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第四节就业与失业
二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教学大纲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培训大纲基础知识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向第二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第三节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第四节就业与失业第二章劳动法第一节劳动法的体系第二节劳动法律关系第三章现代企业管理第一节企业战略管理第二节企业计划与决策第三节市场营销第四章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第一节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分析第二节工作团队的心理与行为第三节领导行为及其理论第四节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心理测量技术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第一节企业组织结构设计与变革第一单元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第二单元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第二节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程序第三节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预测第一单元人力资源的需求预测的基本程序第二单元人力资源的需求预测的技术路线和方法第三单元企业人力资源的总量预测第四单元企业人力资源的结构预测第四节企业人力资源供给预测与供求平衡第一单元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分析第二单元企业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平衡第二章人员招聘与配置第一节员工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构建第二节面试的组织与实施第一单元面试的基本程序第二单元结构化面试的组织与实施第三单元群体决策法的组织与实施第三节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组织与实施第一单元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操作流程第二单元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题目设计第三章培训与开发第一节企业员工培训规划与课程设计第一单元员工培训规划的制定第二单元教学计划的制定第三单元培训课程的设计第四单元企业培训资源的开发第五单元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设计第二节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评估第一单元培训评估系统的设计第二单元培训评估标准的确立第三单元培训效果评估的方法第四单元撰写培训效果评估报告第四章绩效管理第一节绩效考评的方法与应用第一单元绩效考评的方法第二单元绩效考评方法的应用第二节绩效考评指标和标准体系设计第一单元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设计第二单元绩效考评标准的设计第三节关键绩效指标的设定与应用第四节360度考评方法第五章薪酬管理第一节薪酬调查第一单元薪酬管市场调查第二单元员工薪酬满意度调查第二节工作岗位分类第三节企业工资制度设计与调整第一单元企业工资制度设计第二单元宽带式工资结构设计第三单元企业工资制度调整第四节企业员工薪酬计划的制定第五节企业补充保险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第一节劳动者派遣管理第二节工资集体协商第三节劳动安全卫生管理第四节企业劳动争议处理。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基础知识必考知识点总结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基础知识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劳动经济学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 1、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个最为基本的事实是通过各种消费资料以满足自身的需要。
2、构成消费对象的消费资料不仅仅是有形的物资资料,而且还包括无形的非“物质”资料。
3、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
4、在市场经济,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5、生产力是有限的,这也正是资源(包括劳动资源)闲置的根本原因之一。
6、现代劳动经济学产生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与成本的存在,其研究对象正是这种客观存在所决定的。
二、效用最大化 7、在现代市场经济,市场动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
8、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都有着自己的目标,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
9、在现代市场经济,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
10、效用最大化行为的观点,通常作为经济分析的基本假设。
三、劳动力市场 11、在劳动力市场上,居民户是劳动力的供给方,企业是劳动力的需求方。
12、通过居民户与企业双方的无数次选择,按照一定的工资率(从供给的角度看,是要素服务收入;从需求的角度看,是要素使用成本)将劳动力配置于某种产品和服务的生产的职业岗位上。
13、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供求的运动,同时决定一个经济社会的就业规模和获得的工资量。
14、从生产要素投入的视角观察,劳动力市场供求运动调节着劳动资源的配置。
15、从收入的视角观察,劳动力市场的供求运动决定着工资。
16、就业量与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
17、劳动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认识劳动力市场的种种复杂现象,理解并揭示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以及工资和就业决定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原理。
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8、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
19、实证研究方法: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人力资源基础知识资料.doc
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目录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二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第三节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第四节就业与失业第二章劳动法第一节劳动法的体系笫二节劳动法律关系第三章现代企业管理第一节企业战略管理第二节企业计划于决策笫三节市场营销第四章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第一节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分析第二节工作团队的心理与行为第三节领导行为及其理论笫四节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心理测量技术第五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一节人力资源的基本理论第二节人力资源开发第三节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1、什么是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的有限性称为资源的稀缺性,或者更为准确地说,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耍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此种力量定义为资源的稀缺性。
