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新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八 区域特征分析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20讲 环境问题与区域生

合集下载

区域特征分析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环境问题与区域生态建设-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课件

区域特征分析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环境问题与区域生态建设-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课件

生物多样性
森林火 灾等
减少;土壤侵 蚀和土地荒 漠化加剧;旱
涝灾害频繁
封山育林,采育结 合;退耕还林,营造 人工林;改变林区 经济结构;建设自 然保护区
-26-


生态 主要 人为 问题 分布区 原因
自然 原因


措施
湿地 萎缩
三江 环境污染、围 沉积
源湿 湖(海)造田、 物自
地、湖 引水灌溉以 然填
滨、海 及河流的截 充湖
滨 流改向

生物多样性破 坏;调节气候、调 蓄水量、净化水 体、释放氧气等 功能减弱
建立湿地自 然保护区;保 护植被;生态 退耕
生物 多样 性锐 减
林区、 草原、 近海 海域
人类的狩猎 采集、环境污 染和生态系 统的破坏
物种 都有 一定 的寿 命
使野生物种难 以正常繁衍,给 相对封闭的生 态系统带来毁 灭性的影响
流径流量减少,故D项错误。第(2)题,依据表中数据可知,第5次降水
只有两天,历时时间较短,故①错误;两天时间内降水量达到90.7毫
米,降水强度大,故②正确;由于该月降水天数较多,且连续性较强,土
壤含水量趋于饱和,使下渗量减少,且该次降水强度大,历时短,地表
径流增加,形成河流洪峰,故③正确;由于植被覆盖率没有变化,植被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所以无法减
小降水变率,故A项错误;植被覆盖率大幅度增加,植物根系增多,保
持水土能力增强,地表径流含沙量减少,故B项正确;从材料中无法
获取由于植被增加导致该地降水量增大的相关信息,故C项错误;植
被覆盖率增加,涵养水源能力增强,下渗量增大,地表径流量减少,河

2019全国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八区域特征分析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19讲区域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课件

2019全国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八区域特征分析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19讲区域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课件

-3-
(2017· 全国Ⅲ卷)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 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第3~5题。
-4-
3.图中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D )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4.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B )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5.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D ) A.川剧 B.豫剧 C.粤剧 D.越剧
-11一 二
解析: 第(1)题,考查自然环境整体性特点。图中①地为澳大利亚西 海岸珀斯,该地为地中海气候;②地为澳大利亚中部库伯佩迪,该地 为热带沙漠气候,与材料中的自然环境特点符合,故该类住宅可能 分布于②地附近;③地为澳大利亚北部城市古德帕拉,该地为热带 草原气候;④地是澳大利亚东海岸城市悉尼,该地为亚热带季风和 湿润气候。第(2)题,考查读图判断地理事物的能力。据图看出,该 住宅位于地下,与地面有一定深度,通天井为一竖井,通过通天井进 到室内的光线很弱,主要起着通风换气的作用。该地降水稀少,且 收集雨水的器具应放置在地表。第(3)题,考查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 的关系。据材料,该地气温年较差大,夏季高温而冬季气温较低。 该住宅在地下,温差较小,与外界相比冬暖夏凉。其自然环境特点 及房屋的位置更接近黄土高原的窑洞。蒙古包是游牧区方便迁徙 而形成的特色住宅。
-1-
1.(2018· 北京卷)2018年4月,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开始铺轨。图 示区域( D )
川藏铁路沿线区域简图 A.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 B.河流的流向自西向东 C.自然景观为高寒荒漠 D.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2022年新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习题:微专题(八)我国乡村振兴战略

2022年新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习题:微专题(八)我国乡村振兴战略

微专题(八)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2022 山东泰安一模)我国某贫困乡镇的产业构造畸形,农夫收入来源单一,主要依靠种植业。

以下图是该乡镇2022—2022 年的年降水量的变化图。

读图,完成1~2 题。

1.该贫困乡镇最可能位于( )A.广西壮族自治区B.湖南省C.宁夏回族自治区 D.湖北省2.该贫困乡镇脱贫致富的主要措施最可能是( )A.进展畜牧业B.开开荒地C.退耕还林D.推广机械化(2022 四川绵阳四模)科皮村地处湘西州永顺县芙蓉镇西南部,曾是国家连片特困地区武陵山区的贫困村,总面积12.24 平方千米,居民1288 人,过去主要种植水稻,近年来科皮村创立了猕猴桃种植协会、湘西黑猪养殖协会、水产养殖协会、中药材种植协会、生态禽类养殖协会、油茶种植协会、和谐科皮文艺协会等专业合作社。

2022 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年纯收入突破8000 元。

据此完成3~5 题。

3.科皮村种植水稻村民不能致富,主要是由于( )A.劳动力缺乏B.产品较单一C.生产规模小D.产品单产低4.科皮村创立的农村专业合作社类型多,主要是基于当地( )A.地势起伏较大B.土地连片集中C.村民生活需求D.气候类型多样5.成立专业合作社的目的主要是( )A.扩大种植面积B.抵挡市场风险C.降低运输本钱 D.增加产品种类(2022 江西红色七校联考)以下图是我国11 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分布图,假设以面积计其约占到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5%,中国551(2022 年末统计数据)万贫困人口大局部就居住在这15%的土地上。

