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全等三角形章节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2章 全等三角形 单元复习 课件
∵BF∥AC,DE⊥AC,∴BF⊥DF,
∵BC平分∠ABF,DH⊥AB,DF⊥BF,∴DH=DF,
∴DE=DF,
∴点D为EF的中点.
(2)∵BF∥AC,∴∠C=∠DBF,
∵BC平分∠ABF,∴∠ABD=∠DBF,∴∠C=∠ABD,
∵AD平分∠BAC,∴∠CAD=∠BAD,
又AD=AD,∴△DCA≌△DBA,∴∠CDA=∠BDA,
应角与对角的概念.一般地,对应边、对应角是对两个三
角形而言,而对边、对角是对同一个三角形的边和角而言,
对边是指角的对边,对角是指边的对角.
1.已知△ABC≌△A1B1C1,A和A1对应,B和B1对应,
∠A=70°,∠B1=50°,则∠C的度数为( D )
A.70°
B.50°
C.120°
D.60°
2.(全国视野)(2022南京模拟)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
证明:(1)在Rt△BOF和Rt△COE中,
∵OF=OE,OB=OC,
∴Rt△BOF≌Rt△COE(HL).
∴∠FBO=∠ECO,即∠ABO=∠ACO.
(2)连接AO.∵OF⊥AB,OE⊥AC,且OF=OE,
∴∠BAO=∠CAO.
∵∠ABO=∠ACO,AO=AO,
∴△BOA≌△COA(AAS),∴AB=AC.
则BD=
1 .
22.如图,过点B,D分别向线段AE作垂线段BQ和DF,
点Q和F是垂足,连接AB,DE,BD,BD交AE于点C,且
AB=DE,AF=EQ.
(1)求证:△ABQ≌△EDF;
(2)求证:点C是BD的中点.
证明:(1)∵AF=EQ,∴AQ=EF,在Rt△ABQ和Rt△EDF中,
=
第12章《全等三角形》章节复习资料【1】
第12章《全等三角形》章节复习资料【1】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如图,AB∥DE,AC∥DF,AC=DF,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ABC≌△DEF的是()A.AB=DE B.∠B=∠E C.EF=BC D.EF∥BC2.如图,△ACB≌△A′CB′,∠ACA′=30°,则∠BCB′的度数为()A.20°B.30°C.35°D.40°3.一块三角形玻璃样板不慎被小强同学碰破,成了四片完整四碎片(如图所示),聪明的小强经过仔细的考虑认为只要带其中的两块碎片去玻璃店就可以让师傅画一块与以前一样的玻璃样板.你认为下列四个答案中考虑最全面的是()A.带其中的任意两块去都可以B.带1、2或2、3去就可以了C.带1、4或3、4去就可以了D.带1、4或2、4或3、4去均可【1】【2】【3】4.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则AB:AC等于()A.BD:CD B.AD:CD C.BC:AD D.BC:AC5.如图,AE⊥AB且AE=AB,BC⊥CD且BC=CD,请按照图中所标注的数据,计算图中实线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S 是()A.50 B.62 C.65 D.686.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F⊥AB,垂足为F,DE=DG,△ADG和△AED的面积分别为50和39,则△EDF的面积为()A.11 B.5.5 C.7 D.3.5【4】【5】【6】7.如图,已知△ABC≌△ADE,且∠CAD=10°,∠B=∠D=25°,∠EAB=120°,则∠EGF=()A.120°B.135°C.115°D.125°8.如图所示,在△ABC中,P为BC上一点,PR⊥AB,垂足为R,PS⊥AC,垂足为S,AQ=PQ,PR=PS.下面三个结论:①AS=AR;②QP∥AR;③△BRP≌△CSP.正确的是()A.①和②B.②和③C.①和③D.全对9.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C,垂足为E,BF∥AC交ED的延长线于点F,若BC恰好平分∠ABF,AE=2BF.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DE=DF;②DB=DC;③AD⊥BC;④AC=3BF,其中正确的结论共有()A.4个B.3个C.2个D.1个【7】【8】【9】10.如图,AB,CD相交于点E,且AB=CD,试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DE≌△CBE.现给出如下五个条件:①∠A=∠C;②∠B=∠D;③AE=CE;④BE=DE;⑤AD=CB.其中符合要求有()A.2个B.3个C.4个D.5个二.填空题(共10小题)11.如图,△ABC中,AD⊥BC,CE⊥AB,垂足分别为D、E,AD、CE交于点H,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AEH≌△CEB.12.如图,OP平分∠MON,PE⊥OM于E,PF⊥ON于F,OA=OB,则图中有对全等三角形.【10】【11】【12】13.如图,AC=BC,DC=EC,∠ACB=∠ECD=90°,且∠EBD=42°,则∠AEB=.14.如图,△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CP与内角∠ABC平分线BP交于点P,若∠BPC=40°,则∠CAP=.15.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为2、5、x,另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为y、2、6,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则x+y=.16.如图,AB=12,CA⊥AB于A,DB⊥AB于B,且AC=4m,P点从B向A运动,每分钟走1m,Q点从B向D运动,每分钟走2m,P、Q两点同时出发,运动分钟后△CAP与△PQB全等.【13】【14】【16】17.如图,∠ACB=90°,AC=BC,AD⊥CE于D,BE⊥CD于E,AD=2.4cm,DE=1.7cm,则BE的长度为.18.如图,已知长方形ABCD的边长AB=20cm,BC=16cm,点E在边AB上,AE=6cm,如果点P从点B出发在线段BC上以2cm/s的速度向点C向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D上从点C到点D运动.则当△BPE与△CQP全等时,时间t为s.19.如图为6个边长等的正方形的组合图形,则∠1+∠2+∠3=°.20.如图,已知△ABE≌△ACF,∠E=∠F=90°,∠CMD=70°,则∠2=度.【17】【18】【19】【20】三.解答题(共8小题)21.如图,四边形ABCD中,E点在AD上,∠BAE=∠BCE=90°,且BC=CE,AB=DE.求证:△ABC≌△DEC.22.如图,∠A=∠B,AE=BE,点D在AC边上,∠1=∠2,AE和BD相交于点O.(1)求证:△AEC≌△BED;(2)若∠1=42°,求∠BDE的度数.23.如图,已知BD⊥DE,CE⊥DE,垂足分别是D、E,AB=AC,∠BAC=90°,试探索DE、BD、CE长度之间的关系,并说明你的结论的正确性.24.如图,AD平分∠BAC,DE⊥AB于E,DF⊥AC于F,且DB=DC,求证:EB=FC.25.如图,将Rt△ABC沿斜边翻折得到△ADC,点E,F分别为DC,BC边上的点,且∠EAF=∠DAB.试猜想DE,BF,EF之间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26.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①△ADC≌△CEB;②DE=AD+BE;(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求证:DE=AD﹣BE;(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试问DE、AD、BE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注意:第(2)、(3)小题你选答的是第2小题.27.已知:∠ACB=90°,AC=BC,AD⊥CM,BE⊥CM,垂足分别为D,E,(1)如图1,①线段CD和BE的数量关系是;②请写出线段AD,BE,D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如图2,上述结论②还成立吗?如果不成立,请直接写出线段AD,BE,DE之间的数量关系.Q从B点出发沿B﹣C﹣A路径向终点运动,终点为A点.点P和Q分别以1和3的运动速度同时开始运动,两点都要到相应的终点时才能停止运动,在某时刻,分别过P和Q作PE⊥l于E,QF⊥l于F.问:点P运动多少时间时,△PEC与QFC全等?请说明理由.第12章《全等三角形》章节复习资料【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如图,AB∥DE,AC∥DF,AC=DF,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ABC≌△DEF的是()A.AB=DE B.∠B=∠E C.EF=BC D.EF∥BC【解答】解:∵AB∥DE,AC∥DF,∴∠A=∠D,(1)AB=DE,则△ABC和△DEF中,,∴△ABC≌△DEF,故A选项错误;(2)∠B=∠E,则△ABC和△DEF中,,∴△ABC≌△DEF,故B选项错误;(3)EF=BC,无法证明△ABC≌△DEF(ASS);故C选项正确;(4)∵EF∥BC,AB∥DE,∴∠B=∠E,则△ABC和△DEF中,,∴△ABC≌△DEF,故D选项错误;故选:C.2.如图,△ACB≌△A′CB′,∠ACA′=30°,则∠BCB′的度数为()A.20°B.30°C.35°D.40°【解答】解:∵△ACB≌△A′CB′,∴∠ACB=∠A′CB′,∴∠ACB﹣∠A′CB=∠A′CB′﹣∠A′CB,即∠BCB′=∠ACA′,又∠ACA′=30°,∴∠BCB′=30°,3.一块三角形玻璃样板不慎被小强同学碰破,成了四片完整四碎片(如图所示),聪明的小强经过仔细的考虑认为只要带其中的两块碎片去玻璃店就可以让师傅画一块与以前一样的玻璃样板.