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学辅导 课件 (共37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1一. 教材分析本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的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以及陈胜、吴广等起义领导人的英勇事迹。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秦末农民起义的细节和背景可能还不够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文字等多媒体材料来帮助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陈胜、吴广等历史人物的认知可能仅限于名字,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深入了解他们的英勇事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陈胜、吴广等起义领导人的事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民起义领袖的敬仰之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陈胜、吴广等起义领导人的英勇事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文字等材料,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
3.学习资料:相关的历史论文、书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秦朝末年的社会矛盾,引导学生思考农民起义的背景。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过程。
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陈胜、吴广等起义领导人的英勇事迹。
各组派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起义领导人的贡献。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的理解。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事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秦朝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等。
本节课主要通过学习秦末农民起义的历史事件,使学生了解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原因,掌握陈胜、吴广、项羽、刘邦等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以及起义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但对本节课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秦朝的暴政,分析农民起义的原因,并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朝的暴政,掌握陈胜、吴广、项羽、刘邦等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理解农民起义的原因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朝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等历史事件。
2.教学难点:农民起义的原因、起义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基本的历史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秦朝的暴政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秦朝的暴政表现,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让学生了解起义的背景和原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农民起义的原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关于农民起义的原因和影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5.拓展(10分钟)教师介绍项羽刘邦起义的过程,让学生了解起义的发展和结局。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2016)第三单元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含反思
10、秦末农民大起义海口市东山中学陈丽坤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秦朝灭亡、楚汉之争的基本历史知识。
(2)通过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的探究,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手段,教师引导,小组的讨论,课堂的展示等各种方式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对课堂展示要及时给予奖励,以取得良好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使学生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点:陈胜、吴广起义。
教学难点: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秦的暴政。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等;查阅、搜集和整理各种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学生准备:课前查找与本课相关的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等相关资料,在课堂中互相交流,加深记忆,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嬴政自称始皇帝。
他妄想自己创建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就迅速灭亡了。
秦王朝为什么会迅速灭亡呢?是谁推翻秦王朝的呢?让我们一起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探讨这些问题吧!【内容探究】一、秦的暴政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第47页秦的暴政一目中第一段、第二段内容,请同学们说一说秦的暴政体现在哪些方面?(1)徭役繁重(2)赋税沉重(3)刑法残酷(4)焚书坑儒(5)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酷过渡:下面我们就一来了解秦朝暴政的具体表现;出示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感性的认识到秦的暴政[教师过渡]提问: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臣民,你对这种统治满意吗?(不满意。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秦朝这样残暴的统治逼得百姓不得的站起来进行反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秦末农民的起义:二、秦末农民起义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48-49页,陈胜、吴广起义一目中的内容,观看视频,请同学们找出该部分内容的基础知识。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导学案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教学难点:陈胜、吴广起义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建立,而这个国家的缔造者便是“千古一帝”——秦始皇。
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请同学回答一下有哪些具体措施?(学生回忆上一课内容,回答问题。
)过渡:秦始皇妄想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却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秦王朝为什么迅速走向灭亡了,是谁推翻了秦朝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秦的暴政1.材料展示:材料一: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
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材料二: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
据估计,当时全国人口有2000万,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30万,南戍五岭又50余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70余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300万人。
这说明了什么呢?提示:繁重的赋税、徭役、兵役等。
2.材料展示:秦简记载,五人共同行盗,即使只抢一钱,每个参与者都要断左足,平民偷东西不到一钱,罚劳役30天。
当时在秦国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这说明了什么呢?提示:秦朝法律严苛(连坐、族诛、肉刑、车裂、腰斩、活埋等)。
3.图片展示:多媒体链接相关图片目标导学二:陈胜、吴广起义1.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1)找出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经过、政权、结果。
(2)是谁的起义军在哪次战役中击败了秦军主力?(3)秦朝的残暴统治最终是被谁推翻的?提示:(1)公元前209年;大泽乡;经过略;张楚;失败。
(2)项羽。
(3)刘邦。
2.问题思考:如果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雨,秦末农民起义还会爆发吗?为什么?提示:还会爆发。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课件 (共31张PPT)
项羽死前叹道:“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 你认为他的说法对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刘邦
项羽
进驻咸阳,废除秦法, 放纵部下烧杀抢掠, “约法三章”,得民心。 失民心。 杀人者死,伤 人及盗抵罪 刚愎自用,众叛亲离, 广纳人才,势力壮大 实力削弱
公元前202年 楚汉战争结束,西汉建立,定都长安
时 间 公元前221年 重大事件
公元前209年
公元前207年 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02年
秦灭六国,秦朝建立 大泽乡起义 巨鹿之战 楚汉战争开始
楚汉战争结束,西汉建立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 强大的秦帝国,嬴政自称秦始皇。 他妄想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 帝国却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 秦王朝为什么会昙花一现、迅 速走向灭亡了呢?
