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

合集下载

20世纪6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分化的原因

20世纪6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分化的原因

20世纪6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分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美国实力的相对衰退。

美国在越南战争中深陷泥潭,国内反战
运动高涨,经济危机不断,加上西欧和日本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美国的综合国力相对衰退,国家形象受到影响。

2.西欧和日本的崛起。

随着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它们开
始寻求摆脱美国的控制,外交上出现了离心倾向。

3.美国外交政策的失误。

美国的外交政策失误,特别是越南战争,
削弱了美国的软硬实力,进一步加速了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

在20世纪60年代一元多钱能买到什么

在20世纪60年代一元多钱能买到什么

在20世纪60年代一元多钱能买到什么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一元钱可以买到买到15斤大米、1.5斤猪肉、2斤大黄鱼,20个烧饼。

还可以买五十整张白纸,装订成作业本,够一个学生写一学期。

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正处于特殊的时期,当时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完全没办法满足百姓们对于各种物资的需求,所以经常出现物资供给短缺的情况。

我国为了综合的来调配资源的分配,也就发明了“凭票购买”的制度。

当时即便有些产品比较便宜,但花钱未必能够买到。

在1960年的时候,一块钱在城镇里面足够出去逛一圈了,如果在极度贫困的农村一块钱完全可以说是一笔“小资本”。

20世纪60年代典型报道的特点

20世纪60年代典型报道的特点

20世纪60年代典型报道的特点
20世纪60年代典型报道的特点如下:
1. 典型报道的对象是具有时代精神的英雄人物,他们的事迹和经验是群众学习的榜样,也是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力量。

2. 典型报道通常以正面报道为主,报道对象往往是有着良好品德、崇高思想、突出成绩的英雄模范人物。

这些报道以先进人物为切入点,以树立榜样、弘扬正气为目的,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和引导作用。

3. 典型报道的写作风格比较单一,往往采用“正面宣传”的方式,强调报道对象的先进性和正面意义。

报道内容通常包括先进人物的事迹、经验和思想,以及其对于社会的贡献和影响等。

4. 典型报道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和时代性。

它通过宣传先进人物的事迹和精神,传递着时代的价值观念和社会理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作用。

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环境和社会舆论的要求,是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20世纪60年代典型报道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正面报道为主、强调先进性和正面意义、写作风格单一、社会性和时代性强等。

这些特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也对于当时的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各项调整的意义是什么?

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各项调整的意义是什么?

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各项调整的意义是什么?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各项调整的意义如下:1.调整经济结构:该时期的调整旨在实施经济结构调整,加强工业化进程,提高工业和农业生产能力。

这是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建设。

2.促进农业发展:调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农业。

这一时期实施的农田水利建设、农业机械化和农村集体经济改革等措施旨在提高农业生产力,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3.加强技术创新和科学发展:国家调整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生产力。

通过加强教育、研究机构和科研项目的支持,推动科技发展和技术进步,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动力。

4.提高国家综合实力:通过国家调整经济,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这使中国在国际社会中获得更多的影响力和地位。

通过改革和调整,中国国家能够更好地应对国内外的挑战和机遇,提高国家的整体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

5.推动社会主义建设:这次调整是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

通过加强经济建设和改革,国家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发展。

这对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各项调整具有重要的意义: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农业发展、加强技术创新和科学发展、提高国家综合实力以及推动社会主义建设。

这些调整旨在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全面支持,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富强。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

嬉皮士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动荡,喧嚣,充满了各种可能性。

民权运动,新左派运动,反战运动,风起云涌。

价值体系,道德标准不断地受到冲击。

此时的美国变成轰轰烈烈的政治批判与政治反抗的战场。

与这些激烈的政治斗争同时登上60年代美国政治舞台的,是一波采取不同于街头巷战、但同样表达着对美国社会的不满与反抗的运动,这就是嬉皮士运动。

嬉皮士——hippies,特指20世纪60年代出现于美国社会中的青年群体。

他们否定理性,强调本能,关注当下,以一种非暴力的方式表达对主流文化的不满。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是这样定义嬉皮士的:“hippies,指生活在既定的社会之外的不顺从的年轻人。

其特征是他们寻找一种非唯物主义的生活方式,偏爱奇装异服,常用致幻的麻醉剂或大麻。

”嬉皮士生活的四个主要元素——奇装异服、毒品、摇滚乐、群居——体现了嬉皮文化的精神内核:反叛,不满。

总的来说,嬉皮士作为一场文化反叛,它针对的是传统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嬉皮士们在60年代所努力争取的和平,友爱和自由的理想和价值观念,并没有因为社会现实的改变而失败,相反却是逐渐地深入人心。

