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教学设计孙萌
基础会计教案第一章(第一节会计的概念)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导入新课】有人说会计就是记账、算账、报账;有人说在财务部门工作的人就是会计;请同学们思考:这些说法对不对?究竟什么是会计?会计是怎样产生的?日常的会计工作主要有哪些?【讲授新课】一、会计的概念(重点)(一)会计的发展历程从会计的发展历程,可以得出结论:第一,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管理经济的需要而产生的;第二,会计的发展是以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为条件;第三,社会生产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过渡:什么是会计?这是学习、研究会计这门学科和做好会计工作首先应当了解的一个问题。
对于初学者来说,首先想到的是什么?(二)会计的概念会计是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三)会计的基本特征1、会计的本质:它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2、会计的主要特点: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3、会计反映的范围:特定的经济单位(会计的主体);4、会计的对象:是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5、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
综上所述,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那么,会计这种管理活动于其他经济管理活动有什么不同呢?会计有如下特点(板书):1.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2.以真实、合法的会计凭证为依据;3.有一套专门的会计方法;4.会计核算资料具有连续性、系统性、综合性、全面性。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重点)(一)会计的核算职能又称会计反映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1.事后核算:综合反映企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各项经济活动,是会计的基础工作。
记账、算账、报账、分析、考核是会计执行事后核算职能的主要形式。
2.事前核算:其主要形式是进行预测,参与计划,参与决策。
3.事中核算:其主要形式是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过程按计划或预期的目标进行。
(二)会计的监督职能又称会计控制职能,是指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检查。
基础会计教学教案 基础会计教学设计方案
基础会计教学教案基础会计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和目标。
2. 掌握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和会计科目。
3. 熟悉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4. 能够运用会计知识分析和经济业务。
二、教学内容1. 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会计职能:会计的核算职能、监督职能和咨询职能。
3. 会计目标: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和目标。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会计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知识。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会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基础会计教材。
2. 课件:制作会计基本概念、职能和目标的课件。
3. 案例材料:准备一些实际会计案例用于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会计的定义、特点和作用,引起学生对会计的兴趣。
2. 讲解会计职能:介绍会计的核算职能、监督职能和咨询职能,让学生了解会计的工作内容。
3. 讲解会计目标:阐述会计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等目标。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会计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会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和目标。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会计基本概念、职能和目标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会计基本概念、职能和目标的理解程度。
2. 作业练习:批改学生作业,检查学生对会计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七、教学拓展1. 会计发展史:介绍会计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会计的演变。
2. 会计准则:讲解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应用,让学生了解会计规范。
八、教学难点1. 会计职能的理解:让学生明白会计的核算、监督和咨询职能之间的关系。
基础会计第一章教案
课题序号课题序号授课班级13 会计对口授课时数 2 课时授课形式讲授授课章节名称了解基础会计使用教具教学目的了解基础会计,激发学生学习基础会计兴趣教学重点了解基础会计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基础会计兴趣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一、基础会计的重要性二、基础会计在财会单招高考中题型与比例三、基础会计的大致框架课堂教学安排教学方法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通过介绍会计专业可以考取的证书激发学生对一、培养学习兴趣学习基础会基础会计这门课程是会计专业的必修基础课,该课程非常全计课程的兴趣。
面系统地阐述了会计这门学科的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为我们会计专业学生后续课程方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是这门课程概念比较抽象也难懂,课程的内容具备很强的系统性 ,常常令人感到比较枯燥乏味、很难入门 ,因此 ,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后期会参加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基础会计是最主要的一门考试科目,另外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还有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以及初级会计电算化(或者珠算五级)。
二、基础会计的重要性学生在后期会参加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基础会计是最主要的一门考试科目,另外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还有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以及初级会计电算化(或者珠算五级)。
三、基础会计的大致框架基础会计的大致框架遵循着对于日常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都要填制和审核凭证,并且按照规定的账户,运用复试记账法计入有关账簿,对于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都进行成本计算,一定期间终了,通过财产清查,在账证相符、账账相符以及账实相符的基础上,根据账簿记录,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通过介绍基础会计在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的重要地位,引起教学后记学生的重点关注,同时激发学习兴趣。
基础会计公开课教案
