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种群和群落 单元测 试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评
本章知识结构本章测试1.下列关于种群的不正确叙述是( )A.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性B.种群密度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C.种群是物种进化的单位D.种群密度由自然因素决定,与人为因素无关解析:此题考查种群的基本概念,人为因素已经对自然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所以种群密度肯定会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答案:D2.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一片草地上的蝗虫包括全部的成虫和幼虫B.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C.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等D.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他生物解析:考查群落的概念,群落的范畴包括此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但不包括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
答案:D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
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少,引起该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种群出生率下降B.雌性个体也减少C.种群性别比例失调D.雌虫生殖能力下降解析:破坏种群内的雌雄性别比例会影响该种群的正常繁殖,最终使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减少。
答案:A4.有一个自然村落南北各有一个池塘,这两个池塘中生活着( )A.一个鲫鱼种群B.两个鲫鱼种群C.一个甲鱼群落D.两个甲鱼群落解析:一个池塘即为一定的区域,所以两个池塘中不可能生活着一个鲫鱼种群或一个甲鱼种群。
群落的范畴包括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其名称前不能以具体的物种名称来形容。
答案:B5.某一生物种群中,幼年的个体非常少,成年和老年个体较多,此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及其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可能是( )A.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B.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C.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D.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解析:年龄组成可预测一个种群密度的变化类型,成年和老年多于幼年个体,会使种群出生率低于死亡率,而成为衰退型。
答案:B6.冬虫夏草是一味名贵中药。
虫草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菌丝逐渐充满虫体而变为菌核,使虫体内部组织破坏,仅残留外皮,夏季菌核萌发,由幼虫口或头部长出具柄的子座,似直立的小草。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单元测试含解析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 水生群落的垂直结构与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有关B. 某河流沿河岸到河床有不同的植物配置,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C. 生物群落类型与气候、地形和其他环境条件存在一定的关联D.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根本区别在于所经历的时间长短不同2.某校生物科技小组常在晚上用黑光灯诱捕农业害虫,这种灯光诱捕昆虫的方法是利用了昆虫的()A. 遗传性B. 适应性C. 应激性D. 向光性3.树林里多数鸟类在树冠筑巢、栖息,啄木鸟生活在树干中,环颈雉则在灌木层和地面活动,这种现象反映了()A. 种群的密度B. 适应的普遍性C. 群落的垂直结构D. 群落的水平结构4.若一个种群中某一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这很可能是()A. 这个性状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B. 该群体中具有此性状的纯合子多C. 这个性状的出现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D. 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为隐性5.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②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⑤种群密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A. ①③⑤B. ②④C. ②④⑤D. ③⑤6.如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B. 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主要与气候、土壤等条件有关,与人类活动无关C.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地发生着改变,④→⑤过程中,云杉逐渐成为优势种D. 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7.下列哪些情况不会导致种群的密度越来越小()A. 种群处于稳定期B. 种群内雄性趋于不育C. 种群死亡率超过出生率D. 种群迁出率超过迁入率8.在种群的下列特征中,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是()A. 种群密度B. 年龄结构C. 性别比例D. 出生率和死亡率9.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A. 衰退型和增长型B. 增长型和衰退型C. 稳定型和衰退型D. 增长型和稳定型10.某水库已经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下列关于其中的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库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表现为随机分布的空间特征B.水库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C.利用大网眼的渔网进行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结果比实际种群密度偏大D.不同水层分布的动物不同,与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11.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 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C. 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D.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与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基本相同12.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
