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黄酮对奶牛免疫功能和血清及乳中激素水平的影响

合集下载

饲喂不同水平大豆异黄酮对奶牛产奶量、乳品质及血清相关细胞因子

饲喂不同水平大豆异黄酮对奶牛产奶量、乳品质及血清相关细胞因子

动物营养学报2020,32(1):276⁃284ChineseJournalofAnimalNutrition㊀doi:10.3969/j.issn.1006⁃267x.2020.01.034饲喂不同水平大豆异黄酮对奶牛产奶量㊁乳品质及血清相关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沈㊀菲1㊀肖㊀凡1㊀李婷婷1㊀邵㊀伟1,2∗(1.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乌鲁木齐830052;2.新疆肉乳用草食动物营养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830052)摘㊀要:本试验旨在探究饲喂不同水平大豆异黄酮对奶牛产奶量㊁乳品质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㊁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㊂试验选取40头中国荷斯坦奶牛,按产奶量㊁泌乳天数及胎次配对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组及试验Ⅰ㊁Ⅱ和Ⅲ组㊂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除饲喂基础饲粮外,分别饲喂5㊁15和30mg/kg的大豆异黄酮㊂预试期为7d,正试期为60d,每5d测定平均日产奶量,每10d测定乳成分㊂结果表明:在试验第1 60天,试验Ⅲ组的平均日产奶量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20.77%,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Ⅰ㊁Ⅱ组的平均日产奶量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13.60%和11.34%(P<0.01);试验Ⅲ组的乳中乳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㊁Ⅱ组(P<0.01);对照组乳中体细胞数极显著高于试验组(P<0.01);大豆异黄酮对奶牛血清中IL⁃1β㊁IL⁃6和TNF⁃α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㊂由此可见,大豆异黄酮可以提升奶牛的产奶量㊁乳蛋白率和抑制体细胞数的增加,且饲喂30mg/kg大豆异黄酮时效果最佳㊂关键词:大豆异黄酮;产奶量;乳成分;体细胞数;IL⁃1β;IL⁃6;TNF⁃α中图分类号:S823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6⁃267X(2020)01⁃0276⁃09收稿日期:2019-07-09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究计划(2018YFD0501601⁃05⁃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60645);中国农业大学-新疆农业大学联合基金项目;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36)作者简介:沈㊀菲(1995 ),女,新疆玛纳斯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反刍动物营养㊂E⁃mail:1574739502@qq.com∗通信作者:邵㊀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E⁃mail:67696000@qq.com㊀㊀奶牛在泌乳前期由于产奶量高峰早于采食量高峰,使其机体处于一种能量负平衡状态,致使奶牛体况变差,免疫力下降,如若不及时对其进行营养补充,则会使这种情况不断恶化,最终会引发一些代谢类疾病,如乳房炎和酮病㊂大豆异黄酮是在豆科类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大部分存在于豆科植物的胚轴及其子叶中,少量分布在种皮中,具有雌激素样效应㊂大豆异黄酮可以作为抗氧化剂以及调节体内激素水平的调节剂[1],它还可以促进乳腺发育㊁提高奶产量以及机体免疫力等[2]㊂朱河水等[3]研究发现,泌乳后期奶牛饲喂大豆黄酮能缓解其产奶量的下降趋势,且乳中乳蛋白含量有所升高,乳脂率有所下降,并提高了血浆中生长激素(GH)㊁催乳素(PRL)等含量㊂人类医学研究发现植物雌激素可以抑制癌症㊁白血病,同时还具有绿色㊁安全㊁有效以及副作用小等优点[4]㊂㊀㊀本研究在奶牛的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大豆异黄酮,测定泌乳前期奶牛的乳成分,研究大豆异黄酮对泌乳前期奶牛平均日产奶量㊁乳成分和体细胞数及血清相关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为大豆异黄酮在泌乳前期荷斯坦奶牛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㊂1期沈㊀菲等:饲喂不同水平大豆异黄酮对奶牛产奶量㊁乳品质及血清相关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1㊀材料与方法1.1㊀试验时间与地点㊀㊀试验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在新疆天山畜牧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进行㊂1.2㊀主要试剂㊀㊀大豆异黄酮购自西安华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纯度98%)㊂1.3㊀试验动物㊀㊀试验选取泌乳前期㊁泌乳天数为(32ʃ12)d,胎次2 3胎㊁产奶量和体重[(600ʃ50)kg]相近的荷斯坦奶牛40头,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组及试验Ⅰ㊁Ⅱ和Ⅲ组,每组10头㊂试验分为2期,预试期(7d)以及正试期(60d),试验共进行67d㊂1.4㊀试验设计㊀㊀对照组和试验组均饲喂全混合日粮(TMR),同时试验Ⅰ㊁Ⅱ㊁Ⅲ组分别补喂5㊁15和30mg/kg的大豆异黄酮,将大豆异黄酮与100g精料混合均匀后于早㊁晚饲喂给试验组奶牛,对照组的奶牛只额外饲喂100g精料,在每日饲喂奶牛时,提前设置颈夹,将混合了大豆异黄酮的100g精料分别洒在试验奶牛正下方,观察并保证奶牛将其完全采食㊂在预试期和正试期,试验组和对照组奶牛进行分组饲喂㊂基础饲粮参考NRC(2001)配制,其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㊂1.5㊀样品的采集㊀㊀每5d统计1次各组奶牛的奶产量,用于统计分析平均日产奶量的变化趋势㊂在正试期的第1㊁10㊁20㊁30㊁40㊁50和60天对4组奶牛进行乳样收集,分别在采样日的04:00㊁11:00㊁17:00进行㊂收集乳样时,提前将套管安装在挤奶设备上,按照挤奶规程把前3把奶舍弃,乳样在套管中收集好后,取下套管,将采集的牛乳分别装于做好标记的奶样瓶中,然后将套管重新安装回挤奶设备㊂最后把早㊁中㊁晚3次取的乳样按照4ʒ3ʒ3的比例均匀混合成100mL后,储存在-20ħ冰箱中待测㊂㊀㊀在正试期第1㊁30㊁60天通过尾静脉采集血液,每头牛采血10mL,分装于5mL的普通采血管中,将所有血样在离心机中1780ˑg离心15min,收集血清,分装至2mLEppendorf管中(每管1.5mL),-20ħ保存待测㊂表1㊀基础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风干基础)Table1㊀Compositionandnutrientlevelsofthebasaldiet(air⁃drybasis)%项目Items含量Content原料Ingredients玉米青贮Cornsilage59.00苜蓿干草Alfalfahay8.40番茄皮Tomatoskin5.14豆粕Soybeanmeal8.95玉米胚芽粕Cornglutenmeal6.25全棉籽Cottonseed5.40甜菜粕Beetgranules5.20预混料Premix1)0.35食盐NaCl0.38碳酸氢钙Ca(HCO3)20.34碳酸氢钾KHCO30.29碳酸氢钠NaHCO30.20氧化镁MgO0.10合计Total100.00营养水平Nutrientlevels2)产奶净能NEL/(MJ/kg)5.86干物质DM92.65粗脂肪EE4.15粗蛋白质CP17.36粗灰分Ash7.12酸性洗涤纤维ADF14.27中性洗涤纤维NDF35.65钙Ca0.97磷P0.45㊀㊀1)每千克预混料含有Containedthefollowingperkilo⁃gramofpremix:VA804000IU,VD3188800IU,Cu2350mg,Zn3550mg,Mn4500mg,Se150mg,Co90mg,烟酸nicotinicacid800mg㊂㊀㊀2)产奶净能为计算值,将各原料的产奶净能分别与其所占全混合日粮的百分比相乘,然后相加[5],其余营养水平为实测值㊂NELwasacalculatedvaluewhichwasthesumofNELofdifferentmultipliedbytheirpercentagesintheTMR[5],whiletheothernutrientlevelsweremeasuredval⁃ues.1.6㊀测定指标和方法㊀㊀TMR样品中常规营养成分测定方法:干物质(DM)㊁粗灰分(Ash)㊁钙(Ca)和磷(P)含量的测定方法参照国标方法[6-9];粗蛋白质(CP)含量使用全自动凯氏定氮仪(VELP.UDK159,意大利)进行测定;粗脂肪(EE)含量测定方法参照AOAC(2000)[10];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772㊀动㊀物㊀营㊀养㊀学㊀报32卷(NDF)含量采用美国ANKOM纤维分析仪测定[11]㊂㊀㊀奶牛日产奶量为每天3次挤奶量之和,平均日产奶量为奶牛每10d产奶量的平均值㊂㊀㊀混合后的乳样,测定其乳成分及体细胞数㊂体细胞数的测定采用SomaCountFCM体细胞检测仪(美国本特利仪器公司),乳成分的测定采用BentleyNexGen-500型DairySpecFT精密傅立叶红外乳成分分析仪(美国本特利仪器公司)㊂乳样㊁清洗剂和蒸馏水使用前在水浴锅中预热,温度为42ħ,仪器在使用前预热20min㊂㊀㊀对照组和试验组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采用兰州乳房炎检测法(LMT)检测,检测试剂:隐性乳房炎诊断液(兰州兽医研究所生产)㊂采样前将奶牛的乳房和乳头进行清洁,并弃去前3把奶,然后将奶牛4个乳区的乳样分别对应挤入诊断盘,各约2mL,再分别对应加入2mL的诊断液,水平方向逆时针轻微晃动诊断盘,充分混合乳样和诊断液,30s后观察结果并记录㊂㊀㊀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㊁白细胞介素-6(IL⁃6)㊁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均送至北京华英生物技术研究所使用酶免法(华卫德朗DR-200S酶标分析仪,无锡华卫德朗仪器有限公司)测定㊂在保温箱中放置干冰,将样品放置保温箱中,空运至测定中心,样品在低温且3d之内送达,保证样品活性正常㊂1.7㊀数据处理㊀㊀试验数据使用Excel2016软件进行整理,SAS9.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MIXED模型,Duncan氏法进行多重比较,显著性检验的判断标准为:P<0.01时差异极显著,P<0.05时差异显著,P>0.05时差异不显著㊂2㊀结果与分析2.1㊀大豆异黄酮对奶牛平均日产奶量的影响㊀㊀由表2可知,在试验全期内,试验组平均日产奶量均高于对照组㊂其中,试验Ⅲ组在试验全期内,平均日产奶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Ⅰ组的平均日产奶量在试验第10㊁20㊁30和50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试验第40和60天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Ⅱ组的平均日产奶量在试验第20㊁30㊁40和50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试验第60天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㊂在试验第1 60天,试验Ⅰ㊁Ⅱ㊁Ⅲ组的平均日产奶量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Ⅲ组的平均日产奶量与试验Ⅰ㊁Ⅱ组相比也差异极显著(P<0.01)㊂表2㊀饲喂不同水平大豆异黄酮对奶牛平均日产奶量的影响Table2㊀Effectsoffeedingdifferentlevelsofsoyisoflavonesonaveragedailymilkyieldofdairycowskg/d时间Time组别Groups对照ControlⅠⅡⅢSEMP值P⁃value第1天Day133.3132.4333.2433.030.350.983第10天Day1033.86b38.09a38.08ab40.58a2.410.024第20天Day2034.73b40.77a40.10a42.54a2.910.018第30天Day3035.78Bb40.74ABa40.36ABa44.35Aa3.040.010第40天Day4036.04Bb41.92Aa41.66ABa44.92Aa3.210.002第50天Day5035.12Bb41.23ABa40.94ABa44.26Aa3.310.003第60天Day6035.06Bb41.00Aa40.87Aa43.96Aa3.230.001第1 60天Days1to6034.86Cc39.60Bb39.35Bb42.01Aa2.58<0.001㊀㊀同行数据肩标无字母或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㊂下表同㊂㊀㊀Inthesamerow,valueswithnoletterorthesamelettersuperscriptsmeanno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whilewithdifferentsmalllettersuperscriptsmeansignificantdifference(P<0.05),andwithdifferentcapitallettersuperscriptsmeansignifi⁃cantdifference(P<0.01).Thesameasbelow.8721期沈㊀菲等:饲喂不同水平大豆异黄酮对奶牛产奶量㊁乳品质及血清相关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2.2㊀大豆异黄酮对奶牛乳成分的影响㊀㊀由表3可知,在试验全期内,试验组的乳脂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但均无显著差异(P>0.05)㊂在试验第30天,试验Ⅱ㊁Ⅲ组的乳糖含量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且与试验Ⅰ组差异显著(P<0.05),其他各期各组间乳糖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㊂在试验第20天后,试验Ⅲ组的乳蛋白含量均高于其他3组,其中,试验Ⅲ组与对照组相比,在试验第30天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第40天差异均到显著水平(P<0.05);试验Ⅲ组与试验Ⅰ组相比,在试验第30天时,差异极显著(P<0.01),在试验第40天时,差异显著(P<0.05);试验Ⅲ组与试验Ⅱ组相比,在试验第30天时差异显著(P<0.05)㊂此外,在试验第10天,试验Ⅱ组的乳蛋白含量显著低于试验Ⅲ组和对照组(P<0.05)㊂在试验第1 60天,试验Ⅲ组的乳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㊁Ⅱ组(P<0.01)㊂在试验第30天,试验Ⅰ组的非脂固形物含量与试验Ⅲ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试验Ⅱ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㊂表3㊀饲喂不同水平大豆异黄酮对奶牛乳成分的影响Table3㊀Effectsoffeedingdifferentlevelsofsoyisoflavonesonmilkcomponentsofdairycows%项目Items组别Groups对照ControlⅠⅡⅢSEMP值P⁃value乳脂Milkfat第1天Day14.174.204.164.200.020.981第10天Day104.154.414.204.200.100.608第20天Day204.284.354.744.660.200.573第30天Day304.274.314.614.480.140.617第40天Day404.324.334.554.500.100.690第50天Day504.274.614.774.540.180.601第60天Day603.954.234.194.370.150.279第1 60天Days1to604.204.354.464.420.100.106乳糖Lactose第1天Day14.964.955.074.930.050.538第10天Day105.235.215.125.040.080.263第20天Day205.085.155.025.020.050.293第30天Day305.30ab5.18b5.60a5.56a0.180.035第40天Day405.135.015.325.090.110.077第50天Day505.355.285.315.290.030.938第60天Day605.125.065.185.130.040.568第1 60天Days1to605.165.125.25.150.040.071乳蛋白Milkprotein第1天Day13.033.093.003.130.050.849第10天Day103.20a3.12ab2.99b3.17a0.080.031第20天Day203.073.073.143.220.060.439第30天Day303.13Bb3.04Bb3.21ABb3.46Aa0.160.001第40天Day402.98b3.03b3.06ab3.27a0.110.039第50天Day503.273.273.193.280.030.868第60天Day603.023.023.133.190.070.243第1 60天Days1to603.10Bb3.09Bb3.10Bb3.24Aa0.06<0.001非脂固形物Non⁃fatmilksolid第1天Day18.898.778.619.070.170.802第10天Day108.918.768.528.930.160.676972㊀动㊀物㊀营㊀养㊀学㊀报32卷续表3项目Items组别Groups对照ControlⅠⅡⅢSEMP值P⁃value第20天Day208.738.237.628.270.390.137第30天Day309.06ab8.62b9.42a9.62a0.380.042第40天Day408.778.578.978.780.140.496第50天Day509.409.229.069.400.140.727第60天Day608.748.688.638.900.100.815第1 60天Days1to608.938.698.698.990.140.0522.3㊀大豆异黄酮对奶牛乳中体细胞数的影响㊀㊀由表4可知,在试验全期内,试验组乳中体细胞数均低于对照组㊂在试验第40天,对照组乳中的体细胞数显著高于试验Ⅰ㊁Ⅱ㊁Ⅲ组(P<0.05)㊂在试验第1 60天,对照组乳中的体细胞数极显著高于各试验组(P<0.01)㊂表4㊀饲喂不同水平大豆异黄酮对奶牛乳中体细胞数的影响Table4㊀Effectsoffeedingdifferentlevelsofsoyisoflavonesonnumberofsomaticcellsinmilkofdairycowsˑ102个/mL时间Time组别Groups对照ControlⅠⅡⅢSEMP值P⁃value第1天Day162.2945.5593.5657.0917.770.532第10天Day10216.22149.00117.6748.1860.440.496第20天Day20289.89184.0098.00129.5672.930.283第30天Day30473.00136.64117.0090.50156.000.208第40天Day40465.78a120.45b39.13b107.91b165.990.026第50天Day50609.44260.18104.22151.09197.760.063第60天Day60549.44209.09111.1380.60186.210.407第1 60天Days1to60406.52Aa165.27Bb97.24Bb94.99Bb127.59<0.0012.4㊀大豆异黄酮对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的影响㊀㊀由图1可知,随着大豆异黄酮添加水平的升高,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呈现下降的趋势㊂在试验全期内,试验Ⅲ组未出现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㊂在试验第20 