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综合训练

合集下载

2023届高考一轮复习课后习题 部编版语文 特殊任务 实用类文本阅读与整本书阅读 Word版含解析

2023届高考一轮复习课后习题 部编版语文 特殊任务  实用类文本阅读与整本书阅读 Word版含解析

特殊任务实用类文本阅读与整本书阅读(赋分38分,用时4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19分)材料一荧惑(中国对火星的古称)已至,求索无疆。

2021年5月15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经历了近300天的长途跋涉后,着陆巡视器安全“到站”,着陆乌托邦平原,红色火星第一次留下了中国印迹。

“目前,全世界已进行的21次火星着陆任务中只有9次成功,难度系数极高!”在传回地球的第一封“家书”中,祝融号火星车“讲述”了着陆火星的惊魂时刻。

安全着陆火星,既要选择地形平坦的着陆区,还要有合适的天气状况。

“地质学家说,我的软着陆区很可能是一个古海洋所在地,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很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科学成果。

”祝融号火星车在“家书”中写道。

地处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撞击盆地,直径约3300千米。

有科学假说认为,乌托邦平原曾经有海洋,并存在着与水有关的地貌特征,有待进一步探测。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总设计师张荣桥说,乌托邦平原相对平缓,安全着陆是后续开展科学研究的前提。

同时,从科学探测的意义角度来看,天问一号着陆点附近应该是古海洋与陆地的交接面,在这附近开展科学探测的潜力巨大。

“目前,我还在着陆巡视器内。

经过短暂调整后,出仓并开展巡视探测。

期待全方位了解火星,并且回传珍贵的数据和照片给大家哦!”着陆火星后,祝融号火星车目前仍处于适应和“体检”状态。

几天后,祝融号将自主驶离着陆器,抵达火星表面并开展巡视探测,完成“绕、着、巡”任务的最后一步。

祝融号火星车的设计寿命为3个火星月,由于火星上的一天比地球略长(火星自转周期约为24小时37分钟),相当于约92个地球日。

按照计划,约90个火星日后,祝融号火星车将完成巡视探测,顺利“收工”。

为了在短暂的3个月内获取更多有效的科学探测数据,祝融号火星车具备了“一身技艺”,共载有6种科学仪器,包括次表层探测雷达、火星表面成分探测仪等。

通过全力巡视探测,祝融号将为中国带来火星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推动对火星空间环境、地表形貌特征、土壤表层结构等课题的研究。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提升练演练20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课件新人教版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提升练演练20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课件新人教版

粗犷的北—西北方文化平添了许多温润之气。它们甚至传承到更晚的二里头文 化(晚期夏文化),以至于商、周文化。
(摘编自韩建业《如何看待良渚文化的重要地位》, 《人民日报》2019年8月10日)
材料三: 目前来看,良渚文明是所能确证的中国最早文明,在这之后的1 000多年,陶 寺、石峁、二里头的相继繁荣,使得区域文明的重心不断地发生变化。除了文 字和青铜器,良渚文化在各个方面均已达到国家文明的要求。青铜器在文明社 会中承载的礼制规范的意义,在良渚文化中是体现在玉器上的。这些玉器以玉 琮为代表,并与钺、璜、璧、冠状饰、三叉形器、牌饰、锥形器、管等组成了 玉礼器系统,或象征身份,或象征权力,或象征财富。礼玉上常见刻绘有“神徽” 形象,用以表达良渚人的统一信仰。文字是记录语言、传承思想文化的工具,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良渚古城遗址作为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范例,有力地将中国的文明推到了5 000年前,这一发现和研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B.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神人兽面纹为代表的纹饰,既代表了原始信仰,也 体现了良渚先民“天人合一”的文化观念。 C.因地势低洼而催生的大规模土木水利工程,及因大量人口涌入而迅速发展的 灌溉稻作农业,是良渚文化形成的重要动力。 D.良渚文明的因素随着玉器等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影响直至商周,这表明了区域 性文明的动态过程以及中华文明的统一过程。
良渚文化中,虽然尚未发现文字系统,但这些镌刻在玉礼器上的标识,也极大程 度地统一着人们的思想,而大型建筑工事所反映出的良渚社会超强的组织管理 能力,也透露出当时一定存在着某种与文字相当的信息传递方式。
(摘编自刘斌《良渚与中华五千年文明》)
1.下列对材料中“良渚文化”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良渚文化时期稻作农业和手工业已相当进步,城池规模大,又开展了大型的土 木水利工程,这些都标志了其进入文明时代。 B.良渚文化的形成基于区域文化融合互动的背景,是长江下流地区持续文明化 进程的结果,也离不开周边地区的推动及与中原的互动。 C.晚期良渚文化对中原和北方等地的文明进程产生了影响,在玉石器、城池等 物质层面和等级观念管理模式等精神层面都有所表现。 D.良渚文化中的玉器和陶器上出现了不少形体上类似文字的刻画符号,它们是 当时社会记录语言、传承思想文化的工具。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集训提升练四实用类文本阅读二含解析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集训提升练四实用类文本阅读二含解析

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2分)材料一:虽然我国垃圾分类制度从2000年便开始尝试推广,而且期间对部分试点城市进行补贴鼓励,但实施效果却并不明显。

其原因在于,一方面是公民素质和垃圾分类意识跟不上,公众垃圾分类参与率低下;另一方面则是垃圾收运和处置体系尚不健全,“先分后混”现象频出,前端的垃圾分类做了无用功。

居民素质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均收入和受教育水平稳步提升,带动了居民素质的提高;同时,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愈发强烈,这为垃圾分类制度的推广提供了先决条件。

回顾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垃圾分类制度推进的历史,其多在人均GDP达到一定水平时(1万美元)开始颁布垃圾分类相关政策和法律,并建立相应的收运处置体系。

