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道路滑坡的成因分析
关于滑坡的情况汇报
关于滑坡的情况汇报
最近,我们地区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滑坡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在此,我向大家汇报一下关于滑坡的情况。
首先,关于滑坡的发生原因。
经过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这次滑坡的发生主要
是由于连续强降雨所引发的。
长时间的强降雨导致了土壤的松动和饱和,加上地势陡峭,地质条件复杂,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了滑坡的发生。
其次,关于滑坡造成的影响。
这次滑坡造成了大量房屋和道路受损,导致了交
通中断和人员伤亡。
据初步统计,已有数十人失踪,数百人受伤,部分地区民房和农田被严重破坏,给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接下来,关于我们的应对措施。
一旦发生滑坡事故,我们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组织了救援队伍,全力搜救失踪人员,并疏散了受灾群众。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险情地段的监测和预警,确保了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最后,关于接下来的工作。
我们将继续加强对滑坡灾害的防范和监测,加强对
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和治理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我们也将加强对受灾群众的救助和安置工作,帮助他们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总之,这次滑坡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地质灾害
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我们将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有力的措施,全力以赴做好防范和救援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希望大家能够共同关注和支持我们的工作,共同为地质灾害防范和救援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
公路滑坡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公路滑坡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坡性质及形成及变形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该公路的滑坡机理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使其至施工后达到理想的效果,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滑坡;成因;治理措施
0 引言
边坡是自然或人工形成的斜坡,是人类工程活动中最基本的地质环境之一,也是工程建设中最常见的工程形式。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经常要开挖大量边坡,边坡的开挖破坏了原有的植被覆盖层,导致边坡的不稳定,出现大量的次生裸地以及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加剧了生态系统的退化。
如何对边坡进行综合处治正受到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
边坡综合防护设计是公路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需根据自然边坡的稳定状况、地质条件(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坡体结构、岩体结构、水文地质条件、风化程度等)和人为改造的程度(开挖深度、坡形、坡率等)、材料来源及边坡的稳定性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因地制宜地选择实用、合理、经济、美观的防护措施,同时要达到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保持生态环境相对平衡,美化公路的目的。
1 工程概况
某公路K37+250~K37+550 段通过地段为潜在滑坡,路基以半填半挖的形式通过,路线中线的最大挖深为16m,右侧最大边坡高近30m。
路线设计按普通边坡进行坡面防护,边坡开挖后,适逢当地雨季,遇强降雨引起边坡失稳,诱发潜在滑坡滑动变形。
下滑体宽140m,长80m,。
岩土边坡中的滑坡机理分析
岩土边坡中的滑坡机理分析岩土边坡是指由土壤和岩石组成的地理边坡,在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可能产生滑坡现象。
滑坡是指岩土边坡因受到外力作用或内部条件改变而发生的整体或部分失稳、滑坡体沿着滑动面运动的现象。
对于岩土边坡的工程设计、施工和稳定性评估来说,准确分析滑坡机理是关键。
一、滑坡的成因滑坡的成因是多样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外力因素:如降雨、地震、地下水位变化等,都可能导致岩土边坡发生滑坡。
降雨是引发滑坡最常见的外力因素,通过增加土壤的饱和度和减小土壤的抗剪强度,使得边坡产生失稳。
2. 地质因素:岩土边坡的地质结构和岩土性质是滑坡的重要因素。
例如,地层倾角大、岩土层之间存在较弱的剪切面或断层等,都会增加边坡发生滑坡的风险。
3. 工程因素:不合理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操作也是引发滑坡的原因之一。
例如,边坡的过度挖掘、不合理的排水系统、不稳定的基础处理等会削弱边坡的稳定性,导致滑坡的发生。
二、滑坡的机理滑坡的机理主要包括土体力学和水文地质两个方面。
具体来说,可分为切割滑坡、流动滑坡和倒塌滑坡等几种类型。
1. 切割滑坡:主要由于外力作用下,边坡上部受到剪切力而形成的滑动面,导致边坡上部的土体被剥离下来,以切割面为边界滑动,使得边坡整体发生滑动。
2. 流动滑坡:主要是由于边坡中的饱和土体,在外力作用下失去抗剪强度,导致整个边坡土体以液态或半液态的形式流动。
3. 倒塌滑坡:主要由于边坡下部受到挤压力作用,产生强烈的压密变形,使得边坡土体沿着倾角较大的滑动面向下发生整体倒塌。
三、滑坡机理的分析方法为了准确分析岩土边坡中滑坡的机理,工程师通常采用以下几种分析方法:1. 古滑坡案例研究:通过对历史滑坡案例的研究,了解滑坡的成因和机理,并根据类似滑坡案例的特点提供指导性意见,为后续边坡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2. 地质勘察与岩土力学试验:在边坡工程前期,进行岩土力学试验和地质勘察,通过采样和取样等手段,获取边坡区域土壤和岩石的物理力学参数,用于分析边坡稳定性和滑坡机理等问题。
滑坡,泥石流案例分析
处理措施
采用抗滑桩、挡土墙等工程措 施进行治理,同时调整水电站 运行方式
案例三:某采石场滑坡
地点
某采石场边坡
处理措施
采用挡土墙等工程措施进行治理,同时加 强监测预警
影响
滑坡造成采石场停产,无人员伤亡
滑坡规模
小型滑坡,长约50米,宽约40米,高约 10米
02 案例选择标准与来源
选择标准
典型性
0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滑坡、泥石流案例,能够反映不同地区、不
同类型灾害的特点。
完整性
02
确保所选案例资料完整,包括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规模、
影响范围等信息。
时效性
03
优先选择近期的滑坡、泥石流案例,以便了解最新的灾害发展
