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论文--论以人为本与高校图书馆现代化信息化管理
以人为本建设和管理高校图书馆
以人为本建设和管理高校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是学校内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它不仅可以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各类学术资料,还能够成为学校内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交和文化中心。
因此,以人为本建设和管理高校图书馆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以人为本建设和管理高校图书馆。
1. 提高服务水平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品质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的使用率。
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教师和研究人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必须不断提高。
例如,图书馆应该建立高效的借书、归还书籍和查询资料的信息系统,以方便用户更快地获取信息和书籍;同时,图书馆应提供优质的阅读环境和独特的服务,例如学术讲座等活动,以吸引更多的用户。
2. 加强设施建设高校图书馆的设施建设也是以人为本的重要方面。
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和装修应该符合人们的使用习惯,例如加强舒适度、高效性和智能化等方面。
此外,图书馆的设施应开放多元式并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例如文献检索系统、网络信息获取技术、多媒体研究设备等,以保证用户的信息获取和阅读习惯。
3. 整合资源优化管理高校图书馆需要整合各种资源,以优化图书馆的管理和运作效率。
例如,吸引高素质的员工和管理人员,优化图书采购和管理流程,加强与其他学科专业的合作,提高图书馆使用率和阅读活动的参与度。
4. 重视用户反馈和个性化服务高校图书馆应该重视用户反馈,并且根据用户的反馈和需求优化服务和管理策略。
例如,建立用户考评制度,加强用户调查和反馈,进一步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阅读需求。
图书馆应该更注重个性化服务,通过不同的阅读空间的提供,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例如设立静读区、合作区、交流区等不同性质的阅读环境,满足不同用户群的阅读习惯和需求。
5. 增强社会影响力和作用高校图书馆应该加强社会影响力和作用,不仅要为学校内部服务,也要为社会公众服务。
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学术交流和活动,如文化讲座、图书讲座、阅读活动等吸引和服务更广泛的社会用户,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形象和学术声誉。
总之,以人为本建设和管理高校图书馆是保证图书馆长期健康发展的核心。
图书馆管理论文以人为本论文:论图书馆管理中的以人为本
图书馆管理论文以人为本论文:论图书馆管理中的以人为本摘要:伴随着我国和谐社会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图书馆管理也不例外。
本文就图书馆管理中的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文章首先阐述了图书馆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特点,发展趋势,应用措施,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以期能够对我国当前图书馆管理中运用以人为本理念进行工作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以人为本应用对策一、图书馆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特点以人为本指的是一种把人作为中心的管理理念,使管理者能够在分析、整理以及处置具体问题时,把人的基本价值标准作为管理一切事物的根本标准。
图书馆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特征主要在于:图书馆以人为本理念致力于提高图书馆工作者的职业素养以及针对读者的服务水平。
读者对于图书馆服务来说是第一位的,做好对读者的服务离不开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主观意识。
图书馆以人为本理念就是要通过提高图书管理员的道德素养以及职业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来提高对读者的服务水平。
二、以人为本加强图书馆管理的必然性图书馆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发展有其必然的趋势,以人为本加强图书馆管理的必然性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图书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引起管理理念的改变,知识经济带来的信息量的骤增,使图书管理员不能再止步于进行传统的图书管理工作,而应当进行积极的信息辨别,为读者提供有效的、必要的信息。
除此之外,图书管理员也不再仅仅扮演图书中转站的角色,而是应当进行积极的信息加工,为读者提供一个科学的图书信息索引导航。
这就要求图书管理工作者应当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经验,这是传统管理理念难以实现的,必须要实施以人为本理念才能够实现。
(二)图书馆业务范围的持续扩展以及服务方式的多元化的需要伴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服务范围以及服务方式发生的极大的改变。
这就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要适应这一环境的变化,使图书馆服务从信息单向流动的模式向同读者之间信息双向流动模式转变。
对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管理理念论文
对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几点思考【摘要】本文从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办馆思路出发,阐明了以人为本是图书馆科学管理的必然趋势,探讨了以人为本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管理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高校重点发展的公共服务项目之一。
高校图书馆在学校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使之更好的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融合,必须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嵌入其中。
1、目前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和办馆思路高校图书馆是师生获取文献资料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学校信息化的重要基地。