基础会计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基础会计》教材的第三章,主要内容包括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会计科目和账户、会计分录、复式记账和财务报表等。
其中,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是会计核算的基础,会计科目和账户是会计核算的主要工具,会计分录和复式记账是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财务报表是反映企业经济状况的主要途径。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方法,理解会计科目和账户的概念及其关系。
2. 培养学生掌握会计分录和复式记账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简单的会计核算。
3. 使学生了解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和内容,能够理解财务报表对企业经济状况的反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会计科目和账户、会计分录和复式记账、财务报表的编制。
难点: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方法、会计分录的编制、财务报表的编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一家企业的经济活动为例,引导学生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过程。
2. 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讲解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方法,举例说明。
3. 会计科目和账户:介绍会计科目和账户的概念及其关系,举例说明。
4. 会计分录:讲解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举例说明。
5. 复式记账:介绍复式记账的基本方法,举例说明。
6. 财务报表:讲解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和内容,举例说明。
7. 随堂练习:针对所学内容,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当场完成。
8.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会计核算的练习题,要求学生课后完成。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会计科目和账户、会计分录、复式记账、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和内容。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简述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方法。
2. 解释会计科目和账户的概念及其关系。
3. 编制一笔简单的会计分录。
4. 根据给定的经济业务,运用复式记账法进行核算。
5. 根据某企业的财务数据,编制财务报表。
《基础会计》说课教案(正式版)
《基础会计》说课教案(正式版)《基础会计》说课教案(正式版)我说课的内容是《基础会计》,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说明本门课程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一)说课内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的全国高职高专院校财经类专业教材之《财务管理》,李国淮主编。
(二)教材分析《基础会计》是会计、财务管理、投资与理财等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程,是专业的入门课程,本书根据高职高专的教学特点与学习要求,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职业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合理地安排了全书内容。
本门课程的后续课程为财务会计学、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高级财务会计等。
(三)教学目标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促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会计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基本掌握现代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明确会计核算的工作程序,熟练进行会计核算的实务操作,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后继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依据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核心”的指导思想,遵循“面向企业、面向学生、面向实践”的高职财经类人才培养原则,结合本课程与学生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会计学的具体内涵,掌握基础会计的各章知识点。
2、能力目标:通过课堂讨论、实务题目,培养学生观察、探究、比较和概括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处理在生产运营中发生的简单业务的能力。
3、素质目标:本课程根据会计职业工岗位实际工作过程的需要,组织教学内容,针对初学者的对会计知识的缺乏,做到由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在内容安排上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
特别是在实训内容的安排上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的需要。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复式记账法的应用、会计凭证的审核和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
2、教学难点:复式记账法的应用(五)教材处理根据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我对教材作了如下处理:通过贯彻精炼理论、突出实务的原则,对教材内容作了适当增删,整合为九章,以培养学生对实际业务的处理。
基础会计教案
基础会计教案课程名称:基础会计教案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基础会计知识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原则,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会计问题。
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 引入(5分钟)-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会计的兴趣,例如:你对会计有什么了解?你认为会计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简要介绍基础会计的定义以及其在个人和企业中的重要性。
2. 概念讲解(10分钟)- 以课件或黑板为辅助工具,向学生介绍基础会计的几个重要概念,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支出等,并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意义。
3. 计算实例(20分钟)- 提供一些简单的会计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概念进行计算,例如:某公司的资产总额为100,000元,负债总额为50,000元,求所有者权益总额。
- 分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解决问题,并向其他小组展示解决方案。
4. 案例分析(15分钟)- 给学生提供一个实际的案例,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并解决其中涉及的会计问题,例如:某公司在某一期间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如何?- 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分析,并汇报他们的结果。
