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课堂实录
《折线统计图》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04~105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二十六1~3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五一”小长假就要到了,老师想去我们邹城市周边游玩,因此也对我市某旅游景点4月23日~29日每天的最高气温进行了统计。
请仔细观察这幅统计表(课件出示),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某旅游景点2017年4月23日~29日最高气温统计表生:4月23日的最高气温最低,是18度;4月29日的最高气温最高,是26度;4月24日、25日、27日的最高气温相同,都是21度。
师:这位同学的回答的准确、声音响亮,其中还利用了数据比较的方法。
为了更加清晰、直观地看出这些数据的情况,我们可以将这些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
(利用课件动态演示统计图的制作过程)师:除此之外,要想看出这些数据的升降变化情况,我们就必须将这些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
(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二、比较异同,整体感知1.读懂条形统计图的相关信息。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条形统计图,你能从中知道什么信息?生:23日的温度是18度,24日的温度是21度……师:你是怎么知道的?能具体地说一说吗?生:先找到18度,在横轴上对着23日,纵轴上对着18度。
师:这位同学真善于发现,通过观察横轴和纵轴上各自的数据,知道了每日的最高气温。
看来,条形统计图能够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2.用手势描绘条形统计图中气温的变化情况。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这几日的最高气温是怎样变化的?请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比划这种变化,好吗?师:(用手比划)23日-24日上升,24日-25日不变,25日-26日下降……真的挺有意思,如果把我们刚才用手比划过的线路画下来,又是什么样子的?大家想看吗?(教师利用课件动态演示)3.比较两幅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这样就形成了一幅新的统计图,仔细观察它与原来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又有哪些不同点?生:都有纵轴、横轴。
师:横轴表示的是什么?纵轴呢?生:横轴表示的是日期,纵轴表示的是气温。
折线统计图课堂实录
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第一课时课堂实录城郊小学:文强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大家见过机器人吗?(出示图片)请看图片,喜欢机器人吗?这里在举行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我们去看看这里产生了什么数学问题。
在2006年时,参赛队伍是426支;到2007年,参赛队伍有394支。
老师还查询了其他几个年份的参赛队伍数量,大家请看。
2008年468支,2009年454支,2010年489支,2011年499支.(教师边说,边出示原始数据)二.自主探究,建构模型。
1.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从这些数据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观察原始数据,回答)生1:2011年最多。
师:多少支?生1:499支。
生2: 2007年最少,394支。
生3: 2007年减少了,2008年又增加了。
生4: 2008年后每年都在增加。
生5:不对,到2009年有点下降,以后每年都增加。
......教师:刚才大家都说的很好,发现了哪年多,哪年少,哪年增加了,哪年减少了,老师有一个问题,你们是明显的看出哪年队伍多,哪年少?还是在心里想了一下,才发现哪年多,哪年少的?(师板书:明显)生1:明显看出。
生2:不能明显看出,在我脑袋里要比较一下,394比426少,所以2007年减少了。
师:你们赞同谁的想法?生齐:赞同第二位同学,不能明显的看出。
生4:我认为不能明显的看出,刚才我就看错了,2009年454支,比前一年下降了一些,以后才是每年增加。
师:你知道为什么看错了吗?生4:就是因为不能明显的看出,需要在脑袋里比较一下,我来不及仔细比较。
师:你是个很棒的孩子,出现了错误能及时改正,并且能自己总结错误的原因,相信你以后的学习会越来越好。
师:刚才大家说了,哪年多,哪年少这些信息不能明显的看出来,大家想想,有没有办法把这些数据整理一下,可以明显的看出来,不用在脑袋里比较。
生3:可以制成统计表。
生4:可以制成统计图。
师追问:什么统计图?生4补充:条形统计图生5:可以把它们竖着排列看的更清楚。
《认识折线统计图》教学实录与反思
《折线统计图》教学实录与反思--河南省驻马店市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08--109页)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在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2、在活动中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及科学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1、通过对比条形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优势。
2、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预测。
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和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1、弄清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2、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优势。