60天,试验Ⅱ组的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㊂在试验第10天,对照组㊁试验Ⅰ㊁Ⅱ组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分别为20%㊁60%和20%㊂在第40㊁50和60天,试验Ⅰ组乳房炎发病率分别为20%㊁20%和30%,对照组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分别为80%㊁80%和70%,试验Ⅰ组均低于对照组㊂2.5㊀大豆异黄酮对奶牛血清IL⁃1β㊁IL⁃6㊁TNF⁃α含量的影响㊀㊀由表5可知,在试验全期内,试验Ⅲ组血清IL⁃1β含量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试验全期内,试验Ⅱ㊁Ⅲ组血清IL⁃6含量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试验全期内,试验Ⅰ组血清TNF⁃α含量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㊂图1㊀饲喂不同水平大豆异黄酮对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的影响Fig.1㊀Effectsoffeedingdifferentlevelsofsoyisoflavonesonincidenceofrecessivemastitisofdairycows0821期沈㊀菲等:饲喂不同水平大豆异黄酮对奶牛产奶量㊁乳品质及血清相关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表5㊀饲喂不同水平大豆异黄酮对奶牛血清IL⁃1β㊁IL⁃6㊁TNF⁃α含量的影响Table5㊀EffectsoffeedingdifferentlevelsofsoyisoflavonesonIL⁃1β,IL⁃6andTNF⁃αcontentsinserumofdairycowspg/mL项目Items组别Groups对照ControlⅠⅡⅢSEMP值P⁃value白细胞介素-1βIL⁃1β第1天Day135.8433.1134.1333.351.070.956第30天Day3039.8143.6337.5546.993.610.553第60天Day6046.7146.4048.0951.181.890.925第1 60天Days1to6040.7941.0539.9343.841.470.771白细胞介素-6IL⁃6第1天Day1133.23129.53132.48130.651.460.975第30天Day30118.54124.13125.60126.633.120.728第60天Day60135.21119.55140.80136.998.100.483第1 60天Days1to60128.99124.40132.96131.423.240.52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第1天Day156.7155.9356.3755.930.330.972第30天Day3052.6266.0752.9655.005.510.305第60天Day6054.5565.3268.6170.986.290.619第1 60天Days1to6055.2962.1159.3159.972.470.7423㊀讨㊀论3.1㊀大豆异黄酮对奶牛平均日产奶量的影响㊀㊀产奶量的高低是衡量奶牛生产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㊂本试验结果显示,在试验全期,试验组的平均日产奶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试验第1 60天,试验Ⅰ㊁Ⅱ㊁Ⅲ组的平均日产奶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13.60%㊁11.34%和20.77%,因此,大豆异黄酮对产奶量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㊂刘德义等[12]㊁Lunch[13]和杨建英[14]研究均发现在奶牛的饲粮中添加大豆异黄酮可提高奶牛的平均日产奶量㊂这些研究结果均与本试验的结果一致㊂㊀㊀大豆异黄酮具有弱雌激素效应,能与动物体内的雌激素受体相结合,而它的雌激素效应和抗雌激素效应取决于动物体内的雌激素水平,由于奶牛体内雌二醇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在奶牛的基础饲粮中添加一定量的大豆异黄酮可以发挥其雌激素效应[15-16]㊂李玉斌等[17]在12头奶牛饲粮中添加8mg/kg的大豆异黄酮,结果显示乳中GH㊁PRL含量升高㊂杨慧敏等[18]研究结果显示,大豆黄酮可以提高奶牛血浆中GH㊁PRL的含量㊂上述结果说明,本试验中试验组平均日产奶量提高的原因可能是大豆异黄酮在饲喂后经瘤胃吸收进入血液,发挥弱雌激素作用,促进垂体GH和PRL的分泌,并通过增加体内GH和PRL的含量,发挥其促进乳腺发育的作用㊂3.2㊀大豆异黄酮对奶牛乳成分的影响㊀㊀乳蛋白含量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乳腺机能的变化,并可以从中了解乳腺细胞代谢情况[19]㊂本试验结果显示,给泌乳前期的奶牛饲喂不同水平的大豆异黄酮,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乳蛋白含量得到显著提升㊂杨建英[14]发现给奶牛饲喂含有大豆黄酮的饲粮能明显提高乳蛋白的含量㊂李琮[20]研究表明,给奶牛饲喂大豆苷元和芒柄花素可以提高乳蛋白的含量㊂上述研究结果与本试验结果一致㊂研究表明,大豆黄酮可以使体内蛋白质分解下降,合成代谢增加,同时可以影响机体对胆固醇的转化,从而调节体内氮代谢的水平,增进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21]㊂本试验中大豆异黄酮可以提高乳蛋白含量可能是因为其可以促进肝脏蛋白质合成,使血液中蛋白质含量发生变化,从而增加乳中蛋白质沉淀㊂㊀㊀乳糖和乳脂的合成主要源自血液中的葡萄糖和脂肪酸[22]㊂在本试验条件下,大豆异黄酮对试验组乳脂含量有提升作用,对乳糖含量影响不大,均无显著差异㊂卢志勇等[23]研究表明,给奶牛饲喂大豆异黄酮可以显著提高其乳腺上皮细胞分泌182㊀动㊀物㊀营㊀养㊀学㊀报32卷乳糖的能力㊂此研究结果与本试验结果不一致,可能是由于本试验选择的试验对象是处于泌乳前期的奶牛㊂泌乳前期的奶牛随着机体内环境的改变,体内的物质代谢也不断变化㊂有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在饲喂后可发挥弱雌激素作用,提高体内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的含量[24]㊂胰岛素是调节体内三大物质代谢的重要激素[25]㊂陈杰等[26]研究表明,给水牛瘤胃灌注大豆黄酮,可以促进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并使挥发性脂肪酸(VFA)㊁氨态氮(NH3⁃N)的含量增加㊂故推测在本试验中,大豆异黄酮可能通过调节体内胰岛素的水平,从而增加了血液中甘油三酯的含量,且对血糖没有产生较大影响㊂㊀㊀由本试验结果推断大豆异黄酮可以作为一种营养物质加入奶牛饲粮中提高产奶量的同时还能提高乳蛋白含量,改善乳品质,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㊂3.3㊀大豆异黄酮对奶牛乳中体细胞数的影响㊀㊀检测乳中体细胞数是判断奶牛乳房炎主要方法之一,当乳中体细胞数超过50万个/mL,就可怀疑奶牛患有乳房炎㊂再结合利用LMT检测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可以更好地为生产提供有力依据㊂因此,降低乳中体细胞数是保证奶牛健康和提高其生产性能的关键㊂本试验结果显示,在试验第1 60天,对照组乳中的体细胞数极显著高于试验组,随着试验天数的增加,对照组乳中的体细胞数大幅度上升,但试验组乳中的体细胞数得到有效控制㊂同时,根据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检测,在试验全期,试验组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㊂这说明大豆异黄酮可以通过抑制乳中体细胞数的增加,降低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㊂邹阿玲等[27]发现给奶牛饲喂恰玛古可以使试验组乳中的体细胞数平均值低于对照组㊂田丰等[28]发现在牛的饲粮中添加0.1%的植物雌激素可显著减少牛奶中的体细胞数并减少乳腺感染的可能性㊂这些研究结果均与本试验结果吻合㊂㊀㊀体细胞数下降的原因可能是饲喂大豆异黄酮导致其有效基团硫代葡萄糖苷能有效地去除自由基,从而减少了自由基对乳腺上皮细胞的损害,增强其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进而使乳中的体细胞数降低了㊂有研究结果显示,利用甘草中的类黄酮化合物对乳房炎主要病原菌进行体外抑菌处理,结果显示其能抑制乳房炎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㊁无乳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的生长,并且对治疗奶牛的乳房炎有一定的效果[29]㊂韩军艳[30]的研究结果也表明,葎草中的异黄酮类化合物可以显著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㊂由此可推断大豆异黄酮可能也是通过抑制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进而降低了试验组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㊂3.4㊀大豆异黄酮对奶牛血清中IL⁃1β㊁IL⁃6和TNF⁃α含量的影响㊀㊀陈涛[31]研究结果显示,利用大豆异黄酮诱导代谢综合征(MS)大鼠,可以降低代谢综合征模型大鼠血清中IL⁃6的含量㊂这与本试验结果不一致,可能是由于本试验所选试验动物为奶牛,所产生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㊂侯昆等[32]研究结果显示,添加黄酮类植物雌激素可以使奶牛血清中IL⁃1β和TNF⁃α含量显著降低㊂这与本试验结果不一致,可能是本试验饲喂的是大豆异黄酮,所产生的作用与其他黄酮类植物雌激素有些许差别,但本研究中大豆异黄酮对奶牛血清IL⁃1β和TNF⁃α含量影响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未有报道,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㊂4㊀结㊀论㊀㊀①饲喂不同水平的大豆异黄酮,可以提高泌乳早期奶牛的平均日产奶量㊂㊀㊀②饲喂30mg/kg大豆异黄酮可以提升乳蛋白含量,改善乳品质㊂㊀㊀③饲喂不同水平的大豆异黄酮能显著降低乳中体细胞数,有效控制奶牛患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㊂㊀㊀④饲喂不同水平的大豆异黄酮对奶牛血清中IL⁃1β㊁IL⁃6和TNF⁃α的含量无显著影响㊂参考文献:[1]㊀邓卉,刘进远,汪林书,等.大豆异黄酮发挥抗氧化作用的途径及机理研究[J].四川畜牧兽医,2012,39(2):32-34.[2]㊀方洛云,赵燕飞,金凯,等.大豆异黄酮对奶牛泌乳性能㊁血液免疫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1):9-15.[3]㊀朱河水,王艳玲,杨国宇,等.大豆黄酮对奶牛相关产奶性能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6,21(6):127-129.[4]㊀李延杰.大豆异黄酮的生理作用以及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J].现代畜牧科技,2016(11):47.2821期沈㊀菲等:饲喂不同水平大豆异黄酮对奶牛产奶量㊁乳品质及血清相关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5]㊀冯仰廉,陆治年.奶牛营养需要和饲料成分[M].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6]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6435 2006饲料中水分和其他挥发性物质含量的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7]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6438 2007饲料中粗灰分的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8]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6436 2002饲料中钙的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9]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6437 2002饲料中总磷的测定分光光度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10]㊀AOAC.Officialmethodsofanalysis[M].17thed.Ar⁃lington,VA:AOAC,2000.[11]㊀VANSOESTPJ,ROBERTSONJB,LEWISBA.Methodsfordietaryfiber,neutraldetergentfiber,andnonstarchpolysaccharidesinrelationtoanimalnutri⁃tion[J].JournalofDairyScience,1991,74(10):3583-3597.[12]㊀刘德义,周玉传,陆天水,等.大豆异黄酮对奶牛产奶量和乳脂率及饲料转化率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2004,40(4):31-32,55.[13]㊀LUNCHT.Metabolismofestrogenicisoflavonesindomesticanimals[J].ProceedingsoftheSocietyforExperimentalBiologyandMedicine,1995,208(1):33-39.[14]㊀杨建英.大豆黄酮对不同泌乳期奶牛产奶量㊁乳成分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03.[15]㊀ADAMSNR.Detectionoftheeffectsofphytoestro⁃gensonsheepandcattle[J].JournalofAnimalSci⁃ence,1995,73(5):1509-1515.[16]㊀王明.大豆异黄酮对奶牛肠系膜淋巴结与脾脏主要免疫指标的影响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农学院,2012.[17]㊀李玉斌,师然伟.新型动物保健因子-大豆异黄酮在蛋鸡和奶牛生产中的应用[J].饲料广角,2008(15):32-34.[18]㊀杨慧敏,谷文举.大豆黄酮对奶牛泌乳及相关激素的影响[J].今日畜牧兽医,2007(7):9,6.[19]㊀王加启.牛奶乳脂肪和乳蛋白的合成与调控机理[J].饲料与畜牧,2011(2):8-14.[20]㊀李琮.添喂植物雌激素对奶牛泌乳性能㊁乳和血浆性激素及雌马酚含量的影响[D].硕士学位论文.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16.[21]㊀艾晓杰,吴晓林,朱勇琪,等.大豆黄酮对荷斯坦牛围产期血液生化成分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2004,40(11):19-21.[22]㊀王根林.养牛学[M].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260-265.[23]㊀卢志勇,梁代华,杨运玲,等.大豆异黄酮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泌乳性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饲料与畜牧,2013(2):25-28.[24]㊀程蕾,王定发,刘晓华,等.大豆异黄酮对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J].饲料博览,2009(4):5-7.[25]㊀艾晓杰,吴晓林,朱勇琪,等.大豆黄酮对荷斯坦牛围产期某些代谢激素的影响[J].中国奶牛,2004(5):13-15.[26]㊀陈杰,杨国宇,韩正康.大豆黄酮对反刍动物血清睾酮和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J].江苏农业研究,1999,20(2):17-19.[27]㊀邹阿玲,赵艳坤,张晓雪,等.饲喂恰麻古对奶牛生产性能㊁体细胞数及血清抗氧化水平的影响[J].畜牧与兽医,2016,48(4):54-56.[28]㊀田丰,任海军,史彬林,等.壳聚糖对奶牛产奶性能㊁乳体细胞数及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J].饲料工业,2009,30(5):31-33.[29]㊀李诗莹.甘草总黄酮混悬乳房注射剂对奶牛乳房炎治疗效果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大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5.[30]㊀韩军艳.葎草总黄酮的提取及体内外抑菌效果观察[D].硕士学位论文.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4.[31]㊀陈涛.大豆异黄酮对膳食诱导代谢综合征大鼠血清IL⁃6及ADPN的影响[D].硕士学位论文.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32]㊀侯昆,童津津,楚康康,等.竹叶黄酮与青蒿提取物对患隐性乳房炎奶牛产奶性能㊁乳中体细胞数及血清免疫和抗氧化相关指标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9,31(09):4286-4295.382㊀动㊀物㊀营㊀养㊀学㊀报32卷∗Correspondingauthor,associateprofessor,E⁃mail:67696000@qq.com(责任编辑㊀陈㊀鑫)EffectsofFeedingDifferentLevelsofSoyIsoflavonesonMilkYield,MilkQualityandSerumRelatedCytokinesContentsofDairyCowsSHENFei1㊀XIAOFan1㊀LITingting1㊀SHAOWei1,2∗(1.CollegeofAnimalScience,XinjiangAgriculturalUniversity,Urumqi830052,China;2.XinjiangKeyLaboratoryofMeat&MilkProductionHerbivoreNutrition,Urumqi830052,China)Abstract:Thisexperimentwasconductedtoinvestigatetheeffectsoffeedingdifferentlevelsofsoyisoflavonesonmilkyield,milkqualityandseruminterleukin⁃1β(IL⁃1β),interleukin⁃6(IL⁃6)and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contentsofdairycows.Atotalof40ChineseHolsteincowswererandomlydividedinto4groups(controlgroup,experimentalgroupsⅠ,ⅡandⅢ)accordingtomilkproduction,lactationdaysandparity.Thecontrolgroupwasfedabasaldiet,andtheexperimentalgroupwassupplementedwith5,15and30mg/kgofsoyisoflavones,respectively,inadditiontothebasaldiet.Thepre⁃feedingperiodwas7days,andthetrialperiodwas60days.Theaveragedailymilkyieldwasmeasuredevery5days,andthemilkcom⁃positionwasmeasuredevery10days.Theresultsshowedasfollows:ondays1to60,theaveragedailymilkyieldoftheexperimentalgroupⅢincreasedby20.77%comparedwiththecontrolgroup,andthedifferencewasextremelysignificant(P<0.01).TheaveragedailymilkyieldoftheexperimentalgroupsⅠandⅡwasincreasedby13.60%and11.34%comparedwiththecontrolgroup(P<0.01);themilkproteincontentoftheexperimentalgroupⅢ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andtheexperimentalgroupsⅠandⅡ(P<0.01);thenumberofsomaticcellsinmilkofthecontrolgroup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theexperimentalgroups(P<0.01);soyisoflavoneshadnosignificanteffectonthecontentsofIL⁃1β,IL⁃6andTNF⁃αintheserumduringthewholeexperimentperiod(P>0.05).Itcanbeseenthatsoyisoflavonescanincreasethemilkyield,milkproteinrateandinhibittheincreaseofsomaticcellsindairycows,andadding30mg/kgsoyisoflavoneshasthebesteffect.[ChineseJournalofAnimalNutrition,2020,32(1):276⁃284]Keywords:soyisoflavones;milkyield;milkcomposition;numberofsomaticcells;IL⁃1β;IL⁃6;TNF⁃α482。

