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手机依赖的社会干预策略研究
中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与社会支持、社会适应性的关系研究
中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与社会支持、社会适应性的关系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这种普及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特别是在中学生群体中,手机依赖现象日益严重。
本文旨在深入探究中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并进一步研究手机依赖与社会支持、社会适应性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全面了解中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收集中学生手机使用的相关数据,分析手机依赖的程度及其与日常生活、学习的关联。
本文将深入探讨社会支持对中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
社会支持是个体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从社会网络中获得的各种帮助和支持。
本文将分析家庭、学校、朋友等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如何对中学生手机依赖产生影响,并揭示其背后的心理机制。
本文将研究手机依赖与社会适应性之间的关系。
社会适应性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本文将通过实证研究,分析手机依赖对中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影响,并探讨如何通过改善手机使用习惯来提高社会适应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预防和治疗中学生手机依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中学生健康成长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提供有效建议。
二、文献综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特别是中学生群体,作为数字时代的原生居民,他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
手机依赖不仅关系到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更与其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紧密相关。
因此,探讨中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社会适应性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手机依赖被定义为一种过度使用手机的行为,这种行为可能导致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上出现问题。
对于中学生而言,手机依赖可能表现为过度沉迷于手机游戏、社交软件等,进而影响到其学习成绩、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
社会支持是指个体在社会中得到的来自各种社会关系的帮助和支持,包括家庭、朋友、老师等。
初中生手机依赖症的分析及干预
初中生手机依赖症的分析及干预一、初中生手机依赖症的表现1.频繁使用手机初中生手机依赖症的一个显著表现就是频繁使用手机,几乎成了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课堂上、在家里,甚至在吃饭的时候,他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拿出手机,沉浸在手机世界里。
2.沉迷网络游戏现在的手机游戏琳琅满目,很多初中生对手机游戏情有独钟,一旦开始玩游戏就很难自拔,严重影响了学习和生活。
3.对手机情绪化一些初中生对手机产生了情绪化的依赖,当手机出现问题或者被限制使用时,会感到异常焦虑和不安,甚至出现情绪失控的现象。
4.社交障碍手机依赖的初中生在现实生活中往往缺乏主动社交的能力,他们更愿意通过手机来维系人际关系,导致与同学、家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减少。
1.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初中生手机依赖症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家庭在教育孩子时过于溺爱和放任,不合理使用手机。
一些家长为了方便照顾孩子,会将手机交给孩子,导致孩子过度依赖手机。
2.学习压力随着学习的深入和学业的增加,初中生的学习压力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缓解学习压力,他们会将注意力转移到手机上,寻求短暂的放松和娱乐。
3.同伴影响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是初中生手机依赖症产生的原因之一。
如果孩子的同学或朋友也出现手机依赖问题,他们很容易受到影响而形成自己的手机依赖习惯。
4.心理因素一些初中生在青春期会出现情绪波动、自卑等心理问题,手机成为了他们排解情绪的工具。
借助手机,他们可以忘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从而形成对手机的依赖。
1. 增加家庭陪伴时间家长在平时要多陪伴孩子,亲子沟通,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
吃饭时可以不看手机,多和孩子交流,增加亲子沟通的次数。
2. 合理控制手机使用时间学校和家长要对孩子的手机使用时间进行限制,每天设定合理的手机使用时间,鼓励孩子参与其他体育、音乐、美术等活动,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
教育孩子正确地使用手机,鼓励他们多使用手机进行学习、阅读等有益的活动,增强孩子对手机的正确认知。
中学生手机依赖的心理特点与早期干预效果
中学生手机依赖的心理特点与早期干预效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尤其是在中学生群体中,手机的使用已经成为他们学习、社交和娱乐的重要方式。
随之而来的是中学生手机依赖的问题,这种依赖性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就中学生手机依赖的心理特点以及早期干预的效果进行探讨。
中学生手机依赖的心理特点1.逃避现实:中学生手机依赖的一个重要心理特点就是借助手机逃避现实。
他们通过手机上的游戏、社交软件等方式,来摆脱学业压力、家庭矛盾等现实生活中的困扰。
长时间沉迷手机,会导致中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消极态度,放弃解决问题的强迫思维,从而逐渐远离社会生活。
2.社交障碍:中学生手机依赖还会造成他们在现实社交中的障碍。
习惯了通过手机上的社交软件与朋友交流,会使他们在现实中的社交能力大打折扣,导致他们与周围人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困难。
3.自我封闭:由于手机的便利性,中学生很容易封闭自己,沉浸在手机世界中,而忽视与家人和朋友的交流。
这种自我封闭会导致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对长远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针对中学生手机依赖的心理特点,及时进行早期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早期干预可以有效地解决中学生手机依赖问题,促进其健康的心理成长。
1.教育引导:学校和家长应该对中学生进行科学的手机使用教育引导。
通过科普教育的方式,让中学生了解手机依赖的危害,引导他们正确使用手机,避免沉迷其中。
2.建立规范:学校应该建立严格的手机使用规范,对中学生进行限制。
例如在学校时间内禁止使用手机,以及限制晚上使用手机的时间,让中学生养成规律的生活作息,减少手机的使用时间。
3.提供帮助:对于已经出现手机依赖问题的中学生,学校和家长应该主动提供帮助,建立相关的心理咨询机制。
