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空调区的气流组织和空调风管系统

合集下载

空调系统风道设计word文档

空调系统风道设计word文档

/zykt/2/2.1.html第8章空调系统风道设计§8.1风道设计的基本知识一、道的布置原则风道布置直接与工艺、土建、电气、给排水等专业关系密切,应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1.空调系统的风道在布置时应考虑使用的灵活性。

2.风道的布置应符合工艺和气流组织的要求。

3.风道的布置应力求顺直,避免复杂的局部管件。

4.风管上应设置必要的调节和测量装置(如阀门、压力表、温度计、风量测定孔、采样孔等)或预留安装测量装置的接口。

5.风道布置应最大限度地满足工艺需要,并且不妨碍生产操作。

6.风道布置应在满足气流组织要求的基础上,达到美观、实用的原则。

二、管材料的选择用作风管的材料有薄钢板、硬聚氯乙烯塑料板、玻璃钢板、胶合板、铝板、砖及混凝土等。

需要经常移动的风管—大多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各种软管,如塑料软管、金属软管、橡胶软管等。

薄钢板有普通薄钢板和镀锌薄钢板两种,厚度一般为0.5~1.5m m 左右。

对于有防腐要求的空调工程,可采用硬聚氯乙烯塑料板或玻璃钢板制作的风管。

硬聚氯乙烯塑料板表面光滑,制作方便,但不耐高温,也不耐寒,在热辐射作用下容易脆裂。

所以,仅限于室内应用,且流体温度不可超过-10~+60℃。

以砖、混凝土等材料制作风管,主要用于与建筑、结构相配合的场合。

为了减少阻力、降低噪声,可采用降低管内流速、在风管内壁衬贴吸声材料等技术措施。

三、风管断面形状的选择风管断面形状:圆形断面的风管—强度大、阻力小、消耗材料少,但加工工艺比较复杂,占用空间多,布置时难以与建筑、结构配合,常用于高速送风的空调系统;矩形断面的风管—易加工、好布置,能充分利用建筑空间,弯头、三通等部件的尺寸较圆形风管的部件小。

为了节省建筑空间,布置美观,一般民用建筑空调系统送、回风管道的断面形状均以矩形为宜。

常用矩形风管的规格如下表所示。

为了减少系统阻力,进行风道设计时,矩形风管的高宽比宜小于6,最大不应超过10。

表8-1矩形风管规格§8.2风道设计的基本任务进行风道设计时应统筹考虑经济、实用两条基本原则。

空调工程期末复习知识点

空调工程期末复习知识点

减湿7,能够调节空气湿度83能够第一、二章:绪论、湿空气的焓湿学基础1空气调节:空气具有一定的流动速度能够使空气具有一定的洁净程度。

现在的定义:使房间或封闭空间的空气温度、湿度、洁净度和气流速度等参数,达到给定要求的技术。

2空调系统按空气调节的作用分为舒适性空调和工艺性空调两大类型。

一个典型的空调系统应由空调冷热源,空气处理设备,空调风系统,空调水系统及空调自动控制和调节装置五大部分组成。

3从式h=(1.01+0.84d)*t+2500*d,可以看出,(1.01+0.84d)* t是与温度有关的热量,称为“显热”;而2500d是0ºC时d kg水的汽化热,它仅随含湿量的变化而变化,与温度无关,故称为“潜热”。

由此可见,湿空气的比焓随着温度和含湿量的变化而变化,当温度和含湿量升高时,比焓值增加;反之,比焓值降低。

而在温度升高,含湿量减少时,由于2500比1.84和1.01大得多,比焓值不一定会增加。

4焓湿图主要参数线:等焾线(比焓),等相对湿度线(含湿量d),水蒸汽分压力线(Pq),等温线(温度),热湿比线(热湿比ε)。

其中,热湿比线:反映湿空气状态变化前后的方向和特征。

(kJ/kg)。

对于湿空气的各种变化过程,不论其初状态如何,只要它们的热湿比(角系数)值相同,则其过程线就会相互平行。

根据这个特性,就可在h-d图上以任意点为中心,画出一系列不同值的角系数线。

3种画法:1,可以从事先画好的方向线中选出与算得的值相同的方向线,以它为依据,用三角板推平行线,通过已知初状态点A作平行线,就可得到该状态的变化过程线。

2,借鉴量角器的方法,制作一个热湿比量角器来画ε线。

3,按照已知的热湿比值,用计算的方法直接画出空气状态变化过程ε线。

5相对湿度¢:一般来讲,饱和水蒸气分压力和饱和含湿量随着湿空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相对温度和含湿量都是表示湿空气含有水蒸气多少的参数,但两者的意义却不同:相对湿度反映湿空气接近饱和的程度,却不能表示水蒸气的具体含量,含湿量可以表示水蒸气的具体含量,但不能表示湿空气接近饱和的程度。

