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听课定稿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优秀7篇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优秀7篇归去来兮辞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掌握必要的文言基础知识如“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2、了解辞赋特点,体悟作者的情感3、背诵全文教学难点:在诵读中体会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一)导语:“兼济天下”规范了多少中国文人的心路历程,作为我国较早的田园诗人陶渊明,他的‘济世“的确让人费解。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名篇《归去来兮辞》,看我们能不能从中找到他醉情于山水田园之乐的原因,并体悟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先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二)预习检查:1、齐读原文2、自找毛病:正字音,断句读本文朗读时,应注意语调,语气和语顿。
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
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四字句以2、2顿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六字句以1、2、1、2顿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在第2段的换韵处,停顿的时间应稍长一些。
3、文中有三句话”归去来兮”“归去来兮”“已矣乎”,你觉得该怎样读?大家自由读一读。
点读,读得怎样,待会儿见分晓。
4、字词句式(1)引壶觞以自酌引:取过来(2)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天(3)眄庭柯以怡颜怡:使动用法,使……愉快(4)”复驾言兮焉”是什么句式宾语前置(5)文中还有哪些宾语前置句“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乐夫天命复奚疑”(了解了这些基础知识,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三)课文内容:1、标题自由浏览注解①2、“辞”是一种文体,它有“铺采螭文、体物写志”的特点。
所谓“铺采螭文”,即铺叙、讲求骈偶。
齐读第二自然段,看作者是怎样铺叙的。
归途—→归家—→归园↓↓↓↓前四句抵家室内生活室外生活3、诵读全文,朗朗上口。
《归去来兮辞教案》word版
《归去来兮辞》教案(第一部分)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归去来兮辞》的作者背景及创作年代。
2. 学生能够熟记并理解《归去来兮辞》的诗文内容。
3. 学生能够领悟诗文中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4. 学生能够运用诗文中的词句进行诗词创作或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1. 《归去来兮辞》的诗文内容。
2. 诗文中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1. 诗文中某些生僻词语的解释。
2. 诗文意境的深入理解。
教学准备:1. 《归去来兮辞》全文及其注释。
2. 与诗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离骚》、《九歌》等屈原的作品,了解屈原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2. 提问:同学们对屈原的了解有哪些?他的作品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二、作者背景介绍(5分钟)1. 介绍屈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强调《归去来兮辞》是屈原在流放途中所作,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理想的追求。
三、诗文内容学习(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归去来兮辞》。
2. 逐句解析诗文内容,解释生僻词语。
3. 分析诗文中的意象,如“云、鸟、水、木”等,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
四、诗文意境探讨(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文意境。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3. 教师总结并强调诗文意境的美好和深远的意义。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归去来兮辞》的诗文内容和意境。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归去来兮辞》,并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意象,运用诗文中的词句进行诗词创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屈原的生平及创作背景,使学生对《归去来兮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诗文内容学习中,通过逐句解析和意象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领悟作者的情感。
在课堂讨论中,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作业布置旨在巩固所学内容,并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公开课《归去来兮辞》教案
公开课《归去来兮辞》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归去来兮辞》,使学生掌握诗的基本内容和文学特点,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文内涵,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热爱,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追求真实生活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2. 诗中意象、情感和哲理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中生僻字词的理解。
2. 古代文化背景的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诗文情感的共鸣。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陶渊明及《归去来兮辞》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的韵律美,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
3. 课堂讲解:讲解诗文中的生僻字词、意象和表达技巧,分析诗文情感和哲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诗文情感,感受作者对归隐生活的热爱。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的特点和意义。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
2. 评价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方式进行。
3. 评价学生对诗文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通过写作、朗读等方式进行。