四种黄酮类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分析

四种黄酮类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分析

四种黄酮类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分析薛春霞;董社英【摘要】在人体生理pH条件下,利用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槲皮素(QUE)、大豆甙元(DAD、4 ',7-二甲氧基-3’-异黄酮磺酸钠(DISS)和3'-大豆甙元磺酸钠(DSS)四种黄酮类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合反应机理对其进行了初步探讨;并计算了结合位点数和结合常数.紫外吸收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在pH=7.4条件下,黄酮类化合物中疏水性的苯环与BSA疏水腔中的氨基酸残基发生作用,从而导致药物分子的吸收峰红移,用Scatchard拟合法可求得DAI及DSS与BSA的结合常数.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BSA对DAI、DISS和DSS均有明显的敏化增强效应,计算得到的增强速率常数分别为1.39×1011,7.72×1011和1.93×1012L·s-1 ·mol-1,并可求得结合位点数和结合常数.【期刊名称】《化学研究》【年(卷),期】2014(025)002【总页数】6页(P152-157)【关键词】BSA;QUE;DAI;DISS;DSS;相互作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作者】薛春霞;董社英【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湖北武汉 43020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00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3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分布在植物中的一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和药用价值[1-3].槲皮素(QUE)是一种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具有祛痰、平喘、降血压、减小毛细管脆性、降血脂、扩张冠状动脉等重要生理作用,是目前已知的较强抗癌剂之一[4-6].大豆甙元(DAI)及其衍生物属于异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防治肿瘤发生,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抗炎、降低胆固醇等功能 .对大豆甙元进行结构修饰及改性可以合成出新的强水溶性的4′,7-二甲氧基-3′-异黄酮磺酸钠(DISS)和3′-大豆甙元磺酸钠(DSS)[8].本文研究的四种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式如图1所示,黄酮类化合物能够与蛋白质或其他生物大分子发生特异性结合,进而调节它们的结构和功能并发挥其药理作用.采用紫外光谱(UV)和荧光光谱(FS)考察了QUE、DAI在不同pH下的存在状态;在此基础上,从药物小分子结构的角度探讨了在pH=7.4条件下,QUE、DAI、DISS、DSS四种黄酮类化合物与BSA的相互作用,这对于阐明药物的运输过程及其在体内的作用机制具有一定的意义,为药物合成、临床用药提供了基础数据.960MC型荧光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仪器有限公司);Nicolet Evolution 3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英国Thermo公司);IX-501A型pH计(北京大学化学系);Z-SJ60-4电子分析天平(沈阳龙腾电子秤量仪器有限公司). BSA(上海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相对分子质量以67 000计.1.0×10-4 mol/L标准储备溶液:准确称取0.167 5g BSA,用0.1mol·L-1的NaCl水溶液溶解并定容至25mL,4℃下放入冰箱保存,用时适当稀释;QUE(陕西武功制药厂)、DAI(陕西武功制药厂)、DISS和DSS(均由陕西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合成)的2.0×10-3 mol/L标准储备溶液,用时适当稀释;0.02mol/L,pH=7.4的NaH2PO4-Na2HPO4缓冲溶液;所用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二次蒸馏水.1.2.1 紫外光谱测定将一定量的黄酮类化合物与BSA溶液依次加入到10mL比色管中,以0.02mol·L -1,pH=7.4的NaH2PO4-Na2HPO4缓冲溶液稀释至刻度,振荡均匀,放置15min.用相应的缓冲溶液体系作参比,在190~450nm波长范围内,分别测定黄酮类化合物及其与BSA混合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图.1.2.2 荧光光谱测定设定激发波长为365nm,扫描范围为400~600nm,激发狭缝宽为10nm,分别测定黄酮类化合物与一系列不同浓度的BSA混合溶液在0.02mol·L-1,pH=7.4的NaH2PO4-Na2HPO4缓冲体系中的荧光发射光谱图.2.1.1 pH对QUE、DAI结构的影响图2为pH对QUE、DAI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黄酮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通常有两个吸收带,吸收带Ⅰ位于290~380nm,是分子中C环和B环上的羰基共轭体系的紫外吸收,位于240~280nm的吸收带Ⅱ是A环与C环上羰基共轭体系的紫外吸收 .QUE分子A环上7-位的酚羟基与C环上的羰基处于同一个共轭体系的对位,具有较强的酸性,在弱碱性缓冲溶液中易发生解离成为阴离子[10].7-位羟基的解离使其所在共轭体系的紫外吸收光谱谱带发生明显红移.310nm处的吸收峰的强度随pH的增加逐渐增加,而379nm处吸收带的强度则逐渐减弱,说明310nm处吸收带的强度代表着分子的解离程度.在pH=7.4时,310nm处的中等吸收带显示QUE是中性分子和离子型分子共存的混合物.对于DAI,同样由于7-位羟基的解离使吸收带Ⅰ、吸收带Ⅱ的强度都随pH的增加逐渐增强.335nm处的吸收带在pH=7.4时才逐渐增大,代表着7-位的酚羟基分子的解离程度.结果表明,pH=7.4时,335nm处的中等吸收带显示DAI是中性分子和离子型分子共存的混合物.2.1.2 QUE、DAI、DISS、DSS与BSA相互作用的紫外光谱图3为在pH=7.4生理条件下,四种黄酮类化合物与BSA相互作用的紫外吸收光谱图.固定药物的浓度,加入一系列不同浓度的BSA,随着BSA加入量的增大,药物分子的吸收带Ⅰ几乎不随BSA浓度的改变而发生明显变化;而吸收带Ⅱ的吸收峰强度有规律地增强并且峰位略微红移,说明这四种黄酮类化合物与BSA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同时也说明它们的相互作用使该共轭体系的能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是由于黄酮类化合物中苯环的疏水性使其与BSA疏水腔中的氨基酸残基发生作用[11],从而导致药物分子的吸收峰红移.图4为不同浓度BSA对药物分子QUE、DAI、DISS、DSS中吸收带Ⅰ、吸收带Ⅱ的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BSA对药物分子吸收带Ⅱ呈现明显的增色效应,而对吸收带Ⅰ的影响比较微弱.据此说明四种黄酮类化合物与BSA相互作用时,主要是C环和A环上的羰基共轭体系与BSA的氨基酸残基发生了相互作用.2.1.3 DAI、DSS与BSA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根据Scatchard模型方程[12]:式中ΔA表示加入BSA前后黄酮类化合物溶液吸光度的差值,cBSA、cL分别表示BSA和黄酮类化合物的浓度.根据式(1)的ΔA对ΔA/cBSA作图,由拟合直线的斜率可得结合常数K.除DISS明显不能满足Scatchard拟合外,其他拟合的线性程度很高,DAI的ΔA和ΔA/cBSA关系如图5所示.DAI与BSA作用可以用(1)式在较低浓度和较高浓度回归出两条曲线,其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0.051 89+0.678 4 x,r=0.999和y=0.176 5+0.017 39 x,r均为0.999.据此求得较低浓度和较高浓度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47×105和5.75×106 L·mol-1.同样方法求得DSS与BSA的结合常数为3.59×105 L·mol-1.图6为在激发波长为365nm下,不同浓度的蛋白质对DAI,DISS和DSS分子的荧光光谱的影响.BSA在400~600nm范围内没有荧光发射信号,对该荧光加强图没有干扰.随着BSA浓度的逐渐增加,DAI、DISS和DSS的荧光发射峰强度有规律的增强,但是荧光发射峰的峰位几乎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表明BSA均能够与DAI、DISS、DSS发生相互作用进而敏化增强药物分子的内源荧光[13].2.2.1 荧光敏化加强过程速率常数根据荧光动态猝灭理论的Stern-Volmer方程[14],修改后作为荧光敏化加强理论公式:其中IF0和IF分别表示加和未加增强剂时体系的荧光强度,Kq为双分子增强过程速率常数,Ks为动态速率常数,τ0为增强剂不存在时荧光分子平均寿命,cBSA为BSA的浓度.根据实验数据,对于DAI-BSA,DISS-BSA,DSS-BSA体系,IF0/IF与cBSA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见图7),由直线斜率可得DAI、DISS、DSS的增强速率常数Kq分别为1.39×1011,7.72×1011和1.93×1012L·s-1·mol-1.2.2.2 结合位点数及结合常数的求解根据静态猝灭过程理论公式[15-16],修改后得:式中IF0和IF分别表示加和未加增强剂时体系的荧光强度.固定药物的总浓度,改变蛋白质的浓度cBSA,以lg[(IF-IF0)/IF]对lgcBSA作图可得一条直线.实验发现DAI-BSA,DISS-BSA,DSS-BSA体系中,lg[(IFIF0)/IF]对lgcBSA作图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见图8),由各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可以分别计算得到DAI、DISS、DSS与BSA相互作用的结合位点数n和结合常数K(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K值呈现增加趋势,结合位点数也呈现递增趋势,表明三种药物分子与BSA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能被BSA所贮运.以黄酮类化合物为基体,利用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比较详尽地研究了BSA对QUE、DAI、DISS和DSS四种体系的影响,从药物小分子结构的角度探讨了药物-蛋白质作用.紫外吸收光谱测试结果表明,BSA对QUE、DAI、DISS和DSS均有明显的增色效应,且药物分子进入蛋白质分子中的疏水性氨基酸残基之间通过疏水作用聚集在一起构成疏水腔,药物小分子中苯环的疏水性使其与疏水腔中的氨基酸残基发生作用;荧光光谱测试结果表明,BSA对DAI、DISS和DSS均有明显的敏化增强效应,计算得到增强速率常数Kq分别为1.39×1011,7.72×1011和1.93×1012 L·s-1·mol-1.【相关文献】[1]孙庆雷,王晓,刘建华,等.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反应性的构效关系[J].食品科学,2005,26(4):69-73.[2]范攀越,王江,黄远,等.一种黄酮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体外抗癌活性[J].化学研究,2013,24(1):68-70.[3]王秋亚,王烨娟,高锦红.白杨素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理活性研究进展[J].化学研究,2011,22(1):96-110.[4]康敬万,卓琳,卢小泉,等.槲皮素与DNA的电化学作用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9(4):57-61.[5]程玲玲,孙希孟,郭九吉,等.多元分辨-交替最小二乘法研究Cu2+与槲皮素的相互作用[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1(6):588-591.[6]渠文涛,朱玮,翟广玉,等.槲皮素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化学研究,2012,23(4):101-110.[7]董社英,郑建斌,高鸿.3′-大豆甙元磺酸钠的电化学行为及应用研究[J].化学学报,2003,61(4):487-494.[8]郑建斌,董社英,延绥宏,等.4′,7-二甲氧基-3′-异黄酮磺酸钠的电化学行为研究[J].化学学报,2004,62(11):1071-1074.[9]黄量,于德泉.紫外光谱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81. [10]张红雨.黄酮类抗氧化剂结构-活性关系的理论解释[J].中国科学(B辑),1999,29(1):91-96.[11]谢孟峡,徐晓云,王英典,等.4′,5,7-三羟基二氢黄酮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光谱学研究[J].化学学报,2005,63(22):2055-2062.[12]何梅,夏之宁,阴永光,等.紫外光谱研究中药大黄有效成分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4,21(6):429-432.[13]杨曼曼,席小莉,杨频.用荧光猝灭和荧光加强两种理论研究喹诺酮新药与白蛋白的作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6,27(4):687-691.[14]SILVA D,CORTEZ C M,LOURO S R.Chlorpromazine interactions to sera albumins.A study by the quenching of fluorescence[J].Spectrochim Acta A:Mol Biomol Spectrosc,2004,60(5):1215-1223.[15]BI Shuyun,SONG Daqian,TIAN Yuan,et al.Molecular spectroscopic study on the interaction of tetracyclines with serum albumins[J].Spectrochim Acta A:Mol Biomol Spectrosc,2005,61(4):629-636.[16]李桂芝,刘永明,虢新运,等.荧光法研究盐酸拓扑替康、盐酸依利替康喜树碱类药物和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J].化学学报,2006,64(7):679-685.。

大豆黄酮对奶牛血清钙、磷及葡萄糖水平的影响

大豆黄酮对奶牛血清钙、磷及葡萄糖水平的影响

大豆黄酮对奶牛血清钙、磷及葡萄糖水平的影响刘德义;顾有方;陈会良;商常发;汪东胜;王锐刚【期刊名称】《中国饲料》【年(卷),期】2005(000)004【摘要】本研究选用40头胎次、产奶量、泌乳期相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4组(n=10),试验组奶牛日粮中分别添加45、60和75 mg/kg大豆黄酮,在试验前及试验开始后第10天、第20天和第30天颈静脉采血,测定4组奶牛血清钙、磷和葡萄糖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较,试验1组中血清钙、磷和葡萄糖变化均不显著(P>0.05);试验2组仅血清钙在第30天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3组第10天和20天时血清钙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30天时血清钙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血糖水平仅第30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总页数】3页(P20-21,24)【作者】刘德义;顾有方;陈会良;商常发;汪东胜;王锐刚【作者单位】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安徽技术师范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6.7【相关文献】1.大豆黄酮对奶牛血清钙、磷及葡萄糖水平的影响 [J], 刘德义;藏云龙;顾有方;陈会良;商常发;汪东胜;王锐刚2.脂肪酸钙对奶牛血清钙、磷和羟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J], 吕润全;刘庆华;郭伟;刘文杰;邢光东3.壳聚糖对患有乳房炎奶牛血清钙磷镁含量的影响 [J], 胡积清;方凯;桂淦;戴靖;沈亭海;陈晓荣4.血清钙、磷和葡萄糖水平对奶牛胎衣不下的影响 [J], 刘德义;江汪洋;方必春;黄旭;苏辉;汪伟5.日粮营养水平对肉鹅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及胫骨钙磷的影响 [J], 王宗伟;牟晓玲;杨国伟;李佶恺;刘大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奶牛免疫功能的影响因素

奶牛免疫功能的影响因素

1 奶牛的不同生理 时期对 免疫功能的影响
围产 期 对奶 牛 和犊 牛 来说 是 一个 非 常 重要 的
生理 时期 ,分娩 前 3 4 周不但 容 易发生疾 病 ,妊 -
生免 疫抑 制 作用 ,糖 皮 质激 素 会使 机 体 免疫 力下 降 ,其对 免 疫系 统 抑制 作用 其 机理 是 :诱 导 淋 巴
U iesyNaj go agu2 9 , hn) nv r t, ni f i s 0 5 C ia i n Jn 1 0
Ab t a t s r c :M u t l i a t r a f e c mmu o o i a n t n i ar O . e i a u l p i t f co s c n i l n e i i cy n u n l g c l u ci n d i C WS P r  ̄ m, e ai e e e g a a c swel f o y p n g tv n r y b ln e a l

衡对 循 环 代谢 产 物 的浓 度 和 机体 的细 胞 因子 等 免
疫指 标 具 有积 极 作 用 ,然 而 该种 方 法 能否 有 效 降 低产 后疾 病 的发病 率还 有 待进 一步 研 究 。 引
3饲料营养成分对 免疫功 能的影响
Fa ki rn l n等 ( 0 5 2 0 )研 究表 明在 干奶 期 的最后 3 周 饲 喂 甘露 寡 糖 可 以增 强 围产 期 的 主动 免 疫和
微 生物 感 染 最主 要 的细 胞 ,能 量 负平衡 会 使 血液 中 NE A 和 B B 浓度 升 高 ,导 致 白细胞趋 化 能 F H A
免疫 功 能 的抑制 将 会 导致对 乳 房 炎等 感染 性 疾病 的敏 感 性升 高 ,尽 管 免疫 细胞 会 出现 功 能上 的降

大豆黄酮对泌乳后期奶牛相关乳成分的影响

大豆黄酮对泌乳后期奶牛相关乳成分的影响

大豆黄酮对泌乳后期奶牛相关乳成分的影响
朱河水;王艳玲;杨国宇;高腾云;王月影;韩立强
【期刊名称】《中国农学通报》
【年(卷),期】2006(22)7
【摘要】选用14头产奶水平相近的泌乳后期黑白花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

试验组日粮添加10mg/kg的大豆黄酮,持续30d。

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乳蛋白有所升高,乳脂率有所下降。

试验第15d乳中GH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E2、T3和T4的含量均有升高的趋势。

提示大豆黄酮可能通过调节内源性激素水平而间接地影响奶牛乳成分。

【总页数】2页(P27-28)
【关键词】大豆黄酮;奶牛;激素;乳蛋白;乳脂率
【作者】朱河水;王艳玲;杨国宇;高腾云;王月影;韩立强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23.91;S816.7
【相关文献】
1.大豆黄酮对热应激状态下泌乳后期奶牛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 [J], 刘德义;贺绍君;刘世清;唐义国;李升和;靳二辉;陈会良
2.大豆异黄酮对高产奶牛泌乳后期乳腺肥大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和表面型免疫球蛋白A水平的影响 [J], 朱志宁;郝振荣;王明;蒋林树;郭玉琴
3.大豆异黄酮对奶牛泌乳后期泌乳性能、免疫功能和乳腺肥大细胞白介素-4水平的影响 [J], 郝振荣;朱志宁;王明;蒋林树;郭玉琴
4.大豆黄酮对热应激奶牛泌乳后期糖及脂肪代谢的影响 [J], 刘德义;贺绍君;刘世清;唐义国;李升和;靳二辉;陈会良
5.大豆黄酮对奶牛泌乳及相关激素的影响 [J], 杨慧敏;谷文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豆黄酮对奶牛相关产奶性能的影响

大豆黄酮对奶牛相关产奶性能的影响
d iz i o l e s n t ed cii g tn e c fmi il n l e lcain a d i c a e h i il o s me e tn . ad en c u d l e e l n e d n y o l yed i a a tt n r s d t e m l y ed t o xe t s h n k t o n e k
i nl i rae P<0 0 ) h vl f H,R , 2 dT H i i r et ls w i 3 r e od c ae I d t c sd( e yn e .5 ;tel e o G P L E S ml po e hl T o er sd. t e n a n k n oo e p n t e
s de t id.F u l en d i O S i h t nh o ae lcain w r a p e d s l c nr l m to a s d. u o rHos i ar C W n t e 7 h mo t fl a tt e e s m ld a e - o t eh d w s u e t y t o n f o
G e gy n ,W AN u .ig ,L U J. in 2 AO T n —u G Y eyn I i a g q
( . oeeo n a H sadyadV t nr, ea gi l r nvr t, 1 C H g f i l ubn r n e r a H n A r ut a U i sy A m e y i n c ul ei
(. 农业大学 牧 医工程学 院, 1河南 河南 郑州 400;. 5022农家参谋 , 河南 郑州 400) 503
摘要 : 选用 4头 泌乳约 7个 月的荷 斯坦奶 牛 , 用前 后 自身 对照方 法 , 照期 饲 喂常规 日粮 , 采 对 试验 期 日粮 中添加 1 g k 的大豆黄酮 , 0m / g 研究 大豆黄酮对泌乳后期奶 牛泌 乳量、 乳成分及 乳 中激素的影 响。结果 显示 , 喂大豆黄 酮能 饲

