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观后感
《孔子》观后感10篇
《孔子》观后感10篇《孔子》观后感1前不久,真正完整的看了一遍电影《孔子》。
给我留下的感觉是:不华丽,却很真挚。
于是,就在刚才,我又重新细细观赏了一遍,而这一次,真正让我重新正视这位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他对我国深厚文化根基所做出的不可磨灭与取代的贡献。
电影开篇就用最直接的方式向大家昭示孔子毕生所追求的儒家经典思想:礼乐仁和。
孔子生于公园前551年,故事开始的时代背景是公园前501年孔子约五十岁之时,孔子时任鲁国中都宰。
在当时的鲁国,鲁定公执政,但是,政权却掌控在季氏、叔氏、孟氏“三桓”贵族的手中。
当时,大司徒季平子刚死去,用活人陪葬。
孔子弟子子路救下季氏家奴漆思弓。
面对鲁国的法理制度,面对季氏家臣轻蔑挑衅面对“三桓”的压力,用智慧舌战群臣,用“仁者爱人,以礼杀人则非礼也”及“天地间人为贵”的思想,表达了对残忍陋俗的反对,同时也建议鲁定公变古改制,推陈出新。
最终在孔子的努力下,国相大司徒放弃了让漆思弓陪葬。
其实,在电影《孔子》中,蕴含了太多知识,看电影的时候,不停的问自己“三桓”是什么,大司徒是什么,大司寇又是什么,当时的时代背景又是一个什么状况。
也因为能够写这篇观后感,查阅了大量有关孔子的知识,比如,在电影中孔子说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他对鲁定公所说的“讲礼仪,知廉耻,有品格”和“选贤能,修信用,贼不作,谋不用”等等表达人民安居乐业,天下大同的思想。
在救漆思弓的故事中,我很喜欢孔子说给群臣的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也很自豪,我把这句话作为我待人处事的信条。
孔子告诉子路“见义不为不勇也”充分的体现了他的仁爱。
在之后孔子收漆思弓为弟子,别有深意的让子路拿酒,看到子路以壶代杯饮酒时,说了句“贪杯”,后来在翻阅资料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孔子酒量超凡,据说从来没有喝醉过,但孔子从不以武勇和酒量等为豪。
这也体现了他高尚的品性和为人师表。
接下来的故事是孔子辅佐鲁公治国有方,他的执政能力使的齐国感到威胁,并用计使齐鲁两国国君在交界处会盟,实则想借此操纵鲁国。
《孔子》电影观后感(精选13篇)
《孔子》电影观后感(13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方案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力量,下面是我汇编整理的《《孔子》电影观后感(13篇)》,期望能够帮到你!《孔子》电影观后感篇1孔子一位宏大的历史人物。
一想到国学就会想起论语;一想到论语就会想起孔子。
孔子是一位有德、又有才的圣人。
有德是:他会去救助穷人。
比如说在《孔子》这部电影里讲了。
孔子解救了一个要给季氏陪葬的小奴,那个小奴为了感谢孔子,最终还当了孔子的同学。
这个事情还说明白,只要情愿去挂念别人,别人也会感谢你的。
而有才是:他会通过观看一个国家,来知道这个国家的将来。
比如说,在《孔子》这部电影里说了。
孔子受到卫国的邀请去了卫国,他通过观看卫国就知道卫国马上会有内乱,所以马上离开了卫国。
这个事情还说明白,只要你认真观看,就可以发觉很多事情。
孔子虽然很有才华,很有品德,但是一生之中没有受到任何一位君王重用。
所以他一生都在和他的同学流浪,直到晚年,才回到家乡鲁国,连续教育他的同学学习,直到七十二岁死去。
《孔子》电影观后感篇2影片《孔子》,我看了不止一遍,并不是由于它不好懂,而是由于它让我感动了。
《孔子》从视听动身,达到了心灵的感动与震撼,渲染了当时那种气派氛围。
当然,我也必需承认,影片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虽然尽可能的穿插了孔子的一些名言,也借用了别人的,但是不免给人牵强之感;故事是讲到了,但是不精彩,情节片段之间缺乏很好的连接;节奏缓慢,人物讲话平淡呆板,没有灵气。
或许是自己太不习惯文言文的原因,加之中间有篡改历史的情节,觉得有些别扭。
由于这是电影,只有短短的两个小时时间,要将孔子的一生表现出来,实属不易。
所以总体上而言,它还是成功的。
首先,感受最深的便是影片将尊师重道之风表现得淋漓精致,真是值得今日的人们好好学习啊!古今对比,令人汗颜。
古人需拜师求艺,同学自当格外敬重老师,也会刻苦学艺。
《孔子》观后感15篇
《孔子》观后感15篇《孔子》观后感1有一个问题是: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是谁?我想很多人都会把这一票投给孔夫子。
国人中庸文化所推崇的“仁、义、礼、信”,无不源于春秋时代这样一位智者,尤其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文化从上到下一步步深入人心,影响了我们几千年。
是历史选择了儒学,还是儒学带着历史走到今天?我不懂孔子,但我一直很好奇,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
20__年的1月22日,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影片《孔子》首映,第三团支部抓住了这次机会一起了解这位儒学先师的人生轨迹。
影片取材于孔子51岁出任中都宰一直到其73岁病逝这段经历,并挑选了最有戏剧性的堕三都、周游列国、陈蔡被围等重要经历进行改编。
影片主演周润发早前在宣传活动中说“看《孔子》如果不流泪,那还是人吗?”。
我看完影片,也是深有感触。
这种大题材的影片,可能是期望值太高,觉得导演应该可以拍得更好,还有就是战争场面动画效果不够精致。
但转过来想,看《孔子》,多是抱着一种缅怀传统的想法,想通过影片,增进对圣人的了解,加深对中华民族几千年博大精深儒学文化的理解。
孔子的儒学思想传承至今,有沉淀的功劳。
孔丘其人,本只是一个血肉之身,他的言论,他的思想,是顺应了历史的发展,符合几千年来的社会制度,所以加上统治阶级的极力弘扬,便代代相传了。
但另一方面,也正是儒学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制度。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可进可退。
下至黎民百姓,上至天子藩王,齐家治国无不渗透儒家的思想。
董仲舒为巩固大汉帝国写下铺垫,精通儒学的康熙皇帝带来了康乾盛世。
我想到的是,儒学“入世”的观点造就了一个个时代的发展和辉煌。
观看电影之前,对孔子知之甚少,虽然看完影片,也只是有个大概了解,但至少梳理了一下思路,影片的公映,也许不只是在休闲娱乐,不只在票房,能带给我们一些反思,就够了。
《孔子》观后感2今天上午,我接到了同学的邀请,她说:下午去孔子六艺城玩吧,和我们班的同学一起去。
《孔子》观后感(精选6篇)
《孔子》观后感(精选6篇)孔子的观后感篇一浩浩中华,上下五千年,在历史的积淀中,“礼”已经无孔不入地渗入了生活的每一寸肌肤。
礼尚往来、彬彬有礼、礼多人不怪……关于礼的成语名言成语如此之多,然而“礼”究竟是什么呢?我想很难有人给出明确的定义。
当我看了《孔子》这部电影之后,突然感觉心有戚戚焉。
孔子的一生简单而复杂。
简单,是因为他始终只有一个目标,他终其一生都只为这一个梦想而奋斗。
他不慕功名、不求利禄,淡泊明志……复杂,是因为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经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付出了毕生心血,他冒死为逃奴请命,用百辆牛车吓退五百战车,五十五岁周游列国,时间长达十四载……这些都是孔夫子应用和智慧的体现。
夫子曾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的高大坚毅是我难以望其项背的。
然而,有三件事情如同时间为树刻上年轮那样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中,让我每日三省自身。
