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课件:3.1.2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2015届《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课件:3.3.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1.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项目 增长 模型
“J”型曲线
“S”型曲线
前提
条件
理想状态:资源无限、 空间无限、不受其他生 物制约
现实状态:资源有限、空间
有限、受其他生物制约
项目
“J”型曲线
“S”型曲线
种群增长
速率
K值有无
无K值
有K值
两种增长曲线的差异主要
联系 是因环境阻力大小不同, 对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不同
B
10 - 0.1 25
C
5 5 0.1 5
D
5 5 0.1 25
—| 酵母菌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 — 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中
混合均匀并培养,每天将 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 计数板上,计数一个小方 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 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 酵母菌总数
第三步: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装置中起始酵母菌
第四步:将各装置放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的条件下培养。
计算种群密度 取平均值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①调查时没有迁入和迁出、 出生和死亡 ②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
①随机取样
注意 ②样方大小适中 事项 ③样方数量不宜太少 ④宜选用双子叶植物
不能影响标志对象正常的
生命活动
[典例 1] 是
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做的分析,错误的 ( )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
3.(2009· 上海高考)在光照下,将等细胞数量的衣藻和大肠杆菌分别 接种到只含无机盐的培养液中培养,结果是 (虚线和实线分别表 示大肠杆菌和衣藻的生长曲线) ( )
2015届《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课件:1.2.1细胞膜与细胞核(含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①镶嵌性:膜的基本结构是由磷脂双分子层镶嵌蛋白质 构成的。 ②不对称性:膜两侧的分子性质和结构不相同,如糖蛋
白只分布于细胞膜的外表面。
(3)图 2 中 a 是协助扩散,b 是自由扩散,c 是主动运输。
有核一半―→分裂 ――→ 正常胚胎 横缢 受精卵 ――→ 发育 植入细胞核 无核一半―→不分裂――――――→ 分裂 ――→正常胚胎
(2)实验结论: 蝾螈的细胞分裂、 分化受细胞核控制。
发育
(3)实验分析:该实验既有相互对照,又有自身前后对照。
3.伞藻嫁接实验
(1)实验过程:
(2)实验结论:伞藻“帽”的形状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
)
答案:C
考点二 以实验设计与分析为基础,考查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核功能的实验探究分析 1.黑白美西螈核移植实验 (1)实验过程:
(2)实验结论:美西螈皮肤颜色遗传受细胞核控制。 (3)实验分析:该实验无对照组,可将白色美西螈胚胎细
胞核移植到黑色美西螈去核卵细胞形成重组卵细胞进行培养 作为对照。 2.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 (1)实验过程:
实例
影响因素
植物对离子 ①内因:细胞膜
功能 特性
选择 透过 性
的选择性吸 上载体的种类和
载体种类、数量 收、神经细 数量;②外因: 胞对K+的 温度、pH、O2
选择透过性
吸收和Na+
的排出
等影响呼吸作用
的因素
二者
关系
[针对练习]
高考命题常从以下角度设置陷阱
(1)列举各种生理变化过程实例,判断相应实例是与膜的 流动性有关,还是与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
2015届《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课件:x3-1.3植物组织培养、胡萝卜素和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
[答案]
A
三种植物有效提取成分的比较
提取 成分
比较 项目
玫瑰精油
橘皮精油
胡萝卜素
性质
化学性质稳定、 难溶于水、易溶 于有机溶剂、能 随水蒸气一同蒸 馏
橘黄色结晶,化学 无色透明、 性质比较稳定,不 具有橘香味; 溶于水,微溶于乙 重要成分为 醇,易溶于石油醚 柠檬烯 等有机溶剂
[答案] B
“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1)红细胞的洗涤:洗涤次数不能过少,否则无法除去血浆蛋 白;要低速、短时离心,否则会使白细胞等一同沉淀,达不到分 离的效果。
(2)凝胶的预处理:用沸水浴法不但节约时间,而且能除去 凝胶中可能带有的微生物,排除胶粒内的气泡。
(3)色谱柱的装填: 装填时尽量紧密, 减小颗粒间隙; 无气泡; 洗脱液不能断流。
(4)色谱柱成功的标志:红色区带均匀一致地移动。
[针对练习]
2.以下关于猪血红蛋白提纯的描述,不 正确的是 . ( )
A.洗涤红细胞时,使用生理盐水可防止红细胞破裂 B.猪成熟红细胞中缺少细胞器和细胞核,提纯时杂蛋白 较少 C.血红蛋白的颜色可用于凝胶色谱法分离过程的监测 D.在凝胶色谱法分离过程中,血红蛋白比分子量较小的 杂蛋白移动慢
(5)在剥离花药时,不要损伤花药,否则接种后不能脱分化形成愈 伤组织
(6)与花丝相连的花药不利于愈伤组织或胚状体的形成
(× )
(√ )
(7)月季花药培养时得到的都是单倍体植株
(× )
(8)利用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时,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先洗脱出来( × )