趋势和应对措施。
案例来源与收集方法
文献资料
滑坡,泥石流案例分 析
目录
CONTENTS
• 滑坡、泥石流概述 • 案例选择标准与来源 • 滑坡案例分析 • 泥石流案例分析 • 案例总结与启示
01 滑坡、泥石流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下滑的现象;泥石流则是由 地表径流冲蚀和侵蚀作用,使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在短时间内被冲出而形成的一种特殊洪流。
应对措施
紧急抢修铁路,疏散 受影响居民,清理现 场泥石和受损列车
案例二:某采矿区泥石流
灾害描述
发生地点
采矿活动导致山体结构不稳定, 暴雨诱发泥石流,造成人员伤亡 和财产损失
某采矿区附近山谷
影响范围
采矿设施被冲毁,附近居民房屋 受损,人员伤亡
边坡滑坡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边坡滑坡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摘要:以某边坡为研究对象,对滑坡体的滑坡边界特征以滑坡变形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数值模拟法评估了抗滑桩+锚杆的联合支护方案的支护效果。
研究表明,公路滑坡目前变形主要发生在滑坡前缘,后缘存在数道裂缝,坡脚挡墙外移,坡脚外地面尚稳定,未见鼓起迹象,其主要变形表现形式为局部滑塌,属于小型滑坡的规模等级;滑坡形式为牵引式滑坡,在经历较长时期的降雨后,滑坡体发展快速,产生了极其明显的下滑变形现象,并且坡脚的挡墙亦出现了侧向变形、墙顶开裂现象;抗滑桩+锚杆的联合支护结构下的边坡不存在潜在滑动面,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为1.35,边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
关键词:公路边坡;滑坡基本特征;联合支护;稳定性分析0引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基础设施大量新建,这其中就包括边坡工程。
近些年,边坡滑坡导致的事故灾害屡见不鲜,这给社会经济和人民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危害。
因此,边坡滑坡及处治分析问题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
众多科研工作者针对边坡滑坡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为该领域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杨明亮等[1]以某路堑边坡为背景,根据现场勘测资料分析了公路路堑边坡顺层滑坡的基本特征等;同时,通过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对路堑边坡的治理措施进行了研究。
李政等[2]基于某边坡工程,利用PLAXIS 3D软件建立边坡模型,对比了不同支护方案的支护效果,并进一步优化了支护方案。
王斌等[3]以澜沧江库岸工程为背景,根据现场勘查资料,分析了工程地质环境特征及公路边坡滑坡体的变形特征,深入研究了沿江公路病害分区。
1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本文所研究边坡长约260m,病害较为明显的段落约有100m,坡高约25m,边坡小里程至中部地形内凹,大里程坡体位于地形山脊处,后部为水稻田、地瓜田地及居民住宅。
边坡邻近构筑物环境复杂,坡下线路右侧建有4层砖混结构建筑以及龙东大桥,三级坡面筑有2根电杆,边坡左后方距离边坡开口线20m位置坐落一处电塔。
关于滑坡灾害的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的研究
215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关于滑坡灾害的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的研究尹 琴,严刘伟,朱露露,岳明昊(云南农业大学 水利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摘 要:对滑坡灾害的成因和滑坡治理措施两大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阐述了滑坡的形成原因和机理,认为滑坡治理主要从水害治理、增大抗滑力和增强岩体强度三大方面进行。
滑坡治理措施方面重点介绍了坡顶地表截水、抗滑桩、抗滑挡墙、预应力锚索和减重反压治理措施。
指出了抗滑桩在设计方面还需进一步优化,预应力锚索的锚索拉力随时间变化而降低的问题,对边坡治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山体滑坡;滑坡成因;滑坡灾害治理中图分类号:P6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15-0215-2收稿日期:2020-08作者简介:尹琴,女,生于1994年,四川乐山人,硕士,研究方向:工程结构设计与安全。
滑坡是我国地质灾害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具有发生频度高、范围广、危害大等特点,一旦发生,将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如河道堵塞、交通中断等滑坡带来的影响,将会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1]。
在我国西北和西南地区,拥有大面积的山区不利地形,加之雨季等恶劣气象的影响,加剧了滑坡灾害发生的规模和频率。
因此,需要对山体滑坡灾害的成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对其有效治理,以此减少或避免滑坡灾害的发生,确保山体的稳定性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2]。
本文阐述了滑坡形成的原因,归纳总结了滑坡灾害治理的有效措施,为以后相关滑坡治理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1 滑坡灾害的成因分析通过对全国众多滑坡灾害分析后发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是诱发滑坡发生的两大主要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降雨和地震两大因素,人为因素包括公路修建、开挖坡脚、修建水渠及爆破等[3]。
1.1 自然因素方面第一,岩土体地质环境条件方面的原因。
不是任何山体都会出现滑坡,山体滑坡需要符合一定条件才会出现滑坡。
滑坡工程成因稳定性分析及处理措施
下水 的监测 。同时加强不同地貌单 元 中不 同岩性 、 同地下水位 不 源评价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古科技 与经济 ,0 6 6 :0 20 ( )3 . [] 干旱 区资 源与环境 ,05 5 :5 J. 2 0 ( )1 . 埋 深内包气带大气降水入渗机理的实验和研究 , 为该 区地下水资 [ ] 张彦儒 . 尔多斯 1 8 - 20 2 鄂 9 8 0 0年景观 结构和功能动 态分析
滑 坡 工 程 成 因 稳 定 性 分 析 及 处 理 措 施
谢佳能 彭振斌
摘
熊清林
要: 主要针对高速公路遇到的某一滑坡 工程 实例 , 详细的介绍 了该 滑坡 的工 程概况 , 对其进 行成 因分析 , 对稳定 性作
出评价 , 并且根据实 际情况提 出滑坡治理措 施, 对类似的滑坡工程具有指导意义 。
通过对 内蒙古乌 审召水 源地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 为该 认
On a ay i o e i n l y r g o o y c n ii n i u h n h o o n e o g l n l ss fr go a d o e l g o d to n W s e z a fI n rM n o i h a
2 滑坡体 成 因分析
2 1 地 形地 貌 因素 .
