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2单元 位置-第2课时 位置——左右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2单元 位置-第2课时  位置——左右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2单元位置第2课时位置——左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时主要围绕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的“位置”展开,具体涉及到左右的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左右的基本概念,并且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左右的概念进行简单的位置判断。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左右的基本概念。

–正确使用“左”、“右”等相关词汇描述位置。

–能够在简单的情境中判断物体的位置关系。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互助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左右的基本概念,正确使用相关词汇描述位置。

•难点:在简单的情境中判断物体的位置关系。

四、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相关与左右概念有关的图片、具体情境的演示图片等。

2.教具:左右箭头标识物体位置,玩具道具等。

3.课前安排:将教室布置为左右概念的情境,为课堂展示做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以问答形式导入: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在哪边。

•引出“左右”概念。

2. 学习探究(15分钟)•呈现相关图片,让学生观察物体的相对位置,并运用“左右”描述。

3. 合作实践(20分钟)•学生分组,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完成一些左右概念相关的绘画题目。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不同位置的情境。

4. 拓展应用(10分钟)•让学生自觉观察班级里的物体位置关系,并用“左右”进行描述。

•教师在教室内示范案例,让学生进行位置判断。

六、课堂小结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左右的概念,引入生活实际,让学生积极参与。

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巩固和延伸这些概念,为学生建立坚实的数学基础。

七、家庭作业请家长结合课堂内容,帮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描述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做进一步的巩固和练习。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本能够对学生的左右概念有所帮助,启发他们独立思考,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2024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认识6~9》教案

2024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认识6~9》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1 认识6~9【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将数量抽象成数的过程,理解6~9各数的意义,会认、读、写6~9各数。

2.掌握6~9各数的顺序,会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

3.会用6~9各数描述生活中事物的数量,感受数是表示事物数量的符号,形成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6~9各数的意义,会认、读、写6~9各数。

掌握6~9各数的顺序,会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会用6~9各数描述生活中事物的数量,感受相同事物可以用不同单位来计数。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导学案【教学环节】学习任务一:知识链接,课题导入。

复习巩固再把这些物品的个数从小到大排列。

学习任务二:探究新知,素养形成。

1.出示例1主题图,数一数,认一认。

观察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还知道些什么。

注意:数出事物的数量是几,就用几来表示。

一类一类地数图中的事物,可以用指着数、点着数等方法数出各类事物的数量。

2.你能用不同方式表示出图中各事物的数量吗?试着用“实物”--“手指”--“方块”--“数”这样的顺序来表示图中的数量。

数量是6、7、8、9的事物可以分别用数6、7、8、9来表示。

3.6还可以表示什么?7 , 8 , 9 呢?4.8只手套还可以怎样表示呢?一只一只数,8只手套可以用8来表示。

人有两只手,需要戴两只手套,两只手套也叫一副手套,如果将这些手套一副一副数,是4副手套,就用4来表示哦!5.试一试,看数接着画。

5.试一试,填一填。

鞋子一共()双,一共()只。

6.知识小结(1)数量是6~9的事物,可以用6~9各数表示。

事物的数量是几,就用几来表示。

(2)数量相同的不同事物可以用同一个数来表示。

(3)相同的事物可以用不同的单位来计数。

8.拨一拨,写一写。

第二单元位置(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二单元位置(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标题:第二单元位置(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会在具体情境中判断物体的位置。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提高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的认识。

2. 运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 在具体情境中判断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会在具体情境中判断物体的位置。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教学素材:教室内的物品、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教室内的物品,引导学生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品的位置。

3. 活动一: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品的位置,并与同学分享。

4. 活动二:分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品的位置,并进行交流。

5. 活动三: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图片中物品的位置。

6.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品的位置,并与家长分享。

六、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2.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3.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4.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5.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上、下、前、后》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上、下、前、后》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上、下、前、后》教学设计学习内容上、下、前、后学习目标1.在具体活动中,理解上下前后的含义, 能正确的辨认物体的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交流观察的过程中,经历对位置关系“上,下”的认识过程。