人教课标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4章《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
本章过关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种群的正确叙述是()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②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③在种群内常因争夺食物而发生竞争④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⑤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⑥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⑦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A.①③⑤⑥B.②③⑤⑥⑦C.②⑤⑥⑦D.②④⑤⑥⑦2.下列生物群体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B.一个池塘中的各种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C.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等植物和兔、鼠、昆虫等动物以及各种磨菇等大型真菌D.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动物、菌类等全部生物3.如果一个种群的密度越来越小,下列选项不可能与之有关的是()A.种群处于衰退期B.种群内雄性趋于不育C.种群死亡率超过出生率D.群落结构太复杂4.下图能反映三个种群的密度变化趋势的是()A.甲>乙>丙B.乙>甲>丙C.丙<乙>甲D.甲>乙<丙5.种群的指数增长是有条件的,条件之一是( )A.在该环境中只有一个种群B.该种群对环境的适应比其他种群优越得多C.环境资源是无限的D.环境资源是有限的6.下图中曲线Ⅱ表示的是牛被引入某孤岛后的种群数量变化。
如果当初被引入的是羊,则羊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为()A.ⅠB.ⅢC.ⅣD.Ⅴ7.农业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置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记的鼠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区域中鼠的种群密度较大,约为306只,必须积极防治B.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样方法C.草原上鼠与牛、羊等是竞争关系,鼠害会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D.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8.合理密植、除草、除虫均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这些措施依次影响了农田生物之间的( )A.种间关系、种内关系、种间关系B.种间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C.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D.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内关系9.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A.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B.种群中的全部个体的基因组成了这个种群的基因库C.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定时间内会明显变大D.种群增长率在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的各阶段是不同的10.下图表示的是一种鹰在一个群落中的情况,那么B可能代表的是()A.该种鹰的天敌种群B.与鹰有互利共生关系的一个种群C.群落中生产者数量变化的情况D.被鹰捕食的一个种群11.某同学在对一块面积为5 000 m2的野生草坪进行野外调查时,选取了5个样方,每个样方4 m2,发现5个样方中某种草药的株数依次为12、15、14、17、12。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4章 种群和群落测评 新人教版必修3
第4章种群和群落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和数量变化趋势B.出生率越高,种群数量增长越快C.年龄组成能够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D.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对种群的密度影响不大解析: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其数量变化趋势;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只与出生率有关,还与死亡率有关;年龄组成是种群的特征之一,根据各年龄段个体所占的比例,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以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使该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
答案:C2.下列关于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可用数学模型N t=N0λt表示B.K值会随着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C.各阶段的增长速率不同,随着时间的增加越来越大D.环境条件是资源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答案:B3.某农场面积约为140 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
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回原来的环境,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鹰与黑线姬鼠之间为捕食关系解析: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增加对黑线姬鼠的捕食,进而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A项正确;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数量N==14 000(只),种群密度==100(只/hm2),B项正确;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的物种数量的多少,黑线姬鼠数量下降,物种丰富度不一定下降,C项错误。
鹰与黑线姬鼠之间为捕食关系,D项正确。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单元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题,共50分)1.我国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以期望改善人口的年龄组成。
