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带来山村巨变——好支书黄爱林全力打造幸福蒋里
银杏让我如何不爱你-访育森银杏苗木基
育森银杏苗木 基地总经理李
如刚
点击此处查看 全部新闻图片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银杏让我们知道感恩
说起种植银杏的起因,李如刚显得有点感动, 他饱含深情的说:“银杏就是一种‘前人栽树, 后辈享福’的财富。今天我们从银杏身上获得 的种种收益,都是因为我们祖辈用汗水和心血 培育了银杏。而现在,我们新村乡的人每年都 会培育一些银杏苗,我们希望我们今天的辛苦 劳作也能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带来财富,让银杏 把这种精神一直在我们新村乡延续下去。”
“把我们的爱心传递到四川去”——高成活率让爱心更坚挺
2008年5月12日是一个伤心的日子。那一刻,地震摧残了 四川汶川,让四川人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威力。李如刚和 妻子在电视上看到了那一幕,默默为汶川人民捏着一把汗! 当听说四川丹阳某集团公司要把他们的银杏树苗栽种在灾 区时,他和妻子精挑细选了二、三百棵银杏树,并及时把 这些饱含着山东临沂新乡人民的心意的银杏树运到了四川, 李如刚还定期电话询问银杏树的成长状况,果然,这些珍 贵的银杏树没有辜负李如刚和他妻子的希望,成活率达到 98%,受到了用树单位的好评。
当然,银杏和李如刚之间的故事还不止 以上几点,正如李如刚自己说的,育森 银杏苗木基地是他和银杏树之间最好的 牵绊,他将会通过经营好育森苗木基地 来为让临沂新乡的苗木栽遍祖国各大城 市,让银杏的恩泽绵延一代又一代。相 关阅读:
访山东银杏苗木基地总经理——于建增
访凤成银杏苗木培育场总经理——丁凤成
访山东郯城新奥银杏园林总经理——禚昌庆
访孙氏银杏苗圃总经理——孙赏芹
访山东京雷、京国银杏园林绿化公司孙青雷、孙国雷
访田园银杏苗木基地总经理田立永
访郯城县兄弟园艺银杏苗木基地总经理苏海峰
访山东临沂久荣银杏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于洪彬
殚精竭虑守初心
殚精竭虑守初心
作者:段宗耀黄锐周舟
来源:《党员生活·下》2019年第11期
20年来,英山县方家咀乡四棵枫村党支部书记王保林,带领全村干部群众,把四棵枫村从一个“吃粮靠救济、用钱靠贷款”的贫困库区村,建设成为了全国红十字志愿服务先进村、全省法制建设示范村、全市生态文明合格村、全县综合实力十强村。
1999年,王保林已经是英山城关小有名气的“能人”,自己组建了装修工程队,年收入8万多元,是村干部工资的十几倍。
但当时村里群众生活困难,迫切需要一个能人“领头羊”。
换届竞选过程中,王保林以高票当选村委会主任。
为了全身心投入到村“两委”工作中,他义无反顾抛下了城关的高收入生意。
走马上任后,王保林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着手,力排众议,退还了超收税费近20万元,村“两委”号召力逐渐增强。
多年来,王保林敏锐捕捉发展机遇,多方筹集资金30万,加快通村道路的建设,修通了宽7.5米村部至201省道的主干公路6000米,还争取到了四季花海旅游风景区南门入口的重大发展契机。
大力发展花卉苗木基地300亩,为全村150户500人带来经济收益300万元。
村“两委”还积极争取项目支持与政策扶持,目前,红十字总会和省侨联有关项目正在四棵枫村落户建设,毕升活字印刷体验馆项目正在协商洽谈;四季花海融合进度进一步加快,一个集旅游观光、生态休闲、农耕体验于一体的小康示范村正呈現在全乡人民面前。
尽管王保林身体严重透支,身患肾衰竭每周要做两次透析,但依然坚守岗位。
他说:“20多年来,我已经习惯了在村干部岗位上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种忙碌也成了减轻病痛的一剂良药。
”。
事迹:用科技领跑农村经济
事迹:用科技领跑农村经济用科技领跑农村经济×――记省优秀共产党员、原湖滨乡科委副主任林永安×时值早春,走进古田城郊的山头放眼望去,成片成片的果树修剪齐整,含苞吐蕊,开满山头,昭示着又一年的丰收与喜悦。
这就是远近闻名的水果之乡湖滨乡的果园,这个乡以种植水果致富出名,乡耕地面积万亩,果园面积却达万亩,水果年产量万吨,户均收入万元左右。
湖滨乡从七八十年代开始小规模种植水果,到现在全乡个行政村,百分之九十的农户种植水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要。
湖滨乡成为主要靠水果、食用菌致富的专业村绝非偶然,因为湖滨乡有一位用科技带领他们走上致富路的省优秀共产党员、原湖滨乡科委副主任、现城东区科委副主任林永安。
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林永安,以自己对水果事业的执着和痴迷,以一个共产党员情系广大人民群众,为农村发展、农业增收、农民致富做贡献无私情怀,满腔热忱、勤勤恳恳,致力于水果种植的实践与研究,倾其所能、尽其所学与成就,进行水果种植技术的宣传推广,以精湛的水果栽培技术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为农民谱写了一本致富经,为农村开拓了一条致富路,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实现着自己朴实而光辉的人生信念与理想,证明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真理。
执着事业心系农民林永安是农民的儿子,年,岁的林永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他倾心于绿色的土地,痴迷水果这项绿色事业。
七十年代,他将工资的三分之一用于购买各类水果种植方面的刊物。
他认为,农民只靠种植水稻收入低,应该带领他们发展水果业,增加收入。
年,他自掏腰包买树苗,一口气种下亩果树林,果树长成后,他把精心选育好的苗木无偿赠送给乡亲们种植,揭开了湖滨乡大规模发展水果种植的序幕。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湖滨乡的水果已经遍及山头,每一年都给农民带来丰厚的回报。
林永安对果农长期的技术指导与成效让他们明白了,科学技术才是一本“真经”,要想在致富路上走得宽,走得远,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
林永安也全身心投入水果这一项“飘香事业”,他因突出成绩被聘为湖滨乡干部,历任湖滨名特优果苗场场长、湖滨乡水果技术研究所所长、科委副主任、湖滨乡联动网科技特派员。
农村优秀教师支教先进事迹和故事10篇
农村优秀教师支教先进事迹和故事10篇农村优秀教师支教先进事迹精选篇1驻村风采|在田间地头书写新时代教师风采用真心换真情,用实干赢民心。
在我们身边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走村入户雪无痕,促膝交谈闻民声;他们凝心聚力追绮梦,齐耕热土断穷根。
他们用勇敢、责任与担当,托起人民最期盼的乡村振兴梦,用梦想去守护梦想,用奉献去燃起美丽乡村的无限希望。