(9)在电泳过程中,蛋白质分子的移动速度,与分子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无 关,而与所带电荷的差异有关 (×)
花药离体培养技术
2019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 第一单元 第二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考点二 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1.比较记忆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比较项目 结构基础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 的传导 神经元(神经纤维) 电信号 快 可以双向
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突触
信号形式
(或变化) 速度 方向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
信号 慢 单向传递
2.明辨兴奋在突触中传递的两个“不一定” (1)突触后膜不一定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也可能 是传出神经元支配的肌肉细胞膜或腺体细胞膜。 (2)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不一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 也可能是抑制。
5.(2017· 江苏高考)如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 B.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 为内负外正 C.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 D.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
解析: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不需要消耗能量;兴奋传导到③时,膜 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神经递质在突触前膜释放的方式 是胞吐;④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化与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
对点落实
4.(2014· 海南高考)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 d 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 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 B.d 处位于传出神经上 C.从 a 到 d 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D.牵拉骨骼肌时,c 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
解析
5.渐冻人是指肌萎缩侧索硬化,也叫运动神经元病。它是上运动神 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之后,导致包括四肢、躯干、胸部、腹 部等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 如图为渐冻人的某反射弧, 下列有关 叙述正确的是 ( )
对点落实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 )
《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2015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之高考全程揭秘课件:3-1-2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答案本部(1分)神知经识递是质高(乙考酰命
刺激后,也能引起细胞膜电位的变化,图 题胆的碱热)点,(特几异乎性年)受年体考,
中B处表示神经肌肉接头(放大后如图乙), 其电命信题号形―式→灵化活学,信大号多联
其答(录元入_奋号(处_(有__123①括②③④____)))结问突到兴 _转。不关___图图图特____突注神递兴构题触膜_奋换神能 ,___甲乙甲____别意经质奋触电和。间_,的经记①___中中中____位功隙结引具冲录中突递释在前_, 有提给①若_能,的动起体合到物_该关C的给触质放突膜醒神现_处与随变神过由,膜质神_物。形骨小作的触。_经膜一:神后化经程导C电释_质由成骼经_体用过处―个递的经与。末是致_的位放主肌C肌_→适与效程传这突突梢A__释的到质流要一到__肉A处宜是触触释__放变③突果为递与个由动的A__的刺的类后因放_过化。 中_适触有胞比经传_突性_神激似 膜为的_程,的连_宜递的两吐在_过_经触。,。 上刺__与原方_刺接过__图关种,神_一元在前请 的激_。细因式_激程类_(_产A显系:体经个使据_胞是是膜(,中_细处似生/图神_膜,兴现纤突隐在通,_胞能兴突回经进的)A范奋细维触信器记过触围或胞上)胞系式重后流等知不抑膜的高质吐(―胞肉肌生出考电计,识同制流传尔作释→产接细理现查位指要应,。动导基用放电生头胞突单信号实。神的针求用位性速体于,信的处不触向号→流验考经变的考能置。度神能号兴不能→电的传动,查元化偏生力不要胞经体奋能产化信特递性以内受及转具。同慢吐细(在逆生2学号点,图容到原情备,。()胞神向或由神信。:电形上刺因况较但)经传外肌经题,激,分强都肌递排细(递3形侧前电析的包))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揭秘高考必考点
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兴奋在神经纤维 兴奋在神经元间的 典例2
2015届《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课件:3.1.1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思维流程]
[解析]
据图可以判断,①是淋巴,②是细胞内液或细胞,
③是组织液,④是血浆。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A 错误;组织细胞消耗氧气,B 正确;③→①的过程受阻,可 导致组织水肿的发生,C 错误;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 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D 错误。