教学准备:直尺、三角板以及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
师:同学们,“五一节”假日已过,你的家长带你到哪里游玩了?生:去鸡公山了。
(去游玩简单介绍一下)生:哪也没去。
师:同学们,我也去游玩了,给大家带来一些照片与大家分享,你们仔细观察看一看是哪里的风光。
(课件出示)生:嵖岈山,真漂亮。
师:近几年,由于嵖岈山旅游业的发展,来我们市嵖岈山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了,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组数据(出示1998-2003年来嵖岈山旅游的人数统计表)。
(出示课件)师:下面就让我们根据已学的知识来制作一张条形统计图吧。
【设计意图:我选用生活中的素材(来我们驻马店市嵖岈山1998--2003年旅游人数),使统计知识与生活建立紧密联系。
让学生从中分析,观察,交流绘制条形统计图引出还有别的方法?---折线统计图来表示,引出新知。
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使数学课上得更生动、更活泼、让学生在轻轻松松之中迈进数学王国的大门。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折线统计图实录
《折线统计图》课堂教学实录威海市古寨小学于玲玲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四年级下册120页教学目标:1、借助实例,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作用,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2、在统计活动中,感受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了解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4张习题纸教学过程: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去过威海吗?生:(很兴奋)去过。
师:那你能谈谈威海给你留下哪些深刻的印象?生1:威海有美丽的大海,丰富的海鲜。
生2:威海环境优美,城市干净整洁。
生3:威海被评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
……师:的确,威海市一座美丽的城市。
老师在网上搜集到了一些有关威海的图片,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好吗?生:(期待地)好。
(课件演示威海图片并配以优美的音乐)师配音:威海,是中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第一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也是“国家园林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这里依山傍海,气候宜人,城市建筑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山在城中、城在海中、人在绿中。
2003年威海获得联合国人居奖。
师:威海美不美?生:(由衷地)美。
师:由此也可以看出威海在市区环保建设方面做得不错。
老师搜集到了有关威海市区环保建设的相关资料,咱们一起来看。
课件显示:师:仔细观察,通过这张统计表你都能获得哪些信息?生1:我能知道排水管道每一年是多少米。
生2:我还能看出排水管道每一年的数量是不一样的。
……师:也就是说,我们既能知道各项指标在每一年当中的数量是多少,而且还能看出每一年的数量是不一样的,有变化,是吗?生齐:是。
师:下面咱们就以“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这项指标为例,看看从98年到02年数量是怎样变化的?课件显示:威海市1998-2002年市区环保建设情况统计表2007年10月指标名称单位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吨300230230400415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威海市1998-2002年市区环保建设情况统计表生:98年到99年数量减少了,99年到2000年没变,到2001年又增加了,到2002年还是增加。
折线统计图上课实录
折线统计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老师先和大家做个猜数游戏(50、100、60、90、15),并示范:如果数据50用这样一个点来表示,这个点将表示多少呢?生:100师:猜的真准,那接下来这个呢?生1:55生2:150师:同意吗?这个点有没有范围?生:有,在50和100之间这个点呢?生:90师:如果是15?它在哪里?生:在右边下面一点师:现在请伸出你的右手食指,连续比划一下这些数。
师:在同学们比划的过程中,形成了这样一幅图,课件动态出示折线。
师:你看,这是一条什么?生:弯弯曲曲的直线,师生共同发现:像这样的线我们叫做折线。
(板书:折线)提问:这条折线是由什么组成的?生1:线生2:点师板书:点线教师:由点和线组成的折线可以用来表示什么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认识折线统计图(1)师:最近气温多变,气象员小张记录了我市4月14日白天的室外气温情况课件出示数据共同读:7时 12℃ 9时 13℃学生自读其他气温情况。
问:小张要整理描述这些数据,可以用什么形式?学生交流(同时课件呈现相应的图表)。
生1:统计师追问:用什么形式进行整理生2:排序生3:可以用统计表生4:条形统计图预设一:用折线统计图来描述。
——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折线统计图来描述这些数据。
预设二:学生没有想到用折线统计图来描述。
教师:这些数据也能用折线统计图来描述,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
都能用来整理描述统计信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方式,谁能猜到?折线统计图(板书完整课题:折线统计图)(2)课件呈现例题折线图,教师:请你说说,从图上你能知道些什么?生1:竖着的叫竖线横着的叫横线生2:竖着的叫纵轴,横着的叫横轴生3:日期生4:单位是℃生5:纵轴一格表示2℃生6:横轴表示的是时间,2小时一次。
追问:你能指一指表示7时的线吗?纵轴呢?生7:纵轴表示温度。
共同发现纵轴表示温度,单位是摄氏度,每小格表示2摄氏度。
2.学习制作折线(1)问:你知道7时的12℃在图中该怎么表示?——横轴7时对准纵轴的12。
