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杂色斑驳的老房子——太原老民居的历史文化解读
太原王家大院的历史沉淀与文化传承
太原王家大院的历史沉淀与文化传承太原王家大院,是山西省太原市历史悠久的村落之一。
这里有一座保存完好的清代大院,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著名于世。
这座大院曾经是一位财主家族的住所,自建成以来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今天,太原王家大院已经成为了一处文化旅游景区,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观赏。
太原王家大院的历史沉淀王家大院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当时的主人是一位姓王的财主。
这座大院占地面积宽敞,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共有三进五院,包括前厅、主厅、翼房、庭院等。
整个大院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部是居住区,北部则是贮藏物品和种植作物的地方。
大院内外均是上好的材质,结构严谨且富有特色。
在王家大院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发生了不少有趣逸闻。
例如,传说中有一个王家二少爷,他喜欢热闹和玩乐,大院的前厅就成了他的聚会场所。
而这个前厅却非常特别,它的檐口采用的是石雕,这在当时并不常见。
另外,王家大院的内部装饰也是王家人精心布置的,墙上挂着美丽的字画和装饰品,使整个大院充满了华丽的气息。
太原王家大院的文化传承王家大院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正是由于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王家大院永远是国内外游客眼中的文化古迹。
如今,王家大院已经成为以文化旅游为主要特色的景区。
每年,数以万计的游客来到这里,体验传统文化与历史风情。
除了欣赏大院的建筑和装饰,游客还可以参观陈列在大院中的文物展览,以及各种传统文化表演。
这些活动可以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历史深度。
作为一处文化遗产,王家大院带给了我们无限的思考与启示。
它不仅仅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更是一份民族文化的瑰宝。
在现代,我们不仅要尊重传统文化,还要探索如何让这些文化活动下去,进而发扬光大,这才是真正的文化传承。
总之,在太原市的王家大院,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可以看到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命力和活力。
正因为有了太原王家大院这样的文化瑰宝,我们才能够更深刻地了解古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的处世哲学和价值观。
山西民居新
山西的村落无论大小,很少没有一个门楼。 村落的四周,并不一定都有围墙,但是在大道 入村处,必须建这种一座纪念性建筑物,提醒 旅客,告诉他又到一处村镇了。河北境内虽也 有这种布局,但究竟不如山西普遍。 山西民居的建筑也非常复杂,由最简单的穴 居到村里深邃富丽的财主住宅院落,到城市中 紧凑细致的讲究房子,颇有许多特殊之点,值 得注意的。
二、山西民居的历史
远古与早期的山西民居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早在新石器时期窑洞就是生活在黄河 中游的氏族部落居住的主要形式。在以后漫长的年代里, 窑洞一直是山西广大山区民居的一种重要形式。唐宋时期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山西民宅逐步有了木结构 的房屋,砖瓦房屋。
明清时期的山西民居
明清两代,山西民居建筑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山 西晋商崛起,雄霸一方,盛极一时。代表性的有晋中的乔家、 王家、曹家、渠家、常家等院落建筑群,晋东南的皇城相府、 郭峪村老巷老宅、柳氏民居堡寨,晋南的丁村老宅,晋西北 的碛口古镇。
乔家大院闻名于世,不仅因为它有作为 建筑群的宏伟壮观的房屋,更主要的是 因它在一砖一瓦、一木一石上都体现了 精湛的建筑技艺。南北六个大院院内, 砖雕、木刻、彩绘,到处可见。
乔家大院总体布局为一个完整工整的双“喜”字,欢悦祥 和尽在其中; 王家大院巧妙地将其姓氏和前辈对子孙加官晋爵的热望 寄托其中,以其内部相通之甬道呈显“王”字格局; 太谷三多堂则将多子、多福、多寿的民俗注入其中,院 落呈“寿”字形结构。
古 时 代 的 农 村 窑 洞
晋西北民居
晋西北民居主要存在两种类型。 其一是靠崖窑(也称山窑洞) 。即在垂直崖面上开掘横向 穴洞 的一种民居形式。 其二是两层重檐木楼。这一带盛产杉、 松树,为这一带 人民建造木构架 住宅提供了物质前提。该住宅首层 层高较低,但二层相对较高,因为当地 雨水较少,屋 顶做得平缓。主房坐北朝南,前部多设上下前廊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中国山西省因其众多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民居而闻名于世。
这些民居多建于明清时期,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誉为中华建筑艺术的珍品。
本文将就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的建筑特点、装饰艺术以及历史文化价值作一综合评析。
一、建筑特点1.1 结构布局山西明清时代民居的结构布局多呈“四合五天”、“四合六院”等形式。
“四合五天”是指四面围合、中部为天井,房屋分布在围合之中;“四合六院”则是指四边为围墙,中部为中院,分布有六个小院。
这种布局既能满足家庭生活对私密性的要求,又具备一定的通风采光效果,充分体现了古代建筑的人文关怀。
1.2 建筑风格山西明清时代民居的建筑风格以木结构为主,瓦砾为覆盖,多为典型的仿木结构建筑。
这种建筑风格在古代中国极为常见,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木结构的“挑檐飞檐”和“斗拱”结构。
这些建筑在雨雪天气中可以有效地排水防潮,适应了山西省的气候特点。
1.3 装饰手法在山西明清时代民居的建筑中,装饰手法的运用十分讲究,主要表现为雕刻、彩绘、砖雕、窗棂等。
这些装饰手法在保持建筑整体风貌的也赋予了建筑更多的艺术韵味。
山西的窗棂也十分有特色,多为木质或砖石制作,造型精美,富有地方文化特色。
二、装饰艺术2.1 木雕木雕是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装饰艺术中最为精湛的一种形式。
木质建筑的结构和装饰大多采用木雕工艺,这些木雕包括了房梁、门楣、窗棂等,都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木雕的题材以花草鸟虫、人物题材为主,雕工精细、栩栩如生,展现了当地木工匠人的高超技艺。
2.2 彩绘山西明清时代民居的彩绘艺术也是其独特魅力之一。