作为高校重要的教辅单位,它负载了较多的教学任务并为高校师生提供优质的学习场所。
只有将馆藏真正的为师生所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处理信息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才是发挥了高校图书馆的作用。
同时,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普及,师生对文献信息的需求更加元,在追求广度的同时对文献的深度也有相当的要求,故现代高校图书馆广泛应用互联网、数据库、联机检索等信息传播手段获取知识,拓宽信息服务与交流渠道。
此外,我们也要看到高校图书馆在终身教育方面的功能。
它充分利用图书馆特有的丰富多样的文献信息资源,不仅为高等教育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而且对读者进行再教育和补充教育,这样既可以满足继续教育的需要,同时还承担着终身教育的重要职责。
现代高校图书馆的办馆思路首先要建立拥有较强专业素质人员组成的管理机构,这是保证图书馆顺利发展的前提。
其次,要以学校的办学定位和思路为中心制定本图书馆的长期和短期发展规划,只有做好了相关的规划工作,才能使图书馆的发展有章可循,不至于盲目。
第三,科学有效管理高校图书馆。
使之对读者的服务更加快捷、全面。
2.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的内涵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是指,坚持一切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采取富于人情味的管理方式,从而达到图书馆预期的提高管理效率和人的不断发展为目标的管理目标。
论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 )读者 需求的多样化和图书馆资源领域 的不断拓 展 三 也促成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实施
今 天 ,读者 来到 图书馆 , 已经 不仅 仅满足 于获 取纸 媒 信息 ,知识载体 的介 质也越来越多样化 ,除了图书,网络 资 源 、电子存储设备 、电子纸等越来越多地被读者应用 。这些 新的消费需求就 需要馆 员在熟练掌握现代通讯技 术的同时, 还要当好信息导航 员,做好信息的管理 工作 。而 这种 服务必 须 建立在管理员和读者互 动的基础上 ,以人 为本 就显 得尤 为
以便随 时为读 者提供帮助 。如果 图书馆 不对员工进行 以人为 本 的高 效管理 及培 训 ,很少 有员 工 能适应 这一 新的工 作要 求 。图书馆要 具备高效作业 的能力和一 定的凝聚力 ,以人为
本成为必然 。
( 二)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推动7图书馆管理走向 以人为本
现代人 更注 重 自我实现 ,他们 更愿 意去进行职业规划与 充 电,高度发达 的管理学满足 了现代人 充电的需要。而管理 学正是将人从 工具和机器转变 为以人 的 自我实现为终极追求
重要了。
四、如何 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 图书馆
( 一)高层管理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在我国 ,图书馆 与高校规模相匹配 ,根据 高校级 别的定 位 ,图书馆在设置上 总会考 虑馆舍面积 、经 费的投入、设备 配 置、 以及 图书 的外借量 等,却很少考虑馆 员的需要和读 者 的需求 ,这一点可 以说 是我国图书馆的一个硬伤 。如 此,很 难 说有什么 以人为本 管理 和服务理念 ,极少 能考 虑到 “ 人性 化 管理 ”和 “ 读者第 一”,这 在很大程度上 限制了管理和服 务水平 的提 高 。随着科学 发展 观的深入人心 ,各 行各业都在 贯彻落 实人性化管理和人 性化服务 的理念 ,图书馆 也应该趁 着这个 大好 形势 ,顺势而 为,在图书馆管理和服 务中,有 效
“以人为本”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实现-5页精选文档
“以人为本”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实现1“以人为本”的含义“以人为本”是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来源于14世纪下半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首先在意大利兴起,15~16世纪逐渐扩展到整个欧洲,主张以人为本,以人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重视人的价值,提倡人性和人权。
这一主张曾在反对神权统治和封建专制斗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成为了人类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现代社会又赋予它新的内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以人为本是建设和谐社会对各行各业的整体要求,也是信息时代图书馆工作必须认真面对的新课题。
2图书馆实行“以人为本”的必要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人为本的理念已逐渐被世人所认同。
美国的通用公司、摩托罗拉公司,以及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许多著名企业在实行了以人为本的管理之后取得了巨大成效。
图书馆作为科学、文化、教育机构,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无异于其他任何企业组织,也应该引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来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图书馆造成的管理体制的落后局面。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信息资源服务中心,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图书馆要想为全校的师生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真正将“读者第一”的口号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发挥服务育人的职能,就必须引入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竞争和人才流动的现象非常普遍,由于图书馆长期以来实行以书为本的管理模式,重文献资源的投入,轻人才资源的开发,忽视了馆员队伍的建设,人才流失严重。
人才是根本,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图书馆今后的发展方向。
以人为本理念的引入能够促进图书馆员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能挖掘其潜能,以弥补制度管理的不足。
3“以人为本”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实现3.1尊重、认同,关心需求心理学家马斯洛在需求层次理论中阐述了每个人除具有生理等基本需求外,还需要获得尊重、认同等高层次的需求。
管理者应根据人需求的多层次性,在图书馆的日常工作中充分尊重馆员、充分相信馆员,尽量适应和满足馆员的精神和物质的合理要求,努力为馆员营造一个和谐、愉快、进取的氛围,只有当馆员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管理者对他们的尊重、关怀、赏识、认可时,才能极大地激发馆员的工作热情,馆员才能以积极健康的情绪投入工作,对读者的微笑才会有深度和思想,对读者的服务才会生动而赋予激情。
