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赏析《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赏析》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就像一幅灵动的小画,又似一段轻柔的小夜曲,每每读来都让人沉醉其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这开篇就很有意思呢。
你想啊,昨天夜里雨下得不大,风却吹得挺猛。
李清照这姑娘呢,估计是心里有点事儿,喝了不少酒,醉得沉沉的。
那醉到啥程度呢?就算睡了一晚上,那酒劲儿还没全消呢。
这就像咱们有时候啊,遇到点烦心事,就想喝点酒解解愁,结果一不小心就喝多了,第二天起来还晕乎乎的。
她为什么要喝这么多酒呢?难道仅仅是因为这风雨吗?这就像是在生活中,有时候我们表面上看到的一个行为,背后可能藏着更深的情绪。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李清照迷迷糊糊地醒来,心里惦记着院子里的海棠花啊。
她就问正在卷帘的丫鬟,那丫鬟看了一眼就说海棠花还是老样子呢。
这丫鬟啊,就像是个粗线条的人,只看到了表面。
她哪里懂得李清照的心思呢?李清照心里想的,那海棠花经过一夜的风雨,怎么可能一点变化都没有呢?这就好比你精心照顾一盆花,突然遇到个恶劣天气,你肯定担心得不得了,而旁边的人却不当回事儿,说没事儿没事儿,你心里能舒服吗?“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一句简直绝了。
李清照听到丫鬟的回答,忍不住反驳,你知道吗,你知道吗?这时候的海棠花啊,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绿肥红瘦”这四个字,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一下子把那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
那绿色的叶子像是长胖了似的,生机勃勃,而红色的花朵却消瘦了,凋落了。
这不仅仅是在说花的变化,更像是在说人生啊。
花有盛开就有凋零,就像人有青春年少就有容颜老去。
这短短几个字,蕴含了多少对时光流逝、美好易逝的感叹呢?从这首词的用词来看,那是相当的精妙。
“雨疏”“风骤”,一疏一骤,对比多鲜明。
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快慢节奏一样,有悠闲的时候,也有紧张的时候。
“浓睡”“残酒”,把那种宿醉未醒的状态刻画得入木三分。
如梦令 李清照(原文、译文及赏析)
如梦令李清照(原文、译文及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体裁作文、作文素材、作文指导、好词好句、读后感、观后感、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genre essays, essay materials, essay guidance,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如梦令李清照(原文、译文及赏析)《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宋代〕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如梦令李清照翻译及赏析
前面说过,这首词很短,总共不过三十三字,但它却能通过生活中一个极其普通的细节,反映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用语平白浅近,意境含蓄深厚,具有“弦外音,味外味”。黄了翁在《蓼园词选》中说:“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这段评语有助于我们对这首词的理解。
如梦令李清照翻译及赏析
导语:如梦令这首词是早期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对大自然和春天的热爱。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如梦令的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
如梦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
疏:指稀疏
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浓睡:酣睡 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译文
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猛,我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试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她说海棠花依然如旧。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赏析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文、注释、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文、注释、原文及赏析
【原文】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1。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2。
【注释】
1.卷帘人:指正在卷帘的侍女。
这两句是作者与侍女的问答。
2.绿肥红瘦:绿指绿叶,红指红花,风雨过后,绿叶更见青翠,红花却见零落,故说“绿肥红瘦”。
以上三句是纠正侍女的答话。
【译文】
昨夜风急雨骤,深深的睡梦也未解去残酒。
轻轻地问一声那卷帘人,她却说:“海棠花依旧。
”
“唉!你哪里知道,应是绿叶更肥,而红花残瘦。
”
【赏析】
一首小词,却如同一出小品,一幕小剧,后台之背景与前台之人物、空间的铺陈(由室外而窗内)、时间的流逝(昨夜至今晨)、人物的动作、神态、对话无不一一活现纸面。
甚至有情节,以情节展示不同的人物性格形象。
“昨夜雨疏风骤”所带给女主人公与“卷帘人”的,是截然不同的感受。
“卷帘人”作为女主人公的对立面而存在,他或她(赵明诚或侍女)没有女主人公那种对自然界变化的细致敏锐的感受,在他(她)的眼里风雨之后,一切如旧,而女主人公却叹口气,说:“知否,知否”(此二字之重叠,下得何其自然,如同口出,而神气皆现),“绿肥红瘦”,以色彩代替花叶,别出新意,透露了女主人公的那种悲天悯人的泛爱情调。
有此种胸怀,方有后日之易安词也。
后人评此词为“短幅巾藏无数曲折”,是也。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诗词鉴赏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诗词鉴赏《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诗词鉴赏1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宋代: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译文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
知道吗?知道吗?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注释疏:指稀疏。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鉴赏李清照这首《如梦令》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起首两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辞面勾勒写词时间与环境,昨夜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故把酒以消愁绪,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
