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穴方法参考
配穴方法(针灸配穴处方)
配穴方法(针灸配穴处方)针灸配穴处方→ 配穴方法是指在选穴的基础上,根据各种不同病证的治疗需要,选择具有协调作用的穴位配伍而成处方。
1. 按部配穴是结合身体一定部位进行配穴的形式。
它有上下配穴法、前后配穴法、左右配穴法和远近配穴法四种。
[上下配穴法]含义:取人体的上部(上肢和腰部以上)和下部(下肢和腰部以下)穴相配。
举例:牙痛:上取合谷,下取内庭;心胸胃病:上取内关,下取公孙。
[前后配穴法]含义:又称“腹背阴阳配穴法”,是以身体前后部位所在腧穴相互配伍的方法。
《内经》中称“偶刺”。
举例:俞募穴相配:胃俞配中脘,脾俞配章门;卒中:人中配风府;音哑:哑门配廉泉。
[左右配穴法]含义:又称“交经缪刺法”,与“巨刺”、“缪刺”相似,即采取左右交叉取穴或左右对称取穴的方式配穴。
依据:以经脉循行交叉的特点为取穴依据。
举例:左面瘫:取右合谷。
右偏头痛:取患侧太阳、头维配健侧外关、足临泣。
右肩痛:取左肩髎。
[远近配穴法]含义:病变近部和远部选穴配合使用。
依据:腧穴的局部治疗作用和远端治疗作用。
举例:眼疾:近取睛明、承泣;远取光明、合谷胃病:近取胃俞、中脘;远取内关、公孙、足三里。
2. 按经配穴即按经脉的理论和经脉之间的联系配穴。
有本经配穴法、表里经配穴法、同名经配穴法、子母配穴法和交会经配穴法。
[本经配穴法]含义:指某一脏腑、经脉发生病变,未及他脏他脉即选取本脏腑经脉腧穴配伍成方。
依据:“不盛不虚以经取之”举例:肺病取中府、列缺、太渊、尺泽。
[表里经配穴法]含义:即阳经有病取其相表里的阴经,阴经病变,可同时取其相表里的阳经治疗。
依据:以脏腑经脉的阴阳表里的关系为依据。
举例:盗汗:阴郄(心经)配后溪(小肠);遗尿:肾俞、委中(膀胱)配太溪(肾)。
[同名经配穴法]含义:是指手足经脉同名经腧穴相配。
依据:同名经“同气相通”,同名经可交会灌注。
举例:前头痛取合谷配解溪(手足阳明经)失眠取神门、照海(手足少阴经)[子母经配穴法]含义:根据“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治疗原则。
针灸常用配穴法
针灸常用配穴法临床治疗疾病的时候,并不是单纯的取某一个穴,组方包括应用特定穴、其他的经穴、还有奇穴,前面都有复习。
临床当中,应用针灸或是中药的时候是一样的,没有说单打独斗的,必须要有君臣佐使的配伍层次,遵循中医的处方原则,针之理即药之理。
这样的话,在治疗疾病的时候就涉及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穴位配伍的问题,我们应用针灸治疗疾病的时候,哪怕是相同的处方,但是针刺的时候有的这个穴为主,也可能另外一个穴为主,这里就涉及配穴法的问题。
配穴方法有很多,要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个就是根据脏腑辨证,第二根据八纲辨证,第三根据经络辨证,这些是我们临床当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如果辨证不准确,那么配穴、取穴肯定就会出现差错,导致的后果就是治疗效果不好,即使有效,但是跟基础理论无法吻合,这种情况,只能是偶尔取效,最大的问题是疗效不可重复。
反之,当辨证准确,符合中医的理法方穴术各层次理论的时候,疗效才具有可重复性。
所以说要掌握在辨证的基础上,合理的准确的使用配穴方法。
之前我们一直在讲微针强通法,但是大家对于这个微针强通法概念很模糊,现在我们总结一下,微针强通法是一种基于中医基础理论的针灸辨证法,目的是通过学习微针强通法之后,能做到在辨证准确基础上的标准化治疗,并且疗效确切、可重复。
可以广义的理解为,微针强通法就是一本“毫针治疗学”。
常用的配穴方法是以下几种:第一俞募配穴,第二原络配穴,在原络配穴法里面有一个主客原络配穴的方法,第三根据体表位置的配穴方法,一般包括前后配穴、上下配穴、表里配穴,以上这些是最主要的。
首先介绍俞募配穴,俞募配穴主要是在辨证以后,取相应的背俞穴和募穴,基本上取的本脏和本经的背俞穴和募穴,以治疗本脏的疾病为主,这里我们复习一下背俞穴和募穴的定义,背俞穴是脏腑精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募穴是脏腑精气汇集于胸腹部的穴位。
那好,我们说这个募穴,都是某脏某腑的募穴,而不说某经的募穴,这时候就明白了,俞募配穴法主要用于脏腑疾病,或者是由脏腑功能发生变化衍生出来的其他疾病。
针灸配穴
百会:配①四神聪——神经衰弱,尤其失眠症。配②风池——后头痛,巅顶痛即血管性头痛。配③关元、三阴交——子宫脱垂(阴挺)。配④灸百会一穴——治美尼尔氏综合症(眩晕)加二间效更佳。
上星:配①上星透百会,头维透角孙、四白——血管性痴呆。配②攒竹、肝俞——球结膜炎。配③头维、四白——帕金森氏病。配④风池——鼻出血(倒经)、(血管硬化的鼻出血)
足三里:配①丰隆——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便秘。配②各种免疫机能低下引起的疾病。配③风池、四白、哑门——多发性硬化症,帕金森氏症。配④曲池、风池、大椎、中脘、三阴交——运动神经元疾病(早期效佳)。配⑤天枢、中脘——治疗脾胃不合诸症,消化不良,胃脘痛,胃、十二指肠球溃疡,各种慢性胃炎。
太渊:配①列缺、孔最——急性支气管炎。配②人迎——无脉症。配③太冲、球后——视神经萎缩。
后溪:配①大椎加刺络法——臂丛神经痛。配②尺泽、极泉——尺、桡、正中神经麻痹。配③绝骨——颈部肌肉损伤(落枕)。配④申脉、印堂——癫证。