大豆异黄酮在奶牛生产中的研究进展

大豆异黄酮在奶牛生产中的研究进展

动物营养学报2019,31(7):2999⁃3003ChineseJournalofAnimalNutrition㊀doi:10.3969/j.issn.1006⁃267x.2019.07.008大豆异黄酮在奶牛生产中的研究进展赵㊀悦1㊀童津津1㊀熊本海2㊀蒋林树1∗(1.北京农学院动物科技术学院,奶牛营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06;2.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100193)摘㊀要:大豆异黄酮是豆科植物中存在的一类黄酮类化合物,由于其类雌激素活性而被称为植物雌激素,具有抗肿瘤㊁抗氧化应激㊁抗炎以及促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等能力㊂本文主要从大豆异黄酮的主要成分㊁结构功能及其对奶牛瘤胃发酵㊁泌乳性能㊁抗氧化能力以及增殖性能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阐述㊂关键词:大豆异黄酮;奶牛;生产性能;瘤胃;乳腺上皮细胞;抗氧化能力中图分类号:S823;S816.7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6⁃267X(2019)07⁃2999⁃05收稿日期:2018-12-17基金项目:北京市农业局 北京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奶牛创新团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72629,31702302,31802091)作者简介:赵㊀悦(1996 ),女,北京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反刍动物营养与免疫㊂E⁃mail:982830024@qq.com∗通信作者:蒋林树,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kjxnb@vip.sina.com㊀㊀在奶牛规模化养殖的生产过程中,如何将奶牛的产奶量达到最高,如何使奶牛的泌乳性能更好地提升,如何将奶牛的抗氧化水平达到最佳,一直是畜牧工作者研究的重点㊂饲粮添加适量的添加剂或动物生长促进剂可以起到调控作用,但其在畜产品中的药物残留物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㊂开发利用能够促进动物生长的天然活性物质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㊂大豆异黄酮(soybeanisoflavones,SI)是一种天然的添加剂,是由大豆衍生而来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属于植物雌激素家族,具有多种生理功能[1]㊂大豆异黄酮具有弱雌激素活性,因此可以作为抗氧化剂以及调节机体内源性激素水平的生理调节剂[2]㊂它具有促进动物乳腺发育㊁提高奶牛泌乳量以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3]㊂此外,大豆异黄酮还具有绿色㊁安全㊁有效以及副作用小等优点[4]㊂本文结合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对大豆异黄酮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开发利用大豆异黄酮等天然饲料添加剂提供理论依据㊂1 大豆异黄酮的结构及功能㊀㊀大豆异黄酮是一种存在于豆科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1]㊂大豆是日常饮食生活中很重要的一种食物,也是植物雌激素的来源[5]㊂大豆异黄酮主要分布于大豆的种皮㊁胚轴和子叶中[6],其中含量最高的是大豆的子叶,占总含量的80% 90%;胚轴中的总含量相对较低,但是含有的大豆异黄酮的种类较多[7]㊂由于大豆异黄酮的化学结构类似于哺乳动物雌激素的化学结构,因此大豆异黄酮在内分泌调节中具有双重作用[8],是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9],既能作为雌激素与受体进行结合,又能作为抗雌激素阻碍其与受体结合[10]㊂大豆异黄酮在不同水平下都具有生物活性,对具有高雌激素水平的受体产生抗雌激素作用,对具有低雌激素水平的受体产生雌激素作用[3,7]㊂近年来研究发现,大豆异黄酮在人类疾病治疗中起到了抗肿瘤[11]㊁抗氧化应激㊁抗炎[12]以及增强组织细胞增殖能力等作用[13]㊂对于非反刍动物来说,大豆异黄酮能提高蛋白质合成效率㊁促进家畜生长㊁改善繁殖性能[14-15]㊂而对于反刍动物而言,㊀动㊀物㊀营㊀养㊀学㊀报31卷大豆异黄酮能够促进奶牛泌乳性能㊁改善常规乳成分等作用[3,10,16-17]㊂2㊀大豆异黄酮中的主要成分㊀㊀据报道,大豆异黄酮共有12种,其中最主要的2种为染料木黄酮和大豆苷元[13],存在形式主要以2种形式存在,一是游离的苷元型异黄酮,二是糖苷型异黄酮,游离的苷元型异黄酮的含量较少,糖苷型异黄酮的含量较多,占总异黄酮含量的97% 98%[7]㊂由于苷类成分在肠道内难以吸收代谢,所以糖苷型异黄酮必须经过肠道微生物发酵转化或直接水解成苷元型异黄酮才能被机体吸收利用[7]㊂反刍动物在口服摄入后,糖苷被细菌葡糖苷酶水解成糖苷配基,被瘤胃微生物高度代谢[18],将大豆苷元转化为雌马酚[19]㊂染料木黄酮代谢为对乙基苯酚[20],尽管对乙基苯酚是一种无活性的代谢产物,但雌马酚是大豆苷元在奶牛体内通过生物转化产生的具有较稳定化学结构的最终代谢产物,与受体结合具有更高的亲和力,相对于其母体大豆苷元具有更高的生物活性[20],因此可作为一种更有效的抗氧化剂,能够更好地促进动物乳腺发育,提高产奶量㊁机体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13]㊂3㊀大豆异黄酮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3.1㊀对瘤胃发酵的影响及作用机制㊀㊀瘤胃是一个高度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包括3个微生物分类群:细菌㊁原生动物和真菌[20]㊂奶牛瘤胃微生物组在动物健康和生产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一个非常动态的系统,随着年龄的增长[21]或饮食[22]而变化㊂瘤胃中的大多数细菌是对氧气敏感的专性厌氧菌,细菌种群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饲粮㊁物种和寄主年龄㊁饲料㊁饲料添加剂㊁季节和地理区域等[23]㊂此外,瘤胃厌氧细菌的代谢活动受pH和氧化还原电位值变化的影响[20]㊂大豆异黄酮对瘤胃环境的影响的研究很少且不一致㊂Kasparovska等[20]研究发现,饲粮中添加大豆异黄酮的试验组和未添加大豆异黄酮的对照组相比,pH和氨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但是与试验组相比,对照组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较高;2组中丙酸在TVFA含量中的比例相似㊂据报道,大豆异黄酮及其代谢物在吸收后存在于循环血液中[20]㊂除了瘤胃内异黄酮的初始直接作用外,血液中的这些循环异黄酮及其代谢物也会影响瘤胃微生物,如通过唾液或通过瘤胃上皮进入瘤胃的血液中睾酮水平的波动可能影响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和瘤胃细菌蛋白[24-25],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澄清这些观察结果㊂然而,关注异黄酮对瘤胃微生物种群组成的影响的研究很少㊂朱河水等[26]和李琮等[27]报道,大豆黄酮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影响瘤胃的代谢以及提高微生物蛋白的含量㊂刘春龙等[28]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染料木黄酮可以增加饲粮中乙酸和TVFA的产量,但是对于丙酸产量㊁乙酸和丙酸的比值并未产生影响㊂3.2㊀对泌乳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㊀㊀奶牛乳腺的发育状况会影响奶牛的泌乳性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可以对奶牛乳腺的发育状况及泌乳过程进行调控[10]㊂据报道,大豆异黄酮可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生长轴,并且可与下丘脑㊁垂体等处的受体进行结合,促进垂体分泌生长激素(GH)和催乳素(PRL)[10]㊂催乳素可以增加细胞核内的RNA,使蛋白激酶受到环化腺苷酸(cAMP)的激活,促使糖元和脂肪进行分解[29],增加乳汁的分泌,从而提高奶牛产奶量[29]㊂㊀㊀将大豆异黄酮这种天然的植物雌激素添加到奶牛饲粮中进行饲喂,在奶牛采食后,大豆异黄酮被消化吸收进入到奶牛的血液中,使血液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含量得到提升[10]㊂一方面,IGF⁃Ⅰ同时作用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和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JAK⁃STAT)2条信号通路,调节乳蛋白相关基因表达从而促进乳蛋白合成,提高乳产量[30];另一方面,IGF⁃Ⅰ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可促进垂体生长激素和催乳素的分泌,使催乳素与受体结合[31],进而提高核蛋白体RNA[32],使酪蛋白mRNA翻译转录的速度变快[26],从而使乳汁的分泌得到增加,提高奶牛的产奶量[31]㊂刘续航等[33]在大豆异黄酮对奶牛泌乳性能及乳腺主要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表明,在混合饲粮的基础上添加大豆异黄酮可以显著提高奶牛的产奶量,但是对乳蛋白的含量和乳脂率无显著影响㊂杨建英等[34]在饲粮中添加大豆异黄酮可显著提高奶牛的产奶量以及乳中乳糖㊁乳蛋白含量和乳脂率㊂朱河水等[35]研究发现,大豆异黄酮不但能阻止奶牛泌乳后期产奶量下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泌乳量㊂有研究发00037期赵㊀悦等:大豆异黄酮在奶牛生产中的研究进展现,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是决定泌乳持续性和乳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36]㊂刘春龙等[37]在大豆黄酮和染料木素对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及抗氧化水平的影响研究中表明,在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添加不同浓度梯度的大豆异黄酮,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以显著增强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㊂穆莹等[38]研究发现,在饲粮中添加大豆异黄酮时,可以显著提高β-酪蛋白㊁乳糖和甘油三酯的含量,促进细胞的增殖,提高奶牛的产奶量㊂欧阳五庆等[39]在研究大豆异黄酮对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MEC)增殖的影响时表明,大豆异黄酮能提高大鼠乳腺上皮细胞的细胞增殖,并且大豆异黄酮的添加剂量呈现一定的依赖性㊂卢志勇等[16]在进行不同浓度大豆异黄酮和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共培养试验的结果中表明,当大豆异黄酮的添加剂量在一定范围时,可以显著提高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分泌β-酪蛋白㊁乳糖和甘油三酯的能力;并指出,大豆异黄酮可提高细胞活力,促进合成代谢与分泌β-酪蛋白㊁乳糖和甘油三酯的能力,加速细胞对营养物质的转化效率,从而增强乳腺上皮细胞的泌乳能力㊂3.3㊀对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㊀㊀一般体内产生的自由基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当体内产生的自由基过多或清除不足时,会导致机体产生氧化应激[2]㊂大豆异黄酮是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在体内和体外均具有高抗氧化能力,其分子结构的主链上,取代羟基的数目和位置是决定大豆异黄酮抗氧化能力的主要因素[40]㊂据报道,影响大豆异黄酮抗氧化活性最主要的羟基位C⁃4 位羟基,其次是C⁃5位羟基,而C⁃7位羟基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可以忽略[2]㊂由于染料木黄酮在C⁃4 位㊁C⁃5位㊁C⁃7位共有3个羟基,大豆苷元在C⁃4 位㊁C⁃7位共有2个羟基,所以染料木黄酮和大豆苷元均是有效的抗氧化剂,且染料木黄酮的抗氧化活性强于大豆苷元㊂但是,大豆异黄酮的抗氧化能力并不仅仅由它们固有的自由基清除特性介导㊂许多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是天然强大的抗氧化剂,可以提升奶牛机体的抗氧化能力[3,16]㊂通过促进抗氧化基因的表达,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如过氧化氢酶(CAT)㊁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降低丙二醇(MDA)的含量,使细胞不受由活性氧(ROS)的释放产生自由基而引起的氧化损伤的破坏[40]㊂据报道,大豆异黄酮可阻止在细胞代谢过程中DNA中鸟嘌呤被某些活性氧破坏产生8-羟基-2 -脱氧鸟苷,进而阻断自由基的链式反应,从而抑制脂质的过氧化生成[27]㊂因此,大豆异黄酮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能够通过2种途径来发挥其抗氧化作用:一是清除体内产生的过多的自由基,使机体自由基处于平衡状态;二是增强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MDA的含量,使机体免受氧化损伤的破坏㊂㊀㊀大豆异黄酮抗氧化能力非常强,可以保护机体,使机体不受射线诱导的氧化损伤[41]㊂方洛云等[3]在大豆异黄酮对奶牛抗氧化指标影响的研究中表明,奶牛饲喂大豆异黄酮后,奶牛血清中的SOD和GSH⁃Px活性均有显著提高㊂刘德义等[42]在饲粮中添加了不同浓度的大豆异黄酮后,对具有过氧化物活性的酶进行测定,发现奶牛血清中的GSH⁃Px㊁CAT和SOD的活性显著上升㊂刘续航等[33]在饲喂大豆异黄酮35d后的奶牛血清中发现GSH⁃Px和SOD的活性均有显著上升,CAT的活性也有一定的提高㊂卢志勇等[16]在大豆异黄酮等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泌乳性能及抗氧化能力影响的研究中表明,大豆异黄酮能显著提高血清CAT㊁SOD和GSH⁃Px的活性,降低血清MDA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㊂4㊀小㊀结㊀㊀大豆异黄酮是一种天然的饲料添加剂,其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目前主要集中在产奶量㊁泌乳性能以及抗氧化能力等方面,对于大豆异黄酮的成分分析以及作用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较少㊂本文结合国内外应用大豆异黄酮对奶牛机体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可为日后更好的应用大豆异黄酮这类植物雌激素提供依据㊂参考文献:[1]㊀TSUGAMIY,MATSUNAGAK,SUZUKIT,etal.Isoflavonesandtheirmetabolitesinfluencethemilkcomponentsynthesisabilityofmammaryepithelialcellsthroughprolactin/STAT5signaling[J].Molecu⁃larNutrition&FoodResearch,2017,61(10):1700156.