“嬉皮士”的起源、发展及消亡上世纪60年代后期,全世界的年轻人都不约而同举起了反主流的大旗。

法国爆发了“五月风暴”,暴力革命的风潮由此波及整个欧洲。

可是,美国却出现了相对平和的嬉皮士运动,其宗旨不是“暴力”,而是“爱”。

Hip这个词的本义是指人的髋部,后来有人用这个词描述吸鸦片者,因为这些瘾君子们通常是侧躺在床上吸烟,髋部总是高高突起。

在“垮掉派”的词典里,Hip通常用来形容那些经常站在流行风潮最前沿的人,或者那些最有魅力的人。

Hip后面加上后缀“ie”就是指“小一号的Hip”,也可翻译成“业余垮掉派”。

从这个词的演变就可以看出,嬉皮士们的精神导师就是那些来自纽约的“垮掉派”诗人。

不同的是,加利福尼亚和煦的阳光让他们变得不再那么愤怒了。

1967年的美国出现了只有中国“文革”“大串联”时才能看到的景象。

思考为什么说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是20世纪60年代初的时代精神。

思考为什么说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是20世纪60年代初的时代精神。

思考为什么说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是20世纪60年代
初的时代精神。

20世纪60年代初的时代精神中,艰苦奋斗和奋发图强被视为重要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这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原因所决定:
1.国家建设和现代化目标: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正在进
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现代化进程。

艰苦奋斗和奋发图强体现
了国家和社会的共同目标和努力,要求全体人民为实现国
家的发展和进步而努力奋斗,积极参与建设,从而实现国
家富强和民众的幸福。

2.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那个时期,中国经济正面临
着许多挑战,需要大规模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

艰苦奋斗
和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鼓励人们面对困难和挑战,付出艰
辛的努力,不惧艰苦,不畏困难,努力争取经济的快速发
展和国家的繁荣。

3.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在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正经历
着一系列改革和革命的浪潮,涌现出大量具有创新精神的
人士和青年。

艰苦奋斗和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要求人们大
胆尝试,勇于创新,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4.特殊的历史时期和背景:20世纪60年代初的中国正处于
一种特殊的历史时期,前后经历了社会主义建设、大跃进、三年困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等重大事件。

这些历史事件对
人们的思想觉醒和意识形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以
艰苦奋斗和奋发图强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因此,结合当时中国在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方面的需求,加上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崛起,以及其特殊的历史时期和背景,艰苦奋斗和奋发图强成为了20世纪60年代初的时代精神,影响了整个国家和人民的思想和行为。

简述20世纪60年代的波普审美观。

简述20世纪60年代的波普审美观。

简述20世纪60年代的波普审美观。

20世纪60年代的波普审美观是一种反对传统艺术观念的艺术运动,它试图打破高雅艺术与大众文化之间的界限。

波普艺术家们将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物品和大众文化的符号作为艺术创作的对象,通过使用鲜艳明快的色彩、平面化的绘画风格和大胆的图案设计等元素,创造出简洁、直接和易于理解的作品。

波普审美观强调了艺术与商业文化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艺术家们将广告、商品包装、电影、音乐等大众文化的符号和图像引入到他们的作品中,表达了对消费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对大众文化的赞美。

他们试图将艺术从传统的艺术机构中解放出来,使其更加接近普通人的生活和观念。

波普审美观还强调了艺术作品的可复制性和大众性。

艺术家们使用印刷技术和其他大规模生产的手段,将他们的作品制成海报、印刷品和其他可大量复制的形式,以便更多的人可以欣赏和接触到他们的艺术。

这种态度反映了对传统艺术作品独一无二性的质疑,以及对艺术作品作为商品的商业化利用的反抗。

总的来说,20世纪60年代的波普审美观是一种试图打破艺术与大众文化之间界限的艺术运动,强调了艺术与商业文化的联系、艺术作品的可复制性和大众性。

它对传统艺术观念提出了挑战,为后来的艺术运动和当代艺术开创了新的方向。

简述20世纪60年代的波普审美观。

简述20世纪60年代的波普审美观。

简述20世纪60年代的波普审美观。

20世纪60年代是波普艺术运动的高峰期,波普审美观在当时社会中产生了巨大影响。

波普艺术以其鲜明的特点和对流行文化的描绘而闻名,成为当时艺术界的一股新力量。

波普审美观强调对大众文化的关注和反映,以及对现代消费社会的批判。

艺术家们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商品、广告、明星等元素的再现和重新解释,试图将大众文化带入艺术领域,并探索其中的意义。

在波普审美观中,艺术家们常常使用鲜艳明亮的色彩、简洁明了的线条和形状,以及大胆夸张的图像处理手法。

他们以纸张、画布、绘画和雕塑等传统媒介为基础,创作出充满现代感和强烈视觉冲击力的作品。

波普艺术家们对大众文化的关注不仅体现在作品的题材和形式上,也体现在他们对大众媒体的运用上。

他们经常从报纸、杂志、广告和电视等媒体中获得灵感,将其中的图像和文字进行再创作和再组合,以此来探索大众文化的本质和影响。

在波普审美观中,艺术家们对消费文化的批判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他们通过对广告、商品和明星等元素的再现和扭曲,揭示了消费社会中的虚假和浮华。

他们试图引起观众对消费主义的反思,并对传统艺术界的审美价值进行挑战。

波普艺术运动的出现和发展,使艺术与大众文化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

艺术家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艺术领域,而是将大众文化的元素引入到艺术创作中。

这种开创性的尝试不仅为艺术界带来了新的风格和表现形式,也为当时的社会文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20世纪60年代的波普审美观强调对大众文化的关注和反映,以及对现代消费社会的批判。