你认为下列四个答案中考虑最全面的是()A.带其中的任意两块去都可以B.带1、2或2、3去就可以了C.带1、4或3、4去就可以了D.带1、4或2、4或3、4去均可【解答】解:带③、④可以用“角边角”确定三角形,带①、④可以用“角边角”确定三角形,带②④可以延长还原出原三角形,故选D.4.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则AB:AC等于()A.BD:CD B.AD:CD C.BC:AD D.BC:AC【解答】解:如图过点B作BE∥AC交AD延长线于点E,∵BE∥AC,∴△BDE∽△CDA,∴=,又∵AD是角平分线,∴∠E=∠DAC=∠BAD,∴BE=AB,∴=,∴AB:AC=BD:CD.故选:A.5.如图,AE⊥AB且AE=AB,BC⊥CD且BC=CD,请按照图中所标注的数据,计算图中实线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S 是()A.50 B.62 C.65 D.68【解答】解:∵AE⊥AB且AE=AB,EF⊥FH,BG⊥FH⇒∠EAB=∠EFA=∠BGA=90°,∠EAF+∠BAG=90°,∠ABG+∠BAG=90°⇒∠EAF=∠ABG,∴AE=AB,∠EFA=∠AGB,∠EAF=∠ABG⇒△EFA≌△ABG∴AF=BG,AG=EF.同理证得△BGC≌△DHC得GC=DH,CH=BG.故FH=FA+AG+GC+CH=3+6+4+3=16故S=(6+4)×16﹣3×4﹣6×3=50.故选A.6.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F⊥AB,垂足为F,DE=DG,△ADG和△AED的面积分别为50和39,则△EDF的面积为()A.11 B.5.5 C.7 D.3.5【解答】解:作DM=DE交AC于M,作DN⊥AC于点N,∵DE=DG,∴DM=DG,∵AD是△ABC的角平分线,DF⊥AB,∴DF=DN,在Rt△DEF和Rt△DMN中,,∴Rt△DEF≌Rt△DMN(HL),∵△ADG和△AED的面积分别为50和39,∴S△MDG=S△ADG﹣S△ADM=50﹣39=11,S△DNM=S△EDF=S△MDG=×11=5.5.故选B.7.如图,已知△ABC≌△ADE,且∠CAD=10°,∠B=∠D=25°,∠EAB=120°,则∠EGF=()A.120°B.135°C.115°D.125°【解答】解:∵△ABC≌△ADE,∠CAD=10°,∠EAB=120°,∴∠EAD=∠CAB=(∠EAB﹣∠CAD)=55°,∵∠FAB=∠CAD+∠CAB,∴∠FAB=65°,∵∠AFB+∠FAB+∠B=180°,∴∠AFB=180°﹣65°﹣25°=90°,∵∠GFD=∠AFB,∴∠GFD=90°,∵∠EGF=∠D+∠GFD,∴∠EGF=90°+25°=115°.故选C.8.如图所示,在△ABC中,P为BC上一点,PR⊥AB,垂足为R,PS⊥AC,垂足为S,AQ=PQ,PR=PS.下面三个结论:①AS=AR;②QP∥AR;③△BRP≌△CSP.正确的是()A.①和②B.②和③C.①和③D.全对【解答】解:连接AP,∵PR=PS,PR⊥AB,垂足为R,PS⊥AC,垂足为S,∴AP是∠BAC的平分线,∠1=∠2,∴△APR≌△APS,∴AS=AR,又AQ=PQ,∴∠2=∠3,又∠1=∠2,∴∠1=∠3,∴QP∥AR,BC只是过点P,没有办法证明△BRP≌△CSP,③不成立.故选A.9.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C,垂足为E,BF∥AC交ED的延长线于点F,若BC恰好平分∠ABF,AE=2BF.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DE=DF;②DB=DC;③AD⊥BC;④AC=3BF,其中正确的结论共有()A.4个B.3个C.2个D.1个【解答】解:∵BF∥AC,∴∠C=∠CBF,∵BC平分∠ABF,∴∠ABC=∠CBF,∴∠C=∠ABC,∴AB=AC,∵AD是△ABC的角平分线,∴BD=CD,AD⊥BC,故②③正确,在△CDE与△DBF中,,∴△CDE≌△DBF,∴DE=DF,CE=BF,故①正确;∵AE=2BF,∴AC=3BF,故④正确.故选A.10.如图,AB,CD相交于点E,且AB=CD,试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DE≌△CBE.现给出如下五个条件:①∠A=∠C;②∠B=∠D;③AE=CE;④BE=DE;⑤AD=CB.其中符合要求有()A.2个B.3个C.4个D.5个【解答】解:延长DA、BC使它们相交于点F.∵∠DAB=∠BCD,∠AED=∠BEC,∴∠B=∠D,又∵∠F=∠F,AB=CD,∴△FAB≌△FCD∴AF=FC,FD=FB,∴AD=BC∴△ADE≌△CBE①对同理可得②对∵AE=CE,AB=CD∴DE=BE又∵∠AED=∠BEC∴△ADE≌△CBE(SAS)③对同理可得④对连接BD,∵AD=CB,AB=CD,BD=BD,∴△ADB≌△CBD,∴∠A=∠C,∴△ADE≌△CBE,故⑤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共10小题)11.如图,△ABC中,AD⊥BC,CE⊥AB,垂足分别为D、E,AD、CE交于点H,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AH=CB 等(只要符合要求即可),使△AEH≌△CEB.【解答】解:∵AD⊥BC,CE⊥AB,垂足分别为D、E,∴∠BEC=∠AEC=90°,在Rt△AEH中,∠EAH=90°﹣∠AHE,又∵∠EAH=∠BAD,∴∠BAD=90°﹣∠AHE,在Rt△AEH和Rt△CDH中,∠CHD=∠AHE,∴∠EAH=∠DCH,∴∠EAH=90°﹣∠CHD=∠BCE,所以根据AAS添加AH=CB或EH=EB;根据ASA添加AE=CE.可证△AEH≌△CEB.故填空答案:AH=CB或EH=EB或AE=CE.12.如图,OP平分∠MON,PE⊥OM于E,PF⊥ON于F,OA=OB,则图中有3对全等三角形.【解答】解:OP平分∠MON,PE⊥OM于E,PF⊥ON于F,∴PE=PF,∠1=∠2,在△AOP与△BOP中,,∴△AOP≌△BOP,∴AP=BP,在△EOP与△FOP中,,∴△EOP≌△FOP,在R t△AEP与R t△BFP中,,∴R t△AEP≌R t△BFP,∴图中有3对全等三角形,故答案为:3.13.如图,AC=BC,DC=EC,∠ACB=∠ECD=90°,且∠EBD=42°,则∠AEB=132°.【解答】解:∵∠ACB=∠ECD=90°,∴∠BCD=∠ACE,在△BDC和△AEC中,,∴△BDC≌△AEC(SAS),∴∠DBC=∠EAC,∵∠EBD=∠DBC+∠EBC=42°,∴∠EAC+∠EBC=42°,∴∠ABE+∠EAB=90°﹣42°=48°,∴∠AEB=180°﹣(∠ABE+∠EAB)=180°﹣48°=132°.14.如图,△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CP与内角∠ABC平分线BP交于点P,若∠BPC=40°,则∠CAP=50°.【解答】解:延长BA,作PN⊥BD,PF⊥BA,PM⊥AC,设∠PCD=x°,∵CP平分∠ACD,∴∠ACP=∠PCD=x°,PM=PN,∵BP平分∠ABC,∴∠ABP=∠PBC,PF=PN,∴PF=PM,∵∠BPC=40°,∴∠ABP=∠PBC=∠PCD﹣∠BPC=(x﹣40)°,∴∠BAC=∠ACD﹣∠ABC=2x°﹣(x°﹣40°)﹣(x°﹣40°)=80°,∴∠CAF=100°,在Rt△PFA和Rt△PMA中,∵,∴Rt△PFA≌Rt△PMA(HL),∴∠FAP=∠PAC=50°.故答案为:50°.15.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为2、5、x,另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为y、2、6,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则x+y=11.【解答】解:∵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两个三角形中都有2∴长度为2的是对应边,x应是另一个三角形中的边6.同理可得y=5∴x+y=11.故填11.16.如图,AB=12,CA⊥AB于A,DB⊥AB于B,且AC=4m,P点从B向A运动,每分钟走1m,Q点从B向D运动,每分钟走2m,P、Q两点同时出发,运动4分钟后△CAP与△PQB全等.【解答】解:∵CA⊥AB于A,DB⊥AB于B,∴∠A=∠B=90°,设运动x分钟后△CAP与△PQB全等;则BP=xm,BQ=2xm,则AP=(12﹣x)m,分两种情况:①若BP=AC,则x=4,AP=12﹣4=8,BQ=8,AP=BQ,∴△CAP≌△PBQ;②若BP=AP,则12﹣x=x,解得:x=6,BQ=12≠AC,此时△CAP与△PQB不全等;综上所述:运动4分钟后△CAP与△PQB全等;故答案为:4.17.如图,∠ACB=90°,AC=BC,AD⊥CE于D,BE⊥CD于E,AD=2.4cm,DE=1.7cm,则BE的长度为0.7cm.【解答】解:∵AD⊥CE于D,BE⊥CD于E,∴∠E=∠ADC=90°∵AC=CB,∠ACB=90,∴∠BCE+∠ACD=90°,∠ACD+∠DAC=90°,∴∠BCE=∠ACD,∴△BCE≌△CAD,∴AD=CE=2.4,BE=CD,∴CD=CE﹣DE=2.4﹣1.7=0.7,∴BE=CD=0.7cm.故答案为0.7cm.18.如图,已知长方形ABCD的边长AB=20cm,BC=16cm,点E在边AB上,AE=6cm,如果点P从点B出发在线段BC上以2cm/s的速度向点C向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D上从点C到点D运动.则当△BPE与△CQP全等时,时间t为1或4s.【解答】解:∵AB=20cm,AE=6cm,BC=16cm,∴BE=14cm,BP=2tcm,PC=(16﹣2t)cm,当△BPE≌△CQP时,则有BE=PC,即14=16﹣2t,解得t=1,当△BPE≌△CPQ时,则有BP=PC,即2t=16﹣2t,解得t=4,故答案为:1或4.19.如图为6个边长等的正方形的组合图形,则∠1+∠2+∠3=135°.【解答】解:观察图形可知:△ABC≌△BDE,∴∠1=∠DBE,又∵∠DBE+∠3=90°,∴∠1+∠3=90°.