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医改中的政府责任

合集下载

公立医院履行公益性 重在落实政府主导责任

公立医院履行公益性  重在落实政府主导责任
①南京医科大学第 一附属 医院 南京市 2 1 0 0 2 9
动 医护 人员 积极性 , 重 视 医技劳 动价 值 的 同时 , 严 格 控 制对 医疗 服务需 求 的不 合 理诱 导 ; 在 尽 可 能补 偿 医疗费用 合 理成本 的 同 时 , 严 格 控 制 医疗 费用 支 付
范围和标准 , 把好合理付费的“ 总闸门” 。同时通过 政 策调 控 , 进 一 步完善 医疗 服务 体 系 , 确 保资 源配 置
的 内部运 行机 制起 到正 确 引导作 用 。通过 政策 调 控 可 能达 到在完 善 医疗 费 用 补偿 机 制 的 同 时 , 严 格 控 制 不合理 的 医疗 费用 ; 在保 障真 正 的 基 本 医疗 需 求
的同时 , 严格 控制 患者 对 医疗 服 务 的过度 需求 ; 在 调
来, 我国医疗费用补偿机制尚不完善 , 主要体现在政 府对 医疗 卫生供 方 的投 入水 平 低 , 2 0 1 1年 中 国卫 生 统计 年鉴 显示 , 全 国公 立 医疗 机 构财 政 补 助 收 入 占 总收 入 的 比例 仅 8 %左 右 。政府 部 门制定 和监 管 的 医疗 服务 价格 更多倾 向于缓 解 “ 看病贵” , 体 现 医 技 价值 的 “ 手 术费 ” 、 “ 诊查 费 ” 、 “ 护理费 ” 、 “ 治疗费 ” 不仅 低 于真实 成本 而 且 多 年 不变 , 致 使 医疗 服 务 收
机构 公益性 的体现 具 有 高 度 同一 性 , 政府 政 策 导 向
首先 要保证 政府 主 导 地 位 和 责任 的落 实 , 其 中核 心
费保 障
公 立 医院改 革 的重要标 志 是 医疗 服务 体现 公益 性, 但 最终取 决 于能否 在政 府 主导下 , 从 成本 可支撑 角 度完 善 医疗费 用补 偿机 制 。公 立 医院改 革 已涉人

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改革中政府职能探析

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改革中政府职能探析

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改革中政府职能探析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成为了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公立医院的回归公益性改革,不仅意味着医院将更多地回归到公益性质的服务上,更意味着政府在医疗领域的职能职责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本文将从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的角度出发,探讨政府职能在医疗领域中的演变和变革。

一、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的意义公立医院作为国家医疗资源的主要提供者,在医疗服务、人才培养、科研等方面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

然而在过去的医改进程中,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逐渐被商业化所替代,导致了医疗资源的过度利用、医疗成本不断攀升等问题。

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的改革势在必行,这不仅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更是为了构建更加公平、公正的医疗体系,实现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和高效利用。

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意味着医院将更加注重服务社会大众的需求,更加注重医疗服务的公益性和普惠性。

这将对医院的管理体制、服务模式、收费机制等方面都带来深刻的变化。

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也需要政府在医疗领域的职能得到重新认识,从而更好地推动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完善。

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需要政府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支持和推动。

首先是要加大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支持,确保医院的正常运转和服务质量。

其次是要改革医疗服务价格,建立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让医疗服务更加亲民、接地气。

再次是要优化医院管理体制,强化医院内部的公益性管理机制,确保医院的资源和服务都能够更好地惠及广大民众。

政府还需要建立健全医疗监管机制,加强对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的监督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

建立健全医疗纠纷处理机制,为患者提供公平、公正的医疗服务投诉和处理渠道。

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有利于推动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

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意味着政府在医疗领域的职能也将发生新的变化。

政府需要从过去的主导者转变为服务者。

论新医疗改革中的政府角色

论新医疗改革中的政府角色

论新医疗改革中的政府角色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经过了三年的反复论证、修改和征集社会各界的意见,新的医改方案最终出炉。

本次新医改方案的亮点可用五个关键词体现,分别是政府主导、倾向基层、全民覆盖、均等化、公益性,而摆在首位的就是“政府主导”,这预示了本轮改革中政府责任的回归。

《意见》中指出,医疗改革要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加强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

但是,自新医改方案公布以来,“政府主导”也成为民众争论的焦点之一:要使医疗服务更加有效合理,政府在新医改中究竟应该扮演何种角色?本文下面将对新医改中政府力量的回归进行解读。

一、新医改提倡政府主导的原因从医疗卫生服务的属性来看,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

新医改方案指出,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包含四大体系,即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1、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内容,以促进群体和公众健康为主要目的。

从经济学观点看来,公共卫生在产品特性上具有公共品的特点,即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外部效应,其具有公共品性质的服务是营利性市场主体难以负担的。

也就是说,在公共卫生领域市场是失灵的,而且其保障效果直接涉及广大公众利益,甚至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安全,政府责任不可推卸。

强调政府责任是各国在公共卫生领域的最大特点,市场经济国家也并没有把公共卫生责任抛给市场。

在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方面,许多国家都采取政府垂直管理体系,较典型的是美国的CDC (疾病控制预防中心)系统,通过构建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完整网络来进行控制管理。

由此可见,政府主导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是毋庸置疑的。

2、医疗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主要包括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各类医疗机构。

政府在医疗卫生保障中的责任

政府在医疗卫生保障中的责任

政府在医疗卫生保障中的责任我国始于20世纪后期的医改,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对市场机制的导入缺乏有效的引导及监管,致使医疗卫生领域的扭曲服务和低效,极大地增加了医疗卫生费用和城乡居民的医疗负担,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职能是解决市场失灵、促进社会公平。