培养学生的语言的表达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初步体会认识物体初步感受物体的相对位置.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难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学习方法策略看图,根据老师提示用上、下、前、后说出图中各个交通工具之间的位置关系学习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导过程学案导案设计意图一、复习思标1.小动物们排成一队去游玩,一共有()只动物去游玩,排在最前的是(),排在最后的是()。

一、组织复习思标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2.今天我们学习《上、下、前、后》齐读课题。

质疑定标。

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自学新课(一)学习上、下的含义1.你用说一说这些交通工具的位置。

货车的下面有高铁的下面有轮船的上面有高铁的上面有轮船的上面有二、组织自学新课(一)学习上、下的含义1. 仔细看图,你在图中看到了些什么?从情景中引出“上下”.让学生从生活中体会,从一组组的物。

(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比一比-一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比一比-一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学设计)第二单元比一比-一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的概念,通过比较数的大小,认识数的大小关系。

2.掌握基本比较方法,运用比较法比较大小。

3.通过游戏、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1. 教学内容1.比的概念和比的运用。

2.用比较法比较大小。

### 2. 重点和难点3.掌握“比”的概念和方法,正确比较大小。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步骤1. 检查预习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两个数,让学生比较大小,并将答案写在小黑板上。

然后从学生中抽几位同学上黑板讲解思路,纠正错误并表扬正确的学生。

### 2. 引入新知识教师用实物(如水果)让学生拿来比较大小,从具体实物教学,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引导学生思考在数字中表示“比”。

最后在黑板上画出比的符号“∶”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表达方式。

3. 讲解和示范教师利用实物或图片,分别进行多组数的比较演示,让学生理解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 游戏老师根据每位同学的身高,让学生分为两组,比较身高的高低,并让同学用“比”的符号表示,进一步巩固“比”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5. 讨论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两个数字,让学生发言比较大小并且给出比的符号表示。

通过讨论,让学生掌握比较方法的灵活运用。

6. 练习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练习题,巩固比的概念和运用方法,并及时纠正错误答案。

7. 课堂小结在本节课结束前,老师再次复述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回归课本,反思课堂上的学习过程,加深对“比”的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1.能否准确掌握“比”的概念和方法。

2.能否使用比较法正确比较大小。

3.课堂表现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并共同协作完成任务。

五、教学后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通过游戏和讨论,多角度地认识“比”的概念和比较方法。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1-5的认识》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1-5的认识》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1-5的认识》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5的认识》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二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生活情境和实际操作,认识和理解1-5这五个数字,掌握数的顺序,会数数,会写数,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于数的认识基本为零。

他们喜欢通过游戏和动手操作来学习,对于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更感兴趣。

同时,他们对于新事物的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合作意识较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和理解数字1-5。

2.让学生掌握数的顺序,会数数,会写数,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和理解数字1-5,掌握数的顺序,会数数,会写数,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数的顺序,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动手操作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数字卡片、小棒、水果图片等。

2.学具:学生每人一套数字卡片、小棒、水果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数字1-5的卡片,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说出数字的名称,从而导入新课。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数字1-5的卡片,让学生说出数字的名称,并让学生按顺序排列这些数字。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数字的形状,找出数字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数字接龙游戏,学生手持数字卡片,按照数字的顺序进行接龙。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数字拼图游戏,学生利用手中的数字卡片,拼出数字1-5的形状。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巩固学生对数字的认识和理解。

拓展(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数字排序活动,学生利用手中的数字卡片,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

人教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左、右》教案

人教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左、右》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左、右》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理解和运用“左”、“右”等位置词语。

2.能够根据题目要求,正确判断物体的位置。

3.能够通过绘图和实际操作,加深对位置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1.位置词语“左”、“右”等的掌握和运用。

2.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对于位置概念的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2.教具:小黑板、粘贴纸、彩色笔等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导学生通过游戏或歌曲等活动,复习“左”、“右”等位置词语。

2.讲解“左边”、“右边”等词语的含义,让学生理解这些位置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带领学生观察教室内不同物体的位置,并进行简单描述,如“书桌在左边,椅子在右边”。