滑坡 区的地貌单 元属 侵蚀 、 剥蚀 中低 山, 微地 貌单元看 处 从 土 ( ) 该层含碎 石亚 黏土 与块 ( ) 混杂 , 滑坡 范 围 内分 于陡坡 地带 , : 碎 石 在 坡角约 3 。 0。经现 场调查 发现 , 0 ~5 。 山体坡 面上发 布, 厚度变化较大 , 一般在滑坡后缘破裂壁 到附近较 薄 , 在滑体 中 现大量 大型 的滚石 , 滚石 大小 在 0 2 .0m~5 0 之间 , .0m 说明该边 下部和前缘 部位 厚度较 大。②含 碎石 亚黏 土 ( ③含黏性 土碎石 ( 在 斜坡 的 ) 灰黄色 , : 硬 坡 时常发生崩塌等不 良地 质现象 , 长期 的重 力作用 下 , 塑, 饱和 , 层厚 1 8 .0m~1 .0m, 滑坡 区大部 地段 广泛分 布。 整体平衡状 态仅保持着脆弱 的平衡 。 08 在 ) 灰黄 色 , 密 ~中密 , : 稍 碎石含 量 5 % , 0 层 2 2 岩层 因素 . 厚 3 3 .0m~4 8 原坡脚位置局部分 布 , .0m, 滑坡 区外侧 区域大部 山体斜坡上 部第 四系残坡积含碎石亚黏土层厚度大 , 组成物 地段广泛分 布。④全 风化 晶屑凝 灰岩 (3 )灰 色 , Jx : 紫红 色 , 岩石 质结构松散 , 泥质含 量高 , 力学性能差 , 剪强度低 , 抗 遇水易软化 。 风化强烈 , 呈砂土状 , 层厚 0m~1 5 该 层在测 区局 部分 布。 而下部基岩强风化层厚度大 , . 0m, 结构较松散, 孔隙度较大, 渗透性好 , 往往采用邻近地 区数据或经验数据。 地是一个 区域富水地段 , 有较好 的供水前景 。
滑坡成因机制分析
滑坡成因机制分析滑坡成因机制分析是充分认识滑坡本质的重要研究。
本文介绍了滑坡的基本定义,阐述了滑坡形成的内外因条件,并重点分析了降雨对滑坡的影响。
文章以某库区库岸滑坡为例,根据滑坡的变形特性,分析了滑坡成因机制,并提出基本的防治措施建议。
标签:滑坡成因分析降雨滑坡作为一种频发的地质灾害,不仅具有分布广泛、危害巨大、严重地影响我国经济发展进程,危害、威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1滑坡的基本定义关于滑坡最为基本的定義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贯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运动的岩(土)体称为变位体或滑移体,未移动的下伏岩(土)体称为滑床。
根据2008年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地矿部地质灾害勘察规范,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地质现象。
滑坡的机制实质上是某一滑移面上剪应力超过了该面的抗剪强度所致。
2滑坡的形成条件滑坡的形成条件包括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研究分析滑坡形成的影响因素对于认识滑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而在滑坡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滑坡内在的因素对其稳定性起主导作用,且不可逆。
而外因对于滑坡稳定性来说常常是诱发或触发的作用。
滑坡形成的内在因素一般包括滑坡体所处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以及地质构造,一般讲,滑坡体的位置越高、体积越大、移动速度越快、移动距离越远,则滑坡的活动强度也就越高,危害程度也就越大。
具备滑坡内在条件的坡体是否会发生滑动,这与其诱发因素紧密有关。
诱发因素是指并非斜坡体固有的自然的或人为的因素,包括大气降水雨、河岸冲刷、地震等自然因素也包括了人工开挖、上覆加载、采空塌陷、以及爆破振动等人为因素。
其中大气降水、地震作用、人工开挖坡脚、车辆长持时振动(主要诱发公路边坡下滑)是影响研究区内黄土滑坡较为主要的诱发因素。
其中降雨对滑坡的影响非常大。
公路边坡灾害成因及防治技术
公路边坡灾害成因及防治技术公路边坡灾害是指在公路边坡上发生的各种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崩塌等。
这些灾害不仅会造成人员和车辆的伤亡,还会给公路运输和环境保护带来严重影响。
对公路边坡灾害进行成因分析和防治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路边坡灾害成因1.土壤结构破坏土壤结构破坏是公路边坡灾害的主要成因之一。
当土壤结构发生破坏时,土体内部的相对稳定性将会丧失,从而引发边坡滑坡等灾害。
土壤结构的破坏主要是因为地下水位变化、降雨等因素导致土壤发生塌陷、流失等现象。
2.植被破坏植被破坏也是公路边坡灾害的重要成因之一。
植被覆盖能够绑定土体,增强边坡的稳定性。
当植被被移除或破坏时,土体失去了绑定作用,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滑坡等灾害。
3.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也是导致公路边坡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公路边坡上进行爆破、挖掘等作业时,会破坏土体的稳定性,导致边坡发生滑坡等灾害。
1.加固植被为了增强公路边坡的稳定性,可以在边坡上加强植被的覆盖。
通过植被的根系系统,可以有效绑定土体,减少土壤的流失和泥石流的发生。
加固植被还可以有效降低土壤的侵蚀和剥蚀速度,提高土壤的抗冲刷能力。
2.排水系统良好的排水系统可以有效减少地下水位对土壤的侵蚀,提高边坡的稳定性。
在公路边坡上设置排水管道、排水沟等设施,及时排除降雨和地下水对边坡的侵蚀作用,对边坡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作用。
3.地质勘察在公路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是防治公路边坡灾害的重要手段。
通过地质勘察,可以了解边坡的地质条件和构造特征,有效降低边坡灾害的发生可能性。
地质勘察还可以为公路边坡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4.监测预警在公路边坡上设置监测预警系统,可以及时监测边坡的变形和位移情况,提前预警边坡滑坡等灾害的发生。
监测预警系统通过各种监测仪器和设备,对边坡进行长期、连续的监测,为防治边坡灾害提供有力支持。
5.加固工程对于已经发生变形或存在安全隐患的公路边坡,可以进行加固工程。
滑坡的成因_分类防治措施
滑坡的成因要探讨滑坡的成因,就必须考虑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
内在因素是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的影响,它们常常起着主要的控制作用。
外在因素是内外营力(动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
