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 张骞通西域 教案 川教版 七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导学案 第12课 张骞通西域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导学案 第12课 张骞通西域

宁海外国语学校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一历史学科导学案第12课张骞通西域执笔审核使用时间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1 记住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2 了解张骞出使西域后内地与西域交流的情况3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意义,汉设置西域都护的意义学习重点1 西域的地理范围2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学习难点1狭义西域与广义西域的联系和区别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具体任务及其完成情况教学过程:自主学习(一)课前收集有关张骞的材料和和西域传入内地的物产(二)阅读本课学习目标、重难点。

(三)结合下面的知识体系,阅读教材《张骞通西域》(课前完成,将重要的知识点在书本上标记出来。

)知识体系:张骞通西域神秘的西域1、什么叫西域(识记)2、广义上的西域(识记)张骞出使西域1、出使西域的原因(理解)2、两次出使西域的情况及其作用(理解)西域都护的设置1、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理解)2、西域都护的设置(识记)3、西域都护设置的意义(理解)(四)导学练习(预习完毕,完成下列练习,检查自己的预习情况。

课前完成)神秘的西域1、汉朝时,甘肃和以西,以东的广大地区被称为西域。

广义上的西域还包括以西更广阔的地区。

张骞出使西域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合夹击匈奴。

3、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出使西域。

4、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络进攻匈奴。

西域都护的设置5、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以后,内地与的联系日益密切,西去东来的人员增多。

内地精美的、等产品和先进的及传到西域,西域的、瓜果、蔬菜、、和魔术传入内地。

6、公元年,西汉政府设置,管理西域的军事、政治,保护往来商旅。

西域(今天山南北地区)正式归中央政权管辖。

小组讨论简要评价张骞的精神反馈检测1.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玉门关以西的地方在汉朝时称为()A.大秦 B.西域 C.安息 D.新疆2.狭义的西域是指()A.今西藏地区B.河西走廊C.今西北地区D.今新疆天山南北地区3.西汉前期,威胁西汉王朝的北方少数民族被称为()A.匈奴B.大月氏C.羌族D.乌孙4.汉武帝时,两次出使西域的著名探险家是()A.张骞B.班超C.甘英D.安敦5.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直接目的是()A.发展同西域友好关系B.了解西域的地理和物产情况C.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D.开辟丝绸之路加强中外联系6.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是在()A.公元前139年B.公元前138年C.公元前119年 D.公元138年7.张骞出使西域时,汉朝在位的皇帝是()A.汉文帝B.汉景帝C.汉武帝 D.汉光武帝8.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A.联络大月氏,东西夹击匈奴B.加强与匈奴的友好相往C.联络乌孙国王,进攻匈奴D.为了加强与乌孙国的友好交往9.汉朝和西域往来日趋频繁始于()A.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后 B.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后C.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后 D.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之后10.张骞通西域后,西域与内地的交往日益密切,下列哪些是从西域传入的?①汗血马②葡萄③核桃④小麦⑤打井技术⑥西域魔术A.①②③⑥B.①④⑤⑥C.①②③④D.①②⑤⑥11.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战国12.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于中央政权的标志是()A.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B.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C.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 D.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13.关于西域都护府的建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西域都护建立于公元前60年B.西域第一任都护是班超C.西域都护的建立,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汉朝版图D.西域是汉朝中央政府在西域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机构14.西域都护设置的时间是()A.公元前138年 B.公元前119年 C.公元前60年 D.公元60年15.某同学到新疆旅游,在博物馆里见到了许多在当时出土的中原丝织品。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学习主题《第4课张骞通西域》课件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学习主题《第4课张骞通西域》课件川教版

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融合
打通了东西方交通要道
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一条连接东西方的交通要道——丝绸之 路,为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
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繁荣
丝绸之路的开辟使得东西方之间的贸易更加繁荣,中国的 丝绸、瓷器等商品传入西方,西方的珠宝、香料等商品也 传入中国。
推动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东西方之间通过丝绸之路进行了广泛的文化交流,包括宗 教、哲学、艺术等领域的交流,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 互理解和尊重。
巩固友好关系
张骞此行巩固了汉朝与西域各 国的友好关系,为汉朝与西域 的贸易和文化交流打下了坚实 基础。
开拓丝绸之路
张骞的两次出使,开拓了著名 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 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03
西域地理文化概述
西域范围界定
西域狭义上指玉门关、阳关以西, 葱岭以东,巴尔喀什湖东、南及
新疆广大地区。
03
讨论与分享
观看视频后,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谈谈自己对张骞通西域的看法和感
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视频中的细节和亮点,深入理解历史事件。
THANK YOU
感谢聆听
经济上促进贸易往来和繁荣
开拓贸易路线
张骞通西域后,汉朝与西 域之间的贸易路线得以畅 通,促进了双方之间的贸 易往来。
丰富商品种类
西域地区的特产如玉石、 宝马、香料等得以传入汉 朝,丰富了汉朝的商品市 场。
推动经济发展
贸易的繁荣带动了汉朝经 济的发展,增加了财政收 入,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 平。
文化上推动佛教传播和交流
情景再现
学生按照历史事件的发展,模拟张骞出使西域的过程,包括路途 艰辛、与西域各国的交流等。
分享感受
角色扮演结束后,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加深对 历史事件的理解。