2、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如下属性:其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
一定时期,社会可支恥的劳动资源无论其绝对虽冇多大,但总是一定既定的虽。
任何一个既定的量为无限性相比,总是不足的,即具有稀缺性。
•其二,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乂具有绝对的属性。
社会和个人的需要和愿望不断增长、变化,已有的需要和愿望得到了满足,乂会产牛新的需要。
因此,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存在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从而使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普遍和绝对的属性。
其三,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劳动资源只能以一定的规模加以利用。
消费资料的形成是劳动的结果,是消费各种资源的产物。
若消费各种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是无限的,那么,消费资料也就是无限的。
而支付能力是生产出来的,是生产的结果,生产力等于支付能力。
一定社会发展阶段所能够拥有的劳动量就是消费的支付能力。
由于消费各种资源以生产或形成经济物品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即牛产力是有限的,这也正是资源(包括劳动资源)闲置的根本原因之一。
就业与失业PPT课件
➢对刚性工资存在原因的解释:
➢隐含合同理论: 从市场不存在工会的假定下解 释工资刚性。工人和企业间存在着一份非书面 的、心照不宣的或隐含合同,这种隐含合同要 求企业和工人遵循工资削减政策优于辞退政策。 在萧条时期,年轻和没有经验的工人首先被企 业解雇。雇主优先保证有资历和有经验工人的 稳定收入。
➢对刚性工资存在原因的解释(续)
✓ “萨伊定律”是西方传统就业理论的基石。他提 出一个根本命题:供给会自行创造需求。从中又引 发另一个结论,通过利息率的自行调整一切储蓄必 然全部转化为投资。在这两个前提下,就可推论出: 通常情况下,依照价格机制的自发调节,商品市场 和生产要素市场会趋于供求均衡,趋于充分就业; 供求关系对均衡的偏离是暂时的,进而暂时的失业 也是无关紧要的,因为它可以自动恢复到均衡状态; 政府不应干预经济,即使政府要干预经济,也仅限 于“鼓励生产”
工作搜寻模型关于失业的含义
➢工作搜寻在本质上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即工 人在劳动力市场上流动以改善他们的状况。
➢解释了在劳动力市场中个人搜寻工作所需时间 的不一致性和一些劳动力群体的失业率高于另 一些群体的原因。
➢表明任何减少失业成本的因素(如失业补偿金) 都会增加工作搜寻时间和失业期限。
➢对经济周期中失业的反周期运动提供了解释。 随着经济周期上升或下降,工资频率分布曲线 f(w)将向右或向左移动。失业人数或失业的持 续时间都将变化。减少或增加。
➢第二,不同国家的工 资曲线十分相似。
➢第三,工资曲线与标 准的供求分析得出的 结论不同
二、就业的理论综述
一、西方传统就业理论 二、近代就业理论 三、现代就业理论 四、劳动经济学关于就业的前沿理论
西方传统就业理论
➢ 就业自动均衡理论 ➢ 均衡工资就业理论 ➢ 就业周期波动理论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笔记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劳动经常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如下属性:其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
其二,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
普遍的属性。
其三,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二、效用最大化。
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都有着自己的目标,并以明智的方式追求这一目标。
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
利润定义为企业生产经营的总收入减去总费用的差额部分,利润最大化的含义就是:如果上述的差额是正值,则越大越好;如果是负值,则越小越好.三、劳动力市场收入循环模型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一)实证研究方法1、实证研究方法的特点: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有两个特点:其一,实证研究方法的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其二,实证研究方法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2、实证研究方法的步骤P4(二)规范研究方法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其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特点:1、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2、规范研究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目的主要在于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
其主要障碍:(1)信息障碍(2)体制障碍(3)市场缺陷实证研究方法排斥价值判断,规范研究方法却以价值判断为基础.在劳动经济学的研究中要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运用。
第二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一)劳动力和劳动力参与率的概念劳动力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即社会劳动力劳动力参与率:总人口劳参率=劳动力/总人口*100%年龄别(性别)劳参加率=某年龄(性别)劳动力/该年龄(性别)人口*100%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课本
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P3 两种管理思路
㈠实证研究方法
重点: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特点:①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 逻辑②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 主要步骤:确定研究对象,设定假定条件,提出理论假说,验证。
㈡规范研究方法
规范研究方法特点:①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其 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②往往成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服务的工 具,实现互惠交换。 互惠交换障碍:①信息障碍 ②体制障碍③市场缺陷
第二节 劳动力供给和需求
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 P5
(一)劳动力和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力:在一定年龄内,具有劳动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 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即社会劳动力。 劳动者参与率: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口的比率 。 (人口参与社会
劳动程度的指标,分析劳动力供给变动的工具) 总人口劳参率 = 劳动力/总人口*100%
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1.
