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比一比(试一试)》
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案例-3.4《比一比》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学案例3.4《比一比》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对于二年级下册数学《比一比》这一章节有着深入的理解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下面,我将结合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等方面,为你呈现一份详细的教学案例。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比一比》章节。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的例题和练习,理解和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具体内容包括比较两个物体的长度、高度、面积等,以及如何用符号表示比较结果。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点:第一,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理解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第二,让学生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第三,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比较符号的含义,并能够正确地使用它们。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难点则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符号的含义,并能够正确地使用它们。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一些不同长度、高度和面积的物体模型,以及一些比较符号的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些实际的情景,比如比较两根棒子的长度,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自己发现比较的方法。
2. 例题讲解:我会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物体大小的方法,并引导学生使用比较符号来表示比较结果。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之后,我会给学生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自己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 小组合作:我会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讨论,进一步巩固比较的方法和比较符号的使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会清晰地展示比较的方法和比较符号的使用,让学生一目了然。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将会包括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和比较符号,巩固所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比一比》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比一比》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比一比》章节,主要内容包括: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学习使用“大于”、“小于”、“等于”三个词汇进行表达;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能够熟练运用这些词汇进行比较。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卡片等。
学具:每组一套比较物(如水果、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
2. 实践活动分组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比较教具中的水果、玩具等数量,引导学生使用“大于”、“小于”、“等于”进行表达。
3. 例题讲解结合课件,讲解如何使用“大于”、“小于”、“等于”进行比较,并让学生模仿练习。
4. 随堂练习出示几道比较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反馈、纠正。
6. 课堂小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强调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板书设计1. 《比一比》2. 内容: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大于、小于、等于比较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比较下面每组物体的数量,用“大于”、“小于”、“等于”进行表达。
(2)自己找两组物体进行比较,与同学交流。
2. 答案:(1)①大于②小于③等于(2)自由发挥,合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对“大于”、“小于”、“等于”概念的理解,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如比较家庭成员年龄、身高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比一比》北师大版(2023秋)
-理解和掌握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方法,并能用“多”、“少”、“一样多”描述比较结果。
-学会使用符号“>”、“<”、“=”表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量关系。
-将比较方法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举例:重点讲解如何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观察和操作,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并能准确地用词汇和符号表达出来。例如,通过比较两堆石子的数量,让学生学会使用“>”表示一堆石子比另一堆多,使用“<”表示少,使用“=”表示一样多。
1.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用“多”、“少”、“一样多”描述比较结果。
2.运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
3.解决生活中与比较有关的问题,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活动,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数量关系,发展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
2.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比较”的概念,并能够独立进行正确的比较。
-运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时,区分“>”、“<”、“=”的含义和使用场景。
-在实际问题中,提取关键信息,运用比较方法解决问题。
举例:针对难点,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通过直观的教具演示,让学生感受“比较”的过程,如使用不同数量的积木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发现数量的差异。
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比一比》北师大版(2023秋)
一、教学内容
《比一比》,选自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六单元第一课。本节课主要内容为: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比较两个或多个物体数量多少的方法;能运用“多”、“少”、“一样多”等词汇描述比较结果;学会使用“>”、“<”、“=”等符号表示数量关系,并解决实际问题。具体内容包括:
3.4《比一比》(教学课件)二年级 数学下册 北师大版
尼罗河 6670公里: 六千六百七十公里 亚马逊河 6400公里: 六千四百公里
(2)比一比,尼罗河长还是亚马逊河长?
都是四位数, 最高位一样, 就看下一位!
6670>6400
6>4 600>400
答:尼罗河长。
新知讲解
知识总结
判断一个数的大致位置时,先将这个数相邻 的两个整数标在一条数线上,把这两点之间分成相等 的份数,然后根据这样的格数确定它的位置。
探索新知
借助数位顺序表比较这三个数的大小:
万
千
百
十
个
1个千 1
8
6
5
黄山
1个千 1
5
3
3
泰山
2个千 2
1
5
5
华山
2155最高位上的数是2, 而1865和1533最高位 上的数都是1,2大于1。
2155大于 1865和1533。
探索新知
(2)谁最高?
