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中原文化概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卷代号:1 305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 中国文化概观 2012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在中国文化中,两种法则经常是错位的,主要表现就是士大夫从政时,每每以(思想的法则)代替(历史的法则),结果是给王朝政治带来灾难和混乱,加速王朝的灭亡。

2.论古代政治之宽平,当以西周制度为最。在政治上,周王的本质不同于国家的本质,周王是(最高权力 )的掌握者,而不是(所有权力)的把持者。

3.在商鞅变法的过程中,民众经由(户籍)和(什伍连坐)等制度,被严格地控制了起来。

4.(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以“四大害”来称胥吏的罪恶,这一点和(顾炎武)在《郡县论》中的指责和忧虑一致。

5.历史上变法成功者,商鞅而外是中唐(两税法)、张居正整理明朝财政及清代(摊丁人亩)

二、名词解释(每个10分,共20分)

6.国人答案要点:简单地说,就是“城里人”,就是住在城郭里面的人。这是西周分封建国的果。这些人是封建国家国邑体系的基础,国家大事他们是应当参加的,如大的军事行动、大的典礼如“大蔸

礼”之类。春秋以前,国人大众是一个政治经济上颇能捍卫自己的社会群体;春秋以后,则变为一群被动的农民。

7.八股文 答案要点:八股文是一种“代圣人立吉”的文体,从《四书》出一个句子,考试者必须模仿圣人的口气,挖空心思没话找话地对其进行阐发。其文章结构有破题、承题、起讲、人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故名八股文。这种文体高度讲究形式,讲究声律、对偶等。八股文题目范围过窄、思想束缚严重,但却是明清科举考试录取与否的主要依据。

三、筒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每小题答题不要超过300字)

8.简述“轻重”之术的文化史意义。

答案要点: 文化史研究的是一个文明的国家群族的历史道路和历史命运。春秋战国东西两大区域的文化分野,其间的胜负,关涉着中华民族未来的走向。假如不是商鞅那一套富国强兵论最终获得了胜利,而是在治国理念上走《管子》“轻重”之术的路线,中国的历史文化肯定会是另一番模样。

首先,以小农为核心的重农主义,肯定不会在中国获得那样永久性的统治地位。

其次,《管子》的“轻重”之术,是一种国家干预的治国之术。它

是从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治国理念,对治国者提出很高的以经济手段管理国家的技术要求。

再次,要讨论以下“轻重”之术下的的民众。“轻重”之术,只是排斥、限制富人群体,却不是消灭它。政府与豪民们“定券契”,豪民的粮食就被国家控制了,国家掌握了大的主动权,粮食价格就操控在国家手里了。

复次,“轻重”之术与小民的关系,是它的“无籍”主张,政府通过“官山海”,即通过控制盐铁等重要物资的生产销售,来获得财政收入,进而免除一般民众的赋税。

9.简述周礼在文化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化导群伦的作用。

答案要点: 民族形成的前提是氏族界限的消失,而界限消失的要件,是有高出于氏族界限的共同生活观念和行为准则的建立。周礼所代表的文化系统,即是这样的标准。到春秋时,这个文化系统“教

化”人群的历史效果,已是清晰可见了。

周礼化及的人群由内而外,由近及远。“礼不下庶人”,周礼的最低界限是“士”,所以周礼的文献从“士冠…‘士昏”之礼记起。像饮酒、习射诸礼,其范围也是在“乡”内进行。也可以说,西周礼乐所及的直接范围,是周人的基本人群,即六乡之民,六乡之外的“野”人无由享受。礼既不行于乡之外的野,化导范围就该是有限制的。但问题不是这样简单。礼乐作为一种文化,不同于一般死板的政令,而是像一个具有吸附力量的磁棒,能超越等级族群而产生引导的作用。

周礼不单“文化”着中原各国,王朝的礼乐文明对那些相对边远的邦国,同样具有化导意义。楚国从西周中期开始,就是周王朝和中原各国的敌人。但这并不妨碍楚国对礼乐文化的学习。这不是说楚国在精神文化上没有自己的东西,但一个有着自己文化传统的邦国,它的上层人物并未因此而停止向中原文化学习,正说明着周代礼乐文明所具有的巨大吸引力。吴的情况更能说明问题。直到春秋较晚的时候,楚国一直是默默无闻的。然而,吴公子季札到中原各国访问,却显示出良好的礼乐文化修养,这一现象只能从周礼所包含的文明价值来理解其对所有人群的感染力了。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中原文化概论 试题(A)(开卷)

一、填空题(共24分)

1.中原文化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根源性、核心性、丰富性、 人为性 、散播性等一系列特点。

2.从自然地理特征上看,中原文化区域可分为“一山四水”的典型区

域,即嵩山文化区、河洛文化区、黄淮文化区、 汉淮文化区 、河内文化区。。

3.豫中文化区的中心城市为新郑、 平顶山 、郑州和许昌。4.南北朝时期,就诗人来说,有著名的“三大家族”,即谢氏家族、 江氏家族 和庾氏家族。

5.在中国书坛上,被称为“北方书圣”的是北魏时期的 郑道昭 。

6.在先秦时期,中原的道家代表人物主要有老子、 庄子 、关尹和列子。

7.儒家文化在中原的传播和发展有两个黄金时期,一个是东汉,一个

是 北宋 。

8.被孔子赞为“古之遗爱”的人物是 春秋 时期的郑国子产。

9.佛教在中原的繁荣阶段是在我国的 唐朝 时期。

10.墨家的政治思想主要体现在兼爱、 非攻 、尚贤、尚同方面。

11.农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许行 。

12.中原有两处著名的世界人类文化遗产,一是安阳殷墟,一是洛阳 龙门石窟 。

二 选择题

1.郑韩文化属于(B豫中文化区)

2.被书坛誉为“行书鼻祖”的是( B 刘德昇)

3.“画圣”吴道子为( A唐阳翟人)

4.下列剧目属于清官公案之类的是( B 《抱烙柱》 )

5.有“我以不贪为宝”之美誉的人物是( B 子罕)

6.在《灵宪》中正确解释月食原理的是(D 张衡)

7.“医圣”张仲景为( A 东汉时期人)

8.下列礼节不属于婚日礼的是( D合婚)

9.名剎“少林寺”始建于( C 北魏时期)

10.下列书院不属于中原的是( B白鹿洞书院 )

三名词解释

1.中原物态文化:中原物态是指中原地区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观看和可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

2.文化区域:文化区域是一个区域的人们依赖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地理环境,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所形成的具有独特个性的文化区域形态。 3.饮食文化:人们在饮食方面的创造行为及其成果,凡涉及食

物原材料的加工制作和饮食活动中的科学技术,艺术,宗教以及以饮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