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地理 第2单元第2节 第2课时 大气的运动同步学案 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第二节 课时2 大气的运动课件 鲁教版必修1
课时2 大气的运动
学习 目标 定位
1.运用热力环流和风的形成示意图,说明大气运动的形成过程, 并能用该原理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 2.学会判读、绘制风向。
栏目 索引
基础知识导学 重点难点探究 随堂达标检测 教材活动指导
挑战自我 点点落实 重点难点 个个击破 即时训练 体验成功 回归教材 答疑解惑
课堂小结
返回
随堂达标检测
12345
对点训练一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1.关于热力环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D ) A.热的地方近地面相对于周边地区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 B.热力环流是由冷热不均引起的 C.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是形成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D.无论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空气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 解析 水平方向空气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但垂直方向上不一定。
解析答案
12345
对点训练三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右图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 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
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读图回答3~4题。
3.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 ( A )
A.⑥或⑦
B.②或⑥
答案
反思归纳 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等压面的形态变化 在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中,等压面也发生了如下图(a→b→c)的形态变化。
由图中等压面的变化可知: ①高压区、低压区是指同一水平面,在垂直方向上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 降低。 ②等压面上凸为高压区,下凹为低压区。 ③同一地区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类型相反。
高
转偏向力) 地转偏向力平衡(即大
高中地理_大气运动--热力环流学案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第二节(第2课时)大气运动--热力环流学案主讲教师:指导教师:【课程标准】1、绘制并运用热力环流示意图,说明热力环流原理;2、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一、发现生活通过观察生活中走马灯和冰柜冷气运动的现象我们得到:某区域,空气受热会膨胀,垂直方向上做运动→气温高空气密度___空气遇冷会收缩,垂直方向上做运动→气温低空气密度___二、探究原理1、运动(记忆2分钟)受热处:大气上升运动,部分空气外流,形成低气压。
近地面大气密度减小,周围空气过来补充,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
遇冷处:大气下沉运动,部分空气进入,形成高气压。
近地面大气密度增大,空气向周围扩散,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
由此得出结论:风的运动方向由密度大的地方流向密度小的地方。
即风由高压吹向低压。
这就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请记住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地面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动力来源——太阳辐射2、气压联想:潜艇下潜,随着水深增加,压强会;上浮过程中,压力逐渐。
请你依据上句完成描述:随着海拔升高,气压逐渐,随着海拔降低,气压逐渐。
3、气压变化均质的条件下,等压面相互平行,用平滑的直线表示;当近地面大气出现受热不均,会怎样?小组讨论: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
(爬黑板)1)请标出近地面气压高低,那等压面会如何变化呢?2)请你尝试添加等压面形态,并标注高空气压变化,完成等压面变形。
4、思考:近地面和高空四处气压由大到小该如何排序,你是如何判断的?5、总结规律(记忆2分钟):1)在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2)在水平方向上,高压区等压面上凸,低压区等压面下凹;3)近地面与对应高空的气压状况和水平气流运动方向相反;三、实际应用生活中有很多现象可以用热力环流解释。
将一块大石,与一盆水放在太阳下暴晒一个小时,猜一下谁的表面温度高?因为海洋与陆地的比热容不同,导致了升降温速度不同,所以有了气温的差异,我们叫做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高中地理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导学案 鲁教版必修1
第二单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导学案【学习目标】1.明确大气圈的概念、组成与结构,掌握热力环流的概念及其成因;2.能说出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分布和移动规律;3.掌握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及季风的形成和分布;能说出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和影响4.学会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并能掌握主要的几种气候类型特点及其成因和分布。
5.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说明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成因;通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提高动手能力、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热力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主要的天气系统;主要的几种气候类型特点及其成因和分布。
【学习链接】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学法指导】通过读图分析法,列表比较法掌握。
【学习过程】1、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A级)(1)低层大气的组成包括:、、。
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空气显著,天气现象复杂②平流层:大气主要靠增温,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大气以为主。
③高层大气: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2、大气的受热过程根据上图说出大气的受热过程,解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如何实现的。
3、大气的运动 A 、热力环流如右图,(a 、b 表示等压面)完成下列要求(1)画出大气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运动(2)图中所示的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是:先有_________ 运动,再形成_________运动.(3)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____________形式。
(C 级) B 、大气水平运动——风 读风向形成示意图,回答:(C 级)(1)图中①是_________压,②是_______压。
(2)图中③是_______力,④是______力,⑤是______。
(3)该风向形成图是( )A .北半球的风向形成图B .南半球的风向形成图C .图中的风向右偏D .图中的风向左偏(4)在______的作用下,大气由_______气压区向_______气压区作水平运动,这就形成了风。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 鲁教版必修1
热力环流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能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实际问题(城市环流、海陆风、山谷风等);能够画出热力环流形成后等压面的变化,并比较不同地点气压值的高低。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数学推导能力,学会学科知识的交叉应用;通过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的形成原理2.教学难点:等压面的变化与不同地点气压值高低的比较。
