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七下第一章复习要点和专题训练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科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科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科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一、科学就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 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一门学科。

二、从观察到实验1、观察: 利用感觉器官或借助于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对象的过程。

2、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3、人们直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 叫做直接观察。

4、借助仪器和工具进行的观察, 叫做间接观察。

5、定性观察与定量观察定性观察: 用语言文字对事物的描述, 不提供数量结果的观察。

定量观察:用具体测量数据对事物的描述, 提供数量结果的观察。

实验仪器1基本实验操作及应注意问题1)固体药品取用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药品: 用药匙取用;块状药品: 用镊子取用。

3)液体药品取用4)少量液体: 用滴管吸取;一定量液体: 用量筒量取;较多量液体: 可用烧杯。

5)加热1.给液体加热时, 可使用试管、烧杯2.给固体加热时, 可使用试管。

3.加热时, 容器外壁不能有水, 底部不能与灯芯接触。

烧得很热的容器, 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或直接放在冷桌上, 以防止骤冷炸裂。

酒精灯的灯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

外焰温度最高, 因此, 一般用外焰部分进行加热。

4.能直接加热的仪器: 试管5.需垫上石棉网加热的仪器: 烧杯6)绝对不能加热的仪器: 量筒7)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酒精及有机物燃烧, 小面积着火, 应迅速用湿抹布盖灭。

若被化学物质灼伤, 应用缓缓流水冲洗。

二、科学测量(1)长度的测量1、测量: 测量是一个比较的过程, 是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2、长度单位:长度国际主单位是米(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公里), 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和纳米(nm),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千米=103米 1米=10分米=102厘米=103毫米=106微米=109纳米。

3、测量工具: 刻度尺(三角尺、直尺、钢卷尺)4、正确使用刻度尺1)会选: 根据测量的长度和不同的精度[精度由尺的最小刻度决定]选用不同的尺, 并不是越准确越好。

最新七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第一章资料

最新七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第一章资料

七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第一章1、精子和卵细胞2、⑴新生命都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

⑵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

⑶精子和卵细胞: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球形、无尾、不能游动。

而精子有尾,能够移动。

精子和卵细胞属于性细胞,其细胞核内都携带着遗传物质。

2、人的生殖系统⑴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前列腺、阴茎等器官组成。

睾丸产生精子,并分泌雄性激素;输精管和前列腺分泌黏液;输精管输送精子;附睾贮存精子⑵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组成。

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提供受精场所;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⑵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⑵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加,受精卵逐渐形成了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

(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

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

)4、胚胎发育―――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80天或约9个月)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当植入子宫后胚胎发育的营养和氧气来自母体。

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第三周)。

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

5、分娩和养育分娩: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做分娩。

分娩过程分为宫颈扩张、胎儿娩出和胎盘娩出三个阶段。

试管婴儿:体外受精,体内子宫发育婴儿:产出的胎儿叫婴儿。

新生婴儿主要靠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还含有抗病物质。

分娩后几秒钟,婴儿就会哭或咳嗽。

这种行为能去除婴儿鼻、口腔和肺部的液体,并促使呼吸系统工作,从而获得氧气。

1、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

除生殖器官外的男女差异称为第二性征。

2、青少年在青春期的最大变化是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

3、月经是女孩的卵巢发育成熟,能产生卵细胞的标志。

遗精是男孩的睾丸发育成熟,能产生精子的标志。

4、衰老的最终结果是死亡,死亡是生命的终止。

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复习

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复习
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复习
第1节 新生命的诞生
尾部 认识性细胞:精子和卵细胞
细胞核
细胞核 细胞质
头部
细胞质
精子很小、有尾,为蝌 卵细胞呈球形,不能游动,
蚪状,能游动。
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 BIJIAO
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复习
男性生殖器官
睾丸—产生精子; 分泌雄性激素 输精管—输送精子 精囊—分泌粘液 前列腺—分泌粘液
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复习
动物还有其他的胚胎发育方式吗?
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复习
蝮蛇
卵胎生----介于卵生
与胎生之间的一种发育 方式。受精卵在母体内 进行发育,但没有胎盘, 胚胎的营养依靠卵中的 卵黄供给,与母体基本 上没有营养联系。
灰星鲨
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复习
动物的胚胎发育方式:
胚胎发育 方式
花盆 甲