自贵阳市驻村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市教育系统驻村干部扎根基层,深入农户,发挥各自优势,与村"两委"班子和广大村民一起,全身心投入乡村振兴的征途中,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今天,要带大家认识的是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健康教研员、花溪区麦坪镇杉二村驻村干部__。
"驻村帮扶两年来,花溪区麦坪镇杉二村驻村不仅一个个富民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村里的人居环境、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有效改善。
"记者在驻村干部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健康教研员__嘴里听到杉二村的变化,也听着她驻村的故事……脱贫之后再出发,凝心聚力促振兴。
2021年5月,__被组织安排到花溪区麦坪镇杉二村驻村,她和同组的驻村工作队一行三人,带领村民发展种植业、整治村容村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发展村集体经济。
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杉二村发生了明显变化,路边乱堆乱放的垃圾堆被干干净净的垃圾桶取代;进村的小路变成了平整敞亮的大道;在周边打零工的村民也组建了专门的电路维修团队,可以在附近接活,有了村集体收入。
__也成了村民心中的"亲友团"。
刚到村的__并不能完全融入到村民的生活中,她便利用自己的心理健康专业优势在驻村工作中发挥所长,主动前往当地的麦坪镇中心完小和杉木小学每周为孩子们上一堂创新思维的课程。
她发现,通过和孩子的相处更能较快地融入一个家庭,了解群众冷暖。
说到这里,她和记者分享了一个小故事——在校上课期间,她注意到班上有个小女孩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详细了解后才知道这个孩子是留守儿童,自己和奶奶生活,条件比较艰苦。
愿化春泥沃乡野——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第一书记“上山下乡”记
农村·农业·农民2019.5A 党建·风采·调查栏目编辑:彭永投稿邮箱:hexiesannong@于险峰张仁军不种苞米种药材。
4月7日,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王滨街道富家村的丛培玲将自家3亩多地种上了中药材北苍术。
她告诉笔者:“原来我们也不敢种,村里的第一书记李英波带领大家多次考察,坚定了大家种植中药材的信心。
”李英波是浑南区英达卫生院的一名中医师、中药师,到富家村任第一书记后,他自费到抚顺市新宾县、清原县和内蒙古、吉林等地考察中药材种植,并带领村干部及村民考察药材市场,提出了富家村产业振兴规划,从市场需求出发,筛选适合当地种植的经济型中草药品种。
自2018年5月以来,浑南区委积极响应省委市委工作要求,为全区167个村选派第一书记,特别是从区直部门选派优秀年轻干部重点帮扶集体经济薄弱村及软弱涣散党组织。
为了管好、用好第一书记,根据选派干部需求,浑南区委组织部定期开展第一书记专题业务培训,重点解决选派干部开展工作“找不到抓手、目标模糊、政策掌握不准”等问题;协调区水利局、农发局、建设局等部门组织开办第一书记沙龙,为选派干部提供技术、业务支持,答疑解惑,提供项目支持;区委组织部为其中的65个经济薄弱村的第一书记单独建立档案,每月进行工作考核,每月通报工作开展情况;组织开办第一书记大讲堂活动,交流借鉴工作经验,让第一书记讲第一书记的故事。
浑南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东江介绍说:“选派干部到村里工作,就是要把人才‘上山下乡’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以此引导和带动各类资源要素加快向乡村集聚,促进形成人往农村走、钱往农村投、政策往农村倾斜的良好局面,全力助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发展、农民全面进步。
”“养气造血”强组织帮助抓好村党组织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是第一书记的首要任务。
东湖街道杨官村第一书记郭全用短短半年多的时间,就带领村“两委”班子把软弱涣散的党支部工作引上了正常发展的轨道,帮助村民做了一件又一件好事,被村民称为用心做事的好书记。
宁夏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中考语文真题试卷一、选择题(共1题;共2分)1.下列句子依次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生态文明建设犹如一面广角镜,_____,_____,_____。
①照见协同推动人民富有、国家强盛、中国漂亮的大局观、整体观②见证对子孙后代负责、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历史担当③折射出追求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发展理念A. ①③②B. ③①②C. ②③①D. ②①③二、情景默写(共1题;共5分)2.默写。
(1)杜牧在《泊秦淮》中描绘朦胧水色夜景、点明时间地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即景说理、直抒胸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崔颢《黄鹤楼》的尾联“________?________”以抒情作结,表达了诗人漂泊异乡的愁绪。
(4)仁人志士往往心怀天下,杜甫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家国情怀,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同样表达这种情怀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5)《大道之行也》中讲解并描述选拔人才,讲求诚信,培育和谐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三、名著阅读(共1题;共3分)3.完成下面的读书卡片。
摘抄1:我兴奋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挚友;儿子变了挚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华蜜相比的!摘抄2: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劝慰你,又该谁来劝慰你呢?摘抄3: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愿,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