据此完成6~8 题。

6.这11 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所以贫困,与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

对这11 个贫困地区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是( )A.气候B.土壤C.水源D.地形7.a 贫困区域是最典型的一类贫困,造成该类贫困的直接缘由是( )A.缺水缺土B.缺光缺热C.缺水缺光D.缺土缺人8.要尽快消退这些地区的贫困,最应先进展的是( )A.改善环境B.进展旅游C.进展训练D.改善交通(2022 广东学考模拟)作为2022 年央视春晚分会场的贵州肇兴侗寨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当地分布着面积较广的稻作梯田(见图),梯田浸泡过冬,春季波光粼粼,稻鱼共生,金秋鱼肥稻香,风光宜人,当地在政府引导、企业帮扶下,形成了“稻—鱼—游”的生态产业模式,吸引着八方游客。

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八城市与城市化对对练

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八城市与城市化对对练

专题八城市与城市化高考命题规律命题角度1城市区位、城市体系与空间结构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2019全国Ⅱ,1~3)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

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

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

据此完成第1~3题。

图1图21.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 )A.海港规模大B.沿长江分布C.集聚长江口D.行政等级较高2.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A.均衡性B.边缘性C.集中性D.对称性3.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 )A.空间位置邻近B.发展模式相同C.城市性质相似D.产业部门接近答案:1.D 2.B 3.A解析:第1题,考查城市区位条件。

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中属于Ⅰ型的城市有上海、南京、合肥、苏州、杭州和宁波,六城市中上海为直辖市,合肥、南京、杭州为省级行政中心,符合“多数城市”行政等级较高的特点,D项正确。

六城市中只有上海和宁波两个海港,A项错误;长江沿岸的城市只有南京和上海,B项错误;长江口的城市只有上海,C项错误。

第2题,考查读图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设问“以上海为核心”。

从图中可以看出,协调发展水平Ⅳ型城市离上海较远,位于以上海为核心的城市群的边缘位置,B项正确。

Ⅳ型城市中,一个位于上海西北,四个位于城市群的边缘地区,空间分布上不具备均衡性、集中性和对称性。

第3题,考查城市化。

2016年升级的城市包括从Ⅱ型升到Ⅰ型的苏州、杭州和宁波;从Ⅲ型升到Ⅱ型的扬州和嘉兴;从Ⅳ型升到Ⅲ型的舟山。

其中苏州、杭州、嘉兴、宁波空间位置上距离上海较近,受上海的产业转移和辐射带动明显,A项正确。

随着交通的快速发展,城市的产业分工越来越细,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B、D两项错误;上海是我国最大的金融中心、商业中心、工业中心,城市性质和其他城市有很大区别,C项错误。

2020高考全国二卷地理试题分析解析解读

2020高考全国二卷地理试题分析解析解读

2020高考全国二卷地理试题分析解析解读12020年高考地理命题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试题以稳为主,基本延续近几年的特点,但试题稳中有新,紧扣主干内容,以学科素养为导向,突出能力考核。

一、情境的选取符合时代精神:试题的情境选取以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农业生产实践活动等具有时代精神的素材为主,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凸显地理学科特性:地理学科以突出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为主,强调各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整体性特征,选择题1-2题主要突出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另一地理学科特色之一--探穿地理原理,6-8题主要探究自然地理基本原理,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所给信息和所学原理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并解决问题。

三、考核生活中的地理实践力:选择3-5题,以农业生产为考核背景,通过打沟、翻耕等农业生产环节,探究农事活动中的地理原理,引导学生认识和思考我国农村和农业发展的时代背景、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培养学生关注劳动、热爱劳动的品质。

四、重视区域特征的分析:选择9-11题,呈现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两个典型区域的区位,从认识区域特征到区域差异的比较,引导学生对区域及地域分异规律的认识。

五。

地理区位条件的应用:综合题36题,以玉米油生产为主要情境,分析地理区位条件,考核学生分析和解读材料信息,结合区位条件进行实际应用的能力,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劳动的思想理念。

六、强化地理过程:对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沙金的地综合题第37题,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对区域及地域分异规律的认识。

五。

地理区位条件的应用:综合题36题,以玉米油生产为主要情境,分析地理区位条件,考核学生分析和解读材料信息,结合区位条件进行实际应用的能力,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劳动的思想理念。

六、强化地理过程:综合题第37题,通过对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沙金的地质作用过程的分析,引导学生重视地理过程的探究。

地理过程分析重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三地理《高考第二轮复习―区域特征分析8》PPT课件