这要求政府切实承担起在医疗卫生保障方面的责任,加大政府卫生投入,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医疗卫生保障制度,以保障公民的医疗卫生需要。

自党中央在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议中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目标。

卫生事业和健康公平在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担负着重要使命。

事实上,发展卫生事业,促进健康公平本身就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政府提供公民医疗卫生保障的理论依据社会福利水平是公平与效率的函数,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确立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改革与发展方针。

这一政策对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

但是把这一政策用到市场失灵的社会发展领域,由于没有相应的政府作用及严格的市场监管,结果是在公平性下降的同时导致效率的低下。

卫生行业正是效率与公平均下降的典型领域。

1993年以来的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清楚地反映出卫生领域“市场失灵”与“政府失效”问题。

目前我国在医疗卫生领域改革问题上尽管依然存在一定分歧,但至少卫生主管部门已经认识到实践中的“市场化过度”道路不可取。

要使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政府应承担一定责任。

世界银行提出政府要对卫生事业进行干预的三条理由:“第一,减少贫困是在医疗卫生方面进行干预的最直接的理论基础;第二,许多与医疗卫生有关的服务是公共物品,其作用具有外部性;第三,疾病风险的不确定性和保险市场的缺陷是政府行为的第三个理论基础。

”(一)卫生领域中的市场提供存在着广泛的缺陷,为政府在这一领域中发挥作用提供了潜在的理论依据。

毋庸置疑,迄今为止人们还没有找到比市场机制更能增进经济效率的方法,因为市场有完全竞争的机制——以利润为导向、以消费者满足度为追求、供给双方在市场中博弈,最后达到均衡而有效地配置资源。

各方对《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的意见(综述1)——完善政府筹资职能为新医

各方对《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的意见(综述1)——完善政府筹资职能为新医

nv ̄ U,S a g a 2 0 3 i i e h n h i 0 0 2,C ia hn )
【 btat I sm a f pn n o ul ,Onidw egvrm n’ nt n , seil t — A s c】 n u m I o oii srm pbi t a o nt oe etS uco s epc y h f r T o f c l h n f i l a ei
Eq a ia in ul t z o
改革 开 放 至今 , 国卫 生 总 费用 并 未 突 破 社 会 平 均 我
支付 能力 , 然而围绕“ 看病贵 ” 问题 的社 会反响却愈演 等
愈烈 , 医疗 服 务 供 、 和 组 织 三 方 处 于 严 重 的失 衡 状 需 况 。在 卫 生 费用 快 速 增 长 中需 方 个 人 承 担 了所 有 负
L u, HN VJn C A G
一 u, I i 一 g H OM R s r stto el e l m n S a ge, ua - s i L Xa 凡 , A o( e ac I tu h o e h n i efH at D v o et t t i F d nU h ep re s
【 e od 】 T e nni nt n vrm n; el sr c ss m; ul el r c s m; K yw rs h ac g u c os f oe et H ahi ua e yt P bi hahs v es t i f n f i og n tn n e c t ei ye
n n igf n t n i h r ca e ft e me ia eom .Tof li h n n i gf n t n a d srn t n te g v r— a cn u ci ste cu ilk y o h dc lrf r o ufl tef a cn u ci n te ghe h o en l i o me t uy i h rc s fme ia evc r e eomain b t ly v r mp ra oei heme ia eom , n gd t n te po e so d c ls r ie mak trfr to oh pa e yi otntrl n t dc rfr l n lo i h o sr t fh at is rn e s se a d p b i e lh s r ie s se a d as n te c n t cin o e l n u a c y tm n u lch at evc y tm. u o h

新医改方案的基本内容与分析

新医改方案的基本内容与分析

3、主要内容分析
(1)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 包括免疫、传染病防治等在内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改革思
路就已达成了共识。即政府加大公共财政投入,为公众“买 单”公共卫生服务。 ❖ 而未来医改在此领域所要做的是:加大财政投入、政府提供 的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到农村、增加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整 合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等。
向城乡居民提供均等服务。基本医疗服务由 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合理分担费用。特需 医疗服务由个人付费或通过商业健康保险支 付。
二、具体措施和分析
3、政府新增卫生投入重点用于
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
二、具体措施和分析
4、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
要方面是加强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建 立以基本医疗保险、合作医疗、医疗 救助制度为主体,其他形式医疗保险 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 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 “两方都补,只是补供方的范围缩小到了基层医疗机构。” 上述参加征求意见的专家表示,方案最终把补供方“落定” 在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即政府财政投入 这类医院,使其正常运行。
❖ 而对于其他公立医院,逐步加大政府投入。“原有的财政补 助,也不会减少。”上述专家分析,现有公立医院在基本建 设和设备购置上,仍会继续得到相应财政投入,但不会所有 医院都投入,重点倾向领域是中医院、传染病医院、精神病 院等。
(2)医疗服务体系
怎样使得患者就医“下沉”到基层医院, 方案提出了措施:“改善服务能力、降低收 费标准、提高报销比例”等。
(2)医疗服务体系
新方案也给出了未来医疗服务体系框架: 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 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 机构共同发展。
3、主要内容分析

医改中如何体现政府责任

医改中如何体现政府责任

卫生经济研究2008.6R ,86聚焦医改医改中如何体现政府责任王皎1,刘力伟2(1.辽宁省沈阳市卫生局会计核算中心,辽宁沈阳110001;2.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沈阳110005)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778(2008)06-0012-01在新的“医改”方案中,加大政府责任已经成为各方共识。

那么,政府责任应体现在哪些方面?笔者就此谈点看法。

一、加大投入客观地说,S ARS 以后,政府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呈大幅提高的趋势,但是由于历史欠账较多,还是有些不足。