第八章-空调区的气流组织和空调演示教学

第八章-空调区的气流组织和空调演示教学
当房间高度在3~5m,而又要求较大的送风量时,为保证 空调区内具有较均匀的速度场和温度场,可采用孔板送风。
(4)喷口送风
• 喷口送风是依靠喷口吹出的高速射流实现送风 的方式。
• 特点:送风速度高,射程远,射流带动室内空气 进行强烈混合,使射流流量成倍增加,射流断面 不断扩大,速度逐渐衰减,并在室内形成大的回 旋气流,从而确保工作区获得均匀的温度场和速 度场。
8.1.1 顶(上)部送风系统
• 原理:以高于室内人员舒适所能接受的速度 从房间上部(顶棚或侧墙高处)送出。
• 在进入人员活动区(高达1.8m)之前,把气 流速度减至容许的速度(不高于0.25m/s)。
2、气流分布形式
(1)上送下回
适合于有恒温 要求和洁净度要求 的工艺性空调及冬 季以送热风为主且 单侧送、回 空调房间层高较高 的舒适性空调系统。
(2)散流器送风
1)散流器平送
散流器平送是指气流从散流器吹出后,贴附 着平顶以辐射状向四周扩散进入室内,使射流与 室内空气很好混合后进入空调区。这样整个空气 区处于回流区,可获得较为均匀的温度场和速度 场。
散流器平送方式,一般用于对室温允许波动 范围有一定要求、房间高度较低,但有高度足够 的吊顶或技术夹层可利用时的工艺性空调,也可 用于一般公用建筑的舒适性空调。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规定: 采用喷口送风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人员活动区宜处于回流区。 2)喷口的安装高度应根据空气调节 区高度和回流区的分布位置等因素确定。 3)兼做热风采暖时,宜能够改变射 流出口角度的可能性。
• 喷口送风主要用于大型体育馆、礼堂、影剧院及高大 空间(例如工业厂房与其他公共建筑)的空调工程。
中送、下回
中送、下回+顶排

空调气流组织课件

空调气流组织课件

04
CATALOGUE
空调气流组织的优化设计
气流组织的模拟分析
数值模拟
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空调气流在 空间内的流动情况,分析气流速 度、温度、湿度等参数,预测气 流组织的分布和效果。
实验验证
通过实验手段对数值模拟结果进 行验证,比较模拟与实际结果的 差异,提高模拟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气流组织的优化方法
详细描述
上送风通常采用散流器或孔板等设备,将空调的冷风或热风 均匀地送至整个房间。这种送风方式可以避免直接吹向人体 ,减少不适感,同时使室内温度分布更加均匀。
下送风
总结词
下送风方式是指空调的冷风或热风从房间的下部送入,再通过自然的对流或机 械的辅助方式使空气向上流动。
详细描述
下送风通常采用地面盘管、地暖等方式,将空调的冷风或热风通过地面送至整 个房间。这种送风方式可以更好地控制地面附近的温度,使室内温度分布更加 均匀。
送风口位于房间的地面或吊顶内,通过向 下的送风方式,使冷空气自下而上流动, 实现室内空气的均匀降温。
散流器送风
喷口送风
送风口采用散流器形式,通过散流器的扩 散作用,使冷空气在室内均匀扩散,实现 室内空气的均匀降温。
送风口采用喷口形式,通过喷口的定向送 风,使冷空气直接吹向室内人员活动区域 ,实现快速降温和舒适度调节。
家庭的空调气流组织
家庭的空调气流组织需要考虑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和需求,以确保舒适的生活环境 。
家庭的空调气流组织需要合理设置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以满足家庭成员的需求。
家庭的空调气流组织需要定期清洗和维护,以保证空气流通和室内空气质量。
公共场所的空调气流组织
公共场所的空调气流组织需要考 虑人流密度和空气质量,以确保

