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六章区域经济发展16.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课件新人教版
2019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十六章 第2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采取以下措施:
(1)做好区域规划和调整,合理布局城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空
间发展模式。
(2)搞好城镇规划,防止城市过度膨胀,使人口、生产规模与当
地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3)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4)优化产业结构,尤其要淘汰耗能大、成本高、污染重的企业,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生态工业园区。
考点一
1解.析改:革第开1放题以,来由,于广北东部省和区西域部经经济济( 的C崛)起,广东省区域经 A济.差南异北在差缩异小变,化但比是东可西以大看出广东省经济重心仍然位于区域 B的.东差南距部仍,在说持明续广的东扩省大东部和南部的经济比重仍然较大,区 C.发展不平衡的态势显著 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态势仍然显著。第 2 题,广东省经济重 D.北部和西部不断衰退 2心.的关位于置促表进明广,东珠省江区三域角经洲济发地展区的经建济议发,展合处理于的绝是对(优A势)地 A位.,继因续此巩应固优珠先江巩三固角珠洲江地三区角经洲济地高区质经量济发高展质量发展,从而 B提.升扶广持东北省部整地体区经发济展实科力技。密广集东型省产北业部地区经济和科技相对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一
考点二
[核心突破]
1.区域工业化发展方向分析
能源资源丰富区:区域能源基地建设、能源
(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6章区域经济发展第35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第 35 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第十六章·区域经济发展
最新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 考纲 解决措施。 1.以文字材料和模式图为背景, 考查区域工业化与城市 命题 化的过程。 方向 2.结合区域图或景观图,考查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 产生的问题及治理措施等。
答案:1.A 2.A
我国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
(2018· 盐城中学一模 )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化发 展水平较高的区域。 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强弱不同。甲、乙两图分别为长江三角洲 部分区域城市化水平示意图和城市化动力强度比较图。 读图 回答 1~2 题。
(高考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 年我国明确提出:“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
1.2000 年到 2012 年,崇明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 原因是( )
①第一产业效率提高,农村出现剩余劳力 ②第二产业长足进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③第三产业产值稳定,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④产业结构基本稳定,就业人口基本不变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2.崇明县需根据自身的环境和人才条件,调整第三产业, 推进城镇化建设。其应该优先发展的行业是( A.休闲旅游业 C.农贸批发业 B.高端金融业 D.房地产业 )
城市群 ;对外来人 ___________ 口加强管理
(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能源、交通、工矿企业的
制订城市发展规划,
迅速发展,导致“三废”排 加强规划 加强交通、通信、环 ――→ 与管理 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 环境污染 问 放量大,___________ 环境污染 的治理 题日益显露出来 ___________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新人教版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一、选择题1.(2016·河北石家庄一模)下图示意工业化、城市化与城市聚集效应的关系。
读图,完成下题。
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城市聚集效应增强B.都市圈的形成增强了城市聚集效应C.大城市郊区化和逆城市化导致大城市聚集效应减弱D.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时,人口由大城市向小城市迁移解析注意纵坐标的变化,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城市聚集效应先增强后减弱,选项A、B错误;都市圈的形成减弱了城市聚集效应,选项C正确。
逆城市化出现在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选项D错误。
答案 C(2016·山东济南期末)下图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典型模式,据此完成2~3题。
2.四个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共同特点是( )A.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B.工业化带动城市化C.政府投资促进城市化D.人口迁移导致城市化3.以上四个地区城市化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是( )A.资源短缺B.劳动力短缺C.环境质量下降D.农产品供应不足解析第2题,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四个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共同特点是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第3题,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在工业化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是环境质量下降。
答案 2.B 3.C(经典题)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
下图中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
完成4~5题。
4.与Ⅰ、Ⅱ走廊相比,Ⅲ走廊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A.当地市场广阔B.水运便利C.科技实力强D.原有工业基础雄厚5.促进Ⅲ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A.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B.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的重化工业发展C.加强重化工业与港口工业的新技术应用,促进产业升级D.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解析第4题,从Ⅲ走廊的位置可看出,其有别于Ⅰ、Ⅱ走廊的有利条件是临长江,故水运便利。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关注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 问题,加强城市基础设施 建设和社会服务保障。