首先,政府投入占医疗费用的比例低下。

目前,我国医疗费用国家投入只占18%,个人支出却高达50%[1],与西方国家相差甚远。

可以说,医疗费用以个人负担为主,是造成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症结所在。

受我国经济实力限制,我们不能指望迅速提高到西方国家的投入水平,但是适当调整卫生总费用结构,提高政府支出比例,降低个人支出比例,是政府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其次,政府对医疗机构的投入逐年弱化。

政府对医疗机构的补助,从绝对数看逐年增加,但是从相对数看连续下降。

到2006年财政补助收入占医疗机构收入的比例下滑到9%,就是说,医疗机构90%以上的支出靠自身组织收入来补偿。

这种不合理的补偿机制很容易产生医疗机构经营的商品化和市场化,难以为群众提供优质、价廉、高效的医疗服务。

只有政府增加对医疗机构的投入,才能使其尽快回归公益性质。

国家投入增加的力度,既要基本满足医疗卫生服务需要,又要在国家财力可能范围内。

初步框算,对县及县以上医院的补偿应占总支出的20%,即每年增加400亿元;保证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经费,每年要增加140亿元;对预防保健机构的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由政府埋单,每年要增加130亿元;对卫生机构基本建设支出,财政性投资由现在的30%提高到70%,一年要增加110亿元。

综上几项,一年总共增加政府投入不超过800亿元。

医疗改革中的政府角色

医疗改革中的政府角色
去实现后者 且实际上牺牲 前者并不必 而 府责任的缺失 实际上是在说 , 现有的处理 政府之 间、 政府与医疗机构之 间、 政府与患
政府 角色 紊乱导致公 平与效 率 的双重缺 失
然实现后者。 主观上 , 决策者假借 市场化 的手段来解决 “ 政府如何 有效地使用有限 的医疗资源 的问题 . 但是客观上却对政府
向社会公 平地提 供这个 保障 ,
目前 . 生 行政 部 门对 卫
于 医疗机构 的监督 . 依然停留 在 单 纯 行政 监 督 的机 制 上 。 市
场 虽 然 被 作 为 一 种 资 源 配 置 的机 制 为 医疗 系 统所 引用 . 但 是 作 为 一 种 监 督 机 制 的 市 场
用 有 限 的 医疗 资源 ” 两个 不 同 层 面 的 问 这
题。
口袋 ) 以弥补医疗资源不足 。 遗憾 的是 , 有 相对充 足的财政供给 , 二是要使这种供给 为。 相对而言 . 这种制度安排 的交易成本要 充分的约束 力. 或者说要保障作 为监督 机
制 的 市 场 的 有 效 性 . 们 才能 把 市 场作 为 我
政府资源不足和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两个方 也 就 不 足 为奇 了 。 是 在 这 个 意 义 上 有 的 正 面的问题 。 可是 .市场化” ” 的本意在于通过 学者开始反思政府的责任问题。 那么 . 在公 降低监督的交易成本来提高 医疗资源 的使 共 医疗 问题 上政 府的基本责任 是什 么呢7 用效率 . 而不是 ” 摄取 ” 社会 资源 ( 普通百姓 我想首 先至 少要包括 两个 方面 , 一是保证 关决策者并没 有分清” 府是否公平地提 平均化 以实现社会公正 ; 政 然后 , 才是资源使 供( 支付 ) 医疗资源” 政府如何有效地使 用效率 的问题。 与

医改中政府的责任

医改中政府的责任

医改中政府的责任三、医疗体制改革中政府的责任和职能定位通过以上对于我国社会结构和矛盾的分析,基于医疗卫生事业的特殊性,在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的大思路下,借鉴西方行政学政府的精髓,我认为,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政府的责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府的责任并不简单,政府所关心的不只是市场,他们还应该关注宪法法律、社会价值观、政治规范、职业标准以及公民利益。

官员既不是简单地对政治官员负责,官员也不应像企业家那样,其工作绩效的评估主要应从效率、成本-收益以及对市场的回应性等方面进行。

政府应该明确以下三个问题:(1)政府为什么而负责?(2)政府对谁负责?(3)怎样才能最好地保证那种责任?我国政府在医疗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首先要回答好这三个问题。

首先,政府为什么而负责?我认为,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在医疗体制改革过程中应该为人民的社会的权利、健康权利负责,政府应该致力于提高人民的身体健康,使人们看得起病,人们能方便、及时得到医疗救助。

其次,政府对谁负责?答案是肯定的,政府应该对每个公民负责。

也就是说政府有义务和责任保证每个公民的社会的权利和健康的权利。

医疗服务来体现出公平性和可及性,让人们的健康有保障,使人们能安居乐业。

最后,怎样才能最好地保证那种责任呢?这也是最关键的一个问题。

我国二十多年来的医疗体制改革的初衷并非是让医疗服务产生现在如此巨大的不公平性,当时政府的出发点和责任心也是为了提高资源的效率,通过促使医疗机构的竞争来向人们提供更优质低价的医疗服务。

但结果却事与愿违,根本就是政府没能回答好这第三个问题:怎样才能最好地保证那种责任呢?要回答好这个问题,政府应该对医疗服务的社会政策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医疗服务的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属性有深入的分析,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及内容有实事求是的领悟。

卫生部高强部长在2005年7月1日中的讲话中所述:“卫生部门对卫生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研究不深、把握不准,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展卫生事业探索不够,缺乏从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维护人民健康的全局高度推动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勇气和力量。

政府在新医改中角色定位

政府在新医改中角色定位

政府在新医改中的角色定位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1-138-02摘要新医改方案的出台,使得医疗改革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过去多年医疗改革失败的教训使人们不断的反思,到底是政府的失败,还是市场的失灵?新医疗改革能否达到其预期的目标?本文试图从公共政策的角度来探讨政府在新医改中角色的定位。

关键词新医改政府职能利益集团卫生服务在中国过去20多年所进行的医疗卫生改革,是以商业化、市场化为导向的,我国卫生总费用并未突破社会平均支付能力,“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却愈演愈烈,医疗服务的供、需和组织三方处于严重的失衡状况。