公山大人死的时候立下遗嘱,命令他生平心爱的人都要陪葬,陪葬的奴隶纷纷被乱刀砍死,只有一名小奴隶漆思弓在慌乱之中侥幸逃出,但后面的追兵仍旧紧追不舍。
离弦之箭丝毫不差地插入漆思弓的身体,他惊恐之下,向一名配剑的勇士求救。
勇士以其勇猛与智慧吓退了追兵,救下了漆思弓,这名勇士正是孔子的弟子子路。
子路担心因为自己的“一时鲁莽”连累大家,想将漆思弓送到他内兄家去,孔子知道此事后,不仅表扬了弟子,并告诫他“见义不为无勇也。
”毅然决然地留下了漆思弓。
当公孙狃来搜查时,孔子面无惧色,进行了有理、有据、有节的反驳,充分显示了他作为一代圣人的睿智。
冬祭大会上,孔子又为漆思弓请命,但公山大人的儿子站起来反对,说让漆思弓陪葬是对父亲大人的孝顺和尊敬!孔子反驳:“公山大人的遗嘱是让他生平心爱的人陪葬,您是他的儿子,公山大人怎能少得了您的陪伴呢?”公山大人的儿子哑口无言,只好同意了漆思弓不陪葬。
最终,孔子不仅仅挽救了漆思弓,而且还适时提出废除奴隶殉葬的旧俗。
的确,以礼杀人非礼也。
孔子“仁”的思想,再此体现得淋漓尽致。
《孔子》观后感想与心得范文5篇
《孔子》观后感想与心得范文5篇我是抱着一定期望去看《孔子》的.孔子,万世之师,多好一题材,再(厚脸皮地)说,孔子是我老乡,都是齐鲁人氏,晚辈我应该去膜拜一下.看之前心想,也不要求导演多超水平发挥,能达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张艺谋对孔子的理解程度就行了.让孔子那些美丽深邃的诗词名言,配合古典唯美的电影画面,再度绽放光芒.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孔子》观后感想与心得,供大家学习.《孔子》观后感想与心得1在我们的《中华文化名家选讲》课中,我们对孔子以及儒家思想有了较深的了解.接着,我们又观看了商业电影《孔子》,我们又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也产生了许多感想.其中,我个人感受最深的主要有两点.首先,我认为,孔子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导师.在孔子的那个年代,屹立了数百年的周室王朝朝不保夕,各诸侯国割据一方,为了达到称霸的目的,而相互战争,老百姓是民不聊生,苦不堪言的.而孔子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理想信念,尽管他被愚民们误解和嘲讽,他被权贵们妒忌和排挤,他被君王们猜忌和放逐……在电影《孔子》里,在堕三都.周游列国.子见南子.陈蔡被围.孔子回国以及韦编三绝这几个最具有戏剧性的被进行过改编的孔子的重要经历片段中,可以听到,他对鲁定公说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面对公山狃对他的拉拢而说的〝道不同,不相为谋〞;孔子在冬祭大典之前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与齐国会盟时对齐景公说的〝君子无戏言,言必信,行必果〞;孔子对鲁君的劝说〝志士仁人,宁杀身,以成仁,不可以求生而害仁〞;孔子对南子说自己的信念〝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些都体现了孔子的精神理念.就算是到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熟悉孔子的这些名言,这些名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平时日常的言论.行为和思想.而经过孔子及其弟子学生.历代儒家的倡导与发展的儒家思想更是对中华文化影响深刻,在过去的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中国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主流,作为中国人的指导思想逾两千余年,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个其他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潜在影响.因此,孔子一直是我们的精神导师.我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孔子仍然会是我们的精神导师.我们知道,我们现在的社会又掀起了一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热〞,重视继承和发展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现在并将长期建立中国的思想道德体系和进行诚信和谐社会的构建,这就需要我们从本土的.传统的文化入手.即使是在更现代化.网络化的社会里,我们及其后代们仍旧需要仁,需要义,需要礼,需要智,需要信,需要忠,需要孝,需要礼仪廉耻……我们仍然需要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倡导和发展,在以后的日子里,孔子仍然会是我们的精神导师,孔子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导师!然而,孔子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他的悲剧形象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在孔子的一生之中,孔子是孤独的.我们知道,人是渴望能够被别人理解的,因而孔子也想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希望能在人群中找到知音.〝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都说明知音难觅,被别人理解是很难的.更何况孔子这样的理想主义者,其理想之高远,境界之宏大,更不易为一般人所理解.孔子不能被别人理解,他感到了孤独,说:〝莫我知也夫!〞又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与!〞这里的〝知〞就是〝理解〞的意思.〝没有人理解我啊!〞茫茫人海,知我者谁?这是何等的孤独.在影片《孔子》中,颜回爱孔子的大道多于爱自己的生命,他为了那几捆竹简而被冻死.颜回可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更是孔子的知己,颜回一死,孔子便觉得是天将丧他,可见,孔子的知己是多么的稀少啊!以致于他的知己一死,就如〝天丧予〞!从南子的话语当中,我们清楚地了解到,〝世人能够理解夫子的痛苦,却不能理解夫子在痛苦中领悟到的境界.〞这就更进一步地说明,孔子要找到一个能〝理解夫子在痛苦中领悟到的境界〞的人难啊!这也注定了孔子的一生是孤独的.并且,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来漫长的历史中,人们对孔子的误解是没有中断的.在电影《孔子》的最后,孔子吩咐弟子将整理好的《春秋》呈送鲁公,便面向着夕阳,溘然长逝.在他死前,他留下了这样一句话:〝世人理解我,是因为这部书;误解我,也是因为这部书.〞可知,直到孔子去逝前,孔子还是难寻知己的.孔子给后世的是一个仁者形象,心胸旷达.但在他的内心深处却是一个极为孤独的人.可见,在当时的社会里,千里马是有的,但缺少伯乐;志同道合的人是有的,但难遇知己,这注定了孔子孤独的悲剧形象.在当今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竞争激烈的时代里,我们更需要伯乐,需要知己,不然,我们同样会注定生活在孤独的自我圈圈里.另一方面,我们知道,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统治阶级为了本阶级的利益和满足其奢侈私欲,残酷地压迫人民,横征暴敛,社会极为动荡不安.