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唐代诗人李商隐

合集下载

《咏史·北湖南埭水漫漫》诗词翻译及赏析

《咏史·北湖南埭水漫漫》诗词翻译及赏析

《咏史·北湖南埭水漫漫》诗词翻译及赏析《咏史·北湖南埭水漫漫》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前言】《咏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第一句诗人把六朝兴废之感用高度的艺术概括融汇至口茫茫湖水的形象之中;第二句通过具体事物的特写,形象地表现了六朝王运之终;第三句囊括六朝三百年耻辱的历史,用夸张手法说来,恰好似凌晨残梦;第四句反问,是对“龙盘”王气进行的思考,扣合三百年沧桑。

全诗通过巧妙地将典型景象的层层揭示与深切意蕴的层层吐露相结合,熔写景、议论于一炉,描写了一幅饱经六朝兴废的湖山图画,表达了诗人无穷的感慨与讽刺意味。

【注释】⑴北湖:即金陵(今南京)玄武湖。

晋元帝时修建北湖,宋文帝元嘉年间改名玄武湖。

南埭:即鸡鸣埭,在玄武湖边。

埭,水闸,土坝。

“北湖南埭”统指玄武湖。

⑵“一片”句:刘禹锡《金陵怀古》:“一片降旗出石头。

”指吴主孙皓投降晋龙骧将军王浚,也指陈后主投降隋庐州总管韩擒虎。

百尺竿,高的旗竿。

⑶三百年: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建国年代的约数。

⑷钟山:金陵紫金山。

龙盘:形容山势如盘龙,雄峻绵亘。

张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乃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帝王之宅也。

’”【翻译】玄武湖已成了汪洋漫漫,一片降旗挂上百尺之竿。

三百余年如同一场短梦,金陵钟山真的有那龙盘。

【赏析】首句“北湖南埭水漫漫”突出了六朝的故都的典型景色。

北湖、南埭都是六朝帝王寻欢作乐的地方,可是经过了改朝换代,同一个“北湖”,同一个“南埭”,过去曾经看过彩舟容与,听过笙歌迭唱,而此时只剩下了汪洋一片。

诗人怀着抚今感昔的情绪,把“北湖”“南埭”这两处名胜和漫漫湖水扣合起来写,表现出空虚渺茫之感。

第一句“北湖南埭水漫漫”,诗人是把六朝兴废之感融汇到茫茫湖水的形象之中,而第二句“一片降旗百尺竿”,是通过具体事物的特写,形象地表现了六朝王运之终。

李商隐咏史赏析

李商隐咏史赏析

李商隐咏史赏析咏史唐.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珍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译文:纵览历史上政治贤明的政权,其成功都源自于勤俭节约,其衰败皆因为奢靡铺张。

为什么一定要琥珀才能做枕头,难道只有镶嵌珍珠的车才能算车?时运不济,没有遇上千里马,精疲力竭难以拔除蜀山的大蛇。

这世界上有几个人曾听过舜帝所唱的《南风歌》,最终只能在舜帝葬处对着苍翠的华盖哭泣罢了。

赏析:这首诗作于唐开成五年(840年)正月唐文宗去世之后。

此诗题名为《咏史》,实际上是通过多个唐前典故,为伤悼唐文宗而作。

《通鉴》记载,文宗“自为诸王,深知两朝(指唐穆宗、唐敬宗)之弊,及即位,励精求治,去奢从简”。

他力图挽救唐王朝的统治,两次图谋诛杀宦官,革除宦官专权的弊病,均以失败告终。

特别是第二次谋诛宦官(即甘露之变)失败,更是将唐王朝推向了深渊。

诗人直觉唐王朝的颓势已经非贤明的君主所能挽救,感慨唐文宗时运不济,诗歌中笼罩着悲哀之雾与迷惘之情绪。

首联化用韩非子答秦穆公“常以俭得之,以奢失之”之句,揭示了国家兴衰和个人发展的规律,具有极强的进步性和现实意义,至今为人所乐道。

颔联承首联,言唐文宗勤俭治国,不嗜豪奢,由普遍道理转至文宗具体行事。

颈联语意为之一转,“运去”“力穷”既道出文宗无法挽救唐王朝的事实,也体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无可奈何,最终只能将一切归结为天意。

