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 生态系统的结构 学案(含答案)

合集下载

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第一学时)

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第一学时)

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第一学时)【学习目标】知识: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相互间的关系;能力: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情感: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学习重点】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相互间的关系【自主学习】浏览课文,划记重点和难点,然后完成下列填充。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试一试] 1、尝试列举出你所知道的生态系统:我们所知的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合作探究]任务一:以草原生态系统为例,这个生态系统中的有哪些生物?(尽可能地列出来)。

并将你所列生物中有捕食关系的连成一个食物网。

解决问题:除食物链外还有哪些成分?在生态系统中可以缺少吗,为什么?任务二:写出调查项目:拟调查一个池塘生态系统(如书上图5-1所示),请根据图示及提供的实验器材(温度计、光照强度测定仪、酸度计、溶氧测定仪、水网、显微镜、放大镜、笔、记录本等。

)1、非生物因素:2、生物成分:(1)(2)(3)[归纳小结]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1、非生物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和能量(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自养型生物,主要是_______ ______),它是生态系统的;3、___________(各种动物,根据食性又分为初级、次级、三级等) ;4、____________(腐生异养型生物,包括_______ _________等) 。

【课堂检测】1、请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

()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

()所有的菌类都是分解者。

()2、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①生活在人大肠内的细菌②某一池塘中的全部鱼类③肺炎患者肺部的肺炎双球菌④一根枯木及枯木上所有生物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②①D、③①④3、一个生态系统若能长期维持下去,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不可缺少的是()A. 生产者和消费者B. 消费者和分解者C. 生产者和分解者D. 所有生物成分4.绿眼虫是一种原生动物,在有光条件下能进行光合作用;在无光条件下却能在水中摄食有机成分。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学案+练习):3-1 生态系统的结构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学案+练习):3-1 生态系统的结构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学案+练习)3.1 生态系统的结构课程标准素养要求1.阐明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生物因素以及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组成,各组分紧密联系使生态系统成为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

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系在一起形成复杂的营养结构。

1.生命观念:通过学习各组分及各组分之间的联系构建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观(统一体)。

2.科学思维:运用结构与分析方法,分析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系在一起形成复杂的营养结构。

3.社会责任:通过演绎归纳,能够解释食物网中生物数量的变化,运用于指导社会实践。

一、生态系统的范围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组成: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三种生物成分的比较项目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作用可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地位生态系统的基石生态系统的最活跃生态系统的关键成分成分实例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动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提醒]细菌可以是生产者、消费者,也可以是分解者。

(3)生态系统是各组成成分的统一体2.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①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②特点: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营养级因食物关系不固定,但一般不会超过五个营养级。

③实例[提醒]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存在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

(2)食物网①概念: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关系。

②特征:如果一条食物链的某种动物减少或消失,它在食物链上的位置可能会由其他生物来取代。

(3)意义①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②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

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越强。

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1课时)【基础回顾】一、生态系统的概念1.概念:由与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空间范围:有大有小,其中________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是地球上的及其的总和。

3.结构:和4.功能:物质循环、、。

5.生态系统的类型(课本P88):、。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①物质:、无机盐、空气。

②能量:热能、________能。

2.生产者①范围:主要是,属于________生物。

②地位:生态系统的成分。

③作用:通过光合作用或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3.消费者①范围:主要是________,包括植食性动物、动物、杂食性动物和寄生生物等。

②作用:消费者能够。

此外消费者对于和等具有重要作用。

4.分解者①范围:主要是_______和。

②作用:将动植物遗传残骸中的分解成无机物。

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1.食物链(1)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________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2)特点: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终点是。

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长期形成的不会倒转。

某一营养级的生物代表处于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某种群................。

2.食物网(1)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

(2)特点: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二者之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3)功能:生态系统、的渠道。

【考点透析】考点一:生态系统的成分A .动物大部分属于消费者,其中植食性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B .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C .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D .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 【考点对应练】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单细胞水藻虽然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储存的能量和物质很少,因此不属于生产者B .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异养生物都是消费者C .蘑菇虽然可以作为人的食物,但不属于生产者D .细菌都能分解植物的遗体,属于分解者 (二)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的联系【归纳】四种成分的判断 (1)图示(2)析图①先据双向箭头“”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再根据两者中有“3”个指出箭头的D 为“生产者”,有“3”个指入前头的C 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后根据D→A→B,确定A 为消费者、B 为分解者。