通过心理疏导和行为矫正,帮助中学生摆脱手机依赖,重新走向健康的生活轨迹。
4.培养兴趣:学校和家长可以培养中学生的兴趣爱好,让他们通过参与体育运动、文艺活动等方式,摆脱手机的依赖,拓宽自己的生活圈子,丰富自己的生活。
中学生手机依赖的社会干预策略研究
调整干预策略: 根据评估结果, 调整干预措施, 优化干预策略
具体的干预措施和方 法
家庭干预措施和方法
01
02
03
04
家长教育:提 高家长对中学 生手机依赖的 认识,掌握正 确的教育方法
家庭环境:营 造良好的家庭 氛围,减少手 机使用的机会
家庭规则:制 定合理的手机 使用规则,限 制中学生的手 机使用时间
0 心理干预:对有手机依赖问题的学生
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
4 手机使用观念
0 技术手段:通过技术手段,限制未成 6 年人的手机使用时间和访问内容
社会干预策略的效果 评估与总结
评估方法与指标设定
01
02
03
04
05
社会干预策略实施效果评估
01
干预策略的选择:根据中学生手机依赖的 特点,选择合适的干预策略
中学生手机依赖的社会干预 策略研究
目录
CONTENTS
01 中学生手机依赖现 状及原因分析
02 社会干预策略的必 要性
03 社会干预策略的制 定与实施
04 具体的干预措施和 方法
05 社会干预策略的效 果评估与总结
中学生手机依赖现状 及原因分析
中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
01 调查对象:中学生及其
家长、教师
社会干预策略的必要 性
预防手机依赖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
0
手机依赖对中学生的学习、生活
1
和社交产生负面影响
手机依赖可能导致中学生心理健
0
康问题
2
0
手机依赖可能影响中学生的注意
3
力和专注力
手机依赖可能影响中学生的睡眠
0
质量和身体健康
中学生手机依赖问题成因及对策探究教研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报告(反思经验交流)
中学生手机依赖问题成因及对策探究教研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报告(反思经验交流)摘要: 随着时代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类进入了“互联网 +”大数据时代, 开启了全新的生活方式, 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波及着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人群。
中学生作为使用手机电子产品的重点群体, 在享用手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种种问题, 为了更好的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本文重点阐述中学生手机依赖的成因, 并尝试探究其产生的危害, 从根本上提出了管理建议与对策, 从学校、家庭和社会多个教育主体引导中学生正确认识和科学使用手机这把“双刃剑”, 对规范中学生不良行为和培养大批德才兼备高素质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中学生;手机依赖;成因;对策全球进入信息时代后, 手机在很多领域都有着很大的贡献和价值, 逐步成为人们学习新知、获取信息、与人沟通、支付购买商品的重要途径。
根据 2020互联网统计报告来看, 我国有781.7百万人使用智能手机, 有一半的国人进入了手机时代, 其中使用手机的青少年占总体48.9%”, 然而中学生作为手机使用者的重点人群, 对手机的使用却很狭窄, 主要用于沟通和玩游戏, 容易被手机中多种多样的社交、视频或游戏所吸引并产生依赖。
疫情期间, 各地都推出了网课及网上作业, 这要求学生需要通过手机等电子产品来完成, 学生对手机的使用更是堂而皇之, 时间也变得越来越长, 几乎人手一机, 机不离身, 由此, 后疫情时代, 分析学生手机成瘾的原因进而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就更显得更为重要了。
1、造成中学生手机依赖的成因1.1社会因素随着网络技术不断更迭发展, 人类进入了“互联网 +”大数据时代, 个人移动终端设备迅速普及, 因手机功能性强, 突破时空限制, 灵活性和实效性都很吸引人, 深受青少年群体的青睐, 另一方面, 手机上形形色色的APP对青少年来说就像是潘多拉魔盒摆在他们面前一样, 集听歌、聊天、购物、游戏、拍照于一身, 一把手机几乎涵盖所有的娱乐项目, 也能将学习资源在线化, 实现“碎片化学习”, 除此之外, 手机软件技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 功能不断增加, 手机外观也越来越时尚精美, 非常符合中学生年轻群体的消费心理。
中学生手机依赖的心理成因及对策
中学生手机依赖的心理成因及对策中学生手机依赖会导致研究效率低下,影响学业成绩。
研究表明,中学生使用手机超过2个小时每天,其学业成绩会下降[3]。
手机依赖者会频繁地查看手机,无法集中注意力,研究效率低下,甚至影响睡眠质量,导致头痛、眼疲劳等身体不适,进而影响研究成绩。
二)影响身心健康手机依赖会导致中学生身心健康问题。
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导致眼睛疲劳、近视等眼部问题,还可能引发颈椎病、腰椎病等身体疾病。
同时,过度使用手机也会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导致焦虑、抑郁等问题。
三)影响人际交往手机依赖会影响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长时间使用手机会让中学生与家人、朋友等人际关系疏远,无法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甚至导致社交恐惧症等问题。
四、中学生手机依赖的心理成因中学生手机依赖的心理成因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心理需求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手机可以满足他们获取信息的需求。
同时,手机也可以满足中学生的社交需求,让他们更容易获得同龄人的认可和赞同。
二)社会环境中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也是导致手机依赖的重要因素。
现代社会普遍重视信息和科技,手机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同时,中学生在同龄人中也存在手机使用的潜在压力,让他们更容易沉迷于手机。
三)个体心理特征中学生个体心理特征也是导致手机依赖的因素之一。
例如,中学生的意志力还很薄弱,很容易受到网络信息的吸引,对手机产生依赖。
五、减少中学生手机依赖的策略为了减少中学生手机依赖的行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点策略:一)建立正确的手机使用观念中学生需要认识到手机只是一种工具,不能过度依赖。
同时,也需要了解手机使用的时间和场合,避免在研究、睡眠等重要时间使用手机。
二)增强意志力中学生需要增强自己的意志力,学会控制自己的手机使用行为。
可以通过锻炼、读书等方式来增强意志力。
三)加强家庭教育家长需要加强对中学生的家庭教育,引导他们正确使用手机。
可以通过与孩子沟通、制定规矩等方式来减少中学生的手机依赖行为。
中学生手机依赖的社会干预策略研究
中学生手机依赖的社会干预策略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手机已成为中学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然而,中学生对手机的过度依赖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对他们的学习、身心健康和社交能力造成了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社会干预策略研究。
首先,教育部门应加强对中学生的手机依赖教育。
学校可以组织开展手机依赖教育活动,向学生们普及手机依赖的危害,教授正确的使用手机的方法和技巧。
学校可以邀请专家学者给学生们做讲座,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手机的定位和使用。
同时,学校应制定明确的手机使用规定,限制中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的时间和范围,严禁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等。