刘邦重视人才,善用人才,得到萧何、韩信、张 良等人的辅佐。项羽刚愎自用,不重视人才,不 采纳范增的意见。
四面楚歌 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
《垓下曲》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可奈何?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秦朝的重大历史事件
破釜沉舟
项 羽
项羽(前232-前202)
刘邦、项羽起义
2、刘邦:
率军入咸阳,秦朝灭亡(公 元前207年)
刘邦
楚汉之争
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展 开历时四年的战争,史称“__________”。
楚汉之争
争夺帝位
项羽
PK
刘邦
请阅读有关“楚汉之争”大小文字,然后思考
刘邦为什么能打败项羽建立汉朝?
材料研读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军进入咸阳后,“与父老约 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使得秦人大喜,民心安 定。后来刘邦在谈到为何能战胜项羽时说:张良、萧何和韩信都 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者也,项 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1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秦末农民大起义》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十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历史事件。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特别是秦朝的统治和农民起义具有重要价值。
教材通过介绍陈胜、吴广起义和刘邦、项羽等领导的反秦斗争,使学生了解封建社会的产生和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秦朝的建立和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
他们对秦朝的暴政和焚书坑儒等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然而,对于农民起义的具体过程和影响,学生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以及农民起义对封建社会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了解陈胜、吴广等领导人的事迹,以及农民起义对封建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农民起义是中国古代社会矛盾的产物,培养学生对农民起义的理解和尊重。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陈胜、吴广等领导人的事迹。
2.教学难点: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对封建社会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秦朝末年的历史背景、农民起义的原因和经过。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农民起义的相关内容。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对封建社会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教案:详细的教学设计文档。
3.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秦朝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农民起义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陈胜、吴广起义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起义的经过。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农民起义的原因和经过。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10课 秦末农民起义
三
维
教
学
目
标
1.掌握秦的暴政的主要体现。
2.了解陈胜、吴广起义,建立的政权及结果。
3.总结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
4.掌握楚汉之争的经过和结果。
5.比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
学
重
点
陈胜、吴广起义
教
学
难
点
秦的暴政
解决方法
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情导入(3分钟)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认为他开创的帝业能够世代相继,传之万世。然而,秦始皇死后三年,秦朝就灭亡了。声名显赫的秦朝为什么如此短命?它是怎样被推翻的呢?
二、学习目标(2分钟)
1.掌握秦的暴政的主要体现。
2.了解陈胜、吴广起义,建立的政权及结果。
3.举手回答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在组内发言,然后组内推荐一位代表,全班交流。
独立完成当堂检测内容,学生展示。
完成本课的练习册
引导学生
多媒体出示,教师讲解
1.提问、加分
2.补充、总结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并补充。
学生互评各小组表现,评出优秀,找出差距。
教师纠正补充
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
明确本课学习目标,使学习更有目的性、针对性。
3.总结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
4.掌握楚汉之争的经过和结果。
5.比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三、自主学习(22分钟)
自主学习一:秦的暴政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主要讲述了秦朝灭亡前后,陈胜、吴广等领导农民起义,反抗秦朝暴政的历史事件。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简洁的文字,展现了农民起义的发展过程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经过和影响,认识到封建社会农民阶级反抗压迫的英勇斗争精神。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秦末农民起义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
学生思维活跃,善于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材料进行学习。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可能对农民起义中的英雄人物产生共鸣,但对起义的背景和意义还需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经过和影响,认识封建社会农民阶级反抗压迫的英勇斗争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2.难点: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及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材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多媒体设备2.相关图片、视频资料3.历史地图册4.网络资源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材料,展示秦朝的暴政和农民的艰苦生活,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农民阶级会采取何种行动?2.呈现(10分钟)讲述陈胜、吴广起义的经过,展示起义军攻占城池、打败秦军的史实。