这项政策是通过下列哪项来改善我国的年龄组成( ) A.出生率 B.死亡率 C.迁入率 D.迁出率2.下列生物群体中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湖泊中全部的鱼 B.一间屋中全部的蟑螂C.一片草地上全部正开花的蒲公英 D.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全部大熊猫3.如图为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c表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若种群的增长为“S”型曲线,则在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的年龄组成一直是增长型D.除了图中所示特征外,种群还具有空间特征4.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是N t=N0λtB.器械捕杀和药物捕杀是控制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根本措施C.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和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可采用样方法D.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可改变害虫种群的性别比例使种群密度下降5.某植被严重破坏的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三个植物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只有在灌木阶段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B.物种①由盛到衰主要受环境中光照条件的影响C.图中b→c阶段,物种②比物种①更能耐受弱光环境D.整个过程就是一个群落的次生演替过程6.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中会发生的是( )A.有机物越丰富,土壤的透气性越差B.灌木容易得到阳光而取代草本植物C.地衣使土壤中有机物减少D.微生物随有机物增加而减少7.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龄组成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B.达到K值后种群的增长速率不可能为负值C.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稳定不利D.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往往是植食性动物8.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不断地发生着改变B.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才会出现群落演替C.一般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反映的是一种次生演替现象9.如图所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鱼类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受自身种群密度的制约B.气候条件的改变不会影响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D.渔业捕捞后剩余量需控制在c点以保持最高的增长速率10.金花茶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之一,属于双子叶植物,被誉为“植物界大熊猫”“茶族皇后”。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种群和群落 单 元测试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物群落是由不同的种群构成的B.生物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生物群落的生物属于同一个物种D.生物群落是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答案】C【解析】生物群落是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由不同的种群构成,AD正确;生物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正确;生物群落的生物包含多个种群,属于不同的物种,C错误。
2.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种群内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B.在海拔高度不同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D.种群的J型增长仅决定于种群的内在因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种群内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种群的空间结构,A错误;B.在海拔高度不同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C.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C错误;D.种群的J型增长的条件是环境的资源和空间是充裕的,没有天敌,气候适宜,所以其增长只取决于种群的内在因素,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应用能力。
3.3.如图反映了N1、N2两种生物种群密度变化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环境条件稳定,持续时间长,则足以使一种生物因竞争而被排除B.若环境条件频繁变化,则常常不出现竞争排除现象C.海洋和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类繁多,这是因为这些水体的环境因素较为稳定D.自然群落中的竞争排除现象是有限的,这是因为自然环境总是不断变化的【答案】C【解析】从图中可知,N1和N2曲线所代表的是属于生态位重叠的两种生物,存在着竞争关系,当环境条件稳定时,N1所代表的生物处于竞争优势地位,故N2若不改变生态位,则势必被N1排挤掉,故A项正确;而在环境条件频繁变化的情况下,N1与N2所代表的生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占有不同的竞争优势,就不会出现将另一方完全排除的结果,故B项正确;海洋和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类繁多,说明该处发生竞争排除现象的几率较小,而若这些水体中环境因素较为稳定,则从图中可知,易发生竞争排除现象,故C项分析错误;由于自然环境总是不断变化,故存在竞争关系的几种生物不可能有较多的竞争排除现象,所以D选项正确。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种群和群落 单元 测试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决定种群兴衰的晴雨表B.均匀分布的种群种内竞争激烈C.存活曲线为凸形的种群最适应环境D.同一物种的种群性别比例不会发生变化【答案】B【解析】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兴衰的晴雨表,A错误。
均匀分布的种群种内竞争激烈,B正确。
存活曲线以环境条件和对有限资源的竞争为转移,不能说凸形的种群最适应环境,C错误。
同一物种的种群性别比例也会发生发生改变,如使用性引诱剂后性别比例改变,D错误。
2.2.某人工鱼塘里养殖了“四大家鱼”,鲢鱼又叫白鲢,在水域的上层活动,吃绿藻等浮游植物;鳙鱼的头部较大,俗称“胖头鱼”,又叫花鲢,栖息在水域的中上层,吃原生动物、水蚤等浮游动物;草鱼生活在水域的中下层,将水中植物吞食之后又排出,待粪便滋生微生物之后再吃下,过滤其中的微生物;青鱼栖息在水域的底层,吃螺蛳、蚬和蚌等软体动物;这4种鱼混合饲养能提高饵料的利用率,增加鱼的产量。
下列有关该人工鱼塘的叙述正确的是A.四大家鱼在鱼塘空间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四大家鱼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C.鱼塘的浅水区和深水区分布着不同的动植物,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输人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答案】D【解析】四大家鱼在鱼塘空间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A错误;据题意可知,四大家鱼之间不存在捕食关系,但它们共同生活在同一水体中,故在生存空间和对水中溶解氧的利用上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B错误;鱼塘的浅水区和深水区分布着不同的动植物,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C错误;由于人工养殖鱼类需要投喂饵料,因此输人该生态系统的除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以外,还有投喂的饵料中的有机物的能量,因此输人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D正确。