初中历史教案张骞通西域

初中历史教案张骞通西域

初中历史教案张骞通西域教师:XXX时间:XX年XX月XX日课题:张骞通西域教学目标:1. 了解张骞的生平和主要活动;2. 了解张骞通西域的背景和意义;3. 掌握张骞通西域所经历的艰辛和对汉朝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张骞通西域的经过和意义;2. 张骞通西域对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张骞通西域的详细过程;2. 张骞通西域对汉朝政治经济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案、PPT、图片资料;2. 物品展示:丝绸、宝石、瓷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提出今天的学习内容是关于张骞通西域的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15分钟)1. 张骞的生平和主要活动;2. 张骞通西域的背景和意义;3. 张骞通西域的经历和影响。

三、讨论(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张骞通西域对中西文化交流的意义,展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四、展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整理,提出合理的结论。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评价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历史知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张骞通西域的小短文,展示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思考。

七、课外拓展(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深入了解关于张骞通西域的更多信息。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张骞通西域的重要历史事件,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在未来的学习中,要加强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意识。

川教初中历史七上《第12课 张骞通西域》word教案 (1)

川教初中历史七上《第12课 张骞通西域》word教案 (1)

3.12 张骞通西域一、选择题1.唐诗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方在汉朝时称为( )A.大秦B.西域C.安息D.新疆【解析】选B。

汉朝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包括今新疆和中亚以至更远的广大地区,统称为西域。

2.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是瓷器,五百年前是茶叶。

丝绸织绣着中国早期的繁盛和光华,随着东方美丽的传说,沿着“丝绸之路”向西方播送着中国璀璨而精致的文明。

为“丝绸是中国的名片”作出重大贡献的是( )A.张骞通西域B.昭君出塞C.卫青大败匈奴D.陈胜、吴广起义【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张骞通西域后,中原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日益频繁,中国的丝和丝织品沿这条通道辗转运到欧洲,逐渐形成著名的丝绸之路。

【拓展延伸】张骞(?-前114),汉中城固(今陕西城固)人,西汉著名探险家、外交家。

汉武帝刘彻即位时,张骞已在朝廷担任名为“郎”的侍从官。

官至大行(接待宾客的官吏),封博望侯。

曾两次出使西域,一次出使云南,两次随军出征匈奴。

据史书记载,他“为人强力,宽大信人”。

即具有坚韧不拔、心胸开阔,并能以信义待人的优良品质。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使汉朝的影响直达葱岭东西。

自此,不仅现今中国新疆一带同内地的联系日益加强,而且汉朝同中亚、西亚以至南欧的直接交往也建立和密切起来。

后人正是沿着张骞的足迹,走出了誉满全球的“丝绸之路”。

3.公元前126年,历尽艰辛的张骞回到长安。

这时距离他奉命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已有( )A.9年B.10年C.12年D.15年【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公元前138年,张骞奉命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到公元前126年,已有12年的时间了。

4.下列关于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受汉武帝派遣B.乌孙国王愿意与汉政府联合进攻匈奴C.随行人员分头访问了西域各国D.乌孙使者来长安向汉政府表示敬意【解析】选B。

川教版第一册 第12课《张骞通西域》说课稿

川教版第一册 第12课《张骞通西域》说课稿

川教版第一册第12课《张骞通西域》说课稿
 第12课《张骞通西域》说课稿
 韩爱华
 新课标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与地位
 川教版七年级上册共5个学习主题,讲述远古至南北朝时期的历史。

本课所在的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讲述秦朝和汉朝的历史。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统一国家的建立时期,从此,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故本学习主题在教材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张骞通西域》作为本学习主题5课中的第4课,上承“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下启“丝绸之路的开辟”,展现了统一国家初步发展的历史画卷:从政治上讲,扩大了汉朝的疆域和统一,也有利于地区的开发;从民族关系上看,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形成和民族融合的因素,也为后边教材的北方民族内迁及民族融合高潮的出现埋下伏笔;在对外关系方面,通过西域,东西方经济、文化等进行了广泛地交流,古老中国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区域,我们吸收着外来文明的精华,同时向世界展示了华夏文明的。

《张骞通西域》教案(1)

《张骞通西域》教案(1)

《张骞通西域》教案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记住西域的地理范围,记住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及目的地。

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意义,记住汉设西域都护的时间,并理解其设置的意义。

二、能力和方法运用《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图》,培养学生读史,识图的能力;培养学生根据史料、图片、图表想象历史情景及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学习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史实,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张骞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教育;强化学生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培养与人交流的主动性态度。

了解新疆的历史,维护国家的统一。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二、难点:西域的地理范围,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具体任务及意义。

课型:新课教学准备: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并查阅收集、整理在预习课文中最感兴趣的知识点。

教师准备:1、全面收集与本课有关的网络文字图片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实物准备:葡萄、石榴、核桃……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讲读法、对比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具:教学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今天来的时候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展示葡萄、石榴、核桃等实物),这些礼物老师将要把奖励给今天在课堂上最积极和认真的同学。

可是大家知道吗?这些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和蔬菜,但在西汉以前,上到皇帝下至百姓都无法享受到这些美食,它们来自何方?又是在何时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寻常文物的呢?学习新课一、神秘的西域(板书)1、西域的地理范围(板书)这些果蔬,它们来自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地方,古时称西域。