高三地理《高考第二轮复习―区域特征分析8》PPT课件
科技
旅游
城市功能分区
历史因素 经济因素(主导因素) 社会因素 行政因素
交通区位因素分析知识模型
铁路 港口
交通区位因素分析知识模型
铁路
合理布局交通网 经济因素(主导因素) 社会因素 科学技术 自然因素
港口
交通区位因素分析知识模型
铁路
合理布局交通网 经济因素(主导因素) 社会因素 科学技术 自然因素
(提示:大型机场占地规 模大,C地需填海。)
b地 有利:位于几个大 城市的中间(靠近几个大 城市),便于旅客和货物 的集散(交通便利)。 不利:占用大量农田和 湿地。
链接高考 (07年·宁夏卷) 3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该地区计划建一大 型机场,分别说明b、c两 地作为机场选址的有利和 不利条件。(14分)
城市依托
链接高考 (07年·宁夏卷) 3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该地区计划建一大 型机场,分别说明b、c两 地作为机场选址的有利和 不利条件。(14分)
(提示:大型机场占地规 模大,C地需填海。)
链接高考 (07年·宁夏卷) 3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该地区计划建一大 型机场,分别说明b、c两 地作为机场选址的有利和 不利条件。(14分)
资金 技术 人才 ……
发达国家
发展中 国家
自然资源 劳动力 土地 市…场…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知识模型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知识模型
气候 地形 土壤 水源
区位因素
市场 交通 劳动力 技术 政策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知识模型
气候 地形 土壤 水源
区位因素
市场 交通 劳动力 技术 政策
城郊型农业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知识模型
(提示:大型机场占地规 模大,C地需填海。)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二部分专题八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考点3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二部分专题八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考点3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

考点3 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命题视角一:产业转移(2024·山东卷)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某省一些服装企业为缓解成本压力,将总部和部分生产部门留在国内,把欧美服装订单转移到东南亚进行加工。

在此过程中,该类服装企业自带技术和丝绸、刺绣等原材料,同时携手与其在工序上联系紧密的相关企业共同“走出去”。

据此,完成1~2题。

1.该类服装企业“自带原材料”主要是为了( )A.缩短加工时间B.保证产品品质C.降低生产成本D.加强文化沟通2.该类服装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携手相关企业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自身技术更新B.增加当地就业机会C.共用当地基础设施D.提高服装生产效率[思维过程]第1题,第2题,[解析]第1题,自带原材料并不能对生产加工环节产生影响,不会缩短加工时间,A项错误。

自带原材料,可以保障原材料的品质,有利于保障产品的品质,B项正确。

自带原材料,会加大企业的运输成本,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C项错误。

自带丝绸、刺绣等原料,可以促进文化的沟通,但不是企业的主要目的,D项错误。

所以选B。

第2题,依据材料信息“同时携手与其在工序上联系紧密的相关企业共同‘走出去’”可知,“走出去”的过程中,主要携手的相关企业是与其生产工序亲密相关的企业,可以促进工业联系,提高服装的生产效率,D项正确。

对于自身技术的更新影响较小,A项错误。

能够促进当地就业、共用基础设施,但不是携手相关企业“走出去”的主要缘由,B、C项错误。

所以选D。

[答案] 1.B 2.D命题视角二:产业转型升级1.(2024·河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东莞依托区位优势(图1),制造产业起步早、发展快,但2008年后多个行业的制造企业面临“转型升级”压力。

当地政府于2014年起先推动制造产业“机器换人”(图2),通过制定产业政策与搭建服务平台,助推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纵向各环节(核心零部件制造、机器人本体制造和生产系统集成)企业在东莞快速发展。

2020年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2020年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范文2020年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生态环境1/ 7问题考点 07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1.荒漠化的防治重点及措施荒漠化的危害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影响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威胁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荒漠化的防治内一是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容荒漠化土地的退化,三是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荒漠化的防治原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则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荒漠化的防治重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因地制宜点地进行综合整治耕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的盐渍化合理利用水荒资源漠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化干旱的内陆地区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的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绿洲外围策的沙漠边缘封沙育林和利用生物措地带措施和工程措生物措干旱地绿洲前沿营造乔、灌木相施施构筑防护施区的绿洲地带结合的防沙林带体系建立农田防护绿洲内部林网,组成一个多层防护体系工程措施缺乏水资源的地区利用柴草、树枝等材料,在流沙地区设置沙障,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挡沙丘前移现有林地应该作为防护林的一部分,不能再毁林开荒调节农、绿洲边缘的荒地林、牧用地与绿洲之间的灌草之间的关系地带不能盲目开垦,主要用于种树种草,发展林业与牧业对已经造成荒漠化的地方应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采取综合措施,多途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的途径:营造薪炭林、兴建沼径解决农牧气池、推广省柴灶等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建立一个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对荒漠化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建立了一批融科学实验、治理和开发利用于一体的防荒漠化防治的现状治荒漠化实验推广站,创造出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等许多成功的治理措施。

我国政府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多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2.水土流失的危害 (1)造成土壤肥力降低,甚至表层土壤流失殆尽;3/ 7(2)给农业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危害; (3)使河道淤塞,河流资源难以开发利用; (4)地下水位下降,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5)环境质量变差,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区域特征分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讲资源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精练含解析

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区域特征分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讲资源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精练含解析

资源、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一、选择题等高活篱笆是指在坡面上大致沿等高线种植的窄条状植物带。