待挚友不能如此马虎。
生性并非“薄情”的人,在行动上做得跟“薄情”一样,是最冤枉的,犯不着的。
正如一个并不淘气的人耍淘气而结果反吃亏,一个道理。
(1)名著:《________》。
(2)梗概:这部作品到处体现着舐犊深情。
父亲很关切儿子________(人名)的生活与成长,用书信与儿子主要沟通了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内容,平常的语言中蕴涵着深邃的道理和厚重的文化。
七一表彰优秀基层共产党员事迹材料范文5篇_精选范文
七一表彰优秀基层共产党员事迹材料范文5篇上报人: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七一表彰优秀基层共产党员事迹材料范文5篇【笔者按】“谢谢你,不仅帮我们搞卫生,还带领我们种植灵芝,下半年的收入有盼头了……”这是__市永福…笔者为您整理了《七一表彰优秀基层共产党员事迹材料优秀优秀范文5篇》,给您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借鉴。
20__决战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__市永福县:风雨洪水中淬炼党员尖兵谢谢你,不仅帮我们搞卫生,还带领我们种植灵芝,下半年的收入有盼头了……”这是__市永福县龙江乡兴隆村贫困户黄忠平给驻村工作队员田晓岗发来的短信。
连日来的强降雨,导致贫困户黄忠平种植的1.5亩砂糖橘受灾。
为帮助更多像黄忠平一样的贫困户挽回经济损失,该村驻村工作队带动贫困户发展灵芝产业。
贫困户参与种植灵芝,每日可获得工资收入150元。
连日来,永福县持续强降雨,多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
该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把抗洪救灾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主战场,在一线彰显了顶梁柱主心骨带头人作用。
暴雨就是命令,抗洪就是责任。
该县建立“四联四线+全天候”工作机制。
以“四个联系”(县委常委联系乡镇乡镇领导联系村屯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联系网格片区党员联系农户)和“四个一线”(党员干部驻守一线群众呼声倾听一线防汛物资运输一线重建家园奋战一线)为主要举措,组织全县党员干部到各地质灾害隐患点重点厂矿地势低洼点等摸排走访,确保安全防范万无一失。
目前,已组建党员突击队党群互助组217个,疏散救援178人,运送生活物资18批(次)。
永福镇坪岭村组织24名党员3名入党积极分子,联合村“两委”干部下村排查险情转移危房险户,持续奋战3天。
苏桥镇盘洞村驻村工作队员赵连松冒着大雨和塌方凶险回到抗洪一线。
因暴雨突击,进村主道被崩塌的墙体堵住,赵连松和村干部第一时间赶去清理,手上被划出血痕也毫不在意。
在查看高峰水库险情时,发明泄洪口被杂物堵塞,赵连松二话不说找来竹竿,冒着凶险清淤,确保水库顺利排洪。
电影山海情观后感800字
电影山海情观后感800字电影山海情观后感800字精选篇1心系扶贫“山海情”热剧《山海情》以宁夏闽宁镇为时代背景,讲述了九十年代西海固地区的基层人民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在福建省对口帮扶之下,不断克服困难,挑战困难,将希望的种子洒向这片爱得深沉的土地,终将“黄沙戈壁”建成“塞上江南”的故事。
全剧以朴实无华的乡村情感勾勒出人物形象,多条故事线并行的叙述方式推动情节发展,浓重的地方方言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让人深深感受到跨越山海,真情不变的情感。
因为真实,所以动情。
最真实的往往是最打动人心的,它没有刻意的修饰,只是将原本发生的故事原汁原味呈现出来,通过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故事,讲述那个年代背景下所发生的事情。
对于生活在美好生活中的我们,通过电视里的画面是难以想象那条件恶劣地区的艰难困苦,只有到了哪里,晒了辣毒的太阳,吹了冷干的烈风,感受了零下的严寒,才知扶贫干部的艰难不易。
正是如此真实的呈现,才让人感同身受,将自己也代入进那黄沙漫天的戈壁沙漠之中,尝尽辛酸苦辣,由此打心眼生出对扶贫干部敬佩之情。
因为真诚,所以动人。
广大扶贫干部的心里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结,那就是如何和群众打好关系,融成一片,彼此交心,使之了解国家政策,支持工作,体谅工作,不断增强广大群众内生动力、发展能力,然而事实往往事与愿违。
剧中的马得福向村民宣传举村搬迁的政策,迎来的却是村民的冷淡、不理解,后续工作难以展开,这是广大扶贫干部所遇的共同问题。
面对如此困境,我们的扶贫干部们甘为“孺子牛”,以一片赤诚之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实实在在的政策、看的见摸得着的措施、坚定不移的决心,赢得村民信任。
古有“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今有“驻基层扶贫干部,一心一意为群众”。
因为真干,所以动心。
习近平总书记曾满怀信心地预言:“今日的干沙滩,明日要变成金沙滩”。
如今的闽宁,深刻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预言,依靠扶贫干部的真抓实干,发挥“拓荒牛”的精神,打造出特色产业,带动了劳务输出和招商引资,闽宁旧貌换新颜,将“穷荒绝漠鸟不飞”的贺兰山下荒漠变成了“金沙滩”。
2024年公务员(国考)之申论过关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
2024年公务员(国考)之申论过关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大题(共10题)一、城市建设的垃圾处理问题【热点背景】新京报近期发布了一篇关于生活垃圾的报道,其中引用了国家统计局的相关统计,统计显示:我国生活垃圾清运量已从1979年的2508万吨增长至2016年的20362万吨,远高于我国人口增速。
平均每个人制造垃圾的能力在上升,2016年,我国人均生活垃圾清运量为147.3公斤,是30年前的3.2倍。
据《2017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2016年,生活垃圾产生量前十的城市制造了5651.2万吨生活垃圾,占全国214个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30%。
其中位居第一位的上海,制造了879.9万吨生活垃圾,其次是北京、重庆、广州和深圳。
【综合分析】没人喜欢垃圾,没人不制造垃圾。
拆开包裹带来快感,“断舍离”彰显生活态度,扔掉东西也是种乐趣。
消费是“三驾马车”之一,经济的高速增长推动着消费的增长,同时导致生活垃圾以爆炸性的速度激增。