七、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陶渊明的其他诗作,如《桃花源记》、《饮酒》等,进一步了解其文学风格和思想内容。
2. 引导学生关注当代文学中对归隐生活的描写,对比分析不代的文学特点。
八、教学资源1. 教材:《归去来兮辞》文本及相关注释。
2. 参考书目:关于陶渊明及其作品的学术论文、评论等。
2023最新-《归去来兮辞》优秀教案精选6篇
《归去来兮辞》优秀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下面是漂亮的给家人们找到的《归去来兮辞》优秀教案精选6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篇一《归去来兮辞》教学实录师:请大家把书翻到104页。
上星期我要求大家对照课文的注解将全文仔细地读两遍,划记好弄不懂的字词句,以便今天上课时提出来,下面哪位同学先说说自己的不懂之处?(无人应答)师:没有同学举手提问,就意味着都读懂了,那我就检查一下。
陈华,我想请你将“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翻译一遍。
生:认识到误入歧途没有多远,感觉今天是这样而昨天不是。
师:请坐。
前面的翻译比较准确,后面一句有点问题。
“觉今是而昨非”的意思是察觉到今天的做法是正确的而以前的做法是错误的。
我们看前面,作者说自己今天回去,是辞官回去,所以说今天做法正确是指回家归隐是正确的,以前出去做官是错误的。
师:张玲,我想请你翻译“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生(较吃力):既然……既然幽深曲折的样子……寻找山谷,也就曲折的经过小丘。
(该生翻译比较吃力,中间停顿了好一阵子)师:请坐。
翻译比较勉强,对照书上的翻译,要灵活处理。
我们一起看,这里的“既”“亦”是连词,“既去探寻幽深曲折的山谷,有经过了崎岖的山丘”。
看来大家对课文上没有详细注解的句子还是不太会翻译。
以后一定要把课文的注释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好,下面我想请大家把全文齐读一遍。
归去来兮,预备起!(生读)师:恩,读完了。
但是我总感觉大家读得少了点味道,我们读诗词文章的时候要读出自己,要从作者的文章中找到共鸣,只有找到共鸣了,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文章的情感,才能明白作者要表达的情思。
这回我想请大家当回老师,我来当回学生。
大家听听我是怎么读的,你认为我哪些地方读得不好,不到位,大家可以指出来。
2023最新-《归去来兮辞》优秀教案(优秀6篇)
《归去来兮辞》优秀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文是勤劳的小编帮大家收集整理的《归去来兮辞》优秀教案(优秀6篇)。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篇一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归去来兮辞》。
下面我将从教材、目标、教法、过程等方面阐释我对这一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
说教材《归去来兮辞》是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一课。
这一单元的话题是走进自然,欧阳修曾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一篇而已。
这篇文章照亮的不止是一个时代的文坛,陶渊明不仅自己走进自然,而且也使后世无数文人的文学创作和人生态度走进自然。
诗人辞官归隐,菊花、清酒、素琴中是对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在恬淡和愉悦中反照出的是社会官场的黑暗。
在今天社会的喧嚣与浮躁中很有必要引领学生跟着诗人走进自然,在今后的人生路上身心疲惫时懂得去寻找一片宁静的生活天空。
二。
说目标本课特点是寄情于事、融情于景,本课重点在诵读、体会情感。
根据这一特点和新课标所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重的教学理念,我制定了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积累重要文言词语,了解作者和辞的文体。
巩固第一单元文言词语梳理的方法。
(2) 情感目标:理解作者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高尚情操,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理解大自然在人们精神家园中的地位。
(3)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写作表达能力。
三。
说教法与学法新课标指出: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
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
因此,这一堂课,在教法上我采用对话式教学模式,主要采用诵读、提问、][讨论、讲解点拨等方法。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归去来兮辞》。
对于本节课,我将贯彻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归去来兮辞》选自人教版高年级语文必修一第四课,本文是陶渊明的一篇文言文,描写了诗人辞官归隐的喜悦心情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学习本文,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文言文鉴赏能力,树立高洁的理想和坚定的人生追求具有重要意义。
二、说学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是教师授课的依据和出发点。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概括和归纳的能力,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
再加上初中阶段对文言文的知识学习已有一定的积累。
但由于第一次接触辞体,所以在理解内容上,教师会引导学生学会对比分析从而掌握作者的情感。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一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读懂文章大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析词句,理解作者归隐的原因,体会作者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辞官归隐的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作者表现的对田园生活的无限喜悦以及遗世独立、乐天安命的隐士精神,学习作者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教学重点】赏析重点词句,理解作者归隐的原因。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向往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五、说教学方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只有传授给学生有效的鉴赏方法,学生才会举一反三,逐步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
所以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通读感悟法、小组讨论法、问答法、对比分析法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好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不但使学生了解这节课所要学习的课题和内容,还要形成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高三语文必修5《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评课稿