∵∠2=45°,∴∠1+∠2+∠3=∠1+∠3+∠2=90°+45°=135°.故填135.20.如图,已知△ABE≌△ACF,∠E=∠F=90°,∠CMD=70°,则∠2=20度.【解答】解:∵∠AME=∠CMD=70°∴在△AEM中∠1=180﹣90﹣70=20°∵△ABE≌△ACF,∴∠EAB=∠FAC,即∠1+∠CAB=∠2+∠CAB,∴∠2=∠1=20°.故填20.三.解答题(共8小题)21.如图,四边形ABCD中,E点在AD上,∠BAE=∠BCE=90°,且BC=CE,AB=DE.求证:△ABC≌△DEC.【解答】证明:∵∠BAE=∠BCE=90°,∴∠B+∠AEC=180°,而∠DEC+∠AEC=180°,∴∠B=∠DEC,在△ABC和△DEC中,,∴△ABC≌△DEC(SAS).22.如图,∠A=∠B,AE=BE,点D在AC边上,∠1=∠2,AE和BD相交于点O.(1)求证:△AEC≌△BED;(2)若∠1=42°,求∠BDE的度数.【解答】解:(1)证明:∵AE和BD相交于点O,∴∠AOD=∠BOE.在△AOD和△BOE中,∠A=∠B,∴∠BEO=∠2.又∵∠1=∠2,∴∠1=∠BEO,∴∠AEC=∠BED.在△AEC和△BED中,,∴△AEC≌△BED(ASA).(2)∵△AEC≌△BED,∴EC=ED,∠C=∠BDE.在△EDC中,∵EC=ED,∠1=42°,∴∠C=∠EDC=69°,∴∠BDE=∠C=69°.23.如图,已知BD⊥DE,CE⊥DE,垂足分别是D、E,AB=AC,∠BAC=90°,试探索DE、BD、CE长度之间的关系,并说明你的结论的正确性.【解答】结论:DE=BD+CE.证明:如右图,∵∠BAC=90°,∴∠EAC+∠DAB=90°,∵BD⊥DE,CE⊥DE,∴∠DAB+∠DBA=90°,∠D=∠E=90°,∴∠EAC=∠DBA,在△ABD和△CAE中,∵,∴△ABD≌△CAE,∴AD=CE,BD=AE,∴DE=AD+AE=CE+BD.24.如图,AD平分∠BAC,DE⊥AB于E,DF⊥AC于F,且DB=DC,求证:EB=FC.【解答】证明:∵AD平分∠BAC,DE⊥AB于E,DF⊥AC于F,∴DE=DF;∵DE⊥AB于E,DF⊥AC于F.∴在Rt△DBE和Rt△DCF中∴Rt△DBE≌Rt△DCF(HL);∴EB=FC.25.如图,将Rt△ABC沿斜边翻折得到△ADC,点E,F分别为DC,BC边上的点,且∠EAF=∠DAB.试猜想DE,BF,EF之间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解答】猜想:DE+BF=EF.证明:延长CF,作∠4=∠1,如图:∵将Rt△ABC沿斜边翻折得到△ADC,点E,F分别为DC,BC边上的点,且∠EAF=∠DAB,∴∠1+∠2=∠3+∠5,∠2+∠3=∠1+∠5,∵∠4=∠1,∴∠2+∠3=∠4+∠5,∴∠GAF=∠FAE,在△AGB和△AED中,,∴△AGB≌△AED(ASA),∴AG=AE,BG=DE,在△AGF和△AEF中,,∴△AGF≌△AEF(SAS),∴GF=EF,∴DE+BF=EF.证毕.26.(本题有3小题,第(1)小题为必答题,满分5分;第(2)、(3)小题为选答题,其中,第(2)小题满分3分,第(3)小题满分6分,请从中任选1小题作答,如两题都答,以第(2)小题评分.)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①△ADC≌△CEB;②DE=AD+BE;(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求证:DE=AD﹣BE;(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试问DE、AD、BE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注意:第(2)、(3)小题你选答的是第2小题.【解答】证明:(1)①∵∠ADC=∠ACB=∠BEC=90°,∴∠CAD+∠ACD=90°,∠BCE+∠CBE=90°,∠ACD+∠BCE=90°.∴∠CAD=∠BCE.∵AC=BC,∴△ADC≌△CEB.②∵△ADC≌△CEB,∴CE=AD,CD=BE.∴DE=CE+CD=AD+BE.解:(2)∵∠ADC=∠CEB=∠ACB=90°,∴∠ACD=∠CBE.又∵AC=BC,∴△ACD≌△CBE.∴CE=AD,CD=BE.∴DE=CE﹣CD=AD﹣BE.(3)当MN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AD、DE、BE所满足的等量关系是DE=BE﹣AD(或AD=BE﹣DE,BE=AD+DE等).∵∠ADC=∠CEB=∠ACB=90°,∴∠ACD=∠CBE,又∵AC=BC,∴△ACD≌△CBE,∴AD=CE,CD=BE,∴DE=CD﹣CE=BE﹣AD.27.已知:∠ACB=90°,AC=BC,AD⊥CM,BE⊥CM,垂足分别为D,E,(1)如图1,①线段CD和BE的数量关系是CD=BE;②请写出线段AD,BE,D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如图2,上述结论②还成立吗?如果不成立,请直接写出线段AD,BE,DE之间的数量关系.【解答】解:(1)①结论:CD=BE.理由:∵AD⊥CM,BE⊥CM,∴∠ACB=∠BEC=∠ADC=90°,∴∠ACD+∠BCE=90°,∠BCE+∠CBE=90°,∴∠ACD=∠B,在△ACD和△CBE中,,∴△ACD≌△CBE,∴CD=BE.②结论:AD=BE+DE.理由:∵△ACD≌△CBE,∴AD=CE,CD=BE,∵CE=CD+DE=BE+DE,∴AD=BE+DE.(2)②中的结论不成立.结论:DE=AD+BE.理由:∵AD⊥CM,BE⊥CM,∴∠ACB=∠BEC=∠ADC=90°,∴∠ACD+∠BCE=90°,∠BCE+∠CBE=90°,∴∠ACD=∠B,在△ACD和△CBE中,,∴△ACD≌△CBE,∴AD=CE,CD=BE,∵DE=CD+CE=BE+AD,∴DE=AD+BE.28.如图,△ABC中,∠ACB=90°,AC=6,BC=8.点P从A点出发沿A﹣C﹣B路径向终点运动,终点为B点;点Q从B点出发沿B﹣C﹣A路径向终点运动,终点为A点.点P和Q分别以1和3的运动速度同时开始运动,两点都要到相应的终点时才能停止运动,在某时刻,分别过P和Q作PE⊥l于E,QF⊥l于F.问:点P运动多少时间时,△PEC与QFC全等?请说明理由.【解答】解:设运动时间为t秒时,△PEC≌△QFC,∵△PEC≌△QFC,∴斜边CP=CQ,有四种情况:①P在AC上,Q在BC上,CP=6﹣t,CQ=8﹣3t,∴6﹣t=8﹣3t,∴t=1;②P、Q都在AC上,此时P、Q重合,∴CP=6﹣t=3t﹣8,∴t=3.5;③P在BC上,Q在AC时,此时不存在;理由是:8÷3×1<6,Q到AC上时,P应也在AC上;④当Q到A点(和A重合),P在BC上时,∵CQ=CP,CQ=AC=6,CP=t﹣6,∴t﹣6=6∴t=12∵t<14∴t=12符合题意答:点P运动1或3.5或12秒时,△PEC与△QFC全等.。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知识点归纳12.1全等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经过平移、翻折、旋转,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作全等三角形。
全等用符号“≌”表示,读作“全等于”。
例1、△ABC≌△DEF读作:三角形ABC全等于三角形DEF。
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在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用“≌”表示两个图形全等的时候,必须把对应的顶点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例2、已知△ABC≌△DEF,那么就说明:①点A对应点D,点B对应点E,点C对应点F②∠A=∠D,∠B=∠E,∠C=∠F③AB=DE,AC=DF,BC=EF用“全等于”这个词表示两个图形全等的时候,顶点不一定有一一对应关系。
例3、已知△ABC全等于△DEF,那么点A不一定对应D,点A也可能对应点E或者点F 。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①对应边相等②对应角相等③角平分线、中线、高分别对应相等④周长相等⑤面积相等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依据:①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边边边”或“SSS ”。
②两边一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边角边”或“SAS ”。
③两角一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角边角”或“ASA ”。
④两角一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角角边”或“AAS ”。
⑤一条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称“斜边直角边”或“HL ”。
温馨提示:“SSA ”和“AAA ”不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格式:SSS 、SAS 、ASA 、AAS 的证明格式: HL 的证明格式:在△ABC 与△DEF 中 在Rt △ABC 与Rt △DEF 中∵{ 条件1条件2条件3∵{条件1条件2 ∴△ABC ≌△DEF (条件) ∴△ABC ≌△DEF (HL )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如果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那么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角平分线。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2章全等三角形单元复习与巩固教案