第二课时1.利用小黑板或粘贴纸,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根据指令画出不同形状的物体,并描述其位置关系。

2.设计游戏环节,让学生根据老师口头指令或图示,模拟不同位置相关的情境,加深理解。

3.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例如让学生走到教室的不同位置,向其他同学描述自己的位置。

第三课时1.组织学生参与小组比赛,要求根据图示或描述,快速判断物体的位置,并标明正确答案。

2.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一个描述位置关系的小故事或游戏,展示给全班同学,加深印象。

3.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到校园内或教室内寻找不同物体的位置,进行实地观察与描述。

五、教学反思1.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引导他们多角度理解位置概念。

2.教师要适时调整教学节奏,结合学生的实际反馈,确保教学效果最大化。

3.在课后复习时,建议学生与家长一起玩具或户外游戏,巩固位置词的学习成果。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和掌握“左”、“右”等位置概念,促进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的培养。

第二单元 第4课时 8、9的分与合(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024秋)

第二单元 第4课时  8、9的分与合(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024秋)

第二单元 第4课时 8、9的分与合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在活动中经历8和9的分与合的过程,掌握8和9的分与合,加深对8和9的认识。

2.通过自主探究,继续培养观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继续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和类比思想。

3.提高动手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8和9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掌握“有序分”和“从一组组成联想到另外一组”的方法,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学情分析】在教学8和9的分与合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6和7的分与合。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具体分与合的操作过程中体会有序、成对的数学思想。

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8和9的分与合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所以,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操作、合作让学生自己探索8和9的分与合,并且让学生能熟练表达出8和9的分与合。

【核心素养】学生能进行有序思考,发现分与合中的规律,从而发展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习任务单教学流程创设情境,新课导入【设计意图:复习6的分与合,感受学习8、9分与合的方法及重要性。

】1.分一分,说一说2.我们已经学习了2~7各数的分与合,你知道8的分与合是怎样的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8和9的分与合。

(板书课题:8和9的组成)学习任务一:8的分与合。

【设计意图:在分圆片的活动中启发学生通过联想发现8的另外3组分与合,使学生感受“有序分”的优势,并利用“有序”的规律记忆。

】1.自主探究。

(1)8个圆片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学具分一分,说一说。

(2)学生动手操作。

2.汇报交流。

(1)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预设:我是这样按顺序分的。

左边摆1个圆片,右边摆7个圆片,8可以分成1和7;左边摆2个圆片,右边摆6个圆片,8可以分成2和6;……左边摆7个圆片,右边摆1个圆片,8可以分成7和1。

(2)看到每种分法,你们还能想到其他分法吗?预设2:我是这样想的。

先把8个圆摆成一排,然后依次挪动一个到左边,得到8可以分成1和7,8可以分成2和6,8可以分成3和5,8可以分成4和4。

一年级-人教版(2024新版)-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 一上 第二单元 1

一年级-人教版(2024新版)-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 一上 第二单元 1

分与合(第2课时)教学目标1.借助圆片,通过动手操作、分一分、说一说,能准确地总结出8和9的分与合。

2.观察8和9的分与合,能有序地总结和记忆8和9的分与合。

3.通过小组合作,能用8和9的分与合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培养个性化思维;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得出8和9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有序地总结和记忆8和9的分与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片、三角形纸片等学具。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一、复习(不在课件上呈现)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玩个拍手游戏,喜欢吗?(喜欢)请仔细听规则哦,老师拍的数量和你们拍的数量合起来是6。

例如:我拍1下,你们拍几下合起来是6?(5)我拍2下,你们拍几下合起来是6呢?(4)很棒哦,那现在游戏开始了,请做好准备!游戏由慢到快,有顺序地进行。

(限时3分钟)师:刚刚我们应用了什么数学知识呢?预设:数的分与合。

师:谁能快速地说出6的分与合?(6可以分成……)真厉害,还知道按顺序来说,这样可以做到快速而且不重复、不遗漏。

二、引入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个视频,看看视频里面的小动物们玩的是什么游戏?运用了什么数学知识?播放视频“情境导入”。

