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背景和历史条件。
2. 掌握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基本原则和主要成就。
3. 分析新中国初期外交对我国国际地位和对外关系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背景和历史条件2.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与基本原则3. 新中国初期的主要外交成就4. 新中国初期外交对我国国际地位的影响5. 新中国初期外交对我国对外关系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基本原则和主要成就。
2. 教学难点:新中国初期外交对我国国际地位和对外关系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基本原则和主要成就。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新中国初期的重要外交事件。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新中国初期外交的影响和启示。
4. 影像资料展示法:播放相关历史影像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与基本原则,让学生了解我国外交立场和目标。
3. 分析新中国初期的主要外交成就,引导学生认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4. 讨论新中国初期外交对我国国际地位的影响,让学生理解外交成就背后的国家利益。
7.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提问中的活跃程度,评估学生对新中国初期外交的理解和兴趣。
3. 知识测试:通过笔试或口头提问的方式,测试学生对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成就和影响的知识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历史文献:包括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文件、领导人讲话、外交档案等。
2. 教材和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历史教材和参考书籍,供学生查阅和深入学习。
3. 影像资料:收集与新中国初期外交相关的电影、纪录片、新闻报道等影像资料,用于课堂展示和讨论。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堂小结:
另起炉灶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新 交政策 中 一边倒 国 初期外交成就: 初 1、同苏联等国家建交 期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外交政策成熟) 的 外 3、参加日内瓦会议 走向国际舞台 交 4、参加万隆会议
二、开拓外交新局面
1. 同苏联等国建交 2. 和平共处五项提出 3. 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1954)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
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周恩来所带来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精彩
日内瓦会议
特点
目的
中国作用
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 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
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提出合理建议,推动印度支那问 题的解决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建国——50年代中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大楼
《南京条约》签订
《马关条约》签订
《辛丑条约》签订
194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外交 政策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国际形势:
二 战后世界形势图
社会主义阵营
资本主义阵营
最突出特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 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一边倒”
倒向社会主义阵 营一边
在国际交往中不 致处于孤立地位
①中国当时为什么要采取“一边倒”?
1.两大阵营的对立 2.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 对政策。
②既要“独立自主”又“一边倒”岂不矛盾?
3.苏联对中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援助;
“一边倒”以“独立自主”为前提,绝不是 盲目地顺从苏联,二者并不矛盾。
1949.10—1950.10 (第一次建交高潮)
• 苏联 • 阿尔巴尼亚 • 保加利亚 • 越南 • 罗马尼亚 • 印度 • 匈牙利 • 瑞典 • 朝鲜 • 丹麦 1.17个国家 • 捷克斯洛伐克 • 缅甸 • 波兰 2.大多数国家为人民民主国家 • 瑞士 • 蒙古 • 芬兰 • 民主德国 充分体现“一边倒”外交原则发挥的作用
第2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程标准: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高考考点: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基础知识】一、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1、背景:(1)以苏联为首的社会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2)新中国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
(3)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
2、内容:独立自主(1)“另起炉灶”(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3)“一边倒”3、成就:建立17国,中苏结盟。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提出(1)目的: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2)经过:提出: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
确立: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正式确立。
(3)内容:(略)(4)意义:标志新中国外资政策的成熟。
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
2、实践(1)日内瓦会议:1954年议题:A、和平解决朝鲜问题(未达成协议)B、恢复印度去那和平问题。
(达成协议)意义: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国际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2)万隆会议:1955年(亚非会议)(1)内容:A、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B、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求同存异:“异”:是指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同”是指共和的遭遇即遭遇殖民灾难和命运,共和的任务即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反对国家封建势力,发展民族经济;都要求加强团结和合作。
)(2)意义: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联系。
会后,中国同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万隆精神”)【重难点】全面认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外交成就1 外交成就
1、同苏联等17国建交, 同苏联等17国建交, 17国建交 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第一次建交高潮(1949--第一次建交高潮(1949-1950)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图为抵达莫斯 1949年12月 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 科车站时的情景。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科车站时的情景。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内容 含义 意义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 另起炉灶” 关系, “关系 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先清除帝国主义 “打扫干净 先清除帝国主义 屋子再请客” 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 屋子再请客” 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 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一边倒” 一边倒” 坚定站在 社会主义阵营 阵营一边 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经济封锁、 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经济封锁、政治孤 军事包围; 立、军事包围;苏联支持新中国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2、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 原
因 : 从 国 家 利 益 出 发
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外交政策: (根本原则) 外交 :
新中国三大外交方针(毛泽东) 新中国三大外交方针(毛泽东)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 材料二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 受到, 受到,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 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 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 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 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 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 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 和对立。 和对立。” 材料二:“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 材料二 “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会议应将这 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 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讲话 题,”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讲话 2.根据材料二和课文, 求同” 2.根据材料二和课文,“求同”和“存异”分别指什 根据材料二和课文 存异” 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共21张PPT)
意思:★★标在志国着际中上国产外生交了政越策来逐越渐广走泛向的成影熟响,