连用“青海马”“蜀山蛇”,流露出国家危在旦夕之意,诗人似乎感受到了亡国祸胎,却又不愿相信,内心十分矛盾。

尾联以舜帝比文宗,感慨自己曾经历过文宗的治世,然而如今国家隐有大厦将倾之感,再也无法听见治世之音《南风歌》了。

作者: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李商隐:咏史

李商隐:咏史

李商隐:咏史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咏史》作者:李商隐原文:(其一)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其二)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熏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注释:1、北湖:南京玄武湖。

《金陵志》:“南埭,水上闸也。

”北湖南埭,统指玄武湖,是南朝操练水军的场所,也是帝王游宴之处。

此言水漫漫,意谓昔日之水军、帝王皆不复存在,唯湖水漫漫矣。

2、一片降旗:刘禹锡《金陵怀古》:“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乃指东吴孙皓降晋。

3、三百年间同晓梦:南京为六朝古都,三百年间,王朝更替,降旗屡树,非但孙吴一回。

4、龙蟠:徐爰《释问》:“建康东北十里,有钟山,旧名金山,后更号蒋山。

诸葛亮以为钟山龙盘,即蒋山也。

”张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乃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帝王之宅也’。

”翻译:(其二)纵览历史,凡是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

为什么非要琥珀才能作枕头,为什么镶有珍珠才是好坐车?想要远行,却没遇见千里马,力单势孤,难以拔动蜀山的猛蛇。

有几人曾经亲耳听过舜帝的《南风歌》?天长地久,只有在苍梧对着翠绿的华盖哭泣份儿。

赏析:(其一)首句“北湖南埭水漫漫”突出了六朝的故都的典型景色。

北湖即玄武湖,南埭即鸡鸣埭,是六朝帝王寻欢作乐的地方。

可是经过了改朝换代,同一个“北湖”,同一个“南埭”,过去曾经看过彩舟容与,听过笙歌迭唱,而此时只剩下了汪洋一片。

诗人怀着抚今感昔的情绪,把“北湖”“南埭”这两处名胜和漫漫湖水扣合起来写,表现出空虚渺茫之感。

第一句“北湖南埭水漫漫”,诗人是把六朝兴废之感融汇到茫茫湖水的形象之中,而第二句“一片降旗百尺竿”,是通过具体事物的特写,形象地表现了六朝王运之终。

在此“一片降旗”成为六朝历代王朝末叶的总的象征。

【诗歌鉴赏】李商隐《马嵬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李商隐《马嵬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李商隐《马嵬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李商隐《马嵬二首》原文马嵬?其一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马嵬?其二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李商隐《马嵬二首》翻译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耕牛。

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李商隐《马嵬二首》赏析《马嵬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词作品,是一首咏史诗,共两首,一为七绝,一为七律,都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诗中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

马嵬?其一赏析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东平郡王、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从范阳起兵叛乱。

范阳即幽州,在今河北省,古属燕国、冀州。

“冀马燕犀动地来”即是说此事件。

犀,犀利,指刀剑兵器。

逃难路上,六军威迫唐玄宗下令缢死了“红粉”杨玉环。

公元758年初,玄宗也抑郁而死。

所以说他“自埋红粉自成灰”。

或者说玄宗亲手埋藏了自己的红颜知己,任其在马嵬坡畔成冢成灰。

后二句含蓄而又不无深意地指摘唐明皇,你若早知沉迷于倾国之色而易于覆国,又怎能有如此狼狈出逃之举?一句反问,意味深长,褒姒妲己,前车之鉴,岂可忘得?马嵬?其二赏析诗开首即说“海外”,指杨玉环死后,唐玄宗曾令方士去海外寻其魂魄,在海外仙山会见了她,杨授以钿合金钗,并坚订他生之约的传说故事而言。

诗人以玄宗心情设想,直说九州更变,四海翻腾,海外徒然悲叹,而“他生”之约,难以实现。

三四句承上铺写。

“空闻”、“宵柝”,即未闻“宵柝”;“无复”、“报晓”,即不用“报晓”。

此皆承上两句“徒闻”、“未卜”之意,暗指杨玉环被缢于马嵬事。

五六句转入实事。

“此日”指贵妃赐死之日,“当时”指七夕相约之时。

《马嵬》 李商隐

《马嵬》 李商隐

《马嵬》李商隐《马嵬》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咏史诗,共两首,一为七绝,一为七律,都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诗中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马嵬》李商隐全诗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马嵬其二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注释】马嵬(wéi),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