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注 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06
备考策略与应试技巧
知识点梳理与总结
回顾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基本概念、历 程和特点,形成知识网络。
梳理不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典型案例 ,分析其成因、过程和影响。
总结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规律、趋势和 问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推动社会进步
工业化和城市化促进教育、文 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 有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文明
。
02
区域工业化进程及特点
初期阶段表现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
初期阶段工业化以纺织、 食品加工等劳动力密集型
产业为主导。
技术水平较低
此阶段工业技术水平相对 较低,主要依赖劳动力成
本优势。
集聚效应初显
随着工业企业的增多,开 始形成一定的产业集聚效
产业融合与转型升级
不同产业之间开始融合,传统产业向 高端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
技术创新成为核心
技术创新成为推动工业发展的核心动 力。
不同区域工业化比较
发达国家与地区
发达国家与地区的工业化进程较早,已经完成了从劳动力 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的转变,目前正处于高新技术产业为 主导的阶段。
发展中国家与地区
典型题型解题思路剖析
选择题解题思路
审清题意,抓住关键词和 限定词,排除干扰项,运 用所学知识进行合理判断 。
综合题解题思路
认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 信息,明确答题方向,结 合所学知识和材料进行分 析和阐述。
图表题解题思路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六章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件
考点 2 工业化与城市化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图 16-2-3
【典例 2】读我国甲、乙两个三角洲略图(图 16-2-4),回答 (1)~(2)题。
图 16-2-4 (1)下列与甲三角洲地区城市群发育不相关的因素是( )
A.地形平坦,气候宜人
C.矿产资源丰富
B.科技力量较雄厚
D.水陆交通便利
提取信息:图中陆地轮廓和“黄海”“东海”等地理信息, 判断甲为长江三角洲。
提取信息:①甲地区:对外开放;②乙地区:大城市扩散。 思路整理:①甲地区→对外开放,吸引外资→沿海地区外
资驱动型→珠三角地区。
②乙地区→大城市扩散,带动乡镇企业发展→苏南地区典 型模式。 答案:A
(2013 年山东菏泽质检)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 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据此完成 1~2 题。 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 业分别是( )
A.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 C.原料密集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 D.高新技术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
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主要表 现在( )
①城镇数量猛增,城乡交错分布
③逆城市化现象凸显 A.①②③
②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④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城市分布密集 B.②③④
三、问题与对策 问题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⑨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策 产业结构调整 ⑩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构建大珠三角城市群 ⑪____________________ ⑫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⑭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强规划与管理 ⑬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特训:第16章 第2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第16章第2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读珠三角城市发展示意图(如下图),完成下列题。
1.能正确反映珠江三角洲城市发展过程的是( )A.①B.②C.③D.④2.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得益于( )①良好的工业基础②较高的科技水平③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④良好的区位条件⑤丰富的矿产资源⑥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良好契机⑦著名侨乡A.①③④⑥B.③④⑥⑦C.①④⑤⑥D.②④⑤⑥2.读珠江三角洲产值增长图(如下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在阶段Ⅰ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是( )A.资金密集型产业B.技术密集型产业C.劳动密集型产业D.资源密集型产业2.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内腹地范围的自然因素主要是( )A.地形的阻隔B.水源不足C.夏季气温偏高D.河流航运里程较短3.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也是我国第二大城市密集区。
据此完成1~3题。
1.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水平迅速提高,下列关于其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高②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③良好的区位条件④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⑤工业基础雄厚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④⑤D.②③④2.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 )A.劳动密集型产业基地B.重化工业产业基地C.轻纺工业产业基地D.电子信息产业基地3.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及京津唐等地区相比,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其原因是( )A.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实行了更优惠的政策B.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限制C.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劳动力资源更为丰富、廉价D.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水资源、矿产资源比珠江三角洲地区更丰富4.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下图是我国四个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2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讲
