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流域综合自然区划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江苏省太湖流域三级保护区范围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江苏省太湖流域三级保护区范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2.28•【字号】苏政办发[2012]221号•【施行日期】2012.12.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水电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江苏省太湖流域三级保护区范围的通知(苏政办发〔2012〕221号)南京、无锡、常州、苏州、镇江市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08年6月5日起正式施行。
根据《条例》规定,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决定将太湖湖体、木渎等15个风景名胜区、万石镇等48个镇(街道、开发区等)划入太湖流域一级保护区,将和桥镇等42个镇(街道、开发区、农场等)划入太湖流域二级保护区,太湖流域其他地区划为三级保护区,现予公布。
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事关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工程。
太湖流域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水环境综合治理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
科学划定太湖流域三级保护区,是严格执行《条例》,确保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实施分级管理,是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要手段。
太湖流域各级人民政府和省有关部门应当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要求,坚持环保优先方针,做到先规划、后开发,先环评、后立项。
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严格的环保标准,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建立科学的监控体系,积极防治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和减轻太湖湖体富营养化。
严格执行《条例》关于太湖流域三级保护区的禁止和限制性条款,切实推进一级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恢复,合理统筹二级保护区污染治理和经济发展,优化调整全流域产业结构,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负荷与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促进太湖水质根本好转。
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国家《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提出的太湖治理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太湖治理的总体部署,深入推进我省太湖治理工作,全面实现太湖治理目标,编制本实施方案。
一、江苏省太湖流域环境现状(一)流域概况太湖流域地跨苏、浙、皖、沪三省一市,是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区域,总面积36895平方公里。
历来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工农业生产发达、国民经济产值和人均收入增长幅度最快的地区之一。
流域人口约占全国的3%,GDP占全国的12%,人均GDP为全国的3.5倍。
我省太湖流域包括太湖湖体,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和丹阳市的全部行政区域,以及句容市、高淳县、溧水县行政区域内对太湖水质有影响的河流湖泊、水库、渠道等水体所在区域。
据2007年统计资料,我省太湖流域人口1664.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2.6%;GDP为12218.5亿元,占全省GDP总量的47.5%,在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二)环境现状1.污染物排放现状。
我省太湖流域2005年共排放废污水总—1 —量25.55亿立方米。
流域COD排放总量为58.60万吨/年(表1.2-1),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和工业废水,所占比重分别为40.2%和35.1%;氨氮年排放总量为6.42万吨,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所占比重均在40%左右;总氮的年排放总量为9.82万吨,农业面源比重接近50%;总磷排放总量0.58万吨/年,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比重达到66%,其次为城镇生活污染源。
2.水环境现状。
(1)太湖湖体水质现状。
2005年太湖水质为劣Ⅴ类。
东部沿岸区水质相对较好,为Ⅴ类水质,其他湖区均为劣Ⅴ类。
太湖湖体水质总氮指标为劣Ⅴ类,其次为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均满足Ⅳ类水质标准。
全湖平均为中富营养化程度,其中仅湖心区和东部沿岸区处于轻富营养水平。
2007年太湖湖体水质总体劣于Ⅴ类水质标准,总氮仍是污染最严重的指标,但是浓度相对于2005年有所降低,全湖总氮平均由3.6mg/L降低为2.6mg/L。
太湖流域的规划
416 1546 3826
5788 92
1144 2707
3943 — 165 454 619 508
2855 6987
10350
TN
35066 16353 46742
98161 6417 10308 23992
40717 23 733
1953 2709 41506 27394 72687
35965
38710
74675
氨氮、总磷、总氮排
上海
1150
放如左图所示。 143
1007
总计
215512
115836
331348
行政分区 江苏 浙江 上海
综合治理区
2010年太湖流域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情况 (吨/年)
分类
COD
NH3-N
TP
工业 城镇生活 农村面源
小计 工业 城镇生活 农村面源 小计 工业 城镇生活 农村面源 小计 工业 城镇生活 农村面源 总计
• 下表为太湖地区各城市2010年农渔业用水-排水系数调查 结果
用水总量(万吨/ 排水总量(万吨 排水系数
年)
/年)
农业 渔业
320763
238976
0.75
473459
276493
0.58
(一)规划目标年污水排放量预测
1、农(渔)业废水排放量预测 (1)基于规划基准年农业排水量数据的预测 已知规划基准年农业废水排放量,可采用以下公式:
7