艺术家们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商品、广告、明星等元素的再现和重新解释,试图将大众文化带入艺术领域,并探索其中的意义。

他们运用鲜艳明亮的色彩、简洁明了的线条和形状,以及大胆夸张的图像处理手法,创作出充满现代感和强烈视觉冲击力的作品。

波普艺术家们的努力不仅为当时的艺术界带来了新的风格和表现形式,也为社会文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5060年代文学思潮的感受

5060年代文学思潮的感受

5060年代文学思潮的感受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极富有活力的时期,尤其是在文学领域,出现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潮和作品。

这些文学思潮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变革,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20世纪60年代,社会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和变革,如全球化、反战运动、性革命、民权运动等。

这些事件对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得作家们开始以不同的视角审视社会现实,并以更加直接、真实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体验。

一种重要的思潮是“现代主义”,它强调个体和自由的价值,试图打破艺术的传统形式和结构,追求创新和前卫。

这一思潮在文学中的表现,体现为对传统叙事结构的颠覆、对语言的实验和对意识流的运用。

代表性的作品包括塞尔纳斯的《百年孤独》和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集。

与此同时,还有一种与现代主义相对立的思潮出现了,即“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强调相对性、多元性和碎片性,试图颠覆传统的知识观和真理观。

在文学中,表现为故事碎片化、意义模糊和语言游戏。

代表性的作品包括库尔特·冯内古特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故事》和多丽丝·莱丹封的小说《收容所》。

除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20世纪60年代还见证了“新现实主义”和“心灵写实主义”的兴起。

新现实主义强调对社会问题和现实生活的关注,描写现实的细节和冲突,力图反映社会的真实情况。

心灵写实主义则探索个体的内心世界,着重表现人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代表性的作品有克莱门特·格里姆和迈克尔·劳瑞的小说《丧钟为谁而鸣》。

总的来说,20世纪60年代的文学思潮呈现出多元而复杂的特征。

作家们试图用不同的形式和风格来表达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和批判,以及对个体自由和人性的探索。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充满了反叛和革新的精神,为后来的文学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

20世纪60年代美国背景。

20世纪60年代美国背景。

反主流文化/社会革命、反战运动、女性主义的崛起、西班牙裔和奇卡诺运动、新左派、犯罪、太空探索,是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社会状况的关键词。

其中反“主流文化运动”和“犯罪”与我们今天所评析的电影紧密相关。

[关键词]60年代;婴儿潮;反主流文化二十世纪60年代的美国社会喧闹不安,国内反战情绪高涨,少数种族作为重要的政治力量在美国社会舞台上的崛起,面对内忧外患,激烈的社会动荡令得激进的青年人们产生和传统对抗的情绪,对现有体制和生活状态的疑虑,反抗主流文化成为他们运动的目标。

从垮掉的一代中演化出了嬉皮士,从爵士乐中演化出了摇滚乐,相应的,当好莱坞黄金时刻已经成为过去式的当时,一批年轻导演开始了一种全新的尝试--反映与旧的生活观念相冲突的年轻一代和他们的生活方式,探讨社会和政治问题,具有强烈"反文化"色彩。

他们传承了好莱坞传统的明星制及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又在体制内进行了大胆新奇的尝试,赋予电影更具现实感的内容,并在其中发展了各种电影类型的表现手段。

这一历史性的时刻被称为"新好莱坞电影",将已经死气沉沉的好莱坞拖出了泥泞,再度令它充满了新锐的光芒。

大家都知道新旧好莱坞的分水岭是以一部电影为标志的,它就是伟大的《邦尼和克莱德》。

从人物的设置和事情发展的线索上来看,这是一部典型的融合了公路片的强盗类型影片。

在不同时期的强盗片中,导演们都赋予了主人公以不同的道德准则和形象的反面程度,而到了阿瑟·佩恩手中,对于曾经多次被搬上银幕的这一对雌雄大盗的传奇生涯,却采用了一种喜剧式的风格,对好莱坞传统强盗片的神话进行了反讽。

一个经济萧条、价值观念混乱的年代,上层虚伪堕落,下层受侮辱受损害。

逃避正统文化的压迫,历来有两条路:一条是黑社会,一条是温柔乡。

在这样的世界,以前者为形式,克莱德选择以持枪抢劫的形式作为自己活着的方式,这既是他的生产方式,也是他的生活方式,抢劫既是手段,本身也是目的。

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很热闹

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很热闹

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很热闹。

当时中国在搞文化大革命,西方则兴起了“新左派”运动。

一时间反殖民主义、反种族歧视、妇女争取权利、性解放等运动聚集在了一起。

到1968年这场运动达到了顶峰,学生游行、工人罢工,对资本主义的现存体制的不满情绪弥漫着整个社会,不少人认为革命已经到来。

在这场运动中青年人崇拜的精神领袖有3个,被戏称为“3M”。

因为他们的名字在西文中开头的第一个字母都是M,他们就是马克思、毛泽东、马尔库塞。

中国文化大革命提出“造反有理”,而这时西方激进的青年也要造资本主义世界的反。

有不少人成为毛泽东的信徒,被称为毛主义者。

马尔库塞可以说是当时西方的造反领袖了。

他1898年出生于柏林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里。

很早就积极参与政治活动,19岁加入社会民主党,两年后又退党以抗议它对无产阶级的背叛。

德国革命失败后他放弃政治,转而研究哲学,并且成为了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学生。