人教版高三语文必修5《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评课稿1. 引言《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由唐代文学家王弼所作的《归去来兮辞》和唐代文学家陶渊明所作的《并序》两篇的合集。
本文评课稿将对这篇课文进行细致的分析,从内容、结构和语言等方面对其进行评价。
2. 内容分析2.1 诗文概述《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是一篇以寄托情感为主题的诗文。
通过描述鲍照的归乡之路和陶渊明的诗文创作,展示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追求内心自由的愿望。
整篇诗文贯穿了离别、归乡、创作的情感线索,通过细腻的描写和辞章华丽的表达,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感受。
2.2 人物形象塑造在《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中,作者通过对鲍照和陶渊明的描写,展现了两位文人的追求和坚持。
鲍照在外经历了许多风雨,但内心始终向往归乡的美好生活;陶渊明则以诗歌作为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对高尚的文学创作充满了激情和追求。
2.3 主题思想通过《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这篇诗文,可以看出作者对归家与文学的思考和追求。
其中,归家象征着人们对于真正的归属感的追求,而文学则成为了艺术创作和情感释放的媒介。
作者通过对这两个主题的描写,表达了对真实自我的追求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3. 结构分析3.1 整体结构《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整体上分为两个部分:《归去来兮辞》和《并序陶渊明》。
前者以鲍照的归乡为主线,描写了他经历的困苦和追求真实自我的思考;后者则以陶渊明的诗文创作为主线,呈现了他对文学的热爱和对高洁艺术的追求。
3.2 内部结构在《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部分中,又可分为三个小节:鲍照的中国之行、他在城中的生活和对归家的向往。
在《并序陶渊明》部分中,则是通过对陶渊明的诗文进行了一系列的赞颂和分析。
4. 语言特点在语言上,《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采用了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华丽辞藻和修辞手法,如典故、比喻和对仗等。
诗文中的句子结构较为紧凑,用词优美而富有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教案范文
高中语文《归去来兮辞》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归去来兮辞》。
(2)了解作者陶渊明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
(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归去来兮辞》的诗意和意境。
2. 陶渊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阅读技巧。
2. 诗歌中隐喻、象征等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陶渊明的诗作,如《桃花源记》、《饮酒》等,激发学生对陶渊明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归去来兮辞》,理解诗歌大意,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分享学习心得。
4. 讲解分析: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重点解析诗歌中的难点词语、句子,以及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诗歌中“归去”和“来兮”的理解和感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归去来兮辞》的诗意和意境,以及陶渊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7. 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归去来兮辞》。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了陶渊明的诗作魅力,培养了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能力。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使学生明白了作者对自然、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言文,提高阅读技巧,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陶渊明的时代背景和田园风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意境。
2. 启发式教学: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归去来兮辞教案》word版
《归去来兮词》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归去来兮词》。
(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分析并欣赏陶渊明归隐田园的思想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体会作品的韵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归去来兮词》。
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分析作者归隐田园的思想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文言文句子。
2. 感受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文言文注释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的韵味。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归去来兮词》,提问:“归去来兮”是什么意思?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停顿、语气、节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遇到问题可以与同桌交流。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共同解决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分析作者归隐田园的思想和情感。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默写课文,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
6.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课文。
(2)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篇关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的文章。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朗读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作者的情感。
2. 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归去来兮辞》定稿
概括归纳题:1 一句话概括 序文内容。2 这则序文有什 么作用?