3.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头。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种群和群落 单元测试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在某生态系统中,螟虫、螳螂(以螟虫为食)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结合图中所给的信息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与螟虫、螳螂有关的食物链具有两个营养级B.长期喷洒DDT,螳螂个体内的DDT浓度往往会高于螟虫C.BC段螳螂种群数量的波动主要受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D.螟虫、螳螂种群数量的周期性波动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的正反馈调节【答案】B【解析】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与螟虫、螳螂有关的食物链至少具有三个营养级,A项错误;有毒物质会随着食物链进行富集,营养级越高,其生物体内有毒物质浓度越大,因此长期喷洒DDT,螳螂体内的DDT浓度往往高于螟虫,B 项正确;螳螂种群数量的波动主要受食物、DDT等外源性因素调节,C项错误;螟虫、螳螂种群数量的周期性波动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的负反馈调节,D项错误。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结构、种间关系、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名师点睛】本题以曲线图为情境,综合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结构、种间关系、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有关知识点做到准确记忆并系统地全面地构建知识网络。
在此基础上,依据题意和图示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2.关于如下概念图中序号所表达的含义,说法错误的是()A.序号1代表种群密度B.迁入率由序号4或序号5代表C.序号2代表出生率或死亡率D.序号6、7依次代表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答案】C【解析】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因此序号1代表种群密度,A项正确;序号4代表迁入率或迁出率,序号5代表迁出率或迁入率,B项正确;序号2代表出生率,C项错误;序号6代表年龄组成、序号7代表性别比例,D项正确。
【考点定位】种群的特征。
【名师点睛】本题以“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种群的特征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必修3 第四章单元测试
必修3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第Ⅰ卷(选择题 共55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 )A .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苗、小鱼和大鱼B .校园内的所有乔木C .棉田由幼蚜、有翅蚜和无翅成熟蚜组成的全部棉蚜D .一座山上的大型黑蚂蚁和小型黄蚂蚁2.下图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在t 0~t 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 ”型增长B .若在t 2时种群的数量为N ,则在t 1时种群的数量为N/2C .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 2时D .在t 1~t 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3.能影响种群密度的是 ( )A .年龄组成B .性别比例C .出生率、死亡率D .以上都是4.对生物群落的结构,不正确的叙述是 ( )A .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 .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C .动物在群落中没有分层现象,植物在群落中有分层现象D .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往往也有差别5.决定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因素,主要是 ( ) • ① 种群密度和出生率、死亡率 ②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③ 出生数量和死亡数量••• ④ 迁出和迁入数量 ••• A .① ② B .② ③ C .③ ④ D .① ④6.右图①表示某种鼠迁入新的环境后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在图②中能反映鼠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 )6.下面的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的是 ( )A .亚马逊河谷的热带雨林B .大兴安岭的红松林C .无菌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共生菌落D .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 7.影响生物群落在水平方向上分布的因素不包括( )A .光照的明暗B .地形的起伏C .温度的高低D .种群的特征8.下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
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 )A .竞争、捕食、共生B .共生、捕食、竞争C .竞争、共生、捕食D .捕食、竞争、共生9.下列关于人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人类活动影响着生物群落的演替B .人类可以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着促进、抑制、改造和建设作用C .人类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控制之下D .人类不可能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发展的道路进行10..如下图中的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 ) A .衰退型和增长型 B .增长型和衰退型 C .稳定型和衰退型D .稳定型和增长型11.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演替是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的现象B .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C .演替过程只要不遭到人类的破坏和各种自然力的干扰,其总的趋势是会导致物种多样性的增加D .不论是成型的群落或是正在发展形成过程中的群落,演替现象一直存在 12.如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种群和群落 单元测试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群落是由不同的种群构成的B.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群落中的生物都是同种个体D.群落是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答案】C【解析】群落是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由不同的种群构成,包括不同物种的生物,A项、D项正确,C项错误;群落的生物在垂直方向上分层分布,表现为垂直结构;在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表现为水平结构,B项正确。
