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衢江区茶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衢州市衢江区农业品牌化建设成效问题及对策

衢州市衢江区农业品牌化建设成效问题及对策

衢州市衢江区农业品牌化建设成效问题及对策作者:吴怡菲毛聪妍吴晓斌来源:《南方农业·上》2024年第05期摘要在消费升级背景下,农业品牌化建设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农业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给农业品牌化建设工作提供参考,以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为例,介绍了衢江区在农业品牌化建设方面的经验做法,分析了衢江区农业品牌化建设存在的品牌意识不强、品牌定位不够精准、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需完善、品牌知名度不高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农业品牌化发展意识;注重系统谋划,明确农业品牌发展定位;坚持品质第一,完善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紧扣市场导向,提高农业品牌知名度等对策。

关键词农业品牌化;放心农业;乡村振兴;品牌营销;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ki.1673-890x.2024.09.0252022年,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印发《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2022—2025年)》,为农业品牌培育提供了更系统的思路、更可行的举措[1]。

农业品牌化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对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2]。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地处中亚热带,冬夏长、春秋短,光热充足,平原、丘陵、半山区、山区等农区层次丰富,环境、土质适合多种果蔬种植,农产品资源丰富。

近年来,衢江区坚持将品牌建设作为增强农产品竞争力、提高农业效益的重要举措,聚焦特色产业,积极开展放心农业品牌建设,塑强“衢江山农”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培育推介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品牌和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不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1 衢江区农业品牌化建设成效1.1 以放心农业为抓手,夯实品牌发展基石1.1.1 实施放心农业品牌化发展战略2013年以来,衢江区委、区政府将“放心农业”摆在区域发展的突出重要位置,制定放心农业发展实施意见,在全国首创放心农业八大体系,放心农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获得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等荣誉,蛟垄小皇姜、淘谷居鸡蛋等放心农产品先后入选G20峰会、杭州亚运会供货名单。

衢州市衢江区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衢州市衢江区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衢州市衢江区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摘要:茶产业是衢江区特色农业产业,是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近十年来,衢江区利用自身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茶叶生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从总体来看衢江区茶产业发展速度偏慢、规模偏小、品牌偏弱,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衢江区茶产业面临较大的挑战。

本文通过对衢江区茶产业经营现状、产业发展优劣势进行调查分析,指出衢江区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进而提出加快衢江区茶产业发展的对策思路,对促进衢江区茶产业发展和茶农致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茶产业;发展现状;对策茶作为一种最古老的饮料,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21世纪以来,我国茶产业发展迅猛。

衢江区有着悠久的茶叶产销历史,对茶产业也越来越重视。

近年来,衢江区以农业产业化为手段,基地建设为抓手,茶叶品牌建设为载体,大力推广无性系茶树良种,积极开展初制茶厂优化改造,使全区茶产业得到较快发展,日益成为山区库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1 发展现状衢江地处浙江生态绿茶产业带。

2022年衢江区茶园面积33100亩,其中采摘面积31000亩。

全年产茶1726吨,总产值21746万元,其中名优茶产量751吨,产值17096万元,名优茶产量、产值与全年占比分别为43.5%、78.6%。

1.1 茶区分布较广作者简介:金昌盛(1989-),农艺师,从事农业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研究工作,手机152****7589,E-mail:****************。

通讯作者:李建忠(1968-),高级农艺师,长期从事农技推广、植物保护研究工作,E-mail:****************。

主要分布于衢北、衢南和衢东三个茶区:一是南部乌溪江库区生态茶产区。

包括湖南、岭洋、举村、黄坛口4个乡镇,茶园面积12500亩,主产扁形茶类和针形茶、毛峰类茶。

该区域山清水秀、光热充足、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生产生态有机茶优势明显。

二是北部千里岗山区高山茶产区。

衢江区农业产业布局初探

衢江区农业产业布局初探

采 . 条 件 的可 采 用 机 耕 . 生 产 效 率 的提 高 促 进 效 益 的 增 有 以
长 ; 海 拔 5 0米 至 8 0米 的地 域 , 立 品 牌 名 茶 和 有 机 茶 对 0 0 建
依 托 大洲 、 坛 1、 溪 江 等 旅 游 线 , 自然 风 光 和 农 业 风 光 黄 7 乌 1 使
区 。 海 拔 5 o米 以下 的地 域 , 对 0 发展 相 对 集 中连 片 的茶 园 。 主 产 符 合 国家 卫 生 标 准 的大 宗 炒 青 、 青 等 绿 茶 , 步 实 行 机 烘 逐
使 主导 产 业 向 优 势 地 区 集 中 ,实 现 农 业 的 区 域 和 专 业 分 工 。
用 峡 川 、 南 、 洋 、 桥 、 真 等 乡镇 得 天独 厚 的 山 区 小 气 湖 岭 双 太 候 条 件 , 不 影 响 生 态 环 境 为前 提 , 以 发展 高 山 蔬 菜 和 野 生 蔬 菜。 横路 、 泽 、 坪 等 地 吊瓜 生产 应 形 成 规模 , 加 工 、 牌 杜 灰 在 品
发展 葡 萄生 产 ,0 2年 扩 大 到 10公 顷 。 花 等 乡镇 应 利 用 21 0 莲
年 , 区生 产 总 值 4 7 5 地 4 14万元 , 中第 一 产 业 1 1 1 其 16 1万元 ,
第二产业 132 9 2 3万 元 , 三 产业 12 2 第 4 3 0万 元 。第 一 产 业 中 农 业 8 5 5万 元 。 业 17 1万 元 , 牧 业 7 1 8万 元 , 业 75 林 35 畜 24 渔 63 6 7万元 。年 末 耕 地 总 面 积 14 4 顷 , 中 水 田 1 57公 72 公 其 5 6 顷 , 地 15 公 顷 。 旱 87