其次,家庭也要承担起责任,加强对中学生手机使用的监督和引导。
家长应与孩子进行深入的沟通,了解他们使用手机的情况和需求,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手机使用观念。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手机使用规则,对孩子的手机使用进行监督,例如限制使用时间、禁止在就寝时使用等。
同时,家长应给予孩子正确使用手机的示范和引导,帮助他们培养健康的手机使用习惯。
第三,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提供相关的资源和支持。
社区可以举办手机依赖座谈会,为中学生和家长提供交流的平台,分享经验和解决问题。
媒体可以开展手机依赖警示教育活动,报道相关的案例和调研,倡导健康的手机使用文化。
同时,互联网公司和手机厂商也应承担起社会责任,推出相关的功能和设置,帮助中学生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最后,中学生自身也需要关注并调整自己的手机使用习惯。
他们应认识到手机依赖对自身学业和身心健康的影响,自觉减少手机使用时间,适当锻炼身体,培养其他兴趣爱好和社交能力。
中学生可以加入学校的社团或参加义工活动等,丰富自己的社交圈子和人际交往能力,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总之,解决中学生手机依赖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教育部门、家庭、社会各界和中学生自身都需要通过加强教育、引导和监督,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的手机使用环境,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手机使用观念,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
浅谈如何管理中学生携带手机问题
浅谈如何管理中学生携带手机问题标题:浅谈中学生携带手机问题的管理策略在当今信息化社会,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包括中学生群体。
然而,过度使用手机或者不当使用手机可能会对中学生的学习、健康和社交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如何有效管理中学生携带手机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建立明确的手机使用规定。
学校和家长应共同制定出关于中学生携带和使用手机的具体规则,如规定上课时间、自习时间禁止使用手机,或者设定每日使用手机的时间上限。
这些规定应当明确、具体,并且得到所有学生的理解和认同。
其次,进行定期的教育引导。
通过主题班会、讲座等形式,教育学生理解过度依赖手机的危害,如影响视力、干扰睡眠、分散学习注意力等,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手机使用观念,做到自我控制。
再者,实施有效的监督机制。
学校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如安装信号屏蔽器或者设置专门的手机保管区,限制学生在特定时间和地点使用手机。
同时,家长也应当承担起监督的责任,定期检查孩子的手机使用情况,及时纠正不良习惯。
此外,倡导健康的课外活动。
鼓励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社团活动、阅读等活动,减少对手机的依赖,培养多元化的兴趣爱好。
最后,建立反馈和惩罚机制。
对于违反手机使用规定的学生,应当给予适当的警告和惩罚,以此警示其他学生遵守规定。
同时,也要对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总的来说,管理中学生携带手机问题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制定合理的规则、进行有效的教育引导、实施严格的监督、倡导健康的课外活动以及建立公正的反馈和惩罚机制,我们有望帮助中学生建立健康的手机使用习惯,使其能够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不影响学习和健康成长。
中学生手机依赖的心理特点与早期干预效果
中学生手机依赖的心理特点与早期干预效果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特别是对于中学生来说,手机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他们很难离开手机。
这种依赖心理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给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对中学生手机依赖的心理特点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早期干预的方法。
一、中学生手机依赖的心理特点1.分散注意力手机依赖的中学生往往对手机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和依赖,他们会把大部分时间花在手机上,无形中分散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注意力。
一旦习惯了在手机上浏览信息,他们就难以摆脱这种依赖。
2.沉迷游戏中学生手机依赖者普遍沉迷于手机游戏,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他们会忽略学业和社交,把大部分时间花在手机游戏上。
这种依赖会导致他们对学业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
3.丧失沟通能力手机依赖的中学生沉浸在虚拟世界中,缺乏直接面对面的交流,他们的沟通能力和交际能力会大大降低。
在现实生活中,他们难以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也无法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4.产生负面情绪由于手机依赖使他们失去了与他人交流的机会,缺乏真实的人际关系,这种孤单和无助会产生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等。
由于手机依赖者常常沉迷于手机游戏和社交软件,长时间使用会导致他们心理压力过大,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5.影响学习成绩手机依赖的中学生在学习时间上会过分依赖于手机,导致他们无法集中精力学习,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
长期以往,会使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积极性下降,对未来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早期干预效果1.建立正确的手机使用观念中学生的手机使用观念往往是随意的,他们很少考虑到手机使用对自己的身心健康产生的影响。
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帮助中学生建立正确的手机使用观念,让他们认识到手机依赖对他们的负面影响。
家庭和学校应该建立规范的手机使用规定,限制中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的时间。
学校可以在课间禁止中学生使用手机,家庭可以在晚上限制中学生的手机使用时间,这样可以帮助中学生摆脱手机依赖。
初中生手机依赖症的分析及干预
初中生手机依赖症的分析及干预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尤其是对于初中生来说,手机更像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伴侣。
随之而来的手机依赖症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本文将对初中生手机依赖症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
一、初中生手机依赖症的表现1.镜像自尊。
镜像自尊是指个体对自身的肯定和自尊主要依赖外界因素,如物质条件、社会地位、他人评价等。
初中生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很容易通过社交软件上的点赞和留言来获得自我肯定,而忽视了自身的内在价值和能力。
