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七年级地理上册2.1认识地球教案5新版湘教版

合集下载

2.1 认识地球 学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7)

2.1 认识地球 学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7)

《认识地球》教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认识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3、认识地球仪。

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4、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5、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

6、知道经纬网含义和作用。

能根据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阅读课本14~~ 19 页,完成下列问题)1、地球的形状_______ 。

2、了解地球的基本数据:表面积,平均半径,赤道周长。

3、在图 2~~ 6 地球仪上找出,地轴,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南北两极。

4、纬线的概念:纬线指示方向,所有纬线长度(相等、不等)最长的纬线是,长千米,纬线是(圆、半圆)?5、纬度,划分南北纬的界线是南纬用字母表示。

划分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7、经线的概念。

经线指示方向,经线是(圆、半圆),所有经线长度(相等、不等)8、什么是经度,划分东西经度的界线是。

东经度用字母表示,东经度用字母表示。

9、划分东西两半球的分界线是。

10、人们规定,为低纬度地区,为中纬度地区,为高纬度地区。

二、共同探究1、完成连线题经线约6 371千米纬线约4万千米赤道周长约5.1亿平方千米地球平均半径 A地球表面积 B2、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是按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方向转动?如果从南极上空看,情况又会怎样3、如果某人沿着任何一条纬线走,方向不变,能否回到原地?如果沿着任何一条经线走,不改变方向,是否又能回到原出发点?4、如果想建一座房子使它的窗户四面朝北,这座房子应建在什么地方?三、阅读课本19页,回答下列问题:什么是经纬网?。

经纬网有何途?。

学以致用,拓展延伸:1. 【想一想】假如一架飞机从北京沿同一经线圈飞行,不改变飞行方向,能不能飞回到北京?为什么?2、【是真是假】家住北京的小民,一天接到远洋航船上工作的爸爸打来的电话。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1《认识地球》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1《认识地球》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1《认识地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地球》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和地球的划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运动规律,以及地球的划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对地球有一定的认知,但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掌握地球的运动规律,理解地球的划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使他们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基本形状,地球的运动规律,地球的划分。

2.教学难点:地球的运动规律,地球的划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实践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球仪等教学辅助工具,直观展示地球的形状、运动和划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地球仪为道具,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讲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地球的运动规律,地球的划分。

3.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地球仪,总结地球的运动规律和划分。

4.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5.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地球的形状2.地球的运动规律3.地球的划分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练习题的正确率来评估;二是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观察地球仪、讨论和总结地球的运动规律和划分来评估。

江苏省七年级地理上册2.1认识地球教案1新版湘教版

江苏省七年级地理上册2.1认识地球教案1新版湘教版

读图填空
(2)在上述认识过程中,首次证实地球是球体的事件是 。 合作学习 加深理解: 1.下列的事例能作为地球是球形的证据吗? (1)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 再看到船身。 (参照教 材图) ( 2)你见到过月食吗?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请你根据教材月食的照 片推测一下地球的形状。 (3)根据上面的两个实证,你还能举出一些其他例子吗? (4)结合教材第 3 页“阅读材料”进行小组交流,谈谈你对 环球航行的勇士们 收到的地球仪上题写的“你首先 拥抱了我”这句话的认识。 (5)在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所有证据中,能够确证地球是球体的是▁▁▁▁▁▁ ▁▁▁▁▁。 2.谈谈你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感悟到了什么? 现在,人们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读下图 完成的连线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地球的大小。 a 赤道周长 6371 千米 b 平均半径 4 万千米 c 地球表面积 5.1 亿平方千米 2.阅读教材 P4“地球的模型——地球仪”这部分内容,回答: (1) 为什么要制作地球仪?在地球仪上能认识哪些地理事物?
本节课主要是地球与地图知识,本册书占中考的70%左右十分重要,要 求学生不是以记忆而是以理解为主、读图为主。本节课非常简单,只是认识地 球的形状和大小,学生掌握较好。

