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一、大体框架1.古代文学史的划分: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2.文学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修辞手法的逐渐成熟、文体多样化、作家人物形象逐渐丰满二、夏商周文学1.夏代文学:《夏小正》、《史记》中记录的文学成果2.商代文学:甲骨文、《诗经》3.周代文学:《周易》、《尚书》三、秦汉魏晋文学1.秦汉文学:《楚辞》、史书体裁的发展2.魏晋文学:建安文学、乐府诗、骈文、魏晋之难3.创造性的文学理论:刘勰的《文心雕龙》四、南北朝隋唐文学1.南北朝文学:乐府民歌、士人诗、佛教文学2.隋唐文学:唐诗的发展、辞章体诗、玄宗时期的文学繁荣3.文化交流与诗歌的发展:唐代与西域的交流、唐代与日本的交流、诗歌和绘画的结合五、宋元明清文学1.宋代文学:唐宋八大家、宋词的发展、宋代戏剧3.明代文学:洪武年间的文艺运动、明代小说的发展4.清代文学:四大传奇、三言、八旗文学六、文学理论1.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观念:治身、齐家、治国、和天下2.文学批评的发展:修辞手法的研究、文体论争、诗歌的审美标准3.审美观念的转变:宋代理学对文学的影响、《红楼梦》的写作风格对小说的影响七、作家人物1.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屈原、诗经的作者、严子陵、张衡、刘勰、杜甫、李白、李商隐、苏东坡、白居易、王安石、辛弃疾、杨万里、陆游、曹雪芹等2.文学作品的背后人物:《红楼梦》的曹雪芹与高鹗、《水浒传》的施耐庵与罗贯中、《西游记》的吴承恩、《活佛骑鲸记》的吴祯八、中国古代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对比1.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与世界文学的异同2.中外文学作品的交流与影响3.中国古代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九、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方法1.对文学文本的解读与分析2.对历史背景的研究3.对文学理论的研究4.文学批评和评价方法的探索以上是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复习提纲,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详细拓展和调整。
最后,希望你能够有效地复习,顺利通过考试!。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四年制本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旨在使学生扩大阅读面,进一步了解各时期重要作家、作品及其流派,了解各时期文学嬗变的基本概况,掌握基本的中国文学史发展线索。
二、课程基本要求联系作品,掌握文学史各个时期,各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发展、演变的情况,宏观地把握文学史发展的规律。
根据文学史的发展各种规律,联系各个时期的文论、诗论、戏曲论、小说论等,适当扩大作品的阅读面,加深对名家名作的理解。
在学完总课程后,能对各段文学史线索作口头、笔头的论述。
学生掌握情况通过作业(五次)和闭卷考试进行测查。
四、大纲内容一、先秦文学(一)概说(二)原始口头文学1 原始诗歌2 神话传说(三)《诗经》1《诗经》的编集、应用和流传 2《诗经》的思想内容3《诗经》的艺术成就 4《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四)《楚辞》1《楚辞》的产生与编集 2 伟大的楚辞作家屈原的生平与思想 3《离骚》 4《九歌》《九章》及其它作品 5 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6 宋玉(五)历史散文1 历史散文的产生和发展 2《左传》 3《国语》 4《战国策》(六)诸子散文1 诸子散文的产生和发展 2《论语》《墨子》与《孟子》 3《庄子》 4《韩非子》(七)先秦寓言1 先秦寓言的产生和发展2 先秦寓言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二、秦汉文学(一)概说(二)汉赋1 赋的起源和特点2 汉赋的发展3 西汉赋作家4 东汉赋作家(三)秦汉散文1 政论散文2 记事散文3 抒情议理散文(四)司马迁与史传文学1 史传文学的产生2 司马迁的生平、思想与著作 3《史记》的思想内容 4《史记》的文学成就 5 班固与《汉书》(五)汉代诗歌1 汉代乐府民歌 2《孔雀东南飞》 3 文人五言诗三、魏晋南北朝文学(一)概说(二)魏晋南北朝诗歌1 建安诗歌2 正始至永嘉诗歌3 南北朝诗歌4 南北朝民歌(三)陶渊明1 陶渊明的生平与思想2 陶渊明作品的思想内容3 陶渊明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对后世的影响(四)魏晋南北朝赋1 魏晋南北朝赋的发展2 魏晋赋作家与代表作品3 南北朝赋作家与代表作品(五)魏晋南北朝散文1 魏晋南北朝散文的发展及其骈俪化倾向2 魏晋散文作家与代表作品3 南北朝散文作家与代表作品(六)魏晋南北朝小说1 魏晋南北朝小说的渊源和发展2 志怪小说3 志人小说(七)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1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发展的原因 2《典论论文》《文赋》与《诗品》 3《文心雕龙》《昭明文选》四、隋唐五代文学(一)概说(二)隋及初唐诗歌1 隋及初唐诗人 2“四杰”与沈佺期、宋之问 3 陈子昂(三)盛唐诗歌1 孟浩然、王维与山水田园诗派2 高适、岑参和边塞诗派(四)李白1 李白的生平与思想2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3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4 李白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五)杜甫1 杜甫的生平与思想2 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3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4 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六)中唐诗歌1 中唐前期诗人2 韩愈、孟郊诗派3 刘禹锡和柳宗元4 李贺(七)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1 新乐府运动2 白居易生平与诗歌理论3 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八)晚唐诗歌1 杜牧2 李商隐3 晚唐其他诗人(九)唐代散文1 唐代古文运动2 韩愈3 柳宗元4 晚唐散文(十)唐代小说1 传奇小说的产生与发展2 传奇小说的代表作品3 传奇小说的艺术成就和影响4 唐代变文(十一)唐五代词1 词的产生与发展2 晚唐词3 五代词五、宋辽金文学(一)概说(二)宋代诗文革新运动1 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起因2 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发展3 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成就和影响(三)北宋词1 北宋前期词人2 柳永3 北宋中后期词人(四)北宋诗1 宋初诗人2 梅尧臣与苏舜钦3 欧阳修与王安石4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五)苏轼1 苏轼的生平与思想2 苏轼的词3 苏轼的诗4 苏轼的散文5 苏轼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六)南宋词1 李清照2 南宋前期词人3 南宋中后期词人(七)辛弃疾1 辛弃疾的生平与思想2 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3 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八)南宋诗1 陈与义、杨万里、范成大2 四灵派与江湖派诗人3 文天祥与宋末爱国词人(九)陆游1 陆游的生平与思想2 陆游诗歌的思想内容3 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4 陆游的散文(十)宋代散文1 北宋散文2 欧阳修散文3 王安石散文4 南宋散文(十一)宋代“话本”小说1 “说话”的兴起与“话本”2 “话本”的思想内容3 “话本”的艺术成就和影响(十二)辽金文学1 辽金文学概况2 元好问3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六、元代文学(一)概说(二)元代杂剧的发展1 戏曲的渊源与元杂剧的体裁特点2 元杂剧的兴盛与衰微3 元杂剧的题材内容(三)关汉卿1 关汉卿的生平与创作2 《窦娥冤》3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4 关汉卿的散曲(四)王实甫1 王实甫的生平与创作2 西厢故事的演变3 《西厢记》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五)元代其他杂剧作家作品1 元代前期杂剧作家作品2 元代后期杂剧作家作品(六)南戏1 南戏的兴起与发展2 “荆”“刘”“拜”“杀”3 高明《琵琶记》(七)散曲1 散曲的兴起与发展2 马致远与前期散曲作家3 张可久与后期散曲作家(八)元代诗文1 元代诗歌2 元代散文七、明代文学(一)概说(二)《三国演义》1 《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2 《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3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与影响(三)《水浒传》1 《水浒传》的成书过程与作者2 《水浒传》的思想内容3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与影响(四)《西游记》1 《西游记》的成书过程2 《西游记》的思想内容3 《西游记》的艺术成就与影响(五)《金瓶梅》及其明代其他长篇小说1 《金瓶梅》2 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小说3 神魔小说和世情小说(六)明代短篇小说1 冯梦龙和“三言”2 “二拍”及其他3 文言短篇小说(七)明代戏剧1 明代杂剧2 明代传奇(八)汤显祖1 汤显祖生平思想与创作2 《牡丹亭》(九)明代诗歌1 明初诗歌2 明中叶诗歌3 明末诗歌4 明代的词和散曲5 明代民歌(十)明代散文1 明初散文2 明中叶散文3 明末散文八、清代文学(一)概说(二)《聊斋志异》和清代其他短篇小说1 蒲松龄的生平与创作2 《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3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4 