2.某农场面积约140 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
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来研究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答案】C【解析】鹰以黑线姬鼠为食,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导致鼠的种群数量下降,A正确;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为(280×100÷2)÷140=100只/hm2,B 正确;群落的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的物种种类数,种群数量下将,是种群内部的变化,不能说明群落的丰富度下降,C错误;食物链中各营养级都有能量的消耗,所以能量是逐级递减的,食物链植物→鼠→鹰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D正确。
3.生物科研小组调查某弃耕农田在植被恢复过程中,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中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绘制了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弃耕农田在植被恢复过程中所经历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三个物种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同时体现出该群落具有垂直结构C.随时间的推移物种①逐渐消失,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D.图中b→c段,物种②的种群密度变为相对稳定与其耐受弱光有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弃耕农田在植被恢复过程中所经历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由图可知三个植物物种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同时体现出该群落具有垂直结构,B正确;随时间的推移物种①逐渐消失,但随演替进行该群落中的物种种类逐渐增多,故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C错误;在b→c段,物种②的种群密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可能的原因是物种②较能耐受弱光条件,D正确。
【真题】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如图为鱼塘中鱼的数量增长曲线,为了使鱼塘的总产量达到最大值,应该做到适时捕捞。
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超过T4时捕捞,使剩余量保持在KB.超过T3时捕捞,使剩余量保持在KC.超过T2时捕捞,使剩余量保持在K/2D.超过T1时捕捞,使剩余量保持在K/42.如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3.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后能演替成森林。
在此过程中()A.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B.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C.群落的优势物种未发生明显变化D.苔藓和草本植物在森林形成后均逐渐消失4.下列4个种群不同年龄的个体数曲线图中,依次表示的是()A.甲、乙表示衰退型,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增长型B.甲表示增长型,乙、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衰退型C.甲、乙表示增长型,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衰退型D.甲表示衰退型,乙、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增长型5.下图中的曲线1~4是在W、X、Y、Z四种条件下细菌种群的增长曲线,这四种条件分别是:W——不断提供食物、水、氧气,除去废物X——随时间延续,食物耗尽,有毒害物质积累Y——随时间延续,食物耗尽,无毒害物质积累Z——随时间延续,食物耗尽,由于产生突变的结果,出现了新菌株,新菌株能利用原有细菌产生的有害物质以下哪一项的生长条件和生长曲线1、2、3、4正确配对()A. W、X、Y、ZB. X、Y、Z、WC. Y、Z、W、XD. Y、X、Z、W6.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少生优生,从生态学角度看,其主要的目的是()A.控制出生率,降低种群密度B.控制年龄组成,稳定种群密度C.控制死亡率,降低种群密度D.控制年龄组成,降低种群密度7.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A.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B.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C.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D.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再计数8.下列生物属于种群的是()A.一块玉米田里的全部玉米、杂草、昆虫及其他生物B.池塘和水库里的全部鲤鱼C.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D.一块棉田中的全部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熟蚜9.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记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标记个体的个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下图。
2018_2019学年高中生物阶段质量检测三种群和群落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种群和群落(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下列实例中,依次符合种群和群落概念的是( )A.某水库中所有的鱼类和所有的鲤鱼B.蛇岛上所有的蝮蛇和所有的蛇类C.一座山上所有的草和一个果园中的全部生物D.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全部大熊猫和全部生物解析:选D 某水库中所有的鱼类不是一个物种,也不是所有生物,既不是种群,也不是群落;蛇岛上所有的蝮蛇是一个种群,所有的蛇类不是所有生物,不是群落;一座山上所有的草不是一个物种,不能构成种群;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全部大熊猫构成一个种群,全部生物构成一个群落。
2.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描述,正确的是( )A.采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可分别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和动物的丰富度B.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内物种组成越来越简单C.在群落水平上研究草原,要研究草原的范围和边界D.繁殖季节,成年鲈鱼吞食小鲈鱼的行为属于捕食解析:选C 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可分别调查植物和动物的种群密度,而非动物的丰富度;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内物种组成越来越复杂;群落的范围和边界,是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之一;繁殖季节,成年鲈鱼吞食小鲈鱼的行为属于种内斗争。