他搞哲学似乎比他搞政治更成功。

后来他加入了法兰克福学派,并成为其中的主要成员。

《单向度的人》是马尔库塞最著名的作品,它的核心就是批判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

这部作品为他在60年代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他被媒体称颂为“新左派之父”,成为了美国和欧洲最有影响的知识分子。

单向度的人也因此成了流行术语。

“向度”在英文中就是“dimension”,也可以翻译成“方面”或“维度”。

什么是单向度的人呢?说白了,就是那种对社会没有批判精神,一味认同于现实的人。

这样的人不会去追求更高的生活,甚至没有能力去想像更好的生活。

马尔库塞认为正是发达资本主义社会造成了单向度的人。

这样的社会是一个极权主义的社会,它压制不同意见和声音,压制了人们对现状的否定和批判。

这种观点也许会让你感到奇怪。

在我们的印象里,那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是很民主的。

那里有不同政党竞争,有新闻自由,政府的反对派和反对意见多得是,人民不满还可以上街游行示威,怎么在马尔库塞眼里就成了极权主义社会呢?马尔库塞认为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极权主义不同于以往的极权主义。

20世纪60年代是哪一年

20世纪60年代是哪一年

20世纪60年代是哪一年
20世纪60年代是1960至1969年。

在人们的记忆中,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当时许多欧美国家的青年人开始奉行一套与其父辈截然不同的价值观。

尤其是学生参加了政治抗议活动,并且爆发了许多反对越战和任何形式的战争。

人们开始更加关注为妇女和各色人种争取更多权利。

其中一些美国和英国的年轻人开始吸毒,并且比其父辈享有更多的性自由,尤其有了避孕药以后更甚。

那一时期的音乐和服装也反映出青年人新的思想方式。

英国那时是音乐和时尚很有影响的中心,因此人们有时会称这个时期为“时髦放纵的六十年代”。

20世纪60年代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

20世纪60年代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

20世纪60年代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日本在近现代快速崛起,成为世界的经济强国之一。

那么20世纪60年代日本为什么会迅速崛起?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20世纪60年代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一起来看看。

20世纪60年代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首先,日本经济崛起的一个最根本原因是调整生产关系,变革落后封建因素之束缚,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

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改革是日本经济兴旺发达的基础和前提。

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铲除封建残余势力,这无疑将会为本国经济发展打造一片蔚蓝的天空,打通迅速前进的道路,正是有效的措施才使生产力越提高,经济跃居大国之首。

这是二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根源。

其次,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对军国主义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

明治维新后,日本军国主义在政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使得军国主义浓厚,正是这股势力的膨胀,最终酿成了亚洲文明遭到践踏。

日本人民痛定思痛,大肆消除法西斯主义,虽然难动摇其根,残余犹在,但民主势力已占上风,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军国主义的抬头。

第三,日本重视科技教育事业,大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日本本身是一个资源短缺,农业不发达,领土狭小的岛国。

根据本国国情,日本政府把目光转向了科技教育,依靠科技来促进经济的伟大复兴,建立高科技高资本高附加值的新兴企业,通过一系列教育事业,培养一批又一批高素质人才,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科技的飞速发展的同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加快产品更新换代,使生产率大大提高。

在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只有科技才能兴国,只有科技才能使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日本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也正是这样做的。

第四,明治维新时期经济的迅速发展,为二战后经济的再次崛起奠定了物质基础。

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

在向帝国主义过程中,日本国家政权还与垄断资本结合在一起,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促进了基础工业和新兴产业的投资,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20世界6.70年代正确写法

20世界6.70年代正确写法

20世界6.70年代正确写法
20世纪60至70年代
20世纪60至70年代是1950年到1969年,20世纪60年代在人们的记忆中,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二十世纪指1901-2000年,公元元年都是从1年开始算的,没有0年的说法,也就是说1世纪是1-100年,2世纪是101-200年。

根据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以下简称《国家标准》),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以及时、分、秒,这是一个完整的时间系列,均应用小写数字(即阿拉伯数字)表示。

不能年、月、日用小写数字表示,而世纪和年代又用大写数字。

从一致性和协调性方面考虑,也不能出现前后不一样的写法。

20世纪60年代建筑设计风格

20世纪60年代建筑设计风格

20世纪60年代建筑设计风格摘要:一、20 世纪60 年代建筑设计风格的背景1.国际设计趋势的影响2.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变革二、20 世纪60 年代建筑设计风格的特点1.现代主义建筑的普及和发展2.功能性和实用性为主的设计理念3.结构技术与艺术的结合4.装饰艺术的简约化和现代化三、20 世纪60 年代建筑设计风格的案例分析1.北京工人体育场2.上海展览中心四、20 世纪60 年代建筑设计风格的影响和意义1.对我国建筑行业的推动作用2.对后世建筑设计的影响和启示正文:20 世纪60 年代,建筑设计风格在我国经历了一场巨大的变革。

这一时期的建筑设计风格,是在国际设计趋势的影响下,结合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变革,逐渐发展起来的。