在快速增长的卫生费用中,作为需方的个人承担了几乎所有得负担,而政府并未承担相应责任。

在某种程度上,过去的医改是以牺牲公平性为代价的,是少数人得益,多数人受害的改革,因而从这个角度上说,医改基本上是失败的。

笔者认为,其失败的关键在于政府公共卫生服务的角色定位出现了问题,是医疗卫生改革过程中政府责任的缺乏与医疗市场的扭曲所导致的。

新医改在加强政府责任的同时,促进政府与市场的有效结合。

改革不是强化政府弱化市场,而是通过完善政府职能来加强市场机制的作用。

而医疗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涉及多方利益的改革,需要许多配套制度,需要政府决策部门慎重考虑。

就医改方案的出台本身来说,就是一个利益集团博弈的过程。

一、医疗改革中的利益集团公共政策的制定本身就是调节各方利益的过程,医改方案最终的出台,是各利益集团博弈的均衡结果。

我们可以把医疗改革中的利益集团分为三种:首先是作为强势利益集团的中央政府;其次是普通利益集团,如医院、医生、医药相关行业等;最后是作为弱势利益集团的患者。

在医改方案的制定过程中,中央政府各部委之间就补贴对象、部门权限、医院监管,药品采购等各方面展开争夺,而中央政府作为一个整体,是代表整个社会利益的,是为增进社会福利而制定公共政策的。

所以,其制定的公共政策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公益性,这就必然会与医院、医药相关行业、医生等普通利益群体有利益冲突。

医疗改革_政府责任与市场化并举

医疗改革_政府责任与市场化并举

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9月/8日/第A02版评论医疗改革:政府责任与市场化并举自从7月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向社会公布医疗改革报告摘要乏后,关于医疗改革基本不成功是否由市场化导致的争论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

近日,卫生部官员表示,一份医疗改革新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等待批复。

从有关人士透露的情况来看,新方案将坚持医疗服务以政府主导的公益性质不变,不会照搬某一国家的医疗体制模式在转变政府职能、实行管办分离的同时,作为对公益性的补充,会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办医院。

一个月的时间里,从批评医改市场化,到冷静客观地分析市场化利弊、探讨新型医改之路,可以说,社会各界对中国医行改革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已经有了较为统一的看法。

公共卫生医疗体制改革走过的20年,也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刻变化的20年。

医改报告得出“医疗改革基本不成功”的结论,恰恰也应该放到改革巨变的这一大背景下去看。

从1985年开始至今,医疗改革一直是在缺乏明确的改革目标之下进行的。

改革伊始,无论是政府主管部门还是医疗体制内的各方人士,都是抱着“先改改看”的心态。

财政投入上的捉襟见肘和摸着石头过河的思路,主导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的医疗改革进程。

政策上的放权和实际操作中的财务包干促成了当时医疗体制的两大特征,并为日后的医疗公益性下降和以药养医的医疗经营模式埋下了伏笔。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城镇居民的医疗费用由企业负担形式逐步转变为社会保障形式。

这期间产生了不少下岗职工、低收入人群和城市流动人员失去医疗保障的情况。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结构的巨大改变,农村医疗服务体系亦日趋瓦解。

与之对应的是医疗主管部门在公共医疗服务领域的责任缺失和日益商业化、营利化的医疗市场。

这一持续至今的过程导致了医改报告中指出的个人医疗费用负担过重,政府投入不足和公共医疗服务公益性缺失等不良现象。

回顾医疗体制改革的历史,我们发现,所谓的医改市场化之过,确切地说应该是缺乏有效管理的市场化之过。

国务院医改办职能职责

国务院医改办职能职责

国务院医改办职能职责国务院医改办是我国政府层面的医改机构,负责协调、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

国务院医改办的职能职责十分重要,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一、协调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国务院医改办负责协调各方力量,推动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工作。

在此过程中,医改办需要充分调研和了解当前医疗卫生领域的问题和矛盾,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以推动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和发展。

二、推进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务院医改办要推进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通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具体措施包括推动医疗机构分类管理、推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推动医疗联合体建设等,以提高医疗服务供给水平。

三、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国务院医改办要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即通过合理的医疗资源配置和分工,让患者能够首先就近选择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减轻大医院的压力,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

具体措施包括推动门诊患者分级就诊、推动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等,以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患者就医体验。

四、推进医保制度改革国务院医改办要推进医保制度改革,即通过完善医保政策和机制,提高医保保障水平和可持续性,实现全民医保的目标。

具体措施包括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动医保基金管理改革、推动医保定点机构管理改革等,以提高医保制度的公平性和可行性。

五、推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国务院医改办要推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即通过改革药品生产、流通、零售等环节,确保药品的质量、安全和价格合理,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药物需求。

具体措施包括推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改革、推动药品流通监管改革、推动药品价格监管改革等,以提高药品供应保障水平和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

六、加强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国务院医改办要加强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即通过推动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远程医疗等信息化应用,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具体措施包括推动医疗信息标准化、推动医疗信息互联互通、推动医疗信息安全保障等,以实现信息化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支撑和提升。