5. 总结和提问(5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基础会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 提问一些综合性的问题,以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教学资源准备:1. 课件或黑板2. 预先准备的会计问题和案例3. 学生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材料评估方法:1. 学生在小组内解决会计问题的表现和答案准确性2. 学生在案例分析中运用会计知识的能力3. 学生在总结和提问环节的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思维的清晰度。
《基础会计》说课稿
《基础会计》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基础会计》。
下面我将从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这六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课程定位《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财经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它是学习后续会计专业课程的基础,对于学生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会计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会计工作及相关经济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对象和任务。
2、掌握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基本内容。
3、熟练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4、掌握会计凭证、账簿的种类、格式和填制方法。
5、了解会计报表的编制原理和基本方法。
(二)能力目标1、能够正确运用借贷记账法进行会计核算。
2、能够熟练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简单的会计报表。
3、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会计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诚实守信的职业素养。
2、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一)会计入门1、会计的基本概念、职能、对象和任务。
2、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二)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1、会计要素的分类和内容。
2、会计等式的建立和平衡关系。
(三)会计科目与账户1、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和分类。
2、账户的结构和分类。
(四)借贷记账法1、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和记账规则。
2、会计分录的编制和试算平衡。
(五)会计凭证1、会计凭证的种类和作用。
2、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3、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六)会计账簿1、会计账簿的种类和格式。
2、账簿的登记方法和规则。
3、对账和结账。
(七)财产清查1、财产清查的意义和种类。
2、财产清查的方法和结果处理。
(八)财务会计报告1、财务会计报告的组成和编制要求。
基础会计教案第一章(第三节会计的核算的基本前提与会计基础)
第三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会计基础【导入新课】上一节我们介绍了会计的对象(提问)。
为了保证这些活动的正常进行,就必须对错综复杂的经济业务,从空间、时间以及计量方法上做一些必要的、合乎推理的判断和规定,这些规定和判断就是会计核算的前提和条件,也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给大家介绍的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讲授新课】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假设)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又称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它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和计量单位等所作的合理假定。
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假设1、定义: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特定组织,即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空间范围。
任何一个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单位都可以成为一个会计主体,如企业、行政事业单位,总公司及其下设的分公司、分厂等。
说明:(1)将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与该主体所有者、职工个人的经济活动区别对待;(2)将该主体的经济活动与其他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别对待。
2、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说明:(1)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不是同一概念: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2)会计主体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其他会计核算的基础。
因为如果不划定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会计核算工作就无法进行,指导会计核算工作的有关要求也就失去了意义。
(二)持续经营假设1、定义持续经营是假设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并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不会面临清算、解散、倒闭而不复存在的可能。
2、说明:持续经营假定,界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一般情况下,应当假定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地削减业务。
(三)会计分期假设1、定义:会计分期是指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将会计主体的持续经营过程人为地划分为若干个等间距、相互衔接的时间段,每一个时间段称为一个会计期间。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其中,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
基础会计实训教程教学设计 (2)
基础会计实训教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以下基础会计内容:1.学生了解会计基本概念,明确会计的职能和作用;2.学生掌握会计分录的概念、结构及使用方法;3.学生掌握会计科目及其分类方法;4.学生理解会计凭证的概念和作用,并能编制各种会计凭证;5.学生掌握会计账簿的种类、结构。
6.综合以上知识技能,完成实际的会计操作。
二、教学内容2.1 基本会计概念1.会计的定义、职能、方法与原则2.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3.会计职业操守2.2 会计分录1.会计分录的定义、结构与基本要素2.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3.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与示例2.3 会计科目及其分类1.会计科目的定义、分类与编号方法2.会计科目的核算方法3.会计科目在会计分录中的运用2.4 会计凭证1.会计凭证的定义及种类2.会计凭证的编制方法及示例3.会计凭证的审核与记账方法2.5 会计账簿的种类1.会计账簿的概念、种类和作用2.会计账簿的格式和记录方法3.会计账簿的审核和处理2.6 实操1.手工编制贸易公司购销合同2.会计分录的编制3.会计凭证的编制4.会计账簿的填制三、教学方法本教学设计将采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要求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通过实战模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技能。