引导学生关注起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农民起义对秦朝的影响是什么?起义军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代表发言,总结讨论成果。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教案
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楚汉之争简单情况。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由原来的农民起义,演变为争夺帝位的战争。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强大的秦朝失去民心,结果灭亡;项羽失去民心,结果也失败了,使学生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认识到人民革命力量的伟大,认识到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主宰。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意义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三、教法学法:多媒体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顺应民心统一天下,结束了几百年的战争,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嬴政自称秦始皇。
他妄想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却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秦王朝为什么昙花一现、迅速走向灭亡了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共同学习学习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二)、讲授新课一、秦的暴政: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实现了各项巩固统一的措施,并创立了郡县制等后世沿用的制度。
但是他的统治也具有急于求成和暴虐的特点:1、赋税沉重:农民被迫将收获物的2/3 上交国家。
材料一至秦则不然…田租口赋,二十倍于古。
——《汉书·食货志》2、徭役和兵役沉重:材料二当时人口约2019万人,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300万人。
——课本P47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秦民谣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杜牧修建骊山陵墓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50万人,修长城40万人。
当时人口约2019万人,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300万人,农民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成千上万的农民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是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3、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
2016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课件-(共22张PPT)
第10课
第1页,共21页。
新课导入
阿房宫
骊 山 陵 墓
秦始皇陵兵马俑 长 城
第2页,共21页。
导入新课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 了强大的秦帝国,嬴政自称秦始 皇。他妄想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 ,但是帝国却仅仅存在了短短的 15年,秦王朝为什么迅速走向灭 亡了,是谁推翻秦朝呢?
第3页,共21页。
指鹿为马
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于沙丘平台。小儿子胡亥与 赵高、李斯勾结,夺得皇帝位置,称为秦二世。秦 二世昏庸残暴,使秦朝加速走向灭亡
第8页,共21页。
陈胜、吴广起义
学习思考:
大泽乡起义的时间、领导人、过程是什么?在哪里建 立了政权?意义是什么?
第9页,共21页。
陈胜、吴广起义
第20页,共21页。
课堂小结
秦的暴 秦末农
政
民起义
赋刑 税法 苛严 重酷
前期:陈胜吴广大
泽乡起义
后期:项羽、刘邦起
义
秦亡(前207年)
楚汉之争
秦二世更加残酷
徭役繁重
第21页领导人: 陈胜、吴广
3、建立政权地点: 陈
4、意义: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第10页,共21页。
秦 末 农 民 起 义
第11页,共21页。
陈胜、吴广起义
过程 大泽乡起义
占领陈,建立张楚政权 秦二世反击 吴广遇害 陈胜牺牲
第12页,共21页。
各抒己见
陈胜、吴广起义
约法三章”,得民心
杀抢掠,失民心
广纳人才,势力壮大
刚愎自用,众叛亲离, 实力削弱
取得胜利,建立汉朝
最终失败,乌江自刎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主要讲述了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历史事件。
本课内容围绕着秦朝的暴政、农民起义的爆发以及起义军与秦军的斗争展开。
教材通过详细的叙述,揭示了秦朝统治者的残暴行径,以及农民阶级在苦难中觉醒、抗争的过程。
本课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经过和影响,培养学生对封建暴政的认识,以及对农民起义的历史评价。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有一定的认识。
然而,对于秦末农民起义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本课的核心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朝的暴政表现,掌握秦末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农民起义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朝的暴政表现、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影响。
2.教学难点: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起义军与秦军的斗争过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合作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出秦朝的暴政,为学生讲述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秦朝的暴政表现,思考农民起义的原因。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影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4.案例分析:分析起义军与秦军的斗争过程,让学生了解农民起义的艰苦性和英勇斗争精神。
5.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农民起义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0课教案 秦末农民大起义
(4)陈胜、吴广起义为什么能得到各地农民的响应?说明了什么问题?
(5)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是谁继续领导反秦斗争诛灭暴秦?在哪一次战役中打败秦军主力?秦朝灭亡是在何时?