论新医改“政府主导”的实现路径

论新医改“政府主导”的实现路径

群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积极建立社会救助体系帮助完全
全民医保的优点表现在保持保障体系的公平,有效 无法支付医疗费用的人,以及建立新的社会保险制度将 补需方” 遏制道德风险,扩大了部分内需和提高农村医疗水平等 还未参加任何社会医疗保险的人纳入,所以,“ 方面,是解决很多复杂问题 的突破 口。以渐进的方式推 的重点在于促进更多的人享有医保,其实,这种补贴方 进全民医保 的主要方式还是必须建立对现行体系的改革 向也并未损害医疗机构的利益,因为财政流 向需求方的 上 我 国现行的公共医疗保障体制主要包括城镇职工基 资金最终还是会以付费方式流向医疗机构。我国新出台 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 的 医改方 案 中提 出 “ 府投入 要 兼顾供 方和 需方 ” 补 政 ,“ 疗和公费医疗体制 。现阶段的改革重点应该放在提高各 需方”的措施是新的制度化导向,说明政府认为对需方
新 一轮 的医疗 改革应 该 针对 体制 中的 问题提 出相应 的政 自费病人过多 ,使得患者个人的负担过重,必须首先通
策,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 “ 政府主导” 。在此基础 过全民医疗保障来使社会分担风险。全民医疗保障体制 上结合医疗保 障和医疗服务提供 的公平 、效率 以及可持 的建立是主导性的工作, 其他辅助的医疗机构组织变革、
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 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
[B o ] 2 0 -3 0 儿2 1— 12 ] t p /  ̄ . r . 『 E / L .[0 9 0 — 7 0 0 0 — 5 .h t :/ j j cf 01 .
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之 间的衔接,
( 本文编辑:闫云丽)
续发展 _。 l j
¥ 收稿 日期:2 1— 2 2 0 0 0 —4

新医疗改革

新医疗改革
新医疗改革
小组成员:贺美、凌静、张晓洁、 白玉华、王雨萱、密启慧
角度一 角度二
基本结构框架
一、中国医疗改革进程 二、新医改基本内容 三、新医改五大难点 四、新医改政府角色解读
一、中国医疗改革进程
序曲:1979年—1985年:资源短缺,国家埋单,医 改从预热到启动。卫生部等三部委出台《关于加强 医院经济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 第一阶段:1985年—1991年:给政策不给钱,医疗 费用矛盾初显。卫生部起草了《关于卫生工作改革 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 第二阶段:1992年—1999年:公益化市场化大争论。 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卫生改革的几点意见》。这 一阶段,卫生系统的内部争论日渐兴盛,围绕“医 院是不是掉到钱眼里”、“围绕政府主导还是市场 改革”,两种思路开始针锋相对;
总体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
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 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 服务。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四大体系
医疗服务体系 医疗保障体系 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加快推进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五大重点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医疗保险
药品、 药品、医疗 器械 药品、 药品、医疗 器械
972
医疗保险 医院 运行费用
900
基础 医疗体系建设 公共卫生 服务体系 推动 中医药发展 药品供应 保障体系 药品监管 行政费用
规范生产流通秩序、 规范生产流通秩序、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
加强监管
三、公立医院改革
1月份,卫生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 见》,选定16个城市作为国家联系指导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地区。 试点城市名单 ●东部地区(6个) 辽宁省鞍山市 上海市 江苏省镇江市 福建省厦门市 山东省潍坊市 广东省深圳市 ●中部地区(6个)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安徽省芜湖市 安徽省马鞍山市河南省洛阳市 湖北省鄂州市 湖南省株洲市 ●西部地区(4个) 贵州省遵义市 云南省昆明市 陕西省宝鸡市 青海省西宁市

人空中120谈医改的政府责任

人空中120谈医改的政府责任
从空中1. 9谈医改的政府责任 0
如果把空 中医疗运输 当作一项 高端奢侈服务 ” 在公立 医院开展的话
恐怕 只有 中 国 了 。
文/ 廖新 波
广 东省 卫生厅 副厅 长
近 日,广 东 省 人 民 医 院 在 警 方 的 支 持 下 出 动
直 升 机 ,将 一 名 患 有 先 天 性 心 脏 病 的 女 婴 从 汕 头
中 国特 色 的 医 改路 。
机 制和 细 则 最 终 确 定 下 来 ,很 快 就 可 公布 实 施 了。
空 中 10是 否 可 以 常 态 化 呢 ? 这 要 从 政 府 的 2 责 任 谈起 。
目前 中 国 的 医 改 不 能 说 政 府 投 入 不 大 ,更 不
能 说 没 有 投 入 ,而 应 该 说 慎 思 投 入 的 方 向 。政 府
疗 服 务 的 医疗 保 障体 系 。 但 是 医 改 的 任 务 非 常 繁 重 ,3年 医改 成 效 不显 著 ,离 我 们 的 期 望 很 远 ,其
中 一 个 重 大 原 因就 是 , 我 们 并 没 有 明 白政 府 为 什 么 要 办 医 院 和 为 什 么 要 办 医 疗 , 因而 盲 目提 倡 走
费 两 极 分 化 的 局 面 。 医 疗 资 源 不 足 正 是 政 府 在 医
改 里 要 解 决 的 核 心 问题 ,也 只 有 政 府 才 能做 好 资
源 分 配 ,尽 快 达 到 医疗 服 务 均 等 化 。所 以 ,作 为 省 一 级 政府 , 责任 也 必 须 把 有 限 的资 源 规 划 好 , 有 合 理 进 行 区 域 性 医疗 配 置 ,做 好 基 本 医疗 服 务 的 提供 。 这 时 候 , 我 们 政 府 不 应 该 把 精 力 放 在 高 端 医

县级党委政府在推进新医改中的作用

县级党委政府在推进新医改中的作用

县级党委政府在推进新医改中的作用医疗服务体系所提供的劳务和产品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属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责任。

县级党委、政府在我国治理空间和政府层级中所处的重要位置决定,在推进医改进程中,县级党委、政府地位关键、作用重要。

从治理空间来看,县级党委、政府管辖区域横跨城乡,是城乡和乡村的结合部,面积大,人口众多。

从管理层级来看,县级党委、政府接近基层,国家及各省推进医改的各项政策措施都要需要靠县级党委、政府来组织贯彻和在县域内落实。

从机构功能来看,县级党委、政府相比乡镇一级而言,功能较为完备,负有组织、协调、管理本县各项事业的重大责任。

从医改任务看,既涉及一般意义上卫生事业的建设发展,又涉及社会保障、财政投入、管理体制、价格机制、流通体制等多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没有县级党委、政府的总揽全局、强力推进,改革不可能取得实效。