三阴交:本身有良好的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痛经和调理月经的作用。配①中脘、内关、印堂、百会——治疗郁证。配②阴陵泉——低蛋白浮肿,早期肝硬化水肿,淋巴管梗塞性下肢浮肿。配③归来——输卵管原发或继发性不孕症。
环跳:配①大肠俞、阳陵泉、委中——坐骨神经痛。配②足三里、解溪、三阴交——下肢麻痹及肌萎缩性疾病。配③梨状肌损伤是环跳穴主治特长。
阳陵泉:配①日月、丘墟、肝俞、胆俞——胆结石、胆囊炎、胰腺炎。配②阴陵泉——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配③绝骨加局部排刺——颈前肌萎缩症。配④委中、阴陵泉——腓总神经损伤。
合谷:配①四神聪,加局部刺络——面积痉挛。配②阳白、太白、四白及经筋刺法——面神经麻痹后遗症(病久6个月以上经各种方法治疗不愈病例)。配③为外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常用的配穴。
3第三节配穴法
3第三节配穴法第三节配穴法配穴是针灸治病的处方,可单用一穴,也可用多穴配伍,与药物治病的单方和复方一样,要根据病情的需要而定。
一、远隔配穴法.是在病症的远隔部位循经选穴治病的方法。
适用于全身各种病症,对剧烈疼痛和痉挛效果好。
1.循经配穴:是循病变本经穴位配穴的方法,全身各症都可使用。
如心悸不安配神门、内关;咳嗽气喘配尺泽、太渊。
2.异经配穴:是本经有病,取其互为表里或其它有关经穴位配用的方法。
多用于复杂的病症。
如肺热咳喘,口干咽痛配大肠经合谷、商阳;水不涵木,肝阳上亢配肾经阴谷、复溜。
3.原络配穴:详见特定穴中原络穴一节。
4.上病取下,下病取上配穴:是上面有病取下面,下面有病取上面穴位配穴的方法。
如胃脘痛取足三里、内庭;牙痛取合谷;下肢瘫痪取肾俞、关元俞、秩边;手指无力取肩锅、曲池。
5.左病取右,右病取左配穴法:通常称为健侧取穴。
《内经》有巨刺和缪刺之称。
多用于治疗急性疼痛。
《素问·调经论勘说:“身形有痛,九候莫病,则缪刺之;痛在于左而右脉病者,巨刺之。
”《针灸大成》巨刺论说:“巨刺刺经脉,缪刺刺络脉,所以别也。
”指出病侵络脉,邪浅症轻,需缪刺;病犯经脉,邪深症重,需巨刺。
笔者根据这一理论,在临床上治疗落枕、颈项强痛,针悬钟或后溪,左病取右,右病取左,浅刺;肩关节周围炎针条口透承山,左病取右,右病取左,深刺。
有明显效果。
-二、局部配穴法是在病症的局部或邻近部位选穴治病的方法。
适用于全身各处病症。
对麻痹无力、红肿热痛和脏腑功能失调效果好。
1.前后配穴:是俞穴和募穴配用的方法。
亦称俞募配穴法。
详见特定穴中俞募穴一节。
2.邻近配穴:是在病变附近配穴的方法。
亦称局部配穴法。
治疗麻痹无力、红肿热痛效果好。
如手指麻木取后溪、合谷;目赤肿痛取攒竹、睛明。
·3.阿是穴、“天应”穴配穴法:是取病症周围的压痛点或“减痛点’’(用手指押按疼痛消失或减轻的部位)治病的方法。
如腰肌劳损,取压痛点或在结节肿物周围取穴;颈淋巴结核,在结核处围刺。
2010年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配穴方法
1.按经脉配穴法:经脉配穴法是以经脉或经脉相互联系而进行穴位配伍的方法,主要包括本经配穴法、表里经配穴法、同名经配穴法。
(1)本经配穴法:当某一脏腑、经脉发生病变时,即选该脏腑、经脉的腧穴配成处方。
如胆经郁热导致的少阳头痛,可近取胆经的率谷、风池,远取本经的荥穴侠溪;胃火循经上扰导致的牙痛,可在足阳明胃经上近取颊车,远取该经的荥穴内庭。
(2)表里经配穴法:本法是以脏腑、经脉的阴阳表里配合关系为依据的配穴方法。
当某一脏腑经脉发生疾病时,取该经和其相表里的经脉腧穴配合成方。
如风热袭肺导致的感冒咳嗽,可选肺经的尺泽和大肠经的曲池、合谷;《灵枢五邪》载:"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取之涌泉、昆仑。
"另外,原络配穴法是表里经配穴法中的特殊实例,在特定穴的临床应用中将详细论述。
(3)同名经配穴法:是将手足同名经的腧穴相互配合的方法,是基于同名经"同气相通"的理论。
如阳明头痛取手阳明的合谷配足阳明的内庭;落枕取手太阳经的后溪配足太阳经的昆仑。
2.按部位配穴法:是结合身体上腧穴分布的部位进行穴位配伍的方法,主要包括上下配穴法、前后配穴法、左右配穴法。
(1)上下配穴法:是指将腰部以上或上肢腧穴和腰部以下或下肢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在临**应用较为广泛。
如胃脘痛可上取内关,下取足三里;阴挺(子宫脱垂)可上取百会,下取三阴交;肾阴不足导致的咽喉肿痛,可上取曲池或鱼际,下取太溪或照海;八脉交会穴的配对应用也属本配穴法,具体配伍应用将在特定穴的临床应用中介绍。
(2)前后配穴法:是指将人体前部和后部的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主要指将胸腹部和背腰部的腧穴配合应用,在《内经》中称"偶刺"。
本配穴方法常用于治疗脏腑疾患,如膀胱疾患,前取水道或中极,后取膀胱俞或秩边;肺病可前取华盖、中府,后取肺俞;临**常见的俞、募穴配合应用就属于本配穴法的典型实例。
(3)左右配穴法:是指将人体左侧和右侧的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
常用病例施灸取穴参考表(完整版)
五 官 科
视神经萎缩 晴明、光明、球后