1 叙述了作者家贫出仕和 弃官归田的经过,以及出仕 与归隐矛盾曲折的心路历程。 2 交代了写作的缘由背景。
讲出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古义和今义 1、于时风波未静 古义:指战乱。 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尝从人事 古义:指做官。 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 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古义:不久。 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 4、幼稚盈室 等。 古义:小孩。 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 6、于是怅然慷慨 古义:感慨。 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个人爱好: 喝酒 读书 写作 耕田 代表作品: 诗:《归园田居》《饮酒》等
散文:《桃花源记》 辞赋:《归去来兮辞》
作品风格: 质朴、平淡、自然
饮
酒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东皋gāo 乘化chéng
文中的韵脚字
第一段:押两个韵: ī、 uī韵,韵脚是“归”、 “役”、 “悲”、“追”、“非” 、 “衣”、“微”。 第二段:押两个韵: ①en韵,韵脚是“奔”“门”“存”“樽” ②an韵,韵脚是“颜”“安”“关”“观”“还”“桓” 第三段:押一个韵ou 韵脚是 “游”“求”“忧”“畴”“舟”“丘”“流”“休” 第四段:除“曷不委心任去留”以上几句,其余押i韵, 韵脚有 “之”“期”“耔”“诗”“疑” 。
高一语文高效课堂: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定稿
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渊明(东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作品翻译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 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 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 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 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 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 !
重点解释
乃瞻衡宇〔乃:于是,然后。瞻:望见。衡宇:犹衡 门。横木为门,形容房屋简陋。〕,载欣载奔〔载:语助 词,有“且”、“乃”的意思。〕。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三径:汉代蒋诩隐居后,在屋前竹下开了三条 小路,只与隐士求仲、羊仲二人交往。就:接近〕,松菊 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 颜〔眄(miǎn免):斜视,随便看看。柯:树枝。怡颜: 使脸上现出愉快神色〕。倚南窗以寄傲〔寄傲:寄托傲傲 然自得的情怀。〕,审容膝之易安〔审:明白,知道。容 膝:形容居室狭小,仅能容膝。〕。园日涉以成趣,门虽 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策:拄著。扶老:手杖。流: 周游。〕,时矫首而遐观〔矫首:抬头。遐(xiá侠)观: 远望。〕。云无心以出岫〔岫(xiù袖):山峰。〕,鸟倦 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景(yǐng):日光。翳(yì义)
终于看到简陋的家门,我高兴地向前飞奔。家 僮欢快地迎接,幼儿守候在门庭。庭院小路快要 荒芜,却喜园中松菊还是原样。牵着幼儿走进内 室,美酒已经满觞。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 观赏着庭树使我开心颜。靠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 情怀,觉得身居斗室反而容易心安。小园的门经 常地关闭着,每天在园中散步兴味无穷;
《归去来兮辞》是篇辞 官归田的述志之作。欧阳 修对这篇辞作,推崇备 至,他说:“两晋无文章,幸独有《归去来辞》 一篇耳,然其词义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 其尤怨切蹙之病。”大意是,本文借用了楚辞 的形式,但作者不受楚辞怨愤、悲伤情调的影 响,自出机杼,表现出一种淡远高旷的格调。
10.2《归去来兮辞(并序)》说课稿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归去来兮辞(并序)》说课稿开场白:各位老师,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归去来兮辞(并序)》.说教材:《归去来兮辞(并序)》是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描写的是诗人辞官归隐的喜悦心情和对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的热爱.高中生要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一定数量的名篇.《归去来兮辞(并序)》要求学生能够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要重视诵读和背诵.根据课文特点,结合大纲要求,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辞赋的特点,了解文中陶渊明所述之志。
2.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1.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和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鉴赏本文感情真挚、用语朴素、用典自然等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德育目标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高尚情操,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理解述志中流露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
本文属于辞赋,宜抓住辞赋押韵的特点,以朗读为主要教学手段,在指导诵读中引导学生鉴赏课文。
2.点拨教学法。
以文中表现陶渊明思想志趣的语句为重点进行点拨教学。
3.探究拓展法。
提倡学生进行浅近的研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一个研究性学习的小题目,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探究未知的兴趣。
一、导语设计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总结:在1600多年前,一位中国的诗人给我们描述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的社会,那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桃花源。
归去来兮辞(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
归去来兮辞(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归去来兮辞”的兴趣。
2. 帮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1.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与归去来兮辞相关的问题。
2. 讲解法:对归去来兮辞进行简要介绍。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与归去来兮辞相关的内容。
2. 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教学活动:1. 提问:请问同学们对归去来兮辞有什么了解?2. 讲解:对归去来兮辞进行简要介绍。
3. 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
2. 检查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新课内容展示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归去来兮辞的基本内容。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 讲解法:详细讲解归去来兮辞的内容。
2. 示范法:以示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内容:1. 对归去来兮辞进行详细讲解。
2. 通过示例,帮助学生理解归去来兮辞的意境。
教学活动:1. 讲解:详细讲解归去来兮辞的内容。
2. 示例:以示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
2. 检查学生对归去来兮辞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三章:课堂互动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 分享法: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教学内容:1. 针对归去来兮辞的内容,提出相关问题。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1. 提问:针对归去来兮辞的内容,提出相关问题。
