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褒禅山记》学案
自主预习
一、了解文学常识
1、王安石字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因封荆国公,世称,卒谥文。
故又称“王文公”。
著名的____________家和____________家,他的散文雄健峭拔,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唐宋____________”之一,他的著作收在《____________》,《游褒禅山记》是他的传世名作之一。
2、题解
游褒禅山记:游:褒禅山:“记”是一种文体。
分为四类:、记事、记物。
二、把课文注解中的生字词注到正文中去。
三、整体感知
本文记游程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
合作探究
一、具体分析志、力、物之间的关系。
二、古人在游记中写感受常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的主旨 例如《醉翁亭记》末段“太守之乐其乐“醉能同其乐”二语便是该文的主旨。
试参照此例说说本文的主旨可用哪一句话来概括。
课后巩固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褒禅(chán) 咎其欲出者(jiù) 昏惑(huò) 深父(fù)
B、音谬(miù) 瑰怪(guī) 窈然(yǎo) 道观(guàn)
C、庐冢(chǒng) 今言“华(huā)”如“华(huá)实”之“华(huá)”者
D、无物以相(xiāng) 好游者(hào) 有碑仆道(pū)卒葬之(zú)
2、对课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一段提示了志、力、物三者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作者既重视主观努力,又重视客观条件的相互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B.“其孰能讥之乎”是一个反问句,与前面内容联系看,还是说明“尽吾志”的重要性。
C.用对比和层层深入的方法说理,所阐述的道理具有普遍意义。
D.作者用了象征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对人生和事业的追求,也是需要有坚定的志向。
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山的南面)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走到尽头)
B、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责怪)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尽情享受)
C、其.孰能讥之乎(他们)其.皆出于此乎(大概)
D、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是,为)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你,你的)
4、下列叙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人要达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首先必须有志向,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B“力不足”或“无物以相之”,要达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同样是困难的。
C“有志矣”,而且“力足以至”,却“不能至”,这对于自己来说,是会感到“有悔”的。
D“力”和“物”有时难以强求,因此,只要“尽吾志”,即使“不能至”,也“可以无悔矣”。
《游褒禅山记》素材在作文中的运用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所写的一篇著名的游记散文。
游记一般是记作者游览参观某地的所见所闻,以记叙山川景物为主,但这篇散文却是以游山为喻,告诉我们一些深刻的哲理。
我们要抓住这些哲理进行挖掘素材并应用到相关写作中。
素材一:
王安石把治学处世比做游山,在游览中总结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非有志者而不能至”的深刻道理,从而勉励自己和读者在治学、处事、创业的道路上坚定自己的志向,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攀登风光无限的险峰。
此素材可用于如下作文话题与观点:
1、志当存高远
2、尽志无悔
3、要成就一番事业,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等
素材二: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的过程中发现“有碑仆道”,“花”“华”音讹,于是生发出“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的感慨。
其实,不仅做学问应深思慎取,在生活中,做人做事都应如此。
此素材可用于如下作文话题与观点:
1、凡事要深思慎取
2、不能以讹传讹
3、对待文化遗立要有严谨的态度等
素材三:
在游山途中因轻信随从,半途而废,褒禅山最为奇妙之处能一睹为快,王安石懊悔不已,从而悟出“志”“力”“物”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在生活中,只有远大的志向还远远不够,还要有个人能力和外物的帮助。
此素材可用于如下作文话题与观点:
1、人要善假于物
2、立志、蓄力、借物是做事成功的三要素
3、善假于物,但不依赖于物等
答案
自主学习
1、介甫,号半山,王荆公,政治家、文学家。
八大家。
临川先生文集
2、游:游览褒禅山:地名“记”是一种文体。
分为四类:记游、记亭台楼阁、
3、从“慧空禅院”开始,到出后洞时结束。
)可见第1、2段是记游部分
合作探究
1、明确:王安石揭示了成功的条件就是“志”、“力”、“物”,强调了“力”与“物”这两个客观条件的作用,又强调了“志”这个主观因素的关键作用,强调只要尽己之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亦可“无悔”、“无讥”,作者在这儿所论述的既是游山之所得,又是治学处事之理,也是成就一切事业之道。
2、“尽吾志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
课后巩固
1、[答案]:B。
解析:A、父fǔC、冢zhǒng D、相xiàng
2、[答案]:D(属于“无中生有”)
3、[答案]:C。
解析:第一个“其”译为“难道”,加强反问语气的副词
4、[答案]:C(这里讲的是没有“志”而仅有力与物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