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新复苏 超越新常态上

合集下载

2019年:强信念、抓机遇、新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课程的考试(80分)

2019年:强信念、抓机遇、新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课程的考试(80分)

2019年:强信念、抓机遇、新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课程的考试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 ( 共 2 小题,总分: 40 分)1. 从()年开始,全球经济步入提速轨道,由弱复苏逐步走向复苏,可以说全球金融危机已经基本结束。

A.2012B.2017C.2013D.20182. 中信证券预测,2019年,中国的GDP增速为()。

A.8.50%B.7.50%C.6.50%D.5.50%二、多选 ( 共 1 小题,总分: 20 分)1.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A.转变发展方式B.优化经济结构C.转换增长动力D.优化消费结构三、判断 ( 共 2 小题,总分: 40 分)1. 现代化是一个整体,涵盖各个领域,包括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以及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关系的现代化。

正确错误2.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要看到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

正确错误。

2024年全球经济复苏势头初显

2024年全球经济复苏势头初显

封锁措施:为控制疫情,各国可能采取封锁措施,影响经济活动
供应链中断:疫情可能导致供应链中断,影响生产和贸易
消费信心下降:疫情反弹可能导致消费者信心下降,影响消费需求
债务高企的问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高债务可能导致金融风险,影响市场稳定
全球债务水平持续上升,对经济复苏构成压力
债务问题可能影响政府财政政策,限制经济刺激措施
日本经济复苏情况
2024年日本GDP增长预测:1.5%
消费市场复苏:消费者信心指数上升,零售销售额增长
投资市场复苏:企业投资意愿增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出口市场复苏:日元贬值促进出口,贸易顺差扩大
中国经济复苏情况
出口市场增长,出口额同比增长12%
就业市场稳定,新增就业岗位超过1000万个
金融市场稳健,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
全球合作:国际合作、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等
主要经济体的未来走势预测
美国:预计将继续保持经济增长,但增速可能会放缓
中国:预计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但需要关注贸易摩擦和房地产市场风险
欧洲:预计将逐渐走出衰退,但需要关注英国脱欧和难民危机的影响
日本:预计将继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但需要关注人口老龄化和债务问题
失业问题:全球失业率居高不下,导致社会不稳定和不平等加剧
收入差距扩大:高收入人群与低收入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教育机会不平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教育机会不平等
全球经济复苏的前景展望
06
经济复苏的可持续性分析
经济增长的动力: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
政策支持: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
技术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的推动

2021年推动高质量发展测试题库及答案

2021年推动高质量发展测试题库及答案

“推动高质量发展”专项测试 1• 1. 当前哺育新主体要哺育创新型公司,特别是创新型领军公司。

(判断 4 分)[A] 错误[B] 对的• 2.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重点,核心问题是解决好公司和市场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备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判断 4 分)[A] 对的[B] 错误• 3. 当前,环保成为参加国际竞争与博弈()。

(单选 3 分)[A] 新潮流[B] 新目的[C] 新问题[D]新焦点• 4. 1992年邓小平南巡,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走上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奠定了物质基本。

(判断 4 分)[A] 错误[B] 对的• 5. 贸易冲突实质是(),中美贸易摩擦将长期存在。

(单选 3 分)[A] 利益冲突[B] 制度冲突[C] 大国博弈[D]文化冲突• 6.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互有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一种有机整体。

(多选 4 分)[A] 各个环节[B] 各个部门[C] 各个层面[D]各个领域•7. “五大发展理念”不涉及()。

(单选 3 分)[A] 绿色[B] 开放[C] 平等[D]共享•8. 建设长江经济带要在改革创新和发展新动能上做()。

(单选 3 分)[A] 乘法[B] 除法[C] 减法[D]加法•9.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坚持问题导向布置经济发展新战略,对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变革产生深远影响。

(判断 4 分)[A] 错误[B] 对的•10. 深化供应侧构造性改革,要推动()。

(多选 4 分)[A] 需求端向供应端转变[B] 中华人民共和国制造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创造转变[C] 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D]中华人民共和国速度向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转变•11. 要素堆积型发展,创新能力弱是国内当前现实发展状况。

(判断 4 分)[A] 错误[B] 对的•12. 推动县域创新驱动发展要发挥()在县域创新驱动发展中核心作用。

(单选 3 分)[A] 政府[B] 公司家[C] 领导干部[D]市场•13. 推动县域创新驱动发展要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县域(),提高县域科技资源配备和使用效率。

“推动高质量发展”专题测试2

“推动高质量发展”专题测试2

“推动高质量发展”专题测试 2∙1. 以下不属于软环境的是()。

(单选 3 分)∙[A] 政务环境[B] 政策环境[C] 产业配套环境[D]人文环境∙2. 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了一个非常鲜明的信号就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度增长转向了高质量增长。