2
登高望远 远处看船 月食
极半径:6357千米 赤道半径: 6378 千 米
1
(2) 结合教材 P4 的活动要求课后制作地球仪,并认识地轴和南、北极点。
学生分组做练习
四、笔记与板书提纲 课堂反馈: 1.在海边看到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是由于( B ) A.观察者的位置造成的 B.地球的球体形状造成的 C.光 的折射作用造成的 D.观察者的错觉造成的 2. 下 列 对 地 球 形 状 的 认 识 过 程 排 序 正 确 的 是 ( B ) ①盖天说 ②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③浑天说 ④卫星精确测量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 ④③②① D. ③①②④ 3.首次实现人类环绕地球一周航行的航海家是 ( B ) A.哥伦布 B.麦哲伦 C.郑和 D.达.迦马 4.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个球体,你生活中还能说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 是( ) A.太阳东升西落 B.日全食 C.水往低处流 D.登高望远 5.下面不能用来说明地球大小的数据是 ( D ) A.地球表面积 5.1 亿平方千米 B.最大圆周长约 4 万千米 C.平均半径为 6371 千米 D.地球表面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6. 在 下 列 证 据 中 , 能 够 确 证 地 球 是 球 体 的 是 ( B ) A.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B.地球的卫星照片 C.观察日月形状推断 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 在 用 乒 乓 球 制 作 地 球 仪 的 步 骤 中 , 错 误 的 是 ( B ) A.使“南北两极”的小孔到赤道的距离相等 B.在“南北两极”处用胶布将“地球”固定在铁丝上不能转动 C.使“地轴”与垂线成 23.5 的角 D.在底座上加固橡皮泥,稳定地球仪 8.读图 1.2(麦哲伦航行路线图)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麦哲伦船队的出发地西班牙属于下列哪个大洲 ( B )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北美洲 (2) 此次探险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 ( C ) 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B. 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C.大西洋、太 平洋、印度洋 D. 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3)生活中有哪些自然现象能够说明地球是 课后追记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认识地球》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基本概念、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以及地球的内部结构。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地球,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和运动规律,为后续地理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地球的基本概念和形状。

b. 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规律。

c. 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2. 能力目标:a. 能够运用地球的基本概念和形状进行简单的地理描述。

b. 能够分析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对地球日照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c. 能够通过图表等形式展示地球的内部结构。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地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b.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1. 地球的基本概念和形状。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规律。

3. 地球的内部结构。

教学难点:1. 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对地球日照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2. 地球的内部结构的理解和展示。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球的认识较为浅显,大多数学生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地球的内部结构等知识缺乏了解。

但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和基本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和具体的例子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地球的面貌。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1. 教师展示一张地球的图片或地球仪,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地球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3. 学生可以说出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有陆地和海洋等特点。

第二环节:呈现与讲解1. 教师通过多媒体或黑板展示地球的形状,并解释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

-教师可以使用一个橙子或一个篮球来比喻地球的形状,让学生观察并感受。

七年级地理上册 2.1 认识地球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 2.1 认识地球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认识地球》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地球的真实形状和大小;(2)运用地球仪,能说出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划分,掌握中低高纬度和半球的划分标准;(3)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各种读图活动、多媒体展示等形式,使学生初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2)通过小组合作、小组探究,使学生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1.经度、纬度的划分;2.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3.在经纬网上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1.地球仪上经纬线、经纬度的划分和特点等学习内容;2.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

【教学方法】读图、小组探究、列表比较、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地球卫星图片:地球,顾名思义,是“球”形的。

不过人类对“球”形的认识却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二、新课学习第一课时(一)地球的形状多媒体展示“盖天说”和“浑天说”的图片师:古代是怎样看待天地关系的?(生答)明确:“盖天说”认为“天圆地方”。

一些人想象中的地是平的,像一个大托盘,被巨大的半球形天穹罩着;而“浑天说”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家X衡提出来的,他认为““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在一些人的想像中,地球像一个蛋黄。

多媒体展示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示意图师: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绕地球航行一圈,依次经过了哪些大洋?生读图回答: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师: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展示地球卫星照片师:地球卫星照片,让人类第一次看到地球的真实面貌。

师: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证明地球是“球”体?学生回答。

图片展示:远去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了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使我们看到了地球的形状。

回顾: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主观猜测——环球航行——精确测量)提问: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形状的过程,你有何感悟?(学生回答。

2.1 认识地球 学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5)

2.1 认识地球 学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5)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半径和赤道的周长2.了解纬线的定义,理解纬线的特点、纬度的含义和纬度的分布,掌握南北半球的划分。

