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简介

合集下载

雷达的知识简介

雷达的知识简介

雷达的知识简介雷达是一种利用射频信号进行探测和测量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气象、地质勘探、交通等领域。

雷达的原理是利用电磁波在空间中传播时的反射和散射现象,通过测量这些反射和散射信号的特性来获取目标的位置、速度、形状等信息。

雷达系统由发射器、接收器和信号处理器组成。

发射器产生一束高频电磁波并发射出去,这些电磁波会在目标上反射或散射,一部分被接收器接收到。

接收器将接收到的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经过放大、滤波等处理后传送给信号处理器。

信号处理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通过计算目标与雷达之间的距离、速度等参数来获取目标的相关信息。

雷达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电磁波在空间中的传播和反射规律。

当雷达发射出的电磁波遇到目标物体时,部分能量会被反射回来,这部分反射信号称为回波。

根据回波的时间延迟和幅度等特征,雷达可以判断目标物体的位置、距离和速度等信息。

雷达系统中的发射器通常采用高频振荡器和功率放大器组成,能够产生高频电磁波。

这些电磁波的频率通常在几百兆赫兹到几十吉赫兹之间,具有较长的波长。

发射器将电磁波发射出去后,通过天线辐射到空间中。

接收器一般由天线、低噪声放大器、混频器等组成。

天线用于接收回波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低噪声放大器用于放大接收到的微弱信号,以提高信号的可靠性和灵敏度。

混频器用于将接收到的高频信号与本地振荡器产生的信号进行混频,得到中频信号。

信号处理器是雷达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它通过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采样、滤波、放大、解调等处理,提取出目标的信息。

信号处理器利用雷达系统中的数学算法和信号处理技术,通过对回波信号的特征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获取目标的位置、距离、速度、形状等信息。

雷达系统的性能取决于发射器的功率、接收器的灵敏度、天线的方向性和信号处理器的算法等因素。

发射器功率的大小决定了雷达的最大探测距离和目标的探测能力。

接收器的灵敏度决定了雷达对微弱回波信号的接收能力。

天线的方向性决定了雷达的目标定位精度和目标的方位角测量能力。

雷达通信

雷达通信

雷达通信简介一、雷达简介雷达这个名称是“无线电探测和测距”(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英文的缩写。

而雷达的出现对地(搜索)轰炸、空对空(截击)脉冲角度跟踪、脉冲多普勒信号处理、合成孔径和脉冲压缩的高分辨率、结合敌我识别的组合系统、结合计算机的自动火控系统、地形回避和地形跟随、无源或有源的相控阵、频率捷达一种探测器发展到了雷达、红外、紫外、激光以及其他光学探测手段融合协作。

当代雷达的同时多功能的能力使得战场指挥员在各种不同的搜索/跟踪模式下对目标进行扫描,并对干扰误差进行自动修正,而且大多数的控制功能是在系统内部完成的。

自动目标识别则可使武器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AWACS(美军空中警戒和控制系统)和JSTARS(美军联合监视与目标攻击雷达系统)这样的具有战场敌我识别能力的综合雷达系统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未来战场上的信息指挥中心。

利用雷达可以探测飞机、舰艇、导弹以及其他军事目标,除了军事用途外,雷达在交通运输上可以用来为飞机、船只导航,在天文学上可以用来研究星体,在气象上可以用来探测台风,雷雨,乌云。

二、雷达的基本工作原理雷达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雷达发射机产生足够的电磁能量,经过收发转换开关传送给天线;天线将这些电磁能量辐射至大气中,集中在某一个很窄的方向上形成波束,向前传播;电磁波遇到波束内的目标后,将沿着各个方向产生反射,其中的一部分电磁能量反射回雷达的方向,被雷达天线获取;天线获取的能量经过收发转换开关送到接收机,形成雷达的回波信号。

由于在传播过程中电磁波会随着传播距离而衰减,雷达回波信号非常微弱,几乎被噪声所淹没。

接收机放大微弱的回波信号,经过信号处理机,可提取出包含在回波中的信息,并在显示器上表示出目标的距离、方向、速度等。

1、测量距离为了测定目标的距离,雷达准确测量从电磁波发射时刻至接收到回波时刻的延迟时间,即电磁波从发射机到目标,再由目标返回雷达接收机的传播时间。

雷达简介-雷达工作的基本参数-PART1

雷达简介-雷达工作的基本参数-PART1

雷达简介-雷达工作的基本参数-PART1一.雷达简介1.什么是雷达雷达(Radar),又名无线电探测器,雷达的基本任务是探测目标的距离、方向速度等状态参数。

雷达主要由天线、发射机、接收机、信号处理机和显示器等组成。

2.雷达的工作原理雷达通过发射机产生足够的电磁能量,通过天线将电磁波辐射至空中,天线将电磁能量集中在一个很窄的方向形成波束向极化方向传播,电磁波遇到波束内的目标后,会按照目标的反射面沿着各个方向产生反射,其中一部分电磁能量反射到雷达方向,被雷达天线获取,反射能量通过天线送到接收机形成雷达的回波信号。

这里要说明的是,由于在传播过程中电磁波会随着传播距离而衰减,雷达接收的回波信号非常微弱,几乎被噪声所淹没,接收机将这些微弱的回波信号经过低噪放,滤波和数字信号处理,将回波信号处理为可用信号后,送至信号处理机提取含在回波信号中的信息,将这些信息包含的目标距离方向速度等现实在显示器上。

二.雷达的基本用途1.测定目标的距离为了测定目标的距离,雷达准确测量从电磁波发射时刻到接收到回波时刻的延迟时间,这个延迟时间是电磁波从发射机到目标,再由目标返回雷达接收机的传播时间。