全等三角形单元复习与巩固一、目标与策略明确学习目标及主要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首要条件,要做到心中有数!学习目标:●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掌握尺规作图作角平分线,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并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进行证明;●能用三角形的全等和角平分线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条件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
●难点: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选用合适的条件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学习策略:●通过观察、拼图以及三角形的平移、旋转和翻折等活动,来感知两个三角形全等,以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在三角形全等知识的基础上,探究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并通过练习加深本章知识的理解及灵活运用。
二、学习与应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科学地预习才能使我们上课听讲更有目的性和针对知识网络知识要点——预习和课堂学习认真阅读、理解教材,尝试把下列知识要点内容补充完整,带着自己预习的疑惑认真听课学习。
请在虚线部分填写预习内容,在实线部分填写课堂学习内容。
课堂笔记或者其它补充填在右栏。
知识点一:全等形能够完全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知识点二: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要点诠释:(1)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互相重合的边叫做,互相重合的角叫做.(2)在写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的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这样容易写出对应边、对应角.例如,△ABC与△DFE全等,点A与点,点B与点,点C与点是对应顶点,记作△ABC≌△DFE,而不写作△ABC≌△EFD等其他形式.知识点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知识点四: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边角边:有和它们的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注:运用边角边公理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要抓住角是两边的夹角,边是夹这个角的两边,不要错误认为:两个三角形只要有两条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就一定全等.(二)角边角:有和它们的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三)边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SSS”).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五)斜边、直角边(HL):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和一条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及复习
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及复习一、知识网络⎧⎧⎨⎪⎩⎪⎪⎧⎪⎪→⇒⎨⎪⎪⎪⎨⎪⎪⎪⎪⎪⎪⎩⎩⎧⎨⎩对应角相等性质对应边相等边边边 SSS 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应用边角边 SAS 判定角边角 ASA 角角边 AAS 斜边、直角边 HL 作图 角平分线性质与判定定理二、基础知识梳理 (一)、基本概念1、“全等”的理解 全等的图形必须满足:(1)形状相同的图形;(2)大小相等的图形;即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
同样我们把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定义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
(注: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中的特殊情况)当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由此,可以得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 (4)有公共角的,角一定是对应角;(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4、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判定: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平分线上(二)灵活运用定理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定理中,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且至少要有一组边对应相等,因此在寻找全等的条件时,总是先寻找边相等的可能性。
2、要善于发现和利用隐含的等量元素,如公共角、公共边、对顶角等。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复习课件:第12章《全等三角形》
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 个三角形全等吗?
A
\
==
B
D
C
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
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找第三边 (SSS) (1):已知两边----
找夹角 (SAS)
已知一边和它的邻角 (2):已知一边一角---
A
D
E
F
B
C
已知,如图,AB=AC,DB=DC,F是AD的延长线 上的一点,试说明:BF=CF.
证明:在△ABD和△ACD中
AB=AC
BD=CD
AD=AD ∴ △ABD≌ △ACD(SSS) ∴∠BAD= ∠CAD又∵F是AD延长线上 一点,∴∠BAF= ∠CAF 在△ABF和△ACF中
AB=AC ∠BAF= ∠CAF
(3)要记住“有三个角对应相等”或“有两边 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 定全等;
(4)时刻注意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 “公共 角” 、“公共边”、“对顶角”
学而不思则罔
回
头
一
看
你有哪些收获呢?
, 我
与大家共分享!
想
说
…
课后作业
合
作
学 习 ‘
请同学们回去后自 己找几个你认为与
乐
本章有关的题目与
已知一边和它的对角
找这边的另一个邻角(ASA) 找这个角的另一个边(SAS) 找这边的对角 (AAS)
找一角(AAS)
(3):已知两角---
找两角的夹边(ASA) 找夹边外的任意边(AAS)
已知:如图∠B=∠DEF,BC=EF,补充条件 求证:ΔABC≌ ΔDEF (1)若要以“SAS”为依据,还缺条件 _AB_=_DE__; (2) 若要以“ASA”为依据,还缺条件∠_A_CB_= ∠_D;FE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复习课件
先在过点B的AB的垂线上取两点C、D,使得CD=
BC,再在过点D的垂线上取点E,使A、C、E三点
在一条直线上,可以证明△EDC≌△ABC,所以测
得ED的长就是A、B两点间的距离,这里判定
△EDC≌△ABC的理由是( C )
A.SAS
B.SSS
C.ASA
D.AAS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16.如图,AB,CD表示两根长度相等的铁条,若 O是AB,CD的中点,经测量AC=15cm,则容器的
在△AOD和△BO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9.如图,已知AB∥CD,AE⊥BD,CF⊥BD,垂 足分别E,F,BF=DE. 求证:AB=CD. ∵AE⊥BD,CF⊥BD,∴∠AEB=∠CFD=90°. ∵BF=DE,∴BF+FE=DE+EF,即BE=DF, ∵AB∥CD,∴∠D=∠B.
∵BE=CF,∴BE+EF=CF+EF,即BF=CE,
在△ABF和△DCE中,
,
∴△ABF≌△DCE(SAS).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8.如图,已知AD=BC,AC=BD,求证: (1)△ADB≌△BCA; (2)△AOD≌△BOC.
(1) 在△ADB与△BCA中,
,
∴△ADB≌△BCA(SSS); (2) ∵由(1)得△ADB≌△BCA,∴∠D=∠C,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22.如图:已知BD=CD,BF⊥AC, CE⊥AB,求证:AD平分∠BAC.
∵BF⊥AC,CE⊥AB, ∴∠BED=∠CFD=90°,
在△BED和△CFD中,
,
∴△BED≌△CFD(AAS),∴DE=DF, 又∵DE⊥AB,DF⊥AC,∴AD平分∠BAC.