查明和掌握这些影响因素对了解边坡失稳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制定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1、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1)岩土类型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
一般说,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粘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
(2)地质构造条件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的条件。
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
故各种节理、裂隙、层面、断层发育的斜坡,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角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坡。
(3)地形地貌条件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
一般江、河、湖(水库)、海、沟的斜坡,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
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
(4)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
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的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对透水岩层产生浮托力等。
尤其是对滑面(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最突出。
2、内外营力(动力)(1)水的作用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活动是导致滑坡的重要原因,据调查90%以上的滑坡与水的作用有关。
因水渗入坡体后会引起岩土的重度的增加,抗剪强度降低,产生动水力和静水力,此外,地下水还能溶解岩土中的易溶物质,使斜坡土、石体的成分和结构发生变化,河流等地表水会不断冲刷和切割坡脚,对坡脚产生冲蚀淘空作用。
高原地区公路红土层边坡滑坡成因及处治措施分析
高原地区公路红土层边坡滑坡成因及处治措施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原地区公路建设已成为我国交通建设的重点。
由于高原地区地质条件复杂,红土层边坡滑坡成为了公路建设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高原地区红土层的特点、边坡滑坡的成因和治理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高原地区红土层的特点高原地区的红土层主要由石英、长石和黏土等松散颗粒组成,这种松散的土壤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容易出现边坡失稳和滑坡等地质灾害。
高原地区气候多变,日照充足,温差大,这些因素也会加剧红土层的侵蚀和破坏。
在高原地区进行公路建设时,必须充分考虑红土层的特点,合理设计边坡结构,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边坡滑坡发生。
二、边坡滑坡的成因分析1. 地质结构:高原地区的地质构造复杂,常常存在断裂带、褶皱带等地质构造,这些地质构造的存在使得岩层不稳定,容易发生滑坡。
2. 降雨因素:高原地区降雨量较大,降雨时长也较长,降雨会导致边坡土壤饱和和泥浆流动,从而加剧了边坡滑坡的危险性。
3. 地下水位:高原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的排泄和强大的季节性波动使得边坡土壤水分含量发生剧烈变化,从而引发边坡滑坡。
4. 人为因素:高原地区公路建设、开采矿产和城市扩建等人类活动使得地表植被破坏、土地开垦,加速了地表土壤的侵蚀和破坏,增加了边坡滑坡的风险。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原地区红土层边坡滑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地质结构、降雨因素、地下水位和人为因素等。
在进行公路建设时,需要研究地质特征,合理规划和设计,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减少边坡滑坡的风险。
三、处治措施分析1. 加强边坡支护结构:对于易发生滑坡的边坡,可以采用加固和支护等措施,例如设置护岸、挡土墙、钢丝网等,以增强边坡的稳定性。
2. 控制地表径流:在高原地区适当排水,控制地表径流是预防边坡滑坡的有效方法。
可以通过设置排水管道、渠道等设施,将地表水及时排除,减轻地下水位的压力。
3. 植被保护:植被的根系能够固化土壤,减少土壤侵蚀和流失。
边坡滑坡成因分析及处治措施
边坡滑坡成因分析及处治措施摘要:在公路建设中,路基挖填在所难免,由此形成了大量的路堑路堤边坡。
这些新形成的边坡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滑塌,出现边坡滑塌首先必须对滑坡体现场进行详细的勘察,确定滑坡形成的主要原因,采取合理有效的防治方案,综合治理,来保证对滑坡治理目的的实现。
本文结合江肇高速公路K57+630~+770段左侧路堤边坡滑坡,对路堤边坡滑塌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处治措施。
关键词:公路建设;滑坡成因;处治措施一、工程概况江肇高速公路K57+630~+770段左侧路堤边坡(运营里程为K267+796~+656)原设计为三级,为半填半挖地带,最大填方高度约19m。
一级坡坡率1:1.5,二、三级坡坡率1:1.75;一级坡高8m,二级坡高6m,三级坡高5m;一、二级坡坡面采用植草防护,三级坡坡脚采用浆砌片石护脚。
受2012年6月中旬连续强降雨的影响,该左侧路堤出现滑坡,最后一道后缘位于中央分隔带附近,滑坡前缘剪出口位于坡脚鱼塘内,滑坡体沿线路方向长约140m,高约19m,滑体厚约13m。
二、工程地质条件(一)地形地貌该路堤边坡(见图1)地貌属丘陵区,坡面植被较发育,地形起伏较大。
原自然边坡坡度在15~26°之间,线路走向316°,路堤边坡坡向226°。
线路左侧坡脚为鱼塘,常年积水。
图1 K57+630~+770左侧路堤滑坡全貌(2012.06.26)线路右侧为路堑,共设两级,坡率1:0.75~1:1.0,分级坡高8.0m,最大坡高16m,一级坡采用浆砌片石护面墙+菱形骨架植草,二级坡采用菱形骨架植草,目前该路堑也出现滑动。
根据补勘、原勘探资料和地质调查结果,该路堤边坡主要由以下地层组成:1、填筑土(Qme)褐红、褐黄色,稍干,主要由粉砂质泥岩风化土(石)经人工回填而成,表层含少量碎石、砾石,中~深层含有大量碎石。