生态优先全面提升衢州市茶产业发展水平

生态优先全面提升衢州市茶产业发展水平

CHINATEA衢州地处钱塘江源头,具有生态优势。

绿色发展是贯穿“十三五”期间的一条主线。

茶产业绿色发展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衢州市茶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茶树良种化、制茶工艺、品牌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在产业规模、品牌市场影响力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为了提升衢州茶产业发展水平,在绿色发展中承担更多责任,笔者深入茶区开展调研,提出全面提升衢州茶产业发展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一、衢州茶产业发展历史1.从有史记载到解放前期衢州市已有1200多年的种茶史。

宋崇宁元年(1102)即在衢城设茶务实行专卖。

明代龙游县方山茶已是贡品,明正德六年江山仙霞关“四丛茶树”被封为“御茶”。

1941年9月,当代茶圣吴觉农在航埠镇万川村获准把东南茶叶改良总场改组为中国茶叶研究所(属财政部贸易委员会),首创中国茶叶研究所,在中国茶史上写下光辉一页。

2.1949—1984年1949年全市茶园面积只有860hm2,总产量290t。

茶叶作为出口创汇农产品,受到政府重视,发展较快。

1984年茶园面积达到顶峰的1.8万hm2,不过产品均为大宗茶,平均单产低于全省平均值,效益不高。

3.1985—1999年该阶段主要特点是名优茶发展初见成效。

茶类结构开始调整,虽然茶园面积逐年下降,但依靠科学技术发展,茶叶产值却稳步上升,尤其是名优茶开发效果明显,给茶农带来实惠。

1999年末全市名优茶产量占总产量15%,但产值占66%。

江山绿牡丹、开化龙顶分别获全国名茶称号。

4.2000年至今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茶产业步入转型升级,向绿色农业发展。

茶叶产品向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茶转变。

茶树品种向良种化、特色化发展,茶叶加工向机械化、智能化、自动化发展。

茶厂向清洁化、连续化发展。

茶延伸产品向食品、保健品、药品发展。

茶园向生态美丽园林化发展。

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有采摘茶园面积1.4万hm2,已建成标准化生产美丽茶园约1133.3hm2,其中千亩以上茶园4个,面积283.3hm2。

衢州市衢江区茶园规模化经营情况调查报告

衢州市衢江区茶园规模化经营情况调查报告

衢州市衢江区茶园规模化经营情况调查报告作者:陈时伟王海富徐三勤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第22期摘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衢州市衢江区茶园规模化生产经营的历史、现状,深入分析了衢州市衢江区茶园规模化生产经营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阐明了衢州市衢江区茶园规模化生产经营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对策。

关键词规模茶园;现状;问题;方向;对策;浙江衢州;衢江区中图分类号 S5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2-0305-021 衢州市衢江区茶叶种植基本情况衢州市衢江区茶叶种植历史悠久,1974年被国务院列入全国100个年产茶2.5万t以上的茶叶生产基地县,是浙江省出口绿茶“遂炒青”的生产基地之一。

1983年,种植面积达3 487 hm2,1988年茶叶产量为960 t,上缴税收占当年全县税收的10%以上。

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低山、丘陵茶园改种柑桔,山区茶园套种板栗、食用竹笋等经济林木,使茶园面积和产量连年下降。

2013年全区茶园面积1 812 hm2,其中采摘面积1 343 hm2,茶叶产量635 t左右,平均产量472.5 kg/hm2,其中名优茶产量346 t。

茶叶总产值6 663万元,其中名优茶产值5 536万元。

名优茶产量占茶叶总产量的54.5%,产值占83.1%。

现有茶园面积主要分布在南部乌溪江库区、北部千里岗山区及东南部丘陵地区等农民人均收入较低的区域。

经初步调查,目前衢州市衢江区承包面积在3.3 hm2以上的茶园规模生产经营者有26户,承包总面积313 hm2,规模经营茶园面积占全区茶园面积的比例仅有17.3%。