同时,教学方法将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搜索能力, 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图书等途径获取信息,以提高个人的学习能力和效率。
四、教学评估本教学设计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包括习得成果评估、作业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实操评估等。
其中小组讨论评估和实操评估将占据较大比重,以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解决问题、应用知识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五、教学资源本教学设计所涉及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电子教学资料、网络教学平台、教学案例等。
同时,需要借助教学设备和工具,如智能化黑板等教学工具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
六、教学安排课程名称课时数(周)教学内容基础会计15 1.基本会计概念;2.会计分录;3.会计科目及其分类;4.会计凭证;5.会计账簿;6.实操七、教学团队本教学设计将由多名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由一名主讲教师负责组织和指导教学进程,其他教师将承担教学辅助和管理工作,保证教学任务高效顺利地完成。
基础会计实训教学设计
基础会计实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次基础会计实训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会计的核算和处理方法,熟练运用会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和处理。
具体目标如下:1.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会计的核算和处理方法;3.熟练运用会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和处理;4.能够独立完成基本的会计核算和处理任务。
二、教学方式1.讲授:教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实验: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实验室进行会计软件的实操,并进行实时指导和指导;3.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和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希望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发现问题、思考解决方法;4.个人作业:要求学生在学期末之前完成指定的任务,包括会计制度和财务报表的编制、核算和调整。
三、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 会计知识1.会计概述2.基本会计要素3.会计等式与基本核算方法4.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2. 会计软件使用技巧及实操1.会计软件的介绍与安装2.会计凭证的录入与审核3.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4.预算编制与执行3. 课堂讨论和作业1.会计核算与处理的实际案例分析;2.会计核算与处理的实际问题讨论;3.个人作业的讲解和实物展示。
四、教学评估1.实验成绩(占30%);2.课堂表现和参与度(占20%);3.个人作业(占50%)。
五、教学安排表时间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周课前准备,安装会计软件时间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二周会计概述,基本会计要素第三周会计等式,基本核算方法第四周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第五周小组实验,会计凭证录入、审核第六周小组实验,财务报表编制、分析第七周小组实验,预算编制、执行第八周课堂讨论、个人作业布置第九周实际案例分析第十周实际问题讨论第十一周个人作业的讲解和展示第十二周教学总结、考试安排六、教学反思1.课堂时间分配不合理,建议下次教学对实验及讨论的时间进行充分考虑;2.个人作业在难度设置上需要更合理,下次教学要调整作业的难度;3.多加强调会计软件的实操环节,并加强对于实操过程中出错和漏洞的讲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软件应用技巧和经验。
《基础会计》教学设计
《基础会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基础会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掌握会计的基本方法和规范。
3.能够正确使用会计核算方法进行日常的会计记录。
4.培养学生良好的财务管理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会计基本概念2.会计原则3.会计核算方法4.会计记录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个人或家庭的日常记账经历,并讨论记账的目的和重要性。
2.提出会计基本概念: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
3.通过实例解释并讨论会计基本概念的含义和相关知识点。
4.设计小组活动: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会计基本概念,并报告给全班。
第二课时:1.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澄清。
2.引入会计原则的概念:货币计量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持续经营原则等。
3.提出常见的会计原则,并解释其含义。
4.设计小组活动:要求学生分组选择1-2个会计原则进行深入研究,并向全班做简短的汇报。
第三课时:1.复习第二课时的内容,强调会计原则的重要性和遵守的意义。
2.引入会计核算方法:单、复式记账方法。
3.通过具体的实例演示单、复式记账方法的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
4.设计个人练习: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数据进行单、复式记账,并核对答案。
第四课时:1.复习第三课时的内容,解答学生在个人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2.引入会计记录的内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
3.介绍常见的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并讲解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4.设计小组活动:要求学生分组拟定一份虚拟公司的财务报表,并使用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进行记录。
第五课时:1.复习第四课时的内容,解答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2.引入会计报表的概念和种类: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
3.解释各类会计报表的含义和作用,并讲解编制方法和要点。
4.设计个人或小组练习:要求学生或小组制定一份虚拟公司的财务报表,并进行核对和评价。
四、教学资源和评价方法:1.教学资源:教材、实例、电子资料、会计凭证和账簿模板等。
基础会计教学设计方案
基础会计教学设计方案一、课程背景与目标1.1课程背景:会计是现代商业领域中必不可少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是掌握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关键。
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需要进行账目的记录、财务的分析和决策。