光线情况 向阳处
向阳处
温度 2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0℃
水 充足
不充足
A.阳光 B.温度 C.水分 D.空气
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复习
2、芽的结构
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复习
叶原基—发育成幼叶。 幼叶—发育成叶。 芽轴—发育成茎。 芽原基—发育成侧芽。 顶端分生组织— 使芽轴不断伸长, 并产生出新的叶原基和芽原基等。
种子萌发的过程
1.胚芽——发育成茎 和叶 2.胚轴——连接茎和 根 3.胚根——发育成根
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复习
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营养来自于哪里?
萌发过程来自于子叶或胚乳 萌发后来自于光合作用
B 1、以下不是种子萌发的必要的外界条件是 ( )
A、充足的水分 B、充足的阳光

科学七下第一单元代代相传的生命 单元练习复习 专题

科学七下第一单元代代相传的生命 单元练习复习 专题

第一章代代相传的生命班级姓名:1.如图表示人的受精及胚胎发育过程,请根据图回答:(1)A是,C是,它是人体发育的起点;(2)B是,它的主要作用是;(3)D过程的场所在[ ] ;胚胎发育的场所是[ ] ;(4)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排出,该过程称为,胎儿在母体内获得氧和排出二氧化碳通过经母体进行;而新生儿从第一声啼哭开始时通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5)有人说“试管婴儿是指婴儿在试管中诞生”,这种说法不完全对.其实试管婴儿是只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的过程是在中进行的,而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仍然是;(6)同卵双胞胎胚胎形成需要个精子和个卵细胞。

2(1)人的一生大致要经历期,少年期,期,期,期等时期,期是人的第一次快速生长的时期,期是人的第二次快速生长的时期。

(7)生殖器官成熟的标志是男孩出现,女孩出现。

(了解书本P10-P11)青春期的身心健康)3.下图中一是公鸡外形,二是母鸡外形,三是摘除了睾丸的公鸡,四是摘除了卵巢的母鸡.据图回答问题.(提示:鸟类、哺乳类生殖器官的功能,与人基本一样)一二三四(1)从图一和图二可见,公鸡和母鸡的外形有明显的差异。

如公鸡与母鸡相比较,公鸡有鲜艳的鸡冠和尾羽,这是公鸡不同于母鸡的第性征。

(2)图三是公鸡的躯体,但公鸡的鸡冠和尾羽消失了,原因是摘除了,缺少了,因此使不能维持。

(3)图四是母鸡的躯体,原因是摘除了,缺少了,因此使不能维持。

拓展:结扎男性两侧输精管后,(填“能”或“不能”)经产生精子,第二性征(填“改变”或“不改变”)。

4.图为昆虫的发育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说出各个不同阶段的名称:B是;D是;(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发育过程用途中字母和箭头表示为。

养蚕为了获得蚕丝,使蚕丝产量提高,应设法延长图中的期。

(3)蝗虫的发育过程可用图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为。

蝗虫是一种农业害虫,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对农作物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是图中。

5.6.观察种子的结构试验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菜豆种子各结构名称1 ,2 ,4 ,5 。

七年级下科学第一章重点梳理及习题

七年级下科学第一章重点梳理及习题

七年级(下)科学重点梳理及习题第一章代代相传的生命一、新生命的诞生1、精子与卵细胞(1)新生命都就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

(2)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与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

(3)精子与卵细胞:卵细胞就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而精子有尾巴,能够移动。

(4)生殖细胞,其细胞核内都携带着遗传物质。

2、人的生殖系统(1)男性的生殖系统主要由睾丸、输精管、精囊、前列腺、阴茎等器官组成。

其中睾丸就是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2)女性的生殖系统主要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器官组成。

其中卵巢就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能产生卵细胞。

成年女性大约每个月会排出一个成熟卵细胞,子宫就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男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结构功能结构功能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输精管输送精子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阴茎派出精液与尿液的通道阴道精子进入,胎儿产出,月经排出的通道3、受精与妊娠(1)受精: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的场所就是输卵管。