《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平县二十五里。

”《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

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

指贵妃也。

帝不获已,与贵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

”海外徒闻更九州:此用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外有仙山”意,指杨贵妃死后居住在海外仙山上,虽然听到了唐王朝恢复九州的消息,但人神相隔,已经不能再与玄宗团聚了。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

“更”,再,还有。

“九州”,此诗原注:“邹衍云:九州之外,复有九州。

”战国时齐人邹衍创“九大州”之说,说中国名赤县神州,中国之外如赤县神州这样大的地方还有九个。

这句诗以“海外九州”指想象中的仙境。

杨贵妃死后,有方士说在海外仙山找到她。

见白居易《长恨歌》和陈鸿《长恨歌传》。

但神仙传说毕竟渺茫,不能给唐玄宗什么安慰,所以说“徒闻”。

他生未卜此生休:陈鸿《长恨歌传》:唐玄宗与杨贵妃曾于七夕夜半,“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执手各呜咽。

”但来世如何尚不可知,而此生的夫妻已经完结了。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追述玄宗逃蜀时的情景。

“虎旅”,指跟随玄宗入蜀的禁军。

“宵柝”,又名金柝,夜间报更的刁斗。

“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

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

“筹”,计时的用具。

此日六军同驻马:是叙述马嵬坡事变。

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李商隐《马嵬》原文翻译鉴赏

李商隐《马嵬》原文翻译鉴赏

李商隐《马嵬》原文翻译鉴赏李商隐《马嵬》原文翻译鉴赏《马嵬》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咏史诗,共两首,一为七绝,一为七律,都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诗中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

马嵬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注释】马嵬:原诗共有两首,都是讽刺唐玄宗的,本篇是第二首。

马嵬(wéi),地名,杨贵妃死的地方。

《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平县二十五里。

”《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

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

指贵妃也。

帝不获已,与贵妃诀,遂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

”海外徒闻更九州:此用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外有仙山”意,指杨贵妃死后居住在海外仙山上,虽然听到了唐王朝恢复九州的消息,但人神相隔,已经不能再与玄宗团聚了。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

“更”,再,还有。

“九州”,此诗原注:“邹衍云:九州之外,复有九州。

”战国时齐人邹衍创“九大州” 之说,说中国名赤县神州,中国之外如赤县神州这样大的地方还有九个。

这句诗以“海外九州”指想象中的仙境。

杨贵妃死后,有方士说在海外仙山找到她。

见白居易《长恨歌》和陈鸿《长恨歌传》。

但神仙传说毕竟渺茫,不能给唐玄宗什么安慰,所以说“徒闻”。

他生未卜此生休:陈鸿《长恨歌传》:唐玄宗与杨贵妃曾于七夕夜半,“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执手各呜咽。

”但来世如何尚不可知,而此生的夫妻已经完结了。

空闻虎旅传宵,无复鸡人报晓筹:追述玄宗逃蜀时的情景。

“虎旅”,指跟随玄宗入蜀的禁军。

“宵”,又名金,夜间报更的刁斗。

“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

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

“筹”,计时的用具。

此日六军同驻马:是叙述马嵬坡事变。

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眉马前死。

李商隐《咏史》全诗赏析

李商隐《咏史》全诗赏析

李商隐《咏史》全诗赏析导读:《咏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描写了一幅饱经六朝兴废的湖山图画,表达了诗人无穷的感慨与讽刺意味。

咏史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熏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赏析:咏史,名为咏史,实为咏怀。

李商隐通过借古喻今的手法借题寄慨,发表了对社会、政治的一些见解。

在抒发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的同时,作者也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这首诗是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众多咏史诗中最著名一篇佳作。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

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

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今河南荥阳市)。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在政治上,终其一生很不得志。

但正是这种不平凡的经历,使其诗歌成就很高。

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四。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广世为人传诵。