第2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考点一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1.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理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并成为仅次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密集区,其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
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2. “珠三角”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呈现出两个发展阶段:1979~1990年为第一阶段;1990年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入第二阶段。
如下表所示:命题角度 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分析 [经典例题](2015·某某高考)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演化相伴相随。
下图为崇明区(县)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城镇化率变化图。
据此回答(1)~(2)题。
(1)2000年到2012年,崇明区(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①第一产业生产效率提高,农村出现剩余劳力 ②第二产业长足进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③第三产业产值稳定,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④产业结构基本稳定,就业人口基本不变 A. ①②B. ②③ C. ③④D. ①④(2)崇明区(县)需根据自身的环境和人才条件,调整第三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
其应该优先发展的行业是()A. 休闲旅游业B. 高端金融业C. 农贸批发业D. 房地产业 [思维建模] 1. 文字信息获取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演化相伴相随,图中反映了崇明区(县)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城镇化率的变化。
2. 图像信息获取3. 推理分析解答过程中应结合图中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和某某城镇率的变化趋势具体分析回答,需特别注意产业产值比重与该产业总产值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
4. 知识调用此处需要调用的知识是城市化的最重要的标志和不同产业活动对城市化的影响。
[小试牛刀](1)________(2)________[方法归纳]拓展性归纳(1)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又会促进工业化。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6章区域经济发展第2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课件新人教版
2.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 (1)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 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劳动力
密集型 集型
劳动力 资源密
知识
②国家的 _对__外__开__放___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
引投资。 (2)有利的地理条件。
①良好的区位:毗邻港澳,靠近□10 _东__南__亚___,有利于接受港澳产业
考向3 城市化的典型模式 (2020年河南台前县模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 展的主要动力。下图是我国四个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读图,完 成第7题。
7.上述四种发展模式与意大利新工业区发展模式差异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①模式为对外开放的发展,促进外资企业建 立,进而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是珠江三角洲模式;②模式是小商品经 营,和温州模式一致;③模式是长江三角洲城市化过程,属于中心城市 辐射带动作用加强,是苏南模式;④模式利用丰富的森林、矿产资源发 展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东北模式。意大利新工业区以中小企业集聚的工 业小区为独特的发展模式,④模式是国营大中企业集聚,两者差异最 大,故D项正确。
[思维过程]
【名师点津】
1.分析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条件与存在的问题 (1)抓优势区位和发展条件:分析一个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条件, 一般可从国家政策、资源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 等方面进行。 (2)抓资源分布、供应状况:分析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存在的资 源问题。
(3)抓产业结构特点: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产业结构不合理问 题。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2019高考地理 第十六章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考点、考情
解析 答案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 考向一 考向二 微专题
-21-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1.我国主要经济区的比较
经济区 优 势 劣 势 沿海、沿江交 能源、矿 汇处;工业基础 产短缺;产 长江 好;交通发达, 业结构趋 三角洲 腹地广阔;科技 同;缺核心 发达 技术 邻近港澳,毗邻 能源、原 东南亚;著名侨 材料短缺, 珠江 乡;改革开放前 用地紧张, 三角洲 沿,外向型经济 生态环境 发达 严峻 优势产业 发展引擎
考点二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必备知识预案自诊
-2-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 1.对外开放的前沿 (1)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 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方面 产业结 构变化 工业结 构变化 表 现 影 响 第二产业比重下降, 第三 产业 比重上升 劳动力和资源密 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下 集型产业外迁 降, 技术、 知识 密集型产业比重 上升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 考向一 考向二 微专题
-9-