3.1生态系统的结构(导学案)-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3.1生态系统的结构(导学案)-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3.1 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2.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归纳生态系统的组分,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3.阐明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基础学习一、生态系统的范围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空间内,由与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生态系统的范围:生态系统的空间范围有大有小;(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的总和)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和(食物链和食物网)。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生产者①组成:主要是绿色植物,还包括蓝细菌和硝化细菌。

②作用:通过光合作用将把无机物转化成,光能转化为。

③营养方式:型。

④地位: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

(2)消费者①组成:营生活的生物,如大多数动物;寄生动物:蛔虫、绦虫等;寄生植物:菟丝子等;寄生菌:痢疾杆菌等;病毒。

②作用:通加快生态系统中的和,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

③营养方式:型。

(3)分解者①组成:营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腐生动物:蚯蚓、蜣螂、秃鹫。

②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中的转化为。

③营养方式:型。

(4)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①组成:无机物:H2O、无机盐等;有机物:腐殖质(蛋白质、糖类、脂质等);气候条件:光照等。

②作用:为生物提供和,是生物群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1.植物都是生产者吗?菟丝子—___________2.生产者都是植物吗?蓝细菌、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硝化细菌)3.动物都是消费者吗?蚯蚓、蜣螂—___________4.消费者都是动物吗?病毒、菟丝子5.细菌都是分解者吗?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硝化细菌)—___________6.分解者都是细菌吗?蚯蚓、蜣螂(动物);蘑菇(真菌)2.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1)食物链注意:a.起始点:每条食物链的起始点一定是,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导学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导学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导学案一、导入引言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生态单位,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基础。

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珍爱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本导学案将帮助同砚们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运作原理。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1. 生物群落: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由各种不同种类的生物组成,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它们之间互相依存、互相作用,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2. 生物种类: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丰富多样,有的主要靠光合作用获取能量,有的则以其他生物为食物。

各种生物之间形成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

3. 非生物环境: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环境包括土壤、水、气候等因素。

它们对生物的生存和繁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生态系统的功能1. 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能,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再通过食物链传递给其他生物。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不息流动,维持着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2. 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物质如水、碳、氮等通过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互相作用循环利用,形成物质循环。

这些物质的循环保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3.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平衡。

一旦生态系统受到外部干扰,可能导致生态平衡被突破,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四、实践活动1. 实地考察:组织同砚们到校园或周边进行生态系统的实地考察,观察不同生物群落的组成和互相作用,了解生态系统的现状和问题。

2. 生态游戏:设计生态游戏,让同砚们扮演不同生物角色,体验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加深对生态系统的理解。

3. 生态讨论:组织小组讨论,探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物种互相作用等问题,培养同砚们的团队合作和思维能力。

五、总结提升通过本次进修,同砚们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环保认识和生态珍爱认识。

《生态系统的结构》 导学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 导学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能够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类型。

2、阐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构建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模型。

3、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明确其功能和复杂程度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

(2)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及关系。

2、难点(1)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食物网中复杂的营养关系及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三、知识梳理(一)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例如,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块农田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类型1、自然生态系统(1)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地球之“肺”。

(2)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

(3)海洋生态系统:面积广阔,植物以浮游植物为主,动物种类繁多。

(4)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

(5)淡水生态系统:包括河流、湖泊、池塘等,是人类和其他生物重要的水源。

2、人工生态系统(1)农田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

(2)城市生态系统:人类起主导作用,高度依赖其他生态系统。

(三)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2、生产者(1)主要代表:绿色植物。

(2)作用: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从而为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3、消费者(1)主要代表:动物。

(2)作用: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

4、分解者(1)主要代表:细菌和真菌。

(2)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生产者制造有机物,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消费者对生产者的生长、繁殖等有积极作用,其代谢产物和遗体被分解者分解;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生态系统的结构导学案答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导学案答案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预习案二、教材助读(一)1、生物群落无机环境 2、生物圈 3、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思考: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不能说是一个系统,因为不同种动物是分开饲养的,彼此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同理,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和植物也不是一个系统。

