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设备校验周期风险风险评估报告-1

合集下载

仪器设备时间统一校准管理规定

仪器设备时间统一校准管理规定

仪器设备时间统一校准管理规定一、目的与范围为确保仪器设备时间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误差风险,本管理规定旨在规范仪器设备时间统一校准的流程和操作。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规定适用于公司内所有需要进行时间校准的仪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计时设备、测量仪器、实验装置等。

三、校准周期与责任1. 根据仪器设备的性质和重要程度,制定合理的校准周期。

一般而言,校准周期不得超过一年,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仪器设备时间校准的主要责任人应为科研部门负责人或者专业的技术人员。

其负责指导仪器设备校准的执行,并对校准结果负责。

四、校准流程1. 准备工作:a) 确定校准所需的校准仪器和设备,并保证其准确性;b) 校准时确认仪器设备处于待校准状态,避免校准过程中产生意外干扰。

2. 校准步骤:a) 通过已校准的标准仪器校验待校准的仪器设备;b) 记录校准结果,包括校准日期、校准人员、校准仪器型号、校准目标等;c) 如有需要,可以进行多次校准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3. 校准完成后,应将校准结果报告存档,并做好信息安全保密工作。

五、校准记录与追踪1. 校准记录:a) 每次校准都应有记录,包括校准日期、校准人员、校准仪器型号、校准目标等;b) 校准记录应签字确认,并存档备查。

2. 校准追踪:a) 定期追踪校准记录,确保仪器设备时间的准确性和一致性;b) 如发现时间偏差或其他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六、责任与考核1. 责任部门:a) 科研部门负责确保仪器设备时间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指导和监督校准工作;b) 技术人员负责具体的校准操作和结果的验证。

2. 考核机制:a) 定期对校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b) 对校准结果准确性和整体效果进行评估和考核。

七、附则1. 本管理规定的制定机构有权解释并对其进行修订;2. 如有违反本管理规定的行为,将依据公司相关制度和规定进行处罚。

八、附件无以上为《仪器设备时间统一校准管理规定》的全部内容,为确保仪器设备时间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误差风险,员工应按照该规定进行具体的校准操作,并定期对结果进行追踪和考核,以确保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仪器设备校准制度范文(4篇)

仪器设备校准制度范文(4篇)

仪器设备校准制度范文1. 引言本制度是为了确保公司使用的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精度,保证产品的质量,制定的。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的所有仪器设备,并且所有员工都应遵守本制度的要求。

2. 定义2.1 仪器设备校准:指根据相关标准,对仪器设备进行检验和调整,以保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的过程。

2.2 校准样品:校准过程中所使用的已知准确值的样品,用于和仪器设备进行比较和校准。

3. 校准责任3.1 公司仪器设备部门负责整个仪器设备校准工作的统筹和协调。

3.2 每个部门负责本部门使用的仪器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护工作。

3.3 每个员工负责本岗位使用的仪器设备的日常检查和使用。

4. 校准周期4.1 根据仪器设备的性质和使用频率,制定相应的校准周期。

4.2 校准周期一般不超过一年,特殊情况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5. 校准流程5.1 提交校准申请:部门负责人根据校准周期和需要,向仪器设备部门提交校准申请。

5.2 校准确认:仪器设备部门收到校准申请后,确认并安排校准时间和地点,并通知相关部门负责人。

5.3 校准准备:部门负责人根据通知要求,整理和准备需要校准的仪器设备,并确保仪器设备在校准前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5.4 校准执行:仪器设备部门根据校准要求和流程,对仪器设备进行校准操作和记录。

5.5 校准结果评估:校准完成后,仪器设备部门对校准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并记录校准结果。

5.6 校准报告:仪器设备部门根据校准结果,编制校准报告,并发送给相关部门负责人。

5.7 校准记录:仪器设备部门负责对校准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和归档,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5.8 校准后处理:校准完成后,部门负责人根据校准报告和结果,做出相应的处理和决策,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

6. 校准要求6.1 校准人员:校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技术知识和经验,能够独立进行校准操作。