2018年我国已有多个省及直辖市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

(《垃圾分类为何在2019开始强制实行》,有删改) 材料二:材料三:崇明区陈家镇裕鸿佳苑安通东路北村是一处大型回迁安置社区,现有居民518户。

去年9月份,这里建起了崇明区唯一一处设在居民区内的湿垃圾末端处理设备有机物循环利用中心,实现了湿垃圾资源化处理“不过夜、不出社区”。

湿垃圾处置设备试运行后,居民们看到湿垃圾被转化成有机肥,垃圾分类投放的积极性更高了,参与率达到98%以上。

陆建军说:“经过在全市各处调研,我们对处理站的构造进行了全新设计,对废水、废气、污泥排放都提高了标准。

目前,我们正在和区域内的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上海市体育训练基地管理中心及3家大型集贸市场沟通协商,计划建设湿垃圾就近处置场,并因地制宜在更多大型社区和村庄推行湿垃圾末端处置设备。

此外,还将开展湿垃圾更精细化分类处置研究,如有针对性地处理餐厨垃圾和农业垃圾,分餐前和餐后分别投放湿垃圾等。

”2017年以来,崇明区按照“一镇一站”标准,建成运行了52座村级湿垃圾处理点、21座镇级湿垃圾集中处理站,实现了湿垃圾就地就近消纳和资源化利用。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实用类文本阅读第三节科普文阅读课件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实用类文本阅读第三节科普文阅读课件
D.生物学家勒内·杜博写道:“鼠疫、霍乱、黄热病都 被写成了故事,排成了戏剧,拍成了电影,但却没有人漂 亮地讲出肠道和胃部微生物发挥有益作用的故事。”
解析:第三、四段的中心论点是我们与微生物关系十 分密切。A 项,“‘动物就像整个演化蛋糕上的糖霜,细 菌才是糖霜下的蛋糕本体’”,认为细菌是生命的本体, 是主导,不符合该观点。B 项,“‘它们(微生物)与动物 紧密共生,动物的生命活动是通过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而 形成的’”,体现了微生物与动物关系密切的特点,符合 该观点。C项,“‘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会怎样’…… ‘地球上的大多数物种会灭绝,而幸存下来的物种,其
道内,还有一些附着在它的脸部、肚子、爪子和鳞片表面。 其实人类身上也寄宿着微生物,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一样 ——唯一的例外,是科学家在实验室无菌环境下极其小心 地培育出来的极少数动物。我们身上仿佛在举办一场盛大 的微生物展览,展品统称为微生物组。它们生活在我们的 皮肤表面、身体内部,甚至是细胞内部。其中大部分是细
想要展现水的这种“黏性”很简单,接一杯水,在一 个平滑的防水面(比如厨房的操作台)上倒上几滴。现在弯 下身,直到自己的视线与液滴平行。你是否看到水自然地 形成一些微微凸起的“小水塘”?假如倒得够多,有一些 会流下去,但还有一些会留在台面上,之所以会这样,是 因为水会受到相邻的水的吸引,这种黏性或张力强大到有 些时候能够对抗重力。
答案:①作者借沃尔特·惠特曼的诗句表达了本文的核 心观点:人体是一个携带丰富微生物的聚合体。②作者引 用沃尔特·惠特曼的诗句并非想证明奥逊·威尔斯的观点是 错误的,而是想轻松幽默、兼具文采地总结全文。
二、(2021 年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与先前许多伟大的探险一样,我们的旅程起始于厨房。 当我们看向水面,通常觉得水是平的,然而仔细观察 一杯水时,你会发现杯中的水面并不完全平坦,它在边缘 处略微向上弯曲——这是它的“弯月面”,这个弯月面的 形成是因为水受到了玻璃的吸引,它被拉向杯壁。 注意这一点又有何用?只关注这一点,可能没什么用。 但与其他几个因素联系在一起,它便能帮助我们理解河水 何以泛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1 实用类文本阅读(练)(含解析)不分版本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1 实用类文本阅读(练)(含解析)不分版本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 实用类文本阅读(练)(含解析)不分版本专题11 实用类文本阅读〔练〕〔广东省湛江市XXXX届高中毕业班语文调研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在日常生活中看起来像一件小事的垃圾分类,却是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共识。

今年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九部门在46个重点城市先行先试的根底上,印发通知,决定自XXXX 年起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根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这意味着,中国城乡全面开展垃圾分类拉开帷幕。

纵观世界历史,垃圾分类的法制化都是在工业化的关键阶段全面启动并发力的。

在这一时期,有了前期的环境污染教训和环保宣传教育,社会公众对垃圾分类接受度更高;同时,工业化前期和中期积累的科技和经济成果也成为推进垃圾分类的管理根底。

目前,我国正处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期、攻坚期和窗口期,党中央对垃圾分类做出统筹部署,符合我国生态环境保护规律和经济社会开展规律。

由于涉及社会文明观念的转型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垃圾分类是一项“慢工出细活〞的系统工程。

从国际上看,垃圾分类从试点到全面顺畅运行至少需要一到两代人的时间。

考虑到我国目前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日趋完备,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经济社会开展方式正在全面培育,全民的生态文明共识已根本形成,因此与兴旺国家相比,这一时间可能会大大缩短。

(摘编自常纪文《办好垃圾“小事〞需大统筹》) 材料二阻碍公众进行垃圾分类的主要原因材料三垃圾分类是垃圾处理的一种先进理念和高级模式,有利于提升垃圾处理系统效能与二次污染控制水平,有利于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但其意义远不止于此。

垃圾分类还可以促进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标准的逐步宄善,通过转变开展模式与调整产业结构,通过推行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将垃圾处理的重心前移,扭转目前“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局面,在生产过程和消费环节减少垃圾产生。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6实用类文本(3节)课后巩固提升练习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6实用类文本(3节)课后巩固提升练习