褐黄、灰黄、杂色,湿~稍湿,呈硬~可塑状,主要由泥质砂岩、灰岩残积和亚粘土和少量坡积亚粘土填筑而成,遇水易软化流失。
公路滑坡的原因分析及整治措施
公路滑坡的原因分析及整治措施摘要:山区公路建设工程和项目正在逐日增加,由于地形、地质和地貌的差异,各种地质灾害发生越来越频繁。
山区公路建设常常会出现滑坡这样危害极大的地质灾害,因此,预防和治理山区公路建设导致的滑坡问题十分重要。
关键词:公路滑坡原因措施1、前言根据我国特有的地形、地质、地貌、水文和气候条件等可以得知,在我国的许多地区,特别是山区潜伏着许多滑坡等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
在这些地区实施公路建设时存在着许多无法避免的如滑坡这样的地质灾害发生的危险。
[1]当前,我国正在实施较大规模的道路和高速公路的项目和工程的建设,在施工过程中如遇到高速公路需要穿越丘陵和山区地段时,因为工程施工会改变之前存在的地物地貌,同时会产生许多的震动荷载因素,可能会破坏滑坡体之前的平衡状态,会出现较严重的坡体失稳及滑塌等现象,不但制约了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降低了工程项目的使用质量,而且会带来各种工程隐患。
2、公路滑坡的原因分析2.1 地质因素产生滑坡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地质构造,断裂构造引起的陡峭断面极易造成滑坡现象发生,受到其地质构造的影响,当陡崖上面的岩体碎片风化剥落后,由于外应力作用导致搬运在坡脚堆积,是滑坡的形成主要物质来源。
2.2 地表、地下水的影响由于地表水下渗,造成边坡土体渐渐饱和与边坡下层隔水层上积水,造成滑体重量增加,使得边坡岩土体部位的抗剪强度大大减小,最终导致滑坡。
2.3 气候条件的影响在气候炎热干燥的条件下,岩土出现龟裂,如遇到长时间的暴雨或雨季,会有大量的降水渗入到地下( 即为滑坡体的内部),致使岩土变软,强度也有所下降,由于地表水向下渗将会导致岩土体饱和,减弱滑动面的抗滑能力,由此产生滑坡。
根据统计可以知道,我国大部分的公路滑坡频繁发生在雨季,表明滑坡活动和气候变化存在直接的关系。
[2]2.4 地震的影响许多地震诱发的滑坡,先是使得公路斜坡上的土石结构被破坏,考虑到地震力产生的严重的振动冲击,将在之前的软弱面或者所生成的软弱面出现滑坡。
某滑坡的成因分析及处理建议
现 临灾前 兆时, 及时 向政府和 主管部 门报告 , 并 采取应 急防灾 、 减灾 的
王 技术
路堑 区顶部虽然较 为平缓 , 但总体 左高右低 , 与岩层倾 向一致 , 路 基位于 山坡 右侧 , 路基开 挖后形成较 大临空面 , 岩土体易在 自重作用下 沿着基 岩层理软弱面滑动 , 地形对路 堑稳定稍有不利 。 2 气象 、 水文地质条件 项 目区 , 夏无 酷 暑, 冬 无严 寒 , 四季 不甚 分 明, 气候 温和 , 阳光充 足, 雨量 充沛 , 一般 五 月至七 月间和 十月份 雨量较 多 , 年 平均 降 雨量 l 1 8 0 am。 r 施工期恰好在雨季末 期的l 0 月份 , 受季节影 响, 土体含水量较 大, 增加 了路堑 土体 的 自 重; 地下水位高 , 并在 测
施 工期从雨季末期 开始, 受季节影响 , 土体含 水量高, 自 重大 ; 地下 水位 高且在 岩层软 弱面富集 , 对 本路堑 边坡的稳 定相 当不利 ; 而路堑 区 的岩性 、 岩层产状 、 风化 程 度、 地 质构 造等滑 坡 内因均处不利 状 态; 路 堑 区在多种不利 因素叠加 以及 不合理 的挖 方坡率 、 爆 破 施工等 条件综 合 作用下, 坡体 出现蠕 变失稳。 目 前路 堑边坡平 均开挖 深度约 1 8 m, 岩体主要 为强风化页岩层, 坡 体 沿页岩 面产生顺层滑 动 , 如边 坡不进行支护而继 续 向下开挖 , 产生 顺 及页岩与灰岩 交界面 富集 形成泉水 出露 , 降低 了软弱面 的力学 指标 , 软 层滑坡 的范 围很可能 将逐步 向后扩散 。 本 路堑 边坡 失稳 为滑移 一 拉 裂 弱面 的内摩擦 角与粘聚力受 含水量 影 响很 大 , 一般 随着 含水量 增大而 型, 初期 由于 临空面处岩 体沿 岩层面 蠕变 , 后 缘造 成轻微 拉裂 , 随着开 降低 , 故地下水 的富集 对本 路堑边坡 的稳定相当不利。 挖 深度加 深, 蠕 变逐 渐向深部发展 , 后缘 拉裂 面向里加深 , 并逐步 向后 3 、 工程地质 条件 方 扩展 , 到后期 由于应 力重分布 第一 道 裂缝前 缘岩 体沿 开挖 坡脚 处岩 路堑边 坡 主要由页岩组成 , 为薄 层状构造 , 页岩 为软 质岩 , 质软而 层面 产生滑 移破 坏, 导致 其后岩 体进入 累进性 破坏阶段 , 最后发展 为滑 性脆 , 强风化页岩结 构松 散、 更易崩解开 裂, 为地下水 的渗入 提供 了通 坡 。 道, 中凤化页岩透 水性 差, 地下水往往在 强风化 与中风化交界面富集, 加 本 路堑 除强风化 页岩厚度较 大易 出现 边坡 顺 层滑移 外, 还存在两 速了该 层岩体 中矿 物的溶解软 化 , 易形成 软弱面 , 当山体 的受力条件 因 处 地下水 富集 的软 弱结构面 , 分别是 粉砂质页岩 强、 中风化 交界面及粉 路基开挖 、 爆破 震动发生改变时, 容易失稳 产生滑动。 砂质页岩与灰岩的交界面 。 若路堑 继续进行大 爆破开 挖, 坡体 在爆破震 该路 堑边坡 位于宽平正 断层上 盘, 路堑 段线路 走 向与断 层走向平 动作用下很可能会沿 着这两处软 弱面滑移 , 特 别是下层页岩与灰岩 的交 行, 受该 断层影 响 , 岩 体受挤压 扰动 破碎 , 节理 裂隙极 为发 育, 岩层局 界面滑移 的后果 将非常严重 , 导 致边坡 治理费用出现数倍增加。 部挠 曲, 开挖边 坡 由切 向坡 向内转化为 顺向坡 , 岩 层产状 2 5 0 L1 0 。 , 地 五 建 议措 施 质构 造及岩 层产状 、 裂隙发 育情况 对坡 体稳 定性的 影响均 处于不利 状 从确 保边坡 稳定 , 降低治 理造价, 加快 治理进 度, 降低 施工安全风 态。 险 等方面综 合考虑, 建议 采取以下措施 : 路堑两端及顶部第3 、 4 级边坡 由粉质粘土及全 ~ 强风化页岩组成 , 1 、 施工 单位 要改 变传 统 观念 , 慎 重 对待 软 岩顺 层边 坡 的开 挖 问 结构松 散且 强度 低 , 施 工方实际按1 : 0 . 7 5 坡率 开挖且 未及时支 护, 造成 题 。 坡体 剪应 力集 中并 在坡 面连 通, 使 坡体形 成较 大范 围的松 弛 区, 在 降 2 、 停止路 堑边坡 的 开挖 , 严 禁 进行大爆 破 施工 , 避 免爆 破损 害页 雨、 震 动等外力作用下, 路 堑两端坡体 出现 宽达2 0 1 2 0 c m的裂缝 , 进而 岩与 灰岩交界面 的稳 定性 ; 尽量不采用爆 破开挖 , 万 不得 已的情 况下, 发生失稳、 滑 塌。 需 查明结构面参数的 条件下才可进行小 药量微差控制爆 破 。 综上所 述 , 路堑 区的岩性 、 岩层产状 、 风化 程度 、 地 质构造等滑 坡 3 、 做好 防灾 、 避灾 方案 , 定出疏 散线路 , 设立地 质灾 害预 警点 , 出 内因均处不利状态 , 原坡体稳定性 欠佳 , 边坡需 放缓并有 效加固才能保 证其稳定性 。 4 边坡 开挖高度与裂缝的发展关系 目前路堑 的临空面 平均高约 l 8 m, 最 远裂缝 距离坡 口线 约l 2 0 m, 由此可知, 滑 动面与地 层倾 角吻合 , 系页岩在外 因影响下发 生了层间滑 动。 从1 2 . 1 ~ l 2 . 1 9 的监控 点数据看, 裂缝 最大移动 约1 0 c m, 高程 降低约 5 - 1 0 c m, 坡体 的总体趋 势是 向坡 口 滑 移并稍 向小桩号 处挤压 , 其 特点与 小桩号 临空面 高度小变 形小 、 大桩 号临空面 高度大 变形大 的情况 是吻 合的。