因此,基础会计课程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财务管理能力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会计观念,掌握基础会计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培养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为日后进一步深入学习会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2.1教学内容:2.1.1会计基础知识:会计的定义、会计的职能、会计的目标等。
2.1.2会计的核算方法:会计的基本核算等。
2.1.3会计的报表和分析:会计的报表和分析方法等。
2.1.4会计的实践操作:实际操作会计账簿,编制财务报表等。
2.2教学方法:2.2.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会计理论和实践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会计观念和基本概念。
2.2.2讨论研究: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3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会计账簿和编制财务报表等,帮助学生理解会计的核算方法和报表分析。
2.2.4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相关阅读和自主学习,加深对会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过程安排3.1第一节课: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定义3.1.1课堂讲授:讲解会计的定义、职能和目标,介绍会计在商业领域中的重要性。
3.1.2讨论研究:组织学生讨论会计在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引导他们思考会计的作用。
3.2第二节课:会计的核算方法3.2.1课堂讲授:详细介绍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包括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法等。
3.2.2讨论研究:通过小组讨论,分析不同场景下的会计核算方法。
3.3第三节课:会计的报表和分析3.3.1课堂讲授:讲解会计的报表和分析方法,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
3.3.2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实际操作编制上述报表,并进行分析。
《基础会计》教学设计
基础会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掌握会计的基本计算方法和会计核算流程,能够熟练编制各种账务凭证和财务报表,并能够分析和解读财务报表。
二、教学内容1.会计基本概念1.1 会计的定义和作用1.2 会计的基本假设和原则1.3 会计要素及其关系2. 会计核算2.1 会计科目和账户的概念2.2 会计凭证和凭证的种类2.3 会计账簿和账簿的种类3. 会计核算方法3.1 记账原则和方法3.2 会计核算流程和过程4. 财务报表分析4.1 财务报表的种类和编制方法4.2 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和技巧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讲授+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际运用能力。
1. 理论讲授在讲授会计基本概念和原则、会计核算方法和财务报表分析等方面,采用教师授课和学生课堂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讲课内容生动有趣,适时引入实战案例,力求让学生理解知识点。
2. 实践操作本课程将分为多个实践环节,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模拟编制各种账务凭证和财务报表,掌握各种会计核算方法,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
3. 案例分析在本课程结束时,将设置几个财务报表分析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财务数据,掌握财务分析方法和技巧,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主要采用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和考试评估相结合的方法。
1. 学生自评学生将在课程结束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包括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知识掌握情况等方面。
2. 教师评价教师将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操作能力和财务分析能力进行评价,以及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评价。
3. 考试评估为了全面考察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本课程将设置期末考试,考试内容将包括会计基本概念、会计核算方法、财务报表编制和分析等方面的知识点。
五、教学资源本课程将提供以下教学资源:1.课堂讲义和资料2.实践操作指导书和练习册3.案例分析资料和练习题4.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料六、教学实施计划本课程设计为24课时,每周上课2课时,共计12周。
《基础会计》教案.
《基础会计》教案【本节课题】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概述第二节会计对象【教学目标及要求】通过本次教学,使学生了解会计产生与发展的历史,理解会计的基本职能及各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领会会计的概念和特点,掌握会计目标、会计对象等内容。
通过本次教学,使学生对学习会计产生兴趣,了解如何学习会计理论和方法,了解学习本门课的基本要求。
【教学教具】挂图:会计的起源与发展史【教学重点与难点】1.会计概念2.会计特征3.会计的基本职能4.会计的对象【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理论联系实际,间以课堂练习,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建议】本章是全书的总纲,内容广泛抽象,教学时应理论联系实际讲授。
在教学中,应重点讲授会计概念及特征、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
【导入新课】有人说会计就是记账、算账、报账;有人说在财务部门工作的人就是会计;有人说会计是一项与数字有关的活动。
请同学们思考:这些说法对不对?究竟什么是会计?会计是怎样产生的?日常的会计工作主要有哪些?【教学内容】第一章总论(板书)第一节会计概述(板书)1.1.1会计的概念(板书)什么是会计?这是学习、研究会计这门学科和做好会计工作首先应当了解的一个问题。
对于初学者来说,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概述: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具体描述: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方法,对一个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过程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核算和监督,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活动进行的一种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管理活动。
分解概念:(1)会计的特点: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2)会计的对象: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
(3)会计的职能:核算、监督、预测、决策、考核、分析、控制等。
(4)会计的目标:提高经济效益。
(5)会计的本质:管理活动。
综上所述,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那么,会计这种管理活动与其他经济管理活动(学科)有什么不同呢?会计具有如下特点:(板书)(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系统设计方案