【优化方案】2013届高三一轮复习专题16实用类文本(3节)课后巩固提升练习一、(2010年南京调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题。

跳出地球看地球——记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周玉明欧阳自远,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

当我好奇地询问他名字的来历时,他爽朗地笑答:“我出生时,舅父在旁边念书,刚好念到‘有朋自远方来’,所以就取名‘自远’。

现在我搞地球科学,这是天意吧!”1952年9月,欧阳自远跨进了北京地质学院,毕业后从事核子地质学的研究工作。

后到中国科技大学进修了一年核物理,又到中科院的加速器室进修了半年,在多学科交叉的路径上广泛学习,才使他具有今天洞察风云的能力。

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地球卫星。

欧阳自远敏锐地意识到人类的“太空时代”即将来临,他想“跳”出地球,站在宇宙空间看清地球,在更大的时空尺度里整体性地加深对地球的认识。

他向侯德封院士提出,想研究天体,开拓这片处女地。

这听上去有点离经叛道。

可是侯先生不但同意了,还鼓励他自学天文学、物理学、空间科学等有关知识,着手准备,打好基础,同时把研究的触角伸向“天外来客”——陨石。

1976年是欧阳自远科研经历的幸运年。

无数人一辈子也难遇的陨石雨,这一年里他却遇到了三次。

此后的十余年中,欧阳自远发表了100余篇研究论文,并被国内外的教科书、专著、大百科全书等引用。

从1964年到70年代末,欧阳自远两次参与地下核爆炸实验,很少回家。

好几年春节,都在戈壁滩度过。

令人心酸的是,他偶尔回家,儿子不认识父亲,跟他妈说,家里来了位不认识的叔叔。

1978年,美国特使送给中国领导人一件最新科技成果的猎物——“阿波罗”宇航员从月球上取回来的只有1克重的岩石样品。

这块岩石来自哪里?领导人问中科院:“你们有谁能搞清楚这块石头?”于是这块珍贵的月球岩石样品被交到欧阳自远的手中,不久,国内8个研究单位的几名科学家集聚到欧阳自远麾下,对这块月球岩石进行了多项研究,发表了14篇论文,确认这块岩石样品是由“阿波罗17号”的宇航员采集的样品,而且确认了岩石的采集地点。

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精选试题:实用类文本阅读11 Word版含答案.doc

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精选试题:实用类文本阅读11 Word版含答案.doc

实用类文本阅读11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永不熄灭的烛光徐鲁1947年一个夏日午后,一个未满10岁的女孩倾倒出自己幼小心灵中全部的同情和爱心,写成了一篇凄婉感人的故事《可怜的小青》,之后她迫不及待地把它投寄给了当时在上海发行的《大公报》副刊《现代儿童》。

不久,《可怜的小青》发表。

这个幸运的小女孩,就是现在早已名满天下的台湾言情小说作家琼瑶。

为她编发了这篇《可怜的小青》的编辑,就是现代著名儿童文学家和编辑出版家陈伯吹先生。

陈伯吹先生是跨越了中国现代和当代两个历史时期儿童文学的一代宗师,被誉为“东方安徒生”。

在他91年的生命履历中,有75年是在儿童教育、儿童文学创作、翻译、编辑、出版和研究中度过的。

他献出了毕生的心血,为幼芽和小苗洒上泉水。

1906年,陈伯吹出生在上海市宝山区宝山县的罗店镇上。

他在宝山县甲种师范讲习所(相当于今天的初中)念了3年书后被分配到杨行乡朱家宅第六国民学校(今朱宅小学)当教员。

正是在朱家宅第六国民学校任教的日子里,这位小学教员,神色庄重地参加了一个秘密的入党宣誓仪式,加入了国共合作时期的国民党地下组织。

白天,他在课堂上向学生们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常给他们讲述革命的道理,激发学生们反对封建军阀、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热情;晚上,他偷偷阅读一些思想激进的书籍和刊物。

一种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在鼓舞着他。

他的创作热情也异常高涨,不断有新的作品问世。

作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领域早期的、为数不多的作家之一,他在文坛上已崭露头角。

1929年2月,23岁的陈伯吹来到上海。

他来这里是为了给自己未来的人生和命运寻找一块小小的空间。

他是家中的长子,全家的经济来源几乎都落在他一个人肩上。

初到上海,他一文不名,只有一支笔。

于是,他只能靠写作、投稿换取有限的一点稿费来维持全家的生计。

为了挣钱养家,一开始时他什么题材都写。

他根据自己失恋的经历写过一个中篇小说《畸形的爱》,接着又把这段经历写成了长诗《誓言》。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2实用类文本阅读ppt课件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2实用类文本阅读ppt课件

3.新闻的基本特征
新闻的文体特征包括真实性、准确性、新鲜性和及时性。而新 闻的真实性是考查的重点内容。
(1)真实性。这是新闻最基本的要求。报道的内容要真实准确, 有根有据,讲究用事实说话。
(2)准确性。新闻语言多客观叙述,很少主观评论。 (3)新鲜性。报道内容一般是新人新事,讲究从新角度说话。 (4)及时性。报道要迅速及时,在日趋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及时
专题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
学案一 整体阅读指导 学案二 理解、概括和分析文本内容(选择题) 学案三 归纳、比较与评价探究文本内容(简答题)
学案一 整体阅读指导
考情分析 • 切高考之脉搏
在新高考山东、海南样卷中,将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整合, 仍以论述类文本阅读为主,未考查实用类文本阅读。从近年 高考卷命题来看,实用类文本阅读呈现以下特点:
2018、2019高考全国卷以及2020山东、海南新高考样卷考查
20情况卷如别下:
山东样卷
海南样卷
20 考查情况
×
×
卷别
全国卷Ⅰ(12 分) 全国卷Ⅱ(12 分)
全国卷Ⅲ(12 分)
关键词语
文化遗产修复
中国桥梁
志愿服务
选文类型
非连续性文本
20 19 选
择 题
下列不属于可移动 下列对材料三相关 下列对“志愿服务”相 第 4 题 文化遗产“修复” 内容的梳理,不正 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一)新闻的文体特征
1.新闻的一般概念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或者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 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2.新闻的基本类型
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电视 新闻等;狭义的专指消息。高考主要考查消息文本阅读。消 息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 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