滑坡成因分析
滑坡成因分析
要滑坡是我国我国地质灾害的主要形式之一,它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沿着一定的贯通发展的滑动面或滑动带向下滑动的过程。
滑坡的分布遍布全球,只要岩土体是备滑坡发生条件的就能下滑;而且危害巨大,以北川唐家山滑坡为例,汶川地震的作用使得唐家山山体发生高速滑坡,大方量的土体直接冲向对岸,堵塞了湔江河谷,形成了现在的唐家山堰塞湖,对下游数十万人口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那么滑坡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而它又会在什么条件下发生呢?本文笔者将为大家做一个全面的阐述。
关键词滑坡发生条件形成条件诱发条件
滑坡其实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经积年累月的发展逐渐形成的,但是形成与发生是两个不对等的概念,滑坡的发生往往除了具备形成条件外还必须有一定的诱发条件。
基于此笔者将滑坡成因划分为形成条件和诱发条件。
形成条件可具体概括为地形地貌条件、地层岩性条件、地质构造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人类活动条件;诱发条件可其归结为自然条件和人为扰动条件。
(1)地形地貌条件。
滑坡的形成与地形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在大坡度的情况下滑坡才会下滑释放能量,据统计显示,当坡度达到20度至30度时坡体就有下滑的可能。
地貌雏形在构造运动后接受沉积,在一些陡峻的基岩上地层沉积时本来就是一种接近极限的状态,固结后土体之间仅仅靠层间粘结力和摩擦力维持平衡,当斜坡上覆荷载过大或者山脚处的挤压力不足时,坡体的力学平衡向极限状态靠拢,这就为滑坡。
关于滑坡成因及其治理措施的分析
关于滑坡成因及其治理措施的分析在地质灾害当中,滑坡是其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
一旦发生了滑坡,就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都会造成严重的损失。
本文主要就是对滑坡的成因和治理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对以后在分析滑坡的理论以及在治理的过程当中,能够提供一些有用的经验。
标签:滑坡成因治理措施分析滑坡主要就是指部分斜坡面的土地或者是岩体在受人为因素或者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原本具有的一种稳定状态在失重的作用下失去了重心,从而沿着某一个滑动面发生的剪切破坏的运动,这种现象就是滑坡。
在发生滑坡的时候,滑动面可能是岩体当中结构已经比较软弱的面,也可能是受到剪切应力最大破坏的带或面。
如果滑坡的规模比较大的话,那么其在向下滑动的过程当中就比较的缓慢,持续时间比较长。
但是也有的滑坡向下滑动的速度比较的快,滑动的过程也分成滑动破坏和蠕动变形两个阶段;还有一些滑坡在下滑的时候表现得非常的剧烈,下滑的速度也非常的快。
因为滑坡对于工程的建设和交通的影响比较大,而且造成的后果也非常的严重,所以对滑坡产生的成因以及治理措施的研究非常必要。
1对滑坡成因的分析产生滑坡的主要因素包括了主控因素、次要因素以及诱发因素。
其中主控因素由主要包括了地层的岩性、地质的结构以及地下水的条件;而次要因素就包括了气候的条件和地形地貌;诱发因素主要就包括了地震、降水以及工程建设的活动等。
(1)对主控因素的分析。
首先就是地层的岩性。
只有当组成斜坡上的土体和岩体被各种各样的构造面在进行分离和切割之后,造成不连续的状态时才可能会发生向下的滑动,而在这个时候,因为土体或者岩体已经是处在一种不连续的状态,所以这个时候就为水流进入到斜坡当中提供了非常便利的通道。
所以各个层面、裂隙、节理发育的斜坡是很容易发生滑坡现象的。
在我国西南部的丘陵地区,最基本的地形地貌就是山势比较的陡峭,而且山体比较多,在山体当中还分布了很多的沟谷和河流,它们之间相互的切割,这样就形成了很多的滑动所需的足够的切割面和斜坡体,而这些也正是能够发生滑坡的基本条件,所以在这些地方经常都会发生滑坡现象。
闽侯段道路滑坡成因分析及治理
霍 …………………………………………………………IEI R….1N4 G THILN………W… V. … E E NAE N RG O D O 0o O C C GE N… L …… . L
闽侯 段 道 路 滑 坡 成 因分 析 及 治 理
吴 国 生
道, 对该滑 坡进行 治理 相对 迫切 。
孔及井探揭露的滑动面, 可见揉搓痕迹, 其底面见有清 晰的擦痕和镜面现象 。滑移 面埋深 45~1.m, . 19 后部 深, 前部浅 。滑面后 陡前缓 , 滑移方 向向北 。 23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
滑 坡 区地下 水 主要 为 潜 水 , 受大 气 降水 和地 表 水下渗 补 给 , 与 闽江 水 存 在水 力 联 系 。测 得地 下 并 稳 定水 位介 于 1 5 2~1m。
滑坡至今 已有 7 多年的历史。1 2 0 9 年修 国道时 曾 9 考虑在该滑坡段修桥 , 只因造桥 费用太高没能实 但 现。设计在道路北侧打抗滑桩。当新路通车的当年 道路未 出现较明显 的滑动 , 二年后 每 当洪水 季节 从第 来 临 , 移现象又明显突 出 , 地影 响 了道路交通 。 滑 严重 该道路为东西向 , 本次滑坡属 中型中层土质滑 坡 。滑坡 体沿 道 路 宽 约 lO 滑 坡 主轴 长 约 ? m, O m, O 滑坡后 缘 厚 为 1m, 缘 厚 为 4 左 右 。路 面 、 2 前 m 边 沟 、 路护坡 及江 岸边 均有 不同程 度 的裂 缝 , 中最 道 其 大 的沉 降产 生在道 路 中间 , 07~ .m, 严 重 的 约 . 08 最 水平位移产生在道路北侧的边沟( 0 3 04 。 达 . ~ .m) 虽 然道路 修建 时对 滑坡 体 设 置 了抗 滑 桩 处 理 , 但 由于未 找 到真正 的影 响 因素 , 滑 坡 的形 成 及其 对 滑 动模式 认识不 清 , 致 治 理工 程 措施 未 收到 预 期 导 的治理效果。36国道为福建省 的一条重要出省通 1
滑坡形成的力学条件及成因分析
滑坡形成的力学条件及成因分析滑坡是在山区地域范围内一种较为常见的自然灾害,常伴随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
本文对滑坡的形成条件进行了推理剖析,并对其成因做了较为全面的剖析,仅供同业参考。