墙面、梁柱、门窗都被精美的彩绘所点缀,这些彩绘主题多为吉祥图案、古代传说、人物故事等,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彩绘艺术通过艳丽的色彩和生动的图案,为建筑增添了不少活力和韵味。
山西明清时代民居的砖雕装饰也颇具特色。
砖雕从屋檐到地面,从门窗到庭院,无处不在,充分展现了古代工匠们的智慧和艺术功底。
山西民居特色及演化历史分析
山西民居特色及演化历史分析山西位于中国的北部,素有“三晋之乡”的美誉。
山西的民居特色丰富多样,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既受到历代政权的影响,又受到地域文化和气候环境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特色。
本文将从山西民居的特色和演化历史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山西民居的特色1.城堡式建筑:山西地处黄河以北,历来是军事要地,因此许多山西民居都具有城堡式建筑的特点。
这类建筑多为高墙围合,有城门和城楼,内部有坚固的护城河和堡垒,保护居民免受外来侵害。
同时,城堡式建筑还有利于居民互相交流和防御。
2.四合院建筑:四合院是山西民居的代表性建筑之一,也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典型代表。
四合院由四个独立带院墙的住宅围成一个中心庭院,形成四方相对的布局,寓意着天地四象的完美结合。
四合院以敞亮、通风和采光好为特色,屋内多为木制结构,装饰精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室内装饰:山西民居的室内装饰非常注重细节和艺术性,常常使用木雕、砖雕、石雕等工艺品来进行装饰。
尤其是木雕,在山西民居中起着重要的装饰和实用作用。
木雕种类繁多,有门窗雕花、梁柱雕刻、壁画等,造型精美,富有地方特色,给人一种独特的视觉美感。
二、山西民居的演化历史1.宋代:宋代是山西民居建筑演化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山西的经济蓬勃发展,人口增长迅速,农田开垦扩大,需要大量的居住空间。
于是,四合院成为当时最主要的民居类型,受到人们的欢迎。
同时,由于战乱频繁,城堡式建筑也开始出现,以提高居民的安全性。
2.明代:明代是山西民居建筑发展的高峰期。
在这个时期,山西民居的规模更加恢宏,建筑风格更加繁复。
四合院的布局更加规整,室内装饰更加精美。
同时,建筑采用了更多的砖木结构,增加了建筑的稳固性和耐久性。
3.清代:清代是山西民居演化的最后一个阶段。
在这个时期,由于政治和经济的变化,山西民居的建筑风格开始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四合院,还出现了许多新的建筑形式,如戏楼、庙宇和街道建筑等。
这些建筑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和经济发展。
太原古城文化特色介绍
太原古城文化特色介绍太原古城位于中国山西省太原市,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古城。
太原古城以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的关注。
本文将从太原古城的历史、建筑、文化和传统习俗等方面介绍其独特的文化特色。
太原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多年前的夏代。
在历史的长河中,太原古城曾是晋国的都城,也是北方重要的军事要塞。
这使得太原古城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传承。
太原古城的建筑也是其独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城内的建筑风格多样,有宋代的木结构建筑,元代的仿木结构建筑,明代的砖石建筑等等。
这些建筑物保留了古代建筑的风格和特色,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
古城内的建筑群落布局合理,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景观,给人们带来了独特的视觉享受。
除了历史和建筑,太原古城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里是晋商文化的发源地,晋商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商业家族之一。
太原古城内的许多建筑和街道都保留了晋商的影子,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当年晋商的繁荣和商业氛围。
此外,太原古城还有丰富的传统习俗和民俗文化。
比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太原古城都会举行盛大的龙舟赛,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赛。
这个传统习俗已经延续了数百年,成为太原古城独有的文化活动。
太原古城的文化特色不仅体现在历史、建筑和传统习俗上,还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艺术表达上。
太原古城的居民善于传统手工艺,如刺绣、木雕和陶瓷制作等。
这些手工艺品不仅体现了太原古城居民的智慧和技艺,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太原古城还有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表演,如皮影戏、评剧和民间舞蹈等等。
这些艺术形式不仅丰富了太原古城的文化内涵,也为游客带来了独特的视听享受。
太原古城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古城,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
其历史、建筑、文化和传统习俗等方面都展示了太原古城的独特魅力。
太原古城的文化特色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也为人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窗口。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山西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这里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明清时期,山西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留下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民居,这些民居形态各异,构造精致,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瑰宝。
山西民居的特点之一是飞檐翘角。
飞檐是建筑物顶部的悬挑部分,有时会有各种形状的装饰物,如鸟、兽等。
翘角是指墙角向上翘起,像龙或蛇的形状,使建筑物更加具有飘逸的感觉。
这些飞檐翘角的装饰,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遮防雨水流入室内。
山西民居的另一个特点是庭院。
庭院是居民生活的重要场所,可供居民活动,种植花草,放置家具等。