所以也不是一个生态系统。

(三)1、食物关系 2、生产者消费者 3、交错 4、中一个个环节三、预习自测 1、判一判√、×、×、× 2、D 3、D探究案探究点一把光能或无机物中的化问题2如右图和能量转变成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有机物及其贮存的化学能)的成分,因此,可以说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2)从理论上讲,无机环境、生产者和分解者是任何一个自我调节的生态系统必要的基础成分,消费者的功能活动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所以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必要的基本成分。

针对训练 A探究点二问题1、植物蝉螳螂黄雀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食物链⑴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⑵特点:生产者是食物链的开始,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一条食物链一般不会超过五个营养级。

营养级:略问题2、食物网略①生产者和消费者②5条③占第三、四两个营养级处于第三营养级的有狐、蛇、鹰。

④捕食和竞争⑤当第一营养级生物数量大量减少,其余营养级生物数量也会减少。

鹰减少,蛇的数量短时间内会增多。

注意:(4)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5)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如蜘蛛与青蛙,二者之间可以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6)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外来因素而大量增加时,一般除导致上一营养级减少,下一营养级增加外,还会导致与其有竞争关系的生物数量下降。

(7)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大量减少对另一种生物的影响,沿不同的线路分析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

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二生物组【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什么生态系统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3、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思考与讨论】1、《问题探讨》图中生物类群有哪些?非生物主要是指什么?2、分析生物与非生物关系,并用关键词、方框、线段和箭头,建构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关系模型。

一、生态系统的范围1、概念生态系统是由和相互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练习一】1、在一个阴湿山洼的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和木耳的朽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老鼠等动物,这些共同构成一个()A、生态系统B、种群C、群落D、以上均不准确2、范围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思考与讨论】以稻田生态系统生态为例,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

【小结】生态系统的成分。

思考:分析为什么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的基石?【练习二】1、下列各级生物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是A.水稻、海带 B.蘑菇、葫芦藓C.酵母菌、地衣 D.仙人掌、大肠杆菌2、在下列生物中,属于分解者的是A.蓝藻 B.草履虫 C.蘑菇 D.蝗虫3、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其原因是A.生产者主要利用光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B.生产者都是绿色开花植物C.生产者总是处于食物链的开端D.生产者消费的能量最少【练习三】下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成分关系图⑴上图中生物成分形成了。

⑵图中共有食物链条。

乌鱼处的营养级是第营养级。

(3)图中缺少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

【小结】食物链与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结构。

【小结】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练习四】要使一个生态系统长期存有,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至少必须具有A.消费者和分解者 B.生产者和消费者C.生产者和分解者 D.生产者和人【课堂小结】【巩固练习】1、某生态系统地处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能够长期处于稳定状态,这个生态系统是A、森林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D、湖泊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A.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B.生态系统的成分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 D.食物链和食物网3、下列表示准确的一条食物链是A.阳光→植物→兔→狼 B.草→牛→人→细菌C.植物←昆虫←食虫鸟←鹰 D.草→兔→狼4、对分解者的正确理解是①细菌和真菌②营腐生的微生物③异养生物④自养生物⑤是厌氧生物⑥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②③⑥5、食物网具有的特征是:A 每一种生物都被多种生物捕食B 有很多互有联系的食物链C 每一种动物都可以吃多种植物D 每一种生物都只位于一条食物链上(1)图中的成分构成了一个,共条食物链。

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二:3-1 生态系统的结构(导学案)

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二:3-1 生态系统的结构(导学案)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导学案)知识梳理知识点一 生态系统的范围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空间内,整体,叫作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范围(1)(2)物环境的总和。

3.类型(1)陆地生态系统。

、人工林生态系统、果园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知识点二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 1.结构,营养结构包括02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组成成分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①概念: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09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②实例③特点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13食物链由一个营养级向下一个营养级传递。

14一成不变的。

(2)食物网①概念:15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16营养关系。

②形成的原因a.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17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

b.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18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

(3)食物链(网)功能①生态系统的19营养结构。

②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20能量流动的渠道。

③生态系统保持21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

如果一条食物链的某种动物减少或消失,它在食物链上的位置可能会由其他生物来取代。

一般认为,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22越强。

概念检测①河流中所有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

()②动物园中各种动植物构成群落,一个动物园是生态系统。

()③一块农田是生态系统。

()答案①×②×③√植物都是生产者吗?提示:不是,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生产者都是植物吗?提示:不是,光合细菌、化能合成细菌等原核生物也属于生产者。