感谢聆听
内径长为( D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全等三角形专题复习
全等三角形专题复习一、知识要点1.全等三角形及其相关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两个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2.全等三角形的数学语言如图1所示,三角形ABC 与三角形A′B′C′全等,记作△ABC ≌△A′B′C′,读作“三角形ABC 全等于三角形A′B′C′”.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周长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线段(高线、中线、角平分线)相等.4.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①“边、角、边”(或SAS )定理;②“角、边、角”(或ASA )定理;③“角、角、边”(或AAS )定理;④“边、边、边”(或SSS )定理;⑤ “斜边、直角边”(或HL )定理.5.说明全等三角形的思路(ASA)(AAS)⎧⎧⎪⎪⎨⎪⎪⎪⎩⎪⎪⎧⎪⎪⎧⎪⎪⎨⎨⎪⎨⎪⎪⎪⎪⎪⎩⎩⎪⎪⎧⎨⎪⎩⎪⎪⎩找夹角已知两边找直角找另一边边为角的对边找任一角找夹角的另一边已知一边一角边为角的邻边找夹边的另一角找边的对角找夹边已知两角找任一边(SAS)(HL)(SSS) (AAS)(SAS)(ASA)(AAS) 6.应注意的问题(1)要正确区分“对应边”与“对边”、“对应角”与“对角”的不同含义; (2)符号“≌”表示的双重含义:①“∽”表示形状相同;②“=”表示大小相等; (3)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表示对应的顶点的字母要写在相对应的位置上;图1(4)要正确区分判定三角形全等的结论的不同含义;(5)要记住“有三个角对应相等”或“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二、复习建议1、要深刻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含义2、要牢固掌握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主要有五种方法:(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三边对应相等,三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SSS);(3)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ASA);(4)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AAS);(5)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SAS)。
2013期末复习(一)全等三角形新人教八年级数学第一学期上学期
D CB A ECD B期末复习讲义一:全等三角形复习目标:1.掌握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含义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2.进一步熟悉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会证明三角形全等.【预习案】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 ;(2) .2. 、 、 前后的图形全等.3.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 、 、 和 .要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除了上述方法外,还可以用 .4.如图1,△ABC ≌△ADE ,且∠B =∠D ,则其余的对应角是 , ,对应边是 , , .5.如图2所示,要证明△ABC ≌△DCB 已具备了条件 ,还需要补充什么条件,请你照样子一一写出来并说明理由:(1) AB =DC ,∠ABC =∠DCB (SAS );(2) , ( );(3) , ( );(4) , ( );(5) , ( ).(图1) (图2) (图3) 6.如图3所示,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 全等的图形是______.【探究案】1.已知△ABC ≌△DEF ,∠A =50°,∠E -∠F =40°,则∠B = 度.2.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填序号).①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②有一角为80°,且腰长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③有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④有两边及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已知在△ABC 和△A 1B 4x 轴负半轴上、Q 在y 时,△ABO 和△APQ 5.如图,A 在DE 上,F A .DCFE D C BA 6.已知:如图:AB =CD ,AB //CD ,求证:∠B =∠D .7.两个大小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板如图1所示放置,图2是由它抽象出的几何图形,B 、C 、E在同一条直线上,连结DC .(1)请找出图2中的全等三角形,并给予证明(说明:结论中不得含有未标识的字母);(2)线段DC 与BE 有何关系?请给予证明.【训练案】1.如图,已知AB =CD ,AD =BC ,AC 、BD 相交于点O ,过点O 的直线交AD 、BC于点E 、F ,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对,分别是 .2.已知:△ABC 中,AC =5,中线AD =7,则AB 边长范围 是 .3.已知:如图,△ABC 中,AB =12,AC =8,D 是BC 边的中点,AE =CD ,ED =AC ,DE 与AB 交于点F .(1)求证:EA ∥BC ;(2)求BF 、EF 的长.图1图2期中复习讲义一:全等三角形班级 小组 姓名 得分1.如图1,B 是AD 中点,DE =AC ,BE =BC ,写出图中所有相等的角(不得添加其他字母):.2.如图2,△ABC 中,∠ABC =120°,将△ABC 绕点B 顺时针旋转60°得△DBE ,则图中有 对全等三角形,分别是 .3.如图3,△ABC 中,已知∠B =∠C ,BD =CF ,BE =CD ,∠EDF =2∠A ,则∠A 的度数是 .4.已知:如图△ABC 中,AM 是BC 边上的中线. 求证:)(21AC AB AM +<.5.如图,已知△ABC 的两条高BD 、CE 交于点F ,延长CE 到Q ,使CQ =AB ,在BD 上截取 BP =AC .求证:(1)AQ =AP ;(2)AQ ⊥AP .6.已知如图,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ACM 、△CBN 是等边三角形,连结BM 交CN 于点F , 连 AN 交CM 于点E ,交BM 于点P .求证:(1)AN =BM ;(2)CE =CF ;(3)∠CEP +∠CFP =180°;(4)求∠APB 的度数.F E D BADE F A B C A B C F E D C B A F ED C BA 7. 已知,如图,BC 为△ABE 的高,F 在BC 上,且AC =BC ,CE =CF .延长AF 交BE 于D .(1)找出图中..一对全等三角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2)若AB =AE ,且BE =8cm ,求△AFB 的面积.8.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BC 和DBE 按图①方式摆放,其中∠ACB =∠DEB =90º,∠A =∠D =30º,点E 落在AB 上,DE 所在直线交AC 所在直线于点F .(1)请猜测线段AF 、EF 、DE 之间的数量关系 (直接写出结论不需证明);(2)若将图①中的△DBE 绕点B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α,且0º<α<60º,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图②中画出变换后的图形,并直接写出(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填“成立”或“不成立”,不证明);(3)若将图①中的△DBE 绕点B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β,且60º<β<180º,其他条件不变,如图③.你认为(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写出此时AF 、EF 与DE 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图① 图② 图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知识点复习
A. 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2.如图,ABD ≌ CDB ,且 AB 和 CD 是对应边,下面四个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ABD和CDB 的面积相等
A
D
B. ABD和CDB 的周长相等 C. A + ABD = C + CBD
B
C
D.DAD//BC 且 AD=BC
3.如图, ABC ≌ BAD ,A 和 B 以及 C 和 D 分别是对应点,如果
4.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与成“边边边”或“SSS”.
AB = DE 如图,在 ABC 和 DEF 中 BC = EF
AC =
【典型例题】
例1.如图, ABC ≌ ADC ,点 B 与点 D 是对应点, BAC = 26 ,且 B = 20 , SABC = 1,求 CAD , D, ACD 的度数及 ACD 的面积.
数及 BC 的长.
E
F
A
BC
D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11.如图,在 ABC与ABD 中,AC=BD,AD=BC,求证: ABC ≌ ABD
D A
C B
全等三角形(一)作业
1.如图, ABC ≌ CDA ,AC=7cm,AB=5cm.,则 AD 的长是( )
求证:(1) DE ⊥ AB ; (2)BD 平分 ABC (角平分线的相关证明及性质)
B
A E
D
C
【巩固练习】 1.下面给出四个结论:①若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则它们形状一定相同;②若两个图形的
形状相同,则它们一定是全等图形;③若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则它们一定是全等图形; ④若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则它们的大小一定相同,其中正确的是( )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单元复习-章节测试习题(2)