其他短篇小说(三)《儒林外史》和清代其他长篇小说1 吴敬梓的生平与创作 2《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3《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4 其他长篇小说(四)《红楼梦》1 曹雪芹与《红楼梦》的成书 2《红楼梦》的思想内容3《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4《红楼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五)清代戏曲1 清代戏曲的发展2 李玉与《清忠谱》3 李渔与《风筝误》(六)《长生殿》与《桃花扇》1 洪昇的生平与创作2 《长生殿》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3 孔尚任的生平与创作4 《桃花扇》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七)清代诗词1 清初诗歌2 清中叶诗歌 3清代词(八)清代散文1 清初散文2 桐城派及清中叶散文九、近代文学(一)概说(二)近代诗歌1 近代诗歌的发展2 龚自珍3 魏源及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时期诗人4 黄遵宪与改良派诗人5 秋瑾与革命派诗人6 柳亚子与南社诗人(三)近代散文1 近代散文的发展2 梁启超与新文体作家(四)近代小说1 近代小说的发展2 李伯元与吴趼人3 《老残游记》及其他五、教材及参考书目《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学时:102学时学分:6分理论学时:102学时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大纲执笔人:刘运好胡传志王昊大纲审定人: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阶段一门重要的必修课。
它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都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学习中国古代文学,不仅是建设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的需要,也是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中国古代文学自先秦至近代的发生发展历史,包括其间各种文体的演变、文学思潮的兴替、文学流派、文学团体、重要作家、优秀作品及其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和影响等内容。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在描述中国文学史承传流变的过程中,要抓住各个时期的重点,以大作家名作带动文学史的教学。
(2)在文学背景、作家和文学作品三者之间,以文学作品为核心,阐述文学史的演变过程。
(3)注意寻绎中国文学史发展的规律,努力通古察今,为当代文学的创作提供借鉴。
(4)本课程历史跨度大,将分三个学期分别学习先秦汉魏六朝文学史、唐宋文学史、元明清文学史。
3、课程教学改革(1)积极吸收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有选择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以扩大学生们的视野,促进学生们的独立思考。
(2)推行课堂教学与课下自学相结合的模式,将一些次要章节列为自学内容。
(3)合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以及电子文献,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正文第一学期先秦汉魏六朝文学(34学时)总绪论(4学时)1、中国文学的基本特点。
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模糊;文学与政治、礼教关系密切;两大永恒的文学主题:用世与隐逸。
2、中国文学的演进:文学演进的两种基本因素。
第一,外部因素的影响: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民族矛盾的影响;种族、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二,内部因素的影响:文学发展的不平衡的影响(文体发展、朝代、区域的不平衡);文学演进过程中相反相成因素的互动(俗与雅、复古与革新、文与道的互动)。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试大纲全文定稿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说明一、《中国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要基础课之一。
进修者应已初岁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和读懂文言文的基本能力。
二、自先秦至近代,是《中国文学史》的时间跨度。
通过学习《中国文学史》,自学者应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诸种文学现象的兴衰变异、联系交融等,获得基本的了解。
进一步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评价我国古代文学的能力。
三、《中国文学史》的教学用书,目前可在以下三种中任选一种:游国恩等著《中国文学史》,刘大杰著《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中国文学史》。
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中国文学史》不包括近代文学部分,若选择此书为教学用书,则在教学近代文学部分时,必须再以另一部书作为教学用书。
第一编先秦文学概说一、社会概况遍布全国的原始人遗址的发掘和关于三皇五帝的传说,证明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
周口店中国猿人的骸骨化石。
“仰韶文化”。
“龙山文化”。
夏禹传子,标志着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
殷商时代:奴隶社会完成。
武王伐纣,建立了强盛的奴隶制国家,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成、康时期,生产发展,社会繁荣。
厉、幽残暴,西周灭亡。
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诸侯争霸,战乱频仍,进入了春秋时期。
春秋、战国之交,地主阶级兴起,奴隶制解体,伴随着复杂的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出现了百家争鸣、学术文化空前繁荣的盛况。
一、文学概况我国原始社会的文学是口头文学,由于当时没有文字记录,大部分年久失传,见于文献的只有少数歌谣和零星神话。
《吕氏春秋•淫辞篇》和《淮南子•道应训》所载的“举重劝力之歌”,表明了原始歌谣与集体劳动的关系。
《吕氏春秋•古乐篇》昕记“万天氏之乐”,证明远古时期歌谣与音乐、舞蹈三位一体。
《弹歌》等原始歌谣。
神话是原始人类幻想和想象的产物。
我国古代神话主要保留在《山海经》、《穆天子传》、《淮南子》、《列子入《楚辞•天问》及其他一些古籍中。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1-207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总学时/学分:216 / 12开课学期:第三、四、五学期适用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文秘与办公自动化专业先修课程:古代汉语、文艺理论、中国通史内容简介:“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的内容,主要是叙述和分析我国先秦至清代鸦片战争前文学发展的历史和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概括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之一。
它通过对各个时期的文学概况的描述及对作家作品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发展的基本情况,对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能够对相关的内容进行独立的分析,并养成记诵一定数量作品的能力。
进一步增进学生对我国优秀文学传统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课程内容及要求分三个部分:一、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共18周,72学时)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了解神话的产生和记录。
熟悉上古神话的内容,掌握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
了解神话的影响。
第二章《诗经》了解《诗经》概况。
重点掌握《诗经》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使学生了解《诗经》的影响。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了解先秦叙事散文的发展概况。
重点掌握《左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熟悉《国语》、《战国策》等先秦叙事散文。
了解先秦叙事散文的影响。
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了解先秦说理散文的发展概况。
重点掌握《孟子》、《庄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了解《荀子》、《韩非子》。
了解先秦说理散文的影响。
第五章屈原和楚辞掌握楚辞的概念。
了解楚辞产生的地域和历史背景。
熟悉屈原的生平及其作品。
重点掌握《离骚》等作品的主要内容及艺术特色。
了解屈原及其作品的影响,了解宋玉等楚辞作者和作品。
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散文了解《吕氏春秋》。
熟悉李斯的散文。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1) 中国古代文学史属汉语言文学系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包括先秦至近代文学。