师:视频中,小动物们玩的游戏运用了什么数学知识?预设:数的分与合。

师:没错,运用了8和9的分与合。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8和9的分与合。

新知探究一、教学8的分与合师:小明和美美一共剪了8个圆片,你们能帮他们把这8个圆片分成两组吗?可以怎样分?出示【学习任务一】。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代表汇报。

预设1:可以按顺序从小到大分。

8可以分成1和7;8可以分成2和6;8可以分成3和5;8可以分成4和4;8可以分成5和3;8可以分成6和2;8可以分成7和1。

师:还有更加快捷的方法吗?预设2:可以成对地分。

8可以分成1和7;8可以分成7和1;8可以分成2和6;8可以分成6和2;8可以分成3和5;8可以分成5和3;8可以分成4和4。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主要内容包括100以内数的认识、数的组成、比较大小、加减法运算等。

这些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和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数的认识和运算有一定的基础,但还不够扎实。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反复练习来巩固知识。

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于他们的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认识100以内的数,理解数的组成,能够比较大小,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识100以内的数,理解数的组成,掌握比较大小和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数的组成和加减法运算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和实际操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

2.教学道具:准备相关的大小物品,用于比较大小的大小比较活动。

3.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入100以内数的认识和比较大小的话题。

例如,讲述小兔子和小松鼠比谁摘的果实多,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果实数量的大小。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展示100以内的数,引导学生认识和记忆这些数。

通过数一数、说一说、指一指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的组成。

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主题。

本单元以“比较”为主题,让一年级的小宝贝们开始学会观察事物之间的不同之处,像比大小、比多少、比长短等,这可是他们认识世界的超级有趣的小魔法哦。

二、学情分析。

1. 一年级的小朋友们就像一群好奇的小探险家,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兴趣。

但他们的注意力可能就像小蝴蝶一样,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在那儿,所以教学得又有趣又简短。

2. 他们刚入学不久,对于比较的概念还很模糊,就像在雾里看花一样。

他们可擅长用自己的小眼睛去看东西啦,我们就从这个优势出发。

三、单元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小宝贝们要能准确地说出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等比较结果。

能指着两个苹果说这个大,那个小。

学会用“比”这个神奇的字来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关系,像“这支铅笔比那支铅笔长”。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好玩的游戏和有趣的实物操作,让小朋友们像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比较的奥秘。

鼓励小朋友们互相交流自己的比较结果,锻炼他们的小嘴巴,让他们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小朋友们在比较中感受数学和生活是紧紧连在一起的,就像好朋友一样分不开。

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他们觉得数学就像一个充满惊喜的小乐园。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大小、多少、长短的基本方法。

这就像掌握打开宝藏的钥匙一样重要呢。

能够正确地运用比较的词汇来描述物体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

对于数量相近的物体,如何准确地比较多少,这对小朋友们来说有点像走迷宫,有点难分清方向。

理解比较的相对性,例如,一个物体在和这个比的时候是长的,和另一个比的时候可能就是短的,这对小脑袋瓜来说有点绕。

五、教学方法。

1. 直观演示法。

拿出大大的苹果和小小的苹果,长长的铅笔和短短的铅笔,多多的糖果和少少的糖果,直接在小朋友们面前展示,让他们的小眼睛一下子就看明白。

2. 游戏教学法。

玩“比大小”的卡片游戏,每个小朋友拿一张卡片,然后去找比自己卡片上的东西大或者小的小伙伴。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2单元《第2课时 左、右》 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2单元《第2课时 左、右》 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2单元《第2课时左、右》一、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左、右概念。

2.能正确运用左、右概念进行空间定向与描述。

3.能在生活中运用左、右概念。

二、教学重点掌握左、右概念,能正确运用左、右概念进行空间定向与描述。

三、教学难点能在生活中运用左、右概念。

四、教学准备黑板、白板、彩色粉笔、学生教材、电脑、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观看一个视频,介绍左、右的概念和运用,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 学习(25分钟)1.老师在黑板上面画出简单图形,如窗户或者多边形,向学生介绍左右的概念,并带领大家完成与题目有关的动作,让学生在动中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老师示范,以左、右的方位指示和比较为例,在黑板上画出两个不同比例的图形,并要求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掌握,并完成相应的图形判断,交流归纳所得的知识点。