山西的庭院一般由几个门厅、东西厢房和后厅构成,每个厅中间都有一个天井。
天井的中心常常种有一棵古树或太阳花,与庭院的四周形成鲜明的对比,美化了整个庭院的环境。
山西民居的建筑结构也是有特点的。
传统山西民房采用梁架结构,其特点是梁柱间距很大,梁和柱子都很粗,梁柱质量都比较好。
这种结构可以保证屋子宽敞明亮,比较稳固,也比较耐久。
而且,这种结构便于修建时的标准化,因此在山西地区广泛使用。
此外,山西民居的彩画和雕刻也非常精美。
彩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的民居彩画常常描绘山水、花鸟、人物等自然和人文景观,色彩斑斓、艳丽。
雕刻则是山西民居的另一重要特点。
山西的木雕、砖雕等具有独特的风格,通常是根据当地文化和历史背景进行设计,既有形象逼真的神鬼、动物,也有精美的图案和花纹,充满了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总的来说,山西民居宽敞明亮,美轮美奂,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它们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惯。
山西太原古县城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一)
山西太原古县城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一)引言概述:山西太原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古县城,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这些文化遗产包括建筑、雕塑、绘画、古代文物等各个方面,展现了太原古县城独特而丰富的历史内涵。
本文将以五个大点来探讨太原古县城的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
正文:1. 古建筑1.1 太原古县城是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古建筑是它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1.2 太原古县城内保存着众多的古建筑,包括城墙、古庙、古街等。
其中最著名的有九龙潭城墙、开化寺、运城府城等等。
1.3 这些古建筑的建造和布局保留了古代城市规划和建筑技术的痕迹,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参考。
2. 雕塑2.1 太原古县城的雕塑作品多样且独特,展示了太原古县城的文化底蕴。
2.2 这些雕塑作品以传统图案和题材为主题,表现了古代文化、历史事件、传说故事等。
2.3 代表性的雕塑作品包括大型的城市雕塑、历史人物铜像等,以及小型的街头雕塑和园林雕塑。
2.4 这些雕塑作品不仅丰富了太原古县城的艺术氛围,也成为游客欣赏和学习的重要场所。
3. 绘画3.1 太原古县城的绘画作品丰富多样,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特点和风格。
3.2 这些绘画作品包括壁画、书法、装饰画等,涵盖了儿童画、民间画、古代官方画等不同类型。
3.3 这些作品的题材广泛,有描绘历史事件和传统文化的,也有表现自然风景和生活场景的。
3.4 太原古县城的绘画作品以独特的韵味和技艺而著名,是中国绘画历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古代文物4.1 太原古县城内保存着丰富的古代文物,是研究太原历史和文化的宝贵资料。
4.2 这些古代文物包括陶器、铜器、玉器、书画、青铜器等,种类繁多。
4.3 这些文物的年代跨度广泛,包括夏、商、周、秦、汉、唐等不同时期的文物。
4.4 太原古县城的古代文物展示了太原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也是游客了解太原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
5. 艺术活动和传统文化5.1 太原古县城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举办了各种艺术活动。
太原历史文化
太原历史文化引言:太原作为山西省的省会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它是中国重要的古都之一,拥有着众多的文化景点和历史遗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索和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从太原的历史、文化、建筑、文物以及传统艺术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以展现太原的历史文化之美。
概述:太原是山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山西历史上的重要城市。
太原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具有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
太原的文化沿袭了汉、魏、晋、宋等多个朝代的传统,形成了独特的太原历史文化。
正文内容:一、太原的历史概览1.太原的起源和发展史太原最早的名称和原始居民太原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发展脉络2.太原的历史名城太原在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太原作为军事要地的历史背景和意义3.太原的历史人物太原出产的历史名人和英雄人物他们对太原历史文化的贡献和影响二、太原的文化遗产1.太原的建筑风格和特色太原古城的建筑布局和城墙构造太原传统建筑风格的代表性建筑2.太原的文物保护与世界遗产太原重要的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太原的申遗情况和世界遗产保护工作3.太原的文艺复兴与城市形象太原在近代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城市改造文艺复兴带来的对太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三、太原的传统艺术1.太原的音乐与舞蹈文化太原的传统音乐乐器和音乐风格太原的舞蹈形式和表演传统2.太原的戏剧与曲艺文化太原的传统戏曲剧种和表演形式太原的曲艺文化和演艺传统3.太原的书法与绘画艺术太原著名书法家和画家的作品和风格太原的书画艺术教育和传承方式四、太原的民俗文化1.太原的传统节日与庆典活动太原重要的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太原的传统节庆对居民生活的影响2.太原的传统民俗习惯和风俗礼仪太原特有的传统习俗和风俗习惯太原独特的礼仪文化和人际交往方式3.太原的传统手工艺与工艺美术太原传统手工艺技艺和代表作品太原的工艺美术产业和传统工艺保护五、太原的文化交流与传承1.太原的文化交流与多元发展太原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外来文化对太原文化的影响和融合2.太原的文化产业与旅游发展太原的文化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文化旅游对太原经济的影响和带动3.太原的文化教育与传承机制太原的文化教育体系和传承机构太原的文化传承方式和项目开展总结:太原历史文化独特而丰富,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深入了解了太原的历史概览、文化遗产、传统艺术、民俗文化以及文化交流与传承等方面。