动物都是消费者吗?提示:不是,秃鹫、蚯蚓、蜣螂等以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

细菌都是分解者吗?提示:不是,硝化细菌和光合细菌是自养型,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

异养生物一定是分解者吗?提示:不是,异养生物可能是消费者,也可能是分解者。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人教版)讲义教案:生态系统的结构(含答案)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人教版)讲义教案:生态系统的结构(含答案)

生态系统的结构(答案在最后)[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2.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归纳生态系统的组分,构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3.阐明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一、生态系统的范围和组成成分1.生态系统的范围(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生态系统的范围①生态系统的空间范围有大有小。

②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

(3)生态系统的类型自然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果园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及比较组成成分地位作用实例生物成分生产者生态系统的基石物质:无机物→有机物;能量:太阳能等→化学能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最活跃的成分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主要是动物,还包括营寄生生活的生物种子等分解者物质循环中的关键成分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的基础生物群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光、热、水、空气、无机盐等(2)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判断正误(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应包括生物群落及其非生物环境()(2)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3)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可能是生产者,也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4)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5)生产者、分解者是联系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与生物群落的桥梁,其中生产者处于主导地位()答案(1)√(2)×(3)√(4)√(5)√任务一: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阅读教材“思考·讨论: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回答下列问题:1.这两个生态系统中有哪些生物?尽可能多地列出它们的名称,并完成下表。

项目植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微生物荒漠生态系统柠条、地锦、胡枝子、画眉草、狗尾草、猪毛蒿等蝗虫、蝼蛄、叶蛾、土蜂等姬蜂、步甲、园蛛、蜈蚣等真菌、细菌、放线菌池塘生态系统栅藻、团藻、水草等草履虫、水蚤、田螺、草鱼青鱼、乌鳢细菌、真菌2.在上述生态系统中,除生物之外还存在哪些成分?它们对生态系统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吗?为什么?提示还存在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山东版必修3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

山东版必修3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

山东版必修3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学习目标】1 .掌握生态系统的各个成分以及食物链与食物网的含义、功能地位和相互间的关系;2. 掌握营养级的概念,能够根据食物链进行营养级的判断和分析。

【学习重点】1、 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各成分间的关系;2、 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3、 营养级的概念和判断。

【学习难点】1、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等概念的明确和区分。

【自主学习】一.生态系统的范围1.概念:由 与它的 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思考:⑴具备什么条件才能成为一个生态系统 ⑵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的关系同种 不同生物种群个体 ( ) ( )+无机环境 最大的生态系统( )( )2.范围:生态系统的空间范围有大有小,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的 及其 的总和。

3.类型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和 。

㈠生态系统的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⑴成分2、生产者(1)生物同化类型: 。

(2)包括主要是指(3)作用:把制造成,把光能等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4)地位:是生态系统的。

3、消费者(1)生物同化类型:。

(2)包括:主要是动物和寄生生物,包括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和动物等。

(3)分类: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等。

(4)作用:将转化成,加快生态系统的,帮助和种子传播等有重要作用。

4.分解者(1)生物同化类型:(2)包括:腐食性微生物(酵母菌、蘑菇等)、腐生性动物(蚯蚓、蜣螂),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和。

(3)作用:将动植物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的分解成返回到无机环境中⑷地位: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或不可缺少的成分特别提醒⑴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如寄生植物菟丝子属于消费者⑵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如腐生动物蚯蚓属于分解者⑶并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是分解者,如光合细菌和消化细菌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⑷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从理论上讲消费者的功能活动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但消费者的活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二)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注意机物;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自然或又被生产者重新利用,所以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第五章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第五章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含答案

- 1 - 第5章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班级: 姓名: 成绩: 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3.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模型学习重点: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学习难点: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学习过程:预习﹒交流﹒评价 一、生态系统的范围1.概念:由 与它的 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

2.范围:生态系统的空间范围有大有小。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是地球上的 及其 的总和。