而孔子反暴政,其志向是想救世,他的理想社会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立〞.由于现实的缺憾,孔子萌生了理想,但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与现实是矛盾的,现实越是令人失望,理想越是完美,则它们之间的矛盾越大.孔子正是这样,他的〝理想国〞在当时战乱纷争不已,各国都谋求强权的社会中是不可能被理解和接受的.现实是那样糟糕,他的理想是那样高远,而他又始终坚持理想,不愿向现实低头,因此他到处碰壁是很自然的事情.到处碰壁直至老病而死却又壮志未酬这便是孔子政治悲剧的主旋律.就例如电影《孔子》中的堕三都,当时孔子为削弱季孙.叔孙.孟孙三家世卿的势力,提出了堕三都(即拆毁三家所建城堡)的举措.但堕三都的行动因为种.种阴谋阻挠而半途而废,随后鲁定公和季桓氏又开始迷恋于齐国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并且在郊祭时没有送给孔子祭肉,鲁君反过来劝说孔子:〝你应该学学寡人,装点呆,卖点傻.你的师尊老子不是说过嘛:无为,方能无不为.〞从这我们又看到,当整个社会都几乎沉溺于利益.权利.昏庸和迷惑中,高尚和智慧的圣人反而会受到冷漠.排挤.妒忌和攻击陷害.同样地,我们应该吸取历史经验教训,不要再让我们身边社会上的圣人再受到冷漠.排挤.妒忌和攻击陷害了.当然,商业电影《孔子》给我带来的感想还有很多,这只是我个人感受最深刻的感想.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于孔子及其儒学思想,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相信,只要我们理性探讨.学习和倡导发展孔子及其儒学思想,孔子会永远是我们的精神导师!同时,我们也应该吸取由于当时社会的局限性给孔子带来悲剧的历史经验教训,使我们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活力!《孔子》观后感想与心得2昨天,我听妈妈说银谷影城正在热播电影《孔子》,我立刻手舞足蹈起来.妈妈见我这么兴高采烈,便答应带我去看这个电影.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出生于公元前五世纪.他学问渊博,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整个电影讲述的是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孔子在周游列国时先后去过卫国.蔡国.齐国.郑国等国家.孔子本来在他的家乡鲁国享有很高的官职—司寇,他倡导用礼仪治国,让国家富强,不同意连绵的战乱,耗费钱粮,这样才能使天下太平,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可是他这种理念当时并没有被鲁国国君采纳.虽然这样,孔子还是在鲁国废除了一种不文明的行为——〝殉葬〞.古代,每个有钱的主人,手下都会有一些奴隶,而主人去世后,他的奴隶就会一个不剩的拉去陪葬,看到这残忍的一幕,令人心惊胆颤.有一次,一个大臣的父亲死了,他的一个小奴逃到了孔子的家中,哆哆嗦嗦地说了实情.第二天上朝,孔子带来了了这个小奴,国君愤愤地说:〝你怎么能不告知我,私自收下这个小奴呢?〞这时,一位朝中大臣对孔子说:〝奴隶陪葬是一种礼节,你是不能收留的.〞孔子不慌不忙地说:〝死去的人也是你最要好的朋友,那你为什么不去陪葬呢?〞一下子说得这位大臣哑口无言.但孔子最后还是被鲁君赶出了鲁国.孔子离开鲁国后,先后周游了很多国家,都没有得到重用.这时,鲁君派人请孔子回国,孔子经三思后同意了.但在返程的路上,令人感动的一幕发生了.当他们的马车行驶在冰冻的河面上时,冰面突然崩裂了,书简掉到了河水里,孔子最喜欢的学生颜回知道这些书简是孔子的全部心血,所以不顾自身安危跳进冰水,救出了这些书,而他却被冰冷的河水冻死了.看到这时,我差点眼泪夺眶而出.孔子周游列国_年,终于在68岁时回到了鲁国,专心讲学,最终在73岁时因病去世.孔子的精神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他那不因艰难而退缩的的品格深受人们敬佩,我们应该时时刻刻怀念他,时时刻刻学习他.《孔子》观后感想与心得3孔子,这位公元5_年前的大文化人,不知对我们这些中国后辈来讲,是有着多大的影响力啊.通过电影这样的一种艺术形式来塑造孔子的形象,既是几代电影人的夙愿,也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拍摄《孔子》是中国电影界和文化界的盛事,塑造孔子的银幕形象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这也体现了我们中国的电影人的一种巨大的责任.要想使孔子的形象真真切切地出现于电影银幕上,那是谈何容易,更别说,要讲述关于孔子的一些事例,对于无法亲身到孔子那个时代的电影人,要制作拍摄出如此意义的电影,更是不简单.《孔子》将会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一部具有长久影响力的作品,不仅是演孔子的周润发演技超高,眼神.语言.动作,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孔子的〝味道〞,而且孔子本身就是一位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尊敬.学习的人物.看完《孔子》的我,真是即感到惭愧,又觉得有些自豪.电影中的孔子,时不时出现一句经典的语言,好多已经出现在了我们的语文课本上,可想而知,孔子的话,都能体现出他的品格之高尚,偶尔遇到学过的语句,还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孔子一字一顿的小声念起来,这让我不禁感到自豪.但电影中还有我根本没听过的名句.在电影院时,周围的个别中老年人却能接上孔子的话,让我又有些惭愧,如此伟大的人物,学习的我们,却局限于课本,而没有广泛的了解更多,看来,当代的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放眼望向远方,而不是课本这狭窄的小小文学世界.《孔子》观后感想与心得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里讲的是如何调和〝学〞和〝思〞的矛盾.作为一个理科的学生,我觉得我对这个问题有相对深入的理解.只学而不思,不易发现别人的错误,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就像读《论语》,买一本书回来,刷刷几下读完,即使过目不忘,学到的也是别人的东西.思而不学,则会进展缓慢,而且容易钻进牛角尖出不来.这时如果能够参考一下以往人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则很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荀子也说过〝吾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所以,孔子告诉他的弟子,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学〞和〝思〞这对矛盾.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像〝父母在,不远游.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就说我们班上的吧.在这个近80人的班集体里,就有篮球上的猛将.绘画巧匠.书法好手.象棋大师.有的是上晓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满脑子的数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几岁的小朋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孔子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居敬兴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我想对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有所启发.