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8 生态系统的结构

合集下载

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第一学时)

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第一学时)

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第一学时)【学习目标】知识: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相互间的关系;能力: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情感: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学习重点】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相互间的关系【自主学习】浏览课文,划记重点和难点,然后完成下列填充。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试一试] 1、尝试列举出你所知道的生态系统:我们所知的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合作探究]任务一:以草原生态系统为例,这个生态系统中的有哪些生物?(尽可能地列出来)。

并将你所列生物中有捕食关系的连成一个食物网。

解决问题:除食物链外还有哪些成分?在生态系统中可以缺少吗,为什么?任务二:写出调查项目:拟调查一个池塘生态系统(如书上图5-1所示),请根据图示及提供的实验器材(温度计、光照强度测定仪、酸度计、溶氧测定仪、水网、显微镜、放大镜、笔、记录本等。

)1、非生物因素:2、生物成分:(1)(2)(3)[归纳小结]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1、非生物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和能量(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自养型生物,主要是_______ ______),它是生态系统的;3、___________(各种动物,根据食性又分为初级、次级、三级等) ;4、____________(腐生异养型生物,包括_______ _________等) 。

【课堂检测】1、请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

()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

()所有的菌类都是分解者。

()2、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①生活在人大肠内的细菌②某一池塘中的全部鱼类③肺炎患者肺部的肺炎双球菌④一根枯木及枯木上所有生物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②①D、③①④3、一个生态系统若能长期维持下去,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不可缺少的是()A. 生产者和消费者B. 消费者和分解者C. 生产者和分解者D. 所有生物成分4.绿眼虫是一种原生动物,在有光条件下能进行光合作用;在无光条件下却能在水中摄食有机成分。

初中生物教案: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初中生物教案: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初中生物教案: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 引言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以及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认识到保护环境对于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 概念讲解2.1 生态系统的定义•定义:生态系统指的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包括各种生物和其所处环境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2.2 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生物群落:指在同一地理区域内,不同种类生物形成的特定群体。

•生物栖息地:由于特殊气候、土壤等条件形成适宜于某种或某几种物种进行繁衍及死亡等现象所发为产地。

•确定因子:影响某一地区内某个或几个主要类型植被格局形成与被维系下去程度、力量。

•地球大气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等。

3. 生态系统的功能3.1 能源转化功能•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质。

•其他生物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吸收这些有机物质,并通过呼吸过程进行能量释放。

3.2 物质循环功能•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在生物之间不断循环流动,形成了氮循环、碳循环、水循环等。

3.3 水土保持功能•生态系统能够减轻水土流失,防止土壤侵蚀,维护地球表面的稳定性。

3.4 美学享受功能•生态系统提供了大自然的美景和宁静的环境,给人们带来心灵上的愉悦和安宁感。

4. 实践活动4.1 观察生态系统•带领学生到周围的校园或附近自然环境进行考察,在老师指导下观察和记录所见到的生态现象,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4.2 制作食物链图•鼓励学生以不同的生物为参考,设计和制作一张食物链图,以展示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5.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意识到每个人都应该积极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共同创造一个更美好的地球家园。

以上是初中生物教案: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
学生观看问题探讨,根据自己的理解及认识,用恰当的语言来描述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关系。
学生给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学生阅读教材,归纳生态系统的类型。
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的成分
引导学生说出比较熟悉的一个生态系统,分析各个生态系统的共同点。
自主学习一
阅读教材89-90页,以池塘生态系统为例,思考下列问题。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
科目
生物
教学对象
高二
提供者
课时
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范围和类型;
2、阐明生态系统四种组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
3、描绘某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4、解释营养级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学生阅读并思考问题。
学生归纳生态系统各成分的作用和关系。
学生合作探究,构建生态系统各成分关系的的模型,相互展示、交流。
采取观察和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掌握理解课文的重点内容,达成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表达、归纳能力,进一步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其作用。
理解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设问: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所蕴含的生物学意义?
自主学习二
观察教材图5-4,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1、写出一条食物链。
2、写出食物链中的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的成分。如何确定消费者级别呢?
3、怎样确定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呢?