图书馆管理中以人为本管理模式应用论文
试析图书馆管理中以人为本管理模式的应用摘要:当代和谐社会要求一切”以人为本”作为行事的出发点,这一点在图书馆管理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所在的所有工作都是为了读者,然后我们一切工作又依赖于读者。
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宗旨。
文章从人本管理、人本服务理念进行了探讨,如何才能实现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来提升服务水平和管理。
关键词:图书馆;以人为本;管理现代社会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促进社会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得信息的产业链从传递和保存也发生了变化。
现代图书馆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改变服务观念,提倡以人为本,颇显人文精神,实行人性化服务。
不断创新和改变管理模式,不断提出新的工作想法和内容。
在知识统领未来的年代里,人们对图书馆的要求和期望有了进一步的加深,特别注重对人的理解和人在图书馆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在图书馆管理中引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一种新的开拓,也是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
一、人本概念很久以前就有以人为本这一说,兴起于意大利到十四五世纪蔓延到整个西方。
思想观点就是以人为本,人是衡量一切的标准,注重人的价值的发挥,提倡人权和公平。
这一思想在占据了好长一段时间并在朝廷斗争中起了重大作用,当今社会又赋予了新的定义和要求。
”人”在人本管理中起到杠杆作用,是组织和调配一切资源的基础。
组织内所有成员都是管理的主体,通过利用和组织现有的资源,从而实现组织利益和成员个人的目标都达到。
人本管理的核心即尊重他人的意愿、理解他人的需求、关心他人的状况,满足人的一般合理的要求,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示。
通过这种方式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能体会实现价格的乐趣,感受到需要和被需要的需求。
提倡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管理,其目的就是希望通过鼓励,沟通,交谈,协调等方式解决问题,让人的身心得到全面放松,产生共鸣。
从此以后大家全心全意,取长补短,展示各自的才华。
二、以人为本管理模式对图书馆员工的应用2.1实行公平公开竞争。
图书馆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论文
浅谈图书馆管理中的以人为本理念摘要:从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理念的内涵出发,论述了在信息时代的图书馆管理应如何实施人性化的管理与服务,从而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图书馆;图书馆管理图书馆作为一个公共服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服务性质的学习机构。
在图书馆管理上,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服务理念,忧读者所忧,想读者所想,切切实实地为读者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读者群的精神文化要求,把图书馆办成读者之家、学习之家。
一、以人为本是现代图书馆管理的方向以人为本,倡导人文关怀,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供人性化服务,是现代图书馆在21世纪的一个发展方向。
这对于提升现代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现代图书馆的服务潜力,改善现代图书馆的服务环境,树立现代图书馆的自我形象,有着积极的作用。
以书为本还是以人为本,以藏为主还是以用为主,是传统图书馆和现代图书馆的最本质的区别。
尽管仅有一字之差,但它们却从本质上反映出传统图书馆与现代化图书馆不同的办馆理念及运作模式。
传统图书馆是以藏书建设为主,重视的是书的保存和传承,它在选藏图书上注重的是书的本体价值、未来的价值,为的是更多、更好地收藏有保存价值的书,它往往很少关注、考虑当前读者和社会对信息的需求及其变化,对读者满意与否并不在乎。
而现代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不同的是:无论是文献的收集与加工,还是文献的传递与为读者服务,都是从读者的角度考虑,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读者对文献信息的多样化的现实需求,重视文化知识在现实社会的传播和运用,所选藏的图书更侧重于书的信息价值、现实价值、使用价值,目的是更好地为现代读者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
二、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具有历史必然性图书馆管理理念的发展如同其他管理理念一样,经历了一个以事或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转变过程。
图书馆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具有历史必然性。
1.信息化的发展进入21世纪,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图书馆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种环境的改变必然反映到图书馆管理学的改变上。
图书馆工作中以人为本管理论文
图书馆工作中的以人为本管理摘要:图书馆是一个专门收集、整理、保存、传播文献并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和科研机构,它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在知识传播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图书馆工作;管理;以人为本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0-214-01图书馆是一个专门收集、整理、保存、传播文献并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和科研机构,它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在知识传播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代图书馆的职能、存在理由和价值都体现在其对社会公众的服务中,在二十一世纪这个倡导“以人为本”的新时代,现代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也要发生转变。
作为一名助理馆员,谈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一、助理馆员岗位职责(1)熟练掌握种类目录的排检方法,图书排架方法和本馆使用的分类法。
(2)解答咨询和辅导读者。