气流组织与送风形式

气流组织与送风形式

浅谈气流组织与送风形式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空调区空气温湿度、洁净度及舒适性要求的逐渐增高,合理的气流组织设计也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从气流组织的概念、作用及送风形式等方面对气流组织做了介绍,并对不同的送风形式适用于那种空调房间做了简单的概括。

关键词:气流组织风口送风回风中图分类号: tu834.8+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气流组织的定义空气调节区的气流组织(又称为空气分布),是指合理的布置送风口和回风口,在空调房间中,经过空调系统处理过的空气,经送风口进入空调房间,在空调区内空气混合、置换并进行热湿交换的过程中,均匀地消除空调区内的余热和余湿,从而使空调区(通常是指离地面高度2m以下的空间)内形成比较均匀而稳定的温湿度、气流速度和洁净度,以满足生产工艺和人体舒适的要求。

同时,还要由回风口抽走空调区内空气,将大部分回风返回到空气处理机组、少部分排至室外。

气流组织的任务气流组织设计的任务是合理的组织室内空气的流动,使室内工作区空气的温度、相对湿度、速度和洁净度能更好地满足工艺要求及人们的舒适性要求。

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不仅直接影响房间的空调效果,也影响空调系统的能耗量。

气流组织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对空调房间内温湿度参数、允许风速、噪声标准、空气质量、室内温度梯度及空气分布特性指标(adpi)的要求,结合建筑物特点、内部装修、工艺或家居布置等进行设计、计算。

送风形式空调房间除对工作区内的温度、相对湿度有一定的精度要求以外,还要求有均匀、稳定的温度场和速度场,有时还要控制噪声水平和含尘浓度,这些都直接受气流流动和分布状况的影响。

还取决于送风口位置及形式,送风射流的参数(例如送风量、出口风速、送风温度等),回风口位置,房间几何形状及室内的各种扰动等,其中以送风口位置及形式,送风射流的参数对气流组织的影响最为重要。

几种常见的送风形式:1.侧向送风采用百叶风口等进行侧向送风时,其送、回风口的布置形式有:单侧上送下回;单侧上送上回;单侧上送、走廊回风;双侧上送下回;双侧上送上回。

通风空调系统的分区和气流组织

通风空调系统的分区和气流组织

通风空调系统的分区和气流组织摘要: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空调室内气流分布和室内空气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代空调技术的发展实际上是为促进人类居住的舒适性、健康性, 以及为保护地球环境、有效利用能源等各种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服务的。

通风空调系统设计中,系统的分区和气流组织直接影响使用效果,合理的设计分区和气流组织可以利用最小的设备和风量获得最佳的使用效果。

关键词:通风空调系统;分区;气流组织;在空调房间内, 气流组织的好坏决定着室内空气的温度、相对湿度和洁净度, 因此, 空调房间内的气流组织是空调设计的重要内容. 有效地通风和合理的气流组织对于改善室内空气品质, 控制室内空气污染物水平, 保证实现健康建筑、健康舒适性空调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通风空调系统的分区1.通风空调系统分区。

对于功能较复杂的建筑布局,不同使用功能的区域应对应选择适合的通风空调形式,充分利用气流组织。

应将清洁空气送入对空气质量要求最高的区域,消除余热余湿并稀释空气后,流经对空气质量要求一般的区域,最后由污染区排至室外。

例如:餐饮类建筑可将室外新鲜空气送入用餐区,再通过厨房区排至室外。

2.使用区与呼吸区。

所谓呼吸区是指使用空间内距地高度为75 ~1 800 mm 、距墙或固定的空调设备600 mm 的区域。

显然, 它是一个人员活动的区域。

由于室内空气分布方式(送、回风口设置)及送风温度的不同,常有部分含有新风的一次风经送风口送入使用区后, 贴附着吊平顶(指呼吸区以上的位置)流向回风口直接被排走, 未进入人员呼吸区。