根据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公式为:S=CT/2。

其中,S为目标距离T为电磁波从雷达发射出去到接收到目标回波的时间C为光速2.测量目标方位是利用天线的尖锐方位波束测量。

测量仰角靠窄的仰角波束测量。

根据仰角和距离就能计算出目标高度。

雷达发现目标,会读出此时天线尖锐方位的指向角,就是目标的方向角。

两坐标雷达只能测定目标的方位角,三坐标雷达可以测定方位角和俯仰角。

3.测定目标的运动速度是雷达的一个重要功能,—雷达测速利用了物理学中的多普勒原理.当目标和雷达之间存在着相对位置运动时,目标回波的频率就会发生改变,频率的改变量称为多普勒频移,用于确定目标的相对径向速度,通常,具有测速能力的雷达,例如脉冲多普勒雷达,要比一般雷达复杂得多。

雷达十大品牌简介

雷达十大品牌简介

05
分享
成功案例一:产品创新驱动增长
总结词
雷达品牌通过不断的产品创新,成功地驱动了销售增长。
详细描述
雷达品牌在市场上一直以创新和科技感著称。他们的产品线不断推陈出新,通过引入新的技术和设计,使得产品 更具吸引力。例如,他们最近推出了一款具有高度创新性的雷达探测器,能够准确探测到远距离的目标,并且具 有很高的灵敏度。这款产品在市场上迅速取得了成功,为雷达品牌带来了可观的销售额。
成功案例三:品牌营销提升知名度
总结词
雷达品牌通过巧妙的品牌营销策略,成功地提升了品 牌知名度。
详细描述
雷达品牌非常注重品牌营销。他们通过广告、公关活动 、社交媒体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品牌知名度。例如,他们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有趣和吸引人的内容,吸引用户 的关注和讨论;他们还通过举办一些具有影响力的活动 ,如产品发布会、技术研讨会等,来吸引行业内的专业 人士和媒体的关注。这些营销策略有效地提高了雷达品 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品牌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 基础。
04
雷达品牌竞争策略
分析
竞争对手分析
确定竞争对手范围
在雷达行业,将所有潜在的竞争者纳入分析范围,包括直接竞争对手、间接竞争对手、替代品生产者和潜在进入者。
收集竞争对手信息
通过市场调研、行业报告、公开资料等途径,收集竞争对手的产品信息、价格策略、营销策略、技术研发等方面的信 息。
竞争对手分析框架
运用SWOT分析、PEST分析等工具,对竞争对手进行全面的分析,以了解他们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 胁。
成功案例二:渠道拓展助力市场拓展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雷达品牌通过拓展销售渠道,成功地扩大了市场覆盖。

《雷达成像原理》课件

《雷达成像原理》课件

05
雷达成像技术发展与展望
雷达成像技术的发展历程
雷达成像技术的起源
20世纪40年代,雷达技术开始应用于军事 领域,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探索雷达 在成像方面的应用。
雷达成像技术的初步发展
20世纪6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的 发展,雷达成像技术开始进入初步发展阶段,出现 了多种成像模式。
提取雷达图像中的边 缘信息,用于目标识
别和形状分析。
纹理分析
提取雷达图像中的纹 理特征,用于分类和 识别不同的物质或结
构。
04
雷达图像解译
雷达图像的解译方法
直接解译法
01
根据雷达图像的直接特征,如斑点、纹理、色彩等,对目标进
行识别和分类。
间接解译法
02
利用雷达图像的间接特征,如地形、地貌、阴影等,结合地理
03
雷达图像处理
雷达图像预处理
去噪
去除雷达图像中的噪声,提高图像质量。
标定
对雷达图像进行几何校正和辐射校正,以 消除误差。
配准
将多幅雷达图像进行对齐,确保后续处理 的一致性。
滤波
平滑雷达图像,减少随机噪声和斑点效应 。
雷达图像增强
01 对比度增强
提高雷达图像的对比度, 使其更易于观察和理解。
03 直方图均衡化
雷达成像技术的成熟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 术的广泛应用,雷达成像技术逐渐成熟,分 辨率和成像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雷达成像技术的未来展望
高分辨率成像技术
未来雷达成像技术将进一步提高分辨率,实现更精细的成像效果 ,为各种应用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多模式成像技术
未来雷达成像技术将发展多种模式,包括透射、反射、合成孔径等 多种模式,以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

1、雷达简介解析

1、雷达简介解析

2.体积覆盖模式( VCP)
扫描策略决定了一个体扫描中包含多少个仰角,而体积覆盖 模式指定具体的仰角值(如0.5、1.5度等),WSR—88D 可包含20个不同的VCP,但目前定义的仅为四个: VCP11:扫描策略1 版本1:指定在5分钟完成的体扫中14个 不同仰角 VCP21:扫描策略2 版本1: 指定在6分钟完成的体扫中9个 不同仰角 VCP31:10分钟内完成5个具体仰角的扫描 (使用长雷达脉 冲) VCP32:10分钟内完成5个具体仰角的扫描(使用短雷达脉 冲)
新一代天气雷达基本结构框图
雷达数据采集单元RDA
雷达数据采集单元RDA由天线、发射机、接收机、信号处 理器、系统监控及通信等部分组成,该单元产生和发射电 磁脉冲,并将接收到的脉冲信号处理生成数字化基本资料 ,在RDA单元还完成第一级和第二级资料存档任务,RDA的 上述功能是由RDA计算机监视和控制的。 一、发射机(Transmitter) 多普勒天气雷达通过速调管放大器产生一个相当稳定的高 功率射频脉冲,然后通过天线收发转换开关送到天线处向 外辐射。为了保证多普勒资料能够精确的从返回信号中提 取,对所发射脉冲信号的稳定度要求很高,产生的每个脉 冲必须具有相同的初位相。
子系统(RDA)、宽/窄带通讯子系统(WNC)、雷达产品
生成子系统(RPG)、主用户处理器(PUP)和附属安装设 备。其中RDA产生和发射电磁脉冲,并将接收到的脉冲 信号转换成数据化雷达资料,RPG通过宽带通信从RDA 获取数据化雷达资料,通过一系列水文气象算法生成雷达 产品;PUP通过窄带通信从RPG获得气象产品,进行显 示存档,这里也是预报员的业务工作平台。
二、气象雷达的应用领域
对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警 定量降水估计 提供风场信息 数据同化 - 为高分辨率数值天气预报模式提供初始场 为机场气象保障和气象研究提供资料。 为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发射与飞行提供必要的气象资料