3.类型:一般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大类。

自然生态系统又可分为 和 ;人工生态系统又可分为 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果园生态系统和 生态系统等。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 、 、 、 。

2.(1)生产者①生物类群: 养生物,主要是 。

另外还包括进行 的细菌,如硝化细菌等。

②作用:把太阳能转变成可被生物利用的 ,是生态系统的 。

(2)消费者①生物类群:动物,包括 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和 动物等;寄生的细菌、寄生的植物也是消费者。

②作用:a.能将有机物转化为 (如CO 2、H 2O 、氨等),加快生态系统的 ;b.帮助植物 和 。

(3)分解者①生物类群:各种营腐生生活的生物,主要是 。

②作用:把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中的 分解成 。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1.概念(1)食物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因 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2)食物网: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 连接成的复杂 。

(3)营养级: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的总和。

a .第一营养级: ;b.第二营养级: ;c.其他消费者所处的营养级不是固定不变的。

2.功能(1)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2)生态系统中 和 的渠道。

(3)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

新知﹒巩固﹒展示1.以下可称为生态系统的是()A.一个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B.烧杯中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和分解者D.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金鱼和水草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B.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C.病毒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蚯蚓是需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3.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

人教版高中生物 选择性必修2第三章《3.1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 选择性必修2第三章《3.1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三章《3.1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作业设计】1.下列与生态系统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贸市场有多种动植物,还有蘑菇等真菌,可看作一个生态系统B.一块腐木上生长着几种苔藓、小动物和真菌,可看作一个生态系统C.生态系统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人是各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之一D.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冻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属于陆地生态系统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B.自养生物都是第一营养级C.肉食性动物都是次级消费者D.食物网中某生物的位置不能被其他生物代替3.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②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③植物都是生产者④动物都是消费者⑤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A.②B.②⑤C.③④D.①②③4.图中的圆分别表示: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细菌、e—腐生细菌。

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5.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

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C.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种间竞争D.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6.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的食物关系,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草属于第一营养级B.青蛙是初级消费者C.蛇只属于第三营养级D.该食物网有2条食物链7.如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简单淡水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此生态系统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

(2)此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是__________________,淡水虾与小鱼的关系是________,大鱼与小鱼的关系是________。

(3)此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 )A.水鸟B.水绵C.水藻D.腐生细菌、真菌(4)若所有水鸟迁徙到别处,短时间内大鱼数目________,水藻数目________,淡水虾数目________。

人教版必修3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1)

人教版必修3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1)

人教版必修3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1)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目标导读]1.结合教材P88问题探讨和旁栏思考题,理解生态系统的范围和含义。

2.结合教材P89图5-1、P90图5-2、图5-3,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相互关系。

3.结合教材P91图5-4、图5-5,掌握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重难点击]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相互关系。

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课堂导入方式一:右图为热带雨林的一个场景,图中有哪些生物和非生物?热带雨林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群落,热带雨林中的所有生物和无机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

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

方式二:媒体播放蒙古歌唱家德德玛演唱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MV视频。

媒体播放MV视频,然后课件展示问题:(1)画面里出现的是一个什么生态系统?你能列举一下从这首歌里听到的生物吗?(2)问题引入:什么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有哪几大类?各种生态系统有什么相同点?一、生态系统及其组成成分1.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构成了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水域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2.类型人工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果园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3.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项目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种类作用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为生物群落提供物质和能量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加快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和种子传播将动植物遗体残骸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包括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和寄生动物等分解者合作探究主要是细菌和真菌1.动物园里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无机环境能构成生态系统吗?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说明特例:类型细菌都是分解者动物都是消费者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植物都是生产者3.完善下面的关于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图图1,并结合图2思考判断四种组成成分的技巧有哪些?特例错,如: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特殊消费者错,如:蚯蚓、蜣螂、秃鹰及某些种类的软体动物是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错,如:蓝藻、硝化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也是生产者,应该说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错,如:菟丝子等一些寄生植物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答案先据双向箭头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再判断两者中有“3”个指出箭头的D为“生产者”,有“3”个指入箭头的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后根据D→A→B,确定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

新人教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40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含答案解析)

新人教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40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含答案解析)