首先,20 世纪60 年代建筑设计风格的特点之一是现代主义建筑的普及和发展。

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功能性和实用性,追求简约、抽象的设计风格,这一理念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在这一时期,我国的建筑设计逐渐摒弃了传统的装饰艺术,转向更为简洁、明快的现代主义风格。

其次,20 世纪60 年代建筑设计风格的特点之二是结构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这一时期的建筑设计,注重结构的美学表现,将结构技术与艺术融为一体,使建筑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再次,20 世纪60 年代建筑设计风格的特点之三是装饰艺术的简约化和现代化。

在这一时期,装饰艺术不再是建筑的主要表现手法,而是追求简约、抽象的现代主义风格。

这种简约化和现代化,使得建筑更具有现代感,也更加符合当时的审美需求。

在20 世纪60 年代建筑设计风格的案例分析中,北京工人体育场和上海展览中心是两个典型的代表。

北京工人体育场以其简洁、大气的现代主义风格,展示了我国建筑设计的新风貌;上海展览中心则以其结构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成为当时我国建筑设计的典范。

总的来说,20 世纪60 年代建筑设计风格对我国建筑行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我国建筑设计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10第十章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经济

10第十章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经济

第三, 30年代前夕,美国的国家垄断资本主 义发展仅限于一些部门; 到了50-60年代, 美国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已经全面而巩固地得到发 展。同时, 私人垄断资本、跨国公司也有新的 发展。
第四, 30年代时, 美国的对外政策以中立为特 征;而50-60年代美国的超级大国扩张主义态势, 使美国从一个反法西斯的盟主演变为谋求世界 霸权的国际宪兵。
第十章 20世纪六七十年 代的美国经济
20世纪60年代,肯尼迪政府通过“新边疆”政 策,对内实行经济改革,进一步加强国家对经 济的干预;约翰逊政府继续肯尼迪政府的事业, 实行“伟大社会”施政纲领,实行大规模财政 赤字,降低失业率,促进经济增长。1961年2 月-196910月,美国经济持续增长106个月, 被称为美国的“百月繁荣”时期。
第一节 肯尼迪的“新边疆”政策
1960年7月15日,出身名门豪族的约翰.肯尼迪在落杉 矶召开的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接受总统候选人 竞选提名演说,提出了“新边疆”(NEW FRONTIER) 的响亮口号。他说:“我们今天站在新边疆的边缘上 ----60年代的边疆。一个不知机会和危机边疆,一个 没有威胁的边疆。”“伍德罗.威尔逊的新自由预示我 们国家一个新的政治和经济体制。富兰克林.罗斯福新 政预示安全保障和挽救对他们是必要的。”“今天的 新边疆是未知的科学与空间领域,未解决的和平与战 争问题,尚未征服的无知与偏见的孤立地带,尚未答 案的贫困与过剩问题。”
第三,在1964-1965年间,国会通过一系列普通 教育、高等教育和业余教育立法,这些措施被 认为是实施伟大社会计划的关键。
第四,通过1965年8月的住房和城市发展法和 1966年示范城市发展法,以改善住房条件。
第五,为缓和贫富悬殊,适应结构性调整的需 要,进行职业再培训。其中最重要的是通过 1964年7月的经济机会法,进行职业再培训, 以满足由于结构调整失业变化的需求。

20世纪60年代美国背景。

20世纪60年代美国背景。

反主流文化/社会革命、反战运动、女性主义的崛起、西班牙裔和奇卡诺运动、新左派、犯罪、太空探索,是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社会状况的关键词。

其中反“主流文化运动”和“犯罪”与我们今天所评析的电影紧密相关。

[关键词]60年代;婴儿潮;反主流文化二十世纪60年代的美国社会喧闹不安,国内反战情绪高涨,少数种族作为重要的政治力量在美国社会舞台上的崛起,面对内忧外患,激烈的社会动荡令得激进的青年人们产生和传统对抗的情绪,对现有体制和生活状态的疑虑,反抗主流文化成为他们运动的目标。

从垮掉的一代中演化出了嬉皮士,从爵士乐中演化出了摇滚乐,相应的,当好莱坞黄金时刻已经成为过去式的当时,一批年轻导演开始了一种全新的尝试--反映与旧的生活观念相冲突的年轻一代和他们的生活方式,探讨社会和政治问题,具有强烈"反文化"色彩。

他们传承了好莱坞传统的明星制及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又在体制内进行了大胆新奇的尝试,赋予电影更具现实感的内容,并在其中发展了各种电影类型的表现手段。

这一历史性的时刻被称为"新好莱坞电影",将已经死气沉沉的好莱坞拖出了泥泞,再度令它充满了新锐的光芒。

大家都知道新旧好莱坞的分水岭是以一部电影为标志的,它就是伟大的《邦尼和克莱德》。

从人物的设置和事情发展的线索上来看,这是一部典型的融合了公路片的强盗类型影片。

在不同时期的强盗片中,导演们都赋予了主人公以不同的道德准则和形象的反面程度,而到了阿瑟·佩恩手中,对于曾经多次被搬上银幕的这一对雌雄大盗的传奇生涯,却采用了一种喜剧式的风格,对好莱坞传统强盗片的神话进行了反讽。