成为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
走向国际舞台
日内瓦会议
目的: 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时间: 1954年4月在瑞士日内瓦召开
成就: 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
(1949年---20世纪50年代末)
二战后世界形势图
苏联
社会主义阵营
美国
资本主义阵营
1、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历史背景
国内: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 急于巩固政权,恢复国民经济。
国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
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 (2)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仇视、包围封锁中国 (3)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承认中国,给予
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 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 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殖民主 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我们并不要 求各国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 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 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我们 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节选
宝贵支持。 (4)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周恩来曾满怀义愤的指出:中国的 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 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 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 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 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 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 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 和战争政策
内瓦公约》,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 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 议。发挥重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 的声誉。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结论1:中国的革命和建设道 路——学习苏联,仿效苏联 道路
对苏联外交: 与苏结盟(一边倒) 对帝国主义外交:
结论2:革命经验总结:美国 是中国革命的反对者,苏联 是中国革命支持者
材料4:
毛泽东说:“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 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 长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 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 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 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 战略意义在于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6、实践: (1)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通过和平谈判结束印度支那战争 (2) 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 ①背景: 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②特点: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③概况: 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成功 ④影响: 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 交关系
5、意义: (1)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是新中国外交成 熟的标志; (2)在国际上产生广泛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 基本准则。
6、实践: (1)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通过和平谈判结束印度支 那战争) ①目的: 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②成果: 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③意义: 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 会议。
(2014·江苏,3分)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 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 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 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 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 ) • 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 • 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 C.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 •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国际环境
国家性质 国家利益
独 立 自 主 的 和 平 外 交
建 国 初 期 的 外 交 成 就
与苏联等国建交
提出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
参加日内瓦会议
参加万隆会议
外交学院是外交部所属的培养德才兼备的外交外事、涉外经 济、法律人才的高等学校。创建于1955年9月,是周恩来总理亲
自倡议,经党中央、毛主席批准,在中国人民大学外交系的基础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949-1955)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大楼
清政府与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马关条约》签订
《辛丑条约》签订
以上图片说明了什么?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 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 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 外交的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 的外交史。“ —— 周恩来
内容: 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 特点: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
非国际会议
意义:
①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 取得圆满成功 ②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有更多的亚 非国家同中国建交
思考:
求同存异的方针中,“求同” 是指什么?“存异”是指什么?
求同:
共同的经历,即受过资本主义国家殖民掠夺 和统治,同时希望解除殖民主义奴役和灾难。
1、新中国第一次建交热潮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 原因与目的: 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 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 提出: 1953,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 (3)完善: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方针制定的背景:
专题五·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精)
异: 各国可以采取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政策
保留不同的意见和分歧。 存异:保存不同的社会和意识形态
第五专题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一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建国初期的国际环境 二、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三、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国 际 环 境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亚非拉民族国家的独立 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敌视和封锁
对策:巩固政权、保卫和平
捍卫主权、打破封锁
外交 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基 本 1.“另起炉灶” 方 2.“一边倒” 针 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保障了新生政权,壮大了社会主义
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的会议
国际大会上正式提出并运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周恩来在第一次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受到,并且 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 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 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 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
作用:◆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
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与印度总 理尼赫鲁会谈
1.同苏联等17国建交(1949-1950) 2.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1954) 3.参加亚非万隆会议(1955)
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首次访问苏联
“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 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中,“求同”和“存异” 分别指什么?