(多媒体显示地图,教师指图讲解)。

西域指阳关和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包括今新天山南北地区,这是侠义的范围。

说得广一点,西域也包括葱岭以西更广阔的地区,大致相当于今新疆、中亚及更远的地区。

我们今天所讲的西域主要是侠义的范围。

校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张骞通西域教案川教版

校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张骞通西域教案川教版

第12课张骞通西域1教学目标1、识记与理解:记住西域的地理范围,记住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意义,理解西域都护设置的意义。

2、能力与方法:培养识读、运用、制作历史地图的能力,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想象历史情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西域面貌的粗浅认识,理解张骞勇于应征、被扣十余年仍不忘出使使命的勇敢、忠诚和坚韧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了解新疆的历史,树立新疆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的意识。

2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对历史故事有较大的兴趣,平时通过阅历史读物和影视作品对汉武帝和张骞有所了解,这是一个良好的基础。

但对张骞通西域的来龙去脉及其历史意义还缺乏较系统和深入的认识。

3重点难点重点: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难点:狭义西域与广义西域的联系与区别,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具体任务及其完成情况。

4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导入:我们先来逛逛菜市场,看几样很平常的瓜果蔬菜(出示几幅瓜果蔬菜的图片)大家认得出他们都叫什么吗?(学生踊跃作答:石榴、葡萄、黄瓜、胡萝卜、核桃、小葱),这些好吃的东西两千年前的西汉人能吃得上吗?(生猜测作答)其实这些蔬果不是我们内地土生土长的,他们是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从遥远的西域传入中原。

这些看似平常的蔬果能够传入内地,其背后隐藏着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张骞通西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张骞通西域。

活动2【讲授】讲授神秘的西域师:西域到底指的是哪一片地区呢?西域的地理范围出示地图,引导学生找出图上的重要地点。

师:这幅图上,大家先找到西汉的首都长安,从长安往西行,有两个著名的关隘——玉门关和阳关(位于今天的敦煌西北和西南),再往西走,一直到今天中亚的帕米尔高原,当时称为葱岭,所谓西域就是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这是狭义的西域,广义的西域还包括葱岭以西更广阔的地区。

西域有大片的草原,也有面积广阔的戈壁沙漠,对中原人来说,是一片蛮荒之地,有诗为证: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最新】七年级历史上册 3.4《张骞通西域》课件 川教版 课件

【最新】七年级历史上册 3.4《张骞通西域》课件 川教版 课件

1、张骞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忠于祖国,百折不挠,好男儿 志在四方,不贪图安逸生活的 精神。
【最新】七年级历史上册 3.4《张 骞通西域》课件 川教版 课件
2、张骞对我国历史有什么功绩?
a.沟通了西域各国与西汉的联系, 为汉朝经营西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b.打通了一条当时世界上最长的交 通路线,即著名的丝绸之路,促进 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骞通西域》课件 川教版 课件
想想
西域绿洲上的人 民是如何生活的?
【最新】七年级历史上册 3.4《张 骞通西域》课件 川教版 课件
【最新】七年级历史上册 3.4《张 骞通西域》课件 川教版 课件
【最新】七年级历史上册 3.4《张 骞通西域》课件 川教版 课件
二、张骞出使西域
招贤令
我大汉王朝,历经几代先 皇的休养生息,现民殷国富, 兵强马壮。吾皇汉武帝雄才 大略,志在四方。为保境安 民,彻底根除匈奴之患,拟 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现 招募使者一名,代表大汉王 朝出使大月氏。事成之后, 赏良田美宅、黄金百两。如 有勇者,速来报名,钦此!
——翦伯赞
中华文明的第一位使者 西汉著名冒险家、外交家 “凿空”西域,功垂史册的名臣
【最新】七年级历史上册 3.4《张 骞通西域》课件 川教版 课件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路线图
【最新】七年级历史上册 3.4《张 骞通西域》课件 川教版 课件
前 13
前8 12
➢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结果
张骞了解了西域各国的经 济、政治、文化情况,以 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 望。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张骞通西域
神秘的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 西域都护的设置 小结
【最新】七年级历史上册 3.4《张 骞通西域》课件 川教版 课件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学习主题第12课张骞通西域教案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学习主题第12课张骞通西域教案川教版

第12课张骞通西域【教学目标】识记和理解1、记住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和西域都护的设置的时间。

2、了解西域的自然环境、西域人民的日常生活以及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经过。

3、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和西域都护设置的历史作用。

二、能力和方法1、通过让学生在地图上指出西域的地理范围提高其识图能力,通过让学生设想张骞出使西域途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锻炼其想象能力。

2、通过让学生比较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其比较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张骞不畏艰难两次出使西域的了解,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于开拓、忠于祖国的精神,树立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识;2、通过对张骞出使西域促进西域地区迅速发展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目前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意义;3、通过对设置西域都护的历史作用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到新疆地区早在西汉的时候就已经成为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重点难点】重点: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出使西域。

难点:对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比较、对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作用的分析理解。

【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背景乐带有哪个地区、哪个民族的特色?师:请同学们看看屏幕(或实物)。

(逐一展示葡萄、核桃、胡萝卜、石榴图片或实物)这是什么?这个呢?……这些东西你吃过吗?那么,它们是什么时候在内地出现的呢?它们是从什么地方传到内地来的呢?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知道答案了。