6.2 校准环境:校准环境应符合仪器设备的使用要求,无尘、恒温、无电磁干扰等。

6.3 校准样品:校准样品应具备准确可靠的性质和参数,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试验风险评估报告

试验风险评估报告

试验风险评估报告一、报告目的:本报告旨在对相关试验进行风险评估,以便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确保试验顺利进行。

二、背景信息:1.试验名称:XXX试验2.试验目的:XXX试验旨在XXX,以获得XXX结果,以支持XXX决策。

三、试验风险评估:2.识别风险:通过对试验过程、设备、人员等方面的分析,识别潜在的风险点。

-设备风险:分析试验过程中使用的设备是否存在故障风险、操作不当风险等。

-人员风险:评估试验人员是否具备足够的技能和专业知识,以应对潜在的问题。

-试验过程风险:分析试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数据收集不全、实验条件不稳定等。

3.评估风险概率和影响: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概率和影响度评估,以确定其对试验的潜在影响程度。

-风险概率评估:分析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将其分为高、中、低等级。

-风险影响评估:评估风险事件发生后对试验的潜在影响程度,并将其分为高、中、低等级。

4.风险等级划分:根据风险概率和影响度评估结果,对风险等级进行划分,以便进一步确定应对策略。

-高风险:概率较高且影响度较大,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风险控制。

-中风险:概率较高但影响度较小,需要考虑采取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

-低风险:概率较低且影响度较小,可视为可接受风险。

四、风险管理策略:1.高风险管理策略:对高风险事件,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风险控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加强设备维护和日常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加强对试验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技术能力和风险意识。

-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发生高风险事件时的紧急情况。

2.中风险管理策略:对中风险事件,需要考虑采取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定期维护和检查设备,确保设备状态良好。

-提供及时的技术支持和培训,以提高试验人员的技能水平。

-建立严格的试验操作规范,确保试验过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3.低风险管理策略:对低风险事件,可视为可接受风险,无需采取额外控制措施。

五、结论与建议:本次试验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有一定程度的高风险和中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确保试验的顺利进行。

质量风险管理案例

质量风险管理案例

质量风险管理案例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质量风险管理案例【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案例分析】例1:应用质量风险管理的方法确定仪器设备校验周期(1)风险识别确定风险问题:根据仪器设备的情况,如何确定仪器设备的校验周期收集信息:历史校验记录;当前的校验周期;偏差报告等相关信息;是否对产生影响等。

(2)风险分析:选择风险评估工具本案例应用失败模式效果分析、识别潜在的失败模式,对风险发生的频率、严重性和测量性评分(表2-1、表2-2、表2-3)。

表2-1 仪器设备校验失败的发生频率表2-2仪器设备校验失败的严重性表2-3 校验失败的可测量性(3)风险评估:识别、分析和评价潜在的风险从发生频率、严重和可测量性的角度出发确定仪器设备校验失败的项:依据前述表2-1——表2-3的各项标准综合、分解各项与之相关的参数。

表2-4 质量风险评估案例表2-5 应用三分制得失败模式效果分析的等级标准和失败赋值分别将低、中、高风险附值以数字1、2、3。

每一项标准(发生频率、严重性、可测量性)就会有一个对应的数字作为风险部分。

失败风险得分为各项标准得分的乘数,如:发生频率×严重性×可测量性=风险得分表2-6 质量风险评估案例风险评分与措施(4)风险降低(5)风险接受一起设备校验失败的发生频率、严重性和可测量性都分别评估完成并且达成一致,即风险可接受的标准。

使用失败模式效果分析的标准认定风险的等级并完成风险综合评估。

表 2-7 质量风险评估案例最终的FMEA表(6)风险沟通和审核●文件和批准:更新设备校验规程并获得批准。

●沟通:完成相关人员的讨论及培训●新周期的风险审核:设备校验过程私用过程中监控任何的偏差,如果出现偏差或增加设备校验的新条件或要求需重新评估。

实例2:应用失败模式影响分析模式FMEA对配料过程进行分析(1)风险识别配料是固体口服制剂生产过程中的第一个步骤,随着药品质量风险控制的不断提升,配料过程风险也随之愈加重要。