民居艺术论文
浅谈山西民居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内涵山西民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例如著名的乔家大院,就是山西民居的主要代表。
山西民居的建筑依靠独特的地理,经济,政治等条件,对文化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山西民居代表了山西独特的地域特色,体现出由黄土高原的特定自然环境而产生的特定建筑形态。
山西冬天严寒,所以防寒与保暖是山西民居的特点之一。
院落布局坐北朝南,向南的窗户开口较大,可以吸收更多的太阳光照,有利于冬季取暖。
由于山西风沙较多,平原土地少,所以院落较窄,以便抵御风沙,又能节省土地资源。
山西民居主要分梁架式和窑洞式,窑洞式主要分布在黄土层较厚,气候干燥的区域,节省建筑材料,施工简单方便,冬暖夏凉,经济实用。
梁架式的坡顶上又一个空气隔离层,夏天可以减少太阳辐射,冬天可以抵御寒冷的空气,外墙和屋顶都比较厚重,满足山西人民保暖的需求。
山西民居的院落基础构架多为长方形,平面布局以合院形式为主,形式多样,主要有串联型,并联型。
串联型通过院落的串联扩展成几进院落,并通过轴线上院落尺度比例表达了建筑空间的主次关系和内外关系,形成多层次的空间效果。
并联型通过院落的并联形成多轴线的建筑群体,同年各国各个院落尺度,比例和建筑形制体量的差异形成对比,暗示院落的主从关系。
像乔家大院这样的大型宅院群体组合,既有院落的并联又有院落的串联,空间层次丰富。
山西传统民居虽以合院为主,但其组合形式都与北京四合院,南方四合院都不同,独具特色。
山西民居合院主要有三合院和四合院,三合院主要分布在山西的晋东南地区,一般大门居中,大门对面设有照壁和左右厢房各3间,堂房位于横向的中央,多为3间或5间,堂房不住人,用于祭祀和储存粮食。
堂房后设有后院,厕所设在西南角。
四合院是山西民居的一种重要形式,主要分布在晋中地区,大门可以分为屋宇式和墙垣式,区别在于有无门屋,大门临街的一面设影壁,前院与内院以中门院墙隔开,前院外人可入,内院非请莫入。
前院较浅,用作门房,客房,客厅。
太原古县城的特色设计理念
太原古县城的特色设计理念太原古县城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遗存之一,其特色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的精华,凝聚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首先,太原古县城的特色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城市规划理念。
太原古县城以天地人合一的理念为基础,布局以严密有序的方式展开,城市内外环环相扣。
城内有巷道纵横,有鳞次栉比的街市,有巨大的城门和城墙作为防御措施。
城门之间的街道则非常宽敞,两边建有宏伟的商业建筑和居民住宅,形成了一种繁荣繁忙的市区景象。
整体布局以城市的功能为导向,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理念。
其次,太原古县城的特色设计理念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特点。
城内的建筑以古朴典雅为主,采用了传统的斗栱、斗拱、檐柱等建筑技术,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建筑的形制分为庭院式和楼阁式两种,庭院式建筑多用于居民住宅,楼阁式建筑多用于官府或寺庙。
建筑外观以黄色为主,色泽鲜明,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同时,建筑的细节处理非常讲究,不论是木雕、砖雕还是石雕,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和精致细腻的造型。
整体上,太原古县城的建筑风格充满了浓厚的历史和文化氛围。
再次,太原古县城的特色设计理念融入了当地的地域文化特点。
太原地处山西省,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太原古县城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地势起伏和水源的分布,采取了山势围城的布局,使城内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并配备了坝塘、水渠、井泉等设施,保证了城市的正常运转。
此外,太原古县城还融入了当地的民俗文化,例如在建筑中加入了许多神话传说的元素,如门楼上的石狮、屋檐上的石龙等,体现了这座城市独特的地方特色。
综上所述,太原古县城的特色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的精髓,以天地人合一的理念为基础,兼顾了城市的功能需求和文化内涵。
这座古城以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魅力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和研究者,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一环。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中国山西省是明清时代民居建筑的重要代表地之一,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建筑工艺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赏析。
明清时代的山西民居不仅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底蕴,更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和传统。
本文将对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进行赏析,探索其建筑特色和历史意义。
一、建筑特色1.木结构明清时代的山西民居主要采用木质结构,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特色之一。
木结构民居在保持房屋结构稳固的也能适应地区特有的气候和地震等自然灾害。
在山西的民居中,木材的选择和搭建方式都有独特之处,使得民居更具有观赏性和实用性。
2.砖瓦建筑另一特色就是山西明清时代民居采用了大量的砖瓦来进行建筑。
砖瓦作为建筑材料,不仅具备坚固耐用的优势,更能为建筑增添美观和艺术性。
民居的屋顶多为琉璃瓦,搭配着各种不同形状的砖雕,装饰出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
3.院落式布局山西民居的布局多采用了院落式的设计,形成了“四合五天井”的典型特征。
院落一般以木质或砖石建筑围合而成,形成私密的生活空间。
而院内的天井则起到采光、通风和美化空间的作用,形成了独特的居住格局。
4.雕刻工艺明清时代的山西民居以其精美的雕刻工艺而闻名。
房屋的门窗、梁柱、栏杆等处都有精美的木雕和砖雕,这些雕刻不仅为民居增添了华丽的装饰,更展现了当时匠人们的高超技艺和对生活美学的追求。
