【答案】D【解析】解 A.环境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A正确B.将作物秸杆等再次利用如利用作物秸杆制成沼气经处理后加工成饲料供动物食用等提高了物质和能量利用率 B正确C.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调节作用的价值如森林和草地对水的保持作用等湿地公园涵养水源属于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 C正确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不只是保护物种的基因库还要保护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 D错误故选 D4.下列对习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践行最为合理的是()A. 政府实行经济林转化为生态林的补贴政策B. 张某大量收购、运输国家重点保护树种“红豆杉”C. 李某私自开办养鸡场并把鸡粪排入河流D. 某村主任私自带领村民开发河滩、采挖砂石【答案】A【解析】解 A.昭平政府实行经济林转化为生态林的补贴政策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利于建设绿水青山 A正确B.张某大量收购、运输国家重点保护树种“红豆杉” 破坏了生物多样性不利于建设绿水青山 B错误C.李某私自开办养鸡场并把鸡粪排入河流污染了河流不利于建设绿水青山 C错误D.村主任私自带领村民开发河滩、采挖砂石破坏了自然资源不利于建设绿水青山 D错误故选 A5.全球持续升温致极端天气频发这些极端天气与全球变暖不谋而合有专家指出全球气候变暖与碳循环不平衡有密切关系下列关于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A. 在碳循环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B.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造成的C. 大气中的碳都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的D. 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CO_2【答案】C【解析】6.下列有关生态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态问题具有全球性需要全人类关注与合作B. 臭氧层被破坏会使人患皮肤癌和白化病C. 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是要禁止开发和利用D. 植被大量被破坏水土流失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答案】B【解析】解 A.生态问题具有全球性需要全人类关注与合作 A正确B.臭氧层破坏导致地球紫外线辐射增大使皮肤癌发病率明显上升但白化病是遗传病与臭氧层破坏无关 B错误C.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是要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C正确D.植被大量被破坏水土流失使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D正确故选 B7.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②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氟氯烃制冷剂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大量破坏④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②D. ②③④【答案】C【解析】解①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引起气温升高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①正确②臭氧层空洞是由于大量使用和释放氟利昂等气体造成的②正确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硫等气体的大量排放③错误④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N、P等元素的大量排放④错误所以①②正确故选 C8.如图示某植物群落的一部分现需计算样方地的辛普森指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应随机选择样方地B. 要记录的物种数有5种C. 需统计样方内植物总数D. 辛普森指数越高物种多样性程度越高【答案】B【解析】 A 、计算样方地的辛普森指数需要使用样方法选取样方时应随机取样 A正确B、选取的样方中只有4种物种 B错误C 、根据计算公式可知需统计样方内植物总数 C正确D、由辛普森指数可判断物种的多样性辛普森指数越高物种多样性程度越高 D正确9.“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于2005年8月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提出的科学论断下列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A. 减少\ CO_2排放与大力植树种草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B. 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两大措施C. 减少汽车使用和开垦荒山造田均是减少雾霾的有效途径D. 我国海洋实行伏季休渔是践行可持续利用资源的重要举措【答案】C【解析】解 A.我国一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减少 CO_2排放另一方面大力植树种草提高森林覆盖率这在吸收和固定 CO_2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缓解温室效应 A正确B.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大类 B正确C.减少汽车使用和提高绿化面积均是减少雾霾的有效途径 C错误D.我国海洋实行伏季休渔是践行可持续利用资源的重要举措 D正确故选 C10.下列有关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有几项是正确()①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②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了氟利昂等制冷剂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被大量破坏④植被被破坏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⑤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A. 2B. 3C. 4D. 5【答案】B【解析】解①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引起的气温升高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①正确②臭氧层空洞是由于大量使用和释放氟利昂等气体造成的②正确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硫等气体的大量排放③错误④植被被破坏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④正确⑤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N、P等元素的大量排放⑤错误故选 B11.“可持续发展”是针对全球性生态环境等问题提出的新思维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的循环利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B. 规定禁渔期不利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C.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D. 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答案】C【解析】解 A.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单向流动的 A错误B.规定禁渔期是遵循“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的原理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B错误C.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C正确D.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D错误故选 C12.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了维持生物圈的稳态下列思路或做法不可取的是()A. 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B. 全民开展节能减排实现能源的清洁生产努力开发新能源C. 建立“原料-产品-废料”的生产模式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D. 