检测仪器校验管理规范

检测仪器校验管理规范

检测仪器校验管理规范一、引言检测仪器是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工具,为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定期的校验和管理。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检测仪器校验管理规范,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产品质量的监控和改进提供有力支持。

二、适合范围本规范适合于所有需要进行校验的检测仪器,包括但不限于质量检测、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的仪器设备。

三、校验周期1. 校验周期应根据仪器的使用频率、精度要求和相关法规要求确定。

2. 普通情况下,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校验,并在需要时进行中期校验。

四、校验内容1. 校验仪器的准确性和精度,包括但不限于仪器的测量范围、分辨率、重复性、线性度等指标。

2. 校验仪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包括但不限于仪器的漂移、灵敏度、响应时间等指标。

3. 校验仪器的环境适应性,包括但不限于仪器的温度、湿度、电磁干扰等指标。

五、校验方法1. 校验方法应根据仪器的类型和特点确定,可以采用标准样品比对、重复测量、交叉校验等方法。

2. 校验方法应具备可靠性和可重复性,必要时可以借助第三方实验室进行校验。

六、校验记录1. 对每次校验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校验日期、校验人员、校验仪器、校验方法、校验结果等信息。

2. 校验记录应存档并定期进行归档管理,以备查阅和追溯。

七、异常处理1. 如果校验结果超出了规定的准确性和精度要求,应及时采取修复措施,并重新进行校验。

2. 对于无法修复或者无法满足准确性和精度要求的仪器,应及时报废或者更换。

八、人员培训1. 针对仪器校验工作,应进行相关人员的培训,包括校验方法、操作规程、异常处理等内容。

2. 培训应定期进行,并记录培训内容和培训人员。

九、设备维护1. 检测仪器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包括但不限于清洁、校准、更换易损件等。

2. 维护保养记录应详细记录,并存档备查。

十、风险评估1. 针对检测仪器的使用过程,应进行风险评估,包括但不限于仪器故障、数据误差、人员操作不当等风险。

2. 风险评估结果应作为改进管理的依据,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

计量仪器的检定、校准与期间核查 1

计量仪器的检定、校准与期间核查 1
■ 自校规程中应包含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一、检定与校准
4. 自校准
2. 问题探讨
1.
明确需进行自校准的仪器
■ 我所开展自校的部分仪器设备
血小板聚集仪
细菌内毒素测定仪
渗透压测定仪
融变时限测定仪
脆碎度仪
钠、钾、氯分析仪
单通道凝血分析仪
■ 其他
溶出度仪
自动定氮仪
液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毛细管电泳仪
一、检定与校准
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5.5.10 当需要利用期间核查以保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 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针对实验室使用的仪器设备(可信度)
5.6.3.3 期间核查 应根据规定的程序和日程对参考标准、 准、传递标准或工作标准以及标准物质(参考物质)进行核 查,以保持其校准状态的置信度。 —针对参考标准、基准、传递标准或工作标准以及标准物质 (置信度)
1 检定证书;
2 检定结果通知书(表明检定结果不合格)、也 称不合格通知书;
3 检定合格证;
4 检定合格印:契印、喷印、钳印、漆封印、注 销印。
2.检定的对象
检定的对象是依法管理的标准计量器具和工作计量器 具(包括标准物质和专用计量器具)。执行计量鉴定 机构必须满足4个基本条件:
计量仪器的检定、校准与期间核查
一、检定与校准
1 定义—JJF1001-1998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检定: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 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首次检定:对未曾检定过的新计量器具进行的一种检定 后续检定:计量器具首次检定后的任何一种检定。
强制性周期检定:按时间间隔和规定程序进行