师:今天的新疆在汉代属于西域地区的一部分。

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由于内地和西域之间相距遥远,上自皇帝,下至百姓对它都缺乏了解,因此,这就使得遥远的西域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一、神秘的西域师:那么,汉代的西域地区究竟指的是哪些方呢?1、西域的地理范围下面,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课本67页的第一自然段。

(朗读完毕后展示汉代西域地区地图)师:请大家看屏幕上的汉代西域图。

汉朝时,狭义上的西域地区指的是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

张骞通西域教学设计

张骞通西域教学设计

张骞通西域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张骞通西域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张骞通西域的背景和意义;2)了解张骞通西域的过程和成果;3)理解张骞通西域对于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2)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张骞通西域的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尊重文化交流的素养。

二、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一张地图,让学生发现古代中国与西域相隔遥远的距离。

步骤二:分组研究(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以一个角色扮演的方式,分别是张骞、随从等。

2.让学生自行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张骞通西域的背景和意义。

步骤三:讲授与合作(30分钟)1.学生小组讲解各自收集到的信息,分享归纳成果。

2.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a)张骞通西域的目的是什么?取得了什么成果?b)张骞通西域对于古代中西文化交流有何重要意义?步骤四:活动设计(30分钟)1.将学生分成数个小组,每个小组以张骞通西域的任务为背景,设计一个小绘画、手工或写作任务。

a)绘画任务:请学生用图画展示张骞通西域的过程和成果;b)手工任务:请学生制作一幅描绘张骞通西域历程的立体模型;c)写作任务:请学生分别扮演张骞、随从等角色,写一篇日记。

步骤五:展示与回顾(10分钟)1.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向全班做简要介绍。

2.引导学生回顾课堂学习的内容,总结张骞通西域对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三、教学评估:1.对小组展示的作品进行评估,看是否达到了设计任务的要求。

2.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总结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评估其探索和归纳总结能力。

3.观察学生对于张骞通西域重要性的理解,评估其历史思维和文化意识的培养程度。

四、教学拓展:1.邀请专家或相关人士进行讲座,进一步深入讨论张骞通西域的历史背景和学术价值。

2.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相关史料,扩展对张骞通西域的了解。

《张骞通西域》教学设计

《张骞通西域》教学设计

《张骞通西域》教学设计一、导入:展示图片并提出“你认识下列食物吗?它们是从哪里传入中国的?”二、教学目标1.通过展示地图和材料使学生了解“西域”的大致范围,引导他们归纳出“张骞通西域的背景”,知道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

2.通过课堂活动“我来说你来描路线”对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有较深的印象,理解张骞一路上的不容易,体会张骞的个人品质,明确第一次通西域的意义。

3.组织学生齐读最后一段,了解张骞第二次通西域的过程,通过分析此段并适当扩展引导学生概括张骞次通西域的意义。

三、学情分析学生可能对“西域”的地理范围不太明确,对张骞出使西域的过程还不擅长归纳要点,对人物品质理解不深刻,所以在教学中注意结合地图讲述“西域”的范围,对出使西域的过程做好要点归纳并分析人物品质。

另外,课本对张骞通西域的意义讲述比较简单,教学中结合课本做适当扩展后注意从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等方面明确其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张骞通西域的经过及其品质难点:张骞通西域的意义五、教学过程西域的概念:结合地图解释西域的地理范围和大概的社会特点。

(一)张骞通西域的背景(通过两则材料引导学生归纳背景)材料一: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

——选自《史记》卷一百二十三材料二:匈奴从西域不断向中原进攻,使汉王朝十分被动。

——选自课本背景归纳:(1)大月氏:怨仇匈奴,苦于没有同盟共同打击匈奴。

(2)汉王朝:屡受匈奴攻打,十分被动。

(二)张骞通西域的过程(对照课本第68页《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进行课堂活动,讲述出使过程,描出路线并归纳要点,进而探索张骞的个人品质)要点梳理:第一次通西域目的: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时间:公元前138年路线:如图(活动)挫折:两次被匈奴扣留,但“持汉节不失”,历经13年回到长安影响:使汉朝了解西域问题思考:张骞曾两次被匈奴抓住,被扣留了十余年,但他仍坚持完成使命。

他的这种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答:张骞具有不屈不挠、勇于探索和开拓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进取,报效祖国。

川教初中历史七上《第12课 张骞通西域》word教案 (14)

川教初中历史七上《第12课 张骞通西域》word教案 (14)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张骞通西域》教案教材与学生分析《课程标准》要求“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

本课教材分三目,介绍了西方域的地理概念,讲述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情况,以及张骞“凿空”丝绸之路过后,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情况。

本课是从汉朝的对外交流和民族关系方面进一步说明统一国家的意义,继续印证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并引出下一课汉朝中外交流的情况,具有重要地位。

西域至今仍充满神秘色彩和异域情调,学生对神秘的东西特别感兴趣,加之本课教材图文并茂,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地理时空概念;有助于学生进行合理的历史想象,获得形象饱满的历史认知。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西域的地理范围及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

2.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及西域都护设置的意义。

3.培养学生根据史料想象历史情景的能力及根据历史人物某一方面的贡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播放有关西方域风情的电视片,让学生感受西域的神秘与旷远。

2.通过观看《张骞出使西域》的flash动画课件,形成正确的历史地理时空概念。

3.列表比较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与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4.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出使西域对巩固西汉统治、加强联系的作用,正确评价张骞。

5.通过“哪些因素成就了张骞的功绩的”讨论,巩固学生全面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提高评价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张骞的评价,进一步了解非智力因素对人获得成功的重要作用。