“雨疏风骤”十分恰切地写出暮春时节,风萧萧然而雨却是疏落,渲染了词人花下醉酒的怅然之感。
即便把酒过后的酣睡浓甜,但仍难“消残酒”,写出词人此刻的慵懒惺忪。
词人唤来侍女“试问卷帘人”转折巧妙精当,灵动自然。
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地,却又不忍亲见,一个“试”字,将词人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究竟的矛盾心理,刻画得贴切入微,真实可感。
孰料,“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让词人喜出望外却又无奈黯然,“却”字道出了“卷帘人”不解词人心以及词人的意外之喜,词人的细腻委婉和侍女的粗疏淡漠形成对比。
试问”的结果——“却道海棠依旧。
”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
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
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文+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文+赏析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疏:指稀疏。
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译文】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猛,我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试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她说海棠花依然如旧。
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赏析】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
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
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
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
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
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
“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词的写法别致,侧重于从听觉方面来塑造形象并构成意境。
作者不是平铺直叙地去描写百花凋残的暮春景象,而是立足清晨醒后,从“昨夜”写起,通过“雨疏风骤”,从听觉上展开联想,然后转化为视觉形象:“绿肥红瘦”。
值得指出的是,这“绿肥红瘦”四字只不过是作者内心虚拟想象之词,它还有一个向客观现实转化的过程。
正因为这首词有一个从听觉到视觉,有一个从内心到客观现实的转化过程,所以才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便于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这首词之所以耐人咀嚼,其原因也正在这里。
其次,通过问答进行感情上的对比烘托。
这种写法,不仅语言精炼生动,结构也由此显得分外紧凑,使读者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真切感。
人物的身份、性格、教养以及感情上的细微差别也都历历在目,词也由此而显得生动活泼。
“却道”一句,写出了“卷帘人”观察上的粗疏与感情上的淡漠,它恰好衬托出作者体察的细腻与情思的深婉。
李清照著名诗词及赏析
李清照著名诗词及赏析《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其主要内容为: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
一起来赏析李清照的《如梦令》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宋代: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何况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并言,并言?应当就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
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双数两句,言面上虽然只写下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毕宿酲尚未天下消,但在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醉酒是因为惜花。
这位女词人不忍心看见明朝海棠花胡,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尝了过量的酒,直至今朝尚有余醉酒。
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
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
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
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
“试问”的结果——“却道海棠依旧。
”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
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
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
她想:“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并言?并言?应当就是绿肥红瘦。
”这既是对侍女的馈电,也像自言自语:这个贪玩的丫头,你晓得不晓得,园中的海棠必须就是绿叶茂盛、红花稀疏才就是。
《如梦令》原文译文及注释
《如梦令》原文译文及注释李清照《如梦令》原文译文及注释《如梦令》,全词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也非常充分地体现出作者对关于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如梦令》原文译文及注释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如梦令》原文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翻译及注释翻译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
我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
于是就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
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注释疏:指稀疏。