雷达的知识简介

雷达的知识简介

雷达的知识简介雷达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进行探测和测量的技术。

它可以通过发射电磁波并接收其反射来探测目标的位置、速度和其他特征。

雷达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航海、气象和科学研究等领域。

雷达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磁波的特性,通过发射器产生的高频电磁波向周围空间传播。

当这些电磁波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散射和折射等现象。

接收器接收到反射回来的电磁波,并通过信号处理和分析,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距离和速度等参数。

雷达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发射器、接收器、天线和信号处理系统。

发射器产生高频电磁波,并将其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接收器接收到反射回来的电磁波,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天线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

信号处理系统对接收到的电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目标的相关信息。

雷达的应用十分广泛。

在军事领域,雷达可以用于侦察和监视敌方目标,帮助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在航空和航海领域,雷达可以用于导航和防撞系统,提高航行安全性。

在气象预报中,雷达可以用于探测降水、风暴和气象现象,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报。

在科学研究中,雷达可以用于探测和研究地壳的变化、大气层的结构和太空中的天体等。

雷达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许多创新和突破。

例如,通过多普勒雷达可以测量目标的速度,实现对运动目标的跟踪和监测。

通过合成孔径雷达可以提高图像的分辨率,实现对地面目标的高清观测。

此外,还有雷达干涉技术、相控阵技术等,不断推动着雷达技术的发展。

然而,雷达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由于电磁波的传播特性,雷达在大气层中的传播会受到影响,导致信号衰减和多径效应。

此外,雷达对目标的探测范围和分辨率也有一定限制,尤其在复杂的环境中。

雷达是一种重要的无线电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深远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的推动,雷达技术将继续发展,为各个领域带来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雷达导论概论》课件

《雷达导论概论》课件

02 雷达系统组成
发射机
发射机是雷达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负责产生高频率的电磁波信号。
发射机的性能指标包括发射信号的频 率、功率、波形和调制方式等,这些 指标直接影响雷达的探测距离、分辨 率和抗干扰能力。
发射机通常包括振荡器、功率放大器 和调制器等组件,用于产生特定频率 和功率的信号。
为了提高雷达的性能,需要不断优化 发射机的设计,如采用新型的振荡器 和放大器技术,以提高信号的稳定性 和功率。
雷达干扰的种类与产生机理
• 杂乱式干扰:通过发射杂乱信号使雷达接收机过载,导致 无法正常工作。
雷达干扰的种类与产生机理
01
干扰产生机理
02
电磁波传播过程中受到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导 致信号失真或被淹没。
03
干扰源通常包括敌方有意发射的干扰信号、自然界 的电磁噪声以及设备内部产生的噪声。
抗干扰技术的主要方法
的信息。
参数测量
参数测量阶段需要对目标的距离、速 度、角度等参数进行测量,以获取目
标的详细信息。
信号检测
在信号检测阶段,需要对接收到的信 号进行阈值检测或相关检测,以判断 目标是否存在。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阶段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 行预处理、特征提取和分类识别等操 作,最终输出目标信息。
05 雷达数据处理
智能化抗干扰技术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自动识别和 排除干扰信号。
软硬结合抗干扰技术
结合硬件和软件手段,从多个层面降低干扰 信号的影响。
多频段、多模式抗干扰技术
开发利用多个频段和多种工作模式的雷达, 提高抗干扰能力。
网络化抗干扰技术
通过组网技术,实现雷达之间的信息共享和 协同工作,提高整体抗干扰能力。

场面监视雷达介绍

场面监视雷达介绍

2021/5/27
32
主电源分配单元(Mains Distribution Unit)
通过电源控制开关,为主板供电,进而为内部的各个模块(诸如VP3 TC3)等供电。同时,该模块还为天线马达供电。
2021/5/27
33
主板(Motherboard)
为各单元提供直流电源;产生系统触发;提供各单元(包括收发机, RSD)内部接口;安全环路控制;提供两个收发机柜、收发机与维护显 示器(Service Display)、收发机与RDP(雷达数据处理器)内部接口。
2021/5/27
20
调制器组合(A2/A4)和脉冲分析组件 (A3)
通过各触发信号控制充放电过程;通过脉冲形 成网络PFN的充放电过程,得到一个-8KV/8A 的电压送到磁控管。
2021/5/27
21
噪声因子及功率计(A12)
机内计量监控:正向功率;反射功率;噪声因 子。
2021/5/27
各一套。雷达头分成两个独立的通道,分别为RXTX#1与RXTX#2,每个通道由两
部收发机构成,同时工作在不同的载波频率上,分别是9170兆赫、9438兆赫,都为
x-band,当一个通道在工作状态时,另一个通道处于热备份状态,与浦东的雷达头
设备相比,相当于多了一倍的冗余,而且硬件更加模块化,在接下来的介绍中会详
细阐述。
2021/5/27
10
场面监视雷达设备概述
双频冗余雷达头
2021/5/27
双频双冗余雷达头
11
场面监视雷达设备概述
雷达终端部分: 浦东:HITT雷达终端处理系统:CMSP监视控制系统(2台)、CTP
中央处理系统(2台)、DP席位显示处理系统(塔台3台,站坪楼1台,机房内1台 共5台)、RDP雷达数据处理系统(2台)、RRP数据回放系统(2台)、IP接口处 理系统(2台)。