2.15 2.15
0.12
6 0.1
6 0.1
总氮
5 4
5
0.1 4.2
0.08 4.4
5.2 0.08 0.07 0.0870.0850.08 4.4 4.05 4.25 4.26 4.25
太湖流域主要入湖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编制技术规范
附录 A 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目标及指标解释 .............. I 附录 B 水质及污染源监测方法 ............................ III 附录 C 污染物排放量、入河量计算方法 ..................... IV 附录 D 基础数据来源..................................... VI 附录 E 规划专家咨询小组................................ VII
4
5. 规划编制主要内容 5.1 总论 5.1.1 指导思想与编制原则 指导思想:按照国务院《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和 省政府 《江苏省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方案》 的要求, 以调整产业结构、 推进污染集中治理和提标改造为主要手段, 高标准实施工业和生活污 染源控制;以推行生态农业和循环型农业为主要措施,削减农业面源 的污染贡献;以实施河道的生态化整治为重点,提高水环境的自净能 力。统筹考虑河网地区水环境整治,控制外来污染与减少流域内污染 并重,重点削减氮磷排放总量,在较短时间内使河流水质达到功能区 划要求,削减入太湖污染物总量,改善沿河两岸居民的生活环境,实 现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编制原则: (1) 充分调查,掌握现状 (2) 统筹规划,综合整治 (3) 远近结合,标本兼治 (4) 突出重点,分类控制 (5) 团结协作,合力治污 (6) 规划评估,明确奖惩 5.1.2 规划范围与时限 (1)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确定应遵循下列原则: ①综合考虑规划河流周边水系、 水利工程分布以及污染源对河流
1
[2008]30 号; (9)《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 ,国函[2008]45 号; (10)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保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重点湖泊水环 境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8]4 号; (11)《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江苏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修正[1997]; (12)《江苏省湖泊保护条例》,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2004]; (13)《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 ,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 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修订[2007]; (14)《江苏省“十一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 ; (15)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方案的 通知》 ,苏政办发[2006]121 号; (16) 《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 , 苏政发[2007]97 号; (17)《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2003; (18) 《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 放限值》,(DB32/1072-2007) ; (19)《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 (GB18918-2002) ; (20)《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 (GB3838-2002) ; (2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 (GB8978-96) 。
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
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水中长期供求规划工作大纲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二○一二年四月目录1 概述 (1)1.1 流域片概况 (1)1.2 供水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3 规划编制背景 (18)2 规划编制指导思想及原则 (23)2.1 指导思想 (23)2.2 编制原则 (23)2.3 编制依据 (24)3规划范围及水平年 (26)3.1 规划范围 (26)3.2 规划水平年 (30)4 规划目标与任务 (30)4.1 规划目标 (30)4.2 主要任务 (31)5 规划总体思路及技术路线 (33)5.1 总体思路 (33)5.2 技术路线 (34)5.3 规划编制要求和规定 (35)6 规划主要工作内容 (37)6.1 现状水供求状况分析 (37)6.2 未来水供求态势分析 (42)6.3 水供求调配方案与总体布局 (44)6.4 重点领域及区域供水保障 (51)6.5 重点地区生态环境用水保障 (56)6.6 重点供水保障工程 (57)6.7 规划保障制度建设 (64)6.8 规划实施方案 (66)6.9 实施效果分析 (68)6.10 环境影响评价 (70)6.11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72)7 规划主要成果 (73)8 组织与分工 (74)9 进度计划 (76)附表 (79)附表2-1 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调查统计 (79)附表2-2 2001~2010年供用水量调查统计 (79)附表2-3 现状供水能力成果表 (80)附表4-1 节水量及用水效率指标 (80)附表4-2 水资源配置成果 (81)附表4-3 多年平均供水量增减平衡分析 (82)附表5-1 城市需水量预测 (82)附表5-2 城市供水保障方案 (83)附表5-3 城市群需水量预测 (84)附表5-4 城市群供水保障方案 (85)附表5-5 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需水量预测 (86)附表5-6 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供水保障方案 (87)附表6-1 河流主要控制断面生态环境需水量 (88)附表6-2 地表水退减水源调配方案 (88)附表6-3 地下水压采水源调配方案 (90)附表6-4 重要河湖生态补水保障措施 (90)附表7-1 规划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 (92)附表7-2 规划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92)附表7-3 规划新建大中型灌区基本情况 (93)附表7-4 规划重点蓄水工程 (94)附表7-5 规划重点引提水工程 (95)附表7-6 规划调水工程 (95)附表7-7 其他水源工程 (97)附表7-8 水生态修复水源置换工程 (97)1 概述1.1 流域片概况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不含台湾,以下简称“太湖流域片”),地跨苏、浙、沪、闽、皖、赣五省一市,总面积24.5万km2。