他们会对他人的评价非常在意,甚至沉迷于获取他人的赞同和关注。
2.社交障碍。
在手机依赖症的影响下,初中生很容易产生社交障碍,他们的社交圈子变得狭窄,甚至产生孤立、自闭的倾向。
他们更倾向于通过手机上的社交软件来维系人际关系,而忽视了真实世界中的社交活动和交流。
3.学业压力。
受手机依赖症影响,初中生的学业压力也会显著增加。
他们往往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手机上,而忽视了学习和功课。
在长时间沉迷于手机之后,他们的学习成绩也会直接受到影响,甚至导致学业下滑。
4.身心健康问题。
长时间使用手机,对初中生的身心健康也是一种隐性伤害。
手机依赖症会导致他们的视力下降、肌肉萎缩等生理问题,同时也会增加他们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1.加强家庭教育。
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手机使用管理,约束孩子的手机使用时间和内容,同时也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陪伴,鼓励他们进行实物交流和户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自制力。
2.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手机依赖症的风险和危害,培养他们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引导他们克服手机依赖症。
3.建立学生互助小组。
学校可以建立学生互助小组,让手机依赖症患者可以得到支持和帮助。
通过小组活动和互助交流,帮助他们重建社交圈子,增强自信心和自控能力。
4.引导健康生活方式。
学校和家长应该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规律作息、科学饮食、适量运动等。
中学生手机依赖的心理特点与早期干预效果
中学生手机依赖的心理特点与早期干预效果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对于中学生来说,手机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使用已经越来越普及,而中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也越来越明显。
中学生手机依赖的心理特点与早期干预效果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针对该问题展开探讨,以期能够帮助中学生及家长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中学生手机依赖的问题。
一、中学生手机依赖的心理特点1.社交焦虑随着社交网络的普及,中学生更容易通过手机与他人交流沟通。
过度依赖手机社交也会使得中学生对线下社交能力退化,导致线下社交焦虑。
他们在面对真实的社交场景时,会感到不安和紧张,无法自如地与人交流,依赖手机成为他们缓解焦虑的方式。
2.自我认同依赖中学生正处于自我认同建立的关键时期,手机成为了他们塑造自我形象和获得自我认同的重要工具。
通过在社交平台上展示自己的生活和情感,中学生得到了来自他人的认可和关注,从而满足了对自我价值的需求。
这种自我认同的依赖也会导致中学生对手机的过度依赖。
3.学业压力转移随着手机和网络的发展,中学生可以通过手机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但同时也容易因为手机上的游戏、社交和视频等应用而分散注意力,导致学业压力转移。
中学生在手机上花费过多的时间,不愿意主动调整学习状态,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二、早期干预效果1.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应该重视中学生手机依赖的问题,加强家庭教育。
首先要做好自我榜样,尽量减少家长自己在手机上的时间,避免成为中学生模仿的对象。
可以通过制定家规来限制中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和频率,合理引导中学生使用手机。
家长还要多与中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关心他们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引导他们建立健康的社交和自我认同。
2.学校开展教育活动学校应该加强对中学生手机依赖问题的教育活动。
可以通过学校课程、主题班会、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引导中学生正确认识手机的作用和使用方式,增强中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中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兴趣爱好,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青少年沉迷手机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与干预策略
青少年沉迷手机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与干预策略手机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对青少年而言。
然而,青少年沉迷手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心理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沉迷手机的影响,并提供一些干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青少年沉迷手机的影响1. 心理依赖:青少年对手机的过度依赖使他们对离开手机感到不安与焦虑,甚至出现分离焦虑症状。
2. 社交障碍:长时间使用手机导致青少年社交技能的退化,他们更愿意通过手机与他人交流而不是面对面的沟通,导致社交障碍的发生。
3. 学业压力:手机沉迷导致青少年用于学习的时间减少,学业成绩下降,这进一步增加了他们在学校和家庭中的压力。
4. 睡眠问题:使用手机过度会影响青少年的睡眠质量,削弱他们的注意力和学习能力,甚至导致抑郁和焦虑的发生。
二、干预策略1. 建立合理使用手机的规定:制定一份手机使用规定,包括日常时间限制、手机使用地点等。
家长应与孩子一起商讨并制定这些规定,以确保他们理解并主动遵守规定。
2. 培养社交技能:提醒青少年与他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如参加课外活动、社团等。
同时,鼓励他们主动与人交流,增强社交技能,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3. 睡眠管理:设定手机禁用时间段,如睡前一小时,以帮助青少年建立健康的睡眠习惯。
此外,提醒青少年减少在床上使用手机的时间,以保证充足的睡眠。
4. 提供替代活动:鼓励青少年参与其他有意义的活动,如户外运动、阅读、绘画等,以分散他们对手机的注意力,提高生活质量。
5. 消除家庭手机影响:家长应该自觉减少自己无关紧要的手机使用时间,给青少年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并保持良好的家庭氛围。
结论青少年沉迷手机对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但是通过一系列的干预策略可以有效地缓解这个问题。
建立合理的手机使用规定,培养青少年的社交技能,管理好睡眠时间,提供替代活动以及家庭的共同努力都能帮助青少年更好地管理手机使用,并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所以,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们应该认识到并解决青少年沉迷手机的问题。
中学生手机依赖的心理特点与早期干预效果
中学生手机依赖的心理特点与早期干预效果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学生手机依赖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发展,中学生手机使用的频率和时长逐渐增加,许多中学生出现了过度依赖手机的情况。
据统计,有超过80%的中学生每天使用手机时间超过4小时,甚至出现了长时间连续使用手机的情况。