(2)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逐渐形成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

(注意:精子与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

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

)4、胚胎的发育(1)子宫就是胚胎主要的、最终的发育场所。

胚胎发育过程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早期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来自卵细胞质中的卵黄,以后胚胎通过胎盘与脐带从母体吸取营养与氧气,并将代谢废物排入母体血液。

(2)胚胎发育的开端就是受精卵分裂,到60天左右时,器官与系统基本形成,初具人形,成为胎儿。

(3)整个胚胎发育过程需280天左右,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分娩,分娩出来的胎儿叫婴儿。

5、分娩与养育(1)分娩: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做分娩。

分娩过程分为宫颈扩张、胎儿娩出与胎盘娩出三个阶段。

(2)试管婴儿:人工完成受精过程,然后将受精卵形成的早期胚胎植入女性子宫内继续发育。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第一章复习要点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第一章复习要点

一、生命的基本特征1.显微镜的发明和应用:显微镜的种类和用途。

2.细胞学说:细胞学说的提出和意义。

3.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4.细胞的分类: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5.生物的分类:按细胞结构的分类原则,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按营养方式的分类原则,分为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

6.生命的自动调节:机体对内外环境的自动调节,包括内稳状态和外稳状态。

二、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比较:细胞壁、叶绿体和中心体是植物细胞的特征;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在两种细胞中都存在。

3.细胞的分裂: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者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三、组成生物体的细胞和组织1.组织的定义和分类:细胞的组合成为组织,包括植物组织和动物组织。

2.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组织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如植物的表皮组织、维管束组织和根组织等。

四、复制传递生命基因的方式1.染色体和基因的关系: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基因是决定性状的遗传单位。

2.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对基因的传递方式:有丝分裂是细胞复制和分裂,基因通过复制和分离的方式传递给下一代;无丝分裂是单细胞生物的繁殖方式,通过细胞内部结构的变化进行传递。

3.生殖细胞的特点:生殖细胞是只有一半染色体数目的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方式形成。

1.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

2.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过程和原理,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六、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1.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维持了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

2.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和原因:物种灭绝的原因和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

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控制非法捕捞和砍伐等破坏行为。

七年级科学下第一章复习

七年级科学下第一章复习

感觉世界1、人的五大感觉器官:耳朵,鼻子,皮肤,舌头,眼睛,皮肤有触觉感受器,痛觉感受器,冷热觉感受器,对冷热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手背,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对人体最有保护意义的是痛觉。

2、大脑神经中枢的适应:闻带鱼的味道不同动物的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警犬和绵羊年幼的动物比年长的动物嗅觉灵敏;动物对不同物质的气味的敏感程度不同3、苦:舌根甜:舌尖酸:舌侧中部咸:舌侧前部声音的发生和传播1、声音产生的条件:声源的振动,声波的形式传播:应用-超声波粉碎内脏结石,科学家用声波探测海水深度2、回声:回声对测量障碍物所处距离的应用。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要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传播速度:固体>液体>气体,温度越高传播速度越大,在15°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耳和听觉1、听小骨功能:将声音放大;耳蜗功能:有液体和听觉感受器;耳廓功能:收集声波;鼓膜功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咽鼓管:连通鼓室和咽喉,能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半规管和前庭有位觉感受器,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晕车。

2、耳朵功能:保持身体平衡;听觉3、音调:声音的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20Hz—20000Hz,大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蝙蝠发出超声波,雷达利用的是无线电波响度:声源的振动幅度和与声源的远近有关,声音响度大小单位:分贝音色:用于辨别声音4、噪声污染减少噪声的方法:1、在人耳处减弱;2、传播途径中减弱;3、在声源处减弱光和颜色1、什么是光源:太阳,路灯,蜡烛,月亮,流星,电影屏幕,萤火虫,电视机屏幕2、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排队,射击,小孔成像(树荫下的小光斑),日食月食,凿壁偷光,一页障目,人的影子。

3、小孔成像相关知识:原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条件:小孔足够小,形状与洞的形状无关倒立,可放大可缩小实像(有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可用光屏承接)4、光的传播速度:真空中传播最快,空气第二,液体第三,固体最慢,在同一种物质中传播速度不变。