四座山中,华山最高。
探索新知
(3)黄山和泰山谁高?谁矮? 如何理解题意? 比较黄山和泰山谁高谁矮, 就是比较1865和1533的大小。
重点 难点
重点 难点
在数线上比较数的大小。 在数线上标出数的大概位置。
知识回顾
1.写一写。
一千八百六十五
五百七十五
一千五百三十三
万千百十个 万千百十个 万千百十个
写作: 1 8 6 5
57 5
153 3
知识回顾
2.写数,比大小。
( 43 ) > ( 41 )
( 25 ) < ( 52 )
新课导入
北师大版·第二单元
比一比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比一比》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比一比》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比一比》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理解多、少和同样多;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物体数量的比较;通过实践操作,培养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方法,能够准确地判断多、少和同样多。
2. 培养学生运用一一对应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运用一一对应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重点:理解多、少和同样多的概念,掌握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
学具:每组学生准备一套比较卡片、计数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课件,呈现超市购物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超市购物时,有没有注意过商品的价格和数量呢?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哪些商品的数量多,哪些少。
”2. 新知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两组物体(如苹果和香蕉),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2)教师讲解一一对应的方法,让学生尝试运用该方法进行比较。
3. 例题讲解(15分钟)(1)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教师示范解题过程,强调一一对应的方法。
(3)学生跟随教师思路,进行解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比较卡片,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答案展示,并给予评价。
(2)提出拓展问题:“同学们,你们还能想到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到比较的方法吗?”六、板书设计1. 比较的概念:多、少、同样多。
2. 比较方法:一一对应。
3. 例题及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比较下面两组物体的数量,并判断多、少和同样多。
(2)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答案:(1)第一组:①多②少③同样多第二组:①少②多③同样多(2)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教案模板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比一比9篇
教案模板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比一比9篇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比一比 1比较是重要的思维活动,也是常用的学习方法。
人们在认识某一事物或现象的时候,经常把这一事物或现象和其他事物或现象进行对照,寻找异同,从而认识事物或现象的特征,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本单元让学生开展简单的比较活动,经历并体验比较的过程,学习比较的方法,为以后的数学教学作思想方法上的准备。
教材把学生带进熟悉的活动场景,里面有许多可以比较的内容,主要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1.突出比较的方法。
学生在幼儿期间的生活中,经常遇到比两个物体的长短、轻重等实际问题。
那时,他们只注意问题的结果,比较的过程往往是模糊的。
本单元教学的比一比,突出比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并学习比的方法。
如,比两根跳绳哪根长,要把这两根绳拉直,一端对齐着平放。
比两个小朋友谁长得高,两人要站在平地上,背靠着背。
又如,比柿子和石榴哪个重,可以把它们分别放在支架的两端,根据支架的倾斜情况作出判断。
教学时,要让学生理解这些方法,并体会方法的合理性。
在比两根绳的长短时,可以先说说自己打算怎样比,再看看教材图中是怎样比出哪根绳长的,还要想想在小朋友跳绳的时候能比出哪根长吗;在比两人身高的时候,要观察研究图中是怎样比出哪个小朋友长得高的,体会都站在滑梯上不容易看出谁高。
要看懂图中是怎样比出柿子和石榴哪个重的,思考如果没有支架只凭观察行吗?“想想做做”第1题,要让学生思考比两枝、三枝铅笔长短的方法,在操作中应用并内化比较方法。
2.鼓励学生寻找比的对象。
例题在比较跳绳的长短、小朋友的高矮、柿子和石榴的轻重之后,提出问题:“你还能在图中找一找、比一比吗?”鼓励学生寻找对象进行比较。
如:石榴树和柿子树的高矮,桌子和凳子的高矮,两条石子路的长短……两根跳绳除了比长短,还能比轻重;两个小朋友除了比高矮,也能比轻重。
通过这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多次经历比的过程,应用比的方法,感受这些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应用意识。
《比一比》教案 小学 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
预设2:(把数字放在数位表中比较)
生:在数位顺序表中写上这四个数,一看,575千位上没有数字,是三位数,其他三个数千位上都有数字,是四位数,三位数比四位数小,所以香山最矮。
师:位数多的一定比位数少的大,对吗?比如四位数比三位数大。你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
1.希沃课堂活动:趣味分类。
2.收玉米。
(1)()收的玉米最多,()收的最少。说一说你是如何想的。
(2)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四个小动物收的玉米数量。
3.想一想,我说的是哪一座山峰。画“√”
这座山的海拔比6000米高。▢宁夏贺兰山3556米
这座山的海拔比3000米低。▢西藏珠穆朗玛峰8844米
这座山的海拔很接近4000米▢台湾玉山3997米
3.探究位数相同时的比较方法。
(1)黄山和华山的海拔,都是四位数,我们该怎样比较?
