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课堂实录1

合集下载

人教版四年级《条形统计图》公开课课堂实录

人教版四年级《条形统计图》公开课课堂实录

《条形统计图》课堂实录2018.11.30师:同学们,在这节课之前我们通过看了一个小视频,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而且完成了一份预学单,下面我们来再看一次这个视频,我们来回顾一下。

(播放视频)师:好了,同学们看完这个视频之后,现在拿出你们的预学单,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你们的想法和你们画的条形统计图,开始!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师:下面,哪个小组愿意派代表来跟大家分享你们的预习情况?师:我发现第5组很积极,还有吗?第二组也很棒。

好,请你(生1)上来。

生1:请大家听我说,(指着预学单)这是我画的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的是一天,晴是九天所以画了九格。

从图中我知道了条形统计图是什么样子的。

师:对于这第一题,大家有没有补充?她知道了条形统计图是长这个样的,有补充吗?生2:(上前)雷阵雨她涂了三格。

师:那应该涂几格?生(齐说):两格。

师:那为什么不是涂三格而是涂两格呢?生3:因为上面写着雷阵雨是两天。

师:一格就代表一天,两天就有两格(生齐说)。

同意吗?(问生1)还有吗?生4:你应该补充晴天和多云是一样的天数。

师:你想补充这一点,你们同意吧?生齐答:同意。

(给发言的小组加分)师:还有补充吗?生5:她一开始就应该要说哪一种天气比哪一种天气要多。

师:你来说一下给大家听。

生5:(上前指着预学单)比如说,这个晴比阴要多三天,阴比多云少三天。

师:就是说两种天气互相比较一下。

对吧?太棒了!还有吗?生6:可以说一下,每种天气有多少天。

师:一眼就看出来了?生6:对。

生7:还可以看出雷阵雨是最少的。

师:看出雷阵雨是最少的,看来从这幅表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很多很多有关的信息的对吧?(生齐答)接着我们来看第二题。

来说说你的第二题。

生1:我的想法是:条形统计图可以直接知道,哪个东西比哪个东西多多少或者少多少,而且象形图容易画歪,而条形统计图不会。

师:你是觉得它(条形统计图)是画不歪是吧?生1:是的。

大家有没有什么问题想要问我的?生8:我觉得那个象形图要一个圈一个圈的数,因为它没有标出数字。

统计课堂实录和教学反思

统计课堂实录和教学反思

统计课堂实录和教学反思一、课堂实录1. 课程概述本次统计课程的主题是概率分布和统计推断。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概念介绍、概率分布的特点和应用、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等内容。

2. 教学活动2.1 概率分布的讲授在本节课中,我首先对概率分布的概念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详细讲解了常见的概率分布,如离散概率分布(如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和连续概率分布(如正态分布)。

我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图表来帮助学生理解概率分布的特点和应用。

2.2 参数估计的实例演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参数估计的概念和方法,我设计了一个实例演示。

我给学生分发了一组数据,然后引导他们通过计算样本的均值和标准差来估计总体的均值和方差。

在实例演示中,学生们积极参与,互相讨论并分享自己的思路。

最后,我对他们的结果进行了点评和总结。

2.3 假设检验的案例分析在本节课的最后,我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对假设检验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我首先给学生讲解了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然后引导他们对实际案例进行假设检验。

学生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然后向全班汇报他们的结论和理由。

我鼓励他们思考假设检验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提出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3. 学生表现和反馈在整堂课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表现出良好的学习态度。

他们针对概率分布、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内容提出了很多问题,并与我进行了积极的互动。

学生们在实例演示和案例分析中表现出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本次课堂中,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首先,我采用了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我通过实例演示和案例分析,使抽象的统计概念和方法更具体和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2. 学生互动和合作为了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我在课堂中设置了小组讨论环节。

学生们在小组内共同思考和解决问题,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这种互动和合作的方式不仅加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统计视角下建构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的认识”课堂教学实录

在统计视角下建构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的认识”课堂教学实录

【学习内容】百分数的认识(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1.学生能在真实的情境中体会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了解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学生在经历整理、分析数据并做出判断的过程中,初步感悟数据的随机性,感悟百分数的统计意义,逐步形成数据意识,发展应用意识。