新人教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40讲生态系统的结构概念落实1.生态系统的范围(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范围:有大有小。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2.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由生产者、和分解者等因素以及阳光、空气、水等因素组成,各组分紧密联系使生态系统成为具有一定和的统一体。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和。

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的两大组成部分是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4种基本成分是。

(关系如下图所示)(1)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作用(连线)①绿色植物 a.非生物的物质的能量Ⅰ.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供生物利用②腐生细菌、真菌b.生产者Ⅱ.将动植物遗体、排遗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③阳光、水、氧气、c.消费者Ⅲ.为生态系统提供物质和能量无机盐等④动物(大多数)d.分解者Ⅳ.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助于植物传粉和种子传播(2)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地位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群落中物质和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基础;生产者、分解者是桥梁;生产者通过或化能合成作用将环境中的物质、能量转变成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是主导(基石);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排遗物等含有的,归还给无机环境,是物质循环中的关键成分。

◉易错提醒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三类“不一定”和两类“一定”(1)三类“不一定”①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如蓝细菌、硝化细菌),植物不一定是生产者(如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②消费者不一定是动物(如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等),动物不一定是消费者(如秃鹫、蚯蚓、蜣螂等以动植物遗体或排遗物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

③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如蚯蚓等动物),微生物不一定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蓝细菌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

(2)两类“一定”①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生物一定是生产者。

②营腐生生活的生物一定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

◀诊断·加强▶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1 生态系统的结构学案(含答案)第一节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情景导入课标导航课程标准1.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并举例。

2.理解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以及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3.理解食物链的种类和写法。

4.设计并制作生态瓶。

关键术语生态系统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基础梳理1概念由生物成分与非生物环境通过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2范围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3组成成分1非生物环境阳光.热能.土壤.温度.水.空气.无机盐等。

2生产者生物类群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还包括光合细菌和化能合成细菌。

作用把太阳能转变成可被生物利用的化学能,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3消费者生物类群主要是动物,包括食草动物.食肉动物.杂食动物和寄生动物等。

作用a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 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4分解者生物类群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其次是营腐生生活的少数动物等。

作用把动植物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

思维激活11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吗2所有的细菌都是分解者吗3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吗举例说明。

提示1不是,如蚯蚓等腐食性动物属于分解者。

2不是,如硝化细菌等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

3不是,如蓝藻.硝化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也属于生产者。

合作探究1生态系统的组成1两大部分组成生物成分和非生物环境。

2四种基本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

3四种成分的比较比较项目组成内容作用同化类型地位非生物环境无机物.有机物.空气.能源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物群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必备成分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也包括化能合成细菌.光合细菌等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自养型主要成分基石消费者包括营捕食生活和寄生生活的各种生物如菟丝子加快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有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异养型最活跃的成分分解者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及腐食性的动物如蚯蚓.蜣螂分解生物遗体.排出物中的有机物为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异养型物质循环的关键成分特别提醒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判断方法判断生产者看是否为自养型生物,若为自养型生物,则为生产者。

判断消费者特别注意异养型.非腐生等【关键词】,植物.微生物都有可能为消费者。

判断分解者能否把动植物的遗体.残枝败叶转变成无机物,即腐生生物,包括腐食性的动物如蚯蚓。

2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1非生物环境为生物提供了物质和能量。

2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3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4从理论上讲,非生物环境.生产者.分解者是任何一个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

巩固1下列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真核生物B消费者是异养型生物C分解者不仅限于腐生细菌和真菌,还包括蚯蚓等腐生动物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者紧密联系解析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但也包括化能合成细菌.光合细菌等。

答案A食物链.食物网基础梳理1概念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称为食物链;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而形成的网状结构,称为食物网。

2食物链的类型1捕食链形成原因捕食关系。

模式第一营养级生产者第二营养级初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实例2碎屑链以动植物遗体或碎屑为食物而形成的食物链。

3寄生链以寄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

3功能1反映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2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态。

思维激活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反映了几种生物间的食物关系你能写出该食物链吗提示回答该问题时,应认真审清题目,同时搞清楚食物链的书写规律,即第一营养级必须为生产者。

4种;植物蝉螳螂黄雀。

合作探究1食物链1概念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2食物链中各种生物和营养级的对应关系。