这部分新风没有起到稀释人员呼吸区内污染物浓度的作用。

只有那些进入呼吸区的新风才真正起到了稀释污染物浓度的作用。

可见呼吸区与常用的使用区在概念上有很大区别。

近年来, 人们逐步认识到室内污染物不仅来源于人体, 还来源于室内建筑材料和各种设备。

我国现行规范将稀释室内建筑材料与设备运行散发的污染物所需新风量按人员密度折算到人均新风量标准中, 规定了人均新风量标准。

空调区的气流组织和空调风管系统PPT课件

空调区的气流组织和空调风管系统PPT课件
全面孔板:在空调房间整个棚顶 (扣除布置照明灯具的面积)均匀 布置孔板 局部孔板:不是均匀布置,在顶棚 的两侧或中间布置成带状、梅花形 、棋盘形及按不同格式交叉排列的 孔板。
➢ 气流流型和应用场合
➢喷口送风
依靠喷口喷出的高速射流实现送风。将喷口和回风口布置在 同侧,空气以较高速度、较大风量集中由少数几个喷口射 出,射流行至一定过后折回,使空调区处于回流区。
LOGO
TONG FENG KONG TIAO
8 空调区的气流组织和空调风管系统
目录
8.1 空调区的气流分布形式 8.2 空调送风口、回风口的类型及应用场合 8.3 空调区气流组织的计算机气流性能评价 8.4 空调风管系统设计
空调区的气流组织:指合理布置送风口和回风口,使得 经过净化、热湿处理后的空气,由送风口送入空调区后 咋,再与空调区内空气混合、扩散或进行置换的热湿交 换过程中,均匀地消除空调区内的余热和余湿,从而使 空调区(距地面2以下)内形成比较均匀而稳定的温湿 度、气流速度和洁净度,以满足生产工艺和人体舒适的 要求,同时,还要由回风口抽走空调区内空气,或将大 部分回风返回到空调机组、少部分排至室外,或如果空 调机组采用全新风运行则将绝大部分回风排至室外。
净化空调空调
u 一种圆形散流器可用于一般舒适 性空调
特点:设置吊顶或技术夹层,风管 暗装工作量大,投资比侧送风高。
➢孔板送风
利用顶棚上面空间为稳压层,空气由送风管进入稳压层后, 在静压作用下,通过在顶棚上(扣除布置照明灯具的面积) 均匀布置孔板,均匀进入空调房间内的送风方式,回风口均 匀布置在房间下部。 类型和布置
温度波动范围1~2℃的场合。
8.1.2 置换通风系统
置换通风最早是在工业厂房用来解决室内污染物控制问题, 随着民用建筑室内空气品质问题的日益突出,置换通风方式 的应用逐渐转向民用建筑(办公室、会议室、剧院等) 使用条件:有热源或热源与污染源伴生,人员活动区域空气 品质要求严格,房间高度不低于2.4m,建筑、工艺及装修条 件许可且技术经济比较合理。 1、置换通风系统的基本原理 将经过处理的新鲜空气直接送入室内人员活动区,并在地板 上形成一层轻薄的空气湖。空气湖是由较冷的新鲜空气扩散 而成。室内人员及设备等内部热源产生向上的对流气流。新 鲜空气随着对流气流向室内上部流动形成室内运动的主导气 流。排风口设置在房间顶部,将热浊的污染空气排出,属于 下送上排的气流形式。(图8-19)

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PPT54页

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PPT54页

顶送冷风散流型 顶送热风贴附型
顶送冷风吹出型
8.座椅风口
Air Conditioning-Chapter 5
Air Conditioning-Chapter 5
9.球型风口
• 喷口型,高速气流,对指定方向送风,方向可调
Air Conditioning-Chapter 5
10. 台式送风口
Air Conditioning-Chapter 5
VAV。
活动双层百叶送风口
• 可与风机盘管配套,或者用于集中式空调系统 • 风口的叶片可在0-90度的范围内任意调节,从而得到不
同的送风距离和扩散角
• 配合对开多叶调节阀,可以调节风量
固定百叶侧壁格栅风口
• 常用于卫生间的回风、电梯、管道口和检修口的装饰
可开百叶侧壁格栅风口
• 整个风口呈活门形式,活门与边框间开关自如,有利 于安装和与过滤器的配套使用,常用于客房的回风
减小送风温差 ;还要根据房间高度调整风口至顶棚的距离
Air Conditioning-Chapter 5
范例:顶送
扩散距离
达到控制速度和温度 时气流位置
射程
• 适用:吊顶送风 • 根据顶棚形状和定型产品样本建议的流程、间距,面
积不超过1:1.5 • 盘式:平送 • 送吸式:上送上回 • 直片式:上送或平送 • 流线型:下送
• 方矩形散流器:气流形式为贴附(平送)型
圆形散流器
• 一般用于冷暖送风 • 吹出气流贴附型 • 结构多为多层锥面型 • 室内诱导气流量大,