(3)按照典藏、流通(阅览)工作的要求,熟练馆藏分布、参与图书的上架、整架,迅速按索书条从书库取出读者所需的图书,在读者所需图书已借完的情况下,可向读者推荐所需的同类书。
(4)参加必要的倒架、倒库、藏书清点和剔旧工作。
(5)负责图书的借阅工作,及时催回借书,尽快上架,加速图书周转利用率。
(6)负责定期编写新书通报和馆藏书目,积极向师生推荐好的图书。
作为一名助理馆员,不只是说把自己每天的工作做完了就了事,还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以人为本”是大势所趋。
二、以为人本是21世纪图书馆管理的发展趋势图书馆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象征,它为社会提供了人与人、人与信息直接交流的自由空间。
所谓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根本”,属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管理,指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而开展的管理工作,以实现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三、图书馆实行“以人为本”管理的必然性1、图书馆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化意义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很多学者都提到了图书馆学是一门充满浓厚人文精神的科学,图书馆文化就是以人为本的文化署。
图书馆以人为本管理论文
浅谈图书馆以人为本管理摘要:“以人为本”是各行各业发展的要求,时代进步的人文体现。
“以人为本”强调的是“发展为了人,发展依靠人”。
它要求我们工作一切都要从人民的需用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
“以人为本”的本质在于激励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创造性,引导人们去实现目标。
关键词:图书馆;以人为本;读者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0-0242-01在图书馆的事业中,人是做好工作的第一要素,是办好图书馆的关键。
一、图书馆工作要以读者为本长期以来,图书馆界就一直提倡“一切为读者、读者第一”的理念,所有的工作以“读者第一”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想读者所想,以读者为图书馆生存之本。
因此,在为读者服务中,要坚持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宗旨,树立以人为本,以读者为中心的职业理念,最大程度地为读者提供各类优质高效的服务,让读者有更多的自由选择空间,这就要求我们:(一)树立一切从读者出发,以读者为中心的思想图书馆的存在是为了保障公众获得文献信息资源的权利,普及信息和知识,提高公众的素质,推动社会健康、文明、和谐地向前发展。
所以一切从读者出发,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生存发展的依据,读者是图书馆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图书馆工作都是围绕读者开展的。
(二)要改变图书馆“重藏轻用”的思想图书馆一直把藏书作为事业发展的标志。
在书刊资料的采购上,往往是重投入,轻反馈,关心的是能给多少购书经费,能订多少书刊,入藏量是衡量图书馆发展的一个量化标准,但更应关注的是入藏的有效利用。
“以读者为本”就是要求图书馆从“以文献为中心”转向“以读者为中心”,就是要以读者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使文献信息更有效地发挥作用,真正能够服务于读者。
(三)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以读者需求为管理出发点图书馆管理正在从馆员管理向制度管理转变,这是一种进步,是从人治向法治转变,管理日渐科学、规范。
但是,图书馆制定的出发点定位于工作管理,所以要改变传统观念,以人为本,从服务需求入手,才能设计出更加有效、更加合理的服务模式。
论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管理理念
论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摘要:主要对“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就“以人为本”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对相关图书馆管理人员有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管理理论;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理念是高校图书馆管理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通过多样化的、科学化的管理理念变革着传统高校图书馆管理方式,将人的因素与管理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突出人的需求及人的发展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管理一直处于传统的、陈旧的管理模式之下,难以适应现代化学术机构服务的需求。
人本理念的注入将会直接引发高校图书馆管理方式的革新和进步。
一、“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的管理所体现的是一种管理理念,要求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时刻以人为最终目的,以人为根本的价值准则,体现的是对人本身的关怀。
通过对人性的尊重,激发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
目前高校图书馆正逐渐成传统的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转变,在这个过程中,管理理念必然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高校图书馆中具体应该表现在“以读者为本”“以馆员为本”。
“以读者为本”就是要把方便读者、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要作为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与目的;“以馆员为本”就是要尊重、理解馆员的工作,在此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措施激励馆员,为图书管理工作奉献自己最大的力量,两者都是为实现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良好运行服务,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
二、“以人为本”对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意义随着知识全球化的到来,传统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目前图书馆发展的需要。
高校图书馆管理理念必须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对高校图书馆人员而言,图书管理工作量的增大必然不能再靠传统的、机械的方式完成任务,必须通过现代化的方式对信息进行必要的筛选,尽快找出对读者有用的资料、信息。
现在的馆员所要做的工作不仅仅是传统的借书、还书记录,还需要通过专业知识对图书进行必要的信息导航等。