△D △w
需求无弹性 需求有无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性
Ed = 0 Ed -∞
2.
Ed =
D
w
3.
4. 5.
单位需求弹性
需求富有弹性 需求缺乏弹性
Ed = 1
Ed > 1 Ed < 1
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P7 ㈠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㈡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劳动法律事件
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象: 破产、战争、伤残等
第三章
第一节
现代企业管理
企业战略管理
第二节 企业计划与决策
就业与失业PPT课件讲义
宏观经济学讲义第12讲
17
示意图
w 10 w9
10 p
9
p
8
8
7
7
6
6
5
5
4
4
3
3
2
2 1
1
0 0
1
2
3
4
5
6
7
0
8 u(失业率)
宏观经济学讲义第12讲
18
2、菲利浦斯曲线的移动
70年代后滞涨现象的 出现:1974-1981年高 通胀+高失业率
短期内,通胀与失业
之间存在明显关系, 扩张的财政,货币政 策是可以减少失业 的——短期有效性
5.0
41.5
48.9
全体 9.7
5.3
100.0
100.0
宏观经济学讲义第12讲
14
表
失 40 业 35
工 30
人 25
中 20 的
15
比 例 10 (%) 5
0
<5 5~14 15~26 大于26
失业持续时间 (周,1996 年)
宏观经济学讲义第12讲
15
七、失业的治理
1、对摩擦失业的治理:
3、周期性失业
存在于劳动力总体需求水平较低时,即经济衰退 时。AD与AS之间不平衡造成的。
宏观经济学讲义第12讲
5
三、对失业的经济学解释
1、有效需求不足论。
▲凯氏“有效需求” 原理为基础:
扣除“摩擦性失业” 和“自愿失业”以后剩下的失业—— “非 自愿失业” 。”非自愿失业“的原因——有支付能力 的需求,即“有效需求不足” 。
100五失业的影响失业经济问题浪费了有价值的资源社会问题充分就业和潜在gdp充分就业gdp现实gdpgdp缺口为萧条缺口为膨胀缺口宏观经济学讲义第12102奥肯定律gdp相对于潜在gdp每下降2失业率斜率为12gdp变化百分比3宏观经济学讲义第12失业对经济的影响时期19301939大萧条19751984石油危机平均失业率1827763gdp损失3852506125050019851996失业的社会影响沉重的心理负担健康的退化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教材(PDF 155页)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基础知识1第一章劳动经济学2本章结构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二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第三节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第四节就业与失业3一、研究对象劳动经济学是一门怎样的科学?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4理解几个概念*一、劳动资源稀缺性的3大属性1.相对稀缺性:劳动资源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
2.绝对稀缺性:只要有人类的需要就会资源稀缺3.本质表现:消费者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生产力=支付力,生产量有限,所以支付力就有限。
二、效用最大化 1.个人追求最大化满足2.企业追求最大化利润三、劳动力市场的2个基本功能1.就业量2.工资5P3实践表明:规范研究方法脱离不开实证研究方法对经济现象的客观分析,实证研究方法也离不开价值判断的指导7•86、资源的稀缺性的属性包括( )。
(A )暂时的稀缺性(B )绝对的属性(C )相对的稀缺性(D )永久的属性(E )消费劳动资源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0805多BCE •26、在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中。
( )是认识客观现象。
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
(A)观察研究方法 ;(B)实证研究方法;(C)对比研究方法 ;(D)规范研究方法 0805单BD 8本章结构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二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第三节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第四节就业与失业9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劳动力概念:在一定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
P5(单*)总人口劳参率= 劳动力/总人口 ×100%1年龄(性别)劳参率= 某年龄(性别)劳动力/该年龄(性别)人口 ×100%2*劳动力与劳动力参与率的概念10在一定市场工资率下,劳动力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经济学基础课件】就业与失业