食物链草兔狐狼生态系统的成分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营养级别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所属类型主要是植物食草动物小型食肉动物大型食肉动物营养状况自养直接以植物为食以食草动物为食以小型食肉动物为食重要作用反映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态特别提醒高中阶段涉及的食物链属于捕食链,起点都是生产者,终点都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

分解者不进入食物链,不占营养级。

2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其形成可表示为1食物网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形成的联系,其中最主要是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

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可能出现不同的关系,如竞争和捕食。

2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态。

巩固2下列有关右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图中只有两条食物链细菌与狐之间的关系是捕食.竞争细菌占有第2.3.4.6营养级ABCD解析图中共有两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狐,草昆虫鸡狐。

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不占营养级,细菌与狐没有共同的捕食对象,不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

答案B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分析【例1】下列四项中的圆分别表示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藻.e腐生细菌。

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思维导图答案A反思总结特例与误区分析误区类型特例细菌都是分解者硝化细菌和光合细菌是自养型,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特殊消费者动物都是消费者秃鹫.蚯蚓.原生动物等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蓝藻.硝化细菌和光合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也是生产者,应该说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植物都是生产者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食物链.食物网中各营养关系的分析【例2】下图为南极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食物网中有____________条食物链。

2________________属于三级消费者。

3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

4假设由于某种原因大鱼全部死亡,试问对磷虾的数量有何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5写出一条包含5个营养级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导图解析1本食物网中共包含5条食物链,均为从生产者浮游植物开始至虎鲸结束。

2三级消费者应属第四营养级,本食物网中处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有海豹.虎鲸及企鹅。

3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应为海豹占第三和第四营养级及虎鲸占第四.第五营养级。

4当大鱼全部死亡后,中间这条食物链中断,虎鲸只能从两侧的食物链捕食,对左侧食物链来说,虎鲸较多地捕食须鲸,使须鲸数目减少,从而使磷虾的数目增多。

当大鱼死亡后,浮游动物会增多,使须鲸捕获浮游动物的机会增多,从而减少了对磷虾的捕食,使磷虾的数目增多。

5书写食物链捕食链,应遵循如下原则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最后一个营养级不是分解者,各营养级按食物关系用单向箭头相联系。

答案152企鹅.海豹.虎鲸3海豹.虎鲸4磷虾数目增多5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大鱼企鹅或海豹虎鲸反思总结捕食链中各种生物间的关系包括捕食关系和竞争关系,其中最主要的关系是捕食与被捕食关系。

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间可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在食物网中,某一环节数量发生巨变,首先影响的是其上一营养级的生物。

在食物网中,一种生物增加或减少,对其他生物的影响,因该生物所处的营养级不同,其影响结果也不同。

1完整的生态系统结构包括。

A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答案A2在生态系统中,当狼捕食山羊时,狼是。

A第三营养级和初级消费者B第三营养级和次级消费者C第二营养级和次级消费者D第二营养级和初级消费者解析在食物链草山羊狼中,狼是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

答案B3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右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

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

请问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直接后果是。

A乙种群数量增加B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C 丙种群数量减少D丁种群数量增加解析从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量的关系可以知道,这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丙丁甲乙,当甲的种群数量增加时,会捕食大量的丁,使丁的数量减少,丙的数量增加,乙因为有充足的食物而增多。

此题的题眼就是“引起的直接后果”,所以应该选丁和乙的变化情况。

答案A4如图为温带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图解,请据图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该食物网含________条食物链。

2兔与鼠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蟾蜍与蜘蛛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

3由于某种原因鼠突然死亡,蛇和蟾蜍的数量变化情况依次是________和________,对猫头鹰的影响________填“大”或“不大”。

解析1该食物网共有7条食物链。

2兔与鼠均为第二营养级,以植物为食,属于竞争关系。

蟾蜍与蜘蛛有两层关系,一是蟾蜍以蜘蛛为食,属于捕食关系;二是二者同时以食草昆虫为食,属于竞争关系。

3鼠突然死亡,猫头鹰因捕食种类较多,数量影响不大,但蛇因食物来源减少而出现下降。

蟾蜍成为蛇的唯一食物,其数量因蛇的过度捕食逐渐下降,蟾蜍下降也导致了蛇数量的下降。

答案172竞争竞争和捕食3下降下降不大课堂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