答案:(1)遇大雨,不能按时到达渔阳。发动起义。
课堂探究
板块一 秦的暴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2/3交给国家。当时,全国人口约2 000万,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有二三百万,连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许多服役的人活活累死。
材料二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10多种,有腰斩、车裂等。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一家犯法,邻里都受牵连。
教学反思
A.晋楚争霸B.齐魏争霸C.秦赵之争D.楚汉之争
教材图
片分析
《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大泽乡爆发了。图中挥手讲话的是陈胜,陈胜后面站立的是吴广。
史料积累
“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材料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史记·陈涉世家》
(1)陈胜等人戍边途中发生了什么事?随后做出什么决定?
(2)如果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雨,秦末农民起义还会爆发吗?为什么?
答案:(1)为争夺帝位。如“背水一战”“四面楚歌”“约法三章”等。
(2)不对。原因:刘邦进入关中后,约法三章,废秦苛法,大得人心;项羽相反,巨鹿之战后,活埋秦降卒,进入关中后,纵兵烧杀抢掠,大失人心。刘邦善于用人,身边有一批谋士良将,如萧何、张良、韩信等;项羽则不能容人,连谋士范增最后也愤然离去。刘邦有关中做根据地,无后顾之忧;项羽没有。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2016部编版)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课件(共31张PPT)
焚书坑儒
胡 扶 亥 苏
罪状
1 宠幸奸臣赵高 2 残害手足
秦二世的残暴统治
指鹿为马
公元前 210 年秦始皇病死于沙 赵 3 残杀贤良功臣 丘平台。小儿子胡亥与赵高、李 高 斯勾结,夺得皇帝位置,称为秦 4 苛待百姓、 民怨鼎沸 二世。秦二世昏庸残暴,使秦朝 “刑者相伴于道,死人日积于市”。 加速走向灭亡。
奎屯市一中李新亮
一、秦的暴政
秦的暴政体现在哪些方面? 1、沉重赋税 2、徭役繁重
3、刑罚严苛 4、二世更加残暴
秦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 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汉书》 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织不足 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 未足其欲也。 ……——《汉书》
秦朝税收20倍于古代,三分之二 的收成交给国家。
4
经过:
渔 阳 函 谷 关
×
咸 阳
陈 大泽乡
大泽乡起义→ 攻县城,占领 陈,建政权→ 直逼咸阳→秦 二世反击→陈 胜、吴广被害。
5
结果:
起义失败,陈胜、 吴广被杀害。
6
影响: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大 泽 乡 起 义
秦的暴政导致了陈 胜、吴广起义,陈胜、 吴广起义是对秦朝施政 的反抗。
陈胜、吴广起义与 秦朝的施政有怎样的关系?
公元前202年,刘邦将 四面楚歌 项羽困于垓下。项羽手下 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 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 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民歌, 不禁吃惊道:“刘邦已得 到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 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 在与虞姬生死诀别后,项羽带仅剩的 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到乌江畔 自刎而死。
材料研读:
《史记.高祖本纪》 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 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余悉除去秦法。”使得秦人大喜, 民心安定。后来刘邦在谈到为何能 战胜项羽时说:张良、萧何和韩信 刘邦重视人才,善于用人,得到 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吾能 张良、萧何和韩信的辅佐。项羽 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 刚愎自用,不重视人才,不采纳 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 范增的意见。 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秦朝末年,由于暴政和重税,引发了农民起义,最终导致秦朝灭亡的历史事件。