有《李义山诗集》传世。

在这首咏史诗中,李商隐以其高度的历史责任感,高超艺术的艺术表现手法,扩展了传统咏史诗的内涵,将其独特的思想性与艺术性臻于和谐统—,在咏史诗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在这首咏史诗里,李商隐不仅咏古况今,充分反映了他进步的历史观,而且借古讽今,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状况的不满和对晚唐朝廷的江河日下的担忧和失望。

李商隐在本诗首联就开宗明义地提出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的千古长叹。

以其独特的视角,对中国几千年文明历史进行了最概括的总结,千百年来警示和激励着人们不停地探索国家兴盛、民族复兴的前进道路,此诗因此终成千古绝唱。

李商隐在后面诗句中大量用典,区区六句诗,了了42字,用典五次,以大量的史实来支持和证明首联的论点。

咏史李啇隐注释

咏史李啇隐注释

咏史李啇隐注释咏史李商隐原文及翻译《咏史》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39卷第101首。

这首诗名为咏史,实为咏怀。

李商隐通过借古喻今的手法借题寄慨,发表了对社会、政治的一些见解。

在抒发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的同时,作者也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以下是咏史李商隐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咏史》原文咏史作者:唐·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熏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咏史》注释①本篇题为“咏史”,实系伤悼唐文宗逝世之作。

诗作于开成五年正月文宗逝世后。

②《韩非子·十过》载,秦穆公问古明主得国失国之由,由余对曰:“臣尝得闻之矣,常以俭得之,以奢失之。

”③沈约《宋书》载,武帝时宁州献琥珀枕,时北征需琥珀治金疮,即命捣碎分付诸将。

④《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魏惠王向齐威王夸耀他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威王说自己所珍贵的是贤臣,“将以照干里,岂特十二乘哉”!得真:全诗校:“一作待珍。

”⑤青海马:一种产于青海湖的杂交马,据说能日行千里,喻可任军国大事的贤才。

⑥《艺文类聚》引《蜀王本纪》,秦惠王嫁五位美女给蜀王,蜀王派五壮士迎接。

回来时路过梓渔,见大蛇入山洞,五力士力拔蛇尾,山崩,力士与美女均被压死。

此以“蜀山蛇”喻盘踞在朝廷与地方的恶势力,如宦官、藩镇。

⑦《礼记·乐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

”疏:“其辞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温兮。

”,文宗尝与诸学士联句,常作诗曰:“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柳公权属曰:“薰风自南来,殿阁生馀凉。

”见《新唐书·柳公权传》。

⑧《礼记·檀弓》:“舜葬于苍梧之野。

”苍梧,山名,即九疑山。

翠华:以翠羽为饰的旗,为皇帝用的仪仗。

《咏史》译文纵览历史,凡是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

为什么非要琥珀才能作枕头,为什么镶有珍珠才是好坐车?想要远行,却没遇见千里马,力单势孤,难以拔动蜀山的猛蛇。

李商隐《咏史》原文及赏析

李商隐《咏史》原文及赏析

咏史[唐] 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分类标签: 怀古诗作品赏析【赏析】:李商隐以其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艺术上的创新精神,创作了占他全部诗篇七分之一强的史诗,它们扩展了传统咏史诗的涵量,丰富了咏史诗的题材,探索了咏史诗新的手法,思想性艺术性臻于和谐统—,在咏史诗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李商隐的咏史诗不仅咏古况今,充分反映了他进步的历史观,而且借古讽今,含蓄地表达了他的现实主义倾向,同时还借题寄慨,委婉地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苦闷。

相对时政的深沉感慨,扩大了咏史诗的表现容量。

咏史诗以历史故事或传说为题材,与诗人的历史观有密切的联系。

李商隐的咏史诗之所以写得好,是因为他用发展变化的历史观分析社会变化,将国家的兴亡归因于“人为”。

在《览古》中,他把纵的历史与横的观实联系起来指出:“莫恃金汤忽太平,草间霜露古今情”,深刻地警告晚唐统治集团:一切都在变化,金城汤池并不能永保国家不衰亡。

他还根据兴亡的史实,概括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咏史》),提出了一切政权成败的关键在他对历史的一个根本认识是:“又闻理与乱,系人不系天。

(《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在系于何人的问题上,尽管他受时代的局限,还只能将理乱的命脉系于帝王,但在他的诗中,大都是指责他们败乱国家的。