【课堂实录】一、激活经验,理解倍数关系的表达师:(出示表1)两个选手进行投篮比赛,如果我们选一个投篮水平高的选手代表班级去参加比赛,你选几号?表1编号1号2号投中次数95生:(异口同声)1号。

师:不急,都同意吗?(在静静的思考中,学生陆陆续续举起手来)生:不能确定,没有投篮的总次数就不好进行比较。

假如1号投100次,只中了9次;而2号投了5次,中了5次,百发百中呢。

所以只比较两个选手的投中次数不公平。

师:有道理。

我把投篮的总次数带来了(在表1中补充一列——投篮次数),1号选手投了20次,2号选手投了10次,你们选几号?生:我把920和510通分,920小于1020,所以2号选手成绩比较好。

生:我是这样做的,920=9÷20=0.45,510=5÷10=0.5,0.5大于0.45,说明2号选手成绩比较好。

师:通过比较我们都选择了2号。

1020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生:2号选手共投篮20次,命中了10次。

师:510表达什么意思?生:2号选手共投了10次,投中了5次。

生:我认为它还表达一半的意思。

师:谁是谁的一半?生:投中的次数是投篮总数的一半,反过来投篮总数是投中次数的2倍。

师:感觉越来越好了,510表达了哪两个数在统计视角下建构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的认识”课堂教学实录134之间的什么关系?生:2号选手投中次数与投篮总数的倍数关系。

师:那1020呢?生:也表达了2号选手投中次数与投篮总数的倍数关系。

师:我特别欣赏他说的这个“也”,这个倍数关系的表达可以叫作投篮的“命中率”。

你们能说说两位选手的“命中率”分别是多少吗?生:2号选手的“命中率”是510,也可以说是1020。

认识平均分 课堂实录

认识平均分 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丨逐字稿《平均数》张齐华师: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您好。

师:请坐。

(学生立即坐端正)师:训练有素啊。

师:孩子们平时见过篮球吗?生:见过。

师:喜欢投篮吗?生:喜欢。

师:可惜咱们这个今天是体育场,没有准备篮球架。

不过没关系,四年级有几个班的同学正在进行投篮比赛,要不要去看看?生:要。

师:四(1)班别的同学都特忙,只来了一位选手小强,我们看看他在一分钟内投了几个,告诉我几个?生:5个。

师:如果你是这场比赛的裁判员,你打算在他们班的记分牌上用哪个数来表示他们班的水平?几?生:5。

师:没错,就一个人,那咱当然就用 5 来表示。

师:不过这场比赛有点特殊,人数是不规定的,你们班来一个也行,来两个也行,来三个也行,只要想参加都行。

所以二班的同学出场了,他们可不是来了一个,几个?生:两个。

师:他们班来了两个同学,想知道他们俩各投了几个吗?生:想。

师:小军他也投了五个。

不错,小红,小红只投了三个。

现在如果你是裁判员,你觉得用哪个数表示他们俩的整体水平比较合适?举手的孩子就是多,你来。

生:八。

师:他觉得应该把两个同学的个数加起来,觉得用加起来的 8 来代表他们的整体水平比较合适。

我其实刚才听了一下,还不只一个同学有这个想法,我也觉得有点道理,就是不知道这个四(1)班的同学会不会有什么想法。

(停顿)你觉得四(1)班同学会有想法吗?生:会。

生:……(听不清楚)师:还有谁想发表意见?你觉得?生:我觉得要多派几个人,我们就可以超过四(2)班了。

师:你看,他说的对啊,你们班来了两个,你把它加起来来代表你们的水平。

你不是欺负我们班只来一个吗?那我们班也多叫几个人来,那这样的话不就又超过你们班了吗?那这样比来比去,你们觉得是在比个人的篮球水平,还是在比人数了?生:比人数了。

师:比人数了,那这个就变得没有意思了,咱们要比的是这个班的整体的水平。

那这样看来,你觉得用 8 来代表四(2)班的这个整体水平,你们觉得合适吗?生:不合适。

初中数学名师课堂实录集锦

初中数学名师课堂实录集锦

初中数学名师课堂实录集锦引言初中数学是学生研究数学的关键阶段,而名师课堂实录是研究数学的重要资料。

本文档旨在收集并总结一些初中数学名师的课堂实录,以供学生和教师参考。

名师课堂实录实录1:解方程* 名师:李老师* 实录内容概述:李老师在课堂上生动地讲解了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引导学生通过逐步消去变量求出方程的解。