失业的影响
资源浪费与损失:劳动力资源具有时间性,闲置的劳动力会造成资源 的永久性浪费。 社会负面影响:失业会使失业者和家属的收入和消费水平降低,影响 社会安定团结,容易造成高犯罪率和社会骚乱。
失业的治理
直接失业治理
治理失业的措施
间接失业治理
延长劳动者受教 育时间
加强职业培训
降低易失业人群 的最低工资
非自愿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指劳动者正常流动过程产生的失业,例如:职工跳槽。 结构性失业:由于经济结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在各方面的不协
调导致的失业。例如: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国企改革等 季节性失业:某些部门的间歇性生产特征导致的失业,例如:冰淇淋 周期性失业指的是经济衰退或萧条时,社会总需求下降造成的失业,例
模块八 经济与民生
8.1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就业与失业
视频案例:机器人会抢走我们的工作吗?
随着技术的进步,哪些工作 容易被机器人取代?
还有哪些原因会造成失业?
失业
经济学上认为,在一定年龄范围内一 个人愿意并有能力为获取报酬而工作 ,但尚未找到工作的情况,即认为是 失业。
几个概念
劳动力:有劳动能力并正在积极寻找工作的人,包括从业者和失业者 充分就业:当一个国家经济的现实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说明这个国
家已经充分就业 自然失业率:就是当经济只存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时的失业率。 潜在的GDP:又称充分就业的GDP,它是指一国国民经济达到充分就业
时的总产量,是与自然失业率相对应的GDP水平。
失业的种类及原因
自愿性失业:指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作条件和收入水平而未被雇佣 造成的失业。
非自愿性失业:指有劳动能力、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但仍然找不 到工作的现象。
就业总量的决定就业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
第四节 就业与失业
四、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 1、平均失业持续期:指失业者处于失业状态下的持续时 间。 2、失业的影响:
1)失业造成家庭生活困难。 2)失业是劳动力资源浪费的典型形式。 3)失业直接影响劳动者精神需求的满足程度。
第四节 就业与失业
五、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 (一)政府支出。
政府购买(国防用品、公共管理服务、公共工程项 目、政府雇员薪酬)和转移支付(保险福利、社会优抚、 社会救济等) 。 (二)劳动力市场制度结构要素
第四节 就业与失业
1、最低劳动标准。 (1)最低工资标准
1)最低工资国家为保证维持劳动者再生产的最低 需要,以一定立法程序规定的,用人单位对在正常时间 内从事劳动的劳动者必须支付的最低限度的劳动报酬 。
第四节 就业与失业
2)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率值国家依法规定的单 位劳动时间的最低工资数额 。 (2)最长劳动时间标准 2、最低社会保障 3、工会 (三)就业与收入宏观调控
第四节 就业与失业
1、失业类型: 1)摩擦性失业 2)技术性失业 3)结构性失业 4)季节性失业
2、主动失业和被动失业就叫摩擦性失业 。特别是自主 失业,主动辞们了解一下 大学生就业辞职期是在三 个月然后是半年,再然后是一年,三年之内摩擦性失业 率是最高的。
第四节 就业与失业
一、就业总量的决定 (一)就业:
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参与某种社会劳 动,并通过劳动获取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 (二)总供给,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 1、总供给=各类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劳动+资本+土 地+管理)
第四节 就业与失业
2、总需求=消费品需求+投资品需求 3、均衡国民收入=总供给=总需=消费+储蓄=消费+ 投资 (三)就业总量决定:Z(总供给价格)=f(N) (就 业量) 二、失业及其类型
教学课件:第一章第四节-就业与失业
个人应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勇于尝试新的职业 领域和就业方式,拓宽就业渠道。
05 未来展望
技术进步对就业与失业的影响
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
随着技术进步,一些传统行业的工作岗位可能会被自动化取代,导致失业率上升 。同时,技术进步也催生了一些新兴行业和就业机会,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 等。
技能匹配与培训
教学课件:第一章第四节-就业与 失业
目录
• 引言 • 就业与失业的定义和类型 • 就业与失业的影响因素 • 就业与失业的解决策略 • 未来展望
01 引言
引言 主题介绍