3.了解经线的定义,理解经线的特点、经度的含义和经度的分布,掌握东西半球的划分。

重点与难点1.经纬线的特点及经纬网地图上的方向的判断。

2.东西半球的划分。

3.东经、西经的判断。

自主合作探究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自主学习】1.地球形状是一个两极稍______,赤道略______的不规则球体(旋转椭球体)2.大小:平均半径_________km.赤道周长约_________km。

思维延伸:“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指的是地球上的_______________位置。

【跟踪练习】1.麦哲伦的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A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B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C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D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2.若地球按1:20000000制成一个地球仪,则地球仪的赤道周长约为()A.40cmB.20 cmC.200 cmD. 400 cm二、地球仪(一)地轴: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的轴。

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倾斜方向不变)。

1.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为两极,北极表示地球的最____端,指向_________;与北极对应的点叫_______,表示地球的最____端。

2.地球的自转方向是_______________,公转方向是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地球仪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是按____时针方向转动;从地球仪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是按____时针方向转动,(二)在地球仪表面,与南北两极点距离相等的地方所画的圆圈叫_________。

赤道将地球平分为_____、_____两个半球。

(三)经线和纬线经线纬线概念地球仪上连接_______________的线地球仪上_____和与赤道______的线形状半个圆,且都不平行,所有经线都交于_______________一个圆,且都相互__________方向指示________方向指示________方向长度都________ (约2万千米)自赤道向两极逐渐___________,_____最长度的划分概念给经线标注度数给纬线标注度数划分从_________向东、向西各分____度从________向南、向北分______度符号东经(____)、西经(____)南纬(____)、北纬(____)分布规律东经度的度数愈向东愈______,西经度的度数愈向______愈大北纬的度数愈向北愈______,南纬的度数愈向______愈大图示主要经纬线本初子午线_______、180度经线________赤道______、南北回归线__________、__________南北极圈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半球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组成的经线圈。

2.1认识地球 学案(七年级湘教版上册)

2.1认识地球 学案(七年级湘教版上册)

2.地球仪和经纬网地轴: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的轴,叫地轴。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

其中北极表示地球的最北端,与北极对应的点叫南极,它表示地球的最南端。

赤道:在地球仪表面,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地方所画的圆圈叫赤道。

赤道将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纬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到两极缩小为一点。

纬度:人们为了区别各条纬线,分别为它们标定了度数,这就是纬度。

赤道的纬度为0度(0°),南北两极分别为南纬90度(90°N)和北纬90度(90°S)。

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

经线: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经线。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各条经线长度相等。

经度:为了区别各条经线,也分别标定了度数,以通过应该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作为经度的起点线,即本初子午线,或称0°经线,从这条经线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东西经最大度数为180°。

东西半球分界线:地球仪上任何两条相对的经线(经度之和为180°,方向相反。

),都组成一个经线圈;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因为这个经线圈基本从海洋上通过,可避免将一些国家分割在两个半球上。

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很方便的确定地球表面一个地点的位置。

二、友情提醒1.经度方向的判断:向东递增为东经,向西递增为西经。

2.纬度方向的判断:向北递增为北纬,向南递增为南纬。

3.本初子午线表示为:0°,赤道表示为:0°,180°经线表示为:180度。

4.相对的两条经线方向向反,度数之和为180°。

2.1 认识地球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2)

2.1 认识地球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2)

课题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赤道、纬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掌握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掌握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2、过程与方法:用对比分析法,精讲多练,用讨论、抢答的形式练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纬线的定义、特点、分布、变化规律,并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2、教学难点:南、北半球和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教学过程步骤科主任与科代表活动复备一、导入激情二、自主学习1复习提问:1、地球的真实形状是?2、地球有多大?用赤道半径、极半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表示。

科主任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自主学习。

1、根据地球仪,找出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南极、北极。

2、阅读教材P16页和图2—7,掌握纬线的长度、数量、指示的方向。

3、掌握纬度的划分方法,南北半球的分界线,高、中、低纬度范围的划分标准。

根据自主学习目标,在科代表的带领下小组内讨论交流,如有本组无法解决的问题,由科代表或指派一个同学提出,可以请教外组和老师。

地球仪的摆放角度指导学生放正确。

首先,和学生一起找到赤道,提示学生赤道是一条特别的纬线,在地图上通常为实线,和赤道平行的线圈连同赤道都叫作纬线。

步骤科主任与科代表活动复备三、激情互动魅力精讲五、拓展应用1、什么是纬线?什么形状?有多少条?长度有什么特点?指示什么方向?2、纬度是如何划分的?南纬和北纬分别用哪个字母表示?中、低、高纬度范围分别是?3、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科主任根据小组讨论交流的结果,做精讲。