新中国建国初期外交
新中国初期为
英明的外交决策;殖民体系的瓦解
感悟伟人
“全世界我只崇拜一个人,那就是周恩来。” ——肯尼迪夫人杰奎琳 “毛主席真幸运,有周恩来这样一位总理,我要是有周恩来这 样一位总理就好了。” ——印度尼西亚前总统苏加诺 “ 你们认为我是难以对付的话,那你们就等着与周恩来打交道 吧。” —— 苏联前外交部长莫洛托夫 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的楷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中国 共产党的一面旗帜、是中国人民心中的一座丰碑、是中国共产党 的优良作风和传统的化身,密切联系群众的光辉典范、是人民的 好总理、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更多的人说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
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意义:
典例诠解
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为维 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不 可磨灭的贡献。其一,它提供了相同或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建立和 发展关系的正确指导原则。其二,它指明了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 留问题及国际争端的有效途径。其三,…… ——温家宝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0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印中两国外交政策的组成部分,并为 国际社会所广泛接受。它经受了岁月的检验,为世界指明了一条通 往和平与和谐的道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印中关系中最重要的指 导原则之一,印方将致力于保持并推动两国友谊与合作的进展。 ——2003年印度总统阿卜杜勒· 卡拉姆致胡锦涛的贺电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作用。 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之一.
最精彩的亮相
日内瓦会议
1、会议召开:1954年,周恩来率 中国代表团出席旨在和平解决朝 鲜问题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意义
国内: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逐渐走向成熟
国际:在国际上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
(三)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第一次亮相国 际舞台,周恩来所带来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
(三)参加日内瓦会议
1 目的: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 2 特点: 国际会议。 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 3 中国的贡献: 动提出六点建设性意见,推动了 会议的进展,并最终达成《关于
依据
国家利益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政策 成就
“另起 炉灶”
与苏联等17国建 交 提出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 参加日内瓦会 议 参加万隆会议
建 独 国 立 初 自 国家性质 “打扫 成就期 主 方针 依据 的 干净屋 的 外 和 子再请 国家力量 交 平 客” 成 外 “一边 就 交 国际环境
倒”
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三)参加日内瓦会议
4 意义: ①从而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长 达八年的殖民统治。 ②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 势。
(四) 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
方针
根据教材,回答:
1、万隆会议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 际会议。 2、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什么方针 促使会议圆满成功? “求同存异”
坚定不移地站在社会主 义阵营一边
“一边倒”
实质:反对帝国主义
“打扫干净 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 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 屋子再请客” 与西方国家建交
在国际交往中不 致处于孤立地位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 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 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 系的基础。
追踪探究: “一边倒” 与独立 自主的外交政策是否矛 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 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 与西方国家建交
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 主义阵营一边
二、背景 三、意义
国内背景
国外背景
新中国初期的国内背景
历史上帝国主义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 国攫取了各种特权,如驻军权、内河航运权、 海关管理权、自由经营权、自由传教权等,长 期以来这些特权侵害了我国主权,并使帝国主 义在中国形成了一定的势力和影响; 国民党残余势力寄希望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干 涉,妄图卷土重来,和人民政权作斗争。
3、捍卫国家主权,提
1、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是 A.发展与邻近国家的关系 B.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C.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关系 D.重点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 2、新中国建立后,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 条约》,同波兰、罗马尼来、朝鲜等国家建交,反映 了中国对外政策的哪一方针? A、“一边倒” B、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美国操纵五届联大通过对中国实行 禁运的决议
“苏联革命成功后遭十几国 干涉,而我国革命胜利的 兹建议每一个国家: 时候,帝国主义并未干涉 (甲)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 我们,并不是怕我国人民, 人民政府和北朝鲜当局控制 主要是有苏联存在,这对 下的地区实行禁运武器、弹 我们鼓励很大,当时若无 药和战争工具、原子能材料、 苏联存在,美国一定要来 石油、具有战略价值的运输 的,它不仅在台湾,还要 器材以及对制造武器、弹药 到大陆来。” ——毛泽东 和战争工具有用的物 资; ……
--《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思考:求同存异的方针中,“求同”是指什么?“存异”是指什么?