章节测试题1.【题文】如图,在△ABC中,AB=AC,AD是角平分线,点E在AD上,请写出图中两对全等三角形,并选择其中的一对加以证明.【答案】△ABE≌△ACE,△EBD≌△ECD,△ABD≌△ACD.以△ABE≌△ACE为例,证明见解答【分析】由AB=AC,AD是角平分线,即可利用(SAS)证出△ABD≌△ACD,同理可得出△ABE≌△ACE,△EBD≌△ECD.【解答】△ABE≌△ACE,△EBD≌△ECD,△ABD≌△ACD.以△ABE≌△ACE为例,证明如下:∵AD平分∠BAC,∴∠BAE=∠CAE.在△ABE和△ACE中,,∴△ABE≌△ACE(SAS).2.【题文】杨阳同学沿一段笔直的人行道行走,在由A步行到达B处的过程中,通过隔离带的空隙O,刚好浏览完对面人行道宣传墙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语,其具体信息汇集如下:如图,AB∥OH∥CD,相邻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AC,BD相交于O,OD⊥CD,垂足为D,已知AB=20米,请根据上述信息求标语CD的长度.【答案】20米.【分析】已知AB∥CD,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BO=∠CDO,再由垂直的定义可得∠CDO=90°,可得OB⊥AB,根据相邻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可得OD=OB,即可根据ASA定理判定△ABO≌△CDO,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CD=AB=20m.【解答】∵AB∥CD,∴∠ABO=∠CDO,∵OD⊥CD,∴∠CDO=90°,∴∠ABO=90°,即OB⊥AB,∵相邻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OD=OB,在△ABO与△CDO中,,∴△ABO≌△CDO(ASA),∴CD=AB=20(m)3.【题文】我们把两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筝形”.如图,四边形ABCD是一个筝形,其中AB=CB,AD=CD. 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OE⊥AB,OF⊥CB,垂足分别是E,F.求证OE=OF.【答案】证明见解答.【分析】欲证明OE=OF,只需推知BD平分∠ABC,所以通过全等三角形△ABD≌△CBD(SSS)的对应角相等得到∠ABD=∠CBD,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解答】证明:∵在△ABD和△CBD中,AB=CB,AD=CD,BD=BD,∴△ABD≌△CBD(SSS),∴∠ABD=∠CBD,∴BD平分∠ABC.又∵OE⊥AB,OF⊥CB,∴OE=OF.4.【题文】已知△ABN和△ACM的位置如图所示,AB=AC,AD=AE,∠1=∠2.(1)求证:BD=CE;(2)求证:∠M=∠N.【答案】(1)证明见解答(2)证明见解答【分析】(1)由SAS证明△ADB≌△AEC,得出对应边相等即可(2)证出∠BAN=∠CAM,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C,由AAS证明△ACM≌△ABN,得出对应角相等即可.【解答】(1)在△ADB和△AEC中,∴△ADB≌△AEC∴BD=CE(2)∵∴即又△ADB≌△AEC∴180°-即.5.【题文】如图①,在△ABC中,∠ACB是直角,∠B=60°,AD、CE分别是∠BAC、∠BCA的平分线,AD、CE相交于点F.(1)请你判断并写出FE与FD之间的数量关系(不需证明);(2)如图②,如果∠ACB不是直角,其他条件不变,那么在(1)中所得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答案】(1)FE=FD(2)答案见解答【分析】(1)先在AC上截取AG=AE,连结FG,利用SAS判定△AEF≌△AGF,得出∠AFE=∠AFG,FE=FG,再利用ASA判定△CFG≌△CFD,得到FG=FD,进而得出FE=FD;(2)先过点F分别作FG⊥AB于点G,FH⊥BC于点H,则∠FGE=∠FHD=90°,根据已知条件得到∠GEF=∠HDF,进而判定△EGF≌△DHF(AAS),即可得出FE=FD.也可以过点F作FG⊥AB于G,作FH⊥BC于H,作FK⊥AC于K,再判定△EFG≌△DFH(ASA),进而得出FE=FD.【解答】(1)FE与FD之间的数量关系为:FE=FD.理由:如图,在AC上截取AG=AE,连结FG,∵AD是∠BAC的平分线,∴∠1=∠2,在△AEF与△AGF中,∴△AEF≌△AGF(SAS),∴∠AFE=∠AFG,FE=FG,∵∠B=60°,AD,CE分别是∠BAC,∠BCA的平分线,∴2∠2+2∠3+∠B=180°,∴∠2+∠3=60°,又∵∠AFE为△AFC的外角,∴∠AFE=∠CFD=∠AFG=∠2+∠3=60°,∴∠CFG=180°-60°-60°=60°,∴∠GFC=∠DFC,在△CFG与△CFD中,,∴△CFG≌△CFD(ASA),∴FG=FD,∴FE=FD;(2)结论FE=FD仍然成立.如图,过点F分别作FG⊥AB于点G,FH⊥BC于点H,则∠FGE=∠FHD=90°,∵∠B=60°,且AD,CE分别是∠BAC,∠BCA的平分线,∴∠2+∠3=60°,F是△ABC的内心,∴∠GEF=∠BAC+∠3=∠1+∠2+∠3=60°+∠1,∵F是△ABC的内心,即F在∠ABC的角平分线上,∴FG=FH,又∵∠HDF=∠B+∠1=60°+∠1,∴∠GEF=∠HDF,在△EGF与△DHF中,,∴△EGF≌△DHF(AAS),∴FE=FD.6.【答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两个面积相等的图形一定是全等形B. 两个长方形是全等图形C. 两个全等图形形状一定相同D. 两个正方形一定是全等图形【答案】C【分析】根据全等图形的概念即可得出答案.【解答】A、面积相等,但图形不一定完全重合,故错误,B、两个长方形,图形不一定完全重合,故错误;C、全等图形∵完全重合,∴形状一定相同,故正确,D、两个正方形,面积不相等,也不是全等图形,故答案选C.7.【答题】已知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α的度数是()A. 72°B. 60°C. 58°D. 50°【答案】D【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知∠α是a、c边的夹角,然后写出即可.【解答】∵两个三角形全等,∴∠α的度数是50°.选D.8.【答题】如图,在下列条件中,不能证明△ABD≌△ACD的是().A. BD=DC,AB=ACB. ∠ADB=∠ADC,BD=DCC. ∠B=∠C,∠BAD=∠CADD. ∠B=∠C,BD=DC【答案】D【分析】两个三角形有公共边AD,可利用SSS,SAS,ASA,AAS的方法判断全等三角形.【解答】∵AD=AD,A、当BD=DC,AB=AC时,利用SSS证明△ABD≌△ACD,正确;B、当∠ADB=∠ADC,BD=DC时,利用SAS证明△ABD≌△ACD,正确;C、当∠B=∠C,∠BAD=∠CAD时,利用AAS证明△ABD≌△ACD,正确;D、当∠B=∠C,BD=DC时,符合SSA的位置关系,不能证明△ABD≌△ACD,错误.选D.9.【答题】如图,∠B=∠E=90°,AB=DE,AC=DF,则△ABC≌△DEF的理由是()A. SASB. ASAC. AASD. HL【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解答】∵在Rt△ABC与Rt△DEF中,,∴Rt△ABC≌Rt△DEF(HL),选D.10.【答题】如图,AC=CE,∠ACE=90°,AB⊥BD,ED⊥BD,AB=5cm,DE=3m,则BD等于()A. 6cmB. 8cmC. 10cmD. 4cm【答案】B【分析】由题中条件求出∠BAC=∠DCE,可得直角三角形ABC与CDE全等,进而得出对应边相等,即可得出结论.【解答】∵AB⊥BD,ED⊥BD,∴∠B=∠D=∠ACE=90°,∴∠BAC+∠ACB=90°,∠ACB+∠ECD=90°,∴∠BAC=∠ECD,∵在Rt△ABC与Rt△CDE中,∴Rt△ABC≌Rt△CDE(AAS),∴BC=DE=3cm,CD=AB=5cm,∴BD=BC+CD=3+5=8cm,故答案选B.11.【答题】如图,在Rt△ABC和Rt△BAD中,AB为斜边,AC=BD,BC,AD相交于点E,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D=BCB. ∠DAB=∠CBAC. △ACE≌△BDED. AC=CE【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答】在和中,,∴≌,∴,正确,,正确,在和中,,∴在≌,∴正确.无从得证.选.12.【答题】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直接到达A和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E=CB,连接D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我们可以证明出△ABC≌△DEC,进而得出AB=DE,那么判定△ABC和△DEC全等的依据是()A. SSSB. SASC. ASAD. AAS【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解答】解:如图,连接AB,∵在△ACB和△DCE中,,∴△ACB≌△DCE(SAS),∴AB=DE选B13.【答题】如图,在△ABC中,点O到三边的距离相等,∠BAC=60°,则∠BOC =()A. 120°B. 125°C. 130°D. 140°【答案】A【分析】由条件可知O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则可知∠OBC+∠OCB=(∠ABC+∠ACB)=(180°﹣∠A).在△BOC中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求得∠BOC.【解答】∵O到三边的距离相等,∴BO平分∠ABC,CO平分∠ACB,∴∠OBC+∠OCB=(∠ABC+∠ACB)=(180°﹣∠A).∵∠A=60°,∴∠OBC+∠OCB=60°,∴∠BOC=180°﹣(∠OBC+∠OCB)=180°﹣60°=120°.选A.14.【答题】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F⊥AB,垂足为F,DE=DG,△ADG和△AED的面积分别为40和28,则△EDF的面积为()A. 12B. 6C. 7D. 8【答案】B【分析】过点D作DH⊥AC于H,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可得DF=DH,再利用“HL”证明Rt△DEF和Rt△DGH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可得S△DEF=S△DGH,然后列式求解即可.【解答】解:如图,过点D作DH⊥AC于H,∵AD是△ABC的角平分线,DF⊥AB,∴DF=DH,在Rt△DEF和Rt△DGH中,,∴Rt△DEF≌Rt△DGH(HL),∴S△DEF=S△DGH,∵△ADG和△AED的面积分别为40和28,∴△EDF的面积=×(40-28)=6.选B.15.【答题】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C,垂足为E,BF∥AC交ED的延长线于点F,若BC恰好平分∠ABF,AE=2BF,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DE=DF;②DB=DC;③AD⊥BC;④AC=3BF,其中正确的结论共有()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答案】A【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即可得到答案.【解答】∵BF∥AC,∴∠C=∠CBF,∵BC平分∠ABF,∴∠ABC=∠CBF,∴∠C=∠ABC,∴AB=AC,∵AD是△ABC的角平分线,∴BD=CD,AD⊥BC,故②③正确,在△CDE与△DBF中,∴△CDE≌△DBF,∴DE=DF,CE=BF,故①正确;∵AE=2BF,∴AC=3BF,故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③④.16.【答题】已知△ADF≌△CBE,∠A=20°,∠B=120°,则∠BCE=______.【答案】20°【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即可得到答案.【解答】∵△ADF≌△CBE,∴∠BCE=∠DAF=∠A=20°,故答案为20°.17.【答题】如图,△ABC≌△CDA,则AB与CD的位置关系是______.【答案】AB∥CD【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边和角的关系,进一步可得到AB与CD的关系即可得到答案.【解答】∵△ABC≌△CDA,则∠ACD=∠BAC,∴AB∥CD,故答案为AB∥CD.18.【答题】如图,在中,点A的坐标为,点B的坐标为,点C 的坐标为,点D在第二象限,且与全等,点D的坐标是______.【答案】(-4,2)或(-4,3)【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点的坐标.【解答】把点C向下平移1个单位得到点D(4,2),这时△ABD与△ABC全等,分别作点C,D关于y轴的对称点(-4,3)和(-4,2),所得到的△ABD与△ABC 全等.故答案为(-4,2)或(-4,3).19.【答题】如图,△ABC中,AD⊥BC于D,要使△ABD≌△ACD,若加条件∠B=∠C,则可用______判定.【答案】AAS【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从而得到答案.【解答】已知AD⊥BC于D,AD=AD,若加条件∠B=∠C,显然根据的判定为AAS,故答案为AAS.20.【答题】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BO≌△ADO.下列结论:①AC⊥BD;②CB=CD;③DA=DC;④△ABC≌△ADC,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答案】①②④【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OB=∠AOD=90°,OB=OD,AB=AD,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出△ABC≌△ADC,进而得出其它结论.【解答】∵△ABO≌△ADO,∴∠AOB=∠AOD=90°,OB=OD,∴AC⊥BD,故①正确;∵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COB=∠COD=90°,在△ABC和△ADC中,∴△ABC≌△ADC(SAS),故④正确∴BC=DC,故②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章末复习
∴△ABC≌△DEF(SAS),∴AC=DF.