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情况更加严峻,近1/4的生活垃圾还没有得到收集和处理。
城市建设是近年公考比较关注的热点话题,包括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等多方面,而垃圾处理问题是城市建设的短板之一,加剧环境污染,降低生活质量。
解决垃圾处理问题,需要政府全力推动。
(一)原因分析【答案】二、第三轮中央巡视13份“巡视清单”已所有向社会发布。
从中央巡视组反馈状况看,这一轮被巡视单位存在不少突出共性问题。
巡视发现,中华人民共和国联通有领导干部收受客户所送有价证券,收受贵重礼物;有接受供应商安排打高尔夫、外出旅游;“四风”方面,超原则使用办公室、公车问题突出。
东风公司公款出国(境)旅游问题突出,管理失控,出国(境)办理公务审批管理不严,任务重复、超天数、超人数现象普遍;“四风”整治不力,顶风违纪问题突出,存在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款购买赠送购物卡等违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
中石化有领导人员住房违规问题严重,某些下属公司公款吃喝、旅游问题频发。
90_后“新农人”王伶俐:在热爱的土地上书写青春华章
2024伴侣·05父女接力,乡村振兴王伶俐是一名90后,出生于四川崇州隆兴镇顺江村。
她自幼便目睹了父母与乡亲们勤勉的农耕生活,尽管辛苦地劳作,但生活状况并未发生多少改变。
因此,王伶俐怀揣着“勤奋学习,走出乡村,改变命运”的愿景,与众多年轻人一样,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然而,在上大学期间,她亲眼见证了父亲王志全在政府地引导下,通过改变土地利用方式让家乡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使她的思想开始转变。
彼时,崇州农村地区面临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农田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六七十岁的老年人成为种田的主力军。
为了应对此问题,崇州政府曾尝试推出多项政策,但效果均不理想。
为了打破困境,自2010年起,崇州开始进行新的探索,以解决“地碎、人少、钱散、缺服务”的问题。
在完成了农村土地确权颁证的基础上,崇州积极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运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促进农业规模经济的发展。
2010年,在成都打拼的王志全,突然接到了村支书的电话。
电话中,村支书向他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村里计划成立一家农业合作社,并希望他能回村参与此项工作。
当时,王志全带领的装修队已颇具规模,年收入超过10万元。
然而,在村支书的恳切邀请下,他决定放下手头的工作,回到村里。
合作社的运营模式是以家庭为单位,农户自愿将自家土地入股合作社。
王志全最初负责管理的农田面积仅为八十余公顷。
然而,农田在实施了规模化经营、采用了科学化的种植方法后,成功降低了成本并提高了收成,为村民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第一年,王志全积极动员村民加入合作社,而到了第二年,村民们则纷纷主动争取加入。
2012年,王志全管理的农田面积比第一年增加了300公顷。
这一年,王志全接受培训并通过考试,成功获得“农90后“新农人”在热爱的在四川崇州的春光里,王伶俐刚刚从北京载誉而归,获得了“全国三八红旗手”的殊荣。
但她没有片刻停歇,而是即刻投入到农事活动中,她首先仔细检查了育秧田块,随后前往小麦田开展病虫害防治。
支书的三件新事
有这样一位体态微瘦,眉宇间透着一股“扭劲儿”的中年男子,他宁愿牺牲个人利益,放下手中的生意,自己出资万元用于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他就是上饶市信州区茅家岭街道周田村支部书记吕裕荣,一个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优秀共产党员。
支书心中的千万里路--侧记上饶市信州区茅家岭街道周田村支部书记吕裕荣举世闻名的上饶集中营边上有一个风景秀丽的村庄——周田村。
这里依山傍水,风光旖旎,环境优美,距市中心仅七公里路程。
然而,这里大部分村民依然过着背朝黄土面朝天的生活,收入来源仅靠几亩田地,与市区的繁华喧嚣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周田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从2008年5月开始悄然发生着变化。
在党组织的信任和村民的期待下,吕裕荣踌躇满志到周田村赴任。
作为周田的老村民,他对周田村的过去和现状非常了解:周田村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但百姓却生活贫困,属于典型的守着金山要饭的村。
上任后,吕裕荣立即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确定发展方向、规划发展蓝图、着手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他走东家、串西家,和党员、村民促膝谈心,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并承诺一定要让村里每个孩子都能上自己的小学,每个自然村都通上水泥路,每户村民都有自己的农庄。
并出资万元用于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现在,村里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社会秩序井然有序,村民动情地说:“村里的变化与吕书记的片片苦心是息息相关的!”“要让每个孩子少走30里路上学”2008年5月,雨季的江南让周田村小学的操场泥泞不堪,三两个学生踩着高邦雨鞋,在破烂一小排教室门口留下一串黄泥脚印。
这所修建了20多年的村完小仅开设3个班,总共33名学生。
其他年级的就只能到30里外的小学上课。
年幼的孩子在外面上学,路上又不安全,家长们一直提心吊胆。
老师们都嫌这里条件差,纷纷想办法调离,留下来的老师也没有什么干劲。
此情此景,深深地揪痛这吕裕荣的心。
孩子是村里的希望。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一定要拯救村完小。
”吕裕荣行动起来了,在他的提议下,村里自发筹建“教育发展基金会”,这在上饶市尚属首家。
用心用情讲好主题教育的“三个故事”
用心用情讲好主题教育的“三个故事”故事一:勇敢追求梦想在一所农村学校里,有一个叫小明的学生。
小明家境贫困,但他却对学习充满热情,梦想着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然而,由于家庭困境,小明无法接受优质的教育。