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2013年修编)1、基本概况太湖流域地跨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以下简称“两省一市”),是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区域,流域面积36895平方公里。
2007年5月底暴发了太湖水危机,近年来,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太湖治理初见成效,饮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水环境质量稳中趋好。
但是,随着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和治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太湖治理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2012年4月,有关部门和地方组织技术编制形成了《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2013年修编)》。
治理方案涉及的范围包括江苏省苏州、无锡、常州和镇江4市30个县(市、区),浙江省湖州、嘉兴、杭州3市20个县(市、区),上海市青浦区练塘镇、金泽镇和朱家角镇,总面积3.18万平方公里,工程总投资1164.13亿元,治理期限为2013-2020年。
2、主要问题(1)制约太湖流域水质改善的因素依然复杂引起蓝藻大规模暴发的条件依然存在。
由于太湖湖体藻型生境已经形成,不断积累的氮、磷等营养盐有可能引起太湖蓝藻大规模暴发,这些因素的异常变化会加大防控难度。
湖体总氮浓度仍然较高,太湖流域污染物现状入河(湖)总量仍超过限制排放量,随着经济的发展,污染物排放量必然有所增加,减排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太湖生态系统退化,由草型湖泊转化为藻型湖泊,水环境容量减小,自净能力降低,恢复健康湖泊生态系统任务艰巨。
(2)农业面源已成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面源污染占污染负荷的比重逐步提高,已成为太湖治理的主要矛盾。
面源污染治理项目相对较少,且已安排的项目完成率较低。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较低,建设和运行管护中亟待解决资金、技术等瓶颈问题。
(3)结构性污染问题依然突出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型服务业发展滞后。
第二产业中,纺织、化工、冶金等重污染行业的污染物排放量仍然偏高,实施污染物减排的工业企业数量较少,用于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偏低,企业治污积极性不高,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依然尖锐。
计划及规划太湖流域2000年
计划及规划太湖流域2000年篇一:太湖流域防洪规划概要一、流域基本情况太湖流域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南翼,三面临江滨海,一面环山,北抵长江,东临东海,南滨钱塘江,西以天目山、茅山等山区为界。
太湖流域总面积36895km2,行政区划分属江省、浙江省、上海市和安徽省,分别占52.6%、32.8%、14.0%、0.6%。
太湖流域地形呈周边高、中间低的碟状地形。
其西部为山区,属天目山山区及茅山山区的一部分,中间为平原河网和以太湖为中心的洼地及湖泊,北、东、南周边受长江和杭州湾泥沙堆积影响,地势高亢,形成碟边。
西部山丘区面积7338km2,约占总面积的20%;中东部广大平原区面积29556km2,约占总面积的80%,地面高程往往低于洪水位。
太湖流域水面积为5551km2,约占流域总面积的15%,其中,湖泊面积3159km2,河道面积2392km2。
太湖湖区水面积2338km2。
太湖流域河道总长约12万km,河道密度达3.25km/km2,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是全国河道密度最大的地区,也是我国著名的水网地区。
流域内河道水系以太湖为中心,分上游水系和下游水系两个部分。
上游主要为西部山丘区独立水系,有苕溪水系、南河水系及洮滆水系等;下游主要为平原河网水系,主要有以黄浦江为主干的东部黄浦江水系(包括吴淞江)、北部沿江水系和南部沿杭州湾水系。
京杭运河穿越流域腹地及下游诸水系。
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大中城市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流域内除特大城市上海外,还有杭州、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嘉兴和湖州等大中城市以及迅速发展的众多城镇。
20XX年年末全流域人口为4533.0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3.5%。
流域工农业总产值达37999.4亿元,约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8.6%;农业总产值为846.6亿元,约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的2.5%。
国内生产总值(GdP)达21221.0亿元,约占全国的11.6%,人均GdP为46800元,其中,上海、杭州、苏州、无锡、太仓和张家港等市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
太湖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研究
当前,我国水体管理正处在从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 治理向水生态管理转变的过程中,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 护都要考虑到水生态系统的基本要求,而水生态系统具 有区域性与层次性特征,客观上要求建立以水生态功能 分区为基础的管理技术体系[1]。水生态功能分区是依据 河流生态学中的格局与尺度理论,反映流域水生态系统 在不同空间尺度下的分布格局,基于流域水生态系统空 间特征差异,结合人类活动影响因素而提出来的[2-4],实 质上就是划分出反映水生态系统空间特征差异与环境相 互关系的区域单元[5]。
9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19,25(19)
