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应用分数加、减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关于整数和小数加、减法的含义及计算方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知识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安排的,首先引入了转化的思想方法,将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再计算,形成基本的分数加减运算能力;而后学习加减混合运算,并把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提高了分数运算的合理性和灵活性。
学好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分数乘、除法计算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
过程与方法: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分数加减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三、重点难点1.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算理和计算方法。
2.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四、教学建议本单元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良好习惯。
让学生在自主列式、自主计算、自主说理的过程中,获得自主探索的成功感受,逐步养成自主探索的良好习惯。
1.通过复习,为探究分数加减法作准备,设计复习题:分数的单位及数的组成。
如3/8的分数单位是多少?有几个这样的单位?2.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意义。
可结合教材中例1情境图列式,并思考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有什么联系?3.通过画图、折纸等方法,理解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可先让学生尝试计算,反馈时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说说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同桌说,全班说。
2018新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2018新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目录一、观察物体(三)(2课时)观察物体二、因数与倍数(7课时)1.因数和倍数2.2、5、3的倍数的特征3.质数和合数三、长方体与正方体(13课时)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整理和复习探索图形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1.分数的意义2.真分数和假分数3.分数的基本性质4.约分5.通分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整理和复习五、图形的运动(三)(3课时)六、分数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打电话七、折线统计图(3课时)八、数学广角——找次品(2课时)九、总复习(4课时)1.数与代数2.空间与图形3.观察物体与统计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
2.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3.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1.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为2课时:第1课时观察物体(1)1课时第2课时观察物体(2)1课时第1课时观察物体(1)【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
【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使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2.学生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3.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电子教案
第六单元统计单元分析教学内容:1、认识众数,理解众数的统计意义。
2、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推测。
教学目标:1、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教学重、难点:1、理解和掌握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2、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措施及手段:1、注意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对比和衔接。
教学本单元时,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与所学知识的对比,体会统计量的含义及统计图的特征和适用范围。
2、注重对统计量意义的理解,避免简单的统计量的计算。
3、注重对学生开展统计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课时安排:4课时左右。
备课笔记:第一课时众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2、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
教学过程:(一)导入提问:在统计中,我们已学习过哪些统计量?(学生回忆)指出:前面,我们已经对平均数、中位数等一些统计量有了一定的认识。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统计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实施1 、出示教材第122 页的例1 。
提问: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进行汇报。
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结论:(1)算出平均数是1.475 ,认为身高接近1 . 475m 的比较合适。
(2)算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 . 485 ,身高接近1 . 485m 比较合适。
手把手教你备课: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教案备课是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备课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因此,如何制作一份高质量的教案备课就成为了教师们必须要掌握的重要技能。
今天,本文将结合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为大家介绍备课的步骤和技巧。
Step1:审题,梳理教学目标在备课前,我们首先要审题,梳理教学目标。
本次备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国际单位制的概念,并能够掌握部分国际单位的名称及其符号;2、能够通过实际生活中观察物体的长、宽、高来理解单位制的使用;3、能够掌握一些常用单位的换算方法。
Step2: 教学内容的制定接下来,我们需要拟定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而在备课时,我们的教材是必不可少的参考工具。
例如,本次备课使用的是“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下面是该教材本单元的内容大纲:一、区分长度与面积1、长度的测量与计算2、面积的测量与计算3、面积的不同单位4、对称与平移二、认识国际单位制1、国际单位制的概念2、部分长度单位的名称及符号根据以上大纲,我们可以将教学内容分为如下几个方面:1、长度计算2、面积计算3、常用长度单位及其换算4、国际单位制的概念和部分长度单位的名称及符号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可以依据该计划逐步准备教案了。
Step3:细化教学计划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教学计划的制定需要更加详细地规划教学内容的流程,并确定教学具体的方法和手段。
这些都需要在之前的基础上进行更进一步的考虑。
我们要确定每一节课所要教授的内容。
例如,第一节课我们会教授学生长度的计算,第二节课会分别教授面积计算、常用长度单位及其换算,第三节课用来介绍国际单位制的概念和部分长度单位的名称及符号。