《基础会计》课程教案系统设计方案和县电大徐守仁一、课程性质及教案要求《基础会计》是广播电视大学高等专科学历教育(含普通大专、注册视听生、高等职业教育和开放教育试点)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各有关专业的一门统设必修课,是阐明会计学基本原理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会计核算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
本课课内学时72学时,4学分,一学期开设。
电视录像课采用专题讲授形式,根据专题编制20个左右的标准本。
作业和模拟实验应不少于24学时。
二、教案资源设计1、文字教材。
文字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用书,是教案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本课程的文字教材是金中泉编著的《基础会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2、录像教材。
录像教材主要是对文字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问题进行讲解,以及对学习思路和方法进行提示与指导。
特别是发挥电视的特长,对某些比较抽象的问题运用动画等手段进行演示,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CAI课件。
是由中央电大与广州电大合作开发制作的计算机辅助教案软件,并已制成光盘。
其内容是将基础会计学的知识分解到不同的会计工作岗位(包括见习、制证、复核、出纳、登帐、稽核、综合、总管等8个岗位),依据教材但又不拘于教材,既有知识性又有一定的趣味性。
由于CAI课件是一种新的教案媒体,其应用受到一定的条件限制,因此与其他两种媒体相比,这只是一种辅助教案手段,不是必须的。
三、教案活动设计1、自学及面授辅导《基础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和技能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在理解基础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基础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要达到这一教案要求,除学生自学外,面授辅导课是一个重要的教案环节。
辅导老师要根据教案大纲的要求,配合文字教材、录像课、CAI课件,对学生进行辅导。
《基础会计学》教案
第一章总论教学内容:会计含义和特点,会计的职能和作用,会计对象,会计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会计的核算方法与任务。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会计的含义和对象;掌握会计的基本职能与特点;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熟悉会计的核算和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会计的概念、职能、对象及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讲授中应注意对会计概念和会计对象的理解、分析。
同时,应注意对会计职能、会计核算的前提和一般原则中难点问题的把握。
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通过习题练习加深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
本章共4学时。
第一节会计的基本概念引入:同学们印象中的会计是什么?(要求大家畅所欲言,然后引入正题)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一)会计的产生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发展,就离不开物质资料的生产。
人们在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必然关心生产过程中的经济效益,关心生产活动中所发生的一切劳动耗费和取得的劳动成果。
即必须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可能大的劳动成果,以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对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进行记录、计算比较与分析,以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用来记录、计算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的行为就是会计活动。
自从人类社会有了生产,就产生了会计活动。
它是管理生产经营过程,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二)会计的发展会计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人们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并不断得到发展的科学。
生产力水平不同,会计活动的范围和方法不同。
1.古代会计原始社会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人们对于自己从事的生产活动最初只能用头脑来记忆。
随着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和劳动成果的不断增多,人们开始用石子、树枝来计量,后来发展到“结绳记事”,在木板和石板上刻契等。
此时的会计只是生产者的一种附带职能,核算相当简单。
奴隶社会后期,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需要记录的事项日益增加,会计才逐渐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项独立的职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环节:账户(20分钟)
【讲解】
【幻灯片演示】
(一)设置账户
1.账户的定义
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一种载体。
它由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和账户的结构两部分组成。
2.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联系与区别
(1)联系:
①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的依据;
②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
③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
④会计科目所要反映的经济内容,就是账户所要登记的内容。
(2)区别:
①会计科目仅仅是一个名称,只表明某类经济内容;账户既有名称又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可以记录和反映某类经济内容的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
②会计科目是国家通过制定企业会计准则而统一规定的;账户是由企业单位根据会计科目的设置和自身经营管理的需要在账簿中开设的。
【提问】
账户既有名称又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可以记录和反映某类经济内容的增减变动及其结果。
那么,在账户中如何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发生呢?
【讲解】
【幻灯片演示】
(二)账户的基本结构
账户名称(会计科目)
年凭证
编号摘要借方贷方借或贷余额
月日
【举例】1.与会计要素增减变动相适应账户的基本结构划分为左右两方,一方登记增加,另一方登记减少;
2.一定会计期间的增加额合计,称为本期增加发生额;3.一定会计期间的减少额合计,称为本期减少发生额;4.本期增加发生额与本期减少发生额相抵后的差额,称为期末余额;
5.本期的期末余额转入下期,便是下期的期初余额。
6.四项金额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列等式表示:
期末余额 = 期初余额 + 本期增加发生额 - 本期减少发生额
左方账户名称(会计科目)右方
在教学中以
简化的“T”
形账代替。
实际工作中的账户格式。
【幻灯片演示】
某企业月初银行存款40万,本月向银行借入短期借款50万元存入银行,以银行存款偿还长期借款30万元,则月末“银行存款”账户的余额为多少?
【分析讲解】
【幻灯片演示】
期初余额——40万元
本期增加发生额——50万元
本期减少发生额——30万元
期末余额= 40+50-30=60万元。