科学七年级下第一章提纲【原创

科学七年级下第一章提纲【原创

1.2①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②声波:声音是以波的形式通过介质将声源的振动向外传播的③声音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V固大于V液大于V气(340m/s)在气体中声音的速度,随温度每升高一摄氏度,速度增加0.6米/秒④回声: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造成的回声与原声的间隔大于0.1秒才能分辨出来。

1.3 ①耳的结构: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听小骨、鼓室、咽鼓管;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半规管,前庭和半规管是感受头部平衡作用的位觉器官②乐音特征:1.音调:感觉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响度:感觉声音的强弱(响度与振幅大小和声源远近有关)。

3.音色:能感觉声音的品质。

(音色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方式有关)频率:物体在一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单位:赫兹)分贝:计量声音大小的单位,符号为dB③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0赫兹超声波:频率大于20000赫兹的声波次声波:频率小于20赫兹的声波④噪音:声源的无规则振动,令人感到烦躁不安⑤控制噪声污染的有效措施:(1)控源(2)截流(3)掩耳⑥我国政府规定工厂、工地的噪声应不超过85~90分贝;白天不超过50分贝,夜间不能超过40分贝1.4 ①光源: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光源②光在同一种均匀(密度相等)的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如:小孔成像、影子等③光线:我们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④在真空中光的速度:3x108m/s光年:是一个长度单位,表示光在一年里传播的距离(大约S=ct=9.46x1012km。

光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V气>V液>V固⑤光的色散:太阳光射到三棱镜上,从另一侧可以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⑥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单色光;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叫复色光⑦物体的颜色: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它能透过色光的颜色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跟它被反射的色光的颜色相同,它徐寿跟物体颜色不同的色光。

科学七年级下第一章知识要点汇总

科学七年级下第一章知识要点汇总

科学七年级下第一章知识要点汇总1.皮肤的感觉功能:冷觉(冷觉感受器)、热觉[热觉感受器,(手背最敏感)]、触觉[触觉感受器,(指尖最敏感)]、痛觉(痛觉感受器)。

手术麻醉时有触觉而无痛觉,说明触觉感受器与痛觉感受器是分开的。

,2.皮肤感觉的形成:低温、高温、触压、损伤等刺激→冷觉、热觉、触觉、痛觉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形成感觉)。

3.嗅觉的形成:气味→鼻腔→嗅觉感受器(嗅觉神经末梢、嗅细胞)→嗅神经→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形成嗅觉)。

4.味觉的形成:食物→味觉感受器(味觉神经末梢、味细胞、味蕾)→味神经→大脑皮层的味觉中枢(形成味觉)。

5.听觉的形成: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动)→听小骨(放大)→耳蜗(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鼓膜、听小骨受损引起传导性耳聋,耳蜗(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受损引起神经性耳聋。

6.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的光线→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7.“时间长了,腥臭味或香味就闻不出了。

”这是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疲劳的缘故,表现了嗅觉的适应性。

8.四大基本味道:酸(舌两侧靠中间最敏感)、甜(舌尖最敏感)、苦(舌根最敏感)、咸(舌两侧靠前最敏感)。

麻、辣、涩等味觉,是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

9.闻着柠檬的同时吃着苹果,会产生苹果和柠檬混合的味道。

说明嗅觉与味觉是相互影响的。

10.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物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能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

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即回声。

(可用于测距离)11.声音在不同的介质和温度下,传播的速度不同。

同一温度下,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在固体中传播最快。

在同一物质中,温度越高,声音传播越快。

15℃时,空气中声速是340米/秒。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复习提纲及测试题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复习提纲及测试题

浙教版科学七下第一章知识要点1、人的感受器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触觉、冷觉和热觉,其中冷觉和热觉又可统称为温度觉或冷热觉。

2、人的感觉器官有:眼、耳朵、鼻、舌、皮肤等。

3、对热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手背,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

4、气味通过鼻腔,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嗅觉神经将信息传到大脑,形成嗅觉。

5、舌头表面的每个味蕾上都有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

当食物进入口腔,其中一些物质溶于唾液中,刺激味觉细胞,再通过味觉神经传到大脑形成味觉。

干扰)。

8、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9、声音发生的条件: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需要介质;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