[2]㊀邓卉,刘进远,汪林书,等.大豆异黄酮发挥抗氧化作用的途径及机理研究[J].四川畜牧兽医,2012,39(2):32-34.1003㊀动㊀物㊀营㊀养㊀学㊀报31卷[3]㊀方洛云,赵燕飞,金凯,等.大豆异黄酮对奶牛泌乳性能㊁血液免疫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1):9-15.[4]㊀李延杰.大豆异黄酮的生理作用以及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J].现代畜牧科技,2016(11):47.[5]㊀张百红,岳红云.植物雌激素的激素样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18,26(9):1444-1446.[6]㊀刘春龙,李忠秋,张帆,等.大豆黄酮和染料木素对奶牛血清生化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J].中国兽医学报,2009(4):460-463,467.[7]㊀张晓霞,刘春雪.大豆异黄酮及其在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粮食与饲料工业,2017(10):53-57.[8]㊀ASOT,UCHIYAMAS,MATSUMURAY,etal.AnaturalS⁃equolsupplementalleviateshotflushesandothermenopausalsymptomsinequolnonproducingpostmenopausalJapanesewomen[J].JournalofWomen sHealth,2012,21(1):92-100.[9]㊀KANGHJ,ANSBACHERR,HAMMOUDMM.Useofalternativeandcomplementarymedicineinmeno⁃pause[J].InternationalJournalofGynecology&Ob⁃stetrics,2002,79(3):195-207.[10]㊀程蕾,王定发,刘晓华,等.大豆异黄酮对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J].饲料博览,2009(4):5-7.[11]㊀RUSSOM,RUSSOGL,DAGLIAM,etal.Under⁃standinggenisteinincancer:the good andthebad effects:areview[J].FoodChemistry,2016,196:589-600.[12]㊀MORTENSENA,KULLINGSE,SCHWARTZH,etal.Analyticalandcompositionalaspectsofisoflavonesinfoodandtheirbiologicaleffects[J].MolecularNu⁃trition&FoodResearch,2009,53(Suppl2):S266-S309.[13]㊀郑庆虎,周辉,陈祯祥,等.雌马酚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在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8,32(1):105-109.[14]㊀郑峰,崔香丹,朱洁波,等.大豆异黄酮对小鼠肝癌移植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J].大豆科学,2018,37(1):101-104.[15]㊀韦习会,夏东,陈杰,等.饲喂大豆异黄酮对母猪繁殖性能及哺乳仔猪生长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04,20(1):51-54.[16]㊀卢志勇,梁代华,杨运玲,等.大豆异黄酮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泌乳性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饲料与畜牧,2013(2):25-28.[17]㊀赵传毅,姜宁,杨文忠,等.饲喂不同水平大豆异黄酮对泌乳中期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1(17):68-69.[18]㊀LUNDHT.Metabolismofestrogenicisoflavonesindo⁃mesticanimals[J].ExperimentalBiologyandMedi⁃cine,1995,208(1):33-39.[19]㊀KASPAROVSKAJ,KRIZOVAL,LOCHMANJ,etal.Soybean⁃derivedisoflavonedeterminationinrumenfluidandmilkbyLC⁃MS⁃(TOF)[J].JournalofChromatographicScience,2016,54(6):997-1003.[20]㊀KASPAROVSKAJ,PECINKOVAM,DADAKOVAK,etal.Effectsofisoflavone⁃enrichedfeedontheru⁃menmicrobiotaindairycows[J].PLoSOne,2016,11(4):e154642.[21]㊀JAMIE,ISRAELA,KOTSERA,etal.Exploringthebovinerumenbacterialcommunityfrombirthtoadult⁃hood[J].TheISMEJournal,2013,7(6):1069-1079.[22]㊀SINGHKM,JISHATK,REDDYB,etal.Microbialprofilesofliquidandsolidfractionassociatedbiomate⁃rialinbuffalorumenfedgreenanddryroughagedietsbytagged16SrRNAgenepyrosequencing[J].Molec⁃ularBiologyReports,2015,42(1):95-103.[23]㊀TAJIMAK,AMINOVRI,NAGAMINET,etal.Di⁃et⁃dependentshiftsinthebacterialpopulationoftherumenrevealedwithreal⁃timePCR[J].Appliedand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2001,67(6):2766-2774.[24]㊀杨国宇,陈伟华,陈杰,等.雄性水牛瘤胃内睾酮的检测及变化规律的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8,21(1):82-86.[25]㊀陈杰,杨国宇,韩正康.大豆黄酮对反刍动物血清睾酮和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J].江苏农业研究,1999,20(2):17-19.[26]㊀朱河水,王艳玲,杨国宇,等.大豆黄酮对奶牛相关产奶性能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6,21(6):127-129.[27]㊀李琮,臧长江,刘亚伟,等.添喂两种植物雌激素对奶牛乳成分㊁血液生化指标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2017,44(6):1688-1693.[28]㊀刘春龙,李忠秋.大豆黄酮和染料木素对奶牛瘤胃发酵水平的影响研究[C]//首届中国奶业大会论文集.青岛:中国奶业协会,2010.[29]㊀刘春龙,任延铭,姜文博,等.大豆异黄酮类植物雌激素对奶牛内分泌水平的影响[J].中国兽医学报,2010,30(9):1261-1264,1268.[30]㊀SIGLT,MEYERHH,WIEDEMANNS.Geneex⁃pressionanalysisofproteinsynthesispathwaysinbo⁃vinemammaryepithelialcellspurifiedfrommilkdur⁃inglactationandshort⁃termrestrictedfeeding[J].JournalofAnimalPhysiologyandAnimalNutrition,20037期赵㊀悦等:大豆异黄酮在奶牛生产中的研究进展2014,98(1):84-95.[31]㊀李琮,陈俊宏,刘亚伟,等.大豆黄酮㊁芒柄花素及其组合对奶牛产奶性能㊁血浆和乳中激素含量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7,29(1):309-316.[32]㊀郭云,赵芳,邓海峰,等.补喂植物雌激素对泌乳期伊犁母马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J].中国饲料,2016(5):5-8.[33]㊀刘续航,蒋林树,王俊杰,等.大豆异黄酮对奶牛泌乳性能及乳腺主要免疫功能的影响[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3.[34]㊀杨建英,张勇法,王艳玲,等.大豆黄酮对奶牛产奶量和乳中常规成分的影响[J].饲料研究,2005(6):30-31.[35]㊀朱河水,王艳玲,杨国宇,等.大豆黄酮对泌乳后期奶牛相关乳成分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7):27-28.[36]㊀孟海洋.王不留行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泌乳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D].硕士学位论文.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3.[37]㊀刘春龙,李忠秋,张帆,等.大豆黄酮和染料木素对体外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及抗氧化水平的影响[J].畜牧兽医学报,2008,39(11):1517-1522.[38]㊀穆莹,江连洲.大豆异黄酮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及泌乳性能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2013(1):187-190.[39]㊀欧阳五庆,邹思湘,林成招.大豆黄酮对RMEC增殖的影响[C]//全国反刍动物营养生理生化第三次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长春: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4.[40]㊀ARORAA,NAIRMG,STRASBURGGM.Antioxi⁃dantactivitiesofisoflavonesandtheirbiologicalme⁃tabolitesinaliposomalsystem[J].ArchivesofBio⁃chemistryandBiophysics,1998,356(2):133-141.[41]㊀林厦菁,蒋守群,林哲敏,等.大豆异黄酮和抗生素对文昌鸡生长性能㊁肉品质和血浆抗氧化指标的影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8,39(1):1-6.[42]㊀刘德义,周玉传,陆天水,等.大豆异黄酮对奶牛产奶量和乳脂率及饲料转化率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2004,40(4):31-32,55.∗Correspondingauthor,professor,E⁃mail:kjxnb@vip.sina.com(责任编辑㊀武海龙)ResearchProgressofSoybeanIsoflavonesinDairyCowsProductionZHAOYue1㊀TONGJinjin1㊀XIONGBenhai2㊀JIANGLinshu1∗(1.BeijingKeyLaboratoryofCowNutrition,InstituteofAnimalScienceandTechnology,BeijingUniversityofAgriculture,Beijing102206,China;2.InstituteofAnimalSciences,Chinese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Beijing100193,China)Abstract:Soyisoflavonesareaclassofflavonoidsfoundinlegumes.Theyarecalledphytoestrogensduetotheirestrogen⁃likeactivityandhaveanti⁃tumor,anti⁃oxidativestress,anti⁃inflammatoryandmammaryepitheli⁃alcellsproliferationcapabilitiesandsoon.Thispapermainlydescribedthemaincomponents,structureandfunctionofsoyisoflavonesandtheeffectsandmechanismsofsoyisoflavonesonrumenfermentation,lactationperformance,antioxidantcapacityandproliferationperformanceofdairycows.[ChineseJournalofAnimalNutrition,2019,31(7):2999⁃3003]Keywords:soyisoflavones;dairycows;performance;rumen;mammaryepithelialcells;antioxidantcapacity3003。