质量风险管理工具

质量风险管理工具

质量风险管理工具质量风险管理工具通过提供文件化的,透明的和可重现的方法来完成质量风险管理程序的步骤,以提供一科学实用的决策制订方法。

质量风险管理工具及支持性统计工具可以结合起来使用。

它们的结合使用提供了一定的机动性,可便于质量风险管理原则的应用。

1、基本风险管理简易方法一些简单的技术常用来组织资料以及简单决策制构成风险管理。

这些简单技术包括:•流程图;•核对单;•过程结构和分布图;•因果图(也称为石川图或鱼骨图)。

2、故障模式效应分析(FMEA)故障模式效应分析(见IEC 60812)提供了一个评价过程潜在故障模式以及在输出和/或产品性能上的可能效应。

一旦建立了故障模式,可以采用风险降低可以用于消除、包容、降低或控制潜在故障。

故障模式效应分析依赖于对产品与过程的了解。

故障模式效应分析有系统地将复杂过程分析方法分解为易操作的几个步骤。

其对于汇总故障重要模式,引起这些故障的因素以及这些故障的可能的效应,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潜在应用领域故障模式效应分析可以用来列出需优先考虑的风险并且监督风险控制活动的有效性。

故障模式效应分析可以用于设备与设施,并且可能用于分析一个制造运作,以及对产品和过程的影响。

故障模式效应分析的输出结果可以作为设计,或进一步分析,或作为部署资源的指导。

3、故障模式影响与严重性分析(FMECA)故障模式效应分析可能会延伸用来整合成为一个对结果的严重程度的调查,它们各自发生的概率以及它们的可检测性,并且可能成为一个故障模式影响与严重性分析(FMECA;见IEC 60812)。

为了进行这样一个分析,应该建立产品或过程规范。

故障模式影响与严重性分析可以辨识在哪里应该有另外的预防措施以使风险昀小化。

潜在应用领域故障模式影响与严重性分析在制药业界里的应用昀可能是用于与制造过程相关的故障以及风险;然而,它并不局限于这方面的应用。

故障模式影响与严重性分析的输出是对于每个故障模式给出一个相对风险的“分值”,其被用于在风险基础上对这些模式进行排序。

铁路试验仪器校验周期

铁路试验仪器校验周期
一年
52
水泥试模
40㎡ⅹ160mm
SBJ-JY-23
一年
53
比重瓶
50ML
SBJ-JY-24
一年
54
压力泌水仪(检定压力表)
0-10Mpa
SBJ-JY-25
半年
55
石标标准筛
GB/T14685-2001
SBJ-JY-26
一年
56
砂标准筛
GB/T14684-2001
SBJ-JY-27
一年
57
砂压碎值测定仪
SBJ-JY-40
一年
70
砂浆试模
70.7mm3
SBJ-JY-41
一年
71
砼收缩试模
1002×515mm
SBJ-JY-42
一年
72
抗冻模
1002×400mm
SBJ-JY-43
一年
73
抗渗模
175×185×150mm
SBJ-JY-44
一年
74
抗拆模
1502×150mm
SBJ-JY-45
一年
75
容量桶
1L
SZJ-60型
SBJ-DY-05
一年
22
砂浆搅拌机
HX-15
SBJ-DY-06
一年
23
砼振动台
1*1㎡
SBJ-DY-07
一年
24
震击式标准振筛机
ZBS-92
SBJ-DY-08
一年
25
贯入阻力仪
RJ2-120
SBJ-DY-09
一年
26
单卧式强制式搅拌机
HJW-60型
SBJ-DY-10

企业风险评估报告分析范本

企业风险评估报告分析范本

企业风险评估报告1为进一步深入了解并掌握企业的生产及发展现状,确保生产源头质量安全,找出企业在生产质量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以其加强监管,强化生产质量管理,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确保生产质量安全。

一、风险评估的主要目标通过对生产企业的风险评估,找出企业发展中存在的潜在危险及影响企业生产质量的关键环节,提高对生产企业的监管效能,强化监管人员对主要环节的监督力度,提升生产企业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促进企业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确保生产安全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和针对性,提高企业依法组织生产的主动性、自觉性和自律性。

二、风险评估内容物料管理1、简述各品种所用原辅料及内包装材料供应商资质、审计情况(如是否进行审计、供应商是否合法等);详述原辅料、内包材的变更是否进行了相关的备案和研究工作;并由企业提供原辅料、内包材的变更的时间的说明。