标签:滑坡形成条件力学模式成因0前言我国是世界上滑坡、泥石流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从我国地形结构可以看出,山区陡坡面积占总面积的2/3强,这种地形和地貌特征为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提供了前提条件,再加上近年来台风、暴雨、地震等强对流天气频发,使得滑坡、泥石流活动更为频繁。
多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在整治滑坡方面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试图从研究数表、力学曲线、经验公式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更加全面地了解滑坡体形成条件与形成因素,为人类造福。
1滑坡的形成条件滑坡的发生是斜坡岩(土)体平衡条件遭到破坏的结果。
由于斜坡岩(土)体的特性不同,滑动面的形状有各种形式,基本的为平面形和圆柱状两种。
二者表现虽有不同,但平衡关系的基本原理还是一致的。
(1)当滑动面沿AB滑动时的力系如图1所示。
其平衡条件为E=KGsinα-Gcosαtgψ-cL。
式中:G—滑体总重量,KN/m;α—滑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
;L—滑面长度,m;c—滑面上的单位粘聚力,Kpa;ψ—滑体的内摩擦角,。
;K—安全系数;E—滑体下滑力,KN/m。
很显然,若E>0,斜坡平衡条件将遭破坏而形成滑坡;若E≤0,则滑坡处于稳定或极限平衡状态。
(2)当滑动面沿圆柱面滑动时的力系如图2所示。
图中AB为假定的滑动圆弧面,其相应的滑动中心为O点,R为滑弧半径。
过滑动圆心O作一垂线OO’,将滑动体分成两部分,OO’右侧部分为“下滑部分”,具有向下滑动的趋势;OO’左侧为“阻滑部分”,起着阻止滑动的作用。
平衡条件为E=K∑G1isinαi—tgψ(∑G1icosαi +∑G2jcosαj)—c(∑Li+∑Lj)—G2jsinαjs。
式中:G1i—滑体下滑部分第i个条块的重量,KN/m;G1j—滑体阻滑部分第j个条块的重量,KN/m;αi—滑体下滑部分第i个条块所在圆弧段中心点的半径线与通过圆心的竖线之间的夹角,。
滑坡分析报告总结
滑坡分析报告总结概述滑坡是地质灾害中常见的一种类型,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减少滑坡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进行滑坡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滑坡分析报告进行总结,以期提供决策者更全面的信息,以便制定合适的应对措施。
分析方法滑坡分析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资料收集、现场考察和数值模拟等。
不同方法的综合运用有助于更准确地了解滑坡的成因和演化过程。
在本次滑坡分析报告中,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1.资料收集:对历史滑坡事件进行梳理,收集相关地质、地形、气候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数据。
2.现场考察:到滑坡发生地实地勘查,观察滑坡地带的地貌形态、岩石结构和土壤特征等,并采集样本进行室内实验。
3.数值模拟:利用数值模型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通过计算和预测了解滑坡的可能发展趋势和危险程度。
通过以上方法的综合运用,我们可以获得多角度、多尺度的滑坡分析结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滑坡发生的机理和规律。
分析结果根据我们的滑坡分析报告,得出了以下结论:1.滑坡成因:此次滑坡事件的成因主要是由于降雨过程中地下水的积聚和土壤饱和引起的。
在过去的几个月中,这一地区降雨量超过了历史平均水平,导致地下水位明显升高。
这种地下水的积聚对滑坡的稳定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2.滑坡类型:本次滑坡为斜坡滑坡,在滑坡的下部形成了明显的滑面。
滑坡发展过程中,滑面逐渐向上扩展,土体不断破裂,最终形成滑坡体。
3.滑坡危险性评估:通过数值模拟和对历史滑坡事件的分析,我们发现滑坡的危险性较高。
滑坡体上方的土壤存在明显的裂缝和变形现象,预示着滑坡的进一步发展可能。
此外,滑坡还对下方的建筑物和交通线路造成了严重威胁。
应对措施根据滑坡分析报告的结果,我们建议采取以下应对措施:1.治理现场:对滑坡发生地进行加固处理,包括加强滑坡体上方土壤的支护和整治滑坡体下方的交通线路。
2.监测系统建设:建立滑坡监测系统,包括地下水位监测、位移监测和地质应力监测等,实时监测滑坡的变形和演化。
道路边坡滑坡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伍利华
道路边坡滑坡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伍利华发布时间:2021-09-07T05:15:49.298Z 来源:《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21年第6期作者:伍利华[导读] 在传统高速公路边坡防护设计工作中,为了实现边坡的稳定性,保证高速公路的运营安全,设计人员往往更注重边坡强度功效,采用混凝土灰色防护,这一防护形式具有投资成本高、工程量大以及单调等特点,且与周围的自然环境不协调,在目前的高速公路边坡防护设计中已逐渐被淘汰。
身份证号码:43052219871216xxxx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各地城市区域不断向郊区扩展,市政道路建设蒸蒸日上,伴随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地质灾害,而滑坡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
市政道路附近往往居民及建筑较多,滑坡发生后,附近居民的人身安全危险性较大,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往往会导致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文主要介绍应急抢险方案及永久处治措施,对于提高市政路建设及运行安全性有着积极意义。
关键词:高速公路;滑坡;边坡治理引言在传统高速公路边坡防护设计工作中,为了实现边坡的稳定性,保证高速公路的运营安全,设计人员往往更注重边坡强度功效,采用混凝土灰色防护,这一防护形式具有投资成本高、工程量大以及单调等特点,且与周围的自然环境不协调,在目前的高速公路边坡防护设计中已逐渐被淘汰。
新形势下,高速公路边坡防护新理念提倡以边坡稳定为基础,采用绿色防护新理念,因为绿色防护具有美化环境、保持水土、恢复植被、防护浅层边坡以及完全覆盖岩土边坡等众多优势,既实现了加固和绿化刚柔并剂的效果,又能保证边坡稳定、解决边坡防护与生态环境问题,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1边坡防护设计应遵循的原则1.1安全第一原则在设计边坡防护方案时需综合考虑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尤其加强注意本项目所在区域内的地形、地质条件、大气降水、工程施工等不利影响,力争一次完成,不留任何安全隐患,不引发新的灾害,保证本工程项目的安全运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道路滑坡的成因分析