预设1:黄山只有1千多,而华山有2千多米,所以华山最高。
师:善于观察的孩子,他发现,虽然数位相同,但是最高位上的数不相同,所以华山最高。
预设2:结合数位顺序表,黄山和泰山的最高位都是1,代表1个千,华山的最高位是2,代表2个千,2个千比1个千,所以华山最高。
《比一比》教案
教材分析:
《比一比》选自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本节课的内容是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大小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和大数的学习基础。本节课力求:把学生以往对万以内大数比较方法的分散的、不规范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科学的、规范的理性认识,结合情境先教学“四位数与三位数的比较”,再教学“两个四位数的比较”,最后进行“两个最高位相同的四位数的比较”。由浅入深地探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接着,教材又通过.系列练习进步巩固比较人数的方法。让学生在探究与活动中学习和提升知识。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一比》教学设计建议及课本习题解析
比一比(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学习目标1.结合“比一比”的现实情境,体会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一步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
2.借助“猜数游戏”活动,感受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发展数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养成乐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编写说明在一年级下册学习了100以内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本节引导学生讨论万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在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中,一般都是在两个数之间进行大小比较(极少有在三个数之间找最大最小的情况),所以,较多地借助如小方块等直观模型和数数的方式解决问题。
而在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中,由于数字大、数位多,被比较的数的个数也增加了,所以小方块和数数的方法缺少可操作性。
因此,在进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教科书呈现了多种学生可能会提出的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当然,学生中不一定有人能很理性地通过数位顺序表来进行数的大小比较,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
此外,教科书还安排了“试一试”,借助数线比较数的大小,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谁最矮?由给出的四座山的高度中找出最矮的。
当面对多个数进行比较的时候,首先通过明显特征找出最小或最大的数往往是推动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
本节课的情境图中给出的四个数,有三个是四位数,有一个是三位数,所以学生会很明显看出香山最矮;有的学生会借助数位顺序表,把四座山的高度写在数位顺序表的下方,很容易看出结果;当然,也会有学生从其他角度作出合理的解释,比如,“在四座山中,三座都比1000米高,只有香山低于1000米,所以,香山最矮”。
·谁最高?由三座山中找出最高的。
这三座山的高度都是四位数。
位数相同时怎样进行数的大小比较?学生结合原有的经验和数位顺序表上的特征,会提出“位数相同时,要先看最高位,最高位上哪个数大,哪个数就大”;也可以用很生活化的语言,结合情境进行比较,如黄山和泰山都是一千多米,华山二千多米,所以华山最高。
·黄山和泰山谁高?谁矮?在位数相同、最高位数字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两座山的高度。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比一比》名师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比一比》名师教案《比一比》名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体会生活中的大数,感受研究大数的必要性。
(2)激发研究数学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活动中培养获取、提炼信息的能力,提高自主研究、合作探究的意识。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大小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学生有一定的圣后经历和大数的研究基础。
但学生要把以往对万以内大数比较方法的分散的不规范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科学的规范的理性认识,并进行抽象的语言描述,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
结合情境先教学“四位数与三位数的比较”再教学“两个四位数的比较”,最后进行“两个最高位相同的四位数的比较”。
由浅入深地探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3、学情分析联合情境先讲授“四位数与三位数的比较”再讲授“两个四位数的比较”,最后进行“两个最高位相同的四位数的比较”。
由浅入深地探究万之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五、讲授难点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六、教学准备课件七、讲授进程(一)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师:今天这节课啊,老师要带同学们到我们祖国的名山大川去看一看,去领略那边奇丽神奇的风景。
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啊?学生齐答:想。
师:这是我国比较著名的四座山(出示图片),你们晓得他们的海拔划分是多少米吗?想晓得吗?你们来猜一猜吧。
生1:黄山海拔约1865米。
生2:香山海拔约575米。
生3:泰山海拔约1533米。
生4:华山海拔约2155米。
师:今天我们就用这些数学信息来比一比数的大小。
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3.4《 比一比》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3.4《比一比》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物体的异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比较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本第34页“比一比”。