10、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1、在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

12、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

13、耳的结构:P10 图1-1814、听觉产生过程:耳廓→外耳道→鼓膜→鼓室内的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

15、遇到巨大的响声时,迅速张嘴,捂紧双耳是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避免鼓膜被震破。

16、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

17、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Hz)。

18、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19、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65赫兹到1100赫兹之间;听觉频率大约在10赫兹到20000赫兹之间。

20、高于20000赫兹的声音叫做超声,低于20赫兹的声音叫做次声。

21、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叫做超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22、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其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跟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23、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的方法能影响音色。

24、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如太阳、燃烧着的蜡烛、开着的电视的屏幕、萤火虫等。

25、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6、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真空中传播最快达到3×108米/秒27、日食、月食、影子的形成、步枪瞄准、列队排整齐等都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

七年级科学(下)第一章知识点

七年级科学(下)第一章知识点

七年级科学(下)第一章知识点一.感觉部分1.人的基本感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的基本感觉器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皮肤的感觉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体皮肤中,能感觉高于皮肤温度的感受器是___________,对这一感觉最敏感的部位是________;能感觉接触和受压等机械刺激的感受器是__________,对这一感觉最敏感的部位是;同时皮肤还有______感受器和_____感受器。

5.嗅觉的形成:气味进入______,刺激________,_________将信息传到大脑的嗅觉中枢,形成嗅觉。

6.嗅觉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舌的表面布满许多小凸点,内藏味蕾,味蕾内有许多__________,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尤其对_______物质的刺激特别敏感。

8.味觉的形成:当食物进入口腔内,食物中的一些化学物质便溶于_______中,刺激_______,使其产生信息,再通过神经传到脑部,经过脑部分析,形成味觉。

9.舌根:_____味;舌尖:____味;舌两侧的中间部:____味;舌两侧的前部:____味,(麻、辣、涩等味觉,是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

10.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产生的,物体的_____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11.______、_____、_____都可以通过振动产生声音。

12.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声音不能在_____中传播。

13.声音也是以_____的形式通过介质将声源的振动向外传播,这个波叫声波。

14.声波的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一章复习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一章复习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一章复习复习目标:1、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情况,认识到淡水资源的珍贵和世界面临着淡水危机。

2、了解水的密度是水的重要的物理性质之一,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3、知道水是溶解的溶剂,了解各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基本情况,初步了解其他常见的溶剂。

4、知道水的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1个水分子由1个氧原子和2悠扬以原子构成。

5、初步学会记录、处理和分析数据,运用比较的方法来进行科学探究。

6、了解我国和本地区水资源的情况和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培养和树立节约用水的观念和防止水污染的责任感。

课堂教与学互动设计:一、水的分布和循环1、水的分类能被人类利用的淡水只占0.3%(2)多水体是相互联系的-------水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2、水的循环(1)地球上的水循环: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之间的互相转换。

(2)最重要的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循环。

二、水的三态变化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物质熔化时要吸收热量。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物质凝固时要放出热量。

3.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物质汽化时要吸收热量。

4.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物质液化时要放出热量。

5.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物质升华时要吸收热量。

6.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物质凝华时要放出热量。

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冰的熔点为00C,水的凝固点也为00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0C。

汽化的方法有两种,蒸发和沸腾,它们的共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收热量;不同点:蒸发在任何温度下才能进行,而沸腾要在特定温度(沸点)下进行;蒸发只在溶液表面进行,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在标准大气压下不的沸点为1000C,沸点与气压有关,当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低于1000C(如高山上),当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高于1000C(如高压锅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第一节感觉世界1.人的感觉。