篱笆之间的土地常用来种植作物,作物与篱笆构成一种特殊的土地利用方式,称篱笆间作,是农林复合业的一种形式。

某研究所在三峡库区开展了等高活篱笆的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图甲示意活篱笆试验地与坡耕地地表径流速度对比,图乙示意活篱笆试验地与坡耕地含沙量的对比。

据此完成1~3题。

甲乙1.该农林复合系统中,等高活篱笆的最理想植被是( )A.乔木B.灌木C.草本D.灌草结合2.该农林复合系统在三峡库区能够( )①减少径流总量②削减径流峰值③减少泥沙含量④降低径流速度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3.若干年后,该农林复合系统能影响篱间地的( )A.地形类型B.坡度大小C.气候变化D.土壤类型解析:第1题,该地位于季风区,该农林复合系统中,坡面坡度大,植被破坏后容易产生水土流失。

乔木高大易遮挡农作物,因此,活篱笆应选取丛生的草本植物或萌生力强的灌木树种。

草灌结合,植被结构更加复杂,可以更好地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并截留其中的土粒。

故选D。

第2题,在坡面上种植活篱笆带植被具有增加下渗、阻挡坡面径流、延缓径流及防止土壤流失等方面的效果。

故在三峡库区所进行的等高活篱笆技术试验对防止土壤流失、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径流速度、延缓径流、削减径流峰值及控制土壤流失、减少泥沙含量等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②③④正确;但不会减少径流总量,①错误。

故选D。

第3题,在山坡上建设农林复合系统不会改变地形类型,A错误。

由于该农林复合系统具有拦截地表泥沙的作用,活篱笆以上的泥沙在向下流动的过程中会受灌草的阻拦沉积下来,多年以后,两道活篱笆之间的区域会变得比较平坦,B正确。

在山坡上采用农林复合模式对区域气候变化和土壤类型的影响非常小,C、D错误。

答案:1.D 2.D 3.B沙漠治理是干旱区的重要课题。

传统工程治沙主要是利用人工设置沙障(如草方格)来阻止沙子移动。

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试题:专题八 农业区位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常考点一

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试题:专题八 农业区位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常考点一

常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2018·陕西安康期末)四川攀枝花芒果主要种植在海拔 1 400m左右的河谷坡地,成熟期一般在9~11月,是我国芒果成熟期最晚的地区,该地区的芒果口感好,含糖量高,品质佳。

下图为“攀枝花地理位置图”.读下图,完成1~3题。

1.导致攀枝花芒果晚熟的原因是()①纬度较高②海拔较高③气候干旱④管理技术先进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2.攀枝花芒果品质佳的主要原因是()A.河谷干热,光热充足B.气温年较差大、日较差小C.降水量大,季节分配均匀D.地势平缓,土层深厚肥沃3.攀枝花芒果种植区易发生()A.寒潮B.洪涝C.台风D.水土流失答案 1.A2。

A3。

D解析第1题,攀枝花市纬度位置偏高,且海拔较高,气温相对较低,导致芒果生长期长,成熟晚。

A正确。

第2题,攀枝花市位于金沙江谷地,夏季高大山脉对西南季风阻挡作用强,处于背风地带,降水少,且下沉气流增温效应强,河谷干热,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芒果含糖量更高。

故A正确。

日较差小不利于糖分的积累,与攀枝花芒果“含糖量高"矛盾,B错误。

受季风影响,本地降水量大但季节分配不均匀,C错误。

本地区山高谷深,所以地势平缓,土层深厚肥沃不是芒果品质佳的主要原因,故D错误。

第3题,本地区地势起伏大且降水丰沛,易出现水土流失,D正确。

关键原理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光、热、水、温差)、地形、水源、土壤.(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地价、资金、管理.(3)科技因素:冷藏、良种、化肥、机械等。

下图为“我国双季稻主要适宜种植区分布图”。

回答下题。

1.据图可知()A.双季稻种植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饮食习惯B.M界线西段折向西南主要受海拔影响C.N界线内种植双季稻的优势条件是光照充足D.对双季稻生长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寒潮答案B解析双季稻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影响种植的主要因素是热量,A错误;M界线西段为云贵高原,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热量不足,因此M界线西段折向较低纬度的西南地区,B正确;N界线内为四川盆地,由于纬度较低,地形封闭,热量充足,适合双季稻种植,因此该地双季稻种植的优势条件是热量充足,C错误;双季稻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对其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旱涝灾害,D 错误。

(新课标)2020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优化重组卷8区域特征分析(B卷)

(新课标)2020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优化重组卷8区域特征分析(B卷)

优化重组卷(八) 区域特征分析(B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9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填入答题栏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下图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北美、南美、澳大利亚和非洲四个地区的大陆西岸年降水量分布状况。

读图,回答1~2题。

1.表示澳大利亚大陆西岸降水状况的是( )A.①B.②C.③D.④2.M对应的地点年降水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蒸发旺盛B.盛行东北信风,水汽含量少C.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D.沿岸有势力很强的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明显解析:第1题,结合图中各条曲线分布纬度范围和降水量大小,再结合世界各大洲西海岸相关知识。