因此这种揭露更有进步意义。

“系人不系天”的思想贯穿于李商隐全部的咏史诗中。

最显著的是一首《咏史》(北湖南林水漫漫),说明了兴亡有道,不关天命。

他又说:“自是当时天帝醉,不关秦地有山河”(《咸阳》)。

秦并天下不系于得山河之险。

他既然认为理乱兴亡有线索可寻,又存有“乘运应须宅人荒,男儿安在恋池隍”(《题汉祖庙》)的雄心,因此,虽然古来人事代谢,仍觉事有可为。

并不悲观。

在强调人为的同时,诗人又突出批判了把地域条件、天命王气作为精神支柱,毫无顾忌地苟安享乐的封建统治者。

唐代诗人李商隐马嵬二首

唐代诗人李商隐马嵬二首

唐代诗人李商隐马嵬二首《马嵬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两首咏史诗,一为七绝,一为七律,都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杨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诗中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

如果你想更加详细的了解这两首诗,可千万别错过了这篇文章哦!作品原文马嵬二首⑴其一冀马燕犀动地来⑵,自埋红粉自成灰⑶。

君王若道能倾国⑷,玉辇何由过马嵬⑸。

其二海外徒闻更九州⑹,他生未卜此生休⑺。

空闻虎旅传宵柝⑻,无复鸡人报晓筹⑼。

此日六军同驻马⑽,当时七夕笑牵牛⑾。

如何四纪为天子⑿,不及卢家有莫愁⒀。

注释译文词句注释⑴马嵬(wéi):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

《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平县二十五里。

”《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

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

指贵妃也。

帝不获已,与贵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

”⑵冀马:古冀州之北所产的马,亦泛指马。

燕犀:燕地制造的犀甲。

亦泛指坚固的铠甲。

⑶红粉: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铅粉。

借指美女,此指杨贵妃。

⑷倾国:形容女子极其美丽。

唐玄宗《好时光》词:“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

”⑸玉辇(niǎn):天子所乘之车,以玉为饰。

⑹海外徒闻更九州:此用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外有仙山”句意,指杨贵妃死后居住在海外仙山上,虽然听到了唐王朝恢复九州的消息,但人神相隔,已经不能再与玄宗团聚了。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

“更”,再,还有。

“九州”,此诗原注:“邹衍云:九州之外,复有九州。

”战国时齐人邹衍创“九大州”之说,说中国名赤县神州,中国之外如赤县神州这样大的地方还有九个。

⑺未卜:一作“未决”。

⑻虎旅:指跟随玄宗入蜀的禁军。

传:一作“鸣”。

宵柝(tuò):又名金柝,夜间报更的刁斗。

⑼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

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

李商隐的经典诗词《咏史》赏析

李商隐的经典诗词《咏史》赏析

【导语】《咏史》是唐代诗⼈李商隐创作的⼀⾸七⾔律诗。

诗⼈以其⾼度的历史责任感,⾼超艺术的艺术表现⼿法,扩展了传统咏史诗的内涵。

在咏史诗的发展具有⾥程碑的意义。

下⾯就和⽆忧考⼀起来欣赏下这⾸诗词,欢迎阅读! 《咏史》 唐•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穷难拔蜀⼭蛇。

⼏⼈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赏析】 诗作于唐开成五年(840年)⽂宗去世之后。

据载:⽂宗深知穆宗、敬宗两朝之弊,即位后励精图治,去奢从俭。

曾两次谋诛宦官,均失败⽽“受制于家奴”,最终郁悒⽽死。

李商隐作此诗既伤悼⽂宗,⼜深虑唐王朝⼤厦将倾,于是发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的千古长叹。