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指孔子说:〝弟子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则谦恭有礼,对人如兄弟一般,谨慎而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知识,.〞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在团结友爱,有爱心,以贤德的人为榜样,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实践,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这些做人的立身原则做好了以后,再学习文献知识,以开阔视野,丰富思想.〝德,人之本也,本立而道生.〞仁义礼智信,国人都按这一标准去做,社会会更加和谐,我们的国家会成为文明.昌盛.礼仪之邦.《孔子》观后感想与心得5我是抱着一定期望去看《孔子》的.孔子,万世之师,多好一题材,再(厚脸皮地)说,孔子是我老乡,都是齐鲁人氏,晚辈我应该去膜拜一下.看之前心想,也不要求导演多超水平发挥,能达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张艺谋对孔子的理解程度就行了.让孔子那些美丽深邃的诗词名言,配合古典唯美的电影画面,再度绽放光芒.没想到,没想到,拍的是如此之差,差的让人伤心.活脱脱一主旋律片,还不是中规中矩无伤大雅的主旋律片,就是一拍失手了的三流主旋律片.就算有发哥跟那儿苦苦撑着,也是hopeless.看的我巨困无比,就在要昏睡过去的最后一刻,我以残存的一点意志力逼自己睁开眼睛,扭头一看旁边,我娘已经昏睡过去了,我碰她一下,〝你还真睡着了啊〞,我娘惊醒,不好意思地端正了一下坐姿,作正襟危坐若有所思状继续看.后面我没注意,不知道她有没有再度睡过去.连我娘这种一向宽容不怎么挑剔的人都觉得很差了,出了影厅就发出一连串感慨,〝孔子还是个武林高手!能文能武啊.〞〝孔子一辈子没干别的,就到处流浪了.〞没错,这就是问题所在,编剧太扯了.孔子一生最重要的事情在于讲学,传道授业.可惜导演对这一点并不感兴趣,她把全部精力放在了表现孔子作为一个政治人物其曾经意气风发然后悲惨动荡的后半生.影片的前半部分孔子忙着和朝中大臣斗嘴忙着和敌国国君斗智斗勇,后半部分一直带着几个弟子on the road,走过一个村又一个店,走过一个国家又一个国家,穷,战乱,没饭吃,弟子不是跟错了主子战死沙场就是为了捞竹简溺死冰河(看到这里老娘怒了,胡导您自己智商不够,就可以这么污蔑颜回么!复圣颜回是病死的,不是为了捞那几个竹简淹死的!再说了,你家竹子掉水里会沉啊,科盲到令人发指),最后好不容易回到鲁国了,跟鲁国国家领导人说他以后不参与政治了,要安心教书.我心说,好,终于要讲一讲孔子是怎么为人师表弟子遍天下了,结果,导演根本没理这茬儿,给发哥化了个耄耋老妆,一袭白衣,倚在门口,身子一歪,over了,连个临别遗言都没来得及说.我特么太替孔子不甘心了!南子,周迅演的那位性感美艳心机很重的卫国国王夫人,我完全没看出她存在的意义.胡导太自作多情了.人孔子对南夫人根本就没什么非分之想,南夫人也不见得多了解孔子,这两人唯一的交集就是孔子流亡到卫国时见过一面,南子做蓝色妖姬状盛装出现,一见孔子,立马凑上去,鼻子都快贴孔子脸上了(我还奇了怪了,这还没到魏晋南北朝那个奔放的年代呢,卫国皇后作风再大胆,也不至于在自己家里这么赤裸裸地勾引一个年过花甲的外国流浪者吧,丫图什么呀),见孔子没什么反应,没话找话地说了一句(在我看来纯属装逼的话),〝世人也许能够领悟夫子的痛苦,但永远无法领悟夫子在痛苦中所达到的境界.〞孔子默默无语,走了,然后南子莫名其妙地被暗杀了.胡导,YY的天空无限广阔,您自己都被自己感动了吧,您要非说南子是孔子的知己,孔子的后人估计也都宽厚包容,不跟您计较,但您敢编个靠谱点的剧情么.不是让演员说几句古汉语,电影就有品位了的.这平庸又无知的破片,真是糟蹋了孔子,也糟蹋了发哥,还连累了无辜的阿凡达.《孔子》观后感想与心得。
《孔子》观后感(精选6篇)
《孔子》观后感〔精选6篇〕《孔子》观后感想与心得篇一子曰:“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
〞这里讲的是如何调和“学〞和“思〞的矛盾。
作为一个理科的学生,我觉得我对这个问题有相对深入的理解。
只学而不思,不易发现别人的错误,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
就像读《论语》,买一本书回来,刷刷几下读完,即使过目不忘,学到的也是别人的东西。
思而不学,那么会进展缓慢,而且容易钻进牛角尖出不来。
这时如果能够参考一下以往人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那么很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荀子也说过“吾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所以,孔子告诉他的弟子,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学〞和“思〞这对矛盾。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
像“父母在,不远游。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
三十而立……〞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
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
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
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
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
翻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中庸之道。
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
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假设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孔子》观后感(精选53篇)
认真品味⼀部作品后,⼀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得吧,不能光会看哦,写⼀篇观后感吧。
是不是⽆从下笔、没有头绪?下⾯是店铺为⼤家收集的《孔⼦》观后感,欢迎⼤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孔⼦》观后感篇1 他,是鲁国⼈仰慕的国相,也是游历各国的乞丐,更是东⽅的智者。
这是孔⼦。
在战乱年代,孔⼦的才⼲为各国所推崇,但他却⼀直保持不变,⼀直为国家效⼒,直到今天。
很遗憾,孔⼦被奸⼈所害,被迫离开鲁国,开始了⼀次⼗四载的游历。
看着这⾥,我不禁感叹上天竟如此不公正,如此对待这位圣⼈。
孔⼦是⼀个平凡的⼈。
孔⼦四处奔⾛,途经卫国,见到南⼦,说了⼀句:“我从未见过如斯好德如好⾊之⼈。
”孔⼦对南⼦也很欣赏,但她始终是⽤理智来控制⾃⼰的。
最后南⼦⼀改跪拜孔⼦的轻浮态度,孔⼦也拘谨地回礼。
孔⼦⼀⽣奔波⼗四载,饱尝⼈情冷暖,经历离别之痛。
寒冷的⼀天,孔⼦和他的弟⼦们⼀⾏⼈在冰⾯上⾏⾛,突然,冰块裂开,⽵⼦掉进湖中,孔⼦的弟⼦颜回奋⼒跳下湖中去捞⽵⼦。
遗憾的是,颜回最终与世长辞。