(1)人体具有多种感觉器官,可以感受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

如温度、气味、颜色、声音,等等。

(2)人的感觉器官包括:眼、耳、舌、鼻及皮肤等。

人类具有不同的感觉器官,所以可以感受外界环境的不同刺激,并产生不同的感觉。

各种生物也有自己的感觉器官,这对于生物的生存、繁衍具有重要的作用。

(3)生物的感觉器官能够感受不同刺激的原因在于:感觉器官中有不同的感激的原因在于:感觉器官中有不同的感受器。

2.皮肤的感觉功能。

(1)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它具有冷觉、热觉、触觉、痛觉等多种感觉功能。

(2)冷、热觉:感觉环境温度的变化。

(3)触觉:感觉外界物体与人体的触碰以及强弱程度。

(4)痛觉:是触觉的过强反应,痛觉能感受对身体损伤性的刺激,它对人的健康生活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

3.嗅觉的形成过程。

环境中物质的气味刺激鼻腔中的嗅神经末梢(嗅觉感受器),嗅神经将物质的气味刺激传到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从而形成嗅觉。

嗅觉特点:嗅疲劳;嗅适应;嗅觉敏感度因年龄、动物种类和气味种类等的不同而不同。

4.舌和味觉。

(1)舌具有味觉功能,可以感知酸、甜、苦、咸等各种味道。

舌感觉的过程是:舌乳头一味蕾一味觉细胞。

(2)舌的不同部位对酸、甜、苦、咸等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不同:对苦味最敏感的区域是舌根,甜味是舌尖,酸味在舌两侧的中间部位,咸味则在舌两侧的前部。

(3)味觉感受器对液态物质的刺激特别敏感;麻、辣、涩等味觉是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味觉、嗅觉等各种感觉密切相关。

第二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因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

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

传播形式:声波。

传播速度: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传播介质有关。

温度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快;声音在固态物质中传播得最快,液态其次,气态最慢。

在空气中(150C),传播速度为340m/s。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传播实质:把声源的振动传播出去。

遇到障碍物,声波将发生反射,形成回声。

1.耳的结构和功能。

2.听觉的基本知识。

(1)听觉的形成:声波通过耳廓一外耳道一鼓膜一听小骨一耳蜗一听神经一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听觉的减弱与丧失:人的听觉与人的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听觉能力越弱,直到丧失。

鼓膜、听小骨受到损伤或发生障碍会造成传导性耳聋;耳蜗、听觉中枢和与听觉有关的神经损伤会造成神经性耳聋。

(3)人的听觉:人类的听觉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可以听到频率在20赫到20 000赫之间的声音。

据此,人们将低于20赫的声音称为次声,超过20 000赫的声音称为超声波。

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其单位为赫兹。

不同的动物,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不同。

3.声音的三个特性。

音调:我们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人们主观上感觉到的声音强弱叫响度。

距离声源越近,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声音的响度用分贝来表示,分贝是声音大小的单位。

音色:曾叫音品,是人们对声音质的感觉。

音色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以及发声的方法等有关。

4.噪声。

狭义上讲凡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所发出的声音,均属于噪声;从声波对人的干扰讲,凡是环境中不需要的声音都可判定为噪声。

预防噪声: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耳朵处减弱。

第四节光和颜色1.光源:正在发光的物体。

2.光传播的特点。

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固体、液体、气体)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传播速度:在真空中最快,空气中次之,水中最慢;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10’千米/秒。

3.光的色散。

白光是复色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单色光组成。

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

(其他色光被吸收)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

(其他色光被吸收)白色物体可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物体则能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4.光线。

在科学上,人们往往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路线与方向,称为光线,其中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第五节光的反射和折射1.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均匀的物质射向另一种均匀的物质时,光会在两种物质的分界面上发生传播方向的改变,从而又返回到原先的物质中的现象。

(2)特点——光的反射定律。

光反射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分类:根据反射面的情况不同,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漫反射使我们从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物体。

光在反射时光路可逆。

(4)应用——平面镜成像规律:像和物等大,像和物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生活中的应用:一是成像,二是改变光路。

2.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透明介质射向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特点——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物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于入射角。

当光从其他透明物质斜射人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当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或减小。

第六节眼和视觉1.凸透镜和凹透镜。

2.焦点和焦距。

(1)主光轴: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连线。

(2)光心:位于透镜的中心,光通过它时传播方向不变。

(3)焦点: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汇聚在一点,这个点叫焦点(F)。

凸透镜有2个焦点。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5)每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