我们需要由简及难、由易到难地安排教学内容。
比如,对于长度的计算,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进行一些基础练习,然后再逐步增加难度;对于面积计算,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辨认不同形状的图形,最后再进行面积计算的练习。
Step4:规划教学手段制定一份精准的教学计划后,教师还需要选择使用何种具体的教学手段。
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备课
教学难点:
对统计图中数据的变化进行数据分析和合理的推测。
练习课:对刚刚学过的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相关的练习(第三课时)
练习目标:
1.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第二题,虽然两名队员平均成绩一样,但是甲队员的成绩分不更稳定。均匀,更适合参加比赛。)
3.有关数据2、2、3、5、2、10、2、5、2、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众数是2(2)众数与中位数的数值不相等。(3)中位数与平均数相等。(4)。平均数与众数的数值相等。
A1个B2个C3个D4个
三、我会判断。
1.一组数据的众数只能有一个。()
2.数据3、3、4、4。5、5、5的中位数是4、5。()
2。再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也可能()。
3。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而且可以清楚的表示出数量()的情况。
二、我会选。
1.数据6、6、8、10、3、8、11、4、8的中位数是( )
A8 B9 C10 D3
2.已知数据1。2。x。5的平均数为2。5,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是()。
A2和2 B2和2、5 C1和2 D1和2、5
3.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从而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5.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发现的快乐。成功的愉悦。
2.培养学生运用对知识的迁移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整理、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众数,了解其意义和特点。
2.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点。
精彩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本篇文章旨在分享一篇精彩的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该教案采用了新人教版教材,内容涵盖了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这些常见运算符的理解和应用。
以下将从四个方面,即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进行介绍,以期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技巧和方法,让教学效果更加出色。
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加减乘除计算。
2.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使其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
3.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二、教学重点1.重点讲解加减乘除四个运算符的基本概念及其使用方法。
2.集中训练学生的越算技能,使其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准确地完成简单的数学计算。
3.引导学生思考,让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演示法教师可通过多种手段,如向学生展示简单的数学问题、讲解解题思路、推导公式等方法来教授加减乘除的应用方法。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慢慢地解析数学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思想。
2.对比法教师可以通过对比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展示加减乘除运算符的不同特点和应用方法。
例如,将乘法运算与除法运算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确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实践法教师可通过举实例的方式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运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带学生购物时让其进行加减乘除运算,或将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作为实践教学的示范。
四、教学过程本单元教学按照“几何意义与应用、继续加减、乘除问题的探究、综合运用、小结”五个部分安排。
在“几何意义与应用”部分,教师重点讲解了数字及其运算的几何意义,让学生学会用图形表达数字及其运算过程,以更直观、形象地理解四则运算的应用。
在“继续加减”部分,教师细讲了加减运算、算术溢出与进位等概念,并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在“乘除问题的探究”部分,教师重点讲解了乘除运算,探讨了简单小数和整数的数学运算方法,此部分的教学重点为乘法口诀以及手算除法的步骤训练。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六单元
教学内容:教材第132——133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2经历设计打电话方案,并找出最优方案的过程,体验画图分析、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
3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打电话的最优方案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打电话的最优方案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探讨最优方案1、教师出示问题:15人的合唱队接到紧急演出,通过打电话通知每个队员,如果每分钟通知1人,怎样尽快通知到每个队员?2、小组讨论: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最快方案,既能节约时间又能全部通知到。
教师巡视指导,给学生留中够的探索时间,如学生有困难,可提示:老师在第一分钟通知的队员也可以通知其他的队员。
可用图示的直观形式进行分析。
预测会有以下几种不同的方案:(1)一个一个地通知,一共需要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这种方案最简单,当然需要的时间也最长。
(2)分组通知。
如:平均分成3个组,每组5人,通知完15人至少需要7分钟;如果平均分成5组,每组3人,则需要7分钟;如果按(4,4,4,3)分成4组,需要6分钟;如果按6,5,4分成3组。
需要6分钟……教师用图示的方式直观地表示出学生的每种方案,帮助学生计算出所需的时间。
问:是不是分的组越多用的时间越少呢?引导他们观察得出不是分的组越多所需的时间越少的结论。
(3)还有更快的方法吗?怎样保证时间最少呢?只有每个接到通知的队员都继续通知后面的队员,直到全部通知到为止,这样每个接到通知的队员都不空闲才是最快的方案。
教师用图示的方法直观地展示了这种方案,按照时间的顺序,用不同的颜色动态地显示了每分钟新接到通知的队员和总共通知的队员,得出这种方案一共需要4分钟。
二、发现规律。
2018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K12教育文档)
2018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与教案执教者:段佳其目录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4)1 观察物体(三) (10)2 因数与倍数 (16)3 长方体和正方体 (40).综合与实践探索图形 (78)4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83)5 图形的运动(三) (153)6。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61).打电话 (188)7 折线统计图 (195)8 数学广角——找次品 (203)9 总复习 (210)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2018年上期一、学情分析五年级数学成绩整体不够理想,少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