* 教学特点:李老师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采用多种解法,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解方程的过程。

* 教学效果:学生通过互动讨论和实际例题的演练,掌握了解方程的基本方法,能够独立解决相关问题。

实录2:几何证明* 名师:王老师* 实录内容概述:王老师通过一个几何证明的例子,向学生展示了严密的推理和证明过程。

他引导学生利用画图、推理等方法解决几何问题。

* 教学特点:王老师强调几何证明的逻辑性和严密性,指导学生如何分析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并运用已知定理和推理思维得出结论。

* 教学效果:学生通过实践训练,提高了几何证明的能力,学会了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实录3:概率统计* 名师:张老师* 实录内容概述:张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研究概率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她通过实例和游戏,帮助学生理解概率计算和数据分析的过程。

* 教学特点:张老师结合具体生活案例,使概率统计的概念更加形象,通过实践中的探究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 教学效果: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加深了对概率统计的理解,并能够运用相关方法分析问题,提高了数学思维能力。

结论初中数学名师的课堂实录集锦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料。

通过学习这些实录,学生可以在解题过程中有更多思路和方法选择;教师则可以借鉴名师的教学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希望这些实录对数学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老师讲解的普查和抽样的概念。

2.能够观察和记录周围环境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统计工作。

3.能够通过统计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普查和抽样的概念。

2.能够通过观察和记录,进行简单的统计工作。

三、教学内容1.什么是统计?2.普查和抽样的区别。

3.认识不同种类的物体并进行数数。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物物品进行统计。

2.准备黑板、粉笔或白板标,以便记录学生活动。

五、教学过程1.开学前:复习上一课时学过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导入:通过观察周围的物品,引导学生认识统计的概念。

3.教学:讲解普查和抽样的区别,让学生明白两者的作用。

4.操练:让学生到周围物品统计数量,加深认识。

5.引申:通过不同类别物体的统计,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和比较。

6.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

六、教学板书设计•统计•普查和抽样的区别•数数不同物品的数量七、课堂练习1.王老师要统计班里男女生人数,她应该进行普查还是抽样?2.请统计一下班里有多少个学生喜欢体育课。

3.将下面的图案分类统计:△□●△□△●△□□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认识统计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理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引导,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观察力,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以上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一课时)的教案设计,希朿能够对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数与形公开课课堂实录

数与形公开课课堂实录

数与形公开课课堂实录1. 课堂开场嘿,大家好!今天咱们要聊聊一个既有趣又实用的话题——数与形!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儿复杂,但其实它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调味料,没它可不行啊。

你们想啊,数就像盐,形则像糖,缺一不可,少了一个,生活就失去了滋味。

所以,咱们今天就来好好“剖析”一下这对搭档,看看它们在课堂上是如何联手作战的。

1.1 数字的魅力先说说数字吧,哇,这东西可真是奇妙得很!无论是在超市买菜还是看体育比赛,数字都能让我们抓住核心。

想象一下,今天你去超市,看到一斤苹果标价八块,你心里就琢磨,这八块钱能买多少个苹果,是不是?数字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小帮手,随时为我们提供方便。

每次当我看到那些漂亮的统计图表,心里总会想:“这真是个数字的魔法!”1.2 形状的奥秘再说说形状,形状可是个大咖呀!无论是家里的桌子、椅子,还是窗外的树,形状无处不在。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形状,生活会变得多单调啊,真是让人无法忍受。

一个圆的盘子和一个方的盘子,放在桌上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觉,真是“不同凡响”。

而且,形状的多样性给我们的艺术创造带来了无限可能,像那幅名画,光是形状就能引发无数想象!2. 数与形的结合说到这儿,大家一定会问,这数字和形状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别急,咱们慢慢来。