太湖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研究
胡开明 陆嘉昂 冯 彬 常闻捷 巫 丹
(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 210036;江苏省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36)
摘 要:水生态功能分区的目的是实现中国流域的“分区、分类、分级、分期”管理的精细管理理念,综合考虑
Hu Kaiming et al. (Jiangsu Provincial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Nanjing 210036,China;Jiangsu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Nanjing 210036,China) Abstract:The purpose of aquatic ecological function regionalization is to achieve the management goal of“partition, classification,grading and staging”for Chinese basin.Considering the physical,chemical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 tics of aquatic ecosystem structure inLake TaihuBasin,regionalization index systemwas constructed.Through analyz⁃ ing the basic spatial data and the survey data of the watershed ecosystem characteristics with the Spatial analysis function of Arc GIS and Mathematical methods such as cluster analysis,the division methods of aquatic ecological function regionalization in Lake TaihuBasin had been ke TaihuBasin was divided into 49 regions(includ⁃ ing 43land regions and 6 lake regions).The direction of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for aquatic ecological environ⁃ ment in Lake Taihu Basin is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This study also provides technical support for man⁃ agement of water-land integration as well as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in the research area. Key words:Lake Taihu Basin;Aquatic ecological function regionalization;Aquatic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anage⁃ ment;Regionalization index system
太湖流域简介
东浦路铁路 9157
815
7 180
8 15 0
从表 2 可以看出 , 晋安河下游侧基本不 会出现涝灾 , 涝 灾主要集中在中上游 。晋安河中上游两岸加高岸 墙 (岸墙高 度控制在 112m 以下) 工程实 施后 , 基本 可以解 决晋安河 的 涝水漫溢问题 。晋安河实施卡口段拓宽以及 清障整治后 , 设
太湖流域呈 周边高 、中 间低 的碟状 地形 。西 部为 山区 , 属天目山山区及茅山山区的一部分 , 中间为平原 河网和以太 湖为中心的洼地及湖泊 , 北 、东 、南周边受长 江和杭州湾 泥 沙堆积影响 , 地势高亢 , 形成 “蝶边”。
流域内太湖及 主要 湖泊湖 底高程 一般 为 110m 。中东 部 洼地包括阳澄淀泖 、青松 、嘉 北等地 区地 面高程 一般 为 3m ~415m, 最低处仅 215m~3m, 其他平原 区地面高程 为 5m 。 西部山丘区 丘陵 高程 约 10m ~30m, 山 丘高 程一 般 200m ~ 500m 。最高峰天目山主峰高程约 1500m 。
水 利 科 技 20 08 年第 2 期
(3) 琴亭湖作为上游蓄滞洪域 , 可利用 其作为前池 , 在 晋安河的河口处设置排涝站 , 将上游的涝水通过 排涝站抽排 至晋安河高渠排至光明港 , 强制降低琴亭湖 水位 , 从而降低 五四 北利 嘉片 的 涝 水位 。同时 , 拓宽 整 治 琴亭 湖 上游 的 河 道 , 以提高五四北利嘉片的排涝标准 。
计涝水位将进一步降低 , 可 以达 到 20 年一 遇涝 水不漫 溢的 排涝标准 。由于涝水位抬高 , 必然因水位壅高造成 五四北利 嘉片受涝 , 必须进行分级降低涝水位 。因此 , 分区排涝 、改 造晋安河为排涝高渠方案的建设思路是可行的 。 4 结语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2013年修编)1、基本概况太湖流域地跨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以下简称“两省一市”),是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区域,流域面积36895平方公里。
2007年5月底暴发了太湖水危机,近年来,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太湖治理初见成效,饮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水环境质量稳中趋好。
但是,随着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和治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太湖治理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2012年4月,有关部门和地方组织技术编制形成了《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2013年修编)》。
治理方案涉及的范围包括江苏省苏州、无锡、常州和镇江4市30个县(市、区),浙江省湖州、嘉兴、杭州3市20个县(市、区),上海市青浦区练塘镇、金泽镇和朱家角镇,总面积3.18万平方公里,工程总投资1164.13亿元,治理期限为2013-2020年。
2、主要问题(1)制约太湖流域水质改善的因素依然复杂引起蓝藻大规模暴发的条件依然存在。
由于太湖湖体藻型生境已经形成,不断积累的氮、磷等营养盐有可能引起太湖蓝藻大规模暴发,这些因素的异常变化会加大防控难度。
湖体总氮浓度仍然较高,太湖流域污染物现状入河(湖)总量仍超过限制排放量,随着经济的发展,污染物排放量必然有所增加,减排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太湖生态系统退化,由草型湖泊转化为藻型湖泊,水环境容量减小,自净能力降低,恢复健康湖泊生态系统任务艰巨。