2.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第四章:课堂练习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归去来兮辞的理解。
2.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1. 练习法: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
2. 指导法: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指导。
教学内容:1. 针对归去来兮辞的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
部编版高中语文 选修必修 下——《归去来兮辞》定稿课件
序言解读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24)寻:不久。
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
(25)程氏妹:嫁给程 家的妹妹。
余日。因(就着)事
顺(陈述)心,命篇 曰《归去来兮》。乙
(26)武昌:今湖北省 鄂城县。
不 奔巳久丧岁,,十嫁就一给自月程己也家弃。的官妹 离妹 职在 了。武( 奔从昌2丧7秋去。)八世骏月,奔到要:冬急急季着着,前前做去去
吏。指小官。
求之靡途。
(6)脱然:轻快的样子。
我家境贫困,种田不能维(持7自)己有怀的:生有活所。思家念中(孩指 子 很多,米缸里经常没有存有粮了,做维官持的生念计头)的。花费,没
有办法解决。亲友多劝我(出8去)做靡途官:,没自有己门心路里。也产
生了这种念头,但苦于没有门路。
序言解读
会有四方之事,诸 (9)四方之事:指他接受建
归 园 田 居
陶( 渊其 明一
)
两晋无文章,幸独有《归去来辞》一篇耳。 ——欧阳修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一、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
文学家。浔阳柴桑(今江西九 江)人。名潜,一名渊明,字 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 节先生,他出生于没落的地主 家庭,少年时曾怀有“大志济 于苍生”的志向。
译文:回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 既然自己知道心志被形体所役使,又为什么还要如 此伤感失意而独自悲哀呢?我认识到过去所作错的 已经无法挽回,但知道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弥补。我 确实已误入迷途但还不算太远,已经觉悟到如今归 田是对的,而以前出仕是错的。归舟轻快地飘荡前 进,微风徐徐地吹动着上衣。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程
二、写作背景
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 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 十五天的彭泽令。陶潜归隐是 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 郡里一位督邮来鼓泽巡视,要 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 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 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 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 辞》。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
归去来兮辞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归去来兮辞》。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归去来兮辞》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这一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文章,而《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归隐之初创作的一篇辞赋,文中叙述了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和归途中的心情,描绘了田园生活的乐趣,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于学生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和文化,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
经过高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但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此外,高二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于人生的选择和追求有着自己的思考和困惑,而《归去来兮辞》中所表达的归隐思想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思考,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学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诵读、品味、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2)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理解作者归隐的原因和情感变化。
2、教学难点(1)体会文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和作者的思想境界。
(2)引导学生对归隐思想进行辩证思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归去来兮辞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
归去来兮辞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归去来兮辞》全文。
2.分析并掌握陶渊明归隐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文学价值。
3.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归去来兮辞》的文学特色和归隐主题。
2.难点:深入分析陶渊明的归隐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古典文学名篇——《归去来兮辞》。
这是一篇描写陶渊明归隐生活的辞赋,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到陶渊明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态度。
2.课文阅读与理解(1)全班同学齐读《归去来兮辞》全文,注意把握节奏和语气。
(2)教师逐句解读课文,解释生僻字词和句式结构。
(3)学生分小组讨论,理解课文内容,分享心得体会。
3.归隐主题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陶渊明的生平,了解其归隐背景。
(2)分析《归去来兮辞》中归隐思想的体现,如“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等。
(3)讨论陶渊明归隐思想的意义,如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4.文学特色鉴赏(1)分析《归去来兮辞》的艺术特色,如骈文、赋、比兴等手法。
(2)欣赏课文中的佳句,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等。
(3)讨论陶渊明的文学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5.当代意义探讨(1)引导学生思考陶渊明归隐思想对当代社会的意义。
(2)讨论如何在现代生活中借鉴陶渊明的思想,实现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6.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归去来兮辞》,了解了陶渊明的归隐生活及其思想。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感受到了古典文学的魅力,也领悟到了陶渊明的人生哲学。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有所启发,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四、作业布置1.背诵《归去来兮辞》全文。
2.写一篇关于《归去来兮辞》的读后感,不少于500字。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我对教学效果进行了反思。
整体来说,同学们对《归去来兮辞》的理解和欣赏程度较高,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但在分析陶渊明归隐思想及其当代意义时,部分同学仍显得有些迷茫。
归去来兮辞定稿
,
, .