但他并没有放弃,他每天早起背着沉重的书包,走十几公里到县城的图书馆学习。
他坚持不懈,终于考上了一所著名的大学,并通过努力获得了奖学金。
小明的故事激励了很多人,表明只要敢于追求梦想,努力奋斗,就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故事二:守护绿水青山在一个美丽的山村里,有一位村民叫李叔。
李叔的家世代居住在这里,他热爱大自然,十分关注环境保护。
然而,由于这个山村逐渐发展起来,一些村民开始盗伐森林,乱倒垃圾,给山水带来了污染。
李叔看不下去了,他组织村民自愿清理垃圾,种植树木,进行环保教育。
他还通过社交媒体发起倡议,吸引了更多人参与到环保活动中来。
通过李叔的努力,山村开始恢复了往日的美丽,人们也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共同守护绿水青山。
故事三:关爱弱势群体在一所学校里,有一位特殊学生叫小芳。
小芳是个聋哑孩子,她和其他同学有所不同,但并没有因此而退缩。
她努力跟上课程,积极参加学校活动。
然而,因为缺乏理解和陪伴,小芳感到孤独和无助。
一天,她遇到了一位叫王老师的教师。
王老师关心小芳,花时间和她交流,并设法找到适合她的学习方法。
同时,王老师还鼓励其他同学和小芳交朋友,帮助她融入集体。
小芳从此变得开朗自信,她的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当被包容和关爱,只要给予机会,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
这三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好主题教育中,我们应该用心用情,关注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不论是追求梦想、守护环境,还是关爱弱势群体,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好主题教育不仅是给学生传授知识,更是启发他们去思考和行动,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通过用心用情讲好主题教育的故事,我们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潜力,让他们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带领群众“遍地生金” 王传喜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带领群众“遍地生金” 王传喜同志先进事迹材料带领群众“遍地生金”王传喜同志先进事迹材料带领群众“遍地开花”巍巍沂蒙山脚下有一处美丽的“世外桃源”——全国第一家农业公园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每天前来游览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
它的“设计师”——王传喜将这片贫瘠黄土变成了“生金流银”的金土地。
带着一种“愚蠢”的感觉治好了“老大难”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傣族村曾经是“古老而先进的”,但到了90年代初,它被简化为“古老而困难的”。
当时,该村的集体债务超过380万元。
村里环境脏乱,民风民俗混乱,治安差,群众反映强烈。
1999年初,30岁出头的王传喜当选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一门心思地想让代村变个样,重塑往日的辉煌。
可难题很多:因为债务纠纷,他当选村主任后大半年的时间里,共收到法院传票126件;由于交不起水电费,三伏天全村连续被停水、停电一个多月;经常有群众家里“招贼”,有时一晚上十几家被偷。
面对困境,他团结带领村“两委”干部,广泛听取党员群众意见,从治乱入手,抓治安、抓清欠,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他每天走得早,回来晚。
“两头都没有太阳”。
他每天只休息三四个小时,就失去了一整圈。
许多与他做生意的朋友都问他:“把年收入几十万的老板留给一个有着大芝麻籽的官员是愚蠢的。
他既没有名声也没有利润。
他愚蠢吗?”但他笑着说:“我是一名党员。
有时我必须‘愚蠢’。
既然老少都能信任我,我就不能贪图名利。
即使越来越难,我也要用心为他们做点什么。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全村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轨。
代村处于城乡接合部,“土地”是最值钱的东西。
王传喜敏锐地意识到了,并决心在“地”上做些文章。
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出现了:全村2600亩耕地分配严重不均、零散经营、私搭乱建严重。
2000年初,他与村“两委”一班人开始在全村最关注的土地问题上“动刀”,反复研究,制定方案。
方案公布以后,全村都在观望,却一直没人带头认领。
这期间,有人变着法子阻挠,有的到他家门前说三道四,有的半夜朝院子里扔刀子、撂石头,有的甚至到学校威胁、恐吓他的孩子。
乡村脱贫逐梦人
RENWU 人物|履职风采—个当初人心涣散、负债累累的“问题村”,如何变成经济富足、 乡风和谐的“富裕村”?潜山市黄铺镇黄铺村的华丽蝶变,正是黄铺村 村民在领头人——全国人大代表、村党委书记王绍南的带领下用汗水和智慧铸就的。
乡村脱贫逐梦人文/王萍傅斌刘萍王绍南在接受媒体采访。
宽阔平整的沥青路通组达户,绿 树掩映下的民居错落有致,郁郁葱葱 的油茶树硕果累累……走进安庆市潜 山市黄铺镇黄铺村,一幅美丽的乡村 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然而,以往的黄铺村并不是这 样。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环 境脏乱差”曾是黄铺村的真实写照。
不仅环境差,村集体经济也十分落 后,2005年并村时的黄铺村,村集体 账面负债达149万元。
一个当初人心涣散、负债累累的 “问题村”,如何变成经济富足、乡风 和谐的“富裕村”?黄铺村的华丽蝶 变,正是黄铺村村民在他们的领头人 —全国人大代表、黄铺村党委书记46•半月刊本栏编辑:吴星(******************)王绍南带领下用汗水和智慧铸就的。
靠着坚守的初心、不懈的奋斗和敢闯的勇气,王绍南带领村“两委”抓党 建、促脱贫、兴产业,彻底让黄铺村“旧貌换新颜'以党建为引领,带领村民创新发展“黄土山、乱石岗,几棵枞树斜着长;田难兴、地难问,在家不如出 门混。
”这句形容以前黄铺村的顺口溜 听着让人心酸。
位于丘陵地区的黄铺村山多,当地有“七山一水两分田”的说法。
2005年,黄铺村由3个村撤并而成,辖64个村民组,共1812户 7238人。
由于土地贫瘠,种地效益不高,青年劳力多外出务工。
2005年,王绍南开始担任黄铺村村委会主任,2008年4月至今,王绍南担任黄铺村党委书记。
从上任的第一天起,他便 意识到,必须找到一条出路,让村庄 有生机,乡村才有希望。