[答案] B
1.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
②温度、pH 相对稳定——酶活性正常,细胞代谢正常;
③渗透压相对稳定——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2)常见失调举例:
①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
②pH 失调——酸中毒、碱中毒等;
③渗透压失调——细胞形态、功能异常; ④温度失调——发热、中暑等。
3.人体 pH 稳态的维持
(1) 稳态维持的原因: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如 NaHCO3—H2CO3、NaH2PO4—Na2HPO4 等。
(3)细胞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
①细胞液特指植物细胞大液泡中存在的物质。
②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特指多细胞动物中的两个概念, 细胞内液是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 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之为内环境。 上述关系可表示为:
2.内环境成分的判断
(1)判断依据:看物质是存在于细胞内还是细胞外。存在于 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① 外界环境 的变化过于剧烈 原因 自身调节 功能出现障碍 ②人体
(3)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 进行正常生命活动 的必要条件。
知识点二
稳态的调节
1.人体的体温调节
(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 (2)热量平衡:
2.人体的水盐平衡调节 (1)调节中枢: 下丘脑 。 (2)调节途径:
(2) 在碳循环中,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间是双向交换 的,因此图 2 中 A 是生产者,B 是无机环境(大气),C 是消 费者,D 是分解者。
2015届《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课件:3.2植物的激素调节
[理清脉络]
考点一 以实验为依托,考查植物的向光性和向重力性
1.植物的向光性 (1)原因分析:
①外因:单侧光照射 (2)结论 ②内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2.植物茎的背地性和根的向重力性
根的近地侧生长受抑制 根的 重 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 根对生长素敏感性强 向地性 → → 力 近地侧浓度高 茎的近地侧生长较快 → 茎的 背地性 茎对生长素敏感性弱
3.验证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 (1)实验操作(如图):
(2)实验现象:装置 a 中胚芽鞘直立生长;装置 b 和 c 中胚芽鞘 弯向光源生长。
4.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1)实验操作(如图):
(2)实验现象:A 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B 组去 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
A.c 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d 组尖端不能 B.a′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 C.c 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 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D.a′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解析:正常情况下,胚芽鞘尖端都能合成生长素;在幼嫩组织中, 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 能从胚芽鞘尖端向基部运输, 而不能反过来 运输,故图中 a′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而 b′组 尖端的生长素则不能。 答案:D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裂素在果实生长中起促进作用 B.生长素对果实的发育和成熟没有影响 C.乙烯在果实生长和成熟中起抑制作用 D.脱落酸在果实成熟中促进细胞分裂和果实脱落
[解析]
细胞分裂素可促进果实的生长;生长素可促进果实的
发育;乙烯能够促进果实的成熟;脱落酸不能促进细胞的分裂。
[答案] A
有关植物激素的几个理解误区
2015届《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课件:2.3.1生物的变异
A.可以确定该三体是其亲本减数第一次分裂时 6 号染色 体出错,产生了 ABb 基因型配子而形成的 B.该三体减数分裂产生花粉的基因型为 AB、Ab、Abb、 ABb、aB、abb、ab、aBb,共 8 种 C.三体的出现丰富了生物的遗传多样性,但还不是一个 新的物种 D.三体的形成属于染色体变异,可用显微镜观察其根尖 细胞有丝分裂装片进行辨别
③隐性突变:若基因突变为隐性突变,如AA中其中一个 A→a,此时性状也不改变。
2.基因突变不一定都产生等位基因
不同生物的基因组组成不同,病毒和原核细胞的基因组 结构简单,基因数目少,而且一般是单个存在的,不存在等 位基因。因此,真核生物基因突变可产生它的等位基因,而 原核生物和病毒基因突变产生的是一个新基因。
(2)根据基因型判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 (读音相同的 大、小写字母)出现几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如图乙中基 因型为 AaaaBbbb,任一种基因有 4 个,则该细胞中含有 4 个染色体组。
(3)根据染色体的数目和染色体的形态数来推算: 染色体组 的数目=染色体数/染色体形态数。 如雌果蝇体细胞中有 8 条染 色体,分为 4 种形态,则染色体组的数目为 2 个。
(1)请写出果蝇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组成。
答案:Ⅱ、Ⅲ、Ⅳ、X 或Ⅱ、Ⅲ、Ⅳ、Y。
(2)若染色体Ⅱ中 DNA 分子某碱基对 G/C 缺失或染色体Ⅱ中某 一片段缺失,它们分别属于哪种变异类型?