环境效益比经济效益更为重要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优先地位上【答案】C【解析】解 A、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的循环再生能量的多级利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A正确B、全民开展节能减排实现能源的清洁生产努力开发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弱温室效应 B正确C 、建立“原料-产品-原料”的生产模式建立无废料生产体系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 C错误D、要维持生物圈的稳态达到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经济、制定政策上首先要考虑环境效益把保护环境放在优先地位上 D正确.故选 C.13.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的是()A. 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B. 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C. 湿地生态净化工程D. 草原植被恢复生态工程【答案】B【解析】解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是我国的第一大植树造林工程.按照工程建设的总体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建设期限73年建设面积406.9万 km^2 占国土面积的42.4\% 规划建林3508.3万 km^2 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5.05\% 提高到14.95\% 沙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改善.邓小平同志为“三北”防护林工程题名为“绿色万里长城建筑工程” 同时也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故选 B.14.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物圈内的所有生物以及不同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B. 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C. 湿地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要做到防止环境污染【答案】B【解析】解 A.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方面 A错误B.建立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属于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B正确C.调节气候的作用体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错误D.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协调好人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不是仅仅防止环境污染 D错误故选 B15.家蝇不但扰人而且会传播疾病但它也有价值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家蝇既能为植物传粉又能作为某些动物的食物来源B. 利用人工饲养的家蝇幼虫(蛆)处理粪便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C. 家蝇个体之间相互影响实现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D. 仿照家蝇的平衡棒制成震动螺旋仪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答案】C【解析】解 A. 家蝇是昆虫能够起到帮助植物传粉的作用而且还能成为某些动物的食物包括青蛙、蜘蛛等 A正确B. 用人工饲养的蛆处理粪便具有一系列生态效益具有农业生态工程的特点而且减少了化学制品的使用同时解决了粪便剩余的问题 B正确C. 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家蝇个体之间是属于同一物种因此不算共同进化 C错误D. 仿生学是属于科研价值科研价值是属于直接价值的所以仿照家蝇的平衡棒制成震动螺旋仪是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正确故选 C16.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是指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内有特别多的物种存在一般说来含有1500种以上本地植物物种的区域才有资格被评为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我国的中南部山地就是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之一选用植物作为热点区域标志这是因为()A. 植物既容易调查和鉴定又是其他生物类群多样性的基础B. 植物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唯一途径C. 植物种类数决定了遗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外来物种都能增加生物多样性【答案】A【解析】解 A.选用植物作为热点区域标志这是因为植物既容易调查和鉴定又是其他生物类群多样性的基础 A正确B.植物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此外二氧化碳还可以通过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B错误C.植物种类数只是会影响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决定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是自然选择和共同进化 C错误D.外来物种不一定能增加生物多样性也会可能导致生态入侵使生物多样性降低 D错误故选 A17.人口剧增不会导致的后果是()A. 人均土地资源不断下降B. 淡水资源日益缺乏C. 人均粮食资源日益减少D. 能源需求量不断下降【答案】D【解析】解 A、人口增长会导致人均土地资源不断下降 A正确B、人口增长会导致淡水资源短缺 B正确C 、人口增长会导致人均粮食资源减少 C正确D、人口增长会导致能源需求量不断上升 D错误.故选 D.18.下列与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关的分析正确的是()A. 可充分挖掘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提高资源利用率B. 有利于人类更好地对自然改造和设计使保护区内物种数目增多C. 可使被保护生物的种群数量持续增大其天敌的种群数量持续降低D. 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措施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答案】D【解析】解 A.建立自然保护区目的在于保护生物多样性而不在于对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利用 A错误B.建立自然保护区重点在于对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而不是进行人为的改造和设计 B错误C.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有效改善生物生存环境既不会使被保护生物种群数量持续增大也不会使天敌种群数量持续降低 C错误D.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也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D正确故选 D19.运用生态学知识可以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利用性引诱剂诱捕某害虫的雄性个体主要是通过提高害虫的死亡率来降低该害虫的种群密度B. 海洋捕捞时在鱼群数量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捕捞能够保持鱼群数量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C. 将农作物秸秆沤肥施给农作物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D. 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可以起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答案】D【解析】解 A.利用性引诱剂诱捕某害虫的雄性个体主要是通过降低害虫的出生率来降低该害虫的种群密度 A错误B.海洋捕捞时应该将剩余鱼的种群数量控制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这样能够使鱼群数量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 B错误C.能量不能循环利用 C错误D.