2、不合格物料处理情况3、是否有原辅料变更情况,如果有,原辅料变更是否按规定进行三、工艺用水管理清洁消毒一般区:一般区总体管理情况:生产设备运转情况:QA履职情况:人员健康体检情况:灯捡环节人员休息间隔和灯捡废品处理情况:灭菌环节控制参数及灭菌柜运转情况:一般区管理,是否存在非生产物品:物料暂存是否存在污染或交叉污染风险:一般区进入洁净区物流通道控制情况:药品原辅料进入洁净区的过程控制情况:药品外包装材料进入洁净区前的处理情况:水质在线监测和定期检测情况:制水系统清洗消方法、频次及记录情况:制水及水的储运过程控制情况:压缩空气所有计量衡器、仪器、仪表校验情况:洁净区:洁净区消毒使用的消毒剂:洁净区消毒的周期:洁净区消毒是否按规定定期进行:洁净区的温湿度是否与生产品种相适应:洁净区与非洁净区的压差是否符合规定:不同级别、功能的洁净区之间的压差是否符合规定:人员进入洁净区的净化措施是否符合规定:物料进入洁净区的防污染设施是否符合规定:人流物流通道是否能够有效分开:洁净区是否采取了有效的人员控制措施,效果如何:洁净区地面、顶棚、墙壁是否符合规定:洁净区照明是否符合规定:洁净区内有否与生活用品等无关的物品:四、文件管理1、SOP、SMP订立的合理性;生产环节、质量控制环节是否有章可循2、文件变更是否有书面的控制程序;发生变更时是否按规程进行;3、是否有偏差的管理规程,出现偏差时是否按规程进行。

仪器校验与使用管理规程

仪器校验与使用管理规程

仪器校验与使用管理规程
1. 引言
本文档旨在规范仪器校验与使用管理的流程和要求,以确保仪
器正常运行并提高工作效率。

2. 仪器校验
2.1 校验周期
所有仪器应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校验,以保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2.2 校验人员
校验应由经过培训并具有相关资质的人员进行,确保校验结果
的准确性。

2.3 校验内容
校验内容应涵盖仪器的各项指标和功能,包括但不限于:精度、分辨率、响应时间等。

3. 仪器使用管理
3.1 使用指南
所有使用仪器的人员应仔细阅读并遵守仪器使用指南,确保正确操作和维护仪器设备。

3.2 设备保养
每位使用人员应定期进行设备清洁和维护工作,保证仪器的良好状态。

3.3 故障处理
若发生仪器故障,应及时向管理部门报告,并根据管理部门的指示进行处理。

4. 相关责任与制度
4.1 责任分工
相关人员应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以确保仪器校验与使用管理的顺利进行。

4.2 违规处理
对于不遵守管理规程和指南的人员,管理部门有权采取相应的纪律处分措施。

5. 附则
本管理规程将定期进行评估和修订,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技术发展。

以上为仪器校验与使用管理规程的主要内容,具体细则和操作细节可在相关指南中查阅。

任何未尽事宜,由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处理。

检测仪器校验管理规范

检测仪器校验管理规范

检测仪器校验管理规范一、引言检测仪器校验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对于各类检测机构和实验室而言,建立科学规范的仪器校验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检测仪器校验管理规范,包括校验的目的、范围、标准要求、流程等内容,以期提高检测仪器校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校验目的1. 确保检测仪器的测量结果准确可靠,提高检测数据的可比性和可信度;2. 保证检测仪器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要求,满足法律法规的规定;3. 降低检测仪器的测量误差,提高仪器的使用寿命和性能稳定性;4. 提高检测机构和实验室的信誉度和竞争力。

三、校验范围1. 仪器设备的校验:包括各类检测仪器、实验设备、测量仪表等;2. 校验对象的选择:根据检测仪器的重要性、使用频率、测量范围等因素进行选择;3. 校验周期的确定:根据仪器的使用情况、生产厂家的要求和标准规定等因素进行确定。