(2)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把握其间各种文体的演变、文学思潮的兴替、各种文学流派和文学团体的理论主张和创作风格、重要作家作品及其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等,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增强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习本课程,对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情操,增进爱国热情,提高文化素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1、本课程分中国文学史(一)[包括先秦两汉魏晋隋唐五代文学]、和中国文学史(二)[包括宋辽金元明清近代文学]两段进行教学。
分别在大学本科第五、第六学期开设。
2、各段教学周数、周学时、总学时简表:三、教材及参考书1、《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版;2、《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王起等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7月版;3、《中国文学史》,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研所,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7月版;4、《中国文学发展史》,刘大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5月版;5、《中国文学史》,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3月版;6、《中国古代文学史》,郭预衡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7月版;7、《中国文学史纲要》,褚斌杰、袁行霈、李修生等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10月版;8、《中国分体文学史》,李修生、赵义山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6月版。
四、课程内容第一编先秦文学(20课时)绪论先秦是中国文化发生和初创的时期,是中国文学上古期的第一段。
这时所确立的文化精神对后世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先秦文学尚未从当时浑沌一体的文化形态中分离出来,先秦文学的特征与这时特殊的文化形态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一章上古神话第一节中国神话的产生和记录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确定的六门主干课之一,作为一门基础的、传统的学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乃至整个人文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本课程的任务: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的基本状况,掌握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从文学层面了解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认同感.2、使学生具有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较准确地把握其思想内容与基本艺术特征.3、使学生掌握一般研究方法,具有借助文献独立地分析、评论作家与其作品,认识与把握文学史现象,能够写出具有一定观点的、符合基本学术规范的、文字流畅的学术论文.4、使学生能将古代文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培养良好的人文修养.三、课程基本要求理论和知识方面:讲授中国古代三千年文学发展史的基本过程,包括各主要阶段的主流文学思潮与创作倾向、主要文体演变史、各时期重要代表作家与作品,以与基本的文学理论知识.要求讲授清晰、准确、生动,达到宏观概括与微观深入相结合,以与历史同情与当下理解相结合.能力和技能方:能够将以上内容与具体作家、作品的认识与阅读相结合,进行独立的分析与鉴赏,具有一定的判断与研究能力;具备本学科普遍认可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的专业标准,能够出色完成中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任务,以与较好适应与中国语言文学相关的其他工作岗位的要求.四、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本课程在三年六个学期内完成,每学年90学时,上学期安排54学时,下学期安排36学时本大纲依据国家教委高教司编《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编制,简要列出规定的教学范围与相关建议;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有关内容、进度与教学方法等问题的处理,由主讲教师自定.第一学年先秦两汉魏南北朝文学年课时:90学分:5第一编先秦文学概说先秦文学三个历史阶段的社会特征与文学成就先秦文学发端于原始歌谣和神话,主体是诗歌和散文.第一章原始歌谣与古代神话第一节原始歌谣要点:艺术起源劳动,产生以二拍节奏为主的原始诗歌.形态诗、乐、舞三位一体;内容多与巫术活动有关.以卜辞与《周易》卦爻辞为主要形式.第二节古代神话要点:神话的概念;神话流传的口头形态;我国神话的保存与流传;我国古代神话"不发达"的问题,演变的三个方向;我国现存神话的主要内容与所表现的先民精神世界;神话是文学艺术的渊源〔素材、精神、创作原则〕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共工怒触不周山》第二章《诗经》第一节结集与流传要点:释名;我国第一部乐歌总集;收集与编订〔采诗、献诗、删诗说〕;构成与分类〔诗之"六义"〕;作品产生的年代与地域;作者;研究与流传〔毛诗与毛诗大序、小序;"四家诗"、"今文"与"古文"诗〕第二节思想内容要点:《诗经》与先民的生活划分类型:祭祀诗,颂赞诗,怨刺诗,婚恋诗,征役诗.阐明内容特点与在《诗经》中的主要分布特点.第三节艺术成就和影响要点: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诗经》的章法、句法、字法、用韵、使用,《诗经》与音乐第四节地位要点:《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反映现实、干预政治〕;表现手法对后代文体形成的影响;文人文学与民间文学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关睢》* 、《芣苡》、《氓》、《蒹葭》*、《伯兮》、《邶风·谷风》、《氓》《黍离》、《君子于役》、《静女》、《蓼莪》*、《无衣》、《七月》、《东山》、《采薇》* 、《何草不黄》、《緜》、《生民》、《伐檀》、《硕鼠》、第三章历史散文第一节概况要点:历史散文繁荣的背景〔史官设置,历史记载的出现,私人著述的发展〕;基本发展过程;早期历史散文《尚书》、编年史书《春秋》、记言历史散文集《国语》的体例、内容、语言风格与其地位等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无逸》、《召公谏弭谤》第二节《左传》要点:书名、作者与成书年代;体例、记事起迄与主要内容;与《春秋》的关系与"春秋三传";突出的民本思想倾向;叙事艺术成就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宫之奇谏假道》、《烛之武退秦师》、《秦晋殽之战》、第三节《战国策》要点:性质、书名与主要内容;编定、体例和卷数;纵横家的思想倾向;艺术成就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冯谖客孟尝君》、《赵威后问齐使》第四节历史影响要点:奠定了史传文学传统〔微言大义,寓褒贬于记事,秉笔直书,形象性与真实性的统一,开创了不同的史书体例〕;古小说的源头之一;语言技巧与艺术风格的典范第四章诸子散文第一节概况要点:繁荣的背景与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文化下移与士的崛起,诸侯相争与养士用士,处士横议与百家争鸣〕;主要流派与发展过程:早期语录体的《论语》和《老子》,战国中期的《墨子》、《庄子》,后期的《荀子》、《韩非子》,末期的《吕氏春秋》和李斯;诸子散文的总体特征《老子》:老子生平、成书时间,此书主要观点、文风,散文史影响《墨子》:墨子生平,此书主要观点、文风,散文史影响《吕氏春秋》和李斯:此书主要思想特征、文风,李斯的文学成就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公输》、《察今》、《谏逐客书》第二节《论语》与《孟子》要点:孔子生平与思想,《论语》的作者、编定、体例、篇数、内容与流传,艺术特点孟子生平与思想,《孟子》的作者、篇数和主要内容,文章形式,艺术成就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论语·子路从而后章》、《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章》*第三节《庄子》要点:庄子生平与思想,《庄子》的作者、篇数和内外篇区分;艺术成就与文学史影响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逍遥游》、《养生主》第四节《荀子》《韩非子》要点:荀子生平和思想,《荀子》的书名、作者、编定和篇数,艺术特点,《赋篇》和《成相》的文学史地位韩非子生平和思想,《荀子》的作者和篇数,艺术特点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荀子·劝学篇》、《韩非子·说难》第五节诸子散文的影响要点:儒、道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中国知识分子思想的影响,儒、道的文艺思想是中国古代文艺思想的基石.