其实,数和形就像一对双胞胎,天生一对!比如,计算一个圆的周长,咱们用到的可是圆周率π,没这个小数,圆的魅力就荡然无存。

还有,平面几何里,我们常常需要用到面积的计算,想想那种数与形结合的感觉,是不是特别神奇?2.1 生活中的应用想想我们平时的生活,很多东西都是这数与形的结合体。

比如,装修房子的时候,我们需要测量每个房间的面积,规划每个家具的形状,才能做到“量体裁衣”。

再比如,做蛋糕时,圆形的蛋糕和方形的蛋糕就会给我们不同的视觉体验,真是应有尽有,让人目不暇接。

生活中每一个细节都在提醒我们,数与形的重要性。

2.2 数与形的艺术而且,数与形的结合在艺术领域同样精彩!想想那些建筑,什么古老的长城,现代的摩天大楼,都是在数与形的完美配合下屹立不倒。

吴正宪平均数课堂实录及评析

吴正宪平均数课堂实录及评析

吴正宪平均数课堂实录及评析吴正宪是一位著名的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她执教的平均数一课被认为是一堂优秀的小学数学课。

以下是该课的课堂实录和评析。

一、课堂实录1. 课堂导入吴老师通过与学生聊天的方式,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生活中见到的平均分的资源。

然后,吴老师展示了一张平均分的蛋糕图片,并问学生:“你们知道平均分是什么意思吗?”学生纷纷回答:“就是把一个东西分成几份,每份都是一样的。

”2. 讲授新知接下来,吴老师让学生看书,并告诉他们今天要学习“平均数”。

吴老师讲解了平均数的概念,并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她告诉学生,平均数是用来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指标,比如这组数据是 10,20,30,40,那么它们的平均数就是 (10+20+30+40)/4=25。

3. 学生操作吴老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作业本,告诉他们要用统计的方法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学生纷纷拿出笔和纸,开始计算自己这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4. 课堂总结吴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并提醒学生平均数的几种写法。

最后,吴老师鼓励学生多练习,加深对平均数的理解。

二、评析该课的课堂实录体现了吴正宪老师教学的特点,即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多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课堂导入部分,吴老师通过与学生聊天的方式,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生活中见到的平均分的资源,这种开放式的导入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中。

在讲授新知部分,吴老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利用统计的方法得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这种授课方式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课堂总结部分,吴老师鼓励学生多练习,并提醒学生平均数的几种写法,这种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的知识更加丰富,能力更加全面。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实践课堂实录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实践课堂实录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实践课堂实录一、引言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一直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2020年,教育部启动了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工作,旨在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本课堂实录将展示我们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中的实践和经验。

二、课程介绍本次课堂实录的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机械设计课程。

该课程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丰富的实验和实践项目,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实践过程1.课堂讲解:教师首先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使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深入的理解。

2.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项目设计:学生分组完成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汇报讨论:各小组将设计成果进行汇报和展示,通过与其他小组的交流讨论,进一步提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5.课程总结:教师对整个课程进行总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四、教学效果评估1.通过实验操作和项目设计等实践环节,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2.学生对于理论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能够在实际工程中灵活运用。

3.通过团队合作,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得到提升。

五、结语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对于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核心目标。

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指导学生成长成才。

数学课堂实录1

数学课堂实录1

课题:多项式【设计思路】针对《多项式》这节课,我个人设计如下:1、上课前一天,布置学生预习《多项式》,要求学生记住多项式的概念和多项式的项、次数、常数项的概念,完成课本上的填空,回答课本上提出的问题,并做好课本第五十九页的练习。

学生若有难点,作好※号,若有疑问写在书上,可以用课余的时间和上课前的几分钟相互交流讨论。

2、上课后学生互相交流彼此见到的疑问3、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析4、练习巩固(主要是对课本知识进行梳理、整理,突出重点,简化难点)5、学生独立完成测学6、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点评第4题找规律的方法7、课堂小结【课堂流程】一、板书课题及本节课学习目标及重难点学习目标:1、掌握多项式的概念,了解整式的概念。

2、掌握多项式的项数、次数的概念,并能熟练地说出和写出多项式的项数和次数。

学习重点:多项式的概念及多项式的项数、次数的概念。

学习难点:辨识多项式的次数。

二、学习过程1、学生互相交流。

上课后,老师要求学生相互检查课本第五十六页、第五十七页上的填空,核对第五十九页的练习,若出现不同的结论就重新思考和计算。

2、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析。

我要求学生把书上遇到的或思维上碰到的不明问题提出来,师生共同分析讨论。

如这一节课上,文思涵同学就提出多项式的系数怎么求?和上节课所学的单项式进行对比,学生明白了多项式只存在某一项(即单项式)的系数;又如齐豫同学提出x2+2xy-y2的最高项的系数是多少?老师指出只有次数最高的项,没有“最高项”,本题中最高次项有三个:x2,2xy,-y2,系数分别为1,2,-1。