2021届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一轮复习:“传统文化”主题练

2021届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一轮复习:“传统文化”主题练
(摘编自刘湘溶《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三点阐释》) 材料三: 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人们曾经“怨天尤人”,把环境危机的原因归咎于自 然界本身。但是,近年来,随着这方面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人们充分认识到,环 境危机的根源在于人类自身的非科学活动,是人类无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和自我 调节机制而为所欲为的必然结果。人类出于自己生存和繁衍的需要,一方面,将 自然界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资库,任意掠夺和浪费自然资源;另一方面, 则错误地把自然界当作“垃圾桶”,肆意弃置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品。到头来, 人类意欲征服自然,却反遭自然界的惩罚。究其根源,就在于未摆正人与自然的 关系。
了居所与养分。自然是人类的根,是人类的源。马克思曾经指出:“自然界,是 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其二,自然界的演化出现了异化,产生出 自己的对立面人类,自从有了人类,地球史便进入“人类纪”,即由人类主导的 地质年代。随着文明的发展,今天作为自然界之产物、自然界一部分的人类已有 能力把地球和自己一同毁灭,而且人类的所作所为正在毁灭地球和自己,生态危 机已经使地球和人类面临劫难。地球要延续,人类要延续,这是文明的思维。地 球能否延续,人类能否延续,这是文明的忧患。总之,人类搭乘着地球之舟漂浮 在无垠的星际海洋,与地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人类与地 球命运与共,何去何从,全靠人类自己。
2021 届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一轮复习:“传统文化”主题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先秦儒家在考量人与动物的关系时,强调和谐、仁爱。如何实现此种理想?
路径就是“尽物之性”,即万物向荣,各尽其性。董仲舒在总结儒家的仁爱思想 时所说的“质于爱民,以下至鸟兽昆虫莫不下的处理人与物之关系的延伸表达而已。不过,在先秦 儒家看来,对动物的爱与对人的爱还是有区别的。这种有区别的爱源于儒家的差 等之爱理念。这种差等之爱循着“亲亲仁民爱物”的路径递减。对人的爱尚且为 差等之爱,对动物的爱自然又次之。

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精练提高):实用类文本阅读

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精练提高):实用类文本阅读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板块一传记阅读集训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俄罗斯之狼余杰①许广平在她的回忆录中曾写道:“他(鲁迅)有时,至少或者如他自己所说,像受伤的狼,跑到草地去舔干自己的伤口。

”在俄罗斯作家中也有这样一匹孤独的“狼”,他就是《大师和玛加丽塔》的作者布尔加科夫。

他于1931年给斯大林写过一封信,信中说:“在苏联俄罗斯文学的广阔原野上,我是唯一的一只文学之狼。

有人劝我在狼皮上涂点颜色,这是个愚不可及的劝告。

涂上颜色的狼也罢,剪去狼毛的狼也罢,怎么也不像一只狗。

”②布尔加科夫的面容消瘦、眼睛近视、文质彬彬、气态闲雅,从表面看怎么也不像一匹“狼”。

在家庭的熏陶下,他自小就喜爱音乐、戏剧、小说,尤其嗜好阅读果戈理的作品,养成了耿介不阿的性格和敏锐独到的眼力。

1923年他开始写作第一部长篇小说,1924年脱稿。

然后,一直到42年以后这部作品才在俄罗斯本土出版。

这时,作家已逝世26年之久。

从普希金以来,俄罗斯知识分子就有从军的传统,但是在20世纪一二十年代,国际、国内战争频繁,军队由荣誉的象征变为血腥的代名词,加入军队,除了屠杀与被屠杀以外没有别的选择。

战争无所不在,战争已内化到参与者和他们亲人的精神生活中。

对于这些,布尔加科夫保持了外在于伟大历史之外的个人叙事。

所谓正义与邪恶的区分是没有意义的,所有人都是被胁裹者。

③1926年,苏联国家政治保安总局突然搜查了布尔加科夫的住处,没收了小说《狗心》的手稿和他的日记。

从此,他开始受到漫长的批判和封杀,用作家自己的话来说,等待他的是“贫穷、流落街头和死亡”。

然而,他挺往了,像一只孤独的狼一样,对着茫茫旷野,发出凄烈的呐喊,在他生命的最后10年里,写下了19部作品。

其中有三部只要他按照当局的意思作修改,就能获得出版或上演。

但是他坚决不改变自己的创作意图和创作原则。

像猫一样聪明的中国作家们是无法理解:为何不作一点妥协呢?猫和狼是没有共同的逻辑的。

布尔加科夫的不被理解,正如鲁迅的不被理解一样。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0 实用类文本阅读(讲)(含解析)不分版本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0 实用类文本阅读(讲)(含解析)不分版本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0 实用类文本阅读(讲)(含解析)不分版本第10讲实用类文本阅读〔讲〕最新高考语文大纲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要求是:阅读和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

了解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根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有四个沉着易到难的不同层级含有11个考点: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3、鉴赏评价D〔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根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4、探究F〔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开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全国新课标高考卷XXXX年以前实用类文本主要考查人物传记,XXXX年以后全国新课标高考卷主要考查新闻速递非连续文本。

北京卷已经多年考查非连续文本。

天津、浙江、江苏、上海高考试卷考查选材呈现多样化特点。

考点一:理解理解包含两方面内容:〔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概念具有两个根本特征,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就是指这个概念的含义,即该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对象所特有的属性。