本课内容包括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秦朝灭亡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认识到封建统治者的暴政和重税是导致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了解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知能力。
但是,对于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看视频等途径,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掌握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等历史事件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封建统治者的暴政和重税是导致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理解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等历史事件的基本史实。
2.教学难点:秦末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视频、图片、音乐等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内容。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视频:秦末农民起义相关视频资料。
3.图片: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等历史事件的图片资料。
4.课件: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秦朝的暴政和重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秦朝会引发农民起义?2.呈现(10分钟)观看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等历史事件的基本史实。
人教版历史(2016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件: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A.杀人者死,作人及盗抵罪
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知彼知己者,民起义出现多支起义军,最后推翻秦朝统治的是( )
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D.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蔡琰(作 者有待 考证) 的《胡 笳十八 拍》 郭璞的《 游仙诗 》 鲍照的《 拟行路 难》 庾信的《 拟咏怀 》 都特别喜欢。不过都是组诗,太长了 ,就不 贴了orz 。
蔡琰(作者有待考证)的《胡笳十八拍》
郭璞的《游仙诗》
鲍照的《拟行路难》
庾信的《拟咏怀》
都特别喜欢。不过都是组诗,太长了,就不贴了orz。
最后还想推一下萧绎的《幽逼诗》四首:
【南史曰:元帝避建邺则都江陵,外迫强敌,内失人和。魏师至,方征兵四方,未至而城见克。在幽逼求酒,饮之,制诗四绝。后为梁王詧所害。】 南风且绝唱,西陵最可悲。今日还蒿里,终非封禅时。 人世逢百六,天道异贞恒。何言异蝼蚁,一旦损鲲鹏。 松风侵晓哀,霜雰当夜来。寂寥千载后,谁畏轩辕台。 夜长无岁月,安知秋与春。原陵五树杏,空得动耕人。
秦的 十余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七十余万,加上修驰道等
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沉。 重的
暴政 “赭衣塞路,囹圄成市”:
赋税
秦朝的刑法残酷到令人发指的程度,人们动不动就要
受以处 各罚类,刑而法且的一人人多有达罪10,0多家万族。邻当居时都在要秦受残国牵的酷连市,的场每,年有被一处 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有人买,拐杖却是抢刑手法货。
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
秦二世即位后下令将大量宫女殉葬,把墓室的 所有工匠闷死在墓里,诛杀兄弟、姊妹22人, 杀害蒙恬等文武大臣不计其数,不断增加赋税 和徭役,并恣意挥霍,四处巡游,穷奢极欲, 使人民处于无法生活的境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来的。
【注释5】
《史记·陈涉世家》:“陈 胜曰 ‘天下苦秦久矣’。”
二、陈胜吴广起义
时间:公元前209年; 地点:大泽乡; 原因:900多个农民赴渔阳(北京密云)戍守 (服兵役),耽误了工期,按律当斩,遂揭竿 而起。 过程:大泽乡起义——陈县建立张楚政权—— 逼近咸阳。 结果:陈胜吴广兵败,被部下所杀;项羽刘邦 继续领导反秦起义,直至公元前207年灭秦。
本课知识结构及内在关联
秦始皇 的暴政
秦二世 的暴政
秦朝的 暴政
根本因
政治上 刑法严酷
经济上 赋役沉重
文化上 禁锢思想
戍边误期 直接 陈胜吴广起义 按律当斩 原因 (大泽乡起义)
项羽刘邦 继续反秦 直至秦亡
起义失败
陈胜吴广 相继被杀
楚汉之争
刘邦建汉
一、秦的暴政
(一)政治上 刑法严酷——重刑轻民,轻罪重罚。
【注释3】
2009年对“焚书坑儒”所做的综述
一、关于“焚书”的研究
近代史学界一致认为“焚书”事件的导火索是秦王朝实行郡县
制还是分封制的争论。对“焚书”范围的认识,“焚书”没有烧光
所有的书,这是肯定的,但是具体包括哪些书,史学界有不同的观
点,颇具代表性的有“六经未亡说”。
二、关于“坑儒”的研究
对于“坑儒”的起因,史学界也是存在共识的,是由于方士求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战国以来秦楚关系发展