手机依赖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过度沉迷手机会导致中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长时间使用手机还可能导致中学生缺乏运动、沉迷虚拟世界而忽视现实生活。
中学生手机依赖问题的出现,既与个体心理特点有关,也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早期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及早发现和处理,才能有效避免中学生手机依赖问题的加剧,减少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字数不够,继续输出】1.2 问题意义中学生手机依赖问题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随着手机的普及和功能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沉迷于手机之中,导致他们忽略了学习、社交、运动等正常的生活需求。
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了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困扰。
中学生手机依赖问题的严重性不容忽视。
随着手机使用时间的增加,中学生出现了一系列心理问题,如社交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中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可能导致他们与家人、同学之间的关系紧张,甚至影响他们的未来发展。
研究中学生手机依赖的心理特点与早期干预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中学生手机依赖问题的根源,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帮助中学生摆脱手机依赖的困扰,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内容结束】2. 正文2.1 中学生手机依赖的心理特点中学生手机依赖的心理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社交焦虑:由于手机成为他们主要的社交工具,缺乏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导致他们在现实中与人互动时感到拘谨和不自信。
自我认同问题:过度依赖手机使他们将自我价值与社交网络上的点赞和评论挂钩,缺乏独立自主的自我认知。
青少年手机依赖: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与干预策略
青少年手机依赖: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与干预策略
一、青少年手机依赖现象的普遍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青少年手机依赖现象日益严重。
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手机拥有率已经达到90%以上,其中,每天使用手机时间超过2小时的青少年占比超过70%。
长时间使用手机不仅对青少年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如视力下降、颈椎病等,更重要的是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二、手机依赖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1.社交障碍:过度依赖手机社交软件可能导致青少年面对面沟通能力下降,出现社交恐惧症和人际关系紧张。
2.情绪问题:长时间沉迷于手机游戏或网络小说等,容易导致青少年情绪波动、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3.学业压力:手机依赖使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分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进而产生自卑感和挫败感。
4.价值观扭曲:手机中的不良信息可能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导致道德观念薄弱、行为失范。
三、青少年手机依赖的干预策略
1.家庭引导:家长应当加强对青少年手机使用的监督,合理设定使用时间,引导青少年养成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
2. 学校教育:学校应开展手机依赖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手机依
赖的危害,增强自律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3.社会支持: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应共同参与,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4.心理辅导:针对手机依赖导致的心理问题,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帮助青少年走出心理困境。
四、结论
青少年手机依赖现象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家长、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努力,采取有效干预策略,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手机,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学生手机依赖问题及其管理对策
学生手机依赖问题及其管理对策手机已经成为现代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过度依赖手机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学生手机依赖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一些管理对策以解决这个问题。
1. 问题背景和原因分析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手机的普及和技术的进步,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以下是一些造成学生手机依赖的主要原因:1.1 沉迷于社交媒体社交媒体成为学生们交流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学生们经常花费大量时间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如微信、抖音和微博,而忽视了学习和社交活动。
1.2 游戏成瘾手机游戏的吸引力对许多学生来说是无法抗拒的。
他们沉迷于游戏中,忽略了学习和其他有益的活动。
1.3 降低学习效率学生依赖手机往往导致学习效率下降。
他们经常分心,无法集中注意力,因此无法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2. 管理对策为了解决学生手机依赖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管理对策。
以下是一些可以采取的措施:2.1 提供教育与启发学校和家长需要共同努力,提供关于手机依赖的教育与启发。
学生需要了解过度使用手机的负面影响,并培养自我控制的能力。
2.2 制定合理的手机使用规定学校可以制定一些合理的手机使用规定,例如在课堂上禁止使用手机,或者在一些特定的时间段内限制使用手机。
这将帮助学生在学习和社交活动中更好地管理手机使用时间。
2.3 提供替代活动学校和家长可以提供一些有意义的替代活动,以吸引学生远离手机。
例如,组织体育运动、兴趣小组或其他社交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他们的时间和精力。
2.4 鼓励家长监督家长在学生手机使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他们应该与学校合作,监督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和内容。
同时,家长也应该做出榜样,减少自己在手机上的时间,以提高孩子们的意识和自控能力。
2.5 提供技术辅助工具一些手机应用程序可以帮助管理学生的手机使用习惯,例如设置使用时间限制、锁定某些应用程序等。