诸子散文的体式、内容与后代文体,创作经验、艺术风格对中国散文的影响第五章屈原与楚辞第一节屈原与楚辞要点:屈原生平、经历与行踪,屈原的作品与其真伪,屈原作品产生的年代楚辞与《楚辞》,楚文化与楚辞的产生,北方文化与楚辞第二节屈原作品的思想内容要点:《离骚》、《九歌》与《九章》解题与基本内容,创作背景与年代等鲜明的爱国主义思想,强烈的政治倾向,峻洁的人格精神,大胆的怀疑态度第三节屈原作品的艺术成就要点:纯洁感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鲜明的非现实主义精神,浓郁的悲剧色彩与抒情性,独特的比兴手法,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创造性的诗体与精美的语言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离骚》*、《九歌·湘君》*、《九歌·湘夫人》*、《九歌·山鬼》*、《九章·涉江》第四节宋玉与《九辩》要点:屈原以外其它先秦楚辞作家的基本情况,宋玉的生平与作品,《九辩》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九辩》〔节选〕、《风赋》、《对楚王问》第五节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要点:屈原的精神与作品影响到历代文人的思想和创作,影响到汉赋形成,以与艺术技巧方面的创造性〔浪漫传统,香草美人的比拟方法等〕第二编汉代文学概说概述汉代的政治、思想文化与文学概况第一章汉代论说文第一节概说要点:汉代论说都是应用文,哲理文与政论文第二节贾谊、晁错与西汉论说文要点:贾谊生平、思想与主要著作,《过秦论》与《治安策》的创作背景、思想内容与艺术特征晁错生平、思想与主要著作,《论贵粟疏》的创作背景、思想内容与艺术特征,贾、晁比较东方朔生平、思想与主要著作,《答客难》的创作背景、思想内容、艺术特征与其影响刘向生平、思想与主要著作,《谏营昌陵疏》的主要内容与语言特征,对后代奏议文的影响扬雄生平、思想与主要著作,散文门类与影响,创作的模拟性与其故作艰深,《解嘲》其他有特点的西汉散文: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杨恽《报孙会宗书》、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过秦论》、《论贵粟疏》第三节王充与东汉论说文要点:王充是汉代杰出的思想家,生平、思想,《论衡》的写作目的、主要内容与写作特色特征马援《诫兄子严、敦书》与李固《遗黄琼书》王符与《潜夫论》,仲长统与《昌言》东汉后期论说文的一般特征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论死》、《遗黄琼书》第二章汉代辞赋第一节概说要点:"辞"与"赋"的文体分合,辞赋的文体功能,汉赋发展的三个阶段与其代表作家第二节枚乘、司马相如与散体大赋要点:枚乘生平、思想,《七发》的主要内容与思想意义、艺术成就与赋史地位,"七"体司马相如生平与思想,《子虚》与《上林》的主要内容与思想意义、艺术成就与赋史地位,"曲终奏雅"与"劝百讽一",田猎赋;司马相如的其他赋体散文《难蜀父老文》、《喻巴蜀檄》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七发》、《上林赋》第三节扬雄、班固、张衡与散体大赋要点:扬雄生平、思想,主要赋作《甘泉》、《羽猎》、《长杨》等的主要内容,创作的模拟性,晚年对辞赋的认识,赋史地位班固生平、思想,《两都赋》的内容与思想倾向,班固与司马相如、扬雄的"讽喻"观的区别张衡生平、思想,《二京赋》的内容与思想倾向,对都市生活的表现第四节抒情小赋要点:张衡《归田赋》的思想内容与时代风气与文人思想的变化,赋史地位赵壹与《刺世疾邪赋》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归田赋》、《刺世疾邪赋》,《甘泉赋》、《两都赋》、《二京赋》的片断介绍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第一节司马迁的生平要点:家世与家学,汉武帝时代的政治、学术氛围与司马迁思想人格的形成,司马迁的经历〔劳动、游历、遗嘱、为太史令、宫刑、发愤著书〕,《史记》的体例与规模,《报任少卿书》第二节《史记》的思想成就要点:写作目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含义,《史记》的主要思想,司马迁的人生观、价值观,"史才"、"史学"、"史识"与"史德"第三节《史记》的文学成就要点:汉代最杰出的史学与文学著作,写人艺术、抒情性与语言成就第四节《史记》的地位和影响要点:《史记》对后代散文、传记文学、小说、戏剧的影响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报任少卿书》、《项羽本纪》、《魏其武安侯列传》第四章《汉书》与东汉其他叙事文第一节班固的生平要点:时代、家世与生平,班彪的奠基工作,班固创作《汉书》的指导思想"纬六经,缀道纲",《汉书》的规模、体例,班昭、马续对《汉书》的续补第二节《汉书》的思想内容要点:资料与体例的丰富与精密,进步与局限的思想表现第三节《汉书》的艺术成就要点:叙事炼与语言简炼规范,艺术性较《史记》为弱,史学地位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苏武传》第四节东汉其他叙事文要点:《吴越春秋》和《越绝书》的规模、体例与其主要内容;《吴越春秋》的小说特征;蔡邕的生平、学术与碑铭创作;马第伯的《封禅仪记》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封禅仪记》第五章汉代诗歌第一节汉乐府民歌要点:乐府概念的双重内涵,汉乐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汉乐府对建安诗歌与其以后诗歌的影响,《孔雀东南飞》的思想与艺术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陌上桑》、《孔雀东南飞》*、《东门行》、《十五从军征》、《有所思》、《上邪》、《孤儿行》第二节汉代的楚歌与文人五言诗要点:汉代楚歌、四言诗的作者与作品;文人五言诗的开端,在东汉形成气候,有班固、张衡、秦嘉等作者汉末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是《古诗十九首》,内容、艺术与诗史地位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垓下歌》、《大风歌》、《四愁诗》、《上山采靡芜》、《行行重行行》*、《迢迢牵牛星》* 、《冉冉孤生竹》、《青青河畔草》、《西北有高楼》、《庭中有奇树》*、《孟冬寒气至》*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说要点:大动乱的时代,思想解放与学术气氛极为活跃的时期,古代文学极富创造性的时期;文学意识的自觉与文学创作的自由,诗歌领域:在五言诗方面,有建安文学〔三曹七子〕、正始文学〔阮、嵇〕、太康文学〔二陆、左思等〕、晋宋田园诗〔陶渊明〕、山水诗〔大小谢〕;鲍照对七言诗发展做出重要贡献;齐永明新体诗的出现为唐代近体格律诗的形成奠定基础;梁陈宫体诗风靡一时;庾信是集南北朝文学之大成的作家;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兴盛散文领域:散文的多样化,骈体文与散体文共生;抒情小赋的形成,向骈化与律化两面发展小说领域初具规模,有志怪与轶事两类文论与批评: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以与永明声律论等,进入文学理论发展与文学批评繁荣的时代,对后世影响深远第一章建安文学第一节建安时代与建安风骨要点:动荡乱离的社会现实,文人思想的解放,复杂多样的人生体验;曹氏父子对文学的倡导和组织,邺下文人集团的形成三曹七子;建安风骨第二节曹操曹丕要点:曹操生平和思想,汉末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建安文学的倡导者和组织者;诗歌体式特征,主要内容,艺术特征;散文的艺术特征与影响曹丕生平与思想,诗歌题材、风格特征,对七言诗发展的贡献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短歌行》、《步出夏门行》〔其一〕*、《步出夏门行》〔其二〕、《燕歌行》、《杂诗》〔其二〕第三节曹植要点:曹植生平与思想,人生与创作分期,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第一个大力写五言诗的作家,"建安之杰"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七哀》*、《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洛神赋》、《美女篇》、《吁嗟篇》第四节建安七子与其他作家要点:"建安七子"——孔融生平与创作,主要成就在文,辞锐气盛,文风豪壮王粲生平与创作,诗文兼擅,"七子之冠冕"陈、阮以书檄著称;刘桢诗名甚高,徐幹以赋见称,应氏特色不明显蔡琰的诗歌诸葛亮的散文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孔融《论盛孝章书》、王粲《七哀》、陈琳《饮马长城窟行》、蔡琰《悲愤诗》、诸葛亮《出师表》、刘桢《赠从弟》第二章正始诗歌和西晋文学第一节阮、嵇与正始文学要点:正始时期曹魏与司马氏集团激烈斗争的背景,社会黑暗,政治恐怖,玄学兴起"竹林七贤"阮籍生平与思想,《咏怀》八十二首的内容、艺术特色与风格;阮文风格嵇康生平与思想,诗文兼擅,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咏怀》〔夜中不能寐〕〔独坐空堂上〕〔驾言发魏都〕;《与山巨源绝交书》、《赠秀才入军》、《思旧赋》第二节左思与太康文学要点:文学的形式化、士族化太康文学的代表人物潘岳、陆机潘岳生平,工诗善文,诗多组诗,善为哀诔陆机生平,诗名甚高,重模拟;骈体文的奠基人左思生平与思想,西晋最杰出的诗人,《咏史》组诗,"左思风力";辞赋亦有盛名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潘岳《悼亡》、陆机《赴洛道中作》、《咏史》〔郁郁涧底松〕〔吾希段干木〕、王羲之《兰亭集序》第三章陶渊明第一节陶渊明的生平与创作要点:家世背景,人生的三个时期,融合儒、释、道的思想特征第二节陶诗的思想成就要点:诗体长于五言,以咏怀与田园诗为主咏怀主要表现诗人不同时期的人生理想,田园诗主要表现田园风光之美与对田园生活的热爱等陶诗的消极思想:饮酒行乐、随顺自然、躲避矛盾第三节陶诗的艺术风格要点:平淡自然,亲切淳真;浑融完整,意境高远;语言精工而本色陶诗风格有多样性:平淡自然,慷慨豪放第四节陶渊明的辞赋与散文要点:内容、艺术一反流俗,语言省净,文风淡泊第五节影响要点:思想情操方面——恬淡退隐,固穷守节,人品峻洁,精神高尚诗歌创作方面——汉魏六朝最杰出的诗人,田园诗派的祖师,对田园诗的题材开掘、美学旨趣与风格都有奠基的作用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种豆南山下〕、《饮酒》〔结庐在人境〕*、《读山海经》其二*、《杂诗》其二、《归去来兮辞》*第四章南朝诗文第一节概说要点:南朝历代君主重视文学艺术,南朝文人为文学创作的主要力量,主要反映自己的生活情趣与思想感情,诗歌创作注重形式美,风格多样,极为繁荣,对后世文学产生深远影响第二节谢灵运与山水诗要点:山水诗与玄言诗的关系,宋初"庄老告退,山水方滋"谢灵运河生平与思想,开山水诗派,山水诗创作特色,与对扭转玄言诗风、振起永明新体诗与后世山水诗创作的影响颜延之的创作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登池上楼》、《石壁精舍还湖中作》第三节鲍照与七言诗要点:鲍照生平与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诗歌艺术特色与诗史地位,为七言诗的发展与繁荣有重大贡献,其边塞诗对唐代五绝形成的影响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代出自蓟北门行》、《拟行路难》〔寫水置平地〕*〔对案不能食〕第四节谢脁和新体诗要点:新体诗的概念,新体诗是从古诗到律诗的过渡形态,代表作家是谢脁、沈约谢脁生平,多写山水诗,表现亦官亦隐情怀,齐梁"首杰",艺术特色与诗风沈约的诗歌理论与影响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第五节萧氏父子与宫体诗要点:宫体诗概念,代表作家是萧纲、萧绎、徐陵、江总,萧纲的文学主张与其宫体创作徐庾体,《玉台新咏》江总的艳诗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咏美人昼眠》、《关山月》、《闺怨篇》第六节梁陈其他诗人要点:江淹生平,诗善模拟,风格幽丽精工吴均诗长于写景,善托物寄情何逊以山水诗成就最高,有小谢风致;阴铿诗风诗于何逊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陶徵君田园》、《咏宝剑》、《咏柳》等第七节南朝的骈文和散文要点:总趋势:由质趋文、全面骈化;丽情密藻、对仗工事、用典日繁骈体文的概念与基本特征鲍照、颜延之、谢惠连、孔稚