三.教学方法1.启发性讲授法2.探究法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内容设计【导入】情景1:你如何感受到大气的运动及其运动方向?(预设)树叶被风吹动,烟、旗的飘动,云在动等等;它们的飘动方向即大气运动方向。
情景2:住在乍浦的一位市民说,乍浦人一般白天感到空气潮湿,夜晚感到空气比较干爽。
你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预设)可能是白天风从海洋吹来,夜晚风从陆地吹来。
【过渡】那么,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个问题!【环节一】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1.预备知识(师)为了更好进行下面的学习,我们储备一些必要知识。
(教师讲授)①预备1:气压(单位面积上受到的从该点垂直向上到大气上界的大气柱的重力)(师)大气压有一个公式:P=ρgh,可见气压的高低和空气密度与大气柱高度有关。
给出甲、乙、丙三点,它们的气压值大小有何关系,为什么?(生)。
(师)所以大家发现了规律: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②预备2:等压面(气压相等的点的连线;同一等压面以上的点气压低于以下的点)③预备3:空气的两种运动方式(水平运动,即平时说的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垂直运动:有冷热不均引起,空气受热较多会膨胀上升,空气受冷较多会收缩下沉)2.原理推导①假设1:地表冷热均匀,空气会如何运动?a:受热均匀,无空气垂直运动。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2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导学案(二)鲁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2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导学案(二)鲁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掌握热力环流的概念及其成因;2.运用图表分析说明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成因,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内容及要求:自主预习P38—39的相关内容,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对不会的内容用红笔做好标记。
1、热力环流(1)概念(2)成因(3)形成过程(在上图中画箭头表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并比较图中A、B、D、E四点气压的高低。
)(4)举例在自然界中,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有山谷风、、等,如图所示。
试简述成因。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2)以北半球为例,画出下表中不同作用力下的风向。
影响风的作用力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示意图一力:水平气压梯度力二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三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二、小组合作探究《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讲诸葛亮把司马懿困在葫芦峪中用火攻,眼看火烧到紧要关头,天上突降大雨,救了司马懿的命。
诸葛亮就叹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请你解释突降大雨的原因。
三、达标检测1.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A.大气环流 B.热力环流C.海陆风 D.季风环流2.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 ( )A .平等于等压线,指向低压B .平等于等压线,指向高压C .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D .垂直于等压线,指向高压3.右下图为等压面图(虚线为同一高度,实线为等压面),各点气压值比较,正确的是 ( ) A .③高于①B .①高于④C .①低于②D .④高于③4.读下面四幅“海陆风示意图”,判断近地面大气运动的正确流向是( )5.下列四幅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6.读右下图(a 、b 表示等压线)完成下列要求(1)画出大气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运动。
(2)图中所示的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是:先有_____运动,再形成______运动。
(3)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____________形式。
2.1大气圈和大气运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2.强化对大气层划分、大气运动原理的讲解,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理论认知。
3.加强对学生地理图表分析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对大气现象的关注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关注生活中的大气现象。
4.总结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地理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绘制一幅大气层划分和大气运动原理的思维导图,要求清晰、准确、具有逻辑性,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3.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讲解地球表面不同纬度地区的气压分布和风带形成原因,以及它们对气候的影响。
4.地理图表分析: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和理解地理图表,分析大气运动和气压带、风带的变化。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新知后,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以下讨论:
1.分析大气层划分的意义和作用,讨论各层大气对地球生物圈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在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地球科学已有一定的了解,掌握了基础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大气圈和大气运动的学习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可能存在以下问题:对大气层的划分及其特点认识不够深入,对大气运动原理的理解存在困难,以及对地理图表的分析能力有待提高。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大气现象的观察和思考相对较少,对环保问题的关注程度不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2.1大气圈和大气运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一、教学目标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第二单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2课时教学案鲁教版必修1(word文档良
第二单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 4 课时)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时主要包括常见的天气系统。
天气系统主要是对天气的影响,与现实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内容,高考中也经常涉及。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理解锋的概念与分类;理解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的概念。
(2).从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方面分析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及其气流特点,并综合出各种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3).能运用简易天气图,说明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
2.能力目标:(1).让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2).用案例说明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
(3).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动机。
(2).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认识观,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冷锋的形成及其天气过程。