在颜回被其他弟⼦抬⾛之前,孔⼦只是⼀声不吭地抱着他的⼫体呆了好⼏个⼩时。
孔⼦对颜回的爱远⼤于对⼉⼦的爱,因为⼉⼦只能继承他的⾎脉,⽽颜回可以继承他的⼤道。
最后,以前在鲁国陷害孔⼦的⼈,把孔⼦送回鲁国。
孔⼦在回鲁国之前说过:“我可以回去,但是我只能专⼼讲学,不要⽤政治来打扰我。
” 今天,在没有战乱的年代,像孔⼦这样有⾼尚品德的⼈可说是寥寥⽆⼏。
要达到孔⼦这⼀境界实在不容易,如果你⼼⽆旁骛,坚决不做“礼”的事,遵从礼义仁和。
要做⼀个⾼尚的⼈。
华夏⽂明的创造者——孔⼦中华⽂化的伟⼤英雄。
像⼀杯美酒,越饮越醇厚,像⼀轮明⽉,越久越清;像⼀缕⽕光,照亮整个华夏。
孔⼦,⼀⾝⾐裳成名传奇,⼀部《论语》流传千年。
那是孔⼦。
谈到儒学,⼈们⽆不想到孔⼦。
中华⽂化之所以能在今天辉煌,是因为孔⼦;中华⽂化之所以能在今天辉煌,是因为孔⼦;中华⽂化之所以能在今天辉煌。
《孔子》观后感15篇
《孔子》观后感15篇《孔子》观后感1孔子,可谓是家喻户晓,但我们也只知道他大体的一些作品和事迹,<孔子>这部影片让我们更加了解了这位伟人的一生。
孔子从政,希望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却被现实无情地抛弃。
孔子一心只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对可能的困难估计不足,最终只能黯然离去。
孔子到了晚年,认清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他最能影响社会的,是教育弟子,而不是从政。
他的弟子有各种各样的才干,可以将他的思想传到更多的地方。
孔子把精力放在讲学上,能够影响更多的人,意义要远大于参政。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抱怨身边的事不如自己所愿、不合理等等,还喜欢去描绘一个理想的情境。
可是,这些都于事无补。
现实摆在这里,我们也只有从思想上转变,亲自去行动,不要总依赖于别人。
把握好方向、有步骤、有计划、从实际出发,理想才会越来越近。
这部影片人物刻画得生动形象,也能让人深受教育,人们能在这种场景中得到知识。
孔子面对贵族与恶势力不低头,面对困难不畏缩,面对孤苦不冷漠的精神会激励我永远向上。
《孔子》观后感2趁过年放假之际,马不停蹄地重看《孔子传》。
再次看得泪花流,再次深受洗礼。
大同世界,天下为公。
但偏偏凡夫都想我尊你卑,所以都自私自利啊,深怕自己的利益受到破坏啊。
从头至尾,无非就是以小人之心,度了夫子的君子之腹啊!!不,不是君子之腹,是圣人之腹!!通篇看下来,确实能完全懂夫子的人只有颜回。
而夫子之道的高深确实也不能怪世人难懂,同是夫子的弟子,都有不能解其深意的啊。
如冉求一样,开始我感到他比其他弟子更能理解夫子的大道,然而从后来的田赋税收一事看出,他其实并未得夫子真意,反而看问题看得不够深远了。
所有一切人皆只想自身的利益,这就是夫子之大道无法推行之根本。
所以教育是重中之重,而且不是一两代人能完成的事情。
但我相信夫子的理想最终还是将由我们华夏子孙来实现。
人类已经历经够了小人的自私翻演的历史,是时候走向天下大同了。
老和尚常说的是不是真学佛,为众生就是真学佛,为自己就还是搞六道轮回。
电影《孔子》观后感5篇
电影《孔子》观后感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党团报告、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plan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电影《孔子》观后感5篇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
《孔子》观后感15篇
看完⼀部影视作品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
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筹莫展呢?以下是店铺帮⼤家整理的《孔⼦》观后感,欢迎⼤家分享。
《孔⼦》观后感1 今天按照⽼师的安排,观看了央视拍摄的纪录⽚《孔⼦》。
在战国年代民不聊⽣⽣灵涂炭,孔⼦希望把⾃⼰修⾝、齐家之术扩⽽冲之,⽤到治国平天下上⾯。
孔⼦和他的弟⼦周游列国吃尽千⾟万苦,最苦⼀次被⼈围困七天七夜没有吃的,差⼀点饿死在荒郊野外。
还是在四百年后的汉朝,儒家思想才得以应⽤推⼴,从此成为历朝历代主流⽂化。
孔⼦的思想是帝王之术,修⾝、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培养帝王⼈格潜质。
孔⼦看透⼈性⾃私⾃利的局限性,希望⼈们通过⾃⾝修炼突破⼈性局限性,内存孝悌外⾏忠信,通过利他来实现利⼰⽬的,通过利他来实现⼈与⾃然、⼈与社会、⼈与别⼈的和谐。
⾏⽂⾄此,我忽然想起⼀个天堂与地狱的故事。
在地狱⾥每个⼈都拿着⼀把长柄勺⼦,勺⼦⾥的饭⽆法够着⾃⼰的嘴,所以地狱⾥的⼈每个⼈都饿得⾯黄肌瘦。
天堂⾥⾯的⼈同样也每个⼈拿着⼀把长柄勺⼦,他们⽤⾃⼰勺⼦⾥的饭喂别⼈,这样每个⼈都可以吃上饭过得红光满⾯。
天堂和地狱的差别就是有⽆爱⼼,对别⼈仁爱就会得到别⼈仁爱的反馈。
孔⼦创⽴的儒家学说提倡仁爱,就是希望别⼈通过修炼突破⼈性局限性,⽤利他的⼿段来利⼰,如此实现和谐社会和得到⾃⼰幸福⽣活。
今天的社会发展⼀⽇千⾥,物欲横流道德沦丧现象却⽇嚣尘上。
我们需要经过⼏千年磨炼的传统⽂化来教我们如何为⼈处世;我们需要继承⼏千年⽂化孕育精神成果;我们需要传统⽂化来“为天地⽴⼼、为⽣民⽴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孔⼦》观后感2 孔⼦,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好学的故事流传⾄今。
孔⼦30岁时,他已经有了三千多名的学⽣了。
但是,他还是认为⾃我的学识不够渊博。
孔⼦⽈:“圣则吾不能,吾学不厌,⽽教不倦也。
”如果谁有知识,谁那⾥有他所不明⽩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必有我师焉。
孔子观后感(集锦15篇)
孔子观后感(集锦15篇)孔子观后感1影片中,孔子驾着马车在泥泞的道路上艰难的行走,最后还被摔倒在地上,倒在地上的孔子对天大笑的情节让人看了心发酸,那中失意,那种痛楚,表现的都淋漓尽致。
还有一碗马汤的故事情节。
孔子那不是做作,那是一个真实的孔子所表现出的信念战胜一切的心理。
也表现出了孔子在周游列国遇到的困境与窘迫。
用孔子自己的话说,我更像丧家之犬哦。
让我动容的一段是孔子的'大弟子颜回的死去。
那一刻我落泪了。
我见网上有人评论,说颜回在抢救孔子的书时,运用的拍摄技术没有一点科技含量,根本没法和>像比。
什么理论啊,从人的感情来说,我认为也是不可比的。
孔子跪在冰面上,悲伤的喊:"颜回,我的回。
你在哪里?"也许女人看电影和男人看电影角度不一样,整部电影最打动我心的就是这一段。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对孔子不离不弃,相伴身边。
在冰冷的河水中一次又一次的抢救那厚重的竹简,他知道那记载着老师孔子的全部思想,也是留给我们后人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观看孔子,我真的是感觉自己太不了解孔子了。
网上有人说沉闷无味,说什么的都有。
我不苟同别人的意见,孔子,我看了,无论从思想上还是教育的意义来说,都给自己的心灵来了一场洗化,还是值得看!孔子观后感2电影《孔子》是很早之前就有了,为什么今天我还是要写观后感呢?因为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有自己的文化信仰。
谈到文化信仰我们想到的那首当其冲的就是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因其母祷告于你丘山而得名。
电影中孔子的出场已经是一个大夫的身份了。
但是孔子的身世是不幸的,早失双亲,所以孔子对下层百姓的.疾苦特别的关注,回到电影上来。
电影中的周润发给我们很好的诠释了孔子的许多东西,让你不得不佩服他的演技。