四、校验标准要求1. 校验依据: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生产厂家的技术规范等进行校验;2. 校验方法:根据仪器的类型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校验方法和仪器;3. 校验项目:根据仪器的功能和使用要求,确定相应的校验项目;4. 校验结果评定:根据校验结果,进行合格、不合格或待修复的评定;5. 校验记录和报告:详细记录校验过程、结果和评定,并出具校验报告。

五、校验流程1. 校验计划编制:根据校验周期和校验对象,编制校验计划;2. 校验准备工作:准备所需的校验仪器、标准物质、校验样品等;3. 校验操作:按照校验方法和项目,进行仪器的校验操作;4. 校验结果评定:根据校验结果,进行合格、不合格或待修复的评定;5. 校验记录和报告:详细记录校验过程、结果和评定,并出具校验报告;6. 校验后处理:根据校验结果,进行相应的维修、调整或更换;7. 校验周期管理:根据校验结果和校验周期,进行下一次校验计划的编制。

六、校验管理要求1.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校验工作的规范性和可持续性;2. 人员要求: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3. 设备要求:保证校验所需的仪器设备的完好性和准确性;4. 校验环境要求:提供符合校验要求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电磁场等;5. 校验记录和报告管理:建立完善的校验记录和报告管理制度,确保记录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6. 校验结果的处理:对于不合格的仪器,及时采取相应的维修、调整或更换措施;7. 校验周期管理:根据校验结果和校验周期,及时更新校验计划。

GMP机构与文件系统管理任务三

GMP机构与文件系统管理任务三

LOGO
【实施要点】 树立GMP是基于风险管理的全面的质量 管理的理念; 深入学习质量风险管理的理论和风险管 理基本流程; 各个风险管理工具各具特点,各有适用 领域,没有万能的工具; 通过1-2个风险管理工具的使用案例,学 会工具的选用和使用方法。
LOGO
一、质量风险管理基本理论 2010版GMP强调了质量风险管理需要贯穿在整个产品生命 周期中 GMP的核心就是基于风险控制理念 对质量风险管理的目的是要求企业在三个不同层面上的应 用: 一是在做决策和思维的时候,先强调质量风险,要基于风 险的概念去进行决策; 二是要求企业建立一个风险控制体系,在新产品开发、购 置新设备、新建车间以及处理重大客户投诉时,要强调对 这些重要环节进行风险评价; 三是企业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应该运用风险评估的手段, 就是要用风险管理工具,进行风险识别、分析和评价,作 为工作的决策依据
LOGO
5. 持续回顾 风险管理是持续管理的过程,必须周期性 的回顾与监督,以确保风险管理过程的持续 有效性和适用性。回顾是对与风险相关的 知识与经验的分享;监督是对项目风险管 理完成情况及项目完成后的风险的进一步 控制。
LOGO
(五) 质量风险管理应用范围 质量风险管理(QRM)应用范围很广,可以贯穿于质量和生产的各个 方面,包含多种方法和适应性。质量风险管理方法的应用,针对不同 的风险所用的方法和文件可以有所不同。对质量风险的评估应该基于 科学性和保护患者的出发点,质量风险管理流程和文件的复杂程度应 该与所对应的风险程度相一致。质量风险管理方法的应用,针对不同 的风险所用的方法和文件也可以有所不同。 质量风险管理可以应用于, 但不仅限于以下方面: 确定和评估产品或流程的偏差或产品投诉对质量和药政法规造成的 潜在的影响,包括对不同市场的影响; 评估和确定内部的和外部的质量审计的范围; 厂房设施、建筑材料、通用工程及预防性维护项目或计算机系统的 新建或改造的评估; 确定确认、验证活动的范围和深度; 评估质量体系,如材料、产品发放、标签或批审核的效果或变化。

GJB9001C产品风险评估报告

GJB9001C产品风险评估报告

GJB9001C产品风险评估报告报告概述:本报告对GJB9001C产品进行风险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产品的设计安全性、制造安全性、使用安全性、性能稳定性等方面。

通过对相关数据和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评估产品存在的潜在风险和可能引发的后果,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一、设计安全性评估GJB9001C产品的设计过程中,需充分考虑人机工程学原则、使用环境特点以及前期用户反馈等因素。