.
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陶潜 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 不能移。 -----孟子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 而终穷。 ----屈原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 心颜 ? ----李白
归家乐
日常乐
出游乐
归心似箭 抵家之欢
天伦之乐 涉园之乐
家中景况
观景忘返
重审心志 结交乡故 出游方式 所见所感
本文出现了பைடு நூலகம்问代词较多,请找出来, 分析它们的词义
1.田园将芜胡不归(为什么) 2.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 3.复驾言兮焉求(什么) 4.曷不委心任去留(为什么) 5.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为什么,哪里)
保洁守志,固穷守节:
夏 日 长 抱 饥 寒 夜 无 被 眠
先 师 有 遗 训 忧 道 不 忧 贫
承上而问 自我解答 卒章显志
委心任去留 遑遑欲何之 富贵浮云( 反 ) 恬然自乐(正 ) 乐天安命
名家话陶潜
李白:何时到彭泽,狂歌五柳前。
杜甫:焉得思如陶谢手。
白居易: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 陆游:我诗慕渊明,恨不造其微。 苏轼: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陶渊明之诗。 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朱熹: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 胸中自然流出。 欧阳修: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
这 快 乐
这快乐,是微风拂襟的惬意, 是遥望家园的激动, 是儿子稚嫩的守候, 是妻子摆在桌上的那壶美酒 是倦飞的鸟儿回归故巢的喜悦 是出岫的白云凝望山峰的深情 是诗意,于南山的泉水中缓缓流淌 是闲适,在东篱的菊蕊中幽幽飘香 是望不尽的丑恶中仅有的美丽 是擦不净的污泥里残存的水晶 是以人格担保的对尊严的固守 是用清贫选择的对心灵的自洁 是铮铮作响的傲骨 是岂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
部编版高三上册语文第四课《归去来兮辞》教案
部编版高三上册语文第四课《归去来兮辞》教案教案:《归去来兮辞》一、教学目标1. 了解《归去来兮辞》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
2. 理解《归去来兮辞》的主题和情感。
3. 掌握《归去来兮辞》中的重点词语和重要句子。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对《归去来兮辞》的解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归去来兮辞》的主题和情感。
2. 难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对《归去来兮辞》的解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归去来兮辞》课文,部编版高三上册语文教材。
2. 外部资源:相关的教学课件,适当的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介绍《归去来兮辞》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分析课文(15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b.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重要句子,并进行解读和讨论。
3. 理解主题和情感(20分钟)a. 教师带领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归去来兮辞》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通过细节分析和比较归纳,推断出作者的意图和感情表达。
b.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个人的理解和感受。
4. 提高写作水平(20分钟)a. 教师以《归去来兮辞》为例,介绍写作的基本要素和技巧。
b.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与《归去来兮辞》相关的作文。
5.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
五、课后作业1. 阅读《归去来兮辞》课文,复习课堂上的讨论和解读。
2. 完成课堂练习和作文,提交给教师检查。
3. 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和意见,深入思考和回答。
六、板书设计《归去来兮辞》教学目标和重点《归去来兮辞》的主题和情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写作水平的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息交以绝游 复驾言兮焉求 悦亲戚之情话 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 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 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 善万物之得时 感吾生之行休
断绝,停止。交往 助词,无意。什么。宾语前置句 以……为悦。知心话 以……为乐。弹琴。写字 状语后置句 有农事。田地。状语后置句 有时。有帷幕的小车 船桨 山路深远曲折。山沟 羡慕。适时 将要结束
落实重点字词,题目、序
1、眷然有归欤之情 2、质性自然 3、非矫厉所得 4、饥冻虽切 5、违己交病 6、尝从人事 7、于是怅然慷慨 8、犹望一稔 9、当敛裳宵逝 10、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11、情在骏奔 依恋的样子。回家 本性 造作勉强。允许、能够 急切 并、一起。忧苦 过去 惆怅感慨 庄稼成熟 便、就。连夜 不久。状语后置句 急速。奔丧
本文的课文线索是什么?