浅析以人为本新理念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以人为本新理念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关键词】人本管理;实施策略一、什么是人本管理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正确处理人与工作各因素的关系,重视人的创造力,发挥人的能动性,尊重人的基本权力,塑造人的道德情操,调节人的思想行为,树立人的理想信念。
图书馆员是图书馆各构成要素中最活跃、最有生气的部分,是图书馆最具生命力的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的源泉。
二、为何图书馆要实行和加强人本管理(二)我国图书馆的管理现状迫切需要实行和加强人本管理。
人本管理本是企业的管理原理和方法。
西方国家早已运用于图书馆管理工作之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遗憾的是,我国图书馆管理学从理论上专门进行研究探讨的却不多,付诸图书馆管理实践的更是少之又少。
许多图书馆将图书馆管理仅仅看作是图书管理,即对书的管理而非对人的管理。
我国当前图书馆管理的主要弊端表现为:一是传统的行政命令方式。
不了解馆员的个性心理特征,不考虑馆员的合理要求和愿望。
没有促膝谈心的诚意,不是和风细雨式说服,故而不能充分调动每个馆员的积极性。
二是人员素质不高。
首先是馆领导素质不强。
许多图书馆领导是其他单位落聘而硬塞过来的。
外行管理内行的现象比较普遍。
其次是馆员素质不高。
低素质低学历所占比例较大,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不多。
有的专业人才因图书馆地位低、待遇差而跳槽。
三是用人不当。
有的图书馆不是用人所长,人尽其才,各得其所,而是徇私用人,排斥异己,某种程度上挫伤了部分馆员尤其是高学历、高素质馆员的主观能动性。
缺乏激励机制。
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工作优劣一个样。
这种全馆吃大锅饭的传统体制是不可能充分激发馆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
三、人本管理思想在图书管理中的创新(一)以图书管理人员为本。
目前,部分高校对图书馆不够重视,忽略图书管理人员的重要职能,久而久之,图书管理人员似乎成了“闲职”,即便知识信息传播更新速度加快的当今,管理思想依然落后、陈旧,对文化科学知识和信息管理技术的学习不积极,加上人员老龄化等等,出现传统的图书管理人员难以胜任现代图书管理工作的情况。
以人为本建设和管理高校图书馆
以人为本建设和管理高校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精神殿堂和知识宝库,是学生学习、科研和思想交流的重要场所。
在当前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已经迈入了以人为本的时代,注重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满足师生的需求,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分析并提出以人为本建设和管理高校图书馆的相关建议。
高校图书馆要以人为本,加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
图书馆作为高校的重要场所,其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师生的学习和科研工作。
图书馆要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倡导“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积极倾听读者的需求和建议,不断改进服务工作。
可以通过开展读者满意度调查、举办读书活动、提供在线咨询等方式,为师生提供更加贴心、便捷的服务,助力他们的学习和科研工作。
高校图书馆要以人为本,更新资源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已经不仅仅局限在传统的纸质文献上,还应该注重数字化资源和网络资源的建设。
高校图书馆应该加大对数字化资源的采集和整合,完善电子图书馆、数字阅览室等设施,提升信息化水平。
使用现代化的信息化技术,建立起集资源、检索、借阅、阅读、阅览、培训、研究和交流为一体的高校一卡通服务系统,并积极引导师生利用这一系统进行图书借阅、文献查询和信息检索等工作。
图书馆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数字资源推广活动,提供在线阅读、下载和咨询服务,为师生提供更为丰富多元的信息资源。
高校图书馆要以人为本,加强读者教育,提升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门重要素养,而高校图书馆恰恰是学生培养信息素养的重要场所之一。
图书馆应该通过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活动、举办读书讲座、组织信息素养培训等方式,帮助师生提升信息检索、信息分析、信息评价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通过实施这些措施,培养师生的信息素养,提升科研水平,为实现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的高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
高校图书馆要以人为本,做好空间环境建设,营造宜人的学习氛围。
空间环境是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直接关系到师生学习情绪和效果的重要因素。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策略探究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策略探究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高校图书馆在信息服务、知识传播和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随着高校人才培养规模的扩大和知识产出的增加,高校图书馆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如人员管理、资源配置、服务方式等方面出现了许多问题。
如何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来推动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以人为本理念对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意义1.关注用户需求以人为本理念强调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利益,高校图书馆应该更深入地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期望,为用户提供更贴心、更个性化的服务。
通过调研和分析用户的学习和研究需求,高校图书馆可以提供更精准的资源导航、信息检索和参考咨询服务,为用户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支持。
2.关注员工发展以人为本理念还要求关注员工的发展和福祉。