二、历史意义1.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山西明清时代民居的建筑特色和工艺水平,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精髓。
木结构、砖瓦建筑、院落式布局和精美雕刻等元素,都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性特征,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独特魅力。
2.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明清时代的山西民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生活习俗。
从民居的建筑布局和装饰风格中,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人们的审美情趣,对于研究明清时代的社会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传承了中国古代建筑技艺山西明清时代民居承载着丰富的建筑技艺和艺术传统。
在这些古老的民居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匠人们的智慧和勤劳,以及他们对建筑艺术的执着追求。
谈太原历史民居的保护
历 史民居不是古 代帝王将相 的宫 殿 , 而是普通百 姓 的栖 身之 保存完 好的仅 占两成 , 剩下 的八 成均 受到不 同程 度 的损 坏 , 亟 需 所; 是不 同历史 时期 平 民百姓 生活 的真实 写照 , 在 建筑 和装饰 上 修 补。近年来 由于城 市建设 速度的迅猛 发展 , 在 大拆大 建 中大 量
谈 太 原 历 史 民 居 的 保 护
石 爱 萍
( 太原市住宅开发修建公司 , 山西 太原 0 3 0 0 0 9 )
摘
要: 结合太原 历史 民居的特色及现状 , 对进行历 史民居保 护提 出了几 点建议 , 总结归纳 了历史 民居街 区改造 中需要 注意 的事
项, 以期打造体现城市 发展轨迹 的文化历史街区、 展 示太原历史文化 的底 蕴。 关键 词 : 历史 民居 , 街区改造 , 保 护
并 与地 处南 华 门历史 文 化街 区周 围建筑 风 貌相 协 调 。 目 性 的城市 民居 , 在历史 发展 的各 个时期 , 其 建筑 都有 特定 的文 化 特性 , 根据 我市直管公房 中历史 民居 和文 物房 的调查 统计 工作 , 现 内涵 , 我们 如果不加以保护 , 会 形成历史 的断裂 , 使 子孙 后代无 法 前 , 辖直管公房 中挂牌 的文物 、 历史 民居共有 4 2处 、 5 8 6间 、 建筑面 积 了解到过去 的历史文 化。 9 9 30. 6 m2 因建成年代久 远 , 房屋破损 程 度严重 , 其 中危 险房 屋 2 O世纪 8 O年代开始 , 我 市开 展 了大规模 的市 政道 路拓宽 改 2处 、 4 8 4间、 建 筑面积 8 2 1 8 m , 占所辖 文物房屋 和历 史 民居 造建设 和房地 产 开发 建 设 , 在 解决 了居 民出行 和 住房 问题 的同 有 3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中国山西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省份,其明清时代的民居建筑更是独具特色,展现了当时的建筑艺术和生活风貌。
这些民居不仅在建筑风格、布局、装饰等方面有着独特的风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经济状况。
下面我们将对山西明清时代的民居进行赏析,一窥这些古老建筑的魅力所在。
山西的明清时代民居在建筑风格上体现了独特的地方特色。
这些民居多为砖木结构,庭院式布局,以四合院为主。
四合院是古代中国民居的典型代表,它的布局通常是由正房和配房组成,院子呈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四面被房屋环绕。
四合院的建筑布局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家庭观念和礼仪观念,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在山西的明清时代民居中,四合院的布局是十分常见的,但在细节上却有着独特的风格,比如在房屋的设计、门窗的装饰、庭院的布局等方面体现了山西地方的建筑特色。
山西的明清时代民居在装饰风格上也有着独特的特点。
民居的外墙通常采用灰色的风化砖作为装饰材料,这种灰色的墙面给人一种古朴、厚重的感觉。
民居的门窗也具有独特的装饰风格,门窗的框架多为木质材料,上面雕刻着各种精美的花纹和图案。
这些装饰不仅丰富了建筑的外观,更重要的是为整栋建筑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艺术感染力。
山西的明清时代民居在室内装饰上也非常讲究。
在室内装饰方面,无论是地板、壁炉、顶棚还是家具摆设,都显露出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
山西民居的地板多采用黑色的青砖铺设而成,这种黑色的地板不仅在色彩上与外墙相呼应,更重要的是在材质上与山西地方资源相契合。
民居的壁炉也是别具风格的,通常采用青石或者黄石砌成,用以取暖和烹饪。
而在家具摆设方面,一些精美的雕刻图案和纹饰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些家具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重要的是在美学上具有非常高的审美价值。
山西的明清时代民居在反映社会文化和生活风貌上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些民居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结晶,更是当时社会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缩影。
在这些古老的民居中,可以看到传统的中国家庭结构和家庭价值观念,可以感受到当时社会的阶层分化和家族礼法,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商业文化和手工业发展状况。
山西古建筑赏析
山西古建筑赏析嘿,朋友们!咱山西那可是古建筑的宝库啊!你想想,那一处处古老的建筑,就像一位位历经沧桑的老人,静静地站在那里,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走在山西的大街小巷,说不定一转角就能碰到一座让你惊叹不已的古建筑。
就说那平遥古城吧,那城墙多结实啊,经历了多少风雨的洗礼,依然屹立不倒。
站在城墙上,你仿佛能听到古代士兵们巡逻的脚步声,那感觉,啧啧,真带劲!还有那乔家大院,哇塞,那规模,那气派!一个个院子错落有致,屋子里的陈设摆放,都透着浓浓的历史气息。
你说当年住在这儿的人得有多风光啊!就好像走进了一个古代的豪门世家,让人忍不住想探究一番。
再看看那些寺庙,五台山的寺庙那可是数不胜数。
红墙黄瓦,飞檐斗拱,庄严而又神秘。
走进寺庙里,那香火味扑鼻而来,让人心里一下子就平静了下来。