大豆黄酮对热应激状态下奶牛血清CK、D—BIL、T—BIL的影响

大豆黄酮对热应激状态下奶牛血清CK、D—BIL、T—BIL的影响

大豆黄酮对热应激状态下奶牛血清CK、D—BIL、T—BIL的影响摘要为了观察不同剂量大豆黄酮对热应激奶牛血清CK、D-BIL、T-BIL的影响,将40头体能相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4组,试验组日粮中分别添加200、300、400 mg/d大豆黄酮,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

在试验前及试验后10、30、60 d尾中静脉采血,分离血清,测定4组奶牛血清中CK、D-BIL、T-BIL的含量。

结果表明:大豆黄酮对热应激奶牛血清中CK、D-BIL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P>0.05);在试验后30 d,试验Ⅰ组的血清T-BIL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试验后30 d,试验Ⅰ组的血清T-BIL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 结论与讨论3.1 讨论血液中CK含量升高一般提示已有肌肉损害或正发生肌肉损害[3]。

血液中D-BIL、T-BIL的浓度是目前临床诊断肝胆疾病的重要指标。

(1)对CK的影响。

CK含量差异不显著且均高于正常范围,提示可能已有炎症发生。

结果差异不显著可能与DA添加量、添加方式等有关。

大豆黄酮能否保护热应激奶牛的肌细胞完整性有待进一步研究[4-5]。

(2)对D-BIL的影响。

健康奶牛血清中D-BIL含量参考范围为0.7~7.5 μmol/L[3]。

试验各组血清中D-BIL含量均不显著于对照组,各组试验奶牛血清中D-BIL含量均属于正常的水平。

结果表明,大豆黄酮可以维持热应激奶牛肝胆功能正常。

(3)对T-BIL的影响。

正常的生理条件下,奶牛血清中T-BIL水平参考范围为0.2~17.1 μmol/L[3]。

在试验后30 d,日粮中添加200 mg/d DA的试验Ⅰ组血清中T-BIL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但各组均处于正常的水平。

表明大豆黄酮能够维持热应激奶牛胆红素代谢正常。

只有1组结果与其他各组显著不同,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热应激奶牛个体差异有一定的关系[6]。

3.2 结论日粮中添加大豆黄酮对热应激奶牛血清CK、D-BIL、T-BIL影响不显著。

大豆黄酮在畜牧业中的应用效果及作用机理

大豆黄酮在畜牧业中的应用效果及作用机理
黄 酮 ,再 经 过 色 柱 江 或 树 脂 吸 附 便 可 得 到 高 纯 度 大 豆 黄 酮 。 目前 我 国 已 能 人 工 合 成 大 豆 黄 酮 。 常 温 下 大 豆 黄 酮 呈 白色 粉 末 状 , 毒 、 味 、 无 无 不
高 雏 公 鸡 的 日 增 重 和 饲 料 转 化 率 ( < .1 , 如 表 P 00 ) (
和 泌 乳 能 力 以 及 促 进 动 物 生 长 等 方 面 发 挥 显 著 的 生 理 作 用 , 因 此 开 发 其 作 为 新 型 饲 料 添 加 剂 也
具 有 较 大 的 潜 力 和 广 阔 的 发 展 前 景 。 本 文 主 要 综 述 了 大 豆 黄 酮 在 畜 牧 业 中 的 应 用 效 果 及 作 用 机
维普资讯
添 加 剂
张 淑 二
赵 杰
孙 德 文
( 山 东 省 畜 禽 良种 推 广 中 心 1
2 浙 江 大学 动物 科 学 学 院 )
摘 要 : 豆 黄 酮 (a zi ) 异 黄 酮 类 植 物 雌 激 素 ( o ao i p yo s o e 的 一 种 , 有 较 弱 大 di e 是 d n i fv nc h tet gn) sl r 具 的 雌 激 素 样 活 性 , 畜 禽 饲 料 中 添 加 适 量 的 大 豆 黄 酮 , 够 在 增 强 机 体 免 疫 力 、 高 动 物 繁 殖 力 在 能 提
表 1 大 豆 黄 酮 对 雏 公 鸡 增 重 和 料 剂 中 有 一 定 的 溶 解 度 , 易 溶 在 酮 极 于二 甲亚砜 ( DMS ) , 物 测 定 它 的 雌 激 素 活 性 O 中 生
约 占 1 一B雌 二 醇 的 1 ~1 倍 。 7 0 0