这一部分茶园是衢江区茶叶生产的主力,这些规模经营者正在引导和帮助着当地千家万户的小茶农。

2 茶园规模化经营主要成效2.1 改造衰老茶园规模茶园大部分是从原村级集体老茶园承包而来,在313 hm2规模茶园中,经重修剪或台刈更新的有182 hm2。

衢州市衢江区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衢州市衢江区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c u e me s r s a u o t ov r b e r ic s e o ntr a u e bo th w o s l e p o l mswe e d s u s d.
K yw r s Q j n ; e d s y r l s cu t m aue e o d ui g tai ut ;po e ; o ne esr a n r bm r
A s a t T i pp rcnld sted vlpn tt f e d syi u a gDs c,Q zo bt c r hs ae o c e h ee igs u o tai ut Q j n i r t uh u u o as n r n i t i Ct. B sd n h aayi f a vnae a d rbe s f ta n ut n ui g ir t i y ae o te n l s d at s n polm o e id s i Q j n D s c, s o g y r a t i
成为衢 江区农 业产业结构调整 的重点 支柱产业 。
亩 , 中无性 系 良种 茶 园 85 其 50亩 , 占全 区茶 园总 面 积 2. % ; 摘茶 园 面积 15o亩 。 以生产 绿 茶 为 55 采 9o
主, 占总产 量 的 9 % ; 茶 等 品 种 近 年 得 到 开 发 和 9 红 生产 、 优 茶 发 展 较 快 。2 0 名 0 9年 茶 叶 总 产 量 5 3 3 吨, 总产 值 13 4 9万 元 , 中名 优 茶 产 量 10吨 、 其 3 占 2 . % , 值 7 8万 元 、 5 . % 。五 年 来 茶 园 总 43 产 2 占 06
茶 产业 开发 , 大力 发展 名优茶生 产 , 着力 调整茶 产业

衢州市衢江区茶树良种化现状及成效

衢州市衢江区茶树良种化现状及成效

衢州市衢江区茶树良种化现状及成效摘要深入分析了衢州市衢江区推广良种种植必要性,阐述了衢州市衢江区茶树良种化发展现状,全面总结了衢江区连续2次被评为“浙江省茶树良种化先进县”的成功经验,并根据现代茶产业发展趋势和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提升衢江区茶树良种化水平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茶树良种化;发展现状;经验;建议;浙江衢州;衢江区衢州市衢江区茶叶生产始于20世纪60年代,盛于80年代,1988年茶叶栽植面积达3 467 hm2,茶树品种全是鸠坑种。

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由于管理粗放、茶园老化、产品单一,产茶效能日益低下,衢东丘陵地带茶区及衢北、衢南部分山区茶园改种水果和其他经济作物,茶园面积减至667 hm2。

因此,改变品种单一状况,推广能达高产、适制性广、制茶品质优良的无性系良种茶树种植势在必然[1-2]。

1 茶树良种化发展现状根据2001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茶树改良的通知》的要求,茶树良种推广成为衢江区茶叶生产的首要工作。

在统一规划基础上,2002年衢江区经作站在衢北太真乡塘坞口村、衢南湖南镇乌溪江东仓村设立茶树良种种植示范点,主要引进乌牛早、龙井43、安吉白茶等3个品种试种,在试种成功后,逐步向示范点周边推广,至2004年无性系良种种植面积达77 hm2,占茶叶总面积的8.9%。

2005年在衢东全旺镇大坪埂农场建成22 hm2良种种植标准化示范基地,其中:乌牛早6 hm2,浙农117品种5 hm2,龙井43品种7 hm2,安吉白茶4 hm2。

之后,衢江区衢北、衢南、衢东3个产茶区在示范点、示范园的引领下,经衢江区科技人员共同努力,茶树良种化工作稳步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到2013年底,衢江区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达868 hm2,占茶园总面积47.9%,其中新开发良种茶园721 hm2,换种改植面积147 hm2。

2009年,衢江区先后被浙江省农业厅评为“浙江省茶树良种化先进县”“浙江省茶厂优化改造先进县”,2013年再次荣获“浙江省茶树良种化先进县”称号。

衢州市衢江区茶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衢州市衢江区茶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Re s e a r c h o n D e v e l o p me n t C o u n t e r me a s u r e s o f T e a I n d u s t r y i n Qu j i a n g Di s t r i c t o f Q u z h o u C i t y WA NG Ha i - f u XU S a n -  ̄n C HE N S h i - w e i ( C r o p S t a t i o n o f Q u j i a n g D i s t r i c t i n Q u z h o u C i t y o f Z h e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e , Q u z h o u Z h e j i a n g 3 2 4 0 2 2 ) A b s t r a c t B a s e d o n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 t h e c u r r e n t s t a t u s a n d e x i s t i n g m a i n p r o b l e m s o f t e a i n d u s t r y d e v e l o p m e n t f o Q u j i a n g D i s t r i c t w e r e a n a l y z e d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l y - B a s e d o n t h e r e q u i r e me n t s f o c u r r e n t t e a i n d u s t r y d e v e l o p i n g a n d l o c l a c o n d i t i o n s 。 s o me c o u n t e r me a s u r e s f o r p r o mo t i n g s u s t a i n a b l e