珪、丘迟、陶弘景、吴均、徐陵的骈体文萧统与《昭明文选》萧纲、萧绎的抒情小赋南朝的散文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芜城赋》、《月赋》、《北山移文》、《别赋》、《答谢中书书》、《与陈伯之书》、《与宋元思书》第八节南朝乐府民歌要点:南朝民歌产生的地域与社会土壤,分类:吴声歌曲、神弦歌、西曲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与风格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子夜歌》<其一>*、《子夜四时歌》〔春风动春心〕〔春林花多媚〕、《那呵滩》〔闻欢下扬州〕、《西洲曲》第五章北朝诗文第一节概说要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魏孝文帝的改革与推行汉化政策,汉族与少数民族间的斗争与融合北朝崇儒尊经的学术思想北朝文坛略前重后,诗文成就最高,兼有质朴绮丽的风格,代表作家:由南入北的王褒、庾信,实现南北诗风的初步融合北朝散文朴实流畅,对南朝骈文亦有借鉴北朝诗文对唐代文学有很大影响第二节温子升邢邵魏收要点:"北地三才"温子升为北魏文人之首,诗词富音协,文清新婉丽,风格均近南朝邢邵诗仿齐梁,不失北音;文尚骈俪魏收诗近宫体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春日临池》、《七夕》、《喜雨》第三节庾信王褒要点:庾信生平与思想,前期在南朝,出入宫禁,为重要的宫体诗人;后期滞留北方,高官厚禄,怀有故国之思与羁旅之情前后期诗的内容与风格迥展异,又是骈文、辞赋大家,称"四六宗匠",文学史地位:南北朝文学集大成者王褒生平,前后期诗风变化,边塞诗对唐文学的影响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拟咏怀》〔榆关断音信〕、《重别周尚书二首》、《哀江南赋序》、《小园赋》;《渡##》、《关山月》、《出塞》第四节颜之推郦道元杨衒之要点:颜之推与《颜氏家训》,文章以散体为主,骈散相间郦道元生平,《水经》与《水经注》,以散句为主,骈散相间,对后世游记文学有深远影响杨衒之生平,《洛阳伽蓝记》的内容与性质,寺塔记;文章以散句为主,骈俪之风较重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水经注·江水》、《洛阳伽蓝记·永宁寺》第五节北朝乐府民歌要点:北方各民族的民间歌曲,多产生于西晋末至北魏时期;题材、艺术与风格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木兰诗》*、《敕勒歌》第六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一节古代小说溯源要点:古小说概念;神话、史传文学与小说起源;小说兴盛的原因,志怪与轶事第二节《搜神记》与志怪小说要点:志怪与神鬼信仰干宝生平,《搜神记》主旨"发明神道之不诬",内容与创作水平王嘉《拾遗记》、张华《博物志》、葛洪《神仙传》、吴均《续齐谐记》文学影响:后世小说发展的艺术借鉴,小说、戏曲题材,对鬼狐一派小说有直接影响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韩凭夫妇》、《宋定伯捉鬼》第三节《世说新语》与轶事小说要点:轶事小说发展与史传文学、清谈与品评人物的风气刘义庆生平,《世说新语》的编撰与体例、内容与其语言风格《世说新语》是笔记小说的先驱,为小说、戏曲提供了素材葛洪《西京杂记》、郭澄之《郭子》、邯郸淳《笑林》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刘伶病酒》、《王子猷居山阴》、《王蓝田性急》第二学年唐宋文学年课时:90学分:5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概说要点:唐代社会可以安史之乱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经济、政治、思想、艺术状况唐代文学演进的四个阶段与各自内容、形式特征,诗歌、散文的主要艺术成就第一章隋与初唐文学第一节隋代文学要点:隋文学是六朝文风向唐代文学的过渡时期隋文帝反对六朝华艳文风,李谔对六朝文风的批判,代表作家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等炀帝时的宫体诗风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人日思归》、《送别》第二节唐初宫廷诗人要点:唐太宗对文学的提倡与对文人的重用.提倡文风朴实,反对浮华,绮丽与通脱朴实之风并存,在初唐很有影响上官仪与"上官体","文章四友"与杜审言武则天朝的宫廷诗人沈、宋,对律诗定型的贡献,后期诗歌成就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在狱咏蝉》、《度大庾岭》、《独不见》第三节初唐四杰要点:"四杰"的组成与共同倾向,题材、诗体与风格上的异同,对律诗定型的贡献,诗史地位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从军行》、《长安古意》、《于易水送人》第四节陈子昂要点:生平与思想,文学主张:反齐梁文风,倡建安文风诗歌内容与风格,代表为《感遇》三十八首;边塞诗尤为出色,《登幽州台歌》;古文创作较多陈子昂是唐代诗文革新的先驱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登幽川台歌》*、《感遇》〔兰若生春夏〕第五节初唐其他作家要点:隋唐之际的王绩,长于田园诗,风格清新朴素,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先驱魏徵的讽谏文与抒情诗张若虚、刘希夷的七言歌行贺知章与"吴中四士"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野望》、《述怀》、《春江花月夜》、《代悲白头翁》、《咏柳》第二章盛唐山水田园诗第一节概说要点:繁荣原因,代表诗人:孟浩然、王维、祖咏、储光羲、常建等山水田园文学发展概况,先秦、魏晋、陶渊明、二谢盛唐山水田园诗的基本特征第二节孟浩然与其他诗人要点:孟浩然生平,主体诗风简淡幽雅、清空闲远,对盛唐浑融诗风形成的贡献祖咏的简洁、含蓄,储光羲的清新、自然,常建的清幽孤僻主要讲解与精读篇目:《临洞庭赠张丞相》、《过故人庄》*、《宿建德江》第三节王维要点:生平思想,维摩诘的含义,善画,解音律;曾出使塞垣,四十岁张九龄罢相后的吏隐;安史乱中经历,晚年笃信佛教。
袁行霈版中国古代文学史大纲目录
袁行霈版中国古代文学史大纲目录总绪论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五编宋代文学第六编元代文学第七编明代文学第八编清代文学第九编近代文学总绪论第一节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第二节中国文学的演进第三节中国文学史的分期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第一章上古神话第二章《诗经》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第五章屈原与楚辞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第一章秦及西汉散文第二章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第四章两汉乐府诗第五章东汉辞赋第六章《汉书》及东汉散文第七章东汉文人诗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第二章两晋诗坛第三章陶渊明第四章南北朝民歌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第六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第七章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绪论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第二章盛唐的诗人群体第三章李白第四章杜甫第五章大历诗风第六章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第七章白居易与元白诗派第八章散文的文体与文风改革第九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第十章晚唐诗歌第十一章李商隐第十二章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第五编宋代文学绪论第一章宋初文学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第四章苏轼第五章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第六章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第七章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第八章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第九章辛弃疾和辛派词人第十章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第十一章南宋的散文和四六第十二章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第六编元代文学绪论第一章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第二章关汉卿第三章王实甫的《西厢记》第四章白朴和马致远第五章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第六章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第七章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第八章元代散曲第九章元代诗文第七编明代文学绪论第一章《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第二章《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第三章明代前期诗文第四章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第五章明代杂剧的流变第六章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第七章汤显祖第八章《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第九章《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第十章“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第十一章晚明诗文第十二章明代的散曲与民歌第八编清代文学绪论第一章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第二章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第三章清初白话小说第四章《聊斋志异》第五章《儒林外史》第六章《红楼梦》第七章清中叶诗文词多元发展的局面第八章清中叶的小说戏曲与讲唱文学第九编近代文学绪论第一章龚自珍与近代前期诗文词第二章近代前期的小说与戏曲第三章黄遵宪、梁启超与近代后期诗文词第四章近代后期的小说与戏曲。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编先秦文学概说基本内容: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原始社会的形成、发展及其文化特征,奴隶社会的开始、完成及其兴盛,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初期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及其基本特征。