2006年,王绍南带领村民抢抓3 个千亩林业基地落户黄铺村的机会,苦干3个月,为村集体创收70万元,掘得“第一桶金”。
2008年,安徽省 级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启动,王绍南敏锐捕捉到这一契机,建成标准化厂房1.4万平方米,引进20多家企业,每 年增加租金收人30余万元。
永修村庄焕新颜
美丽宜居乡村行江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风采录永修:村庄焕新颜文/戴熙良(永修县农业农村局)自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以来,永修县委、县政府严格按照中央、省市统一部署,始终坚持以抓民生、抓环保、抓脱贫攻坚的工作态势,创新工作举措,扎实稳步推进,同时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在全省“1+7”工作部署的基础上,制定出台“1+9”工作方案,明确把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城乡一体化和分类试点、农村厕所革命、新农村建设、农村村庄和集镇“五定包干”长效管护、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试点、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农村“四好”公路建设等九项工作列为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至目前,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农村环境面貌有了显著提升。
虬津红桥花园新村郁郁葱葱的荷塘梅棠镇杨岭村湖水清清美丽宜居乡村行江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风采录村庄清洁全县各地大力开展以“四清”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行动集中攻坚工作,进一步落实农村“庭院三包”、村庄长效保洁机制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机制,全县农村全面清理村庄道路沿线、河流沿岸、房前屋后的存量垃圾和堆弃的建筑垃圾,确保村庄清洁行动常态化。
今年“村庄清洁行动”开展以来,清理各类垃圾2.7万吨;全面清理房前屋后杂物等共3426处,清理残垣断壁1522处;重点清理村内377口水塘的漂浮物,清理沟渠共406公里;全面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数量共1102吨;严格督促保洁员履职尽责,确保集镇、村组每个责任区域垃圾有人扫、保洁有人管;着力加强了村庄垃圾收集、转运,基本做到了垃圾日产日清。
生活治理该县白槎镇、梅棠镇已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
城乡环卫一体化PPP 项目已完成项目可研文本、实施方案、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物有所值论证报告的编制,并已入财政部PPP 项目库,目前已完成项目招标资格预审工作,11月30日招标文件挂网,12月22日开标。
2023年公务员(国考)之申论题库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
2023年公务员(国考)之申论题库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大题(共10题)一、资料4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一些农村出现不少闲置房屋。
2017年以来,Z市不少地方着力探索盘活利用闲置农房发展乡村产业的有效途径和措施,取得良好成效。
为此,Z市发展研究中心组织了调研组进行专题调研。
位于东湖镇新泉村的新泉中学,因优化农村学校布局,多年前已不再办学,老教学楼被列入闲置农房,有人提议拆掉建住宅,但村两委最终统一意见:拆掉太可惜,还是应该盘活利用,壮大村集体经济。
东湖镇产茶历史悠久,周边茶农集中,老房子联手茶产业,能发挥盘活利用的效益。
确定发展方向为主营茶产业、发展茶文化后,村里通过镇里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公开竞拍老楼使用权。
主楼木楼板开始腐烂,副楼已几乎成了危房——这是泉江茶业有限公司郑董事长与老教学楼初次相遇时的情景。
“到这荒村陋屋来干什么?”有人不解。
但透过蛛网积尘,郑董事长脑中闪出一个念头:竞拍租下来,改造成专题博物馆,让更多的人到这里感受越红功夫茶的历史文化积淀。
2017年11月,越红博物馆正式开放,曾经凋敝的老屋重焕生机。
博物馆入口处的接待台,是用老房子的木楼梯板搭就;二楼的品茶室,稍加打量就能认出原先教室的格局模样;楼梯拐角墙上,完整保留着当年捐资兴学的石刻铭文。
同时,作为青少年茶文化教育基地,博物馆还常举办特色研学活动。
经镇村牵线搭桥,博物馆与村里的专业合作社、农户定点合作,与200多户茶农结对,帮助他们实施绿色无公害茶叶种植管理。
“每斤40至60元的收购价,比以前高出一截。
”茶农老周说。
从闲置教学楼到茶文化综合体的蝶变,折射出闲置农房盘活后“包袱变财富”的改革之效。
Z市陈副市长认为,一些闲置的农村住房、厂房、村集体用房破旧不堪,要修缮很费钱,弃之拆之又可惜;而同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需要建立健全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机制。
如何唤醒“沉睡”的农房资源,既能给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又能为下乡创业人员提供创业场所?前些年,像越红茶叶博物馆这样的自发探索,开始在Z市乡间不断涌现。
2024年某村的蝶变事迹范文
2024年某村的蝶变事迹“柏林村”位于中国湖南省的山区,这个全国范围内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在2024年发生了蝶变,成为了全国知名的美丽乡村示范区。
在这个小村庄中,简陋的房子只有两层,路边零散的木桥非常危险,而且每年自然灾害极易发生,导致老百姓近年来生活一直非常的困难,村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但是在2024年的时候,柏林村突然经历了一次巨大的变革,这个被遗忘的小村庄开始走上了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
村里的土地得到全面规划,新型的农业、生态养殖和生态旅游将成为未来村里的三大支柱,而未来发展的重点也将更加侧重于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优化利用。
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投资也成为了新的村庄发展重点。