耳鸣、耳聋 听宫、翳风、中渚、肾俞、太溪。 耳源性眩晕 百会、内关、行间、太溪。 慢性鼻炎 印堂、迎春、合谷、肺俞。
过敏性鼻炎 迎春、印堂、合谷、内关
小儿惊风
神阙、太冲、合谷、涌泉、印堂。
温和灸:每穴灸10-20分钟, 每次1次,10次1疗程。
小儿麻痹症 小儿夜啼 近视 斜视 流泪症
上肢瘫痪:肩髃、曲池、外关; 下肢瘫痪:环跳、阳陵泉、绝骨。 身柱、百会、中脘。 攒竹、太阳、四白、肝俞、光明。 外斜:攒竹、晴明 内斜:太阳、鱼际 晴明、攒竹、承泣
支气管炎
大椎、肺俞、膻中、天突
温和灸:每穴灸10-20分 每日1-2次,10次1疗程。
内
肺结核 肺俞、膻中、膏肓
温和灸:每穴灸5-10分 每日1次,7-10次1疗程
科
胃痛 中脘、足三里、脾俞、胃俞
上腹饱胀:上脘、梁门; 恶心呕吐:内关; 大便稀溏:神阙、天枢; 温和灸:每穴灸15-30分钟 消疲乏力:关元; 每日1次,7-10次1疗程 发热:曲池; 大便潜血:隐白、肝俞; 胃酸过多:阳陵泉、公孙、太冲、肝俞。 胃溃疡:左侧华佗夹背压痛点(胸6-12棘 突旁)。 十二指肠溃疡:右侧华佗夹背压痛点(胸 6-12棘突旁)。 食欲差:中脘、胃俞; 腹痛:天枢、大肠俞。 发热:曲池、合谷; 脓血便:命门、三阴交; 便次多、水样便:阴陵泉; 慢性:关元、中脘、足三里、脾俞。
痢疾
神阙、天枢、上巨虚、气海或关元
肝炎
足三里、太冲、阳陵泉、肝俞
慢性肝炎:脾俞、三阴交; 乙肝:脾俞、大椎、至阳、期门、中脘、 温和灸:每穴灸10分钟 气海、大椎; 隔日1次,7次1疗程 黄疸:胆俞 ; 便溏:关元、阴陵泉。 失眠心悸:心俞、脾俞、神门; 惊悸失眠:气海; 早泄:次髎、大敦; 不射精:曲泉、大敦、太冲、曲骨。 温和灸:每穴灸20-30分钟 每日1次,10次1疗程。
配穴法原则
配穴法原则
配穴法原则是针灸治疗中的重要原则之一,主要涉及如何根据病情和穴位的特点,合理地选择和应用穴位,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以下是一些配穴法原则:
1. **按部配穴**:根据病变部位和症状的不同,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配伍。
例如,治疗头痛可选择太阳、印堂等穴位;治疗胃痛可选择中脘、足三里等穴位。
2. **按经配穴**:根据经络的循行路线和穴位的主治特点,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配伍。
例如,治疗手臂疼痛可选择手太阳小肠经的后溪、养老等穴位。
3. **按病配穴**:根据不同的病症和病因,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配伍。
例如,治疗感冒可选择大椎、肺俞等穴位;治疗失眠可选择神门、心俞等穴位。
4. **按表里配穴**:根据表里经的关系,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配伍。
例如,治疗便秘可选择足太阳膀胱经的肾俞、大肠俞等穴位。
5. **按五行配穴**: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配伍。
例如,治疗肝火旺盛可选择行间、太冲等穴位。
6. **按补泻配穴**:根据补泻的原则,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配伍。
例如,治疗虚证可选择补益的穴位如气海、关元等;治疗实证可选择泻实的穴位如合谷、太冲等。
以上原则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选择和应用穴位,提高治疗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病症和病情需要不同的配穴方法,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同时,针灸治疗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操作造成损伤。
中医针灸的常用配穴方法
中医针灸的常用配穴方法中医针灸是一种古老而又独具特色的治疗方式。
配穴是中医针灸中的一种常用技术,可以帮助治疗不同的疾病。
配穴方法有许多,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医针灸常用的配穴方法。
第一步:了解基本的穴位中医针灸有许多的穴位,对于初学者来说,首先要了解的是一些基本的穴位。
例如,"气海穴"位于于肚脐正中线下四横指,这个穴位可以帮助舒缓肝脾胃肾等器官的运动,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
"内关穴"位于手腕最凸起处,是一种重要的穴位,可以帮助治疗头痛、失眠等疾病。
第二步:选择正确的穴位除了了解基本的穴位之外,中医针灸还需要根据治疗的疾病选择合适的穴位。
例如,如果需要治疗头痛,可以选择"太阳穴"、"风池穴"等穴位;如果需要治疗失眠,可以选择"神阙穴"、"膻中穴"等穴位。
第三步:确定针灸的时间和频率在配穴的过程中,针灸的时间和频率也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针灸时间应该在10-30分钟之间,频率可以根据不同的疾病和中药的配合不同,但一般来说不建议针灸频率过高。
第四步:注意穴位的清洁在中医针灸的过程中,穴位的清洁非常重要。