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如梦令》描写手法李清照的早期词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描写了词人闺中生活的片断。
李清照用她最擅长的白描手法渲染出了色泽浓艳,形象逼真的场景。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从这首词的可以看出李清照很擅于用简单易懂的词语渲染和形容场景,也就是李清照早期自创的白描法。
其主要内容为: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
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
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
“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全词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
《如梦令》赏析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诗词赏析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诗词赏析《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作。
这首词以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词人在雨夜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活力,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1. 如梦令:词牌名,又名“如梦令”、“忆仙姿”等。
2. 昨夜雨疏风骤:昨晚的雨虽然不大,但风却十分猛烈。
这里的“雨疏风骤”是形容夜的宁静和美丽。
3. 浓睡不消残酒:形容酒醒后仍然昏昏欲睡的状态。
这里的“浓睡”和“残酒”都暗示了词人的心情和状态。
4. 卷帘人:指侍女。
5. 海棠依旧:指海棠花仍然在。
6. 绿肥红瘦:这里的“绿肥红瘦”是指绿叶茂盛,花朵凋谢的景象,暗示了春天的逝去。
7. 知否,知否?:是词人询问的语气,意思是“你知道吗?你知道吗?”译文: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酣睡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
知道吗?知道吗?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写作背景:这首《如梦令》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当作于词人年轻时期。
那时她还是快乐的,又是酒醉的,又是充满生活情趣的活泼女子,在她身边还有一个忠诚憨厚的书童(卷帘人)。
然而几年以后,金兵南下,北宋灭亡,词人南渡,颠沛流离,丈夫病死,再加上其它等等的变故,使她的命运充满了苦难。
她后期(南渡以后)的词充满了血和泪,愁与恨,黯谈与悲怆。
而这首词所反映的,只是她早期生活中的一点小小插曲。
海棠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往往象征着美丽、高贵和青春,同时也是女性美的象征。
而在李清照的生活背景中,她的丈夫赵明诚去世较早,她独自生活,生活艰辛。
因此,她对美好的事物和回忆有着深深的眷恋,而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迷茫和担忧。
这种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对未来的迷茫,可能正是《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创作背景。
李清照 如梦令鉴赏-李清照《如梦令》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鉴赏|李清照《如梦令》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李清照《如梦令》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①浓睡不消残酒:睡得很好,但还有残余的酒意末消。
②卷帘人:指侍女。
这时她正在卷帘。
③“知否”三句:女主人纠正侍女的话说:“你知道吗?海棠不是‘依旧’,该是绿叶多,红花少了”[鉴赏提示]李清照前后期作品有显著的区别。
前期作品的反映面比较狭隘,限于闺情一类。
后期由于凄凉的身世之感深刻地影响了她的创作思想,风格突变,大都反映南渡人士辞乡别土、破国亡家的共同哀愁,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这首词以寥寥数语的对话,曲折地表达出主人翁惜花的心情,写得那么传神。
"绿肥红瘦",用语简练,又很形象化。
(1)“不消”表面上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2)“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指“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扩写昨天夜里风很大,天上落下的雨滴却显得稀疏。
想起了一些以前的事情,觉得沉闷,于是我一个人喝了点酒,可能是贪杯喝多了,头晕晕的,丫鬟便扶我到床上睡了,睡得很沉不曾醒酒。
次日醒来恰见服侍我的丫鬟卷帘进来。
我问她:“经昨夜风雨之后,外面的海棠怎么样了?”她却跟我说:“夫人,海棠还是跟以前一样。
”我摇了摇头,说道:“不对,不对。
应该是叶子变肥了,花变瘦了才对。
知道吗?”赏析这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小令,自其诞生日起至今,历来为人称赏,论者甚多,今又拈出,实有班门弄斧之嫌。
惜花伤春确为此首小词透辟出来的情愫,也为历来论者所共道。
文人伤春,自古而然。
唐孟浩然诗云:“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此乃妇孺皆知,童叟能诵的千古名篇。
词学家唐圭璋将此篇小令与《春晓》比较说:“二人时代虽不同,诗与词体格虽不同,朴素与凝炼之表现手法虽不同,但二人爱花心灵之美则完全一致,宜乎并垂不朽云。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文译文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文译文赏析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文译文赏析《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早期词作。
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
下面小编整理的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文译文赏析,欢迎阅读收藏。
【原文】:《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①,浓睡不消残酒②。
试问卷帘人③,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④。
【注释】:①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②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
③卷帘人:侍女。
④绿肥红瘦:指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译文】昨天夜里,雨点稀疏,晚风急猛,虽然酣睡了一宵,还是余醉未消。
试探地问那卷帘的侍女,她却告诉我说,海棠花还跟原先一样。
唉,你知道吗,知道吗?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赏析】这首小令是李清照的奠定“才女”地位之作,轰动朝野。