3.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推进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时间 优势 劣势 1979—1990 年 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 政策优势、侨乡 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 贫乏 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 结构调整,为劳动密集型 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寻找新 的出路 第二阶段 1990 年以后 工业实力大大增强 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 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 世界经济全球化、 信息化蓬 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 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 考向一 考向二 微专题
-27-
材料三 下表为长江流域三大城市2016年GDP及产业结构统计 表;图2为2000年、2010年和2016年成渝城市群部分城市的城镇人 口统计图。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6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35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堂
第35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2018·银川质检)斑块是景观格局的基本组成单元,是指不同于周围背景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区域。
形状指标是区域内各斑块总边长与最小斑块总边长的比值。
在一定区域内,若形状指标等于1,表明该区域的景观均一。
下图为1986-2013年厦门市三类建设用地景观平均形状指标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由材料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986-2001年,出现不同景观类型间相互竞争、相互交错的格局B.1986-2001年,农村平均形状指标迅速上升,农村景观均一性增强C.1993-2001年,城镇平均形状指标下降,城镇景观均一性下降D.1993-2001年,独立工矿平均形状指标上升,工业布局趋向集聚2.1986-1993年,厦门市城镇平均形状指标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A.逆城市化的出现B.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C.城市化的快速发展D.工矿企业的迅速发展解析:第1题,由材料分析可知,形状指标越大,景观越不均一。
由图可知,1986-2001年,三种建设用地形状指标都发生变化且均大于1,反映出不同景观类型间相互竞争、相互交错的格局;农村平均形状指标缓慢上升且大于1,反映农村景观均一性下降;1993-2001年,城镇平均形状指标下降,则反映城镇景观均一性增强;独立工矿平均形状指标上升,说明其景观均一性减弱,工业布局趋于分散。
第2题,1986-1993年,厦门市城镇平均形状指标从1.63上升为1.78,反映出城镇景观分布更加不均匀,这可能是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造成的。
答案:1.A 2.C(高考上海卷)我国北方某大城市自1982年以来,人口大幅度增加,下表为该城市各圈人口密度、面积等数据。
读表,回答3~5题。
A.内圈B.第二圈C.第三圈D.第四圈4.从城市功能分区的角度分析,内圈的人口密度变化不大,这可能影响内圈的( )A.商业与金融业的发展B.高等院校校区的扩建C.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D.工业部门的转型升级5.从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角度分析,第四圈人口密度增长的主要动因是( )A.农业发展B.服务业发展C.工业发展D.旅游业发展解析:第3题,人口数量=人口密度×面积,经计算第三圈人口数量最多。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6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讲区域工业化与.doc
第二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基础巩固组](2017 •莱芜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城市近五年产业发展矩形方阵分析图。
读图,完成1〜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 该城市在产业发展屮()A. 石油化工和石化产品制造业增长潜力较大B. 农副产品加工及食品制造业发展空间较小C. 缺少增长快、比重大的优势主导产业D. 纺织业可优先培育为主导产业2. 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该城市可釆取的措施有()① 扩大资源开采规模,大量输出原料 ②发展传统产业,吸收剩余劳动力 ③提高资源加工 深度,延长产业链④培育新兴优势产业,提髙竞争力A. 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石油化工和石化产品制造业为该地区的主导产业,但近五 年增长率较低。
第2题,由图中可以看出,增长率较大的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较低,且 大都为原料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产业,故应该加强资源深加工力度,延长产业链;主导产 业较少且增长率较低,故应培育新兴优势产业,提高竟争力。
答案:l.C 2.B(2017 -昆明质检)就业人口密度即单位面积中某一行业就业人口的多少。
下图示意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2000年和2009年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就业人口密度的空间变化。
读图,完成3〜4题。
实战演练:::强技提能2题。
近五年年均瑙长率(%)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CD •⑥ 20 ① 皮鞋业 ② 橡胶业 ③ 机械制造业④ 农副产品加工及食品制造业 ⑤ 纺织业 ⑥ 批发和零竹业 ⑦ 电力和新能源工业 ⑧ 石油和夭然气开采业⑨ 石油化「•和石化产品制造业 ⑩ 建筑业40 60 803.与甲地相比,乙地发展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主要区位优势是()A.地价较低B.历史悠久C.交通便捷D.原料充足4.图中所示的2000〜2009年长三角地区就业人口密度的变化,将导致()A.城市化水平提高B.高新技术产业发展C.第一产业产值降低D.环境人口容量增大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甲地位于上海,地价较高,乙地离上海较远,地价相对较低;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区位选择与其发展历史关系不大;乙地交通通达度不如甲地;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其进行区位选择时主要考虑的是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而不是原料是否充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D 2.B
解析 答案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能力提升 区域产业结构示意图的判读 (1)读图,确定主题:读图名锁定表达主题;读图例,分清三大产业; 弄清坐标的数值、单位。 (2)看变化,归纳特点:产业结构的变化要看两个方面,一是看各产 业比重的升降数值,二是看其变化速度的大小。根据三大产业构成 的变化,分析该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找出该区域的主导产业。如 第1~2题图中该市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2010 年第二产业占主导,比重最大。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考点二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整合构建