Array 3.凸透镜成像规律。

4.眼的结构和功能。

球5.视觉的形成。

光线通过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视网膜上成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光的刺激产生兴奋,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6.人类的视觉限制。

(1)近视: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远,或晶状体曲度过大,远处物体的光线经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前,需佩戴凹透镜矫正。

(2)远视:远处物体的光线经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后,需佩戴凸透镜矫正。

(3)色盲:人类不能辨别颜色的现象,它是由先天遗传决定的。

根据不能辨别的颜色种类,色盲可以分为红色盲、红绿色盲、黄蓝色盲和全色盲。

(4)保护眼睛:近视大多数是因为长期用眼不科学造成的。

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的发育期,应该养成正确的用眼习惯。

第七节信息的获取和利用1.信息的含义与重要性。

信息反映的是事物的状态、特性和变化,人类总是根据所获得的信息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及行为方式。

2.信息获取、利用的途径与技术。

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储存等都有许多办法。

通过人类的感觉器官可以直接获得信息,借助各种工具可以获得更加准确、全面的间接信息。

用于获取、传递、处理和利用信息的技术称为信息技术。

3.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电磁波。

电磁波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y 射线等,除了在信息传播中广泛应用外,还有许多其他用途。

光也是电磁波中的一员。

第一章知识能力训练1、耳的结构中,能使接收到的声波转化为振动的是 ( )A.耳廓 B.鼓膜 C.听小骨 D.耳蜗2、遇到巨大声响迅速张口的意义是………………………………( ) A.使咽鼓管口闭合,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B.使咽鼓管口张开,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C.使外耳道内气压迅速下降D.使鼓室内气压下降3、在足够长的装满煤油的铁管一端敲击一次,在此铁管另一端听到响声次数是………………………………………………………( )A.1次 B.2次 C.3次 D.4次4、呼吸道感染时,还可能发生中耳炎,这是由于病菌可以通过…( ) A.鼓膜进入中耳 B.半规管进入中耳C.前庭进入中耳 D.咽鼓管进入中耳5、某人失聪(没有听觉能力)后,经检查,医生认为耳的结构没有受损伤,那么可能发病的部位是( )A.听神经和听觉中枢 B鼓膜 C.中耳 D.内耳6、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光在同一种物质里传播的路线是直的B、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它的传播方向一定会改变D.光射到任何表面上都会发生反射,从而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7、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快些从一木梳上划过,再让它从同一木梳上慢一点划过,则两次所发出的声音主要是 (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前三者都不同8、有经验的工人鉴别瓷瓶的好坏,只需轻轻用手指一弹,听声音即可判断,他的根据是声音的( ).A.音调和音色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都不相同9、离声源的距离变远,人听到声音的 ( )(A)响度变小,音调变低 (B)响度不变,音调变低(C)响度变小,音调不变 (D)响度不变,音调不变10、要使胡琴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高,应采取的方法是()A.拉紧弦线 B.放松弦线C. 增加发声部分弦的长度 D.用一根粗弦代替原来的弦11、1964年,美国空军F104喷气式飞机做超音速飞行实验时,一个农场的10000只鸡中有6000只在飞机的轰鸣声中突然死亡。

造成这种危害的原因是 ( )A.飞机发出的超声波 B.飞机发出的次声波C.飞机发出的强烈的噪声 D.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废气12、在有些地方可以看到如右图的标志,它表示的意思是 ( )A.禁止鸣笛,保持安静 B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C.此地有乐队出租 D.禁止停车13、阅读下列表格:根据上表,你能从表中获得哪些信息(尽可能多):(1);(2)。

14、某一天发生了日偏食。

我们在大树下的地面上看到的阳光透过树叶间隙照在地上的光斑,其形状呈…………………………()A、圆形B、树叶形状C、月牙形D、各种不同形状15、某同学用焦距为15厘米的凸透镜来看清邮票上的画,则邮票与凸透镜的距离应该是……………………………………………( )A.大于15厘米 B.大于30厘米 C.小于15厘米 D.在15~30厘米之间16、如下图所示,将竹筷斜插在盛水的碗中,们看到的竹筷的形状是…………( )17、如右下图,一塑料薄膜棚顶下堆放着一堆干草,夏天的雨后,阳光穿过薄膜上的积水照射在干草上。