就业与失业:就业与失业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涉及 到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本节将介绍就业与失业的 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和政策措施。 了解就业与失业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力参与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就业规模和失业率。
政策因素
劳动法规
劳动法规对企业的用工行为和劳 动者的权益保护具有重要影响。
社会保障政策
社会保障政策对劳动者的工作动 机和就业选择具有一定影响。
产业政策
政府对特定产业的扶持或限制政 策,可能影响相关产业的就业机
会。
04 就业与失业的解决策略
政府政策
促进经济发展
政府应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经 济政策,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
业机会。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为失业人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减 轻他们的经济压力。
加大职业培训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职业培训的投入,提 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增强他们的 就业竞争力。
企业责任
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企业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投资等方式, 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就业与失业保险》课件
就业与失业保险的申领流程
填写申请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面试审核
劳动者需要填写就业与失业保险 的申请表,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申请人可能需要参加面试,以核 实其失业情况和资格。
领取保险金
一旦申请获批,劳动者可以领取 相应的就业与失业保险金。
《就业与失业保险》
就业与失业保险是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旨在为劳动者提供经济帮助和保障, 帮助他们面对就业和失业的风险。
什么是就业与失业保险
就业与失业保险是由政府提供的一种保险制度,旨在帮助劳动者应对工作和失业的风险。通过缴纳保险费,劳 动者可以获得失业救济金和其他福利。
就业保险的目的
就业保险的目的是为劳动者提供经济帮助和支持,确保他们在失业时能够维持基本生活水平。保险金可以用于 支付生活费用、医疗保健和其他必需品。
失业保险的组成
1
失业登记
失业劳动者需要按照规定前往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
2
职业培训
失业劳动者有机会接受相关的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3
失业救济金
失业劳动者可以获得失业救济金,以帮助他们度过失业期间的困难。
就业与失业保险的申领条件
劳动者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申领就业与失业保险,包括缴费要求、失业登记要求等。
就业保险的组成
缴费
劳动者需要根据规定缴纳保险费,以便在需要时获得失业救济金。
就业失业登记
劳动者在失业时需要向就业服务机构进行登记,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失业救济金
失业的劳动者可以申请获得失业救济金,以帮助他们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
失业保险的目的
失业保险的目的是为失业的劳动者提供经济支持,帮助他们找到新的工作机 会,并在失业期间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
劳动经济学-就业与失业PPT
07:00
41
失业的衡量
失业率 衡量经济中失业状况的最基本指标是失业率。 失业率是指失业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率。
失业人口 失业率=─────×100%
劳动力人口
07:00
42
失业的衡量
其他失业率
自然失业人口 自然失业率=──────
劳动力人口
×100%
周期失业人口 周期失业率=──────×100%
07:00
6
失业的衡量
失业率 衡量经济中失业状况的最基本指标是失业率。 失业率是指失业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率。
失业人口 失业率=─────×100%
劳动力人口
07:00
7
失业的衡量
其他失业率
自然失业人口 自然失业率=──────
劳动力人口
×100%
周期失业人口 周期失业率=──────×100%
劳动力人口
(就业人口+周期失业人口) 充分就业率=────────────×100%
劳动力人口
失业的衡量
例:某国总人口为3000万,就业人口1500 万,失业人口500万。试分析:(1)该国 的失业率是多少?(2)如果该国的自然 失业人口100万人,自然失业率应该是多 少?(3)在实现了充分就业时(只有自 然失业率),该国应该有多少人就业?在 未实现充分就业时,该国的周期失业率为 多少?