⾸联这两句在兴发议论的同时,也充满着对⽂宗的惋惜和同情。

诗⼈以其独特的视⾓,对中国⼏千年历史进⾏了概括的总结,得出成功⼤都由于勤俭,破败⼤都因为奢侈的经验教训。

⽽颔联则是对这⼀结论的具体印证,认为⼀个王朝的兴衰,⾃有其更复杂、更本质的原因所在。

颈联推进⼀步,认为⽐勤俭更为重要的,其实是国运和国⼒。

尾联承上⽽下,转换为对⽂宗的哀悼,表现出诗⼈对国家命运的深情关注。

扩展阅读:李商隐的咏史诗 作为⼀个关⼼政治的知识分⼦,李商隐写了⼤量这⽅⾯的诗歌,留存下来的约有⼀百⾸左右。

其中《韩碑》、《⾏次西郊作⼀百韵》、《随师东》、《有感⼆⾸》等,是其中⽐较重要的作品。

李商隐早期的政治诗指陈时局,语⽓严厉悲愤,⼜含有⾃我期许的意味,很能反应他当时的⼼态。

在关于政治和社会内容的诗歌中,借⽤历史题材反映对当代社会的意见,是李商隐此类诗歌的⼀个特⾊。

《富平少侯》、《北齐⼆⾸》、《茂陵》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李商隐的诗歌创作,开始时醉⼼于李贺那种奇崛幽峭的风格和南朝清倩流丽的诗体,他有意加以仿效⽽写了许多歌唱爱情的诗篇。

但⼤和九年(835年)的“⽢露之变”,使他⽬睹了朝官⼤量被杀、宦官擅权的⾎淋淋的⿊暗政局,思想和创作都发⽣了转变,写下了不少批判⿊暗现实的政治诗。

[《扬书魅影》 南风歌]南风歌

[《扬书魅影》 南风歌]南风歌

[《扬书魅影》南风歌]南风歌一:[南风歌]咏史李商隐原文及翻译《咏史》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39卷第101首。

这首诗名为咏史,实为咏怀。

李商隐通过借古喻今的手法借题寄慨,发表了对社会、政治的一些见解。

在抒发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的同时,作者也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以下是咏史李商隐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咏史》原文咏史作者:唐·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熏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咏史》注释①本篇题为“咏史”,实系伤悼唐文宗逝世之作。

诗作于开成五年正月文宗逝世后。

②《韩非子·十过》载,秦穆公问古明主得国失国之由,由余对曰:“臣尝得闻之矣,常以俭得之,以奢失之。

”③沈约《宋书》载,武帝时宁州献琥珀枕,时北征需琥珀治金疮,即命捣碎分付诸将。

④《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魏惠王向齐威王夸耀他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威王说自己所珍贵的是贤臣,“将以照干里,岂特十二乘哉”!得真:全诗校:“一作待珍。

”⑤青海马:一种产于青海湖的杂交马,据说能日行千里,喻可任军国大事的贤才。

⑥《艺文类聚》引《蜀王本纪》,秦惠王嫁五位美女给蜀王,蜀王派五壮士迎接。

回来时路过梓渔,见大蛇入山洞,五力士力拔蛇尾,山崩,力士与美女均被压死。

此以“蜀山蛇”喻盘踞在朝廷与地方的恶势力,如宦官、藩镇。

⑦《礼记·乐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

”疏:“其辞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温兮。

”,文宗尝与诸学士联句,常作诗曰:“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柳公权属曰:“薰风自南来,殿阁生馀凉。

”见《新唐书·柳公权传》。

⑧《礼记·檀弓》:“舜葬于苍梧之野。

”苍梧,山名,即九疑山。

翠华:以翠羽为饰的旗,为皇帝用的仪仗。

《咏史》译文纵览历史,凡是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

李商隐《咏史》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李商隐《咏史》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咏史李商隐(唐代)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译文纵览历史,凡是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

为什么非要琥珀才能作枕头,为什么镶有珍珠才是好坐车?可惜时运已经逝去,千里马何处才能遇上?力量已经用尽,蜀山之蛇怎能铲除!有几人曾经亲耳听过舜帝的《南风歌》?天长地久,只有在苍梧对着华盖哭泣份儿。

注释真珠:即珍珠。

青海马:龙马,以喻贤臣。

蜀山蛇:此以喻宦官佞臣。

南薰曲:当年舜唱的《南风歌》,一唱而天下太平。

苍梧:传为舜埋葬之地。

翠华:皇帝仪仗。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开成五年(840年)文宗去世之后。

唐文宗即位之后,颇思励精图治,去奢从俭。

当时,朝内朋党相互倾轧,宦官掌握禁军,干涉朝政,甚至弑杀皇帝。

文宗欲夺回政权,曾两次谋诛宦官,均以失败告终。

最后,文宗郁悒成疾,含恨而终。

李商隐作此诗既有伤悼文宗之意。

赏析诗的首联,是从总结历朝历代统治经验出发,得出成功大都由于勤俭,破败大都因为奢侈的经验教训。

开头两句好像是抽象的议论,不像诗。

实际上它不是在发议论,是说:像文宗那样勤俭,应该使国家兴盛的,怎么反而破败呢?这里充满着惋惜和同情,是抒情而不是议论。

这样通过表面上的议论来抒情的写法是很特别的。

颔联是对这一结论的具体印证。

这种议论,有道理但并不全面,因为勤俭只是治国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但不是惟一的经验;奢侈是使国家破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也不是惟一的原因。