大豆黄酮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大豆黄酮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Abs r c :Dad eni n f sf v n — ln srg n sd e d t ean w fe d i v hc a d p lig ta t izi so eo o a o e Spa teto e ,i e me ob e e da dt ew ih h swiea pyn il i
湖南 农 业 科 学
2 1 ,7 : 1~ 2 0 1( ) 19 1 1
大 豆 黄 酮 在 奶 牛 生产 中的应 用 研 究进 展
程建波 王 力生 章孝 荣 蔡 海 莹 , , , , 范彩 云 。
(. 1 安徽 农 业大 学动 物科技 学 院 , 安徽 合 肥 2 0 3 ; . 南科 技 学院 , 南 新 乡 4 3 0 ) 30 6 2 河 河 5 0 3
维 素酶 活 性 。刘春 龙 等l 用 短期 人工 瘤 胃发 酵法 采 研 究大 豆 黄酮 对 人T 瘤 胃发 酵参 数 的影 响 , 果表 结
明, 添加 大豆 黄酮 没 有对 人工 瘤 胃液 中 的 p 丙 酸 H、
同水 平大 豆 黄酮 对 瘤 胃发 酵参 数 的影 响 , 结果 表 明 3 /gDM 和 5 gk M 大 豆 黄 酮 能 显 著 提 0mg k 0 m /gD 高干 物 质 消失 率 、 态 氮 浓度 、 体 蛋 白含 量 和纤 氨 菌
色 粉末 , 味 、 毒 、 溶 于水 , 醇 和 酮 类 溶 剂 中 无 无 不 在 具 有一定 的溶解 度 , 易溶 于二 甲基亚 砜 。天 然 大 极 豆黄 酮存 在 于豆 类 、 牧草 ( 如三 叶草 ) 谷物 、 、 水果 和
质 量为 2 42 a 属 多 酚类化 合物 。 常温 下为 白 5. D , 4 在
酮 50mg , 0 / 连续 1 , 果使 瘤 胃细菌 蛋 白 、 发 d 2d结 挥

大豆黄酮对畜禽生理及生产的影响

大豆黄酮对畜禽生理及生产的影响

四川畜牧兽医学院学报 2002,16(4)Jo urnal of Sichuan Institute of Animal Hus bandry and Veterinary Medicine大豆黄酮对畜禽生理及生产的影响蔡 娟 童小莉 刘 文 吴天华(重庆市养猪科学研究院 重庆荣昌 402460)摘 要 大豆黄酮是大豆异黄酮类化合物中主要游离甙元,动物吸收后在肝脏中参与一系列代谢过程,具有抗氧化、弱雌激素样与抗雌激素样、免疫调节等生理作用,能通过调控动物的内分泌以提高对营养成份的利用,改善动物的机体免疫能力以增强机体体质,提高动物繁殖性能、促进畜禽生长、维持钙代谢及其动态平衡、提高饲料报酬,是具有良好开发前景的新型绿色饲料添加剂。

关键词 大豆黄酮 生理作用 畜禽 生产性能 饲料添加剂中图分类号 S8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0533(2002)04-0036-051 大豆黄酮来源大豆黄酮是大豆异黄酮类化合物中主要游离甙元之一,又称大豆甙元(daid zein),分子式C 15H 10O 4,分子量为254.24。

大豆异黄酮主要分布于大豆子叶和胚芽中,其浓度约为0.2%—0.6%,其中游离甙元约占2%—3%,大部分是结合型的糖甙。

不同的加工方法对大豆产品中的异黄酮和成分影响较大,一般热处理损失约50%左右[1—3]。

2 大豆黄酮的吸收与代谢动物试验表明,大部分以甙类形式存在的黄酮类化合物不能通过小肠壁,只有小量的甙元能从小肠壁直接吸收,但吸收机理目前尚不清楚。

动物对异黄酮的吸收和生物利用率取决于食物中碳水化合物与纤维含量和肠道细菌对其的降解能力,在游离甙元中大豆黄酮相对利用率较高。

黄酮类化合物在肝脏参与一系列代谢过程,结合型产物可随胆汁分泌到肠腔中,经水解后产生的甙元有部分被再吸收,而大部分黄酮类化合物被肠腔内微生物降解和代谢后的产物由尿液排出。

不同个体与种类的动物吸收异黄酮的能力以及吸收后在体内代谢程度存在显著差异[1,2]。

大豆黄酮对动物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

大豆黄酮对动物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

大豆黄酮对动物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提要:黄酮类物质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

当动物或人类食用后在体内发挥许多生物学作用。

本文就现阶段研究的大豆黄酮对人体的作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大豆黄酮;免疫大豆黄酮( soybean isoflavone ,SI),主要存在于大豆及其制品中,目前认为它由12 种单体组成,包括染料木黄酮、大豆苷原、大豆黄素3种苷原及这3种苷原衍生的9种苷类成分。

其中,染料木黄酮(Genistein,简称G,又称染料木素,金雀异黄素)的结构为5,7,4-三羟异黄酮,大豆苷原(Daidzein,简称DA,又称大豆黄酮)的结构为7,4-二羟异黄酮,均为含有芳香环的非类固醇化合物,是大豆异黄酮中最主要的两种[1]。

大豆的品种,产地,生长环境及生长年份不同,大豆制品的加工方式不同,对其中大豆异黄酮的组成和含量都会有影响。

大豆中大豆总异黄酮量约1-4mg/g。

在体内,大豆异黄酮苷元可直接从小肠吸收,而糖苷形式的大豆异黄酮须经微生物和酶进一步分解成苷元后才能被机体吸收。

黄酮类化合物对动物免疫功能具有增加、抑制、双向调节等多方面作用。

大量文献报道大豆异黄酮对动物的免疫系统有显著的提高作用。

1.非特异性免疫的功能高峰[2]报道大豆黄酮极显著提高雏鸡胸腺的相对重量,同时显著提高法氏囊相对重量和淋巴细胞转化率,而对脾相对重量无显著影响。

说明雏公鸡细胞免疫增强。

张荣庆[6]等报道,小鼠每日灌注20mg/kg?BW大豆黄酮,连续1周。

测试发现,小鼠胸腺巨噬细胞功能提高约24.5%,表明大豆黄酮可促进小鼠体液免疫过程中致敏淋巴细胞的产生和形成。

另Zhang[7]等采用20或40mg/kg·bwDA处理小鼠,其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比对照组提高60%-70%,并且具有剂量依赖关系。

有研究表明:DA能明显提高空斑形成细胞(PFC)的溶血能力,OD值约提高30%[7]。

2.细胞免疫的功能戴汉慧[8]等报道给小鼠再次注射SRBC,在24和48小时后,低、中、高剂量组的足跖增加值均高于模型组。

大豆异黄酮的生理作用以及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大豆异黄酮的生理作用以及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大豆异黄酮的生理作用以及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作者:李延杰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6年第11期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快,养殖方式发生改变,从散养到现在的集中多产养殖,但由于环境污染、食物链流向和重金属囤积,越来越多的食物变得不安全。

现在,食物健康是广大消费者所关注的热点,也是养殖业和相关监督部门的监察目的。

随着工业的发展,产品有回归到绿色健康的要求,植物草本越来越受重视,其在畜牧业中的运用也非常广泛,比如生姜粉的运用、大豆异黄酮的运用。

大豆中含有较丰富的营养物质,特别是大豆异黄酮。

大豆价格便宜,在我国种植面积广,产量丰富。

其在动物养殖中有很好的利用价值,被广泛地运用于畜牧养殖中。

现通过对大豆异黄酮特性进行解析并且深入探讨其运用价值,为我国畜牧健康养殖在新形势下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食物健康;大豆异黄酮;畜牧健康养殖中图分类号:S56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6)11-0047-01大豆异黄酮属于黄酮类化合物,大多是在大豆中提取出来,与雌激素有着相似的结构,因此常把大豆异黄酮称为植物雌激素。

近年来食物安全牵动着人们的每一根神经,从三聚氰胺到苏丹红;从食品添加剂到美国瘦肉精事件。

食品安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问题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1]。

我国在2014年1月1日对28类食品实行市场准人制度,2009年正式为食品安全立法。

我国相关单位也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检测,但对于食品安全的控制最大的问题还是从食品源头进行控制,从根源切断食品存在的风险。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畜牧养殖的集约化生产方式出现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给畜牧养殖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由于抗生素存在药物残留、耐药性、肠道菌群失衡等安全问题而被禁用,但给养殖业的发展带来阻碍[2]。

因此,寻找和开发一可替代抗生素和化学药物的健康的安全的添加剂显得十分重要。

大豆异黄酮的雌激素作用影响到激素分泌、代谢生物学活性、蛋白质合成、生长因子活性,是天然的癌症化学预防剂。

大豆黄酮在蛋鸡养殖中的应用及作用机制探寻

大豆黄酮在蛋鸡养殖中的应用及作用机制探寻

大豆黄酮在蛋鸡养殖中的应用及作用机制探寻作者:徐彬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20年第27期大豆黄酮属于一种植物雌性激素,这种激素的来源主要来自于大豆等豆类植物,这种激素主要的成分是一种天然的活性成分。

在20世纪90年代,经过医学研究发现,在饮食中的异黄酮对于人类能够起到抗癌的作用。

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发现,大豆黄酮对于动物的生长与繁育有着一定的作用。

同时相比较于其他具有同样功效的药物来说,大豆黄酮的剂量小、见效快、对于动物的毒性影响低,是一种值得开发的饲料添加剂。

一、大豆黄酮的来源、理化性质、吸收代谢大豆黄酮的主要来源是大豆以及其他的豆类植物。

大豆的生长情况、储存条件的不同、储存时间的长短都会影响到大豆黄酮的产量。

大豆黄酮在常温下的状态是一种粉末,呈现白色、无味、无毒,无法在水中溶解,在醇类溶液、酮类溶液中略微溶解,主要在二甲亚砜溶液中产生急速溶解。

在传统的提纯技巧中,主要是将大豆进行水、醇类溶液的粗略提取后,再使用色柱法负责树脂法将其进行吸附,最终也就得到了精纯的大豆黄酮。

在当下,我国经过多年的科研后,已经能够人工合成大豆黄酮。

如果对人类或者动物进行大豆黄酮的使用后,发现大豆黄酮主要是溶解在肠道中。

在肠道中,能够对大豆黄酮进行10%到40%的吸收。

而肠道中对于大豆黄酮的吸收也分为了两种方式,首先是在小肠部位的吸收,大豆黄酮中脂溶性的部分能够直接被小肠吸收。

其次是在大肠中吸收,通过结肠中细菌群落对大豆黄酮进行作用后,能够快速的进行吸收。

每个个体对于大豆黄酮的吸收效率都存在着一定的不同,在一般情况下,大豆甙类的生物利用率较一般的染料甙类都有所提高。

在肠道中,大豆甙类被分解后将形成雌马素和去氧甲基安哥拉紫檀素。

二、大豆黄酮的作用机制在激素的定義中,大豆黄酮属于一种植物分泌的雌性激素,虽然是植物雌性激素,但主要的结构与动物磁性激素现实,都能够与动物雌性激素受体完成结合。

也就是说大豆黄酮能够起到动物雌性激素的作用,能够在生物体类展现出雌性激素火星以及抗雌性激素活性。

大豆异黄酮对畜禽繁殖力、泌乳等性能的影响

大豆异黄酮对畜禽繁殖力、泌乳等性能的影响

大豆异黄酮对畜禽繁殖力、泌乳等性能的影响提高动物的繁殖力大豆黄酮能促进生殖系统发育,提高繁殖力。

大豆黄酮能够降低卵泡闭锁,抑制细胞凋亡,从而能潜在增加排卵率,增加产子数。

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大豆黄酮,能够提高妊娠母猪的产子数,并显着提高子猪的初生重和成活率。

用大豆黄酮处理无血清培养的猪初级卵泡颗粒细胞48小时,细胞的平均凋亡率显着降低,并且这种作用比雌激素更为明显。

给25日龄~30日龄断奶大鼠饲喂100毫克/千克-1大豆黄酮,雄性子鼠睾丸重和血清酮水平分别提高19.87%(P<0.05)和14.85%(P<0.05)。

大豆黄酮对动物繁殖机能影响的作用机理:哺乳动物下丘脑和垂体是性腺类固醇受体的主要存在部位,具有雌激素活性的大豆黄酮可能在下丘脑和垂体两个水平上调节,通过改变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水平,以及直接与垂体性腺类固醇受体结合,影响垂体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基因表达或合成。

垂体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的上调或下调可能改变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脉冲分泌,影响促性腺激素基因表达,从而调节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激素分泌及两者的比例,并影响整个生殖功能。

对产蛋性能的影响大豆黄酮可以通过内分泌途径影响禽类的产蛋性能,并且对产蛋性能的影响存在时效性,因添加时期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影响。