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二生物组【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什么生态系统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3、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思考与讨论】1、《问题探讨》图中生物类群有哪些?非生物主要是指什么?2、分析生物与非生物关系,并用关键词、方框、线段和箭头,建构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关系模型。

一、生态系统的范围1、概念生态系统是由和相互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练习一】1、在一个阴湿山洼的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和木耳的朽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老鼠等动物,这些共同构成一个()A、生态系统B、种群C、群落D、以上均不准确2、范围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思考与讨论】以稻田生态系统生态为例,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

【小结】生态系统的成分。

思考:分析为什么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的基石?【练习二】1、下列各级生物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是A.水稻、海带 B.蘑菇、葫芦藓C.酵母菌、地衣 D.仙人掌、大肠杆菌2、在下列生物中,属于分解者的是A.蓝藻 B.草履虫 C.蘑菇 D.蝗虫3、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其原因是A.生产者主要利用光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B.生产者都是绿色开花植物C.生产者总是处于食物链的开端D.生产者消费的能量最少【练习三】下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成分关系图⑴上图中生物成分形成了。

⑵图中共有食物链条。

乌鱼处的营养级是第营养级。

(3)图中缺少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

【小结】食物链与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结构。

【小结】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练习四】要使一个生态系统长期存有,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至少必须具有A.消费者和分解者 B.生产者和消费者C.生产者和分解者 D.生产者和人【课堂小结】【巩固练习】1、某生态系统地处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能够长期处于稳定状态,这个生态系统是A、森林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D、湖泊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A.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B.生态系统的成分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 D.食物链和食物网3、下列表示准确的一条食物链是A.阳光→植物→兔→狼 B.草→牛→人→细菌C.植物←昆虫←食虫鸟←鹰 D.草→兔→狼4、对分解者的正确理解是①细菌和真菌②营腐生的微生物③异养生物④自养生物⑤是厌氧生物⑥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②③⑥5、食物网具有的特征是:A 每一种生物都被多种生物捕食B 有很多互有联系的食物链C 每一种动物都可以吃多种植物D 每一种生物都只位于一条食物链上(1)图中的成分构成了一个,共条食物链。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类型导学案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类型导学案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类型导学案一、概述生态系统是由生物体和它们所处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生物单元。

本文将介绍生态系统的组成和不同类型。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1. 生物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包括生物多样性中的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和生境,分别构成生态系统的不同层次。

- 生物个体:指单个生物体,如一棵树或一只鸟。

- 种群:指同一物种生物个体的总体数量和空间分布。

- 群落:由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各个种群组成的一个群体,如森林中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 生境:提供生物生存和繁衍的特定环境,包括土壤、水体、大气等。

2. 非生物组成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组成主要包括:-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即物质的循环过程,包括碳循环、氮循环等。

- 土壤:为植物提供养分和水分,也是许多生物的生境。

- 水体:包括淡水和海水,提供了水生生物的生境,同时也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环节之一。

- 大气:提供气候、温度、氧气等环境条件,对生态系统的构成和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三、生态系统的类型根据不同的环境和生态位,生态系统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主要由树木、灌木、草本植物和与之相关的动物、微生物等组成。

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群落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

2. 草原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主要由草本植物、地下根系、动物等组成。

草原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洲,是重要的牧草生产地和自然生态系统。

3. 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包括沼泽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等。

湿地具有独特的水域环境和湿润的土壤,是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的栖息地。

4. 沙漠生态系统沙漠生态系统主要由适应干旱环境的植物和动物组成。

沙漠是干旱地区的典型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相对较低。

5. 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面积最广、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

包括海洋水域和海底的生态系统,以及海洋岸边的滨海带。

6. 淡水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包括河流、湖泊、湿地等。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课堂巩固
贴近生活导入:
播放同学们身边熟悉的生态系统,如校园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从而引入探讨主题,生态系统这一节内容。
引导学生观察“想一想议一议”的插图,思考相关问题并作答。
(1) 图中影响牧草生存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2) 环境因素是如何影响牧草生存的?
(3) 网罩起来的草几乎被蝗虫吃掉了,而未加网罩的草却生长良好,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实例又说明了什么呢?
利用图片,引导学生自学生态系统的结构
对学生所学内容,随时进行订正、强化、补充,加深学生对生态系统组成的理解
结合教材的图片及文字所述内容,启发学生的思维进行横向和纵向延伸
加深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和归纳能力。
补充细节
及时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板书设计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3)为什么会呢?给我们的启示。
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思考。出示课件:
(1)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2)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这一节,正如题目所说的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生物部分又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从太阳那里获得能量,从而使太阳的能量进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通过食物链的途径传递的,并且传递方向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逐级单向传递的。生态系统能够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相对平衡,但是在某种条件下生态系统中的某一因素遭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也会遭到破坏。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1.非生物部分:空气、水分、温度
2.生物部分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部分;2.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了解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影响;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生态系统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一个生态单位,是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系统。