2.学习张骞勇于冒险、勇于开拓、忠于国家、坚忍不拔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了解新疆的历史,维护国家的统一。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西域的地理范围。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3.西域都护的设立。

(二)难点1.西域的地理范围。

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具体任务及完成情况。

教学准备1.西域风情电视片。

2.张骞出使西域示意图的课件。

3.学生提前预习课文。

教学步骤导课1.投影新疆风情图片,从今天新疆的美丽、神秘导入新课。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第4课 张骞通西域

如果是你,愿不愿意跟随张骞出使西域?为什么?
动动手:
面对困难张骞是怎么做的呢? 阅读教材P69小字,标注关键词句。
博望候张骞塑像
找一找:
从张骞身上我们学 到了哪些精神?
忠于国家、 锲而不舍、 开拓、开放 ……
联系现实:
你在自己的生活 和学习中应怎样发 扬张骞精神呢?
二、“通”的原因及过程——张骞出使西域
《史记》书影
《汉书》书影
《史记· 大宛列传》和《汉书· 西域传》最早记载了有关西域的情况: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 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 与共击之。” “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 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 甘父俱出陇西。”
1、沟“通” 2、开“通” 3、西域都护府的设置及意义(公元前60年) 4、“通”向未来…
学习与探究:
1、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 2、“写一写”:
“问学中华源,立德世界路”,这是大家非常 熟悉的话,请结合本课所学,谈谈你对此话的理解, 并写成一篇“历史小感悟”。
(提示:可联系古代事例、当今世界、我国、自己来谈)
谢谢大家!
出发时间
主要活动 结 果
公元前138年
被扣留、会见… 未完成联络大月氏的任务
比一比:
第二次与第一次相比变化是什么? 能找到两次的相似之处吗?
三、“通”的意义——张骞通西域影响
小组讨论:
张骞两次出使都没有完成汉武帝交给的任务, 那他不是白干了?
西汉茂陵鎏金铜马
树叶纹缂毛鞍毯
(新疆和阗洛浦赛依瓦克汉代墓出土)
第13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于2012年9月26 ~9月30日在成都隆重举行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张骞通西域》教案 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张骞通西域》教案 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张骞通西域》教案教材与学生分析《课程标准》要求“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

本课教材分三目,介绍了西方域的地理概念,讲述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情况,以及张骞“凿空”丝绸之路过后,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情况。

本课是从汉朝的对外交流和民族关系方面进一步说明统一国家的意义,继续印证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并引出下一课汉朝中外交流的情况,具有重要地位。

西域至今仍充满神秘色彩和异域情调,学生对神秘的东西特别感兴趣,加之本课教材图文并茂,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地理时空概念;有助于学生进行合理的历史想象,获得形象饱满的历史认知。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西域的地理范围及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

2.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及西域都护设置的意义。

3.培养学生根据史料想象历史情景的能力及根据历史人物某一方面的贡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播放有关西方域风情的电视片,让学生感受西域的神秘与旷远。

2.通过观看《张骞出使西域》的flash动画课件,形成正确的历史地理时空概念。

3.列表比较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与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4.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出使西域对巩固西汉统治、加强联系的作用,正确评价张骞。

5.通过“哪些因素成就了张骞的功绩的”讨论,巩固学生全面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提高评价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张骞的评价,进一步了解非智力因素对人获得成功的重要作用。

2.学习张骞勇于冒险、勇于开拓、忠于国家、坚忍不拔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了解新疆的历史,维护国家的统一。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西域的地理范围。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3.西域都护的设立。

(二)难点1.西域的地理范围。

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具体任务及完成情况。

教学准备1.西域风情电视片。

2.张骞出使西域示意图的课件。

3.学生提前预习课文。

教学步骤导课1.投影新疆风情图片,从今天新疆的美丽、神秘导入新课。

张骞出使西域教案

张骞出使西域教案

张骞出使西域教案教案标题:张骞出使西域教案目标:1. 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和目的。

2. 掌握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和重要事件。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研究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和目的。

2. 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和重要事件。

教学难点:1. 张骞出使西域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

2. 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和启示。

教学准备:1. 教材:历史教科书、相关历史资料。

2. 多媒体设备。

3. 地图和图片展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张骞出使西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张骞出使西域有了解吗?你们知道他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吗?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和目的,包括汉朝对西域的探索和开辟贸易通道的需要。

2. 讲解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和重要事件,包括他的旅程、遇到的困难以及取得的成就。

三、小组合作探究(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段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和事件。

2.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整理相关信息,包括地理位置、重要事件、困难和成就等。

3.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研究成果。

四、知识拓展(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张骞出使西域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包括拓展了中国的疆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和启示,包括对今天的丝绸之路倡议的启示等。