答案: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
(3)若某一雌果蝇减数分裂形成的卵细胞染色体组成为Ⅱ、 Ⅲ、 Ⅳ、 X、X,这属于哪种变异类型?
特点
植株弱小,高 度不育
果实、种子较大,营养
正常可育 物质含量丰富,生长发
育延迟,结实率低
2015届《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课件:3.1.3激素调节及其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2.二者的关系
(1)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受 中枢神经系统 的调节。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 激素可以影响 神经系统 的发育 和功能。
一、理解运用能力
1.判断有关激素叙述的正误。
(1)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在非细胞条件下也能发挥作用 (2013· 江苏卷 T19A)( × ) (2)激素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1.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时, 如果以正常小鼠注射某种药物前后小鼠症状作为观察指标, 则 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 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 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 )
第三讲
激素调节及其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知识点一
人体主要激素
连线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知识点二 激素调节的实例 1.血糖调节
(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内容:
① 食物中的糖类 ,② 肝糖原 ,③ 脂肪等非糖物质 ,④肝糖
原和肌糖原 。
(2)促进④合成的激素是 胰岛素 。 (3)促进②分解的激素是 胰高血糖素 。
A.催产素一定含有C、H、O、N四种元素,含有9个肽键 B.孤独症患者直接口服适量该药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 C.下丘脑中有些细胞不仅能够分泌激素,而且能传导兴奋 D.催产素参与的调节过程具有作用范围比较局限、作用时 间比较短等特点
[答案] D
激素功能的常见实验验证方法 1.一般思路
某种方法处理 出现相应 添加某激素 推知相应激 ⇒ ⇒ ⇒ 病理症状 后恢复正常 素生理功能 实验动物
2.常用实验方法 (1)切除法:切除相应腺体。适用于个体较大的动物。
2015届《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课件:x3-1.1微生物的培养、分离与计数
(√ )
(5)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应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的唯一氮源 (6)统计样品中的活菌一般用平板划线法
(√ ) (× )
(7)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若指示剂 变蓝,则说明筛选到分解尿素的细菌
(8)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
(9)纤维素酶只包括三种组分: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
解析:培养微生物过程中应先灭菌再倒平板;每一次划线前 都要进行接种环的灼烧灭菌;接种后的培养皿应在恒温培养 箱中进行培养,光照会影响温度等条件;培养过程中观察间 隔的时间一般不超过 24 h。
答案:B
2.(2012· 北京高考)高中生物学实验中,在接种时不进行严格无菌操作 对实验结果影响最大的一项是 A.将少许干酵母加入到新鲜的葡萄汁中 B.将毛霉菌液接种在切成小块的鲜豆腐上 C.将转基因植物叶片接种到无菌培养基上 D.将土壤浸出液涂布在无菌的选择培养基上 ( )
答案:A
[课堂对点练]
题组一 微生物的培养和纯化
1.(2013· 江苏高考)某研究小组从有机废水中分离微生物用于废水处理。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后进行灭菌 B.转换划线角度后需灼烧接种环再进行划线 C.接种后的培养皿须放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 D.培养过程中每隔一周观察一次 ( )
第一讲
微生物的培养、分离与计数
知识点一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1.培养基的成分和分类
(1)
凝固剂 固体培养基:含 (2)分类 液体培养基:不含 凝固剂
2.连线无菌技术的类型、方法及对象
3.纯化大肠杆菌 (1)制备固体培养基的流程:
计算
称量
溶化
灭菌
倒平板
平板划线法 (2)纯化方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知识点二 土壤中分解尿素细菌的分离和计数 (1)菌种筛选:使用 尿素 是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培养。
届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课件
①③⑤⑦⑧
②④⑥⑨⑩
2.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 是指放大该标本的 长度或宽度 。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 内看到一行相连的16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 4 个。 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 (3)观察玻片标本时,如果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左上方,应 向 左上方 移动玻片,方能使其位于视野的中央。 (4)甲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目镜、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 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 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B ) A.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小 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应选用②③ C.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的调节顺序:移动标本→转动 转换器→转动细准焦螺旋→调节光圈 D.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④⑥
3. 水、无机盐、糖类和脂质分析 自由水
降低温度
升高温度
结合水
器官形态与水的存在形式有关; 自由水含量升高,代谢旺盛; 结合水含量升高,抗逆性强。
亲水力大小: 大豆>小麦、玉米、大米>花生。 蛋白质 淀粉 脂肪