一个经济萧条、价值观念混乱的年代,上层虚伪堕落,下层受侮辱受损害。

逃避正统文化的压迫,历来有两条路:一条是黑社会,一条是温柔乡。

在这样的世界,以前者为形式,克莱德选择以持枪抢劫的形式作为自己活着的方式,这既是他的生产方式,也是他的生活方式,抢劫既是手段,本身也是目的。

20世纪60年代营销案例

20世纪60年代营销案例

20世纪60年代营销案例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也是营销行业迎来了一系列创新和改革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企业不得不寻找新的方式来吸引和留住消费者。

下面将介绍几个在20世纪60年代引起轰动的营销案例。

1.可口可乐创意广告在20世纪60年代,可口可乐通过一系列创意广告来吸引消费者。

其中最著名的是“有100万个阳光的可口可乐”,广告中展示了各种各样的人们在享受太阳下喝可口可乐的快乐时光,传达出可口可乐是一种能让人感到幸福和满足的产品。

这个广告不仅在电视和报纸上频繁播出,还通过流行音乐的形式被广泛传播。

2.露华浓“因为我值得拥有”露华浓是一家著名的化妆品品牌,在20世纪60年代推出了著名的口号:“因为我值得拥有”。

这个口号巧妙地将使用露华浓产品与自我价值联系在一起,通过让消费者感到自己值得拥有这些产品来吸引他们购买。

同时,露华浓还进行了一系列的产品创新和宣传活动,使得品牌逐渐成为时尚女性的首选。

3.约翰逊草本肥皂产品创新约翰逊草本是一家专注于香皂产品的制造商,在20世纪60年代引起了轰动的营销案例。

该品牌推出了一种新型草本配方的肥皂产品,在广告中宣传其天然和温和的特点。

广告词中强调了这款肥皂能够使皮肤细腻、健康、光滑,并明确告诉消费者使用该产品后会有明显改善。

这个词就是纺织评级公司参观用。

4.麦当劳快餐连锁店扩张20世纪60年代,麦当劳快餐连锁店开始迅速扩张,成为最受欢迎的快餐品牌之一。

麦当劳的成功得益于其创新的营销策略,例如通过在电视上播出引人入胜的广告,展示其美味可口且价格实惠的快餐菜品。

麦当劳还创造了一个有吸引力的形象,麦当劳小丑“麦当劳叔叔”成为品牌的标志之一,吸引了大量的儿童消费者和家庭消费者。

简析20世纪60年代美国反主流文化运动_张希民

简析20世纪60年代美国反主流文化运动_张希民

20世纪60年代美国爆发了青年大规模的反主流文化运动,青年们以各种方式攻击美国社会的主流文化以及社会规范,企图实践他们创造新的社会、新的生活方式的理想。

这场运动虽然持续时间不长,但对美国社会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反主流文化运动因何而发?采取哪些方式?对美国社会产生哪些影响?本文简单予以剖析。

一20世纪60年代的反主流文化运动是“一场紧缺时代的传统文化与丰裕时代新文化的文化内战”。

二战后,美国经历了经济繁荣的黄金时期,50年代经济高涨的强劲势头一直持续到60年代,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60%的美国人跨入了中产阶级的行列。

美国的经济实力和繁荣程度举世无匹。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消费水平的提高。

二战结束时,美国国民年人均消费为1350美元,1960年达到1824美元,增长了35%。

到1956年,81%的美国家庭有了电视,96%的家庭有电冰箱, 67%的家庭有真空吸尘器,89%的家庭有洗衣机。

生活水平的节节上升和社会强有力的消费导向,迅速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无限度地追求物质享受和超前消费蔚然成风,二战后的美国已是一个完全成熟的消费社会。

“婴儿潮”一代是“丰裕社会”的宠儿。

战后美国出现了历史上生育高峰——“婴儿潮”,二战结束到50年代末,美国大约有4000万人降生,占全国人口的20%。

“婴儿潮”一代基本上是在电视机前、在成堆的玩具中享受着电烤箱和微波炉食品长大的一代,被置于前所未有的充满纵容与溺爱的家庭环境中。

历经大萧条时代的父辈,竭尽所能给予自己的子女物质上的满足。

60年代,“婴儿潮”一代大多进入青年。

年轻人追逐新潮的特点,使他们不仅仅被动地适应市场,接受商品,而且还创造时尚,甚至领导商品消费的新潮流,一种新的青年文化悄然形成。

汽车、电视、唱片、摩托车、时髦服饰、流行音乐,都成为青年文化的组成部分。

它以对消费和享乐的追求不断冲击着强调节俭、自律的传统价值体系,“资本主义新教伦理”趋于瓦解:人们不再认为勤俭持家是美德,劳动与积累不是目的,只是消费的手段,享乐才是根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60~70年代美国环保运动史述评*羽 仪摘 要:20世纪60~70年代在美国发生规模空前的群众性的环境保护运动。

它有着极其鲜明的时代背景。

这次美国环保运动对美国和世界经济、政治以及人们的环境理念和环保实践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美国 环境保护 环保运动中图分类号:G9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 5675(2009)01- 177- 04美国20世纪60~ 70年代发生的环境保护运动,发轫于反对核污染和化学污染,由 寂静的春天 而深入, 以1970年地球日 示威运动为标志。