北美和澳大利亚没有赤道经过,北美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是因为位于山地的迎风坡,年降水超过1 500 mm,所以③曲线是北美大陆,④是澳大利亚。

赤道附近降水在1 000 mm,可以判断出①为南美大陆,②为非洲大陆。

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①是南美洲,其西岸热带沙漠气候向低纬延伸范围大,降水少,主要是因其沿岸有秘鲁寒流经过,降温减湿作用明显。

答案:1.D 2.D下图示意某国家部分经济活动分布。

该国人口2 400多万,人口自然增长率约2.4%,矿产品、可可和木材为其三大经济支柱。

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该国经济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部地区主要发展乳畜业B.南部沿海有世界著名渔场C.木材产自常绿硬叶林区D.主要出口初级农矿产品4.图中甲地发展炼铝工业的突出优势有( )①铝土矿丰富,接近原料地②靠近水库,提供优质水源③附近有水电站,能源充足④城市密集,消费市场广阔⑤有铁路运输和海运运输,交通便利A.①②B.③④C.①③D.④⑤解析:解析:第3题,乳畜业是随着城市发展而兴起的,为城市提供肉、奶等产品,北部城市较少,不适合发展乳畜业;南部沿海有暖流经过,没有世界大渔场;该地木材产自热带雨林气候区;该国经济发展水平低,是发展中国家,主要出口初级农矿产品。

2020高考地理二轮课件:专题15+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2020高考地理二轮课件:专题15+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考点40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防治
(3)措施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
考点40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防治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考点40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防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 宜牧则牧
考点40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防治
④采取多种综合措施、多种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
考点40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防治
①生活能源短缺、大量砍伐薪柴。 ②山地开发利用不合理、毁林开荒、耕作方式 不当、管理粗放。 ③开矿、开采石料、修路、修建房屋、水利设 施等开发建设不当。
考点40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防治
2.水土流失的危害 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是水 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相互影响 的过程。其危害非常严重,如下图所示:
考点40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防治
二、水土流失 1.原因(1)自然原因
考点40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防治
(2)人为原因 是形成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①破 坏植被;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使原来的林草 植物被破坏殆尽,无法恢复;③开矿:露天煤矿的 建设,大面积挖开原生地面,破坏了植被,使矿区 土壤抗蚀能力降低,形成水土流失新的物源和触发 机制,河道滩地开矿使大量泥沙直接进入河道,增 加河流泥沙。
d.重要的影响因素——气候异常 气候异常主要是指气温和降水的异常。尤其是降水, 异常增多会抑制风沙活动,而异常减少则加剧风沙 活动。
考点40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防治
②人文因素——决定性因素
考点40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防治
(2)危害 使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到区域
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 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

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区域特征分析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含解析)

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区域特征分析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区域特征分析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选择题图1岛屿南北部气候差异巨大,图2为该岛北部地区传统的民居草皮屋。

完成1~2题。

图1图21、推测该岛南部的气候特征( )A.温和湿润B.寒冷干燥C.高温多雨D.暖热干旱2、人们最初在屋顶上种植草皮的主要目的是( )A.美化居住环境B.削弱太阳辐射C.减轻屋顶压力D.加强御寒保暖解析第1题,冰岛南部纬度相对低,且受中纬西风带和沿岸暖流的影响,气温相对较高,降水丰富均匀,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第2题,民居是当地居民为了适应当地自然环境,设计的适宜居住的建筑物。

冰岛纬度高,冬季太阳高度低,白天短,冬季气温较低。

御寒保暖是主要的考虑方面,D正确。

答案 1.A 2.D2015年,我国某服装企业在卢旺达建立成衣制造厂,生产的服装20%在卢旺达销售,80%出口欧美国家。

2015年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在非洲投资的中国企业超过2 500家,其中民营中小企业超过70%。

据此完成3~5题。

3、该服装企业在卢旺达建立成衣制造厂的有利条件是( )A.基础设施好B.人工成本低C.本地市场大D.获取信息快4、我国在非洲投资的民营中小企业较多,主要是因为其( )A.工人素质高B.融资能力强C.适应能力强D.研发能力强5、要使走出去的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强起来,需要( )A.打造自主品牌B.快速更新产品C.增强售后服务D.符合国际标准解析以我国企业非洲投资为情境,试题的命制体现了素养立意,如区域认知中的区域对比分析,第4题,对比我国与卢旺达,两国影响服装企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服装厂为劳力指向型产业),第5题,对比民营中小企业与国营大中型企业。

第6题,体现了区域认知中的区域发展状况,要使走出去的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强起来,就需要打造自主品牌(结合关键信息“80%出口欧美国家”,可知我国民营企业产品符合国际标准),才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才能更好地开拓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

全国通用近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八区域特征分析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20讲环境问题与区域生态建设练习

全国通用近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八区域特征分析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20讲环境问题与区域生态建设练习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八区域特征分析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20讲环境问题与区域生态建设练习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八区域特征分析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20讲环境问题与区域生态建设练习)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八区域特征分析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20讲环境问题与区域生态建设练习的全部内容。