因为穴位的清洁可以防止感染和穴位周围的炎症,对针灸的治疗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针灸前,一定要保证穴位的干净和卫生。
第五步:注意针灸后的护理在进行针灸后,要对患者的皮肤进行一定的护理。
如果出现轻微的红肿等反应,可以使用冰袋进行冷敷,缓解局部的不适感和红肿。
如果症状较严重,则需要尽早就医。
综上所述,中医针灸的常用配穴方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在中医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了解配穴的基本步骤,选择正确的穴位,确定针灸的时间和频率,并对穴位的清洁和针灸后的护理进行注意,可以有效提高针灸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针灸处方配穴十法
针灸处方配穴十法针灸处方,即针灸临床治疗的用穴方案,包括单穴处方和配穴处方。
单穴处方是指用针灸治疗疾病时,针对某一病证只用1个腧穴进行针刺或艾灸的用穴方案;配穴处方是指用针灸治疗疾病时,针对某一病证选配2个或2个以上腧穴组合而成的用穴方案。
临床上配穴处方应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在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结合腧穴的功能特性,严密组织,进行配穴处方,做到有方有法,灵活多变,以期达到《素问·异法方宜论篇》所谓的“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的目的。
配穴方法,可发挥其协调补充作用,相得益彰。
配伍后的穴位其作用远比单个穴位的作用要强,疗效要好。
所以说,配穴的正确与否,与临床的疗效密切相关。
依据中医经络辨证的理论,本文试就临床上的配穴规律探讨如下。
本经配穴法指某一脏腑经脉发生病变时,即选某脏腑经脉的腧穴配合成方,这种处方方法实质就是经脉所通,主治所及”这一治疗原则在临床上的具体体现。
如肺病咳嗽可取腧穴肺募中府,并配合本经之尺泽、太渊、鱼际;脾病腹泻可取本经的三阴交、太白相配;肝脏病证肝火上炎所致的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可同时泻本经的太冲、行间等等,均属此法的应用。
前后配穴法前指胸腹部位,后指背腰部位。
前后配穴是指用位于前后部位的腧穴进行配伍。
因为前属阴,后属阳,前后相配,可以调整阴阳的气机以治疗脏腑的疾病。
常用的俞募配穴法即属此法。
但在使用时尚有主次之分,如治脏病使用此法,则以俞穴为主穴,以募穴为配穴;治腑病使用此法,则以募穴为主穴,以俞穴为配穴。
如胃脘痛前取募穴中脘为主,后取背俞、胃俞相配。
另外,《灵枢·官针》所提的“偶刺法”亦属本病范畴。
偶刺法应用时是先以手在胸腹部探明痛点,然后向背腰部划一平行弧线,直对痛点,前后各斜刺一针。
此法多用于胸腹疼痛疾患,取穴也不限于俞穴和募穴。
如胃脘疼痛者,腰部痛点在梁门,则可取梁门与背部相应点胃仓相配。
上下配穴法上指上肢和腰部以上部位,下指下肢和腰部以下部位。
由上部腧穴和下部腧穴相配,称之为上下配穴法。
配穴方法从简单到专业详解,从此艾灸配穴不再难!
配穴方法从简单到专业详解,从此艾灸配穴不再难!配穴是指在选穴的基础上,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主治相同或相近、具有协同作用的腧穴加以配伍应用的方法。
配穴的目的是加强腧穴的治疗作用,配穴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治疗的最终效果。
刚开始学习艾灸的人,问题最多的就是不知道什么病该灸什么穴位,书本或资料中的介绍,专业性太强、不容易学。
下面介绍一套非常简单易学的“五步配穴法”的配穴方法。
可以把这个作为艾灸配穴的一个参考方法。
这种方法适合非专业艾灸人士学习使用。
第一步,判断有没有阿是穴无论什么病,首先判断病因有没有阿是穴。
按着这个地方,是不是这儿疼啊?然后病人说:啊啊啊,是,然后这个穴位就叫阿是穴位。
就是哪疼、哪有症状、哪有反应点就叫阿是穴。
这是第一步,看有没有阿是穴,有没有明确的症状反应点,就在某个位置出现了明确的反应点,比如疼痛、酸胀、麻木有没有反应点,只要有明确症状的反应点,我们先选这个明确的反应点。
第一步是局部的症状,某个地方有局部的症状。
第二步,判断是不是全身性的疾病偏头痛是不是全身性的疾病?他只是头部。
那么类风湿是不是全身性的?对,类风湿就是全身性疾病,对于全身性疾病往往跟他的免疫机能有关系,因为它可以影响你的全身了,所以如果有全身性疾病的,要考虑提高免疫机能的作用。
如果是全身性的疾病,返回第一步,先看看有没有局部症状?如果有局部症状,阿是穴要艾灸。
第二,要提高免疫机能。
免疫机能常用的穴位有大椎、曲池、气海、关元、足三里,还有人喜欢选肚脐。
文章来自御冰台当然有一些全身性的疾病跟血液有关系,所以如果跟血液系统有关系的,比如说红斑狼疮,跟血液有关系吧,比如类风湿跟血液有关系吧,所有跟血液有关系的,比如很多的皮肤病,比如说牛皮癣、麻疹,这些咱们都可以加跟血液有关系的两个穴位,一个是膈俞,一个是血海。
第三步,判断是不是属于慢性疾病慢性疾病就是很长时间治不好的,如果是,有两个穴位可以用:第一,足三里,因为足三里是调理整个身体的大穴,让全身保健。
针灸配穴五方法
针灸配穴五方法配穴法是指临床时穴位如何配伍,并非指处方的一般原则,在应用时一定要根据病情的变化而随症加减配穴。
现将李氏配穴方法和特点归纳如下:1、远近配穴法:由于经络的本部和标部相呼应,在选穴原则中已提到近取配和远取配的概念。