无机盐(离子状态) 叶绿素 Fe2+、Mg2+ 分别参与构成 血红蛋白、 ; I-是 甲状腺激素 的成分; Ca2+ 参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 正常生命活动 ; Na+ 、Cl- 、K+与 渗透压 的平衡有关。
2. 下列关于细胞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ATP脱去2个磷酸基团后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B.糖原代谢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C.蔗糖和乳糖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 D.脂肪和生长激素是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
3. 某同学对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应用进行探究,其中NaOH均为0.1g/
【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名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2)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①营养成分:氧气、水、无机盐、葡萄糖、甘油、脂 肪酸等。 ②代谢产物:激素、维生素、抗体、组织胺、神经递 质等。 ③代谢废物:二氧化碳、尿素等。 (3)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血红蛋白(红细胞内)、载 体蛋白和过氧化氢酶等各种胞内酶,消化液、尿液等属于 外界环境的溶液。
[设误角度] 高考命题常从以下角度设置陷阱
胞质基质中。
答案:A
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⑤进入胃中的牛奶 ⑥口服的抗菌药物 ⑦肌肉注射的
青霉素
A.②③⑦
B.①②③⑦
C.①②③⑦
D.①②③⑥⑦
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只有②③⑦符合题 意;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血细胞不属于内环 境的组成成分;递质小泡在神经细胞内;消化道、呼吸 道、泌尿道和生殖道(如输卵管)是人体的外环境,故⑤ ⑥对应的场所都属于人体的外环境。 答案:A
[联前系后] —————————————————————————
发生在内环境的生理过程 (1)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的稳态。 (2)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3)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地结合。 (4)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
[效果自评组合式设计]
一、在小题集训中洞悉命题视角 1.判断有关内环境叙述的正误。
(1)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2008·全国卷Ⅱ、T2D)( × ) (2)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
(2012·海南卷T12D)( × ) (3)血浆中的 HCO-3 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
【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第二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2) 组织液
(3) 轴突 — 胞体 ④-a
轴突 — 树突
(4) 突触小泡
突触后膜 ②-b ③-d
[效果自评组合式设计] 一、 1.(1)× (3)× (4)√ (2)× (5)√ (3)√ (6)× (4)√ (5)× 2.(1)× (2)×
二、(1)可大量释放神经递质,加快兴奋的传递。 (2)
学科特色要发掘 [需全面解读的 1 个高考热门图示] 强化训练 1. 选 C 神经元细胞膜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后, 钠离子通道打开, 钠离子大量内流导致膜电位由 “ 外正内负 ” 变为 “ 外负内 正”,所以 a 可以表示正常电位变化;静息电位由图可知是相 同的,均为“外正内负”。 2. 选C a~b 段和 b~c 段分别表示动作电位的去极化、 反极化 过程, 此时 Na+内流, 顺浓度梯度进行, 该过程不消耗能量。 c~ d 段和 d~e 段表示复极化过程,此时 K+外流,该过程也不消 耗能量。
+
2.选 C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且速度都是一样的,关键就 是看刺激点到两电极的距离, 当刺激点处于中点时, 到两电极的 时间相等,电表指针不偏转,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 A 错误、D 错误。刺激 b 点,电表①检测不到电位变化(受突触 的影响),B 错误。b、c 两点间有一个突触,故兴奋由 b 点传递 到 c 点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C 正确。
例 2:解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这种电 信号也叫神经冲动;示意图中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后就会 释放神经递质,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 电位变化,引起下一神经元兴奋。(2)M 点在静息状态下膜电位为内负 外正,在兴奋状态下膜电位为内正外负。因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具 有单向性, 所以 N 点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不能逆向传递使神经元 b 兴奋。 (3)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使血浆中的蛋白质和液体渗出,引 起组织间隙液体积聚。体液中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是保卫人体的第二 道防线,其抵御病菌侵害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1)局部电流(或电信号,神经冲动) 突触小泡 (2)内正外负 无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 非特异性 (3)血浆中的蛋白质和液体渗出 (特异性)受体
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 第一单元 第五讲 免疫调节