看着那些精美的佛像和壁画,你难道不会感叹古代工匠们的技艺高超吗?这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做到的呀!咱山西的古建筑可不只是好看,那里面蕴含的文化和智慧那才叫一个深呢!就好比那斗拱,多巧妙的设计啊,既能支撑起庞大的屋顶,又极具美感,这难道不是古人的智慧结晶吗?还有那木雕、石雕、砖雕,每一处细节都处理得那么完美,这得花费多少心思啊!你说,要是这些古建筑会说话,它们会给我们讲些什么故事呢?是不是会讲讲古代的人们是怎么生活的,怎么劳作的,怎么庆祝节日的?哎呀,光想想就觉得很有意思呢!山西的古建筑就像是一本本厚重的史书,等待着我们去翻阅,去解读。
我们可不能辜负了这些宝贵的财富啊!得好好地保护它们,让它们继续在时间的长河里闪耀着光芒。
所以啊,朋友们,有机会一定要来山西看看这些古建筑,亲自去感受一下它们的魅力。
相信我,你一定会被深深吸引的,说不定还会爱上它们呢!到时候可别太惊讶哦,因为咱山西的古建筑就是这么牛!。
改造后太原钟楼讲解
改造后太原钟楼讲解嘿,各位朋友,今儿咱们聊聊太原那疙瘩的钟楼,特别是改造后的那股子新气象,简直让人眼前一亮,心里头那个美呀,跟吃了蜜似的。
一说到太原钟楼,老太原人谁不知道?那可是城里的老地标,风风雨雨几百年,见证了太原的变迁。
但你们知道吗?这钟楼最近可是来了个华丽大变身,改头换面,美得让人挪不开眼。
一、外观改造,焕然一新1.1 首先是那外墙,以前可能看着有些斑驳,现在可好,用上了新式的石材和涂料,颜色搭配得那叫一个和谐,既保留了历史的厚重感,又添了几分现代的时尚气息。
走在钟楼街上,一眼望去,嘿,那钟楼就像是从历史画卷里走出来的美人,穿上了新衣裳,更显风韵了。
1.2 再说那钟楼的顶子,以前可能就是个简单的屋檐,现在改成了飞檐翘角,还镶嵌着金色的琉璃瓦,阳光下闪闪发光,跟天上的星星似的,耀眼得很。
一到晚上,灯光一打开,那更是金碧辉煌,美得让人心醉。
二、内部结构,别有洞天2.1 走进钟楼,哎呀妈呀,那叫一个宽敞明亮。
以前的昏暗潮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照明系统和通风设备。
墙上还挂着各种关于太原历史和钟楼的介绍,图文并茂,让人一看就懂,还能学到不少知识呢。
2.2 最让人惊喜的是,钟楼里还设置了一个观景台。
站上去,整个太原城的美景尽收眼底,高楼大厦、古色古香的街巷,还有远处的山峦,都看得清清楚楚。
那种感觉,就像是站在了历史的肩膀上,眺望着这座城市的未来。
2.3 钟楼里还开了一个小型的展览馆,展示着太原的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等。
这些宝贝平时难得一见,现在却能在这里一次看个够,真是大饱眼福啊。
三、文化传承,生生不息3.1 改造后的钟楼,不仅仅是一个景点,更是一个文化的传承者。
它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太原的故事,传递着太原的精神。
每当有重要的节日或者庆典活动,钟楼都会敲响那口古老的铜钟,那钟声悠扬而深远,仿佛在告诉世人:太原,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3.2 更重要的是,钟楼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前来打卡、拍照、学习。
太原的传统文化
太原的传统文化太原是中国山西省的省会,也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传统文化的城市。
太原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融合了多个民族的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而多样化的文化景观。
首先,太原是中国古代冶铁业的发源地之一,因此在太原的传统文化中,冶铁文化占据着重要地位。
太原以其独特的冶铁技术和工艺而闻名于世。
在太原市区内,可以看到许多保存完好的古代冶铁遗址和冶铁工坊。
这些遗址和工坊向人们展示了古代冶铁技术的精湛和创新。
其次,太原还有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形式。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山西梆子戏。
山西梆子戏是中国北方地区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戏曲剧种之一。
它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风格和剧情内容而闻名于世。
在太原市内,可以经常看到一些梆子戏演出团体在街头巷尾表演,吸引了许多游客和当地居民。
此外,太原还有许多古老的寺庙和庙会。
其中最著名的是太原双塔寺。
这座寺庙建于唐代,是太原市内最古老的建筑之一。
寺内保存着许多珍贵的佛教文物和艺术品,吸引了大量信徒和游客前来参观。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太原还会举办盛大的庙会活动,各种传统表演和民俗活动吸引了无数人潮。
最后,太原还有许多传统节日。
其中最重要的是春节和中秋节。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太原这个时候,人们会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放烟花爆竹等。
中秋节则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日,在太原人们会举行赏月、品尝月饼等活动。
总之,太原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
冶铁文化、山西梆子戏、古老寺庙和庙会、传统节日等都是太原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文化元素不仅丰富了太原的历史底蕴,也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文化体验。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山西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存了大量的明清时代民居,不仅为研究中国传统民居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而且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山西明清时代民居的建筑魅力。
一、山西明清时期民居的建筑风格山西明清时代民居传承了中国传统的硬山顶、硬榻梁、厚墙体等建筑特点,同时也在样式、结构、装饰等方面体现了时代特色和地方风貌。
1. 样式方面山西明清时代民居主要分为四种样式:园林式、庄园式、四合院式和客家式。
园林式又称“中州流水式”,双进左右对称,中心围有花园、水池等景观。
其风格轻盈、优美,体现了汉文化的园林精髓。
代表建筑有山西出名的平遥古城。
庄园式又称“江南水乡式”,建筑多分散布于开阔地带,显得开朗自由,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其代表建筑有临汾市的羊圈岭古建筑群。
四合院式即“四合大院”,又称“四合院房”,形状呈正方形或矩形,大门迎面而开,中间有天井,屋顶呈硬山顶或硬梁檐结构。
其代表建筑有闻名遐迩的古县城大同市。
客家式,是流传于南方地区的建筑样式,主要特点是院子内部有别于皇家建筑朝向南面,则客家民居都是以家族祭祀为主,主入口则朝向东面。
其代表性建筑有运城市河津市。
2. 结构方面山西明清时代民居大多数都是平房、硬山顶或硬梁檐的建筑形式,建筑厚重牢固,经久不倒。
其楼层多数很矮,一至二层,但平面结构条理分明,各房间布局合理,又保持了各自私密性。
3. 装饰方面山西明清时代民居的装饰偏重于简约气派,大多数只在门窗、墙面、山墙等几处做精致装饰,突出精神焕发。