临床治疗,这两者常互相配合。
如胆病取配胆俞穴等是近取配,取阳陵泉等穴是远取配,将远近参合起来就成远近配穴法。
远近配穴法是各项配穴法的总的概括。
除了上述的上下配穴外,另一种配法,则是将八穴分别选配用作头身脏腑病症远道取配法的主穴。
如《针灸大成》记载的:“中满不快,胃脘受寒,选取内关为主,后取中脘、大陵、三里等穴。
”指出选取主治之穴,次取随症各穴而应之。
这种主穴配伍李氏认为都是属于远近配穴。
2、前后配穴法:前是指胸腹,后是指背腰。
前后呼应的配穴,在《灵枢·官针篇》十二刺中曾提出“偶刺”。
李氏说:一般来讲正对病痛所在的胸腹(前)或背(后)部的穴位,凡和病情相适应的都可选配用。
如胃病,前面配取中脘,后面就可与取胃俞。
在特定穴中,五脏六腑于背部各有背俞,胸腹部各有募穴。
由于脏腑的功能作用关系着全身,故俞、募的治疗影响很大,能够适用于多方面的疾病,是躯干的重要腧穴。
对脏腑疾病来讲,配用俞募穴是近取法;对五官四肢病症来说,用俞募穴是随症配穴法。
五腑俞,对于五官、五体都有一定的作用。
如肝应目及筋,心应舌及脉,脾应口及肌肉,肺应鼻及皮肤,肾应耳及骨髓等。
另外,募穴邻近穴,也有和募穴相似的作用。
如中脘之旁的梁门,天枢之旁的大横,关元之旁的水道穴等均是。
故用前后配穴可以俞募为代表,但不仅限于俞募。
临床时前后可以同用,也可根据病情分别选用,或和其他配穴法使用。
3、上下配穴法:上是指上肢和腰部以上的穴,下是指下肢和腰部以下的穴。
临床时上下肢配穴应用最广。
例如肩部疾患可取上肢的中渚穴,下肢的阳陵泉穴。
咽炎、牙痛,上肢取合谷,下肢配取内庭穴等。
除了一般的上、下肢穴位配用外,还特别提出了八脉交会八穴。
针灸穴位处方配伍原则方法歌诀
针灸穴位处方配伍原则方法歌诀一、十二原穴五脏及膏肓的十二个原穴。
即肺之原太渊,左右各一;心之原大陵,左右各一;脾之原太白,左右各一;肾之原太溪,左右各一;肝之原太冲,左右各一;膏之原鸠尾;肓之原气海。
十二原穴主治五脏六腑的疾病。
出《灵枢·九针十二原》。
二、下合穴六腑在下肢足三阳经的合穴,称为“下合穴”,又称“六腑下合穴”。
下合穴共有6个,其中胃、胆、膀胱的下合穴位于本经,大肠、小肠的下合穴同位于胃经,三焦的下合穴位于膀胱经。
从“合治内腑”的治疗原则出发,按疾病所属内腑的不同,而取其相应的下合穴治疗。
如胃病取三里,大肠病取上巨虚等。
小肠:下巨虚;大肠:上巨虚;三焦:委阳;膀胱:委中;胃:足三里;胆:阳陵泉。
三、八会穴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分别所会聚之处的八个腧穴。
八会穴首载于《难经》,它与其所属的八种脏器组织的生理功能有着密切关系,并与经穴中的某些特定穴有重复。
如章门为脏之会穴,因五脏皆禀于脾,为脾之募穴;中脘为腑之会穴,因六腑皆禀于胃,为胃之募穴,膻中为气之会穴,因其为宗气之所聚,为心包之募穴等。
在临床方面凡与此八者有关的病证,均可选用八会穴治疗。
如脏病取章门,腑病取中脘,各种出血病证取血会膈俞。
另外,八会穴还能治疗某些热病。
八会穴: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绝骨(又名悬钟)。
四、八脉交会穴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经气相通的八个腧穴。
均分布在肘膝以下。
因这八个穴是金元时代窦汉卿常用的有效穴位,故又称窦氏八穴。
结合天干、地支、九宫、八卦等应用,称为飞腾八法和灵龟八法,是一种按时取穴治疗疾病的方法。
由于奇经与正经的经气通过八穴相会通,所以此八穴既能治奇经病,又能治正经病。
如公孙通冲脉(冲脉为十二经之海、血海,通治血病,治疗妇科病效著),故公孙既能治足太阴脾经的病,又能治冲脉的病。
在临床上常采取上下相应的配穴法。
如公孙配内关治心、胸和胃部疾患;后溪配申脉治目内眦、颈项、耳、肩膊、小肠、膀胱部疾患;临泣配外关治目外眦、耳后、颊、颈、肩、缺盆、胸膈部疾患;列缺配照海治咽喉、胸膈部疾患。
中医按摩技术进阶:一定要知道的配穴方法
中医按摩技术进阶:一定要知道的配穴方法配穴是指在选穴的基础上,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主治相同或相近、具有协同作用的腧穴加以配伍应用的方法。
配穴的目的是加强腧穴的治疗作用,配穴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治疗的最终效果。
配穴时应处理好主穴与配穴的关系,尽量少而精,突出主要腧穴的作用,适当配伍次要腧穴。
常用的配穴方法主要包括本经配穴法、表里经配穴法、同名经配穴法、上下配穴法、前后配穴法和左右配穴法等。
配穴方法1.本经配穴法当某一脏腑、经脉发生病变而未涉及其他脏腑时,即选取该病变经脉上的腧穴,配成处方进行治疗。
如肺病咳嗽,可取肺募中府穴,同时远取本经之尺泽穴、太渊穴。
配穴方法2.表里经配穴法本法是以脏腑、经脉的阴阳表里配合关系为依据。
即当某一脏腑经脉有病时,取其表里经腧穴组成处方施治。
如肝病可选足厥阴经的太冲穴配与其相表里的足少阳胆经的阳陵泉穴。
配穴方法3.同名经配穴法本法是以同名经“同气相通”的理论为依据,以手足同名经腧穴相配的方法。
如矛痛可取手阳明经的合谷穴配足阳明经的内庭穴;头痛取手太阳经的后溪穴配足太阳经的昆仑穴等。
配穴方法4.上下配穴法本法是指将腰部以上或上肢腧穴与腰以下或下肢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