模型分析
模型展示
模型 特点
解题 思路
沿同一直线(BC)平移可得两三角形重合(BE=CF)
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关键:1.加(减)共线部分CE,得BC=EF;2.利用平 行线性质找对应角相等
模型二 轴对称(翻折)型
例2 如图,点D在AB上,点E在AC上,AB=AC,AE=AD.求证:BE=CD. 【自主解答】
【提分要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思路:
【提分要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思路:
1.
已知两组边 对应相等
找夹角→SAS
1.
找直角→HL
已知两组边 对应相等
找夹角→SAS 找直角→HL 找另一组边→SSS
找另一组边→SSS
边为角的对边→找另外一个角→AAS
的找找对夹夹边2角边→. 的的已 和 应找知 一 相另另另一 组 等一一外组 角边角一边 对→→个SA角的A边S一→AS为边A角AS找 找 找夹 夹 边角 边 的的 的 对另 另 角→一 一A边 角A→ →SSAASSA 找边3的. 对已角知→两A组A角S 对应相等 找夹边→ASA 找其中一角的对边→ AAS
∠BCF ∠ACG,
∴△BFC≌△AGC(ASA).
模型分析
模型 展示
“等边三角形” 手拉手
“等腰三角形”手拉手
“等腰直角三角形” 手拉手
“正方形”手拉手
转一个位置后,结论仍然成立,如下图:
模型 展示
“等边三角形” “等腰直角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正方形”
手拉手
手拉手
手拉手
手拉手
模型 特点
模型三 一线三等角型(K型)
一、一线三等角基本模型 例3 如图,在△ABC中,AB=AC,∠B=40°,点D在线段BC上且DC=AC,连 接AD,已知DE与AC交于点E,∠ADE=40°.求证:△ABD≌△DCE. 【自主解答】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综合复习及答案
初二数学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综合复习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复习(一)全等三角形1.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理解:①全等三角形形状与大小完全相等,与位置无关;②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可以得到它的全等形;③三角形全等不因位置发生变化而改变。
2、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理解:①长边对长边,短边对短边;最大角对最大角,最小角对最小角;②对应角的对边为对应边,对应边对的角为对应角。
(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SSS”)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SAS”)1、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三)学习全等三角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要正确区分“对应边”与“对边”,“对应角”与“对角”的不同含义;(2 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3)“有三个角对应相等”或“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4)时刻注意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公共角” 、“公共边”、“对顶角”(5)截长补短法证三角形全等。
【切记】:“有三个角对应相等”和“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例1. 如图,,,,A F E B 四点共线,AC CE ⊥,BD DF ⊥,AE BF =,AC BD =。
求证:ACF BDE ∆≅∆。
例 2. 如图,在ABC ∆中,BE 是∠ABC 的平分线,AD BE ⊥,垂足为D 。
求证:21C ∠=∠+∠。
例3. 如图,在ABC ∆中,AB BC =,90ABC ∠=。
F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点E 在BC 上,BE BF =,连接,AE EF 和CF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精心整理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11.1全等三角形(1)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2)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3)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4)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5)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相互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6)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相互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7)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相互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8)全等表示方法:用“ ”表示,读作“全等于”(注意: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9)全等三角形的性质:①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若满足一个条件或两个条件均不能保证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①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边边”或“SS”S)②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角边”或“SAS”)③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角边角”或“ASA”)④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角角边”或“AAS”)⑤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斜边直角边”或“HL”)(3)证明三角形全等: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推理过程;(4)经常利用证明三角形全等来证明三角形的边或角相等;(5)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三边确定了,则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确定了;(用“SSS”解释)11.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1)角的平分线的作法:课本第19页;(2)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3)证明一个几何中的命题,一般步骤:①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②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③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4)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利用三角形全等来解释)(5)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该点为内心;第十二章轴对称12.1轴对称(1)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就称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它的对称轴;也称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2)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3)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轴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图形沿对称轴折叠后这个图形的两部分能完全重合;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指的是两个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这两个图形沿对称轴折叠后能够重合;(4)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联系: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轴对称;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复习课(共25张PPT)
例3: 第一节数学课后,老师布置了一道课后练习:如图,已知在Rt△ABC中 ,AB=BC,∠ABC=90°,BO⊥AC于点O.点P,D分别在AO和BC上,PB= PD,DE⊥AC于点E.
O,请写出图中一组相等的线段______________.
5. 如图,△ABC≌△DEF,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写出x=
_____.
20
AC=BD或BC=AD OD=OC或OA=OB.
考点3 等腰、等边三角形与全等的综合(考查频率:★★★☆☆) 命题方向:(1)等腰直角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的综合问题; (2)等边三角形与全等的综合问题.
D.1cm
例1:如图,A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底角的平分线,∠C= 90°,求证:AB=AC+CD.
【思维模式】(1)不管是过点D作AB的垂线也 好,还是延长AC也好,实际上都是利用了角平分 线的轴对称性构造的全等三角形,得出一些相等 的线段或相等的角解决问题;(2)人教课本书 后习题给出了角平分线的另一条性质,即图中 CD∶BD=AC∶AB,这一结论在解决很多面积有 关问题的时候,也能带来方便.
6. 如图,△ABC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 =90°,D为AB边上一点.求证:BD=AE.
考点4 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考查频率:★★★☆☆) 命题方向:(1)直接考查角平分线基本图形能得到的一些基本结论;(2)角平 分线与其它知识(如中位线、等腰、垂直平分线等)的综合(后面再列举).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复习)
反 C、∠A=∠D,∠B=∠E,AC=DF
应
A
D
快
!
B
CE
F
问题1 已知:如图,AB=DE,AC=DF, BE=CF,求证:∠A=∠D
友情提示: ①要证什么 ②需证什么 ③已有什么 ④还缺什么 BE
AD FC
问题2、已知:如图∠1= ∠2,
∠ABC= ∠DCB。AC、DB 相交
于点O。
求证:AB=DC
A
D
O
1
2
B
C
已知 :如图, AB=DB,
∠1=∠2,只需添加一个条件,
就可得到△ABC≌△DBE.你
有几种办法?
D A
1
E
B
2
C
如图,两根长度为12米
的绳子,一端系在旗杆
上,另一端分别固定在
地面两个木桩上,两个
木桩离旗杆底部的距离 12米
12米
相等吗?请说明你的理
由。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 有什么收获?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复习课
小明不小心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 打碎成了如图所示的三块,他准备 上玻璃店去再配一块同样的玻璃, 他应带哪一块去?为什么?
如图,已知AB= A′B′, 要说明
△ABC≌△A′B′C′ ,还需增加
两个什么条件?
A
A′
B
C B′
C′
SSS SAS ASA AAS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请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自行设计一 种测量底部不可到达物体的宽度 (如河宽、池塘宽、山底部宽等等) 的方案。
D
反
应 (3)已知:AC=AD, A
快
BC=BD
! △ABC≌△ABD (SSS)
第12章 全等三角形 小结与复习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件
A
C D
F
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1. 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可以简写为
“边边边”或“SSS”).
A
用符号语言表示为:
在△ABC 和△DEF 中,
AB = DE, BC = EF,
B
C
D
CA = FD,
∴△ABC≌△DEF (SSS).
