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 教案
三年级数学加与减教案优秀5篇
三年级数学加与减教案优秀5篇具备系统性的教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教案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网作者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三年级数学加与减教案优秀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三年级数学加与减教案篇1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材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教学内容: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目标: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课时安排:5课时第一课时认识东西南北教学内容:教材第2至3页例1及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三年级数学上册《三加与减》教案、教学设计
2.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难点。
三年级数学上册《三加与减》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理解“三加”和“三减”的含义,能熟练进行3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加法和减法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通过对“三加”和“三减”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数的组成,为后续学习更高位数的加减法打下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和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2.利用教具、学具等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三加”和“三减”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3.设计富有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逐步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3.突破重难点,培养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加法和减法之间的联系,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理解数的组成,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4.小组合作,促进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讨论、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巩固练习,提高计算能力: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强化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 加与减-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加与减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涉及第3单元的第7~11节内容,具体包括:加法运算、减法运算、整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以及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能够灵活运用。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整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练习: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解答:引导学生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六、板书设计:整数加减法运算规则加法:1. 相同数位对齐2. 从个位加起3. 逢十进一减法:1. 相同数位对齐2. 从个位减起3. 不够减时,向前一位借一当十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 请家长协助,让学生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并将过程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我应及时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数学竞赛和活动,提高他们的数学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导入环节的设计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学生能否对新知识产生兴趣。
我选择了以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讲解环节是知识传授的核心。
在这个环节中,我详细讲解了整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我认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掌握运算规则,为后续的实际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板书设计是课堂知识的直观呈现,我简洁明了地展示了整数加减法运算规则,方便学生随时回顾和记忆。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里程表(一)》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学习任务单)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里程表(一)》教学设计环节二:自主探索(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2(看一看,说一说)1、课件出示情境图,从图里的表格找出数学信息:和同桌说一说找到的数学信息。
(预设)生1:北京到保定的里程是146千米生2:北京到石家庄的里程是277千米生3:北京到郑州的里程是689千米......2、读懂里程表,结合课件在图上说说每一段里程表示的距离。
(根据表格,圈出图上的距离)教师活动21、出示PPT学生独立观察表格。
2、师巡视听一听学生找到的数学信息。
3、学生和同桌说一说找到的数学信息。
4、学生在图上圈出画时,实时指导,特别关注学困生。
活动意图说明:学生自主观察图表格寻找数学信息,培养学生发现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以及用数学语言正确描述出对应的数学信息的能力。
环节三:合作探究(指向目标1、2、3)学生活动3(想一想,做一做)1、解决问题:保定到石家庄有多少千米?(生在图上标示出思考痕迹)2、同桌交流(1)说说我的方法。
(2)听听TA的想法。
(3)评评谁最棒。
3、全班汇报(1)小组派代表发言(2)其余小组评价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预设)生1:洛阳到郑州有多少千米?生2:郑州到保定有多少千米?......让学生尝试独立做,汇报方法。
汇报时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再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教师活动31、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数学信息。
2、让学生想一想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3、引导学生分析信息,解决问题。
4、引导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5、引导学生用完整的数学语言和同桌交流你的算法。