专题突破练20 环境问题与区域生态建设(2018·重庆七校联考)沙棘为多年生落叶性灌木,一般每亩(1亩约为667平方米)荒地只需栽种沙棘120~150棵,4~5年即可郁闭成林。

沙棘果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轻工、航天、农牧渔业等领域.近年来,人工引种的沙棘果品质有所下降。

下图为我国沙棘种植区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3题。

1。

下列不属于沙棘生长习性的是()A。

喜光,耐寒暑 B。

喜高温C。

耐旱,耐盐碱 D。

抗风沙2.我国在黄土高原大面积种植沙棘的主要原因是( )A。

该地区黄土广布,土层较深厚B.该地区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C。

沙棘果单产高,经济价值高D。

该地区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3.人工引种的沙棘果品质下降,其可能原因不包括()A.引种地气候条件与野生地差异大B.人工种植沙棘密度增大,通风条件变化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D.人工引种技术落后答案:1.B 2.B 3.D解析:第1题,植物对自然环境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指示作用,从植物的生长环境可以反推其生长习性。

全国通用近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八区域特征分析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19讲区域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练习

全国通用近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八区域特征分析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19讲区域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练习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八区域特征分析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19讲区域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练习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八区域特征分析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19讲区域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练习)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八区域特征分析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19讲区域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练习的全部内容。

专题突破练19 区域特征分析与差异比较(2017·福建泉州二模)相对于修筑堤防、改迂河道等耗资巨大的主动防洪工程,在人力、资金相对不足的古代,珠江三角洲西部高要地区有30多个村落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进行被动防洪,形成独特有趣的八卦形态。

图1示意高要地区八卦村落分布区,图2遥感图片示意某“八卦村”的道路和排水系统。

据此完成第1~2题.图1图21.与西江北岸相比,南岸的村落多呈八卦形态主要是因为这里( )A。

水源丰富B。

水运便利C。

水灾多发 D.耕地划片2.根据“八卦村"排水系统的形态可以推断()A。

池塘位于村中心方便蓄水B。

道路都与排水系统并行方便出行C。

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盆地里D.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山岗上答案:1。

C 2.D解析:第1题,由图1可知,北岸多高地,而南岸多低洼地,更容易有水灾,所以南岸村落要修建八卦形态的道路与排水系统,防御洪灾,C项正确。

第2题,由图2遥感图片可知,排水系统呈现出由中间向四周散开的放射状,为排水顺畅,该地应该是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形特点,因此D项正确.该地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因此设置“八卦村”排水系统,主要目的在于排水而不是蓄水,村落在小盆地内,中心也是容易积水,故A、C两项都不合适;道路如果全部都是与排水系统并行,那么道路从中间向四周便利但是环形交通不便,故B项错误.(2017·吉林三模)水库主要是为了拦洪蓄水和调节水流、稳定径流量的水利工程建筑物,下图为非洲水库分布图,其中J国自2017年以来雨季降雨量远超往年,71座水坝遭到不同程度破坏,一些公路和桥梁被洪水冲垮,上千人因房屋被毁而流离失所。

2020高考全国二卷地理试题分析解析解读

2020高考全国二卷地理试题分析解析解读

2020高考全国二卷地理试题分析解析解读
2020年高考地理命题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试题以稳为主,基本延续近几年的特点,但试题稳中有新,紧扣主干内容,以学科素养为导向,突出能力考核。

一、情境的选取符合时代精神: 试题的情境选取以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农业生产实践活动等具有时代精神的素材为主,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凸显地理学科特性:
地理学科以突出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为主,强调各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整体性特征,选择题1-2题主要突出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另一地理学科特色之一---探究地理原理,6-8题主要探究自然地理基本原理,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所给信息和所学原理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并解决问题。

三、考核生活中的地理实践力:
选择3-5题,以农业生产为考核背景, 通过打沟、翻耕等农业生产环节,探究农事活动中的地理原理,引导学生认识和思考我国农村和农业发展的时代背景、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培养学生关注劳动、热爱劳动的品质。

四、重视区域特征的分析: 选择9-11题,呈现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两个典型区域的区位,从认识区域特征到区域差异的比较, 引导学生对区域及地域分异规律的认识。

五.地理区位条件的应用: 综合题36题,以玉米油生产为主要情境,分析地理区位条件,考核学生分析和解读材料信息,结合区位条件进行实际应用的能力,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劳动的思想理念。

六、强化地理过程: 综合题第37题,通过对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沙金的地质作用过程的分析,引导学生重视地理过程的探究。

地理过程分析重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的分析更重视地理原理的纵向深入分析,难度较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突破练20 环境问题与区域生态建设(2018·重庆七校联考)沙棘为多年生落叶性灌木,一般每亩(1亩约为667平方米)荒地只需栽种沙棘120~150棵,4~5年即可郁闭成林。