求同:共同的要求。即解除殖民主义的奴役和灾难,维护本国的独立和主权, 发展经济。 存异:指各国可采取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策。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 作用:中日、中美关系正常化,促使中国同更多西方国
家建交,扩大了世界影响。
–80年代起:
• 特点: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 原因:美苏关系缓和,第三世界发展壮大等国际形势的发
展需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国内社会 主义建设的需要。
• 作用:我国同周边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赢得了和平稳定 的国际环境,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经成为举足轻重的力 量。同时,广泛的外交活动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转机,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国际上出现了更广泛的与中国建 交的热潮,打开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
新时期的外交成就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适应新的形势,对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作出重大调整, 采取“走出去” 外交战略,积极参加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取得重大成果,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人类共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课程标准: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 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 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 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外交上孤立的政策。 • 作用: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先后与苏联 等17国建交,从而使新中国在保卫胜利果实,维护独 立与主权斗争中不致于孤立。
–20世纪70年代:
• 特点:扩大外交,改善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 原因: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守势,苏联陈兵边境给中国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思考:从建国初期外交方针来看它着重解决了外交上面临的哪些问题?反映了新中国外交的什么特点?着重解决了如何建立自己的外交关系问题、如何对待旧中国外交和美国及帝国主义国家关系的问题、如何对待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反映了新中国在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学案例:“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师:1949年2月初,毛泽东在同米高扬谈话时曾说:“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个家庭来讲,它的屋内太脏了……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我们的真正的朋友可以早点进屋子来,也可以帮助我们做点清理工作,但别的客人得等一等,暂时还不能让他们进门。”
师:为什么毛泽东说“屋内太脏了”?
生:旧中国的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帝国主义者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享有很多特权。师:说得好,“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这是毛泽东依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所作出的一个重大外交决策。因为在历史上帝国主义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了各种特权,如驻军权、内河航运权、海关管理权、自由经营权、自由传教权等等,长期以来这些特权侵害了我国主权,并使帝国主义在中国形成了一定的势力和影响,只有清除这些特权、势力和影响,才能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在这一外交方针的指导下,建国初期外交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就?
2.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在建国的第一年里,人民政府在正确外交方针指引下同苏联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先是苏联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中国派王稼祥为首任驻苏大使。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另有英国、荷兰等8个国家承认了新中国。尤其是和苏联的建交,是新中国初期外交工作的重要成就。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堂检测
1、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其主要特点是
A 发展与邻近国家的外交关系
B 在外交上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C 注重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关系
D 重点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
2、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 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是
A 另起炉灶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 一边倒
D 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1、新中国筹备会议?地点?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法律文 件?
2、三大政治制度分别是?根本政治制度是?其确立的标 志是?
3、涉及政党方面的是哪一基本政治制度?确立的时间? 涉及少数民族的是哪一基本政治制度?确立的时间?最 早和最晚民族自治区分别是?
4、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依法治国提出的时间、 确立为治国方略、海峡两岸关系演变过程?
一、初期的外交政策
1、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方针:
(1)“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党政府的旧外交 (2)“一边倒” ——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3、初期外交成就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时间
成就
意义
1949.10— 与苏联等17个国家 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
1950.10
建交
1953年
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 成为解决国与国问题的基本准
原则
则。
1954年
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 参加日内瓦会议 份参加并发挥积极作用
1955年
参加万隆会议
提出“求同存异”,促使会议 圆满成功,加强了我国同亚非 各国的联系
3、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
1950.2.14《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定 ——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阅读思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形成的t 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相互互相尊尊重重领主土权主和权领、土完整(亚非会议)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平等等互互惠利、(1954) 和平共处。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方针
含义
意义
另起炉灶
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
针的对旧的国屈民辱外政交府关系,
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 的平等外交关系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 民地的地位,在国 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一边倒
倒旗 义帜 阵向鲜营社明一会地边主站在义社阵会营主
(实质:反对帝国主义)
在保障成果、保 卫和平,维护独立 的斗争中不致处
——《毛泽东的外交战略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不矛盾。“一边倒”以“独立自主”为前提,是维护“独立 自主”的手段、策略。
“一边倒”绝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当苏联侵犯中国国家利 益,中苏关系一次建交高潮(1949-1950)
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
苏联(1949.10.3) 保加利亚(10.4)
异 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
的思想意识和社会社制度会的发,展但阶这段并不不同妨碍,我经们济求发同展和团
结。”
水平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
识—形—态周不恩同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万隆精神:万隆会议所反映的亚非人民团结一 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精神。 ②中国面对一些国家的攻击和挑衅,没有针锋 相对,而是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使万隆 会议得以顺利进行,取得积极成果,挫败了帝 国主义的阴谋。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另起炉灶”
含义
意义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 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 地的地位,在国际交 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往中独立自主。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 与主权,奠定了与世 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 外交关系的基础。 在保障革命成果,保 卫和平的国际交往中 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打扫干净 先清除帝国主义 屋子再请客” 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 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一边倒”
与苏结盟有何重大意义?