二、现代经济学家对失业的综合治理对策 (一)主动的失业治理政策 主动的失业治理政策是指依据失业的原因,提
出相应的对策,使失业状况根本好转。其措施 主要是: 1.从根本上提高经济活动的水平 2.加强职业培训。 3.控制和减少劳动力供给。 4.缩短就业者的劳动时间。
失业治理对策
二、现代经济学家对失业的综合治理对策 (二)被动的失业治理政策 被动的失业治理政策是指由于失业总是存在,
2017年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知识点:就业与失业
2017年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知识点:就业与
失业
2017年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知识点:就业与失业
第四节就业与失业
【考点】就业总量的决定
就业或劳动就业一般是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参与某种社会劳动。
【考点】失业及其类型
在形成失业现象的直接原因方面,将具有共同性质和特点的失业现象进行归类,主要有以下失业类型:
1、摩擦性失业
2、技术性失业
3、结构性失业
4、季节性失业
【考点】需求不足性失业
(一)需求不足性失业的两种具体形式
(二)缓解需求不足性失业的对策
【考点】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
【考点】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
(一)政府支出
(二)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
1、最低劳动标准
2、最低社会保障
3、工会
(三)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
对就业总量影响最大的宏观调控政策,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收入政策。
1、财政政策
2、货币政策
3、收入政策
(1)收入政策入其作用
收入政策在社会经济中具有如下重要作用:
1、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
2、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3、有利于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
(2)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基尼系数。
第七章 人力资源就业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概论》PPT课件
三、控制失业率水平 应当加强失业预警,从多方面控制就业局势,
以保持城镇和全国的就业形势稳定。 四、强化教育培训 (1)把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对教育和培训进行投资,
扩大其促进就业的积极作用; (2)加强针对新就业人员和被裁减人员的培训计划; (3)采取多种办法帮助青年人、妇女和残疾人掌握
就业技能; (4)发展职业技能教育,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水平,
(四)技能性失业 技能性失业,即个人缺乏就业技能而处于失
业状态。 (五)技术性失业
技术性失业,是因为在生产中采用先进机器、 先进设备、先进工艺、先进技术所造成的失业。 (六)选择性失业
选择性失业,是求业人员在社会上尚有一定 的就业岗位时,不愿意到该岗位上去工作,而要 等待更好的职业所形成的失业。
三、失业的社会经济代价:
第二节 就业岗位提供者
本节的内容要点:企业与就业的关系及企业就业动机
一、用人单位与就业的关系 企业是社会就业的承担者 企业的发展是扩大就业的源泉 企业的技术结构决定就业状况
二、企业就业动机
经济动机:在正常情况下,只要企业从事市场前 景看好的生产经营时,就会有扩大生产经营、增雇劳动 者的动机。
创新动机:企业要进行创新,就必须先期投入相 当多的财力、物力、人力,特别是投入高等级的人才。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道路 1. 就地转移 2. 进入乡镇企业 3. 进入小城镇 4. 进入大中城市
(二)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的作用 填补城市经济要素空缺 低成本高效益 参与城市就业岗位的竞争 对城市多方面的影响