加快遂昌茶产业发展的对策探讨

加快遂昌茶产业发展的对策探讨

加快遂昌茶产业发展的对策探讨尊敬的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女士们、先生们:我们正处于对传统茶产业的深刻转型阶段,茶产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结构调整中的重要对象,同时也是我国乃至世界茶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重要载体。

作为浙江省的一员,尤其是作为苍南县的一份子,我们对茶产业的未来有着莫大的期许。

为了加快遂昌茶产业的发展,为了将茶产业发展成为我国农业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亮点,我们特举行本次研讨会,共同探讨加快遂昌茶产业发展的对策,希望能够找到一条适合当地茶产业发展的新途径,让茶产业成为当地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

一、加强对茶叶品质管控,提升产业附加值茶叶品质是决定茶叶价格和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因素。

在加快遂昌茶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加强对茶叶品质的管控,提高茶叶的附加值。

在茶叶原料的选取上,要严格把控茶叶的品种和品质,保证茶叶的原料的优质化;在茶叶加工的过程中,要精细化管理,提高加工工艺,确保茶叶的品质和口感;在茶叶营销上,要进行品牌化经营,提升茶叶的市场价值和品牌形象。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茶叶的产业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拓宽茶叶产业链,延伸茶叶产业价值要加快遂昌茶产业的发展,就必须拓宽茶叶产业链,延伸茶叶产业的价值。

在目前我国茶产业链中,茶叶产业的价值链还比较单一,产业链较短。

为了提高茶叶产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我们要延伸茶叶产业链,加大对茶叶附属产品的开发和利用,如茶油、茶籽、茶粉等,增加茶叶产业链的长度和附加值。

通过拓宽产业链,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茶叶产业的全产业链竞争力。

三、加强科技创新,推动茶叶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是推动茶叶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在加快遂昌茶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加强科技创新,推动茶叶产业的升级。

要加大对茶叶种植和加工技术的研究,提高茶叶产业的生产效率和品质水平;要加大对茶叶营销和品牌推广的研究,提高茶叶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形象;要加大对茶叶产业链的技术创新,延伸茶叶产业的价值链。

浙江省茶产业传承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浙江省茶产业传承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浙江茶产业发展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唐代浙江茶区辽阔、贡茶众多,是茶叶兴盛、发展的重要时期;世界第一部茶书《茶经》在浙江问世;浙江长兴建立了中国第一座贡茶院。

宋代,在浙江就建立了茶叶交易场所——“玉山古茶场”。

浙江在18世纪初就开始茶叶对外贸易。

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世界茶乡看浙江》中写道“绿色的茶园,绿色的家园;绿色的产业,绿色的浙江;这是浙江的幸福现实,更是浙江的美好未来!”茶产业是浙江农业的支柱产业,在浙江省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和出口创汇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茶产业是实现“建设山上浙江,发展山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1]。

因此对浙江省茶产业传承发展进行研究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与重要的意义。

一、浙江省茶产业传承发展现状1.浙江省茶叶生产基本情况2010年以来,浙江省茶叶生产规模(茶园面积、茶叶产量)总体稳定,茶叶产值增长快速,名优茶优势明显。

据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2010—2017年度浙江茶产业发展报告数据,浙江省茶园面积由2010年的18.00万hm2,递增至2017年的19.96万hm2,年均递增率1.56%;茶叶产量由2010年的16.6万t递增至2017年的17.9万t,年均递增率1.12%;茶叶农业产值由2010年的86亿元递增至2017年的176亿元,年均递增率14.97%;名优茶产量由2010年的6.5万t递增至2017年的8.5万t,年均递增率4.40%,2017年名优茶产量占总产量的47.5%;名优茶农业产值由2010年的78亿元递增至2017年的145亿元,年均递增率12.27%,2017年名优茶产值占总产值的82.3%。

2.浙江省茶叶出口现状(1)浙江省茶叶出口总体情况根据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2010—2017年度浙江省茶产业发展报告数据,整理得到2010—2017年浙江省茶叶出口(图1、图2)和绿茶出口(表1)情况。

2010—2017年,浙江省茶叶出口量和出口额呈现出升降反复波动、一年增一年降“大小年”的趋势,2010年以来浙江省茶叶出口量和出口额占全国茶叶出口量和出口额的贡献率呈现下降的趋势,近两年又有恢复性回升的势头。

衢州茶产业发展现状

衢州茶产业发展现状

衢州茶产业发展现状衢州位于中国浙江省,是中国著名的茶叶产区之一。

衢州茶产业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质的茶叶品质而闻名于世。

近年来,衢州茶产业经历了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衢州的茶树种植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

衢州地处东经119°46'至121°18',北纬28°27'至29°41'之间,拥有丰富的降雨和适宜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茶树生长。

同时,衢州山区众多,土壤肥沃,海拔高低差异大,这为衢州的茶叶质量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衢州茶的品种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云雾茶、云南普洱茶、绿茶、红茶、白茶等。

