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事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创建与初步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建立起一个公营新闻事业网,包括以《人民日报》为中心、以党报为主体的公营报刊网,以新华通讯社为主体的国家通讯网和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中心的国营人民广播电台网。

一、公营报刊网

1948年《人民日报》就已正式出版。1949年8月《人民日报》改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后,迅即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报纸,并向国外发行。各大行政区、省、直辖市党委的机关报也先后建立。形成了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党报宣传网,构成了我国人民新闻事业的主干。

此外,还有一些重要的报纸相继出版,如《工人日报》(中华总工会机关报)、《光明日报》(中国民主同盟机关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机关报)、《大公报》、《文汇报》等。《健康报》、《解放军报》分别由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铁道部主持出版。此外,还出版了数十种少数民族报纸和军队报纸。二、通讯社网

在新闻通讯事业建设方面,党和国家对新华通讯社进行了一系列调整,迅速地将新华社组建为国家通讯社。根据中央的部署,新华社在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六个大行政区建立六个总分社,在各省会城市建立分社,对一些需要设立相当于支社机构的城市,则派驻记者组或记者。经过一个为时不长的业务建设过程,新华社集国内报道、对外报道、国际新闻报道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并主办了一系列报刊。

同时,新华社的摄影报道工作也日益加强;通讯技术手段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同塔斯社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通讯社的合作也有较大的发展,并同路透社等资本主义国家的通讯社开始建立合作关系。

为了便于向海外华人、华侨介绍新中国,以对外宣传为主要任务的中国新闻社于1952年9月14日,在北京成立,10月1日开始发稿。

中国新闻社

简称“中新社,”1952年9月14日在北京成立,10月1日开始发稿。该社由国内一批热心新闻事业的知名人士发起组织,由金仲华任社长。属非官方通讯社。

中新社最初是新华社的华侨广播组,1957年3月16日,脱离新华社,成为单独的一家通讯社。

该社以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华人为对象,在宣传上根据华侨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方针和政策,报道祖国政治、经济、文教、卫生等建设成就和闽粤要闻、侨乡情况,以促进爱国华侨的大团结。

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中新社已建立起覆盖全球华文媒体的新闻供稿体系,初步建成可为全球华人提供多元服务的新闻、文化机构。作为一家国家级通讯社,中新社已和海内外近三百家新闻传媒和网络媒体建立了长期的供稿关系,为他们提供多元化服务。

三、广播电台网

①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中心,初步形成全国广播宣传网

党和人民政府为了迅速发展人民广播事业,一方面积极发展全国性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方面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各地区建立了一批地方广播电台。一个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中心、自上而下的广播宣传网初步形成。

②建立和发展广播收音网

1950年4月22日,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发布《关于建立广播收音网的决定》。收音网的建立对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有着重要作用,而且使人民广播事业具备了一定的群众基础和有利的发展条件。

③完成了对私营广播电台的改造工作

从1950年至1951年开始对私营台进行改造工作,到1953底私营台经公私合营方式收归国有,顺利地完成对私营台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

④开办少数民族语言广播节目

1950年4月起,先后开办了藏语、蒙古语等多种民族语言广播节目。着重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之间团结奋斗搞好生产建设的情况。

⑤正式开办国外广播

1950年4月中央台成立了国际广播编辑部,对国外广播的呼号是“北京广播电台”,为以后国际广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另外,根据中国的国情,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与支持下,有线广播收音网也在全国各地、主要是农村地区普遍建立。“九台式”是建国初期有线广播建设的主要模式。

四、新闻总署

成立于1949年,是领导与管理全国各类新闻媒介与新中国新闻工作的行政机构。胡乔木为署长,范长江、萨空了为副署长。

新闻总署成立后作了很多重要工作,主要有:(1)制定与颁布了有关新闻事业管理的法律规范性文件,并对对这些法规加以贯彻、落实,促进了新民主主义新闻法制建设;(2)加强和改进报纸经营管理工作。指导新闻业务工作的改革,推出报纸“企业化经营”与“邮发合一”的新办法;(3)对不同新闻工具之间和不同报纸之间的分工进行统一协调,主持全国各类报纸的社会分工事宜;(4)协助进行私营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改造;(5)召开全国新闻工作会议。

随着对私营新闻机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新闻行政管理机构逐渐弱化,1952年,新闻总署被撤销。

五、经营“企业化”

是我国建国初期在报纸经营方面采取的一项积极措施。就是要求全国报纸特别是公营报纸,转变长期供给制思想,把报纸作为生产企业来经营,逐步实行经济核算制,精简机构,厉行节约,逐步改变依靠政府定期定额补贴状况,达到经费全部或大部分自给。

六、“邮发合一”

我国从建国初期到80年代实行的一项报刊发行制度。在这种发行制度下,报纸的生产(编印)和流通(发行)是截然分开的,把送信与送报捆在一起,把多家报纸捆在一起,把报纸的征订、运发和投递捆在一起,把批发和零售捆在一起,这种“一分开、四捆起”就是“邮发合一”的发行模式。这种模式拓宽了报纸发行的深度和广度,利用现有资源,减少了浪费和混乱。然而,随着历史的前进,社会条件的不断变化,“邮发合一”逐渐不能适应新的环境,我国的报刊发行模式逐渐演变为“邮发”与自办发行相结合的格局。

第二节社会主义新闻工作与新闻业务的探索与改进

一、1950年4月中共中央发出《中共中央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决定》,同年5月新闻总署发布《新闻总署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定》。这两个决定对新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新闻体制方面,实行采编合一制与总编负责制。

2、成立广泛的通讯员网与群众性的读报小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