扇形射流风口
孔板、格栅风口 柱型风口

平面扁型射流风口

条缝风口

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

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

H'=h+0.07x+s+0.3m 式中 h——工作区高度,1.8~2.0m;
(8)

s——送风口下缘到顶棚的距离(m)
0.3m—安全系数。
侧送风气流组织的设计步骤
1、根据允许的射流温度衰减值,求出最小相对射程
在 空调房间内,送风温度与室内温度有一定温差,射流在 流动过程中,不断掺混室内空气,其温度逐渐接近室内 温度。因此,要求射流的末端温度与室内温度之差xt 小 于要求的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射流温度衰减与射流自由 度、紊流系数、射程有关,对于室内温度波动允许大于 1℃的空调房间,射流末端的xt 可为1℃左右,此时可认 为射流温度衰减只与射程有关。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通 过对受限空间非等温射流的实验研究,提出温度衰减的 变化规律,
2、散流器 散流器一般安装于顶棚上。 根据它的形状可分为圆形散流器、方形或矩形散流器。 根据其结构可分为盘式散流器、直片式散流器和流线式散 流器,另外还有将送风口作为一体的称为送吸式散流器。 盘式散流器的送风气流呈辐射状,比较适合于层高较低的 房间,但冬季送热风易产生温度分层现象。 片式散流器中,片的间距有固定的,也有可调的。采用可 调叶片的散流器,它的送出气流可形成锥形或辐射形扩散, 可满足冬、夏季不同的需要。
速度衰减极快,即排风口的实际安装条件是受限的。 (图书16页1-11)
实际排(回)风口的速度衰减在风口边长比大于0.2且在
0.2≤x/d0≤1.5范围内,仍可用式(1-3)

v0/vx=0.75(10x+F)/F
排风口速度衰减快的特点,决定了它作用范围的有限性。
因此在研究空间的气流分布时,主要考虑送风口射流的
(3)
式(1)和(3)表明热量扩散比动量扩散要快,且有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在公共场所的传播,保障公众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管理.其他场所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参照本办法执行.第三条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以下简称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当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和有关卫生标准的要求.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保证本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符合前款要求。

第四条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新风应当直接来自室外,严禁从机房、楼道及天棚吊顶等处间接吸取新风.新风口应当远离建筑物的排风口、开放式冷却塔和其他污染源,并设置防护网和初效过滤器。

送风口和回风口应当设置防鼠装置,并定期清洗,保持风口表面清洁。

第五条空调机房内应保持清洁、干燥,严禁存放无关物品。

第六条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当具备下列设施:(一)应急关闭回风和新风的装置;(二)控制空调系统分区域运行的装置;(三)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四)供风管系统清洗、消毒用的可开闭窗口.第七条新建、改建和扩建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当进行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的卫生学评价,评价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

已投入运行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每两年对其进行一次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的卫生学评价,评价合格后方可继续运行.卫生学评价应当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的规定。

第八条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当保持清洁、无致病微生物污染,并按照下列要求定期清洗:(一)开放式冷却塔每年清洗不少于一次;(二)空气过滤网、过滤器和净化器等每六个月检查或更换一次;(三)空气处理机组、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每年清洗一次;(四)风管系统的清洗应当符合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

开展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的专业机构应当具有专业技术人员、设备、技术力量,并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的要求。

建筑设备节能技术-补充-空调风系统及气流组织

建筑设备节能技术-补充-空调风系统及气流组织

二、水力计算步骤
⑧ 900m3/h 5m 2200m3/h 3m 600m3/h 8m ⑥ 800m3/h 5m

1600m3/h ② 4m 800m3/h 8m
3/h 3100m 3100m3/h ④ ⑤ 8m 1m


§9.4 风系统设计中的有关问题
一、系统划分 1.空气处理要求相同、室内参数要求相同的可划为同一系统。 2.对下列情况应单独设置排风系统: (1)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有害物质混合后能引起燃烧或爆炸; (2)两种有害物质混合后能形成毒害更大或腐蚀性的混合物或 化合物; (3)两种有害物质混合后易使蒸汽凝结并积聚粉尘; (4)放散剧毒物质的房间和设备; (5)储存易燃易爆物质的单独房间或有防火防爆要求的单独房 间。 3.如排风量大的排风点位于风机附近,不宜和远处排风量小的 排风点合为同一系统。
§9.5 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
3)散流器
散流器是安装在顶棚上的一类送风口,气流从顶棚向下送 出并有一定扩散功能。 散流器的型式有两种: 平送型 下送型
§9.5 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
平送型散流器
散流器平送送风射流沿着顶 棚径向流动形成贴附射流
二、局部阻力
1、定义:风道中流动的空气,当其方向和断面大小发生变化 或通过管件设备时,由于在边界急剧改变的区域出现漩涡区 和流速的重新分布而产生的阻力称为局部阻力,克服局部阻 力而引起的能量损失称为局部压力损失,简称局部损失。 2、计算:
v Pj 2
2
Pa
ΔPj——局部损失,Pa; ξ——局部阻力系数,见附录V。
(2)流量当量直径DL
假设某一圆形风管中的空气流量与矩形风管中的 空气流量相等,且两风管的单位长度沿程损失也相等, 此时圆形风管的直径就称为该矩形风管的流量当量直 径。