学生的书写状况较差,上课主动听讲、积极大胆发言的个性养成的不够好。
从学生的思维能力看,思维的主动性不突出,逻辑能力很差,发散能力较弱。
学习困难的学生占有少部分,他们的特点是: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好,上课走神、不认真听讲、或者说根本就听不懂上课内容,缺乏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要因地制宜,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课堂上安排一些简单的问题专供他们回答,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使后进赶先进,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级下册第六单元备课和教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充分认识统计 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学习难点: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学习方法:观察交流、小组讨论。 课件:1.学习目标 2.练习题。 补充资料:坐标纸、身高统计表、 课前预习:自学课本第 126-127 页例 2 内容,并完成做一做 中的题目。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第六单元《统计》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内容包括:一是认识众数,理解众数的统计意义;二 是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推测。教材内容 注重通过与先前统计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内容,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加 深对前面所学统计知识的理解,也便于对新知识的领悟。教学内容中涉及体育、气 象、消费等方面,不仅扩大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处理信息的范围,加强了数学知识 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统计知识的作用,明确学习的目标。教材中 还安排了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打电话”,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 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 时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二、学生分析: 1、 1.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对一些统计量的意义,如平均 数、中位数有一定的认识,还认识了单式、复式条形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已 经积累了一些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2.学习习惯方法:学生根据已有的折线统计图的基础,进行分析与整合,提高 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更深刻的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 3. 学生心理品质:本单元的应用知识性很强,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十分密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1.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本单元的内容分为三小节,先学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理解相同分数单位的分数相加、减的算理,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学习搭好阶梯;再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引入转换的思想方法,将异分母分数转换成同分母分数再计算,形成基本的分数加、减运算能力;最后学习加、减混合运算,学习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提高分数运算的合理性和灵活性。
2. 本单元结合学生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素材,学习分数加、减法。
相对整数加、减运算而言,分数的加、减运算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为使学生理解“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的算理,教材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背景,引导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情况下学习分数加、减法计算。
这样选材,符合“计算教学应注意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通过计算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教学理念,既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
它降低了学生理解分数加、减计算算理的难度,利于学生较顺利地掌握分数加、减计算的基本方法。
学生已经理解了整数和小数的加、减法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在第四单元中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了通分的方法,同时,就借助直观图,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这些都是本单元知识学习的重要基础。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也将为后面的分数乘、除法计算和分数、小数、百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作好铺垫。
1. 《课程标准》关于这一章内容的具体目标:(1)会进行简单的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运算及混合运算。
(2)会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出结果。
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
体会分数加、减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3.小丽喝了一杯果汁的 ,然后加满水,又喝了一杯的 ,就出去玩了。她喝了多少杯果汁?多少杯水?
■展示交流:
对以上合作探究的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交流。
■总结提升:
过关检测:
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第1课时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知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重点难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自学课本第89至90页,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小组合作完成合作探究的问题,答疑解惑。
+( )= ( )- = -( )=
总结收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自主反思】
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第2课时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知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重点难点】
掌握并正确、熟练地应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3.解决问题。
(1)一块菜地的面积为 公顷,它的 种了大蒜 种了菠菜,其余种了萝卜。萝卜的种植面积占这块菜地面积的几分之几?
(2)一堂数学课上,学生独立操作用了 小时,老师讲课用了 小时,其余的时间学生独立做作业。学生独立做作业用了多少小时?