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可以起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 D正确故选 D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6小题每题10分共计60分)20.(1)生态农业利用的两条基本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展生态农业是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之一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持久而协调的发展20.(2)产甲烷杆菌是沼气形成过程中重要的一类菌它们同化能量的主要去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3)发展生态农业可增加经济效益的原因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答出两条)【答案】(1)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多级利用, 自然、经济和社会【解析】解(1)生态农业利用的两条基本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多级利用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的持久、协调发展【答案】(2)呼吸消耗、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解析】(2)产甲烷杆菌属于分解者分解者同化的能量主要用于自身呼吸消耗还有一部分能量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答案】(3)发展生态农业使物质循环利用减少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量【解析】(3)发展生态农业可增加经济效益的原因有调节了能量流动关系使能持续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减少浪费21.(1)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2)太阳每天输送到地球的能量约为 10^19kJ 这些能量大约只有1%被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在农业生产中可通过什么方法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条)21.(3)羊吃草获得的能量一部分流向____________ 另一部分用于自身呼吸作用和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能量沿着食物链只能单向流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4)生态学家发现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没有超过五个营养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营养结构)【解析】解(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答案】(2)合理密植、间作套种、施用农家肥、采用人工改良或选育光能利用率高的作物【解析】(2)在农业生产中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的方法有合理密植、间作套种、施用农家肥、采用人工改良或选育光能利用率高的作物等【答案】(3)分解者, 能量流动沿着食物链进行而食物链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不可逆转(是单向的)【解析】(3)消费者获得的能量一部分用于自身呼吸作用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能量流动沿着食物链进行而食物链是单向的能量只能单向流动【答案】(4)能量流动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越多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越少不足以维持更高营养级物种的生存【解析】(4)能量流动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越多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越少22.(1)图甲中草原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________(填图中字母)22.(2)为控制草原鼠害对鼠的种群密度调查宜采用________法若多次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基本不变说明该鼠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型某时期调查发现该草原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如图丙该鼠种群数量增加这将直接导致________大量减少使草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22.(3)图乙中的A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 B的能量除图中所示去路外还有一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2.(4)若某种原因造成了鼠的灭绝而其他生物数量发生较大波动后又逐渐趋于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能力鼠的灭绝会导致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22.(5)图甲中的生态系统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这属于生物多样性__________________价值【答案】(1)d【解析】解(1)草原群落中碳元素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d呼吸作用碳元素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在食物链中流动【答案】(2)标志重捕, 温定, 牧草【解析】(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其中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如鼠)若多次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基本不变说明该鼠种群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因此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图丙的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说明该鼠种群数量会逐渐升高这将直接导致牧草被大量捕食使草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答案】(3)鼠同化的总能量, 未被利用的能量【解析】(3)图乙中A表示鼠同化的总能量 B表示鼠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个营养级、分解者分解利用、未被利用因此B的能量除图中所示去路外还有一部分未被利用【答案】(4)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降低【解析】(4)若某种原因造成了鼠的灭绝而其他生物数量发生较大波动后又逐渐趋于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力鼠的灭绝会导致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降低抵抗力稳定性降低【答案】(5)间接【解析】(5)图甲中的生态系统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23.(1)图中包含的生物所处的最高营养级为________营养级种植作物的农田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在各种因素的调控下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和________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农田便达到了生态平衡农田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23.(2)“无废弃物农业”作为生态工程遵循的基本原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图文内容可知其中的“废弃物”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常情况下它们不再沿着食物链参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功能23.