第八章气流组织和风管系统

第八章气流组织和风管系统
附近经常停留的人员造成不舒适的感觉 不要因为风速过大而扬起灰尘及增加噪声 尽可能缩小风口断面,以节约投资
回风口的位置 房间上部
房间下部不靠近人经常停留的地点 房间下部靠近人经常停留的地点
最大吸风速度 ≤4.0m/s ≤3.0m/s ≤1.5m/s
8.3 空调区气流组织的计算及气流性能评价
侧面送风的计算
1.TAC系统的特点
TAC系统的特点,就是降低了非关键 区域内周围环境的空调要求,只有在需要维 持室内人员舒适的时间和场合里,可单独控 制的TAC送风口才能提供工位空调。
8.1.3 工位与环境相结合的调节系统
(Task-Ambient Conditioning System—TAC系统)
2.TAC系统的送风方式
可开格栅带滤网
第二节 空调送风口、回风口的类型及应用场合
8.2.1 百叶风口 4.条缝型格栅风口
8.2.2 散流器
1.方形散流器
四面送风方形散流器的结构图
方形散流器的送风方向
2.矩形散流器
矩形散流器的送风方向 方形、矩形散流器在形状不同房间内的布置
3.圆形散流器
4.送回(吸)两用型散流器
8.4 空调风管系统的设计
空调工程中输送空气的风管包括: 集中式全空气系统的送(回)风风管 空气-水系统的新风风管 空调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排风风管 机械加压送风风管 机械排烟风管
8.4.1 风管的分类
按制作风管的材质分 金属风管 非金属风管 纤维织物风管 金属圆形柔性风管
金属风管
8.2.3 喷射式送风口
球形射流喷口
球形风口
球形喷口
8.2.4 旋流送风口
旋流风口及安装用的地板(图8-48) 妥思(Trox)旋流送风口 (1)TDF系列固定式导流叶片旋流送风口(图8-51) (2)TDV系列可调式导流叶片旋流送风口(图8-52) (3)RFD系列旋流送风口(图8-53) (4)VDL系列风向可调旋流送风口(图8-5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工作区处于回流区,故而排风温度等于 室内工作区温度。
③由于侧送侧回的射流射程比较长,射流来得及 充分衰减,故可加大送风温差。
3)侧送侧回布置方法
• a.对于单侧上送下回,将送风总管设在走廊 的吊顶内,利用支管端部的风口向室内送 风,回风口设在回风立管的端部,立管暗 装在墙内,并利用吊棚顶上部的空间做总 回风风管。
• 1.矩形消声风口
主要用于大跨度的工业与公共建筑壳体空间的上部侧面 送风。
2.圆形消声风口
这种风口主要布置在工业与公共建筑大跨度、高大壳体空间的顶部, 垂直向下送风。
各种送风口


TAC送风口
8.2.9 回风口
• 1.回风口的类型
• 在空调工程中,除了前面介绍的单层百叶风口、固定百叶直片条缝风口 等可用作回风口外,还有篦孔回风口、网板、孔板回风口和蘑菇型回风口
• 2.双层百叶风口(图8-29)
• 双层百叶风口用于全空气空调系统的侧送风口,既可用于公共建筑的舒适 性空调,也可用于恒温精度较高的工艺性空调,此外,也可用于风机盘管机 组(含新风)的出风口或独立新风系统的送风口。
• 3.侧壁格栅风口
• 常用于侧墙上回风口,储藏室、仓库等建筑物外墙上的通风口,也可用
上送上回
• 上送上回这种气流分布形式,主要适用于:
• 1)以夏季降温为主且房间层高较低的舒适