3.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结构及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与光照强度有关B.光照强度、地形、土壤湿度等是水平方向上分布着不同生物类群的原因C.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可以改变群落结构但不会导致生物群落发生演替D.自然条件下,群落演替一般朝着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解析:选C 生物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与光照强度有关;水平方向上分布着不同生物类群的原因有:光照强度、地形、土壤湿度、盐碱度的不同等;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可以改变群落结构并可能导致生物群落发生演替;自然条件下,群落演替一般朝着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
4.某池塘中,某种蝌蚪生活在表层,取食藻类,该种蝌蚪发育为成蛙后营两栖生活,主要以昆虫为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实例中属于一个生物种群的是A.一个湖泊中全部的鱼B.科尔沁草原上全部的草C.不同地带中的所有蝗虫D.北海公园中所有的蒲公英【答案】D【解析】种群指的是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一个湖泊中全部的鱼包括很多种鱼,不属于一个种群,A错误;科尔沁草原上全部的草包括多种草,不属于一个种群,B错误;种群必须在同一个自然区域内,C错误;北海公园中所有的蒲公英属于一个种群,D正确。
2.如图是用集合的形式表示各种生物名词之间的关系,则下列表格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答案】 D【解析】蓝藻属于原核生物且不含叶绿体;乳糖属于二糖;免疫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浆细胞参与体液免疫过程;生命系统的部分结构层次为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3.欲调查某草原上苍鹰的种群密度大小可采用的方法是:A.总数量调查法 B.样方法 C.标志重捕法 D.观察估测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于苍鹰个体较大,活动能力强,生活范围广,所以调查苍鹰的种群密度的大小可采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探究水族箱中群落演替”的实验,水族箱达到稳定状态一段时间后,生物逐渐死亡。
下列关于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水族箱内的生物构成一个人工生物群落B.不需要向水族箱输入外界的物质和能量C.需要定时记录水族箱内生物种类与数量变化D.各营养级生物的比例不同会影响演替速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水族箱内的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故A正确。
不需要向水族箱输入外界的物质,但必须放在光照条件下,所以需要输入能量,故B错误。
需要定时记录水族箱内生物种类与数量变化,观察是否稳定,故C正确。
各营养级生物的比例不同会影响演替速度,所以要有合适的比例,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演替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5.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试验中,可将龙胆紫溶于醋酸溶液中对染色体进行染色B.检验酵母菌培养液中是否有酒精产生的方法是直接向其中加入重铬酸钾溶液C.选取经低温诱导的洋葱根尖制成的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四分体D.调查某荒地内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所选择的样方数不影响调查结果【答案】A【解析】将龙胆紫溶于醋酸溶液中对染色体进行染色,A项正确;检验酵母菌培养液中是否有酒精产生,应取培养液滴入酸化的重铬酸钾溶液,观察颜色变化,B项错误;根尖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不会观察到四分体,C项错误;调查某荒地内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所选择的样方数越多,调查结果越准确,D项错误。
【点睛】龙胆紫、醋酸洋红、改良苯酚品红均为碱性染料,但不是其溶液为碱性,需在弱酸溶液中才能对染色体进行染色。
6.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物群落是由不同的种群形成的B.生物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一定区域内的所有动物和植物组成了生物群落D.生物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答案】C【解析】生物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即生物群落是由不同的种群形成的,A、D项正确;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 项正确;一定区域内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组成了生物群落,C项错误。
【考点定位】生物群落7.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C.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D.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了一个种群【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营养级结束,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
食物网:在食物网之间的关系有竞争同时存在竞争。
食物链,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渠道。
故选择B。
考点:考查食物链和食物网,种群的概念,群落的概念等考点的理解。
8.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记物脱落和过于明显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相同B.在《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实验中,应选择中期的细胞观察,因为此时期能看到二倍体细胞变成四倍体细胞的过程C.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可以用来作为《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和《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材料D.