折线统计图课堂实录
《折线统计图》课堂实录空港实验小学发全【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体会条形统计图在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作用。
2.读懂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及其变化规律,并对图中所反映的现象做出简单的分析,能进行初步的判断与预测。
3.在六疑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及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体会其必要性,理解折线统计图最明显的特点,并能够运用特点分析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
2.难点: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教学准备】课件、电子白板、平板和题单。
【课堂实录】课前播放关于雪博会的视频。
一、引疑、生疑1.观看雪博会图片,获取信息。
课件展示:2008年参观雪博会人数为24万人,2009年参观雪博会人数为18万人,2010年参观雪博会人数为30万人,2011年参观雪博会人数为36万人,2012年参观雪博会人数为36万人,2013年参观雪博会人数为58万人,2014年参观雪博会人数为60万人。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课前请仔细看一起欣赏了雪博会的美景,这是老师搜集的近几年参加雪博会人数数据统计,请仔细看,你能从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利用智慧教室随机点名)生1:我发现这些年参观雪博会的人数不断在增长。
生2:从2012年到2013年参观人数增长了二十几万人,说明了它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了。
师:你能具体说一说吗?生:从2008年到2009年参观人数减少了6万人,2009年到2010年增长了12万人,2010年到2011年增长了6万人,2011年2012年人数没变,2012年到2013年增长了22万人,2013年到2014年增长了2万人。
从2008年到2014年,说明有很多人知道有这个地方了,觉得这个地方很好玩,都想到这个地方去。
2.根据信息出示参观雪博会人数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师:好,他说了这么长一段话,我们感觉信息很多,看起这些的数据,读起这些数据都挺麻烦,如果把它整理更清晰一些,你想采用什么方式?生:可以采用统计图的方式。
数学:《折线统计图》教学实录与反思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折线统计图》教学实录与反思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Teaching Record and Reflection of "Line Chart"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小学编订:FoonShion教育《折线统计图》教学实录与反思教学内容1.使学生通过浏览报刊,感受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认识折线统计图。
2.使学生通过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比较,体会分析、整理数据的合理性,能联系日常生活经验做出正确的判断。
3.在比较统计数据的不同特点,思考选择哪种统计图合适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并学习利用方格纸画图。
能对所画折线统计图进行分析,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实际,认识折线统计图师:今天,老师很高兴看到了我们四年级一班的同学在学校体育节活动中获得了非常多的荣誉。
×××同学,恭喜你,获得了男子200米第一名,能站起来和老师认识一下吗?×××同学,恭喜你,获得了女子毽球第一名。
是哪位?师:(手拿一大摞荣誉证书)像这样获得荣誉的同学有很多,你还想知道些什么?生:我想知道荣获第一、二、三名的同学各有多少人。
师:那我们现在来统计一下。
分别请荣获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的同学起立,学生收集数据,并得出统计结果。
师:同学们想想,除了这种方法以外,你还能用其他的方法告诉别人这些统计数据吗?生:可以用统计表。
生:可以用统计图。
生:还可以用折线统计图。
师:就像刚才这几位同学说的那样,我们可以用统计表或统计图告诉别人一些统计的数据和信息。
【反思:由于是借班上课,且课前适逢该校举行体育节颁奖典礼,上课的四年级一班硕果累累。
当时想到:这些数据不正是统计教学的绝好样本吗?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又可以引起统计的心理需求。
遂在上课前临时决定修改原来的教学思路(用故事激趣)。
实际教学中,学生在鲜活的学习材料的激发下,果然兴趣盎然,提出了用统计表、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等不同方式来表达数据。
《折线统计图》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师:折线,把它们这个什么啊? 生:点。 师:连起来。你们看, 4 伸到哪里啊? 生: 5,上升到 5. 师:看得出来吗? 生:看得出来。 师:你们看,什么连什么。 生: 5 连到上升 6. 师:你来说。这里呢? 生: 3 上升到 6。 师:你们看,同意吗? 生:同意。 师:再来一个。一样吗? 生:一样。 师:一样的吧。好,继续。你说。 生: 6 上升了 5 万。 师:同不同意? 生:同意。 师:你回答得非常好。 生: 12 万升到 13 万。 师:那么这个过程中你看到了那些地方上升?那些地方下降呢?是上升还是 下降,你从哪里看出来。 生:他那条线是往上升的。
《折线统计图》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 7 单元
教学过程:
师:同学好,上课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中国的骄傲。同学们都喜欢看科
技展,根据参展人数,制成了统计图,我们先来看一看统计图,这个是
2003
年到 2010 年的统计图,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叫什么名字吗?