2. 教学课件、教具和学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比较的方法,能够找出物体的异同。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课件、实物投影仪。
2. 学具:学生自备剪刀、彩纸、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异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比较的过程。
3.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找出物体的异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巩固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比较的方法和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比一比》2. 教学内容:- 比较的方法- 找出物体的异同3.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4. 教学过程:- 导入- 新课导入- 小组合作-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七、作业设计1. 课本第34页练习题。
2. 观察身边的物体,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它们的异同,并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比较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小组合作和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找出物体的异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课后作业设计注重实际应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比一比》课件
总结词
掌握比较的数学方法
详细描述
教授学生掌握比较的数学方法,如使用不 等式表示大小关系、使用坐标图表示数量 关系等。
总结词
了解比较的数学应用
详细描述
引导学生了解比较的数学应用,如比较数 据大小、进行统计比较等,以便更好地理 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03
教学方法
实物比较法
总结词:直观教学
04
详细描述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 实际问题,如购物时比较商品价格、 选择合适的物品等。
06
详细描述
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如测量物品、比较大小等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比一比的数学意义
总结词
理解比一比与数学的关系
详细描述
引导学生理解比一比与数学 的关系,即比一比是数学中 比较的基础概念,是数学中
教学过程的反思
01
课堂氛围的营造
02
是否成功营造了积极的学习氛围?
03
学习氛围是否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生反馈的反思
学生参与度 学生的参与度如何? 为什么有些学生不积极参与?
学生反馈的反思
学生理解程度 通过何种方式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
学生的理解程度如何?
学生反馈的反思
学生意见和建议 学生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如何处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教学内容
教师认为课件的教学内容丰富,包含了比较概念的所有要点,而且通 过生动的实例和互动练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家长评价
孩子的学习效果
家长普遍认为通过《比一比》课件,孩子的学习效果有了明显的 提高,特别是对于比较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孩子的学习兴趣
家长表示孩子对这种学习方式非常感兴趣,他们在家里也会主动使 用课件进行学习。
《比一比》(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比一比》(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中的“比一比”章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比较两个或多个物体数量、大小、长度、高度等属性的能力,并能用比较符号(>、<、=)表示比较结果。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较的概念,掌握比较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符号表示比较结果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教学难点:1. 比较符号的认识与运用。
2. 学生对比较概念的理解。
3. 学生在比较过程中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的培养。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两个苹果,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两个苹果有什么不同?”(一个苹果大,一个苹果小)2. 教师总结:比较就是找出两个或多个物体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探究新知1.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比较物体数量、大小、长度、高度等属性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怎样用比较符号表示比较结果?”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比较符号的运用方法。
3. 教师讲解比较符号的书写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四、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比较的方法及比较符号的运用。
板书设计:比一比1. 比较的概念:找出两个或多个物体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 比较的方法:观察、分析、判断。