这个小村庄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吸引外来资本,吸引外来投资,使村庄提升至一个新的高度。
社区和政府之间的合作也使得发展变成了更加全方位和全面的事情。
除了投资以外,村庄还根据市场需求,建立起一个新的产业,包括零售、批发、食品储存和物流。
这个区域将成为一个先进、高效、可持续的经济、产业和商务中心。
村庄中的文化活动和社交活动也得到全面重视。
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来推广柏林村的特色文化,例如柏林村传统的舞蹈和音乐,将吸引更多的外来游客和客户,推动村庄的发展。
在短短的几年间,柏林村百姓的生活状况得到了质的提升,靠着环保、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小村庄转化为了大力推行生态旅游的乡村示范区。
大力对生态、文化和商业等方面的整合,柏林村逐步摆脱了落后和贫困,成为了一个全国乃至国际都有所响应的领先地区。
柏林村的转变和发展,离不开人民的付出,政策支持和外界的财力支援。
但是,这一切都是有可能实现的,只要我们接受挑战,迎接变化,用我们的努力和坚持,共同打造一个地球上更加美好的村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带来山村巨变好支书黄爱林全力打造幸福蒋里作者:彭志刚蒋里村位于市区东5公里,横水镇西北端,共有村民2450人,耕地2620亩,尽管离市区较近,却是一个三面环山的山区村。
黄爱林致富不忘乡邻,自2005年担任村支书以来,扑下身子,带头实干,创新发展,从改善群众生存生活条件入手,围绕惠民富民做文章,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跨越发展的兴村之路。
今天的蒋里,旧貌换新颜,道路通畅,环境宜居,群众幸福,生活和谐,被媒体誉为“生态新村”、“城东明珠”。
由“致富能人”向“魅力村官”转变——造福家乡民心盼沧海桑田,岁月如歌。
几年前,蒋里村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山区农村,交通闭塞,道路坎坷。
“睛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环境差、收入低,蒋里与周边村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群众反映强烈,状况亟待改变。
横水镇党委政府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抓手,以选好、配强村级班子队伍为切入点,开拓思路找能人,不拘一格选人才,把致富能人黄爱林推到了前台。
黄爱林在山西经营建筑业多年,致富有道,业绩明显。
口袋殷实的他每每回家,面对家乡的落后,乡亲的困顿,常常心痛不已。
面对镇领导的多次动员,看看全村群众的殷切期盼,他猛然想到,一人富是小富,共同致富是大富,家乡面貌不改变,自己再富也心不安。
2005年,黄爱林毅然决定回到家乡,带领父老乡亲共同致富。
经过选举,以黄爱林为支部书记的新班子成立。
在简单的就职仪式上,他向党委政府、家乡父老郑重承诺:让蒋里村五年大变样,十年奔小康,人人幸福,家家富裕。
几年来,在他的带领下,支村两委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以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为天职,投资400万元硬化了40000多米的通村道路、村内道路、田间道路,投资180万元平整土地280余亩,投资300万元接通了天然气,水利设施得到修缮,教育条件得到改观,为全村群众做了一件又一件大实事,推动蒋里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由“交通闭塞”向“四通八达”转变——道路通畅民心顺林州市向东发展的战略为蒋里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向东延伸的长春大道、鲁班大道为闭塞的山村敞开了通向世界的大门。
在外创业多年的村支书黄爱林,深知机遇的重要性。
2005年,面对现实挑战和发展机遇,蒋里村新班子把第一个发展目标盯在改变交通上,果断决策:修平村内路,打通出村路,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就是修路。
黄爱林组织带领群众劈山开道,短短两年时间里,整修、拓宽、硬化了东、西、南、北4条宽10米长5500米的通村公路,东通蒋或村,西接东外环,南连长春大道东延,北通鲁班大道东延,畅通了与市区道路的连接,彻底改变了蒋里村交通闭塞的落后局面,使蒋里村从大山隔绝的封闭角落,豁然成为交通要地、投资宝地。
蒋里村的交通巨变引起了各级政府的关注和支持。
2007年,老书记杨贵到蒋里村视察道路硬化时,看到蒋里村新修的道路宽阔平坦,交通条件大为改善,欣然题词:“自古坎坷崎岖路,如今坦荡光明途”,并为蒋里村第一条通村公路取名——“和谐路”。
2009年,蒋里村乘胜而进,再接再厉,把宽4米长8000余米的水泥路修到了田间地头,改变了千百年来驴驮人担,手推肩扛的耕种生活,实现了大小车辆畅通无阻、农用机械直达地头的机械化耕作,不仅方便了群众劳作出行,而且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村民们满脸洋溢着幸福逢人就说:从前道路不平,雨后泥泞人车没法行,现在我们骑着电动车去种地;以前收麦要七八天,现在只需坐在地头装麦子,一天就足够了,真是今非昔比啊!由“传统生活”向“现代文明”转变——生活宜居民心安路修通了,出行问题解决了,但群众的生活条件依然落后,如果不改变群众的生存生活条件,就无法摆脱落后的生活方式,无法提高群众的文明程度。
于是,黄爱林决心全面改善群众生存生活条件,改变村庄面貌,使群众生活方便、舒心,全力打造文明、宜居新农村。
环境卫生不仅关系到群众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关乎村民素质和村庄管理水平,更关乎村庄形象和文明程度。
2010年,蒋里村对环境卫生进行彻底整治,大力改造卫生设施。
投资190万元,大干50余天,村内大街小巷得到了全部硬化,遍接群众家门口,为环境卫生整治打下了坚实基础;修建了6个垃圾中转站、 1个垃圾填埋沟、 3个卫生公厕,硬件设施得到大幅改善;组建了一支7人清洁队,村内卫生实行专人负责、日清日洁;制定完善了村规民约,形成了环境卫生整治的长效机制,彻底改变了村民垃圾乱倒、污水乱倾、柴草乱堆的陋习,生活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生活用上天然气是群众的多年企盼。
2011年,蒋里村抓住村北鲁班大道铺设天然气管道的大好机遇,立即研究决定,引气入村,村里出钱出工,并且为每户群众代缴1500元初装费,此举得到了群众的热烈响应和大力支持。
该村投资290余万元,开工建设引气入村工程,用时半年,年底家家户户就用上了清洁能源,彻底改变了烧柴烧煤、烟熏火燎的传统生活方式。
该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民本情怀在安装天然气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展示。