一个王朝的兴衰,自有其更复杂、更本质的原因所在。

然而,事实上,非但没有因此能使已成定局的唐王朝的颓败之势有所好转,反而越搞越糟。

这中间的道理,或者说最本质的原因,当然是诗人所无法理解的,所以,他只好以宿命论的观点来解释这一反常现象,归之于运命。

颈联推进一步,但也可以说是转折,认为比勤俭更为重要的,其实是国运和国力,一旦运去,就是虞舜那样的贤君也无回天之力,而只能遗恨终生。

李商隐《咏史》全诗翻译赏析

李商隐《咏史》全诗翻译赏析

李商隐《咏史》全诗翻译赏析咏史作者:李商隐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蟠?注释:1.北湖:南京玄武湖。

《金陵志》:"南埭,水上闸也。

"北湖南埭,统指玄武湖,是南朝操练水军的场所,也是帝王游宴之处。

此言水漫漫,意谓昔日之水军、帝王皆不复存在,唯湖水漫漫矣。

2.一片降旗:刘禹锡《金陵怀古》:"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乃指东吴孙皓降晋。

3.南京为六朝故都,三百年间,王朝更替,降旗屡树,非但孙吴一回。

龙蟠:徐爰《释问》:"建康东北十里,有钟山,旧名金山,后更号蒋山。

诸葛亮以为钟山龙盘,即蒋山也。

张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乃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帝王之宅也。

"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的咏史诗,作者李商隐借史咏今,将在虎踞龙盘南京城上演的纷纷扰扰的历史剧加以总结,帝王之地也有气数已尽的时候,对大唐王朝走向衰败充满了无奈。

此咏六朝兴废更替之作。

首句即言六代繁华已去,唯流水漫漫,一派萧条冷寂。

与刘禹锡"潮打空城寂寞回"意同。

以下三句阐发国家兴亡在于人事,而不在山川形胜之理。

与刘禹锡《金陵怀古》"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意同。

刘、余《集解》云:"层层作势,逼出末句,道破而不说尽,雄直之中自含顿挫之致。

"这是一首咏史诗。

通过对两汉之际王莽篡权的历史回顾,借古喻今。

作者跳出了封建社会妇女生活的狭窄天地,发表了对社会、政治的一些见解。

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借三国孙权立国以至陈亡这一历史时期中建都金陵的几个朝代新陈代谢的史实来抒发感慨,首句“北湖南埭水漫漫”突出了六朝故都的典型景色。

北湖即玄武湖,南埭即鸡鸣埭,是六朝帝王寻欢作乐的地方。

可是经过了改朝换代,同一个“北湖”,同一个“南埭”,过去曾经看过彩舟容与,听过笙歌迭唱,而此时只剩下了汪洋一片。

李商隐借古讽今的咏史诗

李商隐借古讽今的咏史诗

李商隐借古讽今的咏史诗
李商隐的咏史诗有很高的成就。

它们绝不是“发思古之幽情”的无病呻吟,也不同于前人那些托古以述怀的诗篇,而是着眼于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来指陈政事、讥评时世加以补充发挥,使咏史成为政治诗的一种特殊形式。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李商隐的诗词,欢迎阅读!
咏史二首·其二
作者: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咏史二首·其一
唐代:李商隐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马嵬二首
其一
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

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表达自律的诗句

表达自律的诗句

表达自律的诗句
1、《咏史》唐代诗人李商隐
原文: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译文:看前面的所有国与家,成功都是由于勤俭失败都是由于奢华。