其中,衢州的云雾茶是最著名的品种之一,被誉为“中国茶叶第一名茶”。

云雾茶以其颜色翠绿,香气高长,味道鲜爽而受到广大茶爱好者的喜爱。

近年来,衢州茶产业不断创新发展,注重提高茶叶的品质和附加值。

衢州茶叶公司和农户积极引进新技术,改进茶叶加工工艺,提高茶叶的质量和口感。

同时,衢州茶企还注重市场营销,大力推广和宣传衢州茶。

他们通过参加国内和国际的茶叶展会、举办茶文化节等活动,提升衢州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衢州茶企还通过电商平台和品牌经销商渠道扩大销售市场,增加茶叶的销量。

目前,衢州茶产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包括茶叶种植、茶叶加工、茶叶销售和茶叶文化传承等环节。

衢州茶企通过建立茶叶种植基地、茶叶品牌和茶叶博物馆等形式,完善了产业链条。

同时,衢州茶企还注重茶叶文化的传承,举办茶艺培训班、茶文化讲座等活动,培养了一批茶艺师和茶文化爱好者。

衢州茶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农民的增收和就业机会,也提升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平。

衢州茶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当地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越来越多的茶叶爱好者和游客慕名而来,品尝和购买衢州茶,体验茶文化的魅力。

总之,衢州茶产业作为中国重要的茶叶产区之一,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

衢州茶以其优质的品质和丰富的品种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衢州市衢江区官山底茶叶专业合作社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

衢州市衢江区官山底茶叶专业合作社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

Enterprise Development专业品质权威Analysis Report企业发展分析报告衢州市衢江区官山底茶叶专业合作社免责声明:本报告通过对该企业公开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并不完全代表我方对该企业的意见,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本报告出于对企业发展研究目的产生,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使用本报告所引起的一切后果,我方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不得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需引用或合作,请与我方联系:衢州市衢江区官山底茶叶专业合作社1企业发展分析结果1.1 企业发展指数得分企业发展指数得分衢州市衢江区官山底茶叶专业合作社综合得分说明:企业发展指数根据企业规模、企业创新、企业风险、企业活力四个维度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该企业的综合评价得分需要您得到该公司授权后,我们将协助您分析给出。

1.2 企业画像类别内容行业空资质空产品服务、供应成员茶叶种植所需的农业生产资料,组织1.3 发展历程2工商2.1工商信息2.2工商变更2.3股东结构2.4主要人员2.5分支机构2.6对外投资2.7企业年报2.8股权出质2.9动产抵押2.10司法协助2.11清算2.12注销3投融资3.1融资历史3.2投资事件3.3核心团队3.4企业业务4企业信用4.1企业信用4.2行政许可-工商局4.3行政处罚-信用中国4.4行政处罚-工商局4.5税务评级4.6税务处罚4.7经营异常4.8经营异常-工商局4.9采购不良行为4.10产品抽查4.11产品抽查-工商局4.12欠税公告4.13环保处罚4.14被执行人5司法文书5.1法律诉讼(当事人)5.2法律诉讼(相关人)5.3开庭公告5.4被执行人5.5法院公告5.6破产暂无破产数据6企业资质6.1资质许可6.2人员资质6.3产品许可6.4特殊许可7知识产权7.1商标7.2专利7.3软件著作权7.4作品著作权7.5网站备案7.6应用APP7.7微信公众号8招标中标8.1政府招标8.2政府中标8.3央企招标8.4央企中标9标准9.1国家标准9.2行业标准9.3团体标准9.4地方标准10成果奖励10.1国家奖励10.2省部奖励10.3社会奖励10.4科技成果11土地11.1大块土地出让11.2出让公告11.3土地抵押11.4地块公示11.5大企业购地11.6土地出租11.7土地结果11.8土地转让12基金12.1国家自然基金12.2国家自然基金成果12.3国家社科基金13招聘13.1招聘信息感谢阅读:感谢您耐心地阅读这份企业调查分析报告。

茶产业保护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茶产业保护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茶产业保护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茶产业是中国的传统重要产业之一,历史源远流长。

目前,全国共有茶园面积超过500万亩,年产茶叶量超过200万吨,年产值达到800亿元以上。

茶叶的种类有很多,如绿茶、红茶、乌龙茶等等。

茶叶不仅是重要的农产品,同时是重要的饮品,具有极高的经济和文化价值。

近年来,茶产业在国内外市场逐渐得到认可,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

因此,保护和发展茶产业已成为我国的重要经济任务。

本文是一份调研报告,旨在了解茶产业保护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建议。

一、茶产业的现状1.茶叶品质不断提高茶叶的品质是制茶工艺、茶树品种、栽培环境、生产管理等多个因素共同决定的。

近年来,茶叶品质在不断提高,特别是一些名优茶品,如龙井、碧螺春、武夷岩茶等,已经成为了国内外茶叶市场的优选品。

2.茶叶品种不断丰富茶叶品种的丰富程度也是茶叶产业发展的重要体现。

目前,我国的茶叶品种繁多,不仅有传统的绿茶、红茶、乌龙茶等,还有近年来新兴的花茶、饮用菌茶、果茶等。

品种的不断丰富也为茶叶加工制作和市场销售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3.茶产业发展遇到困难尽管茶产业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面临很多问题和困难,如茶树老化、茶叶种植技术落后、茶叶加工和贮藏条件不足等。