这些技术辅助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手机使用行为。
3. 总结学生手机依赖问题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学生的学业和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中学生手机依赖的社会干预策略研究
制定中学生手机使用指导方针,明确手机使用的时间、频率和场合,规范学生使 用手机的健康行为。
家庭教育指导
提升家长教育理念
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注重 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手机使用习惯。
加强家庭监管
家长应对孩子的手机使用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限制孩子使 用手机的时间和频率,避免过度沉迷。
3
针对中学生手机依赖的干预措施尚不够完善
研究意义
01
探究中学生手机依赖现象的成因和影响
02
提出有效的干预策略,减轻或消除手机依赖对中学生的负面影
响
为中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03
研究目的
1
分析中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成因及影响因素
2
提出针对性的社会干预策略,包括心理干预、 教育干预、家庭干预等方面
手机依赖干预机制的探讨
研究还发现,手机依赖干预机制主要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干预。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中学生认识到手机使用的负面 影响,并培养良好的手机使用习惯。心理干预则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样本的局限性
本研究主要针对某一地区的中学生进 行了调查和实验,因此研究结论可能 存在一定的地域局限性。未来研究可 以进一步拓展样本范围,探究不同地 区、不同类型中学的学生手机依赖情 况及其影响因素。
加强学校教育
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 正确价值观,通过开展有益的活动 来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
发挥社会力量
政府、社会组织等应加强对中学生 手机使用的关注和管理,共同为中 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05
社会干预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中学生手机依赖的社会干预策略研究
手机依赖是指个体过度使用手机,导致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受到不良影 响的一种行为成瘾状态。
诊断标准
长时间使用手机、对手机使用产生强烈的渴求和冲动、无法控制手机使用、 因使用手机而产生负面后果等。
手机依赖的相关研究
1 2
影响因素
研究显示,手机依赖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体因素 (如年龄、性别、性格特点等)和环境因素( 如家庭、学校、社会等)。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学生个体进 行深入的案例研究,了解他们的 手机使用习惯、对手机依赖的认 知和情感体验以及家庭、学校和 社会对手机依赖的影响。
数据来源
中学生群体
通过随机抽样方法选取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中学的学生作 为研究对象,收集他们的手机使用情况、学习、生活等方 面的数据。
学校因素
收集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教师教育方式等数据, 分析学校因素对中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
社会危害
手机依赖可能导致学业成绩下降、社交能力不 足、身心健康问题等。
3
干预措施
针对手机依赖的干预措施包括心理干预、行为 干预和家庭干预等。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不足
当前研究对手机依赖的形成机制和干预策略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深入 探讨。
展望
未来研究可以关注手机依赖的预防和干预策略的优化,以及探索如何更好地结合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支持等多种手段来综合解决手机依赖问题。
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当前中学生手机依赖现象较为普遍,需要采 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针对不同性别、年龄和学业成绩的学生,需 要采取个性化的干预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发 挥干预效果。
研究展望
进一步深入研究不同群体中学生的手机依赖现象 ,为制定更加精准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青少年手机依赖的多家庭小组工作干预研究
青少年手机依赖的多家庭小组工作干预研究目录一、内容简述 (2)二、研究背景与意义 (2)三、文献综述 (3)四、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5)4.1 研究方法 (6)4.2 研究对象及筛选标准 (7)五、青少年手机依赖的现状分析 (8)5.1 手机依赖的定义与特征 (9)5.2 青少年手机依赖的现状 (10)5.3 手机依赖对青少年的影响 (11)六、多家庭小组工作干预研究设计 (12)6.1 干预目标 (14)6.2 干预内容与方法 (14)6.3 干预实施步骤与时间安排 (15)七、干预实施过程与效果评估 (18)7.1 干预实施过程记录 (19)7.2 效果评估方法与指标 (21)7.3 干预效果分析 (22)八、讨论与建议 (22)8.1 研究成果总结 (24)8.2 影响因素分析 (25)8.3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26)九、结论与展望 (27)一、内容简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已成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过度依赖手机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学习和社交能力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多家庭小组工作干预方法,探讨如何有效改善青少年手机依赖现象。
本研究将青少年手机依赖问题置于家庭环境中进行探讨,关注家庭成员间的互动与影响。
通过多家庭小组工作干预,本研究试图激发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寻找应对策略,帮助青少年减少手机依赖,提升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干预过程中,我们将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以评估干预效果。
我们还将关注干预过程中的挑战与问题,不断完善干预方案,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研究将通过多家庭小组工作干预方法,为解决青少年手机依赖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依据。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已成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过度依赖手机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学习和社交能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家庭环境中,父母对子女的手机使用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青少年沉迷手机的心理干预策略