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对新知的一种学习思维的过程。

有些题目,老师千讲万讲,不如学生自己讲。

3、练习巩固(主要是对课本知识进行梳理、整理,突出重点,简化难点)1、找出下列式子中的多项式,并填好表格。

2x,-3,2x-3,,-3,a-3,,a(b-1),-1,-5m2 y--3多项式项数次数常数项是哪几个单项式的和名称本题解题步骤是这样设计的:(1)学生举手回答哪些是多项式?老师分别写在多项式的横行中,若有回答错误,学生会激烈辩论,老师强调判断的依据要牢抓: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在统计视角下建构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的认识”课堂教学实录

在统计视角下建构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的认识”课堂教学实录

在统计视角下建构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的认识”课堂
教学实录
吴正宪(执教);冯佳圆(整理/赏析);张艳(整理/赏析);高冬梅(整理/赏析)
【期刊名称】《小学教学:数学版》
【年(卷),期】2022()7
【摘要】【学习内容】百分数的认识(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1.学生能在真实的情境中体会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了解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学生在经历整理、分析数据并做出判断的过程中,初步感悟数据的随机性,感悟百分数的统计意义,逐步形成数据意识,发展应用意识。

【总页数】5页(P134-138)
【作者】吴正宪(执教);冯佳圆(整理/赏析);张艳(整理/赏析);高冬梅(整理/赏析)【作者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中心校;北京市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
【相关文献】
1."百分数的认识"课堂教学实录与思考
2.“百分数的认识”课堂教学实录与思考
3.让数学在思维的延展中转化为文化的演绎——"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课堂教学实录
4.需要在比较中引发意义在比较中建构——《认识百分数》教学案例与评析
5.追寻意义建构的概念教学——兼评两则《认识百分数》教学设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扇形统计图》课堂实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扇形统计图》课堂实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扇形统计图》课堂实录扇形统计图课堂实录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操作用稿纸。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扇形统计图。

请看这张图片,知道他是谁吗?生(高声齐说):姚明。

师:大家都知道啊,看来他是你们的偶像啦!想不想看姚明打球?生(兴奋地):想!(播放姚明在NBA打篮球的精彩进球镜头。

)师:好看吗?生:好看!师:你们知道姚明刚才的那场比赛进了多少球吗?(学生摇头)师:NBA比赛刚结束的时候就有一个系统把比赛的技术参数及运动员的进球的情况统计出来,下面请看这张统计表。

你能从这张表上很容易地看出哪位运动员得分最多吗?生:可以。

师:谁最多?生:姚明。

师:是多少?生:33分。

师:很好!请看下面一幅图。

(教师出示火箭队员得分扇形统计图)师:从这幅图上你能得出什么信息?生:姚明所得分占火箭队的29.2%,是最多的,其次是麦迪、巴里、苏拉和詹姆斯。

师:相比较刚才的统计图,你觉得扇形统计图有什么优势?生:很直观,容易比较谁占的比例比较大。

师:很好!你能有自己的语言概括扇形统计图的定义吗?生:用一个圆代表整体,其中的每一个部分占其中的多少就用圆心角的度数大小来表示。

师:还有谁要补充的?(没有人举手)师:好!下面请看一下定义。

(教师出示定义:用圆和扇形分别表示总体和各个组成部分数据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

)师:圆代表什么呢?生:总体。

师:扇形代表什么?生:总体中的不同部分。

师:扇形的大小能够反映什么呢?生:部分占总体大小的百分比。

师:下面我们来做小小统计员。

(教师出示习题:在你的业余时间里,你最想干的一件事情是:(只选一种)A.睡懒觉B.看电视C.上网D.看课外书E.体育活动F.其他)师:下面我把同学们分成两大组,其中一、二两小组为第一大组,马飞任组长;三、四两小组为第二大组,顾顺任组长。