(判断 4 分)∙[A] 错误[B] 正确∙3. 2009年10月,人大宏观经济论坛课题组首次提出:()。

(单选 3 分)∙[A] 次高速增长阶段的中国经济[B] 迈向新复苏和新结构[C] 超越新常态的中国宏观经济[D]迈向新时代的宏观经济∙4. 县域经济是指以行政县为区域范围,以县一级独立财政为标志,以()为中心。

(单选 3 分)∙[A] 县城[B] 农村[C] 市区[D]集镇∙5. 按照中国人民大学绿色金融研究团队作出的绿色金融需求“低方案”测算,2014年至2020年期间,我国绿色金融资金需求为()元。

(单选 3 分)∙[A] 70.1万亿[B] 24.3万亿[C] 14.6万亿[D]40.3万亿∙6. “一带一路”等于全球化,要建立新的全球治理体系,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判断 4 分)∙[A] 错误[B] 正确∙7.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必须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单选 3 分)∙[A] 经济优先、创新发展[B] 效益优先、创新发展[C] 环境优先、绿色发展[D]生态优先、绿色发展∙8. “五通”是“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的集成创新。

(判断 4 分)∙[A] 正确[B] 错误∙9.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判断 4 分)∙[A] 错误[B] 正确∙10. 结构性政策要发挥更大作用,要发挥好()。

(单选 3 分)∙[A] 创新驱动[B] 实体经济吸引力和竞争力[C] 存量资源配置[D]消费的基础性作用∙11.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推进()。

(多选 4 分)∙[A] 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B] 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C] 需求端向供给端转变[D]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12. 浙江的安吉县坚持按照习近平的“两山”理论,依靠()等当地的自然资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中国经济新常态继续引领世界经济走向新复苏

中国经济新常态继续引领世界经济走向新复苏

中国经济新常态继续引领世界经济走向新复苏2014年12月30日22:34 来源:中国经济网[打印本稿][字号大中小][手机看新闻]中国经济网上海12月30日讯(记者沈则瑾)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今天首发的《2015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报告》显示,2014年世界经济见底企稳且亮点不少,六大变量将影响2015年世界经济增长,中国经济新常态继续引领世界经济走向新复苏。

课题组负责人、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权衡说,“世界经济正处在从旧常态走向新常态的过渡阶段,世界经济新常态的一个新含义就是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在双向开放通道中形成的新型互动之势愈加明显。

”报告指出,2014年世界经济总体上仍然在低位徘徊,但已明显结束之前几年连续大幅下滑和多次探底的反复态势,呈现出见底企稳的向好迹象,在就业、通胀以及科技创新等多个方面都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

权衡指出,全球经济虽然出现了缓慢复苏,但动力不足、基础不稳,复苏不明显和新产业并没有成规模出现,新兴经济体普遍存在传统比较优势衰减,要素驱动型增长模式面临创新转型等问题。

此外,全球贸易投资谈判进展缓慢,市场预期悲观,各国货币政策不确定不平衡增强等,都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中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并会持续影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需要引起高度警惕。

报告分析认为,2015年世界经济增长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其中,至少六个方面因素不容忽视:首先,美国升息或将引发新兴经济体外资的大量撤离,并可能重创多国货币,对全球经济复苏产生不利影响。

其次,地缘政治的持续恶化导致俄罗斯经济动荡加剧,以石油为主的国际能源价格持续下跌,可能会使全球经济将陷入低利率、低通胀、低增长三者相互加强的恶性循环。

第三,欧洲货币政策的不平衡性或将影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

第四,日本经济政策的结构性困境及其有效性增加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

第五,新兴经济体启动的结构性改革与创新或将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新动力。

第六,以中国“一路一带”为主的经济增长新战略、以页岩气革命为代表的新能源及工业4.0为核心的新工业方式有望为全球经济复苏打开新空间。

2025年经济复苏之路:机遇与挑战并存

2025年经济复苏之路:机遇与挑战并存

2025年经济复苏之路:机遇与挑战并存2025年,全球经济步入新的增长阶段。

疫情影响逐渐消退,全球经济开始从低迷中回升。

然而,复苏并非一帆风顺,通货膨胀、供应链紧张、地缘政治不稳定等因素都为经济复苏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在这种复杂的经济环境下,不仅蕴藏着丰富的机会,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

本文将详细探讨2025年全球经济复苏的背景、机遇与挑战,以及企业和投资者如何在新常态下找到合适的突破口。

一、经济复苏背景分析1.全球经济从疫情中复苏2.经过数年的全球防疫和疫苗推广,2025年世界各国逐渐控制住了疫情,经济活动恢复正常。

各国经济政策从大规模救助转向刺激增长,企业和市场也逐步回归正轨。

然而,疫情留下的深远影响仍在持续,部分行业复苏较慢,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依然存在不确定性。

3.新常态下的经济结构转型4.疫情改变了消费者的需求和行为,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发展,加速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线上购物、远程办公、线上教育等需求的增长,使得科技行业和创新型企业在复苏过程中展现出更强的韧性。

2025年,全球经济将处于一个“新常态”中,传统行业与新兴产业共存,并推动经济结构的逐步转型升级。

5.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成为主旋律6.在全球气候变化压力加剧的背景下,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的重点发展方向。