同时,茶叶市场竞争激烈,茶叶价格过多的不确定因素,使得茶农收益不稳定,影响茶叶的质量和产量。

二、茶产业保护发展面临的挑战1.茶叶品质和安全问题茶叶的品质和安全问题一直是茶产业保护发展的重要关注点之一。

当前,一些低质量茶叶以假乱真,甚至被添加有害物质,很难让消费者买到健康、安全的茶叶。

因此,加强茶叶产地的检查和控制,构建基于全产业链的总体治理体系,以确保茶叶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茶园水、土污染和生态问题随着茶园规模的扩大,茶园的水、土污染和生态问题日益严重。

本质上,这一问题并不是茶产业本身的问题,而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侵蚀和破坏。

因此,保护茶园的生态环境,营造良好的茶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衢州市衢江区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衢州市衢江区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衢州市衢江区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陈雪英;徐锦涛【摘要】本文总结了衢江区茶叶产业现状,深入分析了衢江区茶叶产业发展有利条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先进经验和本地实际情况[1]提出了应对困难推动衢江区茶叶产业发展方向和对策.【期刊名称】《茶叶》【年(卷),期】2011(037)002【总页数】3页(P108-110)【关键词】衢江区;茶叶产业;面临的问题;发展对策【作者】陈雪英;徐锦涛【作者单位】衢州市衢江区特产技术推广站;衢州市衢江区特产技术推广站【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71.1衢江区地处浙江西部,年平均气温16.3-17.3℃,全年日照时数1781.7-2118.6小时,大于或等于10℃积温5152-5508℃,无霜期251-261天,年平均降雨量1542-1763mm.全年气候`具有“春早、秋短、夏冬长”的特点[1]。

衢江区茶园80%以上分布在南北山区远离城镇,生态环境优越,无“三废”污染,很少施用化肥农药,是很好的无公害茶、有机茶的原料基地,此外,春季气温回升早,春茶比杭嘉湖宁绍地区早萌发5天左右,可以早上市,获得好效益。

近几年茶叶产业发展形势较好,名优茶产业发展迅猛,区级核心示范基地建设初见成效,茶场优化改造工作有续开展,无性系良种茶比例逐年提高,茶叶生产逐步向规模化和标准化转变。

茶叶已经成为衢江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支柱产业。

1 衢江区茶叶产业发展现状茶叶是衢江区传统特色农业产业之一,也是山区人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衢江区产茶历史悠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集体化时期,种植面积、产量直线上升。

1974年被国务院列入全国100个年产茶5万担以上的茶叶生产基地县,是浙江省出口绿茶“遂炒青”的生产基地。

1983年,面积达52300亩,1988年产量达960吨,茶叶税收占当年全县税收十分之一以上。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茶园面积和产量连年下降,茶园面积都维持在10000亩左右。

2005年开始,在衢江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下,通过几年坚持不懈的抓以“茶树品种良种化、品质生态化、产品品牌化、生产标准化、经营集约化”为特色的五优化茶产业开发,大力发展名优茶生产,着力调整茶产业结构,推动衢江区茶叶生产走出低谷、进入循环持续发展的道路,2010年衢江区茶园总面积达33500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8550亩,占全区茶园总面积25.5%;采摘茶园面积19500亩。

提升江山茶产业发展的思考

提升江山茶产业发展的思考

提升江山茶产业发展的思考浙江省江山市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朝就盛产茶叶,古称仙霞茶,北宋苏东坡有诗誉其“色香味”三绝,称其“奇茗极精”,明代正德皇帝赐名为绿茗,并列为御茶。

为挖掘传统名茶,1980年春科技人员在保安乡化龙溪、裴家地、龙井等村恢复试制成功,取名为“江山绿牡丹茶”,且在1982年商业部首届全国名茶评比中名列第二,作为全国名茶载入了《中国土特产大全》、《中国茶经》等书籍,因其品质优异,受到了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上世纪八十年代有茶园5万多亩,是浙江省20个茶叶基地县之一,由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现茶改果等现象,到1999年全市茶园面积只有2.2万亩,名茶生产趋向混乱,茶叶生产总量在全省排名退居20位之外。

1999年市委提出了“重振江山绿牡丹”的口号,成立了江山市绿牡丹名茶产业化协会,扎实开展了创品牌、建基地、扶龙头、拓市场等方面的工作,做到质量标准、生产基地、市场营销、品牌管理协调发展。

经过十年的努力,江山绿牡丹茶走上了品牌化、标准化、绿色化和产业化发展的轨道,而且发展势头强劲,良种茶园面积年均递增2000多亩。

2007年我市茶叶总产值突破亿元,成为亿元产业,在衢州市名列第二。

在2006年浙江十大名茶评选活动中,江山绿牡丹茶综合测评总分排名第十二。

针对我市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特提出江山茶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一、江山市茶叶产业发展现状1.产业布局较为合理,经营效益明显增长我市茶园区域布局明显,主要分布双溪口乡、廿八都镇、峡口镇、保安乡、凤林镇、新塘边镇、塘源口乡、石门镇、张村乡、碗窑乡等东南部山区乡镇。