生:条形统计图。
师:我们来复习一下。知道这个是什么轴吗?
4
2
生:同意。 师:这样那么计算多少?还增加了多少? 生: 2007 年-2008 年,增加了 6 万。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不计算,从直观看出来。行不行啊? 生:行。 师:来看一下。变化了什么啊? 生:变成了点。 师:多少? 生: 4 万人。 师:看,还是可以表示出数量的什么啊? 生:多少。 师:现在变化了什么啊? 生:折线。 师:现在的年表示什么啊?好,比上一次多了多少啊? 生: 4 万、 5 万、 6 万、 3 万、 6 万、 6 万、 11 万、 12 万、13 万。 师:这样子,也可以表示什么啊?表示人数,是吧? 生:是。 师:告诉我,它是用什么来表示人数的? 生:线段。 师:用折线,用线来连,同不同意? 生:同意。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总10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够根据所给的数据绘制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分析数据的能力,发展统计观念,渗透统计思想。
3、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作用,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教学难点: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统计图纸、刻度尺、铅笔。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同学们了解机器人吗听说过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吗如果想了解近几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情况,可以怎样做(预设:调查、统计)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一)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画法1、这里是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统计情况。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表时间/年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参赛队伍/支426 394 468 454 489 499 519 2、我们已经将这些数据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制成了统计表,为了更好地进行分析,我们还可以将这些数据怎样做(预设:制作成统计图。
)3.出示条形统计图1,并说说根据这个条形统计图能发现哪些信息。
名称,横轴,纵轴,每一年的参赛队伍的多少。
小结: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少。
4.提问:从2006年到2012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变化是怎样的谁能用手势比划你同意吗?5.追问:你是从哪看出来的(预设:直条的高低。
)如果我挡住条形统计图的一部分,你还能看出这一情况吗(预设:可以。
)6.过渡:这说明“分析增减的变化情况”和“直条的完整度”没有关系。
如果我们只想分析变化情况,你觉得可以怎样绘制统计图更简单呢?自己动手在下图上试一试。
7、学生独立绘制,教师巡视指导,收集学生资源。
8.汇报交流。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教学实录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教学实录《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已有的统计经验迁移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
2.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
2.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单式折现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三、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回顾旧知视频导入:费县美景师:这些风景都是咱们费县的一些著名景点。
每年它都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即便是春节假期也不例外,特别是今年的春节游客人数更是爆满。
(边说边出示ppt)要是旅游局的工作人员想要预测明年前来观光的人数。
你觉得他该怎么办呢?指生回答,引出要收集数据,进行统计。
教师:这个同学和工作人员想到了一块儿。
(边说边呈现工作人员收集的凌乱数据数据。
)师:那怎么样整理才能让别人看得更清晰一些呢?学生:条形统计图,统计表。
师:(ppt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相对于统计表这个条形统计图,他有什么优点呢?指生回答:可以一眼看出哪一年的游客人数最多,哪一年的游客人数最少。
师:你是怎么看的?生:可以从条形统计图的长短来看。
长条最长的就是人数最多的,最短的就是人数最少的。
师:是呀,这正是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灵活应用统计图可以更方便我们的统计生活。
今天我们就继续走进统计图的世界。
(板书:统计图)(二)探索新知1.认识折线统计图师: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上咱们可以看出人数有多有少(边说边比划课件多少)。
说明这里的人数,他是在不断的――变化着。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课堂实录