它对美国和世界历史特别是环境保护史的影响绝无仅有。

在我国环境境况与当时美国有诸多相似的今天, 研究美国那次环保运动, 其意义显见。

本文试图从历史缘起、社会背景、基本情况、特点和社会经济影响等几个方面对其加以评析,为我国环境保护以启迪。

一、20世纪60~70年代美国环保运动的兴起20世纪60~ 70年代的美国环境保护运动是美国历史上的自然(荒野) 保护运动和资源保护运动的发展和继续。

二战前的环境保护运动主要由少数精英个体发起并带动。

这些精英主要有约翰 缪尔、吉福德 平切特、等,环境保护的范围局限在自然环境和显而易见的污染,也没有形成统一的环境保护认识。

主要存在着以平切特为代表的为了利用而保护环境,和以缪尔为代表的为了保存而保护环境两种思想的争议。

二战前的资源保护运动为战后的环境运动留下了不少遗产。

首先, 它确立了政府对环境的主要责任以及资源保护立法的传统, 这些责任和传统在战后得以延续和扩大。

其次, 普通民众开始参与资源保护运动,资源保护意识开始在大众中间普及, 这为战后的环境运动奠定了人文基础。

第三, 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发展起来的生态学, 如克莱门茨的顶级演替学说、利奥波德的土地伦理学,从伦理学的角度论证自然保护的必要性, 对战后美国的环保运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20世纪60~ 70年代是一个充满着社会危机的年代, 但也是一个批判和反省的年代。

经历了战后50年代的经济繁荣和富裕的美国社会中的一切潜在和不安的因素, 这时似乎一下子都爆发了出来。

民权运动、女权运动、反战运动、学生运动、反主流文化等激烈地冲击这个社会的各个层面。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环保运动从反对核污染和化学污染起步。

其间,生态学家发挥了核心作用。

1945年6月, 美国在新墨西哥州试爆了第一枚原子弹。

原子弹的发明,使人类首次拥有了 一种可能导致地球上很多生命死亡的技术力量[ 1],但人类是否有足够的理智和能力控制这种技术力量, 却很令人怀疑。

在许多人看来, 核能象征着科技的被滥用: 像神话里的精灵再也放不回魔瓶里[ 2]。

核能一旦用于战争, 甚至可以使地球上的所有文明毁于一旦,所以许多科学家反对发展核武器。

1955年,爱因斯坦和罗素联合多位科学家, 发表了 罗素一爱因斯坦宣言 ,呼吁禁止核军备竞赛。

史怀泽( 敬畏生命 的伦理学的倡导者) 也通过广播电台,号召人们反对发展核武器[ 3]。

核能的和平开发利用也潜藏着巨大风险。

核辐射、核泄漏和核废料处置在技术上都是很棘手的问题, 一旦发生事故,就会使放射性物质散播开来, 污染空气、水源和土壤。

进入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可以导致人类基因突变、不孕不育和各种癌症。

因此, 核问题就已经不是 由专家来决定 的科学问题, 它取决于公众的意见, 因此, 是一个政治问题,而且是一个道德问题[ 4]。

1962年,一本名叫 寂静的春天 的书出版, 使环保运动往深层次发展。

作者卡森在书中通过对DDT 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杀虫剂毒素在食物链中的凝聚作用和最后对人体177* 作者简介:羽仪, 湖南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南长沙,410083。

和遗传所造成的危害,然而, 卡森的警告并不只是事实本身,它的更深的意义在于一个问题:人类应该如何去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在处理这种关系时如何去使用人的智慧和力量。

她言词坚决,却又不失恳切。

她告诉我们: 我们是在与生命 活的群体,它们经受的所有压力和反压力, 兴盛与衰败 打交道。

因此, 我们应当 认真地对待生命这种力量, 并克服 征服自然 这种妄自尊大的思想。

[ 5]该书在民众中激起了强烈的反响。

在半年时间里, 这本书仅精装本就售出了50万册,并由此在美国社会中掀起了一场大辩论:人类应当如何看待和处置地球上的其他生命。

从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公众就开始广泛地卷入到环保运动的潮流中来,他们以游行示威、街头抗议、集会演说等各种形式表达自己对环境的关注和对现状的不满。

1970年4月22日成为这次环保运动的标志。

大约2000万美国人走上街头,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和抗议活动, 借以表达他们对环境现状的不满和关注, 这一天后来被联合国定为地球日。

这次运动是 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有组织的示威游行 , 2000万人中几乎涵括了美国社会各个阶层,包括学生、政治家、科学家, 有大学教授和诗人,有普通市民和失业者。

他们在同一天聚集在美国各地的街道、大学、河岸、公园、公司和政府机关门口, 采用如游行、集会、演讲、抗议、植树和清除垃圾等来表达自己对环境的关注, 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而且,这次运动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曾经在民权运动和反战运动中活跃的青年积极分子, 甚至还有一些嬉皮士。

这些青年转向环境保护是很自然的,因为这同他们在60~ 70年代的反叛目标在很多方面是一致的 。

[ 6]在很多人看来, 地球日是环境革命开始的标志,它对这个国家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影响。