电影所选取的一些故事单元也比较吸引人,孔子由中都宰而大司寇,进而代国相;夹谷会盟,凭一己之力,力挽狂澜;叛将陷都,镇定自若,救大厦之将倾;堕三都,三桓掣肘,功亏一篑。
《孔子》观后感15篇
《孔子》观后感15篇《孔子》观后感1岁月不居,时光徙转。
一抬头、一低眉、一刹那、一慌神,你已颠簸了半生的光阴。
——题记他们是去陪葬的人。
那一个个被捆绑起来的穷苦百姓,他们极其可怜,或许有些人都不清楚那位死去的庸君是谁。
呵!这一回,也不知又有多少孤魂野鬼游荡在人间。
然而,总是会有漏网之鱼的,这回是一名正直舞勺年华的男孩,他灵活的穿梭在林间,身后百万大军。
他跑到孔子家躲起,然而,纸里包不住火。
事情泄露后,孔丘用巧妙的言语保全了男孩。
孔子因才高智广而被重用,与此同时,他也向鲁国君主提议用“仁”去教化人民,反对残杀。
当然治理好一个国家需要漫长的过程,在这期间,孔子因受权贵离间,最终被排挤出朝堂。
鲁国已无立足之地,自此他的艰辛和风尘便在岁月中展露的一发不可收拾。
是日,天光阴沉,云雾聚锁,仿佛注定他这漫长的一生将在阴郁寥落当中挨度。
之后孔子随同他的弟子到宋、卫、蔡、齐、楚等国出游。
但他的政治主张并能得到热衷于血腥与的各国诸侯重视。
这一路途中,他经历了太多的艰辛险阻。
遭受过质疑与冷嘲热讽,甚至还有小孩侮辱他,但他始终平静理性地对待这个社会,他依旧主张以仁政治国远胜于残杀为王的统治。
他的思想并没有因岁月流逝抑或是其他一切而动摇,这是最令人敬佩之处。
在我看来,孔子也是常人。
不仅仅心系他的仁政,他也有细密的情感,当弟子颜回为保全竹简而丢失性命时,是他是有心的,亦是无奈的;他是悲伤的,亦是自知的。
他是鲁国人,虽已在外跋涉,但毕竟它最初的政治寄托还是给了这个父母之邦,所以他从未忘记过她。
在如此短暂又长久的时间里折磨着他内心的指望,仿佛要将他弄的遍体鳞伤。
他是安定的,亦是窘困的。
他之于父母之邦自始至终都是局里人,不然他怎样内心始终渴望又重回故土?他半生的前程,命运是跌跌撞撞。
好在但并没有辜负了自我一颗赤子之心。
他选择了遵循自我的心,无论一意孤行或是前方疾风骤雨,他独一袭青衫,馨香如故。
《孔子》观后感2中国歌舞剧院带来的大型舞剧《孔子》,展现以“尽善尽美”为艺术理想的伟人孔子的一生。
《孔子》观后感5篇
《孔子》观后感5篇电影孔子讲述了东周末年,诸侯割据,相互征战.孔子为了理想奔走在列国之间,孤独地和整个时代抗争,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孔子》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孔子观后感1电影《孔子》讲述的是我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生平故事.春秋割据,各国战乱,孔子就知这亲的年代生活.孔子满腹经论,学识渊博.他就任〝中都宰〞这个职务时,使中都面貌大变,老百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孔子因此受到鲁定公的重用,被鲁定公任命为大司寇.当时是奴隶社会,有一个这样残忍的陋俗,就是只要有一个王权去世了,他的奴隶们就要陪他殉葬.孔子不畏大司徒和公山狃的权势,提出要废除这个残酷的陋习,用智慧战胜了两位王侯贵族,展现了孔子的聪明和机智,以及他的仁爱之心.孔子担任大司寇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陪同鲁定公去会见齐王.孔子向公山狃和大司徒索要战车五百乘,但遭到公山狃的拒绝,只好带着孔子的十乘战车去会盟,受到齐国的威胁,但孔子用他的智慧,用一百辆牛车吓退齐国的五百战车.因此,得到鲁国王的称赞和重用.孔子与他的弟子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孔子和他的弟子在奔走列国之间,传授学问,用仁爱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对孔子也是非常崇敬.有一件事让我感动,就是颜回下到冰海,给孔子捞书籍,但在冰海里待太长时间,就被冻僵了,已三个时辰了,颜回没有缓过来,这种视书如命的精神让我感动.这部电影仅仅是孔子这位大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的艺术体现,我还要从孔子的文学著作《论语》再深入进行了解,还要向他学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精神.孔子观后感2今天下班后,和坤儿一起到上海影城看《孔子》.电影《孔子》拍得规规矩矩的,说不上超好,但是可以看.里面故事都有影儿,既没被捧成孔圣人,也没贬成孔老二.不像于丹,她说话太咋呼,搁她理解的论语里走出来的孔子,像个大明白,一想孔子就和她连着,不大可耐.胡玫的孔子可耐,或者说周润发演的孔子真可耐,是一个有对有错,有血有肉,爱国爱家,疼老婆爱孩子的山东大汉.孔子穿得棉袍后现代,特软和,特暖和.俺也想扯二尺布,做那么一灰面棉袍.到哪能买到棉花哈?比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和《英雄》诚恳万分,比陈凯歌的《无极》和《刺秦》智商高,比冯小刚的《夜宴》讲故事讲得明白,那帮男人呀,一堆老笨蛋,和胡玫比啊.人家胡玫不像他们猫一顿狗一顿的,没常性,人家她拍的历史剧一贯高水平,电影《孔子》比她的电视剧《雍正》还要好得多.其实,咱有五千年历史,题材不缺,有故事着呢.可是俺没捞着看过啥像模像样的正剧电影,就算你带上近代史在内,也都没啥好看的.《甲午风云》和《武训传》是俺看过的电影里,应该还算讲明白点儿事儿的,其他真想不出来啥,谁还拍过好历史片?你们帮忙想想?兴许有,俺忘了?周润发不负众望,孔子演得好,有时候他能化腐朽为神奇,你比如,磕头,多让人反感的动作,可是周润发演得实在,潇洒.哎哟,和他在一起演这场电影,对其他那些演员,像陈建斌周迅和任泉,来说绝对是难得的学习机会,俺这么笨猜啦,人家那几个心里可能还不服捏.孔子观后感3孔子,这位公元5_年前的大文化人,不知对我们这些中国后辈来讲,是有着多大的影响力啊.通过电影这样的一种艺术形式来塑造孔子的形象,既是几代电影人的夙愿,也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拍摄《孔子》是中国电影界和文化界的盛事,塑造孔子的银幕形象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这也体现了我们中国的电影人的一种巨大的责任.要想使孔子的形象真真切切地出现于电影银幕上,那是谈何容易,更别说,要讲述关于孔子的一些事例,对于无法亲身到孔子那个时代的电影人,要制作拍摄出如此意义的电影,更是不简单.《孔子》将会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一部具有长久影响力的作品,不仅是演孔子的周润发演技超高,眼神.语言.动作,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孔子的〝味道〞,而且孔子本身就是一位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尊敬.学习的人物.看完《孔子》的我,真是即感到惭愧,又觉得有些自豪.电影中的孔子,时不时出现一句经典的语言,好多已经出现在了我们的语文课本上,可想而知,孔子的话,都能体现出他的品格之高尚,偶尔遇到学过的语句,还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孔子一字一顿的小声念起来,这让我不禁感到自豪.但电影中还有我根本没听过的名句.在电影院时,周围的个别中老年人却能接上孔子的话,让我又有些惭愧,如此伟大的人物,学习的我们,却局限于课本,而没有广泛的了解更多,看来,当代的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放眼望向远方,而不是课本这狭窄的小小文学世界.孔子观后感4这个星期天,我到博库书城里转悠,却始终没有找到自己喜爱的作品.突然,一阵书香传来,牵着我的鼻子走了过去,定睛一瞧,是一本名叫《孔子》的书.我欣喜若狂,立刻拿起它饱读起来.