沙棘果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轻工、航天、农牧渔业等领域。

近年来,人工引种的沙棘果品质有所下降。

下图为我国沙棘种植区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3题。

1.下列不属于沙棘生长习性的是( )A.喜光,耐寒暑B.喜高温C.耐旱,耐盐碱D.抗风沙2.我国在黄土高原大面积种植沙棘的主要原因是( )A.该地区黄土广布,土层较深厚B.该地区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C.沙棘果单产高,经济价值高D.该地区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3.人工引种的沙棘果品质下降,其可能原因不包括( )A.引种地气候条件与野生地差异大B.人工种植沙棘密度增大,通风条件变化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D.人工引种技术落后答案:1.B 2.B 3.D解析:第1题,植物对自然环境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指示作用,从植物的生长环境可以反推其生长习性。

图中沙棘主要分布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这些地区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干旱多大风,土壤贫瘠,土地盐碱化和荒漠化严重,但因纬度较高、海拔较高,热量条件不好。

故选B项。

第2题,黄土高原地处湿润、半湿润区与干旱、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光照强,温差大,适合多种经济作物的生长,但该地区沟谷纵横,水土流失严重,存在大面积荒地。

根据材料“栽种沙棘120~150棵,4~5年即可郁闭成林”可知,沙棘可用于水土保持。

从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是其大面积种植沙棘的主要原因。

第3题,近些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提高,人工引种技术已较为成熟,故选D项。

(2017·吉林调研)斑块是景观格局的基本组成单元,是指不同于周围背景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区域。

常用下列指数反映景观格局特点:斑块数量(NP)、斑块密度(PD)、最大斑块面积指数(LPI,最大斑块占景观面积的比例)、斑块形状指数(LSI,斑块形状越偏离正方形时值越大)。

据此完成第4~5题。

广东省1973—2013年红树林景观指数变化NP(斑块数量) PD(斑块密度) LPI(面积指数) LSI(形状指数) 1973年487 1.46 6.5 369.221990年783 6.93 3.88 42.132000年695 9.13 3.66 38.452010年864 8.98 5.3 42.262013年 1 227 7.32 3.49 53.871973—2013年广东省红树林面积变化图4.下列对广东省红树林景观变化情况推测正确的是( )A.斑块形态总体趋于规则B.景观趋于破碎化C.最大斑块面积先减少后增加D.景观总面积一直减少5.下列因素对广东省红树林景观变化的影响程度最小的是( )A.生物入侵B.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C.林区捕捞和挖掘海产品D.台风活动答案:4.B 5.D解析:第4题,由于斑块形状指数(LSI)由1973年到2013年先变小后变大,说明斑块形状先接近正方形,后偏离正方形,所以斑块形态不规则,A项错;而最大斑块面积指数(LPI)由1973年到2000年减少,再到2010年增加,之后又减少,景观趋于破碎化,所以B项正确,C项错;由于斑块数量和密度都在增加,景观面积是增加的,D项错。

第5题,由图看出,红树林面积变小,生物入侵会影响红树林的生存,海平面上升会淹没红树林,林区捕捞和挖掘海产品会影响和破坏红树林,所以A、B、C三项都影响红树林的面积,而红树林可以抵御台风,所以台风对红树林景观变化的影响程度最小,因此选D项。

(2018·湖北荆州中学、宜昌一中等七校联考)湟鱼是青海湖特有的珍稀鱼类。

资料显示,青海湖湟鱼资源量在,20世纪60年代初曾达到199 000吨的最高值,到2002年只有2 592吨。

当地政府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在2015年底湟鱼资源量恢复到60 000吨。

下图为青海湖流域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6~7题。

6.20世纪60年代后青海湖湟鱼资源快速减少,下面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①修建水坝,阻碍湟鱼洄游②鸟类过量繁殖,捕食量增多③周边生态保护,涵养水源能力增强,河流水位下降,湟鱼无法洄游④人类过度捕捞以及污水排放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7.以下措施对恢复青海湖湟鱼资源量可行的是( )①拆除水坝②修建过鱼通道③阻止鸟类捕食④发展节水农业,节约生产、生活用水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④答案:6.C 7.A解析:第6题,青海湖湟鱼短时期内数量锐减的原因主要是人类过度捕捞以及生存环境的恶化。

因此①④属于减少原因。

鸟类过量繁殖不符合事实,且鸟类捕食对鱼的数量影响不大,②错误;周边生态保护,涵养水源能力增强,河流水位变化平缓,利于鱼类洄游,③错误。

第7题,拆除水坝影响经济发展,①错误。

当前,为了保障湟鱼顺利洄游,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是修建过鱼通道,保证湟鱼顺利洄游,②正确。

阻止鸟类捕食违背自然规律,危害鸟类生存,③错误。

发展节水农业,节约生产、生活用水,能有效防止青海湖湖面萎缩,保证了湟鱼的生存空间,④正确。

(2017·福建厦门质检)陕西冉家沟流域(约35°N)丘陵广布,黄土深厚。

由于毁林开荒,该流域土壤侵蚀严重。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该流域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主要种植豆科落叶乔木刺槐。