(3)堆肥和沤肥与秸秆直接还田相比并没有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4)某同学认为“无废弃物农业”还不能作为完成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研究的素材你是否支持这一说法并给出恰当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答案】(1)第三, 结构, 功能, 负反馈调节【解析】解(1)图中作物是第一营养级牲畜是第二营养级人是第二、三营养级故最高营养级为第三营养级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答案】(2)整体、协调、循环、自生, 人畜粪便、枯枝落叶以及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等(或者是图中的“作物残留、人粪尿、牲畜粪便等”), 能量流动【解析】(2)生态工程遵循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概括为整体、协调、循环、自生图中可以看出废弃物包括人畜粪便、枯枝落叶以及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单向进行的废弃物不再沿着食物链参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答案】(3)将废弃物堆肥和沤肥后其中的能量仍然是流入了分解者没有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解析】(3)要提高能量利用率需要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而废弃物堆肥和沤肥后其中的能量与秸秆直接还田一样仍然是流入了分解者没有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故没有提高能量利用率【答案】(4)支持理由是物质循环中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且具有全球性不能局限于少数几个生态系统【解析】(4)物质循环中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且具有全球性不能局限于少数几个生态系统因此“无废弃物农业”还不能作为完成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研究的素材。
2020届浙科版人类与环境 单元 测试
B.引起橡树提前发芽的信息主要是气温上升,属物理信息C.橡树发芽长叶时间提前会造成鸟的数量增多D.全球变暖可能使生物多样性降低【答案】C【解析】图示中生物的食物链为橡树→毛虫→鸟,A正确;引起橡树提前发芽的信息主要是气温上升,属物理信息,B正确;橡树发芽长叶时间提前,毛虫孵化后数量峰值也随之提前,但鸟类哺育幼鸟的时间没有变化,所以鸟类哺育期能捕食的毛虫数量减少,导致鸟的数量减少,C错误;由于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而环境的改变可使生物多样性减少,D正确;12.下图表示由5个物种(U、V、W、X、Y)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Z表示分解者,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
下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生产者草食动物杂食动物肉食动物A U Y X W VB U V W X YC V U Z X YD V U Y W X【答案】D【解析】据能量流动图解推知:V不需要以其他任何物种为食物,说明V是生产者。
由此推出该生态系统存在以下4条食物链(注意Z是分解者,不参与捕食链的组成):V→Y;V→U→Y;V→U→W;V→U→X→Y。
故D项正确。
13.下列关于人体皮肤的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1)曝露在光下会刺激皮肤中维生素D和色素的形成;(2)皮肤中的许多种色素会抑制维生素D的形成。
A只有(1)正确B只有(2)正确C(1),(2)都正确D都不正确【答案】C【解析】紫外线刺激皮肤中维生素D和色素的形成,色素形成后吸收紫外线又会抑制维生素D的形成。
14.下列有关参与氮循环的各种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元素组成上分析,不同微生物内元素种类和含量相差均很大B.从生态系统成分分析,只有生产者和分解者C.从遗传物质分析,遗传物质为DNA或RNAD.从细胞类型上分析,既有真核细胞又有原核细胞【答案】D【解析】15.椎实螺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肺螺类,它的卵产在:A植物的水上部分B堤坝的土壤中C植物的水下部分D淤泥中【答案】C【解析】A不对,椎实螺有规律地从水中爬出水面呼吸,但卵不产在无水的地方,否则带胶质卵块会失水干死。
2020届 浙科版生态系统 单元测试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能从
课外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
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7.除哪一项外,其余都是毁林造田、大面积砍伐森林直接造成的严重后果( )
A.水土流失加剧 B.土地沙漠化
替,(1)错误;斑马是一个种群,在草原上成群活动,属于种群空间特征,(2)正确;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3)错误;生态系统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 息传递功能,(4)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
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3.下列对生态系统的功能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能量只能由较低营养级流向较高营养级 B.消费者营养级别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多 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可以较长时间地保持动态平衡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答案】B 【解析】
C.降雨量减少
D.臭氧层破坏加
重
【答案】D
【解析】毁林造田、砍伐森林对臭氧层没有影响。
8.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
①生活在人大肠内的所有细菌
②长江中的全部生物
③肺炎患者肺部的肺炎双球菌 A. ① ② ④ B. ② ③ ④
④一根枯木及枯木上所有生物 C. ③ ① ④ D. ③ ② ④
B、h 表示各营养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主要以热能形式散失,流向分解者的有机物(k) 不能被生产者循环利用,B 错误; C、生产者 i 是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大于被初级消费者同化的有机物的量,C 错误; 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对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来说都具有调节作用,D 错误. 故选:A. 考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10.四个生物群落分别包含若干种群,下图中给出了这些种群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 数),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四章 人类与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4小题每题3分共计42分)1.下列措施中不符合生态工程原理的是()A. 城市亮灯工程选择夜行生物不敏感的特定波长的光B. 在洱海鼓励游客用面包等饲喂海鸥为城市风光增色C. 对城市工业区、居住区、生态绿地等进行分区规划和建设D. 对生态失衡的区域因地制宜地开展生态修复【答案】B【解析】解 A.选择夜行性生物不敏感的特定波长的光用于城市亮灯工程可以最大限度减轻灯光对夜行性生物的影响 A正确B.用面包饲喂海鸥会导致面包屑残留在水体中污染洱海人与海鸥的接触过于密切可能导致禽类病毒传播人工饲喂还可能影响海鸥的取食习性 B错误C.对城市各功能区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建设有利于城市生态平衡 C正确D.生态失衡区域进行生态修复且修复时需要因地制宜 D正确故选 B2.如图为两种生物种群的生长曲线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按甲曲线增长的种群无K值增长率始终不变但是有种内斗争B. 按乙曲线增长的种群到a点后种内斗争最为激烈且增长率为零C. 按乙曲线增长的不同种群在同一环境下 b(K/2)点时的增长速率不同但均为最大值D. 甲曲线的数学模型为N_t=N_0λ^t 其中λ代表增长倍数【答案】A【解析】A、甲为“!”型增长曲线是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形成的因此按甲曲线增长的种群无K值增长率始终不变不会有种内斗争 A错误B、乙为 55^\circ 型增长曲线 a点时种群的数量达到K值所以按乙曲线增长的种群到a 点后种内斗争最为激烈且增长率为零B正确C、乙曲线上的b点种群数量为 k_2 此时在同一环境下的按乙曲线增长的不同种群其增长速率不同但均为最大值 C正确D、甲曲线即“!”型增长曲线的数学模型为 N_i=R_0t^\prime 其中λ代表增长倍数(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D正确故选A3.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实例中属于间接价值的是()A. 