4.(2013·海南高考)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与心脏瓣膜上某物质结构 相似。被该链球菌感染后,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抵御该菌时可能引 发某种心脏病。与这种心脏病致病机理最为相似的是 ( ) A.肝移植引起排斥反应 B.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 C.HIV 破坏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 D.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 解析:某链球菌表面抗原与心脏瓣膜上某物质结构相似而引起的 心脏病符合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 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自身免疫病的特点。系统 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所以 D 正确。A 是由于细胞免疫而 引起,B 属于过敏反应,C 属于免疫缺陷病。 答案:D
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 导致抗体水平升高
推论 影响非特异性免疫
影响特异性免疫 影响细胞免疫 影响体液免疫
解析:皮肤和黏膜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T 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所以改变 T 细胞
的数目,会影响特异性免疫;B 细胞在体液免疫中起作用;抗体
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答案:C
细胞
( ×)
(4)吞噬细胞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 B 淋巴细胞
(× ) 2.判断下列与免疫功能异常及免疫学应用相关叙述的正误
(1)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就会发生过敏反应 (2)过敏反应是由非特异性免疫异常引起的
(× ) (×)
(3)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需要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 ( √ )
3.(2017·全国卷Ⅰ)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 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 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 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 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 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 A 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 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考试习题(三维设计)必修③第一单元第二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必修③ 第一单元第二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下图为某反射弧的模式图。
为了验证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而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需要做的是()A •不放药物时,刺激B处,观察现象B.药物放在A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C .药物放在B处,刺激C处,观察现象D .药物放在C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解析:要验证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而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需要将该药物分别放置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对反射弧的某一位点进行刺激,看兴奋能否通过药物放置点,观察指标为效应器的反应。
若将药物放于B处,刺激C点,因兴奋不经过药物放置点,所以该实验设置对于实验目的来说无意义。
答案:C2.下列有尖神经信号的传导与传递,说法正确的是()A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B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不需要消耗ATP的C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的D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局部电流完成的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需要消耗ATP水解释放的能量。
兴奋在神经元细胞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刺激突触后膜完成的,是单向传递的。
答案:C3.(2010盐城模拟)下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端与效应器相连接,B端与感受器相连接B. C处的液体是组织液,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影响兴奋的传递C •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D •把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D处没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解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到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是单向传递的,所以依图可确定A端与感受器相连接,B端与效应器相连接5传导方向从A端到B端。
刺激E点,兴奋不能传到D点5若再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则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第一讲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名师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答案:(1)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2)下丘脑 蛋白质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3)肾小管、集 合管重吸收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减少其对下 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 (4)大脑皮层 (5)肾小 管和集合管病变,重吸收作用出了问题