性空调系统。
• 2)不适于在下部布置回风口的房间。
• (3)中送风(图8-04)
• 中送风:
• ——主要适用于高大的空间,如工业厂房
等,就竖向空间而言,存在着温度“分层”
现象。这种送风方式在满足室内温、湿度
全面孔板平行流特殊要求:
• 孔口气流速度≥3m/s;
• 送风温差≥3℃;
• 单位面积送风量大于60m3/(m2.h)
• 均匀送风。

孔板送风可以形成平行流流型,涡流 少,断面速度场均匀的气流 。对于温湿度 要求精度高的房间,特别是洁净度要求很 高的房间,是理想的气流组织型式。这种 形式的排风温度也接近室内工作区平均温 度。
4)侧向送风设计参考数据
• • • • • • • a. 送风温差一般在6~10℃以下; b.送风口速度在2~5m/s之间; c.送风射程在3~8m之间; d. 送风口每隔2~5m设置一个; c .房间高度一般在3m以上,进深为5m左右; e.送风口应尽量靠近顶棚,或设置向上倾 斜15~ 20°的导流叶片,以形成贴附射流。
8.1.1 顶(上)部送风系统
• 1. 顶部送风系统的基本原理 • 送入的高速紊流空气射流,与房间空气产 生强烈的混合,送风射流的温度迅速地趋近于整 个房间的温度。 • 当射流进入房间时,它诱导房间(二次) 空气进入主射流,引起射流尺寸的不断扩大,因 此空气流速降低,使顶棚上的送风射流,在进入 人员活动区(高达2m)之前,把气流速度减至 容许的速度(不高于0.25m/s)。
• 送风速度一般不超过0.5~0.7m/s。
• 第二节 空调送风口、回风口的类型及应用场合 • 8.2.1 百叶风口 • 1.单层百叶风口(图8-28)
• 单层百叶风口虽然也可作为侧送风口使用,但其空气动力性能比双层百叶 风口差。工程上经常将它用于回风口,有时与铝合金网式过滤器或尼龙过滤 网配套使用。
• 8.1.3 工位与环境相结合的调节系统 • 1.TAC系统的特点 • (Task / Ambient Conditioning System) • TAC系统的特点,就是降低了非关键区域内 周围环境的空调要求,只有在需要维持室内人员 舒适的时间和场合里,可单独控制的TAC送风口 才能提供工位空调。 • 2.TAC系统的送风方式 • ①桌面散流器(D所示); • ②桌子下面的散流器(U所示) • ③地面射流散流器(F所示)。 • 除此之外,TAC散流器还可以布置在部分家具或 隔墙上。

• 2.顶部送风系统的气流组织形式



(1)上送下回
(2)上送上回 (3)中送风

(1)上送下回

“上送下回”气流分布形式适合于:
• 1)有恒温要求和洁净度要求的工艺性空调
• 2)冬季以送热风为主且空调房间层高较高
的 舒适性空调系统. • 3)普通的舒适性空调系统。
• (2)上送上回(图8-03)
2.矩形散流器
3.圆形散流器
圆盘式散流器
• 4.送回(吸)两用型散流器(图8-32)
• 5.自力式温控变流型散流器
• 自力式温控变流量型送风口是将内置式温控器安装在顶棚上的圆形或方 形散流器内,通过感受空调系统送风温度的高低来改变送风气流的流型,从
而起到调节房间的气流分布状况

• 8.2.3 喷射式送风口 • 1、射流喷口(嘴)的型式
8.3.1 侧面送风的计算 侧送侧回送风形式计算步骤:
α
舒适性空调可取 △tx=1

喷嘴(送风口)紊流系数α 值
• • • • • • • • • • • • • •
8.3.2 散流器送风的计算 1.散流器送风气流组织设计计算内容 (1)送风口的喉部风速 (2~5m/s) (2)射流速度衰减方程(公式8-6)、射程(公式8-7) 、室内平均风速(公式8-8), (3)轴心温差 (公式8-9) 2.散流器送风气流设计步骤 (1)布置散流器 (2)预选散流器 (3)校核射流的射程 (中心到区域边缘的75%) (4)校核室内平均风速 (送冷风时,增加 20%,送热风时,减少20% ) (5)校核轴心温差衰减是否满足空调精度要求 例题:8-2
于通风空调系统中的新风进风口。
• 4.条缝型格栅风口
• 固定百叶直片条缝风口,既可用于送风口,也可作为回风口。用于送风 时,风口上方需设静压箱,以确保垂直下送气流分布均匀。
• 这种条缝风口主要用于公共建筑的舒适性空调。
• 8.2.2 散流器
• 1.方形散流器