大自然中许多植物资源具有药用价值B. 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C. 有些生物的特殊功能对科学研究具有启发作用D. 对人体有害的病原体存在尚不清楚的价值【答案】B【解析】解 A.大自然中许多植物资源具有药用价值属于直接价值 A错误B.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属于间接价值 B正确C.有些生物的特殊功能对科学研究具有启发作用属于直接价值 C错误D.对人体有害的病原体存在尚不清楚的价值属于潜在价值 D错误故选 B4.践行生态理念坚持绿色发展为生态环境保驾护航下列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A. 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本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 大力开垦荒地、围湖造田有利于解决我国面临的粮食危机C. 建立自然保护区来保护我国珍贵的国宝大熊猫属于就地保护D. 通过研究蝙蝠体内的新型冠状病毒来研发药物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答案】C【解析】解 A.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造成生物入侵降低本地的物种多样性从而破坏本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A错误B.大力开垦荒地、围湖造田在短期内可能提高粮食产量但过度的开发利用会降低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引发洪涝灾害、水土流失等严重的环境问题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B错误C.建立自然保护区来保护我国珍贵的国宝大熊猫属于就地保护 C正确D.通过研究蝙蝠体内的新型冠状病毒来研发药物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错误故选 C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 引进外来物种可增加物种多样性也可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 不同类型生态系统均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正反馈和负反馈调节C. 相比草原生态系统遭受同等强度干扰后苔原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更快D. 湿地具有净化水源和空气的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和间接价值【答案】A【解析】解 A.引进外来物种既可增加物种多样性也可能由于竞争优势使原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下降从而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A正确B.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组成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均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B错误C.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若原生态系统的环境比较恶劣遭受同等强度干扰后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更快 C错误D.湿地具有净化水源和空气的功能体现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 D错误故选 A6.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 大熊猫是其设计原型大熊猫最初是食肉动物经过进化其99%的食物都来源于竹子现在一个较大的熊猫种群中雌雄数量相等且雌雄之间可以自由交配若该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为60% b的基因频率为40% 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从能量流动分析大熊猫食性的进化可以减少能量损失提高能量利用率B. 大熊猫由以肉为食进化为以竹子为食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C. 若该对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 X^bX^b、\ X^bY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6%、40%D. 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雌熊猫概率为28.6%【答案】C【解析】解 A.大熊猫由以肉为食进化为以竹子为食由第三营养级变为第二营养级可以减少能量的损失提高能量利用率 A正确B.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B正确C.若该对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雌熊猫中X^BX^B的基因型频率为36% X^BX^b 的基因型频率为48% X^bX^b的基因型频率为16% 雄熊猫中 X^BY的基因型频率为60% X^bY的基因型频率为40% 雌雄熊猫数量相等因此X^bX^b、 X^bY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20% C错误D.根据该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为60% b的基因频率为40% 可得BB的基因型频率为36% Bb的基因型频率为48% 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雌熊猫的概率为48%÷(36%+48%)×1/2×100%≈28.6% D正确故选 C7.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描述及其所属层次相符的是()A. \AB. BC. \CD. D【答案】A【解析】 A 、双眼皮和单眼皮属于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属于遗传多样性A正确B、白人、黑人和黄种人属于同一物种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不属于物种多样性 B错误C 、一个树林中有猴子还有麻雀、黄莺等构成物种多样性 C错误D、开黄花的菊花和红花的玫瑰属于不同物种属于物种多样性 D错误8.“可持续发展”是针对全球性生态环境等问题提出的新思维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的循环利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B. 规定禁渔期不利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C.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D. 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答案】C【解析】解 A.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单向流动的 A错误B.规定禁渔期是遵循“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的原理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B错误C.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C正确D.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D错误故选 C9.科学家发现在南极800米冰下湖泊中仍有细菌生长良好.细菌不具有的结构或物质是()A. 细胞膜B. 核糖体C. 遗传物质D. 核膜【答案】D【解析】A、细菌属于细胞生物具有细胞膜 A错误B、核糖体是原核生物细胞唯一具有的细胞器 B错误C、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存在于细菌的拟核和质粒中 C错误D、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结构中没有核膜 D正确故选D.10.图是生态工程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B. 引入蛆蛹、食用菌可使原来生态系统的能量多级利用C. 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提高了该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D. 该生态工程的运转离不开人的管理【答案】C【解析】解 A、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提高经济效益 A正确B、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B正确C 、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提高了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但不能提高能量流动效率 C错误D、该生态系统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在离开人的管理条件下该生态工程就不能正常运转 D正确.