例如:“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其中,“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概念“商品〞的内涵。

概念的外延就是指这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对象的范围。

即具有概念所反映的属性的事物或对象。

例如:“森林包括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殊用途林〞,这就是从外延角度说明“森林〞的概念。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具有反比关系,即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外延就越小;反之亦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3.14实用类文本阅读综合进阶特训(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3.14实用类文本阅读综合进阶特训(含解析)

【金版教程】2016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三板块 3.14实用类文本阅读综合进阶特训(含解析)第一练题苑撷真[人物传记]一、[2013·辽宁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吴良镛:筑梦人生①1922年的春深时节,吴良镛出生于南京一个普通职员家庭。

年少的他,目睹了收账人无情揭走自家的屋瓦,凄风苦雨中一家人被迫告别祖居。

1937年南京沦陷前,他先后到武汉、重庆求学;1940年在重庆合川参加大学招生考试时,他亲历了日军战机对大半座城市的轰炸。

流离失所、国破家亡的血泪,促使青年吴良镛默默许下宏愿,在内心树立起“谋万人居”的理想。

②1950年,吴良镛结束在美国的研读深造,投身于新中国建设,协助梁思成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

此后,风雨数十载,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为导向,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到教书育人,他不知疲倦地奔忙着,孜孜探求着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建设之路。

他指出,西方建筑史是“石头的历史”,而中国古代建筑史是“土木的历史”,因此,北京旧城这个世界城市史上无与伦比之杰作的保护工作尤为不易。

随着一批批新建筑、一座座新城市的拔地而起,吴良镛的心头却日益萦绕着浓密的困惑。

他认为,旧城的改造不仅要满足现代生活的舒适要求,还要与原有的历史环境密切结合。

③“自古太守多诗人。

”在吴良镛看来,作为城市规划者的市长,不仅要具备革命家的情操,还应具有诗人的情怀、史学家的渊博。

“衣服破了一定要扔掉吗?是不是想想办法,例如打个漂亮补丁或绣上图案。

”相对于大拆大建,吴良镛提出了“有机更新”理论和建造“类四合院”住房体系的构想。

他的这一理论,被成功应用于北京菊儿胡同四合院改造工程。

菊儿胡同居民曾一直被危房、积水等问题困扰着。

由于许多改造方案与旧城风貌保护相冲突,改造项目一直停滞在规划层面。

吴良镛说:“民惟邦本,普通人的居住问题是建筑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

”他不辞辛劳,反复修改施工方案,每天拖着装满资料的小车到建筑馆工作,或奔波于尘土飞扬的工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核心梳理 固根基)4.2.4常见实用文体写作训练 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核心梳理 固根基)4.2.4常见实用文体写作训练 新人教版

常见实用文体写作训练核心梳理·固根基一、小小说小小说作为一种文体,写出的东西一定要有意义。

就事论事不可以,它一定有人生的思考在里面。

其基本写法是:1.注重情节的曲折。

讲究一步一转,引人入胜。

2.要注意设置悬念。

小小说讲究压着写。

一个秘密,到最后才揭开,是最好的。

要出人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让人感叹。

3.选材广泛。

城市乡村,皆可入文。

4.语言优美、自然、亲切、和气。

二、剧本剧本主要由台词和舞台提示组成。

台词主要有对话、独白、旁白等。

台词要求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简练明确,要口语化,要适合舞台表演。

舞台提示是以剧作者的口气来写的叙述性的文字说明。

包括对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的交代,对剧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形体动作及内心活动的描述,对场景、气氛的说明,以及对布景、灯光、音响效果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这部分语言要求写得简练、扼要、明确。

这部分内容一般出现在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一般用括号(方括号或圆括号)括起来。

三、书信书信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1.称呼也称“起首语”,是对收信人的称呼。

称呼要在信纸第一行顶格写起,后加冒号,冒号后不再写字。

称呼和署名要对应,明确自己和收信人的关系。

2.正文正文通常以问候语开头。

3.结尾结尾的两种写法:(1)在正文写完之后,转一行空两格写“此致”,再换一行写“敬礼”。

(2)不写“此致”,只是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安好”“健康”“平安”等词,一定要另起一行空两格,不得尾缀在正文之后。

也可以在正文结尾下另起一行写“祝你”“敬祝”,再空两格写上“安好”“健康”等。

4.署名和日期在书信最后一行,署上写信人的姓名。

署名应写在正文结尾后的右方空半行的地方。

如果是写给亲属、朋友,可加上自己的称呼,如儿、弟、兄、侄等,后边写名字,不必写姓。

如果是写给组织的信,一定要把姓和名全部写上。

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训练06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课标Ⅰ版)

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训练06 实用类文本阅读(新课标Ⅰ版)

201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训练06 实用类文本阅读一、(2014届山西忻州一中高三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25分)郭沫若的“崛起”邹士方郭沫若的《女神》是中国最优秀的新诗诗集,《女神》的诞生使郭沫若成为中国新诗界的巨人,奠定了他在整个新文学史上的地位。

《女神》的诞生同一个人很有关系,他可以算作是《女神》的“催产婆”,这个人就是宗白华先生。

1918年11月,宗白华开始担任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主编,宗白华就是在这期间发现和扶植了郭沫若。