3.让学生在体育课、家中、校园等其他场所观察和寻找左侧和右侧事物的例子,形成自己的知识观点。

3. 拓展(10分钟)在拓展环节中,学生可以利用课堂上学到的左右知识点,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运用,例如在走路的时候,学生可以尝试使用左右方位指示描述自己所在的位置,或者使用左右方位指示取出画夹中的图片。

4. 总结(5分钟)让学生回忆、概括所学的左右知识点,加深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六、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观察和个人表现,以及掌握知识的程度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根据学生的知识点回答,课堂参与程度和课堂检测等来进行评估。

七、教学后记这个单元的课程设计就是希望通过图形化和比较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掌握左右的概念以及运用,让年轻的学生在课堂上向生活迈进一步,能够熟练掌握左右的方位指示和对生活中的左右事物运用一知半解。

第二单元第2课时 比大小、第几(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024秋)

第二单元第2课时 比大小、第几(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024秋)

第二单元 比大小、第几 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熟练读写6~9各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事物的数量、顺序和位置。

2.进一步认识“ >” <”和“ =”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知道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是相对的。

3.在观察和分析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时,会进行简单的辨析,以此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及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数的大小,根据情境填写基数或序数。

【教学难点】理解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学情分析】这节课的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6~9“的认识的基础上安排教学的,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数物体的个数,进一步了解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直观感受数的大小。

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鱼缸图提出问题,并结合问题进一步理解基数与序数的意义。

【核心素养】“通过观察、比较数字的大小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并提高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表达图意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习任务单教学流程创设情境,新课导入【设计意图:通过拿出若干小正方体,分别摆成两组,每组数量在0~5之间,引导学生根据小正方体的数量比较数字的大小,复习比较1~5各数的大小,以及“ >” <” =”的用法。

复习比较1~5各数的大小,以及“ >” <” =”的用法。

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1.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数字朋友?什么时候会用到这些数字?2.先数一数,再比一比。

老师拿出若干小正方体,分别摆成两组,每组数量在0~5之间(1)表示数。

每一行的小正方体分别可以用哪个数字来表示?(2)你能比较这几个数的大小吗?预设:2<3,3>2,4<5,5>4(3)观察摆好的小正方体,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1:从摆成的样式来说,都摆成了一排,依次变长。

预设2:从数的顺序来说明,用的小正方体依次增多,数也会越来越大。

3.引入新课:今天就请利用小正方体来比较这些数的大小吧!(板书:比大小)学习任务一:6~9的再认识【设计意图:在原有比较1~5的大小的基础上,学会比较5~9的大小,并且了解数与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了解各数。

一年级-人教版(2024新版)-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 一上 第二单元 2

一年级-人教版(2024新版)-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 一上 第二单元 2

8和9的加、减法(第1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8和9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2.能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感受“两个数相加,调换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3.经历观察、探索、实践操作等活动,在活动中养成独立思考和与人合作的习惯,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8和9的加、减法计算,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木块、小棒等学具。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一、复习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数?(学生自由回答0~9)同学们的脑子真是聪明!师:我们已经学过了8和9的分与合,你还记得吗?谁来说一说8和9的分与合?学生回答。

师:那我们再来玩玩算式游戏好不好?看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出示题目。

让学生以“开小火车”的形式依次口算。

二、引入师:同学们都已经会计算7以内的加、减法了。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8和9的加、减法。

(板书课题:8和9的加、减法(第1课时))新知探究一、教学8的加、减法师:同学们刚才的表现特别棒,吸引来了一位好朋友,看,它是谁?(机器人)机器人要带大家去一个很特别的地方——数学王国。

你们想去吗?(想)师:进入数学王国,我们来到的第一站就是美丽的花园。

这里五颜六色,芬芳迷人。

(出示教科书第50页小花图。

)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师:根据这幅图,你能写出算式吗?出示【学习任务一】。

学生先自主列算式,再在小组内讨论。

学生集体汇报。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依次板书:5+3=83+5=88-5=38-3=5师:其他小组列的算式和他们一样吗?预设:一样。