2010年全市有920多户茶农,茶园面积4.3万亩,其中采摘面积4.0万亩,与1999年相比,茶园面积增加2万亩。

虽然今年我市春茶遇到极端低温天气,损失较重,但通过生产自救、强化管理等措施,全年茶叶产业态势良好,茶叶总产可达2100吨,产值1.4亿元,其中名优茶总产量为850吨,产值为1.25亿元。

浅析浙江茶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2

浅析浙江茶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2

浅析浙江茶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浙江茶产业从发现利用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茶叶几乎成为了中国的符号。

浙江作为产茶大省,对中国的茶产业来说,更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进年来,浙江茶产业发展迅速,无论是产量,还是效益都得到了快速的提高。

茶产业的发展对促进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但我们也应看到,该产业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和矛盾,在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面前,怎样趋利避害,促进浙江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当前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浙江茶产业发展历史及现状1.1浙江茶产业发展历史浙江产茶有史料可稽考始于汉代。

唐时,浙江茶叶不论是产品种类,还是加工制作,或是运销贸易,以及品饮艺术,都已相当发达。

据唐朝陆羽《茶经·八之出》所记,浙江已有10州55县产茶,与现今全省有65个市县产茶相较,其时已基本形成了茶叶生产分布区。

唐时贡品名茶迭出,据李肇《唐国史补》记载,当时全国贡品名茶有14品目,其中浙江有湖州顾渚紫笋茶、婺州东白茶、睦州鸠坑茶3目。

宋代是浙江茶叶的繁荣时期,除生产规模扩大、产品品种增加外,最为突出的是发明绿茶的炒青法制作,茶市、茶肆迅速发展,品饮游艺之风盛行,“径山茶宴”走出国门,传播到日本。

明清是浙江茶叶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茶树栽培和茶叶加工技术更趋成熟与定型,尤其是普及炒青制茶工艺,散茶独盛,带来了饮茶方式的大变革。

名茶新品不断崛起,几乎所有产茶区都有名品崭露,其中以西湖龙井茶最令人瞩目。

浙江茶叶源源输往国外。

从1843年到1894年的50年间,为平水珠茶出口的全盛期,年最高额曾达40万箱(约计20万担)进入民国时期,浙江茶叶走向衰落,由于印度、锡兰、印尼等国红茶兴起,国际茶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浙江茶叶出口下跌,到抗日战争前后,茶园大批荒芜,产量锐减,广大茶区民不聊生。

新中国成立前夕全省茶叶产量仅6600吨。

新中国成立后,浙江茶叶进入一个振兴时期,全省茶园面积,1950年为3.01万公顷,到1994年增加到14.34万公顷,增幅达3.76倍,平均每年增8.5个百分点。

衢州市茶叶生产实施“一优两高”的设想和建议

衢州市茶叶生产实施“一优两高”的设想和建议

衢州市茶叶生产实施“一优两高”的设想和建议
陆文龙
【期刊名称】《茶叶》
【年(卷),期】1995(021)001
【摘要】衢州市位于浙江西部,与闽、赣、皖三省毗邻。

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独特的气候资源及地形地貌,使茶叶生产已有1200多年历史。

衢州不仅是我国著名绿茶——“遂绿”的主要产区之一,而且是我省名茶荟萃之邦。

随着茶叶市场的放开,大力发展“一优两高”茶叶,已十分紧迫地提到茶叶生产的议事日程,它不再是单纯为解决卖茶难的权宜之计,而是加速传统茶业改造,实现茶叶生产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为进一步调整优化茶叶生产结构,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商品率,现就我市茶叶生产实施“一优两高”,提出如下建议和设想。

【总页数】3页(P9-11)
【作者】陆文龙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6.12
【相关文献】
1.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为推动实施"一优两高"战略作贡献 [J], 莫重明
2.实施名牌战略发展“一优两高”茶业 [J], 俞燎远;毛祖法
3.凝聚思想共识明确行动方向汇聚实施“一优两高”的强大精神力量 [J], 张新文;
4.履行检察职能推进生态保护奋力推动“一优两高”战略部署深入实施 [J], 赖玉芳;
5.促进“一优两高”农业增强农业总体实力——省农行为山东向农业强省跨越做出贡献行社三年注入农贷397亿元,“一优两高”贷款占六成 [J], 郑全金;水保泽;王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衢州市衢江区茶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在调研基础上全面阐述了衢州市衢江区茶产业发展现状,深入分析了衢江区茶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现代茶产业发展要求和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推进衢江区茶叶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茶叶产业;现状;问题;发展对策;浙江衢州;衢江区
Abstract Based on investigation,the current status and existing main problems of tea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Qujiang District were analyzed comprehensively.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current tea industry developing and local conditions,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promo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ea industry were provided.
Key words tea industry;status;current problem;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Quzhou Zhejiang;Qujiang District
衢江区位于浙江省西部,属浙西生态绿茶产业带。