2025年,碳中和目标、绿色能源技术以及环保政策的推动,使得新能源、环保科技和循环经济等行业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来源。

二、2025年经济复苏的机遇1.科技创新推动的经济增长2.科技创新成为2025年经济复苏的重要驱动力。

人工智能(AI)、大数据、物联网(IoT)、5G等技术迅速应用到各行各业,帮助企业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特别是AI的广泛应用,使得企业可以通过智能化分析和决策,精确了解市场需求,从而做出更合理的业务布局。

3.在消费端,线上购物、智能设备、虚拟现实等技术创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

技术进步带来的便捷体验,使消费者对科技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为电子产品、消费电子等领域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2024年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心得体会(3篇)

2024年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心得体会(3篇)

2024年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心得体会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创新和进步。

新常态、新形象和新作为成为了当下社会发展的重要主题。

作为一名普通人,我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断总结和体会,下面是我对新常态、新形象和新作为的心得体会。

新常态是指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特点。

我认为新常态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新常态要求我们要适应经济发展的新特点,主动适应变化、与时俱进。

在我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也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以适应新常态的要求。

首先,我学会了更加注重创新和创造力。

在新常态下,市场竞争激烈,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我注重关注市场和行业的新动态,积极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技能。

同时,我还鼓励自己勇于冒险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不断挑战自己的舒适区。

其次,我也更加注重团队合作。

在新常态下,单打独斗已经没有市场了。

而团队合作能够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实现相互之间的合作共赢。

因此,我积极主动地和同事进行合作,相互之间互帮互助,共同实现团队的目标。

同时,我也注重团队的沟通和协作,通过分享和交流想法,促进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力。

新形象是指在新常态下应该具备的个人形象和素质。

我认为新形象应该是积极向上、阳光向前的形象。

作为一名普通人,我也努力塑造自己的新形象。

首先,我注重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在面对变化和困难的时候,我努力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

我相信积极的心态能够带来积极的结果,同时也能够带给周围的人积极向上的力量。

其次,我注重培养自信。

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也是塑造新形象的重要元素。

我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增加自己的自信心。

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内在的美,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心态来展示自己的自信和魅力。

新作为是指在新常态下要做出的新的行动和表现。

作为一名普通人,我也努力在生活和工作中做出新的作为,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和影响力。

南京职称继续教育专业课1-7习题参考答案

南京职称继续教育专业课1-7习题参考答案

2022年京职称继续教育(工程系列)题库合集(),《环境保护法》的修改被列入立法规划里,正式启动了修改程序。

A、2008年B、2009年C、2010年D、2011年参考答案:D()的棚户区改造贷款发放计划成为成本比低、运作规范、来源稳定的棚户区改造的重要融资渠道。

A、财政部B、国家开发银行C、发改委D、农业发展银行参考答案:B()改造纳入棚改后,面临国有土地和农村集体土地两种土地性质的问题。

A、城中村B、三线城市C、四线城市D、农村参考答案:D()阶段会出现非常强的城市的集化效应。

A、网络化发展阶段B、城市向心发展阶段C、单中心形成阶段D、多中心形成阶段参考答案:D()是工业化成熟时期城市群的空间结构特征,随着中心城市的规模的膨胀,其集聚效应会在达到一定高锋之后趋于稳定。

A、网络化发展阶段B、城市的向心发展阶段C、单中心的形成阶段D、多中心形成阶段参考答案:A()是国家物流运行系统整体重构,来引导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落地性的文件。

A、《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B、《物流业降本增效专项行动方案》C、《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D、《物流业发展规划》参考答案:A()是指生产尺寸:符合通用材料的规格尺寸,有利于节材省工。

A、功能尺寸B、生产尺寸C、比例尺寸D、关联尺寸参考答案:B()是制造的第一个工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和成本,培育一批工业设计企业,建设一批国家级的工业设计中心,建设若干高水平的创新设计聚集地。

A、研发B、采购C、融资D、设计参考答案:D()已经被称为棚户区改造推进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和现实问题。

A、拆迁难B、贷款压力大C、货币化安置比例偏低D、土地出让参考答案:A()中提出推行设计团队招标、设计方案招标等方式。

A、《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京政办发【2017】8号B、《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C、《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6】71号D、《关于在本市装配式建筑工程中推行工程总承包招投标的实施办法》(试行) 参考答案:B《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城市客运系统,大城市公共交通占机动化比例超过()”的目标。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2020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特殊年份,新冠疫情的爆发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同时也加速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转型与升级。

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进一步呈现出以内需为主的趋势。

由于疫情带来的封锁和限制,出口贸易受到了冲击,而国内市场需求则相对稳定。

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扩大内需,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推动民生消费等。

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也推动了消费需求的增长。

这使得我国经济正逐渐从外部依赖型向内部消费型转变。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趋势是以创新驱动为核心。