传闻就是这首词,使得赵明诚日夜作相思之梦,充分说明了这首小令在当时引起的轰动。
又说此词是化用韩偓《懒起》诗意。
韩诗曰:“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
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
”但李清照的小令较原诗更胜一筹,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少女的伤春心境。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这两句写昨夜的风很急,还淅淅沥沥的下起小雨;晚上又饮了一些酒,睡的很沉,直到早上醒来酒意还没有完全退去。
一开始就将整首词的时间、环境勾勒得十分清楚。
“雨疏风骤”十分恰当的写出了暮春的特点,风吹的紧而雨却是疏落,四个字即使人能够感受到暮春的气息。
“浓睡不消残酒”则写出了人物现在的状态,刚刚醒来略略还带些酒意,一副慵懒的模样,这种状态下最容易想起昨夜的雨疏风骤,隐隐心底还藏着些许心事,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
上下两句前者写室外,后者写室内,转折的巧妙恰当,灵动自然。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赏析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赏析1. 这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呀,就像一场突然的夏季雷雨,风吹得急,雨下得疏,仿佛连老天爷也在搞点小情绪。
就像小李在雨夜里看窗外,那风啊,呼呼地吹得让人有点心慌,这不就是昨夜那种情境嘛。
2. 这首词一开头就是风和雨,昨夜的风骤雨疏,就好像小王在晚自习结束后遇到的那阵风,把他外套的帽子都给吹跑了,雨点虽不多但总是打在人脸上,让人不舒服。
这种描写带着一种突然而至的情绪,让人觉得有些凌乱。
3. “浓睡不消残酒”这句就有意思了。
浓浓的睡意也赶不走昨晚喝下的酒劲,简直就像小李周末在家躺着,怎么睡都觉得头重脚轻的。
这种感觉特别生活化,仿佛酒气还在,连梦里都是迷迷糊糊的。
4. “试问卷帘人”那句,像不像你半夜醒来找人帮忙,懒得自己动手掀被子?词里的她不想自己动手去卷起帘子,而是要别人帮忙,这种小娇态很生动,就像小张让家人帮他开窗透气一样。
那种依赖和慵懒,真是让人觉得可爱。
5. 至于“却道海棠依旧”,这句话好有画面感。
卷起帘子一看,外面海棠花还是和昨天一样美,风雨没把它们摧残掉,就好像我们早上起来发现窗台的花依旧在,完全没有受到昨夜风雨的影响。
那种意外的安慰和喜悦,仿佛让人心头一暖。
6. 最后一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句真是点睛之笔,满满的感慨啊。
那海棠花的叶子绿得茂盛,花瓣却稀稀落落,有点像小刘看花时的感叹——“哎,这花虽然绿叶茂盛,可花都快没了”。
7. 整首词中的风雨情景,就像小周在外面淋了一场雨回来,湿漉漉的样子带着几分无奈和狼狈,却又透着一种自然的美感。
这种雨后的心情,不就是一种对生活起伏的坦然接受吗?8. “海棠依旧”的场景,就像小陈发现以前总是去的咖啡馆还在,那个熟悉的位置还没有变,一种不变的熟悉感,给人一种心安的感觉。
风雨过后依旧是熟悉的样子,像是生活中的某种恒常和依靠。
9. 词中的慵懒和不愿自己动手的感觉,就像小赵每次让别人帮他取遥控器一样,明明离得不远,但总觉得有人帮忙就更舒服。
2023年《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诗词鉴赏
2023年《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诗词鉴赏2023年《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诗词鉴赏1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宋代: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译文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
知道吗?知道吗?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注释疏:指稀疏。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鉴赏李清照这首《如梦令》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起首两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辞面勾勒写词时间与环境,昨夜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故把酒以消愁绪,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
“雨疏风骤”十分恰切地写出暮春时节,风萧萧然而雨却是疏落,渲染了词人花下醉酒的怅然之感。
即便把酒过后的酣睡浓甜,但仍难“消残酒”,写出词人此刻的慵懒惺忪。
词人唤来侍女“试问卷帘人”转折巧妙精当,灵动自然。
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地,却又不忍亲见,一个“试”字,将词人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究竟的矛盾心理,刻画得贴切入微,真实可感。
孰料,“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让词人喜出望外却又无奈黯然,“却”字道出了“卷帘人”不解词人心以及词人的意外之喜,词人的细腻委婉和侍女的粗疏淡漠形成对比。
试问”的结果——“却道海棠依旧。
”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
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赏析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赏析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赏析《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早期词作。
下面是WTT整理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赏析,供大家参考!其主要内容为: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
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
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
“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全词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
篇幅虽短,但含蓄蕴藉,意味深长,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对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栩栩如生,以对话推动词意发展,跌宕起伏,极尽传神之妙,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
后人对此词评价甚高,尤其是“绿肥红瘦”一句,更为历代文人所激赏。
【原文】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作者: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赏析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1)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疏:指稀疏。