(2)农业面源已成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面源污染占污染负荷的比重逐步提高,已成为太湖治理的主要矛盾。
面源污染治理项目相对较少,且已安排的项目完成率较低。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较低,建设和运行管护中亟待解决资金、技术等瓶颈问题。
(3)结构性污染问题依然突出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型服务业发展滞后。
第二产业中,纺织、化工、冶金等重污染行业的污染物排放量仍然偏高,实施污染物减排的工业企业数量较少,用于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偏低,企业治污积极性不高,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依然尖锐。
太湖流域水环境功能区划及其关键问题
▲HUANJINGYUFAZHAN191太湖流域水环境功能区划及其关键问题施红英(湖州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浙江 湖州 313000)摘要:河湖功能区划是增强太湖流域水环境管理的一项新研究。
在自然经济属性相对统一的地区,河流功能否根据河道的空间分异性来划分。
正是因为这一特征,人们应用区域层面的河湖功能区划的概念来建成由要素层、区划层和功能层组成的区域层面河湖功能区划体系,并分析了区划的方法和步骤,在太湖流域每个区域进行了河湖功能区划的实施。
本文首先叙述了太湖流域水环境功能区划体系及意义,其次分析了太湖流域水环境功能区划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最后提出了几点完善措施。
关键词:太湖流域;水环境;功能区划;关键问题中图分类号:X8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9)01-0191-02DOI:10.16647/15-1369/X.2019.01.111Water environmental function zoning and its key issues in Taihu Lake BasinShi Hongying(Huzho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onitoring Center Station,Huzhou Zhejiang 313000,China)Abstract: The functional zoning of rivers and lakes is a new study to enhance water environment management in the Taihu Basin. In areas where natural economic attributes are relatively uniform, river functions cannot b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rivers. It is precisely because of this feature that people use the concept of river-lake functional zoning at the regional level to construct a regional-level river-lake functional zoning system consisting of elemental, zonal and functional layers, and analyze the methods and steps of zoning in Taihu Lake. The implementation of river and lake functional zoning was carried out in each area of the basin. This paper first describes the water environment functional zoning system and significance in the Taihu Basin, and then analyzes the key problems in the water environment functional zoning of the Taihu Lake Basin. Finally, several improvement measures are proposed.Key words:Taihu Basin;Water environment;Functional zoning;Key issues根据太湖流域水环境功能区的相关调整,主干河流及一级支流的目标并没有降低,在此基础上,功能区数量由以往的116个调整到112个,区划河道长度从1166.5km 增加了42.6km,如今已是1209.1km;饮用水保护区河段长度则从296.3km 减少到184.1km,Ⅰ类目标水质河道从24.5km 增加到26.9km,Ⅱ类目标水质河道从333.1km 减少到299km,Ⅲ类目标水质河道从808.9km 增加到883.2km。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二○○八年四月目录第一章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第一节 太湖流域概况 (1)一、自然概况 (1)二、社会经济概况 (2)第二节 水环境状况 (5)一、污染源现状 (5)二、水质状况 (11)第三节 2007年供水危机概况 (18)一、事件发生过程 (18)二、发生供水危机的原因 (19)第四节 近十年太湖治理的成效与经验教训 (20)一、治污措施及成效 (20)二、主要经验 (27)三、主要问题和教训 (29)第五节 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及紧迫性 (31)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 (31)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32)三、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恢复和维系太湖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紧迫任务 (32)四、是积极探索新路子,为全国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经验的现实需要 (33)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34)第一节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34)一、指导思想 (34)二、基本原则 (34)第二节 水环境治理的基本思路 (36)第三节 总体目标 (37)一、水质主要控制指标 (38)二、近期目标 (38)三、远期目标 (39)第三章 保障饮用水安全 (40)第一节 城乡饮用水安全建设 (40)一、水源地建设 (40)二、完善区域供水安全保障体系 (41)三、加快自来水厂深度处理工艺改造 (41)四、建设饮用水安全监测系统和预警体系 (41)第二节 供水危机的防范与应急 (41)一、拉网式排查污染源,采取必要的限排措施 (42)二、开展蓝藻打捞作业 (42)三、适时“引江济太”,扩大水环境容量 (43)四、完善自来水应急处置和净化措施 (43)五、增加水体监测断面和检测频次 (43)六、制定周密的水污染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44)第四章 