中国正在加快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和自主研发。

政府加大了对科技研发的投入,推动了大规模科技创新,同时也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吸引了更多的科研实力和创新企业。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正在向创新驱动逐渐转型。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趋势是绿色可持续发展。

疫情的爆发也让人们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提高。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环保政策和措施,鼓励企业转向绿色产业,推动能源结构的调整和能源消耗的减少。

也加强了对环境执法的力度,对环境破坏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这使得我国经济发展逐渐朝着低碳、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趋势是更加开放。

中国始终秉持开放发展的理念,积极推进全球化进程。

尽管国际形势不稳定,但中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加大对外贸易的力度,大力推动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

中国还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

这使得中国经济发展的空间和潜力不断扩大。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以内需为主、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绿色可持续发展和更加开放。

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正不断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朝着高质量、可持续、平衡的发展方向迈进。

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概念

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概念

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概念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是指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由于经济内外环境的结构性变化,以及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加大的情况下,经济发展进入到一种全新的阶段。

这一概念首次在2014年提出,旨在解决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和挑战。

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具有以下特点:1. 增速适度放缓: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迅速扩大,增速放缓是必然趋势。

新常态下的增速适度放缓,既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也是资源环境约束的结果。

政府也一直在强调经济增速要从数量上的高速增长转向质量效益的提升。

2. 结构转型升级:新常态下,经济增长不再主要依赖投资和外贸出口,而是更加注重消费和服务业的发展。

优化经济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降低传统产业的比重,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3. 内外市场双向开放:面对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和逐渐升级的贸易保护主义,中国要加强对外开放,通过扩大进口、推动对外投资和加强贸易合作来强化市场内外的联动性,提高经济的韧性和抵御外部风险能力。

4. 高质量发展:新常态下,经济发展要从速度和规模的追求转向质量和效益的改善。

加强创新驱动,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提升产业供给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5. 深化改革开放:新常态要求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行政审批和准入门槛,加强产权保护和法治建设,打破垄断和壁垒,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面对新常态,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应对挑战,推动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

具体来说,政府加大了对创新和科技发展的投入,提高了企业和人民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此外,政府还优化了产业结构,稳定了就业形势,加速了城市化进程,鼓励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同时,政府加大了对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的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变化的需要。

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经济复苏后的走向与选择

中国经济复苏后的走向与选择

中国经济复苏后的走向与选择2009-09-21今年6月2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一份正式文件中宣布,中国这个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已经开始复苏”,同一天世界贸易组织WTO宣布中国经济总量将在2009年超过德国,引起了世界媒体的强烈反响。

法国《费加罗报》称“这是一片黑暗中的一点光明”;德国《纽伦堡日报》23日的大幅标题就是“世界经济的希望在中国”。

这些高度评价的用语在国内并没引发多大反响。

相反,在中国的政府和学界层面,小心谨慎和留有余地的分析评价仍然是主要声音。

但是无论如何,一切都需要凭事实说话。

依据现在一些最基本的数据,我们至少可以判定,中国已经走在全球经济复苏的最前列了。

尽管当前中国经济回暖和复苏的主导性趋势已经形成,但这并不表明,中国经济列车已经毫无悬念地走上持续增长的轨道了。

我们面临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经济问题仍然很多。

当前比较突出的宏观层面的问题是:出口增长形势依然严重。

外贸出口继续下降,1-7月的出口都是两位数以上的负增长,5、6、7三个月的同比增长分别是-26%、-21%、-23%。

同期的进口也一直是两位数以上的负增长。

由于全球经济全面回升尚早,短期内很难指望恢复危机前的出口增长。

工业增长基础并不稳定。

当前主要问题是企业效益下降,亏损比较严重,不良资产的压力增加。

今年第一季度22个省规模工业实现利润下降32.2%。

钢铁行业有40%的企业亏损,化工业利润下降19.5%,19家重点汽车企业利润下降48.8%,71家重点有色金属企业净亏损4.9亿元等。

采矿业和金属行业,同比跌幅超过65%,轻工业利润也出现下跌。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政府与国有企业仍占主导地位。

5月份国有企业占内资投入的34.81%,私营企业占21.05%。

中小企业仍面临融资方面的实际困难。

政府财政收入下降没有根本改变。

1-5月,国内几项重要政府税收项目都出现增长持续下降,其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关税、印花税分别下降 4.7%、8.9%、36.9%、39.8%。

疫情之后的复苏中国经济引领世界回暖

疫情之后的复苏中国经济引领世界回暖

疫情之后的复苏中国经济引领世界回暖疫情之后的复苏:中国经济引领世界回暖随着2020年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世界各国经济遭受了空前的冲击。

然而,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在疫情之后展现出了强大的复苏势头。

中国经济的快速回暖不仅为中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也为全球经济带来了希望。

本文将探讨疫情之后中国经济的复苏情况、中国经济走向国际市场的表现以及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一、中国经济的复苏情况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不可谓不大,封城、停产、停工等措施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然而,得益于中国政府的果断决策和强有力的应对措施,中国的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并且经济复苏步伐迅猛。