2. 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两部分组成。

1.生物群落:指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由不同种类生物组成的群体,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2.非生物环境:指生物群落所处的环境,包括土壤、水、气候等。

3.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两部分,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1.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包括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这些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物质的重要流动方式。

2.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从一个生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能量会逐渐减少。

4. 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影响,这些作用和影响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

1.生物群落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捕食、竞争、共生等。

2.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适应、依赖、影响等。

5. 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系统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减少污染:减少工业和生活污染,保护水源、空气和土壤的质量。

2.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乱砍滥伐和非法捕猎。

3.节约能源:减少能源的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推广环保理念: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部分、结构和功能等知识点,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2.实验法: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过程,加深对生态系统的理解。

3.互动法:通过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高中生物课《生态系统的结构》

高中生物课《生态系统的结构》

《高中生物学案应用的实践研究》课题研讨课《生态系统的结构》说课稿大庆一中高中部李岩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同学:大家好。

我叫李岩,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态系统的结构》。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五个方面对该科进行剖析。

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这一节课。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

《生态系统的结构》是人教版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第一节。

本章内容主要体现宏观的生态学的内容,位于第4、6章内容之间,处于承上启下的作用,继于第四章生态系统中生物群体的研究,继续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并且也要研究生物与环境的研究。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学习了个体、种群、群落这几个生命系统层次的基础上对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更高层次的剖析。

这节课生态系统的组分和营养结构的分析,是衔接生态系统类型与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物质基础提供了一个平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念的很好素材,是本章的重点。

食物链的写法和条数更是历年高考的热点。

2、学情分析。

由于本节内容在初中就有所涉及,高二的学生对生态系统的基本内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但对于生态系统的判别依据与结构组成的还缺乏深思。

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学生应该比较轻松,但也容易产生轻视的念头,因此,创设情境和引发学生深层次思考便显得尤为重要。

3、课标考纲要求及教材内容安排。

课标和11年考纲都是一类要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其中生态系统的成分是重点,食物链条数的确定、营养级的确定是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教法:1、场景导入法、小组讨论教学法、课件展示直观教学法、联系实际的谈话法。

2、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及相关图片。

学法:自学探究法、归纳分析方法等。

三、说教学设计思路联系生活实际设置情境,并以提问的方式导出新课题→学生观察湿地生态系统图解,具体分析讨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学生根据所学设计生态缸,经过小组讨论得出各成分的功能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得出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的结论→通过视频分析讨论食物链与食物网的功能、特点→再次证明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

初中生态系统结构教案

初中生态系统结构教案

初中生态系统结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2. 掌握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功能;3. 能够运用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2. 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教学难点:1. 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2. 生态系统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生态系统模型或图片;3. 实际案例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2. 学生回答后,总结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讲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稳定整体。

2. 讲解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群落、生物栖息地、生态位、生态过程等。

3. 讲解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a.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组成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 生物栖息地:生物栖息地是生物群落的生活环境,为生物提供食物、水源、庇护所等。

c. 生态位:生态位是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地位和角色,包括食物链、食物网等。

d. 生态过程:生态过程是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能量和物质交换的过程,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等。

4. 通过PPT课件和模型展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给出一个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生态系统的知识进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分析结果。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2. 强调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功能。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绘制生态系统的结构图;2. 选择一个实际案例,运用生态系统的知识进行分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了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掌握了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给学生介绍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生态系统的定义、组成、特点以及影响因素。

2.帮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并能描述和比较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

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节: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30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向学生介绍生态系统的概念,并让学生对生态系统的含义进行简单的讨论。

2.教师简要介绍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生物圈、生物群落、生物种群、个体和生态位的概念。

同时,向学生解释这些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影响因素(3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生态系统的一些基本特点,如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生态平衡等,并让学生理解这些特点的重要性。

