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护师考试辅导:基础护理学之护理学的相关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学的相关理论
系统论
系统作为一种科学术语、一种理论,源于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Bertalanffy)。
1937年,他第一次提出了“一般系统论”的概念。
1968年,他发表了《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与应用》,为系统科学提供了纲领性的理论指导。
一、概念
(一)系统的概念与分类
1.概念: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分类
(二)系统论的概念
系统论是研究自然、社会、人类思维领域及其他各种系统、系统原理、系统联系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它主要解释了事物整体及其组成部分间的关系,以及这些组成部分在整体中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护理的服务对象——人,是一个系统,由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等部分组成,同时人又是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的一部分。
(三)一般系统论的概念
一般系统论是关于次系统与超系统的学说,指出一个系统是由许多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整体,每个要素都具有其独特的功能,系统本身具有整体功能,且几个系统可联合成更大系统,系统是按复杂程度的层次排列组织的。
二、系统的基本属性
(一)整体性系统的整体性主要表现为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系统各要素功能的总和。
系统的整体功能建立在系统要素功能基础之上,要增强系统的整体功效,就要提高每个要素的素质,充分发挥每个要素的作用;同时对系统中各要素的结合以及要素、整体、环境间的相互作用,保持合理和优化。
(二)相关性系统的相关性是指系统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其中任何一个要素发生了功能或作用的变化,都要引起其他各要素乃至于整体系统功能或作用的相应变化。
各要素与整体系统间也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各要素的变化都将影响整体功能的发挥。
(三)动态性动态性是指系统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系统的运动、发展与变化过程是动态性的具体反映。
如系统为了生存与发展,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内部结构,并不断与环境进行互动。
(四)目的性任何系统都有自身特定的目的。
系统的最终目的在于维持系统内部的平衡和稳定,求得生存与发展。
(五)层次性任何系统都是有层次的。
对于某一系统而言,它既是由一些次系统(要素)组成,同时,它自身又是更大系统的超系统(要素)。
系统的层次间存在着支配与服从的关系。
高层次支配着低层次,起着主导作用。
低层次从属于高层次,往往是系统的基础结构。
三、系统论在护理中的应用
1.促进整体护理思想的形成。
2.组成护理程序的理论框架。
3.作为护理理论或模式发展的框架。
4.为护理管理者提供理论支持。
成长与发展理论
二、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学说
三、皮亚杰认知发展学说
一、弗洛伊德性心理学说
弗洛伊德意识层次和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人格由三部分组成:
1.本我是人格最主要的部分,是潜意识欲望的根源,包含遗传的各种内容,与生俱来。
本我受快乐原则支配,目的在于争取最大的快乐和最小的痛苦。
2.自我是大脑中作用于本我与外部世界的一种特殊结构,其功能是在本我的冲动和超我的控制发生对抗时进行平衡。
自我考虑现实,遵循唯实原则。
3.超我为维持社会准则的一种特殊结构,属良心和道德范畴。
其发展源自于与环境的互动,特别是权威形象的影响。
发展的过程就是人格结构三部分相互作用结果的反映。
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及在护理中的应用
二、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学说
1.婴儿期:出生至18个月,相信—不相信
2.幼儿期:18个月至3岁,自主—羞愧
3.学龄前期:3-5岁,主动—内疚
4.学龄期:6-12岁,勤奋—自卑
5.青春期:12-18岁,自我认同—角色紊乱
6.青年期:18-25岁,亲密—孤独
7.成年期:25-65岁,繁殖—停滞
8.老年期:65岁以上,完善—失望
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
皮亚杰(Jean Piaget),瑞士杰出的心理学家,他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并不是由教师或父母传授给儿童的,而是通过儿童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主动寻求刺激、主动发现的过程。
认知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1.感觉运动期0~2岁,此期思维的特点是婴幼儿通过其身体的动作与感觉来认识周围的世界。
2.前运思期2~7岁,此期儿童的思维发展到了使用符号的水平,即开始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要。
但思维尚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
以自我为中心,观察事物时只能集中于问题的一个方面而不能持久和分类。
3.具体运思期7~11岁,此期儿童摆脱了自我为中心,能同时考虑问题的两个方面或更多方面,如能接受物体数目、长度、面积、体积和重量的改变。
想法较具体,开始具有逻辑思维能力。
4.形式运思期12岁以后,此期青年人思维迅速发展,进入纯粹抽象和假设的领域。
他们能单独在心中整理自己的思想,并能按所有的可能性作推测和判断。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学说被护理工作者广泛用在对儿童的教育及与儿童的沟通上。
人的基本需要层次论
—、内容
1.生理需要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最基本的维持人生命与生存的需要,包括空气、水分、食物、排泄、休息、睡眠等。