学习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后反思情景引入迁移感知课件出示数据。
4月7日:15℃;4月8日:15℃;4月9日:10℃;4月10日:15℃;4月11日:13℃;4月12日:17℃;4月13日:18℃。
谈话:这是老师收集的近期洛阳地区最高气温的数据。
像老师这样整理数据的方法好吗?你想怎样整理这些数据?(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问题一:你能说说用统计表或条形图来呈现数据有什么好处吗?(统计表更清楚,更有条理;条形统计图更形象直观。
)谈话: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经常用什么方式来表示气温变化的情况呢?我们到“中国天气”网站去看一看吧!登陆“中国天气”网页,查看洛阳的气象信息。
(网页上有大量反映天气变化的折线统计图)谈话:看了这个网页,你发现了些什么?指出:人们通常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气温的变化情况。
(揭示课题:折线统计图)出示网页中反映洛阳地区近期最高气温情况的折线统计图:问题二:这个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它表达了哪些信息呢?我们先听一听气象播报员是如何介绍近期天气变化情况的。
课件播放:气象播报员依据统计图介绍洛阳地区近期最高气温情况。
(配音: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登陆“中国天气”,据“洛阳近期最高气温统计图”显示,洛阳近期气温变化较大,4月9日最高气温为10摄氏度,13日最高温度仅为18摄氏度。
5天时间,最高温度上升达8度。
从4月14日起,天气转阴,气温再度下降。
“中国天气”提醒各位适时增减衣物,防止气温变化引发疾病。
)问题三:从折线统计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这几天的气温变化很大。
)1、学生回顾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和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特点,阐述用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好处,学生汇报,互相评价。
2、学生观察对比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初步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情境延续读图感悟1.读懂图意。
谈话:看来折线统计图的用途真不小!你能看懂这个折线统计图吗?问题三:请同学们先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折线统计图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它是怎样表示数据信息的?学生活动,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折线统计图——课堂实录
折线统计图杨承石人和街小学导入:师:我们都知道昆明四季如春,而重庆一春四季,你是怎样理解“一春四季的”。
(以此引入对气温的统计,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知识入手)生:春天感受到四个季节师:你是怎么感受的,是字面理解还是切身感受?生:都有师:那需要用数据说话,老师这里从气象局获得了重庆的气温数据。
(出示统计表)师:除了统计表,我们还有哪种整理信息的方法。
生: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师:看条形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生:更直观师:条形统计图是怎么做到直观的,怎么表现出来的?生:可视化(学生的水平比较高,如果放我们那里,学生很难回答得出,不过老师的思路很好)生:从条形的高低看气温的变化师:那我们再看看折线统计图。
——师板书生读,师问“你们在生活中哪里看到过折线统计图?”生:股票、心脏等(这个回答是结合生源的,在后面的评课和说课环节,老师做过课前预测,通过对 200 个学生的调查发现,全部学生都知道折线统计图,也见过,但对于我们农村的孩子可能也就少部分见过了!)师:根据信息画出你心中的折线统计图?如果不能,可参考课本105 页。
(第一个练习,学习单)选取学生的作业单展示(在后面的说课中,老师想找一个在原点开始画的作业,这个班学生的水平比较高没有找到,同样找了有错误的作业,只描点连线,没写数据),并请讲解作图过程。
师生共同归纳出折线统计图的两个要素:点线师并板书师:点表示什么?(在这里我特别赞赏的教学,将知识点一步步落实到实处,细处,并且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生:表示数的多少师:那已经知道数的多少了,还连什么线呢?生:看出变化的趋势师:反应出哪些趋势?(老师不停的发问,环环相扣,都是有目的的开展,为目标服务,这堂课的重点就是读懂折线统计图。
充分体现了学生会的不教,教了学生也不懂的也不教,只教学生不懂但能学会的,教学以学情为起点)生:增加减少师:在统计图中描一描数量增加的线?请生上台表示师:增加的数量一样吗?生上台说师:你怎么知道的?生:算的师:除了算以外,还可不可以看出来?生:线段越长,温差越大,上升的数量多师总结:用长短来看生:可以用数格子的办法请生上台说明,实际也是看长短师:还可以怎么看生:线段的斜度、坡度陡师:哪些线可以看出数量减少生:长短上台说明师:谁用坡度来说一说生:陡变化多生:我要补充一下,可以看角(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个班上学生的习惯特别好,在别人回答问题的时候都在认真听,这是特别重要的)请生上台说明师:有一条线没描,为什么没描?生:数量没变师总结板书,上坡线表示数量增加下坡线表示数量减少上坡下坡表示数量变化的趋势(都是用线板书的,力求板书简洁清晰)师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诊就隐藏在点和线当中师:刚才我们用条形,折线表示了温度的变化,你们觉得哪个更适合,老师来统计一下?师:你们觉得哪种情况下使用条形统计图,哪种情况下使用折线统计图?生畅所欲言生:各有各的优点师:我这里有两个统计表 A B(都是奥运会金牌的数量, A 为几个项目 B 为一个项目)师展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师:条形统计图用PPT调换条形,问可以吗?(可以)师:折线统计图可以交换数据吗?(不可以)(后面评课时张巧辉老师点出这里老师缺乏了总结,为何条形可以,折线不可以)师:(通过这样的引导)问什么时候用条形统计图,什么时候用折线。