1、纬线和经线的特点,对比填表。

2、从赤道向北、向南,纬度是增大还是减小?3、举例判断某纬线,属于哪个纬度范围。

掌握南北纬的划分规律:越往北纬度度变大为北纬度,越往南纬度变大为南纬度。

掌握南北半球的划分标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湘教版七年级上地理课程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示例五

湘教版七年级上地理课程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示例五

教案:认识地球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构成和特征,包括陆地和水体的分布。

1.2.认识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并能够初步识别洲和洋。

2.过程与方法:2.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读图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2.2.通过地理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将地理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增强学生对地球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他们作为地球主人应有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地球的基本构成1.1.介绍地球由哪些部分组成:大气层、水层、地壳和核心。

1.2.解释各部分的功能和特点。

2.陆地和水体的分布2.1.讨论陆地和水体在全球的分布情况。

2.2.分析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3.地球仪的使用3.1.演示如何使用地球仪来识别不同的地理位置。

3.2.让学生尝试使用地球仪进行简单的地理探索。

4.洲和洋的初步认识4.1.介绍世界主要的洲和洋的名称及其位置。

4.2.讨论各洲和洋的地理特征及其经济和文化差异。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PPT课件详细讲解地球的基本构成和特征。

2.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讨论陆地和水体的分布情况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使用地球仪,进行地理位置的探索活动。

四、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1.1.开场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但你知道地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吗?”1.2.引入视频片段,展示地球的基本构成和特征。

2.讲解新知2.1.通过PPT课件详细讲解地球的基本构成和特征,包括陆地和水体的分布。

2.2.演示如何使用地球仪,并让学生跟随操作。

3.互动讨论3.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陆地和水体的分布情况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2.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4.实践操作4.1.学生分小组,每组配备一个地球仪,进行地理位置的探索活动。

4.2.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使用地球仪标出其位置,并简要介绍该地区的地理特征。

5.总结反馈5.1.总结本课所学的知识点,强调地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

认识地球教案加来中学钟文精知识目标:1、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通过该项内容的学习是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

2、知道地球的大小。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4、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5、熟练地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6、通过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人类证明地球形状的证据;描述地球的大小;经度、纬度;南北半球与东西半球的划分;在经纬网上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经度与纬度的大小变化规律以及经纬度的大小与位置关系活动一:导入,了解历史上人们对昼夜变化的认识。

1、谈话导入:2、知道是什么原因产生昼夜交替变化吗?根据你的生活经验猜想一下。

3、介绍历史上人们对这个现象的认识过程。

(1)为什么会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呢?关于这个问题,过去人们也非常想知道。

历史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说法。

介绍“地心说”和“日心说”。

老师总结:昼夜的变化是地球、太阳的位置相互变化的结果,但是历史上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

通过好多天文学家的努力,证实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才是地球、月亮等天体的中心,实际上地球本身自己也在运动。

活动二:探究昼夜交替的原因。

1、我们知道了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但是昼夜到底是怎样形成的?让我们先来共同研究几个问题。

我们每天看到的太阳,它什么时候从哪方升起,何时又落向何方?分析这个现象,这说明了什么?同学们可以借助桌上的地球仪研究一下。

(地球是自转的,自西向东转)我们看到太阳的变化,两次变化一般间隔多长时间?讨论研究一下,这个现象又说明了什么?(3)白天与黑夜交替的变化是伴随什么现象发生的?学生讨论、交流。

老师总结。

(地球自西向东运转,自转一周大约是24小时,昼夜现象伴随太阳的东升西落发生。

)模拟实验研究昼夜交替变化的原因。

师:我们已经知道昼夜现象是与太阳的东升西落相伴发生的,太阳升起后,进入白天,太阳西落后,进入黑夜,也知道了地球能自转,自转一周是24小时,为了进一步搞清楚昼夜现象的成因,我们根据这个事实来做一模拟实验。