高校图书馆应该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服务意识和专业素养,激励员工的创新和进取心,从而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高校图书馆还应该注重员工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工作氛围,从而激励员工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3.关注社会责任以人为本理念要求高校图书馆不仅要关注自身利益,还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高校图书馆应该主动参与到学术研究、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中去,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通过开展读书活动、文化讲座和学术交流等活动,高校图书馆可以拓展自身的影响力和社会价值,为用户和社会提供更多的文化和知识资源。
1.构建个性化服务模式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分析用户的信息行为和需求特点,针对不同用户群体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
通过建立用户画像和信息档案,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用户的专业背景、研究兴趣和学习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信息资源和服务推荐。
高校图书馆还可以开展用户满意度调查和评估,及时调整和优化服务模式,不断提升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2.优化信息服务体验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引入智能化、数字化的信息服务设施和技术工具,提升用户的信息获取和利用体验。
“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模式
“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模式【摘要】现代图书馆管理模式在不断演变,逐渐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阐述了这一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在介绍了背景、意义和研究目的。
正文部分则着重探讨了以读者需求为中心的服务、员工培训与发展、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服务创新、社区参与和合作以及建立人性化的管理机制。
在结论中指出了推广“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对图书馆发展的意义,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了实施推广该管理模式的建议措施。
通过本文的介绍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并推动图书馆管理模式向更加人性化和服务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图书馆管理模式、以人为本、读者需求、员工培训、信息技术、社区参与、管理机制、推广意义、未来发展、实施措施。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传承知识、促进学习、满足人们求知欲望的重要责任和使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的爆炸式增长,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已经无法完全满足人们的需求。
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开始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以更好地服务读者、提升员工素质、创新服务方式,从而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注重的是收藏和保存文献资料,而忽视了读者的需求和体验。
急需建立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将读者放在服务的中心地位,倾听他们的需求和建议,提供更加贴心、高效的服务。
这不仅可以提升读者的满意度,还可以增加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力。
本研究旨在探讨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模式的意义,旨在为图书馆管理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图书馆管理模式意义图书馆管理模式的意义在于确保图书馆的运作始终以读者的需求和利益为中心。
这种管理模式强调以人为本,尊重读者的需求和意见,促进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通过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图书馆可以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增强读者对图书馆的信任和满意度。
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还有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提高员工的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以人为本”与高校图书馆管理理念-毕业论文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现代社会中图书馆变得越来越重要,人们对图书馆管理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特别强调人在图书馆中的作用以及加强对人的理解。
践行以人为本,倡导人为关怀,实行和谐化管理,充分发挥图书馆管理员的主体性作用,为读者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是现代图书管理中的应有之义。
关键字:以人为本,高校图书馆,管理,理念Abstract: "People-oriented" and the university library managementAbstract: Libraries in modern society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people working library management have a mor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on the role of people in the library and enhance people's understanding. People-oriented practice, advocating human ca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harmonious management,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subjectivity librarians to provide readers with a more personalized service, modern library management in the proper meaning.Keywords:people-oriented,university library, Management, Idea1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是现代化实践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在各个方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高校图书馆建设也是如此。