现有的设计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满足用户需求,但仍有一些潜在风险需要注意。

例如,产品的操作界面较为复杂,需要考虑进一步简化设计,以降低误操作可能性;还有产品重要部件的防护措施需要进一步优化,增强产品的安全性。

二、制造安全性评估在制造环节,需要确保产品零部件的质量可控,避免因零部件质量问题导致产品存在潜在风险。

另外,工艺流程的合理性和操作规范的制定也是制造安全性的重要方面。

当前的制造工艺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部分工序存在个别工人对操作规范不严格,或工艺流程较为复杂,需要进一步优化整改。

三、使用安全性评估GJB9001C产品的使用安全性主要包括产品的可维护性和故障自动诊断能力。

产品维护需要考虑到用户使用的方便性和维修的可及性,建议增加故障自动诊断功能,提高维护效率。

此外,产品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完善的用户手册,以帮助用户正确操作使用产品,避免操作失误而引发事故。

四、性能稳定性评估GJB9001C产品的性能稳定性是产品是否能长期保持稳定工作状态的关键。

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部分设备内部连接件的锈蚀问题和产品在高温环境下的性能变化。

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增加防锈处理措施以及优化产品的热敏性能,以提高产品的性能稳定性。

风险控制措施:针对以上评估内容中提到的问题和风险,我们提出以下风险控制措施:1.设计改进:简化产品操作界面,提升用户体验;加强产品关键部件的防护措施,降低潜在风险。

2.制造优化:优化制造工艺流程,减少因工人操作失误而引发的制造风险,并加强对操作规范的培训与监督。

仪器设备校验周期风险风险评估报告

仪器设备校验周期风险风险评估报告

仪器设备校验周期风险风险评估报告一、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的仪器设备在生产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往往需要通过定期的校验周期来保证。

仪器设备校验周期的风险评估是为了评估在校验周期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二、问题描述在仪器设备校验周期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一些风险:1.校验人员的资质不符合要求,无法准确评估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校验设备的失效或故障,导致校验结果不准确或无法得出。

3.校验周期过长,无法及时发现和修复仪器设备的问题。

4.校验周期过短,增加了仪器设备校验的成本和时间消耗。

三、风险评估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进行了风险评估,并进行了分级评估。

1.校验人员资质不符合要求的风险评估:校验人员的资质和技能水平直接影响到仪器设备校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如果校验人员的资质不符合要求,可能会导致仪器设备校验结果错误或不可靠的情况出现。

此风险属于高风险,应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校验人员的资质和技能水平达到要求。

2.校验设备失效或故障的风险评估:校验设备的失效或故障可能导致校验结果不准确或无法得出,从而影响后续的生产和质量控制。

此风险属于中风险,应定期检查校验设备的工作状态,并采取相应的维护和修复措施。

3.校验周期过长的风险评估:校验周期过长可能导致仪器设备问题长时间未被发现和修复,进而可能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此风险属于中风险,应根据仪器设备的特点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校验周期,并做好及时检修和维护工作。

4.校验周期过短的风险评估:校验周期过短可能增加了仪器设备校验的成本和时间消耗,从而影响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此风险属于低风险,应根据仪器设备的特点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校验周期,并避免不必要的频繁校验。

四、风险管理措施为降低仪器设备校验周期风险,我们提出以下管理措施:1.校验人员资质管理:确保校验人员的资质和技能水平达到要求,制定明确的资质认证制度,并定期进行资质评估和培训。

仪器设备校验规章制度细则

仪器设备校验规章制度细则

仪器设备校验规章制度细则细致的校验规章制度是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有效使用的重要保障。

不同类型的仪器设备需要根据其特殊性和使用要求制定相应的校验规章制度。

本文将重点介绍仪器设备校验规章制度细则的制定过程和主要内容。

(一)校验规章制度的制定过程1.需求调研和需求分析:了解仪器设备的使用背景和需求,明确仪器设备校验的目的和要求。

2.法律法规依据: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明确仪器设备的校验范围、校验周期等要求。