2.教师指导学生探讨影响生态系统的因素,如气候、土壤、水资源、人类活动等,并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这些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分类(4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如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沙漠生态系统等,并让学生根据不同的环境特点进行分类。

2.教师通过图片、视频和实地调查等方式,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特点,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讨论。

3.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并就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结构进行展示和交流。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的例子,并让学生就如何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进行思考和提出建议。

3.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并就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方法进行讨论和交流。

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地调查和讨论等方式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发展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2.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和实地调查等多种教学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问题导向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形成合作学习氛围。

教学评价方式:1.课堂讨论和展示评价:通过学生的表现、发言和小组展示等方式,评估他们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分类的理解程度。

《生态系统的结构》 导学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 导学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能够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类型。

2、阐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构建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模型。

3、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明确其功能和复杂程度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

(2)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及关系。

2、难点(1)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食物网中复杂的营养关系及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三、知识梳理(一)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例如,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块农田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类型1、自然生态系统(1)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地球之“肺”。

(2)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

(3)海洋生态系统:面积广阔,植物以浮游植物为主,动物种类繁多。

(4)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

(5)淡水生态系统:包括河流、湖泊、池塘等,是人类和其他生物重要的水源。

2、人工生态系统(1)农田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

(2)城市生态系统:人类起主导作用,高度依赖其他生态系统。

(三)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2、生产者(1)主要代表:绿色植物。

(2)作用: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从而为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3、消费者(1)主要代表:动物。

(2)作用: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

4、分解者(1)主要代表:细菌和真菌。

(2)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生产者制造有机物,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消费者对生产者的生长、繁殖等有积极作用,其代谢产物和遗体被分解者分解;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生态系统的结构__预习导学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__预习导学案

第5章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预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学习重点】: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学习难点】: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

【学习过程】:一、生态系统的范围1、概念生态系统是由与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拓展试举出身边生态系统的例子,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

1、,主要是。

动物、动物:主要是和。

思考讨论题(1)能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是生态系统的那种成分?能把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的是哪种成分?(2)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作用分别是什么?(3)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哪些成分是必须具备的?(4)试举例说明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例1、在生态系统中,下列各组生物属于生产者的是()A光合细菌、酵母菌 B 光合细菌、硝化细菌C乳酸菌、酵母菌D硝化细菌、乳酸菌例2、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A.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是消费者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D.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2、食物链和食物网(1)根据课本P91图5-4写出图中的食物链食物链:营养级:生态系统的成分:这条食物链共有个环节,即共有个营养级,其中生产者是第营养级,青蛙是第营养级,在食物链中是者。

据图5-4可知,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能通过由一个营养级向下一个营养级传递。

食物链中只有______和______两种成分,且______一定是第一营养级,______级别和营养级级别相差______,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______。

思考讨论题①食物链中各种生物所处的营养级是不是一成不变的?②食物链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为什么?③每条生物链的起点总是______,终点时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______,即最高营养级。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

2. 了解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3. 理解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二、教学内容
1.生态系统的定义及其基本概念:生态系统是指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系统,它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包括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及其生存环境。

2.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分别是生物组成层和环境结构层。

生物组成层包括植物类、动物类、微生物类和人类类等,这些类群可以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相互依赖的生态系统。

环境结构层则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及能量交换以及环境因素,如气候、土壤、植被、水等。

3.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可以把物质及能量在生态系统内进行循环,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同时,生态系统还可以提供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如食物、空气、水等。

三、教学方法
1. 理论讲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介绍生态系统的定义、基本概念、结构及功能,让学生对生态系统有一个整体的理解,从而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2. 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到实验室或实地考察,让学生实际操作,深入体验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3. 思考题讨论: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四、教学评价
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查和评价,来评估学生对生态系统结构及功能的理解程度。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测验、考试和课堂讨论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高中生物_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5.1《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题,引出生态系统的类型块农田,一条河流,大到生物圈都可以称之为生态系统。

那么生态系统的类型有哪些呢?回答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提出问题,引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思考:动物园里的动物是不是一个生态系统?不是。

动物园里的动物是分开饲养的,不是一个有机整体。

学生思考并回答理解概念,同时引入生态系统的结构以池塘生态系统的为例,总结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作用:1.生产者:作用: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物质、能量的来源。

