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立信软交换MSC-MGW局数据标准_R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立信软交换MSC-MGW局数

据标准(V1.0)

版本 R4

2006年12月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责任公司

注:本标准未尽之处可先按原规定或省公司相关文件执行,待以后补充。

目录

版本说明 (4)

1节点配置 (4)

1.1节点命名 (4)

1.2配置版本(C ONFIGURATION V ERSION,CV) (4)

1.3交换机网元数据 (4)

2物理接口配置 (5)

2.1物理端口 (5)

2.2ET-MC1 (5)

2.3ET-MC41和ET-C41 (5)

2.4ET-M4 (8)

3O & M 配置 (9)

4TDM传输 (11)

4.1TDM传输原则 (11)

4.2D S0B UNDLE (12)

4.3TDM终端组(T DM T ERM G RP) (13)

4.4复用段保护(MSP) (13)

5ATM 传输 (15)

5.1ATM Q O S (15)

5.2ATM话务描述 (15)

5.3ATM反向复用(IMA) (16)

5.4AAL2路径 (17)

6信令 (18)

6.1MTP3层(MTP3,MTP3B AND M3UA) (19)

6.2基于TDM的信令 (21)

6.2.1MTP Level 2 (22)

6.3基于IP的信令 (24)

6.3.1SCTP (24)

6.4ISUP (28)

6.5Q.AAL2 (28)

6.5.1Q.AAL2信令点 (28)

6.5.2AAL2 Routing Case (29)

6.5.3AAL2接入点 (AAL2 AP) (29)

6.5.4AAL2路径分配单元(AAL2 PDU) (30)

6.6GCP (30)

6.7MAP (30)

7虚拟 MGW (VMGW) (31)

8录音通知 (IM) (31)

8.1基本通知音(B ASIC M ESSAGE) (31)

8.2变量通知音(V ARIABLE M ESSAGE) (32)

8.3通知音复合(M ESSAGE C OMPOSITION) (33)

9媒体流功能 (33)

10MGW铃音 (37)

11网络同步 (39)

12网络维护的常用流程 (39)

12.1定义一个新的网络节点 (39)

12.1.1定义一个新的窄带ISUP/TUP局向 (39)

12.1.2定义一个新的BSC (40)

12.2建立新的信令链路 (40)

12.2.1建立新的局间信令链路 (40)

12.2.2建立新的BSC信令链路 (40)

12.3建立新的话务链路 (41)

13附录 (41)

版本说明

该文档描述了爱立信MGW R4的配置原则和局数据标准。它基于广东移动的软交换网络和爱立信的设备进行说明,所采用的软交换版本为 MSS 4.0,MGW的版本为R4.1,硬件配置为GMP V3.0 BC3024.

1节点配置

1.1节点命名

命名规则:M (为城市代号,2个字母;

为该MGw在该城市的编号,2个数字。例如“YJM02”是阳江的第2

个MGw)

1.2配置版本(Configuration Version, CV)

CV保存了本节点的配置信息,它可以用作MGw的数据备份和恢复。建议每次修

改大量数据后进行一次人工CV,若长时间未有大量的数据修改,则应定期进行

一次人工CV。

MO类型: ConfigurationVersion

命名原则:1

描述:该MO管理所有保存在硬盘上的节点配置信息(CV)。

参数:

timeForAutoCreateCV:每天自动创建CV的时间, “HH:MM”(由于系统中使用的

是GMT时间,即零时区,因此应设置为“18:00”,即北京时间02:00)

autoCreatedCVIsTurnedOn:true—开启自动CV;false—关闭(√).

1.3交换机网元数据

MO类型: ManagedElementData

命名原则:1

描述: 该MO包含有整个节点级别的属性和操作。它是系统自动创建而且不能被

删除。

参数:

autoConfigurationAllowed:true—系统自动创建侦测到的对象;false—关闭(√)

nodeLocalTimeZone:设定本地时区.(中国为“CTT”)

daylightSavingTime:true—夏令时;false—正常时间(√)

2物理接口配置

2.1物理端口

命名规则:-- (是机框编号,1位数字;

是插槽编号,1或2位数字;端口编号,1位数字。例如,

“1-27-2”是主机框的第27个插槽板的第2个端口)

机框编号(Subrack Number)请参阅CPI的“Hardware Configuration for GMP

xxx ”的相应硬件配置。

插槽编号从左到右为1~28。

2.2ET-MC1

每块ET-MC1接口板有8个E1/T1端口。同一块板上的所有接口必须要配置成同

一个标准(对于E1,则选择ESTI)。每个端口可以用于承载ATM或者TDM。

MO类型: E1PhysPathTerm

描述: 该MO标识一个E1物理接口。

参数:

lineNo:端口的行号,取值1~8.

Loopback:0-非回环(√);1-线回环;2-系统回环

2.3ET-MC41和ET-C41

每块ET-MC41接口板有1个155 Mbit/s的光纤端口。该端口是信道化的,可以

配置63条逻辑的E1接口。每个E1的逻辑信道都可以承载ATM或者TDM。

ET-C41接口板有4个信道化的STM-1光纤端口,其中每个端口可以提供63个

逻辑的E1接口。每个E1/T1的逻辑信道只能承载TDM。ET-C41的E1信道编码

方式和ET-MC41相同。

逻辑E1信道根据ITU-T G.707进行编号,它们在STM-1当中的位置由K. L. M

号码唯一确定。详细请看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