具体来讲,县级党委、政府在推进医改工作中可以发挥以下作用:一、提高思想认识在实际操作层面,县委书记、县长重视,真正掌握政策精神和要求的,医改进展就快,反之进展就相对缓慢,个别县(市)的领导干部没有尽到领导责任,改革走了过场。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有些地方的领导同志,对医改工作重视不够,没有真正摆上议事日程,措施不够得力,所以说思想认识提高的任务还很重。

深化医改中,必须始终思考和认清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收入是满足个人或集团利益需要,还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共同需要,医改的目的是减轻财政负担,还是履行政府责任;必须始终思考和认清基本医疗保障基金是用于资本积累还是用于治病救人,为患病群众提供抵御风险的保障;必须始终思考和认清政府投资举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初衷和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相关人员就业和收入问题,还是为了满足群众病有所医的需要,只有这些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在各个方面全部得到了解决,才能将“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变为谋划医改、推进医改的实际行动。

政府在公立医院改革中的责任

政府在公立医院改革中的责任
落实政府的管理责任。一是负责制定公立医院改革规划,明确公立医院的基本职责和改革的政策、措施、步骤、方法,并积极加以推进;二是负责完善公立医院的各项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管理制度、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医疗服务收费管理制度、医疗质量安全制度、医务人员薪酬分配制度等,并督促落实;三是负责制定城乡一体化、医院与社区卫生机构一体化的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并组织实施。
落实政府的引导责任。加强医务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表彰和奖励忠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优秀典型,纠正和查处损害人民利益的不良行为,树立医务人员白衣战士的正面形象。

政府在公立医院改革中的责任
大家都说“医改是世界性难题”、“公立医院改革是难中之难”,有些地方和有的同志甚至对此望而却步。其实,越是困难的问题越是最关键、最重要的问题,越需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关键,也是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如果这项改革不能全面启动、加快推进,势必影响医改的整体效果。当前,公立医院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情况更为复杂,任务更为艰巨,难度也会更大,我们必须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将这项事关民生的重大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改体制——按照城乡一体化、医院与社区卫生机构一体化的思路,满足群众医疗服务需求。目前的公立医疗管理体制存在三大缺陷:一是城市医院与农村医疗机构分割,缺乏有机的联系,导致城市医生下不了乡、农村医生进不了城;二是医院与社区卫生机构分离,既不能双向转诊,也缺乏定向交流,导致社区卫生机构缺乏高素质人才,难以发挥应有作用;三是医院管理分散,分别隶属于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或学校、院所等,政府对公立医疗资源不能统筹调配和使用。上述问题不仅造成公立医疗资源的碎片化,形不成合力,而且使优秀医疗人才越来越向城市医院特别是大型医院集中,导致城乡之间、医院与社区卫生机构之间的医疗服务能力差距越来越大。近年来,尽管各级政府投入大量财力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但由于优秀医疗人才严重不足,强基层的目标也难以实现。改革公立医疗管理体制的方向,是按照城乡一体化、医院与社区卫生机构一体化的思路,构建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紧密合作、资源共享、人才交流、互利共赢的医疗服务联合体,在医务人员隶属关系不变、福利待遇不变的前提下,建立医院医生定期到基层服务、基层医务人员定期到医院培训进修的制度,尽快提高基层的服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基层首诊和分级医疗。

新医改:政府主导不等于排斥市场

新医改:政府主导不等于排斥市场
激烈的情 况下顽 固存在 ,除 了与 q间环节—— 医疗行 业天然带有的信 息不对称 、需求缺乏弹性等 自然特 -
征 相关 外,更 与我 国公立 医院、尤其是 高等级公立 医院的官办垄断地位 密不可分 ,因此 ,如果 不能尽 快 通过 市场化改革彻底打破这种局 面, 即使 未来公 立 医院能够借 助大规模 财政支 出而不再需要 “ 以药养 医” ,
当然 ,明确政府应担 责任与借重 市场之 力并不矛盾 ,本 次公布 的 医改方案之所 以更 多聚焦于前者 , 无非是对 以往 “ 市场主导”思路 的纠偏 ,其阶段 性 、攻 坚性特征 十分明显 。长远 来看,以此为基础的 医 改取 向应该是 ,政 府与 市场 两者间相 互支撑 、相互促进 。惟有如 此 ,中国的 医疗卫 生改革才能走 出 “ 一 管就死 、一放就乱” 的怪 圈,公平与效率 的并行 目标也 才能互不干扰地 同步前行 。
务 ,这是我 国 医疗 卫生事业发展从理念 到体制 的重大变革。此前很 长时期 内,囿于国家财 力及认知水平 ,
中国的 医疗卫生服 务不 断向着 ̄A , a g费品演化 ,政府 医卫 支 出占全部 医卫 支 出的比重逐年下降 ,截 至 目
前 ,该 比重 已经降至与许 多发展 中国家相 比亦属偏低 的水平 ,全 国还有 两亿 多人 没有被 基本 医疗保 障制
新医改 : 政府主导不等于排斥市场
《中国经济周刊 》评论员 来自《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 实施 方案 ( 09 一 0 1 ) 20 年 2 1 年 》已于 4月 6日正式发布 ,根 据该方案 ,
今 、明 、后三年将重点抓好 “ 加快推进基本 医疗保 障制度 建设 ”等五 项改革 。
五项改革 的落脚 点是把 基本 医疗卫 生制度 作为公共产 品向全 民提供 ,实现人人 享有基 本 医疗卫生服