加强和巩固中苏两国的友谊和合作; 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1955)
背景: ⑴朝鲜停战后国际局势缓和
⑵为经济建设创设良好国际环境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相互尊重领土主权 (基础、核心 )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1949 年 11 月 3 日 中国首任驻苏大 使王稼祥递交国 书仪式
建国第一年与中国建交的17个国家
1 苏联 1949.10.3. 10 印度 1950.4.1. 2 保加利亚 3 罗马尼亚 4 5 6 匈牙利 朝鲜 波兰 1949.10.4. 11 印度尼西亚 1950.4.13. 1949.10.5. 12 1949.10.6. 13 1949.10.6. 14 1949.10.7. 15 瑞典 丹麦 缅甸 瑞士 1950.5.9. 1950.5.11. 1950.6.8. 1950.9.14.
——《中国近现代史》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推行的对华 不承认政策和在台湾问题上的敌对姿态,是 其从全球遏制共产主义的战略出发,对新中 国的极端孤立与排斥,这种孤立与排斥导致 美中多年的并且冷战局面,同时也严重影响 了美国政策的灵活性,并最终导致了中苏结 盟,使这一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宣告失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这一课内容可
以简要概括为:
中苏合纵联盟志在对抗欧美 五项原则瑞士万隆凸显神威
*问题探究:
结合书第84页的《二战后资本主 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图》探讨 二战之后的国际背景。
黄色是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红色是苏联
战后世界形势图
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绿色是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明确指出:“中 国必须独立,新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 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 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
------ 《毛泽东选集》第1354页
材料2:南京临时政府
在《告各友邦书》中, 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 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 条约继续有效》。
a、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b、1954年,在中印两国总理的联合声明中,
“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
c、1955年,在亚非会议上,周恩来又把“互相
尊重领土主权”修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 整”。
1 苏联 1949.10.3. 10 1949.10.4. 印度 1950.4.1. 2 保加利亚 3 罗马尼亚 4 5 6 匈牙利 朝鲜 波兰 11 印度尼西亚 1950.4.13. 瑞典 丹麦 缅甸 瑞士 1950.5.9. 1950.5.11. 1950.6.8. 1950.9.14.
1949.10.5. 12 1949.10.6. 13 1949.10.6. 14 1949.10.7. 15
同17国建交
50年代 基础 参加两次国际会议 恶化 60年代 改善 重返联合国 关键 中美关系正常化 推动 中美关系紧张 中苏同盟破裂
一边倒
“两只拳头回击” “一大片”
70年代
突 破 和 转 机
建交热潮
中日邦交正常化
无敌国外交 80年代 调 整 “不结盟”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品三国》
*问题探究: 你怎么看待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1、是对独立自主方针的继承与发展。 2、在西方殖民体系崩溃之后,在冷战霸权主义、 强权政治横行的时代,其互相尊重、互利共赢的 主张具有开创性,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 治经济新秩序。 3、在国际上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成为处 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e、意义:
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 际会议。
f、会议成果:
与会各方最终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 的日内瓦协议》,从而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 区长达八年的殖民战争,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 界的紧张局势。
4、亚非会议——万隆会议
1955年4月 a、时间:
b、背景:
3、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 家外交的坚强后盾。
2、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和三大外交方针提出
(一)外交总原则
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二)三大外交方针 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 请客
(三)三大外交政策详细内容
a、“另起炉灶”
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 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 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异
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
美国 ≈ 曹魏
美国 ≈ 曹魏
苏联 ≈ 东吴
美国 ≈ 曹魏
苏联 ≈ 东吴
中国 ≈ 蜀汉
一、中苏合纵联盟志在对抗欧美——“另
起炉灶”和“一边倒”
1、国际背景 a、二战后,形成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
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东西对峙 的两极格局(“冷战”)。 b、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新中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个独立主权 国家。“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c、二战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很多 亚非国家脱离西方殖民体系而独立。
b、中国决定开始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需
要和平的国际环境。
*问题探究:
你怎么看待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1、与独立自主是什么关系? 2、与殖民主义时代“没有永远的敌人,没有永 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外交原则相比较, 主张“互利共赢”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哪些进 步?