七年级地理上册2.1认识地球教案(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2.1认识地球教案(新版)湘教版

第一节认识地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的比例,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名称及空间分布。

3.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及相互位置关系。

4.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探究互助,游戏激趣等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与经历整理、分析、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领悟合作、互助、讨论、交流的意义,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

2.教学过程:采用直观教学原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3.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动眼、动脑、动手、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今天正确反映在地图上的海陆面貌,是无数人科学研究的结果。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学情分析学生进入中学后,首次接触世界地理教学内容,海陆分布可以做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感受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较熟悉,关键在于通过读图直观感受,并理解其逻辑关系。

在此基础上加强读图训练,强调七大洲、四大洋的相互位置关系,由于初一的学生在小学中已学过一部分地理知识,所以对本节课的内容并不陌生,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

针对这些情况,在学生学习时,主要利用课件和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并指导学生用“图上记忆法”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活动的主体,根据学生好动、好胜的特点,本课以做课本的活动题和完成老师在课堂上设计的活动环节的形式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学生在做活动的同时初步养成读图、填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习惯,培养用图能力;通过查找、搜寻信息,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归纳、总结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地球”、“水球”的论证等,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世界奥秘的精神;通过小组合作与竞争的活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与竞争的能力。

七年级地理上册2.1认识地球教案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2.1认识地球教案新版湘教版
世界的海陆分布
课 题 第二章 第一节 认识地球(5) 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1) 1.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能够说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 教学目标 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 .运用地图和数据叙述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重 点 地球自转与公转、海陆分布 预设流程 一、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 26~28 页,79~80 页,完成以下任务。 1.阅读课本 26 页,地球的运动方式有哪两种? 2.阅读课本 28 页,结合图 2-25,说出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所占的比 例是多少? 3.观察课本 28 页的图 2-26、图 2-27,比较: 从南北半球来看,陆地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呢? 而南、北极地区分别以什么为主? 从东西半球来看,陆地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呢? 在同一个半球上,是海洋多还是陆地多? 4.阅读课本 79~80 页,说出地球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 的夹角是多少度?这造成了什么现象? 结合 80 页图 4-21,记住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及其日期。 难 点 地球自转与公转 个性化设计 主备人
太阳直射 位置 赤 道 北回归线 赤 道 南回归线
昼夜长短状况 全球昼夜等长 北半球昼长夜短, 北极圈内出现 极昼现象。南半球相反 全球昼夜等长 北半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短夜长,北 极圈内出 现极夜现象。南半球相反
②在一年内,太阳直射一次的位置是:南北归回线上; 太阳直射两次的范围是:南北归回线之间。 ③北半球中纬度四季的划分:3、4、5 月为春季,6、7、8 月为夏季,9、10、 11 月为秋季,12、 1、2 月为冬季。 (南半球相反)
■根据以上内容,读下图,完成: 图1 图2
① ④


1.在图 2 中的短线处 标画 出地球的公转方 向。 2.观察图 1 中北极圈内出现 图 2 中的 图,是 现象,太阳直射 (节气) ,日期是 。 和 。 之间, ,这一天对应 前后。这一天株洲的

七年级地理上册 2.1 认识地球教案 湘教版 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 2.1 认识地球教案 湘教版 教案

认识地球




教师分配任务,根据划分的问题来讨论交流。

合作交流教
师点拨根据经纬网确定一个点的经纬度位置,先找出纬线、纬度,
经线、经度,再确定北纬、南纬,东经、西经,画图分析,
引导学生掌握。

学生思考
拓展延伸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位于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只有正
东或正西;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只有正南或正北;不
在同一条经线或纬线上,是偏的方向;以北极点和南极点
为中心的半球图,必须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来判断东和
西,根据距离极点的远近来判断南和北。

教会学生如何在以北极点和南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
某个点的经纬度位置、判断方向,画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判断东、西半球。

教师画图
演示讲解
教师划板图讲解
分析
课堂小结本节课指导学生了解了经纬网,掌握了经纬网的作用,能
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个地点的位置,知道了经纬网的三种
表现形式。

掌握了在极地地图上判断某个点的位置,判断
方向,东西半球等重、难点知识。

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
一、经纬网
二、经纬网的作用:确定一个点的位置
三、经纬网的表现形式
四、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
综合训练1、课本第25页活动题:1、2、
2、填充图册第14页第十一题
4、在上图中划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教学反思。