(2).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及其天气特点难点:(1).冷锋与暖锋的判断,理解冷锋天气与暖锋天气。
(2).气旋与反气旋在南、北半球不同的旋转方向。
(3).天气系统图的分析,特别是理解锋面气旋。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
有些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读图能力都是比较差的,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要加强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以及知识对于实际现象的分析。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 •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T情境导入、展示目标T合作探究、精讲点拨T反思总结、当堂检测T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本课时的内容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 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高中地理 2.2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二课时)导学案 鲁教版必修1-鲁教版高一必修1地理学案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二课时)【知识铺垫】 1、什么是气压?气压:单位面积上空气柱的重量。
如图,B 处海拔500米的气压P1,海拔1000米气压P2,P1大于P2。
A 处海拔500米的气压P3,P1>P3 结论:在同一垂直面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在同一水平面上,空气密度越大气压值越大。
2、地转偏向力(课本P13)概念:受地球自转的影响,在地表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有发生偏转的现象,这种使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的力,被称为地转偏向力。
偏转规律:北半球向其运动方向的右侧偏转;南半球向其运动方向的左侧偏转;沿赤道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不发生偏转。
3、等压面与等压线等压面是指在垂直方向上气压值相等的点所在的面; 等压线是指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值的连线。
【目标导航】学案P40“目标导航”【自主预习】课前完成学案P40“自主预习”和“预习自测”AB一、热力环流 【精讲点拨一】观察动画,解释以下几个问题? (1)近地面气温与气压的关系?(2)大气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形成的原因一样吗? (3)气压与大气水平运动的关系? (4)气压与垂直气流的关系? 动动手:在下方画出海陆风,城市风 海陆风 城市风归纳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白天夜晚难点突破一:等压面的判读方法规律总结:在同一垂直方向:海拔越高,如图:气压值 C DA B在同一水平面上:如图:气压值B CA D【当堂达标】学案P41“预习自测”例题7 (1) (4) 学案P43“当堂达标”选择题1 — 4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精讲点拨二】比较B、C两处的气温高低?并画出热力环流图难点突破二 风力与风向1、在等压线图上判读风向的步骤:第一步:画第二步:画画出图中甲乙两点的风向,并比较其风力大小 2、风力大小的判读单位距离气压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力 。
在同一副等压线图上,等压线越密,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力 。
【当堂达标】学案P43“当堂达标”综合题9 【归纳总结】 思维导图:【质疑反思】 写下我还存在的疑问:大气的运动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向 风力 等压线的判读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大气的垂直运动地面冷热不均。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2单元 第2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导学案鲁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2单元第2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导学案鲁教版必修1(2)大气圈各层次的比较气温的垂直变化及其原因气流运动天气状况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对流层高度增加气温递减平流层高度增加气温递增高层大气3.上图为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的表现。
c.为何说地面是低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d.简单说明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
备注学习指导:1、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少部分被大气吸收,绝大部分可透过大气到达地面2、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同时向外放出地面辐射3、大气吸收了地面辐射绝大部分,同时向外放出大气辐射,大气辐射除极小部分射向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课堂检测】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2.“地球保护伞”位于()A.I层B.Ⅱ层C.Ⅲ层上部D.Ⅲ层底部3.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A.I层B.Ⅱ层C.Ⅲ层上部D.Ⅲ层底部xx年1月以来,意大利埃特纳火山多次喷发,大量火山灰直冲云霄。
图5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4题。
4.图5数码所示辐射中,直接受弥漫在大气中的火山灰影响而减弱的是()A.①B.②C.③D.④读成都和拉萨某时段气温变化曲线图,完成5-6题。
5.与成都相比,拉萨()A.白天大气辐射强B.夜晚大气逆辐射强C.白天太阳辐射强D.夜晚地面辐射强6.成都和拉萨气温日较差差异较大的根本原因是两地()A.纬度差异较大B.经度差异较大C.地面状况不同D.人类活动的差异【回标反馈】备注【巩固练习】1.读“大气垂直分层图(局部)”,回答下列问题。
(1)A层主要的直接热源是(2)B层部冷部热,以运动为主。
(3)在A、B、C三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层;飞机多在层飞行,因为该层;层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层的电离层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 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大气的水平运动 第二课时 大气的运动课件 鲁教版必修1
第二课时 大气的运动 第二章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课件总体框架
一、 说教材
二、 说教学 方法
三、 说学习 方法
四、 教学 程序
五、 课后 思考
六、 板书 设计
七、 相关 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的主要特点 ②理解大气运动最基本的形式-----热力环流 ③理解大气环流的形成过程,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 ④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及季风的成因 ⑤理解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图表的绘制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 ②通过绘制风的形成示意图和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掌握风的形成 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③通过简易天气图的阅读,能够分析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 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①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形成 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③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低压 冷 热 A 冷 冷 热 B 冷
高压
为面 由 :气 此 热 压我 低 与们 压 气可 , 温以 冷 高 的看 压 关出 系, 表近 现地
热
冷 C
热
热
冷 D
热
城市热岛环流的形成
气 流 上 升
热
B A 郊区
市区
A 郊 区B
1、据图分析城市热岛环流的形成过程。 2、若在郊区A地建设卫星城或建有大气污染工厂,是 否合理?为什么?我们在城市建设中应采取什么对策?