折线统计图课堂实录
《单式折线统计图》课堂实录温秀芬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2~83页。
教学目标1. 在读统计图、分析、比较统计图的过程中,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2.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能用统计图表示数据。
3.主动参与观察、交流活动,体会折线统计图在描述和交流数据中的作用,激发学习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用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教学难点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表示数据的不同意义。
教学设计—、谈话导入1.师生谈话。
师:现在正值春暖花开之际,可是我们张家口的天气却乍暖还寒,冬爷爷留下的寒气却迟迟不愿离去,这是老师搜集的本月11日—17日的每天最高气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2.让学生读图,交流从图中得到的数学信息。
师:这是一幅什么统计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生齐答:这是一幅条形统计图。
生1:从图中我了解到了14日的最高气温最高,17日的最高气温最低。
生2:从图中我了解到了11日的最高气温是17摄氏度,12日的最高气温是18摄氏度。
17日的最高气温是16摄氏度。
3.揭示课题。
师:这幅条形统计图用直条的长短很直观的为我们表示出了11日---17日的每日气温情况。
其实,每日的气温除了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以外,还可以用另外一种统计图表,同学们请看。
出示折线统计图。
师:知道这是什么统计图吗?生:折线统计图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因为老师课件上课题写的《折线统计图》,还因为它是由线组成的。
师:你真是个留心的孩子,也是个爱观察的孩子,从这幅图的形状上看就是一条折线所以它叫折线统计图。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师:因为只有一条折线所以它又叫单式折线统计图。
〔补充板书:单式〕二、认识折线统计图1.认识折线统计图。
出示:仔细观察上图讨论:〔4人1小组派代表发言〕⑴4月11日—17日每天的最高气温分别是多少摄氏度?⑵相邻的哪两天气温变化最大?⑶纵观这一周的最高气温是怎么变化的?2、汇报交流。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折线统计图》教学实录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折线统计图》教学实录统统计折线统计图【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9495 页的内容【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学习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累积了一定的统计活动经验,认识了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折线统计图在日常生活中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学习折线统计图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稍复杂的统计图奠定基础。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学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简单的折线统计图的基本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读统计图、画统计图、分析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愿意积极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主动与人合作,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里的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难点】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 / 10【情境说明】本课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了贴近他们生活的具体情境,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习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
瞧!?(播放短片:飞虎气象台的队员们对白天室外气温进行了定时测量,搜集了一些数据。
师出示数据:)师:你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那些信息?生 1:我知道了七时的气温是 12 摄氏度。
生 2:我知道 13 时气温是 24 摄氏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折线统计图》课堂实录空港实验小学李发全【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体会条形统计图在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作用。