2.1 认识地球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4)

2.1 认识地球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4)

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教案学科年级授课时间课型备课者地理新课型教学内容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教学目标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大小,学会运用有关地球的基本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从而达到对地球事物描述能力的培养。

2.了解地球仪,并能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南北两级、经线、纬线、赤道和南北回归线、南北级圈等。

掌握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和东西半球的划分标准。

3.知道经纬网并能根据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科学态度的形成。

2.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地球仪,动手操作、演示的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了解地球仪,并能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南北两级、经线、纬线、赤道和南北回归线、南北级圈等。

掌握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和东西半球的划分标准。

2.知道经纬网并能根据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形式教学准备搜集相关资料充分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入)人类在地球上生活,地球到底形状怎样,大小如何,人类是怎样对地球进行研究,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弄清楚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用投影仪显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本节内容要达到的目的。

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大小,学会运用有关地球的基本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从而达到对地球事物描述能力的培养。

2.了解地球仪,并能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南北两级、经线、纬线、赤道和南北回归线、南北级圈等。

掌握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和东西半球的划分标准。

3.知道经纬网并能根据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科学态度的形成。

2.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地球仪,动手操作、演示的能力。

二、出示本节内容要解决的问题:(第一课时)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有哪些说法?2.是哪位航海家证实了地球是圆的(即地圆说),是怎样证实的?3. 地球是怎样的形状?4.你知道地球有多大?教后修改5.什么是地球仪?6.什么是地轴?真正的地球有地轴吗?7. 什么是两极?南北极怎样区分?8. 什么叫赤道?它的作用如何?9.什么叫纬线,这种线有什么特点?10 .什么叫纬度,在地球仪上是怎样标识的?11 .低中高纬度是怎样划分的?请同学们围绕上面问题,认真研读教材第14—17页,思考并将答案写在课堂学习本上。

七年级地理上册 2.1 认识地球(第1课时)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

七年级地理上册 2.1 认识地球(第1课时)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
讨论、交流、回答
出示讨论题:1、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主要经历了哪
几个阶段?2、从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 你有何感悟?3、试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4、列举能 说明地球形状的地理现象。
畅所欲言,分心收获 的幸福和喜悦
2/3
word
组织学生谈心得说体会
板书设 计
球的形状是球体 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对地球形状的证明
word
认识地球
课题
认识地球
备课人
安秀丽
课型
新授
课时
1
知 识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与能

教 过 程 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学 与方
目法
标 情 感 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
教法 教学程序
直观教学法
教具 学具 地球、地球仪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3
word
导入新课
找学生讲述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小故事,讲述 X 衡、 学生分组交流课前通
的学说、观点,及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等故事,让学生 过查阅资料收集好的
谈谈自己对这些故事、学说的看法
问题“人类逐步认识
鼓励那些平时注意积累的学生,教育学生养成好的学 习习惯.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 6371 千米,表面积 5.1 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 4 万
千米。
教学 做中学,学中做,是夯实双基提升能力的有力保证。
反思
3/3
态 度 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
价 值 度的形成。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新型教学案2.1认识地球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新型教学案2.1认识地球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课本16—27页)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3、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4、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1.地球是什么形状的?。

(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2. 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有哪些?(1)(2),. (3)(4)(5)。

3.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多少?千米。

4. 地球的最大周长(赤道)是多少?约万千米。

5. 地球的表面是多少?亿平方千米。

6. 什么是地轴?地球的。

7. 什么是南极?地轴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8. 在南极怎样定方向?南极是地球上的最端,所有方向都朝。

9. 什么是北极?地轴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10.在北极怎样定方向?北极是地球上的最端,所有方向都朝。

11. 纬线(1)什么是纬线?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周的。

(2)纬线有什么特点?形状:;长度:;指示方向:。

(3)纬度是怎样划分的?把最长的纬线(赤道)定为°。

赤道以北划分为°,越往北数值越,称,用“”表示。

赤道以南划分为°,越往南数值越,称南纬,用“”表示。

【结论:向南数值增加的是纬(S)。

向北数值增加的是纬(N)。

】(4)纬度数值与纬线长短有什么关系?数值越大,纬线越。

数值越小,纬线越。

(5)低、中、高纬度地区是怎样划分的?为低纬度。

为中纬度。

为高纬度。

(6)南北极点的纬度各是多少?南极为。

北极为。

(7)南北半球是怎样划分的?以°纬线(赤道)为界,把地球划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赤道以南为半球,赤道以北为半球。