课题论文: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
74002 图书馆管理论文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满足了人们物质生活需求,但是在物质生活需求不断被满足的情况下,人们对物质生活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精神文化需求也处于不断趋升的形式。
在这样一种环境与发展趋势下,高校图书馆在管理的过程中如果可以进行创新,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到图书馆的管理中,就可以最大限度满足高校学生在文化方面的需要,这明显的复合时代发展的特征。
但是根据目前高校图书馆管理的现状来看,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导致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在开战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问题,进而也就影响了高校图书馆在高校教育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
在这样一种情势下,如何在保证高校图书馆正常运行的基础上,促进多元化的发展已经成为各高校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值得研究的一道问题。
一、高校图书馆管理特点高校图书馆在高校正常办校、正常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目前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高校图书馆管理体现出这么几项特点。
(一)管理权力集中化高校图书馆对高校正常教育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高校图书馆正常运行的过程中,管理模式表现出上下级之间管理与被管理的灌洗。
通常情况下,夏季工作人员只需要对指定的上级管理人员负责。
图书馆管理的所有权力都集中在高校图书馆馆长手中[1]。
这样的管理可以在实践中表现出明显的全责分明,但是相对于下属而言,并没有参与到图书馆内部的决定中,并且图书馆的各部门沟通协调非常少。
从这样的分析就可以了解到,高校图书馆管理权力相对比较集中。
(二)管理中心是物通常情况下,在高校办校期间,图书馆馆藏量的大小作为判断办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在高校建设的过程中,主要的任务就是不断扩大图书馆的馆藏量。
如投入大笔资金来扩大高校图书馆的规模,或者是高校图书馆纸质书收藏量,并逐步将电子资源加入其中。
一直以来,高校图书馆的主要工作就是文献和藏书,并不是读者与工作人员。
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工作的过程是将图书上架、图书归类、查询、借阅等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管理论文--论以人为本与高校图书馆现代化信息化管理.txt曾经拥有的不要忘记;不能得到的更要珍惜;属于自己的不要放弃;已经失去的留作回忆。
[论文关键词]以人为本图书馆现代化信息化管理
[论文摘要] “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促进高校图书馆现代化信息化管理的必备的服务宗旨,而高校图书馆现代化信息化管理的实现有利于“以人为本”理念的传播。
本文就此问题进行具体的探讨。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促进人与自然,人文教育的全面发展,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需求和促进人的协调发展。
所以在一切工作中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
在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中更要全面的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1“以人为本”的渊源及发展
以人为本的提法源于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哲学,费尔巴哈继承文艺复兴时期和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人文主义,人道主义思想衣钵。
第一次提出了人本主义的哲学口号。
如果站在唯物史观,和社会史观的社会角度。
以及认识社会史观的角度它予以社会历史的本质与规律,与认识社会历史问题的科学方法等问题是相悖的。
因而从哲学的高度也就应该持否定的态度。
时至现代,人本思想发生了重大的理论转向,思想家们不再纠缠于对人的形而上学式解释,而主要偏重于对现实人的生存方式及生活价值的关怀,主张从人的现实境遇、内心世界及文化境况等方面研究人的问题,对人的非理性因素给予重视,并开始关注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以人为本其中的“人”是对客观存在的各种各样的人的概括,是抽象的“人”,这个“人”与现实社会中的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在管理中完全忽视人的因素,不重视人的因素,这也是走向另一个极端。
由此主张在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中“以人为本”应该是围绕人、为了人、关心人、理解人、依靠人、尊重人、凝聚人、发展人,应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这也是“以人为本”的本意,即是最终的价值目标和价值的尺度。
2“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的辩证统一。
“以人为本”是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核心,其目的是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便提高水平,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
著名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在1931年出版的《图书馆学五定律》中提出:“图书是为了利用”,“图书是为一切人而存在的”、“给读者所有的书”,全书充满着以读者为中心的思想。
之后,以读者为中心的理论体系得到确立,并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充实和发展。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一些知名图书馆提出了“一切为了读者”、“千方百计为读者服务”、“为书找人、为人找书”;它们是同一种内涵。
3坚持服务以读者为本,加强信息化科学化管理
3.1高校图书馆应增强服务意识,转变服务观念
图书馆的工作重心应从“书本位”向“人本位”转移。
读者不再是图书馆的客人,而是图书馆真正的主人。
网络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瞬息万变,面对浩瀚无垠的信息世界,图书馆服务如果停留在延续旧制的收藏和墨守陈规的借还上,那么最终将被这个多变的时代所遗弃。
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从根本上更新观念,一切以读者的需求为准则,从读者的利益出发,为读者服务,向读者负责。