2.读懂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及其变化规律,并对图中所反映的现象做出简单的分析,能进行初步的判断与预测。
3.在六疑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及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体会其必要性,理解折线统计图最明显的特点,并能够运用特点分析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
2.难点: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教学准备】课件、电子白板、平板和题单。
【课堂实录】课前播放关于哈尔滨雪博会的视频。
一、引疑、生疑1.观看哈尔滨雪博会图片,获取信息。
课件展示:2008年参观雪博会人数为24万人,2009年参观雪博会人数为18万人,2010年参观雪博会人数为30万人,2011年参观雪博会人数为36万人,2012年参观雪博会人数为36万人,2013年参观雪博会人数为58万人,2014年参观雪博会人数为60万人。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课前请仔细看一起欣赏了哈尔滨雪博会的美景,这是老师搜集的近几年参加哈尔滨雪博会人数数据统计,请仔细看,你能从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利用智慧教室随机点名)生1:我发现这些年参观雪博会的人数不断在增长。
生2:从2012年到2013年参观人数增长了二十几万人,说明了它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了。
师:你能具体说一说吗?生:从2008年到2009年参观人数减少了6万人,2009年到2010年增长了12万人,2010年到2011年增长了6万人,2011年2012年人数没变,2012年到2013年增长了22万人,2013年到2014年增长了2万人。
从2008年到2014年,说明有很多人知道有这个地方了,觉得这个地方很好玩,都想到这个地方去。
2.根据信息出示参观雪博会人数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师:好,他说了这么长一段话,我们感觉信息很多,看起这些的数据,读起这些数据都挺麻烦,如果把它整理更清晰一些,你想采用什么方式?生:可以采用统计图的方式。
师:还可以采用说明方式?生:还可以采用统计表。
课件出示:根据信息制成的统计表。
师:这就是根据刚才的信息制成的统计表,用统计表来表示比刚才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清晰多了。
有的同学提到了还可以用什么方式?生:条形统计图师:是这样吗?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统计图的横轴,表示的是什么?生:年份。
师:纵轴表示的是?生:人数。
师:相对于统计表,用条形统计图显得更加的形象,也更加的直观了!3.引出折线统计图。
师:可是雪博会的工作人员却利用数据制作了这样一幅统计图。
请同学们仔细看。
师:这些直条变了?生:线。
师:接着看,这些线又变成了?生:点。
师:最后把这些点怎么样了?生:把这些点连起来了。
师:现在一副新的统计图呈现在我们面前了,你们有认识它的吗?生:这是折线统计图。
4. 针对课题,质疑问题。
师:现在我们就共同走进折线统计图。
(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师:看到“折线统计图”这个课题,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1: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生2: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哪个更简洁些?生3: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生4:怎么画折线统计图?生5: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谁更能看出数据的差距?副板书:区别?用途?画?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
二、讲疑、解疑1.对比观察、整体感知。
师:雪博会的工作人员不用条形统计图,却制成了折线统计图。
这折线统计图里面有些什么呢?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先仔细观察,独立思考一会,有感觉了,再在小组中交流交流。
学生观察思考后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关于点:(1)交流:折线统计图中点的意义。
师:你从折线统计图里看到些什么?生:看到了一些高高低低的点,并用线串了起来。
师:你能说说你具体找到了哪些点吗?举例说明。
生:比如2014年有60万人。
师:你怎么找到的?生:我是通过60这个数据找到的。
师:如果没有这个数据,你能找到吗?生:可以看横轴上的年份和纵轴上的数据来对应。
课件演示:60万人所对应的年份和和纵轴所对应的数据。
师:是这样吧,横轴所对应的年份和纵轴所对应的数据,就决定了这个点的位置,也就决定了这个点的意义。
这个点就表示什么?(指着60)生:2014年参观雪博会的人数有60万人。
师:这个点呢?(指着30)生:2010年参观雪博会的人数有30万人。
(2)理解最高点和最低点。
师:请观察这个点表示什么?(智慧教室的电子白板圈出18)生:2009年参观雪博会人数为18万人。
师:在这幅折线统计图中,这个点的位置高低程度怎么样?生:最低。
师:这说明了什么?生:参加雪博会的人数最少。
师:参加雪博会的人数最多的是哪个点?生:2014年参观雪博会的人数有60万人。
(教师圈出60这个点)(3)小结。
师:折线统计图里面的这些点都有什么作用呀?可以表示什么?生: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
师:的确是这样,条形统计图我们用直条的长短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折线统计图我们则用点的高低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板书:点:数量多少)关于线:(1)交流:线段的方向。