《学灯》属于“学艺性副刊”,原来占据主要篇幅的是学术性讨论、报道、翻译、名人演讲录及编作者之间的通信。

宗白华到来后,把哲学、美学和新文艺(特别是新诗和戏剧)的血液输入《学灯》,使《学灯》大放异彩,成为遐迩闻名的五四时期四大副刊之一。

在宗白华的建议下,1919年8月15日《学灯》开辟《新文艺》栏,开始刊载新诗。

宗白华从大量来稿中发现了字体秀丽的日本来件,深为留学生的浪漫热情而感动。

他没有因为上面陌生的作者名字而看轻作品的实际价值,不久署名“沫若”的诗作《鹭鸶》与《抱和儿浴博多湾中》在9月11日《学灯》刊出。

当时郭沫若在日本福冈九州大学医学部学习,出于爱国热情,他集合几个同学组织了一个小团体“夏社”,出油印小报。

在编印小报过程中,他经常阅读上海的《时事新报》,《学灯》引起了他浓厚的兴趣。

当他在8月29日《新文艺》栏上读到康白情的白话诗《送慕韩往巴黎》,唤起了自己的胆量,遂将自己以前的诗作投寄《学灯》,不想很快刊出,惊喜若狂。

在此之前郭沫若虽有创作和翻译,但他知音难觅,寄回国内,屡屡碰壁。

这次作品第一次变成了铅字,给他的生活道路和创作历程带来了决定性的转折。

闸门已经打开,诗人的才华之泉终于迸发奔流了!宗白华以敏锐的洞察力,判断出年轻诗人胸中蕴藏着不可估量的创造力,看到一颗珍珠正在东洋岛国烁烁闪光,他以惊人的气魄将“无名小辈”的作品接二连三地大量发表,9月下旬至11月下旬就陆续发表了《死的诱惑》《新月白云》《某礼拜日》等十几首。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集训提升练 六 实用类文本阅读:筛选并整合信息(二)新人教新人教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集训提升练 六 实用类文本阅读:筛选并整合信息(二)新人教新人教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六实用类文本阅读:筛选并整合信息(二)新人教新人教专题集训提升练六实用类文本阅读:筛选并整合信息(二)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12分)材料一:联合早报网2月29日讯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今天上午10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介绍就业和社会保障有关情况。

据中国网报道,针对记者提问有关中国实行延迟退休政策方案的进展,尹蔚民答复: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我们有三个根本的考虑:第一,小步慢走,渐进到位。

每年推迟几个月的时间,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再到达法定退休的目标年龄。

我举个例子,比方五年以后,你是60岁退休,这个政策施行以后,可能你是60岁零3个月退休,这样大家便于接受。

第二个人可能是第二年退休,他可能是60岁零6个月退休,这是一点。

第二,区别对待,分步实施。

根据我们国家现在不同群体的退休年龄,我们会从实际出发,区分不同群体的情况,分步进行实施。

第三,提前公示,做好预告。

这个方案一旦出来之后,我们会广泛地征求社会意见,因为这个方案涉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但凡涉及公众利益的政策都需要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凝聚社会的共识。

尹蔚民表示,现在已经有了一个方案,但还要按照相关的程序,报经批准以后才能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原来我们说过时间表,今年我们会拿出方案。

材料二:华商报北京3月8日电“延迟退休〞话题热度一直不减。

全国人大代表杨娟娟向大会提交提案,建议实行多元化退休政策。

杨娟娟日前指出,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时代,延迟退休成为防范老龄社会给社保基金带来收不抵支的风险,维系政策代际公平的有效选择,但也不可防止地会带来一些社会负面影响。

首先是就业问题。

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多,就业压力大,适龄人员推迟一年退休就会影响到几百万大学生的就业;其次,还会造成劳动力本钱高,因为老年人的工作效率低于年轻人,但工资要高于年轻人一倍以上;另外,还会造成劳动力结构的不合理。

2020年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第一轮复习

2020年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第一轮复习

2020届高考语文实用类复合文本阅读第一轮复习泉州实验中学连景彬实用类复合文本阅读考查首见于2017年的全国卷,是一种新颖的考查题型。

对该题型的命题逻辑,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把握,相应的复习教学策略高考,也有待进一步总结和优化。

针对2019届的备考,笔者提出了“三位一体”的复习策略——深入研究、精准复习、精编材料;力求三位一体,同步推进。

一、深入研究,把脉考查方向和命题逻辑。

实用类与论述类、文学类一道,共同构成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的三个基本面,但是三者有着不同的考查方向和明确的任务分工。

文学类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论述类注重说理性和逻辑性,而实用类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三者都强调“四个自信”,凸显时代主题,落实立德树人。

(《新课标》2017年版)而实用类复合文本阅读也有自己的能力考查要求和设题逻辑。

先从能力考查要求看。

它考查考生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涉及理解、分析综合、评价和探究四个能力层级。

如2017年全国III卷“博物馆的贡献”,考查考生对图表的阅读理解能力、概括和分析材料中相关信息的能力和对文章内容分析综合的能力。

再从设题逻辑看。

首先,试题由两道选择题和一道问答题构成,三个小题在能力考查指向上既有合作也有分工:第一小题侧重于图文或概念理解、内容检索和信息筛选能力的考查,第二小题侧重于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的考查,第三小题侧重于文章内容分析综合和信息处理与探究能力的考查。

如2018年全国II卷“知识产权”,第一小题考查图表理解能力,第二小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的能力,第三小题考查信息分类、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其次,选择题和问答题在设问上有着不同考量:选择题的几个选择项要求跨材料,其选择项分别来源于几则不同的材料,涉及概念理解、内容表述、根据已有信息进行推断能力的考查。

如2018年全国III卷“图书出版产业”,第二道选择题选择项分别来源于第一则材料的一、二两段和第三则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类文本阅读综合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中国摄影大师——庄学本作为中国一位纪实摄影大师,一个虽然被时光遗忘,但近年又重新走入世人视野的摄影人,庄学本和他的作品处处带给人们心灵的震撼和共鸣。

1909年,庄学本出生在上海浦东,16岁时到南京当了一名小职员。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三省,庄学本在当时‚失掉东北而开发西北‛的思想标向影响下,怀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热情,决心投身西部考察事业,立志把祖国腹地(当时称边地)各民族的真实情况介绍给国人,以期开发西部。