师:好,我们先看第一道加法算式,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列式?你又是怎么计算的?预设:有5朵红花,3朵黄花,求一共有多少朵花,列式就是5+3,数一数一共有8朵花,所以5+3=8。

师:你是从左向右看的,如果从右向左看呢?谁来说说第二道加法算式?预设:有3朵黄花,5朵红花,求一共有多少朵花,列式就是3+5,数一数一共有8朵花,所以3+5=8。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 位置》教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 位置》教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并掌握左右上下前后等方位词的概念。

2.能够通过游戏、实践等方式加深对位置概念的理解。

3.能够进行简单的方位指示和描述活动。

二、教学重点
1.左右的概念;
2.上下、前后的概念;
3.方位词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
1.理解方位词的含义,并正确运用在实际中;
2.区分左右、上下、前后的概念。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小板书等;
2.学生准备:学习笔、作业本等文具。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1.引入左右的概念,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左右运动动作,引导学生理解左右的概念。

2. 学习
1.基础概念讲解:上下、前后的概念;
2.基础练习:进行有趣的游戏或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位置概念的理解;
3.拓展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方位指示和描述练习。

3. 巩固
1.发放练习册,巩固学生对位置概念的掌握;
2.适当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练习成果。

4. 总结
1.整合今天所学内容,让学生自主总结;
2.引导学生对位置概念进行简单概述。

六、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作业册上相关练习;
2.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左右、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位置概念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模糊和混淆,下节课需要更多巩固和拓展练习。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年级-人教版(2024新版)-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 一上 第二单元 1

一年级-人教版(2024新版)-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 一上 第二单元 1

6~9的认识教学目标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6~9各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9的事物的数量,会用6~9表示事物的数量。

2.知道9以内数的顺序。

3.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9的事物的数量,会用6~9表示事物的数量。

教学难点知道9以内数的顺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计数器、直尺等学具。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一、复习师:之前我们学习了5以内数的认识,知道了它们表示的数量及大小顺序。

出示复习题目。

提问:你们能依次读出这几个数吗?(学生依次读出2、5、3、0、4、1。

)师:这几面小旗被打乱了顺序,你能帮它们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排队吗?学生练习,教师指名学生到黑板前排一排。

教师给予评价。

二、引入师:今天,又有四个数字朋友想和可爱的你们见面,可是它们很调皮,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你们有信心找到它们吗?四个数字朋友早就藏在这幅图里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它们吧。

(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图中都有什么?学生会说到图中有海马、小丑鱼、海豚等许多信息,有些学生也会说到具体事物的数量,但是学生观察到的信息往往是凌乱的,不全面的。

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才能不重不漏。

师:怎样把你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呢?学生可能想到画实物图记录,也可能用简单的图形或符号记录,或者直接用数表示等等。

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多种方法,自然而然地使学生从对实际问题的困惑中产生用数表达的迫切需要。

进一步体会到数的产生源于生活的实际需求。

新知探究一、看图认数,从现实中抽象出数1.认识数“6”师:图中的神仙鱼有几条?我们用哪个数来表示?学生知道神仙鱼有6条,并且知道用数“6”来表示。

追问:图中还有哪些事物的数量也是“6”呢?大多数学生通过观察都能发现6条小丑鱼、6只海豚……。

师:大家能找到这么多数量是“6”的事物,真了不起!事物数量是“6”的,都可以用数“6”表示。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012年新编)第二单元第3课时 左右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012年新编)第二单元第3课时 左右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012年新编)第二单元第3课时左
右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区分左右方向。

2.帮助学生掌握通过视觉和动作来识别左右的方法。

3.激发学生对左右概念的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左右方向的图片或卡片。

2.学生需要有一些简单的认知材料,比如小球、玩具等。

3.教室需要一块清晰的黑板或白板用于展示。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展示左右方向的卡片或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左右的概念,并与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做联系。