青少年沉迷手机的心理干预策略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陷入了沉迷手机的困境中。
他们整天沉迷于社交媒体、游戏和短视频,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人际交往困难等问题。
如何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帮助他们摆脱手机沉迷,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家长和学校应加强对青少年手机使用的监管。
家长可以制定合理的规定,如限制使用时间、禁止带手机进入卧室等。
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手机对青少年的诱惑,让他们更好地专注学习和社交。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与手机无关的活动,如户外运动、艺术创作等,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增强他们对现实生活的兴趣和满足感。
其次,心理专家提倡开展针对手机沉迷的心理干预课程。
通过教授青少年关于手机使用的知识和技巧,引导他们正确使用手机,并培养他们对手机使用的自我控制能力。
例如,教他们分辨网络信息的可靠性,避免被不实信息误导;教他们如何安全地设置隐私设置,保护个人信息;教他们学会设定使用手机的时间上限,合理安排学习、休息和娱乐等。
此外,心理干预还应从心理调适方面入手,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青春期是人生观念塑造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价值追求,才能更好地认识到手机沉迷对自己的负面影响。
心理专家可以通过与他们的沟通和心理疏导,引导他们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并鼓励他们参与到有益于个人成长的活动中。
这样,他们能逐渐理解手机仅仅是工具,而不应成为自己生活的核心。
最后,家庭和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是心理干预的重要策略之一。
家庭是青少年最重要的社会化环境,家庭成员应该发挥积极的榜样作用,与青少年共同参与家庭活动、交流情感。
另外,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如参加学校组织的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等,都能为青少年提供一个与他人互动的平台,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总之,青少年沉迷手机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策略。
家长要加强监管,学校要开展相关课程,心理专家要进行个体化辅导,学生要正确树立价值观念,同时家庭和社会要充分利用资源,帮助青少年逐步摆脱手机沉迷的困境,实现健康成长。
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团体干预辅导
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团体干预辅导学生手机依赖症是指学生对手机过度依赖,影响了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的一种现象。
随着手机的普及和网络的发展,学生手机依赖症在学生群体中逐渐显现出来。
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需要进行团体干预辅导来解决。
本文将讨论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干预辅导内容,帮助学校和社会机构更好地进行干预工作。
一、确定干预对象和目标1. 干预对象: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干预对象主要是学生群体,特别是那些对手机过度依赖,并且影响了正常学习和生活的学生。
2. 干预目标:干预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到手机依赖的危害,减少手机使用时间,恢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建立健康的网络使用观念和行为。
二、干预内容和方法1. 宣传教育:通过举办讲座、展览、宣传海报等形式,向学生宣传手机依赖的危害,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手机使用观念。
2. 社会支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社会交往和社会支持,减少孤立感和焦虑感。
3. 心理辅导:邀请心理咨询师和专业人士为学生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学生缓解焦虑和压力,调整心理状态。
4. 生活习惯养成:激励学生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包括按时作息、科学饮食和适度运动等,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5. 家庭支持: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增加家长对学生手机使用的管理和指导,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共同解决学生手机依赖问题。
三、干预方法的实施步骤1. 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手机使用情况和依赖程度,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生活状况,为干预内容和方法的制定提供依据。
2. 制定计划: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干预计划,确定干预对象和目标、干预内容和方法,安排好时间表和安排人员。
3. 宣传教育:在学校和社会机构进行手机依赖症宣传教育,向学生和家长传达正确的手机使用观念和行为。
4. 实施干预:根据干预计划的安排,组织宣传教育、心理辅导、社会实践等各项活动,引导学生逐步改变手机使用行为。
5. 评估总结:对干预行动进行及时的评估和总结,了解干预效果,根据实际情况对干预计划进行调整和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手机依赖的社会干预策略研究
作者:段江峰
来源:《教育界·下旬》2017年第03期
湖南省冷水江市第一中学
【摘要】文章从社会宣传、社會支持、中学生成长规划、手机制造商和网络运营商提供专用网络等层面,构建良好的社会干预模式,提出了有效的中学生手机依赖的干预策略。
【关键词】中学生手机依赖;社会干预策略;必要性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4年度课题“中学生手机依赖的心理机制与干预研究”(课题批准号:XJK014BZXX038)课题成果之一。
随着智能手机使用率的逐年提升,中学生手机依赖现象更加普遍,而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比比皆是。
中国的智能手机使用率在2015年第一季度末已达到62%,超过了欧洲55%的平均水平。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中学生手机依赖实行多角度干预研究是及时的、必要的,也是切合社会实际的。
为了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干预策略,我们课题组在专家的指导下,经过多次反复的摸底调查、讨论修改,拟订了《中学生手机依赖量表(初稿)》。
2015年3月,课题组在娄底市范围内分别选一些农村、郊区、城区的学校作为样本进行调查。
根据调查统计数据,对初稿再进行讨论修改,最后制定了《中学生手机依赖量表》。
2015年6~9月在全省范围内选定冷水江市、新化县、涟源市、娄星区、新邵县、怀化市、湘潭市、长沙市、常德市、株洲市、郴州市中一些有代表性的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中学生手机依赖现象比较严重。
手机依赖是指个体过度使用手机不能自控,造成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影响正常学习、工作、生活的精神心理疾病。