师:除了点,你还发现了些什么呢?生:还有线,把这些点连起来的。
师:他关注了什么?生:线。
师:这些线有什么特点?生:它是连接两点之间的线段。
师:数一数,有几条线段?生:有6条线段。
师:这些线段除了是直直的外,你还发现还有不一样的地方吗?生:有些线往下走,有些线往上走。
师:孩子们真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有向上的,有向下的,我们一起用手比划比划。
(师和生一起比划上升、下降、水平的动作,教师说明这是上升的线、下降的线、水平的线)师:你能具体说说这些线师怎么变化的吗?一段一段说吧。
生:从2008年到2009年是下降的线。
师:说明了什么?生:人数在减少。
师:接着说。
生:从2009年到2010年是上升的线,说明人数在增加;2010年到2011年是上升的线,说明人数在增加;2011年2012年是水平的线,说明人数没变,2012年到2013年是上升的线,说明人数在增加;2013年到2014年是上升的线,说明人数在增加。
师:这些上升的线、下降的线这说明了这些数据在不断的什么?生:说明这些数据在不断的变化。
师:对,说的真好,说明了这些数据有了增减的变化。
(板书:线:增减变化)(2)强化:线段的斜度和长短。
(运用智慧教室:聚光灯圈出最后两条线段)师:请仔细观察,这最后两段上升的线一样吗?生:不一样。
师:怎么不一样呀,不都是表示上升嘛。
生1:虽然它们都表示上升的线段,但是它们表示的数据不相同。
生2:它们的线斜的幅度不一样,第一段线斜的幅度较大,第二段斜的幅度较小。
师:你上台来比划一下斜的幅度的大小?先比斜的幅度较大的,在比斜的幅度较小的。
(学生观察后,师生一起用手比划斜的幅度的大小)师:就好去登山,在山脚下抬头一看,这座山又高又…?生:陡师:陡这个词用得好,哪条线段越陡就说明什么?生1:说明了越斜。
生2:数量增长得越多,第一段增长了22万人,第二段增长了2万人。
师:斜度越大,增长得数量就越多。
除了斜度,你还发现了什么?生:斜度越大,这条线就越长。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生:线的斜度越大,说明两点相差的数量就越多。
师:很棒,看来这简单的一段一段的线还真的不简单呀,我们发现斜度越大,这段线就越长,数量间的增长变化就越大。
师:这6条线段中,哪一条斜度最大?生:2012年到2013年的线段斜度最大,增长得最多,增长了22万人。
师:看来这简单的一段一段的线还真的不简单呀,它可以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幅度。
(在增减变化后板书:幅度)(3)变化趋势。
师:刚才我们是一部分一部分观察的,现在我们从整体观察一下,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呢?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趋势?生:呈上升趋势师:从最开始的24万人上升到了后来的60万人,的确是呈上升的趋势。
其实这就是折线统计图区别于条形统计图最大的魅力和特点,它可以通过折线的高低起伏看出数量间整体的变化趋势。
(板书:变化趋势)2.根据特点,科学预测。
师:你能预测一下,今年--2016年参加雪博会的人数可能是多少万人吗?说说你的想法。
生:我猜想可能今年雪博会有70万人。
师:为什么?生:按照这幅折线统计图呈上升的趋势,到2016年参观雪博会的人数会越来越多。
师:同学们能根据整体的一个变化趋势,去科学的预测和合理的分析,这非常的了不起。
但是预测的事情终归没有发生,要想知道预测是否正确,还需等到今年雪博会后做一次调查统计。
3.感知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的整体变化趋势。
师:其实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应用非常的广泛,你在生活中哪里见到过?生1:在天气预报时见到过,表示一个地方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情况。
生2:在医院中见到过病人的体温变化折线统计图。
生3:在科学书上看到有时表示人的身高和体重也用了折线统计图。
生4:我在股票中见到过。
生5:在医院中测人的心电图中见到过。
……师:在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真多,老师也在生活中找到了一些折线统计图,想看看吗?观察它们整体上呈什么变化趋势?课件展示:股票行情分析图、中国奥运会金牌统计图、姚明身高统计图、XX 年昆明月平均气温情况统计图。
(学生用手比划它的整体变化趋势。
)生1:股票行情分析图呈下降趋势。
生2:中国奥运会金牌统计图呈上升趋势。
生3:姚明身高统计图从1-25岁呈上升趋势。
生4:XX 年昆明月平均气温情况统计图1-7月呈上升趋势,7-12月呈下降趋势。
三、查疑1.火眼金睛。
师:看,这幅折线统计图的整体变化趋势是什么?生:下降趋势。
师:但它缺少了标题和数据,你认为从下面三个选项中选哪一项作为这幅折线统计图的标题更合适。
为什么?(运用智慧教室中的测评选择功能,学生选择A 占70%,选择B占2.5%,选择C占27.5%)师:选A的同学特别多,你为什么选择A?(随机点名)生:现在科技发达了,邮寄信件的越来越少。
师:你为什么选择C?(随机点名)生:当时我认为有7个点,就是表示1-7月,我现在知道应该选择A。
师:刚才我们观察1-7月月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不能选择C,其他同学明白吗?该选什么?生:明白了,该选择A。
师:的确是呀,科技的进步拉近了我们彼此间的距离。
2.根据病人体温变化折线统计图填空。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幅折线统计图,你能完成下面的问题吗?(运用智慧教室中的测评拍照功能拍照题单上传,快的同学2.5分钟,慢的同学3.5分钟)1.这位病人的最高体温是()摄氏度,最低气温是()摄氏度。
2. 4月()日从()时到()时体温变化幅度最大,相差()摄氏度。
从整体上看,这位病人的体温呈()变化趋势。
通过随机选取作业,投票,选择人气最高的一份作业。
交流订正第一小题。
师:你是怎么快速找到的?生:因为39.5摄氏度这个点最高,36.8摄氏度这个点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