故选 C.11.某湖泊由于大量排入污水藻类爆发引起沉水植物(植株全部位于水层下面的植物)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等生物死亡水体发臭.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导致水草死亡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缺少阳光B. 藻类刚爆发时某小组分别于早晨和下午在该湖泊的同一地点、同一水层取得两组水样测得甲组pH为7.3 乙组pH为6.0 那么取自早晨的水样是乙组C. 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污染这属于负反馈调节D. 藻类刚爆发时若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有利于修复【答案】C【解析】解 A、藻类爆发遮盖于水草上导致水草缺少阳光死亡 A正确B、清晨时藻类植物光合速率低水样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多 pH可能低于7 B正确C 、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加重了水体污染属于正反馈调节 C错误D、藻类属于浮游植物若投放食浮植物的鱼类会导致浮游植物减少种植大型挺水植物与藻类植物竞争也会导致藻类植物减少有利于修复生态环境 D正确.故选 C.12.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B. 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 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D. 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答案】A【解析】解 A.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有利于其他生物的生存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 A错误B.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物种多样性从而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正确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其他生物的生存从而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 C正确D.基因控制酶的合成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 D正确故选 A13.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描述及其所属层次相符的是A. AB. BC. CD. D【答案】A【解析】A、人的双眼皮与单眼皮为相对性状受等位基因控制属于遗传多样性 A正确B、白人、黑人和黄种人均为同种生物不属于物种多样性 B错误C、一个树林中的猴子、麻雀、黄莺等属于物种多样性 C错误D、校园中黄花的菊花、开红花的玫瑰等属于物种多样性 D错误故选A.14.如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 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C. 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D. 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答案】C【解析】解 A.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利用的都是此能量 A正确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B正确C.该生态农业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但能量只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而不能循环利用 C错误D.沼气池中的微生物能分解植物秸秆、动物粪便属于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D正确故选 C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8小题每题10分共计80分)15.(1)该食物网所含的食物链共有________条属于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有________种若能量传递效率为10% 当一种生物摄食两种上一营养级的生物时该生物从这两种上一营养级生物所同化的能量相等则虾蟹每增重10千克需消耗浮游植物________千克15.(2)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其原因是红树林生态系统________多 ________复杂15.(3)红树林能维持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防风、抗海潮侵蚀海岸的作用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________价值但由于人类的围海造地和人工养殖红树林的生物多样性下降这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进行【答案】(1)7, 3, 550【解析】解(1)该食物网所含的食物链有7条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大型食肉鱼→鸟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型食肉鱼→鸟浮游植物→虾蟹→小型食肉鱼→鸟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虾蟹→小型食肉鱼→鸟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型食肉鱼→大型食肉鱼→鸟浮游植物→虾蟹→小型食肉鱼→大型食肉鱼→鸟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虾蟹→小型食肉鱼→大型食肉鱼→鸟属于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有小型食肉鱼、大型食肉鱼、虾蟹3种若能量传递效率为10% 当一种生物摄食两种上一营养级的生物时该生物从这两种上一营养级生物所同化的能量相等则虾蟹每增重10千克需消耗浮游植物=10÷2÷10%+10÷2÷10%÷10%=550千克【答案】(2)组分(生物种类) , 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网)【解析】(2)红树林属于湿地生态系统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红树林生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较强【答案】(3)间接, 速度和方向【解析】(3)红树林能维持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防风、抗海潮侵蚀海岸的作用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由于人类的围海造地和人工养殖红树林的生物多样性下降这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16.(1)下列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是________(填标号)①随机分布②互利共生③年龄组成④标志重捕法⑤物质循环⑥湿地的范围和边界16.(2)当湿地的水资源受到轻微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这种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16.(3)湿地中某些动物具有鲜艳的色彩和斑纹起到警戒的作用这些色彩和斑纹属于________信息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填“单向性”或“双向性”)的特点这些信息可以避免被天敌捕食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的作用16.