(2)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3)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4)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词意】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猛,我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试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她说海棠花依然如旧。
是吗?是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原文: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宋代: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译文: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酣睡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却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
知道吗?知道吗?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注释:昨夜雨疏(shū)风骤(zhòu),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疏:指稀疏。
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
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赏析:李清照这首《如梦令》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起首两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辞面勾勒写词时间与环境,昨夜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故把酒以消愁绪,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
“雨疏风骤”十分恰切地写出暮春时节,风萧萧然而雨却是疏落,渲染了词人花下醉酒的怅然之感。
即便把酒过后的酣睡浓甜,但仍难“消残酒”,写出词人此刻的慵懒惺忪。
词人唤来侍女“试问卷帘人”转折巧妙精当,灵动自然。
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地,却又不忍亲见,一个“试”字,将词人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究竟的矛盾心理,刻画得贴切入微,真实可感。
孰料,“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让词人喜出望外却又无奈黯然,“却”字道出了“卷帘人”不解词人心以及词人的意外之喜,词人的细腻委婉和侍女的粗疏淡漠形成对比。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
译文
• 绿肥红瘦:这首词中“绿肥红瘦”一语,是词人李清照的创造。它以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了词人 对春天的渐渐消逝和夏天的即将来临的感慨。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此词借宿酒醒后 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 心的苦闷。全词篇幅虽短,但含蓄蕴藉,意味深长,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对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 栩栩如生,以对话推动词意发展,跌宕起伏,极尽传神之妙,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
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但是风却劲 吹不停,酣睡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 如何,她却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 样。知道吗?知道吗?这个时节应 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雨疏风骤:这首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 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 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 、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 闷。全词篇幅虽短,但含蓄蕴藉,意 味深长,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 新巧,对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栩栩如 生,以对话推动词意发展,跌宕起伏 ,极尽传神之妙,显示出作者深厚的 艺术功力。
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03 词的赏析
词的赏析
• 内容赏析:这首《如梦令》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 文学经典之一。词人通过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表达了 惜花伤春之情,展现了她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同时也流 露出内心的苦闷。全词篇幅虽短,但含蓄蕴藉,意味深长,以 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对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栩栩如 生,以对话推动词意发展,跌宕起伏,极尽传神之妙,显示出 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
词的赏析
要点一
这首词的词意解析可以分为以 下几个方面
(1)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表达了词人对花的关心和 爱惜。通过询问“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来 表达对春天渐渐消逝的感慨。(2)词中的“雨疏风骤 ”和“浓睡不消残酒”等描写,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 感受和酒后的心情。同时,“试问卷帘人”也暗示了 作者对自己命运的迷茫和无奈。(3)词中的“绿肥红 瘦”一语,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它既表现了季节的交 替,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这种极富概 括性的语言,让人感到无限的感慨和思考。