文字的形成是先秦文化发展的分界线,口头文学的产生、作用及其局限,文字形成和文学因素的飞跃发展,保存至今的最早的文学或有文学因素的作品。
春秋后期及战国时代的文学迅速发展:一、蔚为大观的散文及其两大走向;二、诗歌以新的面貌遽然兴起。
教学重点:先秦时期的社会历史状况,先秦时期文学的散文及诗歌基本要求:1、了解先秦时期的社会历史状况,总体把握先秦时期文学发展规律。
2、分析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与文学的关系。
第一章文学艺术的起源和上古劳动歌谣基本内容:1、文学艺术的起源2、上古劳动歌谣教学重点:文学艺术的起源于劳动,口头文学的产生、作用及其局限;文字形成和文学因素的飞跃发展;保存至今的最早的文学或有文学因素的作品。
基本要求:了解文学艺术起源于人民群众的劳动,口头文学是文学的源头;认识文字的形成和文学因素的飞跃发展状况。
第二章中国古代神话基本内容:1、神话的起源2、中国古代著名的神话3、神话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教学重点:远古的神话,远古的神话是客观现实与主观意识相结合的产物;远古神话的内容;散失严重,广泛深远的影响。
基本要求:了解神话的起源以及它保存哪些文献中,阅读上古著名的神话故事,分析神话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三章《诗经》基本内容:1、《诗经》概貌2、《诗经》民歌的思想内容3、古老的民族史诗4、政治讽刺诗5、祭祀诗和宴饮诗6、《诗经》的艺术成就7、《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教学重点:一部最古老的大型诗歌选集。
《诗经》的句法、词汇、韵例和重章迭句;《诗经》中作品的产生地域和历史跨度;结集的时间。
采诗说、删诗说;四家诗;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我国奴隶社会从走向鼎盛到趋于衰亡的种种情景;两周王朝的兴衰;人民大众的苦难;恋爱婚姻的生活;自主自属的意识。
中国文学史大纲
中国文学史大纲
中国文学史大纲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1. 上古文学(先秦时期):介绍上古时期的文学形式、主要作品和作者,如《诗经》、《楚辞》等。
2. 古代文学(汉唐宋元明清时期):介绍古代文学的发展阶段、主要作品和作者,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3. 宋元明清四大名著:分别介绍《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这四部中国古代小说的创作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4. 诗散文:介绍唐宋时期的诗和散文发展,包括杜甫、李白、苏轼等重要诗人和文人的代表作品。
5. 明清小说:介绍明清时期的小说形式和发展,如《金瓶梅》、《聊斋志异》等重要作品。
6. 现代文学:介绍从20世纪初至今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包
括鲁迅、茅盾、老舍等重要作家和代表作品。
7. 文学流派与思潮:介绍不同时期中国文学的流派和思潮,如自由主义文学、社会现实主义文学等。
8. 文学批评和学术研究:介绍中国文学批评的发展历程和重要学术研究成果,如新文学运动、现代文学理论等。
9. 文学与社会变革:介绍中国文学与社会变革的关系,如文化大革命对文学的影响,中国文学在改革开放后的发展等。
10. 当代中国文学:介绍目前中国文学的发展状况,包括新生代作家、网络文学等新兴形式和作品。
以上是一般中国文学史大纲的主要内容,具体的大纲内容可能会有所不同,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需求进行调整。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试大纲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1-4 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年版。考试的基本内容不越出规定的参考书范围, 但要求考生在答题时能适度发挥。
1.名词解释,要求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出现的重要专业名词,如重要文学理论术语、 风格、社团、流派、重要的作家及其作品、重要事件等。
2.要求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中比较重要的文学现象、重要作品的思想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重要作家的历史地位、重要的文学风格、流派、及重要的文学理论等,进行多角度的阐释和 评价。能对各种类型的作家作品进行比较分析。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试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试大纲适用于宁波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考
试。试卷的题型大致上分为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三大类型(不排除出现其他形式),共 计 150 分。考试内容一般不超越本科生的水平。 一、 要求把握的重要内容
中国古代文学主要由中国文学史和历代古代文学作品选两部分内容构成。要求考生将文 学史与作品选紧密结合起来进行复习。
二、参考书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第 3 版校订重排本,中华书局,1999 年。
"古代汉语"考试大纲 "古代汉语"考试大纲适用于宁波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和中国古代文学两个专业硕士研究生
入学考试。共 150 分。 一、需要重点把握的内容
(一)通论部分 1.绪论:古代汉语。古代汉语两大系统。 2.文字:汉字构造与六书理论。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3.词汇:单音词和复音词。古今词义的异同。本义和引申义。同源词。探求词义的常用方法。 4.语法:词类活用。词序。判断句。被动表示法。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几种常见的习 惯句式。 5.音韵:有关音韵的基本概念。古书注音法。《广韵》与中古音。上古音。古音通假与因声求 义。古书的读音问题。诗词格律。 6.古书注解和句读:古注概况与类型。古注体例与术语。正确标点古书。 7.语文工具书:工具书的类型、编排和检索。几种重要工具书。 (二)文选部分 文选以第一、二册为主。 (三)常用词部分 注意常用词中古今词义差异较大的方面。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二、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中国古代文学史就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确定得六门主干课之一,作为一门基础得、传统得学科,就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学习其她课程得基础,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乃至整个人文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程得任务: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得基本状况,掌握古代文学得基本知识,从文学层面了解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得民族自信心与认同感。
2、使学生具有古代文学作品得阅读鉴赏能力,较准确地把握其思想内容及基本艺术特征.3、使学生掌握一般研究方法,具有借助文献独立地分析、评论作家及其作品,认识与把握文学史现象,能够写出具有一定观点得、符合基本学术规范得、文字流畅得学术论文。
4、使学生能将古代文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培养良好得人文修养。
三、课程基本要求理论与知识方面:讲授中国古代三千年文学发展史得基本过程,包括各主要阶段得主流文学思潮与创作倾向、主要文体演变史、各时期重要代表作家与作品,以及基本得文学理论知识.要求讲授清晰、准确、生动,达到宏观概括与微观深入相结合,以及历史同情与当下理解相结合。
能力与技能方:能够将以上内容与具体作家、作品得认识与阅读相结合,进行独立得分析与鉴赏,具有一定得判断与研究能力;具备本学科普遍认可得汉语言文学专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得专业标准,能够出色完成中学语文课程得教学任务,以及较好适应与中国语言文学相关得其她工作岗位得要求。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本课程在三年六个学期内完成,每学年90学时,上学期安排54学时,下学期安排36学时本大纲依据国家教委高教司编《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编制,简要列出规定得教学范围及相关建议;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有关内容、进度与教学方法等问题得处理,由主讲教师自定.第一学年先秦两汉魏南北朝文学年课时:90学分:5第一编先秦文学概说先秦文学三个历史阶段得社会特征及文学成就先秦文学发端于原始歌谣与神话,主体就是诗歌与散文.第一章原始歌谣与古代神话第一节原始歌谣要点:艺术起源劳动,产生以二拍节奏为主得原始诗歌。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册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册知识点整理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
1. 建安文学:以曹操、曹丕、曹植为核心,强调“文以气为主”,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 竹林七贤:包括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和阮咸,他们以放达为风骨,寄情于诗酒,对后世文人心态产生了重要影响。