6、引导总结里程问题的计算方法。
活动意图说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用勾画的方式自己动手理解问题,让学生更好的解决问题。
并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合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四:练习归纳(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41、随堂小练(1)九江到芜湖有多少千米?画一画,算一算(2)733-637求的是哪两个城市之间的航程?画一画,说一说。
三年级上册数学学案- 第三单元 加与减 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学案-第三单元加与减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并能熟练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加法和减法运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和减法运算的规律,灵活运用运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加法和减法运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授新课:讲解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通过示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运算方法。
3. 练习巩固: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解决实际问题:布置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5.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收集一些与加法和减法相关的实际问题,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本学案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环节。
在本学案中,教学过程的设计直接影响学生对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一个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加与减第3课时 节余多少钱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加与减第3课时节余多少钱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数加法和减法运算,并能正确计算结果。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整数加法和减法运算2. 加法和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 加法和减法运算的验算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整数加法和减法运算的正确计算。
2. 教学难点:加法和减法运算的验算方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PPT展示购物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剩余的钱数。
2. 讲解新课:讲解整数加法和减法运算的规则,以及验算方法。
3. 示例讲解:通过黑板示例,展示整数加法和减法运算的计算过程。
4. 学生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板书加与减2. 板书内容:整数加法和减法运算的规则、验算方法、示例题作业设计1. 基础题:整数加法和减法运算的计算题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加法和减法运算3. 挑战题:探索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其他验算方法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通过课后作业的批改和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对整数加法和减法运算的掌握情况。
2. 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教学方法的适用性,进行调整和改进。
3.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当增加或减少教学内容,确保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课堂教学的核心步骤,包括引入新课、讲解新课、示例讲解、学生练习、小组讨论、课堂小结以及课后作业布置。
这些步骤的有效实施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引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例如:“如果你有20元,买了一本书花了15元,你还剩下多少钱?”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意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加与减-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加与减-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能准确地认识数比数的大小关系,通过对比数的大小,掌握数的加减法。
2.能够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加法运算的方法,能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能够理解减法的含义,掌握减法运算的方法,能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数的大小比较,认识比大小的符号。
2.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3.通过实际问题的探讨,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1.加法和减法的应用能力的培养。
2.实际问题到加减法的转化。
四、教学准备1.教具和器材:数学教学软件、数学绘图仪、教学课件等;2.教材和参考资料: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教学指导大纲等。
五、教学内容及步骤1. 导入1.教师出示一个数字,让学生逐个报数,并观察这些数字的大小比较,引导学生体会数字的大小比较。
2.通过小游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比较符号,如: >,<,= 的含义。
2. 认识加法1.教师出示两个数字,让学生观察这两个数字的数量关系。
2.通过图形化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让学生通过口算的方式掌握加法运算法则。
3. 认识减法1.教师出示一个数字和一个减数,让学生思考这两个数字的关系,并引导学生通过图形化的方式理解减法的含义。
2.让学生通过口算的方式掌握减法运算法则,并通过实际例子加深学生对减法的理解。
4. 应用实际问题1.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运用所学加减法知识解决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
五、课后作业1.查找有关加减法的知识,编写一份小结,将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2.练习拓展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加减法的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并且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也有了很好的表现。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实际问题的引导,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加与减》 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加与减》教案