作者:曹洪梅
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第12期
摘要:文章对黎垭段边坡蠕滑变形的形成机制,发展趋势以及对营运中的公路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评价,在对潜在的蠕滑面及临滑前的实际边界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勘探确定的危险蠕滑面进行反算的基础上提出蠕滑面上的抗剪强度指标值供设计使用,对公路边坡蠕滑变形(滑坡)的整治方案提出建议。
关键词:形成机制;发展趋势;蠕滑变形;抗剪强度;整治方案
1 前言
路基边坡出现滑坡,是公路上常见的一种破坏现象,它影响到公路的正常运营和行车安全,因此找到路基边坡蠕滑变形(滑坡)的形成原因,选择合适的整治方案,是保证公路的正常营运的必要举措。
本文对黎垭段滑坡成因,形成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滑坡对营运中公路的影响,提出了滑移面上的抗剪强度指标值,同时,提出了一些路堤滑坡变形的整治意见。
2 黎垭段边坡蠕滑变形形成的地质背景
2.1 地形地貌
里程桩号K54+415~510(黎垭段):路线从台地后缘经过,公路蠕滑变形段为填方路基左边坡,填方形成坡高3~5m,坡度上陡(β=30°~35°)下缓(β=10°~15°),路面高程为551.47~554.63m,路基左坡脚地面高程546.99~549.89m,路基右坡脚地面高程550.84~554.30m;公路右侧为一汇水地形。
总体呈北西高南东低之势,坡面总体向南东方向倾斜。
2.2 地层岩性
滑坡体及蠕滑变形体的物质组成成分及其岩土特征如下:
①人工填土():由开挖的泥岩与砂岩碎块物回填压实而成,结构稍密,层厚一般为
0.60~0.70m,分布于公路沿线。
②粉质粘土():棕紫色,可偏软塑状,局部夹风化状泡砂石团块,其周边伴有架空现象,主要分布于公路沿线及台地上。
③下伏白垩系剑阁组(K1jn)地层,岩性以砂岩为主。
强风化砂岩:以长石石英砂岩及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呈黄色、紫褐色,细粒结构,泥质胶结,厚层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长石、石英,次为岩屑、云母、钙质等。
裂隙发育,岩石破碎,欠致密,岩性软弱,强度较低,岩芯多呈短柱状夹碎块状,强风化带厚度一般为2~
3m,岩芯获得率TCR=75-85%,岩石质量指标RQD=60-72%;力学性质较好,承载力较高;层顶0.3-0.5m为呈全风化状,手可捏成碎块或粉状;其顶部为泥岩薄层或透镜体。
2.3 地质构造
场地位于四川省梓潼县绵阳环状构造边缘之梓潼向斜北西翼,在构造上属相对稳定区,以舒缓的褶皱为主,岩层近水平,倾角一般小于5度;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国家地震局2001年版1/400万)圈定:其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标定,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2.4 水文地质条件
工区地下水据贮水介质分为两大类:
孔隙潜水:主要贮存于残坡积粉质粘土中,赋水性差,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并以下降泉形式排泄于沟谷或低洼处;总之,堆积物中地下水水量极贫乏,地下水水位季节性变幅大,勘察期间地下水埋深一般为2.5~2.8m;泉水流量可为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泥岩表生风化裂隙及构造裂隙与层间裂隙之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孔隙水的入渗补给,常以下降泉的形式排泄于冲沟或低洼处;
总之,工区内水质类型:据《综合水文地质图》或《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水质分析报告》表明,地表水及地下水水质类型以HCO3-Ca型水为主。
PH=7.9,无侵蚀性CO2和游离CO2存在,对混凝土无结晶和分解侵蚀作用。
3 蠕滑变形体的稳定性计算与评价
3.1 验算方法及剖面的选择
根据蠕滑变形(滑坡)产生的内、外因素及变形体的周边条件及钻探资料综合分析,基本查清了主滑(蠕滑)段滑移面或潜在滑移面为松散堆积物与泥岩接触面;得出工区内蠕滑变形体(滑坡体)中的最不利滑移面(潜在滑移面)形态多以园弧线为主,宜采用条分法计算边坡稳定性及下滑力,现取最不利的剖面(滑移面或潜在滑移面最陡)进行验算,拟定边坡可能的滑移面和剪出口计算出稳定系数,其中最小稳定系数为边坡的稳定系数。
3.2 验算参数的拟定
结合当地工程经验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并综合边界条件,经反算拟定参数为:
K——蠕滑变形体(滑坡)推力计算安全系数(取K=1.15)。
4 蠕滑变形体(滑坡)整治方案建议
省道302线黎垭段,经勘察、稳定性分析与计算,滑坡体及变形体仍处于欠稳定或基本稳定状态,为确保公路的正常营运,应对公路边坡(滑坡)蠕滑变形体进行治理,其治理范围及方案建议如下:
4.1 挡墙方案:由于路堤脚下的台地残坡积物有轻微的蠕滑变形迹象,而牵引路基左边坡滑坡,但基岩埋深浅,在其坡脚下设置重力式抗滑挡墙压脚,其基础型式采用条形基础,基础嵌入强风化泥岩1.3~1.5m,其墙高为4m或台地地面齐平,墙顶以上至路缘按1:1.5的坡比实施护坡处理;边坡未压实的填土应翻填压实;墙背底部狭窄区采用级配连砂夯实回填,同时作好挡墙的泄水孔设置;
4.2 抗滑桩方案:采用人工挖孔桩,桩顶用系梁连接(埋深1m),梁顶面标高为台地地面标高;其桩径、桩长、嵌岩长度及桩间距由设计计算确定;并确保系梁以上至路缘按1:1.5的坡比实施放坡设计;以确保施工时路基边坡不致失稳而影响公路的正常营运。
总之,对上述二方案应综合诸多因素(土地资源、造价、施工对路基的危害性)分析,最终通过经济技术比较选定最优设计施工方案。
参考文献
[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 主编.
[2]《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胡聿贤,主编;中国标准出版社.
[3]《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4]《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J/TB02-01-2008,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