《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和《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中都用到盐酸,且盐酸的作用相同【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记物脱落和过于明显都会导致第二次捕获的数量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导致结果偏高,故A正确;在《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实验的过程中,细胞是死细胞,不能看到二倍体细胞变为四倍体细胞的动态过程,故B错;由于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因此不能作为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材料,故C错;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中,盐酸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在《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中,盐酸的作用是解离,故D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教材中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9.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容纳量是种群的最大数量,种群数量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超过环境容纳量B.人为地一次性捕杀家鼠后,其环境容纳量迅速降低C.用较大网眼的网捕鱼,目的是增大鱼池的环境容纳量D.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答案】D【解析】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如果环境条件改变,环境容纳量可随之改变,A错误;环境容纳量是环境的固有属性,在环境条件不被破坏的情况下,不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而变化,是基本恒定的,B、C错误;保护区的目的是改善大熊猫的生存环境,提高其存活率,进而可提高保护区内大熊猫的环境容纳量,D 正确。
10.群落不断发展变化,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演替。
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工群落组建后,它的物种丰富度不再变化B.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与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基本相同C.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经足够长的时间演替后能形成森林D.群落的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初始条件不同【答案】D【解析】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结果是生物种类和数量多,生物多样性增加,A错误;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沿着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B错误;由于受西北干旱地区水分的限制,该地区的典型草原不可能演替为树林,C错误;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其中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次生演替,由于初生演替的起点是没有任何植被,而次生演替的起点是有土壤条件甚至有植物的种子或繁殖体,所以初生演替历程长、速度慢,D正确。
【考点定位】群落演替的知识【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群落演替的方向是可预测的,生物多样性增大,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沿着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11.长期以来,盲目毁林开垦耕种对我国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洪涝、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为保护生态环境,我国实施了退耕还林过程中,山区陡坡地农田的演替属于A.初生演替 B.先是初生演替,后为次生演替C.次生演替 D.先是次生演替,后为次生演替【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退耕还林,山区陡坡地农田的演替都是次生演替,因为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考点:演替的类型12.传粉榕小蜂进入榕树的榕果内产卵繁殖并专一性地帮助传粉,非传粉榕小蜂也将卵产在榕果内但不帮助传粉,它们的产卵时间存在分化。
若非传粉榕小蜂先进入榕果产卵,该榕果常常会脱落;若非传粉榕小蜂在传粉榕小蜂之后或同期进入榕果产卵,榕果会分泌特殊代谢物,导致这两种榕小蜂幼体的发育均受到影响。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榕树和传粉榕小蜂互利共生系统是协同进化的结果B.传粉榕小蜂与非传粉榕小蜂的数量均会周期性波动C.榕果的脱落可有效地限制非传粉榕小蜂的种群密度D.传粉榕小蜂与非传粉榕小蜂竞争会导致该系统崩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榕树和传粉榕小蜂互利共生系统是二者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协同进化的结果,A项正确;依题意:“若非传粉榕小蜂在传粉榕小蜂之后或同期进入榕果产卵,榕果会分泌特殊代谢物,导致这两种榕小蜂幼体的发育均受到影响”,而榕果的发育会受到季节的影响,所以传粉榕小蜂与非传粉榕小蜂的数量均会周期性波动,B项正确;非传粉榕小蜂先进入榕果产卵会常常导致该榕果脱落,榕果脱落后,不利于非传粉榕小蜂卵的发育,因此榕果的脱落可有效地限制非传粉榕小蜂的种群密度,C项正确;传粉榕小蜂与非传粉榕小蜂竞争不会导致该系统崩溃,有利于该系统维持相对稳定,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种间关系、协同进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3.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出生率再也不会超过死亡率B.种群的增长率保持相对稳定C.环境因素对该种群没有影响D.食物将不再是限制种群发展的因素【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K值又称环境容纳量,数量达到最大值时,种群停止增长,即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但是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若改善环境,可使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从而使种群数量增加,提高K值,A项错误。
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保持相对稳定,B项正确;种群数量的K值是因为空间、食物以及种类关系等多种生态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C项错误;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14.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上图就是反映5年内北点地梅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值、最小值后取平均值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持续降低【答案】C【解析】数学模型可以用曲线图和数学公式来表示,该图是用曲线来表示种群数量的变化,A正确;1972年种子萌发至幼苗时每样方个体数减少量接近400株,而幼苗至成熟阶段每样方个体数减少量减少量接近200株,所以1972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B正确;统计种群密度时,不应舍弃所得数据,C错误;从5年数据可看到,种群密度每年都在下降,D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