E
F
2.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 ①② C. ②④
B. ①②④ D. ①③④
AD G
B EC F
考点二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例2 (广东阶段练习) 如图,已知 ∠ADB =∠ACB = 90°,
AC = BD,AC,BD 相交于点 O,给出下列五个结论 ①
AD = BC;②∠DBC =∠CAD;③AO = BO;
④AB∥CD;⑤DO = CO. 其中正确结论有( )
(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用符号语言表示为:
在△ABC 与△DEF 中, AC = DF,
A
D
∠C =∠F, BC = EF,
CF
B
E
∴△ABC≌△DEF (SAS).
3. 有两角和它们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用符号语言表示为:
在△ABC 和△DEF 中, ∠A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D ,
A
D
AB = DE, ∠B =∠E,
CF
∴△ABC≌△DEF (ASA). B
E
4. 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
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5.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等三角形章节复习复习纲要: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
E
推理模式:在△ABC与△DEF中
∵
⎪
⎩
⎪
⎨
⎧
=
=
=
DF
AC
EF
BC
DE
AB
∴△ABC≌△DEF(SSS)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二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边角边”或“SAS”)
B
E
推理模式:在△ABC与△DEF中
∵
⎪
⎩
⎪
⎨
⎧
=
∠
=
∠
=
EF
BC
E
B
DE
AB
∴△ABC≌△DEF(SAS)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
B
E
推理模式:在△ABC 与△DEF 中
∵⎪⎩
⎪
⎨⎧∠=∠=∠=∠F C EF BC E B ∴△ABC ≌△DEF (ASA)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四
两个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
B
E
推理模式:在△ABC 与△DEF 中
∵⎪⎩
⎪
⎨⎧=∠=∠∠=∠EF BC E B D A ∴△ABC ≌△DEF (AAS)
斜边与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C
推理模式:在Rt △ABC 与Rt △DEF 中
∵⎩⎨
⎧==EF
BC DF
AC
∴△ABC ≌△DEF (HL)
特别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中没有边边角定理,即不存在SSA 定理
反例如图:在△ABC 与△DEF 中,AB=DE,AC=DF,F C ∠=∠,显然这两个三角形不全等。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推理模式:∵AOB OP ∠平分
AO PM ⊥于M ,OB PN ⊥于N
∴PN PM =
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O
推理模式:∵AO PM ⊥于M ,OB PN ⊥于N ,PN PM =
∴P 点在AOB ∠的平分线上(或AOB OP ∠平分)
例题讲解
例1.已知:如图,∠ABC =∠DEF ,AB=DE ,要说明ΔABC ≌ΔDEF (1) 若以“SAS ”为依据,还要添加的条件为 (2) 若以“ASA ”为依据,还要添加的条件为 (3) 若以“AAS ”为依据,还要添加的条件为
例2.(2012贵州铜仁9分)如图,E 、F 是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BD 上的两点,AE∥CF,AE=CF ,BE=DF . 求证:△ADE≌△CBF.
A
例3.如图,C 为线段AB 上一点,△ACM 和△CBN 都是等边三角形,连接AN 交MC 于E,连接BM 交NC 于F. 求证:①AN=MB ,②CE=CF
例4.如图,A 、E 、F 、B 四点共线,AC ⊥CE 、BD ⊥DF 、AE=BF 、AC=BD ,求证:△ACF ≌△
BDE.
A
课堂练习:
1、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 ≌△A ′B ′C ′的是( ) A 、AB=A ′B ′,∠A=∠A ′,AC=A ′C ′
B 、AB=A ′B ′,∠A=∠A ′,∠B=∠B ′
C 、AB=A ′B ′,∠A=∠A ′,∠C=∠C ′
D 、∠A=∠A ′,∠B=∠B ′,∠C=∠C ′
2. 在△ABC 与△A′B′C′中,已知∠A =44°15′,∠B =67°12′,∠C′=68°33′,∠A′=44°15′, 且AC =A′C′,则这两个三角形( )
A .一定不全等
B .一定全等
C .不一定全等
D .以上都不对
3.已知ΔABC 中,AB=10,BC=15,CA=20,点O 是ΔABC 内角平分线的交点,(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平分线交于一点)则ΔABO 、 ΔBCO 、 ΔCAO 的面积比是( ) A .1:1:1 B .1:2:3 C .2:3:4 D .3:4:5
P D
C B A
O C B A 4.如图,已知点E 在△ABC 的外部,点D 在BC 边上,DE 交AC 于F ,若∠1=∠2=∠3,AC =AE ,则有( ) A .△ABD ≌△AFD B .△AFE ≌△ADC C .△AEF ≌△DFC D .△ABC ≌△ADE
5.如图,AB > AC ,点P 为ΔABC 的角平分线AD 上一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B – AC > PB – PC B . AB – AC < PB – PC
C . AB – AC = PB – PC
D . 无法确定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有两个角和一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 .有一条边和一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C .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 .有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7. 在△ABC 中,AC=5,中线AD=4,则边AB 的取值范围是( )
A .1<AB<9
B .3<AB<13
C .5<AB<13
D .9<AB<13
8、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BAC ,过B 作BE ⊥AD 于E ,过E 作 EF ∥AC 交AB 于F ,则( )
A 、AF=2BF
B 、AF=BF
C 、AF>BF
D 、AF<BF
9.如图,在△ABC 中,∠C=90°,AD 平分∠BAC 交BC 于D , 若BC=64,且BD :CD=9:7,则点D 到AB 边的距离为( ) A 、18 B 、32 C 、28 D 、24
10.(2012山东淄博)已知一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5,底边长为4,底角为β.满足下列条件的三角形不一定与已知三角形全等的是( )
(A)两条边长分别为4,5,它们的夹角为β (B)两个角是β,它们的夹边为4 (C)三条边长分别是4,5,5 (D)两条边长是5,一个角是
β
第3题图 第4题图 第5题图
图12
C A
D E
F
11、如图10所示,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即BC =EF ),左边滑梯的高度AC 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DF
相等,则△ABC ≌△DEF ,理由是______.
12、如果两个三角形中两条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第三条边所对的角的关系
是
13. (2012山东临沂)在Rt △ABC 中,∠ACB=90°,BC=2cm ,CD ⊥AB ,在 AC 上取一点E ,使EC=BC ,过点E 作EF⊥AC 交CD 的延长线于点F ,若EF=5cm , 则AE= cm .
14.两块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纸板ABC 和DEF ,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叠放,阴影部分为重叠部分,点O 为边AC
和DF 的交点.不重叠的两部分△AOF 与△DOC 是否全等?为什么?
A
B
C
D
E
15.如图,在Rt △ABC 中,∠BAC=90°,AC=2AB ,点D 是AC 的中点,将一块锐角为45°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使三角板斜边的两个端点分别与A 、D 重合,点E 为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连结BE 、EC 。
试猜想线段BE 和EC 的数量及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16.我们知道,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它们会全等?
(1)阅读与证明:对于这两个三角形均为直角三角形,显然它们全等.对于这两个三角形均为钝角三角形,可证它们全等(证明略).对于这两个三角形均为锐角三角形,它们也全等,可证明如下: 已知:△ABC 、△A 1B 1C 1均为锐角三角形,AB=A 1B 1,BC=B 1C l ,∠C=∠C l .求证:△ABC ≌△A 1B 1C 1. (请你将下列证明过程补充完整)
证明:分别过点B ,B 1作BD ⊥CA 于D , B 1 D 1⊥C 1 A 1于D 1. 则∠BDC=∠B 1D 1C 1=900, ∵BC=B 1C 1,∠C=∠C 1, ∴△BCD ≌△B 1C 1D 1, ∴BD=B 1D 1.
(2)
归纳与叙述:由(1)可得到一个正确结论,请你写出这个结论.
17.如图,PA 、PC 分别是ABC ∆外角MAC ∠与NCA ∠的平分线,并交于点P ,PD ⊥BM 于点D ,PF ⊥BN
于点F ,求证:BP 是MBN ∠的平分线。
思考题
1.已知:如图,在△ABC 中,D 为BC 的中点,过D 点的直线GF 交AC 于F ,交AC 的平行线BG 于点G ,
DE ⊥GF ,并交AB 于点E ,连结EG .
(1)求证BG=CF ;
(2)试猜想BE+CF 与EF 的大小关系,并加以证明.
2.如图,图(1)中等腰△ABC 与等腰△DEC 共点于C ,且∠BCA =∠ECD ,连结BE ,AD ,若BC =AC 、EC =DC .求证:BE =AD ;若将等腰△EDC 绕点C 旋转至图(2)(3)(4)情况时,其余条件不变,BE 与AD 还相等吗?为什么?
E
D C
B
A
E
D
C
A
B
B
A
D C
E
A
E
B
D
(1(2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