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报道,中国年青一代的手机依赖症远比欧美国家严重。
针对中学生手机依赖的多种原因,我们课题组分别从社会、学校、家庭、自身等方面对手机依赖干预策略进行了研究。
一、中学生手机依赖干预取得社会支持的必要性
2017年1月5日,一位沉迷手机的母亲成了全民讨伐的对象。
因为她在泳池忙着玩手机,连她4岁的孩子在她身边活活溺亡都没有发现。
作为看客,我们实在难以想象,究竟是什么内容如此吸引她,也更加无从猜测接下来她将背负怎样的愧疚感度过余生。
成年人尚且因为沉迷手机而酿成这样的悲剧,那么对于心智尚不成熟的中学生来说,如果社会舆论和环境不能及时
干预,那么将产生怎样的不良影响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争取社会支持干预中学生手机依赖是十分必要的。
问卷调查显示,单亲家庭、留守儿童以及父母玩手机等诸多因素,都会对中学生手机依赖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有七成的家长会在陪伴孩子时玩手机;还有55%的家长玩手机的时间长于陪伴孩子的时间。
调查中,有三分之一的中学生表示,父母对自己使用手机没有时间的限制。
中学生正处在于步入社会的节点,中学生手机依赖与社会适应性呈显著负相关,若中学生社会适应越良好,那么他对手机依赖就越少。
而这种社会适应性恰好需要社会因素的干预。
这就需要作为中学生与社会交融节点的社会、学校、家庭紧密配合。
而中学生自控力差、心智不成熟的特点,使得中学生手机依赖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将更加显著。
因此,宣传积极的社会舆论,创设良好的手机使用环境显得极为重要。
由此可见,中学生手机干预取得社会支持是极为必要和紧迫的。
二、社会要针对手机使用造成的危害,为中学生成长提供有效的保障
移动互联网如今得到了飞速发展。
调查显示,即便是在娱乐活动相对单调的地区,智能手机也较为普及。
“低头族”对于手机依赖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一切都能通过智能手机搞定”,比如微信、淘宝和支付宝等,智能手机具有非常强大的功能,用户基本上只用一个手机就可以生活。
在这样的手机运用环境下,自控力差的中学生如何使用手机便成为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
英国《每日电讯报》曾发表过专栏作家海伦娜·霍顿(Helen Horton)的一篇文章称,在中国,手机成瘾低龄化的趋势令人关注,一些沉迷于网络和手机的青少年被父母送至“半军事化管理的训练营”,尽管这种做法在中国引发诸多争议。
智能手机成了一些年轻人获取更广阔人际交往圈的唯一钥匙,“如果没有智能手机,就会觉得茫然无措”。
此外,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手机是学生联系朋友、分享的唯一渠道,因而“无比重要”。
据英国BBC报道:中国是首先将网络成瘾列为临床疾病的国家之一(编者注:据《人民日报》报道,北京军区总医院于2008年牵头制定的《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标志着我国医学界对网瘾诊断的标准化)。
精神科顾问医生李·托马斯告诉BBC记者,“智能手机上瘾应该被列入精神障碍病症的官方名录”。
李·托马斯说:“就像毒品上瘾一样,智能手机成瘾也会出现一些脱瘾症状,比如不安、焦虑,甚至愤怒。
”显然,智能手机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便利的同时,我们猛然发现:不是你在操纵手机,而是手机在控制你。
智能手机让人享受便利,体验刺激,但也容易把人变成和智能手机一样冰冷、麻木、呆滞的木头人。
当全家人埋头于手机,静悄悄的空气中感受不到亲情的温馨,这不是一个正常家庭应有的样子。
电子产品“排毒”专家海伊斯(Holland Haiis)对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表
示,解除电子设备的瘾并非无法可依。
“将自己在社交媒体上发帖的数量限制在一个星期3次左右;一想玩手机,就出去散步或运动;经常把手机静音,并放在视线之外……这些做法都行之有效。
”因此,社会、家庭要对中学生使用手机进行干预:不要把手机当作电子保姆,让手机取代了家人、朋友的互动;每天接触手机的时间不应超过1小时,睡前避免接触手机;父母以身作则,比如吃饭时间、睡觉时间不可以玩手机;保证纸质阅读的时间多于电子阅读;建立大量的户外运动场所和阅读场所,确保运动和阅读时间。
三、为中学生提供专用手机和专用网络
针对中学生这个特殊的手机使用群体,呼吁手机制造商、网络运营商提供特殊年龄段的专用手机和专用网络,营造手机使用的良好社会氛围。
针对中学生手机依赖症的成因,盲目地一味杜绝,似乎并不可取,“堵”不如“疏”。
手机是科技的产物,要解决手机问题,就要向科技要答案。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开发中学生专用手机,对中学生进行智能化的在线管理。
(一)中学生手机专用手机的功能设想
學习功能,具有带工具性的常识知识的词典功能,无娱乐功能和游戏装载功能。
定位功能,行踪定位功能,让家长随时掌握孩子所处的位置。
在线管理功能,可设教师机、家长机和学生机。
家长和教师可设定上课学习时禁止使用通讯功能的时间段,同时,“合法”人群的来电和短信一个都不会遗漏。
教师机、家长机可控制学生机。
限时通话功能,可限制孩子电话的每次通话时间,防止孩子“煲电话粥”,让家长摆脱高额话费的困扰。
自动升级杀毒功能,进行强制性全机病毒黄毒自动查杀,对垃圾信息、黄色信息实时监控。
手机报、时事资讯功能。
专用手机声讯服务台功能,解决中学生学习问题、心理问题的信息平台。
(二)设立中学生专用手机号码
专设中学生手机机号,实行实名购买制,每生只能购买一机一号,不得向非中学生出售。
中学生专用手机号可以很快识别传输对象,对于有害中学生身心健康的信息不予传输。
(三)制定中学生手机使用的行为规范
中学生必须将手机号码向班主任报告、登记,规范的内容应包括校内课上课下、校外公共场所的使用方式,手机使用的文明用语,利用手机与人交往要注意的问题,在手机使用过程中的自我规范等。
(四)严格手机入网办理手续
家长持身份证以及孩子的身份证明(学生证、户口本等)办理。
四、社会心理疏导机构的构建,政府协调主导
中学生的个性正在形成,他们有各自的烦恼,有的甚至和父母无法交流。
针对这种情况,社会可以以社区为单位,建立心理疏导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家长、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有困难,心理有障碍时能有地方宣泄,不至于空虚压抑。
这样更能培养中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中学生的手机依赖进行有效干预。
政府作为手机依赖综合治理的一部分,可以发挥主导和协调的功能,牵头制定相关制度,引导其他各方重视并参与协同治理中学生手机依赖。
通信行业需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主动配合学校的网络管理,可以构建开发绿色健康的手机网络和应用软件,履行自身职责,拓展自身业务。
政府设置专门的网络管理系统,建立和完善手机依赖症的协同整合、预警、反馈的联合机制,让通信行业、社区、学校、家庭、个人等各方在明确责任与权利的基础上,确立多元主体共同作用的工作机制。
主体之间通过沟通,实现多元防治主体策略与思想的统一,保证信息的及时性与共享性,通过协调实现具体的治理方法与手段的统一,将多种社会力量拧成一股绳。
尽快健全立法,通过法律授权专门管理部门对手机媒体进行有效管理,通过立法明确手机网络运营商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为青少年安全使用手机提供保障。
建立以家庭引导为核心,以学校监管为主流的手机管理和教育体制,通过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合力来对青少年进行多方位借“机”教育,开创中国教育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徐成芳,顾林.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心理原因及防治对策[J].学理论,2011(32):217-218.
[2]郭文娟,付智勇.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干预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23):110.
[3]李汉卿.协同治理理论探析[J].理论月刊,2014(01):138-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