方形散流器,安装在房间的顶棚上,送出气流呈平送 附型,广泛应用于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空调工程中。
避免射流中途下落进入空调区,在整个房间断面内
形成一个大的回旋气流。
气流组织计算关键内容:
1.送风口的出口风速(公式8-1~8-2)
N , max F 0.69 O dO
(当取vhp=0.2~0.3m/s时)
8-1
• 2. 贴附长度、房间最低高度 (公式8-4)
• 3.射流温差衰减---轴心温度与室内温度之差小于室温允 • 许波动范围。 • 射流温度衰减与射流自由度、射程和送风口紊流系 数有关。 •
等。
• 篦孔回风口 •
网板,孔板回风口
蘑菇型回风口

1、风口主体 2、圆盘 3、铝板网 4、可旋螺杆
• 2.回风口的吸风速度(表8-01)
第三节 空调区气流组织的计算及气流性能评价
• 8.3.1 侧面送风的计算 • 侧送方式的气流流型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为贴附射流,
射流应有足够的射程从空调区一侧到达对面一侧,
• 置换通风是将经过热湿处理的新鲜空气直接送入室 内人员活动区,并在地板上形成一层较薄的空气湖。室 内人员及设备等内部热源产生向上的对流气流。排风口 设置在房间的顶部,将热浊的污染空气排出,属于“下 送上排”的气流分布形式。
• 2.气流分布型式 • 站姿人员产生的上升气流 坐姿人员产生的上升 • 气流
气流组织方式:上送下回 类型:
全面孔板:开孔率>50%
局部孔板:开孔率≤50%
孔板送风适用场合: 适用于高精度空调或净化空调 房间高度<5m; 空调精度△t≤±1℃; 单位面积送风量大,工作区要求风速小。 设计参考数据: 孔板材料:镀锌钢板、不锈钢板、铝板、 硬质塑料板等; 稳压层净高应不小于0.2m; 孔径一般为4~6mm; 孔间距为40~100mm;
要求的前提下,有明显的节能效果 。
• 3. 顶部送风系统空调区的送风方式
• • • • • (1)侧面送风(一般采用百叶送风口) (2)散流器送风 (3)孔板送风 (4)喷口送风 (5)条缝送风

(1)侧面送风(侧送侧回)
• 1)气流流型 •
2)侧送侧回特点:
• ①速度场和温度场都趋于均匀和稳定,因 此能保证工作区气流速度和温度的均匀性。
典型的办公空间的TAC系统 TAC散 流器布置型式
• 8.1.4地板下送风系统(图8-22)
• 地板送风特点:送风温差小,送风速度小, 节能舒适。 • 气流组织方式:下送上回。
• 适用场合:有夹层地板可供利用。对于室内余热量大,特
别是热源又靠近顶棚的场合 ,采用这种气流组织形式是 非常合适的。 • 设计参考数据: • 送风温差一般以2~3℃为宜;
• b.将送风总管和回风总管都设在走廊吊棚顶内, 而回风立管紧靠内墙或走廊墙面敷设。
• c.将送风、回风总管设在走廊吊顶内,在房间内 墙的下部设格栅回风口,回风进入走廊内,并由 设在吊棚内的回风总管上开设的回风口处被吸走。 (图8-09)
• d.对于双侧上送下回,其回风风管可以设在室内, 也可在地坪下做总回风道(图8-10)
• 喷射式送风口简称喷口,其主要部件是射流喷嘴,通过它将气流喷射出去。 在工程上也有将喷嘴安装在圆筒形、球形或半球形的壳体内,构成不同类型 的喷射式送风口。该风口的喷嘴是固定的,也可以是在上下或左右方向可调 的。
带长喷嘴的球形旋转风口
• • 该风口适用于高温车间的岗位送风、保龄球场、大厅和体育馆等的空调送风。
(2)散流器送风
• 1)散流器平送(圆形或方形直片式散流器)
• 2)散流器下送(流线型散流器) •
3)散流器适用场所
散流器平送适用于公共建筑的舒适性空调 和工艺性空调。 散流器下送适用于净化空调。
散流器设计参考数据
平送:用于一般空调以及要求较高,面积不大的恒 温车间。 送风温差≤6~10℃ 喉部风速=2~5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