一打开书,一位书中的小精灵就为我做向导,带我去了孔子的世界……孔子,名丘,字仲尼,我国伟大的哲学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从小就懂得体谅母亲的困难,每天都按照母亲的要求把学习放在第一位,从不惹母亲生气.他好学上进,生性聪明而且善于思考,在艰难困苦的生活环境下,凭着自己的勤奋,学会了礼.乐.射.御.书.数等六项基本功,为后来参与各项社会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母亲的关怀和教育下,孔子相当好学.为了求学,他一大清早就到老师门口等候;炎炎烈日下,站在老师门口,直晒得他头昏眼花,眼冒金星,但始终没有改变他的求学决心.正因为他的好学,他在各方面的知识都达到了博大精深的程度,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儒家学说,成为了一代伟大的哲学家.看到这儿,我不禁陷入沉思:孔丘虽然长得丑,可他却不自卑,像正常人一样的生活,甚至比正常人更好学.更勤奋,并且还十分的谦虚,虽然他已满腹经纶,可他依然要千里迢迢的去洛阳拜师学艺.他为了让妈妈省心,一有空就在家里帮妈妈烧火,洗衣,做饭,到了晚上,还和妈妈一起编草鞋.再看看我呢,学习上经常会为了一点点小成绩而沾沾自喜,有的时候还喜欢卖弄;生活上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仅不体谅父母的辛苦,有的时候还要挑三拣四,与孔子一比,真是差距太大了!我真的要多向孔圣人学习,以长补短.这顿大餐真让我大饱口福,我以后要多尝尝这种〝大餐〞,丰富我的知识,快乐我的生活.孔子观后感5这部片子在前部分都是讲孔子投身政治与教育,使用〝仁义礼治〞来治理鲁国,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利.然而,在后部分却峰回路转,即从孔子推翻三桓失败和齐国大兵压境之后,孔子便开始里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最后到老的时候回到鲁国投身教育.孔子一辈子也没有将〝仁义礼治〞推行成功.电影几乎没有涉及到孔子在学术上的成就和〝仁义礼治〞的思想,只是从一个很普通的视角来描述孔子的一生.片子的前半部分和孔子的面孔一样,看起来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和.然而,前半部分也为孔子的命运埋下了伏笔,即该部分实际上是危机四伏.同样的,平和的孔子,背后是其经受了一般人没有经历的痛苦以及在痛苦中体验的境界和对信念的执着.这部片子有几个情节让我记忆尤深.第一个情节是孔子推翻三桓失败后,孔子和鲁王的对话以及孔子和老子的对话.孔子以一腔充满〝仁义〞的热血誓以推翻三桓以维护〝君臣之纲〞.鲁王便说了,〝仁义只是一个说辞,如果失败了,谁还在乎你仁义与否〞,〝我们应该‘无为方能无不为’〞.于是,孔子便回忆起和老子的对话,老子提了一句话,如果做不到便索性放弃吧,这非常符合老子〝无为〞的思想.老子的〝无为〞,即无违,不要违反规律,也就是如果你真的做不到的话,说明条件还不成熟,无需勉强硬来.孔子眼见马上得以成功推行〝仁义〞,却在这一时刻失败了,要放弃以前所做的所有的努力,这真是一般人难以接受的.于是,孔子便离开鲁国,颠沛流离到周朝列国,每到一个地方便开始〝仁义〞的教育.第二个情节是孔子和卫国君夫人南子的对话.南子对孔子说了一句话,〝世人也许容易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体会的意境〞.南子在电影出现的第一幕是,她拿着一卷书,趴在草上读书,从这一幕可以看出南子是一个有知识知礼节的人,当然也是一个美丽性感的女人.同样的,从她与卫君和太子等人的对话中,你也会发现,南子是一个聪慧.做事强硬果断的女强人.她对孔子充满一种〝惺惺相惜〞的敬仰与钦佩,他和夫子两个人在对话的那一刻都能够深深体会到对方的痛苦和境界.南子的出现,让我能够进一步理解孔子的内心和执着.第三个情节是颜回之死.这个情节是让我最无法忘记的情节.我对颜回的体会是,他在片子是一个非常帅气.有才和忠诚的人.在这一个情节,一方面是颜回为了挽救孔子流离各国谱写的书籍而一次又一次的深潜到冰冷的水里,捞起一卷又一卷的竹简;另一方面是夫子恸哭的说道〝回,你给我回来〞,夫子只想颜回安全的爬出水面,而不是要他去捞那些花费了无数心血编写的书籍.颜回对夫子和夫子对颜回间的这种感情,真是让人无法言表.第四个情节是孔子回到鲁国.他和弟子们经历了诸国战火,颠沛流离的回来后,在城墙底下哭着喊,我回来了.在这个片子,孔子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世人也许能够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体会的境界〞.孔子内心的痛苦和对信念的执着让我无法忘记.这是一部非常有内涵的国产片.该片弘扬传统文化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能把这样的题材拍成如此优秀的电影,在当前文化缺失.物欲横流的大环境下,有不少人误认道德是限制人们行为的条条框框.其实,有道德的生活才是真正正常.幸福的生活.《孔子》观后感精选合集5篇。
观孔子有感(精选10篇)
观孔子有感观孔子有感(精选10篇)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观孔子有感(精选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观孔子有感1《孔子》看完了,我的真实感受是:脑袋一片空白。
据说,是近年的“国学热”催生了电影《孔子》。
胡玫拍《孔子》是想说什么呢?是讲圣人伟大的一生呢,还是宣扬他的儒学思想?我发觉,看完了非常困惑,因为电影讲了一个文武双全、心地善良、喜欢周游列国但又有点狼狈不堪的孔子,他是个好人,但就是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跟着他,为什么会被称为“万世师表”或者思想家。
这让我迷惑不已:这是谁啊?其实,孔子挺可怜的。
在世时,无人识君。
人走了,被当做神像,供奉着。
可笑的是,需要时抬得很高,不需要时,一脚踩在地上。
都说是“独尊儒术”,其实,统治者只是将之作为幌子,骨子里还是法家那套东西:功利、实用。
我倒觉得,孔子应当是个和蔼、睿智,喜欢笑眯眯谈天说地的好老师,不在意物质的匮乏,整天乐呵呵过着日子。
如果电影从这个角度去讲述,也许更能接近真实。
但是,这肯定不是部商业电影了,有谁去看呀,没情节、没高潮、没焦点。
所以嘛,本来就别拍《孔子》了,中国人实际上哪信这些玩意儿。
儒学那套东西历朝历代都是用来标榜的,真正相信并身体力行的,往往被视为怪物,比如海瑞海青天。
在这个信仰虚无的时代,主题虚无的《孔子》成为当下人们思想最真实的写照。
观孔子有感2春秋割据,各国战乱,孔子的年代就穿插在这样的乱世中。
他和他的弟子们颠沛流离,周游列国十几年。
一直未曾放弃的是礼义仁和。
我带着并不是很高的期望去看这部影片。
两个多小时,和场内的观众一起,很安静地看完。
正如胡玫所说“《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让你记住很多故事情节的影片”。
但孔子带给我的,不仅是故事和情节那么简单。
他留下的,是一个形象,一种精神,连同他身后的弟子一起,或许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读书人。
观看《孔子》观后感(29篇)
观看《孔子》观后感(29篇)观看《孔子》观后感1春秋割据,各国战乱,孔子的年月就穿插在这样的乱世中。
他和他的弟-子们颠沛流离,周游列国十几年。
始终未曾放弃的是礼义仁和。
我带着并不是特别高的期望去看这部影片。
两个多小时,和场内的观众一起,特别宁静地看完。
正如胡玫所说“《孔子》是一部肯定能让你记住特别多故事情节的影片”。
但孔子带给我的,不仅是故事和情节那么简洁。
他留下的,是一个形象,一种精神,连同他身后的弟-子一起,或许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读书人。
但你感觉到的必定是如海涛般的千军万马,统领着一个时代。