生理需要位于“金字塔”形需要层次的最底部,是需要首先给予满足的需要。
2.安全需要生理需要一旦得到满足,安全的需要便愈发强烈。
安全需要包括生理安全和心理安全。
前者指个体需要处于一种生理上的安全状态,以防身体上的伤害或生活受到威胁。
如行动不便者以拐杖助行,视力欠佳者配戴眼镜以矫正视力等。
后者指个体需要有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觉,避免恐惧、害怕、焦虑等的发生。
如人们更喜欢在熟悉的环境下生活,希望工作中良好的人际关系,祈求万事如意等。
3.爱与归属的需要是第三层次的需要,它包括给予和得到两个方面,即个体需要去爱和接纳别人,同时也需要被别人爱,被集体接纳,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自尊的需要处于需要的第四层次。
自尊有双重含义,即自尊和受他人尊敬。
自尊视自己为一个有价值的人;被他人尊敬是得到他人的认同与重视。
5.自我实现的需要指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实现自己在工作及生活上的愿望,并能从中得到满足。
它是最高层次的基本需要,是当所有较低层次的需要均获得满足后,方可达到的境界。
二、一般规律
1.这些需要是人类普遍存在的。
2.一般情况下,生理需要是最重要的,只有它得到满足之后,人才得以生存,然后才考虑其他的需要。
3.有些需要需立即和持续予以满足(如空气),而有些需要可以暂缓(如食物、睡眠),但它们最终是需要得到满足的。
4.通常是在一个层次的需要被满足之后,更高一层次的需要才出现,并逐渐明显。
5.各层次需要间可相互影响,如有些高层次需求并非生存所必需,但它可促进生理功能更加旺盛。
6.随着需要层次的向上移动,各种需要的意义是因人而异的,它是受个人愿望、社会文化影响,受个人心身发展所决定的。
有时也受环境或场合的影响,如乘飞机旅行时,安全的需要则占突出地位。
7.层次越高的需要,满足的方式越有差异。
如对空气、水分的满足方式人人相同,而满足自我实现的方式却因人而异。
三、需要层次论在护理中的应用
按照基本需要的层次,识别护理问题的轻重缓急,以便在制定护理计划时妥善地排列先后次序。
压力理论
一、压力与压力源
(一)压力
压力又称应激、紧张,是环境中的刺激所引起的人体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
(二)常见的压力源
生理性压力源、心理性压力源
社会性压力源、物理性压力源
化学性压力源、文化性压力源
二、塞利的压力理论
(一)压力
(二)压力的反应:全身适应综合征(GAS)
局部适应综合征(LAS)
1.警告期机体在压力源的刺激下,出现一系列以交感神经兴奋为主的改变,如血糖、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肌肉紧张度增加。
这种复杂的生理反应的目的就是动用机体足够的能量以克服压力。
2.抵抗期若压力源持续存在,机体进入抵抗期。
此期,所有警告期反应的特征已消失,但机体的抵抗力处于高于正常水平的状态,使机体与压力源形成对峙。
对峙的结果有两种:一是机体成功抵御了压力,内环境重建稳定;二是压力持续存在,进入衰竭期。
3.衰竭期由于压力源过强或过长时间侵袭机体,使机体的适应性资源被耗尽,故个体已没有能量来抵御压力源,这样,不良的生理反应就会出现,最终导致个体抵抗力下降、衰竭、死亡。
角色理论
一、概念
(一)角色定义: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位置及相应的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
(二)角色特征
1.角色之间相互依存
2.角色行为由个体完成
3.多种角色普遍存在
二、护士角色
护理者计划者管理者
教育者协调者咨询者
维护者研究者改革者
三、病人角色——目前我国的护理主要对象
病人角色适应问题:
角色行为缺如
指病人没有进入病人角色,不承认自己是病人,不能很好地配合医疗和护理。
常发生于由健康角色转向病人角色及疾病突然加重或恶化时。
病人自我感觉良好,或认为医生的诊断错误,不但不休息,反而增加活动量,或采取等待观望的态度,认为症状并未严重到需治疗的程度。
这也是病人的一种心理防御表现。
角色行为冲突
指病人在适应病人角色过程中,与其患病前的各种角色发生心理冲突而引起行为的不协调。
常发生于由健康角色转向病人角色时。
病人常表现为烦躁不安、茫然或悲伤,是一种视疾病为挫折的心理表现。
如正在学习的学生,因担心患病影响学习而出现沮丧、焦虑,不能安静休息,造成病人角色与学生角色的冲突。
指病人安于病人角色,对自我能力表示怀疑,产生退缩和依赖心理;另外,患病也使病人免除了其原来的社会责任,常发生于由病人角色转向社会角色时,病人常表现为依赖性增强,对承担其他角色感到恐惧不安,或借生病而逃避某些责任、获得某些权利等。
角色行为消退
指病人适应病人角色后,由于某种原因,又重新承担起本应免除的社会角色的责任而放弃病人角色。
如一位尚需继续医治的母亲由于孩子需要照顾而毅然出院,担负起照顾孩子的责任。
影响病人角色适应的因素
1.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2.症状的可见性
症状可见与否影响着病人的就医与角色适应。
对于明显的症状如外伤出血等,人们比较容易去就医并很快承担病人角色;相反,对于不显著的症状如食欲减退等,人们则不去关心和重视,不易进入病人角色。
3.医院规则
4.病人的社会特征
四、角色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
(一)病人角色适应不良的护理
了解情况、常规指导、随时指导、情感性指导。
(二)护士角色的冲突与协调
角色学习、协调与其他角色关系、角色伙伴期望。
(三)护理教育
例题
组成护理程序框架的理论是
A.方法论
B.系统论
C.解决问题论
D.信息交流论
E.人的基本需要论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系统论组成护理程序的理论框架。
按马斯洛“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的观点,对刚入院的高热病人,护士应满足其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爱与归属需要
D.尊重需要
E.自我实现需要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生理需要位于“金字塔”形需要层次的最底部,是需要首先给予满足的需要。
各种指标已经恢复的患者,由于习惯了医院被照料的生活,而怀疑自己的自理能力,是属于
A.角色冲突
B.角色模糊
D.角色强化
E.角色缺如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角色强化指病人安于病人角色,对自我能力表示怀疑,产生退缩和依赖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