凸显着时代感,特别是一些山墙上浮雕的龙、凤、花鸟、人物等图案都深深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1. 坚固牢靠山西明清时代民居建筑的特点就是建筑坚固牢靠,这是因为山西在明清时期属于边疆地区,经常遭受战火摧残,因此民居的建筑必须承受外在环境的考验,使民居建筑保持毁不灭的状态。
2. 显贵富山西明清时代民居建筑如同一座艺术宝库,它注重建筑的技术和装饰,外观富丽堂皇,充满了各种艺术形式。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
中国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赏析中国山西省位于华北地区,地处黄河中游,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省。
山西省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尤其是明清时代的民居建筑,其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建筑特色而备受世人称赞。
明清时代的山西民居建筑充满了历史文化的积淀和特色,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也是世界建筑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对山西明清时代民居进行赏析,以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明清时代的山西民居建筑主要包括了山西府第、民居、宗祠、庙宇等建筑类型。
这些建筑既反映了明清时代山西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兴盛,也体现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和生活习俗。
这些建筑的设计和风格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时代特征,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材料,也是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载体。
在山西明清时代的民居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山西平遥古城的民居了。
山西平遥古城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城,其建筑风格、布局和文化特色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瑰丽和智慧。
平遥古城的民居建筑大多采用了青砖黑瓦的传统古建筑材料,建筑风格注重庄重、古朴、粗犷,讲究线条的简练和形式的对称,给人一种宁静、端庄的美感。
平遥古城的民居建筑整体布局严谨有序,结构安排合理。
庭院式的建筑格局是平遥民居的典型特征,它将主体建筑、耳房、墙面、庭院融为一体,形成了四合院的独特建筑形式。
四合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典型形式,其建筑格局规整、采光通风良好,适宜居住和生活。
在四合院中,前后左右呈四面封闭的构造保证了家庭成员的私密生活空间,同时也有利于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团聚。
四合院的庭院部分则是家庭活动的主要场所,夏天凉爽、冬天温暖,四季如春,适宜居住。
在山西明清时代的民居建筑中,宗祠也是一种重要的建筑形式。
宗祠是中国古代宗族信仰的场所,也是宗族文化传承的载体,其建筑风格和风格更显雄伟壮观、神圣肃穆。
山西的宗祠建筑多数是木质结构,建筑形式多样,有的是仿古宫殿式的建筑,有的是仿园林式的建筑,还有的是仿佛寺式的建筑,但宗祠建筑无论风格如何变化,都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些杂色斑驳的老房子——太原老民居的历史文化解读编者按: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特色内涵的重要集中表现。
它可以表现独特的城市民俗风情,传统的文化痕迹,富有创造性的个性特征。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朱自煊教授指出,国际上关于历史文化名街保护的核心要素,主要有3个:历史的真实性;风貌的完整性;生活的延续性。
我国著名高级城市规划师王景慧强调,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成片的地区,有大量居民在其间生活,是活态的文化遗产,有其特有的社区文化,不能只保护那些历史建筑的躯壳,还应该保存它承载的文化。
7月29日,市政府召开今年第11次常务会议,与会人员达成共识,“要继续扩大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明确界定、仔细甄别,让真正有价值的历史建筑保留下来。
”太原晚报对入选《太原市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名录》的建筑逐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民居——明太原县城民居、太原矿山机器厂家属区、太重苏联专家住宅楼、晋西机器工业集团职工宿舍、永兴路民居和双龙巷民居,做了现场探访,并约请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孟繁仁先生和太原市建筑设计研究员总建筑师严平先生进行解读和点评。
在我市申报历史文化名城之际,我们倾心推出这期专题报道,希望唤起老太原人的城市记忆,并能给大家带去思考。
晋阳民居的文化光辉孟繁仁位于太原西南方向的晋源旧城,用现在的眼光看,是一个很小的城池。
但是在悠远、漫长的中国古代,“晋阳”太原一直是古代山西历史、文化的首善之区,古老久远的文化影响和民风民俗坚韧、顽强地保存、流传了下来。
在中国古代“天圆地方”观念的影响下,晋源旧城呈“田”字形格局。
晋源城的民居多数是长方形的“四合院”。
和其他众多北方城市的民居建筑一样,无论院落大小,大部分是以“北”房为正:院内建筑由“北房”(正房)、东、西厢房和南房组成。
有的院形较长,于是在院中隔以设计精致的“二门”、“三门”,成为二进、三进院落……从这些民居院落大小、建筑格局的不同,可以看出院落主人经济、条件、性格、追求的不同。
一个个四四方方、布局整齐的院落,就是一个完完整整的天地空间,就是一个个家庭生存活动的根本园地。
晋源民居院落的“大门”都设在院落东南角,而“茅房”的位置则是设在院落的西南角。
这是因为,中国古代“环境科学”———“风水”学说认为,东南“巽”位生气之“吉”地;西南“坤”位为“凶”地。
表面上看来,这好像是“迷信”思想,实际上这完全是中华民族祖先对“大气环流”运动规律和自然环境的科学认识和总结:中国北方处于“东南信风带”影响范围之内,每当春、夏季节,东风或东南风会给人间带来雨水和温暖,大地回春导致万物复苏生长,五谷丰收,百姓生活饱暖。
东南方乃是“生命之气”的通道;人类生命需要“吐故纳新”,即源源不断地补充食物和排泄废物。
人体排泄的废物为“死物”,“死”为“凶”,排泄这些“死物”的出口属“阴道”,“阴”为“坤”位,所以把“茅房”设置在院落的西南方位。
晋源民居的院门多数为规格不大的“门楼式”或“嵌入式”,前者上方中央往往有木刻题字额板,前面有“垂花式”木雕装饰,两侧墙柱嵌有“图案式”砖雕。
门扇后面设有粗木门杠,夜间横贯其间,以保证居住院落的安全。