总结收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统计教案人教版两篇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统计教案人教版两篇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统计教案人教版两篇新课程提倡从学生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问题,发展问题意识。
因此在教学时,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
和启发。
文本预览:人教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统计》教学案例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统计》。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3、通过分析、比较,体会各种统计量的描述角度和应用范围。
4、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众数的含义和其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教学难点:三种统计量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用具:电脑,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一、初次认知1、情境引入师:我校红领巾电视台采访到一则新闻,一起来看一下。
《李叔叔求职记》招聘启示:本公司因业务扩大,先需招若干名员工,我公司员工收入很高,月平均工资1000 元有意者请到人事处面试。
李叔叔应聘成功,可第一个月他只拿到600 元,第二个月也是600 元,问了问周围同事大部分都是600 元,他觉得自己受骗了。
于是去找经理说:你们欺骗了我,我问了周围很多同事,都拿不到1000 元,平均工资怎么可能是1000 元呢?经理拿出员工工资表说:我没有骗你,不信你算算!超市工作人员工资表:员工月工资员工A3000 元员工B2000 元员工C900 元员工D800 元员工E750 元员工F650 元员工G600 元员工H600 元员工I600 元员工J600 元员工K500 元想一想:经理是否欺骗了李叔叔?师:请同学们和李叔叔一起算一算,然后想一想,经理是否欺骗了李叔叔? (引导学生发现:平均数容易受到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不能真实反映工资水平。
)师:那你觉得用什么数来反映比较合适呢? 生:中位数。
2018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2018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1、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是数学运算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能否熟练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评价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计算能力,拥有良好的数感的一项重要尺度。
2、本单元的研究内容有: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3、这些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在三年级上册学过的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二、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出结果。
2、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良好惯。
3、体味分数加减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1、同分母、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及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四、教学措施:本单位中课本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推导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推导,从整数和小数加、减法的意义,计算法则,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直至加、减法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推广,无一不体现着知识之间的内在接洽。
讲授中,应充裕利用这类内在接洽,注意比较和沟通,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感悟新旧知识之间的共同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新知,这样不仅省时、突出重点,还造就了学生研究过程当中的迁移、类推能力。
重视口算,强化枢纽,造就能力。
本单位中,分数加、减法中的分子、分母普通都不大,很多计算题可以间接口算出来,因而在计算正确的根蒂根基上,提倡能口算的尽量口算,以便提高学生的计算闇练水平和口算能力。
五、课时划分共9课时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2、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3课时4、整理与温……………………………………………………………………2课时第6单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第1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内容】教材第89~90页的例1及练二十三的第1、2、3、4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师:我们把这些信息绘制成一个扇形统计图,根据这些信 息您能口头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在本子 解答。(反馈,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2、提出问题: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例 1(1) 1 + 3 = 5 + 6 = 11 4 10 20 20 20
例 1(2) 3 - 3 = 3 10 20 20
反思 重建
第 六单元第 3 课时备课
课题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课时 安排
3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教学 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加减 混合运算计算。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类推的能力与归纳、概括 的能力。
一律对齐,分数线在同一条直线上;注意最后的结果要化成最
简分数。
2、例 1
(1)降水后,森林里的雨水储存为地下水、地表水与其她形
式分别就是多少?(7/20、1/4、2/5)把谁瞧做单位“1”?
(2)提出问题:
再来瞧瞧周边裸露地面的降水量转化情况:地表水 11/20、
其她 2/5,那么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
课题
教学 目标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课时 安排
3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必须先通分的道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
正确地进行计算。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重点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相关推荐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究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正确掌握已学过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除得的结果有余数,补“0”继续除。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情境主题图开学了,班级购置了打扫卫生用具,买6把笤帚共花了18。
6元,买4个簸箕共花了24元。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计算?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独立计算:18。
6÷6 24÷4计算后说一说整数除法与小数除法的异同。
二、对比中探索,交流中生成师:复习题中的两道问题同学们解决得非常好,如果老师把它们稍作改动,你还会不会计算呢?教师把情境题中的18。
6改成18。
9,把24改成26。
1、初步尝试,发现问题。
请你尝试计算这两题,你发现了什么?2、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师:有余数还能不能继续除下去?该怎么继续除?试算18。
9÷63、讨论交流,异中求同。
(1)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2)展示汇报。
(可能出现第4页中几种不同的方法)(3)对比这几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发现,无论是转化成整数,拆分整数与小数分别除,还是竖式的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小数的末尾可以添“0”继续除,在具体的情境中可以解释为,18元里有6个3元,9?里有6个1角,剩余的3角可以换算成30分,30分里有6个5分,合在一起就是3。
15元。
4、应用方法,归纳总结。
竖式计算26÷4(1)引导学生发现,整数除以整数有余数时,可以在被除数个位后点小数点,添“0”继续除,商的小数点一定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1、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是数学运算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能否熟练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评价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计算能力,拥有良好的数感的一项重要尺度。
2、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有: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3、这些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在三年级上册学过的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二、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出结果。
2、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良好习惯。
3、体会分数加减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1、同分母、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及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四、教学措施:本单元中教材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推导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推导,从整数和小数加、减法的意义,计算法则,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直至加、减法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推广,无一不体现着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种内在联系,注意对比和沟通,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感悟新旧知识之间的共同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习新知,这样不仅省时、突出重点,还培养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迁移、类推能力。
重视口算,强化关键,培养能力。