水环境综合治理的主要任务 (45)第一节 污染物总量控制 (45)一、综合治理区水环境容量(纳污能力) (46)二、综合治理区限制排污总量 (47)三、综合治理区污染物允许排放量 (48)四、建立污染物排放总量考核制度 (49)第二节 调整产业结构与优化产业、城乡布局 (49)一、调整产业结构 (49)二、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52)三、优化城乡布局 (53)第三节 强化工业点源污染治理 (54)一、严格控制工业点源 (54)二、治理船舶污染,提高事故应急能力 (55)第四节 统筹城乡污水和垃圾处理 (55)一、城镇污水处理 (55)二、城乡垃圾处理 (56)三、乡村生活污水处理 (57)第五节 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57)一、绿色农业工程 (58)二、畜禽养殖 (58)三、水产养殖 (58)第六节 加强生态修复及建设 (59)一、湿地保护、恢复与重建 (59)二、岸线治理 (60)三、生态林建设和水生态修复 (60)四、科学清淤 (60)第七节 提高太湖流域水环境容量(纳污能力) (60)一、扩大引江济太工程规模 (61)二、提高出湖过水能力 (61)三、加强“引江济太”调水管理 (61)第八节 节水减排建设 (62)一、倡导农业节水 (62)二、推进工业节水 (62)三、建设节水防污型城镇 (63)第九节 制定严格的标准与制度 (63)一、提高废污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63)二、建立、健全工业企业环保准入制度 (64)三、制定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标准 (65)第十节 强化科技支撑作用 (65)一、现有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66)二、关键技术的研究和综合集成 (66)三、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研究 (66)第十一节 完善监测和执法体系 (66)一、建立健全流域水环境监测体系 (67)二、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体系 (68)三、湿地监测能力建设 (68)四、水环境预警系统建设 (68)五、完善执法体系 (69)第五章 重点治理区项目和工程 (70)第一节 饮用水安全项目 (70)一、水源地改造和水源地保护项目 (70)二、多水源供水和区域应急备用水源建设项目 (71)三、区域联合供水项目 (71)四、自来水深度处理改造项目 (72)第二节 工业点源污染治理项目 (72)一、整治、淘汰落后企业 (72)二、工业污染治理项目 (73)第三节 城镇污水处理及垃圾处置项目 (74)一、改造现有污水处理项目 (74)二、新、扩建污水处理厂 (75)三、建设和完善污水收集管网 (75)四、城镇生活垃圾处置项目 (75)五、村庄污水及垃圾处置项目 (75)第四节 面源污染治理项目 (76)一、种植业治理项目 (76)二、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利用工程 (77)三、水产清洁养殖工程 (78)四、乡村清洁工程 (79)第五节 提高水环境容量(纳污能力)引排工程 (80)一、走马塘拓浚延伸工程和望虞河西岸控制工程 (80)二、太嘉河(太湖—嘉兴)工程 (80)三、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 (81)四、新沟河延伸拓浚工程 (81)五、平湖塘延伸拓浚工程 (81)六、望虞河后续工程 (82)第六节 生态修复项目 (82)一、湿地保护、修复与重建 (82)二、生态保护带建设 (84)三、水体生态修复 (85)四、西太湖综合整治工程 (86)五、东太湖综合整治工程 (86)第七节 河网综合整治 (86)一、环太湖河道整治工程 (86)二、河网清淤 (87)三、船舶污染控制 (88)第八节 节水减排建设项目 (89)一、农业节水重点工程 (89)二、工业节水示范工程 (89)三、城镇生活节水重点工程 (89)第九节 监管体系建设项目 (89)一、国家级站网建设 (90)二、流域水环境监测信息共享平台 (90)三、地方水环境信息共享平台 (92)四、省市区站网和能力建设 (92)五、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体系建设 (93)六、湿地监测能力建设 (93)第十节 科技支撑研究项目 (93)第六章 一般治理区主要项目和工程 (96)第一节 饮用水安全项目 (96)第二节 点源污染治理项目 (97)第三节 城镇污水处理及垃圾处置项目 (97)一、改造现有污水处理厂 (97)二、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 (98)三、建设和完善污水收集管网 (98)四、生活垃圾处理项目 (98)第四节 面源污染治理项目 (99)一、种植业治理项目 (99)二、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利用工程 (99)三、水产清洁养殖工程 (100)四、乡村清洁工程 (100)第五节 提高水环境容量(纳污能力)引排工程 (100)第六节 生态修复项目 (101)一、湿地保护与修复 (101)二、生态林建设 (101)三、湖泊清淤 (101)第七节 河网综合整治项目 (101)第八节 节水减排建设项目 (101)第七章 投资匡算与工程占地 (102)第一节 投资编制依据 (102)第二节 总投资 (103)一、总投资及构成 (103)二、筹资渠道 (103)第三节 重点治理区投资 (107)第四节 一般治理区投资 (109)第五节 治理项目用地 (111)第八章 综合治理效益分析 (112)第一节 环境效果分析 (112)一、生态系统功能增强 (112)二、污染物量削减 (112)三、污染负荷预测与削减能力综合分析 (114)第二节 投资效果分析 (115)一、饮用水安全项目 (115)二、工业污染源治理项目 (116)三、城镇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置项目 (116)四、面源污染治理项目 (116)五、提高水环境容量引排项目 (117)六、生态修复项目 (117)七、河网综合整治项目 (117)八、节水减污项目 (117)九、监管体系建设项目 (117)十、科技支撑研究项目 (118)第三节 社会效益分析 (118)一、保障饮用水安全,有利于维护城乡社会稳定 (118)二、加快产业优化升级,促进节水减污 (118)三、完善城镇治污基础设施,有利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119)四、加强农村综合治理,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19)五、积累经验,为河湖综合治理起示范作用 (119)六、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120)第九章 管理体制与保障机制 (121)一、健全管理体制,明确责任分工 (121)二、严格标准体系,完善相关法规 (124)三、提升监管能力,切实强化执法 (124)四、利用价格杠杆,完善收费制度 (125)五、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 (127)六、引入市场手段,创新运营机制 (128)七、加强科技攻关,推广适用技术 (128)八、夯实前期工作,强化项目管理 (129)九、促进公众参与,开展舆论监督 (130)附件: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治理项目汇总前 言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腹地,总面积3.69万平方公里,人口密集,经济发达。