上下配穴法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如胃病取内关穴配足三里穴,牙痛取合谷穴配内庭穴,脱肛或子宫脱垂取百会穴配长强穴。
此外,八脉交去穴配合,如内关穴配公;孙穴,外关穴配临泣穴,后溪穴配申脉穴,列缺穴配照海穴等,也属于本取穴方法的具体应用。
配穴方法5.前后配穴法前指胸腹,后指背腰。
选取前后部位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称为前后配穴法,亦名“腹背阴阳配穴法”。
凡治脏腑疾患,均可采用此取穴方法。
例如,胃痛前取中脘穴、梁门穴,后取胃俞穴、胃仓穴;哮喘前取天突穴、膻中穴,后取肺俞穴、定喘穴等。
配穴方法6.左右配穴法本法是指选取肢体左右两侧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
临床应用时,一般左右穴同时取用,如心病取双侧心俞穴、内关穴,胃痛取双侧胃俞穴、足三里穴等;另外,左右不同名腧穴也可同时并用,如左侧面瘫,取左侧颊车穴、地仓穴,配合右侧合谷穴等,左侧偏头痛,取左侧头维穴、曲鬓穴,配合右侧阳陵泉穴、侠溪穴等。
针灸配穴法
针灸配穴法针灸总不离“盛者泻之,虚者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的治疗原则,但这需要处方配穴之优化。
针灸之所以能治病,是因为针灸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补虚泻实,使阴平阳秘,属非特异性刺激疗法。
因此,必须熟练掌握中医脏腑经络理论,按照五行生克的母子补泻法辨证论治,严密取穴配穴。
如《难经· 八十一难》曰:“假令肝实而肺虚,肝者木也,肺者金也,金木当更相平,当知金平木。
假令肺实而肝虚,微少气,用针不补其肝,而反重实其肺,故曰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此者中工之所害也。
”说明肝实而肺虚者应补金 , 因为金旺能生水,水能生木,木得水滋涵则刚硬者变为柔顺;另外,金能克木,肺气充沛则肝逆自降。
如果肝实而肺虚之病,但知泻肝而不知补肺,徒劳无功。
如肺实而肝虚微少气,应补肝。
“ 少气”是肺的现象,不是肝的症状;少气是金火内炽之象,金火内炽则木更被抑,当补金而扶木。
《灵枢· 热病篇》曰:“索皮于肺,不得索之火,火者,心也……;索脉于心,不得索之水,水者,肾也……;索肉于脾,不得索之木,木者,肝也……;索筋于肝 , 不得索之金 , 金者 , 肺也…… ; 索血于心 , 不得索之水,水者,肾也… …;索骨于肾 , 不得索之土 , 土者 , 脾也。
”这段经文如按“五行俞穴配穴法”可作以下说明:(注:五腧穴指十二经脉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腧、经、合五个特定穴位。
脏合地之五行,故五脏之俞出于井木,溜于荥火,注于腧土(腧、原同穴),行于经金,入于合水,即始于天之春火,终于冬令水;腑合天之六气,故六腑之俞出于井金,溜于荥水,注于腧木,行于原、经二火(六气中有二火,故多一原穴,原者,谓火之原,生于阴中之少阳),入于合土,即始于地之秋金而复交于春夏。
)① 索皮于肺,不得索之火。
假使肺金虚,当补肺经土穴太渊,土能生金。
如果同针心经少府、阳谷,此二穴为火经穴位,火能克金,故不可补。
(肺经:井少商,荥鱼际,腧太渊,经经渠,合尺泽。
针灸选穴原则及配穴方法
针灸治疗的总结与反思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医生的治疗水平,同时 也有助于发现新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针灸治疗的展望与未来发展
研究方向
针灸治疗的未来研究应关注于作用机制的深入探讨、新穴 位的发现与应用、国际化标准的制定等方面,以提高针灸 治疗的科学性和普及度。
发展方向
针灸治疗的发展方向应注重于技术的创新与融合、学术交 流与合作、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等方面,以推动针灸事业 的持续发展。
针灸选穴原则及配穴方法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针灸选穴原则 • 针灸配穴方法 • 针灸治疗原则 • 针灸治疗程序及方案 • 针灸治疗的疗效评估与总结
01
针灸选穴原则
局部选穴
总结词
以痛为腧,近部取穴
详细描述
局部选穴是根据患者病变部位或穴位所在部位的病变,在病变局部或邻近部位 选取腧穴的方法。这种方法以“以痛为腧”和“近部取穴”为基本原则,适用 于各种急慢性病症的治疗。
随证配穴
随证配穴:根据病情和临床表现,灵 活选取穴位进行配伍,以更有效地治 疗疾病。
失眠时,可选取神门、内关、三阴交 等穴位;
如头痛时,可选取太阳、印堂、百会 等穴位;
腰痛时,可选取肾俞、腰阳关、委中 等穴位。
03
针灸治疗原则
治标与治本
治标
针对病症的表象进行治疗,缓解症状,减轻病人的痛苦。
治本
05
针灸治疗的疗效评估与总结
针灸治疗的疗效评估
疗效评估标准
针灸治疗的疗效评估标准应包括 症状缓解程度、生活质量改善、 生理功能恢复等多个方面,同时 应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综合
评估。
评估方法
针灸治疗的疗效评估方法包括量 表评估、患者自评、医生评估等 多种方式,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各经络常用配穴法,难得好文,必须看!