基层公立医院改革的推进还需政府责任

基层公立医院改革的推进还需政府责任

基层公立医院改革的推进还需政府责任[摘要]医改是一道世界性难题。

中央对地方医改的落实寄予着殷切的希望。

某种程度上医改既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

抓医改就像十几年前抓经济、抓招商引资一样,是容易出成绩、出亮点的。

[关键词]基层;公立医院改革;政府责任1问题原因医保覆盖扩大仅仅解决了看病“有钱付”的问题——医疗费用可以由医保报销一部分——但是“有钱付”和“能买到合适的服务”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由于公立医院改革相对滞后,医院的创收机制没有改变,加上在医药卫生改革中,对医生切身利益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反而因为政府投入增加使得医院创收的能力和动机加大,过度医疗、过度用药和过度检查的问题更加明显,医疗费用不断上升。

所以医疗费用急剧攀升,很大程度是医生的问题,最后,控制成本最重要的阀门,是医务人员。

那么,加强对医务人员监管是否能解决过度提供服务的问题?由于医疗服务信息高度不对称性,如果医务人员激励不对,外部监管基本是失效的。

只要医生想,任何的限制都可以找到规避的方法。

例如,规定药占比,可以把总量做大;按病种付费,可以将小病说成是大病,划到付费更高的病种;总额预付,可以少治重病,多治小病,等等。

总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单靠理顺对医生行为的监督机制,治标不治本。

2解决办法2.1解决医生待遇问题,这个待遇就是让医生能有一个体面的生活公立医院改革关键还真是不在于“钱”,是解决医生待遇问题,也就是人的问题。

如果能把“医生养好”,很多费用就可以控制住了,医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自然就不会挖空心思利用各种机会从患者身上赚钱了。

可谓打蛇打七寸,抓住了关键。

可现在就辽宁来讲,政府投入公立医院已经很多,提高医生待遇,钱从哪儿来?2.2把财政投入的钱,包括投入到公共卫生的钱、新农合的钱、医保的钱统统打包,给医生涨工资这不是医院能做到的,是政府行为。

举香港的例子:香港医疗总费用只占GDP的5%,比例跟我们差不多,但是香港政府给市民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免费医疗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年第8卷第2期论新医改中的政府责任杜惠峰(内蒙古医学院公共卫生管理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9)[摘要】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历经多次改革,取得一些进步。

但同时看到,医改的现状仍不尽人意,。

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原因就是:U生体制改革中的政府失灵即整个医改过程中,政府责任模糊,出现了缺位、越位现象,使医改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要保证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其中政府责任的明确是关键因素。

本文在总结20多年来医改中政府责任缺失经验的基础上,对新医改中的政府责任进行了梳理、剖析,进一步明确了哪些是政府该做的及该如何去做,从而为新医改方案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医改;政府责任[中图分类号]R19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344(2010)02—0117一042005年7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在《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评价与建议》的报告中得到的医疗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总体评价后,新一轮的医疗体制改革拉开了帷幕,经过多方多次的研究讨论,2009年4月新医改方案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公布。

新医改方案确立了政府主导的基本原则,明确提出要“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

一、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中政府责任的缺失(一)政府卫生投入严重不足,投入比例逐年下降医疗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卫生总费用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占G D P的比重在2003年达5.16%。

但是总体来说。

政府投入的比例却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根据卫生部的有关报告,在卫生医疗总费用的构成中,政府投入的比例由1991年的22.8%降至2001年的15.5%,社会投入比例由38.4%降为24%,而个人医疗支出由38.8%直线上升至60.5%,个人费用从345.2亿元增至3113.3亿元,十年中增长了8倍,而同期政府投入只增长3倍,社会投入增长2.6倍。

2003年在中国6598亿元卫生总费用中。

政府投入仅占17%,企业、社会单位负担占27%,其余的56%则由居民个人支付。

而在欧洲发达国家,医疗卫生费用约占G D P的10%,其中80%一90%由政府负担。

即使是美国那样市场经济高度发达、医疗卫生服务高度市场化的国家,政府卫生支出也占到整个社会医疗卫生支出的45.6%(2003年)。

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相比,泰国政府投入占56.3%(2000年),墨西哥占33%(2002年),都大大高于我国的水平。

由于政府投入的减少,个人费用的增加,老百姓看病贵、看不起病等问题日益凸显。

据统计,中国约有48.9%的居民有病不就医,29.6%应住院而不住院。

老百姓的健康状况受到严重威胁,这与我国制定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相违背。

因此,加大政府的卫生投人成为当务之急。

(二)政府卫生监管力度不够这些年在医疗卫生领域,政府由于忽视了依法监管的职能,致使医疗市场监管失控,出现了混乱的局面。

具体表现为如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过高;由于对个体或民营医疗机构的准入[收稿日期】2009一l l—08[作者简介】杜惠峰(1973一),女,内蒙古集宁市人,内蒙古医学院公共卫生管理学院讲师,硕士,从事卫生政策研究.117缺乏严格的审批和监督,使一些没有资质的“行医者”在从事医疗活动,给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带来一定的隐患;大量的医疗虚假广告充斥市场,严重影响了医疗卫生行业的声誉和正常的医疗秩序,损害了广大患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大多数公立医院在利益驱动下出现了乱检查、乱开药、乱收费的“三乱”现象,再加上有些医护人员还要拿红包等等,使医疗费用增加,患者苦不堪言。

(三)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医疗服务体系所提供的劳务和产品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属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或者是外部性十分明显的准公共产品和服务。

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责任,对外部性十分明显的准公共产品和服务,政府要负责兜底。

可是长期以来,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准公共产品和准公共服务的提供上,政府没有做到“兜底”。

专家杜乐勋表示,“如果政府对这部分医疗服务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那是说不通的。

”就是在医疗服务体系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美国,政府在这些领域也是基本上承担责任的。

因此,在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中政府责任的明确和强化显得至关重要。

二、新医改中的政府责任分析2009年4月公布的新医改方案确立了政府主导的基本原则,明确提出要“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的实现。