3.参考标准:查找和分析国内外相关标准,选取适用的标准作为校验的参考依据。

4.制定校验细则:根据需求、依据和参考标准,制定仪器设备的校验细则,并确保细则的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

5.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将制定的细则进行征求相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并根据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

6.发布与实施:将校验细则正式发布,并进行培训和宣传,确保细则得到有效执行和应用。

(二)校验规章制度的主要内容1.校验的范围和对象:明确需要校验的仪器设备的范围和校验对象,包括不同类型和规格的仪器设备。

2.校验周期和方式:根据仪器设备的特点和使用条件,确定校验的周期和校验方式,如定期校验、使用前校验等。

3.校验项目和要求:列举仪器设备需要进行的具体校验项目和相应的要求,如仪器设备的准确性、灵敏度、稳定性等。

4.校验记录和报告:规定校验的记录和报告要求,包括校验人员、校验日期、校验结果等信息的记录和保存。

5.异常处理和纠正措施:制定仪器设备出现异常情况时的处理措施和纠正措施,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

6.资质要求和管理措施:规定进行仪器设备校验的人员资质要求和相应的管理措施,确保校验的专业性和可靠性。

7.监督检查和评估:制定监督检查和评估的方案和方法,对校验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和评估。

综上所述,仪器设备校验规章制度的细则是确保仪器设备正常运行和有效使用的重要依据,它的制定过程需要充分考虑仪器设备的使用需求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医疗器械管理-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周期

医疗器械管理-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周期

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周期医疗器械定期风险评价周期1、注册人首次注册成功后需每年撰写《定期风险评价报告》,首次延续成功后改为每5年生成1份报告,详细规定如下:2、首次获得批准注册或者备案的医疗器械,注册人应当在每满1年后(以注册证发证日期为起点的一个年度)的60日内完成上年度产品定期风险评价报告。

产品首个注册周期内每年编写一份报告,共5份报告(注:注册证有效期为五年)。

3、获得延续注册的第二、三类医疗器械,注册人应当在下一次延续注册申请时完成本注册周期的《定期风险评价报告》,数据起始日期为上一次风险信息汇总的截止日期,数据截止日期为下一次延续注册申请前60日内,也就是说在注册证有效期截止日期的前8个月就可以编制报告了(注:注册证续证申请要提前6个月)。

4、第一类医疗器械取得备案凭证后的前5年每年撰写定期风险评价报告,之后无需再撰写定期风险评价报告。

不用提交报告,由备案人留存备查。

5、按照规定,注册人或备案人应提交2020年度的《定期风险评价报告》,2020年应提交日期早于9月30日的,可最晚于9月30日前补交。

其次,对于2019年1月1日已处于首个注册周期的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人还应于9月30日前补交2019年度定期风险评价报告。

这个日期是否不好理解?简单来说:只要首个注册周期时间包括了2019年1月1日,那么就要补充2019年度报告,说明:在2013年之前首次取得注册证的,就不用编制年度报告了(原因是在2019年1月1日之前已经续证)。

另一种情况是:如果产品在2019年1月1日之后续证的(首次注册于2015年1月1日之后的),还是要编写2020年度的报告(原因是首个注册周期的最后时间在2019年1月1日之后,所以即使已经续证,也要再报告一年,此后不用再每年报告)。

以下举例某公司的医疗器械产品定期风险评价周期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风险识别
确定风险问题:根据仪器设备的情况,确定仪器设备的校验周期。

2、风险分析
应用失败模式效果分析,识别潜在的失败模式,对风险发生的频率、严重性和可测量性评分。

表1:仪器设备校验失败的发生频率
表2:仪器设备校验失败的严重性
表3:校验失败的可测量性
3、风险评估
依据表1、表2、表3的各项综合标准、分解各项与之相关的参数,从发生频率、严重性和可测量性的角度出发确定仪器设备校验失败的影响。

失败风险的分为各项标准得分的乘积。

发生频率×严重性×可测量性=风险得分
5、风险接受
仪器设备校验失败的发生频率、严重性和可测量性都分别评估完成并且达成一致,即可定义风险可接受的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