(4)流入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芦苇、蒲草等植物通过______________(填“总光合”或“净光合”)所固定的太阳能其中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关系如下表所示(单位 10^2J/(m^2 \cdot a))第二营养级的生物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 10^2J/(m^2 \cdot a)【答案】(1)②⑥【解析】解(1)群落水平的研究的是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群落结构和演替等内容所以互利共生和湿地的范围和边界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随机分布、年龄组成和标志重捕法属于种群水平的研究物质循环属于生态系统水平的研究【答案】(2)负反馈调节【解析】(2)当湿地受到轻微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这种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答案】(3)物理, 双向性,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析】(3)湿地中某些动物具有鲜艳的色彩和斑纹起到警戒的作用这些色彩和斑纹属于物理信息具有双向性的特点这些信息可以避免被天敌捕食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的功能【答案】(4)总光合, 44【解析】(4)流入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芦苇、蒲草等植物通过总光合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94.8-32.0=62.8(10^2J/(m^2 \cdot a)) 除去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就是用于该营养级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62.8-18.8=44(10^2J/(m^2\cdot a))17.(1)若该草原中有一条食物链为“草→食草昆虫→蟾蜍→蛇→猫头鹰” 则由第三营养级传递给第四营养级的能量是否一定为10%~20%?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2)草原中野兔是常见的动物野兔粪便有机物中的能量_________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野兔同化能量的一部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粪便中的这一部分能量将来流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3)不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同化的能量去向除了未被利用之外其他可能的能量去向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4)调查野兔的种群密度采用______________法简要说明该调查方法的具体操作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不一定, 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一个营养级的生物传递给下一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比例草原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四营养级的可能还有其他生物【解析】解(1)“草→食草昆虫→蟾蜍→蛇→猫头鹰”只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该生态系统中还含有其他的食物链处于第三、四营养级的还有其他生物因此在一条食物链中一个营养级流向另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一定为10%~20%【答案】(2)不属于, 粪便中的有机物并没有被野兔消化道吸收, 分解者【解析】(2)野兔粪便有机物中的能量没有被野兔同化吸收因此不属于野兔同化能量的一部分粪便中的这一部分能量将来流向分解者【答案】(3)被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流向下一营养级、以遗体残骸等流向分解者【解析】(3)不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同化的能量去向有在自身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其中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中的能量中有一部分未被利用还有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及以遗体残骸等流向分解者【答案】(4)标志重捕, 在野兔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好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野兔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算种群密度【解析】(4)野兔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应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动物的种群密度18.(1)①\sim ⑦中具有双层膜的是________(填序号)18.(2)结构⑥⑦中能增加膜面积的结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18.(3)结构①中进行的过程是________ 甲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18.(4)能进行DNA复制和转录的结构有________.18.(5)若图左侧表示胰岛B细胞合成、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则乙、丙、丁三种物质中最可能具有降血糖作用的是________.18.(6)小肠中的蛋白质经消化吸收后进入图示的细胞中需穿过________层生物膜.【答案】⑤⑥⑦【解析】解(1)①是核糖体没有膜结构②是内质网单层膜③是高尔基体单层膜④是细胞膜单层膜⑤是细胞核双侧膜⑥是叶绿体双层膜⑦是线粒体双层膜具有双层膜的是⑤⑥⑦.【答案】类囊体薄膜, 线粒体内膜【解析】(2)⑥是叶绿体具有双层膜结构和基粒基粒能够增大膜面积.⑦是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结构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增大膜面积.【答案】翻译(或蛋白质合成), mRNA【解析】(3)结构①是核糖体是进行的过程是翻译以甲为模板表示的物质是 mRNA.【答案】⑤⑥⑦【解析】(4)、⑤为细胞核是进行转录的场所、⑥为叶绿体、⑦为线粒体为半自主细胞器含有DNA 能进行转录和复制.【答案】丁【解析】(5)若图左侧表示胰岛B细胞合成、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则乙为多肽链、丙为不成熟的多肽、丁为成熟的胰岛素所以三种物质中最可能具有降血糖作用的是丁成熟的胰岛素.【答案】7【解析】(6)小肠中的蛋白质经消化吸收后进入图示的细胞中需穿过小肠壁2层细胞膜进出毛细血管壁4层细胞膜进入细胞穿1层细胞膜共需要穿过7层膜.19.(1)在白洋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生物成分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退田还湖的主要意义体现于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价值19.(2)周围城镇的生活污水和垃圾涌入白洋淀造成水质污染一段时间后水质又会恢复正常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其基础是负反馈调节19.(3)白洋淀的物产极为丰富主要经济鱼类有鲤、草、鲍、鲢、鳙、鳊、鳃、鲚、青鱼等这些鱼类生活的水层存在一定差异这也反映群落的_________结构青鱼食性比较简单以软体动物螺、蚬为主要食物螺、蚬同化的能量除了流向青鱼等天敌和未被利用的一部分能量外还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间接【解析】解(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物成分指的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而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退田还湖有利于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等其主要意义体现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答案】(2)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解析】(2)根据题意可知周围城镇的生活污水和垃圾涌入白洋淀造成水质污染一段时间后水质又会恢复正常并无外力协助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答案】(3)垂直, 呼吸消耗的能量, 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解析】(3)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在空间中的垂直分化或成层现象白洋淀中主要经济鱼类分很多种它们生活的水层有一定的差异即群落在空间中存在成层现象这反映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螺、蚬要生存那么自身需要呼吸消耗能量分解者可以分解它们的遗体将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所以螺、蚬同化的能量除了流向青鱼等天敌和未被利用的一部分能量还包括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和流向分解者的能量20.(1)大肆捕杀狼之前黑尾鹿生活在一个相对________的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________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大肆捕杀狼之后鹿群数量先是因狼群数量的骤减而________ 后则因植被的________而减少20.(2)通过上述事例我们可以看出自然状态下的生态系统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是因为生态系统有一定的________能力人们应该尊重生态平衡不能随意________某种动物因为每种生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20.(3)鹿、狼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通过________作用将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回到自然界促进了物质循环【答案】稳定, 数量, 增加, 减少【解析】【答案】自动调节, 杀灭【解析】【答案】呼吸【解析】21.(1)图1中D指向A的箭头代表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 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是以________形式流动的。