具体来说,政府主导和政府责任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加大政府投入,建立和完善卫生投入机制1.加大政府财政投入长期以来,由于政府卫生投入不足,致使卫生公平性下降,群众对看病贵问题反应强烈。

因此,加大政府卫生投入成为这次新医改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了实现医改方案确定的目标,新医改方案明确规定了今后三年各级政府共将拿出8500亿元支持五项重点改革,投入力度之大应当说是前所未有。

方案还表明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将进一步加大卫生投入,实现两个“逐步提高”,即一是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使居民个人基本医疗卫生费用负担明显减轻;二是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

2.建立和完善卫生投入机制118当然仅有投入是远远不够的。

政府卫生投入是确保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但这只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在于如何使有限的财政投入得到合理有效地使用,从而更好地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换言之,投入机制与医疗卫生社会公益性的关系,更值得关注。

财政部副部长王军曾经在2007年的两会上表示.医疗领域中的问题决不是仅仅花钱就能解决的,“没钱是万万不能,但钱也不是万能的。

只有把政府投入和体制改革结合起来,才能够发挥每一分钱的作用。

”因此,财政投入的多少及其投入机制关系到新一轮医疗改革的走向,具有重大的战略性意义。

对此,笔者结合新医改方案,主要从卫生财政投入主体、方向和方式几个方面对卫生投入机制的改革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明确政府是卫生财政投入主体,合理划分各级政府之间的卫生投入责任。

与我国现行财政体制相适应,中央和省级应承担更多的卫生投入责任。

公共卫生特别是计划免疫以及跨地区的重大传染疾病防控等,中央政府应承担主要投入责任。

同时,中央政府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对农村和城镇困难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障以及中西部地区基层卫生机构能力建设予以补助,并支持中医药振兴发展和食品药品市场监管。

省级财政对辖区内的公共卫生服务承担主要责任,并对困难地区的基本医疗服务及困难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障予以支持;市、县级财政直接承担对公立医疗机构、农村卫生机构、城市社区卫生机构能力建设的补助支出以及困难群体的医疗保障补助支出,所需资金通过上级转移支付及本级财政统筹安排。

(2)坚持基本医疗和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的公共卫生服务投入重点方向。

结合我国情况,政府卫生投入的优先领域选择的原则是低收入人群受益原则、公共选择原则、成本效益原则和政府财力可行原则。

在上述原则下,政府卫生投入的优先重点包括“基本医疗和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的公共卫生服务”。

根据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投资于健康》(1993),在世界范围内,政府可实施的效益成本比高(hi gI l cost—ef f ect i veness)的卫生公共干预领域包括:幼儿疾病免疫、学生卫生服务、家庭计划生育、削减烟草和酒精消费计划、环境卫生、健康教育、艾滋病预防;而最有效的医疗服务则包括:母婴保健、计划生育、肺结核化疗、性传播疾病控制、对幼儿期疾病病例的管理例如痢疾、急性呼吸道感染、麻疹、疟疾和营养不良等病例管理等等,所以这些都应列入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覆盖范围,当然也是政府卫生投入重点。

同时,新医改方案也提出应特别关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财政投入。

为此.政府应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专项转移支付制度.缩小地区之间公共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非均衡,特别是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公共医疗卫生支出的。

(3)转变政府卫生投入方式,提高卫生投入效率。

从公共管理和卫生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有关政府预算卫生投入方式的重要战略性选择有二:其一,投供方还是投需方?其二,如果投供方是必须的,那么究竟是以行政化的方式养供方,还是以市场化的方式补贴供方?新医改方案明确指出,“政府投入兼顾医疗服务供方和需方”。

但是不容忽视的一点是,政府财政投入供方是一贯的做法,只是还需要进行制度性的调整和改革;而“补需方”则是全新的措施。

政府投入兼顾供方和需方的新原则,无疑推进了“补需方”的制度化,为新医改带来了新的气象。

为此,政府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首先,政府对医疗服务的投入要加大对需方的补助力度。

政府在保留对公立医疗机构给予必要补助的前提下,政府应从主要补助供方向主要补助需方转移,而其中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应该着重于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

这样,政府通过向需方直接提供补助既有利于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避免贫困人口在患病时因缺乏支付能力而被剥夺基本生活甚至生存的权利,保证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也有利于理顺医疗服务市场的供求关系,提高服务效率,促进医疗机构的健康发展。

总之,政府新增医疗卫生的投入应该用于推动所有人享有医保,简称“补需方”。

其次,对公共卫生等领域的补助,政府主要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核定对供方的补助。

政府要改变现行对卫生医疗机构按人头定额核定补助的“养人养机构”的补助方式,通过购买服务,根据医疗机构提供服务的数量、质量及相关成本核定补助,建立办事养人的投入机制。

为此,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由专家和居民对卫生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进行量化考评,并以此作为核定政府补助的依据,以调动卫生医疗机构提高服务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的积极性。

(二)加强政府监管,建立完善的现代医疗卫生监管体系医疗卫生事业是一个必须进行严格监管的特殊服务领域。

这次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建立严格有效的医疗卫生监管体制。

1.医疗卫生监管的内涵医疗卫生监管是指在医疗卫生环境下,根据一定的法规、制度、方法和流程,卫生行政部门等监管机构对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日常管理、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等的工作。

具体包括准入监管、质量监管、价格监管和公共补贴监管这几方面的内容。

2.医疗卫生监管应遵循市场经济和法制社会条件下所要求的基本原则(1)公正:公平对待各种不同性质的市场主体。

(2)透明:监管规则、监管程序、监管过程都必须做到透明、公开。

(3)独立:监管机构必须独立于被监管主体之外。

保证不被监管者“俘获”。

(4)可问责:监管主体必须代表公众利益,接受公众的有效问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