5、图2-2-1中能正确表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箭头是(
)
图2-2-1
三国后期,诸葛亮一次将司马懿父子及所 率魏军困在葫芦峪。遍山燃起大火,欲将敌方 全部烧死。司马父子自度难逃此劫,抱头痛哭 等死。不料突然一场大雨浇灭了山火,司马氏 得以死里逃生。 这场雨其实不是什么“天意”,恰恰是诸葛亮 自己制造的。熊熊的大火使此山区的近地面空 气受热上升,气压降低。形成低气压区,其中 心因空气上升冷却凝结而降雨。
高中地理《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教案:第二单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二课时)大气的运动一、教材分析在介绍完大气的组成、分层及大气的热力状况这些静态的特性与人类的关系后,教材又介绍了由大气而产生的一系列的环流系统及天气系统,这些动态的特性与人类同样有着紧密的联系。
本节内容所处的位置非常好的解决了从静态到动态的突然性,解释清楚了很多问题:静止的大气为何会运动?运动的大气有哪些类型?不同的条件下大气运动方向等等,起到了很好的承转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使学生认识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及大气运动的分类。
②使学生认识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及产生的地理意义。
③使学生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风产生的原因及风向的由来。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和判断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且能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能力。
③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地理事物的观测判断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教学难点:分析大气水平运动的几种作用力四、学情分析本节课内容理论性较强,所以对知识点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时可借助教具或电脑模拟演示,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并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探究教学,启发式教学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与大气的受热过程、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热空气会上升,那么,冷空气呢?(下沉)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就属于大气运动,显然大气的运动并不只有空气简单的上升和下沉,那么大气到底是怎样运动的呢?(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热力环流这是第一个重点,设计以下步骤进行探究。
仔细观察第38页1—4图,[探究1:假如地表性质均一,且温度一致情况下A、B、C三地空气密度和等压面随高度的变化均是一致的。
19-20学年地理鲁教必修1课件:第2单元 第2节 第2课时 大气的运动
-21-
第2课时 大气的运动
首页
课前篇 自主预习
课堂篇 探究学习
当当堂堂检检测测
下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a、b表示等压面)。读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气压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
当堂检测
二、大气水平运动——风 1.形成风的原因 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主要作用力
作用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摩擦力 地转偏向力
特点 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影响风向和风速 始终与风向相反,使风速减小 始终与风向垂直,不影响风速
-6-
第2课时 大气的运动
一
二
首页
课前篇 自主预习
课堂篇 探究学习
-10-
第2课时 大气的运动
探究一
探究二
首页
课前篇 自主预习
课课堂堂篇篇 探探究究学学习习
当堂检测
二、常见的热力环流
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升降运动 →水平气压差异(直接原因)→大 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11-
第2课时 大气的运动
探究一
探究二
首页
课前篇 自主预习
课课堂堂篇篇 探探究究学学习习
当堂检测
白天陆地增温快,气压低,近地面 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为海风;夜晚 相反
-16-
第2课时 大气的运动
探究一
探究二
首页
课前篇 自主预习
课课堂堂篇篇 探探究究学学习习
当堂检测
名师精讲 一、确定风向的步骤 风向判断的“三步曲”。 第一步:定水平气压梯度力。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 的切线,并过切点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 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定地转偏向力。分清图示是哪个半球,面向水平气压梯 度力的方向,若是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若是南半球,风向向左偏。
2020高中地理 第2单元第2节 第2课时 大气的运动同步学案 鲁教版必修1
第2课时大气的运动1.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的自然现象。
(重难点)2.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成因,掌握高空风和近地面风的形成及特点。
3.掌握等压线图和等压面图的判读方法及应用。
(重难点)[自主预习·探新知]教材整理1 热力环流阅读教材P38全部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形成原因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2.形成过程正误判断:(1)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
近地面热的地方气流下沉,冷的地方气流上升。
( )(2)近地面热的地方等压面向上凸,冷的地方等压面向下凹。
( )(3)军港的夜……海风轻轻地吹。
( )【提示】(1)×近地面热的地方气流上升,冷的地方气流下沉。
(2)×近地面热的地方等压面向下凹,冷的地方等压面向上凸。
(3)×在沿海地区,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
教材整理2 大气水平运动——风阅读教材P39全部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主要作用力及特征:(1)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
(2)摩擦力:始终与风向相反,使风速减小。
(3)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垂直。
3.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以北半球为例):正误判断:(1)近地面的风向应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一般不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随着高度的增加,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逐渐变小。
( )(2)摩擦力阻碍风速但不影响风向。
( ) (3)海面上的风力往往比陆地上大。
( )【提示】 (1)√ 近地面风受摩擦力、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风受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2)× 摩擦力既影响风的速度也影响风向。