太湖流域_精品文档
太湖流域太湖位于中国长江流域,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
太湖流域是指太湖及其周边地区的区域范围,涵盖了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四个省市。
太湖流域是一个具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的地区,拥有独特的地理景观和生态环境。
本文将介绍太湖流域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人文历史以及现代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太湖流域地理特征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下游地区,陆地面积约为3.8万平方公里,水域面积约为2.4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重要的内陆湖泊之一。
它由太湖及其周边地区组成,包括苏州、无锡、南京、常州、扬州等城市。
太湖流域地势起伏,分布着若干山脉和丘陵,其中最高点为南京市的紫金山,海拔约为450米。
太湖是太湖流域的核心,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
太湖水域广阔,湖面面积约为2338平方公里。
太湖周围有许多岛屿,如太湖三岛(东山岛、西山岛、中山岛)、马山岛等等。
太湖的湖泊水质清澈,且丰富的湖泊资源使太湖成为渔业、养殖业以及旅游业的重要基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太湖流域生态环境太湖流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太湖湖泊水质清澈、湖内水草丰茂,为鱼类和水生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太湖流域不仅拥有湖泊资源,还拥有很多湿地、河流和山地等自然景观。
例如,位于苏州的阳澄湖就是太湖流域重要的湿地,被誉为“东方之湖”。
然而,太湖流域的生态环境也面临一些挑战。
由于城市化的进程和工业发展,大量的污水和废物被排放到太湖和其流域区域,导致湖泊水质遭受污染。
此外,河流的水量减少和水流的不畅,也对太湖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保护太湖流域的生态环境,减少污染和保护水资源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太湖流域的人文历史太湖流域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地区,拥有丰富的人文历史遗迹。
在太湖流域的周边地区,人类的活动可追溯到数千年前。
例如,在苏州市区的狮子林就有一座古老的园林,建于元代,被誉为江南园林的代表之一。
此外,苏州还有许多古典园林,如拙政园、留园等,它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太湖流域防洪规划概要
一、流域基本情况太湖流域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南翼,三面临江滨海,一面环山,北抵长江,东临东海,南滨钱塘江,西以天目山、茅山等山区为界。
太湖流域总面积36895km2,行政区划分属江省、浙江省、上海市和安徽省,分别占52.6%、32.8%、14.0%、0.6%。
太湖流域地形呈周边高、中间低的碟状地形。
其西部为山区,属天目山山区及茅山山区的一部分,中间为平原河网和以太湖为中心的洼地及湖泊,北、东、南周边受长江和杭州湾泥沙堆积影响,地势高亢,形成碟边。
西部山丘区面积7338km2,约占总面积的20%;中东部广大平原区面积29556km2,约占总面积的80%,地面高程往往低于洪水位。
太湖流域水面积为5551km2,约占流域总面积的15%,其中,湖泊面积3159km2,河道面积2392km2。
太湖湖区水面积2338 km2。
太湖流域河道总长约12万km,河道密度达3.25km/km2,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是全国河道密度最大的地区,也是我国著名的水网地区。
流域内河道水系以太湖为中心,分上游水系和下游水系两个部分。
上游主要为西部山丘区独立水系,有苕溪水系、南河水系及洮滆水系等;下游主要为平原河网水系,主要有以黄浦江为主干的东部黄浦江水系(包括吴淞江)、北部沿江水系和南部沿杭州湾水系。
京杭运河穿越流域腹地及下游诸水系。
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大中城市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流域内除特大城市上海外,还有杭州、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嘉兴和湖州等大中城市以及迅速发展的众多城镇。
2005年年末全流域人口为4533.0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3.5%。
流域工农业总产值达37999.4亿元,约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8.6%;农业总产值为846.6亿元,约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的2.5%。
国内生产总值(GDP)达21221.0亿元,约占全国的11.6%,人均GDP为46800元,其中,上海、杭州、苏州、无锡、太仓和张家港等市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
江苏省政府关于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区划(试行)的批复
江苏省政府关于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区划(试行)
的批复
【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自然保护行政区划与地名
【发文字号】苏政复[2016]40号
【发布部门】江苏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6.04.17
【实施日期】2016.04.1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1
江苏省政府关于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区划(试行)的批复
(苏政复〔2016〕40号)
南京、无锡、常州、苏州、镇江市人民政府,省各有关部门:
省环保厅、省太湖办《关于报请批准〈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区划(试行)〉的请示》(苏环办〔2016〕48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区划(试
1 / 1。
2022年教学教案 《太湖流域》优秀教案
太湖流域自然地理太湖流域面积36900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包括江苏省苏南地区,浙江省的嘉兴、湖州二市及杭州市的一局部,上海市的大局部。