五、课堂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张骞出使西域的重要性和影响。

2. 提问:你们对张骞出使西域有什么新的认识和体会?六、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张骞出使西域的短文,包括背景、目的、路线、重要事件和意义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知识讲解、小组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目的、路线和重要事件,并引导学生思考其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课堂总结,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研究能力。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张骞通西域教学设计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张骞通西域教学设计
【课堂小结】知识梳理(略)
【学习测评】练习册
板书设计
一、神秘的西域
二、张骞通西域
时间目的结果影响
第一次:
第二次:
三、西域都护设置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执教者:
【课堂进行时】
(一)神秘的西域
1.阅读教材67页内容,结合下面“西域形式和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看图,找出两关一岭,长安的位置,了解西域的大致范围。
(2)狭义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以西,_________以东。
广义定义:包括_________以西的广大地区。
3.了解新疆的历史,维护国家的统一。
教学重点
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教学难点
西域的地理范围,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具体任务及意义。
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集体备课内容
修订内容
【情境再现】
展示石榴、葡萄、胡桃(核桃)、胡豆、胡萝卜等图片,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果蔬,但在西汉前,它们是不会在中国出现的,那它们来自何方?是怎样来到中国的呢?通过今天的)读一读教材67、68页的小字,了解西域的概况。
(二)张骞通西域
1.读教材68页内容,说说汉武帝派人出使西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时间是________。
2.阅读教材69页小字部分想一想:要到达大月氏,必须要经过哪里?在那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最后找到大月氏了吗?
这表明:______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西域都护是在什么情况下设置的?它的设置有什么意义?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张骞通西域教案 川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张骞通西域教案 川教版

第12课张骞通西域【课程标准】记住西域的地理范围及张骞二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及西域都护府设置的意义。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西域的地理范围及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及西域都护府设置的意义;培养学生根据史料想象历史情景及根据历史人物的贡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播放西域的风情片,感受神秘和旷远;列表比较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与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出使西域对巩固西汉统治加强联系的作用,正确评价张骞。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张骞勇于冒险、勇于开拓、忠于国家、坚忍不拔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了解新疆历史、维护国家的统一。

【教学重难点】重点: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府的设立。

难点: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具体任务及完成情况。

【教学准备】张骞出使西域示意图的动态课件、西域风情的电视片、张骞像的投影;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学生读课文引言。

2.教师引入:同学们,西域是我国西北葱岭以西广大地区的总称。

它辽阔、神秘、美丽。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西域去走一走、看一看。

3.播放西域的风情电视短片,让学生感受西域二、新课讲授(一)西域1、引导:此时此景,同学们都在想些什么呢?(美丽的西域在什么地方)2、出示张骞出使西域示意图的动态课件,讲解西域的地理位置,并让学生认真观察识记。

3、设疑:和我们内地一样,西域有人类生存,那么,他们是怎样生活的呢?请看书67页辅栏内容。

(阅读相关内容,知道西域的人们是如何劳作、生养的,知道很早的时候西域就和内地有联系)(二)、张骞出使西域1、过渡:从阅读中,同学们一定了解了大量的信息,知道了内地与西域早有联系,但显然的是西汉对西域的了解不够,于是汉武帝刘彻招募勇士前往西域探险。

请同学阅读教材68页的内容,了解汉武帝招募人出使西域的原因。

(学生阅读找出答案)2、出示张骞头像的投影或者图片,简略告诉学生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出发的时间、出发地点、任务、主要经历、返回时间、地点等,使学生对张骞出使西域的史实有大致了解,并使学生明白张骞出使西域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张骞通西域教学设计

张骞通西域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音乐导入,歌曲《亚克西》节选,47秒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程与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有关,老师先请大家听一段音乐,大家边听音乐,边看一些图片吗,来猜猜看,它是什么地方?Ppt 歌曲播放边播放,边展开图片歌曲播放完毕。

生:新疆。

师:没错,就是美丽富饶的新疆。

今天,新疆已经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在两千多年前的汉朝,新疆还不属于汉政府管辖,当时的新疆被称作什么?生:西域。

师:对,西域,西域是指今天的哪些地方?请大家看82页第一自然段。

生:两汉时期,人们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师:很好,简单的说,西域是指今天的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广大地区。

师:今天的玉门关和阳关在祖国的内陆,两千多年前,这里却是祖国的西大门。

师:请大家回忆我们在讲秦朝的时候,说到了秦的疆域,西到哪里?生:陇西。

师:陇西是在今天甘肃省的东南部,而玉门关和阳关则是在陇西的更西边,也就是说,汉朝的时候,人们出了玉门关和阳关,就像我们今天的人出国了一样。

在汉朝以前,很少有人知道玉门关和阳关以外的世界是怎样的,汉武帝时,第一个出使西域的人终于出现了,他就是张骞。

张骞是谁?他为什么要出使西域?他的行为对后来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五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我们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张骞通西域。

师:(说明活动规则)今天我们的课程采取分组学习的方法,首先,有请一组的同学穿越历史时空,为大家再现张骞第一次通西域的事件始末。

待会大家仔细听,找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又如何?(二)讲授新课1、张骞通西域(一组学生:组员介绍,下面我介绍一下我们组的分工情况,……同学扮演宣召大臣,……同学扮演张骞,……同学扮演汉武帝,我负责旁白。

……同学扮演史官1,……同学扮演史官2,……同学扮演史官3.)师:同学们注意了,下面,让我们将时光倒流,回到两千多年前的汉朝,来看一下当时的汉王朝发生了怎样的大事?(锣声)第一次学生1:(宣诏大臣)招贤令(伴随着锣声)我大汉王朝,历经几代先皇的休养生息,现民殷国富,兵强马壮。

初中历史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张骞通西域》优质课公

初中历史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张骞通西域》优质课公

初中历史川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张骞通西
域》优质课公
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一、识记和理解
记住西域的地理范围,记住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及目的地。