举例:绿色植物、蓝藻、硝化细菌、光合细菌等。

2.消费者:作用: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

举例:主要指动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等)。

3.分解者: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排遗物等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学案上的学习任务一,并在完成后派代表发言交流,相互展示、交流和评判。

通过总结归纳,推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小组合作完成加深学生理解与记忆举例:腐生细菌、真菌、动物(蜣螂、秃鹫、蚯蚓)4.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作用:为生物体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物群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举例: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判断正误并举例:(1)细菌都是分解者。

(2)动物都是消费者。

(3)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

(4)植物都是生产者。

(5)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生产者都属于自养型生物。

学生思考并回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生态系统四种成分的关系学生派小组代表黑板展示,同时解释图解学会识图、读图建构生态系统结构模型以小组为单位,派小组代表回答并解析学生建立关系模型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概念解析: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包括腐生食物链、寄生食物链和捕食食物链。

(强调我们所讲的仅是捕食食物链)食物网: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营养级:食物链中的一个个环节称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

(整理)学案之生态系统的结构.

(整理)学案之生态系统的结构.

高三生物组集体备课学案【考纲解读】1.描述生态系统的概念2.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范围和类型、成分、营养结构3.阐明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4.分析食物网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连锁反应【基础知识梳理】1、生态系统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二、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和。

1、组成成分: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阳光、热能、空气、水分和无机盐等;⑵____________:生物,主要是,还包括蓝藻、硝化细菌等化能合成作用的微生物等。

⑶____________:动物,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⑷____________: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主要是和,还有一些动物,如蚯蚓、蜣螂等。

2、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关系: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生产者与各级消费者以捕食关系建立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它们的关系如图:2、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网的概念:叫做食物网。

(2)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

一般认为,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3)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的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4)生物之间的关系:食物链中的不同种生物之间一般是捕食关系;而食物网中的不同种生物之间除了捕食关系外,还有关系。

【主干知识突破】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①无机物质:CO2、O2、N2、NH3、H2O、NO3-等各种无机盐②有机物质:糖类、蛋白质等③其他:阳光、热能、压力、pH、土壤等(2)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把无机物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所以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①绿色植物;②蓝藻、光合细菌;③化能合成作用细菌: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氢细菌等(3)消费者:主要是动物,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8 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校 高20 级 班 学生: 考纲要求 生态系统的结构(Ⅰ)。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及成分1.概念:由________与它的_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空间范围:有大有小,其中________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是地球上的________及其________的总和。

3.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①物质:________、无机盐、空气。

②能量:热能、________能。

(2)生产者①范围:主要是________,属于________生物。

②地位:生态系统的__ __成分。

③作用:通过光合作用或________________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3)消费者①范围:主要是________,包括植食性动物、______动物、杂食性动物和寄生生物等。

②作用:消费者能够___________。

此外消费者对于_______和______等具有重要作用。

(4)分解者①范围:主要是______和______。

②作用:将动植物遗传残骸中的_ __分解成无机物。

思考 植物都是生产者,动物都是消费者,细菌都是分解吗?二、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1)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________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2)特点:__ _是食物链的开始;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一条食物链一般不会超过_______营养级。

2.食物网(1)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________。

(2)功能: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的渠道。

想一想 一种生物在食物网中是否只占有一个营养级?探究点一 生态系统的概念及成分1.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有哪些功能?思维拓展1.个体――→同种群落――→同环境中所有群落+无机环境→生态系统 2.各成分相互关系(1)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唯一能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转变成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有机物及其贮存的化学能)的成分,因此,可以说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2)从理论上讲,无机环境、生产者和分解者是任何一个自我调节的生态系统必要的基础成分,消费者的功能活动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所以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必要的基本成分。

消费者是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成分。

3.四种成分的判断(1)图示(2)析图 ①先据双向箭头“”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再根据 两者中有“3”个指出箭头的D 为“生产者”,有“3”个指入前头的C 为“非 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后根据D→A→B,确定A 为消费者、B 为分解者。

②若问D 、A 、B 具体是什么生物,则D 主要为绿色植物,A 为动物,B 为营腐生 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③图示中D 、A 、B 共同构成生物群落,食物链(网)中只包括D 和A 。

探究示例1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阳光、空气和水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B .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C .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 .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听课记录:变式训练1 (2011·泰州模拟)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也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B .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传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C .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D .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探究点二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1.什么是食物链?2.食物网及其形成原因是什么?3.简述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意义。