(完整版)雷达组成及原理

(完整版)雷达组成及原理

雷达的组成及其原理课程名称:现代阵列并行信号处理技术姓名:***学号:*************教师:王文钦教授一.简介雷达(Radar,即radio detecting and ranging),意为无线电搜索和测距。

它是运用各种无线电定位方法,探测、识别各种目标,测定目标坐标和其它情报的装置。

在现代军事和生产中,雷达的作用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空军和纳粹德国空军的“不列颠”空战,使雷达的重要性显露的非常清楚。

雷达由天线系统、发射装置、接收装置、防干扰设备、显示器、信号处理器、电源等组成。

其中,天线是雷达实现大空域、多功能、多目标的技术关键之一;信号处理器是雷达具有多功能能力的核心组件之雷达种类很多,可按多种方法分类:(1)按定位方法可分为:有源雷达、半有源雷达和无源雷达。

(2)按装设地点可分为;地面雷达、舰载雷达、航空雷达、卫星雷达等。

(3)按辐射种类可分为:脉冲雷达和连续波雷达。

(4)按工作被长波段可分:米波雷达、分米波雷达、厘米波雷达和其它波段雷达。

(5)按用途可分为:目标探测雷达、侦察雷达、武器控制雷达、飞行保障雷达、气象雷达、导航雷达等。

二. 雷达的组成(一)概述1、天线:辐射能量和接收回波(单基地脉冲雷达),(天线形状,波束形状,扫描方式)。

2、收发开关:收发隔离。

3、发射机:直接振荡式(如磁控管振荡器),功率放大式(如主振放大式),(稳定,产生复杂波形,可相参处理)。

4、接收机:超外差,高频放大,混频,中频放大,检波,视频放大等。

(接收机部分也进行一些信号处理,如匹配滤波等),接收机中的检波器通常是包络检波,对于多普勒处理则采用相位检波器。

5、信号处理:消除不需要的信号及干扰而通过或加强由目标产生的回波信号,通常在检测判决之前完成(MTI,多普勒滤波器组,脉冲压缩),许多现代雷达也在检测判决之后完成。

6、显示器(终端):原始视频,或经过处理的信息。

7、同步设备(视频综合器):是雷达机的频率和时间标准(只有功率放大式(主振放大式)才有)。

不活动驻留及跌倒雷达波探测器

不活动驻留及跌倒雷达波探测器

不活动跌倒报警雷达规格书1、产品简介不活动跌倒报警雷达是基于毫米波多普勒调频连续波雷达体制实现人体生物运动静态感知及人体生物感知,通过人员运动的多普勒参数及人员的生理参数同步感知技术,实现特定场所内人员状态的无线感知,通过无线信号通知网关实现场景联动;适用于家居、酒店、办公等场所。

(不受温度、湿度、噪声气流、尘埃、光照等因素影响)2、雷达性能参数产品型号FDA1-W通讯方式WiFi(2.4G)产品尺寸29.5×73×86mm电源输入5V==1A雷达频率24.05~24.25GHz测量原理多普勒天线发射功率6dBm水平探测角度90°垂直探测角度60°静坐探测距离Max4m跌倒探测距离Max3m运动探测距离Max12m工作温度-10℃-50℃工作湿度20%-85%(非凝结)安装方式吸顶安装3、雷达使用说明3.1、外观说明3.2、设备配网3.3.1APP配置及注册通过APP,使用手机号注册并登录APP。

3.3.2配网步骤(1)保持手机连接2.4GWiFi(不支持5GWiFi),并且打开手机蓝牙;(2)设备如果一直在闪烁红灯说明处于配网状态,如果未闪烁请长按复位键5s直到红灯熄灭后松开,红色指示灯闪烁,设备进入配网状态;APP配网操作方式一(蓝牙):(1)在扫描到的蓝牙设备中点击“去添加”;(2)选择要连接的WiFi(2.4G)并输入WiFi密码,点击“连接WiFi”,等待设备WiFi连接;(3)WiFi连接成功,页面跳转至“设备名称”页面,输入雷达名称,点击“开始使用”,雷达添加成功。

方式二:(3)点击右上角“+”,添加设备,选择自动发现;(4)发现设备后点击“下一步”;(5)选择要连接的WiFi(2.4G)并输入WiFi密码,点击“连接WiFi”,等待设备WiFi连接;(6)等待APP进行wifi配网直至配网成功即可成功配上wifi雷达设备3.4、设备安装3.4.1安装说明(1)雷达扫描会穿透玻璃,薄⽊板,⽯膏板隔墙等密度⼩的物体,不能穿透⼈体、液体、⾦属物体等导电介质,安装前请先根据房间布局确认安装位置;(2)安装方式为置顶安装,建议安装高度在3m以内,安装场景建议在厨房、卫生间等易滑区域;(3)通过USB接口接线通电(4)使用上墙安装支架对墙体进行钻孔,推入胶囊;(5)推入膨胀螺丝,固定安装支架;(6)将雷达底座对准安装支架卡扣,旋转方向固定雷达;(7)设备通电;3.4.2安装注意事项(1)产品安装禁止带电操作,请由专业人员进行安装;(2)通过USB接口接线通电;(3)切勿超出负载使用;(4)雷达通电时需60s预热后才开始工作;(5)本产品只适用于安装在室内环境,禁止安装在可被雨水覆盖或潮湿区域;(6)雷达探测面禁止有物品遮挡,雷达检测范围内不能有运动金属物体及大型盆栽;(7)安装时需保证雷达安装位置稳定无晃动;(8)安装位置需离空调口、新风口至少1m的距离;(9)雷达与雷达之间的安装间隔至少1m,避免同频干扰。