理解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意义,记住汉设西域都护的时间,并理解其设置的意义。

2新设计
运用《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图》,培养学生读史,识图的能力;培养学生
根据史料、图片、图表想象历史情景及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学习张
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史实,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培养评价历
史人物的能力。

3学情分析
学习张骞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对学生进行中
华民族优秀品质的教育
4重点难点
一、重点: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二、难点:西域的地理范围,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具体任务及意义。

课型
5教学过程
5.1第一学时
5.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并查阅收集、整理在预习课文中最感兴趣的知识点。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是来自牟家中学的老师,今天和大家初次合作,希望我们合作愉快。

今天来的时候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展示葡萄、石榴、核桃等实物),这些礼物老师将要把奖励给今天在课堂上最积极和认真的同学。

可是大家知道吗这些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和蔬菜,但在西汉。

张骞通西域教学设计

张骞通西域教学设计

张骞通西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记住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和西域都护的设置的时间,了解西域的自然环境、西域人民的日常生活以及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经过,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和西域都护设置的历史作用。

二、能力和方法通过让学生在地图上指出西域的地理范围提高其识图能力,通过让学生设想张骞出使西域途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锻炼其想象能力,通过让学生比较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其比较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张骞不畏艰难两次出使西域的了解,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于开拓、忠于祖国的精神;通过对设置西域都护的历史作用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到新疆地区早在西汉的时候就已经成为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重点难点】一、重点: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出使西域。

二、难点:对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比较、对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作用的分析理解。

【授课类型】新课【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请同学们看看屏幕。

(逐一展示葡萄、核桃、胡萝卜、石榴图片)这是些都是什么?……这些东西你吃过吗?生:……师: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秦始皇,他有没有吃过这些东西呢?生:……师:秦始皇可没有这个口福,这些东西,他都没吃过!为什么呢?因为在他那个时候,我们中原地区还没有这些蔬菜瓜果。

那么,它们是什么时候在内地出现的呢?它们是从什么地方传到内地来的呢?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就知道答案了。

(展示课题:第12课张骞通西域)【新课学习】:师: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

在听的同时,请你想一想,这首歌曲带有哪个地区、哪个民族的特色?(播放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生:新疆!维吾尔族!师:对!今天的新疆在汉代属于西域地区的一部分。

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由于内地和西域之间相距遥远,上自皇帝,下至百姓对它都缺乏了解,因此,这就使得遥远的西域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一、神秘的西域师:那么,汉代的西域地区究竟指的是哪些方呢?1西域的地理范围下面,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课本67页的第一自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张骞通西域
教学目标
一、识记和理解
记住西域的地理范围,记住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及目的地。

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意义,记住汉设西域都护的时间,并理解其设置的意义。

二、能力和方法
运用《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图》,培养学生读史,识图的能力;培养学生根据史料、图片、图表想象历史情景及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学习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史实,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张骞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教育;强化学生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培养与人交流的主动性态度。

了解新疆的历史,维护国家的统一。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二、难点:西域的地理范围,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具体任务及意义。

课型:新课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并查阅收集、整理在预习课文中最感兴趣的知识点。

教师准备:1、全面收集与本课有关的网络文字图片资料,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实物准备:葡萄、石榴、核桃……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讲读法、对比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教学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是来自什邡市实验中学的老师,今天和大家初次合作,希望我们合作愉快。

今天来的时候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展示葡萄、石榴、核桃等实物),这些礼物老师将要把奖励给今天在课堂上最积极和认真的同学。

可是大家知道吗?这些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和蔬菜,但在西汉以前,上到皇帝下至百姓都无法享受到这些美食,它们来自何方?又是在何时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寻常文物的呢?
学习新课
一、神秘的西域(板书)
1、西域的地理范围(板书)
这些果蔬,它们来自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地方,古时称西域。

(多媒体显示地图,教师指图讲解)。

西域指阳关和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包括今新天山南北地区,这是侠义的范围。

说得广一点,西域也包括葱岭以西更广阔的地区,大致相当于今新疆、中亚及更远的地区。

我们今天所讲的西域主要是侠义的范围。

同学们要注意在西域的范围中“两关一岭”是很重要的分界地点(展示阳关、玉门关图片)说起阳关和玉门关,大家肯定马上会想起西首脍炙人口的唐诗中的名句“劝君更进一步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和“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完整显示两方诗)这是古人眼中的阳关和玉门关,在他们看来,阳
关、玉门关之外就是不一样的世界,就是巷凉的荒漠。

在西域这片广阔的土地上究竟居住着些什么人?他们的生活怎么样呢?
2、西域概况(板书)
先请学生阅读课文小字部分,想想:西域绿洲上的人民是如何生活的?
(展示西域风土人情,物产资源图片)
教师:西域地区很早就有人类活动分布着许多少数民族。

西汉时,许多民族改权在大大小小的绿洲上建立起来,有的在水草丰盛的地方放牧,有的在肥美的绿洲上进行农业生产。

西域物产丰富,还盛产良马和美玉,那里的人民能歌善舞,有许多独特的乐器。

由于西域与汉朝的中心区域相距较远。

同时,北方一个凶悍的游牧民族匈奴控制西域,西域对汉朝人来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

张骞出使西域,揭开了西域神秘的面纱。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张骞出使西域的内容。

二、张骞出使西域(板书)
(一)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板书)
(采用问题探究法,教师首先投影展示问题,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探寻答案)
(教师活动)投影展示: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目的、出发时间,主要经历、反回时间和结果。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状况。