工作的中心则放在“用”上。
图书馆的整个业务环节,应该自始至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只停留在微笑服务上是不够的,应从藏书楼的形态中脱胎出来,逐步向现代化信息化的图书馆方向迈进。
3.2培养读者的情报意识和文献检索利用能力
在当今信息时代,各类文献资料不仅在数量上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类型也日益丰富。
如果不掌握知识宝库的钥匙,就不能全面把握各学科研究领域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一般到图书馆借书的大学生都怀着求知的阅读动机,而高校图书馆的教育形式也比课堂教育更具有主动性,灵活性和选择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创造和开创的能力。
总之图书馆要与时俱进,积极适应知识导航员,信息筛选员,网络管理员等多重角色于一身的趋势,从读者的知识信息需求出发。
创造简便、快速的检索方法和渠道,开设读者检索窗口。
读者进入图书馆公共检索系统,就能检索到本馆的书籍,最新到书等各种信息,察看自己的借阅信息,可以网上续借、预约借阅。
开展网上检索,建立自己的主页,购置了相关数据库,在主页上插入了超级连接。
自建与本校专业相关适应本馆读者的特色数据库。
3.3加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
传统的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遵循的是完备、系统的原则,盲目追求“大而全”“小而全”即使这样,图书馆文献资源的严重不足与读者日益增长的文献需求的矛盾仍然存在,图书馆经费的相对不足也愈来愈突出,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及国家网络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高校图书馆的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已迫在眉睫,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共建、共知、共享”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
所以各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在基本遵循“稳定发展印刷型文献资源,逐步扩大电子资源建设”的馆藏方针的同时,必须考虑同整个大环境的接轨问题。
文献资源建设要做到按需化,也就是在充分考虑这些客观条件的同时,做好自愿采购的前期调查和后期信息反馈工作,充分重视,认真分析读者的意愿和需求,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调整馆藏结构,优化资源体系,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本馆读者的信息需求,尽量做到让读者乘兴而来、满意而归,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3.4高校图书馆要创造优美的阅览环境是之更加人性化
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要有浓厚的人文底蕴和现代精神,要高雅,格调清新,亲切自然,使人赏心悦目,舒适宜人。
“以人为本”的图书馆服务理念要体现在实体空间设计上,读者即使不出门就可找到想要的信息,但还是要到图书馆找寻那份尊重与关怀,以及人与人、人与信息直接交流的自由空间和服务环境。
它的内部环境设施要方便读者利用,尤其是现代化设施布局要合理,技术要先进,跟上时代的潮流,充分体现出馆舍布局的智能化。
建筑内的色彩以及光影的运用,家具的选配要日趋人性化。
使读者满意在图书馆。
4提高馆员素质,塑造人本创新的现代化信息管理
高校图书馆有着丰富的馆藏,它是人类知识宝库,高校图书馆关键在于发展自己具有创新意识的图书馆员是最主要的因素,图书馆最主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本,当前数字化网络化战略资源是人力资本,而人力资本又通过人的知识、技能、经验、和熟练程度来体现,对高校图书馆来说优秀的图书馆员将成为当代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和首要财富,因为馆员是知识的载体,是图书馆信息库的建造维护者,具有创新精神的馆员又恰恰是图书馆内的发展动力。
只有有了优秀馆员才能发扬“以人为本”的精神,服务于社会。
4.1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必备的信息素质
超前的信息观念,敏锐的信息意识。
在信息网络社会中,信息遍布各个角落,图书馆员的信息意识若不强,就不能对信息作出迅速的反应,从而影响信息的传递速度和使用时效。
因此,图书馆员必须具备创新的思维模式,对信息要有敏锐的反应力,能在平时习以为常的事物中发现信息,这种对有用信息的快速发掘和对潜在事物的超前挖掘能力是树立信息观念,强化信息意识,开发信息资源的基础。
高校图书馆员应掌握基本的网络信息知识,了解网络种类,清除本馆网络所使用的软硬件类型,同时掌握包括信息获取、整理、存储、传递、利用等信息技术管理知识在内的一切现代化和信息化知识。
图书馆员应有开发、提供特色服务的能力,在其开发上,可和其他馆合作协调采购,联合建库并举的方法套路,用适合本馆特色的数据建成本馆的各种数据库;或在网上搜集各种信息,形成专题子数据库,提供上网服务并加入文献解释馆藏地址,实现检索/一次文献一条龙服务,极大地方便用户。
4.2高校图书馆员应有的创新能力
高校图书馆要向现代化信息化发展,必须通过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才干的人才来实现,而创新馆员人才的培养必须要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
时代的发展已证明,只有创新和“人本”精神的发扬,社会才能进步,人才才能发展,高校图书馆才能不断地满足读者用户的需求。
高校图书馆未来必然是一个研究型、开放式、电子化、高度文明的现代化图书馆,使其真正成为高校的信息中心,社会教育中心及科研的重要基地。
高校图书馆员要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知识、进行创新服务的素质。
要在旧的管理的模式基础上,不断地在工作中总结经验,更新意识,发挥其工作热情,不断的更新观念,从“人本”的理念创新,从增强适应能力,充分发挥自己职能才干,不断在自己的工作上挖掘潜力。
以自身的优势,给创新素质的培养创造理想环境。
4.3图书馆员应培养终身教育习惯,强化信息意识管理
矛盾的内因才是促进事物发展的关键因素,具备了培养信息素质馆员的外部环境之后,关键还有赖于馆员如何不断地强化自身信息素质,实现自身价值。
资料显示:任何形式的教育所提供的最多知识只占一个人一生所需知识的10%,剩下90%有赖于个人通过终生教育来获取。
而且,唯有终生教育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完善的人。
因此,走出校门处于“知识半衰期”的图书馆员应配合馆一级提供的继续教育,在长期的工作中自觉培养终生教育观念,辨析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显性和隐性障碍,摒弃自艾自怜的消极思想,不断进取,不断更新知识,强化信息意识,也只有当图书馆员将各自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之后,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由此可见,信息网络环境下作为管理知识的载体,承担知识组织和传递重要的图书馆馆员的信息素质决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