3. 陶渊明: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他的田园诗自然率真,情感真挚,对后世田园诗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隋唐文学
1. 唐诗:唐代诗歌繁荣,出现了众多流派。
初唐有“初唐四杰”,盛唐有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中唐有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晚唐有李商隐和杜牧。
2. 古文运动: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主张文以明道,强调文章应该注重内容,而非形式。
3. 传奇小说:唐代兴起的文言小说,内容多为神怪、爱情等,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等。
三、宋元文学
1. 宋词:宋代流行的诗歌形式,词人柳永、苏轼、辛弃疾等人对宋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话本小说:宋代兴起的白话小说,以市民阶层生活为题材,
代表作品有《水浒传》、《三国演义》等。
3. 元曲:元代兴起的戏曲形式,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为代表,元曲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表格提纲
查慎行
2. 清代中期诗歌
宗唐派
沈德潜
宗宋派
厉鹗
翁方纲
性灵派
袁枚
郑燮
赵翼
黄景仁
3. 民歌
《时尚南北雅曲调万花小曲》
《白雪遗音》
《霓裳续谱》
4. 清代初期词
阳羡派
陈维崧
曹贞吉
蒋士铨
沈雄
陈◎
浙西词派
朱彝尊
李良年
李符
沈◎日
沈岸登
龚翔麟
其他
纳兰性德
王士◎
毛奇龄
彭孙
顾贞观
5. 清代中叶词坛
分类一
厉鹗
常州词派
洪◎
孔尚任
10. 清代中期戏剧
唐英
方成培
蒋士铨
杨观潮
九、近代文学
1. 前期诗歌
分类一
龚自珍
鸦片战争
张维屏
张际亮
魏源
陆嵩
鲁一同
姚燮
朱琦
贝青乔
黄燮清
周沐润
张鸿基
林昌彝
林则徐
太平天国
金和
江湜
宋诗派
郑珍
莫友芝
曾国藩
湖湘诗派
王闿运
邓辅纶
高心夔
2. 后期诗歌
分类一
黄遵宪
新学诗
夏曾佑
谭嗣同
诗界革命
梁启超
康有为
丘逢甲
刘开
田锡
穆修
王禹◎
诗文革新
欧阳修
王安石
曾巩
苏洵
苏辙
南宋中期
朱熹
2. 诗歌
北宋初期
田锡
王禹◎
西昆体
杨亿
晚唐体
林逋
中国古代文学史提纲
许洵
5.元嘉诗坛
谢灵运
鲍照
延颜之
谢惠连
谢庄
6.永明体诗
谢脁
沈约
7.梁陈诗歌
分类一
裴子野
分类二
吴均
何逊
阴铿
宫体诗
8.北朝诗歌
温子升
刑劭
魏收
庾信
王褒
9.南北朝民歌
《乐府诗集》
10.辞赋
建安时期
王粲
曹植
正始时期
向秀
阮籍
两晋时期
张华
左思
潘岳
陆机
陆云
傅玄
挚虞
成公绥
南朝
鲍照
江淹
北朝
庾信
11.散文
建安时期
曹操
7.道法自然
自然之道;人性也应该是自然的;“贵真”说。
8.“大音稀声”和“大象无形”
含义
具体的声音、形象不是完美、全面的形象,只有道的表征——“大音”、“大象”才是完美的。
有无相生
道与实有事物之间相互依赖。
9.“养气”说
含义
培养浩然之气。
10.“虚静”说
含义
体“道”的一种方式,即“涤除玄览”,也即洗涤内心,使之无杂念后,诉诸内心超感觉的体验方式。
《霍小玉传》
《潇湘录》
《玄怪录》
《河东记》
《续玄怪录》
《博物志》
《纂异记》
《甘泽谣》
《传奇》
《虬髯客传》
9.变文和俗讲
10.唐五代词
《云谣集杂曲子》
《花间集》
温庭筠
韦庄
冯延巳
李煜
五、宋代文学
1.散文
北宋初期
刘开
田锡
穆修
中国古代文学史提纲
《金瓶梅》
10.拟话本小说
《三言》
《二拍》
11.明代杂剧
前期
朱权
朱有◎
王子一
刘东生
谷子敬
贾仲明
中期
王九思
康海
徐渭
冯惟敏
后期
徐复祚
陈与郊
沈景
王衡
沈自征
孟称舜
叶宪祖
王冀德
吕天成
12.明代传奇
前期
丘◎
邵灿
中期
李开先
梁辰鱼
后期
吴江派
沈璟
王冀德
吕天成
袁于令
范文若
临川派临川派家子'li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姚鼐
管同
梅曾亮
方东树
姚莹
阳湖派
恽敬
张惠言
其他
汪中
8.小说
《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
《红楼梦》
9.清代初期戏剧
苏州派
李玉
朱素臣
朱佐朝
毕魏
叶时章
陈二白
丘园
张大复
分类二
李渔
分类三
洪◎
孔尚任
10.清代中期戏剧
唐英
方成培
蒋士铨
杨观潮
九、近代文学
1.前期诗歌
分类一
龚自珍
鸦片战争
张维屏
张际亮
魏源
陆嵩
鲁一同
姚燮
朱琦
贝青乔
《海上花列传》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试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试大纲I.考试的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该考试所包含的内容将大致稳定,试题形式多样,具有对学生把握本课程程度的较强识别、区分能力。
II.考试内容及要求一、考试基本要求通过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学习,了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了解不同时期作家作品的特点,把握不同文体的阅读方式,能够独立进行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
在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中,能够利用工具书与知识积累扫清语言障碍,并进一步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深层意蕴。
在此基础上获得文学的熏陶与审美的教育。
也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解析古代文学作品。
二、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本大纲的考核要求分为“识记”、“领会”二个层次,具体含义是:识记:能解释有关的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达。
领会:在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能阅读、理解古代文学作品并分析其思想内含、美学意蕴。
第一编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先秦文学一、考核知识点1、神话的含义及其内容;2、《诗经》的体制及其分类3、先秦散文(《论语》、《庄子》)4、屈原和楚辞(《离骚》)二、考核要求1、识记先秦文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2、领会先秦文学的一些经典篇章,如《诗经》及《离骚》第二章秦汉文学一、考核知识点1、司马迁及其《史记》2、汉乐府民歌3、五言诗的起源及《古诗十九首》二、考核要求1、识记《史记》的基本知识及乐府的含义2、领会《史记》人物传记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文学一、考核知识点1、三曹及建安七子2、阮籍和嵇康3、陶渊明4、谢灵运及谢朓5、志怪小说及轶事小说二、考核要求1、识记(1)三曹、建安七子、竹林七贤、二谢等名词。
(2)志怪小说及轶事小说的含义(1)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2)志怪小说及轶事小说中的经典篇章第二编唐宋文学第一章隋唐五代文学第一节初盛唐文学一、考核知识点1、初唐“四杰”2、陈子昂及张若虚3、高适、岑参与边塞诗派4、王维与山水田园诗派5、浪漫主义诗人李白6、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二、考核要求1、识记初盛唐诗人的经典篇章2、领会陈子昂的诗歌革新理论边塞诗派及山水田园诗派的诗歌艺术特色李杜诗歌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成就第二节中晚唐文学一、考核知识点1、韩孟诗派2、元白诗派3、杜牧及李商隐4、李煜二、考核要求1、识记中晚唐诗人的经典篇章韩孟诗派及元白诗派的诗歌风格杜牧及李商隐的诗歌创作特色李煜词的创作特色第二章宋辽金文学第一节北宋文学一、考核知识点1、欧阳修与王安石2、晏殊、晏几道3、柳永4、苏轼5、黄庭坚与秦观二、考核要求1、识记(1)北宋诸作家的经典作品(2)江西诗派2、领会北宋诸作家的作品内容、艺术特色及其贡献第二节南宋文学一、考核知识点1、李清照2、陆游、杨万里、范成大3、辛弃疾4、姜夔5、文天祥6、元好问二、考核要求1、识记(1)南宋诸作家的经典作品(2)江湖诗派2、领会南宋诸作家的作品内容、艺术特色及其贡献第三编元明清文学第一章元代文学一、考核知识点1、关汉卿2、王实甫3、白朴、马致远、郑光祖4、高明二、考核要求1、识记元杂剧的含义及体制2、领会元代戏剧诸作家的代表作、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第二章明代文学一、考核知识点1、《三国演义》2、《水浒传》3、汤显祖与《牡丹亭》4、《西游记》二、考核要求1、识记(1)章回体小说、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世情小说(2)台阁体、前后七子、童心说、性灵派、公安派、竟陵派诸名词2、领会《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牡丹亭》诸作品的思想主旨、人物性格及艺术特色第三章清代文学一、考核知识点1、《桃花扇》2、《聊斋志异》3、《儒林外史》4、《红楼梦》二、考核要求1、识记吴伟业“梅村体”、袁枚“性灵说”、纳兰性德2、领会《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诸作品的思想内容、人物性格及艺术特色III.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开设,总课时54,周课时3,学分3。
主要讲授隋唐五代及宋代文学史,特别是通过代表作家、风格流派、经典作品、文学思潮等的介绍,最终认识此期文学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和演变规律。
二、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教师讲授和学生背诵名篇,使学生充分了解此期文学发展概要,并在一定程度上增进对中国历史和思想文化的认识,提高文学、语言修养和审美情趣,增强阅读、分析、探研古代文学的能力,以求有益于学生的素质培养,为其将来从事社会文化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主要教学方法
以教师课堂教学为主,并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在师生互动中因材施教;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参考书,进一步强化教学效果。
隋唐五代文学(总教学时数33)
绪论(教学时数1)
一、唐代社会与文学
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思想开放文化交流儒与道佛科举考试
二、唐诗分期
▲复习思考题
1、唐代科举考试与文学究竟有何关系?