首先,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措施,以此来刺激经济复苏。

这包括减税降费、增加财政支出、降息以及提供廉价融资等。

这些政策举措不仅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也有效刺激了消费和投资的回升。

其次,中国快速恢复的生产能力也为经济复苏提供了坚实基础。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拥有大量的工厂和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在疫情控制后迅速复工并恢复正常生产。

中国的供应链体系和产业链布局也使得生产能力的恢复相对较快,为经济的复苏提供了重要支撑。

最后,中国消费市场的强劲复苏也为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

疫情之后,中国国内旅游、餐饮、零售等消费行业逐渐复苏,并且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中国庞大的中产阶级和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为经济复苏提供了重要动力。

二、中国经济走向国际市场的表现除了国内经济的复苏,中国经济走向国际市场的表现同样引人注目。

疫情之后,中国积极推进“双循环”发展格局,既重视扩大国内市场的供给,也注重改善对外开放的需求。

首先,中国通过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吸引更多外资进入国内市场。

中国持续降低外资准入门槛,并扩大外资准入的领域。

这为外国投资者提供了更多机会,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其次,中国积极参与全球贸易合作,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中国积极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加快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自贸协定谈判和签署,扩大进口和出口贸易。

全面复苏2024年的全球经济复苏时刻

全面复苏2024年的全球经济复苏时刻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政策调整与转型
随着经济复苏,各国政府将逐渐调整其经济政策,从应对疫情的紧急状 态转向促进长期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03
全球合作与共赢
在疫情冲击下,全球各国更加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2024年经济复苏
时刻将为各国提供加强合作、实现共赢的契机,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推动世界经济更加平衡、包容和可持续发展。
速,推动全球经济增长。
全球化与区域化并行
全球化趋势将继续深化,同时区域化 合作也将不断加强,共同推动全球经
济的繁荣与发展。
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可持续发展已成 为全球共识,未来绿色经济和可持续 发展将成为重要趋势。
创新驱动增长
创新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 ,各国将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产 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利率、汇率和货币供应等手段 来影响经济,货币政策的宽松或紧缩将对经济复 苏产生重要影响。
贸易政策
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如关税调整、贸易协议签 署等,将对全球供应链和市场需求产生深远影响 ,进而影响经济复苏。
技术因素: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
01
AI和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提高生产效率和决策水平,为经
全面复苏2024年的全球经 济复苏时刻
汇报人:XX 2024-01-19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全球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 • 2024年全球经济复苏关键因素 • 不同领域经济复苏情况分析 • 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全球经济复苏背景
新冠疫情冲击
自2020年初开始,新冠疫情对全球经 济造成了严重冲击,导致全球供应链 中断、企业倒闭、失业率上升等一系 列问题。

乘势而上中国经济迈向新发展阶段

乘势而上中国经济迈向新发展阶段

眼”落成启用,北斗导航系统正式开通,
“随着外贸红利、人口红利和房
5G 网络加速成型……创新型国家建设
成果丰硕,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居世界第
二,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提
交国际专利申请量跃居世界第一,载人
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量子通
信等领域取得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
5 年间,聚焦高质量发展的战略
目标,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布局,全
生产需求逐步恢复,产业循环持 续改善。生产端,9 月规 模以上工业 增加值增长 6.9%,连续 6 个月保持正 增长 ;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 5.4%,连 续 5 个月保持正增长。需求端,三季
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0.9%, 季度增速年内首次转正 ;前三季度, 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0.8%,实 现年内首次转正 ;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 增长 0.7%,年内累计增速首次转正。
经济实力、科技实力、 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
2020 年,中国经济交出难能可贵 的成绩单,既彰显中国经济打逆风球、 走上坡路的能力,也说明中国经济具 备充足的韧性与活力。
厚积薄发,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 以强大韧性抗击风险,在抗击疫情中 崛起复苏的伟大力量,离不开 5 年来我 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引领经
构建新发展格局 高质量发展迈向新阶段
100 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 1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确保
万美元,标志着我国向高收入国家水 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
平又迈出坚实一步。
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提速,制 目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造业增加值占全球份额近 30%,连续 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这份特殊时期的发展答卷,彰显 了中国经济克服种种不利因素,于危机 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的坚实力量。

崛起复苏时代境界划分

崛起复苏时代境界划分

崛起复苏时代境界划分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也日益频繁。

这种趋势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各种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背景下,人们开始重新思考和划分世界的境界,以适应新的时代。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可以将世界划分为崛起复苏时代、后发展时代和后现代时代三个境界。

本文将重点讨论崛起复苏时代的境界划分。

崛起复苏时代是指全球范围内,一些新兴经济体和传统大国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实力逐渐增强,对全球格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是:经济全球化程度加深,国际贸易和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实力迅速增长,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传统大国的全球地位和影响力依然存在,但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崛起复苏时代,我们可以将世界划分为四个境界:先进国家境界、新兴市场国家境界、发展中国家境界和后发展国家境界。