《雷达导论概论》课件

《雷达导论概论》课件
工作原理
雷达通过发射机产生高频电磁波,经过天线辐射到空间中,遇到目标后反射回 来,被雷达天线接收并传输给接收机进行处理,最终形成目标图像或数据。
雷达的分类
脉冲雷达
连续波雷达
通过发射脉冲信号进行探测,根据回波信 号的延迟时间确定目标距离,具有较高的 距离分辨率。
发射连续的电磁波,通过测量电磁波在空 间中的传播时间来确定目标距离,具有较 高的速度分辨率。
气象观测
雷达能够探测气象目标,如降水、风速、风向 等,为气象预报提供数据支持。
资源探测
雷达可用于地质勘探和资源探测,发现地下矿藏和资源分布。
未来雷达技术的发展趋势
隐身技术
随着反雷达技术的发展,雷达隐身技术将更加重要,提高雷达的生 存能力。
高频、超宽带技术
高频和超宽带雷达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强的抗干扰能力,是未来 发展的重要方向。
交通运输
雷达在交通运输领域中用于车辆自动驾驶、交通流量监测 、航道监测等方面,可以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和效率。
航空航天
雷达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用于导航、气象观测、地形测绘、 卫星轨道测量等方面,对于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
气象观测
雷达在气象观测领域中用于降水、风速、云层等方面的观 测和预报,对于气象研究和灾害预警具有重要作用。
合成孔径雷达
相控阵雷达
利用高速运动平台产生的多普勒效应,将 较小尺寸的天线等效为大面积天线,提高 雷达的方位分辨率。
通过控制阵列天线中各个辐射单元的相位 和幅度,实现雷达波束的扫描和跟踪,具 有多功能和高机动性。
雷达的应用领域
军事应用
雷达在军事领域中广泛应用于目标探测、跟踪、火控、制 导等方面,是现代战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装备。

《雷达概述》课件

《雷达概述》课件

安全监控
用于边境和重要设施的监控系 统,实时检测和跟踪可疑目标

生物医疗
用于无损检测和诊断,如肿瘤 检测、血流监测等。
雷达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提高安全性和效率
雷达在交通、航空、航海等领 域的应用,提高了安全性和运
行效率。
促进科技创新
雷达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相关领 域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如信号 处理、数据处理和人工智能等 。
反射回波
当电磁波遇到目标时, 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回波

接收信号
雷达通过接收天线接收 到回波信号。
处理信号
接收到的信号经过处理 后,可以提取出目标的 位置、距离、速度等信
息。
02
雷达种类
脉冲雷达
总结词
通过发送脉冲信号并接收回波来探测目标。
详细描述
脉冲雷达是最早的雷达类型,它通过发送短暂的脉冲信号并接收回波来探测目 标。脉冲雷达的发射功率较高,探测距离较远,但精度和分辨率相对较低。
连续波雷达
总结词
通过连续发送射频信号并接收回波来探测目标。
详细描述
连续波雷达的发射信号为连续的射频波,它通过测量回波信号的时间延迟和相位 变化来探测目标。连续波雷达的精度和分辨率较高,但发射功率较低,探测距离 相对较短。
合成孔径雷达
总结词
利用高速运动平台的运动合成孔径来提高分辨率。
详细描述
合成孔径雷达是一种先进的雷达技术,它通过在高速运动平台上发射和接收信号,利用运动合成孔径 来提高分辨率和探测精度。合成孔径雷达广泛应用于军事侦察、气象观测和地形测绘等领域。
雷达发展历程
早期雷达
雷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 ,当时主要用于探测敌机和导弹 。随着技术的发展,雷达逐渐应 用于气象、航空、航海等领域。

(完整版)雷达测速原理简介及系统应用

(完整版)雷达测速原理简介及系统应用

测速雷达原理雷达原理简介首先,大家必须先了解雷达的基本原理,因为雷达仍是当前用来检测移动物体最普遍的方法。

雷达英文为RADAR ,是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 的缩写。

所有利用雷达波来检测移动物体速度的原理,其理论基础皆源自于「多普勒效应」,其应该也是一般常见的多普勒雷达(Doppler Radar),此原理是在19世纪一位澳地利物理学家所发现的物理现象,后来世人为了纪念他的贡献,就以他的名字来为该原理命名。

多普勒的理论基础为时间。

波是由频率及振幅所构成,而无线电波是随着波而前进的。

当无线电波在行进的过程中,碰到物体时,该无线电波会被反弹,而且其反弹回来的波,其频率及振幅都会随着所碰到的物体的移动状态而改变。

若无线电波所碰到的物体是固定不动的,那么所反弹回来的无线电波其频率是不会改变的。

然而,若物体是朝着无线电线发射的方向前进时,此时所反弹回来的无线电波会被压缩,因此该电波的率频会随之增加;反之,若物体是朝着远离无线电波方向行进时,则反弹回来的无线电波,其频率则会随之减小。