我国主要经济区的比较
经济区 优 势
劣 势 优势产业 发展引擎
长江 三角洲
沿海、沿江交 汇处;工业基础 好;交通发达, 腹地广阔;科技 发达
能源、矿产 短缺;产业 结构趋同; 缺核心技术
服务、金 融 造 钢、、 铁石、 IT化轻制、浦 自东 由开 贸发 易区 区、上海 纺
()
A.甲地区
B.乙地区 C.丙地区D.丁地区
关闭
1.A 2.C
解析 答案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真题探究 (2012江苏卷,13~14)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 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 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下图是该市 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完成第1~2题。
②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2)有利的地理条件。 ①良好的区位。
②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2.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3.问题与对策
( 1 )问题产生的原因。
①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 等条件的限制,对外资的吸引力
正在下降。
②缺乏合理的规划 与管理。
( 2 )问题与对策。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1.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关闭
第C.1第题三,读产图业可比知重,第变一化产最业大在1998年略有回升,并没有持续快速下降;第二 产D2..促业产进在业1该结99市构0年产趋时业于并结优不构化占进主一导步;从升产级业的结措构的施变是化( 看,第)三产业的比重呈上 升①趋逐势渐,第将一纺产织业、的服比装重企呈业下向降内趋势地,转这移些都说②明农产林业牧结渔构业在全逐面渐发优化展。 第③2大题量,从引产进业国结外构化看,工促、进机该市械产项业目结构④进加一快步发升展级第就是三要产继业续增大第三 产A.业①的②比重B.,①因④此应C.把②劳③动密集D型.②的④产业转移出去,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大
问题
对策
产业升级面 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
临困境
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推动产业升级
城市建设相 构建城市群: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 ,构建以香港、广
对落后
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生态环境问 加强规划与管理: 城市制定发展规划,同时加强交通、 题日趋严重 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主导产 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
在全国 的地位
一些生产生活消费品的工 厂迅速成长为国内同类产 品的主要生产厂家
广东省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 占全国的比重稳居各省级行 政区域之首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诊断反馈
下图中甲、乙、丙、丁分别对应2014
年广东省四个地区的产业结构情况。
据此完成第1~2题。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整合构建 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理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 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具体如下图所示。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推进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 间
1979—1990 年
第2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考纲
考 情
区域工业
化和城市
化的推进
过程;产生 —
的主要问
题及解决
措施
考向
知识网络
以我国主要经 济区为载体,考 查区域发展条 件评价、发展特 点、存在的问题 及可持续发展 的对策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考点一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 基础梳理 1.对外开放的前沿 ( 1 )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 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a.产业结构变化: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下降 ,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 。 b.工业内部结构变化:劳动力 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技术、知识 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c.产业转移情况。
关闭
第1题,四个地区中,甲地区第一产业比重最小,第三产业比重最大,经济发
1.与珠江三角洲的产业结构最接近的 展是水( 平最)高,故对应珠江三角洲地区。A项正确。第2题,四个地区中,丙地 区A.第甲一产业B.比乙重最C大.丙,第D二.丁产业比重最小,农业最有可能释放更多劳动力,
承2.近接年劳动来密,珠集江型三产角业洲的地转区入。劳故动选密C集项型。产业最适宜转移到图中的
1990 年以后
优 势
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政 策优势、侨乡
工业实力大大增强
劣 原有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 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成
势 贫乏
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背
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
景
结构调整,为劳动密集型和 资源密集型产业寻找新的
出路
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 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 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3)理联实,析因究理:运用所学原理,结合图示产业结构的变化,对 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趋势做出分析判断。如第1~2题,该市形成 了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为促进产 业升级,可将劳动密集型的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为大力发 展先进制造业、第三产业腾出空间。
必备知识整合 关键能力突破
经济区 优 势
劣 势 优势产业 发展引擎
珠江 三角洲
邻近港澳,毗邻 东盟;著名侨 乡;改革开放前 沿,外向型经济 发达
能源、原材 料短缺,用 地紧张,生 态环境严峻
IT 制造、 电子、轻 工制造、 农业、轻 纺
内地与香港 CEPA(内地与香 港关于建立更紧 密经贸关系的安 排)、泛珠江三角 洲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