先进国家境界主要包括美国、欧洲、日本等传统大国,它们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

这些国家拥有强大的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实力,对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同时,它们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人口老龄化、社会福利压力等问题。

新兴市场国家境界主要包括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国家,它们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提升。

这些国家在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同时,这些国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社会发展不平衡、环境污染等问题。

发展中国家境界主要包括非洲、南亚、东南亚等地区的国家,它们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相对较弱。

这些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滞后、贫困和落后等问题。

同时,这些国家也面临着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挑战。

后发展国家境界主要包括一些小岛国家和贫困国家,它们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较为薄弱。

这些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贫困、疾病、自然灾害等问题。

同时,这些国家也面临着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等挑战。

金融危机之后的经济复苏与调整

金融危机之后的经济复苏与调整

金融危机之后的经济复苏与调整金融危机,一时间成为全球的关键词,它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变革。

然而,即便在困境中,人类的智慧和勇气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在过去的数年间,全球经济逐渐复苏,并开始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形势和挑战。

经济复苏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全球各国政府和央行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如降低利率、增加财政支出等。

这些措施在短期内确实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改善,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隐患。

世界各国的政府债务水平不断飙升,导致了更大的财政风险。

此外,低利率也带来了资产泡沫和金融不稳定的风险。

因此,在经济复苏的同时,调整经济结构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避免再次陷入金融危机的阴影,全球各国开始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这涉及到许多方面,如减少对金融行业的依赖,加大对创新与科技产业的支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等。

在金融危机之后,全球金融体系也面临重大调整。

监管机构的作用变得更加重要,以防范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各国纷纷加强金融监管与监管合作,以确保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此外,对于跨国金融机构来说,也需要更加注重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以应对全球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

在经济复苏和调整的过程中,全球贸易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金融危机之后,各国受到保护主义情绪的影响,出现了贸易壁垒的增加。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国也逐渐认识到开放和合作是实现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因此,在全球经济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贸易理念,即促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推动全球贸易的增长。

此外,经济复苏和调整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相互联系紧密,国际合作已经成为解决共同问题和推动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手段。

国际间的政策协调与经验共享,有助于各国更好地应对金融风险和挑战。

同时,全球治理体系也需要相应调整,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经济复苏和调整。

金融危机之后的经济复苏和调整是一个艰难却又意义重大的过程。

它不仅对个体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也对全球经济秩序的重塑具有深远的意义。

新时代拥抱新常态作文

新时代拥抱新常态作文

新时代拥抱新常态作文
新时代,拥抱新常态。

嘿,你感受到了吗?这新时代的气息真是扑面而来!大家都像
打了鸡血似的,有活力又有梦想。

说起书店,我得提那家藏在巷子里的小店。

每次走进去,都像
是进入了一个安静的小世界。

老板特热情,总能推荐几本好书给我。

在这个电子书泛滥的时代,这种实体书店的温暖真是难得。

工厂里现在可不一样了,机器轰鸣,但工人们却轻松多了。


说他们现在都用上了高科技,操作起来简单又高效。

这新常态下,
大家的工作方式都变了,感觉特棒!
咱们学生现在也是玩儿转课堂!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要思考、要创新。

老师们都鼓励我们多实践,多探索。

这感觉,就像是在知
识的海洋里畅游,特过瘾!
说到农田,现在农民大叔们可都是高科技玩家了。

无人机喷洒
农药、智能灌溉系统,啥都有。

他们告诉我,现在种地比以前轻松
多了,产量还提高了不少。

这新常态,真是让大家都受益啊!
总之,这新时代就是不一样!大家都在拥抱新常态,追求更好的生活。

咱们也一起加油吧!。

经济复苏中国迈向新的起点

经济复苏中国迈向新的起点

经济复苏中国迈向新的起点
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复苏,并迈向新的起点。

以下是中国经济复苏的一些关键特征和前景:
1. 强劲复苏势头:中国经济在2020年底迅速复苏,并在2021年实现了强劲增长。

这得益于政府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及内外需复苏的推动。

随着疫苗接种率的提高,经济活动正在逐步恢复。

2. 内需拉动增长:中国正加大内需的拉动力度,以减少对外部需求的依赖。

政府将继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扩大城乡居民消费,推动消费升级和服务业发展,以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3. 产业结构升级:中国正在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特别是在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领域,中国已成为全球领先的力量。

政府将继续支持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4. 区域发展不平衡: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仍然存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差距仍然较大。

政府将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减少城乡和区域发展的差距。

5. 绿色可持续发展:中国正在加快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

政府将继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的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金融和可持续投资。

中国经济面临一些挑战,如高债务水平、人口老龄化等,但积极的经济政策、市场的潜力和创新力将继续推动中国经济发展。

投资者和企业应密切关注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变化和新兴机遇,并制定相应的商业和投资战略。

从快速复苏到回归新的“新常态”

从快速复苏到回归新的“新常态”