另外还多一个戴倩云就任班长。

你们一起统计一下你们这一组的同学上述情况,然后填下表格。

戴倩云就统计本班的情况。

组长不参与统计。

名师课堂实录一年级数学

名师课堂实录一年级数学

名师课堂实录一年级数学一年级数学:名师课堂实录(一)课堂背景学校:XX小学班级:一年级(1)班学生数量:40人教师:李老师课时:45分钟(二)教学目标1. 学习数字0-10的认读和书写;2. 能够读写数字之间的顺序关系;3. 培养学生简单的计算能力,如加法和减法;4. 通过游戏和互动课堂,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开场(5分钟)李老师走进教室,与学生们打招呼,让他们坐下来。

李老师介绍今天的课程内容,让学生们猜猜会学到什么内容。

2. 数字认知(10分钟)李老师使用一副数字卡片,展示数字0-10给学生看,然后逐个询问学生,学生们要喊出数字和对应的数量。

接着,李老师分发纸和笔,让学生们跟随卡片上的数字写出来。

3. 数字顺序(15分钟)李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数字序列,例如1,3,5,7,9。

然后,她让学生们合作,在空白的方框中填入相应的数字,形成一个连续的数字序列。

李老师引导学生逐个讨论空格中的数字,并解释顺序关系。

4. 加法和减法(10分钟)李老师带来一盒卡片,上面分别有一些水果的图片和对应的数字。

她请学生们一起查找出两个数字卡片,并将其相加或相减,然后喊出结果。

李老师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让学生们感到兴致高昂,积极参与。

这样,学生们能够通过游戏巩固所学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5. 游戏活动(10分钟)李老师分发卡片给学生们,上面写有一些简单的算术题目(如2+3、6-4等),学生们要快速计算出结果,并举手回答。

李老师鼓励学生们进行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能够迅速回答正确的最多题目。

这个游戏不仅巩固了学生们的计算能力,还增加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6. 课堂总结(5分钟)李老师带领学生们一起回顾了今天的课程内容,并与学生们共同总结了所学到的知识。

她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勇于提问和探索数学世界,同时也提醒他们课后要认真复习和练习。

(四)教学反思这堂一年级数学课程设计得紧凑而富有趣味性。

通过数字认知、数字顺序、加法和减法的教学活动,学生们不仅巩固了数字的认读和书写,还提高了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一数》课堂实录

《数一数》课堂实录

《数一数》课堂实录【出示熊猫图】你们看,一群可爱的小熊猫也来参加运动了,怎样才能知道这一共是多少只小熊猫呢?生:可以数一数。

师:【板书课题:数一数】那都可以怎样数?生:可以1个1个的数;生:可以2个2个的数;生:可以3个3个的数;师:这么多的方法,那好吧,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同样多的熊猫卡片,用你喜欢的方法数一数一共是多少?先别急,老师有个要求,一会你要告诉大家,每次数几个,数了几次?生:(学生动手数熊猫卡片。

)师:【巡视:强调问题,让学生准备好说数的过程】数好的同学和同桌互相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师:好,谁愿意先来说一说?生:我是1个1个数的,一共是12只小熊猫。

师:数对了吗?谁还有不同的数法?生:(展台展示)我是2个2个数的,2、4、6、8、10、12,一共是12只小熊猫。

师:那你是每次数几个?数了几次呢?生:我每次数2个,数了6次。

师:来,我们一起看屏幕数一数。

【课件演示】(师生共同数:每次数2个,这是1个2,2个2,3个2……6个2。

)师:一共是几个2?生:6个2。

【板书】师:谁能看屏幕完整地说一说?生:每次数2个,数了6次,就可以说成是6个2。

师:像他这样,同桌互相说一说。

谁再说一说?谁能把数的过程用(加法)算式表示出来?生:2+2+2+2+2+2=12师:这种方法很好,谁还有不同的数法?【学生说,师课件演示】生:每次数3个,数了4次,就表示4个3,算式:3+3+3+3=12;每次数4个,数了3次,就表示3个4,算式:4+4+4=12;【板书:-个-算式】每次数6个,数了2次,就表示2个6,算式:6+6=12;生:每次数5个,数了2次,还多2个。