2. 认知游戏
教师设计一些互动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作来识别左右方向,比如“左手摸右耳朵”等小游戏。

3. 实践训练
学生分组进行小练习,例如颠倒身体的左右,摆出不同的姿势等,加深对左右的认识。

4. 操作训练
教师引导学生用手指指向左右方向,进行简单的操作练习,比如指挥学生往左边走、右边走等。

5. 总结复习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当天的学习内容,强化左右方向的认知,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初步认识左右方向,能够简单地区分左右,并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简单的操作。

五、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与左右方向相关的家庭作业,如找出家里一些左右对称的物品等。

六、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总结本节课的优缺点,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准备,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

以上是对《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012年新编)第二单元第3课时左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有助于学生认知左右方向的学习。

第二单元 第1课时 6-9的认识(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2024秋)

第二单元 第1课时  6-9的认识(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2024秋)

第二单元第1课时 6-9的认识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理解6~9各数的意义,会读写各数。

掌握6~9各数的顺序,会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

2.借助计数器、小圆片、小棒等学习用具,表示出6和9各数,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会用6~9各数描述生活中事物的数量,感受数是表示事物数量的符号,形成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6~9各数的意义,会读写各数。

掌握数的顺序,会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会用6~9各数描述生活中事物的数量,感受相同事物可以用不同单位来计数。

【学情分析】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1-5各数,初步会数数、认数、读数,理解和认识这些数。

本课学习的内容是认识6-9各数,并能按顺序把学过的数排一排。

【核心素养】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任务单。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引“探究”【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学过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

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探究的欲望。

】1.填一填,说一说。

(1)在上面的数中,最小的是(),最大的是()。

(2)在上面的数中,比5小的有(),比3大的有()。

2.你能用学过的数表示小红洗碗的先后顺序吗?二、新知探究—习“方法”【设计意图:任务引领,引导学生了解主题图有哪些事物,理解基数和序数的含义,有助于提高学生收集、处理数学信息的能力。

】任务一:认识6、7、8、9,理解数的含义1.课件出示例1情境。

数一数,认一认。

认真观察图片,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2.认识6、7、8、9。

(1)分别从图中找到数量是6、7、8、9的事物。

(2)数量是6、7、8、9的事物可以分别用数6、7、8、9来表示,还可以用六根手指或六个小方块来表示。

3.理解基数6、7、8、9。

(1)例如“6”不仅可以表示6支笔、6个本、6个苹果,还可以表示6张桌子、6条裙子、6座桥等。

(2)说一说6还可以表示什么?7、8、9呢?任务二:拨一拨,写一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
单元主题:位置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上、下”、“前、后”、“左、右”和“位置”(用两个数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这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新增加的内容,是从空间方位的角度引入的。

这些内容以前是作为常识性的知识,没有作为小学数学的正式的教学内容。

现在为了加强空间观念的培养,改变过去少“空间”少“图形”,多计算的做法,拓展几何知识的范围,把这些内容纳入到几何教学的范畴。

“上、下”“前、后”“左、右”这三对方位,正好对应着三维空间的三个方向。

学情分析:
大多数学生“上、下”“前、后”这两对方位有较好的认知,但“左、右”这对方位却认识不够,有部分学生连自己的左手右手都分不太清楚。

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重点: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

难点:学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措施:
1、注意根据学生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安排教学。

2、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学生辨认位置关系。

3、重视用比较规范的语言表达“上、下”、“前、后”、“左、右”这三组位
置关系。

4、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慎重对待位置关系的“相对性”问题。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情境教学法。

课时分配:2课时。

第一课时上、下、前、后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过程与方法:
经历上下、前后空间位置关系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认识物体空间位置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难点:培养学生一定的辨别空间方位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年月日星期第节 NO:3
第二课时左、右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

(2)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过程与方法:经历“左、右”空间观念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认识物体空间位置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正确确定“左、右”的位置。

关键:明白“人”以“自身”为参照点,“物”以“观察者”为参照点。

教学准备:课件,水果。

学生:铅笔、橡皮、铅笔盒等学具。

教学时间:年月日星期第节 NO: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