叙事
抒情
自责自悔
辞官
归途
课文线索
自安自乐
家中生活
乐天安命
纵情山水
抒发情怀
本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鄙弃官场
认识作者思想
向往田园 蔑视权贵 乐天安命 觉今是而昨非
相关语句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请息交以绝游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点拨
末段是作者历经曲折的人生后真实而复杂的感慨, 是一种包含正反感受的深刻体验,作者没有自命清 高而是直抒胸臆,不可简单肤浅的冠以消极之名
宾语前置句
一般正常的句序都是宾语后置的,只有文言中倒 装里有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 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 置。 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 “乐夫天命复奚疑!”“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复驾言兮焉求” 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如:谁、何、 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词 “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 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 元《捕蛇者说》我因此记下了这件事,来等待考察民风 的人得到它。)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陶渊明是中国知识分子的脊梁。是一个不阿谀奉承、 不谄媚求荣、始终保持着独立思考精神和独立人格的鲜 活的生命,是一颗不慕荣利、不受世俗羁绊,敢于追求 本真与自我的率真的灵魂。他给我们创造了一笔宝贵的 精神财富,那就是永远保持独立思考的精神,不被众说 纷纭所困扰;永远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不被世俗世相 所牵引;忠于自己、把握自我,真实的面对自己的灵魂, 以务本求实的品质,冲破世俗的勇气,追求自己真正倾 心的事物。 陶渊明的价值不在于诗中购置了一个虚拟的田园, 更重要的是他让每一个人心里都能开出来了一片乐土, 就是他日子过得很乐呵。他经常说,我归园田居,他本 来也做过小官,当了八十三天彭泽令,后来觉得说不行, 有一件小事让他觉得不快乐,他在那干着干着,有一天 说上面来检查工作了,说督邮要到此,告诉他说你穿正 装出场,叫做“应束带见之”,你必须要把腰带端上, 穿正装去见一见,无非象今天穿上正装,扎上领带去见 见领导,就这件事,陶渊明不干了。
关于作品
关于辞
学习目标:
1,把握文言考点。
2,通过诵读体会作者语言特 点。 3,感悟作者返璞归真的人生 志趣与人生境界。
准备与回顾一、正字音 自给 幼稚 靡途 心惮 眷然 矫厉 一稔 敛裳 乙巳 载欣载奔 僮仆 有酒盈樽 壶觞 自酌 轻飏 熹微 乃瞻衡宇 眄庭柯 流憩 出岫 景翳翳 盘桓 西畴 棹孤舟 窈窕 耘耔 东皋
作业: 1、巩固本节课所学重点文言考点。 2、背诵序、第一段。 3、预习剩下课文争取背诵。
回顾字音 自给 幼稚 靡途 心惮 眷然 矫厉 一稔 敛裳 乙巳 载欣载奔 僮仆 有酒盈樽 壶觞 自酌 轻飏 熹微 乃瞻衡宇 眄庭柯 流憩 出岫 景翳翳 盘桓 西畴 棹孤舟 窈窕 耘耔 东皋
翻译句子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代表展示) (情感变化:由A→B→C)
2、本段大意是: 辞官归田的决心 3、作者的情感变化是:
自责、自悔
↓ →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自恕、自慰
↓ 心情舒畅
4、通过作者的感情变化表达了作者鄙弃 官场,向往田园的感情。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他说,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所以就解佩印而 去,自己把佩印一扔,我回家了。回家的时候,他自己写 了《归去来兮辞》。他说过去的这种日子“既自以心为形 役,奚惆怅而独悲”,这话说的好,什么叫以心为形役, 就是让我这个身体成了我心灵的主人,他去奴役我的心灵, 也就是说我让心灵受了好多委屈,去低三下四啊,去阿谀 奉承啊,为的无非是我吃点好的,穿点好的,就让我的身 体享一享福,但我让心灵受了这么大的委屈啊。所以他说,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犹可追,知道我过去的这事做错了, 但是未来还长,所以我就归去了,所以我就回到自己的田 园了。
奚惆止,挽救
知来者之可追
觉今是而昨非
补救
觉悟
舟遥遥以轻飏
问征夫以前路
飘荡的样子。轻轻飘荡的样子
行人。状语后置句
恨晨光之熹微
遗憾。微明的样子
再读第一段思考问题:
1、本段的大意是什么?