孟 秋本刊特约评论员从快速复苏到回归新的“新常态”从数字上看,第一季度我国的经济增长情况令人乐观: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9.2%,其中出口增长38.7%,进口增长19.3%。

GDP同比增长18.3%。

3月PMI指数为51.9%,保持回升。

IMF将今年全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测从8.1%上调到8.4%。

一般而言,第一季度受春节假期影响经济活跃程度相对较低,今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情况能够有如此表现,还是值得让人兴奋的。

不过,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负增长6.8%,货物贸易负增长6.4%,降低了增长基数,这是今年一季度贸易和GDP出现两位数增长的原因之一。

因此,如果真正衡量一季度增长情况,需要引入环比和2019年同期正常发展状态下的数据进行对比。

今年一季度GDP环比增长0.6%,与正常状态下的2019年一季度相比,折合两年平均增速,增长率5%。

这一增速显示经济发展重回中速增长,也表明国民经济发展正在逐渐回归正常发展逻辑。

如果将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因素——投资、消费和出口,与2019年的数据进行对比,就会发现出口成为当前拉动GDP增长最重要的因素,消费次之。

从长远来看,这一增长逻辑的可持续性需要认真对待。

当疫情逐渐缓解,全球供需端慢慢恢复平衡,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助力将逐渐减弱。

其次是随着全球流动性泛滥,通胀预期抬头,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将会挤压产业利润空间,对消费和出口均产生影响。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需要认真思考如何促进消费和投资。

“十四五”规划、“新基建”和“双循环”指明了固定资产投资的方向。

在消费问题上,解决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出台大规模促进消费的政策,另一种则从根源解决问题,以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主。

通过创造就业机会,提高技能人才收入才能实现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人数。

当前采用的是双管齐下的办法,但无论投资还是消费,其效应逐渐发酵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因此,在今年余下的时间里,全国经济增长将会摆脱疫情效应,从快速反弹逐渐回到“新常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迈向新复苏超越新常态
——2012年~2013年宏观经济分析(上)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2013-05-09 10:14:57 来源:《宏观经济管理》2013年第1期
2012年前3季度,我国经济延续了2011年逐季回落的趋势,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持续探底,但在消费持续逆势上扬、基础建设投资大幅增长、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持续放松以及全球市场情绪渐趋平稳带来的外需稳定等因素的作用下,9月出现触底反弹,并在存货周期逆转、消费持续增长、外需小幅回升、投资持续加强等因素的作用下,有可能出现2012年前3个季度回落超预期、第四季度复苏幅度也超预期的情况。

2013年,将是宏观经济完成由“次萧条”到“繁荣”的周期形态转换的关键期,是我国迈向“新结构”、超越“新常态”的关键年,也是国民经济在复杂中充满朝气的一年。

一、2012年宏观经济特点分析及预测
(一)具有周期性、阶段性特征
1.宏观经济是在不对称的“W”调整进程中重返复苏的。

一方面,周期性力量逐步逆转;另一方面,结构性因素仍在持续释放,财政不平衡和贸易不平衡逆转带来的全球结构性调整和“刘易斯拐点”带来的内部结构性调整,使经济在中期面临外需疲软和成本上扬的双重冲击,从而使本轮复苏力度难以重现以往强劲的势头,在波动中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

但是,换届效应将强化本轮复苏的力度,大幅度抵消内外部结构调整带来的下行压力。

新政府的战略定位和各
种内生因素决定我国不会与世界经济复苏一样在低迷中前行。

2.动力源泉的变化。

经济增长的动力并不来源于出口与房地产的反弹,而来源于消费和基础建设的投资;不来源于东部的复苏,而来源于中西部高速经济增长的持续;不来源于传统的大规模刺激政策,而来源于宏观经济政策的“预调”和“微调”。

在经济回升的同时,经济结构和传递机制发生了一列变化。

这些变化不同于以往政府主导下的结构调整,而是内生于我国资源禀赋的拐点性变化,建立在市场内生调整的基础之上。

因此,经济回升可能意味着我国经济开始步入内在的、稳定的、以市场导向性为基础的“新结构转换期”。

3.宏观经济在2012年回落中出现了两大新现象。

一是GDP增速连续两个季度跌破8%,但没有出现大规模失业;二是经济增速连续回落,且跌破7.5%,但没有出现通货紧缩,核心CPI持续保持在1%左右。

这意味着此次经济回落与1997年~1998年、2008年~2009经济的回落具有本质性的差异,其结构性趋势可能较以往几次更为明显。

这与目前观察到的全球化红利衰退、人口红利枯竭以及制度红利下滑等现象相吻合。

但是,考虑到收入-消费台阶效应的加速、新型城市化的加速、比较优势在产业和区域的转换、工业化在梯度转移中的加速、人口红利在中端劳动力充分利用下的再释放等因素,2013年我国宏观经济将随着换届效应的持续作用、房地产困局的破解以及外部环境的轻度改善而超越“新常态”,步入“次高速增长期”。