其中江苏省占53%,浙江省占%,上海市占%,安徽省占%。
太湖流域以平原为主,占总面积的4/6,水面占1/6,其余为丘陵和山地。
三面临江滨海,西部自北而南分别以茅山山脉、界岭和天目湖与秦淮河、水阳江、钱塘江流域为界。
地形特点为周边高、中间低。
中间为平原、洼地,包括太湖及湖东中小湖群、湖西洮鬲湖及南部杭嘉湖平原,西部为天目山、茅山及山麓丘陵。
北、东、南三边受长江口及杭州湾泥沙淤积的影响,形成沿江及沿海高地,整个地形成碟状。
流域内太湖及主要湖泊湖底高程一般为米,中东部洼地包括阳澄淀泖、青松、嘉北等区地面高程一般为3~米,最低处仅~3米,其它平原区地面高程为5~8米,西部山丘区丘陵高程约10~30米,山丘高程一般200~500米,最顶峰天目山主峰高程约1500米。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
气候太湖流域位于中纬度地区,属湿润的北亚热带气候区。
气候具有明显的季风特征,四季清楚。
冬季有冷空气入侵,多偏北风,寒冷枯燥;春夏之交,暖湿气流北上,冷暖气流遭遇形成持续阴雨,称为“梅雨〞,易引起洪涝灾害;盛夏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晴热,此时常受热带风暴和台风影响,形成暴雨狂风的灾害天气。
流域年平均气温15℃-17℃,自北向南递增。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81mm,其中60%的降雨集中在5-9月。
降雨年内年际变化较大,最大与最小年降水量的比值为倍;而年径流量年际变化更大,最大与最小年径流量的比值为倍土壤由于气候地带性变化的影响,太湖流域丘陵山区的地带性土壤相应为亚热带的黄棕壤与中亚热带的红壤。
非地带性土壤有三类,其中滨海平原盐土分布于杭州湾北岸与上海东部平原,冲积平原草甸土分布于沿江广阔的冲积平原;沼泽土分布于太湖平原湖群的沿湖低地。
耕作土壤主要为水稻土。
植被太湖流域的自然植被主要分布于丘陵山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3 西苕溪河谷平原区,主要平原农业景观。
a4 天目山山地丘陵区,是太湖流域海拔最高的山区,主峰一带山地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景观垂直分异明显,基带景观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上依次为混交林与落叶阔叶林。
b 太湖平原地区
本地区景观类型主要包括高平田、平田与圩田等农业景观和湖泊、滩地、洲地与丘陵等。选取无霜期、≥10C活动积温、平均极端最低气温和最低气温≤0C的日数表示一个区域的热量状况与越冬条件,采用热量条件评价指数作区域之间的比较分析,鉴别地带性气候特征与海陆相对位置引起的差异。以景观类型空间组合与热量条件的一致性为主要依据,划分出7个自然区。
B、合自然区划
本区具有由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断变性特征。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的具体界线划分,历来有很多不同意见。太湖流域综合自然区划只作两级划分,省略了自然地带:一级区相当全国区划的四级区,称为自然地区;二级区相当于全国区划的五级区,称为自然区。自然地区主要是根据地貌等非地带性因素及其在地带性因素上的反映划分的,划分出2个一级区,即西部由山地丘陵地区与太湖平原地区。自然区的划分,统一考虑了地带性因素与非地带性因素,每个自然区具有独特的土地类型空间组合,划分出11个自然区。
太湖流域综合自然区划
--------------------------------------------------------------------------------
发布时间:2008-09-09 12:09:28 浏览次数:333
综合自然区划综合反映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太湖流域综合自然区划的主要依据是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地貌因素引起的非地带性分异是很明显的。占太湖流域面积20%的丘陵山地主要分布于西部边缘与西南部,中山、低山、丘陵、岗地与河谷平原的不同组合形式,构成不同的自然区域。平原面积占75%,平原地貌特征的不同,导致自然景观有较大的差异。平原地势周围高中间低,以太湖水域为中心构成碟形洼地,包括三角洲高爽平原、滨海平原、水网平原、湖荡平原与高亢原等类型。不同的平原地貌单元,地面组成物质、河网特征、地下水位、土壤类型的组合等均有显著差异,构成具有不同地理环境结构的自然区域。
a1 茅山低山丘陵岗地区,是太湖流域热量条件最差的区域,≥10C活动积温比南部少200C左右,自然植被与土壤反映北亚热带的特征。
a2 宜溧低山丘陵区,位于江苏、浙江两省交界,具有中亚热带特征,毛竹林与杉木林广泛分布,马尾松林含有多种常绿阔叶树种,不同于北亚热带的马尾松林,在环境条件优越的沟谷有常绿阔叶林分布。
A、自然条件的综合特征与地域差异
生物气候的南北过渡,以平原为主的地形,江河湖海的水体调节,是太湖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三个基本特点,自然条件的综合特征与地域分异反映了这三个方面的相互作用。由于气候地带性变化的影响,本区丘陵山地的地带性土壤相应为亚热带的黄棕壤与中亚热带的红壤。丘陵山地的现存自然植被,从北向南植被组成与类型渐趋复杂,长绿树种逐渐增多。北部为北亚热带地带性植被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宜溧山区与天目山区均有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但宜溧山区的常绿阔叶林含有不少落叶树种,不同于典型的常绿阔叶林。广大平原地区,残丘零星分布,地带性土壤与植被的分布不连续,通过农作熟制与热量条件关系的分析,反映地带性因素的变化。本区平原种植业以稻麦一年两熟为主,东南部分布有稳定的双季稻,特别是杭嘉湖地区是太湖平原热量资源最丰富的区域,双季稻的安全生长期在160天左右。
b1 北部沿江平原区;
b2 湖西平原区;
b3 苏锡平原区;
b4 阳澄淀泖湖荡平原区;
b5 东部沿江沿海平原区;
b6 太湖及湖滨丘陵区;
b7 杭嘉湖平原区;
太湖及湖滨丘陵区和杭嘉湖平原区是太湖平原地区热量条件最优越的区域。苏锡平原与东部沿江沿海平原地形平坦、河网稠密、土质肥沃。阳澄淀泖区湖荡弥补、地势低洼,地处太湖下游,排水不良。北部沿江平原区与湖西平原区的热量条件次于其他地区,但稻麦两熟热量有余。
太湖平原的东北与东南外围有长江口与杭州湾水体环绕,平原中部为水面面积有2338.11平方公里的太湖,水体的调节作用是地域分异因素之一。平原东部夏季高温日数少于西部,冬季严寒日数相对较少,作物越冬条件优于西部。平原残丘上有典型的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而平原西部边缘茅山地区的混交林只含少量常绿乔木,这也反映气候条件山海向陆逐渐变化。太湖水体对沿湖气候起调节作用,吴县光福、越溪有常绿阔叶林分布,东西洞庭山普遍分布柑桔、枇杷、杨梅等常绿果园,栽培历史悠久。
a 西部山地丘陵地区
本地区是太湖上游水源地,南溪水系与苕溪水系是太湖的两个主要水源。亚热带丘陵山区景观,反映这个区域的相对一致性,广泛分布毛竹林、马尾松;林、杉木林、针阔混交林、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磷以及茶园等景观类型。区域的内部差异,反映地貌类型的空间组合与地带性变化,划分出4个自然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