5.解析:能够感受细胞外液透压的感受器位于下丘脑,一方面可将兴奋 传给大脑皮层,从而产生渴觉;另一方面可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 进行体液调节。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经下 丘脑—垂体束到达神经垂体后叶后释放出来。当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兴奋后,通过神经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到血液中,进行体液调节,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激素的化学本质 一般都是蛋白质。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进入血液,降低了细胞外 液的渗透压,从而减少其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人体产生各 种感觉的神经中枢都位于大脑皮层。如果一个人的血糖正常,说明其 血糖调节和激素分泌正常,在此状态下再出现尿糖,只能说明经肾小 球的滤过作用形成的原尿是正常的,肾小管和集合管对原尿中的葡萄 糖的重吸收作用出了问题。
学科特色要发掘 [需全面解读的 1 个高考热门图示] 强化训练 1.选 D 据图分析,乙表示组织液,甲表示血浆,丙表示淋巴液, 丁表示血细胞内液。逐项分析如下:当 2、6 受阻时,组织液中 液体不能进入血浆和淋巴,积聚过多引起组织水肿。组织液与 血浆之间可双向交换,组织液可进入淋巴,淋巴不能进入组织 液,血浆与血细胞内液间是双向交换。淋巴可进入血浆,淋巴 细胞可存在于淋巴和血浆中。O2 由红细胞运输,当丁表示红细 胞时,O2 浓度丁比甲中的高。
2.选 AB 内环境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其中血浆和组织液 可以相互转化,且少部分组织液经淋巴管重新回流到血浆。下 丘脑能分泌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肾 上腺素,促肾上腺素再促进肾上腺合成和分泌肾上腺素。如果 血液中该激素过多时会通过程中,肝糖原不可以转化成淀粉。在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同化的能量可被分解者利用,但是分解者 的能量不会再流入生产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
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的单向传递取决于突触的结
构和功能特点,而不是轴突,A 项错误;当脊髓缩手反射中枢 受损时,刺激图中③(传出神经纤维)仍可产生缩手反应,但这 不能称为反射,只有完整的反射弧作出的反应才叫做反射, B 项错误;①是把脊髓的信息传给大脑的,①处被破坏后,只会 影响信息的上传,人体仍可在低级中枢 (脊髓)的参与下对刺激 作出反应,C 项正确;被针刺后缩手属于非条件反射,不需要 大脑皮层参与,害怕被针刺而缩手则属于条件反射,需要大脑 皮层参与,D 项错误。 [答案] C
(2013· 海南卷 T19C) ( √ ) (3)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2012· 海南卷 T15D)( × ) + (4)神经细胞外 Na 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2012· 海南卷 T15C)( × )
(5)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 (2012· 海南卷 T15B)( × ) (6)乙酰胆碱贮存于突触小泡中 (2012· 海南卷 T14B)(√ ) (7)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形式传导
(2)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如图所示),立即刺激 A 端 __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该活动 __________( 填“能”或“不能”)称为反射活动,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感受器主要分布在皮肤和黏膜中,神经中枢主要是 脑和脊髓。(2)刺激 A 端,兴奋可以传到效应器,能引起左后 肢的收缩,但是该活动的进行,没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不 符合反射的定义,故不能称为反射。
(1)传导形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 形式传导。
(2)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膜电位 静息电位 外正内负 ________ 外负内正 ________ 产生原因
K+ 外流
Na+内流
动作电位
(3)局部电流: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存在 电位差 , 形成了局部电流。
(4)传导方向:双向 传导。 知识点三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写出甲图中标号代表的结构
意义
实例 眨眼、啼哭、 膝跳反射、 吃东西分泌
通过遗传获
得,与生俱 有皮层;
使机体
初步适 应环境
反射
有限
唾液等
类型
概念
在后天生
特点
经过大脑皮层; 后天性;可以
意义
实例
条件 活过程中 反射 逐渐训练 形成
使机体适应 学习、“望梅
建立,也能消
退;数量可以
复杂多变的 止渴”、“画
生存环境 饼充饥”等
不断增加 ①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没有非条件 反射,就没有条件反射 二者 ②非条件反射可转化为条件反射: 联系 条件刺激 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强化
1.误认为只要效应器有反应就是反射
反射是完整反射弧进行的活动,若反射弧结构不完整, 进行人为刺激时,尽管能够引起效应器的活动,但不属于反 射,如传入神经损伤时,刺激传出神经,效应器能反应,但 不能称为反射。
2.误认为只要有刺激就可引起反射
反射的进行需要接受适宜强度的刺激,若刺激过强或过弱, 都将导致反射活动无法进行。
(1) 神经递质多为小分子物质,而却以胞吐方式由突触前膜释 放,请分析其中的原因和意义。
答案:可大量释放神经递质,加快兴奋的传递。
(2)分析兴奋在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中信号形式的转变。
答案:
[理清脉络]
考点一 反射的类型与反射弧
1.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类型 非条件
概念
特点 不经过大脑 先天性;终 生性 ;数量
① 轴突 , ② 线粒体 , ③ 突触小泡 , ④突触前膜, ⑤突触间隙 , ⑥ 突触后膜 。
2.写出乙图中 A、B 的突触类型
A:轴突—胞体型;B:轴突—树突型
3.分析兴奋在突触间单向传递的原因
(1)存在: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内的 突触小泡 中。
(2)释放:递质只能从 突触前膜 释放,作用于 突触后膜 。 知识点四 人脑的高级功能 连线言语区及其损伤症
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轴突膜处于 bc 段时,钠离子大量内流,消耗 ATP B.轴突膜处于 ce 段时,钾离子大量外流,不消耗 ATP C.轴突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D.A 处只有在兴奋传到后才能合成神经递质
[解析]
图中 bc 段处于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此时钠离子大