1934年,庄学本进入俄洛(今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地区考察,拍摄了上千张照片。

他的作品先后由《中央日报》《申报》《良友》画报连载,并在南京举办了个人摄影展,专著《羌戎考察记》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

1935年至1937年,他被国民政府护送班禅回藏专使行署聘为摄影师,随专使行署由南京到西安,经兰州、西宁、果洛到玉树。

此行拍摄了九世班禅在青海塔尔寺、甘肃拉卜楞寺举行的盛大法会,又利用旅途间歇考察了蒙古、藏、土、撒拉等少数民族。

抗战全面爆发后,日本侵略者进犯上海,庄学本打算返沪参加抗战,到康定时闻知上海已沦陷,只好到成都报考航空机械学校,却未被录取。

正在彷徨之际,西康建省需要各种专业人才,即受聘任西康建省委员会参议,从事民族考察。

这一时期,他考察了西康的藏、彝、普米、苗、傈僳、纳西等民族。

所著《西康彝族调查报告》、良友画报《新西康专号》、《康藏猎奇记》等分别由西康省政府、良友图书印刷公司等出版、发表。

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返回阔别10年的上海,整理《十年西行记》等图文作品。

新中国成立后,庄学本历任国家民委参事、民族出版社画刊编辑室副主任、民族画报社编辑部副主任,先后受到过毛泽东、朱德的接见,两次参加中央民族访问团出访。

1965年,庄学本因所谓的历史问题被‚开除公职‛,1975年‚平反‛时已中风偏瘫,1984年在上海浦东家中去世。

从1934年至1944年这10年间,庄学本用镜头‚探测‛了四川、青海等少数民族地区,拍下了5000多幅西部少数民族风情照片。

这些照片形象地反映了六七十年前当地的民族风情、风光、独特的社会结构。

庄学本是名摄影师,同时还是位民族工作者。

他的工作成果也不只是图像的,还有文字的。

庄学本的图像填补了中国摄影史上的一大空白,也为民族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正如著名摄影师李樯在其博客中所说:‚庄学本的50多幅以西部少数民族人物肖像为核心的三四十年代的摄影作品,让我无比信服,信服到连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没有挑剔的理由。

我甚至认为迄今为止,中国摄影师的人文素质和影像素养没有人超越他。

原来,没有布列松的影响、马克〃吕布的引导,中国人照样能拍好照片。

而且庄学本是真正属于中国的。

‛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庄学本出生于繁华的大都市,有条件就职于政治中心南京,却偏偏要到偏远的地方去工作,纯粹出于自己的工作爱好。

B.庄学本在事业上的巨大成就是建立在他大量的实地考察等基础之上的。

C.报考航空机械学校名落孙山,却能够使庄学本得以能够继续从事摄影事业,可谓塞翁失马啊。

D.庄学本被“开除公职”事出有因,后来“平反”也是理所当然的。

E.作者认为,迄今为止,中国摄影师的人文素质和影像素养没有人超越他。

2.文章的第三段和第四段不厌其烦地列举了许多考察对象(地名和民族名),意义何在?(6分)3.结合文本,谈谈为什么“庄学本是真正属于中国的”?(6分)4.文章说“庄学本和他的作品处处带给人们心灵的震撼和共鸣”,读了文本之后,你有何感触?受到了什么人生启示?(8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25分)红色女谍黄慕兰的传奇人生严格赵小燕黄慕兰,湖南浏阳人,出身名门。

1926年,黄慕兰先后加入共青团和共产党。

那一年,黄慕兰19岁。

此后黄慕兰与中共中央机关报《民国日报》主编、中共中央军委机要处主任秘书和警卫团政治指导员宛希俨结识,并于1927年‚三八节‛当天结婚。

1927年国共分裂后,宛、黄夫妇被命令转入地下工作,黄慕兰的潜伏生涯从此开始。

黄慕兰的工作是江西省委秘书和机要交通。

身怀六甲的她,向省委书记陈潭秋学会了半夜在《圣经》上用米汤密写文件、去旅馆对接头暗号、在码头晃荡等待交通船。

1928年,她的孩子出生才三天,宛希俨就被调往赣西南领导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

4个月之后牺牲。

1928年12月,黄慕兰接到地下党组织调令,秘密前往上海任中央委员会机要秘书,成为中央特科成员。

她还兼任中央的机要交通员,经常与各省来上海找中央联系的地下交通员接头。

‚在大城市里做党的地下交通工作的,大多以女性为主,因为她们便于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化装成各种身份的妇女,适应各种各样的变化,不大容易引起敌人的注意。

‛黄慕兰在其《自传》中回忆,到山区农村根据地去的地下交通员,以男同志为主,久在城市生活的女同志化装成农妇总不大像。

1929年在上海,经周恩来批准,黄慕兰与中央委员贺昌结婚。

1931年,贺昌主动请命秘密前往苏区,1935年,29岁的贺昌在游击战争中牺牲。

灾难在黄慕兰个人生活中重演:与前后两位丈夫生离即为死别,襁褓中的孩子不能亲自抚育。

离开丈夫的黄慕兰被任命为中国人民革命互济总会的营救部长,与中共地下工作元老潘汉年单线联系,承担营救被捕同志的任务。

她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营救被捕的工联领导人关向应。

为此,黄慕兰接近了上海租界的进步律师陈志皋。

通过陈志皋,黄慕兰成功营救了关向应,开始打入上海社交圈,并成功使中共中央避免了一次灭顶之灾。

据记载,1930年6月的一个下午,她和陈志皋在咖啡馆闲谈,偶遇陈志皋在法租界巡捕房当翻译的同学曹炳生,曹炳生谈起了巡捕房最近抓到的一个共产党头头,说此人是湖北人,60岁左右,酒糟鼻子,镶一口金牙,9个指头,是悬赏10万元才抓到的。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