环节二:探索新知
六一儿童节,学校组织同学们给“希望小学”捐书。
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同学捐书情况如下(直接用多媒体播放):
思考下列问题:
1、从上表中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请学生回答)
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看表格,读取表格信息。
2、哪个年级捐的书多一些?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先尝试着让学生自己探索,回答)
答:男生比女生少23人。
环节二:探索新知
例:问题导入:(情境图)
下面是“北京—西安”沿线各大站的火车里程表。
问:保定到石家庄有多少千米?画一画,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想一想,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淘气根据题意画了一个图,你看懂了吗?与同伴说一说。
星期一早上出发时读数是35千米,回家时是160千米。
160-35才是星期一行驶的里程数。
由此可以得出:当起点的里程不为零时,当天行驶的里程数就是用当天的读数减去前一天的读数。
___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加与减》单元教案
___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单元教案生2:我觉得可以先把每个班捐书的数目加起来,再比较哪个年级的总数更多。
师:很好,你们都提出了不同的方法。
现在,我们来一起计算一下,哪个年级捐书的数量更多。
师出示计算过程,引导学生计算)师: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出,三年级捐书的总数为317本,而四年级捐书的总数为310本,所以三年级捐书的数量更多一些。
生3:我们也可以用减法来算,把三年级捐书的总数减去四年级捐书的总数,得出的差值就是哪个年级捐书的数量更多。
师:很好,你们的想法很棒。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不仅学会了连加的计算方法,还学会了不同的解题思路。
1)冬冬家到学校的路线长度为多少米?2)冬冬家到公园的路线长度为多少米?3)从商场到公园的路线长度为多少米?考查知识点:列式计算。
能力要求:能够根据图形列出相应的算式并进行计算。
)师:请看这张地图,我们要计算___家到学校、公园、商场的路线长度。
首先看第一个问题,谁来回答一下?生1:___家到学校的路线长度为600米。
师:非常好,那第二个问题呢?生2:从___家经过商场和学校到公园的路线长度为1,350米。
师:很好,最后一个问题是什么?生3:从商场到公园的路线长度为750米。
师:非常好,你们都做得很好。
通过这个活动,你们学会了什么?学会了根据图形列出相应的算式并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计算和看图列式计算两种不同的题型,让学生掌握不同的计算方法。
同时,通过实际场景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生:我觉得可以用连减的方法,先用第一辆车运走的白菜数量减去总共收获的白菜数量,再用第二辆车运走的白菜数量减去前面剩余的白菜数量。
师:很好,那我们就来算一下吧。
第一辆车运走的白菜数量是256,总共收获的白菜数量是850,那么剩下的白菜数量是多少呢?生:850-256=594.师:对,很好。
那么第二辆车运走的白菜数量是280,前面还剩下594颗白菜,那么最终还剩下多少颗白菜呢?生:594-280=314.师:非常好,你已经掌握了连减的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 加与减-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加与减-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2.能够正确计算小学生常见的一位数加减法;3.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小学生生活中的问题。
能力目标1.能够培养学生的加减法思维方法和运算技能;2.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字逻辑思维;3.能够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健康的学习情感;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加法和减法的概念;2.一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3.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2.培养学生的数字逻辑思维能力。
1.课本:《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2.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3.练习册和相关课件等课外资料。
四、教学过程任务一:引入1.教师介绍本课内容,并引入加法和减法的概念;2.教师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任务二:讲解1.教师介绍一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口算和写出计算步骤,加深学生对加减法的理解。
任务三:训练1.分配练习册,让学生课堂时间内完成相关练习;2.老师巡回检查学生练习情况并提供建议和帮助。
任务四: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就所学的内容进行讨论;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答案。
任务五:总结1.教师带着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收获;2.老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五、作业1.完成课本上的练习;2.小组内自选一位数加减法问题,并在下一堂课上讲解。
在本节课中,教师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概念,并介绍了一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课堂练习,学生能够进一步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并提高了口算速度。
在课堂上,小组内的讨论氛围也很积极,学生们也获得了很多思考的机会。
当然,教师也需要更多地探索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单元课 教案
重难
点
重点:掌握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难点:会借助简单的直观图等分析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
过程
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首学
阶段
1.复习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练习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
3.看书17页到26页。
互学
阶段
1.小组合作交流本单元的内容。本单元主要是加减运算。
2.小组内交流各课时的内容。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单元课 教案
年级:三学科:数学第三单元主题:加与减主备课人:三年级数学组
课型
单元课
课题
加与减
时间
教学
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和连减运算的意义,感受连加、连减、加减
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会借助简单的直观图等分析理解数量关系。
3.掌握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3.连的计算方法,连减的计算方法。
群学
阶段
1.全班交流讨论连加的计算方法,连减的计算方法。
2.线段图在帮助理解题意的益处。
3.交流画线段图需注意什么。.