3. 比较符号:>、<、=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观察身边的物体,用比较符号表示比较结果。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的教具和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掌握了比较的方法及比较符号的运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比较符号的书写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此外,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比一比》课件
欢迎来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比一比》课件。本课件将带您深入了解 比和比例的概念,并通过丰富的例子和实际应用,帮助您掌握这一重要的数 学知识。
什么是比
比是用来表示两个或多个数值之间的大小关系的一种数学概念。比的作用是 比较数值的大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数值在数量上的差异。
比大数与比小数
当比较的两个数值中,一个数值比另一个数值大,我们称之为比大数。相反, 如果一个数值比另一个数值小,我们称之为比小数。
比的读法
在比的表达中,我们通常使用“比”字。例如,如果要表示一个数值比另一个数 值大,我们可以说“某数是另一数的几倍”。这种比例
比例是指两个或多个数值之间的等比关系。在比例中,数值之间的比是恒定 不变的,可以用分数或百分数表示。
比例的例子
比例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例如,菜谱中的食材比例、地图上的比例尺, 以及商品打折时的折扣比例等都是比例的应用。
等比例分割
等比例分割是指将一个线段或一个区间按照比例进行分割。通过等比例分割,我们可以精确地划分一个区间, 满足特定的长度比例。
同比例式
同比例式是指在一个比例关系中,两个或多个数值之间的比相等。同比例式可以帮助我们推导出未知数值的大 小,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比一比》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比一比》教学内容:小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时第36、37页“比一比”。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仍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
针对本班情况,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惑”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的思考问题。
课堂上只有多让学生观察、比较,才能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在了解万以内数位顺序表的基础上,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并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培养学生初步推理及逻辑思维能力。
2、能力目标: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
并能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万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比较方法的过程。
教学准备:100以内数比大小题目、主题图、数字卡片、数字转盘。
教学方法:尝试探究学习法、合作交流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比大小,用手势判断下面题目)23 O 32 69 O 78 57 O 53 30 O 8062 O 52 89 O 88 36 O 9 100 O 99二、探究新知: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有很多风景秀丽的名山,今天就让老师当导游带着你们一起游览我国的名山。
(师播放欣赏音乐、边粘贴主题图边介绍四大名山)师:从这些图片中你们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生1:黄山海拔约1873米生2:香山海拔约575米生3:恒山海拔约2017米生4:华山海拔约2160米师:你们知道“海拔”指的是什么意思?生:这座山的高度师:我们一起把四座山的高度读一读师:你们能用以前学过比较的方法提出数学问题吗?(同位之间互相说一说)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究学习万以内数比较大小(师板书课题:万以内数比较大小)师:谁来提一个数学问题?生1:我想知道黄山和恒山谁高?师: 要想知道黄山和恒山谁高?也就是哪两个数进行比较?生:也就是1873与2017比生:1873<2017师:说一说,为什么1873<2017生:千位1 比千位2小,所以1873<2017师小结板书:位数相同,最高位上的数大,那这个数就大生:我想知道恒山和香山谁高?生:2017 > 575师:为什么?生:四位数比三位数大师小结板书:四位数比三位数大,反之三位数比四位数小生:我想知道华山和恒山谁高?生:2160 >2017师:为什么?生:千位都是2,百位1大于百位0,所以2160> 2017师小结板书:位数相同,最高位上的数也相同,就比次一位三、巩固练习:1、在O 里填上“>或<”1074 O 846 、389 O 982 、5102 O 51842、试一试:师出示数字卡片,把它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387 99 809 345 1725 4300师:怎样才能很快找到最小的数.生:先找数位最少的两位数师: 接着找什么样的数生:接着找三位数、四位数、最后再进行比较。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比一比(试一试)》优质教学课件
比一比(试一试)
填数游戏—比大小,填一填 ,比一比。 先比较最高位,最高位 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
7
千百十个
8751
1587 2 135
4
>?56
7
8
千百十个
85 71
哪辆车最便宜?标一标 ,比一比。
10个一百是一千 一小格表示一百
700 800 900
10个格子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哪辆车最便宜?标一标 ,比一比。
800
1200
1500
1500 1200
800
哪辆车最便宜?标一标 ,比一比。
1500 1200 800
千百十个
1200 800
1500
在数线上标出3200的大致位置。
3500 32030200
再见
7500 8000 8500
9500 10000
一格表示五百。
3600 3700 3800 3900
6.数学游戏。
5000
比是556700大!吗?
5500
5700
6000
6.数学游戏。
500060007来自00学而不止总结归纳
总结 反思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探索很成功, 但探索远还没有结束,让我们在今后 的学习生涯中一起慢慢去发现新大陆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