下图为多普勒雷达(Doppler Radar)的基本原理图标:CS R-28测速雷达所应用的原理,就是可以检测到发射出去的无线电波,与遇到运动物体反弹回来的无线电波其间的频率变化及I 通道和Q 通道的相位变化。

由频率的变化,依特定的比例关系,而计算出该波所碰撞到物体的速度。

由I 通道和Q 通道之间的相位关系,计算判断运动物体是朝着无线电波的方向前进或朝其反方向前进。

根据多普勒原理,由于雷达发射和接受共用一个天线,且运动目标的运动方向与天线法线方向相一致,运动目标的多普勒频率fd 符合下列关系式。

(1) f d = 2V r f t C将(1)式变为(2) 其中Vr 为目标运动速度;C 为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一个常数;ft 为雷达的发射频率,是一个已知量;fd 为测量到的运动目标引起的多普勒频率,其测量精度由石英晶体振荡器保证,并由计算机处理,进行速度换算并送到显示屏显示。

毫米波雷达多目标跟踪算法

毫米波雷达多目标跟踪算法

毫米波雷达多目标跟踪算法1. 简介毫米波雷达是一种利用毫米波频段进行探测和测距的雷达系统。

由于其具有高分辨率、强穿透能力和不受天气影响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无人驾驶、智能交通系统、安防监控等领域。

而多目标跟踪算法则是在毫米波雷达系统中实现对多个目标进行准确跟踪的关键技术。

本文将详细介绍毫米波雷达多目标跟踪算法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并探讨其在实际场景中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2. 算法原理2.1 毫米波雷达工作原理毫米波雷达通过发射连续或脉冲信号,并接收回波信号来实现对目标的探测和测距。

其工作频段通常为30 GHz到300 GHz之间,相比于传统的微波雷达,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精度。

2.2 多目标跟踪算法基本原理多目标跟踪算法主要包括目标检测和目标关联两个步骤。

目标检测用于在雷达数据中识别出可能存在的目标,而目标关联则是将连续的雷达帧之间的目标进行匹配,实现对目标轨迹的跟踪。

通常,多目标跟踪算法可以分为基于滤波器的方法和基于数据关联的方法。

滤波器方法通过状态估计器(如卡尔曼滤波器或粒子滤波器)对每个目标进行预测和更新,从而实现对目标轨迹的跟踪。

而数据关联方法则通过将当前帧中的目标与上一帧中已知的目标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更新或创建新的轨迹。

3. 算法方法3.1 目标检测在毫米波雷达数据中进行目标检测是多目标跟踪算法的第一步。

常用的方法包括基于阈值、基于模型和基于深度学习等。

•基于阈值:通过设定一个合适的阈值来判断雷达数据中是否存在可能的目标。

该方法简单快速,但容易受到噪声和杂散回波的影响。

•基于模型:利用目标在雷达数据中的特征模型进行匹配,如目标的形状、尺寸和速度等。

该方法对目标的形状和尺寸有一定要求,但能够提供更准确的目标检测结果。

•基于深度学习:利用深度神经网络对雷达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和目标分类。

该方法需要大量标注数据进行训练,但在目标检测准确率上通常能够超过传统方法。

3.2 目标关联目标关联是多目标跟踪算法的核心部分。

雷达ttm语句

雷达ttm语句

雷达ttm语句摘要:1.雷达发展背景及应用领域2.雷达技术简介2.1 雷达工作原理2.2 雷达主要类型3.雷达在交通安全中的应用3.1 航空交通安全3.2 道路交通安全4.我国雷达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5.雷达产业发展趋势与挑战正文:一、雷达发展背景及应用领域雷达(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作为一种无线电探测技术,起源于20世纪初。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雷达技术逐渐成熟并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军事、航空航天、气象、地质勘测、交通管理等。

二、雷达技术简介1.雷达工作原理雷达通过发射无线电波,接收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根据反射信号的时间、频率和强度等信息,计算出目标的位置、速度、形状等参数。

2.雷达主要类型雷达可分为脉冲雷达、连续波雷达、相控阵雷达等。

不同类型的雷达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三、雷达在交通安全中的应用1.航空交通安全雷达在航空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如空中交通管制、飞行器导航、气象监测等。

雷达技术能够实时监测飞行器的位置、速度等信息,确保航空交通安全。

2.道路交通安全雷达在道路交通安全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车载雷达可实时监测车辆周围的障碍物和行人,提醒驾驶员注意安全距离,预防交通事故。

四、我国雷达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近年来,我国雷达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果,不仅在军事领域实现了突破,还在民用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

我国雷达产业正朝着高性能、高可靠性、小型化、低功耗等方向发展。

五、雷达产业发展趋势与挑战1.发展趋势随着物联网、无人驾驶、智能交通等技术的快速发展,雷达在民用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此外,新型雷达技术如合成孔径雷达(SAR)、激光雷达等也将逐渐成熟,为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2.挑战尽管雷达产业发展迅速,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技术瓶颈、市场竞争、法律法规限制等。