2022高中生物第四章人类与环境测评浙科版选择性必修2
第四章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造成全球各地普降酸雨的原因是大气中( )A.二氧化碳的增加B.臭氧的增加C.氮、硫氧化物的增加D.放射性物质的增加2.20世纪中期以来,我国人口数量持续大幅度增长,造成在我国有限的国土上人口密度过大的主要原因是( )A.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高出生率和低死亡率C.性别比例适宜D.迁出率小于迁入率3.下列关于土壤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量使用农药会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不会污染土壤B.大量使用化肥可使土壤肥力增加,不会造成土壤污染C.土壤污染会影响植物生长,也会影响人类健康D.土壤中的重金属会一直留在土壤里,不会转移到农作物或其他生物体中农药会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也会污染水体和土壤,A、B两项错误;人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土壤中的污染物会影响植物生长,也会影响人类健康,C项正确;土壤中的重金属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受到的危害越严重,D项错误。
4.下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A.①B.②C.③D.④5.酸雨有很大的危害,能直接破坏庄稼、森林、草原,使土壤、湖泊酸化,还会加速建筑物、工业设备、运输工具及电信电缆的腐蚀。
以下关于酸雨的说法,错误的是( )A.造成酸雨的气体主要是CO2、NO2和SO2B.对原煤采用脱硫技术是防治酸雨的措施之一C.用氨水吸收化石燃料燃烧过程中的废气不仅有利于防治酸雨,而且可制造铵态化肥D.火山爆发可能形成酸雨2不是造成酸雨的气体,酸雨主要是由大气中氮和硫的氧化物过多引起的;原煤脱硫、氨水吸收废气中的SO2生成铵盐可减少SO2的排放,有利于防治酸雨;火山爆发会产生大量的SO2,可能形成酸雨。
6.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可以滤除太阳光中大部分的紫外线辐射,因此被称为地球生物圈的保护伞。
然而,由于人类排放含氯氟烃类气体,严重破坏了臭氧层,引起了地球表面紫外线辐射增强。
2020届浙科版生态系统 单元 测试
B.植物吸收水中的含磷有机物,降低水中磷的含量
C.浮床遮光,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防止水华发生
23.美国的生态学家H.T.Odum曾对佛罗里达州的银泉进行了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
①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②严格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烧,并提高能源利用率
④节约用水、用电,外出时多步行,少用一次性物品
.如图为某一草原中食物网的一部分示意图,请根据阁回答:
(1)人工湿地中的水生植物从上而下分别有芦苇等挺水植物,
等沉水植物,形成了该群落的结构。
图中芦苇、绿藻、黑藻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成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
①全球气候变化②粮食短缺③臭氧层破坏④土地荒漠化⑤海洋污染⑥生物多样性锐减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③④⑤⑥D.①④⑤⑥
【答案】C
【解析】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粮食短缺属于人口增长引起的问题,不属于生态环境问题。
选C。
12.实现可持续发展,下列哪种措施是正确的()
A.从现在起,严禁砍伐森林
B.大量开采矿产资源,发展工业生产,提高综合国力
C.保护与人类共存的各种生物
D.各国独立处理酸雨、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可持续发展并非禁止砍伐一切森林,而是合理开发利用,A错误;大量开采矿产资源会使资源枯竭,破坏环境,不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容,B错误;保护与人类共存的多种生物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内容,C正确;酸雨、气候变暖为全球环境问题,故各国共同处理酸雨、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D错误。
考点: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
【名师点睛】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13.我国已经灭绝的野生动物有()
A.大熊猫、人参 B.野马、白鳍豚C.野骆驼、银杉 D.新疆虎、野马
【答案】D
【解析】大熊猫:一般称作“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我国特有,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色为黑白相间,被誉为“中国国宝”.
新疆虎:是西亚虎的一个分支,主要生活在新疆中部塔里木河与玛纳斯河流域.根据记载最初是从博斯腾湖附近获得它的标本,1916年正式定名的,1916年之后再也没发现过.
野马:野马原分布于我国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北塔山及甘肃、内蒙古交界的一带.最后一次发现野马是在1957年,估计野生种群已经灭绝.
白鳍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暨豚、白旗,我国特有水生哺乳动物,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
野骆驼:在历史上曾经存在于世界上的很多地方,但至今仍在野外生存的仅有蒙古西部的阿塔山和我国西北一带有“沙漠之舟”赞誉.
人参、银杉都是植物,也没有灭绝。
【考点定位】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14.三峡库区蓄水后,有些生物的栖息地被破坏,为保护这些生物最好采取的措施是A.将受到威胁的生物迁地保护 B.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科学研究C.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 D.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包括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迁地保护),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进行保护,最有效的是建立自然保护区,但三峡大坝建成后,库区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原有的特有物种已不适宜在当地生存,故最有效的保护措施应为迁地保护,故选:A。
考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A.1.875倍
(1)水是生命之源,地球表面约70%被水覆盖,
利用的淡水只占总水量的0.3%,可见,
(2)从图乙可知,2000年时,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与建国初期相比
(3)导致可用淡水、人均耕地迅速减少的直接原因是
【答案】(1)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非常宝贵的
(2)减少了一半
【名师点睛】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包括:全球性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酸雨、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