2、《默觚下·治篇》清代思想家魏源
原文:以细行律身,不可以细行取人。

译文:君子要从一点一滴细微之处严格要求自己,却不会紧扣别人行为中的瑕疵不放手。

3、《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三国 刘备
原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译文:不要认为坏事很小就去做,不要认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

4、《宋史·岳飞篇》南宋 岳飞
原文:正己而后可以正物,自治而后可以治人。

译文:正确审视自己才可以做好事情,严格要求自己才可以管理别人。

5、《诫子书》三国时期诸葛亮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看图识唐诗(286)李商隐·咏史

看图识唐诗(286)李商隐·咏史

看图识唐诗(286)李商隐·咏史
李商隐·咏史
历览前贤国与家,纵览历史上前人治理的国家,
成由勤俭败由奢。

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豪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为什么必定要琥珀才能作枕头,
岂得真珠始是车。

为什么要镶有珍珠才是好坐车?
远去不逢青海马,想要远行却没有遇见千里马,
力穷难拔蜀山蛇。

力单势孤便难以拔动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熏曲,几人听过南风歌舜帝文宗同唱过结果各异,
终古苍梧哭翠华。

大舜之治难再只好长久哭对皇陵心如刀割。

选任贤能头等事。

首联肯定勤俭兴邦奢侈亡国是常见的。

次联指出节俭的可能性。

但勤俭的唐文宗仍为宦官所制。

三联注意到要克服内忧外患却无能臣干将。

蜀山蛇:蜀王派五壮士迎娶秦国所送美女,途遇钻洞大蛇,五壮士拔其尾不出,致山崩地裂人被土埋。

尾联为大唐复兴无望伤心。

翠华:御用旗帜。

成由勤俭败由奢意思

成由勤俭败由奢意思

成由勤俭败由奢意思
成由节俭败由奢的意思是:成功来自勤俭,破败由于奢侈。

该句出自《咏史》,作者是唐代诗人李商隐。

原文: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珍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译文:纵览历史,凡是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

为什么非要琥珀才能作枕头,为什么镶有珍珠才是好坐车?想要远行,却没遇见千里马,力单势孤,难以拔动蜀山。

有几人曾经亲耳听过舜帝的《南风歌》?天长地久,只有在苍梧对着翠绿的华盖哭泣份儿。

运用典故:
据《韩非子,十过》记载:秦穆公有一次问由余:“你说,古代君主使国家兴盛和覆亡的原因是什么?”由余回答说:“由于勤俭而使国家兴盛,由于奢侈而使家覆亡。

”之前尧为天下之主,用瓦罐吃饭、饮水、天下部落没有不服版从的权。

尧禅位给舜,舜开始讲究起来,用木雕的碗吃饭,结果有十三个部落不服从他的命令了。

舜禅位给禹,禹更加讲究了,制作了各种精美器皿使用。

结果有三十三个部落不服从他的命令了。

以后的君主越来越奢侈以至招来灭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史唐代诗人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第一句是说,回顾以往的朝代,勤俭能使国家昌盛而奢侈腐败会使国家灭亡。

第二句是两个典故,琥珀枕是南朝一个皇帝(忘记名字了),他在四处征战的时候得到一个非常名贵的琥珀枕,但他将琥珀枕捣碎了给战士敷。

第二个典故是齐桓公,当年齐桓公和另一个君主相遇,那个君主有很多车,每一俩车都有一颗非常大的珍珠,那个君主为此非常自豪视之为奇珍,但齐桓公说他有人才,那才是他的宝物。

这一联是说明人才的重要性。

第三句也是两个典故。

青海马是指能担当军国大事的人才,蜀山蛇指亡国的祸胎(当年蜀国因为五壮士拔蛇而蜀路开,导致了蜀国灭亡),这两句话其实有种国家灭亡也隐隐有天意的意思。

义山其实很矛盾,他虽然知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但当时的一个皇帝(忘记是谁了)他很有雄心壮志可惜被家奴所制,抑郁而亡,所以义山也无法解释为何国家会走向衰败,所以他只能将其解释为天意。

最后一句的南薰曲是当年舜唱的《南风歌》,一唱而天下太平,几人曾预南薰曲的意思就是没人再听到舜的《南风歌》了,意思便是天下将打乱。

苍梧是舜埋葬的地方,翠华是皇帝仪仗中顶上的华盖,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国家如此衰败,不复当年尧舜之风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