为应对这些挑战,我国雷达产业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

总之,雷达技术在交通安全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控阵雷达是一种新型的有源电扫阵列多功能雷达。它不但具有 传统雷达的功能,而且具有其它射频功能。有源电扫阵列的最重要的 特点是能直接向空中辐射和接收射频能量。它与机械扫描天线系统相 比,有许多显著的优点。
雷达的历史
1842年多普勒(ChristianAndreasDoppler)率先提出利用多 普勒效应的多普勒式雷达。
1921年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发现了短波可以进行洲际通信后,科 学家们发现了电离层。短波通信风行全球。
1934年,一批英国科学家在 R.W.瓦特领导下对地球大气层进 行研究。有一天,瓦特被一个偶然观察到的现象吸引住了。它发现荧 光屏上出现了一连串明亮的光点,但从亮度和距离分析,这些光点完 全不同于被电离层反射回来的无线电回波信号。经过反复实验,他终 于弄清,这些明亮的光点显示的正是被实验室附近一座大楼所反射的 无线电回波信号。瓦特马上想到,在荧光屏上既然可以清楚地显示出 被建筑物反射的无线电信号,那么活动的目标例如空中的飞机,不是 也可以在荧光屏上得到反映吗?
8
对雷达的径向相对运动速度;根据发射脉冲和接收的时间差,可以测 出目标的距离。同时用频率过滤方法检测目标的多普勒频率谱线,滤 除干扰杂波的谱线,可使雷达从强杂波中分辨出目标信号。所以脉冲 多普勒雷达比普通雷达的抗杂波干扰能力强,能探测出隐蔽在背景中 的活动目标。
脉冲多普勒雷达于 20世纪 60年代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20世 纪 70年代以来,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数字处理技术的发展,脉冲 多普勒雷达广泛用于机载预警、导航、导弹制导、卫星跟踪、战场侦 察、靶场测量、武器火控和气象探测等方面,成为重要的军事装备。 装有脉冲多普勒雷达的预警飞机,已成为对付低空轰炸机和巡航导弹 的有效军事装备。此外,这种雷达还用于气象观测,对气象回波进行 多普勒速度分辨,可获得不同高度大气层中各种空气湍流运动的分布 情况。
雷达的发明
在本世纪 30年代,无线电技术出现了重大的突破,那就是雷达 的发明。雷达又称作无线电测位。是利用无线电波的反射,来测量远
1
处静止或移动目标的距离和方位,并辨认出被测目标的性质和形 状。
早在 1887年,赫兹进行验证电磁波存在的实验时就曾发现:发 射的电磁波会被一大块金属片反射回来,正如光会被镜面反射一 样。
1864年马克斯威尔(JamesClerkMaxwell)推导出可计算电磁 波特性的公式。
1886年赫兹(HeinerichHertz)展开研究无线电波的一系列实 验。
1888年赫兹成功利用仪器产生无线电波。 1897年汤普森(JJThompson)展开对真空管内阴极射线的研究。
5
1904年侯斯美尔(ChristianHülsmeyer)发明电动镜 (telemobiloscope),是利用无线电波回声探测的装置,可防止海 上船舶相撞。
9
常采用较高以及多种的重复频率和多种发射信号形式,以在数据处理 机中利用代数方法,并可应用滤波理论在数据处理机中对目标坐标数 据作进一步滤波或预测。
脉冲多普勒雷达具有下列特点:①采用可编程序信号处理机,以 增大雷达信号的处理容量、速度和灵活性,提高设备的复用性,从而 使雷达能在跟踪的同时进行搜索并能改变或增加雷达的工作状态,使 雷达具有对付各种干扰的能力和超视距的识别目标的能力;②采用可 编程序栅控行波管,使雷达能工作在不同脉冲重复频率,具有自适应 波形的能力,能根据不同的战术状态选用低、中或高三种脉冲重复频 率的波形,并可获得各种工作状态的最佳性能;③采用多普勒波束锐 化技术获得高分辨率,在空对地应用中可提供高分辨率的地图测绘和 高分辨率的局部放大测绘,在空对空敌情判断状态可分辨出密集编队 的群目标。
雷达的种类
雷达种类很多,可按多种方法分类: (1) 按定位方法可分为:有源雷达、半有源雷达和无源雷达。
4
(2) 按装设地点可分为;地面雷达、舰载雷达、航空雷达、卫星雷 达等。
(3) 按辐射种类可分为:脉冲雷达和连续波雷达。 (4) 按工作被长波段可分:米波雷达、分米波雷达、厘米波雷达和
其它波段雷达。 (5)按用途可分为:目标探测雷达、侦察雷达、武器控制雷达、飞 行保障雷达、气象雷达、导航雷达等。
2
根据上述的设想,瓦特和一批英国电机工程师终于在 1935年研 制成功第一部能用来探测飞机的雷达。后来,探测的目标又迅速扩展 到船舶、海岸、岛屿、山峰、礁石、冰山,以及一切能够反射电磁波 的物体。当时研制雷达纯粹是为了军事需要,因此是在保密状态下进 行的。实际上,几乎在同一时期,各国的科学家们都在保密的条件下 独立地开展这方面的工作,都有杰出的代表人物。R.W瓦特只能说 是在这方面已为大家知晓的代表人物而已。
7
50年代中期美国装备了超距预警雷达系统,可以探寻超音速飞 机。不久又研制出脉冲多普勒雷达。
1959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研制出弹道导弹预警雷达系统,可发 跟踪 3000英里外,600英里高的导弹,预警时间为 20分钟。
1964年美国装置了第一个空间轨道监视雷达,用于监视人造地 球卫星或空间飞行器。
1971年加拿大伊朱卡等 3人发明全息矩阵雷达。与此同时,数 字雷达技术在美国出现。
6
1931年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利用拍频原理研制雷达,开始让发 射机发射连续波,三年后改用脉冲波。
1935年法国古顿研制出用磁控管产生 16厘米波长的撜习窖捌 鲾,可以在雾天或黑夜发现其他船只。这是雷达和平利用的开始。
1936年 1月英国 W.瓦特在索夫克海岸架起了英国第一个雷达站。 英国空军又增设了五个,它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到 1939年为止,一些国家秘密发展起来的雷达技术已达到了完 全实用的地步。就在这一年,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项新发明在 二战中显示出了它的巨大威力。