(3)√ 海洋表面与陆地表面的摩擦力不同,陆地表面摩擦力大,海洋表面摩擦力小,所以相同气压条件下,海洋表面上的风力往往比陆地上大。
[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思考交流】1.近地面受热和冷却时,空气在垂直方向上如何运动? 【提示】 受热上升;冷却下沉。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第二节 第2课时 大气的运动创新演练大冲关 鲁教版必修1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a>b>c>dB.气压:d>a>b>cC.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D.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解析:地面冷热不均是形成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图中的高压、低压一般是指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值比较,在垂直方向上,高度越高气压越低,因此图中四点的气压值大小为a>b>c>d。
在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热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在对流层垂直方向上,高度越高气温越低,因此图中四点的气温值大小为b > a>c>d。
答案:C2.下图中,不能正确表示热力环流的是( )解析:温度高的地区空气受热上升,C图中海洋上白天升温慢,温度低,空气应下沉。
答案:C下图为“某地某时刻的气压和气温分布图”。
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此图表示的是夜晚②此图表示的是白天③此时吹山风④此时吹谷风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从图中等温线和等压线的分布可以看出山坡上气温低、气压高,应是夜晚,吹山风。
答案:A4.甲地的夜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该地( )A.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作上升运动B.夜晚的气温低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作下沉运动C.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作下沉运动D.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作上升运动解析:夜雨较多说明夜晚气流作上升运动,夜晚气温比周围地区气温高。
答案:D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向大海,海风吹拂下长发向后飘逸,反映女主角快乐心情。
阅读“北半球某滨海地区热力环流图”(图甲)和“海陆气温日变化图”(图乙),完成5~6题。
5.图甲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低的是( )A.①B.②C.③D.④[6.为了完成女主角头发向后飘逸的场景,如果你是导演,你会选择哪个时间段进行拍摄( )A.16时至次日8时B.8~17时C.18时至次日6时D.6~18时解析:第5题,从图甲看出,②③位于高空,①④位于近地面,因此①④两地气温高于②③;从空气垂直运动方向可知,①地气温低于④地,由于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递减率基本相同,因此气温最低的为②。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教案 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教案鲁教版必修1 背景情境导入在“神舟”七号飞船降至100千米高度时,返回舱进行姿态调整。
在距地面约80千米时,返回舱再入稠密大气层。
进入黑障区后,通信中断。
约距地面40千米高度时,出黑障区,通信恢复。
什么叫稠密大气层?什么叫黑障区?稠密大气层是指对高速飞行物体产生较大阻力的大气层,一般距地表100~120千米以下,该层大气密度较大。
稠密大气层之外称为外层空间,大气逐渐变得稀薄,它一直可以延伸到3000千米左右,这一层也被称为稀薄大气层。
稠密大气层之外一般称“天”,之内就是“空”。
在稠密大气层内飞行的就是航空飞行器,在外层空间飞行的就是航天飞行器。
当返回舱大约以每秒8千米的速度进入稠密大气层时,返回舱与周围空气发生剧烈摩擦,使返回舱周围气体分子呈黏滞状态,温度不易散发,形成一个温度高达几千摄氏度的高温区,返回舱变成一个火红的流星,周围的气体和返回舱表面材料的分子被分解和电离,形成等离子鞘套电磁屏蔽。
因为等离子体能吸收和反射电磁波,会使返回舱与外界的无线电通信衰减,甚至中断,雷达也无法发现它的踪迹,这个区域因此被称为“黑障区”。
黑障区范围取决于进入大气层的物体的外形、材料、再入速度、无线电频率和功率等。
如果无线电频率选择合适,也可以避免黑障现象。
返回舱在下降到距地面大约40千米时,返回舱升力控制系统开始起作用,速度也有所放慢,黑障现象就会消失。
问题:大气层与人类的关系怎样?教材内容详析知识点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知识背景近地面大气的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减。
对流层的厚度随纬度增加而逐渐降低,这是因为低纬度地区受热多,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所及高度大,对流层顶高;高纬地区受热少,对流较弱,所及高度小,对流层顶低。
同一地区,对流层高度夏季大于冬季。
1.低层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成分含量作用干洁空气氮(N2)约78% 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O2)约21% 一切生物维持生命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CO2)很少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臭氧(O3)很少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保护地面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水汽很少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也能吸收地面辐射,起保温作用固体杂质很少作为凝结核,促成水汽凝结拓展探究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大气的组成中,二氧化碳、臭氧、水汽等成分不仅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而且对人类生命及其生存环境有重大作用;同时人类活动也会对大气成分产生影响,从而改善或者危害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如:燃烧矿物燃料→CO2增加→温室效应,制冷工业发展→氟氯烃含量增加→破坏O3层,使大气中臭氧含量减少。
高一地理:2.2《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二课时 学案 鲁教版必修1
地理:2.2《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二课时学案(鲁教版必修1)第二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目标导航】热力环流的形成及其影响。
高低空大气水平运动一风的形成过程。
明确大气圈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了解大庆期垂直分层的依据,掌握各层的特点及于人类的关系。
【课堂互动】知识点三、大气的受热过程自主学习1.能量来源:_______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2.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具有_______性;_____和_____吸收波长较短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吸收波长较长的_______。