黄慕兰一边面不改色地喝咖啡,一边紧张地琢磨此人到底是谁?突然,一个符合描述特点的人物闯进了她的脑海里:这个人很可能是政治局主席向忠发!这个人要是叛变就不得了!短短两小时之内,这个消息便由黄慕兰传给了潘汉年,周恩来迅速组织中央的李富春、蔡畅等人转移。

果然,当天晚上,向忠发带着巡捕房的人直接用钥匙开门闯进了周恩来转移前的住所……向忠发是党的主要领导人,又是特科领导成员,掌握的情报非比寻常,若不是黄慕兰的这次偶遇,中共在上海的中枢机构完全有可能在瞬间垮掉。

1931年12月,国民党散布‚伍豪(周恩来的笔名)等脱离共产党启事‛,黄慕兰即通过陈志皋出面,委托法国籍律师巴和办理《周少山紧要启事》,驳斥敌人污蔑的内幕背景。

周恩来曾经将黄慕兰称为‚党的百科全书‛,中共特科元勋陈赓大将则认为‚慕兰的一生是中国革命曲折发展的反映。

‛5.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 文章写黄慕兰与宛希俨结识,并强调其“于1927年“三八节”当天结婚”,其写作目的是为了表现黄慕兰与宛希俨一见钟情。

B. 在写到黄慕兰的第二次婚姻时,文章在简短的记叙中强调批准人经周恩以及丈夫的中央委员身份,目的是说明黄慕兰的“红色”,即革命性。

C. 倒数第三段详细地记叙了“咖啡馆偶遇”,表现了传主黄慕兰为革命所做的巨大贡献,集中体现了她人生“红色”和“传奇”的色彩。

D. 文章活画了一个女英雄黄慕兰的形象,感人至深,给人以启迪;作者号召我们要向她学习。

E.本文选取了黄慕兰一生中富有代表性的典型经历,凸显了黄慕兰曲折的一生,材料处理详略得当。

6.结合全文,理解标题中“红色”和“传奇”的含义。

(6分)7.文章写黄慕兰的两次婚姻,用意何在?(6分)8.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黄慕兰的一生对你有何启示?(8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25分)留得青山在吴钟麟施蛰存教授最初留给我的印象是风趣幽默。

1957年我就读于华师大,在钱谷融教授《论文学是人学》的研讨会现场,钱教授致开场白:‚有位先生原有妻室,社交中又认识了某女士,他很苦恼,尽管爱她,却不敢挽着她的手臂走进社交场合。

诸位,我就是那位先生,那位女士就是我的《论文学是人学》。

今天,我终于把她带到大庭广众中来了!‛会场笑声一片。

主持人是施教授,他说:‚钱老师的大作很精彩,可惜我没拜读完,‛我纳闷,怎么这样说?‚而钱老师的开场白更精彩,讲了个三角恋爱,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拿出讨论三角恋爱的热情来研讨论文。

开始吧!‛会场像炸开了锅。

这是初识风采。

我们文学社请施教授指导小说创作,他开口就一个字:‚抄。

‛大家傻了,他还引经据典:‚天下文章一大抄嘛!‛大家更傻了:这不是误导吗?不仅如此,他还现身说法教我们如何抄得巧妙不露破绽:‚我熟悉东欧文学,就头抄波兰的,手抄罗马尼亚的,脚抄匈牙利的,谁能认出来!‛大家如坠云里雾里,不过颇觉有趣。

他见大家目瞪口呆,话锋一转:‚大家练毛笔一定写过描红,要按笔顺涂满框框,这就是我说的抄,也就是先要模仿,等摸到规律就可以创造了。

我说匈牙利什么的,意思是阅读面要广,见多才识广,基础大,金字塔才高。

‛听罢顿觉施教授博学多才,慈祥可爱。

施教授后来教我们明清文学,可他的自我介绍却让我不解:‚我叫施蛰存,就是鲁迅鲁老夫子所骂的‘洋场恶少’是也,听我的课要用批判眼光,小心中毒。

‛这难道也是幽默?好像又不全是,虽然校党委书记说过,教我们的是旧社会的知识分子,学问有,但意识是资产阶级的,要批判吸取,但施教授何以要自损形象呢?而且这阴影始终不散,缭绕听课全程。

讲授《西游记》的猪八戒形象,施教授语出惊人地评议说此为农民典型,教室一下子沉寂下来。

那时高喊的是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农民为同盟军,二把手呢,可猪八戒形象却不怎么高雅,岂不是丑化农民吗?施教授不为所动,严谨地摆出根据:猪八戒的武器钉耙不就是农民用来翻地的吗?猪八戒饭量大,农民劳动强度大肚量也大;猪八戒比较笨,农民的脑筋转得不是没城里人快吗?说到此身边开始有些浮动,那时有不少工农子弟。

施教授提高声调说:‚但是猪八戒最可贵可爱的是诚朴忠厚,这也是农民兄弟的特色,农民最朴实厚道。

‛这下教室轻松了。

但施教授还是拖了一句:‚这是我个人意见,批判对待,当心中毒,但绝无鄙视农民兄弟。

‛又十分低调。

应该说这个评析颇有见地,但在那时的大气候下无所顾忌地提出来,充分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本色:艺术至上。

不久风云突变,中国大地上那场政治运动让教授们渐次落马,不由得担心起施教授能否继续教我们。

谢天谢地,开学了,他依然踏上讲台,却这样开头:‚我是主动向党委认错的,因为态度好,所以被允许继续讲课。

‛其实施教授没有发表什么过激言论,在高年级同学恳请下才写了《才与德》。

那是因为看到党支部书记只是小学程度,却要当教授扎堆的中文系的领导,实在勉为其难,于是只能带着孙女在走廊晒太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