2011年7月,大雨倾盆而下,连绵不绝。
刚刚挖出的管道深沟,瞬间落满了雨水。
由于是在村中街道上挖沟,离群众房屋较近,对房屋基础不利。
怎么办?为了保护群众的房屋地基,做到不有损于民,黄爱林当即决定:立即填埋!于是带着两委班子冒着大雨,会同闻讯前来支援的横水镇领导,苦干10余小时,把刚挖出来还没来得及埋设管道的深沟全部填埋,确保了群众利益,而他们都成了落汤鸡,为民之心令人感动。
事后,黄爱林给村干部解释说,好事咱们可以干千万件,但有损于群众的事咱们一件也不能做呀。
随着天然气管道的安装,饮用水管道同时铺设,深400多米的优质深地下水全天24小时流进家家户户,幸福与党恩也一同流进群众心里。
为了改善夜间公共照明,在村内三条主干道上,先后安装了普通节能路灯和太阳能路灯130多盏,方便了村民的夜间出行;为了提高社会治安水平,在村内道路关键位置安装高清摄像头22个,实现了全天监控不间断,保障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大幅提高了百姓的安全感。
投资5万元,修建了老年活动室,建成了健身广场,使村内老人老有所乐;为全村群众代缴了2012年度的合作医疗费用12万元,使本村居民病有所医,村民的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由“贫穷落后”向“跨越发展”转变——共同致富民心齐如何让蒋里村早日改变贫穷落后的旧面貌,这是村干部想得最多的问题。
黄爱林牢记承诺,想方设法,开拓思路,创新发展,决心把蒋里村变成经济发达、群众富裕的新农村,把群众带到共同致富、齐奔小康的大道上。
土地乃千百年来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更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黄爱林及时抓住上级对土地整理支持倾斜的政策机遇,积极向上申报土地整理项目,2011年,蒋里村成为土地平整、土地置换项目的试点村。
以此为契机,该村利用冬季农闲时节,大搞农田水利建设,群众积极参与,男女老少齐上阵,形成轰轰烈烈改造山河的动人劳动场面。
在村东北侧荒山、荒坡上,劈山造田,平整出土地280亩,并垒砌石岸11000余米。
2012年春,对平整出的280亩土地进行复土,复土总量达68000多方,填土40-50厘米,比国家设计要求高出10-20厘米,确保了耕地的质量,为以后群众耕作、种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该市开展的“珍爱生命线,重修红旗渠”水利三年大会战为契机,投资6万元重修了村东浇地渡槽,改造渠道600米,降低了浇地成本,促进了粮食增产丰收。
蒋里村计划在平整出的280亩土地上,建立生态果园,发展特色农业,增加群众收入。
通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商业贸易,在不远的将来把蒋里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新村”、“旅游新村”。
蒋里村有望成为城市居民的菜园子、林州市的东花园、东城新区的货源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人才是实现“贫穷落后”向“跨越发展”转变的关键。
2011年春,该村投资22万元,翻新教室、办公室16间,添置了幼儿园、学前班的娱乐器材,重修大门,粉刷墙面,整个校园焕然一新。
黄爱林经常告诉大家:孩子是村民的希望,全村的未来,为他们投入再多都值得。
工业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柱。
该村依托北临产业集聚区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工业,大幅提升集体经济实力。
蒋里村已有伟隆矽线石有限公司、威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江恒铝业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涉及高级耐火砖材料、汽车精密配件、电工材料等多个领域。
下一步,该村将积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再引进5家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提升经济发展水平,解决村民就业难题,增加集体收入,为蒋里发展增添活力,推动蒋里村向更高水平、更高阶段发展。
由“发展无方”向“多措并举”转变——无私奉献民心善山区村大多交通闭塞,经济实力薄弱。
对于多数村干部来说,想为群众多办实事,办大实事,但往往苦于没钱而止步不前,痛失发展机遇。
近几年来,蒋里村年年都有大工程,年年都有新变化,各项工程总计耗资近千万元。
钱从何来?该村创新思路,广开财路,以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为出发点,在筹资上想尽一切办法,成功解决了这一发展瓶颈。
一是“捐”,即动员工队长捐款。
万事开头难,有人带头就不难。
黄爱林带头捐款,2005年硬化通村路时,村支书黄爱林带头捐款12万元,垫资80万元,在他的带领下,蒋里村在长春、太原、长治等地有6个建筑队,2011年总产值达到3200万元。
村里几个工队长积极响应,捐款数十万元,使蒋里迈开了跨越发展的第一步。
在修路、造田、建学校、接燃气等工程中,都有工队长们的爱心支持和无私捐助,累计捐款达数百万元,保证了各项工程的有序进展,这些善举也体现了他们致富不忘桑梓的家乡情。
二是“补”,即用好征地补偿款。
在大唐热电、林丰铝电、凤凰新城、市垃圾处理厂建设时,村里一部分闲散土地得到了征地补偿。
如何用好这部分补偿款,更大程度地造福于民,支村两委颇费了一番脑筋。
如果直接发给每家每户,则每户分得很少。
该村召开村民大会征得村民同意后,集中力量办大事,把这部分款项全部用在了蒋里村的村政建设、社会事业、民生福利上,充分体现了群众顾全大局的奉献精神,也表达了群众渴望发展的急切心情。
三是“争”,即争取上级扶持款。
支村两委积极向上级争项目、争资金,如机井配套经费、道路硬化经费、土地平整经费等,上级政府、部门都给予了资金扶持,有效缓解了资金难题。
四是“省”,即俭省节约。
在建设项目上,支村两委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始终坚持能省则省的原则,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
安装天然气管道,需要切割、开挖水泥路面,经测算,该项工程市场承包价格要100万元左右。
村委雇用工人,自己动手,分段负责,缩短了工期,节省资金近20万元。
在蒋里村房屋最旧的当数村委会——还是多年前的土坯房,办公条件最差的还是村委会——旧式桌椅、土砖铺地、院子没有硬化。
黄爱林说,要先给群众办实事,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最需要的民生工程上,图得就是群众满意,村委会建设以后有钱了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