有关环境问题的报道越来越多地成为 时代 、财富 、 新闻周刊 、 生活 、 纽约时报 、 华盛顿邮报 等报刊的头版文章或封面要目。

生态学 、 环境代价 、 资源枯竭 、 河流富营养化 、 环境保护主义 等词汇很快流行开来。

与此同时,一系列有关环境保护和管理的法规也顺利出台。

至今美国所有的几百项环境法规, 大部分都是在当时制订的,其中一些最重要的法律, 如国家环境政策法、空气污染法、水污染法以及濒危物种法都是在这个时期推出的。

因此,有人称20世纪70年代是 绿色10年 。

二、环保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及原由美国环保运动有着强烈的社会历史背景,它与届时美国社会结构的演变和社会运动的助力有着紧密的关联。

首先,战后美国科技进步、经济繁荣,人们生活富庶。

其一,它使得美国步入富足社会, 整个社会日益中产阶级化。

家电、汽车已走入千家万户, 如电视的家庭拥有率, 1950年在10%以下,全部为黑白电视机,1980年增长到98%,几乎全部为彩色电视机,大多数家庭还不止1台[ 7], 电视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在向公众传播环境理念方面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

白领人口同蓝领人口的比率在1960年是0 49: 1,1970年上升到0 61: 1, 1986年则达到了1 24: 1[ 8]。

随着收入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拥有清洁舒适的自然环境。

其二,它缩短了工作时间, 同时也使人们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

闲暇时间增多, 旅游、休闲与娱乐成为人们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 人们开始追求 生活质量 , 参加各种户外游览和娱乐活动, 这对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三,它使得整个社会的教育水平得到普遍提高。

1965年, 17岁人口中中学毕业生的比率是76%; 1970年, 18至24岁人口的大学入学率达到了32%[ 9]。

随着教育的普及, 文化素养的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认知水平明显提高。

环境观念的转变拓宽了环保运动的社会基础,并预示着环境保护主义时代的到来。

[ 10]其次, 20世纪60~ 70年代各种社会思潮层出不穷, 反战运动、新左派运动、自由主义运动、反主流文化运动、民权运动和女权运动等各种社会运动此起彼伏, 连绵不断。

各种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与环境保护运动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各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和推动着环保运动的发生和发展。

其一, 各种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与环保运动有着许多相同的认识和观点,比如反战运动就核战争和化学武器给人类文明和环境的毁灭性破坏的警示,新左派运动就现代科技和现代工业对人们身心的摧残和对破坏环境的抨击等等就与环境保护主义者的主张不谋而合,而反对贫困及争取环境权益是环保运动和民权运动结合的纽带。

它们的思想构成了一种合力并给环保运动以更强劲的推力。

其二, 各种社会运动和社会思潮以其创造性的思想和主张为环保运动提供了理论养分和启迪。

在人与自然关系上, 反正统文化的主张就对环境主义者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反正统文化认为科学技术扭曲了人性,使人类失去其最宝贵的自然本性, 他们提出了要打破技术万能的口号,主张回归大自然, 与自然共生共息,反正统文化这种重归大自然的主张就被环境保护主义思想所汲取。

其三,各种社会运动也壮大了环保运动的队伍, 很多社会运动的参加者同时也积极地参与环保运动, 在一些社会运动进入低潮后, 他们把主要精力投身到环保运动中来,从而使这一运动具有持久性。

再次,美国社会对环境的认知程度在各种学说的阐释下有了极大的提升。

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很多学者从各个方面开展了对环境的研究, 研究领域包括了社会学、生物学、生态学、伦理学、经济学等。

这些研究的成果为环保运动的出现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如奥尔多 利奥波德的 沙乡年鉴 、罗纳德 科斯的 社会成本问题 、蕾切尔 卡森178湖南社会科学 2009年第1期寂静的春天 等。

卡森的 寂静的春天 直接引领了环保运动的深入,在 寂静的春天 出版30余年后,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为该书所作的前言中如此称赞了这本书: 犹如旷野中的一声呐喊,用它深切地感受、全面的研究和雄辩的论点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如果没有这本书, 环境运动也许会被延误很长时间,或者现在还没有开始。

她的声音永远不会寂静。

她惊醒的不但是我们国家,甚至是整个世界。

[ 11]同时期的经济学家也注意到了环境问题,并将环境问题作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科斯发表的 社会成本问题 , 就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了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交易费用和制度与效率之间关系问题。

科斯教授在这篇论文中的主要贡献在于他指出,如果交易费用为正, 不同的法律规定, 或者更宽泛地说,不同的制度安排, 会带来不同的资源配置的结果。

也就是说, 制度安排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到经济效率。

反过来,在解决一经济问题时, 采取哪种制度安排又取决于哪种形式的交易费用最低。

这个结论后来被美国华盛顿大学的诺斯教授概括为: 当存在交易费用时, 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 12]社会成本问题 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它对于环保运动发展的重要之处在于, 它从经济学的角度证明,政府必须建立环境治理的法律制度。

在哲学领域, 奥尔多 利奥波德因他对自然伦理和哲学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而被称为 美国自然保护主义之父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