(8)南纬、北纬与南北半球是怎样的关系?南纬度(S)全部位于半球。

北纬度(N)全部位于半球。

练习1:在图1中填写纬线数值、低中高纬度地区、南北半球。

江苏省七年级地理上册 2.1 认识地球教案1 (新版)湘教版

江苏省七年级地理上册 2.1 认识地球教案1 (新版)湘教版

第一节认识地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加深对地球的认识和理解。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能够指出地轴、南北两极、经线、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等。

3.掌握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并能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本节内容的教学,将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学生对地球形状进行更进一步的认识。

采取合作探究、讨论、动手画示意图等参与性强的学习形式开展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使其科学态度的形成,同时注意强调科学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性。

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演示能力。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的使用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教学难点地球仪和经纬网的使用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导入新课。

1.思考地球形状方面自己所知所疑。

2.角色扮演,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地球形状及认识过程和方法。

3.环球航行就能证明地球是球体3.学生放飞思维,谈自己对这一问吗?题的看法。

4.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地球仪的作用和基础知识。

引导学生提出相关问题。

4.学生观察地球仪,提出问题。

一、地球的形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小幽默导入新课。

两支军队正在激战,一名士兵突然转头就跑,长官大声质问:为什么撤退?士兵回答:报告长官,地球是球形的,我从地球的另外一面绕到敌人后面去偷袭!“问:地球真的是球形吗?如何证明地球是球形的?(1)首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或宣读自己的资料。

(2)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观点和方法进行必要的正面评价,并对方法的可行性进行必要的“追问”,促使学生更进一步的思考。

板书第一节课题:第一节认识地球1.学生在领会这一幽默后,讨论回答教师提问。

(1)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宣读资料。

(2)小组讨论如何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地球 初一地理组 课型 主备 练习课 经纬网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地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B、赤道是最长的纬线 C、本初子午线是最长的经线 D、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20°E,160°W 2、与 116°E 经线构成经线圈的是 ( ) A、116°W B、64°W C、64°E D、144°W 3、某地以北是高纬度,以南是中纬度,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则该点的位置 ( ) A、 (60°S,0° ) B、 (60°N,160°E) C、 (60°S,20°W) D、 (60°N,180°) 4、两人同时从南极出发,分 布沿东经 40°,西经 20°向北行进,产生的情( ) ①他们在北极相遇 ②在赤道上他们相距最远 ③他们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一致 ④他们可在南极再相遇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 “图 2”为“全球经纬网示意图” 。图中四点距 离本初子午线最近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6.我市小华同学准备利用暑假骑车外出旅 行, 如果他从学校出发依次向正南、 正东、 正北、 正西各骑 lOO 公里,那么他最后到达的地点应该 是 ( ) A.学校 B.学校的东面 C.学校的西面 D.无法确定 三.1、 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要求 ①写出图中各点得经纬度。 A _ B_ C D_ ② A—D 点中,位于东半球的有 , 位于西半球的有_ _,位于南半球的 有__ , 位于北半球的有 _. 2、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⑴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判断图示范围所在的半球 使用日期 主核 使用补充
学生练习 师讲解


1
A、①南半球,东半球 C、③北半球,东半球 ⑵①点的经纬度是 ①②两点纬度较低的是
B、②南半球,西半球 D、④北半球,西半球 ; 。
3、某人从一点依次向正东、正北、正南各走了 333 千米,最后回到了出发点,这一点的纬度 可能是多少? 4、根据下列经纬 网略网,回答问题。
(1).图中下列各点的经纬度是 A:_ _ C:_ (2).图中各点位于东半球的有 (3).图中各点位于北半球的有_ 课后追记
B:_ D:_ __,位于西半球的有 _,位于南半球的有_
_。 _。
本节课以学生做练习为主,学生做完后真对错误多的讲解。通过学生的练习做得很不理想,因 为前校的学生基础太差,学习习惯不太好,没有自学的习惯和做作业的习惯,在做题的同时不 善于用脑,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