量内流,方式为协助扩散,不消耗 ATP,A 错误;图中 ce 段表示 静息电位的恢复过程,此过程中钾离子大量外流,方式为协助扩 散,不消耗 ATP,B 正确;轴突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 导方向相反,轴突膜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C 错误;A 处只有在兴奋传到后才能释放神经递质,D 错误。
A.① C.③
B.② D.④
解析:该电流表测量的是膜外的电位变化,由图甲知 a 处先兴奋, 膜外电位变为负电位,指针向左偏转一次,随后 b 处兴奋,指针 向右偏转一次,故此过程中电流表指针应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 转,D 项符合题意。
答案:D
3.(2014· 乐山一模)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 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 a 点,以下分析 不 正确的是 . ( )
(2)兴奋电位:灵敏电流计都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 (或内)侧 (如图乙),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2.不能准确判断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与次数
(1)在神经纤维上:
①刺激 a 点,b 点先兴奋,d 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 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 c 点(bc=cd),b 点和 d 点同时兴奋,电流计不发 生偏转。
第二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知识点一
反射与反射弧
1.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含义 ①感受器 ,② 传入神经 , 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 ,
⑤ 效应器 ,⑥ 神经节。
2.分析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中有 3 个神经元。
(2)直接刺激④,能够引起肌肉收缩,这不属于 (填“属于”或 “不属于”)反射。
知识点二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2.反射弧完整性分析
(1)感受器、传入神经或神经中枢受损,刺激后既无 感觉,又无效应。
(2)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刺激后可有感觉,但无效应。
[典例 1] (2014· 绵阳质检)下图为人体神经系统的部分示意图, 据 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的单向传递取决于轴突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B.脊髓缩手反射中枢受损时,刺激图中③处仍可产生正常的反射 活动 C.如果①处受损则人体不能产生相应感觉,但是能够对图中刺激 作出反应 D.被针刺后缩手和害怕被针刺而缩手都是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非 条件反射
(2)刺激反射弧中某一点,判断电流表的偏转方向和次数。
[针对练习]
2. 下图甲所示, 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做材料, 在神经纤维的表面, 放置两个相距 1~2 厘米的电极 a 和 b, 在图中的刺激点给予较强的 电刺激。依据观测到的电流表指针偏转(向左为正,向右为负)情况, 绘出的曲线如图乙,正确的是 ( )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的常见类型:
A.轴突—胞体型:
B.轴突—树突型:
(2)传递过程: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递特点:
单向传递。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 突或胞体。其原因是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内,只能由突触前膜 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典例 2]
下面表示兴奋的传导和传递过程以及膜电位变化 ( )
(2009· 江苏卷 T2D)( √ )
3.(2008· 海南高考)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 A.上自习课时边看书边记笔记 B.开始上课时听到“起立”的声音就站立起来 C.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小腿抬起 D.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 答案:C
)
二、读图析图能力
据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图解回答问题:
形成原因:细胞膜对 Na+通透性增加,Na+内流 电位 未兴奋部位:外正内负 电位差 表现 局部电流 兴奋部位:外负内正 兴奋传导 局部电流
(2)传导特点:双向传导,即刺激(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所产 生的兴奋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过程: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部位产生电位变化„„ 结果:已兴奋部位恢复原来的静息电位状态
(2011· 上海卷 T7C 改编)(√ ) (5)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2009· 海南卷 T8B)( × )
2.判断有关兴奋的产生与传导的叙述的正误。 (1)Na+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传导有关 (2013· 海南卷 T19A)( √ ) + (2)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K 外流
答案:D
图表信息获取能力 膜电位变化曲线
超链接
[典型图表]
[课件展示更丰富 见配套光盘]
[信息解读]
a 段——静息电位,外正内负,此时 K 通道开外,K 外流。
+
+ +
b 点——0 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 通道开放, Na+内流。
bc 段——动作电位,Na+通道继续开放。
cd 段——静息电位恢复形成。
[答案]
B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
(1)在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2)在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1.混淆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测量方法
(1)静息电位:灵敏电流计一极与神经纤维膜外侧连接,另 一极与膜内侧连接(如图甲),只观察到指针发生一次偏转。
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 的为传入神经,与“ ”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