周润发扮演的孔子是影片的主线和灵魂。
不管在何境地,自始至终坚决淡定的眼神,礼义娓娓道来的神韵,仿佛孔子转世。
颜回、子路、冉求,性格各异,但爱师如命,遵循礼仪仁和的精神如命。
子路助卫国,冉求回鲁国效命。
最牵动人心的是颜回,颜回是孔子最钟爱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却机灵敏捷、意志坚决。
他死得那一幕,有特别多人给出了负面的评价:矫情、假、搞笑。
但我被感动了,我信任颜回不顾生命,甚至都没有想到生命,反复潜入水中挽救竹简的那一刻,特别多观众也落泪了,我也信任当孔子始终抱着死去的颜回不愿放手的那个场面,震撼了万千人。
周迅演出了南子的神韵,她天生就是一个好演员,扮演的角色能逼真到骨子里。
南子这个角色也并不是可有可无的。
重要的角色是它存在,你觉得可有可无,它一旦不存在,你会觉得缺了特别大一块。
孔子其实是惊艳和动心于南子的美貌的,但他终以一句“可有些人就是好德如好色”决然截断了马上升华为暧昧的一种情愫。
南子让世人看到了孔子并非神,孔子同时也是一个一般人,南子虽然简洁出场,寥寥的情节铺陈,但奇妙地反射出人物在本性和信仰之间的取舍,实为一个看点耐人寻味,又怎么会是可有可无呢。
不难预料,《孔子》也一样,会在不同人心里留下不同的印象,在不同人的内心埋下不同的种子。
但不行否认,胡玫是胜利的,他抓住了孔子的神,抓住了那个时代的症结点,表现起来就不会像看历史书一样晦涩难懂和索然无味。
《孔子》观后感13篇
《孔子》观后感13篇《孔子》观后感篇1孙子是我国春秋时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
他生在鲁国,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祈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他曾任鲁国中都宰、大司寇和代国相,他提出了“以礼治国”的新式政治思想,他所创的儒家思想至今还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每个人,他所著的《春秋》、《论语》都流传后世,被千古传诵。
带着一份期待与崇拜,星期五的晚上,我们全家走进影都,观看了电影《孔子》。
孔子自幼勤奋好学,当他三十而六时,逐渐在他的故乡鲁国崭露头角,得到了鲁君的赏识,被认命为中都宰,在他的管制下,中都变得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后又逐渐被鲁君加封为大司寇,曾一度做上代国相的要职。
击败了叛军,安保鲁君参加齐鲁盟会。
但是,随着他的平步青云,却迎来了三恒的忌恨与排挤,终被三恒之首季氏驱逐出鲁国,后在异国他乡,带着一帮他的弟子颠沛流离、居无定所、风餐露宿十几年,但始终坚持他的理想从不放弃,并在途中著下《春秋》一书。
在他晚年之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终于被迎回鲁国。
看了这部令人悲伤的电影,我不仅又对孔子多了几分认识与敬佩之意:一、孔子不但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更是一名极有谋略的军事家。
在齐鲁盟会中,齐王心怀不轨,派出二百乘兵车,以威胁鲁君投降齐国,而孔子却用三百辆牛车,造出轰天声响,吓退了齐军的兵车,他不用一兵一卒,夺回了鲁国失陷多年的郓、龟阴三地;在朝中,他提出了“堕三都”、抑三桓”的主张,并用火攻的方法平叛了来势汹汹的三恒家臣——公孙狙。
这改变了我以前对孔子“懂文不懂武”的印象,令我看见了一个文质彬彬的孔子的另一面。
二、我敬佩孔子在逆境中永不放弃理想的精神。
孔子流离他乡近二十年,不管环境多么艰难,始终不曾放弃他儒家思想的宣扬,他情节高尚,从不吃嗟来之食,一举一动中始终保持着他的学者风度和神态,在断粮七天时,他“以乐代食”,以顽强的意志力抗击饥饿的侵袭。
在周游途中,为了让儒家思想得以流传后世,他废寝忘食,奋笔激书,写下《春秋》一书,使他的儒家思想在后世得以实现,并影响了往后历朝历代的政局。
《孔子》观后感15篇_4
《孔子》观后感15篇《孔子》观后感1周三晚上,学校组织五、六年级观看《孔子》这部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从而我感悟至深。
孔子很仁和,救过一个小奴隶。
有一年,大司马死了,很多人要陪葬,那个小奴隶也包括在内。
为了能逃过此劫,小奴隶逃到了孔子的住处。
可和孔子对着干的公山狃却说孔子私藏“人犯”,要治孔子的罪。
孔子不但处事不惊,而且一句“道不同,不相为谋”,直接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迫使强势的公山狃打消了处死小奴隶、治孔子罪的念头。
瞧!孔子是不是非常聪明。
孔子留下的是一个形象,一种精神,一种文化的传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髓。
孔子很爱自己的弟子,弟子们也爱老师。
有一回,孔子一行人在冷得结了厚冰的湖面上行走,不一会儿,只听“嚓、嚓”几声,冰碎了,孔子的书一部分掉进了冰凉的湖水里,颜回纵身跳入水里,却被冰凉无情的湖水冻僵了,命丧湖中。
孔子痛不欲生,痛失了一名可传他大道之人。
看到这,我不禁想起学校里同学们的表现:有些人为了自己利益而伤害别人;有些人因为其他同学挑唆而攻击别人;有些人则是为了自己获取胜利,而向老师、同学说他(她)的坏话??,每当做这些事前,请大家想一想对方,想一想孔子,他们师兄是多么团结友爱呀!大家如果多一点宽容,就不会有这么多的是非。
这部影片令悲伤而又感动,被孔子的仁和打动,被他们师兄弟间的真情打动!《孔子》观后感2最近,我看了一部名叫《孔子》的传记电影。
这部电影讲述了孔子极具传奇色彩的一生,刻画出了一个个生动精彩的人物形象,对我的触动还是很大的。
孔子原名孔丘,字仲尼,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
孔子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孔子的一生极为坎坷,曾风尘仆仆地奔走于卫、陈、曹、宋、郑、蔡诸国之间,宣传“仁”之思想,可乱世将孔子的时代改变了,没有一个国家听他的思想。
十四年后回到鲁国从事教育活动,七十三岁病逝。
《孔子》电影中有一个片段我至今记忆犹新。
陪葬的一个小男孩漆思公为了保住性命拼命地跑,遇到了孔子的弟子子路,子路救下了漆思公,最后,在孔子的强力辩说下,漆思公重得自由,并拜孔子为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观后感
导读:本文是关于《孔子》观后感,希望能帮助到您!
春节前,吃饭的间隙,将《孔子》看完了,没有能够留下多少深刻的印象。
总体印象,觉得孔子是一个苦难的思想家。
后来,有些疑惑,在当时的政治氛围中,孔子的思想应该是被淹没的呀,怎么会流传至今呢?(这大概跟孔子周游列国讲学有很大的关系。
)但是,影片中并未表现过多。
今天在阅读《中国新闻周刊》(总第454期)时,读到了《电影孔子诞生记》。
读到了一些这部电影的前后故事,心中不禁重新念起了这部电影。
我是八零年出生的一代。
当我还不知道孔子的时候,我听说了儒学,那时,还特别以为“经世济用”就应该是人生的伟大追求;后来,知道了孔子,读了一些《论语》,觉得他的一些话说得挺对,对现在的我仍然有用处。
但是,至于“纪念”这一主题,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
现代人真的想纪念孔子?想纪念孔子的什么?
又读到《我们应该如何纪念孔子》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其实,我并不了解孔子,所以,我才浅陋地说了一些话。
戴佩荣先生从“个体与群体”“羞耻心与罪恶感”“悦乐精神与忧患意识”这三个方面探讨了孔子精神的现实意义。
当然,这还是浅尝辄止的,我网觉得深刻一些的,我应该认真读《论语今读》。
不了解是可怕的,因为不了解就没有发言的资格与权利。
当
自己了解得还比较少的时候,尽可能少一些开口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