本单元中,分数加、减法中的分子、分母一般都不大,很多计算题可以直接口算出来,因此在计算正确的基础上,提倡能口算的尽量口算,以便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程度和口算能力。
五、课时划分共9课时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2、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3课时4、整理与复习……………………………………………………………………2课时第 6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第1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内容】教材第89~90页的例1及练习二十三的第1、2、3、4题。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难点:初步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填空。
(1)23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个18是58,712里有()个112。
(3)3个15是(),47是4个()。
2.谈话: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个知识。
二、新课讲授1.出示教材第89页例1。
(1)提问:观察图,从图中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把一张饼平均分成8份,爸爸吃了38张饼,妈妈吃了18张饼,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
提问: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怎样列式?为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1388,表示把这两个数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
提问:你能算出结果吗?怎样想的?引导学生这样思考:18是1个18,38是3个18,合起来也就是48,提问:18+38的和是48,为什么分母没变?分子是怎样得到的?(因为18和38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所以可以直接用两个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板书:18+38=138+=48=12说明: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2)提问: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法。
小结:分数加法的含义与整数加法相同,都是表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时,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
(3)即时练习:1 5+1527+37710+1102.同分母分数减法。
(1)教材第90页例题1第(2)问。
教师:爸爸比妈妈多吃多少张饼?(2)学生讨论。
①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如何列出算式?②计算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③你有什么体会?(3)反馈讨论结果。
板书:38-18=318-=28=14(4)归纳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3.小结:观察例1的第1问和第2问,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应怎样计算?(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概括)。
教师总结板书: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4.即时练习。
完成教材第90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91页练习二十三的第1、2、3、4题。
这是同分母加、减法的单项练习。
练习时,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反馈,反馈时,让学生说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提醒学生结果应化为最简分数。
答案:四、课堂小结1.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板书设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教学反思】1.复习分数单位,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分数加减法的知识,为推导分数加减法算理与整数加减法算理相同作铺垫,提高了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2.注重对算理的分析,以算理引入算法,教学时,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用算理引入算法的重要过程。
使学生明白: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分母不变”是因为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所以只用分子进行加、减。
所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第2课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内容】教材第93~94页的内容及第95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4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
2.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和验算。
3.通过学习回收有用垃圾的计算,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计算下列各题。
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法则。
2.通分将下列各组分数通分。
说一说通分过程中的几个要点:(1)通分的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
(2)求分母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二、新课讲授1.揭示课题:前面,我们学习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同学们都掌握了它们的计算法则。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自主探索。
(1)异分母分数加法计算。
①出示课本第93页例题1(呈现课本例题图)。
②学生自主探索。
在学生自主探索过程中,教师巡视课堂,观察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况,适时引导学生。
当学生列出算式310+14时,教师: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吗?③尝试计算“310+14”。
老师巡视,然后将学生的几种不同算法列举在黑板上。
(2)集体评价这三种计算方法。
第一种算法正确,但不简便,将14和310通分时,没有找10和4的最小公倍数,而是找它们的公倍数,所以计算时数据较大,结果还要约分。
第二种算法既正确又简便,先找10和4的最小公倍数,通分后再相加;第三种算法不对,算理弄错了。
两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不同,是不能直接相加的。
(3)归纳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①先通分,找出不同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为公分母。
②然后按同分母分数相加的法则进行计算。
③反馈探索结果。
(4)异分母分数减法计算。
①你如何比较310和320的大小?②要求310比320多多少,怎么计算?板书:310-320=620-320=320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师生共同归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先通分,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板书)4.即时练习。
(1)完成课本第93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抽查。
(2)完成课本第94页“做一做”的第1~2题。
①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同学之间交流。
②第2题是一道比多比少与求和的应用题。
学生弄清题意后,可独立列式解答。
(3)解下列方程:5.专项练习。
解方程:х+15=34(1)说一说怎么求x的值,根据什么?(2)解方程:算出x等于多少?(3)汇报过程,强调方程格式。
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反馈,反馈时,让学生说说解方程的依据,并强调解方程的格式。
三、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95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4题。
1.第1题:这题是异分母加、减法的基本练习,练习时,教师应提醒学生认真审题。
通分时,先要观察两个分母的数据特点再根据其特点找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反馈。
3.第3题:此题是利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习题。
练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由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4.第4题:利用四则运算的关系解方程。
一定要让学生说出每一步变化的根据是什么。
并强调解方程的格式。
答案:四、课堂小结1.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板书设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教学反思】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在实际计算中经常遇到,是分数加、减法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1.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及时发现并鼓励学生,点燃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让他们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快乐。
2.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过程中教师不提任何规定性的要求,让学生自主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并让学生形成共识,分数单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相加、减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样化新知为旧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第3课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材第97~98页的例1及第100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4题。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以及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带小括号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练习。
2.算一算。
学生计算,完成后提问计算的顺序。
3.揭示课题。
我们学过了分数加、减法,掌握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二、新课讲授1.出示教材第97页例1的表格。
(1)让学生读懂表格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老师出示第一个问题:“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3)提问: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样列式?板书:(4)请学生试着算一算,集体交流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