思维拓展 食物网分析技巧(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

中间的任何停顿都不能算完整的食物链。

分解者不构成食物链。

(2)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不会倒转,因此箭头一定是由上一营养级指向下一营养级。

(3)某一营养级的生物代表处于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某种群。

(4)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如右图中鹰可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分别占有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营养级,这就是说鹰在该食物网中可占有四个不同的营养级。

(5)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如上图中食虫鸟与食虫昆虫,二者之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6)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大量减少时,对另一种生物的影响,沿不同的 线路分析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

(7)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而非生物数量。

探究示例2 (2011·新课标卷,31)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羊羔。

第5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

第6年,野兔种群暴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

回答问题:(1)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画出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组成的食物网。

(3)人登岛后的第5年,与登岛前相比,野兔种内竞争强度________(增加、减小、不变)。

(4)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________(增强、减弱、不变)。

听课记录:变式训练2 (2009·浙江理综,6)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Y 、X 、Z 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图甲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

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X 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B .Z 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C .Y 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D .X 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且其中某种生物处于竞争劣势探究点三 食物网中生物数量变化分析完成下列填空,掌握食物网中生物数量变化关系:1.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对其他物种的影响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减少时,则将会连锁性地引发其后的各个营养级生物________。

这是因为生产者是其他各种生物赖以生存的____________的食物来源。

2.食物链中某一营养级突然增多对其他物种影响在食物链中间某一营养级突然增多,短时间内,一般会导致作为其食物的上一营养级的数目________,作为其天敌的下一营养级生物数目________。

若经过足够长的时间,该生物又将____________,其食物数量增多,天敌数目________,最后趋于稳定。

3.复杂食物网中某种群数量变化引起的连锁反应分析(1)以中间环节少的作为分析依据,考虑方向和顺序为:从________营养级依次到________营养级。

(2)生产者相对稳定,即生产者比消费者稳定得多,所以当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需考虑________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3)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种群且有多种食物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断,则该种群可通过多食其他食物而维持其数量________。

4.同时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连锁反应分析食物链中某一种群的数量变化,可能导致另一种群的营养级升高或降低,因为能量流动时只有10%~20%流到下一个营养级,且能量流动的环节越多损耗越多,所以该类连锁变化的规律是:当a 种群的数量变化导致b 种群的营养级降低时,则b 种群的数量将________;若导致b 种群的营养级升高时,则b 种群的数量将________。

探究示例3 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如图是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

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

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A .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B .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C .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D .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听课记录:变式训练3 (2011·黄冈调研)下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的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a 肯定是生产者,b 肯定是初级消费者B .a→b→c 构成一条食物链C .a 与b 、b 与c 为捕食关系D .a 与c 为竞争关系题组一 生态系统的成分1.(2011·广州模拟)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B .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就越大C .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 .细菌和真菌都是分解者2.下图生态系统结构的关系图,a 代表的成分是( )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不能确定3.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体尿液、粪便等废物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A .缺少生产者B .分解者很少C .没有消费者D .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4.(2011·南京高三调研)最近科学家在水深约3 200米的太平洋底部的一副鲸的骨架上,发现了两种新型蠕虫。

这些蠕虫没有消化器官,它们通过附肢里的细菌摄取营养。

像树根一样的附肢可深入到死鲸的骨髓里“挖掘”营养,其中的细菌就将骨中的脂肪转化为糖供给蠕虫进行生命活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这些蠕虫与细菌都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B.蠕虫与细菌的关系在生物学中属于互利共生C.这种细菌在繁殖时不可能发生有丝分裂 D.可创造一个富含有机物和O2的人工环境培养这种细菌题组二生态系统营养结构5.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A.图中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B.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C.蛇处于多个不同的营养级D.该生态系统中青蛙和蜘蛛可利用的总能量大于蝗虫可利用的总能量6.(2011·海南卷,21)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是有利的C.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D.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小7.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生态瓶中只有一条食物链,共含有三个营养级。

若每个营养级每日每小时的耗氧量如图中曲线所示,则曲线a、b、c所反映的营养级依次是( )A.第三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B.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C.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D.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8.(2011·青岛质检)下图所示系统为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B.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三个不同的营养级C.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变大D.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H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题组三综合题9.在一个光照和水肥充足的小岛上,各种植物生长茂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