师:这种数法也数出了12只小熊猫,不过每次数的个数一样吗?生:不一样。

师:我们根据不同的数法列出了这些算式,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生:加数相同;师:举个例子说说,加数是几?几个2相加?这个呢?这些算式都可以说成几个几相加。

【板书:】师: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数法数出了熊猫的个数,并且把数的过程用几个几相加的形式表示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课堂实录1
教学目的:
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的必要性。

2,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3,回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难点重点:
体会和理解条形统计图中一格的表示方法,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计录数据。

提前布置学生栽蒜苗试验,要求记录好蒜苗15天的生长情况,教师适当作记录指导。

二、交流整理数据,并填表。

1,全班交流记录数据的方法和形式,并说说从15天蒜苗生长的情况中,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活动交流,交流后,每小组记录得数据填入统计表中。

三,制作条形统计图,
1,出示多教具,第1小组第15天蒜苗生长情况统计图,引导学生看图并回答,从条形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讨论得到条形统计图的特征和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图的兴趣.,
2,分小组讨论制图的注意事项,要求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纵轴和横轴各表示什么,一格表示多少,格子不够怎么办等,提问:你认为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将本组记录整理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并展开讨论、谁的蒜苗长得快等。

四,巩固与练习,
1,试一试第1、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在说得过程中体会从一小格表示的几个单位中理解条形所代表的实际数据。

鼓励学生从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2,练一练,先让学生在已确定每小格表示几个单位的方格纸上独立画条形统计图,再进行交流,你能从图上获取哪些信息。

五.实践活动。

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数据来反应?请每个小组的同学自己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调查。

并将调查的数据在附页4中制成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的:
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绘制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2,理解复式统计图的实际意义,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3,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回执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难点重点:
体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多媒体出示一格表示不同数量的两张单式条形统计图,组织学生从中获取信息,并说一说,谁的蒜苗长得高?当学生有争论时,启发学生进一步观察统计图,找出原因,引导学生提出将两张图合并在一起的想法,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二、探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多媒体出示小亮、小丽栽的蒜苗半个月生长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讨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征,探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三、巩固和练习。

试一试第1题,先组织学生说一说条形统计图上每个条形的实际意义,再比较相关的两个数量,说说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算一算课后问题,然后提问:为什么锻炼前后有的成绩提得快,有的成绩提得慢,与同学进行交流。

试一试第2题,多媒体出示第27届奥运会中、韩两国的奖牌情况统计图,让学说说上面的信息,并提出问题,然后独立解答教材中呈现的问题。

四、实践活动。

1,调查雅典奥运会获奖牌数前两名国家奖牌情况,并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2,记录你和其他4名同学运动前后脉搏跳动的次数,并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的:
1,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能将一组相关的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

3,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的信息,并进行简单预测。

[教学难重点]: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用相关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根据图上的信息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过程:
一、认识折线统计图。

通过对条形统计图的复习,引导学生回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然后提出问题:如果要知道蒜苗的生长趋势能用什么办法?供学生讨论,在学生的讨论中,引出单式折线统计图,多媒体出示一份15天蒜苗生长情况折线统计图,对照图上数据,让学生讨论,你能发现哪几天蒜苗生长得比较快?预测第20天蒜苗大约长到多少?说说理由,在回答蒜苗的生长趋势的同时,让学生体会,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二、绘制折线统计图。

先讨绘制折线统计图的过程和注意事项,并适当提示:一格表示多少比较合适?格子不够怎么办等?然后鼓励大家将自己记录的15天蒜苗生长情况绘制成单式折线统计图,(可绘制在附页4上。

)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三、巩固和练习。

1,练一练第一题,先观察统计图,引导学生说一说非典新增病人的变化趋势和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2,练一练第二题,看图后,首先说说小华每隔几小时测量一次气温,再说这一天气温的总体变化,鼓励学生讨论,从图中,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练一练第三题,组织学生读图,让学生掌握信息后,再根据信息进行适当推理,提醒注意,每一个数量的变化都会受到一定因素的影响,晓玲跳绳数量也不例外。

四、实践活动。

1,四人小组互测身高,2人负责测量,1人记录。

2,小组报告测量结果。

3,将同学身高的数据按一定的规律分组。

并统计人数。

将这些数据用附页5的格子纸绘制成统计图,并与同学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