雷达的工作原理
雷达所起的作用和眼睛相似,当然,它不再是大自然的杰作,同 时,它的信息载体是无线电波。 事实上,不论是可见光或是无线电 波,在本质上是同一种东西,都是电磁波,传播的速度都是光速 C, 差别在于它们各自占据的波段不同。其原理是雷达设备的发射机通过 天线把电磁波能量射向空间某一方向,处在此方向上的物体反射碰到 的电磁波;雷达天线接收此反射波,送至接收设备进行处理,提取有 关该物体的某些信息(目标物体至雷达的距离,距离变化率或径向速 度、方位、高度等)。
雷达
目录
雷达的定义 雷达的组成 雷达的发明 雷达的工作原理 雷达的应用 雷达的种类 雷达的历史
雷达的定义
雷达概念形成于 20世纪初。雷达是英文 radar的音译,意为无 线电检测和测距,是利用微波波段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
雷达的组成
各种雷达的具体用途和结构不尽相同,但基本形式是一致的,包 括五个基本组成部分:发射机、发射天线、接收机、接收天线以及显 示器。还有电源设备、数据录取设备、抗干扰设备等辅助设备。
机载火控系统用的主要是脉冲多普勒雷达。如美国战机装备的 A PG-68雷达,代表了机载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的先进水平。它有 18 种工作方式,可对空中、地面和海上目标边搜索边跟踪,抗干扰性能 好,当飞机在低空飞行时,还可引导飞机跟踪地形起伏,以避免与地 面相撞。这种雷达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
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主要由天线、发射机、接收机、伺服系统、 数字信号处理机、雷达数据处理机和数据总线等组成。机载脉冲多普 勒雷达通常采用相干体制,有着极高的载频稳定度和频谱纯度以及极 低的天线旁瓣,并采取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脉冲多普勒雷达通
脉冲多普勒雷达是利用多普勒效应制成的雷达。1842年,奥地 利物理学家 C 多普勒发现波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会使观测到的频 率发生变化,这种现象被称为多普勒效应。
脉冲多普勒雷达的工作原理可表述如下:当雷达发射一固定频率 的脉冲波对空扫描时,如遇到活动目标,回波的频率与发射波的频率 出现频率差,称为多普勒频率。根据多普勒频率的大小,可测出目标
多普勒雷达
多普勒雷达就是利用多普勒效应进行定位,测速,测距等工作的 雷达。所谓多普勒效应就是,当声音,光和无线电波等振动源与观测 者以相对速度 V相对运动时,观测者所收到的振动频率与振动源所发 出的频率有所不同。因为这一现象是奥地利科学家多普勒最早发现 的,所以称之为多普勒效应。由多普勒效应所形成的频率变化叫做多 普勒频移,它与相对速度 V成正比,与振动的频率成反比。
1897年夏天,在波罗的海的海面上,俄国科学家波波夫在“非 洲号”巡洋舰和“欧洲号”练习船上直接进行 5千米的通信试验时, 发现每当联络舰“伊林中尉号”在两舰之间通过时,通信就中断,波 波夫在工作日记上记载了障碍物对电磁波传播的影响,并在试验记录 中提出了利用电磁波进行导航的可能性。这可以说是雷达思想的萌 芽。
测量距离实际是测量发射脉冲与回波脉冲之间的时间差,因电磁 波以光速传播,据此就能换算成目标的精确距离。
3
测量目标方位是利用天线的尖锐方位波束测量。测量仰角靠窄的 仰角波束测量。根据仰角和距离就能计算出目标高度。
测量速度是雷达根据自身和目标之间有相对运动产生的频率多 普勒效应原理。雷达接收到的目标回波频率与雷达发射频率不同,两 者的差值称为多普勒频率。从多普勒频率中可提取的主要信息之一是 雷达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变化率。当目标与干扰杂波同时存在于雷达的 同一空间分辨单元内时,雷达利用它们之间多普勒频率的不同能从干 扰杂波中检测和跟踪目标。
雷达的应用
雷达的优点是白天黑夜均能探测远距离的目标,且不受雾、云和 雨的阻挡,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特点,并有一定的穿透能力。因此, 它不仅成为军事上必不可少的电子装备,而且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发 展(如气象预报、资源探测、环境监测等)和科学研究(天体研究、大 气物理、电离层结构研究等)。星载和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已经成为当 今遥感中十分重要的传感器。以地面为目标的雷达可以探测地面的精 确形状。其空间分辨力可达几米到几十米,且与距离无关。雷达在洪 水监测、海冰监测、土壤湿度调查、森林资源清查、地质调查等方面 显示了很好的应用潜力。
1937年马可尼公司替英国加建 20个链向雷达站。 1937年美国第一个军舰雷达 XAF试验成功。 1937年瓦里安兄弟(RussellandSigurdVarian)研制成高功 率微波振荡器,又称速调管(klystron)。 1939年布特(HenryBoot)与兰特尔(JohnT.Randall)发明 电子管,又称共振穴磁控管(resonant-cavitymagnetron)。 1941年苏联最早在飞机上装备预警雷达。 194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出机载雷达平面位置指示器,可 将运动中的飞机柏摄下来,他胶发明了可同时分辨几十个目标的微波 预警雷达。 1944年马可尼公司成功设计、开发并生产「布袋式」(Bagful) 系统,以及「地毡式」(Carpet)雷达干扰系统。前者用来截取德国 的无线电通讯,而后者则用来装备英国皇家空军(RAF)的轰炸机队。 1945年二次大战结束后,全凭装有特别设计的真空管──磁控 管的雷达,盟军得以打败德国。 1947年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研制出线性调频脉冲雷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