2、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提出的过程
神”。
*1955年万隆会议后的外交形势:
中国在日益取得广大亚非国家支 持之下,联合苏联,对抗美国。
意义:
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联系
增强了中国在国际间的影响,提高了国际地
位
书P79,“材料阅读与思考”
同
在近代都有被殖民主义奴役和 掠夺的共同遭遇 都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 国经济和争取世界和平的共同要求
c、“一边倒”
新中国政府在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 主义阵营一边。
*“一边倒”的具体表现:
1、1949年10月2日,中苏建交,苏联成为第一
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相继 与中国建交。
2、1949年,毛泽东访问苏联,与斯大林商谈合
作事宜。1950年,周恩来访问苏联。1950年2月 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署,双方协 商决定展开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合作。
在二战后,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 不断高涨的形势下。
c、参加者:
29个亚非国家首脑,中国由周恩来率 团参加。
d、会议主题:
讨论各国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 国家发展问题。
e、会议亮点:
“求同存异”外交原则
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 和合作宣言》,形成了显示亚非人民团结 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 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万隆精
“自我测评”1:“一边倒”的 思考: 必要性?
⑴ 新中国成立初期,两大阵营对立,美国 等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政治孤立、军事 包围、经济封锁的政策
⑵ 新中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是世界 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 ⑶ 新中国外交首要任务是巩固革命成果, 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建国第一年与中国建交的17个国家
材料3:晚清政府:《辛
丑条约》签订后“量 中华之物力, 结与国之欢心”。
量中华之物力 结与国之欢心
问题探究: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 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
——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政策 ——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认识: 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
2、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
*问题探究:
独立自主和“一边倒”是否矛盾? “一边倒”及《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 约》对中国有什么意义?
*问题探究:
独立自主和“一边倒”是否矛盾?“一边 倒”及《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中国有何意 义? 1、不矛盾。中国“一边倒”,与苏联结成同盟, 实际上也遵守独立自主原则,在同盟中,中苏是 平等关系,而不是依附关系。 2、一边倒及《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保卫了 中国人民革命胜利果实,维护了和平和主权,有 助于新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建设。
社会主义阵营
资本主义阵营
分析战后国际关系的主要特点?
一、中苏合纵联盟志在对抗欧美——“另
起炉灶”和“一边倒”
1、国际背景
a、二战后,形成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
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东西对峙 的两极格局(“冷战”)。
b、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新中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个独立主权 国家。“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亚非国家≈丐帮
*当时的国际背景可以简要概括为:
1、苏联、美国东西对峙,新中国崛起,
三大国,初现现代外交三国演义的雏 形。 2、当时还有大批新兴的亚非国家,力 量暂时落后,但却是很有骨气,类似 丐帮兄弟。 (亚非拉民族国家的独立)
材料1
2、
新中国的外交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 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 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 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第54条规定
7
蒙古
1949.10.16. 16 列支敦士登 1950.9.14. 芬兰 1950.10.28.
8 阿尔巴尼亚 1949.11.23. 17 9 越南 1950.1.18.
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
苏联(1949.10.3) 保加利亚(10.4) 罗马尼亚(10.5) 匈牙利(10.6) 朝鲜(10.6) 捷克斯洛伐克(10.6) 波兰(10.7) 蒙古(10.16) 民主德国(10.27) 阿尔巴尼亚(11.23) 越南(1950.1.18)
“学习思考”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 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以巩固新中 国的独立和主权。
85页学习思考
答案:一种殖民与被殖民的关系
另起炉灶就是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
不承认旧中国同其他国家建立的外交关系, 要在新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 系,这实际上表明新生的政权 要改变旧中国 屈辱的外交史,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在相互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平等互利的基 础上建立新型的外交关系,保障新中国在国 际上的独立自主的地位。
社 会 主 义 国 家
印度(1950.4.1) ——第一个与中国建 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 瑞典(1950.5.9) ——第一个与中国 建交的西方国家 英国 ——最早承认中国的 西方大国(1950.1.6) 1954.6,互设代办处
二、五项原则瑞士万隆凸显神威——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走向国际舞台 1、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提出的背景 a、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国际局势趋于 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