基于上述周期性和结构性的判断,设定主要外生参数2013年中央财政预算赤字率为2%,人民币与美元平均兑换率为6.16∶1,依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CMAFM模型,分年度预测2012年与2013年主要指标预测结果如表1所示。

(二)宏观经济状态特点
1.不对称的“W”型周期调整与2012年的“次萧条”。

我国宏观经济在2009年成功实现“V”型反弹后,于2010年二季度开始出现逐季下滑的态势。

这种回落的态势在2012年一季度出现加速,季度降幅达到0.8个百分点,并于第二和第三季度连续两个季度同比增速跌破8%,步入了以“低增长”、“低贸易”、“不低的价格水平”和“稳定的就业水平”为内涵的“次萧条”的局面,成为不对称“W”模式的第二个底部(见图1)。

导致我国经济在2012年二三季度出人意料地步入“次萧条”局面的原因,既有外部因素(见图2),也有内部因素;既有短期周期性因素,也有周期结构性因素;既有前期刺激性政策带来的后遗症因素,也有当期政策调控效率弱化的因素。

2.复苏再现的2012年四季度。

(1)各类综合先行指数止跌反弹,前期过度悲观的预期开始逆转。

国家统计局的中国经济先行指数从2012年的5月的99.19回升到99.63,该参数领先实体经济3~4个月左右,意味着宏观经济在8~9月处于反弹的拐点性。

而经合组织(OECD)调整的合成先行指数(CLI)也于第三季度结束了持续回落的趋势,稳定在94的水平,该参数一般领先2个月左右,也表明我国宏观经济目前开始于9月步入相对稳定增长的区域(见图3)。

(2)消费、投资和出口三大需求开始出现同步改善,总需求低迷的局面将得
到有效缓解。

消费名义增速在2012年7月触底之后连续上扬到10月14.5%,而实际增速从4月10.7%持续上扬到10月的12.8%,高于2011年同期水平1.1个百分点。

消费先行指数消费信心指数7月触底以后持续上扬。

名义投资增速在从2011年5月的25.8%持续回落到2012年5月的20.1%,经过“稳增长”政策的实施,目前恢复到20.7%,但剔除价格因素之后的实际增速却达到19.32%,与2011年5月的水平相当。

更为重要的是,投资的先行参数新开工项目个数从2011年10月的-3272个,增长到2012年10月17237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速从2012年4月的21.6%上升到2012年10月的26.7%。

去库存接近尾声。

从三大库存参数的运行状况来看,目前库存持续下滑期已经达到12个月,按照通常基钦周期中8~10个月左右的下行期来衡量,本轮调整可能已经接近底部。

出口增速在低水平基础上出现反弹。

单月增速从7月的1%持续回升到10月的11.6%。

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速达到13.2%,与2011年平均水平相当。

同时,出口的各类先行数据也有低水平基础上的改善。

(3)企业生产有所恢复,总供给增速有所提升。

这集中体现在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和环比增速连续3个月小幅改善,特别是重工业开始摆脱2012年二季度过度低迷的状态。

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发电量出现快速回升,从2012年6月的0增长提升到10月6.44%。

这种改善将会持续,因为制造业先行指数中国PMI 指数在10月出现明显提升,达到50.2,回到50的枯荣线之上。

代表小企业景气指数的汇丰PMI也在回升中接近50%枯荣线。

代表轻工业生产的义务小商品指数也从5月的973点回升到1012.51点。

(4)绩效指标也有所改善。

财政增速从2012年1~8月的10.6%回升到1~10月的11.2%,税收10月也出现回升,从1~9月的8.6%回升到1~10月的10.3%。

工业企业利润出现改善,1~9月累计增速比1~8月回升了1.3个百分点,而9
月的当月增速实现了2%的增长。

同时,工业亏损企业亏损总额增速明显回落,从2012年初的82.83回落到9月的60.9%。

表1 2012年、2013年宏观经济预测指标
图1 宏观经济不对称的“W”型周期调整
(5)全社会融资环境放松。

自2012年5月出台“稳增长”一揽子政策以后,M2增速自9月以来提升到14%以上,贷款增速逐步逼近16%。

更为重要的是,全社会融资总量自5月以来快速同比增长,2012年1~10月全社会融资总额超过1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2.8%,其中,9月和10月分别同比增长了285.99%
和63.13%。

二、2013年宏观经济预测分析
(一)宏观形势持续复杂
从国际看,随着世界金融环境的逐步改善、悲观情绪的提前释放、新兴经济体和美国经济的稳定以及全球新一轮宽松政策的全面实施,2013年世界经济将在波动中略有改善,从而决定了我国出口将出现小幅回暖。

以发达国家为首的新一轮全球货币宽松将有效缓解世界金融环境的低迷。

从国内看,在2013年政府换届后,宏观经济政策不仅将延续2012年的积极定位,同时,还将为构建新的经济增长点、落实党的十八大的新战略目标而进行进一步的积极操作。

这将进一步巩固和推动2013年我国内需持续改善的势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