正效应与负效应。 (三)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出路的对策 大力发展现代农村经济 大力推动农村城市化 协调城乡劳动者的就业关系 加强对农村进城劳动力的总量调控 实行对雇用进民工的经济调节
《就业与失业》PPT课件
(2)我国就业统计的演变〔2〕
目前的统计口径:就业〔从业〕人员指: 从事一定社会经济活动并取得劳动报酬
或经营收入的人员 已办理离休、退休、退职手续,又再次
从业的人员 注意:从业人员不包括从事经济活动的
学生。
(3)充分就业的含义
凯恩斯:在某一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承受这 种工资的人都能得到工作,也就非自愿失业为 零。
〔3〕我国对失业概念的规定〔3〕
登记失业无法真实的反映失业的实际情 况。
调查失业人员:常住城市人口,16岁以 上,有劳动能力,在调查周内未从事有 收入劳动,当前有就业可能并以某种方 式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员。
存在问题:下岗人员与农村剩余劳动力 如何对待的问题。
〔4〕自然失业率界定
最早由弗里德曼提出〔通胀率为零〕 到达充分就业时பைடு நூலகம்失业率 又称均衡失业率,是指整个劳动力市场
〔3〕我国对失业概念的规定〔2〕
登记失业人员:失业人员中到职业介绍机构登 记的方式寻找工作的称谓登记失业人员,必须
城镇登 是 无记 非 业失 农 而业 要业 城 户 求率口就镇,业从在,业一并城 人定在镇 员年当登 人城 龄地记 数镇 内就失,业登业有 效记人 劳 劳失员 动 机业能 构人力 的员, 登1人 00%数 记的求职人员。
就业弹性 经 就济 业增 增长 长% %率 率 ) )( ( 就业弹性是指某一经济变量的单位变动率所引起
及治理
10.1就业与失业的界定
10.1.1就业的度量 10.1.2失业的度量 10.1.3研究就业与失业的重要意义 10.1.4影响就业的因素分析
10.1.1就业的度量
(1)就业的含义和统计 (2)我国就业统计的演变 (3)充分就业的含义
(1)就业的含义和统计〔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就业与失业
一、就业总量的决定原理
就业需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是什么?(考点3级2009.5)
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
所参加的劳动为社会劳动
所从事劳动为有酬劳动
(一)总供给、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考点2级3级2008.11) (3级2007.5 2010.5) 总供给: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按价格计算的货币价值总量.等于一定时期内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
总需求: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总和
均衡国民收入=总需求=总供给=消费+储蓄=
消费+投资即Y=C+S=C+I
(二)就业总量决定(考点2级2009.5)
总供给价格函数:Z=ƒ (N) N:就业量
总需求价格函数:D=φ(N)
社会就业总量取决于均衡国民收入,或取决于总需求水平。
如果总需求水平很高,当N取某特定值时,总需求价格D总是大于总供给价格Z,那么
企业界全体就会竟相购买生产资料,扩大就业,直到D= Z时为止。
一国的
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就业量是同时被决定的。
均衡国民收入等于()。
A. 总供给
B. 总需求
C. 投资+储蓄
D. 消费+储蓄
E.消费+投资
答:ABDE ()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按照价格计算的货币价值总量。
A. 总需求
B.总需求价格
C.总供给
D.总供给价格
C
社会就业总量取决于()
A、总需求水平
B、总供给水平
C、国民生产总值
D、劳动力数量
E、均衡国民收入
答:ABE
二、失业及其类型p20
1.摩擦性失业(考点)(3级2007.5 2007.11/2级2008.5)
是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在结合过程中偶然失调造成的暂时失业。
属正常性失业。
其基本特征是失业劳动力与就业岗位在数量上是均衡的。
2.技术性失业:
是因为在生产中采用先进机器、先进设备、先进工艺、先进技术所造成的失业。
解决对策。
3.结构性失业
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构成劳动力供求结构上的失衡所引致的失业称为结构性失业. 解决对策.