3.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1)地面增温:地面吸收_______辐射。
(2)大气增温:大气吸收_______辐射。
(3)大气保温:_______把热量还给地面。
图表导读读教材图2—2—4“大气的保温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太阳辐射在进人大气层时,为什么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很少?(2)根据图中原理分析为什么月球表面温度的变化比地球表面剧烈? 典例感悟下图为“北京某年3月8日和3月9日气温变化图”,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月9日白天与夜晚气温都比3月8日低B.3月8日是晴天,3月9日是阴天C.云层对大气不一定具有保温作用D.体现了云层对太阳辐射和地面的反射作用思路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3月8日与3月9日相比,白天气温较高,夜间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说明8 日是晴天,9日是阴天。
答案:B变式训练1.造成初春气温骤变的原因,除冷暖气流的影响外,云对气温高低也有一定影响。
以下关于云对气温影响的正确叙述是( )①白天多云,云对太阳辐射反射作用强,造(3)什么是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有什么意义?(4)由图分析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原理是怎样的?(5)大气的热力作用对地表温度有什么意义?合作探究1.云量的多少对气温有何影响?2.大气辐射、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的波长,并说明原因。
成地面气温不太高②白天多云,云对太阳辐射吸收作用强,造成地面气温升得更高③夜晚多云,云对地面起保温作用,使地面气温比无云时高④夜晚多云,云将地面热量传到太空中,使地面气温比无云时更低A.①④ B.②③C.①③ D.②④2.读下列“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大气对地面起保温作用,主要是由于( )A.B1 C1 B.Al C1C.B1 B2 D.B2 C2知识点四、热力环流自主学习1.概念:由于地面_______而形成的空气环流;2.温压关系(近地面):气温高一气压_______,气温低一气压_______ 。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学案导学 鲁教版必修1
学案导学3(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2课时)一、课标解析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2.理解大气的热量来源和大气的受热过程,3.掌握大气运动的主要原因、热力环流的形成和大气的水平运动。
二、主干知识点梳理(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1.低层大气的组成包括:、、。
2.大气各成分的作用大气成分作用氧氮二氧化碳臭氧水汽和杂质3.大气垂直分布(1)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空气显著,天气现象复杂(2)平流层:大气主要靠增温,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大气以为主。
(3)高层大气:层反射无线电波(二)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受热过程(1)是地球大气最主要的能量来源,交换是大气增温的最重要方式。
(2)太阳辐射能在传播过程中,部分被大气或,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和。
(3)从大气的受热过程看,大部分太阳短波辐射能够透过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放出的绝大部分热量能够被大气截留下来,所以,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4)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称为,其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2.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
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间的温度差异,这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2)热力环流由于地面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的形式。
3.大气的水平运动(1)形式:大气由区向区作水平运动,形成风。
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2)受力及方向: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 于等压线,指向 ;高空大气受 力和 力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 ;受 力、 力和 力共同作用,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 。
三、规律总结1.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气旋和反气旋是大气运动最常见的形式2.在垂直范围内,低空气压永远比高空高3.先有空气的垂直运动,后有水平运动4.地转偏向力只能改变空气运动的方向, 而不能改变其运动速度的大小5.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四、课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的等压面分布图中,正确的是------------------------------------( )2.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里是因为---------------------------------------( )A .空气中的水汽多B .太阳辐射弱C .地面辐射弱D .大气逆辐射弱3.下列自然现象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消弱作用无关的是--------------------=( )A .阴天的白昼天空仍然明亮B .白天气温晴天比阴天高C .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D .夜间的气温晴天比阴天低读右图,回答4~6题4.指出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自四种辐射中的-----( )A .AB .BC .CD .D5.图中箭头C 的意义是---------( )A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B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C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消弱作用D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6.影响图中箭头C 的强弱的最主要因素是--------------------------------( )A .太阳高度角的大小B .太阳辐射穿过大气路程的长短C .云量的多少D .水汽、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7.北方农民用人造烟幕来防止冬季蔬菜受冻的原理是----------------------( )冷 热 冷 冷冷 热 冷 热 热 冷 热 热A B C DA .增加太阳辐射B .增加地面辐射C .增加大气逆辐射D .提高大气热能8.下图所示四种情况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9. 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主要是:-----------------------------------------( )A .太阳辐射B .大气逆辐射C .地面辐射D .