衢江区北部千里岗山脉区域、南面乌溪江库区产茶历史悠久,20世纪70—80年代集体化时期茶叶生产初具规模,1974年被农业部列为全国100个年产2 500 t绿茶生产基地县之一,80年代茶叶生产成南北山区农业主导产业。

1988年全区茶叶面积达3 467 hm2,产茶960 t,茶叶税收占全区财政收入的10%以上。

由于产品单一及茶园老化,产茶效能低下,90年代茶叶生产跌入低谷,茶园面积和产量连年下降,茶园面积都维持在667 hm2左右。

自2002年全区开展茶树良种推广,茶树品种优化,产品结构调整,茶产业稳步发展。

到2013年,茶园面积1 813 hm2,投产茶园面积1 343 hm2,年产茶635 t,产值6 663万元,其中名优茶346 t,产值5 536万元。

1 衢江区茶产业发展现状
1.1 主栽品种及茶区分布
1.1.1 主栽品种。

衢江区在20世纪60—70年代茶树品种以鸠坑种为主,80年代末期少量引进福鼎大白茶。

2002年开始茶树良种推广,主要引进乌牛早、龙井43、浙农113、浙农117、迎霜、安吉白茶等无性系良种,2004年无性系良种种植面积达77 hm2,占茶叶总面积的8.9%。

之后,衢江区茶树良种推广工作稳步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08、2012年2次被省农业厅评为浙江省茶树良种化先进县,到2013年底,衢江区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达701 hm2,占总面积的38.7%,其中新开发良种茶园555 hm2,换种改植面积147 hm2。

1.1.2 茶区分布。

衢江区茶园主要分布于衢北、衢南和衢东3个茶区。

①北部千里岗山区优质茶产区。

本产区包括灰坪、上方、太真、双桥、峡川、杜泽等乡镇,茶园面积633 hm2,主产扁形茶类。

茶区山高雾重,植被丰富,自然条件良好,生产名优茶优势明显。

②南部乌溪江库区生态茶产区。

本产区包括湖南、
岭洋、举村、黄坛口4个乡镇,茶园面积793 hm2,主产扁形茶类和针形茶、毛峰类茶。

本区域山清水秀,光热充足,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生产名优有机茶优势明显。

③东部丘陵地区优质茶产区。

本产区包括全旺、横路、大洲等乡镇,茶园面积386 hm2,主产卷曲形茶、毛峰类茶。

茶区以丘陵缓坡地为主,土层深厚,光热充足,茶园立地条件良好。

1.2 基地建设
2002年之前,衢江区茶叶生产缺乏整体规划,茶园管理水平不一,特别是衢北山区、衢南乌溪江库区茶园失管严重。

2005、2011年衢江区委、区政府连续出台《衢州市衢江区茶叶生产提升工程实施意见》,为衢江区茶产业全面提升发展起极大的推动作用。

目前,衢江区已建成218 hm2乌溪江库区茶叶主导产业示范区,全旺茶叶精品园69 hm2,岭洋茶叶精品示范基地21 hm2,灰坪有机茶生产基地53 hm2。

同时,大坪埂茶业公司69 hm2基地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大山茶叶公司、文昌阁茶业公司、正康茶叶有限公司、塘坞口茶叶合作社共176 hm2基地产品通过有机食品认证。

1.3 茶叶加工
衢江区现有规模初制茶厂17个,其中衢南库区8个、衢北山区5个、衢东茶区4个,另外单机作业加工点130多处。

大山茶叶公司、文昌阁茶业公司、正康茶叶有限公司、大坪埂茶业公司、溪里香茶叶公司、灰坪茶厂属2005年后新建并通过QS认证,其余11个茶厂大多是20世纪70—80年代建成,大日坂茶厂建于60年代,设备老化,加工能力低。

目前,衢江区名优茶以生产扁形茶(龙井)、卷曲形茶(碧螺春)、针形茶、毛峰茶等绿茶为主占96%,红茶、乌龙茶占4%。

名优茶80%由规模茶厂、单机加工点生产,20%青叶出售给外部客商,大宗茶主要由衢南、衢东茶区生产。

1.4 品牌培育
衢江区包括“大山”、“九龙神针”、“大雾源”、“大坪埂”、“溪里香”、“凉茶”、“帝如丁香”7个企业品牌,还没有集体地理标志品牌。

“大山”、“九龙神针”在本地有一定知名度,大山牌“衢州玉露”2008年获得“浙江名牌农产品”,2010年获得浙江绿茶博览会金奖,2011年获得第四届义乌博览会金奖,2012年获得浙江省著名商标、浙江农博会金奖,“九龙神针”2011年获得浙江省著名商标。

1.5 产业化水平
2005年开始,衢江区先后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26个,从事茶叶生产为主的家庭农场11家,年产值5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4个。

初步形成以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为主体的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

衢北山区、衢南乌溪江库区零散分布茶园主要以单机作业为主,处于自产自销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