下表示意冉家沟流域不同种植方式的表层土壤状况。

据此完成第8~9题。

孔隙度/% 含水量/%封山育林48.5 14.5 15.2 1.17乔灌结合42.6 13.8 13.8 0.95林草结合42.5 14.1 15.2 1.12乔木纯林39.4 13.4 12.8 0.94撂荒地39.1 12.2 12.3 0.87注孔隙度是指土壤孔隙容积占土体容积的百分比。

水与空气共存并充满于土壤孔隙中。

8.减轻土壤侵蚀最明显的种植方式是( )A.封山育林B.乔灌结合C.林草结合D.乔木纯林9.除减轻土壤侵蚀外,该退耕还林工程还能( )A.增加土壤矿物质B.提高土壤坚实度C.增强抗旱涝能力D.减少地下径流量答案:8.A 9.C解析:第8题,读表可知,封山育林无论是土壤的孔隙度、含水量、有机质以及固氮量都是最高的,所以减轻土壤侵蚀最为明显,故选A项。

第9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图中减轻土壤侵蚀最明显的种植方式为封山育林,森林植被的增加,导致下渗量增加,土壤的孔隙度增加,含水量增加,土壤的水分条件增强,有利于提高抗旱涝能力,故选C项。

(2017·河南濮阳模拟)木兰围场,位于浑善达克沙地的南缘,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曾是清朝的皇家猎苑,现为全亚洲最大的人工林场之一。

在这里,沙漠、草原与森林相伴而生了千百年。

木兰围场的沙漠是一个著名的有水沙地,也是华北地区重要河流——滦河的水源地。

下图为木兰围场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10~11题。

10.木兰围场沙、草、林并存的主要原因是( )A.东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原B.东部降水较多,向西逐渐减少C.东部河流众多,西部河流稀少D.东部临海,西部靠近内陆11.促进木兰围场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A.推进“林—药”等立体经营方式B.设立森林草原自然保护区C.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D.提高知名度,吸引大量游客答案:10.B 11.B解析:第10题,木兰围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并且与内蒙古草原接壤,受夏季风的影响,围场东部地区降水较多,水分充足,山区和山麓地带多森林分布,大兴安岭以西的内蒙古地区,受夏季风的影响较小,降水较少,多发育草原和荒漠。

因此才会在木兰围场出现沙、草、林并存的现象。

故选B项。

第11题,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使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成为天然的生物资源、基因资源和植物种子资源库。

保护区完好的植被自然状态及完美的森林生态系统,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未来的遗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木兰围场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设立森林草原自然保护区,B项正确;推进“林—药”等立体经营方式,提高知名度,吸引大量游客,属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故A、D两项错误;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对该地的生态建设没有好处,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C项错误。

12.(2017·河北石家庄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白头叶猴独产于中国广西西南部左江以南和明江以北喀斯特石山、土山镶嵌的狭小地带。

喀斯特地貌(低峰丛洼地、峰丛谷地)的石山且有洞穴和石灰岩季雨林植被分布的区域是白头叶猴栖息地。

近半个世纪以来,当地人口急剧增加,周边居民不断在峰丛洼地和谷地开垦土地,每年对薪柴的需求也远远大于该地区植物的生长量,加之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淡薄,滥捕猎杀白头叶猴现象时有发生,白头叶猴正面临着生存危机。

下图示意白头叶猴栖息地分布。

(1)描述该地区白头叶猴栖息地空间分布的特征。

(2)分析影响该地区白头叶猴栖息地空间分布的原因。

(3)说明协调当地居民生产、生活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

答案:(1)白头叶猴栖息地分布范围狭窄,总面积和单个栖息地面积小;各个栖息地不连续(呈斑块状)分布,相隔较远;弄康山区等为白头叶猴栖息地主要分布区,陇瑞山区、火连山区等原有栖息地白头叶猴种群已经消失。

(2)白头叶猴栖息地环境要求特殊,栖息地范围较小且不连续;区域人口大量增加,为了获取耕地和薪柴,砍伐森林,导致栖息地面积缩小;当地居民野生动物保护意识淡薄,滥捕猎杀,导致白头叶猴种群数量下降;铁路和公路从栖息地穿过,割裂栖息地之间联系。

从而导致白头叶猴栖息地面积小且不连续,甚至消失。

(3)在石山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推广沼气等新能源,解决生活用能问题,保护当地植被,促进生物多样性恢复;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和执法力度,禁止滥捕猎杀野生动物;合理规划交通线路,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必须经过时,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

解析:第(1)题,可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从面积、连续性、集中地区和变化等角度描述该地区白头叶猴栖息地空间分布特征。

第(2)题,结合材料中的相关信息,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来分析影响该地区白头叶猴栖息地空间分布的原因。

第(3)题,从提供栖息地、解决能源问题、加强宣传执法和合理规划交通线路等角度说明协调当地居民生产、生活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

13.(2017·四川南充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若尔盖草原地处黄河上游的大拐弯处,它是青藏高原在隆升过程中,一个相对断陷下沉的低凹地,四周群山环抱。

若尔盖草原年平均气温为0~2 ℃,年降水量为600~700毫米。

若尔盖草原是我国最大的泥炭沼泽分布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