大气辐射10、下列所表示海陆间热力环流示意图,正确的是:-------------------------(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11.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辐射形式是---------------------------------------( )A .大气逆辐射B .大气辐射C .地面辐射D .太阳辐射12.下列说法真确的是---------------------------------------------------( )A .大气是由干洁空气、水气和固体杂质组成B .水气和固体尘埃是成云致雨的充分条件C .CO 2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但对地面不具有保温作用D .臭氧含量很少,但它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13.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 )A .紫外线区B .可见光区C .红外线区D .X 射线区14.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 .海拔高低差异B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 .太阳辐射能纬度差异D .各地的气压差异15.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 )A .低纬环流B .大气环流C .热力环流D .季风环流16.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A .水平气压梯度力 B.地转偏向力 C .地心引力 D .冷热不均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高压B .在没有摩擦力的情况下,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向平行C .水平气压梯度力愈大,风速就愈大D .摩擦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相反,大小相等陆 海 陆 海 陆 海 陆 海 ① ② ③ ④18.下列示意图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19.下图所示的四幅比例尺相同的等压线分布图中,按风力大小排序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A .①>②>③>④B .②>①>③>④ C. ③>①>②>④ D. ④>②>③>①20.有关大气层特点的叙述有--------------------------------------------( )A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B .臭氧层吸收紫外线并反射无线电波C .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D .对流层厚度无明显季节变化(二)是非题(下列正确的请在题后括号内填“A ”,错误的在题后括号内填“B ”)21.同一纬度“高处不胜寒”的原因是海拔高,空气稀薄,获得太阳辐射的能量少---( )22.形成风的原动力是地转偏向力--------------------------------------------( )23.白天多云,气温低,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24.深秋,多云的夜晚,第二天早晨没有露水----------------------------------( )25.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垂直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 )(三)综合题26.读右图,回答以下问题:(1)A 、B 两处的温度较高是 处,(2)比较a 、b 、c 、d 四处气压高低,从高到低排列:(3)A 、B 两处的的天气状况是:AB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大气的运动1.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的自然现象。
(重难点)2.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成因,掌握高空风和近地面风的形成及特点。
3.掌握等压线图和等压面图的判读方法及应用。
(重难点)[自主预习·探新知]教材整理1 热力环流阅读教材P38全部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形成原因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2.形成过程正误判断:(1)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
近地面热的地方气流下沉,冷的地方气流上升。
( )(2)近地面热的地方等压面向上凸,冷的地方等压面向下凹。
( )(3)军港的夜……海风轻轻地吹。
( )【提示】(1)×近地面热的地方气流上升,冷的地方气流下沉。
(2)×近地面热的地方等压面向下凹,冷的地方等压面向上凸。
(3)×在沿海地区,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
教材整理2 大气水平运动——风阅读教材P39全部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主要作用力及特征:(1)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
(2)摩擦力:始终与风向相反,使风速减小。
(3)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垂直。
3.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以北半球为例):图示受力状况风向理想风向只受F(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高空风向受F和P(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风向受F、P和f(摩擦力)共同影响与等压线斜交正误判断:(1)近地面的风向应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一般不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随着高度的增加,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逐渐变小。
( )(2)摩擦力阻碍风速但不影响风向。
( )(3)海面上的风力往往比陆地上大。
( )【提示】(1)√近地面风受摩擦力、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风受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2)×摩擦力既影响风的速度也影响风向。
(3)√海洋表面与陆地表面的摩擦力不同,陆地表面摩擦力大,海洋表面摩擦力小,所以相同气压条件下,海洋表面上的风力往往比陆地上大。
[合作探究·攻重难]热力环流的形成及等压面图的判读方法【思考交流】1.近地面受热和冷却时,空气在垂直方向上如何运动?【提示】受热上升;冷却下沉。
2.近地面气温与气压之间的关系如何?【提示】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气温低,气压高。
3.同一地区近地面气压与高空气压的类型如何?【提示】高低压正好相反。
4.制冷空调一般安装在室内的上部,暖气片一般放在室内的下部,运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解释其原因。
【提示】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受热膨胀上升。
[归纳总结]1.热力环流形成过程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关键把握以下两点关系:(1)温压关系—甲、乙、丙三地:(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①②③④处风向。
2.常见的热力环流热力环流是一种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
海陆热力性质的不同,山谷、山坡的受热不均,人类活动等都可能导致热力环流的形成。