4.季节性失业
劳动者在就业岗位之间的变换所形成的失业称为( )。
A .摩擦性失业
B .技术性失业
C .结构性失业
D .季节性失业答: A
失业类型分为( )。
A .摩擦性失业
B .技术性失业
C .结构性失业
D .季节性失业
E .阶段性失业答:ABCD
对摩擦性失业表述正确的是()。
A .是高效率利用劳动资源的需要
B .是一种正常性失业
C .是动态性市场经济的一个自然特征
D.是一种岗位变换之间的失业
E .表明劳动力经常处于流动过程之中答:ABCDE
三、需求不足性失业p21
总需求不足是造成非正常失业的主要原因。
(考点)
(一)、需求不足性失业两种表现形式:
其一:增长差距性失业其二:周期性失业
(二)、缓解需求不足性失业的两点对策
其一: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无法实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均衡。
其二:刺激总需求及扩大有效供给是解决需求不足性失业的根本方向。
( )是造成非正常失业的主要原因。
(3级2008.5)
A .劳动生产率提高
B .气候的变化
C .市场经济的动态性
D .总需求不足
答:D
需求不足性失业具体表现形式为()。
A. 摩擦性失业
B. 结构性失业
C. 增长差距性失业
D. 周期性失业
E.季节性失业
答:CD
四、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P21
常用的反映失业程度的两个指标:(考点)
(2级/3级2010.5) (2级2009.11)
失业率:失业人数占社会劳动力人数的百分比。
公式为:失业人数/社会劳动力人数
失业持续期:失业者处于失业状态的持续时间,一般以周为时间单位。
通常计算平均失业持续期。
公式为:所有失业人数的失业持续时间之和/失业人数
平均失业持续期长度是反映失业严重劳动力程度的重要指标。
年失业率:取决于失业人数占社会的比例和平均失业持续期。
失业率用公式表示为()。
A. 失业人数/就业人数
B. 失业人数/人口总数
C. 失业人数/社会劳动力人数
D. 就业人数/失业人数答: C
关于平均失业持续期表述错误的是( )。
A .无论时间长短都属于非正常失业
B .它的长度是反映失业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C .平均失业持续期相对较短,反映了经济的动态性
D .平均失业持续期延长表明劳动力市场中存在长期失业者答:A
五、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P23
(一)政府支出:
分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二)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考点)(3级2007.11)
1、最低劳动标准:(1)最低工资标准(2)最长劳动时间
2、最低社会保障
3、工会权利义务
下列定义判断错误的是()。
A. 最低工资,又称最低工资率,是指国家依法规定的单位劳动时间的最低工资数额
B. 最长劳动时间标准包括国家通过立法规定的工时制度、延长工作时间(加班加点)的条件及最高限额、休息休假制度等
C. 工会在其发展中承担着多重功能,最基本的是与雇主或雇工组织进行集体谈判,参与决定基本劳动条件,并对各项劳动条件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
D. 最低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A
(三)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考点)
1、财政政策:
指政府运用财政预算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的一种宏观管理对策。
内容:增减税收和预算支出水平
两种类型:
扩张性财政政策,即通过扩大政府购买、增加政府转移支付、降低税率来刺激消费和投资,增加总需求,以提高就业水平。
紧缩性财政政策,即通过减政少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提高税率来削弱消费和投资,减少总需求,以稳定物价。
2.货币政策:
指政府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为手段,通过调节利率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就业、稳定物价。
两种类型:
扩张性货币政策: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来刺激投资和消费,以增加总需求。
紧缩性货币政策:通过削减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以减少总需求。
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调节法定准备金率,调整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
3.收入政策
收入政策的作用
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基尼系数
国际通用的用来判断某种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一种尺度,即社会居民人数与收入量对应关系的计量指标。
基尼系数接近0时,收入接近于绝对平等;接近1时,收入接近于绝对不平等。
基尼系数越大,表示收入越不平等。
从世界各国来看,基尼系数小于0.2时,表示收入差距非常小;基尼系数在0.4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比较大;通常的基尼系数在0.2 —0.4之间。
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