各经络常用配穴法,难得好文,必须看!配穴是在选穴的基础上,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主治相同或相近,具有协同作用的腧穴加以配伍应用的方法。
其目的是加强腧穴的治病作用,配穴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配穴的方法很多,今天就来分享一篇各经络常用的配穴法,好文难得,仔细看哟!一、本经配穴由于本经气化功能异常而导致人体的虚、实、寒、热状态,常用本经选穴配穴法,以调整本经,恢复其正常气化状态,主要使用五输、原、络、募穴等。
(一)原合配穴原穴可以从三焦经调动原气,以增强本经的行阳能力。
合穴可以调畅经气运行,使原穴中的原气充分运行起来。
两者配合可以增强本经的气化作用。
原合穴配合治疗脏病较多,可用于虚证和郁证。
临床常用尺泽、太渊,阴陵泉、太白,神门、少海,曲池、合谷,曲泉、太冲,阴谷、太溪,曲泽、大陵等。
(二)郄合配穴郄穴有降逆、疏利、行气、止痛的作用,与合穴长于调节本经经气逆乱的功效相配,适用于本经气机瘀滞所致的实证及疼痛性疾患。
临床常用如尺泽、孔最,曲泉、中都,少海、阴郄,阴谷、水泉,阴陵泉、地机等。
(三)合络配穴络穴是本经经气所分出的地方,经气由此进入本经细小络脉或走向表里经。
与合穴配合,可以增强本经行气的作用,用于经脉气血运行失调及络脉瘀阻的各种疾患。
临床常用如尺泽、列缺,曲泉、蠡沟,少海、通里,阴谷、大钟,阴陵泉、公孙,足三里、丰隆,委中、飞扬等。
(四)原郄配穴郄穴是本经经气深聚的位置,具有强大的疏通气机作用,适合于由于邪气壅盛而使经气郁结不通的急性痛症、炎症、血症等。
郄穴与原穴配合用于治疗正气不足、邪气盛的虚实夹杂病症。
临床常用的如太渊、孔最,太冲、中都,神门、阴郄,太溪、水泉,太白、地机等。
(五)合井配穴井穴为脉气所发之处,合穴可以调整本经的气机。
经脉气机运行不畅时可以取合井配合,有泻实、疏导气机的作用。
如肝经气机闭阻,胁肋撑胀,可用曲泉配大敦;阳明经有实热,可用曲池配商阳。
(六)五输子母配穴五输穴分属五行,阴经五输穴为井木、荥火、输土、经金、合水;阳经五输穴为井金、荥水、输木、经火、合土。
原络取穴配对
原络取⽳配对艾灸是植根于中医⼟壤的产物,在本质上是中医疗法,必须遵循中医的理念和⽅法论。
科学的配⽳,就是为了发挥中医的智慧,从整体上、从根本上对求诊者的健康进⾏有效调理,尤其那些急于达到“疾病断根”病⼈,不可不重视这⼀点。
艾灸这种保健⽅法⾄少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存在了,古⼈云“家有三年艾,医⽣不⽤来”。
《孟⼦》中曾记载:“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孔⼦也说过“⽆病⾃灸”。
古时候,⼈⼀旦⽣病,总是⼀灸⼆针三吃药,也就是说:如果艾灸治病病情不好,才实施针灸,针灸后再不见好转,才开始吃中药。
艾灸虽好,但是不讲求配⽳的艾灸,就像在⿊暗中⾏⾛没有灯光,也像在⼤海上航⾏不使⽤指南针,显得⼗分盲⽬,效果⾃然就会打个折扣。
因此掌握正确的配⽳⽅法,对于艾灸的疗效相当的重要。
今天我们就来分享关于艾灸配⽳的主题,配⽳的⽅法有很多,今天我们要说的的配⽳⽅法叫原络配⽳法,原络表⾥配⽳法,是根据脏腑在⽣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经络上相互表⾥的⼀种配⽳⽅法。
原乃是脏腑经⽓所经过和流⽌部位,络是联系表⾥两经的腧⽳,原络表⾥配⽳,对各种内伤杂病有较好疗效。
关于原⽳当我们的脏腑发⽣病变时,会在原⽳表现出来,根据原⽳部位出现的异常变化,可以推测判断脏腑功能的盛衰、⽓⾎盈亏的变化。
古代先贤与灸疗⼤师都⾮常重视“原⽳”灸治,他们认为:如果五脏六腑有病,你不知道应该针刺或者灸疗哪些⽳位不要紧,先取原⽳,接着再找配⽳就可以了。
关于络⽳古代医家认为: “初病在经,久病⼊络。
”⽓、⾎、痰、湿等邪积聚,可⽤络⽳治疗。
如胸部带状疱疹引起的肋间神经痛,可⽤脾之⼤络。
从中医理论来说,络⽳是治疗慢性病的⾸选要⽳。
所有⼗⼆经的络⽳皆有联络、调节、平衡⼈体左右⽓⾎的作⽤,因络⽳有联系、调节、平衡⼈体左右⽓⾎的作⽤。
关于原络配⽳组合的选择可遵循以下两个原则:⼀是按表⾥经脉病变之先后次序定原络。
例如⼿太阴肺经先病,出现咳嗽、喘息等肺部症状,继⽽⼜见腹泻或便秘⼿阳明⼤肠经症候,就以⼿太阴之原⽳太渊配⼿阳明之络⽳偏历;反之,也是如此。
针灸“前后配穴”的三种方法
针灸“前后配穴”的三种方法前后配穴法又称“腹背阴阳配穴法”,是以身体前后部位所在腧穴相互配伍的方法(即“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黄帝内经》中称“偶刺”。
具体运用有前后随意配穴、前后对应配穴和俞募配穴三种形式。
(一)前后随意配穴只要将身体前后(包括头面部)的腧穴任意选配在一起,即属此类。
例如迎风流泪,前取睛明、承泣,后配风池、翳明;中风失语,前取廉泉、承浆,后配风府、哑门;咳嗽、气喘,前取天突、膻中,后配肺俞、定喘;脊柱强痛,前取水沟、龈交,后配脊中、身柱;遗J、阳V,前取气海、关元,后配命门、肾俞。
凡此种种,均属于前后配穴法。
(二)前后对应配穴前后对应配穴是选取躯干部前后对应的阿是穴,前胸对应后背,腹部对应腰部,主要适用于躯干部的扭挫伤。
方法是:先在胸腹或腰背部探明阳性反应点,然后向腰背或胸腹部划一水平弧线,在与阳性反应点相对应处定穴,前后对应斜刺。
(三)俞募配穴同一脏腑的背俞穴和募穴常常配合使用,称“俞募配穴法”。
寓“阴病行阳、阳病行阴”之义,为前后配穴法的代表和最高形式。
充分体现了经络的调节阴阳作用。
二者一前一后,一阴一阳,相互协调,相辅相成,对治疗阴证、阳证俱见的脏腑病证疗效颇著。