《课程标准》要求
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知道秦朝的灭亡 和西汉的建立。
本课教学的基本叙事逻辑
秦的 暴政
陈胜吴广 起义
刘邦项羽反 秦大起义
秦朝 灭亡
楚汉 之争
本课的教学重点(从文字量来看)
秦的 暴政
陈胜吴广 起义
刘邦项羽反 秦大起义
秦朝 灭亡
楚汉 之争
长生不老药不得而亡去, 并且对秦始皇进行诽谤,从而导致了“
坑儒”的悲剧。对于“坑儒”的对象,主要分为“儒生说”,“方
士说”,或者“‘方士’‘儒生’兼而有之说”。对于秦始皇的“
坑儒”次数,史学界一直认为只有一次,但是也有学者认为是两次
。
三、关于“焚书坑儒”的评价
第一种是全盘否定的观点,以郭沫若为代表。第二种观点认为
秦朝重刑轻民、刑罚严酷的证据
【注释1】下同
秦朝赋役沉重的证据
《史记·张耳陈余列传》:“头会箕敛,以供军费, 财厦力尽,民不聊生。”
《汉书·食货志》:“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 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 见税什五。”
秦代还具体规定了关于征发和督促徭役的律令:“ 御中发征,乏弗行,货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 淬;六日到 旬,货一盾,过旬,货一甲。”这是说徭役失期,要按规定 受罚的。
《史记·儒林列传》: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 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
贾谊《过秦论》:“于是废先王(44)之道,焚百 家之言,以愚黔首”。
“焚书坑儒”的学界观点
“焚书”和“坑儒”是两回事。东汉王充是第一个把这两 件事区别开来的学者, 他在《论衡·语增篇》中指出二者是背 景不同的两件事, “燔《诗》、《书》,起淳于越之谏; 坑儒士 , 起自诸生为妖言。”“焚书”是书厄, 不见人祸; “坑儒” 是人祸, 却无主名, 这在中国文祸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原文的说法, 应当是别有用心的编造。……
从现有的文献典籍来看, 焚书坑儒, 是东汉以来的用语和观念
。……焚书坑儒, 是一个用真实的焚书和虚假的坑儒巧妙合成的伪
史, 编造者是儒学的经师们, 编造的时间在东汉初年, 编造的目的
在于将儒家的经典抬举为圣经, 将儒生们塑造为殉教的圣徒, 为儒
学的国教化制造舆论。
坑儒是伪造的历史, 而且是一个三重伪造的历史。《说苑 反
质》所载的秦始皇坑方士的故事,是这段伪史的第一个版本。。《
史记 秦始皇本纪》所载的秦始皇坑方士的故事, 是这段伪史的第
二个版本。《诏定古文尚书序》所载的秦始皇坑埋儒生的故事, 是
这段伪史的第三个版本。这个故事, 是东汉初年儒学的经师们根据
当时的政治需要, 基于《史记 秦始皇本纪》所载的故事加工编造
意义:“首义”——第一场农民起义; 拉开了秦朝灭亡的序幕;
《史记·陈涉世家》:“陈胜 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 秦,由涉首事也。”(释义:陈胜虽然去
世,但是他封立派遣的那些王侯将相最终灭掉了秦王朝 ,而这些都是陈涉首发起义的结果。)
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 出土的帛书《五星占》所记 “张楚”国号。
“焚书坑儒” 也有其积极的一面,以梁启超、胡适、翦伯赞为代
表。
【注释4】
2010年的新观点
……由此看来, 在所谓的“坑儒”事件中, 被坑的都是名不见
经传的无名方士, 罪大恶极的五位有名方士, 不是逃亡就是安然无
恙, 这种名不符实的结局, 实在是使人怀疑秦始皇是否坑埋过方士
至于将这件事情说成是“坑儒”事件, 可以肯定是不符合记事
“张楚”政权考
十分引人注目的是, 在《五星占 》的五星行度和刑德佚书的干支表中, 都记录了陈胜起义建立的农民革命政 权“张楚”国号,把它直接承接在秦始 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之后, 而不 标秦二世的年号。这是至今已见的历 史文物中关于“张楚”国号的最早记 录,是研究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 义和秦汉之际阶级斗争的极为宝贵的 发现。
“……戍死者固十六、七”。“僵死满野,流血千 里”。“秦之戍卒,不能其水土,戍者死于边,输者偾于道 ,秦民见行,如往弃市”。“战死事不出,讨其后,有(又) 后察不死,夺后爵,除伍人多不死者归,以为隶臣”。
【注释2】
秦朝焚书坑儒的证据
《史记·始皇本纪》: “非博士官所职, 天下敢 有藏《诗》、《书》、百家语者, 悉诣守, 尉杂烧之 。敢有偶语《诗》、《书》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二)经济上 赋役沉重——税收重、力役多。
(三)文化上 禁锢思想——焚书坑儒。
1999年版缩印本《辞海》3981页。“暴”字下无“ 暴政”词条,但有“暴君政治”词条。《辞源》无“暴政 ”词条。《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P52页有“暴政”词 条:指反动统治者残酷地剥削、镇压人民的政治措施。
Tyranny [ˈtɪrəni]
应该说, 他的“焚书坑儒”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只有秦国 的历史光荣正确, 列国史记当然没有保留的必要; 扰乱人们思 想, 为“诽谤”者提供“以古非今”理论依据的《诗》、《书 》、百家语当然也不能保留; 敢于公开“诽谤”朝廷、皇帝的 儒生、方士当然要从肉体上消灭。除此之外的书籍需要保留, 听话的儒生要继续为朝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