分别在7月龄和10月龄蛋用鹌鹑饲粮中添加6毫克/千克-1大豆黄酮,结果表明,试验组鹌鹑的产蛋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6.6%(P<0.05)和10.1%(P<0.01),血液中三碘甲状腺氨酸、甲状腺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水平显着提高。

周玉传等在产蛋初期绍兴鸭饲粮中添加3毫克/千克-1大豆黄酮,饲喂6周,结果试验组产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蛋重也明显下降,说明产蛋前饲喂大豆黄酮对绍兴鸭的产蛋性能有抑制作用;而在产蛋后期添加适量大豆黄酮,可改变其有关激素水平,从而提高产蛋性能。

作用机制是使产蛋鸡血液孕酮水平提高,促进脑垂体释放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激素,加速卵泡成熟和排卵。

大豆黄酮对山羊血液中几种内源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大豆黄酮对山羊血液中几种内源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大豆黄酮对山羊血液中几种内源性激素水平的影响聂芙蓉;王老七;王艳玲【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07(035)021【摘要】为了研究大豆黄酮对反刍动物血液中几种内源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以4只1 a左右的本地空怀母山羊为试验对象,进行对照期(每天通过十二指肠瘘管灌注生理盐水5 ml)和试验期(灌注含200 mg大豆黄酮的生理盐水混悬液5 ml)各12 d的试验,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山羊血清中GH、T3、T4、17-β雌二醇(E2)的含量.结果表明,十二指肠灌注大豆黄酮可显著提高血液中T3、T4、GH和E2水平(P<0.01),分别比对照期提高128.57%、124.12%、106.49%和72.34%.表明大豆黄酮可通过调节内源性激素水平来间接调节反刍动物的生长和瘤胃的消化代谢.该研究为开发新型无公害的、易于推广应用的植物源动物生长促进剂提供理论依据.【总页数】2页(P6442,6530)【作者】聂芙蓉;王老七;王艳玲【作者单位】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河南郑州,450002;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河南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河南郑州,4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27【相关文献】1.日粮中添加大豆黄酮及其复合制剂对绒山羊生产性能和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 [J], 邵美丽;于迎新;吴琼;任皓威;刘皙洁2.红三叶异黄酮对肉鸡血液几种内源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J], 姜义宝;杨玉荣;崔国文;王成章3.日粮中添加大豆黄酮对鹌鹑生产性能和血液中激素水平的影响 [J], 柯叶艳;王国杰;韩正康4.大豆黄酮及其复合制剂对绒山羊绒毛性状和血液中激素水平的影响 [J], 邵美丽;刘皙洁5.异黄酮植物雌激素——大豆黄酮对产蛋鸡生产性能及其血液中几种激素水平的影响 [J], 刘燕强;韩正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豆黄酮在奶牛养殖业上的应用

大豆黄酮在奶牛养殖业上的应用
大豆黄酮在奶牛养殖业上的应用
潘春方;林玉才;甘交平
【期刊名称】《中国奶牛》
【年(卷),期】2009(000)006
【摘 要】大豆黄酮(Daidzein,Da)属异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种存在于豆科植物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雌激素样或抗雌激素样的双重作用.是一种天然的、无残留的植物提取物和类雌激素物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研究.本文针对大豆黄酮作用机制及在奶牛养殖中的应用研究概况作一综述,目的在于为大豆黄酮在奶牛养殖中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为研究和开发新型的、有益人体健康的、易于推广和应用的植物源增奶剂提供理论依据.
【总页数】3页(P17-19)
【作 者】潘春方;林玉才;甘交平
【作者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大庆,163319;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大庆,163319;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畜牧特产研究所,哈尔滨,150038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S816.7
【相关文献】
1.全混合日粮在奶牛养殖业上的应用 [J], 黄香;文信旺;赖景涛;李秀良;梁琪妹
5.大豆黄酮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J], 程建波; 王力生; 章孝荣; 蔡海莹; 范彩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大豆黄酮在奶牛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J], 余斌;郭荣富;张素华
3.奶牛养殖业发展:乍暖还寒——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左旗奶牛养殖业调查报告 [J]玉生;王剑峰
4.大豆黄酮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J], 程建波; 王力生; 章孝荣; 蔡海莹; 范彩云

四种黄酮类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分析

四种黄酮类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分析

四种黄酮类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分析薛春霞;董社英【期刊名称】《化学研究》【年(卷),期】2014(25)2【摘要】在人体生理pH条件下,利用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槲皮素(QUE)、大豆甙元(DAD、4 ',7-二甲氧基-3’-异黄酮磺酸钠(DISS)和3'-大豆甙元磺酸钠(DSS)四种黄酮类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合反应机理对其进行了初步探讨;并计算了结合位点数和结合常数.紫外吸收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在pH=7.4条件下,黄酮类化合物中疏水性的苯环与BSA疏水腔中的氨基酸残基发生作用,从而导致药物分子的吸收峰红移,用Scatchard拟合法可求得DAI及DSS与BSA的结合常数.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BSA对DAI、DISS和DSS均有明显的敏化增强效应,计算得到的增强速率常数分别为1.39×1011,7.72×1011和1.93×1012L·s-1 ·mol-1,并可求得结合位点数和结合常数.【总页数】6页(P152-157)【作者】薛春霞;董社英【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湖北武汉 43020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00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3【相关文献】1.D-半乳糖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分析 [J], 张怀斌;徐畅;邢汝月2.槲皮素镧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分析 [J], 周菊峰;胡钞粟;蒋建宏;王艳兰;肖碧源;肖圣雄;李强国3.Fe3+离子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分析 [J], 郝长春;徐国庆;王天月;冯盈;亓翠玉;高峰;孙文远;孙润广4.柑橘皮中黄酮类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J], 马稳;段香芝;刘欢欢5.齐墩果酸及衍生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分析 [J], 张天星;黄伟;黄雪玉;廖安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豆黄酮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大豆黄酮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大豆黄酮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胡文琴;孟庆利;程宗佳
【期刊名称】《饲料广角》
【年(卷),期】2005(000)013
【摘要】大豆黄酮(Daidzein)是异黄酮类植物雌激素的一种。

研究表明,大豆黄酮对动物具有多重效应,能提高动物血液中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1)的水平,促进生长,增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还具有抗肿瘤、降血脂、抗溶血、抗氧化等作用,但也存在种属、性别、年龄、生理阶段、健康状态和剂量的差别。

畜牧生产实践表明.大豆黄酮具有促进畜禽生长、提高产蛋率和泌乳量、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其作为饲料添加剂具有剂量小、见效快等优点,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饲料添加剂。

【总页数】2页(P17-18)
【作者】胡文琴;孟庆利;程宗佳
【作者单位】北京华都肉鸡公司;北京养猪育种中心;美国大豆协会北京办事处,饲料技术主任,博士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
【相关文献】
1.大豆黄酮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概况及前景 [J], 晏和平
2.大豆黄酮在畜牧生产中的研究及应用 [J], 赵金香;杨连玉;袁钠
3.大豆黄酮在蛋鸡生产中的应用 [J], 冯春燕
4.大豆黄酮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概况及前景 [J], 晏和平;吕武兴
5.大豆黄酮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J], 石军;孙德文;陈安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大豆黄酮 对 泌乳 晚期奶 牛血清 及乳 中 IA水 平 . g
的影响 由表 2 知 , 可 泌乳晚期奶 牛摄 人 2 g( 大 0m ,g l
豆黄酮 ,可 明显提高奶牛大豆黄酮半 抗原刺激产生的
中固南 志 I 牧京 参
维普资讯
a口翻
(: 00 6 0和 1: )根据 每天 2 60 , 0 次挤 奶 的量 , 比例混 匀 按
理, 数据结果表示为平均 ±S D标准差 。
2 结 果
收稿 E期:0 4 1 - 2 修回 E :0 5 0 — 1 t 2 0 — o ; l l 20- 13 期 基金项 目: 河南省杰 出人才创新基金( 1 10 3 0 02000 ) 作者 简介 : 杨建英( 96 )女 , 17 一 , 河南鄢陵人 , 现就 读于中国农业 大学生物学院 ’ 通讯作者
・erui d h i g Rp d t a yo y o c nn P sl o o
20 0 6年 第 4 2卷 第 7期
特异 性免疫应答反应 , 产生 的 I g A明显 增加 , 中约提 乳 高 6 %( 0 P<O 5 , 中约提高 3 . P<0 5 o . )血 0 3 %( 4 . 从本 0 试验来 看 ,试验期奶牛血 中及乳 中 I g A上升的幅度 明
4 00 ) 50 8
4 00 ; 5 08
3 郑 州牧专校 中心 实验室 , , 河南郑州

要: 研究 口服 大豆黄酮对奶牛免疫功能和血清及乳 中 G 生长激素)P ( H( 、RL 催乳素)S ( 、S 生长抑素 ) 水平 的影响。
结果表 明: 大豆 黄酮 能明显提 高血 清及乳 中特异性抗体水平, 明奶 牛整体和乳腺 器官的体液免 疫功能明显增 强: ① 表
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
1 材料 与方法
清 ,2 c贮存备用。 一 0【 =
表 1 选 用 奶 牛 基 础 日粮 配方 裹 %
成分 玉米青贮 苜蓿青贮 玉米淀粉渣 玉 米 粉 麸 皮
豆 粕
含量
6 3 2
n n
11 药品 .
授 惠赠 。 1 动物 . 2
大豆黄酮 由南 京农业 大学韩正康 、 陈杰教
显 高于对照组 。
表 2 大豆黄酮对泌乳晚期 奶牛血清及乳 中 IA水平的影响 g mg DL ・
2 大 豆黄 酮对奶 牛血 清及 乳 中 G . 2 H、P L和 S R S水 平的影响 由表 3可知 , 口服 2 gk 0m /g大豆黄酮可显
②奶 牛血清及乳 中 G P H、RL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 而血清 s s含量显著低 于对照组。实验 结果提示 : 垂体 GH、 IL PL 、
和体 内 s s可 能参 与 了大 豆 黄 酮对 奶 牛 免 疫 功 能 的调 节过 程 。
关键词 : 畜牧 、 医科 学基础 学科 ; 兽 大豆黄酮 ; 免疫功能 ; 素水平 ; 激 奶牛 中图分类号: 2 , ¥ 35 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5— 032 0)7 0 1— 2 0 8 7 3 ( 60 — 0 5 0 2 0
维普资讯
Rpdc nn Pyog ・ erui d h i y 囝疆四 o t a s中激素水平的影响
杨 建英 王艳玲 郭永 国 , , 张勇法 兰尊海 , ,
(, 1河南农业 大学, 河南郑州 4 0 0 ; 2中荷奶牛示范 中心 , 5 0 2 , 河南郑州
异黄酮类植物雌激素 ,因其具有弱 的雌激 素样 作
用, 近年来引起了食品 、 营养 、 保健界 的广泛关 注【 l 1 。大 豆 黄酮是其 中的一种 ,研究 表明其对生理代谢具有 广
之 后制脱 脂乳 : 0 r n4C 35 0r i  ̄离心 3 i 弃去脂 / a 0m n后
肪, 上清液 即为脱脂 乳 , 脂乳用 1 L塑料 离心管 脱 .m 5 分装后置于一 0C 2  ̄贮存备用。 在对照期和试验期整个过
致, 每天早 、 、 中 晚集体在场房采食 , 其他时间在 田间放 牧。每天挤奶 2 , 次 自由饮水。 选用奶牛基础 日粮配方
见表 1 。
1 样 品采 集与处 理 . 4
在对 照期 和试验 期整 个过 程
中, 依次在第 13 57 9 1 、3 1 、7 1 、 、 、 、、 1 1 、5 1 、9天采集乳样
程 的第 15 9 1 、7 1 、 、 、3 1 、9天从奶牛尾静脉采血 , 分离血
泛有益的调节作用 ,为开发应用于饲料添加剂展现 了 广 阔的前景1 2 ] 。有文献表明 , 大豆黄酮具有 明显提高小 鼠免疫机能和促进乳腺发育 的生物学作用[ 3 1 。为此 , 研 究大豆黄酮 对奶牛 的免疫 机能及乳腺 发育 的影 响 , 能
1 测定 的指标和方法 . 5 1 . 血及脱 脂乳 中 IA含量的放免测定 .1 5 g
测定。
药盒 由同
济大学上海生物制 品研究所提供 ,按其操作程序进行 1 . 血清和乳 中 G P L和 S 含量 的放免测定 .2 5 H、R S G P L药盒 由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S 药 H、 R S 盒( — S 由同济 大学上海生 物制 品研 究所提供 。 IS ) 按其 操作程序进行测定 。 1 数 据 处理 . 6 所 有数 据 均采 用 S S P S软件 进行 处
在 中荷 奶 牛示 范 中心 , 选用 胎次 、 品种相

棉粕 矿物 质 保护性脂肪
同、 年龄 、 体重等相 近的泌乳晚期 、 产奶水平相 近 的奶
牛1 , 5头 前后 自身对 照 , 在泌乳平稳阶段选择 2 , 0d 前 7d为对照期 , 日粮 中不添加大豆黄酮 ; 1 为试验 后 3d 期, 日粮中添加 2 . m , O gl 0 ( g大豆黄酮 。 1 饲 养管理 . 3 对照期 与试验 期 内奶 牛生 活环境 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