共学
阶段
1.师生共同总结和归纳观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线段图辅助理解题意的好处。
练习
设计
1.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2.画线段图。
作业
设计
1.观察水表等
板书
设计
加与减
教学
后记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不退位加法以及减法的运算。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初步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并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数字的认识和简单的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进行加减法运算时,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练习。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注意力集中程度也有所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充分的引导和关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不退位加法以及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建立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不退位加法以及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运算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加减法的运算。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动画、图片、例题等,辅助教学。
2.练习题:准备相应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小卡片、计数器等教学道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的运算。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总价。
展示一些简单的加减法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加法的运算过程,讲解运算规律。
同时,教师进行实际的计算演示,让学生跟随老师的步骤一起进行计算。
第三单元《加与减》整单元(教案)
-减法退位。
3.加减法应用题: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购物问题;
-分配问题;
-排队问题。
4.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探索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提高计算速度。
-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
-减法的性质。
本节课将以上述内容为核心,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掌握加减法运算技巧,提高计算能力,并培养数学思维。
第三单元《加与减》整单元(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设计针对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Βιβλιοθήκη 加与减》整单元展开。教学内容包括:
1.两位数的加法与减法运算:熟练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
-两位数减两位数;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2.进位与退位:理解进位与退位的概念,并能应用于加减法运算中。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4.数据观念与分析能力:学会通过收集、整理数据,运用加减法进行数据分析,提高学生的数据观念与分析能力。
5.逻辑思维与创新意识:探索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激发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两位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熟练掌握100以内两位数的加减运算,包括进位与退位的处理。
-举例:23+45,78-36。
(2)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会运用加减法解决购物、分配等实际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3单元 加与减-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3单元加与减-北师大版一、教材分析1. 教学内容本单元内容包括加法和减法的初步认识、口算技能的培养及加减法混合计算。
2. 教科书教材为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3. 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够:•认识加法和减法的符号和意义;•掌握1-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技能;•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混合计算。
二、教学设计1. 教学重点•认识加法和减法的符号和意义;•掌握1-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技能。
2. 教学难点•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混合计算。
3. 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一道类似于“小明有两个苹果,小华给了他三个苹果,现在小明有几个苹果?”等的口算题,引导学生认识加法的符号和意义。
3.2 讲解在引导学生认识加法的符号和意义后,进一步讲解加法的运算规则,例如加法的顺序可以随便换,加数的顺序也可以随便换等。
接着,引导学生认识减法的符号和意义,并讲解减法的运算规则,例如减法中被减数要大于减数等。
3.3 练习在讲解完加法和减法的基本知识后,通过练习加法和减法口算题,让学生掌握1-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技能。
练习中,可以分别让学生使用竖式、横式和算盘等不同的工具进行口算。
3.4 拓展在学生掌握1-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技能后,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混合计算。
例如,“小明有5个苹果,他又买了3个苹果,但他又吃掉了2个苹果,现在小明手上还有几个苹果?”等。
4. 教学手段教学手段包括讲解、举例、练习等。
5.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通过每堂课的练习题、小测验、作业等进行评价。