2、本段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怎样
的? 3、通过作者的感情变化说明了 什么?(时间5分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 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 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 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 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一读课文、 快读课文,注意重点字词读音、意 思,特殊句式,把握文章大意。 时间5分钟。
读课文二三段,完成以下字词释义。
再读序文思考问题:
1、找出陶渊明归家的理由。 (从文章中找出表明原因的原话。) 时间5分钟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陶渊明归 家之理由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 一,本性自然,不会扭曲自己 二,违背本意,身心都感痛苦 三,需要去奔丧
读第一段落实重点:
田园将芜胡不归 既自以心为形役 为何 身体。被动句
1、这两段的段意是什么? 回到田园后的快乐生活。 2、在二三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 弃官归家之乐?
1、园中之乐 2、天伦之乐 3、琴书之乐 4、农事之乐
读课文第四段,完成以下字词释义。
已矣乎 停止。助词连用加强感叹语气 寓形宇内 复几时 寄托。天地间。还 曷不委心任去留 何。放心。生死 乐夫天命复奚疑! 以……为乐。疑虑。宾语前置 帝乡不可期 希望 怀良辰以孤往 盼望 或植杖而耘耔 放下。除草。培苗 登东皋以舒啸 水边高地。放声长啸 临清流而赋诗 面对 聊乘化以归尽 姑且。顺遂自然的变化。死亡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什么。心神不定的样子。到
看见。同“横”。房檐 zà i 且,又 马上,将 小孩子 拿过。酒杯。斟酒喝 斜视。树枝。使脸上现出愉快神色 寄托。傲然自得之情 明白,深知。小屋。容易得到安适 每日。走 拄。手杖。漫步休息。 不时。抬头。远 山峰 日光。阴暗的样子 徘徊,逗留
乃瞻衡宇 载欣载奔 三径就荒 携幼入室 引壶觞以自酌 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 审 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 策扶老以流憩 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 景翳翳以将入 抚孤松而盘桓
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 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 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 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 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 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 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 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 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 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 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 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 一月也。
1、本段大意是什么? 诗人“乐夫天命”的情怀 2、有人说“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 命复奚疑!”一句包含了消极思想, 谈谈你的看法。
于丹品读陶渊明
陶渊明并非在逃避现实,而是在追求本真。他本来 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本来就“不慕荣利”, 凡事喜欢率性而为。仅仅是为了吃饭,才不得不去做官, 而做官的日子对他来说仅仅是“心腹口役”,“心为形 役”。做官之后,黑暗独裁、等级森严的官场生活和他 的本性之间形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辞 官归隐,追求本我、本真,还是改变自己,学会阿谀奉 承、谄媚求荣,得到一种立足于官场的所谓本领?陶渊 明选择了前者。因此,他的辞官归隐并不是在逃避现实, 而是在追求符合他天性的生活方式。这一点,无论在过 去还是现在,都是需要有足够的勇气、足够的对自己的 真实、足够的务本求实的品质(追求自己真正倾心的事 物,是一种务本求实的精神)、足够的独立思考的精神、 足够的独立人格的支撑才能做到的。与此相反,如果为 了在官场上取得一席之地,逐渐学会奉承求荣,逐渐丧 失自我,失去骨头,那才真是看似进取,实则堕落。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 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 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忌不自信”、“古之人 不余欺也”。 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 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 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 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 “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 图”、“唯命是从”等。 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 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例如:“亚父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 是“亚父面向南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