具体分析如下:(1)海陆风白天陆地比海洋增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低于海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夜晚陆地比海洋降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高于海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2)白天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升温快,气流上升,气压低,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晚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降温快,气流下沉,气压高,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山风3.等压面图的判读方法(1)等压面的分布规律①在垂直方向上,高度越高,气压越低(如图a)。
②若地面海拔相同、冷热均匀,等压面与等高线重合且与地面平行(如图a)。
③若地面冷热不均,等压面发生弯曲,等压面向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向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即“凸高为高,凹低为低”(如图b)。
④近地面气压与高空气压高低、性质、名称恰好相反(如图b)。
图a 图b(2)根据等压面的凹凸向判断气压的高低图c①先根据“凸高为高,凹低为低”的特性,判断水平气压高低。
如图c中P B>P A,P C>P D。
②再根据“海拔越高,气压越低”的垂直变化规律判断不同高度的气压高低。
如图c中C、D处气压小于A、B处。
A、B、C、D间的气压高低顺序是P B>P A>P C>P D。
1.读北半球某地的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
(2)在图中用箭头标出环流模式。
(3)甲、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地,其对应的天气状况常为________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__地。
(4)在图中画出高空的等压面。
【解析】第(1)题,根据等压面弯曲状况可知甲地气压高于乙地;高空气压高低与近地面相反,故丙地气压高于丁地;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故四地气压大小关系为甲>乙>丙>丁。
第(2)(3)题,根据热力环流形成原理,甲地气压高于乙地是由甲地受热少空气冷却下沉,乙地受热多,空气膨胀上升所致;同一水平面上,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故图中热力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气流上升的地方多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小,气流下沉的地方多晴朗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大。
第(4)题,高空的等压面弯曲状况与近地面弯曲方向相反。
【答案】(1)甲>乙>丙>丁(2)如下图(3)乙阴雨甲(4)画图略。
提示:与近地面弯曲方向相反。
大气的水平运动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黄土高坡》【思考交流】1.“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形成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提示】地面受热不均→空气的上升和下沉→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风。
所以形成风的根本原因是地表受热不均。
2.风向是由什么决定的?【提示】风向与空气运动过程中所受到力的作用有关。
3.高空风和近地面风的风向有何差异,为什么?【提示】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影响。
[归纳总结]1.风向判断的“三步曲”(以北半球为例)第一步:定水平气压梯度力。
在等压线图中,做过该点的切线,并过切点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定地转偏向力。
分清图示是哪个半球,若是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若是南半球,风向向左偏。
第三步:定最终风向。
(1)近地面:在三力作用下,最终风向与等压线呈一定夹角(30°~45°)。
(2)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按以上步骤绘出的风向(绘成实线箭头)如下:2.风速的判断(1)在同一幅等压线分布图上,等压线密集的地方,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大;反之,风速小。
(2)相同图幅、相同等压距的地图相比,比例尺越大,表示单位距离间的等压线就越密集,则风力越大;反之,风力越小。
(3)相同图幅、相同比例尺的地图相比,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反之,风力越小。
(4)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同的情况下,摩擦力越小,风速就越大;反之,就越小,如海面上的风力大于沿海陆地、内陆荒漠地区的风力大于绿洲。
2.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①、②两地就气压分布状况而言,①地比②地______________。
(3)图中①、②两地相比,气流上升的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A、C两地相比,__________地风力较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北半球右偏,即为当地风向。
第(2)题,①、②两地的气压值分别为998<①<1 000,1 012<②<1 014,显然①<②。
第(3)题,①为低压中心,气流上升。
第(4)题,A、C两地相比,A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所以风力较大。
【答案】(1)C (2)低(3)①近地面气压低时气温高,多上升气流(4)A 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固双基]对点训练1 热力环流读下图,回答1~3题。
1.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b>c>d>aB.气压:a>c>b>dC.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D.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2.若此图是城市风环流侧视图,①处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A.净化、增温B.净化、增湿C.增温、增湿D.减温、减湿3.若该图为海滨地区海陆风模式示意图,且b表示海洋,a表示陆地,则此图所示情形①为( )A.白天的海风B.夜晚的海风C.白天的陆风D.夜晚的陆风1.C 2.B 3.D[第1题,热力环流是近地面受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由图中气流的运动可判断温度:b>a>c>d。
气压:a>b>c>d。
第2题,若此图是城市风环流侧视图,①处为绿地,则经过①处的风为从郊区吹向城市的风,经过绿地则会对城市空气起到净化和增湿的作用。
第3题,根据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和图中的气流运动方向,可判断①为夜晚的陆风。
]对点训练2 大气水平运动读风的形成示意图,回答4~5题。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位于欧洲B.该图可能位于南美洲C.∠aob越大,风速越小D.ao线与oc线垂直5.高压位于o点的( )A.东南方向B.北方C.西南方向D.西北方向4.B 5.B [根据风的三个力的方向特点:b与风向相反为摩擦力,a与风向垂直为地转偏向力,那么c为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相比向左偏为南半球,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高压在北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