(学生活动)阅读、讨论、寻找答案
1、背景:西汉前期,匈奴控制西域,奴役西域各族人民,匈奴骑兵不时南下,威胁西汉都长安的安全,汉武帝准备对匈奴动武。

为了稳操胜券,汉朝也希望找到一位盟友与其协同作战。

因此,汉武帝想到了哪一个国家?(学生答:大月氏)对,汉武帝从匈奴投降者口中了解到匈奴打败大月氏时,曾以大月氏国王的头骨做饮酒器。

大月氏逃到向西方后,深恨匈奴而图报复,但苦于找不到盟友。

于是汉武帝下令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

张骞挺身而出,自愿前往。

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情况。

2、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络各大月氏夹击匈奴。

时间是公元前138年,那么他走的是一条怎样的路线呢?大家看图(显示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指图、讲解)。

3、主要经历:在公元前138年,张骞在长安辞别汉武帝,张骞一行100多人,由奴隶出身的匈奴人堂邑父作向导,很快进入河西走廊。

可一出玉门关就被匈奴骑兵抓获,并把张骞扣押起来,为了笼络软化张骞,匈奴为张骞娶妻成家,但这些都没有动摇张骞完成出使西域的使命。

他一直保留汉朝使者的符节,时时想着伺机逃脱。

十年后,他乘匈奴人疏忽,终于找到了一个机会,同堂邑父一起逃走了。

张骞逃走后,毅然继续西行。

他们穿过千里荒漠、风餐露宿、饥寒交迫,克服重重困难,终于翻越葱岭,抵达大宛(今中亚细亚)。

大宛久幕汉朝富庶、欲通使一得。

忽见汉朝使节来到,喜出望外。

他特意派翻译和向导陪同张骞到达康居(咸海以东,今乌兹别克,塔吉克斯坦境内)。

再由康居到达月氏。

大月氏征服了大夏(阿富汗北部),这里土地肥沃、物产富庶,四周没有强敌,大月氏乐得其所,加上和汉的距离又太远,因此大月氏人不愿反乡复仇。

张骞没有达到与大月氏联盟的目的。

于是他便从大月氏来到大夏,在此考察滞留了一年多后,只得重新踏上归途。

公元前128年,张骞取道南山(昆仑山)经羌中(青海)而行,但路途又被匈奴扣留了一年多,直到匈奴内乱,张骞才乘机逃脱。

公元前126年,张骞与他的匈奴向导堂邑父返回长安。

4、结果:张骞这次出行历时十三年,受尽磨难,但未完成使命,张骞不是白去了吗?
张骞虽然没有达到出使西域的目的,但是了解到西域的地理、特产和各族人民的生活,也了解到西域各人民很想同汉朝往来。

张骞把这些情况详细的报告给汉武帝。

(教师归纳)在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后的公元前119年,西汉对匈奴的战争已经获得重大胜利。

为了给匈奴更沉重的打击,汉武帝再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奉命第二次出使西域。

(二)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板书)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情况又会怎样呢?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讲讲。

1、目的:联系乌孙国王进攻匈奴
2、时间:公元前119年
3、经过:(教师补充)
公元前119年,张骞以中郎将的身份率领300人的使团出行。

使团每人配两匹马,还携带大量钱币、丝绸等礼物和上万头牛羊浩浩荡荡地向乌孙进发。

张骞率领这支庞大的使团,一路顺利地到达了乌孙(今伊犁河流域)。

但乌孙此时正因王位之争而分裂为三,无法与汉合作。

张骞的目的没有达到,但张骞分派副使到达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处,同这些国家建立了直接的联系。

4、结果:公元前115年,张骞返回长安,乌孙派了十几名使者,并携带10余匹好马到汉地来。

以后,乌孙与汉朝的往来十分密切,互通有无。

除乌孙外,其他国家也有使者来到汉朝,互赠礼品。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增加了内地对西域的了解,使西域在人们心目中不再遥远和神秘。

从此以后,汉和西域联系日益密切,互相影响。

通过前面的学习,现在请同学们完成“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简表”。

完成后派出代表进行交流。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表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都是为了联合西域少数民族政权,夹击匈奴,虽然都没有达到目的,但也可以说得上不辱使命,张骞不辱使命的事迹,给我们怎么样的启发?张骞出使西域对我国历史有什么功绩呢?(学生讨论,派代表回答,然后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归纳):从张骞身上体现了不畏艰险、勇于开拓、忠于祖国、不折不挠,好男人志在四方,不贪图安逸生活的精神和矢志不渝的坚强意志,以及面对困难,锲而不舍的顽强斗志……
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西域各国与西汉的联系,为汉朝经营西域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也打通了一条当时世界上最长的交通路线,即著名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三、西域都护的设置(板书)
自张骞出使西域以后,内地和西域往来的人员增多,交流更频繁,大量西域特色的物品传到内地,内地先进的技术也传到了西域,共同创造中华民族的文明,西域都护设置的条件成熟了。

(想一想)西域都护是哪一年设立的?它的设置有何意义?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职责是管理西域的军事、政治,保护商旅往来。

西域(今新疆天山南北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历史证明,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四、学习活动
办历史板报
建议:1、板报主题“班超的故事”
2、收集有关班超的历史资料,根据你的视角整理资料,编成板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