2、了解唐诗分期的基本情况。
第一章隋及初唐诗歌(教学时数3)
一、南北文学的合流与隋代诗歌
二、初唐四杰
对宫体诗的反拨风骨蕴藉律诗与歌行体沈宋诗派
三、陈子昂
理论与创作风骨兴寄
四、张若虚
兴象之美
▲复习思考题
1、试析初唐四杰的创作特点和历史贡献。
2、赏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第二章盛唐气象与山水田园诗派(教学时数5)
一、盛唐诗歌繁荣与盛唐气象
二、山水田园诗的繁荣及其原因
三、孟浩然
由仕而隐隐逸情怀古淡趣味
四、王维
前后期经历及创作画意乐感禅趣
五、储光羲与常建
▲复习思考题
1、试析盛唐山水田园诗歌兴盛的原因。
2、以《山居秋暝》为例,分析王维诗歌的特点。
第三章盛唐边塞诗派(教学时数3)
一、边塞诗的繁荣及其原因
二、高适
边塞生活的全面反映悲壮高亢
三、岑参
军旅生活慷慨奇伟
四、王昌龄
边塞诗宫怨诗七绝圣手
▲复习思考题
1、比较高适、岑参的诗歌风格。
2、边塞诗在哪修方面显示了唐代社会及唐代诗歌的特点?
第四章李白(教学时数3)
一、生平、思想与个性
二、李白诗歌的内涵
人生理想自我形象山川之美世俗人情
三、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诗仙主观色彩奇丽想象清新俊逸雄奇浪漫乐府歌行和绝句
四、李白的地位和影响
▲复习思考题
1、阅读李白作品,体会人格特质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2、试析李白歌行的特点。
第五章杜甫(教学时数3)
一、生平、思想和人格
二、杜甫诗歌的内涵
忧国忧民感时伤世自然与友情
三、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诗史律诗古体诗沉郁顿挫
四、杜甫的地位和影响
集大成诗圣接受史
▲复习思考题
1、阅读杜甫诗歌,体会作者的民生情怀。
2、试析杜甫诗歌与时代的关系。
第六章中唐诗歌(教学时数2)
一、怀才不遇的大历诗人
二、怪异雄奇的韩孟诗歌
三、抒写政治的刘柳诗歌
四、奇丽感伤的李贺诗歌
▲复习思考题
1、大历诗风有何特点?
2、怎样评价韩孟诗派的新奇趣味?
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教学时数2)
一、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和新乐府运动
二、白居易的诗歌创作
讽谕诗感伤诗闲适诗长恨歌琵琶行
三、元白诗派
▲复习思考题
1、为何白居易诗歌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2、赏析《长恨歌》。
第八章晚唐诗歌(教学时数3)
一、杜牧
二、李商隐
人生悲剧爱情诗多义旨趣
三、贾岛与温庭筠
▲复习思考题
1、简析杜牧诗歌的特点。
2、赏析《锦瑟》。
第九章唐代散文(教学时数4)
一、古文运动
兴起缘由文学理论发展过程
二、韩愈
兴儒反佛文以明道不平则鸣论说文与传记文章的文学性
三、柳宗元
政治生活文学主张山水游记与传记
四、晚唐小品文
▲复习思考题
1、简析唐代古文运动的思想背景。
2、试析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点。
第十章唐传奇和敦煌变文(教学时数2)
一、唐传奇
兴盛及其原因史才、诗笔、议论
二、敦煌变文
俗讲转变俗文学
▲复习思考题
1、阅读唐传奇名篇,体会其文学价值。
2、阅读敦煌变文名篇,思考其文学影响。
第十一章唐五代词(教学时数2)
一、词的起源和发展
燕乐民间词文人词
二、花间词
温庭筠韦庄风格和影响
三、西蜀词
四、南唐词
冯延巳李煜地位和影响
▲复习思考题
1、试析词的体制特点和文学地位。
2、试析李煜词的历史影响。
宋代文学(总教学时数21)
绪论(教学时数1)
一、宋代社会与文学
朝代更替民族矛盾兴文抑武市民生活文化承转士人心态
二、以词为核心的多元发展
▲复习思考题
1、了解宋代社会与文学的关系。
2、为什么词成为宋朝一代之文学?
第一章柳永、苏轼与北宋词(教学时数6)
一、词史中的宋词
唐五代词宋词的繁荣
二、北宋前期词
闲雅而多情的晏殊词因循中求新的欧阳修词
三、柳永
奉旨填词市井繁丽羁旅之思慢词新调铺叙白描俗与雅
四、苏轼词
政治与文学经历调和三家旷达自适文化成就
开拓词境以诗为词豪放与婉约
五、北宋后期词
秦观贺铸周邦彦婉丽多情格律乐感
▲复习思考题
1、清理词在唐五代及北宋的发展脉络。
2、分析柳永在词史上的贡献与地位。
3、儒道佛三家思想是如何影响苏轼的思想与创作的?
4、苏轼“以诗为词”有哪些重大意义?
5、为什么秦观是最为当行本色的词人?
6、体会周邦彦词的艺术特征。
第二章李清照、辛弃疾与南宋词(教学时数5)
一、李清照
南渡前后闺情与家国词别是一家易安体
二、陆游等人的爱国题材词作
张元幹张孝祥陆游
三、辛弃疾
军旅与政坛恢复之望报国之思山水之趣
苍凉悲壮沉郁雄浑醉意梦境摧刚为柔叙事描写与抒情
四、姜夔
江湖雅士雅化恋情刚化语言咏物词自度曲和小序
▲复习思考题
1、怎样评价“词别是一家”的文学思想?
2、什么是“易安体”?
3、综合分析辛弃疾词的内涵、特色和成就。
4、体会姜夔词的艺术特色。
第三章宋诗(教学时数4)
一、北宋诗歌革新
西崑体梅尧臣与苏舜卿欧阳修
二、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点铁成金脱胎换骨江西诗派的形成与发展
黄庭坚诗及其与苏轼诗比较江西诗派的影响和评价
三、南宋前期诗歌
杨万里诚斋体范成大山水田园诗陆游诗歌
四、南宋后期诗歌
永嘉四灵江湖派
▲复习思考题
1、评价江西诗派的理论主张、创作成就和历史影响。
2、什么是“江湖派”?
3、赏析范成大的田园诗歌。
第四章宋代散文(教学时数3)
一、文学革新与古文运动
二、散文成就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三苏
▲复习思考题
1、分析北宋古文运动的成因。
2、赏析欧阳修、苏轼的散文。
第五章宋代话本与说唱文学(教学时数2)
一、话本的产生
说话话本小说家讲史家
二、说唱文学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话本”?
2、读析《碾玉观音》。
教材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版。
参考书目(在教材附列参考书目之外)
1、《本事诗》,[唐]孟棨撰,见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华文实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8月版。
2、《唐摭言》,[五代后梁]王定保撰,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9月版;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年5月重印。
《唐摭言校注》,五代王定保撰,姜汉椿校注,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1月版。
3、《六一诗话》,[宋]欧阳修著,郑文校点,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5月版。
4、《沧浪诗话校释》,[宋]严羽著,郭绍虞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5月、1983年8月版。
5、《唐诗纪事校笺》,[宋]计有功撰,王仲镛校笺,巴蜀书社1989年8月版。
6、《唐音癸签》,[明]胡震亨撰,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5月版;周本淳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5月、1984年8月版。
7、《人间词话新注》,王国维著,滕咸惠校注,齐鲁书社1981年11月版。
8、《宋词纪事》,唐圭璋编著,中华书局2008年5月版。
9、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5月版。
10、游国恩主编《中国文学史》,二、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7月版。
11、钱锺书《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9月版;《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9月版。
12、《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罗宗强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8月版;《宋代文学思想史》,张毅著,中华书局2006年6月版。
13、《唐宋传奇品读辞典》,李剑国主编,李道和等撰稿,上、下卷,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7年8月版。
14、《唐代科举与文学》,傅璇琮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版。
15、《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著,三联书店2004年7月合刊。
《元白诗笺证稿》,陈寅恪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3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