对于下列讨论,正确的说法是…………………( )A.薄膜上的积水形成一个大的平凸透镜,如果其焦点恰好在干草处,则干草可能燃烧B.透镜都是固体物质组成的,液体不能起凸透镜作用C.起凸透镜作用的应是塑料薄膜D.水和塑料薄膜共同起凸透镜作用18、物体在凸透镜前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条件是( ).A.物距大于两倍的焦距 B.物距等于1倍焦距c.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 D.像距大于两倍焦距.19、放映幻灯时,在银幕上得到的像是幻灯片上的景物的( ).A.正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放大的虚像20、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10cmB、12cmC、20cmD、以上都不对21、如下图所示是平面镜成像图,其中正确的是( ).2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的眼睛是一个光源 B.光在同一媒质里沿直线传播 C.阳光从房顶瓦缝射人,形成一狭窄笔直的亮光叫光线D.射击瞄准运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23、一束光自左边跟水平放置的平面镜成500角射人,现将平面镜顺时针方向转100角,则反射光线转动( ).A.100 B.200 C.300 D.40024、如果一个物体对光线发生镜面反射,则( ).A.一定能够看到该物体 B.一定不能看到该物体.c.可能看到该物体 D.以上说法都不对25、白天在教室里上课,我们看到室内光线充足明亮,但下课后在远处观看教室的窗户总是黑洞洞的,这是因为( ).A.窗户玻璃的透明度较差的缘故 B.窗户玻璃把入射光线反射出去的缘故C.室内外的人对光的感受能力存在差异D.进入室内的光线经多次反射后很少从窗口射出26、光线从玻璃斜到空气中,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相互垂直,关于入射角和折射角,下列几组中可能正确的是( ).A.300.600 B.600.300 C.300.300 D.600.600 27、某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缩小的像,然后他把燃烧的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这时光屏上 ( )(A)成倒立缩小的像 (B)成倒立放大的像 (c)成正立放大的像(D)不能成像28、汽车驾驶室旁装的一块观后镜,它是 ( )(A)凸透镜,可以使成像清晰 (B)凹透镜,可以使成像清晰(c)凸面镜,可以增大观察范围 (D)凹面镜,可以增大观察范围29、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在同一种物质里沿直线传播的知识来解释的是( )(A)阳光里树荫下有一些圆圆的光斑 (B)河水看起来比实际浅(c)小孔成像 (D)阳光斜射到不透明的物质上形成影子30、放映幻灯时,想在屏幕上出现“F”画面,则幻灯片的插法应该选取( )31、太阳、月亮、萤火虫,其中属于光源的是( ).A.太阳、月亮、萤火虫 B.只有太阳 C.太阳和萤火虫 D.只有太阳和月亮32、雨后天晴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A.迎着月光走,地上发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B.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暗处是水C.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D: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暗处是水33、让太阳光穿过一条狭缝,射到三棱镜上,从三棱镜另一侧的白纸上能看到一条七彩的光带,其原因是 ( )A、光的反射B、光的折射C、光的色散D、光的衍射34、一人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以lm/s垂直镜面的速度离开镜面,若以此人在平面镜中的像为参照物,则人的速度大小( ).A.2m/s B.1m/s C.0.5m/s D.无法确定35、戴蓝色眼镜看白纸,白纸变成蓝色,这是因为( ).A.白纸反射来的光通过眼镜,被眼镜染上了蓝色 B.白纸只能反射蓝色光C.眼镜挡住了白纸反射中的蓝色 D.眼镜只能透过白纸反射光中的蓝色36、凸透镜能成实像,若用硬纸板遮住一半透镜,则………………( )A.屏上不能成像 B.能成像,像是原来的1/2C.屏上仍成原来的像,但像比原来的暗D.要将屏向前或向后移动到恰当位置,才能成清晰的像37、从平面镜里观察到某标牌号的像为“011—810”,则标牌号是……( )A.110一018 B.8lO—Oll C.018一l10 D.011—81038、一条反射光线跟平面镜的夹角是1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