院门以内,迎面是美观、大方的砖雕“照壁”,上面的图案各不相同,上部还有砖雕出檐装饰。
下方则设有供奉“土地爷”的神龛,两旁镌有“土中生白玉,地内产黄金”的楹联。
每逢过年过节,主人都要供奉这位慈祥老人。
有的院内正房檐下还设有供奉“天地十方万灵”(天地爷)的神龛或神位,表现出民间对于自然世界的尊重和敬奉。
(作者系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明太原县城的旧宅院本报记者董昕现在的太原是一座越来越都市化的城市。
偶然偷得半日闲,你愿意去一个地方走走,愿意让古老的气息浸泡你,让新鲜的灵动滋养你。
那么,跟我往西南方向走吧,去晋源区,看明太原县城的民居。
7月31日上午9时,在晋阳文化民间研究会姚富生会长和副会长陈泽的陪同下,走进素有“凤凰城”之誉的明太原县城,土狗看着我,也看往来的居民,老树的影子在我头顶上掠过。
“水上西山如挂屏,郁郁苍苍三十里”是金人元好问对古晋阳的赞美,而明初在晋阳古城遗址上创建的古太原县城也已经历了630余年的风雨。
走在600多年没变的老路上,恍若隔世。
一扇门,一角屋檐,甚至是一片残存的土墙,都能触摸到一种文化生生不息的脉动。
当地满头银丝的老人每每念叨古老的县城时,姚富生和陈泽就更加觉得民间文化传承的迫切了。
这几年,他们查遍了残缺不全的太原县史料,细心捉摸着县城每一个角落,先后造访了当地百位八旬老人,编撰了一套古太原县城系列丛书。
姚会长望着他出生、成长的老城说:“像太原县城这样框架保存完整、街道丝毫未变的古城,全国实属罕见。
”是啊,古民居是一本书,字里行间凝聚着先人的智慧和情感。
我们沿着县城西街中段路南相连的几处民居参观。
在有“积厚流水”木刻行书门匾的高大院门的院落前停留。
72岁的副会长陈泽边走边介绍说:“因院门东侧立有旗杆,我们叫它‘旗杆院’。
传说崔姓姑娘,在提亲说媒的当晚被旋风刮走,后来有人发现她在西山风峪沟内的太山寺姑姑洞坐化了。
”出了崔家旗杆院,我们几人走进西侧的一个高台阶院落———马家老院。
这是一座坐南朝北、二进四合院,院内照壁和二院门楼基本完好。
临街大门有瓦檐、砖雕花纹、石雕兽头,照壁3米见方,中间为一砖雕大“福”字,两旁为砖雕行书对联“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上有砖雕横幅“兰桂馨”,院门两旁墙上各有砖雕门神、土地神龛,样式较为奇特。
老屋的主人一定是个热爱生活的人,他雕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简朴的院子顿时有了生命,萌发出几分儒雅和恬淡。
已近中午时分,街上的行人明显减少,连狗也懒得叫了。
我们来到小西街中段路南的王家旧居,临街大门出厦抱柱,两旁石雕兽头已毁;大门对面有3米见方的照壁,砖雕“百寿图”和旁边对联完好无缺,联为“一门天性有乐祖孙父子兄弟;万世传家之宝礼乐诗书文章”。
院主人、年已八旬的王贤老人正端着碗吃午饭呢,见我们进去,旁边的一位年轻人提议让我们数数照壁上的“寿”是否是100个,原来把藏在大“寿”字中的5个小“寿”字算上才是100个。
王贤老人说,在“文革”时期,是他把照壁用泥巴糊上才使得100个寿字躲过一劫。
这个院落南面五间正房,大瓦房带前廊有楹柱,东西厢房和北房都在,两分岔间有砖雕短墙。
看到有600多年历史颤巍巍的老房子里,生活还如常进行,这真的让人感叹,好像历史和现在被压缩到一起,时间犹如麦芽糖一样变着花样。
告别王家老人,想起刚才路过北城门上书的“德化”两个字,一如生活在古城内的人们一样拙朴、澹泊。
时间颓败了豪宅,摧毁了土墙也收了繁华,留下来的就是从容和沉静。
可是也看到老街上几处正在新建的房屋,亮白亮白的瓷砖和老城老屋不搭调。
老屋的每一个裂纹都有故事,每一处破败都是时间的神力,新房子不是不好,但却抹去了时间,而时间正是这里无处不在的神。
想起一早去过的横街郝家老院,高大的正房,墙体已经倒塌,斑驳的木门、支棱的窗框,面对时间的刀锋,我无语。
院内的一株花椒树兀自地结了绿豆大的果实,一只黑猫静静出现,俨然是主人巡视着自己的领地——它住在哪儿?在那个炎热的中午,站在这些旧宅院前,我的心很静,而在回来的这几天,只要我想,闭上眼,我还能看到它们。
不知夜晚的老街会是什么样子?严平点评明太原县城:明太原县城是典型的晋商文化的反映,是当时太原晋商的活动中心,是从晋中到太原间建筑的一个衔接。
明太原县城从明末始日渐有了规模,清朝时晋商云集,经商、居住全在这里。
这些建筑为典型的山西民居风格,精细讲究,多为青砖灰瓦,多进院落,雕梁画栋,砖雕木雕艺术精湛。
严格按主人官级而建,瓦的颜色、开间的数量都和主人官级有关。
比如五开间院落住的是平常人家,七开间院落住的就是有一定地位的王爷、巡抚,一看就是官宅。
如不按等级建房,被举报就要杀头,称其谋反。
可惜的是,一座华美的城市后来却破坏严重,目前正在挖掘保护中。
申毅敏采访整理住进专家楼的那份荣耀本报记者袁剑锋文/摄尖尖的瓦片屋顶、木雕的窗户阳台、连通的邻里院落、聚在楼下聊天乘凉的居民……走进享堂北街矿机社区的老家属区,仿佛回到朴实无华的上世纪50年代。
一个艳阳高照的上午,记者来到享堂矿机宿舍,探访这条老街的“前世今生”。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历史的沧桑被建筑默默地承载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通过历史建筑更确切地认知历史,回顾历史,从而认知整个城市。
太原矿山机器厂家属区内就遗存着一份老太原的记忆。
享堂北街是矿机宿舍内的一条主干道,街道上人流熙攘,道路两旁商铺林立,非常热闹。
小区内,除近20栋老宿舍楼外,还有同一年代建设的俱乐部和篮球场。
站在巷子口,后面是新建起的居民宿舍楼,前面是绿树成荫的老式居民院落,好像站在了时光隧道的入口,历史深处的记忆画卷由此徐徐展开。
小区内近20栋“苏式三层起脊闷顶式住宅楼”是这片老街区最鲜明的“名片”。
这些楼都是三层,尖尖的屋顶是这些老楼最明显的特征。
一居委的4栋老楼过去曾是专家楼,目前保存最为完整。
所有楼梯间的窗户和阳台都是木雕风格,每个单元门都是拱形圆门,在最中间的顶层楼面上还刻有五角星等图案。
“我参加过这些老楼的建设。
”谈起这里的老宿舍楼,住在二居委2号楼的孙秀英大娘一脸兴奋。
1956年刚满23岁的孙大娘从文水嫁到矿机。
刚来时,这些楼正在建,是原苏联建筑师设计的图纸,本地施工队盖起的。
当时她没有工作,就来到工地上当临时工,推着小车运建筑材料。
谈到在老楼的居住感受,住在二居委3号楼的刘兰英大娘最有权威了。
1957年她跟着爱人从老太原南门外搬到矿机宿舍,住进了苏式楼4号楼,她家是最早住进楼房的太原市民之一。
搬进新家后,全家可高兴了,亲戚和老街坊们经常来参观。
刘大娘说,这些老房子很好住,楼层非常高,房顶是尖屋顶,夏天相当凉快,三伏天晚上都得盖着厚被子睡觉。
当得知自己的家被列为历史保护建筑时,大家都很激动。
一位住户说,大家都在这里住了几十年了,对房子的感情很深,但这些老楼很多设备都老化了。
比如下水设备,很多居民家卫生间都不能用了,房顶很多瓦片也已经不顶用,夏天漏雨现象比较严重。
希望今后相关部门采取保护措施时,也能为大家彻底更换一下配套设施,不仅让老楼焕发青春,也让居民们住得更舒服开心。
西洋风格的苏式老楼本报记者孟辉位于太重南厂门东北处的太重苏联专家住宅楼,建于20世纪50年代,是目前太原市建筑质量保留最完好的苏式住宅。
走进这些古老的建筑,仿佛置身于苏联的某个乡间小镇。
高大、结实、古朴、俊美,是苏联专家楼给人的第一印象。
这些建筑为单元式住宅,砖混结构,三层,建筑平面为“L”形或“凹”字形,每栋3到4个单元,每单元一梯3户或4户,每户使用面积约30至40平方米。
伫立楼前,顿时被一种高大凝重的氛围所感染。
从外观上看,一栋三层的楼房,其高度与如今四层的住宅高度不相上下。
窗户的大小与整个楼体比较,略显小些,但给人一种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