如咳喘前取中府,后取肺俞;胃病前取中脘,后取胃俞等。
《素问·奇病论》所载“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治之以胆募、俞”,《灵枢·五邪》的“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
取之膺中外腧、背三节五脏之”(按:膺中外腧即肺之募穴中府,背三节五脏之旁即肺俞穴),就是俞募配穴法的早期应用实例。
每次写到前后配穴法时,我自己都觉得特别鸡肋,为什么呢?前后配穴效果好不好?答案是肯定的。
笔者在病人不多的情况下一般都会采取前后配穴施治,效果值得肯定,但是病人排长队或者或病床都不够的时候,哪还有时间正面治完反面继续治疗的,那时候都是正反隔日交替针灸治疗了,这样有利有弊,好处在于每日可以诊治更多患者,弊端在于降低了针灸治疗的“速效性”,这并不是个人所能控制的。
针灸穴位处方配伍原则
针灸穴位处方配伍原则针灸穴位处方配伍原则1. 远近配穴远近配穴法,是近部选穴和远端选穴相配合使用的一种配穴法,为临床医生所常用。
使用这种配穴方法,是根据腧穴的局部作用和远部作用。
配穴的原则是根据病性、病位的循经取穴或辨证取穴。
远近配穴法,实际上包括了近部取穴、远部取穴和辨证取穴3部分,只有把三者有机地配合成方,才能获得良好效果。
这种配穴方法,局部选穴多位于头胸腹背的躯干部,远端取穴多位于四肢肘膝以下部位,是《内经》中标本、根结理论的具体应用。
如《灵枢》中治疗“大肠胀气”,因气上冲胸而见气喘,取穴气海、上巨虚、足三里等。
气海穴,是调气消胀的要穴,为局部取穴;上巨虚是大肠的下合穴,足三里是胃的下合穴,均属于足阳明经,是循经远端取穴。
这种配穴方法在后世的成方中更是屡见不鲜,如治头痛,取强间、丰隆;治眼病,取睛明、合谷、光明;治牙龈肿痛,取颊车、合谷、足临泣等,都是局部腧穴、远端腧穴相互配合的有效处方。
2.前后配穴前后配穴法,前指胸腹,后指腰背,即选取前后部位腧穴配伍成方的配穴方法。
《灵枢官针》所指的“偶刺”法及俞募配穴法等均属于此法范畴。
凡脏腑有病均可采用前后配穴法治疗。
临床通常采用俞募配穴法,即取胸腹部的募穴和腰背部的俞穴相配合应用。
俞募配穴法的基本原则是“从阳引阴,从阴引阳”。
所以在临床上应用时,不一定局限于俞穴、募穴,其他经穴亦可采用。
如胃痛,背部取胃仓,腹部取梁门。
3.表里配穴表里配穴法,是以脏腑、经脉的阴阳表里关系为配穴依据,即阴经病变,可同时在其相表里的阳经取穴;阳经的病变,可同时在其相表里的阴经取穴。
如寒邪客于阳明胃经,经气上逆,可见嗳气、胸闷,取足太阴的太白和阳明的足三里,就是根据脏腑、经脉的表里关系进行配穴的。
这种配穴方法可用于原络配穴,一般常见病症可采用。
4.上下配穴上下配穴法,是泛指人身上部腧穴与下部腧穴配合应用。
上指上肢和腰部以上;下,指下肢和腰部以下。
上下配穴法在临床上应用最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穴方法参考
配穴是指在选穴的基础上,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主治相同或相近、具有协同作用的腧穴加以配伍应用的方法。
配穴的目的是加强腧穴的治疗作用,配穴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治疗的最终效果。
配穴时应处理好主穴与配穴的关系,尽量少而精,突出主要腧穴的作用,适当配伍次要腧穴。
常用的配穴方法主要包括本经配穴法、表里经配穴法、同名经配穴法、上下配穴法、前后配穴法和左右配穴法等。
配穴方法1.本经配穴法
当某一脏腑、经脉发生病变而未涉及其他脏腑时,即选取该病变经脉上的腧穴,配成处方进行治疗。
如肺病咳嗽,可取肺募中府穴,同时远取本经之尺泽穴、太渊穴。
配穴方法2.表里经配穴法
本法是以脏腑、经脉的阴阳表里配合关系为依据。
即当某一脏腑经脉有病时,取其表里经腧穴组成处方施治。
如肝病可选足厥阴经的太冲穴配与其相表里的足少阳胆经的阳陵泉穴。
配穴方法3.同名经配穴法
本法是以同名经“同气相通”的理论为依据,以手足同名经腧穴相配的方法。
如矛痛可取手阳明经的合谷穴配足阳明经的内庭穴;头痛取手太阳经的后溪穴配足太阳经的昆仑穴等。
配穴方法4.上下配穴法
本法是指将腰部以上或上肢腧穴与腰以下或下肢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
上下配穴法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如胃病取内关穴配足三里穴,牙痛取合谷穴配内庭穴,脱肛或子宫脱垂取百会穴配长强穴。
此外,八脉交去穴配合,如内关穴配公;孙穴,外关穴配临泣穴,后溪穴配申脉穴,列缺穴配照海穴等,也属于本取穴方法的具体应用。
配穴方法5.前后配穴法
前指胸腹,后指背腰。
选取前后部位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称为前后配穴法,亦名“腹背阴阳配穴法”。
凡治脏腑疾患,均可采用此取穴方法。
例如,胃痛前取中脘穴、梁门穴,后取胃俞穴、胃仓穴;哮喘前取天突穴、膻中穴,后取肺俞穴、定喘穴等。
配穴方法6.左右配穴法
本法是指选取肢体左右两侧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
临床应用时,一般左右穴同时取用,如心病取双侧心俞穴、内关穴,胃痛取双侧胃俞穴、足三里穴等;另外,左右不同名腧穴也
可同时并用,如左侧面瘫,取左侧颊车穴、地仓穴,配合右侧合谷穴等,左侧偏头痛,取左侧头维穴、曲鬓穴,配合右侧阳陵泉穴、侠溪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