如梦令李清照赏析
如梦令李清照赏析如梦令李清照赏析引导语:李清照《如梦令》二首,下面就是小编收集的原文赏析,我们一起阅读学习吧。
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赏析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
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
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
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
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
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
“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词的写法别致,侧重于从听觉方面来塑造形象并构成意境。
作者不是平铺直叙地去描写百花凋残的暮春景象,而是立足清晨醒后,从“昨夜”写起,通过“雨疏风骤”,从听觉上展开联想,然后转化为视觉形象:“绿肥红瘦”。
值得指出的是,这“绿肥红瘦”四字只不过是作者内心虚拟想象之词,它还有一个向客观现实转化的过程。
正因为这首词有一个从听觉到视觉,有一个从内心到客观现实的转化过程,所以才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便于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这首词之所以耐人咀嚼,其原因也正在这里。
其次,通过问答进行感情上的对比烘托。
这种写法,不仅语言精炼生动,结构也由此显得分外紧凑,使读者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真切感。
人物的身份、性格、教养以及感情上的细微差别也都历历在目,词也由此而显得生动活泼。
“却道”一句,写出了“卷帘人”观察上的粗疏与感情上的淡漠,它恰好衬托出作者体察的细腻与情思的深婉。
没有这种细腻的体察与深婉的情思,是不可能写出好作品来的。
再次,成功地使用拟人化的手法。
词中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与红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渐消失。
这一句不论是在语言的提炼上还是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都是极富创造性的。
李清照如梦令译文
李清照《如梦令》译文(原文译文)《如梦令》作者: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原文译文】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猛,我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试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她说海棠花依然如旧。
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二、【原文赏析】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
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
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
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
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
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
“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词的写法别致,侧重于从听觉方面来塑造形象并构成意境。
作者不是平铺直叙地去描写百花凋残的暮春景象,而是立足清晨醒后,从“昨夜”写起,通过“雨疏风骤”,从听觉上展开联想,然后转化为视觉形象:“绿肥红瘦”。
值得指出的是,这“绿肥红瘦”四字只不过是作者内心虚拟想象之词,它还有一个向客观现实转化的过程。
正因为这首词有一个从听觉到视觉,有一个从内心到客观现实的转化过程,所以才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便于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这首词之所以耐人咀嚼,其原因也正在这里。
其次,通过问答进行感情上的对比烘托。
这种写法,不仅语言精炼生动,结构也由此显得分外紧凑,使读者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真切感。
人物的身份、性格、教养以及感情上的细微差别也都历历在目,词也由此而显得生动活泼。
“却道”一句,写出了“卷帘人”观察上的粗疏与感情上的淡漠,它恰好衬托出作者体察的细腻与情思的深婉。
没有这种细腻的体察与深婉的情思,是不可能写出好作品来的。
再次,成功地使用拟人化的手法。
词中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与红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渐消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赏析
词人前夜因惜花而醉饮,酒醒后询问窗外花事并叙写之,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少女的伤春心境,曲折委婉地表达了其惜花伤春之情,词风清丽婉转,清新隽永。
起首两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辞面勾勒写词时间与环境,昨夜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故把酒以消愁绪,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
“雨疏风骤”十分恰切地写出暮春时节,风萧萧然而雨却是疏落,渲染了词人花下醉酒的怅然之感。
即便把酒过后的酣睡浓甜,但仍难“消残酒”,
写出词人此刻的慵懒惺忪,却仍记挂着昨夜的月下海棠,敢问那醉眼朦胧间的海棠今朝是否依旧?故词人唤来侍女“试问卷帘人”转折巧妙精当,灵动自然。
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地,却又不忍亲见,一个“试”字,将词人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究竟的矛盾心理,刻画得贴切入微,真实可感。
孰料,“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让词人喜出望外却又无奈黯然,“却”字道出了“卷帘人”不解词人心以及词人的意外之喜,词人的细腻委婉和侍女的粗疏淡漠形成对比。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二度发问,亦是伤春传神之笔,“绿”代指叶,而“红”代指花,叶丰厚而花愈发孱弱,意指夏至将至,而春之易逝,道出了闺中人的伤春感怀之心境。
整篇词将词人细腻的情感心思刻画入微,明丽的辞文背后,是无尽的惆怅,只道是惘然。
篱下独醉
薄雾浓云愁永昼,玉枕纱厨凉初透。
东篱把酒香盈袖,宿酲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与君别
絮雨疏风方歇久,望君罔顾由。
何言神暗殇,冰丝戏梦,痴呓念君眸。
落窗离歌几多奏,尽穿秋影诱。
莫道不念君,泪凝残花,魂断宿酲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