三、教学反思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注重口算技能的培养,通过不同的口算题和口算工具,使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式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也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加与减》教案
板书设计第三单元加与减整合课
捐书活动三位数连加计算好方法:竖式计算运白菜三位数连减计算验算、改错、估算节余多少钱三位数混合
里程表(一)算两点间距离
教学后记
由于我上的是第八周的周一的第一节课,升旗回来已经上课十分钟了,导致后面的时间严重不够,仅仅只完成了知识梳理,理出框架,但是还没有理前后知识的联系。
练习也只做了一个,就下课了。
总体课堂的层次显得比较浅显,没有深层次的高阶思维的碰撞和出现,感到很遗憾。
改进方法:在以后的整合课中,把知识梳理放到课前的作业来完成,这样可能会节约很多时间,就有时间去拓展了。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教学设计教案
第三单元加与减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探索连家、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捐书活动教学目标:1、结合“捐书活动”这一活动,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3、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在交流连加算式的计算方法过程中,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学准备:小黑板、小奖品、算式卡片、商品卡片、直尺。
教学过程:一、谈话切入:我们小学生为“希望工程”捐书活动开始了!同学们都积极地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
三年级和四年级这两个班的同学们还悄悄地比赛,他们都想为“希望工程”多做贡献。
老师把这两个班的捐书情况做了个统计。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捐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吧!二、学习新知1、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统计图,学生自主观察、讨论,启发学生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
(1)出示图表。
这里就是当年我们学校捐书情况的统计表。
谁能告诉大家通过这张表你知道了什么?(2)你们能提出和加法有关的问题呢?A、三(1)班和三(2)班一共捐书多少本?118+104=222(本)B、三(2)班和三(3)班一共捐书多少本?104+95=199(本)C、三(1)班和三(3)班一共捐书多少本?118+95=213(本)2、想一想。
(1)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列式:118+104+95=(2)仔细观察这个算式,它和以前学的不太一样。
你能不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3)估算。
老师请大家先来估计估计,大约会有多少本?(4)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3、算一算。
你们认为自己估计的准不准呢?好,请你拿出练习本,动手算一算。
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和好朋友交流一下。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教案教学设计
2019年秋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教案教学设计
第九课时:里程表(练习)
一、创境激疑导入新课
二、自主合作探究发现
1、完成书27面的第一题
(1)你知道了哪些信息?画一画,并与同伴说一说(2)分别算出乐乐家7、8、9、10、11、12各月的用电量。
(3)乐乐家下半年(7——12月)总的用电量是多少?
(3)请你再提一个问题并尝试解答
2、计算
950-902 328+396+204 468+376-168
567+433 900-281-430 850-(162+88)
三、展评析疑交流指导
教师出示题目:淘气一家开车去古都旅游。
他家距古都1000千米,第一天行驶255
千米,第二天行驶了240千米,第三天行驶了305千米。
(1)三天共行驶多少千米?
(2)还要行驶多少千米能到古都?
四、拓展延伸巩固应用
赵叔叔每天骑摩托车上下班,他一周行驶的里程如下。
星期一:28千米
星期二:27千米
星期三:31千米
星期四:29千米
星期五:28千米
(1)赵叔叔这五天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2)星期一早上出发时里程表的读数是632千米,算一算,赵叔叔星期五晚上到家时
的里程表的读数是多少?
五、总结评价激励进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三:对比里程表
1.出示里程表一
A地---B地
16千米
A地---C地
50千米
A地---D地
78千米
问:根据表中的信息解决什么问题?
试试画图表示
2.出示问题1:
一辆里程表读数为“0千米”的新车,从A地 出发开到B地,这辆车的里程表读数会变成( )千米, 开到C地时里程表的读数是( ),开到D地时的读 数是( )。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教案
学科
数学
单元
第三单元
执教者
课型
整合
课题
加与减
上课时间
学习
要点
知识之间的横向和纵向对比
学习
目标
1.通过知识之间的横向和纵向对比,梳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体系;
2.强调计算的准确度,加深对里程和里程读数的理解,突破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探究
问题
三次“加与减”的学习的异同与启发
里程和里程读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应用
作业
文化
阅读
学习
重难点
里程表的知识应用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活动一:计算并比较
1.计算后独立思考再全班后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活动三:对比里程表
1.学生独立思考,画图后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2.学生口答问题1,并说明理由。
3.学生小组完成后汇报交流问题2.
活动四:总结梳理
学生谈感想
活动一:计算并比较
1.出示3组计算题,学生计算后对比回答:
①三次学习的知识有什么相同?
②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启发?
2.教师小结
活动二:生活中应用
1.出示342 +256+108与342 +108+256,引导学生说出异同,并举结果相同的生活实例。
3.出示问题2:
一辆里程表读数为“200千米”的旧车,从A地 出发开到D地,你能画一画,再填出这辆车到达各地的里程表读数吗?
4.完成问题3
活动四:总结梳理
通过本节整合课,你收获了什么?以后的整合课你想怎么上?
板书
设计
教学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